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0 08:36:2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数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复杂实际应用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用代如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我们就可以运用课件来演示将二元转化成一元的过程,通过演示学生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

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推荐第2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

一、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学习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技术能力的熟练运用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来决定。

三、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四、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非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学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推荐第3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此次培训,使我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一、通过这次培训,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及使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二、直观教学即通过视频等来传播知识也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观教学使抽象知识的理解和一些实物的认识更加方便。说到直观视觉教育,就联想到音频听觉教学。现在,随着信息的日新月异,除了视觉教育之外,音频教育也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通过文本、音频、视频、流媒体与传统课堂进行整合下的直观教学会更加能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当今这个“疯狂信息化”的计算机时代,信息技术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志。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来表现教材的内容,不但使学生入境入情,也活跃了气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推荐第4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推荐)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我有幸聆听了黄xx师老师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讲座,感触颇多,对信息技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课程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二是翻转课堂;三是如何设计制作微课。通过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见识,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黄老师通过了鱼牛现象给了我们启示:在教学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理解程度差异,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未必呈现出相应的景象,理解容易出现偏差,而信息技术在这里就可发挥其优势。根据教学安排和课堂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编制成教学软件通过多媒体演示表达出来,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变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文字、视频 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参与活动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先进之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动脑,不再是传统被动接受等等,初步落实了分层教学。学生自学教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观看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观看几遍。同时,还可以通过两人合作、多人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解决自学教材、观看视频后没有解决的问题。但是要想真正实施,就涉及到了微课的课题选择和制作技术掌握的问题。

三、微课制作微课是在线教学视频。它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时长为10分钟以内。做好一个微课视频要经过三个步骤:选题,设计,制作。微课制作的形式多样,要根据自己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自己本身的多媒体素养与时间精力等确定合适的教学视频形式,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推荐第5篇: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3、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最后,希望教育局培训中心能多搞几次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与探讨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电教设备一体机、多媒体课件等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特别是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本文结合幼儿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分析论述了如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我们教师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从事幼儿教育的十多年里,也在一直探讨和研究这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一旦幼儿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他们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一节课上起来比较轻松、愉悦,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课堂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效益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为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创设中,必须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在中班的美工活动《折纸船》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三个版块,先是学习儿歌《小小的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各式各样的船,最后让幼儿动手折纸船。

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语言、数学、美工等综合性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在《折纸船》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来说,最难得应该是认识折纸的基本方法,对角折、对边折、翻转折,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幼儿的面直接示范,幼儿肯定觉得很困难。于是,我把折小船的整个步骤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边示范边讲解,使幼儿一目了然。那么我们如何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励功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益智功能,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三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育美功能,即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感,进而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转变师生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上语言课就是背儿歌,上数学课就是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幼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幼儿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甚至将幼儿的奇思妙想当成胡言乱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这种师生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照本宣科,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不用“洗耳恭听”。

比如在让幼儿了解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时,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并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了解了原来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这是通过操作达到的,当小狗来到喜欢吃的食物旁时,电脑上会出现小狗的笑脸,其他小狗不喜欢的食物,小狗会有一个不高兴的表情。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教师做课件、学生操作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和知识的化身,而成了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异想天开、勇于参与、不怕困难,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利于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其智力发展,获得较全面的知识。三是利于消除幼儿依附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在活动中享有选择、创造的自由,体验到独立自我的快乐与欣慰。四是加强幼儿的自身修养,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尊重他人,以信任、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具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比如在中班《小动物找家》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再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的,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都能通过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这样获得的知识具有牢固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个性。凡事有利不有弊,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打造出当前幼儿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3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推荐第6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探索与发展,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道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了用动画制作的开凿的过程示例,学生会更能詹天佑这种方法的妙处。还依然借助“人”字形线路图,看看火车的走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人”字走法的好处,更能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触的才能,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二、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学生年龄结构小,形象思维能力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语文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现代科学兴趣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擦一会越来越多。在教学中用云信息技术会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对于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识都不理解,这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就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星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他们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其他星球是什么样的,使他们更快的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他们在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校学习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推荐第7篇: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电教设备一体机、多媒体课件等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特别是其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本文结合幼儿课堂教学的特点,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客观阐述和说明,并分析论述了如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我们教师探讨的话题。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从事幼儿教育的十多年里,也在一直探讨和研究这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一旦幼儿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他们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一节课上起来比较轻松、愉悦,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课堂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效益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幼儿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为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创设中,必须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在中班的美工活动《折纸船》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三个版块,先是学习儿歌《小小的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各式各样的船,最后让幼儿动手折纸船。

