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7 08:35:21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请关注你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学习或工作负担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复杂,越来越多的人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受到极大地威胁或损坏。有的人程度轻微,有的人程度严重。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脾气暴躁,常常无端发火,因琐碎小事甚至与人争吵;有的人感到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整天无所事事,迷恋网吧,厌学情绪严重;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的人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认为别人都不如他,对于别人善意的批评和劝告拒不接受。 所有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一、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存在差学生,只存在有差异的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再漫长的路总有尽头,再绝望的事总有希望,要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要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芬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真诚地微笑充满着你的自信,表示着你的礼貌和对别人尊重。

各位同学,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做一个全面健康的人,共同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谐的校园。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简介: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正文开始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4.帮助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B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我们把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跟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快速变化相比,此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显得年缓而稳固,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各种组织和器官也进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脑重量逐步接近成人,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伴随生理上的更加成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的心理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注意的有意性进一步增长,注意品质明显提高;感知觉的各个方面继续完善,观察力水平不断提高;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记忆策略都有明显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仍不够高.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稳定性;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体系等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进一步复杂化和深刻化,各成分均有明显发展;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也进一步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大多数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一般水平,具体每个学生能否达到这种一般水平,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发展性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通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每一位学生心理的最佳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例如,有的学生身高,神经系统的发育均达到同年龄正常水平,但其智能却处在常态之下.(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使得行动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偏离;要么是情感的发展跟不上,使得知与行的发展失去生机和活力;要么是意志过程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如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得到发展,但却没有形成正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志向.(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有些儿童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其智力水平和某些特殊能力会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对常规教学条件和教育发展要求就会感到不适应,不满足.相反,另一些人则由于自我发展和自我要求偏低,会感到外部要求过高.针对以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选择如下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 1.智能和创造性:(1)观察力.(2)记忆力.(3)思维能力.(4)注意力.(5)想象力.(6)创造力.2.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1)自信心一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坚信自己.(2)目的选择性一-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3)独立性一一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和支配.(4)勇敢一一敢于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苦和累.(5)成就动机强一一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负责.(6)坚持性一一做事彻底,有耐心.3.爱的品格和社会适应性

(1)爱人-一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2)爱环境一-爱护环境卫生,热爱大自然,具有环保意识.(3)爱集体和社会一-班级,学校,家乡,祖国.(4)社会交往技能一-倾听,礼貌等等.4.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特征

(l)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一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2)幽默感.(3)美感一一乐于和善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C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心理活动课有三种基本的活动途径: 1.认知式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1)故事联想式

引入故事: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的心理,提供学生阅读或倾听的故事.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2)讨论一澄清式

专题讨论: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就争论性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配对讨论:就一个题目,先两个人讨论,提出一个意见,然后再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参与感会比较高,讨论的效果会比较好.四四讨论:分组进行,每组4人,在小组中每个人发言一分钟,在发言之前要给出个人思考时间.2.情境式

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氛围式情境和情节式情境两种类型.(1)氛围式

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人际氛围是指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活动中教师能切实体验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师生共同体验活动之乐趣,活动之收益.(2)角色一体验式

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美别人,喜欢别人或讨厌别人的情景,以揭示内心活动,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虽空着,但假设坐着一个人(或是异性同学,或是另一位同学,或是老师,或是父母),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到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善与对方的交往.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双重扮演.两个同学,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3)游戏式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①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得以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②游戏的自主性

表现在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别人的好恶行事,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技人,其自主性表现的最淋漓尽致.③游戏的虚构性

表现在它可以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在这个情境中,不同于现实中的生活,参与者抛弃了原来的生活角色,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高低卑贱,品德优劣,只要参与进来善于出谋献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因为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的喜哭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④游戏的创造性

认知学派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心是处于放松状态的,由于是自主参与,积极性高涨,其思维也最活跃,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规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同时,由于游戏的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⑤游戏的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能够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一般游戏辅导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创设开放接纳的气氛,学会表露自己和倾听别人.共同承担义务阶段.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执行任务,承担责任.相互信任互助阶段.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中增进自我认识和建立尊重别人的态度.交流分享领悟阶段.交流领悟合作的价值,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正确认识自我阶段.找到现实的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3.行为训练式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

推荐第3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讲 话 稿

开县郭家初中江树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今天,很有幸和你们一起探讨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我的发言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赐教。

的确,健康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文化的更新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健康的理解,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心理没有障碍,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我们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初级中学,社会环境复杂,留守儿童比例大,由于他们的意识形态正处转型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这不良的反应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初中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矛盾

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老师、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 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

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 些家长对子女宠爱有佳,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85%的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设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卑贱的,就连平时学校安排的扫除也时不时的逃避,可以说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 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敞开心扉,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写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 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小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

地培 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譬如积极申请做公益劳动;同学生病了能主动送医院;同学家有什么不幸,他们能慷慨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和虚荣,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 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第七,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中学这代学生的父母,很大部分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更谈不上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各班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

推荐第4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马渠九年制学校2015年秋季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为保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健康、顺利地开展。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构建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教师的观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或心理辅导员的事。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仅仅解决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搞心理辅导。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落到实处。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部分教师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本身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农村中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成就动机与耐挫力、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情感上的问题。很多中小学生在情感调节上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悲观失望。情感调节有问题的学生。对沉重的打击可能无动于衷,而受一次小小的挫折却悲痛欲绝。这类学生情感淡漠,甚至对同学对朋友对亲人冷漠无情,以至表现为长期情绪低落、忧郁和莫名的焦虑。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怖等。应考综合症问题。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过高,学生在考试前后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悸、心慌、胸闷、情绪紧张、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敏捷、思想混乱、思路不清、再认与回忆发生困难,甚至还有口干、腹泻、恶心、呕吐、痛经、双手发抖、大汗淋漓等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现象。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条件。而且也反过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但当前农村的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情况却不容乐观,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冷漠古板、心胸狭窄、怯于交往,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带来情绪上的失落和苦闷并影响学习。性知识方面的问题。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从小学高年级起。学生已进入性发育期,生理、心理会有急剧的变化。来自性本能的驱使。再加上来自外界的电视、电影、网络、小说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刺激和影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逐渐产生性意识。出现了接近异性的兴趣和愿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性教育,他们对迅速成熟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于自己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觉得不该这样。但又不易自制,于是产生恐惧、悔恨等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生由于缺乏性知识,听任性冲动的支配而作出了越轨的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任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农村中小学由于条件限制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即使建立起的组织体系,工作也开展得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体系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和层次,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松散型的组织。工作难于落实到位。再加上农村中小学由于经费紧张,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和设施,连心理咨询室、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料都没有,更谈不上仪器设备。由于经费的原因师资得不到培养和培训,专业知识缺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

