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发言稿

行善者发言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24 08:00:56 来源:发言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给行善者应有的激励

给行善者应有的激励 路边拾到万元现金,在寻找失主未果的情况下,贫困女大学生陈志超毫不犹豫把钱交给了警方。这种拾金不昧的可贵精神既感动了许多网友,也打动了她所就读的山东体育学院。近日,学校对她全校通报表扬,并减免其接下来的3年学费,共计14400元。(1月11日《京华时报》)

一万元或许算不上一笔很大的财富,但对于家境贫寒、学费还需要东借西凑的贫困大学生陈志超来说,显然具有极大的诱惑性。这样一笔钱如果据为己有,既可以解决自己窘迫的生活状况,又可以为父母减轻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她可以不再为接下来的3年学费担忧,让自己免于“失学的恐惧”。然而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坚持了最质朴的拾金不昧。 这样的举动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标杆意义。更何况,在道德的次优选项中,“拾金而索酬”似乎已成一种规则,有偿领取也开始为部分人所接受。就在9日,西安一初中女生捡到一部价值500元的手机,却向失主索酬800元,令失主感到极度愤怒。没有基于利益考虑,没有想着借机出名,仅仅是因为“做事要先做人”的家庭教育,仅仅是因为“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据为己有”的质朴信念,陈志超就选择了将万元现金交给警方。虽然其事迹说不上惊天动地,然而却因为真实而本色,尤其令人觉得感人和可贵。

要知道拾金不昧并没有预期中的奖励,而免除学费也只是一种“临时决定”。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贫困大学生依然身贫而德高,自然值得大书而特书,并因此打动了其所在的学校。具有如此德行的学生,理应获得满满的道德回馈,让她在感受中激发自己不断向前的力量,也让其他人看到,行善和守德者必然有所回报。

当然,当讲道德者被关心和关爱,并因之获得必然的回报,这是一种值得点赞的呵护与善待。笔者以为,对于道德不能止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也不能靠“一味的说教”去实现,还要通过表彰和激励机制,让恪守道德者获得应有的回报,不仅能感受到精神层面的慰藉,还可以有物质层面的奖励。拾金不昧和免除拾金不昧者学费是可贵的道德互动,对及时出现的好人好事,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回应和激励,这同样是一种道德之举。

推荐第2篇:低调行善

李立国说,行善的理念和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个性化,所以无论是高调行善,还是低调行善,默默无闻的做善事、好事,都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都可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在慈善事业的贡献中来体现。慈善事业有宣传就能有带动,所以慈善事业的宣传对慈善事业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更多的爱心人士,默默无闻地做善事、好事,汇集成慈善事业发展的不断扩大的资源和强大的洪流,当然更有益于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作为慈善公益对象帮助群体受益的来源,也将得到发展。因此,我对这个记者的提问只能说,既讲共同点,又讲个性化,只要有利于奉献自己的爱心,只要有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都可以认同,都可以提倡。当然在慈善事业中,对救助对象、扶助对象的尊严予以妥当的考虑也是必要的,这也要从奉献爱心体现在对象上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和设定。

最近,围绕我国富人行善的行为,社会中不时掀起层层波澜。一些行善之人过于高调张扬,以至人们对其行善动机产生质疑甚至是指责。事件演变至今,公众已开始关注行善人的账目、税收、人格等等,甚至将一些人的善行称为“暴力行善”。曾经的一些善人如今在公众眼里俨然成了恶人。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真心行善之人也却步于善。

笔者在此不想花费笔墨去分析行善之人的动机和出发点,只想从行善的艺术和方法上,给予行善之人一些忠告和建议。这是因为:不管其动机的善恶,行善的结果可能最终都有益于社会,既是如此,我们就该鼓励行善,让人们更加乐于做善事,并为行善之人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而且,古往今来,行善的确是有学问的。不讲究艺术,善意的出发点也会被误解,甚至适得其反。

基于此,笔者对行善者提出三个建议:

首先,一定要低调行善。我们行善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别人、造福社会,而不是为了赢取名声,否则,就不能称作行善,而是地道的商业行为。因此,真心行善者,以默默行善为宜。

《圣经 马太福音》6:1-6:4告诫行善者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指上帝――笔者注)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指上帝――笔者注)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做善事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其快乐之处在于不寻求自己所做善事为众人所知,因为善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举动,太关注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反而会束缚自己善意的心。做善事本身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一旦有了沽名钓誉之心,就极易引来诽谤与祸端。

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姚明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他认为公益应当平淡地做,每天持之以恒地做。 有的人高调做慈善,但因为他的高调使得更多人关注到某一项慈善事业,这也是有好处的,只是他可能需要付出更多个人的代价。有的人低调地做慈善,秉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观点,让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也有它坚韧不拔的价值在里面。

面对备受争议的陈光标高调行善的举动,正方(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与反方(数学科学学院)就“高调行善是否应该被鼓励”展开辩论。

开篇陈词 立论清晰

开场,正方一辩依次罗列出高调行善的合理性、重要性以及“高”与“低”的关系。强调高调行善所带来的双赢——既奉献出爱心也获得想得的名誉。

反方不甘示弱,指出高调行善一大弊端——可能会被投机者利用,导致无法控制的后果。她特别强调高调行善作为个人行为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作为榜样在整个社会大肆鼓励和宣扬就会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不仅不能吸引更多的人行善,反而会走向不好的方向。 质询阶段 你来我往

正方二辩首先发问,从是否应该鼓励慈善事业、宣传不一定代表高调来佐证了自己的观点,而反方二辩则从雷锋的例子、陈光标在汶川地震和台湾捐款的对比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观众鼓掌叫好。随即正反双方又围绕沙特捐款与陈光标捐款的对比和章子怡“诈捐门”展开舌战,据理力争。

反方三辩用幽默为新一轮质询开场:“如果说能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而一只拿了老鼠在我面前晃了的猫是不是好猫呢?”,接连不断的提问,既表明立场,又陷正方于两难境地。赢得观众阵阵叫好。 自由辩论 针锋相对

正方以王老吉在2008年捐款1亿进而销售额达到100亿的事例反驳反方高调行善有争议不能鼓励的观点;反方再次强调不能以个例来向整个社会宣扬,并举出韩寒的例子,社会理解韩寒辍学写书,却仍然鼓励广大学子好好读书。双方就“章子怡诈捐”事件唇枪舌剑,慷慨激昂。正反两队你来我往,铿锵有力。

短短的六分钟时间,数学科学学院的沉着冷静与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激情澎湃也让在场观众着实享受了一场试听的盛宴。 总结陈词 最后反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高调行善只会让普通人失去行善的动力,让受捐者丧失尊严”,“社会应该鼓励悲天悯人、上善若水般的行善”。反方四辩爆发力十足,理性却又严谨的总结观点,强调“高调行善不应该被鼓励”。而正方四辩一鼓作气,据理力争,犀利地指出没有个体哪来社会,没有高调行善的标榜哪有普通大众的效仿等观点,再次升华正方一辩李骁立论中的双赢观点。

本场先肯定了选手们的精彩表比赛由法政学院讲师李湛老师做了最后的点评。他首现。对于这次的辩题,他认为,是否应该高调行善应该放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讨论。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都以金钱来换算。可就在我们这座城市,就在我们的身边,却有这样一位“义士”,几年来,在几处农民工聚集处设立饮水点,常年为他们免费提供纯净水。不仅如此,几年时间里,就连那些享受着他免费提供纯净水的农民工们,也只能看见他送水时匆匆的背影,始终不知晓其姓甚名谁。

对于这种大公无私且不留姓名者,无以名之,我们只能称之为无名英雄。而不论对于这座城市还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种“义士”、这种无名英雄自然是多多益善。 对陈光标的行为,“慈善”是否带有“暴力”、是否“作秀”,应该由受助者说了算。况且,如果能让陈光标和“陈光标式”的慈善行为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摆脱人们对于一些富人“为富不仁”的负面观,即便是慈善秀,我们也应该理解、包容和支持。一个人只要做善事,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受到尊重,这是一个公民社会应持有的基本准则。唯有坚持这一准则,我们才能跨越慈善的“初级阶段”,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中国台湾网2月21日消息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著名民间慈善家陈树菊(台湾卖菜老嬷,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迄今为止,她以自己的微薄收入默默向各类机构捐助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2010年,陈树菊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 今(21)日举行新书发布会。马英九出席仪式,当被问到大陆首善陈光标和台湾卖菜“菊嬷”陈树菊作法大不同、行善到底是低调好还是高调好的问题时,他表示,“行善可不高调,扬善不可低调”,但要注意受赠对象的尊严。

据报道,马英九今日下午与陈树菊共同出席“陈树菊——不平凡的慷慨”新书发表会,他表示,最近大陆慈善家来台,引发“低调高调”的问题,他认为“行善可不高调,扬善不可低调”。

马英九表示,中华文化告诉大家,默默行善是一种美德,不过,表扬好事也是一种美德,这能为社会树立一种典范。行善方式并无孰是孰非,只是要注意到受赠对象的尊严。

在今年9月21日举行的海南省实施无白内障盲省项目总结表彰大会上,记者见到了环球思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邢李先生———一位个头不高,平头,足蹬黑色休闲鞋,穿淡蓝色长袖衬衣、米色长裤的中年男子。

表彰大会上,他静静地坐在主席台,不发一言;为获奖者颁奖时,他宽厚地微笑,甚至有点笨拙地将奖杯颁给获奖者;表彰大会结束后,与会领导走下主席台合影,而他低头从人群里挤出,无言地闪避到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记者提出要采访他,他摆摆手:“不要采访我,去采访获奖的医生和护士,还有专家们,他们更辛苦。”

从他疾步闪避的脚步里,记者看到了一种大爱无言的博大胸怀。香港言爱基金,邢先生是创办人,单从字面理解,“言爱”就是要把爱说出来,而事实上,言爱基金是只做不说或者做了少说。

有人曾评价邢先生“高调行善,低调做人。”其实,他不仅做人低调,行善也很低调。“他不愿意让人知道是他在做善事。”省卫生厅厅长、省实施无白内障盲省免费复明手术领导小组副组长白志勤告诉记者,在去年2月21日于儋州举行的亮睛工程项目启动仪式上,邢先生就一再叮嘱不要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他,如果一定要介绍,就说项目是由一位爱国的香港同胞捐赠的。项目开展后,邢先生曾几次到亮睛工程手术点考察。“他生活朴素简单,待人很和善亲切,与患者交谈聊天,像拉家常一样。”白志勤说。 “邢先生做善事非常认真,也不求回报。”香港亮睛工程慈善基金会主席林顺潮告诉记者,海南亮睛工程涉及面广,要在全省筛查出数万名白内障患者,并安全地为他们做好手术,实在不容易。“这是件大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不光是有钱就行的,一定要有真诚的爱心。”林顺潮认为,正是源于此,邢先生才能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想到、设计到,比如为海南培养一支本土眼科专家队伍,让人们有了眼病能及时得到救治,甚至包括为患者补贴交通费用等等,此举虽小,却饱含深情。

在海南,邢先生的善举还有很多,美名远播的思源学校,也是由邢先生捐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他在海南捐助的金额累计超过2.5亿元。

低调:比喻不张扬或方法缓和 行善也应看初衷和过程

行善,不应分“行大善”和“行小善”。能行善者,觉悟高于不行善者;能力大者多行,能力小者少行。但是带着一定目的来行善,就偏离了善本身。想捐款,想行善,可以匿名捐款啊,如此高调行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行善本是好事,但莫变味,要授之以渔,而不是高调宣讲捐助鱼的过程。行善,是社会责任,但雇请威风锣鼔,岂不又是浪费成本,这笔钱又能让多少儿童上学,多少穷人脱困。行了善事没有人不知,最起码被捐助者有一颗感恩的心。

不论方式如何,行善都给慈善事业和弱势群体带来春天,值得肯定。但是善举的初衷和方式,也有必要扶正。否则,富人跟风慈善秀、作假帐、许空头支票,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受助者未得到实惠,反而给了投机取巧者沽名钓誉的机会。

推荐第3篇:高调行善

高调行善

张刘陶

孔子曾说“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德高望重的夫子认为行善而不拒感激和馈赠不失为传播善的最好途径。在我看来,孔子的评价恰好契合今天的“高调行善”。