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语言、数学、美工等综合性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在《折纸船》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来说,最难得应该是认识折纸的基本方法,对角折、对边折、翻转折,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幼儿的面直接示范,幼儿肯定觉得很困难。于是,我把折小船的整个步骤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边示范边讲解,使幼儿一目了然。那么我们如何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励功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益智功能,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三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育美功能,即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感,进而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转变师生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上语言课就是背儿歌,上数学课就是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幼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幼儿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甚至将幼儿的奇思妙想当成胡言乱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这种师生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丰富了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课堂上不再照本宣科,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不用“洗耳恭听”。

比如在让幼儿了解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时,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并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了解了原来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这是通过操作达到的,当小狗来到喜欢吃的食物旁时,电脑上会出现小狗的笑脸,其他小狗不喜欢的食物,小狗会有一个不高兴的表情。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教师做课件、学生操作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和知识的化身,而成了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幼儿综合素养,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异想天开、勇于参与、不怕困难,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利于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其智力发展,获得较全面的知识。三是利于消除幼儿依附心理、依赖心理、懒惰心理,在活动中享有选择、创造的自由,体验到独立自我的快乐与欣慰。四是加强幼儿的自身修养,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交往,懂得尊重他人,以信任、诚挚、谦让的态度与人相处,具有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比如在中班《小动物找家》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再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的,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都能通过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这样获得的知识具有牢固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个性。凡事有利不有弊,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打造出当前幼儿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2

一、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五、加强教学评价,多肯定学生。

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别人的作品。让不同水平的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发挥和创新。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中青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不时提醒同事抓紧时间,和他们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在聆听专家的讲座后,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计算机只是我们获取信息最有效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3、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4、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最后,希望教育局培训中心能多搞几次有关信息技术的培训,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与探讨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教材只借助一片树叶和趴在树叶边缘的一只小蚂蚁和数学书封面让学生观察周长,这样让学生对周长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周长,让学生观察周长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边缘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边缘跑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周长是怎样形成的。再出示树叶让学生动手描线,再演示课件描线过程,一目了然,让学生认识到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才有。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量周长。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推荐第9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画面或事理。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美丽的风景课文。教师在讲解段意时,可事先制作出反映大兴安岭岭、林、花、等风景的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课文中“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随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再看看伐木工人欢声笑语,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疾驰的火车把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到全国各地。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密不可分。真正理解“兴国安邦”这个词语的意义。当教师合理的展现其它大兴安岭景色的设计后,学生会由衷感到大兴安岭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伸出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又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古诗两首《所见》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时,利用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推荐第10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单调乏味的教与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重难点突出,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育技术,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应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第11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的心得体会

楚雄市鹿城中学

杨忠美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等问题是新课程改革首要考虑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使人们对事物及其变化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变得容易了,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一、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的综合处理编制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快乐学习落到实处。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之中明白了比较深奥的道理,学生觉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设学习情景 形象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地讲解,或者是煽情地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教《月光启蒙》这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妈妈那甜美的歌声。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感受到母亲柔和的美,受到艺术的熏陶。学生发出连连地赞叹声,而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很快的进入了情景,,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而学生则会兴致高涨、聚精会神。我再开始新课的教学。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小事,了解母爱的伟大。而单纯的说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让学生深刻思考。于是,我用课件播放了史铁生的各种怀念母亲的文章,当时的情景令人激动万分,心情澎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和作者感同深受,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涤。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了作者的思想。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时代在进步,有时教师捧着一本书,捏着一枝笔进教室,的确让学生感到兴味索然。没有了强烈的感官刺激,调动不起学生的情绪;没有情境的创设,学习就不能深入浅出。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得多媒体教学之精髓。