当代社会竞争加剧,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极为严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黄色书刊、色情网站、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都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动因。目前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苦闷和压力;父母关系的不和、离婚、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过分溺爱、过分严厉,都会造成孩子不健康的心理。

学校认识偏差

一些农村中小学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出于上级要求、形势需要,所以消极等待简单应付,即使是名义上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建立心理健康信箱、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但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只能流于形式。有些学校,为应付检查,甚至弄虚作假,名不符实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生本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有些是与遗传、体质、突发事件有关。大多数情况都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家里有心理障碍患者。或国产期大脑受过损伤、感染、孕妇营养不良、孩子出生时窒息缺氧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在社会适应或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的冲突和矛盾。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无法达到预定目的,使他们感到失望、悲观,心理受到严重挫折。

师资力量薄弱,保障机制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兴起,学校心理辅导更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内容。目前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较少,师资培训又跟不上,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学历较低,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德育工、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悉。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对教育对象产生副作用。保障机制不完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管理机制、从业人员编制、待遇、职称评聘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从而影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三、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心理正常的学生为主,同时兼顾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力。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重视学生的文化背景

学生的出生地、出生环境、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便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要灵活多变。不能千篇一律地搬用一种方法,用同一种语言来辅导学生,一定要因人而异。

心理健康教育要区别于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目标、动力、方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用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观与良好的道德品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规范性要求,其方式是通过教诲与训练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其原动力来自于内部需求,其工作方式是助人自助。所以两者不能混同于一体。

尊重学生,作好保密工作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尊重,充满真诚、同情、爱心去倾听求询者的心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由于学生倾诉的内容往往会涉及到学生的隐私。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隐私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心理辅导员或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没有征得学生的同意,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学生的隐私。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不允许他人查阅和借用。

四、构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充分认识和全面领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党和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等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占我国中小学生的多数。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如何,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进和实施,直接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必须站在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这样一个历史高度来加以认识。

加强调查研究

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重视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观察、测量等方法,掌握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可以采取教师、学生、班主任、家长进行座谈的方式。了解中小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和他们的心理需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机制,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构建心理干预体系,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增强其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降低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和健康成长。各级农村中小学要根据要求建立好组织机构,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信箱,按比例配备好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还要面向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组织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健康讲座,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推荐第5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

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帮助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b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我们把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跟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快速变化相比,此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显得年缓而稳固,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各种组织和器官也进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脑重量逐步接近成人,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

伴随生理上的更加成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的心理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注意的有意性进一步增长,注意品质明显提高;感知觉的各个方面继续完善,观察力水平不断提高;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记忆策略都有明显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仍不够高.

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稳定性;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体系等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进一步复杂化和深刻化,各成分均有明显发展;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也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大多数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一般水平,具体每个学生能否达到这种一般水平,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发展性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通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每一位学生心理的最佳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例如,有的学生身高,神经系统的发育均达到同年龄正常水平,但其智能却处在常态之下.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使得行动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偏离;要么是情感的发展跟不上,使得知与行的发展失去生机和活力;要么是意志过程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

(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如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得到发展,但却没有形成正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志向.

(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有些儿童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其智力水平和某些特殊能力会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对常规教学条件和教育发展要求就会感到不适应,不满足.相反,另一些人则由于自我发展和自我要求偏低,会感到外部要求过高.针对以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选择如下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

1.智能和创造性:(1)观察力.(2)记忆力.(3)思维能力.(4)注意力.(5)想象力.(6)创造力.

2.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1)自信心一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坚信自己.

(2)目的选择性一-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3)独立性一一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和支配.

(4)勇敢一一敢于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苦和累.

(5)成就动机强一一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负责.

(6)坚持性一一做事彻底,有耐心.

3.爱的品格和社会适应性

(1)爱人-一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

(2)爱环境一-爱护环境卫生,热爱大自然,具有环保意识.

(3)爱集体和社会一-班级,学校,家乡,祖国.

(4)社会交往技能一-倾听,礼貌等等.

4.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特征

(l)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一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2)幽默感.

(3)美感一一乐于和善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

c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心理活动课有三种基本的活动途径:

1.认知式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

(1)故事联想式

引入故事: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的心理,提供学生阅读或倾听的故事.

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

(2)讨论一澄清式

专题讨论: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展开讨论.

辩论:就争论性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

配对讨论:就一个题目,先两个人讨论,提出一个意见,然后再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参与感会比较高,讨论的效果会比较好.

四四讨论:分组进行,每组4人,在小组中每个人发言一分钟,在发言之前要给出个人思考时间.

2.情境式

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氛围式情境和情节式情境两种类型.

(1)氛围式

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

人际氛围是指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活动中教师能切实体验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师生共同体验活动之乐趣,活动之收益.

(2)角色一体验式

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美别人,喜欢别人或讨厌别人的情景,以揭示内心活动,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

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虽空着,但假设坐着一个人(或是异性同学,或是另一位同学,或是老师,或是父母),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到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善与对方的交往.

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

双重扮演.两个同学,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

(3)游戏式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

①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得以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

②游戏的自主性

表现在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别人的好恶行事,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技人,其自主性表现的最淋漓尽致.

