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句子训练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8: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造句这种语言训练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得很普遍,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字词教学退居次要地位,用得相对少了。其实,中学阶段进行造句训练,对夯实语文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仍是很重要的。因此,初中造句的训练还应多进行。根据个人实践,笔者将初中造句训练分为词语、句式、情景三大类。举例说明如下。

一、词语造句

分两种类型。

1.单词造句。用新课中的生词造句,这是造句训练的基本形式。选作造句的生词最好是使用频率高的,表现力强的,易误用、错用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心惊肉跳”、“头晕目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鉴赏”、“人声鼎沸”等等。还可选用一些副词、介词、连词等虚词,使学生体会它们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如“竟然”、“偏偏”、“才”、“完全”、“几乎”、“可能”、“从„„到„„”、“越„„就越„„”等等。

2.多词造句。用几个词连起来说一段话,要求语句连贯、顺畅,语意明确、合理。它又可分为几种形式。

(1)用同篇课文内两三个同类词语造句。如《信客》中的“风尘苦旅”、“穷愁潦倒”、“低眉顺眼”等。

(2)用一组同义词或反义词、贬义词或褒义词,或同反义词搭配,或褒贬义词搭配造句。如“溃败”、“溃散”、“溃逃”、“溃退”;“殉难”、“遇难”、“牺牲”、“毙命”等。

(3)用几个不同词性的词造句。词语数量可以从两三个逐渐增加到四五个。如《绿色蝈蝈》中的“隐隐约约”、“毫不犹豫”、“劫掠”、“津津有味”等。

(4)多个关联词造句。可以从课文选取多个不同关系的关联词进行多重复句和语段的造句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桥之美》中“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用加点的词造句)。

二、句式造句

用在表达上有特殊效果的句式练习造句。

1.双重否定句。常见的句式如“不能不”、“不得不”、“不是不”、“无不”、“没有„„不„„”、“没有„„否则„„”、“非„„不可„„”等。这种用句式加强语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或改写体会掌握。

2.肯定句和否定句。这两种句式,在表达同一意义时肯定句语气强于否定句。可以从课文中摘出例句,让学生进行转换练习,以体会二者在表达上的区别。如《背影》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改为否定句),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改为肯定句),非自己插嘴不可”(改为肯定句,体会表达上的变化)。

3.主动句和被动句。这两种句式,因受事、施事的对象不同,而使其在表达上有了特殊性。有时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使句意明确,主语一致,语言连贯、顺畅。练习可从单句仿写逐步过渡到句式转换。如《蜡烛》中“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第二层被炮火轰毁了,她就搬到楼下去住„„”(注意每句中加点词与画线词之间的关系,把主动句与被动句互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4.修辞格造句。修辞格的运用,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这种造句训练,能培养学生锤炼词句的习惯。近年,各地中考仿写、改写句子的试题,多以这种形式为主。这类造句训练,可分为单用、叠用两种。单用,即一句话只用一种修辞方法,可多选用现在考查较多的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偶、反问等进行训练。如比喻句中本体不变的改写: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孔;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

仿照以上句式,再续写一句:

一样,是。

本体改变的改写:仿照以上句式,写三个句子:

节日的礼花,在天空绽放。一样,是;

一样,是;

一样,是。

叠用,即几种修辞格同时运用在几句话中。如: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难道没想到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

?虽是一棵,

却能抗击风雨;,

?如果能这样,你的人生也就无愧了。”(填写与上下文句式和意义一致的句子。)

三、情景造句

情景造句,即限定一定的内容或语言条件,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造句。这类造句学生自由思维空间较大,能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时可以和句式、修辞的训练结合进行。教师需要从逻辑到修辞作具体的、富有启发性的指导。

1.限定情景。比如:

(1)拟口号、标语、广告词等。如为教室拟定两三条有激励性的大标语;为学校举行的救助贫困生活动拟两三条口号;为班级教师节座谈会拟写一二百字的发言稿等等。

(2)拟写对联。如根据学过的课文内容对句。如“周敦颐独爱莲”(对下句);以范仲淹和欧阳修为主人公写一幅对联等等。

(3)仿照描写。如仿照《故宫博物院》中“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的写法,描写自己所熟悉的一种建筑。

2.限定语言。比如:

(1)用100字左右描写“运动场”中“同学们”的“笑声”。

(2)自己设定情景,用50字左右具体描写出一种“辛苦”。

(3)写一段话,介绍你的班级,段落是总分或分总关系。

以上所列的造句训练形式,可根据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和教学内容,随年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课内到课外,灵活选用,循序渐进。有的句式练习,如主动句、被动句、修辞格等,重在培养语感和习惯,让学生体会其在表达中的基本作用。理论知识不必涉及太深,更多的知识留给学生到高中去学习。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不少地区的中考先后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仿写句子,并且所占分值不低,2至6分不等。这种题型的出现,把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可以这样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仿句训练,既是应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一、仿句考查题型例谈

仿句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一个完整的名句做例句,让考生按要求仿写。如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试题第6题:

依照下面的例句,以“你渴望理解吗”或“你希望成才吗”作开头写一句话。例句: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限定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来仿写。如2002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第25题: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____________

浪花是部首,____________

涛声是音序,____________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____________

3.出现关联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如2002年重庆市的模拟考试题第22题:

仿照第10段画浪线的句子(“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以“XX忽而„„忽而又似„„”为形式造一个句子。

4.提供原句和仿句的开头,要求仿写出与原句大致相同的句子,内容上要求适合原文语境,语意贴切顺畅。如深圳市2002年中考模拟试题第18题:

根据所给文字的开头,再写一个与例句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要求放在此文语境中做到语意贴切顺畅。

原句:“画儿?不,它不是画。有谁在哪幅画里能听得见那潺潺的流水声,能闻得到那泥土和野草的芳香呢?”

