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环保行业院士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6: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蔡道基

蔡道基 Cai Daoji (1935.6.1 -) 环境毒理学(农药环境毒理学)专家。浙江省温岭市人。1957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获学士学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安全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早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从事农业化学研究,后调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从事农用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重点研究农药的环境行为特征与生态效应;在我国创建了农药环境毒理学学科领域,建立了化学农药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安全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新农药开发、农药安全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在70和80年代间,曾对我国生态环境、农畜产品造成全国性严重污染的有机氯农药的禁用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八五”与“九五”期间曾负责国家科技攻关项目6项,对我国新农药开发中对生态环境安全性预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国际合作防止农药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止农药对水生物危害,以及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取得明显效果。在此期间,一直负责全国农药登记生态环境安全性评审工作,对防止有害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起到把关作用。曾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克复

陈克复 Chen Kefu (1942.10.15 -) 制浆造纸工程专家。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力学专业。1991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至1996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至2003年任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兼主任。长期从事制浆造纸工程和环境工程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纤维悬浮液流动力学及流变学、中高浓制浆技术、纸页形成技术、涂料与涂布技术、废纸脱墨制浆技术及造纸废水处理。为了解决我国造纸工业资源与环境的“瓶颈”约束问题,在节水、节能、减少污染的新技术研发与普及方面、特别在实施中高浓制浆技术以取代低浓制浆方法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在中高浓制浆技术中取得了原创性、实用性的重大成果,研制成功中高浓纸浆少污染漂白技术与成套装备,为我国造纸工业清洁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出版专著《造纸机湿部浆料流体动力学》、《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中高浓制浆造纸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等8本(部),发表论文165篇,其中38篇被SCI、EI收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德文

丁德文Ding Dewen(1941.2.7 -)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寒区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专家。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196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名誉所长,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65-1991年,从事寒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我国寒区工程热学奠基者,创立了冻土热学学科,创造性地解决了高原冻土路基稳定性、超深人工冻结凿井的热土工艺、冻土区地下管线保温-防腐优化结构及高原冻土区第一条长距离热水回流式供水技术。

1992年-现今,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工程设计工作。199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工程海冰学专著-《工程海冰学概论》。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海岸带资源环境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首席科学家。“十五”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河口陆-海相互作用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建议人,入海污染物生态环境效应课题负责人。“十五”国家“863”项目-“渤海典型海岸带环境修复技术”技术组成员,生物修复技术课题负责人。“十五”国家重点基金项目-“渤海污染负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容量”负责人之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海洋灾害预报及业务化”赤潮灾害预报课题负责人。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夏声

顾夏声 Gu Xiasheng (1918.5.6 -) 环境工程专家。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1948年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卫生工程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发展了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理论,提出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的二相UASB工艺对于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的发展前景以及废水经酸化后,用自养型硫细菌进行生物脱硫,然后进行甲烷发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艺,是对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的重大突破。进行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可生化性和处理工艺研究,将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推向一个新高度。在国内外首次提出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和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郝吉明

郝吉明 (1946.8.25 -) 环境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84年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2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促成我国轻型车排放标准与欧洲标准的接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及控制策略方面有深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性箸作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保荣

侯保荣 Hou Baorong (1942.1.3 -)海洋腐蚀与防护专家。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

九、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

我国海洋腐蚀环境研究和海洋腐蚀与防护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主持了我国近海腐蚀环境调查与研究,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独立撰写的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環境と防食の科学》,日本专家认为\"奠定了海洋腐蚀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本教科书和指导手册\"。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海洋腐蚀环境理论及其应用》和《海洋腐蚀与防护》两本专著和三本论文集。共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CA收录70余篇)。建立了模拟海洋腐蚀环境的实验方法和在不同海洋环境下控制材料腐蚀的工程技术系统。综合多年研究成果提出的\"钢铁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及其防腐蚀技术\",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

一、二等奖各一项和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及国家专利29项。倡导成立了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担任首届主任。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十余名。199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立安

侯立安(1957.8.24 -) 环境工程专家。江苏省徐州市人。2006年毕业于解放军防化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任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我国特种污染防控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军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率先提出并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处理及空气净化技术和系列装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为探索和构建我国特种污染防控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军队、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国家专利2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编写国家军用标准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中央直接掌握联系高级专家,荣立一等功,获求是杰出青年奖,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鉴明