2000多年前的孔子就主张高调行善,然而现在,这种给人带来温暖,传递爱心的方式却饱受质疑。诸如中国“首善”陈光标,当他向智利地震捐款100万元时,当他向中国青年基金会捐赠800万元时,人们猜忌他的善极具功利色彩,他的目的是自我宣传谋取私利,但是我还是愿意相信他拥有一颗真诚的心,他只是在用自己的高调来呼吁贫困者接受救助,唤起每个人深藏心底的善良。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钱财来谋取更高报酬这种想法就是一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老话说:“善要人知即为非善。”似乎我们中国传统理念更倾向于像夏志国夫妇那样默默无闻的善行,但是高调行善却以另一种方式更好地传承中国的大善大美。高调行善的目的是让施善者的爱心像三月的春风一样,吹到每一个人心底。

“嫣然天使基金会”的李亚鹏王菲夫妇,“壹基金”的李连杰,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高调地向公众传递着善。因为有了“嫣然天使”的高调行善,更多明星、大亨们才会纷纷捐出善款,万千唇鄂裂儿童最终露出最动人的微笑;因为有了“壹基金”的影响,大众才会纷纷捐出普通的“一元钱”,一个又一个自闭症患儿才能更加自由地生活在自己的蓝天之下;因为有了那个未来将要自己三分之一财产(约500亿港元)捐出的李嘉诚„„因为有了这些高调行善者,善心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人手中传递,让这种善无时无刻地不重复上演。

有了高调行善才有了慈善,才有了在你跌倒后扶起你的双手,才有了在困难时送给你的一句温暖。当你触摸了那双手,当你接受了那份温暖,你会看到施助者那安慰的眼神和鼓励的笑容,那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而是为善可以救命于危困,为爱可以暖人于寒冷,是由衷的喜悦和欣慰。世界本是一片奉献爱心的天地,慈善之父卡耐基曾说:“富着死去的人可耻,穷着死去的人可怜。”所以他在去世之前捐了近3000座图书馆,他让这种大善高调地永远传递下去。

世界本是黑暗阴冷的,是因为人们点燃了爱的火焰,才变得明亮而温暖。行善本不应该默默无闻,它需要让每一个人在黑暗中感受到爱的存在。

舞动善的旗帜,高调行善,让这面旗帜不断舞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推荐第4篇:多行善

多行善,多感恩

生命是一种幸运,是一种奇迹.人类的躯体也许很脆弱,但心灵可以很坚强,人类的生命也许很短暂,但思念可以无限长.虽然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当我们诞生的那刻起,父母就赠与我们无限创造的可能.他们选择把年轻用尽,只为换来孩子的一生精彩,他们忙碌,他们操劳,他们有爱.爱是种本能,给我们无限的力量,爱是一种超凡的存在,让世间有爱的芸芸众生不会为恶,也让面临绝境的人们心中有着希望萌生,这是一种制衡的力量.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这古老的《孝感动天》故事中舜并没有因为父母对其怎么样而怀恨在心,还是用一颗善良的、感恩的心去对父母,最终成为孝的典范。

上面的故事中舜感动天地,但是当代人有是怎样待人接物的呢?答案大家都明了------冷漠。由于社会发展,导致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原来的家门邻居到现在的门门紧闭。以前的雷锋精神到现在的怕上当。从中我们发现一个事实,当代人待人接物变的很冷漠。天天都是他防着他,他不给他占一点便宜。越到什么严重的事情都不想管,不想问。常常伴有“不管我的事”的态度。

听别人讲过这样的故事,充分反应了现代年轻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她曾经很多次非常感激某个年长的阿姨或者老师,明明多年来心里一直念念不忘对方给她的指点和帮助,她却在最开始懒于或者也是不懂得不擅长去对方那里拜访下,而是因为调走了或者转学了,她就一走了之,心里明明觉得很愧疚,应该道别应该再拜访下,却忐忑不安,又懒于去做。

在家的时候,附近的超市和小店都非常熟,店主什么的都认识了,其他人每次都跟人家打个招呼,她却每次都很怕打招呼,她觉得认识就认识了难道她买东西就不用付钱了么?多累啊,所以她只想安静的走进去买我想买的东西,付钱的时候收银员跟她寒暄了几下,但是她没有应别人就拿了东西就走。这个例子充分证明现在年轻人待人的态度,都是一种与自己无关的冷漠态度。

这样的态度一定不可取。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所以只有通过良好的交流才能有好的发展,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隐藏起来,不去更好的沟通交流,学会待人接物。那么最后就会成为散沙,心中只存在自己,那么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别人的帮助。并且人类的快乐和幸福感,也来源于他人和社会,一个人孤立于凄凉的宇宙中,思想将难以维持。所以更好的为他人找想,帮助他人,从中也能得到精神上的快乐。

最近“白芳礼”老人的事迹感动全国,他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这个年纪应该想着天伦之乐,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爱的存在,善的存在。他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而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却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他的行善使得很多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很多孩子的运命从此改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平凡中折射伟大“这种精神已经丧失殆尽。白芳礼让我们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看到了这个社会的一线希望。

人总有甘愿抛弃自身的一切也不愿意面对的痛苦,你最在意的东西得来不易,因为他高不可攀.而你很少去看他一眼的事物却唾手可得,甚至早已拥有而不自知…但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很有可能并不是你最需要的东西.先下社会的都市人对待亲情的方式有一部份是无所谓的,因为亲人的爱是那么泛滥,泛滥到他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像空气一般,所以不会去珍惜,总是去追求一些其他东西,例如名利,而身边的人,只当做一种”利器”.想到的时候假意讨好,没有利用价值了以后就不闻不问,好多老人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我们要对于老年人加强关怀,不要让他们奋斗了一生却换来无奈的离开.也许因年轻,所以不懂得,你弃之如蔽履的东西,父母长辈却视之为珍宝.我们想象不到的事还很多.最珍惜你的亲人,未必是你最深爱的人.所以,在追求你要的东西时,要小心不要伤害爱你之人,因为他们会非常伤心.其实所有荣景与理所当然的存在,都将凋零如斯.

所以,我们要继续“白芳礼”老人的步伐,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别人。当你劳累时,有人为你沏一杯热茶;当你感到寒冷时,有人为你添一件衣裳;当你失落时,有人为你摆扰解难„„一我们不仅要多善良,还要传递善良的情感,行善是不可抗拒的,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芳香馥郁,温馨和谐,美好的社会吧!

推荐第5篇:日记:行善

烈日炎炎的中午,天空的太阳放肆的炙烤着大地,让原本毫无光彩的大地披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纱裙,显得格外耀眼。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为庆贺大地如此美丽。

在一条被阳光装饰的小径上,走着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手中都还拿着没有喝完的矿泉水,可豆大的汗珠还是顽皮的从他们头上滚下来。我疾步如飞的往回家的方向走,汗水早已湿透我单薄的衣服,“砰”“啊!”我大叫一声慢慢地从地上折腾起来。天啊!谁这么没公德心乱扔矿泉水瓶,原来地上的矿泉水瓶子把我绊倒在地上。我回头一看,哇,满地的矿泉水瓶乱在一地,同时我顺手捡起几个矿泉水瓶往垃圾箱的方向走去。

这时,我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只见他颤巍巍的提着一个麻布袋眼睛里在寻找这目标,每到一个垃圾箱总是蹲着身子,用肮脏的手在肮脏的垃圾箱里翻着东西,我停了一会儿,便走到老人的身旁,把手中的瓶子放入他的麻布袋里,他察觉了,猛地一跳,我有点惊慌失措,忙说:“你误会了,我只是帮你捡了几个瓶子”。他疑惑的看着我,拒续捡他的瓶子,我也跟着捡。不一会儿,瓶子捡完了,我抹了抹头上的汗水,只听见一声嘶哑的声音:“谢谢你,孩子”。说完便走了。

我继续走在路上,只是心里却美滋滋的。

推荐第6篇:高调行善

高调行善值得提倡

高调行善不值得提倡

新的网络用语,因为陈光标高调慈善引起的网络热讨。

最新的福布斯慈善榜陈光标落榜,引起了很大的**,因此引出了“高调行善”一词。主要表示网友对行善而又有自吹自夸的的嫌疑的不满。

高调行善,何罪之有?

一个进步的社会,一定会产生不少有争议的人物。陈光标在这些争议人物中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曾经看到陈光标带着成捆成捆的现金,去贫困地区在现场帮助困难的人群。甚至还带了一帮人特地跑到台湾去行善。对于陈光标的高调行善褒贬不一,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我从来就不认识陈光标,也不知道他是基于一种什么理念,如此乐此不疲的为了慈善事业而四处奔波。有一点必须肯定,那就是陈光标行善是无可厚非的。即便是高调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与颂扬的。如果多几个像陈光标这样的慈善家,相信我们这个社会一定更加和谐。

行善本来就是一件好事,不应该过多加以指责。我说过如果有人看不惯陈光标的高调行善没问题,你完全可以来个低调行善,做好事而不去声张。倘若自己不想行善,对于陈光标的行善却又“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话,那么,就请这些挑刺的人闭上自己的嘴巴。

陈光标在贵州毕节捐猪捐羊后,又向贵阳白云地区赠送了1500辆自行车,目的是为了提倡绿色出行。让慈善与环保结合在一起是陈光标追求的目标,陈光标不仅鼓励自己的员工骑车上班,还抡起大锤砸烂了自己的奔驰。陈光标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陈光标所说的一些话听上去虽然十分朴素却非常感人。他说:“慈善不是偷鸡摸狗,慈善就应该敲锣打鼓。”他还说:“我做慈善无须所有的人都赞同,有反对质疑甚至漫骂之声对我来讲是好事,我会更有动力。”下一步陈光标计划把行善重点放到西部地区。看来他的慈善之举不会因为被人指责而终止。

有时候,我对陈光标的一些动作也会产生疑问。比如,在贫困地区直接把现金发给需要帮助的人群手里,是否会引起慈善现场的混乱?是否会出现重复接受帮助的情况?从现场发真金白银到慈善演唱会捐猪捐羊、从砸奔驰房车到派发自行车。陈光标以他独特的慈善方式向我们这个时代演绎了什么叫做“大爱无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陈光标的慈善之举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才会写下“高调行善,何罪之有?”的文章。

对于陈光标的行善方式我们可以探讨,但首先必须肯定他的善举。陈光标是不是中国的首富?我们一点也不清楚。也许比陈光标更富有的款爷款婆大有人在。但是,像陈光标这样坦坦荡荡做慈善的却并不多见。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陈光标这样的人。尽管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是高调的。但是,总比什么也不做却理直气壮指责他的人要好上千百倍。假如你看不惯陈光标的话,那么你就应该比他做得更好。

慈善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慈善,我们这个社会提倡慈善。不要轻易指责像陈光标那样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至少我个人认为陈光标的慈善行为并不亚于比尔盖茨的善举。我们应该向所有行善的人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其中,就包括像陈光标这样备受争议的人物。

高调行善无可非议 2011.1.31近日企业家陈光标在台湾高调济贫,在博得普遍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一些抨击。这样的遭遇,陈光标并非个例。不久前,广州一位老人拯救溺水儿童,拒绝奖金,要求媒体予以表彰,也曾受到讥讽。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高调行善无可非议。按照中国传统道德,以“为善不欲人知”为行善之道。我不否认,默默奉献的确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但是,时至今日,高调行善,也自有它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大张旗鼓地宣传慈善事业。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不是太强,而是太弱。对于好人好事,就是要大力宣传、大力表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起而仿效,激励更多的人做善事,逐渐改变对别人疾苦无动于衷、冰冷麻木的社会风气。

2、有助于做好事者本人沿着慈善事业的道路继续走下去。来自全社会的肯定与赞赏,受助者处境的变化及感恩的态度,对于行善者既是理所应当的报偿,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促使他再接再厉,把慈善精神发扬光大。

3、促使具有相同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人反思,应该怎样要求自己。陈光标的行动,已经使某些企业家意识到什么叫奉献爱心和人生价值,表示也将开始捐款和行善。一位汽车司机,拾金不昧,完璧归赵,对于其他司机就很有号召力。重庆某挑夫,寻觅数日,归还了货主丢失的货物,对于别的靠卖苦力谋生的人,在如何保持人的尊严方面,也是生动的一课。

二、高调行善,远胜于“高调作恶”。

我这里说的“高调作恶”,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的“李刚门”事件,就是明显的例子。

郑州街头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某阔少在大街上遛狗,狗被两个年轻的农民驾驶的农用车轧死了。阔少对这两个小伙子发话:要么给狗的“遗体”跪拜一小时,要么赔款5000元。贫穷的农家小伙“人穷志短”,无奈恭恭敬敬长跪在狗的尸体面前。广衢大道,人头攒动,众目睽睽,阔少猖狂无限,围观人群敢怒而不敢言。两个年轻人含垢忍辱,向死狗跪拜。此情此景,真让人回忆起旧社会地主老财强迫佃农给他的狗披麻戴孝的故事。可现在是新社会啊! 这种肆无忌惮、“高调作恶”的事例,必然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三、与其对别人的善举评头品足,不如身体力行,从“坐而论道”,改为“起而行道”,自己也尽心尽力做善事。向灾区人民捐赠1元钱,比说上一箩筐大道理更有价值。