曲儿?不,____________?

5.对联的形式。对联本来就是一对句式相同、字数相等的句子,上下联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或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对出另一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的要求,比一般的仿句练习难度更高。如2001年吉林省的中考试题第30题:

①上联:读好书乐趣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学子论古今。

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所选的例句都比较有创意,能力层次比较高,生动形象,十分精警。内容上,或是生动的描写,或是精辟的议论,形式上,一般都使用较常见、要求中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对偶等,既考查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考查了学生阅读时对原句进行信息提取的能力。所以答这种题需要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加强仿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仿句训练方法例谈

我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仿句训练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阶段、分题型训练的方法进行。

第一阶段,用关联词语仿写句子。训练题举例:

1.原句:“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吧,但这些事情,是无论哪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维护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友邦惊诧”论》)要求:用“即使„„但„„无论„„就„„”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2.原句:“那时候,只要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江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要是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教人多么惊喜呀!’”(《我的叔叔于勒》)要求:“用“只要„„总要„„要是„„那„„”的句式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3.原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白杨礼赞》)

要求:用“我赞美××,就因为××不但„„尤其„„”模仿原句写一个句子。

这种类型的训练以课文的原句为蓝本,学生不会因陌生而无所适从,要答好并不难。要注意的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句所表达的关系一致。

第二阶段,限定修辞手法仿写句子。训练题举例:

1.阅读《狮子和野牛》后,请仿照“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这个句式完成下边的句子: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

2.“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嗅得出四季的不同?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疾徐?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

3.“当某种细菌入侵人体,人体内的信号队伍马上播发紧急警报,并且告诉‘白细胞兵团’,敌人在何处,兵力有多少,同时立即扫清白细胞部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并派出‘部队’包围‘侵略者’,个个细胞严防死守,不让它们逃跑突围,等‘大部队’一到,一场恶战就开始了。”请以蜜蜂采蜜为内容,模仿这段话的形式,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4.对出下联,表现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上联:站起来当伞,给群众遮风挡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修辞手法,仿句题中考查得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这种题目需穿插在文段阅读中进行。这种练习,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而不是死记条条框框,能体会到仿句的真正目的——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第三阶段,仿写名人名言。精选名句举例:

1.一个人愈知道时间的价值,就愈感觉失去时间的痛苦。(但丁)

2.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雨果)3.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做自己的主人。(罗曼·罗兰)

4.人们若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事情,总是会碰到偶然的机会的。(巴尔扎克)

5.人生无论在极坏的时候或是最好的时候,总是美的,而且向来是美的。(德莱塞)6.河床越深,水面越平静。(莎士比亚)

这是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的综合训练,提示语越来越少,促使学生先读懂原句的深刻内涵,发现原句的形式特点,再组织成精粹的语言。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学生自己写名言的过程。

三、仿句训练的三原则

1.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考试中仿句题型的不同,学生对给关联词语写仿句比较熟悉,对对联形式比较陌生,适合于集中时间训练。前者便于学生掌握规律,快速过关;后者便于学生快速了解对联这种文化形式的特点,少走弯路。而名人名言的仿写适合于分散训练,让学生天天都能与名言打交道,加强文化熏染,以利于学生写出精粹的语言。穿插在阅读文段中的仿句训练更需分散进行,因为学生的时间紧、功课重,不可能做大量的课外阅读文段的练习。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把握好训练的度,效果会更好。

2.要求从严,给分从宽,鼓励为主的原则。

不管哪种形式的仿句训练,学生的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老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评判。同时,部分学生的答题难免稚嫩或肤浅,老师应该以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对于形神皆备的好仿句,更应该大张旗鼓地推介。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仿句这种新题型的畏惧情绪,

才能让他们真正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训练中摸索到仿句题的解题诀窍,写出既符合命题者要求、又有真情实感的语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3.“形似”与“神似”兼顾的原则。

对仿写的句子,老师应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所谓“形似”是指仿句与原句在句子结构、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关联词语等方面相同或相近;所谓“神似”就是指仿句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与原文的语境相契合。一个好的仿句应该是“形”“神”兼似原句,却又不拘泥于原句的新句子,属于学生自己创造的名言佳句。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好的仿句还要求思想健康,尽量减少调侃、黑色幽默的成分,杜绝错误的思想言论。比如,在仿写雨果的名言“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时,有学生仿写出这样的句子——“升官好比登山,金钱是登山的阶梯,没有阶梯,只好掉了下来”。无疑,这个句子是“形似”的,但是不能算好的仿句。原句是从正面阐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仿句却是宣扬不健康的处世哲学,很可能给学生不良的引导。

总之,仿写句子,作为一种新的考试题型,作为一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段,已经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必须面对它,重视它,让我们与学生共同努力,锻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名言!

句子训练

句子训练

句子训练

句子专项训练

五年级句子训练

句子训练(定稿)

三年级句子训练

句子训练一

初中句子专项训练

句子专项训练1

句子训练
《句子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句子的训练 句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