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十论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0-03-03 08:07: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襄阳日报》龙仲平文章 十论抓落实

落实决定一切

——一论抓落实

龙仲平

2013年是襄阳的落实年。这是市委、市政府基于现实考量而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

“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只等落实。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只等进发。复兴襄阳“中心城市梦”的风帆已经扬起,只等起航。

《荀子•修身》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拿破仑也曾经说过:“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再正确的方针、再长远的规划、再完善的方案,如果没有或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就只是一纸空文。与之相对应,好的方针、规划、方案只要一落实就能具体,一落实就能创新,一落实就能突破。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千个“计”,万个“谋”,归根结底在落实。不落实,一切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只要落实,成效就会显现,价值就会产生。落实决定一切。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发展的速度取决于落实的力度,发展的质量取决于执行的效果。站在“四个襄阳”战略发展规划成功发布的新起点,小落实小发展,大落实大发展,不落实不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明确“落实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的发展理念,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价值取向,在提升思想力、提高执行力上做文章。

落实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落实看似简单、普通,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哲理和管理的艺术。落实犹如行车,若挂在“空挡”上,油门加得再大,车子也不会驱动。当前,襄阳正处在“黄金十年”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干部,干部的关键在素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专业学习、增强执政本领,尊重落实规律,提高落实技巧,讲究落实成效,在狠抓落实、敢抓落实、善抓落实上下工夫。

非凡结果往往来自平凡小事的超凡落实。襄阳的党政干部团队若想从平凡走向优秀,进而实现卓越,若想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战略部署和科学决策,切实做到思想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

长此以往,平凡的落实便会具有超凡的重量与分量,从而在复兴襄阳“中心城市梦”的宏伟征程中创造非凡的发展奇迹。

执行力从哪里来

——二论抓落实

龙仲平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再宏伟的目标,离开落实,就会失去意义。当前,“两个中心”“四个襄阳”谋篇布局已经完成,将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最终要看执行力。执行力从哪里来?

执行力源自责任心。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是开创性、挑战性的事业,四平八稳难有作为,按部就班没有出路。要时刻把责任放在心上,敢于担责、敢于担难、敢于担险,凡是有利于襄阳发展的,凡是造福于襄阳百姓的,都要闻“机”起舞,闻风而动,不让机遇擦肩而过,不让计划变成纸上谈兵;要义无反顾敢闯敢试;要知难而进,不达目标,决不收兵。

要提升能力能干事。眼界决定境界,站位决定作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级党员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养成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工作的思维习惯。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增进学识提升能力,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增强胆识提升能力,不断提高狠抓落实、推动工作的本领。

要注重方法会干事。宏伟蓝图如何变成全民共享的发展成果,需要凝聚社会共识,聚合发展正能量。要善于引领群众,形成推进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注重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当把握机遇的先行者,善于设局造势,借势发力,找准撬动局势朝着有利于工作落实方向转向的关键支点,变难以落实为容易落实,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注重“干”的方式方法,实干加巧干,让“干”的目标不偏离,让“干”的方式有创新。立足长远、标本兼治,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建立狠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切实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真正靠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提高落实的质量和效率。

要讲求效率干好事。科学发展,一步到位,需要我们始终尊崇规划,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下大力气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在战略资源的引进和培育上,放在市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上。善用市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引进竞争机制,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遵循专业事由专业人做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工作落实的水平。

提高决策科学性

——三论抓落实

龙仲平

科学决策是抓落实的源头。决策环节出了问题,工作就无法落实,或者难以落实。

某些时候,我们做事往往会像陷入了泥潭一样,越是用力,反而陷得越深,按下葫芦浮起了瓢,四处疲于应付。这是因为,对战略、路径的决策错误,把努力变成了负能量,甚至是一种破坏力。

产生负能量的决策大多出自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人云亦云,照猫画虎。第二,经验主义至上,排斥创新。第三,求稳妥,求安逸。第四,搞形式,图虚名。照此去抓落实,不论执行层如何努力,结果都不会好,要么不符合实际情况,难以执行,要么造成资源浪费,要么就是工作乏善可陈,甚至在起步之时就已落后于人。

决策是否科学,主要有三个衡量标准:一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二是是否符合发展阶段;三是是否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则。

提高决策科学性,首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知和把握能力,提升这种能力是一门需要长期打磨的学问。勤于读书,善于学习是最基本的要求,只读些与专业有关的书是不行的,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也要看,这些学问对提升认知和把握规律能力大有好处。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琢磨先进地区的理念、方法,也是一个提升认知和把握规律能力的好方法。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规律的认知和把握,都是一个阶段性的,不断接近规律本源的过程。我们强调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把现在对规律最新、最透彻的认知和最恰当的把握引进来,作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让规律成为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向导。

