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所鲁迅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0-03-01 17:09: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中国作家里面,从系统的学校教育中,接触最多的莫过鲁迅,从初中时的《一件小事》、《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到高中时的《友邦惊诧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祝福》、《孔乙己》等等,可以列出一长串的文章。这些作品,每一篇都是学习的重点,老师会从中心思想到每段、每层甚至每句话,都要分析出个子丑寅卯。因此,在做学生的经历中,对鲁迅是又爱

又恨,爱的是他思想睿智、笔锋的犀利,恨他句句皆警语,考试时疲于背诵还总是顾此失彼。及至从学校那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解脱,真正从欣赏理解的角度去拜读鲁迅的文章,才渐渐有了新的看法。以前读鲁迅的文章,尤其是杂文,在头脑中可以给鲁迅画一幅形象非常鲜明的素描,用文字简单概括一下:一张棱角鲜明的瘦脸,傲然上翘的八字胡,加上一头倔强的如钢针的头发,其中最突出的还是他那双洞穿一切的眼睛,似乎能看穿“藏在皮袍下的国民的劣根性来”,俨然愤世嫉俗,睚眦必报的倔老头的网形象(虽然并不知道那时他是否年老,印象中却是如此)。现在已为人师的我,看过的书多了,思想也多少成熟了一些,再回过头去看鲁迅的作品,渐渐看出了一点别样的味道;在他那冷傲耿直的外表下,藏的是一颗火热、真挚、充满伟大情感的心灵。因此,在早期对他的肖像画中,作家的眼神中又多了一些柔和、深沉的底蕴。在鲁迅谈他弃医从文的根由时,曾谈到写文章是为了“揭示病痛,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他创作小说,塑造形象的一个主要动因。在鲁迅的诸多小说中,不管作家出现在文章中与否,给人的感觉却是作家的笔调或作品中的“我”的语言是冷峻的、客观的、不介入个人情感的,如《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药》等等。但在冷峻的背后,却是作家(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深沉炽热的情感。仅从鲁迅小说所塑造的一些主要形象中来分析作家情感的表现。姑且将他小说中的形象分成三类加以浅析。第一类便是彻底否定。对这一类,作家极写虚伪、冷酷、麻木不仁。这类人正是当时社会上真正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药》中的康大叔等,这些人物是封建制度的支柱,彻底暴露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是应该被根除的。鲁四老爷一味遵循古制,恪守封建观念,才造成祥林嫂的最终死亡,他和众多帮凶一起,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剧,四铭和高尔础是伪君子的代表,好女色而又欲盖弥彰,十足的无赖,满口的仁义道德,又满脑子邪门歪道。第二类是既愤恨又同情。孔乙已,一个深受封建科学制度毒害而又不觉醒的知识分子,从“窃书事件”、“茴字的几种写法”中可见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已深入其骨髓,而他又是善良的、无辜的,正如此,才更能体现封建社会对他的毒害;阿q是可怜的,又是可悲的、可爱的人,他是中国当时大多数农民的代表,他的性格矛盾对立,诸如:既是革命的,又是保守的;既是单纯的,又是无赖的;既是慷慨的,又是自私的等等。在这种种矛盾之中,我们也看到了鲁迅对当时农民的深刻认识。华老柱,一个本份的小老板,一个慈爱的父亲,却也是一个愚昧的不觉悟者,他可以用沾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试图医治儿子的痨病,真是可悲可叹。存在于这些人物身上的缺点,作家把他解释出来,希望能被治愈。第三类主要是寄予作者深切的同情和爱,如祥林嫂、魏连殳、夏瑜等等,在祥林嫂身上,作家主要是对封建社会下层女性的同情,以及对造成弱者不幸的控诉。而魏连殳是虽有些觉悟但最终不能挣脱黑暗势力被罪恶的旧社会所吞没的“孤独者”。夏瑜是作者笔下的一个孤独的革命者形象,他独自奋斗去唤醒民众的觉醒,但最终还是成为痨病患者的一味“药引子”!这正源于作家深刻的爱,他才把这些人物完完全全地摆在读者的面前,不需要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描绘,而在他的字里行间却始终传达着一种让人心痛的感觉。在这些人物的身上,作家也注意去表现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足。如祥林嫂的迷信,夏瑜斗争的孤独等等。以上只是单借几部作品中的人物来看鲁迅的情感,只是为了说明鲁迅是人,而不是神,是一个情感丰富有爱有恨的人,用他的诗中的两句作为结语:“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我所理解的鲁迅

我所理解伦理学

我所理解的生活

我所理解的红十字

我所理解的领导力

我所理解的爱情

浅谈我所理解企业文化

我所理解的市场营销

我所理解的《弟子规》

我所理解的幸福

我所鲁迅的理解
《我所鲁迅的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