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党员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关键在于落实 习近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制,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狠抓落实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领导工作。

一、充分认识抓落实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抓落实,从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工作方面讲,就是抓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实。落实到哪里去?就是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

二、抓落实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

抓落实,是把决策变为人们的实践行动、由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过程,无疑需要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诸多障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正确政绩观,抓落实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始终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也才能使各项落实工作保持不竭的动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抓落实必须具有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抓落实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把落实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

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

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对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是一个现实的考验。坚持党的原则,怀着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公心办事,这两条对抓好落实工作十分重要。

四、抓落实必须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对立面,就是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因此,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解决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寻找。

抓落实的工作必须抓得很具体很细致很扎实,这也是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

五、抓落实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 抓好落实,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作风很重要,建立科学管用的制度和机制同样很重要。要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

2.强卫133次常委会上的讲话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党和国家推进民族工作、发展民族事业的重要举措。

五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支持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持续加大,藏区跨越式发展不断推向前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社会面貌呈现新变化,干部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全省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进一步牢固。

五年来,全省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活动载体、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民族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社区管理、咨询服务、权益保障、扶持发展、区域配合协作及考核奖惩等民族工作机制和制度初步建立,积累了民族工作全面深入发展的宝贵经验,奠定了民族工作发展的良好基础,全省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基础进一步牢固。

五年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进一步凸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经受了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重大考验,共同维护了全省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局。民族交往和交流不断扩大、互助和合作不断加强、感情和信任不断深化,全省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进一步牢固。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民族工作主题。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分裂、维护稳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新青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青海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和新青海建设的事业全局出发,充分认识继续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根本前提。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依靠。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鼓舞。 我们要在民族团结进步中进一步重视政治建设。

我们要在民族团结进步中进一步重视经济建设。

我们要在民族团结进步中进一步重视文化建设。

我们要在民族团结进步中进一步重视社会建设。

我们要在民族团结进步中进一步重视生态建设。

团结是各民族之福,发展是各民族之盼。让我们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携手并进,继续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夺取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新胜利、谱写青海各族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3.找准着力点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青海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王予波 ●转变基教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结构 ●转变职教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持续发展 ●转变高教发展方式,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转变民族教育发展方式,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 ●转变教育手段发展方式,加强现代远程教育 ●转变学生思政教育方式,创新载体和方法

青海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按照省委提出的“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立足省情,完善措施,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力争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第一,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要着力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实践证明,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必须着力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改变原有的“小而全”的分散办学模式,整合教育资源,适度规模集中办学,进一步激发学生争先争优的学习热情,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要着力促进区域产业持续发展。

第三,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要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必须按照“有特色、上水平、贡献大”的要求,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

第四,转变民族教育发展方式,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大力实施双语教育工程,加大汉语文授课量,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力争在学前或小学低年级,基本解决民族学生汉语听说及基本读写能力问题,使少数民族学生在确实学好母语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汉语能力和水平。结合学校布局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民汉合校”和异地办校、办班,加快建设面向牧区招生的“三江源”民族中学,积极谋划和争取青海民族高中建设项目,为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创造条件。创新培养模式,全员培训双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双语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开发制作双语教学资源,加强和改进民族中小学自然学科教学。积极推行普通话教学,加快提高少数民族师生使用和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使用上民汉兼通,减少学生就学就业语言文字障碍。

第五,转变教育手段发展方式,要着力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全省教育的能力,必须转变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方式。抓住机遇,不懈争取项目,积极构建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优化教育教学过程。逐步达到在县政府所在地以上中小学建设校园网络;在乡镇中心学校和农村中学建设校园局域网络;农牧区完全小学配备具有资源存储功能的硬盘播放设备,实现“班班通”;建立省级数字化远程教育平台,形成与中小学“校校连”、“班班通”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优质教育资源在学校和城乡间开放共享,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第六,转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着力创新载体和方法。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给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创新工作载体、方法和途径,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前,我们要以大、中、小三个版本的《省情教育读本》投入使用为契机,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展省情教育,力求将省情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有效,使之成为有青海特点的学生思想教育的品牌和亮点。继续开展祖国意识、法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教育和感恩励志报国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强化“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对我们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力、决策力、协调力、执行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挑战。能否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解放思想,观念上有转变;是否改革创新,体制上有转变;是否强化学习,能力上有转变;是否真抓实干,作风上有转变。

4.推进教育科学发展须做到“五个善于”