③游戏的虚构性

表现在它可以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在这个情境中,不同于现实中的生活,参与者抛弃了原来的生活角色,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高低卑贱,品德优劣,只要参与进来善于出谋献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因为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的喜哭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

④游戏的创造性

认知学派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心是处于放松状态的,由于是自主参与,积极性高涨,其思维也最活跃,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规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同时,由于游戏的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

⑤游戏的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能够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

一般游戏辅导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创设开放接纳的气氛,学会表露自己和倾听别人.共同承担义务阶段.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执行任务,承担责任.相互信任互助阶段.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中增进自我认识和建立尊重别人的态度.交流分享领悟阶段.交流领悟合作的价值,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正确认识自我阶段.找到现实的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

3.行为训练式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

(1)示范

这是一种借助模拟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辅导教师自己或选择某方面行为优秀的学生起示范作用,示范对象在学生中具有权威的形象,学生模仿他们的良好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行为.比如用\"大声思维\"法让起示范作用的学生大声陈述其思维过程,把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示范给其他人.注意力,想象力的训练,学习处理矛盾冲突时的寻找解决方法等都可运用此法.

(2)奖赏

利用实物如糖果,文具,分数,奖章等强化物或语言肯定其某种行为并增强该行为,同时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这其中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尤为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学生的\"自我奖赏\",当自己某方面经过努力做得不错时,自我鼓掌,喝彩或给自己一个放松机会,奖励自己一个糖果或其他物品也很重要.

(3)惩罚

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这是要慎用的一项活动.但巧妙地运用惩罚有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游戏犯规时可罚掉一次参与机会.

(4)契约

在活动中,师生双方共同商定一份明确,公正而可信的契约.在契约中,明确规定何种良好的行为可以得几个积分;何种不良的行为表现,每次要扣掉几个积分.多少积分就可换取何种强化物,或享受某种特权.这份契约使教师明确教育训练各阶段的重点,使学生明确知道训练要达到具体的目标.

在活动中,上述几种活动模式是交叉运用的,并且由此还可组合派生出更多的活动形式.无论哪种活动模式都在有机地服务于主旨,有助于实现活动目标.

(二)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全体性原则

这是基本要求.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仅一部分活跃学生唱主角,冷落了另一部分同学.

2.主体性原则

这是前提.在活动目标的确立,设计及实施中均可由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当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时,学生在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

3.活动性原则

这是主导.它不同于纯知识传授课型,而是将知识融于活动中体现的,更适于学生特点和教育训练内容及目标的实现.

4.情感性原则

这是核心.避免了概念化,以学生情感的激发,起伏,变化,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的共鸣,以及共感技术的运用.

5.开放性原则

这是方向.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教材在活动中只起个引子或例子的作用.要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散发开去,在一个主旨目标下,附带着其他目标.重悟性的启迪,思维方法的引导和情感的健康导向.整体活动设计结构上不拘泥于线条结构,而应体现色块结构的特点,产生交融弥散的美感.活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性,也是开放性原则的体现.

6.过程性原则

这是重心.心理教育活动课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及过程体验,把握,优化好活动过程是活动课成败的关键和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的关键.

d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法

明确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能够用心理教育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活动方法设计教育活动课,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好该课程,使之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心理教育课程规定的目标.课程的组织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两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不仅仅包括单元设计中所规定的事项,如课堂所需的教具和有关材料等等,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掌握学生心理和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技能

例如熟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了解心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团体动力学和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会使用某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如处理抗拒的技术,沉默技术和情感转移技术等等.

2.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背景材料

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智力状况,人格特点,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的记录等等.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过程的掌握.这就是教师经常所说,课前准备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

3.先行接触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对参加心理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面对面的接触,尝试建立初步的良好的关系,以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4.设置助手

设置助理教师或在学生中找到助手,以帮助主持教师活跃团体气氛,协助活动的开展,以及处理某些冲突事件.

(二)课堂组织

要上好一堂教育课,教师必须采用一些教学组织的方法处理好一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等教学环节.

1.课堂开始

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组织方法:

(1)预热方法

可通过唱唱跳跳等游戏活动开始一堂课,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座位的安排上,可考虑圆形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将会大大有利于课程开展.

(2)澄清方法

教师以生动有趣,简洁有力的话作一个开场白,说明课程的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3)介绍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团体的力量,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相互作用,有必要用多样化的自我介绍方法,对于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尤为重要.传统的自我介绍方法比较死板,往往使学生不自然而有所保留.因此,可采用以下几种介绍方式:①先分组两两配对,互相说出自己的基本情况,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最得意的,最讨厌的事物或人.然后,再回到团体介绍刚才配对的朋友.②每人自问自答10次,每次都是\"我是谁 \"\"我是……\",说出别人不知道的特点,这种方法可训练学生自我了解的能力.③由大家轮流向一个同学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被问者不能拒绝回答,这种方法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坦诚,训练其机智.

2.教学过程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1)引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问题上能寻求较好的答案,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前后,给予一些启发性的话,如\"你是说…\"\"你觉得…\"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促进团体内开放性的沟通.引导方法可分为间接引导和直接引导.

(2)反馈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把握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教师是理解他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澄清自己的思想感情.反馈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真实地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出来.这面\"镜子\"给学生提供自觉,自动修改自己的机会.

(3)明朗化

这种方法是教师除复述学生所说的话或表明的感情外,再增添教师认为学生想要说而没说出的东西,即教师把学生模糊,隐含,未能明白表达的感觉说出来.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

(4)面质

学生有时会逃避自我应负的责任,或给予自己不当的行为一些合理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面质学生,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在面质时,应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明确指出学生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3.课程结束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

(1)回顾与检讨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进行过什么活动,有什么心得,有什么意见.

(2)计划与展望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今后应该作些什么,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有什么打算,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

(3)祝福与道别

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用小卡片或小礼物彼此祝福,道别,以维持和发展相互间的友谊.