不过,我还想强调一点:任何捐赠,都应以不损害受助人的尊严为准则。中国古代有“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人格的尊严高于一切。所以捐赠人究竟以何种方式提供赠物或善款,一定要顾及受助人的感受,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多样,不必千篇1律。

行善无可非议。高调低调都是善,都应提倡。一些人本无善心,又看不得别人行善,于是就产生妒忌心理,企图混淆是非,掩盖自己的丑恶。

应该大力提倡和宣扬人们做善事,“不已善小而不为”,善多了,社会风气就好了,和谐了。

至于施善的方式,那就因人而异了,只要是善,就应赞扬,提倡。 高调行善,远胜于“高调作恶”。

我这里说的“高调作恶”,并非危言耸听。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的“李刚门”事件,就是明显的例子。

郑州街头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某阔少在大街上遛狗,狗被两个年轻的农民驾驶的农用车轧死了。阔少对这两个小伙子发话:要么给狗的“遗体”跪拜一小时,要么赔款5000元。贫穷的农家小伙“人穷志短”,无奈恭恭敬敬长跪在狗的尸体面前。广衢大道,人头攒动,众目睽睽,阔少猖狂无限,围观人群敢怒而不敢言。两个年轻人含垢忍辱,向死狗跪拜。此情此景,真让人回忆起旧社会地主老财强迫佃农给他的狗披麻戴孝的故事。可现在是新社会啊! 这种肆无忌惮、“高调作恶”的事例,必然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你的所谓高调行善应该是由他人来“高调”行善者,而不是行善者自己“高调”自己吧?如果是,那这和王婆卖瓜自吹自夸有什么区别呢?要说明的是:这个“他人”应该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是为了弘扬“慈善”为前提,而不是单纯的吹捧行善者本人! 所以我不认同你的观点。再问一句:国外行善分不分“高调”和“低调”呀? 没必要担心商业气息渗入慈善救助会玷污慈善事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仅仅拿

是否功利以及动机来评判慈善事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仅仅靠募集 的捐款而是靠盈利运作进行慈善捐助也早已得到公认。

国外企业家热衷慈善事业早已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就是贯彻卡内基现代慈善的概念,在 运作模式中引入市场机制,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慈善事业。目标就是:只要捐款能 够真正使穷人受益!

不对做慈善者提出过多的要求,是很多国家普遍的做法! 哪怕是不咋干净的钱,ZF和民众无权要求来历

只要他们肯掏腰包助人

毕竟纯粹的出于悲天悯人不求回报的往外掏钱的人太少了,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穷人受不到一点帮助吧

什么是高调行善,高调行善是炒作吗?

只看结果,求助人是否得到帮助! 炒作又如何?对善举之人的高调宣传只会感染更多的人行善;激发更多人的慈善热情!只有小心眼例外! 做坏事怕别人知道,与做好事愿意别人知道,其实都是人的本能, 而我们若需要表明态度支持什么就需要思考了, 准确的说,

不管你明着做坏事还是暗着做坏事,我们都反对; 不管你明着做好事还是暗着做好事,我们都支持。

“行善”所用财富来源不合法、不正当,这哪里还是什么“高调行善”?

据新华社报道,南京慈善总会副会长潘锴红日前以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被批捕。这个在被捕前3天还高调出席慈善捐赠活动的“高调慈善家”,涉案金额高达5168.8万元。其“高调乐助”的巨额善款,实则是他利用非法的变相传销手段,从慕名消费者中所募集资金的一小部分。

从表面上看,潘锴红的“高调慈善”实实在在:既有向有关慈善组织的成批捐助,也有对个别困难团体、个人的零星捐助;既有大额款物,也有油盐酱醋之类不起眼却少不得的民生必需品。和某些被戳穿的“诈捐”看似有天壤之别,但实质上,这不过是一种更隐蔽、更高明,却换汤不换药的障眼法,实质仍然是贪人功为己功,借从他人手中不合法、不规范攫取的财富,为自己捞取名和利的双丰收。

一方面,他利用各种手法,把传销包装为“行善”,将大批不合格产品以虚高的价格出手,所获资金小部分“借花献佛”高调“行善”,大部分则据为己有;另一方面,凭借“高调慈善”获得的虚名,他又可轻而易举地获得更多人信任。这哪里是什么“高调行善”,分明是利用他人善心以售其奸的“高调作恶”。

慈善原本是一件好事,“高调慈善”也绝不是不可以,国外的慈善家固有作风低调者,但行为高调者也不乏其人,如比尔·盖茨的“公开裸捐”,及他和巴菲特联手搞的“环球慈善宴”,可谓要多高调有多高调,但不管怎么高调,不管有多少人对他们的行善作风皱眉头,这仍然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

道理是明摆着的:首先,他们搞慈善用的是自己的钱,不但有真金白银,甚至有股份、红利、遗产;其次,他们先自己行善,然后才动员他人效仿;第三,他们用于行善的财富来源正当、合法;第四,他们行善高调,但善款来得明白,去得清楚,账目透明公开,管理严格规范。

反观潘锴红的“行善”,善款系“空手套白狼”非法获得,“行善”采取的是“乾坤大挪移”,出名的是潘锴红,出钱的实际上却是其劣质产品的“经营者”、“消费者”。他“行善”所用财富来源不合法、不正当,善款账目和管理更是云山雾罩,毫无透明度可言。

固然,潘锴红个人的胆大妄为,是这起变味“高调行善”闹剧的主因,但慈善管理体制的缺失、不规范,在慈善资金来源、用度等各方面的账目混沌、缺乏透明度,也是潘锴红等人得以如鱼得水的适宜土壤。

慈善可以高调,但先要合法和规范。公众当然不能期望潘锴红们良心发现,自觉自愿地不去做这种骗局尝试,但大家有理由希望,主管部门在体制上、规范上、管理上做得周到一些,对善款的“来龙去脉”做更严格的监管,面对公众的疑问和舆论的监督,能迅速行动,多一些责任和担当。

“不作恶”比“行善”更重要

最近,舆论围绕“中国首善”陈光标有一些激烈的争议。对陈光标先生本人,我素无了解,不敢妄评。不过,对“挺陈派”的一些观点,我倒是有话想说。“挺陈派”有两种常见的支持意见,其一是:不要管别人的钱来路如何,只要他捐了就是好事。某位著名的电影导演甚至说出这样的话:“就是黑社会,能把黑钱捐给穷人,也是干了件好事。”其二是:捐钱的人比不捐钱的人道德更高尚,多捐的比少捐的道德更高尚。一些挺陈派常说:你批评陈光标,你捐了吗?捐得有陈先生多吗?不够多,你就没资格批评陈先生。

“捐钱不问来路”和“多捐比少捐高尚”,这两种道德判断,很显然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一条等于是承认:一个抢劫犯只要把抢来的钱捐出来一部分,也算是干了件好事。如果再加上第二条,结论就会是,这个抢劫犯案子作得越大,钱捐得越多,他就越发人格高尚。推到极致,就会出现如下谬论:一个人只要抢得够狠,把大家财产全部夺走,再返还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给大家提供一点免费早餐免费住房什么的,那他就是天下第一大善人了。

为什么这样难以自圆其说的道德观,会非常流行,以至于被很多“挺陈派”不假思索地接受呢?我以为,这要归咎于当代中国在社会道德上的急于求成。我把它称之为“道德大跃进”。一个健康的社会里,道德观应当是根植于悠久的社会风俗和个人良心,有很深的根基和历史积淀。中国的情况却很扭曲。自近代以来,传统的道德观就被丢弃得差不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历次所谓“政治运动”,导致人人自危,谁也不敢多管闲事,动摇了整个社会公德基础。于是当时大力号召大家“学雷锋”,做“好人好事”。其实雷锋做过什么“好事”呢?无非是扶老携幼、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等等,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每个人在幼儿园就应该学会的东西(所以很多头次出国的人都会感叹:在国外人人都是雷锋)。雷锋居然成了全社会道德典范,可见当时公众平均道德水平沦丧到了什么程度。

从那样一个惨不忍睹的道德低谷开始,近30年来,尽管年轻人素质在一代代不断提高,我依然认为:我们社会整体道德水平,还是不容乐观。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商人阶层的道德素质,固然绝不是最低的之一,但也不会是最高的那一群。尤其令人尴尬的,是多数中国商人必须面对的所谓“财富原罪”问题。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中国人,无论总体社会还是商人阶层,都有在道德上急于证明自己的欲望。

仅仅在若干年之前,中国商人阶层对“慈善捐款”还非常冷淡。2004年中国才出现了由外国人胡润编制的第一份慈善富豪榜。当年榜单第一名捐款不过2.1亿元人民币,而最后一名上榜者(第50位)全年捐款只是300万元而已。其后短短几年,“首善”不断易主,纪录不断打破。2011年同由胡润编制的慈善榜,首善捐款高达45亿元,而第50名捐赠额也提升到3000万元。短短几年中发生的这场“富豪道德大跃进”,这捐款数字火箭般地攀升,能说明中国富人阶层脱胎换骨,在几年间道德水平上涨了10倍甚至20倍吗?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不过是中国的商人阶层忽然发现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通道,可以轻易让自己摆脱“原罪”的困扰而已。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曾宣称,捐款就可以上天堂,乃至公开贩卖“赎罪券”。我猜测,在迫切捐款的富人当中,有不少恐怕很希望中世纪教会说的是真理。

而社会大众呢?大概也恰恰是在长期的道德饥渴下,恨不能把看到的任何一点萤火都当成是星光。本文开头说到的两种社会心态——— 捐钱不论钱财来路,捐得越多功德越大———或许就是这种道德饥渴症的表现吧。人们已经忘记了一个有关善恶的最朴素观念:金钱是买不来道德的!当善行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当黑社会捐钱也被知名的主旋律导演认为是一桩好事时,类似陈光标先生这样,要求灾民举着受捐的人民币和自己合影,又有什么好奇怪呢?

什么是比捐出20亿或者“裸捐”更困难的善行呢?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那就是“不作恶”。在一个你很容易就可以同流合污甚至为虎作伥的社会,在一个你有了钱就可以在很多领域为所欲为的社会,尤其在一个你为了挣钱可能会不得不在道德上妥协、而在道德上妥协越多就有可能挣钱越多的社会,在一个你恪守道德底线可能甚至被自杀、被精神病而突破道德底线却可能有无数荣誉光环乃至被封为“慈善家”的社会里,真正的“首善”应该是谁?是打算去美国华尔街发钱的陈光标先生?是曹德旺、王健民先生(虽然我非常敬佩曹王两位先生)吗?还是某个姓名不能为大众所知、声音不能为大众所闻但是却在默默为社会道德底线而斗争的人(或者一群人)?

在今天的中国,“不作恶”,尤其在商业活动中不作恶,应当是衡量善行的首要刻度。 。“首先我陈光标没有‘水军’。如果一个行善之人,需要用‘水军’来维护自己名声的话,那么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如果有人一定要说陈光标有‘水军’的话,那么所有善良的人们,都是我的‘水军’。”陈光标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有多少“粉丝”,“但所有这些善良的人,他们是慈善的土壤,他们的存在,使我不能轻言放弃。”陈光标还表示,自己不去做无聊的事。“清者自清,还是让时间去检验(这件事情)吧。”

:陈光标的敌人更有可能做这样的事情。逻辑正常的人都知道这么威胁媒体,惟一的后果就是天下皆知,请发问前先思考,不要被立场左右了大脑。

慈善可以高调,但先要合法和规范。公众当然不能期望潘锴红们良心发现,自觉自愿地不去做这种骗局尝试,但大家有理由希望,主管部门在体制上、规范上、管理上做得周到一些,对善款的“来龙去脉”做更严格的监管,面对公众的疑问和舆论的监督,能迅速行动,多一些责任和担当。

大陸首善陳光標終于踏上了赴台灣行善的“感恩之旅”。之前,兩岸媒體,特別是台灣媒體就陳光標“高調”行善問題爭論得非常激烈,甚至把陳光標的高調行善稱為“偽行善”。

每個人的行事方式都有不同,就如每個人的性格各異一樣。我們一些人為什麼不依不饒地一味抓住方式不放,而不問結果呢?高調行善就不是行善嗎?高調行善難道不要付出真金白銀嗎?什麼是“偽”行善?那種在公開場合信誓旦旦地宣稱要捐多少多少,宣傳目的達到後,鐵公雞一毛不拔才是偽行善!據有關方面統計,到目前為止,陳光標向社會捐贈款物累計已達13.39億元,直接受益困難群眾超過60萬人。他偽在哪里呢?