第12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活动、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

1

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知识,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

2

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第13篇: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融合到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认识。

1、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力不断增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灵魂,它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限的,而利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生动的、积极的。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课件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继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让语文课成为“真实”的语文课。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求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文字录入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最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奠定人的精神根底”的教育。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优势已勿庸置疑,它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在培养人的精神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善用现代教学媒体,发挥所长,防止负面效应,方能优化语文教学。

二、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1、利用现代媒体的大容量存储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充分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突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2、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体验,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展示现象,虚拟现实等手段,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认知体验,产生情感,诱发探究动机,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系统。

三、发挥教学网络的优势,及时进行反馈、评价。

现代技术兴起,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氛围,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有趣的游戏中完成练习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革新真正体现了教学目标上变“学会”为“会学”,教学策略上变“知识重现”为“意义建构”,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创新,而是我们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前景。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能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当堂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误差。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老师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此外由于计算机处理快速,考后即可批改,信息立即反馈给学生,学生立即进行考后小结,找出不足,再加上教师的点评,这样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考评方法根本无法达到的。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恰当运用,优化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改之路越走越宽。我愿愿意在这方面继续进行探讨、实践。

第14篇: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应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教学中通过网络获得相关信息来辅助我们的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信息时代,把现代流行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我们的学科教学中,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信息技术资源以其丰富形象、直观便捷、科学有效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信息技术,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们要让信息技术为语文学科服务,要充分的利用它的优势和资源。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感受。

一、获取知识,简便快捷。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古语没错,可是在这个时间就是效率的社会中,在这个网络风行的年代,计算机却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其中的信息资源丰富如大海之水,可以被随时随地地打开,访问与探索,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穿越时空的界限,把你引领到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方便又快捷,高效又准确。比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就可以利用课件进行生字书写的演示,既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跟随教学软件一同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掌握;再比如,我们讲解不同年代的不同历史事件的时候,对于相关的时代背景可能不是了解的很准确,或者讲解各地的名胜、风俗习惯等等的时候,你再也不用翻阅半天书籍,或是去请教很多的学识丰富的人,只需上网搜索一下,便获取了相关的资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其人其事,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对作者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钻研的精神。

二、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作为教师,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兴致勃勃,积极热情的从事学习和思考,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圈住教师的思维,有的人认为运用多媒体只不过就是花样繁多,一节课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真的本领,所以在许多课堂上仍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并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听、说、读、写及观察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可听可看、可思可想,学生有了这种感受,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愿意去思考,去表达,我们的目的才会达到。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看那棵大榕树,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凭借文字向人们传达信息,反映社会生活实际,但是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也不如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悟、品读课文的内容。而要想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环境,在这种美的意境当中,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深入的探究文本,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呢?多媒体可以直接展现,如教师根据文章内容,配以适当的文字或图片,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进入文本,产生共鸣,进而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文本,解读文本,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语文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正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和“度”,要少而精,不搞花架子,不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15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也因受到信息化的冲击而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使用信息化教育,合理设计、选择教学媒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改革是根本,现代教学技术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应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培养目标有机联系起来。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响,它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教材,活跃思维,还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何谓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普遍渗透,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目的是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上存在着误区。信息技术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正面和负面作用。信息化教育可以使师生的教与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开扩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即信息化教育使用得当,能使师生的教与学事半功倍,而使用不当则会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在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某些误区导致了使用信息化教育时产生许多负面作用,或是没能使信息化教育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有些教师常常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一切信息化教育,显然这是一种误区。比如,本来可以由学生完成的实验,教师却把它变成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堂上教师的活动完全被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取代;学生本来可以在教学媒体的帮助下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却没有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等等。如果每节课都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那么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是无法完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是否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有些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后,还要利用时间再讲一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易于接受,一点即破,在教学时,如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显得做作了;有些教学内容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可以收到奇异的教学效果。还有,在教师没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之前,不必强制教师去应用,允许采用其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有些教师信息化教育用了很多,不太成功;但也有教师使用信息化教育少而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满地完成教学目标,课上得也很成功。说明媒体多而未精选,就不可能优课堂教学,信息化教育少而精的合理组合,使用得法就能把课上得很好。为了有利教学,使用媒体要有时多,有时少,但要适度,要找到一个尺度,只要能达到教学目标,首先以少而精为基础,再向多而优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对信息化教育的精选是相当重要的事。