提高决策科学性,不能不接地气。到基层调查研究,切忌如走马观花一般,四处走走看看,而后听听汇报。多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多和普通群众交心谈心,对于工作的好与坏,多问些为什么。这样,才能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而后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符合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脱离实际就谈不上科学,好事办坏,多出于此。

提高决策科学性,在民主和集中之间拿捏好火候很重要。集思才能广益,上级没有想到的,考虑欠完善的,或许下级能想到,能提出更好的方案。让下级充分地表达意见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一种气度。需要强调的是,对待不同的意见,领导干部在许多时候都非常需要有力排众议的信心和担当,这是决策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什么时候该民主,什么时候要集中,要把这本账算清楚,让提高决策科学性有坚强的组织保证,这就需要在平时多用功,提升精神境界和能力素质。

循规律讲技巧

——四论抓落实

龙仲平

遵从规律不仅是理论上的守道,也是实践上的依规。凡事遵从规律,充分运用规律,不断提高技巧,就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否则,就会背道而驰,徒劳无功。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能,尤其如此。

遵从规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首先是坚定地执行中央的大政方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我们党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尊重实践、遵重规律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作为遵从规律的基本要求,自觉作为

工作的指南和实践的准则。

遵从规律,要求我们坚决落实科学系统的规划。去年,襄阳历史上第一次依靠专业团队和专家学者的力量,对襄阳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工作路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政策体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研究和论证,为襄阳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路径作出了指导;并将战略规划提交人大、政协会议讨论,以决定和决议的形式固定下来,为规划提供了科学保障和法律效力保障,有了这两个保障,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落实,不必有任何顾虑。

遵从规律,要求我们自觉遵守国际惯例和规则。在我国古代的雕塑、画像中,伏羲和女娲总是一手拿拐尺,一手拿圆规,这代表着天圆地方,也寓意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人就懂,如今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地处内陆的襄阳正以世界为发展舞台,与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打交道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的风俗习惯、体制机制、文化背景、法律规范都不同,想要合作愉快,就必须做到“君子和而不同”,既保持各自的习惯,也要在一定程度达成妥协,遵循共同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国际上目前普遍遵循的惯例和规则。对于这种规则和惯例,我们不能抵触,而要主动适应,主动接轨,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只有和大家“说一样的话,走一样的路”——书同文,车同轨,才能最终“办一样的事”,实现共赢。

抓好落实,还需要掌握工作技巧,不断提高技巧。出发点是好的,结果未必是好的;如果没有掌握做事的技巧,好事可能办成坏事。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在于能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只有让多数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少数群众的诉求得到尊重,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同时,要善于审时度势抓机遇,积极主动谋局造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化阻力为助力,化不利为有利。

敢啃硬骨头

——五论抓落实

龙仲平

“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绝非一番坦途。当前,襄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城市能级亟待提升,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迫切需要打破,体制机制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压力巨大。这些犹如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绕不开也躲不过。抓落实,就要敢下深水、啃硬骨头,不能“雨过地皮湿”,更不能避难就易。

竞争环境越复杂多变,越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工作目标越艰巨繁重,越要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困难越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也会更大。面对人民群众期盼的目光,广大党员干部决不能犹豫,更没有退路,唯有正视挑战,迎难而上,全力攻坚。

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亮剑真英雄。啃硬骨头,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

当。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近年来,我们逾越了一个又一个发展路上的难关险隘,全市经济逆势上扬,城市能级快速跃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靠的就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啃硬骨头精神,不见成效不收兵,不达目的不罢休。各级党员干部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困难面前有责任,责任面前无困难;一个矛盾一个矛盾去化解,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去破解,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体现责任担当。

啃硬骨头,应有攻坚克难之“策”。越是任务艰巨、矛盾复杂,越是要争当改革先锋,勇于革故鼎新,勇于超越自我,勇闯“深水区”,努力在行政审批、政府管理创新、大部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不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要用发展的办法,用新思维、新举措、新路子,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特别之为,建特别之功,立特别之业,共同推进襄阳科学发展、跨越赶超。

啃硬骨头,要有实干精神。世上无难事,实干能破难。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在项目建设;无论是城市“两改”,还是新区建设,实实在在地做,踏踏实实地干,是达成目标的唯一途径。大干小难,小干大难,不干最难。只要努力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应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劈山填壑,踏平坎坷,勇破万难,前方定是襄阳复兴的宏伟图景。

拿出新办法

——六论抓落实

龙仲平

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任务艰巨,挑战前所未有。若不能拿出一些新的办法,就不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而影响落实的进度和效果。