中共青海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厅长 王予波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557.3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自然条件艰苦、地理环境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决定了其自身教育发展有着不同于内地和沿海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律,集中着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所有教育发展特征。目前,青海各级各类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规模小、分布散、效益差、质量低等现象,全省人口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只有7.2年,低于西部地区人均7.5年、全国人均8.6年的水平。在完成了“有学上”这一历史跨越之后,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得突出,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机遇,倍加努力工作,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努力做到善于学习调研、善于统筹谋划、善于协调沟通、善于营造氛围、善于抓好落实。只有做到了“五个善于”,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干出亮点”,推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善于学习调研。

只有占领思想上的制高点,才能占领工作上的制高点,掌握工作中的主动权。要占领思想上的制高点,有两个重要途径,即学习与调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学识是不足的,能力是需要不断提高的。有的人一年不读一本教育专著、不读几篇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章,很难设想能将工作干好。温家宝总理讲要提倡教育家办教育。有的同志可能一提教育家就认为高不可攀。实际上,如果在办教育上能做到有激情、有理念、有实践、有实效,就可以说是教育家。我们知道,不可能人人成为教育家,但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人人有这种追求和努力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为此,应从正在做的工作入手,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深入学习和调研,要坚持不懈地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每年“精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体会、写一篇调研报告”活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听真话、访民情、解难题,求策于实践、问计于群众,不断总结来自于一线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加强与服务对象的联系中促进工作,干出业绩。

(二)善于统筹谋划。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教育既是国家大计,又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紧密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我们不能就教育说教育,就学校谈学校,而应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要跳出教育思考教育,跳出教育谋划教育,跳出教育推进教育。必须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需求,明确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找准工作定位,统筹谋划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既要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谋划教育改革和发展,又要强基固本、不断提高教育服务大局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既要有开阔视野、瞄准发展前沿,借鉴经验、应对挑战,又要坚持一切从基本省情、州情、县情出发,牢牢把握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要着眼长远、研究制定各项规划中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导向,又要立足当前,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努力从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中寻求工作着力点,又要注重统筹协调,从教育与其他领域关系中找准工作结合点,集聚力量、集中优势、集成资源,提高工作整体效应。

(三)善于协调沟通。

协调沟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是获得广泛支持、改善工作环境的重要手段。教育工作社会性比较强,仅靠一个团队、一个单位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系统的同志只有善于沟通协调,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那么,怎样搞好协调沟通呢?就是从有利于全省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服务教育发展的初衷出发,始终坚持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善于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善于同各部门、各方面协调沟通工作,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部门之间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利用、协调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模式。特别是在开展重点工作、完成重大任务时,不仅要考虑自己怎么做,还要考虑社会怎么做,如何更好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共演“教育大合唱”。协调沟通中既要敢于做主角,又要善于做配角,学会尊重别人,放平心态,放下身段,“汇报工作硬着头皮、协调工作厚着脸皮、推动工作磨破嘴皮”,不回避责任,有过敢当,有功不揽,正确对待业绩,切实做到与各部门、各方面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共同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四)善于营造氛围。

教育宣传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宣传工作的功能和意义日益凸现。可以说,不重视宣传工作,做好教育工作是不可能的。应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和“十二五”规划的研究编制,积极主动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工作,宣传党和政府在教育上的惠民政策,宣传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各地推动教育工作发展的新经验、新做法,宣传教育系统的先进师生员工,宣传各部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应切实做好教育热点问题的释疑解惑工作,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应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特别要善于利用和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拓宽听取广大师生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的渠道,把全社会意见建议进一步集中起来,把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教育的热情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把全社会资源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五)善于抓好落实。

特殊的教育省情,要求我们做出特别的工作努力。针对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消极应对是不负责任的,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无所作为是必须克服的。政策确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只有以扎实苦干的作风抓好落实,才能真正抓出实效。应当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不致力于抓落实的现象,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不少同志和部门日积有余,年积不足,整日忙忙碌碌,抓而不实、抓而不紧、抓而不细的情况,还不时发生。从表面上看,抓落实是工作方法或工作能力问题,但实质上是工作作风问题。落实不力,往往是由于宗旨意识不强,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纪律观念淡薄,归根结底是由于党性不纯、作风漂浮。应着力解决工作不落实的突出问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落实要从小处做起。细节决定成败。应想大事、做小事,将每一件小事做好,为办大事奠定坚实基础。应坚决克服“大事办不了,小事办不好,小事不想办”的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效能监察,对重点岗位、重点对象遵章守纪、执行规定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由散漫、敷衍拖沓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限期改正,决不姑息。应确保政令畅通,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决定事项、领导交办的工作,都要不折不扣地做好做到位,决不允许讨价还价、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这应作为教育系统一条铁的纪律。

(中共青海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厅长 王予波)

抓落实

抓落实

抓落实

再谈抓落实

抓落实会议记录

抓落实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抓落实

抓落实,如何抓

抓落实心得体会

如何抓落实

党员抓落实
《党员抓落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