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04:16: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东莞市光明中学 高三政治备课组)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课堂探究: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教材中列宁的名言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根本对立的一种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因为: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1、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A.事物的量变过程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C.外力作用的否定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也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2、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D.事物联系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例

3、《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C.对立统一原理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课堂探究:(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什么否定观?(2)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否定?

◇探究提示:(1)把否定理解为抛弃一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辩证否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①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③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辩证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又保留旧事物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并以此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否定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而是“扬弃”。

4、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把这一观点用于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应该坚持()

A.肯定中有否定B.肯定一切C.否定一切D.赞成和反对的统一

5、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5.辩证否定观的意义——革命精神和科学分析态度的统一,批判与继承的统一。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例

6、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③“扬弃”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课堂探究:P76。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新研究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2)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种对待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就是辩证的否定观。

(3)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①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防止和克服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错误倾向。

②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对于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不能迷信,不唯书,既不能无批判地全盘继承。兼收并蓄;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既要

反对复古主义,也要反对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

7、辨析:树立创新意识,必须不唯书,不唯上。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

◇课堂探究:(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探究提示: (2) “破”和“立”是一种对立的统一。破是手段、途径,立是目的。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但这种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P77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课堂探究:想一想。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P78第一段。

8、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P78框内)相吻合的选项是()

A.江泽民: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科

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B.江泽民: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C.江泽民: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时。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D.别林斯基: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三、第十课主要问题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⑴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创新的作用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传播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要深人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间 题,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体现了

①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②一分为二的观点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④认识不断发展的观点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 规律,即传承与创新,这就是吸收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这坚持了

A.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B.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C.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4、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以下语句与上述两句诗文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5、近期全球相继出现禽流感疫情。禽流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重威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②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③部分离不开整体④关键部分的性能决定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是一个严重依赖能源的国家,同时也是矿难频发的国家。我国的煤炭高瓦斯矿井多,瓦斯爆炸给我国煤炭行业和矿工生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瓦斯的另一个名字叫煤层气,它又是一种清洁能源,依靠科技进步,开

发煤层气,既可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利于煤矿安全,还可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三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D.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7、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8、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上内容说明()

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切问题

C.只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人间奇迹也可创造出来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须进一步发展

9、“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这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

批判和发展

③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④要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10、以下观点对创新认识正确的有()

①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②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④创新是时代的引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多项选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D.事物内部特殊矛盾规定其特殊本质

12.(多项选择)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任重道远。党的十五大以后,农村基层民主一马当先,各地的民主实践如火如茶地展开。然而,民主的实现并非一路“鸟语花香”,在各地实现民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依然让人不无担忧。这里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要全面认识事物发展中的矛盾

C.要正确区分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与实现程度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13.(多项选择)((人民日报》报道,科学通过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地科考活动,导致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14.(多项选择)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我国航天术专家宣称,这不会影响我国载人航天计划,恰恰为我国载人航天计划提供有益的经验教训。这说明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我国的航天技术远远超过美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失败可以为成功积累经验,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D.只要有信心,成功就不会向失败的方向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练习题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点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学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复习学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原理总结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学案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优秀)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