拿出新办法,靠的是创新。创新是没有终点的,也是随时随地都可能进行的,能不能有效开展起来,首要是克服惯性思维,不再刻板地按既往经验办事。

问题如果反复出现,就会变成老大难。现实中,确实有些问题受客观条件限制,现阶段不能马上得到彻底解决。但我们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于此类。既有的工作方法不够严密,不够完善,不符合现实发展需要是导致问题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创新的空间正在这里,新办法就孕育在其中。

工作标准定得不够高是一个老问题,今天在这个部门解决了,明天,另一个单位又出现了。我们绝大多数的干部都不会故意如此,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大局意识,视野不开阔。

很多标准若是放在以前,确实是符合发展需要的,但用在今天,就显得比较落后、消极了。例如,若不能彻底抛弃地级市思维,我们就很难对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再认识,工作标准就自然定不高。要彻底解决这个老问题,首先需要在培养大局意识上拿出一些新办法。比如,可以让执行层更多接触决策过程,积极开展轮岗也可帮助执行层把握工作全局。

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实有一些人依然按老办法来办事,或许能取得一些成绩,但这也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例如,现在,很多单位都开了政务微博,按传统媒体“新闻不过夜”的要求来更新和发布信息,就只能用“龟速”来形容。想办法让信息尽可能实现实时发布,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首先应有的是创新的欲望,并敢于去承担创新的风险,尝试用新的办法去破解。不这样做,很多新问题就会变成老问题,需要反复处理,最终要实现彻底破解,还是要回到创新这个话题上来。与其如此,精力和时间白白地被损耗掉了,还不如早做创新。

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最根本的创新,最大的创新。这方面空间很大,办法会有很多。需要强调的是,要给人以更大的发挥才干的空间和机会。

现在,以谷歌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能力极强的企业有个共同特点,任务明确后,员工一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落实,自由度比较大。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发。领导干部可多下达目标性任务,在明确抓落实的时限、效果等之后,放手让下级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想办法破解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此,就不愁找不到新办法。

激励促落实

——七论抓落实

龙仲平

落实的关键在于“人”。营造“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激励”的良好氛围,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倘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无区别”,则可能导致整个单位作风不实、正气不彰,整体执行力大打折扣。

科学的激励机制需要实行奖优罚劣的双向激励。对实干、有功者进行褒奖,对空谈、误事者给予惩罚。我市正在推行的即时记功制度,注重在重大任务、关键时刻、招商前沿、维稳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表彰奖励干部,并通过末位淘汰倒逼工作落实。“襄阳百杰”评选活动对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公开评选,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更给予至高的社会荣誉,大力弘扬了“崇尚实干、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治庸问责则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软”行为进行常态化监督和问责,有助于解决政令不畅、工作推诿、职权滥用等妨碍工

作落实的问题。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应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创新。

科学的激励机制还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估体系。今年,我市着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为改作风、抓落实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特别是将社会公众评估纳入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做法,真正实现了“政府做得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应将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推而广之,实现全面覆盖,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形成“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的工作局面。

科学的激励机制更需要树立务实重干的用人导向。用人导向是一面旗帜,举什么样的旗、用什么样的人,不仅关乎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更关乎政治生态的清明与否,进而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只有坚持把抓落实的能力和效率作为考察干部的标准和选拔干部的依据,才能让那些做实功、干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干部脱颖而出,使崇尚实干成为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才能杜绝“谋人不谋事”的歪风邪气,形成扎实苦干、狠抓落实的政治风尚。

如今,“两个中心”“四个襄阳”蓝图绘就,顶层设计基本到位,各项工作亟待落实。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打造一支战斗力强、作风过硬的干部团队。政风带动民风,干部团队的实干精神必将感染广大市民,并最终形成人人抓落实的火热局面。

发动每个人

——八论抓落实

龙仲平

“一个富有效率的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在组织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并自觉承担各自的责任。”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抓落实的最大力量、最大动力。抓落实,既要干部身体力行,又要发动群众自觉抓。

能不能真正发动群众,取决于群众的态度。领导干部在决策前,应充分了解和尊重民意,尤其要关注利益关联人的诉求,寻找利益均衡的最大公约数;在决策后深入宣讲、广泛发动,最大限度地争取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毋庸置疑,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领导团队在重大决策上既会考虑决策的前瞻性,又会兼顾政策的公平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工作项目的超前部署可能会导致少数群众的不理解,而部分政策的合理调整又会涉及到既有利益格局的改变,会造成某些不稳定因素。这时,就需要依靠宣传的力量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让广大群众从心理上感应、认知和拥护。

在发动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党员干部须身先士卒,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要想将工作落到实处,党员干部应当切实履行职责,

做出表率,通过自身良好的落实能力和工作作风去影响人、带动人。

尽可能地发动群众,要善于用真诚服务团结群众。只有党员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放在心上;只有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当亲人。党员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看问题、办事情,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只有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群众才会不遗余力地去落实。