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使用上具有选择性,适用性,不能赶时髦,滥用、套用课件。

虽然现代信息化教育的确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教师教学中语言的抑扬顿挫,神态表情的暗示作用也是现代信息化教育所不能及的。所以课堂教学手段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包办代替,应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统的、独创的,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

因此在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时应考虑一些因素:

1.信息技术有用来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的,有用来增进了解的;有适合团体教学的,也有适合个别教学的;有以画面为主的,也有以声音为主的,选择时要注意考虑。

2.要合理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并使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

3.所选用的信息技术,在准备和使用上不宜花费太多的时间。

4.所选用的信息技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信息化教育创新应用的有效性呢?

想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做到人与信息技术的恰当结合,这并不是简单的事,信息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由于它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使用中还需要符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非任何一节课都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要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恰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的特长„„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从教学整体上来说,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的,从局部而言,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为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因此对信息化教学的选择在教学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要选择能有效地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关键、难点的教学媒体,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媒体之中,有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信息技术要有效地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要分几个阶段,抓住几个环节,去达到教学目标。使用信息技术,有经验的教师还善于抓住好时机,注意媒体使用次序和时间,对媒体要分主次,讲统一,才能对媒体合理使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要素,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三个要素。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与信息媒体的交互、学生与信息媒体的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只要将这三方面的交互处理好、实现好,教学过程中的各大要素就能各显其能、融会贯通,真正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视、听、触等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这种新颖、多种而又富于变化的刺激,会使学生的注意、兴趣稳定而持久,自然会有好的效果。借助图像、音乐等于手段不仅培养了形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能把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这样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这在生物教学中更为突出.多媒体还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东西直接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现一些直观的东西,也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依据,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能随之展开。运用多媒体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由于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都要去适应这种形势。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媒体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达成教学目标。可见,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课堂就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而把课堂空间得到充分的扩展,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起到呈现事实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具有易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的特点,但多媒体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

2 道具。

那么,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呢?

信息化教育的类型有很多,录音、投影、录像、电影、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都可以作为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媒体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增进学习,促进师生互动。教学中的内容有易有难,有些是不必要进行多解释、讲评的,学生也能理解,但有些是学生不能理解的,既使教师进行讲解。教师应该如何选择和设计呢?应该选择和设计那些最真实直观,最能恰如其分地说明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媒体。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使用固定类型的教学媒体。比如,有的生物教师用自己制作的电脑图来代替真实的生物;有的教师完全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代替自己的板书,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课件更适合于运用在那些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难于理解的、抽象的或是动态的内容上。比如,初中一年级生物中的“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过程”、“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等内容适宜做成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恰当运用,不仅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还能增强学习的趣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还需教师对所要出现的多媒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它们在关键处出现,有助于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有了成就感,学起知识也就轻松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对多媒体中的内容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它们的潜力,为教学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断增多,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选择或设计教学媒体。例如,初中二年级生物“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教材上提出用粗糙的纸和玻璃板作为对比蚯蚓运动的辅助材料,如果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材料做实验,得不出预期的结果,而以解剖盘(或大一点的脸盆)内放入少量的水来代替玻璃板,则实验效果很好。因此,灵活对待信息化教育,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该选择哪种合适的工具教学呢?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决不能千篇1律,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对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学会的,这需要不停的探索发现、总结学习,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媒体的日益发展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让先进的信息化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设计出更多符合各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促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提高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有效性最终将能够得以实现。

