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认识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认识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

通过全面推进党建系统工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分、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会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论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认识和新发展,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有继承的成分,而且有创新和深化的成分,彰显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创新能力。

从六中全会公报的内容来看,《决定》不仅为未来1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而且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因此,全会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论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认识和新发展,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有继承的成分,而且有创新和深化的成分,彰显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创新能力。追求社会和谐:社会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目标.

一、创新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说明,我们不再一般谈论建设社会主义,而是探索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基本线索贯穿其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并以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提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以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并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刻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以上三个重大问题是在实践中依次提出的。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主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延伸和展开,体现为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和发展三大问题的统一。也可以把它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理论问题,都是

围绕这个主题和贯穿这条主线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及工作作风和治党治国方略,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长期的深远的影响。毛泽东所创立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活水与源头的关系,没有源头就不会有活水。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它是支撑理论基础的哲理部分,是更高更深层次的内容,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题。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用哲学观点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延安时期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这样著名的哲学著作和许多充满哲学思想的政治、军事著作。他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的精髓用“实事求是”四个字加以概括,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78页)邓小平坚持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的前面加上了“解放思想”四个字,作为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完整表述。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解放思想,是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报告全面论述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各项建设的目标任务。报告根据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报告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和党面临的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提出了以改革 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并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

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健全民让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依法严重任何腐败分子。通过全面推进党建系统工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分、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报告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报告要求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十七大报告对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深刻认识以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如此,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党也是如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强烈的与时俱进精神和忧患意识告诫全党:“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从世情来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这些都要求我们党必须有更宽广的战略视野,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从国情来看,我国虽然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异常繁重,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很多,要求我们党善于搞好各方面的统筹,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从党情来看,我们党执政已经58年,拥有7300多万党员。党组织的状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党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全党整体素质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素质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成效,迫切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当今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党的理论、丰富党的实践、完善党的制度的历史。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广泛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取得明显成效。这些生动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一条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创新

首次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的最大国情实际,把“初级阶段论”与“国情实际论”完整科学地统一起来,丰富和完善了初级阶段理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最科学的国情定论。十五大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还指出:“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把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论”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主题论”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刻揭示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纠正了“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正因为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定论,江泽民号召并郑重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20年来我党最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特征,在十三大提出的五条基础上,全面概括为九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完整表述和新概括。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目标和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升和完善了初级阶段理论。江泽民第三代领导集体做出了邓小平所说的:“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干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大事。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百年发展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

理论的创新推动事业的进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既在具体方面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又从总体上拓展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有力地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结构继续改善,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文化科技事业日益繁荣,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显著加强,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不断迈进。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理论是时代的产物,理论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理论要对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必然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完善,不断发展创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

力和智力支持。

07汽修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想汇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如何认识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
《如何认识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