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8: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

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广泛的争论。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可以预期到货币政策的变动从而改变其行为,导致货币政策的失效,即\"卢卡斯批评\"。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样表示怀疑,认为中央银行应放弃\"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而遵循既定的规则。凯恩斯学派认为,在低利率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即存在\"流动性陷阱\"。尽管如此,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价格和工资具有\"粘性\",而且信息不充分,这就使得货币政策很可能是无效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新的挑战。一个国家如果允许资本流动,就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保持固定汇率,这就是著名的\"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有一层涵义,即要保持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必要的独立性。简单地说,要实现物价增长控制目标,就必须加强其他目标特别是财政财务约束,即把货币政策目标放在更加优先的地位。这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经济体中尤为如此。

尽管对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存在争论,但在一些方面经济学家已有共识:良好的微观经济环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公信力以及有弹性的汇率体制,对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微观基础之上的,所谓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指的是各微观主体能够遵照市场经济原则行事,对宏观经济变量较为敏感。在我国,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经济部门垄断所带来的高利润使得企业自身资金充裕,不需要太多的外部融资。这些企业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差。此外,从要素市场情况看,地方政府拥有大量的土地和银行资金,为了追求经济的短期发展,地方政府往往以低价给企业土地和贷款。这无形中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其利润率。如果该企业是内资非出口型企业,就会因为高利润率引起投资冲动。如果该企业是出口或外商投资企业,则不但会引起投资冲动,而且会因为出口增加和外资流入引发外汇储备的积累。因此,财政分权、企业利益分配格局都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产生影响。

当前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全球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迫切,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要把握好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总量适度增长。要继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把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要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努力缓解农业和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新开工项目的贷款。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研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系统性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第一季度例会

中国人民银行历次货币政策调控一览(版)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困难与对策

央行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实习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实习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定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研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