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师爱专题讨论发言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30 08:34:05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师德师风大讨论发言稿

从学习风气上看师风

---师德师风大讨论发言稿青山民族中学王良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总感觉自己不是光荣的。我认为我的“师德”还可以,但“师风”还差得远。首先是,我不善于学习一些高深的理论,老是搞不懂大教育家的教学方法;其次是我缺乏专家的指导,坐井观天,很难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然后呢,我在工作中不谦虚,自以为是,得不到同行的批评指导。下面我想谈谈师风问题:老师要加强学习。

师德师风大讨论正在全县如火如荼的开展,大家齐聚一堂,记笔记,谈感想,写体会,密密麻麻一摞,似乎都感触甚多,获益匪浅„

事实上每一次的师德培训并没有像一注强心针,深深的烙进我们的心底。当我们被那一幕幕的高大形象所折服,当我们被那一个个执着的专注所感动,而我们真正去践行起来的时候,却远远的把自己孤立出去了。倦怠浓了,埋怨多了,很多培训时的规划也阻滞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也悄然生长了。作为教师我们是平凡的,平凡的像其它行业一样为了口粮而奔波忙碌;作为教师我们又是不凡的,因为我们在不断的重塑新生,创造希望。.很多时候我们大多只是满足于平凡的安定, 总是认为当老师的高高在上,久处于师之高位。我们总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但屡屡忘记自己如何进一步修炼品行,如 1

何去探求新知。

孔子提出过“教学相长”的理论,韩愈也说过:“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当我们忽略了自身的学习,自身的提高,久而久之成了迂腐的古董,毫无生机。当我们奉行“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念,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再也不是几本书和老师的一支粉笔。而我们现在大多只停留在教材和几本教参之上,很少有其它东西涉猎,又何以言“一桶水”,就算是有了这一桶水,常年不换,又何来活跃生机呢?贵阳市提及的干部职工“三找”所要警示我们的也正是这个理吧?

更何况 “一桶水”该多么的微不足道,做教师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到有水的地方,学生想怎么喝就怎么喝。这就给老师的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随着时代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教学的步伐,一味的固守陈规,不思创新,不能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汪洋大海,那么你就是在误人子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师德修养时曾说过:“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他对教师提高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严格要求。教师更有责任力求上进,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才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陶先生语重心长地指出:“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上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

后辈应有的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去引导他们,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就在于此。”

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当我们的老师还不知所措时,我们的学生已经欣然接受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有的不如学生,那么就要虚心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并不是一个全才,而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要学生一提到上网、FLASH 等等,我们自己也什么都不懂。让他们感觉到你这个老师只会教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而且还是照着教辅一路走下去的,那我们又何来威信,谈何教育呢?

教育是什么?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它应该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卑微的眼神带来自信。然而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做了些什么?我们还能再做什么

2013年8月

推荐第2篇:师爱

“”,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我非常喜欢这首小诗,“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成就未来”便成了我的教育格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的。在观看了“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我感触更深刻了,真正理解了“爱”的内涵。特别是三位专家深情讲述他们教育历程的时候——洪雨露校长在烈火炎炎的高温下陪同40多名小足球队员坚持长达一个星期的魔鬼训练;张育青教师拒绝了外资高薪的聘请,毅然留在她那土生土长的郊区做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张海燕教授为了自己的学生不得不让女儿一个人去高考,不顾自己的睡眠每天深夜等在电话机旁倾听一个又一个学生的求助电话……其中,既有他们从事工作的酸甜苦辣,也有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探索。正凭着这种爱的力量,他们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正凭着这种爱的力量,他们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无私地奉献,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放弃了休息和娱乐,孜孜不倦地去钻研教育理论。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犹如一曲曲感人的歌,一首首美丽的诗,浸透着他们辛劳的汗水,凝聚着他们全部的爱。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在每个人的故事中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爱与奉献。

他们让我们懂得——以全部的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要让每个孩子相信:我是好孩子,老师喜欢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不但要以母亲的爱去关心每个幼儿,还要承担起社会的委托,自觉地把历史使命体现在热爱孩子之中。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

随着人们对“师德”的日益重视,各种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不断出台。但不管外部手段如何,提高师德水平,关键还是要每一位教师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推荐第3篇:师爱)

师爱,是无私的爱

通过学习《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课程,我感触很深,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爱的传播者,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在家里孩子沉浸在父爱和母爱中,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要有区别于家庭的爱,是智慧的爱。母爱带有盲目性,师爱是智慧的、理性的爱,是对学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只有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教育本质有了真正的领悟、对学生的个性爱好有所知晓,才能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孩子于理性的、平等的爱。

作为一名普通而又充满着极大工作热情的教师工作者,在这块热土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极度的热爱和努力向上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我始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关心孩子,爱孩子,细心照料孩子;做到为人师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孩子的耐心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却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让我记忆犹新。我用尽心尽责的工作诠释着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推荐第4篇:师爱

师爱——师德之灵魂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爱学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为什么要爱学生

(一)实践的需要 显然,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就不能高高在上,单纯讲师道尊严,而要走下讲坛,走进学生的心里,最好的方法就是爱,爱学生,让学生感动!

(二)理论的需要 我组织了这样一项活动,让全班学生将自己儿时的照片交给老师,教师将这些照片混合,然后让同学辨认,几乎没有几个能辨认出来的。开家长会请家长找回自己孩子的照片,没有一个拿错的。教师随便请了几位家长回忆当时照相的情景,所有的家长都能清晰的回忆当时照相的情景,其中一些细节叙述的相当详细。老师被感动了,学生被感动了。我们的教师能悟出这样的教育的真谛 记忆中不存储学生细节的教育是缺少真爱的教育。教师爱学生是人性的体现,爱学生没有商量!那么你的记忆里要存储这些感人的细节。家长能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孩子儿时的照片,老师能准确无误的辨认出班级里每个孩子的笔迹,这都是爱。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

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 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二、如何去爱学生