第16篇: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2章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历程和现状,知道整合的涵义和整合的内容;

2.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3.辨证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各种功能和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4.了解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知道Webquest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构成要素、特点以及它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2.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网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评价

收集并评价两个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作品。

教学概要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 1.涵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教学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具有方便的学习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

可以把教育、教学中的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层面有4个: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可将其理解为我们经常所说的课件制作以及一些教学资料的获得;二是课程资源建设。也就是网络型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已经系统化了的教学资源;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 2.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内容

(1)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2)以系统论的观点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起“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开发和管理各种教学资源,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5)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手段相统一。

3.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途径 建构新型教学环境的整合

(1)硬环境(设施、资源、平台)和软环境的构建; (2)开发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利用网络资源。 基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整合

(1)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发现式学习); (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研究性学习); (3)网上学习——协作探究(合作式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功能

帮助教师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与转变学习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2) 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可能会影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与潜能的开发。也可能会给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带来限制,教师人格力量的直接感染和模范行为的潜移默化作用将受到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可能会导致少数学生沉湎于网络,干扰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不能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和现象来代替实验。另外,微观结构的动态显示虽然生动,但也容易犯科学性错误。

2.网络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称,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在线通讯与交流。各类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范围与教学功能:

(1)网络课件——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2)网络课程——全部课程的教学; (3)专题学习网站——专题的学习和探讨; (4)案例库——典型个案分析; (5)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Webquest风行一时,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第17篇: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港市第一中学

王文峰 13898524300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是探究数量关系和空间模式的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不仅形成了作为高新技术的核心成分和工具库的数学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的使用更加的普遍,也逐渐融合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是对客观现象进行抽象性整理,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语言和工具,不但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本内容,还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中的高中数学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能更好地扩充信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来已经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始转变。

一、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数学教学带来一片生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有一些“形”的变换,多媒体技术,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像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情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探索问题的情境,给学生的比较和抽象创造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他们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程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又枯燥。在概念教学中,以相关知识为载体,运用电教媒体揭示概念本质,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便于深刻理解概念。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能够创设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感知情境,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由此形成学习动机。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而中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学生学起来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并能在教学中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使用多媒体,更要在家常课中普遍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就自加压力,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件制作技术,提高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有处于开展人机交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近年来,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更加关注计算机认知工具的作用,尤其是校园网、因特网的广泛普及以及几何画板、Excel、Flash等软件的引入和使用,许多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比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当学生的空间概念较弱,但图形比较复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时,由于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差,借助模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证明。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数学内容,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其思维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生活中,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数学方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的融合是现在学科教学的一大创新。这个创新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引导下,在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设计和工作的过程中,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使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可能提出一些无法解决或是不能提出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

效率,完成教训目标,推进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备课过程中,有一些弊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而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地找,一页一页地翻,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每个教师只要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下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 大量的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的出现,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而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因此,数学教学需要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原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步显现出了它在数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备好课,准备好课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传递结构,扩展信息功能,增加个别化教学的能力,优化教学;但也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也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其作用,试图以此盲目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在未来的教学当中,现代教育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能无节制,要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为重点,设计好媒体使用的强度和时机。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探索和完善。

第18篇: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

月异,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也已成为产业化,传统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发展

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浪潮为我国国力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新课程的改革此

时也在教育战线上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也恰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定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更大的冲击和挑战。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教育技术也已深入学校的教育当中,各门学科在不