尽可能地发动群众,各级各部门应加强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让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让人民群众积极监督、积极参与。党员干部要按照相关要求,把抓落实的目标、方法、时间表、路径图等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监督。做到目标设定在哪里,工作做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坚持做到这点,对于调动和保护群众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进抓落实的过程中,突出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将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要注意发现群众支持配合抓落实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奖励他们,从而更好地鼓舞士气,焕发朝气,激昂锐气,弘扬正气,让抓落实进一步深入人心。

善用市场力量

——九论抓落实 龙仲平近些年来,人们都在呼吁: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然而,这并不代表政府放手不管,而是提醒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要善于运用市场力量。 在传统管理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的今天,城镇化进程策马扬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快马加鞭。一方面,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另一方面,政府掌握的资源越来越有限。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运用政策撬动市场,以市场的力量来弥补政府对资源聚集能力的不足。

善用市场力量,首先要让市场释放力量。30多年前,作为特区的深圳为中国探出的一条坦途,那就是回归“市场”之路。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启动,经济常态、社会常态、文明常态得以回归,市场的力量获得释放。一马当先的深圳也因此成为政府政策撬动市场力量的领跑者。近些年,依靠市场力量做大做强的马云、宗庆后、李书福、郭广昌等一批顶尖的浙商群体,让浙江一跃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大省。早在2010年,浙江的万元GDP能耗只有0.72吨标准煤,远低于全国的1.05吨的水平。浙江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在全国各省排名中稳居第一,农民收入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全国最小。这正是政府政策引导市场释放力量的示范。

善用市场力量,还需要顺应市场力量。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就曾在“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告诫中国房地产商们:“别以为你有多少能力,市场力量比你大。”在市场化的今天,在一个成熟的组织和团队中,市场的力量远远大于政府部门和领导个人的力量。因此,政府需要尊重经济规律,敬畏市场力量,积极营造法制诚信的营商环境。

善用市场力量,更需要创新市场力量。面对不断增加和复杂多变的市场难题,政府若按照传统思维去应对,必定会力不从心。当下,政府要想在解决房价飞涨、物价飙升、城市管理、小微企业融资难等棘手问题上有更大作为,就必须摒弃旧有的传统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创新市场力量,借助市场的专业化、无穷大的力量优势,不断完善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的

提供方式。

市场经济虽然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但在未来的公共事务管理中会发挥出更加巨大的能量。正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征途中昂首阔步的襄阳,倘若能以最热切的态度去拥抱市场经济、善用市场力量,那么市场力量必将会加速助推襄阳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心城市梦”打开一扇圆梦之门。

抓好“关键的少数”

——十论抓落实 龙仲平

作为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干部既是落实的主体,又是落实的对象。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的少数”,想不想落实、会不会落实、抓不抓落实,直接关系到落实的成效和事业的成败。

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在干部。有人这样描述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出主意、用干部、抓落实。干部在落实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与作用,干部群体也是抓落实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抓落实,首先是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其实,干部的潜能是无穷的。各级干部只要把优秀变成习惯,就能在抓落实中不用扬鞭自奋蹄。

落实要提速,作风须转变。有管理学家认为,伟大在于管理自己,而不仅仅是管理别人。实践已经表明,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基层工作,干部的作风与素质都发挥着关键作用。落实是一种结果,也是一个过程。落实若要提速,作风改变、素质提升必须加速、加码。改作风、提素质绝不是小题大做、密云不雨、虚晃一枪、权宜之计,而是大事大业、暴风骤雨、真枪实弹、长久之策。改作风、提素质,“关键的少数”必须是明白人、局中人、带头人。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一级推动一级改”的示范作用,方能形成干群同心、上下同欲的强大气场。 落实要有效,“少数”是先导。领导干部能否在抓落实中发挥先导作用,基于2个先决条件:一是能否坚持问题导向;二是能否容得下尖锐批评。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抓手,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精神和“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高尚情操,带领干群团队去克难攻坚,争创佳绩。与此同时,还要在心灵深处让“一呼百诺”成为历史,让“逆耳忠言”成为习惯。只有“容得下尖锐批评”,才能精诚团结、凝聚人心、成就伟业,并更能彰显共产党员的正直本色和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 胜景在前,路在脚下。面对“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美好胜景,迈向复兴襄阳“中心城市梦”的宏图伟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已经明确,干不干、怎么干、干得怎么样,就是对每一名干部作风、素质、能力、思想、境界的一种现实检验。每一名干部,特别是“关键的少数”,必须在新形势、新使命中有新担当,在新目标、新征途中有新作为。

抓落实

抓落实

抓落实

再谈抓落实

党员抓落实

抓落实会议记录

抓落实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抓落实

抓落实,如何抓

抓落实心得体会

十论抓落实
《十论抓落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阅读答案十 抓落实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