有些人行善喜歡低調,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陳光標行善喜歡高調,我們同樣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中國慈善事業還不普及的情況下,高調行善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帶動更多有能力的人參加到慈善事業中來。連台灣知名人士都認為,“陳光標來台行善,足讓台灣“光說不練”的企業家有所警醒,對社會更具有正面教育啟示。”

有些人說,陳光標這樣高調行善讓接受捐助者沒面子。只能說這會讓一些不能面對現實的人沒面子,貧窮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有大病致貧、有社會原因致貧、有家庭變故原因致貧„„但只要不被貧困壓倒,不在貧困面前低頭,就是好樣的,就沒有什麼丟臉的,你今天接收別人的捐助,解決了燃眉之急,很可能過幾年你就從貧困中站起來了,甚至可以幫助別人了。現在我們國家的低保政策規定,想吃低保的人都要張榜公布,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是不是這也會讓低保戶沒面子?

什麼“暴發戶心里”、什麼“作秀”„„一些媒體的詆毀絲毫不會影響陳光標的正面形象。如果所有的暴發戶都像陳光標這樣有愛心,我們這個世界就會變成愛的樂園。

我認為,台灣輿論這次對陳光標赴台發紅包反映這麼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原先一直是台灣人以富裕自居,比較看不起大陸人,認為大陸這邊比較貧困,現在居然有大陸企業家到台灣扶貧,讓以富裕自居的台灣人一下子難以接受,因此,想出各種莫名其妙的原因來批評陳光標,阻止陳光標赴台行善。現在陳光標終于到了台灣,說明陳光標的行善還是得道多助。

同時,我認為陳光標還收到了一個意外的、大大的紅包作為回饋,這就是在台灣人心中的名氣。一個企業家,如果要想開拓台灣市場,要打出知名度,光廣告費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現在台灣媒體連篇累牘辯論這件事,大批記者在陳光標身後報道行程,報道陳光標的一舉一動,什麼廣告的影響也不能與之相比。陳光標的“感恩團”要向台灣貧困民眾發放紅包,總值1.1億元人民幣。他已經得到了超值回報!是

2011年10月18日,第十届“觉群文化周”会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中国佛学院宗舜法师:作为佛教徒,我们的做人和修行宜低调,而我们行善可以高调。由佛教的法师们在公众面前做出表率,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劝募,激发大众的慈悲心,使点滴之力汇聚成为相当可观的慈善力量,并且努力营造大家都乐于行善积德的健康氛围,这样的慈善行为及其宣传,既是救助困苦的实际行动,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与救赎,同时可以让全社会通过了解佛教界做出的大量善举,进一步理解佛教的积极作用。

反方立论

【高调行善不应该被鼓励】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 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立论,但是对方的观点我方实在不敢苟同,我方的观点为高调行善不应当鼓励。

高调的意思很简单,自己主动宣扬或是带有宣扬的目的性的就叫做高调,而事后被别人发现的不是高调。而行善,则是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与帮助。鼓励解释起来就更简单了,即是激发,激励。

今天我方判断高调行善是否应当鼓励的标准在于,何者能够促进人们形成自己的行善习惯。 下面,我将从以下两点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从高调行善对个人的影响的角度来看,高调行善一旦开始,行善者就会被社会高要求,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关注着,如若再遇灾难,他做的事情没有达到人们所预期的标准,则不可避免地遭到质疑和唾骂,然而,高不高调是个人的习惯,我们没有权利去强求其他人,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尊重。同时,高调行善还会对受善者产生负面影响,当接受善款的人们被要求拿着钱拍照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对他们尊严的践踏;当因为生活所迫领取助学金的大学生被要求写感谢信并当众宣读,他们怎么能不怀疑行善者的根本动机呢?由此可见,高调行善无论是对行善者还是受善者,都产生了巨大的非必要的压力,失去了行善最根本的意义。

再者,从高调行善对社会的影响的角度来看,高调行善容易在未成年人中导致攀比风气,与慈善的意义相违背。我们说高调行善无可厚非,但是不应该被鼓励,因为被鼓励了就会有人去效仿。现如今,为了慈善事业的透明化,捐款名单以及捐款数额都是要求公示的,这就导致了“捐少了没有面子”的想法产生,对于已经形成了成熟价值观的我们来说,是几乎没有影响的,因为我们知道捐款应量力而行,但是对于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吧,成都某小学为了挽救一名重病的老师,全校师生举行爱心捐款,一日之内,学生捐款达25万之多,孩子们为这样的成就高兴了,家长却担心了,因为孩子要钱捐款时总说“某某捐了好几百,我也要捐那么多”,完全不顾家庭情况。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怎不让人深思!

最后,高调行善不是达到使更多的人去行善这一目的的唯一方法,低调行善同样可以。例如“微尘”,当04年印尼海啸,青岛市一对平凡夫妇用“微尘”这样的代号捐款后,越来越多的青岛市民在捐款后留下微尘的名字,它已经成为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高调行善不应当鼓励。

最近,围绕我国富人行善的行为,社会中不时掀起层层波澜。一些行善之人过于高调张扬,以至人们对其行善动机产生质疑甚至是指责。事件演变至今,公众已开始关注行善人的账目、税收、人格等等,甚至将一些人的善行称为“暴力行善”。曾经的一些善人如今在公众眼里俨然成了恶人。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真心行善之人也却步于善。

笔者在此不想花费笔墨去分析行善之人的动机和出发点,只想从行善的艺术和方法上,给予行善之人一些忠告和建议。这是因为:不管其动机的善恶,行善的结果可能最终都有益于社会——既是如此,我们就该鼓励行善,让人们更加乐于做善事,并为行善之人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而且,古往今来,行善的确是有学问的。不讲究艺术,善意的出发点也会被误解,甚至适得其反。

基于此,笔者对行善者提出三个建议:

首先,一定要低调行善。我们行善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别人、造福社会,而不是为了赢取名声,否则,就不能称作行善,而是地道的商业行为。因此,真心行善者,以默默行善为宜。

《圣经·马太福音》6:1-6:4告诫行善者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指上帝——笔者注)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指上帝——笔者注)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做善事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其快乐之处在于不寻求自己所做的善事为众人所知,因为善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举动,太关注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反而会束缚自己善意的心。做善事本身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一旦有了沽名钓誉之心,就极易引来诽谤与祸端。

其次,要行善就得善到根本。我国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意思是说,赠给别人鱼吃,不如赠给别人打鱼的技术,这是因为鱼只能解决别人一时之饥,而学会了打鱼的技术可以随时捕鱼,能解决别人一生之饥。在别人急需之时,捐赠钱粮的确值得褒奖,因为他能解决燃眉之急。但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把资金投入到能够带来长期效果、广泛受益的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社会公平公正的事业等方面。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于1917年创办的协和医科大学,不仅在过去解决过无数人的疾病痛苦,而且,至今仍是享誉海外的一流医院,使无数人免于疾病的折磨。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善行事例,在为社会带来丰厚利益的同时,也为施善者赢得了斐然而持久的声誉。

再次,行善要行到最需要的人群之中,尤其是要把光明带进黑暗。我不否认行善有时可以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但我认为雪中送炭的善举更值得提倡和发扬。《圣经》强调施舍给寡妇、婴儿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耶稣专给那些眼瞎的、瘫柺的、患麻风病的人治病;《圣经》中还有不少救助囚犯甚至妓女的事例。

慈善的调子没有好坏之分,实在要做评判,那么主要还是视其动机和实效。事实上,陈光标敢于公开呼应比尔·盖茨,表示要在死后裸捐,这种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承诺,作秀的成分是少之又少的。当然他的调子是高了一些,这不太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但是他的慈善没有花架子,都是实打实的投入。这样的高调一方面是个人选择,我们大可不必轻率褒贬;二来也以实际行动触动了众人的心灵深处,有助于逐步改善中国社会的财富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出的名,哪怕你是行善,是见义勇为,总会有一些人分析出你的“不良”动机,进而进行讽刺和打击。中国有个传统是“做好事不留名”,原以为是为了高尚,现在明白了,原是为了防备打击。

我们欢迎低调行善者,对陈光标这样的高调行善者,也同样欢迎。一方面,他们都在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慈善的理念,这就足够;另一方面,又以这种行动,感染和激励着周围的人,让慈善之光能够传递。去年,杭州的孙老伯救人后,要求记者宣传自己,这跟陈光标的高调,同样是种用心良苦。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调者将自己置于更高的目标,已经将慈善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这对于时代而言,或许更显珍贵。同时,在现实慈善缺乏的情况,高调的行善于社会风气的提振,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慈善调子低或高是门艺术,分寸如何拿捏,要看时间、地点、人物和场合,科学把握,做到恰到好处。就当下而言,慈善的风气还不浓,慈善气候还不大,立志于慈善事业的人在谈论自己的志向时,不妨高调、高调、再高调。当然,也有不宜高调的慈善行为。比如企业家和公民个人做了哪些慈善,帮助了多少人,不必常常挂在嘴上,到处宣扬,沽名钓誉;比如涉及慈善受益人隐私的行善行为,不宜公开报道宣传,更不能高调行事,否则,影响慈善受益人的生活,甚至有拿慈善受益人的隐私为自己贴金和炒作的不道德之嫌。

@关子岭温泉乡来客(搜狐博友):给穷人红包就是短暂欢喜上一阵子罢了,但穷人的明天仍然是个问题。我肯定陈光标的“善行”有比没有好,其“高调”也的确发挥了些许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我们常说给鱼吃不如教钓鱼。陈光标若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增加就业岗位,不用忙着四处散钱,也是功德。那将更彰显其行善本意的积极面。

委员观点 韩红委员:国外很多人自发形成慈善组织,帮助需要救援的人。而中国目前慈善事业的社会动员能力还比较差,所以社会名人和富豪要率先扛起慈善的大旗,以动员更多的人加入慈善事业。

陈世强委员:名人们将自己的慈善行为高调地“秀”出来,只要这种行为有利于改善困难群体处境,都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慈善事业需要高调的推动、高调的引导,更需要扎扎实实、普普通通的脚踏实地。我们尊重他们的个人想法,感谢他们对慈善事业的贡献。

记者点评 低调行善者不为人所知,只求心安理得;高调行善者光芒四射,被人品头论足。其实,行善无论何种形式与风格,只要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有利,对人民有利,就应得到充分尊重。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先生。自从他接受NBA以后,不但让这个联盟日益盈利并且走向巅峰,而且他还将NBA的收益和影响力用在了慈善事业中,“NBA关爱行动”、“NBA读书会”都是在他的领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有了这么一个爱慈善的领导带头,NBA中也慢慢出现了一些球员慈善家,他们不但球技出色,而且在场下也乐于回馈社会。以下我们就列出了NBA十大球员慈善家。

自加盟NBA以来,姚明每个赛季都要面临紧密赛程的考验,但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投身于慈善事业中。

非典献爱心、成立姚基金、举办慈善赛、出任特奥大使、成为中华骨髓库自愿者、加入防艾滋病工作、为白血病患者捐款。作为一位公众人物以及大众偶像,姚明在社会各方的瞩目下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我们不妨把这一义举放在更大的背景中考察。过去50年(截至 2008年),美国的人均GDP增加了150%,美国的人均捐善则增加了190%,超过人均GDP的增长。统计显示,70%-80%的美国家庭从事捐善活 动,平均每个家庭的年捐善额超过1000美元。当然,联邦政府对捐善有种种税收上的鼓励。每捐1000美元,大致可以省去350美元的联邦税。这虽还远达 不到捐款的数量,但联邦为此每年的免税总额达到1424亿美元(2002年的水平)。

不过,联邦的数据还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纳税人为了捐款而申请相 应的免税。特别是中下层的普通百姓,很少为捐款特别填报税表。甚至在那些年捐款超过12万美元的家庭,也只有40%的人为此申请相应的免税。可见,免税并 非捐款的动机。另外,如果按收入比例来计算,穷人比富人更慷慨。在2000年,低收入家庭的美国人捐出了4.5%的收入,中产阶级捐出了2.5%的收入, 富人捐出了3%的收入。可见,捐善并非仅仅是富人的时尚,而是渗透于社会每个细胞的文化。

截止2008年6月盖茨正式退休,盖茨的财产为580亿美元,他的遗嘱中宣布拿出98%给自己创办的以他和妻子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林达基金会”,这笔钱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世界贫穷国家提供 援助。《福布斯》杂志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重登榜首。从近年来的重大慈善活动来看,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出手阔绰,例如曾向纽约捐款5120万美元,用以建立67所面向少数族裔和低收入阶层子弟的中学;捐资1.68亿美元,帮助非洲国家防治疟疾;向博茨瓦纳捐资5000万美元,帮助那里防治艾滋病。

2010年9月29日,备受各界瞩目的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在北京昌平拉斐特城堡庄园举行。据主办单位表示,当晚赴宴的中国企业家约有50人,与会企业家潘石屹表示,参加晚宴最大的感受是大家对于当前慈善环境的关注,对进一步完善慈善制度,规范善款的使用,提高善款使用效率的呼声很高。他期待中国的慈善环境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从微软总裁的位置上退下,将自己名下的580亿美元全部捐给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分文没给子女,被媒体誉为裸捐。捐出580亿美元本身就很让人瞩目,然而他这种不留一分钱给子女,只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的慈善精神显然更令我们肃然起敬。

继而带动入蒙牛创始人牛根生,陈光标,周润发

推荐第7篇:一日行善

“一日行善”班会活动感悟

九O五班

田浩

开展了“日行一善”班队活动后,我学会了很多。其实“善”是可以很大的,也可以是很小的,它分布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一次弯腰,一次驻足,都可以是善。日行一善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用心关注细节,有一颗爱心,每天都是一善!