4.注意事项

在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辅导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组织好教学,除了具备一般的上课技能和态度还应注意:

(1)客观地处理事件,对学生不能有偏心,或持不公平的态度.

(2)以温暖,尊重,同情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和班级是温暖的和安全的,能够了解他们,因而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内心话和感情表露出来.

(3)不要采取权威的态度压制学生,而要尽量使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表现出幽默,使班级的活动能轻松活泼地进行,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和投入.

(5)具有教学的机智,能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例如,在上课时有学生捣蛋,抱怨,不专心,吵着要上厕所,擅自离开课堂等等,教师要能够迅速了解其原因,作出即时的和适当的反应.

(6)在团体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当.因为教师指导少,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太多,又可能养成学生的依赖性.

(二)学生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问题,适应问题,人格成长和身心发展问题,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个别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矫正.

班主任要学习心理辅导方法和操作,在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同时要做好本班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是班级心理辅导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参与面广,操作性强.我校要通过游戏中心的活动对学生开展游戏辅导,通过游戏辅导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和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规则,遵守规则.

1, 选择游戏.游戏辅导老师必须收集和积累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各种游戏,然后根据辅导主题,辅导对象和场地等具体情况选出合适的游戏.

2, 学习规则.游戏之前,老师必须详细,具体地说明本游戏的规则,活动时的各项注意事项.学生必须学习规则,掌握规则,直至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3, 观察行为.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行为和情绪是比较真实地,也反映出其心理是否健康.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4, 调节情绪.游戏是孩子表达感情,描述经验,表达期望的\"语言\",教师要懂得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情绪表达还有一个目标适宜,反应适度的问题.教师要辅导学生在游戏中调控自己的情绪,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推荐第6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2016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暨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培训班正式开班!首先我代表教育局向给我们培训的讲师、向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因此,举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要做一个称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依靠教师的有关知识与能力,更要依靠我们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使我们老师具有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具有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能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积极稳定的情绪与情感、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希望各位老师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和学习纪律,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深入钻研,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祝各位老师学习顺利。祝愿本期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最后,祝大家圆满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学业有成,争做优秀的班主任,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推荐第7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了全社会乃至学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视,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丰富,范围也越来越扩大,这充分说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同样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意向品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因此,健康的心理是每一个人一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甚至影响或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事业等。同学们要问既然心理健康如此重要, 那么,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健康心理呢?顾名思义,心理即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它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健康心理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按照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发展要求去进行思维,去培养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排除一切杂念,消除不良干扰,摈弃侥幸幻想,克服幼稚,走向成熟,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学校,都程度不同地未能给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社会某些丑恶现象和不和谐的因素,就业难而引起的不利方面如读书无用,家庭教育方面的偏颇,如家长只关心和重视孩子的吃、穿、用度、不注意,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品格和道德品格,家庭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如打骂、责罚,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和脱离实际等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侵蚀、侵害、影响着中学生的稚嫩心灵,加之中学生因知识不足,阅历不深,辨别是非,区分善恶,分辨真假的能力差,极容易机械模仿,盲目效法。致使部分中学生产生了畸形心理和离奇的行为,如缺乏理想,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好吃懒做,感情脆弱,不承压力,自私冷酷,唯我独尊,漠视他人,不合人情,有意封闭自己,不愿畅开胸怀,说话不负责任,做事荒唐滑稽,如此等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制约着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起来这些不健康心理大致有如下具体种类:

1、排他心理: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见了谁都觉得不顺眼,看不到人家的长处,只盯人家的短处,甚至人家做的正确的在他看来也是错误的,于是千方百计找岔子,寻 1

机会修理他,教训他,或者搞顺我者哥们,逆我者敌人的那一套,或受别人小惠,或施以别人小惠,拉帮结派,公开收保护费,称王称霸,唯我独尊。

2、故犯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明不能做的事他偏要做,明不能说的话他偏要说,道理也懂,事理也明,就是明知故犯,动不动就量学校,试老师,所以其行为就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如同学们当中发生的打架斗殴,偷盗勒索,图谋报复,抽烟喝酒等现象,就属于这一类,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我就偏做了,你能把我怎么样,反正我没有犯法,大不了给个处分。请同学们明白,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不是一般的懂不懂常识的问题。

3、投机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不把心思用在学习和正事上,而专钻管理教育监督及制度的空子,想方设法耍小聪明,出馊点子,搞恶作剧,在这种人的心中有人把我抓住了,我就编个屁荒,抓不住就算成功了,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如同学们当中发生的在无人监控时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动电器及公共设施,熄灯后从楼上扔垃圾,破坏公物,在卫生间抽烟,放学后在大街上抽烟等等,一次得逞,再来下次,久而久之,这种人投机心理就演化成了故犯心理,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4、寻欢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随着身体的逐步发育成熟以及生理上的反应,不能有意识的克制自己,想方设法寻求异性的刺激,因此不能正确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过早的卷入爱情的漩涡,陷进性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种人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情绪不稳定,平日里与其心中的人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空闲时在阴暗处与异性聊天,接触或在电话中打情骂诮,行为放纵,不想后果。为了满足这种心理,有的偷看女性上厕所,有的偷看色情音像制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5、享受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只顾自己的享受,不理解父母及别人的辛苦,只图自己穿高档的、吃香辣的、玩刺激的、用时髦的,不考虑父母和他人的感受,甚至超越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别人有的自己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今日有酒今日醉,哪怕明天喝凉水,为了满足这种心理,在家庭经济供给不足时就去偷、去骗、去勒索。有的为了给哥们过生日,竟然搭几十元的礼钱,你们去问问你们的父母,打一天工才能挣多少钱。你们想想你们花的钱,是不是父母的血汗钱,你们想想当你们大吃二喝时你们的父母在干什么。

6、炫耀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常常想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表现欲望特别强烈,虚荣心异常明显,时时处处,唯恐自己引不起别人的注意得不到他人得重视,于是或摆阔气、或弄小聪明、或耍其威势,总要弄得惹眼一些,能引起人的注意,如有