(一)树立四种意识 1.母亲的仁爱意识。母亲不仅为孩子的成长而欣喜,而且要为孩子在成长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劈荆斩棘,不管孩子怎样地对抗母亲,母亲都不会离弃孩子,原因在那儿?是爱,是真正的爱,老师也如同孩子的母亲一样,对学生应有一颗仁爱之心。在爱情中有一句名言:“要真爱一个人,不仅要爱对方的优点,而且要爱对方的缺点。”这里不妨套用,作为老师,不仅要欣赏学生的优点,而且更重要的是接纳学生的缺点。学生有时不免会有过急的言行,实际上并不是蓄意为之,而是无意识的冲动,甚至是一种带有很浓厚的原始色彩的冲动。这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如果引导得法,就能转化成一积极的因素。 2.长者的宽容意识。长者,说明阅历比学生丰富,看问题,处理学生偶发事件处惊泰然。要求老师不能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个水平面上,应该站在至高点,用过来人的经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所作所为。我们常常欣赏学生的优点,如果我们老师再学会接纳学生的缺点,给学生一个自我觉悟的过程,学生就会尊重我们长者老师,就会从内心接纳我们老师,从而达到与学生和谐友好地相处。 3.弱者的底线意识。用学生的话讲,老师自从站到讲台上的那一天起,就不要痴心妄想与学生交朋友,如班主任带班,不论以怎样的方法来管理班级,都存在着一种约束机制,这种约束制机,在某些学生看来,就是压迫,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自然就产生了约束与反约束的矛盾,老师摆脱这一困境的有效办法,是暂时退让,避其锋芒。当然退让并不是理亏,更不是放纵,而是应该有弱者的底线意识,原则问题不得退让。我在实践中努力构建柔情中的法网,这里的法网就是底线,就是学校的规章制度。 4.班头的跟班意识。作为班主任,学生戏称班头儿,手下是鲜活的40多个孩子,身感责任重大。我们之所以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为的就是一个目标,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学生都说班主任老师是警察,大家都知道,交通要道,凡是有警察的地方,交通秩序不是明显地要好吗?交通事故不是明显地要少吗?所以,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晚上目送着学生消失在昏黄的路灯里,早上迎接学生于晨曦之中,寒暑晨昏,朝朝暮暮,要经常深入学生,关注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用不同的方式去爱学生 一是学生的性别不同,爱的形式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女学生的内心比较敏感,细腻,因而教师对女学生的爱应从细微处入手,以表扬为主。男孩子则喜欢老师赞扬他们聪明、勇敢、大胆。他们能经得住老师的批评,甚至适当的批评更能使男孩子进步, 二是学生的性格不同,爱的形式也有区别。外向型的学生愿与人交往,这些学生,老师可以明显地表示出对他们的爱,同时,他们也乐意接受老师在不同时间、地点、场合以他们的批评,而内向型的学生则不然,他们经受不住老师的批评,要仔细研究他们,找到攻破他们心灵的突破口,才能使他们从心底里相信老师,最终向老师敞开心扉。 三是学生的情绪状态不同,教师爱的形式也应不同。学

生情绪好时,老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做错了什么,该怎么做,或批评,或表扬,学生都乐于接受;而情绪不好时,学生易冲动,爱发怒,并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时教师则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容忍和克制,对所发生的事冷处理,即过一段时间再去追究,待学生的情绪恢复平静后再加以耐心的开导。

教师工作琐碎繁杂,但只要平时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运用不同的爱的形式对待不同的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一定会使每个学生都觉得你可亲、可信、可敬。

作为教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如果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事业,便有了爱。有了爱便有了教育!

推荐第5篇:师爱

师爱,需要艺术地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全部奥秘”。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对学生都怀着赤诚的爱,这就是师爱。有道是:“教不严,师之惰。”许多教师往往通过严格的教育来达到教育目的,造成许多学生不理解教师对他们的这份爱,只是单纯地认为是对他们行为的约束,是对他们个性发展的制约,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不满、抵触、消极的情绪,易产生抗拒的心理。这样的话,无论我们教师花再大的力量,花再多的时间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实,渴望师爱是一种需要。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工作实践中,让学生理解师爱,我们教师就需要艺术地表达师爱,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人格上尊重学生

要让学生理解师爱,笔者认为首要的即是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一条重要法则,更是师爱的基础。互相尊重、理解,则关系融洽;失去尊重和理解,一味地苛责、批评,只会让学生感到沉闷和压抑,即使是表扬也显得空洞,更谈不上让学生理解师爱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做任何一件事情也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爱生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相对待;爱生就应该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首先,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尊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往所带的高年级学生的情况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已逐渐成熟起来,但还需要完善。他们特别注意自尊心方面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特别敏感,而且自尊心特别脆弱。许多教师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年级学生不听话甚至逆反对立的情绪的现象。

笔者曾亲眼看见过这样的一幕:在办公室里,一个教龄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着一个学生无奈地直叹道:“唉,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他好,可是他为什么这样不懂事呀?居然在教室里漫骂,说什么不要我管这样的话。唉,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这出自肺腑的话,闻者可能会理解这位教师的良苦用心,可是再看那个学生,一副满不在乎的神色中,竟然还带着怨气。原来是今天这学生的作业没完成,老教师恨铁不成钢,在班上当众严厉地批评了他,想以此换来这个学生的觉悟,没想到是好心当成驴肝肺,这个学生不仅没有悔改之心,还口出伤人。明明是爱生却换来了恨师,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位老教师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尊重学生。高年级是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中国有句古话叫“尊师重道”,自古教师的地位就相当高,而这个老教师总是德高望重,恰恰就习惯了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角色,在批评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今天,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新的思想指导下,老师不再是孩子们的“王”,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宰,作为具有教育指导者和知识传播者双重身份、以被尊重者自居的教师需要意识到:“师道尊严”固然重要,但“生道”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尊严。而这位老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在她当众批评指责学生时,无形中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笔者认为如果当时这位教师能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课后将其留下,先耐心地问他作业没做的原因,再与他讲清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即维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也让他感受到了教师对他的关爱,像这个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这个学生,我想就不会出现那样的僵局,自然也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针对学困生,尊重也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从意义上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成绩差的学生,一类是思想行为差的学生。许多教师常说,宁可班上少几个考一百分的学生,也不要多一个学困生。可见学困生的教育是显得多么艰难呀。在工作中,真正能转化这些学困生的教师为数不多。许多教师原先也是对着这类学生,耐心、细致地去引导学生,可是由于这类学生的教育都带有一定的反复性,常常是好习惯没坚持多久,老毛病又犯了。同时迫于各类的比赛,均使许多教师在教育这类学生时显得心烦意乱,急功近利了些。这就表现在许多教师常希望通过各种的冷言冷语,甚至冷嘲热讽以换取仅存于他们内心的那份潜智,孰不知,我们的学生尚小,他们根本不能理解我们教师的意图,而认为是教师对他们的厌恶,对他们的烦感,对他们的厌倦,让他们内心仅存的热情早早地失去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顽者更劣,差者更差,没有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究其原因,这类学困生往往是敏感和脆弱的,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试想这些学生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他们又怎么能理解我们教师对他们的爱呢,更别说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他们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思想行为并未真正成型,可塑性极强,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困生完全是有转化的可能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个人情感、个人隐私等。我们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要注意措辞和方式。措辞要含蓄而委婉;对他们的不良过去,不要揭伤疤,戳要害;在学生面前也要极力维护其形象,表现出老师对他们良好的尊重和信任。切不可挖苦、讽刺、甚至是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做出不尊重他们,伤害他们的过激举动。如果这样做,不但达不到转化的目的,而且他们还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给我们的转化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二、感情上关心学生