“一日行善”班会活动感悟

九O五班

王佩淑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关心、帮助身边人的善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受助者的快乐,就能让慷慨助人者觉得非常满足,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力量与美好。怀着共同的善念,一起踏上爱心旅途,一路撒下爱心种子。乐于助人的人,具有一种不寻常的魅力。让我们每天一善,只要我们愿意,世界会更加美好,更加温馨。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一日行善”班会活动感悟

九O五班

周隽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行一善,百日百善,千日千善。古有葛繁,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对曰:“比如这里有条板凳,碍人走路,弯腰把它扶好放正,便是一善。”

不需要像富豪们那样把大把大把的钱用麻袋装着分发给穷苦人家。这样不叫行善,而是炫富。我们中学生,只要不放过行善的机会就行了。

希望“日行一善”不再只是一种活动,而是一种习惯,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一日行善”班会活动感悟

九O五班

佘雨薇

一个人如果择善而行,每天做好一件事,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都能坦然微笑面对生活。

所谓“成大事”,似乎离我们中学生有些遥远便过问更多的小事。这些“小事”,用心做,哪怕是“轻于鸿毛”,也是所谓的“善”。所以,“每日一善”更是容易。

通过这次班队活动,我认识到“每日一善”,其实只是举手之劳,就是一弯腰,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那样的简单。

而它的意义却非凡,它带来的是“善”,是每个人的正能量。“轻于鸿毛”的一个动作也可以带来“重于泰山”的能量。

做好自己的“每日一善”,为自己,为他人。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善暖人间。

“一日行善”班会活动感悟

九O五班

朱越聪

本周四,我班开展了“一日一善”班队活动,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善事层出不穷,我不禁也有所感悟。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素的这句话的意思无非是人本要有一颗善良之心。善,要么是学会让内心变得善良,要么是学会行善。日行一善,未必是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此次班队课中,也出现了“一日一善”的典故,葛繁也并非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认为“扶起倒地的板凳”就是一善。没错,行善就要从小事做起。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好知识,也算得上是行善,是对自己行了善;帮助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同学,这更说得上是行善。善,便是小事。

或许有些人也会觉得日行一善很困难。其实很简单,就像捡起地面上的一片纸屑,只是弯下腰那么简单。然而如果你懒得去做,便是困难至极。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善暖人间。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记住伟人莎士比亚说的这句话吧!

推荐第8篇:电基者发言稿

《电基者》发言稿

在看完绵竹供电局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报告文学《电基者》,那一个个看似平凡却感人至深的故事,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不止一次有想流泪的感觉。掩卷回思故事中所述的点点滴滴,让我由衷感叹,原来身边这些我熟悉或不熟悉的同事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竟有如此般坚强的毅力。这些电力系统的先进典型,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默默的奉献着,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为绵竹电力事业奉献的光辉,值得我们学习深思。

马建国:国家国资委中央企业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汉旺供电所所长杨广君:四川省总工会抗震救灾“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张加明: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会系统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优秀工会干部。娄旭伟: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抗震救灾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戴海宁:国家电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周玲:绵竹市妇女联合会“三八红旗手”。光荣榜上的这些名字以及许许多多没有上光荣榜却一样血肉丰满的名字崔晋蜀、朱世明、奉友虎、旷祥明等等等等,这些在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觉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恢弘了绵竹电力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画面的背景。

不管是在突如其来的抗震救灾“遭遇战”时,还是任务更为艰巨、工作更加繁重的灾后重建的“持久战”中,他们都临危不惧、自强不息、舍己救人、无私奉献,恪尽职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这是为事业、为工作何等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的事迹闪烁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光芒,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坚强脊梁。在这次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表现出了一种格外的团结。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彰显了一种无畏而又不屈的民族精神。

做为一名电力企业的我为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是我们全体电力职工学习的楷模。我决心要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抗震救灾英雄为榜样,在实际工作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服从领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故事中许多人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故事,可正是这种平凡的坚守才更震撼人心,正是这种平凡的坚守使他们成为了绵竹供电局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石。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要学习他们无私无畏的拼搏精神。汉旺供电所的所长杨广君在地震发生后就立即组织起后来被人们称为“敢死队”的党员突击队,带头奋战在最危险的第一线,他们吃住在工地,睡在工具车里,家在咫尺也三个月未回;金鱼嘴电站恢复工程总指挥蓝纪洪在山上泥石流滚滚而下别人都落荒而逃时,却依然在蓄水池边纹丝不动,究其原因也不过是他认为“这就是个拼命的工程,不拼命根本就干不了”。我们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无私无畏、勇于拼搏的精神,当前绵竹供电局正在开展“对标找差,勇争一流”的活动,要求我们要有锐意进取的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地步,这样才能完善我所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的新突破,指标上新水平。

二是要学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副局长杨华军严重痛风,一只脚肿得像牛蹄一样,他用纱布包了,拄着拐杖一个工地一个工地的现场指导,收报表、送材料;汉旺供电所员工杨广坤在女儿的截肢手术刚刚完成后,就含着悲痛花六百元打的从夹江医

院直接到了工地。供电所作为供电局对客户服务的一个部门,以自身工作的小范围来说,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每一件事,冲锋在前、吃苦在先。

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注意的细节。比如碰到前来办事的客户时,我们不应该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去面对他人。打个招呼,递上一杯茶。这不仅仅是一种礼节上的表现,更是一种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体现。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在现阶段吸收更多的资源,而是在做好现有的工作之余应抱有更远的眼光。相信每个人都听过“鱼钩”和“鱼肉”的故事,真正值得我们去选择的是什么,这一点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作为社会性服务的一个企业,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的为我们现有的客户做好服务。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加强办事能力,通过客户的满意度打响新市供电所的服务品牌。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有所发展。

我们学习先进典型,要立足于本岗位,找出自己的差距,认认真真的做好上级交给的每一项工作,无论大小,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严于律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真正做到让人们满意,为推进德阳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市供电所张兴方

2011.3.30

推荐第9篇:优秀团务工作者发言稿

优秀团务工作者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也很激动代表奋斗在我县团务工作岗位上的青年朋友们在此发言。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就我所做过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一点成绩向各位领导和青年朋友们做个汇报。

一、学生为本,当好一名教师

任教13年来,我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恪守教书育人的职责。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担任初三美术中考专业的把关教师。课堂上严格要求,专业上刻苦训练,情感上循循善诱。我把学生当亲人,坚持以情激励学生、温暖学生、鞭策学生,做到用赏识代替挑剔,挖掘在学生身上的优点与潜能,让学生时时都能感到老师的真切关爱,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使得那些文化成绩不是很理想,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有了自己新的人生目标。而我也被授予县“青年教师希望之星”,“骨干教师”,市“美术教学标兵”,“师德教育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还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去年的国培计划学习。

二、学习为先,当好一名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

1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做到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积极参加调研座谈会,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并作了上万字的学习笔记。

三、全局为重,当好一名干部

作为学校的一名中层领导干部,我立足岗位,服务大局,坚持“服务青年成长,服务学校发展”的宗旨,根据学校实际,统筹各种资源,大力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促进身心健康的活动。

除了组织学生上好团课,学好团章。搞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之外,我还利用板报、橱窗及时的为学生提供有利于青年发展的知识,信息。并通过“五四”青年节 ,县艺术节,庆“七一”,国庆节等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引导,锻炼团队精神,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特别是在“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中,我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走访,收集相关资料,开展了《家乡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评出了“家乡文化小神通”;进行了《我可爱的家乡文化》作文比赛,将优秀作品装订成册发放到学生手中,促进活动取得实效。

同时,我还结合这项活动根据课改需求,主编了校本教材《坐标》,应用于实际课堂。还将《XX围棋之父——竹可羽》一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特色文化。这本教材在去年我市举行的校本教材评比活动中获市一等奖,获县“XXX教育基金奖”,我校团委被团县委授予“家乡文化大搜索先进单位”。

前不久,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团委又组织了一次师生“爱心行动”捐款活动,向原政教主任郭贤斌老师捐款一万六千余元,为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30多年的老教师能顺利的完成第四次手术尽一份微薄之力。

四、公益为荣,当好一名公民

热爱家乡,服务家乡是我们每一个怀安人的责任和义务。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的参与了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先后为后续《怀安县志》,07年、08年《怀安年鉴》、《发展党员与党员教育管理手册》、《成长印记》等书完成了封面设计。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名团务工作者,就要有哪里需要哪里上的工作态度,在实践中锤炼作风,在作风中体现形象。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引导青年,教育青年,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澎湃的激情去推动时代的前行。带着炙热的真情投入到建设家乡的伟业中。

世恩XX中学团委书记 XX

XXXX年X月XX日

推荐第10篇:成绩优异者发言稿

成绩优异者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庆幸我能代表八年级在这里发言,在这次的期中考试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老师的辛勤教导,其次还有我自身的努力,当然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借此机会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老师同学们能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第一,我觉得要想学习好一门功课,首先得对这门功课感兴趣,。俗话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对学习有动力,自然会越学越好。第二,要想搞好学习,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完善的学习计划,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学习当中,课堂的四十分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学习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我们学习的每一时每一刻,我们都要认真思考,也就是大脑里必须有三个字——“为什么” !总结一下就是:

1.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注意要多独立思考,不懂就要问,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2.要认真细致地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决不能马虎。3 .要做好笔记,课前预习,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对于接下来的知识能更容易地吸收;课堂认真听讲,争取将当天的学习的知 识当天消化;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好老师所讲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曾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也是这道理 吗?4.在老师讲授知识后,自己提出几点问题,并解答,这样会更好的熟悉学过的知识。5.多做一些习题,经常积累一些知识,如果有不会的知识就要问,俗话说:“聪明的人懂得说;智慧的人懂得听;高明的人懂得问”。

同学们!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我相信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付出汗水才会收获硕果的!我也会加倍努力,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成绩更上一层楼。

最后我想说“你再强也不要和别人比,你再弱也要和自己比,你挑战过了自己,把以前的自己比下去了,你收获的就会比别人多。”

谢谢大家!

第11篇:浅淡积德行善

浅淡积德行善

首先向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才是积德行善。

1、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义工、照顾病老、鼓励安慰别人、铺桥造路、维护环保,甚至时时心存慈悲、面带笑容,去孝顺父母,去善待一切众生(包括人与动物),则这些都要比单纯的捐款更具功德。

2、行善后更要注意‘修持’,不要一面行善,一面又在造恶业(例如犯五戒、十恶,或从事损人利己及伤天害理之类的坏事),否则所有的善行均将被抵消漏尽,甚至功不敌过,还遭恶报。

3、行善如果出自纯粹救人的动机,则此种‘无相布施’的功德可说是最大。反之如果只为沽名钓誉或由于自私原因而布施,则其福报便非常有限(不过比完全不布施要好得多)。此即为何同样作布施,有人福报很明显,有人却不明显,其道理也在此。

4、如果有人长期行善竟然十分意外毫无感应,则其主因除上述几点外,佛经所云:‘为善必昌,为何不昌?必有余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何不殃?必有余昌,昌尽乃殃。’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因此千万不必怨天尤人,反而更应该具备耐心,并深信只要持续认真行善,努力修持,诚心忏悔,将来一旦业障消尽,必可得到解脱,而享受美好的福报。

5、更重要的是,除行善外还要修慧,因为唯有了解佛法,培养智慧,才能清静心灵,免除烦恼,甚至了脱生死,一切都看得开,放得下,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从小一直听老人讲:要积阴德,不给自己也可以给子孙。现在才明白:老人所说的话很有道理!现在我为大家解惑一下阴德的有关学问:

一.阳德与阴德

什么叫阳德?

