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9: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王锋 男 小学高级教师 大专学历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大新镇李王小学

电话:0558—8226780 邮编:23662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合理运用能很好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 营造氛围 创设情景 开发潜力 净化心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鲜明、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等独特优势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运用的教学媒体多种多样。这些教学媒体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营造氛围,情感共鸣

在上某些情感性足的课文,用上多媒体,能很好的渲染气氛,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小音乐家扬科》有一个片段说的是扬科从小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我特地选了斯特劳斯的《春天的歌》,播放给学生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我让学生闭眼去体会大自然的一切响声,配上和弦的旋律,于是那田野里风儿“呼呼”作响声,小鸟“叽叽喳喳”叫声,青蛙“呱呱”声等等也就在乐曲中想象产生了。接着我又抛出一个话题:那森林里“噢咦”!“噢咦”!又是扬科听到的什么声响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点),学生思绪

1 顿时一泻千里,联想翩翩。有的说是小虫在鸣叫,有的说是小鸟在呢喃,有的说是小兔在交谈……最后我又一次播放出音乐,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这一段,从学生的表情中,不难发现他们也陶醉在这音乐声中了。让学生轻松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和扬科热爱音乐的热忱。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认知主体。

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使整堂课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进行。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杨梅树、杨梅果的诱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杨梅树、杨梅果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

2 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雨中杨梅树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出示动画片:一幅细雨如丝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看”,静静地想,来理解春雨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计算机显示杨梅在细雨如丝的背景上不断长大,让学生观赏杨梅树贪婪吮吸春雨的诱人画面,在那身临其境的境界中去体会“贪婪” “吮吸”的含义。再接下来,教师把杨梅树吮吸甘露,不断旺盛生长的样子通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再现了杨梅树在雨中成长的形象过程。学生此时面对那翠色欲滴的杨梅树不由产生了喜爱之情,觉得它是那么可爱。最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学生读屏幕文字,看提示加以思考,并调出描写杨梅树生长的动画片进行学习,动画片中配合教材组织的画面,配以播音员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写作方法,体会出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样子。在讲杨梅果时,教师也同样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第三段的教学任务。学习时,学生对杨梅果那鲜红的果肉和那甜津津的味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对画面中的儿童吃杨梅果的样子,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谗得口水直流,使学生们产生了对杨梅的喜爱,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用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简单的“内存”。在技术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杨梅的形、色、味,

3 感受杨梅树和杨梅果的生机与美。

三、拓宽视野,开发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挤身于社会,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我记忆犹新的是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找到了有关“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的磁带。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多媒体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四、声情并茂,净化心灵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4 在上《我爱绿叶》这篇课文,课伊始,老师便出示绿叶图片,配乐朗诵,导课。这里给予多媒体具有视、听及一身的效果,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很快产生对绿叶的敬意,便迫切地想知道下文。随着学生在情感上对绿叶产生爱的升华时,老师又出示了一组组照片,那是一幅幅被人们砍伐掉的只剩下一桩树根,那被浓烟染黑了天空的烟囱,那排放的污水使得不能成活的庄稼……触目惊心,老师用沉重地话语问道:“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留给人类的又是什么?”“一片望不到边的沙漠。”“一颗失望的心。”……瞧,多美的答案呀!在同学们情绪高涨、义愤填膺时,老师又问“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呢?”于是一个个实际行动(如植树、搞宣传等)便动态生成,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得到深深地教育。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兴趣与创造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合理运用于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一定会更加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知人论世”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课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