要让学生理解师爱,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就必须在感情上关心每个学生。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我们教师关心学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爱,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应是发自内心的着眼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必须有一颗爱生之心,爱在细微处,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尊重每一个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感情上关心学生,就必须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表扬、赞赏,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我们在关注他们,我们在关心着他们。例如:当逢年过节,学生送贺卡时,面对着学生亲手做的不是很精致的贺卡时,如果你是冷冷地对她说:“不要做这些无用的事情,把心用在学习上。”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扼杀了一个未来小设计师的成长。如果你用赞许的口吻说:“多么漂亮的贺卡,多么灵巧的手艺啊!你真聪明,你会做出更多更漂亮的贺卡,谢谢你呢?”那么,又将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这个学生在你充满关爱的鼓励下,不仅学习成绩蒸蒸日上,而且今后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设计师呢。同理,当有学生迷上网上游戏,时常逃学,上课又昏昏欲睡时,我们教师忧心忡忡,深怕他因此耽误了学业。下课了,我们可以将请他到一边去,关切地说:“看到你真高兴,昨天你不来,大家都很挂念你,看你不在座位上,我真担心,以后有事要请假”呀,昨晚没有休息好吗,今天上课怎么打瞌睡了?当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在竞选班委落榜之后,泪水刷地淌下来,我们教师可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灰心,还有下次吗”?当一个平日里默不作声的小男孩正在座位上为参加演讲比赛而犹豫不决时,我们教师可用鼓励的眼神示意他参加。任何人,都是希望被肯定的,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这群活泼的、可爱的、纯真的孩子。他们渴切地期盼着老师的鼓励、表扬、赞赏。在我们教师的关心中,学生理解了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得到教师的关爱,这便是他们内心迫切的心理需求,师爱能对他们能产生一种莫大的鞭策和激励,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有时,不是我们爱得不够,而是我们表达得不够。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我们艺术地表达师爱,让学生理解师爱,感受师爱,就会增强教育效果。师爱就会像春天的雨露滋润沉睡的大地那样,使大地生机盎然,使学生健康成长. 精品源自数学科

推荐第6篇:.3.20班主任交流发言稿师爱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来到上和小学工作后的感受,同时分享我外出学校的收获.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来到上小工作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也被上小人身上的正能量深深地影响着,改变着。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群基层教师的光辉形象:不计报酬,乐于奉献.在上小--时时有模范,处处是榜样.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想不进步都难!也感谢学校给了我那么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班主任的线下国培,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这个版块.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做一个快乐的教育人.

师爱:师德的根基与教育的智慧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

一、师爱,师德的核心内涵。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规范中把师德分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而师爱就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二、师爱,背后的力量

教师的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一种无私的爱。他不仅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人品,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随时拥有正能量。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们可以:

心宽者乐,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高度的自信心,知道怎样利用资源,要善于向别人表达你的爱。

三、师爱:智慧的表达

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如何表达才能让学生欣然地理解和接受才是我们工作的关键。要表达爱,我们必须以父母之心看待教育,以学生之心换位思考。尊重才是爱的根基。这里有一个案例,大家可以看一下,不得不说于漪老师很有教育智慧。所以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欣赏是爱的智慧

怎样去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杨旭红老师讲到,欣赏有三重境界:孤芳自赏,花苞心态,热恋情结。接纳自己无法改变的一切,在任何场合不诋毁,不贬损,美化周围的人和事。

3、最后师爱需要以身示范

在这一个版块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都做得很好,比如黄兴萍老师让我非常的敬佩,很多时候她都亲力亲为,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必须认真向她学习。

在很多次学校集中会议中杨校不止一次地提到不要一次次的只强调注意安全,你要告诉学生怎样注意安全。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小学生守则,写的都是大的方向,喊的都是口号,没有细化,孩子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做,他们能记住守则,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无从下手,这就导致了突发情况发生时中国学生的各种迷茫和错误行动。

比如上次在县医院附近因小火灾而跳楼那对父子就是如此,可能大家会认为这只是个悲剧或者是个笑话,但如果这些事真的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所教育的孩子能做出正确的行动么?我一直在反思,所以我在对班上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我就会尽可能的细化,把口号改为指令,改为行动。

再看一下国外的小学生守则,基本都细化到了点上,直接指导学生应该怎么样去做。

以上就是我外出学习的关于师爱的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其实在我们学校处处都洋溢着师爱。

比如我们缘梦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的帮助和关心,这是师爱。

比如生病的周雄鹰老师忍着病痛站在一线老师的岗位上,这是师爱。

比如李媛媛老师,不计回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甚至加班到深夜,这是师爱。 比如柳家珍老师从大城市到我们偏远乡镇来教书,这是师爱

比如我对我们班上不爱说话孩子的单独训练,我觉得也是师爱。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身上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但我一直在努力。

1、坚持做好学校的常规工作;

2、坚持锻炼身体;

3、坚持写教育日志;

4、坚持批改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

的心理;

5、坚持每天找学生聊天,谈心,

让学生感觉到我对他们的爱;

这一切,我都在路上。。。。

6、坚持培养班干部,加强班级自我管理;

7、坚持培养小老师,以优带差,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养成良好的习惯;

8、坚持看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相信: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爱学生,学生也会爱我们。让我们秉承师爱做一个幸福的教育人,我们一起努力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让上小变得更加美好。

推荐第7篇:最新师德师风大讨论表态发言稿

师德师风大讨论表态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当我们自愿或不自愿地选择教育作为自己的岗位之时,我们一定听说过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也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目前,是我校迈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重温这句名言自有更深层的含义。

我们知道,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也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打造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良、业务精湛、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学校是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素养先天不足,因此我们在座的各位就必须具有高于普通高中或高校的师德师风,才能担当得起育人教书的神圣使命。我之所以将“育人”放在“教书”之前,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决定的。常听人说,多一所学校就少一所监狱,这句应用在职业教育上尤其贴切。我们的学生渴望学习,但基础薄弱;梦想成功,但缺乏毅力;他们坦诚,但没有是非观念;他们热情,但不知道节制;他们有自主意识,但没有公德意识。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付出其它学校老师十倍的精力才能一点点的收获。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我们职业学校老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最光辉事业中的最光辉者。

因此,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就必须具有教师职业中最好的师德风范。但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与我们所担负的教育使命还不相吻合,与我们学校的发展方向还不一致。所以,我们有必要及时开展师德师风的讨论学习,把我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学校的发展方向上来。在讨论学习中,我希望自己和同志们能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为准则,向着“当人民满意教师”目标努力,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师德修养,使自己成为爱国守法、爱生乐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既乐于奉献职教事业,又能适应形势需求的优秀教师。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把个人的利益与学校的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四星级创建成果,推动国家改革示范校的创建工作,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8篇:讨论发言稿

王西小学开展“服务发展,提质增效”

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

讨论发言稿

作风是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讲,作风就是党风,作风就是效率,作风就是战斗力,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好的党风,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好的效率,没有好的作风,就没有强的战斗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没有好的纪律作风,就没有好的教育成果。

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牵连千家万户,教育质量紧渋群众利益,教育工作又难避关注焦点,因此各级领导对为我们教育工作提出的措施和要求就是抓管理,抓提高,抓质量,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对教育都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更是倍加关注,他们对优质教育殷切期盼,满怀期待,这也使我感到我们教师责任之重,压力之大。近段抓纪律作风整顿,就是为了严明纪律,改进作风,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扫除思想障碍,提供纪律保障。因为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育靠质量立校,教师靠质量立身,这是恒久不变的道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虽然取得的好的教育成果是可喜的,但这并不能说我们不存在任何问题,例如:我们有时不注意自己言行,说话太随便,以自我为中心,产生了及其消极或带着情绪工作,动不动就把情绪带入工作,缺乏宽容心,影响师生,同事关系,我们只有发现问题,找是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促进各项教育工作的发展。