的过生日吆喝若干哥们,请客收礼,吆五喝六,猜拳行令,花天酒地,似乎这样一来,自己就长了威风,露了面子;有的平时总爱穿奇装异服,甚至佩戴饰物,以招人惹眼,有的拿手机,带MP3,显得自己很潇洒很阔绰,有的请人吃饭,特别是请异性吃喝,显得自己很大方,有的甚至把能跟社会渣滓混在一起,也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大言不惭地说:我跟某某是好朋友你知道吗?这种炫耀实质上已被奴性化了,是做人的一种悲哀。

7、变志心理: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超出一般人的常态思维而怀疑和痛恨一切人和事,或陷入某种情境而不能自省,这是心理被严重扭曲的必然表现,他不能客观冷静地分析和对待人和事,别人给他讲正确的,他觉得是错误的,别人跟他讲真理,说正事,他以为是在开玩笑,别人说那事不能做,可他偏要做,摸摸电器开关,揪揪女同学的辫子,乘人不注意扔一块垃圾,在墙上画一道印,偷人家一快橡皮等等都是这种人的具体表现。

8、依赖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是以种种借口来为自己的懒惰和不进取作辩护,总是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想因人成事,但终归成不了事,如有的完不成作业,却以不会作或没时间或以其他理由为借口,自己不挤时间钻研书本,总依赖于老师的反复讲解,有的誉抄别人作业,自己从来不动脑筋独立完成作业,有的不讲公共卫生,总想别人会做好的,甚至连洗衣服都要依赖父母,如果你不给我洗,我就花钱送到洗衣店。更有甚者,自己不勤奋学习,自强自立,企图依靠父母和亲戚给自己找工作,寻出路。这种人可以说自己已经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抱负,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他们的所作所为有害于个人和家庭,更无益于社会。

9、嫉妒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往往对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方,总是表示不满和不服,而且常常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或者过激的言辞、行为诋毁、压制、破坏、扼杀别人的长处,使其等于自己和不如自己,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这种人不如人,又不服人,还不学人,明明心理空虚,还要装作充实,心知不如人,嘴上不饶人。不敢也不能面对现实。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的学习比自己的好,用的功夫比自己的多,而自己赶不上别人却又有点羞亏时,就用冷嘲热风讽刺挖苦他,并想法影响和干扰他,甚至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贬底别人,标榜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有的看见别人做好事,他就心里不舒服,总觉得他又要显能了,出风头了。自己不做又不让不让去做。有的看见某个男生和某个女生走的路多,说的话多,他就心理酸酸的,总以为他们之间没好事,或者觉得她怎么没有跟我好,偏偏跟他在一起,他算什么东西,于是就跟他(她)过不

去,今天争这个,明天挂那个,甚至为之而争风吃醋,费尽了心思。

10、孤僻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常常有意封闭自己,不愿意或不屑于向别人畅开胸怀,吐露真情,往往把自己置于一个闷罐子里或走向廖无人烟的荒岛,不相信别人,也不愿结交朋友。更不和别人交流交往,没有喜、乐,只有怒、哀、愁,表面上看显得高傲自大,其实内心非常苦闷,懊恼,表面上坚强,骨子里脆弱,既不能面对现实,又害怕接受别人的忠告,既想暗自实现心中的渺茫理想,又觉得无从着手,找不到突破口,恨铁不成钢。于是心中的郁闷越积越深,所作所为始终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被心理压垮。如有的同学,犯错后不愿说出真情,甚至一言不发,有的不想交作业,又不说理由,有的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暗自痛恨别人,心想有一天我发达了,阔气了,一定要把他踩在脚下,或者让他给我当狗,给我舔脚等等,往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的深埋心中的秘密,缄口不向别人透露,一旦感情之堤崩溃,精神受挫,就怨世界不公平,人类太丑恶,想到另一世界去寻觅知音,追求幸福,寻找欢乐。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上述十种心理,均系不健康心理,所列特征和表现,都是某种心理疾病的必然反映,同学们要认真对照,认真自省,看你有没有这些心理疾病,如果有应是哪一种或哪几种。该怎么预防和治疗。为了你的健康成长,为了你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应有一个明确的治疗方案。知道了病因,就应先给自己开一个方子,试试看能否奏效。我这里也给同学们开了一个方子,或许对治愈你的心病有帮助: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一剂强醒针;

对照《规范》、《守则》时时反省自己,若干片,一日二次;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若干片,常服;

热爱生活,积极接受别人劝告,常服;

排除杂念,潜心读书,若干粒,日日服,含化;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若干袋,常服;

总之,希望同学们有病就及时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这对你今后乃至一生的心理健康确有好处,有病则医,善莫大焉,无病预防,其利久远。

(各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拓展,讲深讲透)

推荐第8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讲话稿

2012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署会议书记讲话稿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央和省委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召开了有关会议。2011年2月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5月,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今年3月16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2012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2011年,省委教育工委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工作重点,开展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校和示范校建设活动,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划化、标准化。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机和有力指导。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与完善,提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宗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是工作体制逐步完善。我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各部门紧密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领导有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形成了由近30个文件系统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其次是工作队伍日益扩大。经过几年努力,我校建立了一支人数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了专家指导、专职为主、兼职为辅、学生政工干部全员参与、班级心理保健员全力协助的工作队伍结构。2011年我校组织了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再者是危机防预能力增强。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学校制定了《某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下发了《关于做好特别关注学生月排查工作的通知》。今年的签订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医校合作协议。还有是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学校坚持点面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活

动为载体,将无声教育与有声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011年我校发生的多起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提醒我们要清醒认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各种困难,进一步查找我们工作的差距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一、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制度建设,健全考评、奖惩机制,完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考评体系,形成年终考评制度和表彰制度,发挥优秀学院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院要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规划,各学院要成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在经费上提供保障,在硬件上大力支持,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备合适的场地和设施,确保学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近几年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面临的需求和任务相比,这支队伍在整体上还存在着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一些兼职教师和学生骨干缺乏专业方面的培训。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要进一步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培养力度,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召开的学术会议。适时安排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三、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通过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要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

