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运会志愿者笔试知识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7: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运会知识

全国运动会一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全国运动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的比赛项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年前后举行。前九届全运会由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轮流举办。2001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取消全国运动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限制的函》,2011年8月16日,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天津市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

届 次 举办地 承办年份 赛事日期

第一届全运会 北京市 1959年 1959年09月13日——1959年10月03日 第二届全运会 北京市 1965年 1965年09月12日——1965年09月28日 第三届全运会 北京市 1975年 1975年09月12日——1975年09月28日 第四届全运会 北京市 1979年 1979年09月15日——1979年09月30日 第五届全运会 上海市 1983年 1983年09月18日——1983年10月01日 第六届全运会 广东省 1987年 1987年11月20日——1987年12月05日 第七届全运会 北京市 1993年 1993年09月04日——1993年09月15日 第八届全运会 上海市 1997年 1997年10月12日——1997年10月24日 第九届全运会 广东省 2001年 2001年11月11日——2001年11月25日 第十届全运会 江苏省 2005年 2005年10月12日——2005年10月23日 第十一届全运会 山东省 2009年 2009年10月16日——2009年10月28日 第十二届全运会 辽宁省 2013年 2013年08月31日——2013年09月12日

第十三届全运会 天津市 2017年 2017年,天津在2011年08月16日成功取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的主办权,中央政府取消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垄断举办权后,继江苏、山东与辽宁后的第4个主办全运会的省市。 赛事目标

第十三届全运会主题词已经确定为“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天津市将尽最大努力办一届更加贴近、惠及百姓的全运会,让广大群众共享全运会带来的快乐、健康、激情和成果,真正做到办好全运为全民,办好全运靠全民,办好全运惠全民。同时,突出文明办赛、公平公正竞赛原则,突出体育搭台、经济交流、文化繁荣的天津特色,坚持廉洁办赛、节俭办赛的方针。 天津市将秉承“服务第一”理念,为第十三届全运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全力争取“优质服务、展示天津”这枚最大的金牌,以一流的竞赛组织、一流的服务保障,举办一届全民参与、隆重热烈、欢乐祥和、节俭惠民的全运盛会。

2016年7月3日下午,记者从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发布及官网上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正式亮相。[1] 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奔向未来 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奔向未来 第十三届全运会会徽——奔向未来[2]

一、设计理念:

会徽主体形象由“津”、“十三”、“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组合构成“火炬”的造型,体现全运会“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

二、特征

用书法书写的“津”字体现中国文化特征,倾斜角度和手写的“13”给人以运动感,是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

三、寓意

1、张开双臂的“津”字寓意:喜迎八方来宾,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也体现出天津盛世同心的开放包容的心态。

2、会徽的色彩以蓝色为主色调,既体现体育精神,又幻化为奔向未来、承载梦想的彩带。同时也象征天津海河(天津唯一的地标性符号),火炬顶端的红色火焰代表着激情热烈,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 吉祥物

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3] 设计理念:

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 第十三届全运会吉祥物:津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名点名了运动会主办地—天津。

二、“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天津特色,“津娃”手持全运火炬,传递出了全运精神和天津人民期盼“全运”的心愿,而火苗为“13”的形态,又传递出“第十三届”的信息。

三、“津娃”身着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的牡丹花,寓意繁荣富强,也预示着中华民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美好愿望。

四、“津娃”脚踩虎头鞋,挥舞红色绸带做出跳跃的动作传递出了运动的概念,同时预示出虎虎生威,红红火火的团结奋进的景象,也表现出了东道主天津人民欢迎来自祖国各地宾客和运动员并预祝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的美好心愿。

五、吉祥物形象诙谐、幽默、生动可爱,传递出了天津人民的性格特征。 歌曲编辑

主题曲:《津城之约》 作词:陈少琪 作曲:赵佳霖

演唱:张学友(天津籍香港歌手)、徐欣然(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参赛者)、李雨嘉(《北京祝福你奥运梦想盛典》小演员)

为筹办好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天津市将着重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力推进全民健身的广泛深入开展。承办十三运的过程中,要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和组织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工作体系,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专业办赛与群众参与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育赛事与体育产业的共赢。

第二,着力建设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在筹备十三运中,要充分利用好天津现有体育场馆,着力建设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使每个区县都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场馆,以满足全运会比赛需要和市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

第三,积极筹划具有天津特色、全运惠民的时尚活动。初步设想在2016年和2017年选择十个以上的省市,举行“喜迎十三运、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万人健身跑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新理念。

第四,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十三运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热心观众,预计要超过10万人次。

第五,促进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要抓住承办十三运的难得机遇,在广大市民中大力开展文明用语、良好卫生习惯、遵守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秩序以及文明观赛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天津精神。