金鉴明 Jin Jianming (1932.1.23 -) 环境生态学专家。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研究生院,获副博士学位。曾任国家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副局长等。现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研究员、总局科学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总局局长顾问、中国环境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复旦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在环境工程学科领域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物种移地、就地保护工程和自然保护区设计,建设工程等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在生态定量化的研究和应用,辽宁蛇岛保护区的建设、广西花坪林区生态定位站的研究、广西容县农业区划、全国14碳脂肪酸植物资源研究和产业化、南药(穿心莲)北移研究、北京留民营生态农业以及麋鹿回归大自然的遗传生态工程的设计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成果具有开创性、指导性和应用性。由此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全国优秀图书奖、国家\"七五\"科技攻关突出贡献者奖及被国务院表彰为对中国科技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奖励。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鸿亮

刘鸿亮 Liu Hongliang (1932.6.20 -) 环境工程专家。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我国学术带头人。对我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系统论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曾获得国家及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成果。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伦世仪

伦世仪 Lun Shiyi (1928.11.9 -) 发酵工程专家。出生于山东省诸城。195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任无锡轻工大学教授。国家级发酵工程重点学科点的创建人。在发酵工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和比拟放大、氨基酸流加发酵过程的优化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在工程应用上获得多项成果。在废水高效厌氧生物处理工程领域的技术基础研究,论述较多,其中有的概念和方法已应用于工程实践。

近年来在环太湖地区、淮河、长江江苏段沿岸几类工业点污染废水的节能高效微生物治理流域,以及在几种有机酸的代谢调控技术和优化发酵等方面继续有所进展;作为梯队成员之一,先后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授权技术发明专利9项,实用专利2项。主编《环境生物工程》一部。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孟伟

孟伟(1956.09.22—)流域水污染控制专家,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获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院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主要从事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主持完成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等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推动流域水环境由单纯的水质保护向水质与水生态保护相结合转变。提出了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按“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的原则,以流域水生态功能保护为核心、实施容量总量控制的流域水污染控制策略。主持完成典型流域突发性水污染控制与生态效应评估,为政府决策和全面提升科学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能力做出贡献。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2006-2020》。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实施方案设计,国务院批准实施,任技术总师。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德炉

潘德炉 Pan Delu (1945.12.26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遥感专家、《海洋学报》主编、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成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2000年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2002年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

在海洋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反演模式和应用技术,以及遥感卫星应用效果模拟仿真理论、系统建立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中有创造性成就和突出贡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6篇。为建立和发展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科学和遥感模拟仿真科学的研究起到了奠基和关键的作用。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易

钱 易 Qian Yi 女,(1936.12.27 -),江苏苏州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低耗废水处理新技术,对难降解有机物生物降解特性、处理机理及技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1次、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次。近年来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污染预防和循环经济,积极对国家环境决策献计献策并参与环境立法工作。累计培养硕士30余名,博士30余名,他们在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曾应邀赴美国、荷兰、英国、香港多所大学进行讲学,2000年曾被选为富尔布赖特杰出学者访问美国7个城市并作了12次学术演讲,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主编或与他人合编了著作7种,主要有:“工业性污染的防治”,“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世界资源研究所理事会成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曲久辉

曲久辉,环境工程专家。1957年10月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2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国际水协会(IWA)理事会成员等学术职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特别是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和转化过程机制、水质风险控制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多项原理和技术突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80余篇(其中SCI收录1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本,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2004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阵海

任阵海 Ren Zhenhai (1932.11.7 -) 大气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原籍河南新乡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影响研究中心总工。50年代末,参加国家战略作物防寒害工程;从事云雾催化工程。60年代以来,受命组织军事环境研究;负责核试验场边界层污染实验及三线基地防止环境污染研究;倡议建立大气环境实验基地;创造性地解决建立适宜模型、发展探测技术、获取综合参数等关键问题,国内最早组织大气环境航测着重边界层中、下层包括市区内和区域性研究,最早组织大气颗粒物沉降速度测量和SO2转化率实验,填补学科空白。建立大气环境容量理论,解决了环境规划、控制的难点,应用于多个区域性经济与环境的调控对策;首次揭示我国与跨国大气输送宏观规律;创立大气环境资源背景场;主持气候变化对我国环境影响研究,向联合国提交国家报告。利用卫星资料研究陆面生态变化,参加沙尘暴研究。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铁珩

孙铁珩 Sun Tieheng (1938.3.22 -) 污染生态学、环境工程学专家。辽宁省海城市人。196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现任沈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沈阳市科协主席。孙铁珩先生长期致力于污染生态学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在建立与发展污水土地处理和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为主体的污染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体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有机、无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生态过程研究,发展了我国土壤复合污染生态学。

2、根据土壤的净化功能和环境同化容量,建立了污水土地处理技术体系,为在我国实施污水人工处理与自然处理并行的水处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3、通过对石油、多环芳烃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开展清洁与生物修复研究,在土壤生态毒理诊断与建立特异工程菌,生物泥浆反应与预制床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译著13部(主编4部);发表论文150篇;国家专利9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5人。被评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科技专家、辽宁省及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鸿霄