真正做到危机事件早发现、早干预。启动学生政工干部、保卫部、医务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的危机处理培训和联动演练,提高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在具体心理咨询工作中,实行咨询师多人会诊制度,确保个案得到正确诊断,提高危机判断的专业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因心理问题造成的危机事件。

四、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育部公办厅关于印发

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应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

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可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五、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各学院应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入学院预算,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学院要重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展板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学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题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学院重视发挥班集体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希望我们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环境、新对象和新问题,积极推进工作理念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队伍创新、工作制度创新,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成效的工作,不断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化水平。

推荐第9篇: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推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同学们:

我们今天讲心理健康教育就得知道他的标准,那么、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呢?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育正常。智力是人认识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发育虽然不能与成人相比,然而他们的智力发育也有一个正常与非正常的问题。智力发育的落后将导致儿童一系列的问题,使他们在适应环境时遇到严重问题。智力落后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对儿童的学习、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智力发育正常与否是衡量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二、适应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涉及到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社会事物评价能力的发展,不良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孩子在适应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小学儿童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天真无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游戏和学习。如果他总是远离大家,经常孤独地玩,经常一言不发地独自学习和生活,这就显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了。所以我们自己应当培养热爱班级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参加体育会班集体的建设活动。

三、情绪的正常化。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的情绪状态是整个心理活动的主要背景,而且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在愉快、高兴、喜悦的心情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都会增进;而在愤怒、焦虑和恐惧或悲伤情况下,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偏离常态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极情绪为主导心态,长期的不良情绪积累的结果,

会导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时还将导致儿童机体上的某些疾病。

四、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与协调。人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大体分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应该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协调与统一,在外在行为表现上,也应与其他心理活动相适应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统一的人格。举例来说,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形成了一定的态度时,行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如果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办事毫无条理,行为经常紊乱,不协调,或者行为与其内心活动相互矛盾,这就属于不健康范围的一种表现。

推荐第10篇: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 小学国旗下讲话稿

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 小学国旗下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讲话的题目是《阳光心理 健康人生》。同学们,你可曾为一点小事而气恼过?你可曾无缘无故地感到郁闷不快?你可曾对前方的困难望而却步?如果有,请关注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现代的人们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自负,要自信,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正确面对挫折或失败,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能有所作为。

其次,正确与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心,来自于对别人的尊重。把你的爱心与老师、同学分享,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把你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你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忠告;与人分享快乐,快乐会加倍,与人分担痛苦,痛苦会减半。多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送人鲜花,留已芳香,多尊重别人,多体谅别人,多听取老师、父母、同学的意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经常真诚地对人微笑,传递快乐!享受快乐!

再次,正视现实,勇于解决问题。正视困难与挫折,勇于面对现实,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企图逃避,推卸责任。

最后,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性格开朗,目光远大,心境愉快,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同学们,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理智、和谐的阳光滋润我们的心灵。从现在开始呵护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健康、幸福的阳光沐浴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人人都拥有一个阳光心理,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首页12尾页

下面是赠送的年度工作总结,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欢迎再度光顾

XXXX年度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XXXX就快结束,回首XXXX年的工作,有工作成功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惆怅。不知不觉中紧张而有序的一年就要过去了,一年以来,在公司领导的悉心关怀与指导下,在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

一 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条件。一年以来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向周围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 做到尽心尽力,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树立公司现象,使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最大化,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同时也是对公司产品宣传。以及对公司产品性能的收集,以便作出及时改进,使产品更好的满足现场的使用要求。

三 要学会善于沟通交流,加强协助协调。现场技术服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一种产品很多时候是由于操作不当才出现问题,而往往不是客户反映的质量不行,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找出症结所在,和客户进行交流,规范操作,从而避免客户对产品的不信任乃至公司形象的损害。在过去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在工作中心态很重要,工作要有激情,保持阳光的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于和客户沟通。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较好跟客户沟通,做到令客户满意,每次优秀的技术服务,代表了客户对本公司产品多了一份了解和信任。

四 要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做到实际掌握,熟练操作。一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学习了气体的产生、收集及方法,逐渐熟悉和掌握了本公司推出的燃气机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熟悉并掌握了公司推出的科迈控制系统的原理、调试方法,并且到武汉陈家冲垃圾电厂对燃气机控制系统改造,学习调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达到更高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发扬本人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展望XXXX年的工作,我会更加的努力下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的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每一年我都有进步,相信不断的成长就会得到更大的回报,我会为公司的发展作出我最大贡献,相信自己在下一年做的更好!

祝大家来年工作学习都进步!

第11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拥抱好心情 做个快乐少年》课前调查

你曾经遇到过那些让你不顺心、不开心的事吗?比如丢了心爱的东西,课堂上受到老师的批评,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请自己写一写吧。

事件:

当时我想:

结果那天我的心情:

第12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记忆加油站》教学实录

记忆加油站

【活动目标】

1.认识记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办法,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内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级上册第3课《记忆加油站》。

【活动形式】

游戏、竞赛、实验、训练。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准备】

课件、地图。

【活动设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知识记不牢,不会记,既影响学生记忆力的正常成长,又影响了各学科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活动课从学生的现实出发,通过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记忆愿望,通过开展实验和记忆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增强记忆的几种办法,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和你们做个数学小测试,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的记忆力如何?请看我出示的课件,上有三行数字,每行4个。你可任选一种记忆的办法,在一分钟内读完,然后把那些记住的数字写出来,位置可以颠倒。

(1)出示数字材料。上面的数字是:

23、

5、

33、75

54、

13、

44、95

85、

4、

3、64

(2)让学生读1分钟。

(3)让学生按照自己总结的规律把数字排好,并把它记住。

(4)记忆自测结果评价。

生:我只用了30秒就记住了这些数字,因为我用了重组记忆法,请看:

3、

13、

23、33

4、

44、

54、6

4、

5、7

5、8

5、95

师:你们想不想有象他那样惊人的记忆力?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记忆加油站里“加油”。

(屏幕出示课题:记忆加油站。)

二、交流体验

师:同学们,听说过“过目不忘”和“糊涂健忘”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你有什么感想?生:“过目不忘”这个词的意思是看过的知识忘不掉,形容记忆力很好。

生:“糊涂健忘”说明做事马虎,频繁丢三落四,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真让人羡慕。师:现在请同学们联系学习现实,说说在学习生活中最难记忆的是什么?生活中最容易记忆的是什么?同学们中存在着哪些不良的记忆习惯?有哪些好的做法?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彼此交流自己的体会,互相启发,使大家能取长补短。

(小组交流。各小组汇报,老师归纳。好的做法有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记忆目标明确、对记忆内容感兴趣、及时复习、运用巧妙的记忆办法等。不好的做法有一心两用、坐姿不正确、采用死记硬背等。)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怎样克服自己不好的记忆习惯,找到良好的记忆办法呢?让我们来做一组实验。

(点评:通过参与活动每个学生得到与他人交流的机遇,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记忆训练

以小组为企业,采用淘汰制开展比赛。

第一轮:说出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和自治区

(出示在地图上截取的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和自治区)

师: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大家对这九个省和自治区挺熟悉吧,按照黄河流经的区域很快的把他们记住。

(小组交流。找到好的记忆办法,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各小组汇报,评出优胜的小组。)第二轮:请你记住下列数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在1分钟之内记住下列数字)

1、白求恩生于1890年,死于1939年。

2、伟人马克思诞辰是1818年5月5日。

3、探险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是1492年。

(小组交流。找到好的记忆办法,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各小组汇报,评出优胜的小组。)第三轮:动物公gong汽车

(教师读题,请同学们记住教师所读的每一句,然后回答问题,看哪个小组记忆的多,多的小组获胜。)

一辆公gong汽车从始发站开出时只有一条鳄鱼、2只小鹿和3只小羊

第一站:下1只小鹿,上1匹马。

第二站:下1只小鹿,上1只豹。

第三站:下1匹马,1条鳄鱼,上3头猪。

第四站:下1只小羊,上1只狼和5只鸡。

第五站:下1只豹,上1只鸭。

第六站:下2头猪,上2条蛇。

(请快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汽车一gong经过几站?

2、发车时车上有几种动物?

3、第一站下车的是哪种动物?

4、第三站上了几头猪?

5、汽车上一gong出现了几种动物?

(学生展示记忆的成就,评选出优胜的小组。)

师:怎么样?哪个小组获胜了?通过上面的记忆,你们总结一下记忆办法。)

师(小结):看来咱们同学都掌握一些记忆的办法了,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介绍?

(点评:通过以上多种多样的实验和训练,使学生初步明确了增强记忆的几种有效办法,并能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练习让学生在应用、实践中巩固这些记忆的办法,使活动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四、完毕活动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记忆的训练,知道记忆目标要明确,记忆规律要遵循,记忆办法要巧妙。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老师总结了一些办法,同学们读一读,把它记下来。生(全体):

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要明白自己想要记住的是什么,树立信心。

2、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才容易记住,需要的时间也短。

3、先将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理解后在记忆。

4、要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反复记忆。

5、要掌握记忆办法,如规律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重组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6、通过记忆训练,是可以增强记忆力的,记忆办法要灵活运用,记忆的十个要诀,供同学们参考。

背诵——记忆的根本理解——记忆的基础

趣味——记忆的媒介应用——记忆的动力

卡片——记忆的仓库争论——记忆的益友

重复——记忆的窃门联想——记忆的捷径

简化——记忆的助手整理——记忆的措施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总结自己的记忆办法,巧妙地运用他们,使记忆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第13篇:心理健康讲话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 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 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 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 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 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 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 1999 年 8 月 13 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 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 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 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 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 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 在美国每年 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 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 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 万患有不 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 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3050 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 20 年中增加了 10 倍,费用超过购 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 1 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 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 2 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 30%至 40%求医 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 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 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 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 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 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 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 曲折的奋斗之路上 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 15% 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 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 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 9 岁的孩子, 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 年 2 月 2 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 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 4 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 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 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 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 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 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 14 至 16 万,平均每 天 400 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 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 国 12.6 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 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 学生有心理问题; 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 20 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 发现有 77.9%的中学生 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 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有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调查表明,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 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 32%。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10 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 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 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 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 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 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关于青少年心理, 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 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 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 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

一、二岁至十

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 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 如果这是其发展 (尤 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 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 15%,高中生约为 19%,大学生约为 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 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 疾病者,其比例在 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 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 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 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 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 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 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 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 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 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 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 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 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 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 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 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 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 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 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 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4 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

13、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 “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 是真的在恋爱, 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 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 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 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这一问题上要比初中生好。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相对 成熟,由于知识的积累对性也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性好奇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举 动。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 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 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

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 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

三、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 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 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 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 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 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 (2) 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 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 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分析原因,寻找出路的时候了。

五、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 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 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 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 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 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 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出生后至成熟期(16 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 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 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 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 父母是孩子的 校人际关系、校风等方面),就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 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 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 染缸,人生活其中,很难不受影响,因此,良好社会风气,健康社会文化才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 成长的“营养品”。

(四)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 “大人”了,并开始从“听 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 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 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 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 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 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 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 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 事都可以不管”, 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 现 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 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 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 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 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 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 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 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 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 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 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 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 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 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 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 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 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 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性心理教 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 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 等。 今天的中学生是 21 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 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 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第14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苑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近几年来,健康教育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校在中心校领导的指导下,健康教育也在不断地研究、探讨、开展中,学校健康教育继续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工作目标,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本学期还要坚持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

