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读后感6500字

发布时间:2020-03-03 23:25: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今日看昨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读后感6500字

一、引言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言道,“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现今中国纷繁复杂,让许多现代人,尤其是现今的中国学子陷入欢喜与惆怅的双重境地。这便愈发的让我想去探求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以更加了解当今社会。

而历史是动态的,各个环节丝丝相扣。从“路径依赖”的方面来说,一旦最初始时选定了一条道路,在今后的发展中,再想全盘否定,从头再来去选择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想深入了解中国现今社会,就必须追根溯源,了解历史上的中国。

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至今日执政多年,已经给中国带来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 同样,中国共产党能于二十世纪初产生,并在复杂浩荡的历史中存在下来,并且不断的发展,是符合“理性”的,或说是有原因,有着它的必然性的。而了解中国共产党,就必然要了解它是如何成立的。

对于知识尚且浅薄的我而言,试图理解当今社会,也就必须广泛阅读,不仅从现实也是尝试从历史上寻求更好的解释。因此,从源头来探索,对我来说是必须而必要的。近期,我选择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一本毛泽东于一九三九年所著的书来阅读,试图以此鼓励我从今日看向昨日,去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共产党。从更确切的方面来说,我要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并以此来作为我后日看待近现代中国社会其他问题的基础之一。 。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于洋务运动中产生并在后来得到了发展。“由此可以知道,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对于那时的中国而言,资本主义的有所发展。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力量,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可是,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或者更加艰难。因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本身,还有对中国社会虎视眈眈的欧美列强们。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便深刻的显露出来。正如书中所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由此可知,面对这样艰难的处境,这样复杂的环境,一种富有强烈革命性、先进且能代表群众利益反抗压迫的政党的成立,就十分必要了。

其次,从对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方面来说,中国社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另一个必然原因。

对于当时中国复杂的历史社会条件,即封建社会及其经济基础逐渐解体,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外国帝国主义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而言,中国的社会阶层也有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阶级主要有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及游民。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中通过对这些阶级的分析,明确得出了中国革命的动力,也确定了革命的敌友。

就地主阶级而言,毛泽东明确的表明,“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因此,作为阶级来说,地主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不是革命的动力。” 由此,我们便可以知道,地主阶级无法促进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

就资产阶级而言,毛泽东没有武断的将之一刀切。反而,毛泽东从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分类来分析资产阶级。他首先明确的提出,买办资产阶级,是人民的敌人,是“革命的对象” ,因为“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他们和农村中的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后,毛泽东又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即“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但是又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情形,特别是在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 由此我们又可以知道,资产阶级必然不是完全不可取,但是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薄弱,资产阶级自身固有的软弱性,妥协性,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走向近现代化,必然不能完全资产阶级来领导。

而对于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毛泽东指出,“所有这些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中的中农的地位有某些相像,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的境地。因此,这些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这些小资产阶级也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才能得到解放。”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没有忽视社会中另一阶层,即游民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历史条件下所诞生的,他们生活于城市或农村,失业。“这个阶层是动摇的阶层;其中一部分容易被反动势力所收买,其另一部分则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他们缺乏建设性,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在参加革命以后,就又成为革命队伍中流寇主义和无政府思想的来源。因此,应该善于改造他们,注意防止他们的破坏性。”

下面着重要介绍的是农民阶级。农民阶级在中国社会所占比重极大,人口数占中国人口的百分制八十,是现时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民阶级主要包括富农、中农、贫农三个类别。富农被称为农村的资产阶级,而毛泽东强调,“农民这个名称所包括的内容,主要地是指贫农和中农”。 不过我想说明的是,农民的广泛参与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全部条件,因为农民阶级代表的不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没有最先进的思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中共成立最必要的社会阶级基础。那时期的中国,“产业工人约有二百五十万至三百万,城市小工业和手工业的雇佣劳动者和商店店员约有一千二百万,农村的无产阶级(即雇农)及其他城乡无产者,尚有一个广大的数目” ,这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数量基础。

此外,无产阶级有着其他阶级所不具备的优点。除了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等一般国家无产阶级的共性优点之外,还有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具备的独特优点。这主要有二点。第

一、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中国无产阶级身受三种压迫(帝国主义的压迫、资产阶级的压迫、封建势力的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 第

二、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联系密切,这便于增加革命的盟友,增强革命的力量。“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通过对以上各阶级的分析比较,无产阶级自身的优势和适应历史潮流的特点已经显现。这便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最必要的社会阶级基础。而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就必然会导致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再次,在中国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不段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封建主义不断腐败,并且最终沦为洋人的朝廷。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民越加觉醒,并且进行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感3

读《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后感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

读毛泽东选集之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有感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读后感6500字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读后感65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