做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叫阳德,不被人知道叫阴德。阳德报得快,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了,别人称扬你,赞叹你,给你些物质回报或者锦旗什么的,表扬表扬,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

什么叫阴德?

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叫阴德,阴德福报大,积得久。不要怕德积不住,你的德积在那里永远是你的,别人偷不去、抢不走,自修自报,因为那是一种能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时无处不在。

阳德积不久,多是随修随报,阴德积得久,且越积越大。所以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让人知道,不让人知道的德行就越积越厚,后面的福报就大。可以福泽子孙。如果让人知道了,报掉了,报掉了就没了。

阴德是使命运向好里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中国古人非常重视阴德,反而认为阳德(做了点好事嚷嚷的人们都知道了)只是得到了一些虚名,于改变命运向好发展没有太大的实际利益。

西方基督的 《圣经》 中的马太福音6 讲到: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要叫你施舍

的事行在暗中,神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如果做了点善事便大肆宣扬、沽名钓誉,使名誉超过了实得而浪得虚名,那么这种“阳善”,非但得不 到福报,反而多遭横祸。

二.阳恶与阴恶

私底下做坏事不叫人知道叫阴恶,阴恶的报应更严重。干坏事叫人知道了叫阳恶,阳恶也积不住,一被人知道就报掉了,报掉了就没有了。所以自己曾做错的坏事要让人知道,不要隐瞒,越多人知道越好。为什么?报掉了,报掉了就没有恶了。

在道法佛法和基督教里面都讲忏悔,一忏悔罪业就渐消了。所以让别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阳一出,罪业消融。

三.阴德很重要,如何积阴德?

请记住,阴德就是默默做好事,不告诉别人。阴德要积得深广,才有力量转变命运。哪钱少如何做好事积阴德呢?

许多人,一提到“做善事”,就会有一连串的意念:“这是有钱人做的事。”“收入不多,怎么做到善事?”“要捐钱出去?” 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觉,认为“做善事”就等于出钱。要“出钱”,才能“做善事”。

其实,“做善事”的范围相当广,有“出钱”做的善事,如:筑桥铺路、凿井引水, 开设医院、创办学校、救济孤老残障人士,分粥赈饥、点灯施茶.赠医施药、造设灯照路、赈济饥荒、施衣济寒、施棺葬尸、创修寺院、印造经文、捐印善书、买动物放生等。

也有“不出钱”能做的善事,如:慈悲戒杀(减少世间一份杀孽),

解除他人冤怨(调解怨恨,化干戈为玉帛),替人隐恶扬善,息除是非争端,原谅别人过犯,宣扬善德,捡除挡路之瓦石(香蕉皮、西瓜皮、玻璃碎片等),修桥补路,文明礼让。尊敬长辈,爱护小辈,孝敬老人,扶伤残人士过马路或上下车,让座位给孕妇或老人,路见病危、尽力救护,出言语安慰病危或轻生之人,鼓励意志消沉之人,成全他人之名利或节义,助人骨肉团聚,讲经史谈道义而化导顽愚昧,劝人弃邪淫而向正道,容人之过错,怜人之孤贫,劝人信因果,种福因,敬惜字纸勿使污亵,施恩于人勿求报谢,献血救人急难救助等等!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钱而能做到的善事。

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钱”,最要紧的,是要“出心”去做!“做善事”的范围很广阔,处处都是“种福之门”,只是世人有无立“心”去做而已!

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有一位船上的职员,在船泊码头之时,不厌其烦地扶持老人小孩上落船,而且态度慈和,我不由自主投以敬佩之眼光,在默默中,用目光来表示我内心的崇敬和赞叹。在公交车上见到让坐的人;在马路上见到搀扶失明人士的人,我都投以崇敬的注目礼,他们不但品德高尚,令人敬服,而且他们都在为自己种福。更有不少人做善事不给人知,不给人见,如匿名捐款济贫,暗中息除他

人冤怨,暗中替人消灾解厄,暗中成全他人等等,这些人种的福德更大。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 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所以说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四,我们一生能留给儿孙创造什么最有保障?

《司马温公家训》云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 也就是说,财富虽诱人但会让儿孙失去志向;只有广积阴德最好最保险,谁都夺不走。

很多人都深深体会到:我们人生总难免一死。一旦大限到来,一切东西都无法保留住。纵使自己的身体,仍然会舍弃,何况那些身外之物呢?一个人死了以后什么东西都不带走,而只有带走自己今生所做的善恶业,随着这善恶业去投胎。

【积恶之人,即使钱财多,儿孙也无福消受】:比如我们众人皆知的大贪官和珅,他一生追求财富地位作恶多端,可他的儿孙遭殃。

和珅在位时作恶多端,但是深受乾隆皇帝的宠幸,在位时久久不衰,一手遮天,贪污的钱财相当于清王朝十年的财政收入,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厄运在他死前就频频眷顾他,被嘉庆帝抓捕抄家处死之前,家中出现了种种凶相,这些全被记录。在史料中,中国嘉庆元年七月初七,被和珅视为掌上明珠的次子刚满两岁就夭折了,仅仅过了两个月,和珅的弟弟四川总督和琳,又在军中染上瘴气身亡,和琳又是他官场上的一大支柱,突然暴亡,和珅格外悲痛,嘉庆二年,和珅的孙

子也夭折了,嘉庆三年二月,和珅结发30年的妻子冯氏,也撒手而去,不到一年,他本人也成了泉下之鬼,和珅死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在河北冀州找了一块地草草的埋葬了,和珅只活了49岁,这个最为自信的,聪明盖世,上可弄君,下可欺民的一代奸雄,生前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信因果报应,落得了连贫民百姓都远远不如的悲惨 下场......。

【积德之人,即使没有遗产,子孙也自会繁荣昌盛】:在历史上,一人行善积德,惠及子孙的例子比比皆是。孔子,范仲淹的子孙后代经历了多少朝代更替,仍受到人们的尊敬。

范仲淹贵为宰相,一生竭尽全力救济贫困百姓,平时把所有的钱财都拿去救助百姓了,他死时家中甚至拿不出钱办后事。范仲淹的子孙绵延了800多年,至今范家后人有百万人,很多是当代名望人物。假如你也像范中淹一样好心肠,你的子孙也一定会繁荣很多辈的!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一生教人行善,孜孜不倦 ,诲人不倦。利国利民,其子孙后代多为名门望族,香火不断,子孙过两百万,这是祖宗积了德,阴德庇佑啊。印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以身表法给我们看了。孔子表了一法,表的是仁义道德;和珅也表了一法,表的是脸厚心黑。不过两个人的下场截然不同罢了。

为什么一般人大都‘富不过三代’,而孔子的家族竟能兴盛了千年而不衰呢?因为一般人大多数不懂得行善积德的道理,又不教育子孙行善,无时无刻不在造恶业,所以容易出败家子。一出了败家子,你再多的财富也完了。

总而言之: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安士全书》记载:有一位年幼的沙弥,因救起将溺的蝼蚁,而获长寿的果报;《缁门崇行录》亦举出智凯法师不嫌污秽,毡被野犬,不但感动了畜类,也为时人所敬崇;其它又如唐朝悟达国师,曾耐心的守护身患恶病的西域僧人,因而召感救愈人面疮的果报;梁武帝因布施斗笠,而获得贵为帝王的好报。

道家思想也提出:“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您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行善贵在及时努力。我们大家现在就开始积阴德吧!否则恐怕会太迟了。生命无常,所以应该趁早修善积福。

宁海县越溪乡慈善分会:林保国

第12篇:我行善,我快乐

我行善,我快乐

这世上,快乐有许多种:有人因热衷于自己的爱好而津津乐道;有人因游览名山大川而乐不思蜀;也有人在看到自己辛勤劳作后结出的丰硕果实而喜笑颜开。在我看来,这世上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做了好事,行了善行后,心中那种暖烘烘的快乐了。行善 不但利人,也在利己,行善 犹如在坎坷的道路中为自己铺上平坦的砖石,因为自己付出了,所以才会得到丰硕的果实。

行善,看似微妙的小事,可他有时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绚丽多彩,善良不但是一种美德,它像是阳光人的心灵离不开它的照耀。

那次,我去参加一个家长会。会议在一个礼堂召开,这个礼堂没有设置固定的座位,与会者需自己到礼堂后面搬椅子。会议结束后,大家匆匆离开。我多坐了一会儿,发现几乎没有人记得该把椅子搬回原位。人越走越少,礼堂里只剩下除我以外的一两个人。我站起身,准备离开,这时在我脑中闪出一个问题:我是否要把椅子搬回原位?不搬,走掉,好像可以;弯腰,搬走,无非是占用几分钟时间。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后者,而且还做出了进一步的决定——把所有椅子都搬回原位。我搬了几把以后,我女儿也来帮我搬,一个,两个,搬椅子的孩子多起来,不大一会儿功夫,椅子搬完了。这里之所以说庆幸,是因为在搬完椅子后,我体会到了一种温暖的、澎湃的感觉——这种感觉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持续一直至今。

那一天,我用了十五分钟搬回所有的椅子,用了五分钟欣赏整齐的礼堂,用了一天的时间享受那种快乐,或许,我还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让那份快乐延续。

好比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雨露牺牲自己滋润万物,佛祖割下自己的肉,喂食幼鹰,当我们不辞辛劳地为别人付出时,我们自己也会有所收获。被人们视为教师精神的象征的蜡烛,“润物细无声”的雨露,以及割肉喂鹰大慈大悲的佛祖,它们都在各自的行为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在我们行善行之后,心中所产生的快乐便是我们的收获,是自我实现的成功,是自我价值的肯定。行善之乐,得之心而寓之善行也。

行善 ,不但利人,也在利己,行善, 犹如在坎坷的道路中为自己铺上平坦的砖石,因为自己付出了,所以才会得到丰硕的果实。生活告诉我行善是种需要,需要人们的关怀与付出。一个人行善之后,必将获得快乐;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也必将乐于去行善的。如此循环,他的品质将变得善良,他的性格将变得快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第13篇:小学生行善日记

第一篇:行善日记

今天是学雷锋日,我很想像雷锋叔叔一样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件好事。

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天一广场。广场上,有许多小朋友在开心地跑来跑去。我心想,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我一定过去扶起他。我东看看西看看,没有发现一个朋友摔倒。好事没有做成,我失望地离开了天一广场。

走在大街上,我不经意地看见有位叔叔随手扔下手里的食物包装袋,我马上跑过去把它捡起来,放进了环卫工人的畚斗里。爸爸笑着对我说:“你不是做好事了吗?”这时,我也立刻意识到了,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妈妈说:“不要刻意去找好事做,关键要有做好事的意识。有了意识,你就会发现在身边很多值得你去做的好事。”

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懂得了很多。

第二篇:行善日记

今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因为今天是学雷锋日。昨天晚上,我和妈妈约好,今天我们一起去打扫我们这幢楼的楼道。

早饭后,我和妈妈拿着扫把和畚斗,来到了顶楼——五楼开始清扫。我紧紧地握住扫把,仔仔细细地清扫着楼道的边边角角,一层一层地往下扫。看见楼道上有鞋垫子的时候,妈妈就把它拎起来,等我清扫干净后,妈妈又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

楼道不是很脏,看来,平时这里的居民还是讲文明的。很快我们就清扫到了一楼。我把垃圾扫进畚斗,倒入了垃圾箱,又和妈妈一起捡起了草坪上的一些垃圾,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箱。

短短的时间,楼道变得干净了,草坪也变干净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开心地和妈妈抱在一起笑了。