现在孩子,细想开放,贪图安逸,性格多样,只是复杂,从而给我们的教育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加强自身修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在极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盲目乐观,停滞不前,只能被时代淘汰。

我们一定利用好这次思想纪律作风整顿的机会,自查,自究,自改,增加教师间的凝集力,继续保持昂扬斗志,更好教书育人,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刘心灵

推荐第9篇:讨论发言稿

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

当前,在全国党员和党员干部中正在深入开展一场 “两学一做”的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其中学是基础,关键在做。学是为了提高认识,提高素质,增强党性意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做是学的目的、是对学的结果的检验。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有没有强烈的党性、是否具有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关键就是看他做得怎么样,看他是不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这次活动中,本人又一次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等。

通过学习、思考,我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定位,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对党的群众路线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的思想理念也得到了新的激发和升华。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目前的经济大潮冲击的形势下,我们的确需要经常学习,只有通过经常学习,才能进一步唤醒我们的党员意识,才能使我们不被当前“一切向钱看”的意识所困扰。警钟长鸣,方能少犯错误、不犯错误。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工作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1、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从大的方面讲,是科学判断新形势,准确把握规律,探求办法措施。具体到岗位来说,就是坚持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

2、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即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为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工作岗位有不同,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就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3、要有实干的行动。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

作为学校财务后勤工作人员,就是要当好家、管好物、用好钱,为师生服好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具有现代感的、优良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4、要有实际的效果。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实绩。只要是领导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都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5、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要强化理想信念,廉洁从教,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地以党纪约束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推荐第10篇:讨论发言稿

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思想讨论发言提纲

一、开展思想大讨论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领导班子深入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思想大讨论,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完整、准确的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它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他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认识论,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它要求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求广大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把握群众所盼所忧,解决群众所需所急。

二、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理解

1、关于“为了谁”

“管”好路“养”好路是我们公路部门的本分,是我们的工作中心,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他进行展开。

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我们公路部门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畅通

的道路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谁”的最好回答。

2、关于“依靠谁”

为了实现公路安全畅通,为人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工作目标,要充分调动全局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特别是一线路政、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要从属和服务于路政、养护一线,工作要围绕一线展开。政策上要向他们倾斜,人、财、物要优先保证,正视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工作上要关心,生活上要照顾,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管好路、养好路中。

充分依靠全体职工是我们工作的力量源泉。

3,、关于“我是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就是服务,作为领导班子的一员,要牢记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与职工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心声。切实帮助解决他们工作生活遇到的实际难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通过“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思想大论证,深深感到自身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宗旨意识不够强,群众观念不够 深,廉政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等。这些需要我在今后努力加以改进。

2013.8.29

第11篇:《师爱无边》

师爱无边

高一14班

焦洁

有一种爱叫母爱,温柔似水;有一种爱叫父爱,如倚高山;有一种爱叫友爱,热情似火。是否知道,还有一种爱叫师爱,无边无涯。

——题记

空谷幽兰,默默的开,默默的谢,不在乎世人是否欣赏到她的美,她只想为空气奉一缕幽香,为自然献一丝色彩,默默地为世界给予全部的爱。师爱亦如幽兰,不张扬不炫耀,表面沉默。当我们深困围墙时,老师又总会及时出现,为我们冲破雾霾,打破高墙。若春风行雨,似冬日暖阳,老师总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点燃青春,给予我们光和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的一生就是如此。他执着的不肯放过我们,不肯放下对我们的爱,倾尽一生让我们长大成人。每年盛夏,一批又一批学子走出老师的目光,投入另一个学校的怀抱,老师应该是高兴的吧。彼此相处几载,从刚开始的陌生到最终的熟悉,那些欢笑拼成的岁月,谁都不会忘却。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老师知道他的学生不会只徘徊在他的窗前柳下,少年定要搏击长空,翻波弄浪,老师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所以,老师宁愿独自一人在黄昏后回忆着那年盛夏他的学生无邪的笑。师爱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不记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

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老师啊,您是高山,引领着我们攀向顶峰,与时代并存,同世界比肩!

师爱无边!

教师评语:题记简明扼要,且起到开篇点题的效果。文章主体部分将师爱比作幽兰,含蓄且恰当地表现了师爱的特点——默然、无私。最后三段语言优美、精炼,谱写了一首呈给老师的赞美诗。全文用词华丽生动,如一曲舒缓悠扬的音乐从远处传来,近了又远了,远了又近了……始终萦绕于耳际、盘旋于心间。

(指导老师

刘旖旎)

第12篇:师德师爱

《师德师爱》研修日志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素养,师德之源在于爱,有爱的教育才能使我们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收获到幸福,幸福的我们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从学生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能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爱岗敬业,默默无闻的感动人物,比如在海南省乐东县的邢源霞老师,她把爱与青春都奉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老师。又比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张丽莉教师,她舍身救学生的精神也感动了我们。她们的无私付出,让所有人感受到温暖与爱。她们都是最美丽的教师。我相信,爱学生也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所以,我带着一颗爱学生的心去寻找当教师的快乐,我相信我会有收获的。在我教师生涯的这一年来,在农村支教的我,第一次站上真正的讲台,看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决心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尊重、平等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学生的基础较差,有时候耐心的讲完一道题,看着学生茫然的眼神,他们不懂,我就再多讲一遍两遍,直到他们可以接受。当班长任的我,难免也会遇到一些学困生,亦或是调皮的学生,我深知,教育学生,不单单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有时候,班主任应该与家长多交流,在我班上,有一学生王高杜,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上课还喜欢搞小动作,刚走上教师这条道路的我,经验尚浅,总想表现出师严去镇压他,多次劝说无效,他反而变本加厉,但是,为了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我向他去年的班主任了解了他的一些情况,确实,学生上课好动也是正常,然后,再与家长沟通交流,在此问题上,很高兴家长能与教师有共同的看法,在我讲该学生的情况告知家长后,原以为,家长会说,忙于工作,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情,没想到,家长积极的谈起了该学生的具体情况,告诉我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其实,这名学生虽然调皮,但心地还是很好的,有了和家长深入的交流后,知道该学生吃软不吃硬,在接下来的教学教育中,润物细无声,我会在他调皮捣蛋时适当的提点他,淳淳善诱,晓之以情,慢慢教育,时间一长,这学生也不好意思和我对着干了。慢慢的他也开始听课,虽然还不够认真,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他会改掉坏毛病的。在我的学生中,还有一位叫曾慧娇的女孩子,这孩子性格比较偏激些,平时在与同学的交流上,容易出现僵局,有时候,其他同学说话说的不是她,亦或是开些比如将她课本藏起来的小玩笑,她却认为其他同学针对她,她却马上发起了脾气,对于这些事,我个人认为只是小事,没有马上处理,结果,她就给我写了信,说我偏心,不喜欢她,所以她讨厌我,那一刻,我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讨厌?多么严重的字眼竟然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我自问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说过多的去偏爱或不喜欢哪个学生,她拒绝与我当面谈话,于是,我在信中与她交流,得知了她内心的想法,原来,她是感觉说自己的成绩差,觉得老师不喜欢她,也许是成绩差的原因,所以她难免想得多了一些,在与她的“信谈”中,我表明了我的态度,不会讨厌不喜欢一位学生,并深入的与她贪心。安慰她,其实,其他同学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坏”,如果,她认为有任何同学损害到了她的利益,亦或是真的伤害了她,我会处理,在平时的教学上,偶尔的对她“偏心”了一下,多关心她的学习与生活,在遇到她不明白的问题上,我耐心的辅导她,偶然的一天,上课时,她突感不适,原来是发烧了,我立刻停止了讲课,安排学生做练习后给她家长打电话,并在她身边细心询问情况,安慰她小病而