汤鸿霄 Tang Hongxiao (1931.10.4 -) 环境工程学与环境水质学专家。出生于河北徐水。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开拓我国环境水质学领域,建立\"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从事蓟运河汞污染,湘江镉污染,鄱阳湖铜污染等重金属形态、评价及治理研究。在我国率先研究无机高分子絮凝理论和絮凝剂,主持建立聚合氧化铝现代生产厂,首创稳定化聚合氯化铁工艺。广泛开展微界面水质过程和表面络合计算模式,吸附絮凝理论,高效水处理工艺技术,有机有毒物吸附及控制等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获国家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多次奖项。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孝炎

唐孝炎 Tang Xiaoyan女,(1932.10.16 -) 环境科学专家。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省太仓县。1954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72年起开创了我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在国内首次设计组织了光化学烟雾大规模综合观测研究,证实光化学烟雾在我国存在并发现不同于国外的成因,由此制定的防治措施,使兰州夏季严重的光化学污染显著缓解。经过10多年系统研究,在酸雨输送成因和致酸氧化剂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研究和防治方向起了主导作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及对城市大气污染的作用方面有深入研究,积极参与全球关注的臭氧层保护工作,主持编写的《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获得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文兴

王文兴 Wang Wenxing (1927.11.17 -)环境化学家。出生于江苏萧县,祖籍山东临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顾问。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青岛)。大学毕业后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在原化工部属沈阳、北京、天津化工研究院主要从事烃类催化氧化研究,开发了放射性碳同位素示踪法和电磁泵流动循环法研究烃类催化氧化的机理与动力学。编著了我国第一本《工业催化》(1978)。七十年代后期转向环境化学,曾参加了我国黄渤海污染调查和三省市蓟运河污染研究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1976-1980),近20多年来主要从事环境化学研究,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六五至九五历届负责人,在大气环境容量、煤烟型城市大气污染、降水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观测和模拟实验,建立了各种室内、室外光化学反应模拟装置,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和煤烟型污染的规律。近年来开展了环境物理化学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及省部级奖多项。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复盛

魏复盛 Wei Fusheng (1938.11.9 -) 生于四川简阳县,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曾任分析研究室主任、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

他的研究方向是:

1、环境化学;

2、环境污染与健康;

3、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

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80年代中期领导并组织了全国按照“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等要素进行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统一验证和标准化,对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承担了国家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近十年他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开展与美国的多项合作研究,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PAH\'s暴露量及其代谢物与肺癌风险评价研究”,“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此两项也获得部级进步一等奖);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获部级三等奖一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业立

袁业立 Yuan Yeli (1938.3.29 -) 我国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和海洋工程环境专家。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在海洋波动和海洋环流理论、海洋数值模拟技术和海洋遥感应用诸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在海浪生成发展机制、非线性和破碎海浪统计和海浪高频谱形式等方面,在黄海冷水团环流的生成发展机制、黑潮多核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及黑潮两翼运动不稳定性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开创性的工作;发展了MASNUM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海洋内波数值模式、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和海洋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式;提出海洋遥感动力解译,建立SAR海洋影像的表示和SAR海洋探测技术。在国内外学报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全兴

张全兴(1938.12.10-),环境工程学家。江苏省常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发展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国内最早将树脂吸附技术融合到环境工程领域,自主开创了树脂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的新领域,为重点化工行业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获准国家发明专利36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00多篇);获200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2007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懿

张 懿 Zhang Yi 女, (1939.6.10 -) 环境化学工程与过程工程专家。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原籍辽宁辽阳。196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89-1990在瑞士伯尔尼大学进修环境工程。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70年代后期,开拓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交叉的综合研究方向,把资源与材料化学化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融合渗透到环境工程领域,提出资源再生循环与无害化技术相结合的积极治理路线。并在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上建立了系列新技术和应用工程,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9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开拓了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新领域,由工业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清洁工艺源头控制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的亚熔盐高效反应分离新系统和绿色化工新过程成为资源优化利用的一种普适性理论和共性技术,已在铬化工清洁生产取得1万吨/年示范工程成功,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和生态工艺独立优化集成阶段。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提升和循环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环境电化学生物耦合技术、二氧化硫减排与利用和循环经济工业生态网络设计等前沿方向也做出开拓性工作。获国家奖共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三等奖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省部级奖多项。培养博士、硕士生30多名。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工作站简介简介

环保行业

环保简介

方滨兴院士简介

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简介

环保行业发展趋势

环保行业分析

环保行业分类

环保行业企业

烘焙行业简介

环保行业院士简介
《环保行业院士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