第六,全面提升天津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从目前天津竞技体育的实际情况看,缺项较多,后备人才匮乏。全运会350多个小项,天津空白项目就多达127项。因此要及早动手,超常加快发展,提高天津的竞技体育水平。

第七,全过程全方位地做好十三运的宣传工作。在全运会的筹办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全新闻报道机制,整体推进新闻舆论宣传和社会动员,不断掀起宣传热潮。

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

一、志愿服务的概念

志愿服务活动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去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提推动社会进步而开展的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的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服务的口号是: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服务社会、传播文明。

二、志愿服务的特点

志愿服务是“人人可参与”、“处处能展开”、“时时生作用”、“物物可捐献”,具有广泛性、多重性的特质,因此,不论性别、年龄、知识和社会背景,只要基于爱心,只要你想帮助别人,都可以透过各种不同的组织与方式来达成。志愿服务有下列几个特质:

1、出于个人自由参与的意愿,非强迫的行为

2、出于个人助人的动机,非谋求自己的私利

3、无报酬的奉献,非有固定的薪资

4、余暇的服务,非全部时间的占有

5、敬业的表现,有非玩乐的性质

三、志愿服务的特征

自愿性 无偿性 公益性 组织性

平等性 自由性 不稳定性 有限性

四、志愿服务的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精神的概括,它又可以扩展为“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三句话。 无私奉献:

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任何报酬的行为,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志愿者向服务对象或是有关公益机构奉献出自己的时间、才能、精力、金钱,不求回报的基础上的。志愿服务提倡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即在服务中想到的更多的是服务对象,是我们的同伴,是我们的组织,是将方便留给别人,是忘我的、积极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而也会是高效的、高质量的。 互助友爱:

每个人的内心都隐含着一种对爱和归属感的渴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得到别人的安慰、支持和帮助,我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友爱、真诚,同时每一个人也都有被需要的需求,这样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然而,现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疏渐远,虽然内心对爱的渴望是那么的剧烈却不愿主动敞开心门,而志愿者则是那对爱最渴求而且心中充满着爱,身上洋溢着爱的人,是主动打开心门的人。他们因自己的无私的奉献点燃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爱之门,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与温情,志愿者们彼此之间,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永远是亲密的朋友,是兄弟姐妹,他们在细微的服务中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与帮助。他们用源于内心的爱愿让彼此都得到满足,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周围的人,使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进而不断壮大。 共同进步:

所谓共同进步是指通过众多志愿者长期不懈的志愿服务,达到服务对象、志愿者本身、志愿组织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得到一个进步的结果,即志愿者精神得到普及的结果。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志愿者可以得到机会发挥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种种不足,加以及时、适当的弥补,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得到志愿者的帮助,自己情况得到改善。再者,在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使资源和机构在服务中得以加强、改善和扩充,同时志愿机构的工作、作用以及困难,也让更多社会人士知道,从而加强社会对志愿服务机构的支持。另外,志愿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社会大众及志愿者从较广意义上向志愿者组织或机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善意的批评,而志愿者机构将通过合理利用社会现有资料,接纳志愿者提出的改善意见,使管理制度得以不断的完善,服务内容得到不断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的进步!

五、志愿服务的价值意义 对社会而言:

1) 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递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

建立和谐社会。志愿服务,是提供社交和互助帮助的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 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服务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志愿服务具有创新的角色、志愿部门与公共部门有继续合作的必要、有些工作由志愿部门出面比政府人员适合、志愿服务有人性化的优点、志愿服务是社会凝聚力。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

1)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公民责任和义务,而且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活动当中得到体现,从中学会自觉地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获得服务机会、扩大生活领域、学习新的知识、促进自我成长、培养快乐心境。

2)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的时间,参与一些的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 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4)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开展志愿者各项活动中,志愿者可通过学习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并可以善加利用,取长补短,使自已的综合素质和总体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有助于自身的发展。

对服务对象而言:

1) 授受个人化服务。志愿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志愿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2)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 志愿者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建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志愿者所体现和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数百万志愿者在帮助灾区人民解除危难、重建家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奥运志愿者用微笑和辛勤劳动为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是志愿服务的先锋军,加入志愿者行列是我们的荣耀,为志愿者事业奉献是我们的无悔选择。

全运会志愿者选拔笔试题目

全运会知识

全运会志愿者工作总结

全运会志愿者申请书

全运会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十二届全运会志愿者纪实

全运会总结

志愿者常识 大运会知识 志愿者笔试 复习

全运会观赛总结

关于全运会志愿者的英语作文

全运会志愿者笔试知识总结
《全运会志愿者笔试知识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