第13篇:师爱无华

师爱无华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一、爱学生,宽容孩子的过失

作为老师,对学生要严而有度,但宽容孩子的过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孩子是很敏感的,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排位永远是第一。老师一个小小的眼神,也会刺伤他们。

记得小琪刚转学进入我们班时,成绩落后,作业经常因为忘记而缺漏,为此我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她,我甚至对他说“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这样的话,以致她一看见我总是赶紧低头。

这学期,我决心改变自己对她的态度。刚开学,小琪没有拖拉作业,我主动与小琪的家长联系,对他们说:“这学期小琪改变了许多,开学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天了,她却还没有对我说过‘老师,对不起,我忘记带作业了。’‘老师,我忘了把作业记下来了。’看来这个孩子正在长大,逐渐变得懂事起来。”家长非常高兴,回去对孩子也说了很多鼓励的话。有几次,小琪忘记带作业了,我很着急地对她说:“你来得及补起来吗?”她用力地点点头“可以的。”她补完后,我就不再提起作业的事了。有一次,她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小盒子,我很奇怪,问她:“你要用它干什么呢?”她羞涩地笑着说:“我想给你放粉笔。”这个孩子,她已经全然忘记了老师以前经常批评和对她的不信任。我笑着对她说:“谢谢你。”她高兴地离开了。从此以后我经常问她一些学习问题,非常关心她的思想状况,我对她的宽容,使她忘记了自己曾经犯的过失,开始认真地对待学习,成绩也一点一滴地进步了。

二、爱学生,欣赏每一个孩子

大自然赋予世界不同的颜色,世界因此才会如此五彩缤纷。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个性,所以才有不同的学生。不要指责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请用具体的措施去帮助孩子,献出你的爱心,要真诚的去赞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去欣赏

孩子,不要横加指责。

我们班就有不同的49名学生。五年级上学期,我们终于争取到了向全校展示中队活动的机会,同学们高兴极了。大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设计中队活动的主题和方案,筹备节目。很多同学报名当小主持人,刘雨薇和庞超脱颖而出;钱天陈等同学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徐筱恒、张文凯自编了快板《升国旗》;陆燕蓉准备了配乐诗朗颂《祖国万岁》;为了在中队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徐珂颖每天坚持弹钢琴;叶璞动员妈妈从家里带来了古筝„„尽管正式活动时,大部分同学由于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在第一次由自己组织的活动中表现很紧张,有几个同学甚至不敢展示自己准备好了的节目,但他们参与中队是如此的快乐。过后,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自己在这次中队活动中表现得怎么样?”有的说:“比较满意。我终于有了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有的说:“还可以。如果下次我们班再向全校展示的话,我一定要表现得更好。”有的说:“不满意。当时我太紧张了,准备了很多天的节目都没来得及表演。如果有下一次,我一定要展示我的风采。”„„瞧,就是这些可爱的学生,他们本学期成功地向全校展示了主题中队活动──我爱您,祖国!

欣赏每一个孩子,在他们身上你可以发现更多。

三、爱学生,引导孩子学会竞争与合作

二十一世纪世界潮流的主题就是竞争与合作,如何从小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生活,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

就以出黑板报为例吧。以前更换教室里的板报一直是件令我烦心的事。这学期一开学,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怎样来办好班级里的板报。陆燕蓉说:“我们来承包吧!”可是其他同学不同意:“我们也想出板报。”看着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不忍心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按照学生特长,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负责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有的负责版面美工、设计;有的负责编稿、抄写;有的负责审查„„通过实践,同学们不但发挥了特长,而且培养了协作能力。我们还广泛开展很多其他活动,如:读书活动、体育竞赛、雏鹰争章、手拉

手等等。同学们共同讨论制定了小组竞争的方案。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比思想、比能力、比学习„„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有的同学碰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同学做了好事或取得了进步为小组争得荣誉时,其他同学向他表示祝贺;„„同学们在竞争中前进,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土,让老师都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活泼的发展,这一直是我的追求。我愿用自己真诚的“情”、真诚的“爱”去献给孩子。

第14篇:师爱心得体会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师爱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师爱心得体会1

《师爱的智慧》深深地吸引我一口气把内容看我,并且边看边做笔记40多岁的老师了,也是深受“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影响过一代人,20年前是带着一颗爱心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感让我不敢倦怠。尤其是对学困生付出的更多,常常是课上讲过课下讲,放学后还要单独补,总觉得不让每个孩子掉队就是爱孩子,爱班级。虽然成绩上去了,但是孩子们见了我绕着走,对我的付出一点都不领情,似乎还充满了敌意。

当时觉得孩子小,长大了走上工作岗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了就会想起我这个小学教师的好。一天天,一年年的这样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感觉学生一批不如一批,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好管,我因此感到了倦怠。虽然也曾经反思过自己,但是总找不到倦怠的真正原因,总是把原因放在学生和家长方面。直到学习了《师爱的智慧》这门课,读到最后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对学生的爱是强制性的,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需求,为了成绩,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不均衡是必然存在的。我的爱没有使学生感到快乐,反而是压力,他们每天在这种爱的压力下学习、生活,进而把这种消极的爱的压力转移到家长那里,家长也会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快乐。

教师付出的是快乐,收获的就是快乐;教师付出的积极的情感,收获的就是积极的情感;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就会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来换位思考问题。

“教师要善于把平凡的教学转化为精彩,把烦恼的事物转化为快乐。这样教师在施爱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巨大的快乐与满足”。师爱的智慧》像一根火柴,重新燃起了我内心尚未泯灭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相信自己会用智慧施爱。

本人通过聆听专家《师爱的智慧》的讲座,课程中“师爱是无私的爱,是智慧的爱”这一观点。深深的触动了我。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大家都知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最好的形容。既然做了教师就要热爱这个行业,并愿意为教师这个职业奉献终身。我们只有“想”做好,才“能”做好。没有对职业的爱,就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爱。母爱般的引导,全力付出,不图回报,全心全意,是每个孩子迫切的需要。在我们班里一些经常发生的小事令人深思。放学了,孩子的家长种种原因迟到没来接孩子,我每次都把孩子叫在身边,放下课堂上的严肃,悉心的交谈,与他们一起等。