第三篇:行善日记

俗话说得好“助人为乐,快乐自己“!我今天就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帮助老奶奶打抱不平。今天,天气暖和,阳光明媚,是个晒太阳的好机会。于是,我把桌子搬到了门外,在门口写作业,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舒服极了!这时,我看见了一位走路巍巍的老奶奶走了过来,她面黄肌瘦,看起来已过七旬,她手里拿着一个菜篮,里面分别有苹果、梨等一些水果。正好,对面来了一群年轻人,其中一个“狮子头”的人,故意撞到了老奶奶,于是他瞪了一眼老奶奶用土话说:“这死老太婆,走路也不看着点。”我听了,心中为老奶奶感到不平,我也狠狠地白了一眼那“狮子头”的年轻人。那年轻人见我白了他一眼,灰溜溜地走掉了。于是我立刻跑上去,将老奶奶扶了起来,并把她的水果都捡回来,整齐地放回了东西。并且用关心地语气说:“老奶奶,请您以后小心一点,别再遇到那种人了!”老奶奶听了直说我是个“好孩子”。

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第四篇:行善日记

星期天下午,我在街上溜达着,手中拿着糖,我拆开包装,将糖放入口中,我随手扔下包装。“小朋友,不要乱扔垃圾!”我听见有人叫我,便转过身去,哦,是位老爷爷啊。“小朋友,看你长的挺乖,可怎么随手扔垃圾啊!”说着,他弯下腰,拾起了我刚才扔下的糖纸,并扔进了垃圾箱里。我看到这里,羞红了脸,像煮熟的虾一样红。“小朋友,这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可得改改了!”“哦”我小声说了声。便以最快速度逃离了现场。直到到另一条街,我才休息。

我在街边的椅子上坐了一会儿,便向家走去。走了几步,我发现有人随手扔下了香蕉皮,我想了下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这时老师的话在我的耳朵回响“我们要靠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老爷爷,便默默地走过去,像老爷爷一样拾起了香蕉皮,扔到了垃圾箱。希望,我能像老爷爷一样感染更多的人。

也许是因为我今天学雷锋做了一件好事,所以心情特别高兴。

第五篇:行善日记

有一次,在学校里,我学雷锋做好事,帮同班同学捡了一下铅笔盒。

那一天上午,课正好上完,同学们都开始玩了,可有一些人跑来跑去的,一不小心就把同学的铅笔盒给摔在了地上,只听一声“嘣”,铅笔撒了一地。这时,被我听见了,急忙跑去看个究竟,后来那个同学也听见了,跑过来时,见到我在帮他捡笔,也过来一起捡,捡完后,同学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多谢你能帮我捡笔。”我说:“没关系,举手之劳吗。”

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了做好事为快乐之本的含义了。

第六篇:行善日记

今天,我做了一件特别特别大的好事,你想听听吗?下面,我就讲你听一听吧。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雪山。当妈妈向我“报告”要一起爬雪山时,我一碰,差一点蹦上了天!我满心欢喜的上了车,我的心像小兔子一样,砰砰地跳着,脑子里净想着电影里的探险家和毒蛇、老虎、饿狼、鳄鱼、狗熊之类的动物决斗的场景。但,我到了那我想象的“险凶之地”,我有些后悔了,因为这根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险凶。我一边丧气一边走,双脚不哟自主的拖了起来,在白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两条“路”。我突然转念一想,咦,我“开路”那岂不是做了一件特别特别大的好事吗?我又想,“爸爸知道了我干的这件事,还不夸奖死我?”我说干就干,不一会儿,我就开出了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加快了工作速度,不一会儿,我就赶上妈妈、爸爸,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你开路干嘛?我说:“明知故问。我不是在做好事吗?爸爸妈妈说:“哦。”突然,爸爸一阵激动,说:“太感谢你啦!我正愁该怎么回去呢!”在说,别人来了,也好上山啊!现在,你做了一件特别特别大的好事了。我奖励你一件很好玩很好玩的玩具!

同学们,你们做好事了吗?没做的,赶紧做做好事吧!

第14篇:行善论文(推荐)

借助家庭行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侯礼学

我班的学生大多家境富裕,为改变生存状态而读书的学生基本没有。上个学期,尽管我总是对学生说学习是实现人生理想,提升人生价值的必经途径,但总是不能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因为他们所经历的生活是那样的舒适和安逸,他们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所以觉得自己享受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期望,所以认为自己不努力没什么大不了。他们在学校可能学习认真,但是回到家之后就玩得天昏地暗,对父母的叮嘱置若罔闻,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活动沦为最边缘的内容,学习行为中断,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涵养,不少同学到校之后消极怠惰的情绪笼罩在心头,觉得学习是太苦太累的事情。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班级管理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赵校长认为,有努力学习的意识也是“善心”的一种,开展家庭行善活动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努力学习的意识。所谓的家庭行善活动就是为人子女者充分尊重和热爱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学业希望,并通过努力去实现希望,让父母拥有快乐感和幸福感。

学生通过家庭行善,一旦认识到努力学习是回报父母的最直接的方式,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家长在孩子行善的过程中,在收获感动的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管理,督促和激励孩子,让孩子保持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浓厚兴趣。基于此,本学期,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1、举行“我的一天VS父母的一天”的征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父母工作的辛苦,激发自我的学习动力。

学生周末回家,紧随父母一天,让他们观察父母这一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并记录下来,不少同学受到了强烈震撼。

有位同学写道:我的老爸早晨六点起床,到仓库里把货物搬到皮卡车上,八点送到市场。九点钟有一个北方人到摊位上买东西,老爸和他费了半天口舌,生意却没做成。十二点钟,老爸和其他商户一样,午饭叫的是外卖,二荤一素,饭刚吃到一半,又有人来买东西,老爸放下筷子,给他介绍产品,终于做成一单数额可观的生意,老爸把已没有多少热气的饭继续吃下去。下午三点,有人上门讨债,是三角债,老爸陪着笑脸,说了不少好话,才把几个凶神恶煞的人打发走。下午五点,老爸收摊回家,开车从福田市场到丹溪小区竟然用了五十五分钟,性子急躁的老爸一路骂骂咧咧,回到家,屋里漆黑一团,老妈还没回来,因要催赶一批货,她要在厂里督促工人加班……父母的生活并不是看上去那般潇洒滋润,父母兜中的每一张钞票并不是从水上飘来的。我每天的学习生活尽管枯燥乏味,但我不用和别人斗智斗勇,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我的生活是那样的单纯,和父母比起来,我吃这点苦算什么呢?

在班团活动课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我的父母在干什么?他们是不是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你所观察到的画面?他们到底为了谁?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一脸凝重,我让学生再 1

次把自己所写的 “我的一天VS父母的一天”默读一遍,让他们再次受到教育。

2、将“做人教育家庭作业”作为家长和孩子增进感情、促进交流的平台,家长可以在感言一栏中写出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要求并付诸实践。

每个周末,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想,定位下周的学习目标,鼓励家长写反馈意见。

下面摘录曾黎同学的家长的留言:

听了儿子的学习感想,我希望儿子继续努力,我相信儿子一定能实现目标。(2月27日) 我发现儿子越来越懂事,已经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使命了。(3月30日)

希望儿子认真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情,做一个善于学习的孩子。(5月8日)

努力,用心,中考不用怕!(5月15日)

认真学习,努力奋斗,坚持20天,考上理想的高中。(5月22日)

运气10%+实力40%+心态50%=实现梦想。(5月28日)

儿子,我们相信你,你是最棒的,只要你认真对待自己,一切都是OK的,加油吧,儿子,你是我们的骄傲。(6月9日)

很多学生正是在家长的鼓励下,到校之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投身于复习迎考的学习活动中。

3、在4月上旬,号召学生在家里举行“不拍吃苦、回报父母”宣誓活动,把宣誓的场面拍摄下来,把父母寄语和自我誓言写下来。我把有关的图片和文字制成展板,张贴在班级最显眼的地方,学生一看到展板,就会联想起当时的情景,让父母的影响力无处不在,让学生认识到不努力学习就是违背誓言,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下面列举几组典型的寄语和誓言:

【韦燕林】

好好努力!为接下的60几天好好奋斗,相信你一定行的!——父母寄语

为梦想努力!为自己努力!为家人努力!让最后的时间,成为不平凡的日子,决不让自己后悔!——自我誓言:

【余超】

希望你考上高中,相信你是个男子汉!——父亲寄语

在最后的日子里,奋起直追。为那梦想的高中,为圆父母的心愿。虽然日子不多,但我坚信,风雨过后的彩虹更美,奋斗过的生活更快乐!——自我誓言

【何绮纹】

孩子,马上就要中考了,作为家长,我们的心情好你一样,三年了,我们都看到了你为这一刻所付出的努力,我们对你有信心!——父亲寄语

不想看见父母伤心,那就要努力;不想看见父母再次东奔西跑,那就抓住一分一秒,只要有信心,奇迹就在眼前!——自我誓言

借助家庭行善活动,很多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习行为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1、厌学的有所减少。因为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个学习基础不大好,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成绩能不能上去无所谓。通过家庭行善活动,这些同学认识到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还关系到父母的快乐和幸福,不努力学习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更是缺乏善心的表现。比如说杨志强同学,上学期明显表现出怕学习、讨厌学习的情绪,本学期认识到母亲在俄罗斯打拼的艰难辛苦,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通过努力,成绩稳居年级前70名。还有陈凯波同学,自小被父母视为掌中宝,怕吃苦,爱发牢骚,不爱学习,当他把自己的一天和父母的一天对比后,大彻大悟了,开始努力学习,上学期的数学成绩不及格,这学期数学成绩保持在80分以上。

2、以前一部分学生回家之后,或沉迷于电脑游戏或东游西逛,很晚才睡觉,到校之后神情恍惚,至少过两天才调整过来,在校的5天时间的学习效果打了折扣,出现“5+2﹤7”的局面。开展家庭行善活动,家长参与学习管理,加上学生通过自省,约束了了自己的行为,玩游戏有所节制,在家按时作息,到校立马投入学习,自然“5+2﹥7”了。

3、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以前,学生比得最多可能是吃、穿、玩。本学期,因为有了动力,许多同学的学习目标明确了,树立了适宜的理想,对学习成绩异常重视,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少有人叫苦叫累,主动加班加点的很多。特别是体育锻炼,全体学生态度积极,全身心投入,中考取得了佳绩。

总之,开展家庭行善活动既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培养了孩子的感恩意识,又唤醒了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意识,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把努力学习当成回报父母、实现理想的神圣使命。

第15篇:行善应高调立论

行善应高调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开宗明义,行善就是做善事,高调和低调是行善的两种方式,高调是行善后对外进行宣传,那么低调就是行善后不对外进行宣传。行善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效果就是衡量行善效果的标准。我方倡导行善应高调,是因为高调行善与低调行善相比更有助于弘扬行善之风,下面我将从带动作用,维护作用和价值层面三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高调行善有很大的带动作用。高调行善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带动更多有能力的人参加到慈善事业中来。就像著名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先生,他们不仅自身全心投入慈善之中,还进行高调宣传,从而带动了诸多富豪以及自己的员工也参与进来,加快了慈善事业的发展。他们的高调行为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人去行善。正如一句话所说,我今天帮助了一个人,是做了一件好事。但是我和十个人说了就是做了十件好事。我和一百个人说了,将这种善念推广出去,我就是做了一百件好事。

第二,对于红十字会,希望工程等公益组织以及其他的一些当代慈善的重要力量来说,高调行善有一种维护作用。根据凤凰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你认为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时,46.2%的受访者表示是因为红十字会内部情况长期不透明、不公开、组织神秘。也就是说正是他们以前的低调行为让人们无法了解钱款去向,从而使产生了民众对其的信任危机。同时,低调的行为也为这些机构提供了暗箱操作的土壤和接受质疑的说辞。所以,对于这些机构来说,要实施财产透明化,公开化,将其行善行为高调的示之于众,让民众重拾对慈善的信心。同时增强了对公益机构的监督作用,推动其良好发展。很显然,对于这些已是当今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来说,高调比低调能更好的起到维护作用。

最后,在价值层面上,高调行善是一种对善意更大的彰显和一种善的社会心里的营造。今天将行善的事情宣传出去,不仅是要带动更多的人来向善,更是为“善”在这社会中构建一片净土,让人们知道无论社会是怎样的时代,慈善永远是明亮的一束光。正是这束光,让那些被帮助过的人享受到了温暖,让那些尚未得到帮助的人看到了希望。高调的行为就是在将善的光推广到全社会。我相信,慈善事业必将在高调而行的灿烂阳光下得到永生。

第16篇:懂得行善,学会感恩

懂得行善,学会感恩

4月8日早上,六靖镇全镇中小学教师齐聚镇人民会堂,倾听一场精彩的国学《弟子规》专题报告会。

为我们主讲的是国学大师的黎松峭教授。他的演讲从始至终都洋溢着儒雅、行善与感恩。让在场的600多位教师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为之落泪,偌大的会场不时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黎老师用他良好的学识素养,渊博的学术知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将传统经典的博大精深诠释的淋漓尽致,引领大家溯古追贤,给心灵指引了方向。