1.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入口,提高健康教育认识

我们从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实施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领导班子与主抓教师,采取理论学习、问题讨论、工作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逐步让健康教育在学生心中打下思想认识基础。与此同时,引导大家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大家逐步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培养一系列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以全员培训为龙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我们提出这种教师全员培训的模式,是源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将要面向的是全体小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敏感、稚嫩、能动、可塑的一颗颗心,没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可以肯定地说,全员培训,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当然,这种培训是根据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系统,针对不同的对象,拟出不同的培训计划,然后分层次组织培训。 3. 坚持以多种形式为结合,拓展健康教育渠道

开展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开展该项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和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首先以阵地建设为手段,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1) 利用黑板报和宣传窗。开辟心理宣传专刊。要求每班认真收集资料,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栏目。如此,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专刊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园地。

(2)开展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我校每天坚持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课,根据实际的情况各年级各班级进行轮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缓解学习压力。

(3) 组织主题班会课。各班级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课,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期计划及学生的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进行团体辅导,在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良好行为规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我校少先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我们把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教师的身传言教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争当升旗手、卫生、纪律等检查评比,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中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活动,开展榜样教育,评选“校园之星”,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大片遵守校规、校纪、乐于帮助他人的好学生。

5.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身心健康活动深入人心。 (1)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校继续坚持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后举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情、安全、法制、礼仪、养成教育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开展实效性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同时通过班级板报、校园橱窗、教师寄语等宣传阵地加强时事宣传,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2) 我为学校添光彩活动。大队部开展我为学校添光彩活动,要求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做违纪违法的事;刻苦学习,成绩好,全面发展强素质;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勇为学校争荣誉;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3) 做生活小主人活动,通过做生活小主人活动,号召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要求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校做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小伙伴。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同学要学会自我服务。如穿衣叠被等,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中年级同学要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学做家务,参与社会公益劳动;高年级同学要学会当家,管理自己的生活,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我服务、家庭服务、学校和社会服务的技能,培养自理能力,感受生活乐趣。 (4) 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通过邀请校外辅导员举行“交通安全专题讲座”,促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后溪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

后溪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

2010-2011学年 苑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由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学年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

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第15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第16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哈尔盖镇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马生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上是我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17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我们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1、心理知识讲座。应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因为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2、个别咨询与辅导。可以进行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各班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

3、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也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佳园里小学

李欣

第18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王卜庄镇东孟小学

2018.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卫生计生委等21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天津市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2030年)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1.心理知识讲座。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3.开设心理健康课。每周四双周为心理健康,单周为健康教育。经大家的讨论,决定以年级组为单位,自行编写教学教案,班主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随机应变,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心理健康课更贴近学生,使心理健康课不再成为一门课,而是成为一种轻松愉悦的相互交流。

4.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首先各班级利用“班级微信群”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搭建平台。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过微信群和老师交流,实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学校利用家长会与家长学校这项渠道针对孩子心理问题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他们对自已的孩子有了进一步了解。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19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结如下:

一.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通过“心理健康周”,“悄悄话信箱”,“心理健康讲座”,“校园广播站”,“心灵花园”,“知心姐姐服务团队”“成功父母成长讲堂”继续宣传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拥有健康心理的意义,进而扩大心理咨询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通过同伴互助,促进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对各班知心姐姐进行定期的心理培训。周二“知心姐姐”活动,及时进行信件回复。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三.发挥了“成功父母成长讲堂”的辐射作用。

本着家校合作的理念,“成功父母成长讲堂”对一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开放,协同德育处办好家长学校,及家委会工作。积极动员与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校合作教育系统。热真诚地为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并且与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全方位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协同班主任与家长,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与家长合作,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录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给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或矫治,仍可以通过心理档案考察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档案能对每位学生个人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学生心理档案还可以揭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问题,揭示学生共性心理品质的问题,能促进学校和教师与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心理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每周心理健康课的指导与研究工作。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发挥了班级知心姐姐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五、加强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本学期要让心理课成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阵地。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系列性、主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六、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及工作坊活动

心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1)针对一年级新生的适应学校生活的心理教育。(2)针对五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的心理教育。(3)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心理讲座。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诉求等进行介绍和讲解,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和谐班级建设。(4)利用家长学校授课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开办《成功父母成长讲堂》培训班。

关心高年级女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针对当前学校高年级部分女生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为了能使女孩子们顺利、愉快、安全的渡过青春期,克服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在学校电教室为全体五年级女生做了一次 “让女生快乐成长”为主题的青春期保健知识讲座。老师的讲座通俗易懂、次重分明,从女生青春期的生理特征、走进花季的交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女生们听的认真。通过讲座使女生们了解了青春期的特点,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为以后安全的度过青春期奠定了基础。

4月13日下午,举行“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活动。老师们兴趣盎然的进行了“口香糖”、“肢体语言”、“扶棒”等互动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了解他人,与人沟通,发现同事的兴趣爱好。在团队合作中体验领导、配合,服从等角色,悦纳自己,欣赏他人。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已经成为学校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使老师们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对于缓解工作压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营造了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第20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临沭完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

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

1、心理知识讲座。我校定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全校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在全校性的心理知识讲座的基础上,我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教师和学生在心理辅导室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

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在个别咨询与辅导中,心理辅导老师做好相关的记录,耐心的为学生给予指导。特别是期中考试前后,学生面对自己的考试总会有许多的忧虑,心理辅导老师就予以劝慰,疏导,减少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或忧虑,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得失。

3、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4、利用“红领巾”广播站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搭建平台。学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过信箱和老师交流,比较普遍的问题利用广播站的“星星回音”进行解答,实时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也邀请部分同学到“快乐小屋”进行单独交流,利用些特殊的节日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比如:学生自己作的“爱心卡”“感恩卡 ”等。让他们懂得家人或别人对你的服务和关心要知道感恩。孩子们对活动的热情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长反映很好。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心理健康的教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还将不断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临沭完小

2016年7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