师爱心得体会2

通过学习《师爱的智慧》一课的学习,不管是听专家讲座还是看书学习,其实我们好多老师往往都有一个同感,别人做过的,我们未必没有做过,但是别人为什么比我们成功?其实原因很简单,别人坚持下来了,而我们自己常常不能,所以说,将简单的事每天认真做到就是不简单,将公认容易的事每天认真做好就是不容易,所以我们除了学习别人的经验,还要坚持不懈,因为持之以恒其实就是最大的成功。孩子在成长中犯错是难免的,如何正确地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正确的态度是包容,具体的做法是提醒。著名教育专家郑洁也曾说过“如果孩子一生中犯一百个错误,我宁愿让孩子在学校犯下九十九个错误。”可见,老师包容学生,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包容学生的错误,并找准时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要记住:老师手中的两大武器一是宽容,二是等待。

我认为常给孩子微笑,让孩子感知爱,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给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当我们想激发学生的斗志,当我们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联系平时的工作实际,工作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把学生当小助手,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都和他们商量,尽量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与他们共处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多一些笑容,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多给孩子理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当代学生尤其渴望理解,只有真正理解被爱者的困难,愿望与要求,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加有效。

对一些我们所认为的“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可能更适合去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一如既往的关心他,要求他,给他缓冲的时间以反思自己的言行。同时,与其家长交换对这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以引起家长的重视,促使其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及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分析孩子思想形成的诸种因素,共同制定帮助、解决的措施,并及时和孩子进行交流,达到思想、情感上的一致。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一定要使自己心静下来,一定不能急躁,更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爱心得体会3

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一、爱生如人

爱生如人即像爱人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不是“为某一特定社会作好准备”更不是“自己晋职升迁的台阶”。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长”的理念,教师承载“园丁”的职能。“生长”是一种自在自发的过程,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性。为此,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生长秩序,为儿童发展其固有的本性提供自由的环境;作为“园丁”的教师,则应视学生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人类生活,“学会做人”!

二、爱生如生

爱生如生即像爱学生一样爱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发展”的理念,教师承载“先知先觉”的功能。“发展”注重学生主动性的激活和内在潜力的挖掘,强调未来愿景的可控性。知识的无限性和人类时间尤其是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我们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构终身教育体制,创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则应深刻理解自身承载的社会责任,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把知识的积累及智能的开发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爱生如子

爱生如子即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工作便不再是“饭碗”,不再是“事业”,而是“良心工程”。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培养”的理念,教师承载“父辈”的功能。“培养”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细心“呵护”,辛勤“养育”,全身心的投入;作为“父辈”的教师,此时的爱既有慈祥也有严厉,有娇宠更有期待,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教师就是如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健康。因此,我们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子的“健康”,因为,那不是孩子和家长所要的,更不是社会所希望的。教师要以爱为杠杆,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生存”。

四、爱生如友

爱生如友即像爱朋友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更不要“命令”。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合作”要求教育奉行民主管理、公平竞争。作为“合作伙伴”的教师,要通过民主协商来管理班级,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性,理解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天理;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树立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懂得集体的生存价值,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学生要学会肯定别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学会正确的自我调节,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角色。教师要以爱为杠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处”。

五、爱生如己

爱生如己像爱自己一样爱学生。把他人当自己,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心理学上叫“换位思考”,其妙处自不待言。把学生当自己,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成”的理念,教师则承载“重要他人”的功能。“生成”表示儿童的成长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对象性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信人成长过程中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生成”教育要求激发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主动发展;要教会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学会选择,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选择他们自己的道路,选择他们自己的事业。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事”!

师爱的内涵如此丰富,意义如此深远,唯有用智慧将这份爱编码,用精密的讯号,通过畅通的渠道,才能让学生用心去正确解读。没有智慧的爱会演化成一种苍白的爱,没有智慧的爱,在传递的过程中会被曲解,导致溺爱甚至错爱,智慧的爱则是深沉的爱,是博爱、大爱,教师惟有用智慧去撬动爱的杠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爱无言,却深沉凝重,它要用责任和精神作依托;大爱无声,却馨香远播,它需用汗水与泪水来浇灌;大爱无形,却有迹可循,它要用理论与实践作支撑。智慧的师爱永远是教育广深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根基,攀登起来才会身轻步健,才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师爱心得体会4

我们知道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向师性”,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会有一种特殊的依赖。这时,孩子就会要求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照顾他们,体贴爱护他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而老师的一言一行,就算是你关注的一瞥、信任的点点头,在孩子眼里都是一种鼓励,都是一种爱,会让孩子产生温暖的幸福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真诚,热情来对待他的每一位学生。

“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学其理”。这个道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老师所任教的这门学科是否感兴趣。喜欢这位老师就喜欢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认识完成他布置的作业,努力提高这门学科的成绩。那么究竟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呢?我想学生的答案一定是,他喜欢爱他的老师。

既然师爱对学生有着那么深远的影响,那么怎样把我们的爱传递给学生呢?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老师的爱呢?这就是“施爱”的智慧。

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不仅仅是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文明行为、志向、智力、能力、性格、兴趣、特长、身体等等情况,更要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体会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感受,触动他们的心灵。如果不能够方方面面深入地了解,那么就无法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不能按照学生内心世界的特点去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教育方法,那也就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也就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了。

只要你有心,其实“了解学生,信任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并不难做到。现在很多老师都认为自己做到了对学生的爱,但是是不是面向了每一个学生呢?

教师的爱不是偏爱,要无选择的、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对优秀的学生偏爱,对后进的学生另眼相待。教师对优秀生要严格要求,对后进生则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所以说,“平等关爱学生”是施爱的重要原则。

师爱的智慧当然并不仅仅只有了解、信任、真诚,公平这几点,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相信大家都在不断地努力之中。

师爱心得体会5

毛毛细雨点滴入土,最能滋润幼嫩的禾苗茁壮成长;人微体察,循循善诱,最能诱导纯朴的学生积极向上。用粗暴的态度斥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非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给学生作了一次不文明的示范。要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脚去踏出一条新路子,要自己动脑筋去巡探知识的海洋。怎样才能全面培养他们?我的感受是,爱的力量无穷。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我记得有一学期,我让同学们练书法,一名同学新买的字贴第二天却不翼而飞,这不能不怀疑自班同学,我让丢字贴的同学在课堂上说了字贴的颜色、价格,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买的,如谁见后还给她本人或交给老师,等一两天没信息,第三天我上文具店买了一本同样的字贴,在课堂上当着同学的面,让丢字贴的同学认领,她拿到字贴高兴地说:“谢谢老师、谢谢同学”。就在此时我发现一名女生(她的同桌)低头不语,事隔三天她的同桌给寄来一封信,信中说到:“老师,今天晚上我插上卧室的门在给您写信,老师您真伟大!