同程度的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作为为传统学科的学校体育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中将大有用 武之地。

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

如何能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中, 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体育教学应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他们才会经

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兴

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作为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

工具和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创设情境,它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

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先播放一段

NBA 的精彩片断,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先放上一段精彩足球射门集锦,学

生看了录像后,可以发现他们眼里流露的不仅仅是惊叹,还有兴奋好奇和跃跃欲试,使学生们学习的兴奋

因子激活,这时他们已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它能使师生之间增加了一些新的联系渠道和方式,把学生还未感知到的 或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社会生活、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情

感体验。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现出袋鼠、青蛙等动物跳跃以及森林运动会的场景,孩子们的

学习积极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再如,当课程进行到放松整理阶段,师生在大屏幕画面及音乐氛

围的烘托下,一起模仿大雁飞、小鱼游、小船儿飘的优美放松动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利用信息技术使体育教学更简便、更直观。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体育课件在体育课上运用起来更方便、更直观,体育课是以身体运动或身体使用

器械运动为主和教师利用示范,讲解,口令提示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的课程。它的内容决定了 它的特殊性,而正因为它特殊性的特点恰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弥补,比如向学生示范排球扣球的技术动 作,示范是为了更清楚地让学生了解动作,但通常教师示范只是一瞬间的过程,大多情况下,学生还没来

得及看清各个部位的运作,整个过程就结束了,给学生的印象也很模糊,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动作老师的示范动作能够慢动作完成,且可以反复的观看,甚至上详细的讲解,效果比单纯的示范就要强了。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先将标准的扣球动作通过摄影机拍摄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对动作的关键处配上解说和文字说明,在给学生讲解排球扣球要领时,可向学生重

复展示,直到他们掌握要领。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反馈、评价。

多媒体具有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所谓“反馈” ,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 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计算机能及时在实践课的教学中,利用摄像

机与投影大屏幕连接,可以把学生练习时出现的正确与错误动作实录下来,反映在大屏上,便于学生自己

作正误对比,发现和纠正不足。在理论课的教学时,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

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 “真棒! ”、

“你真聪明!

”等激励机制性的语言或带有大拇指、五星、卡通人物等图案,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

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

“你能行”

,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

断愉悦身心,及时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当然,教师反思教学,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来达到好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它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

性为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如学生在做游戏《小动物搬家》时,让学生

自己从电脑中查询相关的电子读物, 根据找到的参考资料, 尝试练习,

真正由被动地位变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一点印证了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观点的正确性:

“当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 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相关学习这类参与学习比

消极被动学习有效得多。

”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从模仿小猴(肩扛单足跳)、螃蟹(仰卧支撑移动)、袋

鼠(双膝夹盒跳)、蜗牛(爬行头顶)

,进而又想出跳踢搬运、双人夹背搬运、抛接搬运、鱼贯合作搬运等 许多颇有新意的游戏方法,从而使得游戏既能充分活动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又能提高动脑创想的水平,

使显性和隐性的目标结合得自然到位。

五、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自主性,开阔视野、拓展教材。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突破以往所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更加注重内容

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更关注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激

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都应该成为体育课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

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法。

如在进行有氧耐力的训练时,教师可在网上提供多种练习的方案:如:耐久跑、跳绳、打篮球、踢足 球,有氧健身操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选择练习的内容和方法。除了对传统教材的运动项目内容进

行改造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新兴的运动项目不断涌现。

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追求新兴的运动活动。通过校园网络,让他们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如让学生

了解网球、橄榄球、独轮车、壁球、板球,旱冰、攀岩、蹦极等项目,进而使这些项目走进学校,从而给

学校体育教学带来无限的魅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体育源远流长,是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将

着力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我国民族的瑰宝

--- 武术、内蒙古的“那达莫”、朝鲜的荡秋千和跳板,汩

罗江畔的赛龙舟、北京天坛老人的踢毽子,山东潍坊的放风筝、西北地区的“斗鸡”、还有常见的“推铁

环”等等,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演示,这些项目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良好的健身价