几天来,我总躲着同学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上课什么也听不进去。等着您破案后的严厉批评,我真后悔不该拿同学的字贴,没想到您的做法出乎我的意料,你在上周五上语文课的时候,把字贴还给了a,顿时我心潮翻滚,坐立不安,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因为字贴在我书包里,你却说找到了,当时我眼含眼水不敢抬头,好象全班同学都在用眼睛注视着我,我想您一定用自己的钱为她买了一本,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您的做法保护了我的声誉,我真不知说什么好,现在我把买字贴的钱和这封信一并寄去,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我收到信后找到这同学说:“老师了解你,知道你家里困难,钱还给你,望你好好学习”。这位同学拿住钱,咬着嘴唇,流着眼泪,望着我……可见,良性刺激充满情感、激励与期待。

兴趣乃学习之本,学生只有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才能有效调动其内在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拥有的最崇高的价值就是“师爱”。有了师爱,校园内就会充满生机、祥各与欢乐,学生如沐春风、如浴雨露。老师安于其位,敬于其业,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增强了学生对喜欢、爱戴崇拜的教师所教学科的极大热情,还能使教师的要求较好地得到落实,教育亦易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强化师爱的作用,可以预防也能较好地克服学习疲劳。我有一段亲身体会,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偶尔作文写得不错,没想到老师在评语中写了一段鼓励的话,还把它当作范文读给全年级所有班给的同学听,我感到欣慰,从那时起,我真觉得自己挺会写作文的,那个作文本,我一直保存到了现在,可见,学生从老师的鼓励中得到的力量是远远超出人们想象的。

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爱好及刻苦认真的态度,常常受老师的影响和启发,教师优良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以及对学生的关怀和期望,使学生产生尊重敬佩感,同时也会产生某种追随感,在教学中所产生的魅力,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道路,鼓舞其一生。

第15篇:师爱无限

师爱无限

——学习师德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

周六,华龙区教育局组织全体教师在华龙区一中学习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市四中的、范县颜村铺中学的巴老师、濮阳县徐镇小学的杨副校长三位老师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从教以来的成长历程,对教师职业的执着与坚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包含真情的报告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令我心灵震颤。

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呢?

一、爱学生,要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24岁的巴老师作为特岗一名教师,她用瘦弱的肩膀撑起教育事业的那一片特殊的蓝天。面对这些黄河滩区留守的孩子,还有社会质疑的目光,简陋的校舍,她没有退却,用她那颗无比坚定的爱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创造属于她的辉煌。她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楠楠家庭贫困,失去爸爸,面临辍学,是巴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家访、补课,还用她微薄的工资资助引导楠楠学习进步,后来小楠楠送来了皱了皮的金橘;康康10多分的英语成绩,又是巴老师通过各种办法调动他的积极性(建立学习档案、积分、对话等),成绩斐然:小康康送来了冻疮药膏。用她的话说“爱是师的法宝”,“为了楠楠,为了更多像楠楠一样的孩子,我要勇敢地走下去,教育是感恩,教育是陪伴,教育更是一种爱”。是的,教育是大爱,是无私的爱,当学生感到这种爱之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

二、爱学生,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远方的客人杨副校长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8年来的辛苦历程。老家是甘肃天水的,大学一毕业满怀信心来到了濮阳县徐镇小学,——黄河滩区。5人5个班,孩子没上过音体美,生活自己做饭解决。面对各种考验,他困惑过、挣扎过,年轻的杨老师终于挺过来了,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断磨练,为了家长的无比信任,为了孩子求知的心灵,他在这里不仅扎下了根,还创建了一流学校,引导孩子创新学习。记得有一句话,“有一种成功叫坚守”,他很好地诠释了含义。不断有人问他:“你想过放弃、想过离开吗?”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孩子的无私爱,让他扎根这里,永不放弃。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我知道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她们为我指引了方向,让我明白“三尺讲台”也能是一个耀眼的舞台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关心、尊重、信任、期待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任重而道远,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第16篇:师爱之路

《师爱之路》读后感

徐职高岳梦

徐汇区开展了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剪影的活动,在徐汇区这样一个教育文化大区,优秀教师比比皆是,在首届活动中,有十位老师脱颖而出,她们的教育故事都融在了《师爱之路》这本书中,她们来自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领域,不同教育学科,但从她们的身上我学到了两样宝贵的东西——爱和责任!

教师总是把自己比喻成渺小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人们更愿意把教师比喻成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但无论是蜡烛还是工程师他们在自己岗位上默默耕耘,默默奉献,怀着强大的责任心,尽心尽责地去上好每一堂课,教育每一位学生,因为社会、家庭赋予了教师责任,她们培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必须不负重托,这份沉甸甸地责任是教师的使命,也是一份深厚的信任。

但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不能只靠责任,更多的是出于爱的责任,爱是一切的动力和源泉。在《师爱之路》这本集子中展现的教师故事,每一篇都透出浓浓的爱,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这份爱让学生感受温暖,让教师变得亲切,也只有在爱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

《师爱之路》这本书对我的启迪非常大,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为学还是为师都应该报着更大的责任心,投入更多的情感来耕耘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我的教师之路还很长,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我的路上也盛开师爱之花!

第17篇:师德师爱

用师爱感化学生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师爱感化学生》。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广博的天空,我们用爱撒播希望„„„„

我喜爱这首诗,因为,它,真情讴歌了我们人民教师高尚的师德、美好的心灵。也让我们从中依稀看到自己的身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至关重要,而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2003年,我走上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工作时间虽短,但是在这短短的几年里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一行业,也爱上了那些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我爱着自己带过的每一个班集体,把它当作自己的家。我爱着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在孩子眼里我像他们的大姐姐,又像他们的妈妈一样关心呵护他们。我对他们说:“你们是那么的活泼可爱,老师非常喜欢你们,老师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孩子们是那样可爱,一句话就能换来他们的信任。他们愿意和老师谈心,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把班级建设得充满朝气、欣欣向荣。而我,回应他们的,是源源不断的爱,洒向三尺讲台,洒向每一位学生。

教学工作中,我一直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因为我有一个法宝,那就是爱,加倍的爱。这些年我用自己的爱心和不懈的努力感化了一个

个后进生。就拿我班的李路来说吧,在我去年刚接班时他特别懒,可以说什么作业都不做,据学生反映,他四年级时就不做作业,这让每个老师都很头疼。而且他的上一任班主任对我说:“如果你能治改李路的懒,那算你的本事。”当时我就想,有这么难吗?我就不信我改不掉他的懒。于是我就开始关注这个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我发现他有很多优点,有礼貌,有孝心,集体荣誉感强。我便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只要有毅力,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摆脱懒!他也下决心一定要改,这让我很高兴。但是,他总是坚持不住。