值,既使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这些项目请进我们的课堂,将

丰富体育课的教材内容。

21 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响到各行各业,教育现代

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了,现代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课堂,只有明确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 学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

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教学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里去,合

理、正确的使用它,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

第19篇: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因此,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在无力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它的知识比较抽象,有很多学生觉得它们看不见也摸不到,更是难以想象,久而久之对物理学科会失去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创设物理情境,并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整合物理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实物展台、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媒体,在物理实验中具有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改变时空、动静变化、,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等功能,为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物理学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对于整合物理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能够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在有关物理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查阅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的生平简介、他们的故事和趣事、中国和世界物理的发展史、课堂自学题和趣味题、以及学习中的有关问题等,在网上可以自由的涉猎、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掌握许多终身受益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的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工作、教师的职业,突出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强调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组成的对立统一体,“学”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是为了学,“教学”即“教师教学生学”,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来了解物理这一门学科,联系实际生活,打破了传统课堂上老师为主导的模式,使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物理的研究探索中来。使课堂的教学不再沉闷。信息技术的加入,让学生产生了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力。

三、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

教育无法孤立的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的进步促进这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到当前世界顶级物理学者的信息,也可以了解我国物理研究发展的趋势,更可以了解到物理教育领域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只依靠课本来了解物理,他们所接触到的物理不再是单纯课本中若干年之前的论点,而是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的新观点和理论依据,这也可以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感到,在实际生活中,物理知识也是必不可少了,将物理从单纯书本学科这个狭小空间里脱离出来。

四、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能够将抽象变为具体

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五、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科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课堂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果好。

(1)巧妙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又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来认识理解物理现象和本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设计模拟实验。有些物理实验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控制实验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在教师与计算机的共同启发下,达到实验学习的目标。同时,模拟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3)力求突破难点。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突破,若用电脑模拟,往往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动画来描述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或者一个物理过程,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时可以把静止的图片变成能够运动的二维或三维动画,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更为直观,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化。

(4)整合已有知识。物理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在毕业班复习物理实验时,如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做过的实验全部重做一次。此时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会节约大量时间。

六、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倡主体性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主体性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应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较好地实现了上述要求。

七、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可以多方位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

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信息量加大,学生易于接受,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同时,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的功能创设引入概念的情境、创设推导规律的情境、创设提出能够逐步深入的问题情景、创设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外化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所设置的物理问题情景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是辅助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完成“创设情景、激发动机、提出问题、建立图景、引导讨论、画龙点睛”的极好工具,按照“以能力立意为主”进行教学的基本思想,多媒体课件不仅仅有利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用它创设情境进行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应用课件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2、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应用多媒体课件分析图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创设动态、变化的图象,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变化分为量变与质变,其中质变是突变,而量变就有一个过程,并且事物在量变的过程中质并不变。因此寻找变化中保持不变的部分,乃是把握事物本质的重要方法。

变化中不变以及在变化中求不变的思想是辩证思维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体现,也是物理学的灵魂,贯穿于物理学始终,应用几何画板或其他教学软件,展现动态图景,帮助学生在探索本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变化中求不变的意识,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哲学上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全面、本质看问题”的基本素质。

第20篇: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武陟县小董乡第一初级中学 孙小琴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教学课堂,它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传统的作文教学以讲范文、讲题材为主,学生往往是闷头坐,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千篇1律,索然无味。而信息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首先,实现了作文教学过程的可视性,互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不分城乡资源共享,为新课改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可视性 互动性 资源共享 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 孙小琴,武陟县小董乡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教学课堂,它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

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传统的作文教学以讲范文、讲题材为主,学生往往是闷头坐,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千篇1律,索然无味。而信息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

首先,实现了作文教学过程的可视性。

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因此,作文教学由抽象的说教到情景直观,由内容的枯燥乏味到生动有趣,这些多媒体的课件制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作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写作水平,使教者与学者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写游记、参观、访问记和说明文时,更显出网络教学可视性的重要。例如:在写习作“筷子”时,我们运用网络点击到“筷子”趣谈我们知道,从古代的筷子迄今为止有600多种,从商朝的铜筷、春秋的铁筷、玉筷直至我们今天用的竹筷和木筷,以及在筷子发展过程中的趣事,还有筷子的数字功能和民族特色,从而,学生受到启发,一篇说明文孕育而生。

还有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网络在线各种动物、植物的形态、活动、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使同学们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对它们进行归类总结,即兴写作,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又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总之,在不同的习作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软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第二,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的互动性提供了条件。

学生以观察、收集、阅读的基础上列出了写作大纲,然后把自己的习作提纲向全班同学共享,达到了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相互评议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爱,自由的在网络中选择作品,点评、互评,基于这种评议,使全班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时刻有选择性的看到自己想看的作文 ,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例如:近几年兴起的话题作文,因为它不象命题作文那样,有许多条条框框,因此,命题者只需要给出一定范围,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一范围去选材,文章体裁不限,选材宽泛,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网络的优势在这一文体中更发挥它最显著的作用。由于最近气候的变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就环保写一篇习作,(话题设计)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没有理由不珍爱它、保护它,目前,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观注。请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思路点拨)可以写成记叙文,叙述你和周围人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件事情;也可写成议论文,论述保护自然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地球上或我们国家目前自然环境的现状、前景等,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都不能脱离保护环境这一中心写作议题。同学们点击了各自喜爱的网站,网页上出现了很多内容,大到世界各国采用的保护自然的措施,小到日常生活的各种小事,其中一个同学点击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这个网站,詹姆斯李普给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从自己做起,来保护环境的,并且给我们分析指出,地面的升温与海洋的升温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享受海鲜、美味的同时,我们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吃什么、用什么、怎样做,关系了全球的环境,如果人人都有从我做起,世界环境、中国环境、周边的环境一定会得到改善,我们保护了环境,实质上保护了我们人类自己,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选择各自的文体,进入了作文的构思状态,关于以环境为话题的习作写出来了,内容丰富多采、生动有趣、切合实际、入木三分,从作文上看,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还写出了自己应该怎么做,然后又把各自的作文呈现在电脑上欣赏、评议,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收到了与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第三:信息技术运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资源共享。

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而知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积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只有几个优秀的学生能达到,而在网络教室中,有大量的与当前课文紧密配合的阅读材料、课件,网络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频、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观的需要,更好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阅读,这样,由教师强迫阅读变成了学生的主动阅读,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很快提升,而信息技术又为学生的大量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素养。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大阅读的信息量,充分的开了阅读资源。大量的信息刺激了学习主体,学习容量增加,信息量加大,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获 取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积累,这样作文由没什么可写,到有了用不完的资源,写出了极好的文章,得到了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使学生走进了情景,体验了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内容,品味语言文学,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写作的乐趣。

第四:信息技术在作文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个性的特点。

通过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自列作文提纲,相互评议,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自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把原来枯燥无味的作文课上的津津有味,学生乐此不疲,深化了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现代素质,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我在教学实践中,更是深切的体会到现代信息教育不仅极大的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以课本知识、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建立起以教师传授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无法得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效果,例如:前边我们所谈到的环保习作的写作过程,是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能学会老师交给的作文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日积月累,学生自主学习的风气一旦养成,那么,不仅作文的写作水平会飞速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通过一年多来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深切的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非常必要的,它加快了新课改的步伐,得到了不分城乡,资源共享,为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特别是为农村的孩子拓宽了空间、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新课改任重道远,学科整合才刚刚起步,我们一定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懈探究,合理、充分、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资源,把作文教学搞好。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