在一次次失败后,我真的想放弃,可又不想让自己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于是,我又一次找到他,我当时情绪有些激动,我尽量压住火气对他说:“李路,你真的让老师很失望,老师那么的信任你,而你却一次次让老师失望。你可以对老师的关爱置之不理,但你怎能对你母亲的关爱与期盼视而不见呢?孩子你知道吗?你的妈妈是多么的关心你。为了你,她操碎了心„„”此时我不知怎的眼泪竟溢满眼眶,说不下去了。而李路也哭了,他哭着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改的!”此后,没想到他真的改了,而且作业很认真,还成了数学课代表。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只要我们老师能真正爱一个学生,能用你的爱来包容他,鼓励他,就一定会感化他,就一定会出现奇迹。我想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吧。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师爱是石,能敲出学生希望之火;师爱是火,能点燃学生熄灭的灯; 师爱是灯,能照亮学生夜行的路; 师爱是路,能引导学生走向辉煌的黎明。”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以人民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爱的春风融化冰冷的心,用爱的甘露滋润每一朵花,用最真挚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谢谢大家。

师德演讲稿

用 师黄

感张庄中心小学

学 生梅

爱 化

第18篇:师爱无言

师爱无言

涓涓细流,滋润心田;雄伟大山,给予依靠;暮然回首,爱在灯火阑珊处。—— 题记

在生活中,我们能体会到亲人、朋友对我们的爱和关怀,而有一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但我们却时常忽略,甚至报以冷眼相向,恶语相加,而这种爱,就是老师对我们的爱。

师爱如水。

老师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在课堂上,老师严肃认真,诲人不倦,既能宽恕我们的无知、浅薄、幼稚甚至狂妄,又不放纵我们的一切。而课后,老师便像一个大孩子一样,与我们平等的交流,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老师们总是用欣赏的眼光赞叹我们的每一次进步,尊重的微笑如丝丝春雨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老师总是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化作润物无声的细雨,滋养我们茁壮成长。

师爱如山。

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一直坚守着三尺讲台,老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用赤诚之心写下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付出的人生篇章。看得见的讲台上,老师用粉笔为学生描绘出人生最初的蓝图。看不见的地方,老师依然兢兢业业,为了祖国的未来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一直无言的付出,但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铭记。 老师不仅是人类知识的传承者和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还是学生梦想的播种者、点燃者、放飞者。莫振高校长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为了让学生们“读好书”到处去化缘。而师爱如山,拖起了无数莘莘学子心中的梦。

师爱如影。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也许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当你迷茫的时候,他用鼓励的眼神告诉你:加把劲儿!你能行!正是这句话伴你闯过了多少个风风雨雨,在无数次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予你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老师用责任心、爱心、宽容心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当我们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我们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细心呵护我们成长„„

师爱似水,似水温柔,滋润我们的心灵;师爱如山,如山厚重,为我们遮风挡雨;师爱如影,如影相随,陪伴我们成长。

第19篇:师德师爱

什么是师爱

想成为一位名师是大多数教师毕生的追求,成为名师人师的关键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和伟大的师爱。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在我国古代也有“爱施者,仁之端也”。事实上也是如此。孔子能成为“万世师表”不就在于他对学生实施“仁爱”吗?陶行知先生能成为一代伟大的教育家不就在于他对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爱心吗?“大别山师魂”汪金权不就是他把全部师爱倾注于大山深处那些贫困学生吗?所以要成为一位名师必须具有伟大的师爱和高尚的师德。那什么是师德和师爱?怎样实施师爱?师爱与师德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师德的魅力在于师爱?

要懂得师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爱。所谓爱就是指:人们对人或事的一种深厚诚挚的情感,也是人们对某些人和事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它是不带有任何私利的奉献行为。那什么是师爱呢?我认为:师爱就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情感,是教师以其奉献牺牲的方式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完善学生的教育活动。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说的:“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的崇高师德境界。所以我认为师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伟大、最真诚、最无私的大爱。古往今来有很多名师人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它。孔子在他贫病交加、饥寒交迫、报国无门的绝境中仍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传经讲学,这就是最好的师爱;近代的武训为办学、为育人他沿街乞讨,见人下跪募捐建校这就是师爱;还有我们当今的谭千秋当山崩地裂之时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个学生的生命;徐本禹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这些都是对师爱最完美的回答。师爱是人间的大爱。

第20篇:师爱无边

师爱无边

“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学其理”。这个道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老师所任教的这门学科是否感兴趣。喜欢这位老师就喜欢他的课,积极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认识完成他布置的作业,努力提高这门学科的成绩。

人们普遍认为“师爱”是关键,认为“爱”学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爱”要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关于“师爱”的话题很多,经典论述也很多,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爱”,“爱”成了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

一、爱生如人

爱生如人即像爱人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不是“为某一特定社会作好准备”更不是“自己晋职升迁的台阶”。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长”的理念,教师承载“园丁”的职能。“生长” 是一种自在自发的过程,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性。为此,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生长秩序,为儿童发展其固有的本性提供自由的环境;作为“园丁”的教师,则应视学生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并以爱为杠杆,把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基本规范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人类生活,“学会做人”!

二、爱生如生

爱生如生即像爱学生一样爱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发展”的理念,教师承载“先知先觉”的功能。“发展”注重学生主动性的激活和内在潜力的挖掘,强调未来愿景的可控性。知识的无限性和人类时间尤其是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要求我们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建构终身教育体制,创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则应深刻理解自身承载的社会责任,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把知识的积累及智能的开发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爱生如子

爱生如子即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工作便不再是“饭碗”,不再是“事业”,而是“良心工程”。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培养”的理念,教师承载“父辈”的功能。“培养”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细心“呵护”,辛勤“养育”,全身心的投入;作为“父辈”的教师,此时的爱既有慈祥也有严厉,有娇宠更有期待,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教师就是如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健康。因此,我们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

子的“健康”,因为,那不是孩子和家长所要的,更不是社会所希望的。教师要以爱为杠杆,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生存”。

四、爱生如友

爱生如友即像爱朋友一样爱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更不要“命令”。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合作”要求教育奉行民主管理、公平竞争。作为“合作伙伴”的教师,要通过民主协商来管理班级,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性,理解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天理;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树立人人平等的价值观;懂得集体的生存价值,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学生要学会肯定别人、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学会正确的自我调节,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角色。教师要以爱为杠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处”。

五、爱生如己

爱生如己像爱自己一样爱学生。把他人当自己,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心理学上叫“换位思考”,其妙处自不待言。把学生当自己,我们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生成”的理念,教师则承载“重要他人”的功能。“生成”表示儿童的成长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对象性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信人成长过程中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生成”教育要求激发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主动发展;要教会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学会选择,选择他们自己的生活,选择他们自己的道路,选择他们自己的事业。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把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事”!

师爱的内涵如此丰富,意义如此深远,唯有用智慧将这份爱编码,用精密的讯号,通过畅通的渠道,才能让学生用心去正确解读。没有智慧的爱会演化成一种苍白的爱,没有智慧的爱,在传递的过程中会被曲解,导致溺爱甚至错爱,智慧的爱则是深沉的爱,是博爱、大爱,教师惟有用智慧去撬动爱的杠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爱无言,却深沉凝重,它要用责任和精神作依托;大爱无声,却馨香远播,它需用汗水与泪水来浇灌;大爱无形,却有迹可循,它要用理论与实践作支撑。智慧的师爱永远是教育广深的根基,有了这样的根基,攀登起来才会身轻步健,才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师爱专题讨论发言稿
《师爱专题讨论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