黎老师重点解读了《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通过他的旁征博引,由简入详地让我们明白:百善孝为先,做人要饮水思源,知恩报恩不忘本。黎老师还结合周文王孝敬母亲的历史故事以及自身如何感恩父母、节俭行善具体实例,告诉大家应感恩世间一切,随时行善。同时,他还给我们展示了日本学者江本胜博士水结晶报告的照片,揭示了善的力量。他还以诗歌《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父母老了》善意地提醒我们:感恩与行善不能等。在场许多教师感动得泪流满面,正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行善与感恩本是人的本能,可不知怎么现在的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感恩,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来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人于善当不图回报。可现在,别说涌泉相报,能理解、能记得就不错了。一方面是对不懂感恩的不解,我觉得这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意识淡薄的原因。善的施与是不图回报的,但这绝不是说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可以 1

不用感恩。行善是一种道德;感恩也是一种道德。

“感恩”是多么温柔的一个词语。但凡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里有了感恩的意识,那必然是得到过别人的恩惠或者帮助,或者是对人生有过较深刻的解读和理解。古往今来,感恩的故事听到过很多很多,有的人为一饭之恩感动一生;有的人为报恩可以跋涉千里万里,寻找那个有恩于他的人;还有的人宁愿穷其一生,也要完成报恩这件大事。对父母感恩,这是人类回报父母的真正本能。

我的感恩意识最浓烈的时候是当我做了母亲,在含辛茹苦的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了什么是深沉的父爱、什么是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正如那句:养儿才知父母恩。

懂得感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感恩的思想的形成就是对人生、对社会不断地加深理解的过程。一个人把感恩的思想经过思索,逐渐的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的组成部分以后,才说明具备了感恩的道德修养或是道德素质。

台下教师不断地被黎老师幽默智慧的精彩演讲所感染,激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感谢黎老师让我们享受了盛大的饕餮大餐,因为在讲座中,我们黎老师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并不富有,甚至一无所有,但是,我们要懂得行善,要学会感恩,要多给他人“雪中送炭”。因为,行善与感恩,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第17篇:感悟行善与感恩

感悟行善与感恩

行善的人们,他们的善举也许能够影响一批富豪相随,却未能真正感动受惠人,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剧,人类文明的悲剧。

我有一个资深博友。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读他的文章。敏锐的目光,时时关注着社会的种种问题,深刻的分析总是给人启发,让人思索。昨晚,我又看见了他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中国“首善”陈光标近来高调做慈善的背后,竟然有着令人辛酸“高温遇冷”经历。虽然社会对陈光标的赞誉不绝于耳,然而,“80%接受过我帮助的人都没有感恩之心”。如今,陈光标回到村里,他曾经帮助过的同乡总会避开他,就连他住在村里的父母生病,村里人都很少探望。

曾经,著名慈善家丛飞,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倾家荡产最后连命都搭上,重病住院期间,他曾经帮助过的已经不需要再帮助的那些学生没有一个来看他。此类报道不时进入我们的视线,不少老板和好心人曾经援助过的贫穷学生,资助期间经常会收到感谢信汇报什么的,一旦资助完立刻音讯全无。看完文章,我写了如下评论:

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来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人于善当不图回报。可现在,别说涌泉相报,能理解、能记得就不错了。一方面是对不懂感恩的不解,我觉得这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意识淡薄的原因。事实上,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的大厦已不成体系,支离破碎。道德是全社会的事,仅仅一部分人在那支撑着道德,而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没有了道德意识,这是最大的悲哀。这种悲哀让人看不见希望。善的施与是不图回报的,但这绝不是说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可以不用感恩。行善是一种道德;感恩也是一种道德。

“感恩”是多么温柔的一个词语。但凡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里有了感恩的意识,那必然是得到过别人的恩惠或者帮助,或者是对人生有过较深刻的解读和理解。古往今来,感恩的故事听到过很多很多,有的人为一饭之恩感动一生;有的人为报恩可以跋涉千里万里,寻找那个有恩于他的人;还有的人宁愿穷其一生,也要完成报恩这件大事。

第18篇:有关行善的名言

导语:行善以善行为本,以使得受助者真正受益为原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行善的名言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惩恶而劝善。——左丘明《左传》

2、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莎士比亚

3、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5、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6、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培根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8、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卢梭

9、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梭罗

10、为富不仁,行善则不富。——泽庵

11、一言之善,重于千金。——晋·葛洪

12、饶舌的人多虚妄。——培根

13、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杨万里

1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5、锄一恶,长十善。——《宋史·毕士安传》

16、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托尔斯泰

17、美是善的象征。——米盖尔·杜夫海纳

18、善之端而止之也。——王安石《礼乐论》

19、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罗曼·罗兰

20、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21、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弗·培根

22、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罗曼·罗兰

23、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卢梭

24、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泰戈尔

25、善恶不可以同道。——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26、无伐善,无施劳。——孔子《论语·公冶长》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8、味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马丁·路德

29、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抑制恶更须努力。——苏联

30、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罗曼·罗兰

31、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高尔基

32、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罗曼·罗兰

3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34、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又算什么呢?——哈代

35、人们在行善时总是比他们在作恶时更迟疑不决。——张方宇

36、积德行善往往好死,杀人放火反而升官发财。——莫言

37、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列夫·托尔斯泰

38、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列夫·托尔斯泰

39、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南北朝·萧纲

40、恶意和仁慈都是放大镜,但前者的放大倍数更大。——哈利法克斯

41、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扬雄

42、真正的慈善能明察秋毫,哪里需要行善它一看就知道。——托·布朗

43、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44、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奥勒利乌斯

45、正直虽不是行善,却是缺乏罪恶的证据。——列夫·托尔斯泰

46、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萧伯纳

47、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48、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罗·勃郎宁

49、我爱你是因为你有一颗仁慈的心,而不是由于你的学识。——戴维斯

50、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康德

51、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莎士比亚

52、老是考虑怎样去做好事的人,就没有时间去做好事。——泰戈尔

53、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

54、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罗佐夫

55、具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决不矜持。——巴尔扎克

56、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戴尔·卡耐基

57、“他本想行善”这句话毫无意义,除非他确实这样去做。——普劳图斯

58、当一人言行不一致时,这就完全糟了,这会导向伪善。——列宁

59、若把黑白和善恶放到一处,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见得分明。——乔叟

60、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行善的名言大全,喜欢大家喜欢。

第19篇:《行善的诱惑》读后感

《行善的诱惑》读后感

————有关人性

《行善的诱惑》一书是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关人性的一本小说,书中对人性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作为一个管理学家,作者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结合起自己不算丰富的阅历,去更加深入思考一些有关人性的东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增长见识,拓宽眼界,锻炼思维,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不止要认真的读书,也要认真地去读生活,感受人性。

《行善的诱惑》一书中,最让我感触深的便是主人公海恩神父的无奈的遭遇,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好人,他的动机是善良的,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本书的作者德鲁克以此为戒,告诉我们要做好自我管理,要做到“谨言慎行,自我领导”。或者换成我们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做人不但要正派,还应该聪明,懂些人情世故。

我觉得对于《行善的诱惑》这类书籍,阅读的时候就必须将书中所写之人、所述之事同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思考,去提高自己修为和境界。

说到“人性”,我们自然而然地便会想起”善恶“,也就是说人性的光辉面和黑暗面。的确,善恶是人性最重要的内容,但是人性是复杂的,远非简单的”善恶“二字可以说清道明。

古往近来,人的天性是向善还是向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也

许人生来本无善恶之分,只是白纸一张,决定其最终色彩的是最初描绘的那几笔。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来接受的教育,便是善的教育,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给幼儿灌输的都是善的观念,于是,绝大部分人因为善的启蒙而心存善念,这种对善的推崇渗入了绝大部分人的血液当中。因此在涉世未深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心持善念,变化发生在渐渐融入社会的过程当中。

不过也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假设,假如有一个虚拟的社会,在那里没有法律,也没有各种强制性的惩罚措施,完全仅凭道德的力量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个社会将会是怎样?我想稍微理性的人对这样的社会都乐观不起来。这样的一个社会毫无疑问会成为一个残酷的丛林,弱肉强食会成为唯一的生存法则。从这样的假设我们可以推理得出,人只是智商高点的普通的动物,上百万年的进化也并未使人脱离动物性。动物性是什么?我想就是不计手段地去生存并完全族群的延续。而文明的过程,就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去一步一步克服人的动物性,通过更加“善”的方式去完成生存和族群的延续。

这样说来,人由于天生的动物性的存在,其实是天性本恶的,但由于善的教化,善念深入人心,也成为几乎每个人信奉的道德准则。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恶就像一只关在内心深处的魔鬼,或者由于畏惧严厉的惩罚措施,也或者由于自身良心的谴责,这只魔鬼一般没法兴风作浪。

《行善的诱惑》一书的导读中写道“人们的潜意识里都有行善的倾向”(我认为这种倾向并不是来源于人的天性,而是教育和社会进化的结

果)。比如说一个小女孩要给灾区小朋友进行捐赠,我想这种捐赠想法的产生不是自然而生的,而是她的老师家长以前给她传达过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思想吧。尽量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才是人可以自然产生的想法,道德和法律去规范人在满足自己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承认人性本恶或者说承认人具有天生的动物性并不可怕,人性本恶同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没有任何冲突。人性本恶更大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要重视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建设,完善监督和处罚机制,让心魔没有办法出来为害人间,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去努力地修身养性,克服自身的心魔,从而成为一个趋近完美的人。

人性是复杂的,人既会有“行善的倾向”,也会有“为恶的念头”。中国的牢头狱霸现象古来有之,作为一个“老传统”一直保持到今日。。牢头狱霸作为某个小团体中的绝对权力中心,在失去有效的制约之后,人性当中的黑暗面被彻底释放,在监狱里为所欲为,人性的光辉完全被人性的黑暗面所覆盖。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善恶都是被激发出来的。以宽容待人,人也必以宽容待你。而与人争斗只会让矛盾雪上加霜以至到无法调节的地步。我们必须学会做一个聪明人,聪明人以自身的善意去换取别人的善意,用自身来影响自己的周围,为自己换取一个舒服方便的生活环境。

通过对人性的观察和解读,我们应该尝试去理解生活中所遇见的黑暗面,因为人性的黑暗面是一个共性,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存在。通过对人性光辉和黑暗的更加深入地理解,才能让我们更聪明地做人处事。人性是需要被尊重的,即使是黑暗的一面也是如此,这只是进化中

未被消灭的动物的共性。有此认识,我们才能对世界的看法更加的宽容,让自己的心胸更加的开放和包容,更清楚地去观察生活的原貌。

学习人性,是为了让光辉的那面更光辉,对黑暗的一面报以更大的宽容和理解,以便自己用更加善意和聪明的生活态度去生存,给别人,给自己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第20篇:二龙小学行善感言

二龙镇小学“日行一善”活动优秀感言

1、如果小善是一个小水滴,那么千万个小水滴就好汇聚成爱的长河。行善其实很容易,助人为乐我愿意。举手之劳解难题,别人开心我得意。(三年级 苟凤玲)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帮助,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不能做一些非常大善举,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善。你、我、他只要把一颗善心、一个善举、一片善言、一次善行汇聚起来,就会成为爱的洪流,就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三年级

党青梅)

3、日行一善就是一种情感体验。当你弯腰捡起一片垃圾时,也许你还略带腼腆,但当你看到地面会因此变得整洁干净,你就会感到自豪,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行善如同一泓清泉,冲走我们心中的杂念,使我们变得心明如镜,我们的心底会永远那么阳光,永远那么自豪。(六二班

王维)

4、在生活中,要处处行善,要处处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在活动中我明白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只有帮助他人的人才会索取到真正的快乐,正所谓:健康成长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六二班 廖铅千)

5、在做对别人有益的善事的时候,也许并没有人看见,既没有得到物质上的奖励,也没有精神上的赞誉,但是我并不伤心,因为被别人表扬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愉悦幸福的心情一整天都缠绕你,那就是快乐,那就是幸福。(四年级

屈章莉)

6、俗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你弯腰捡起一片垃圾时,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当你帮助一次他人,举手之间别人因此而度过了一次难关;当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会因此而长大了许多„„成功愉悦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用“爱”缔造,用“善”传递。让我们用爱做浆,用善做帆,带着爱上路,让它载你一路远航。(六一班

杨妮)

7、行善如同一剂良药,让自私自利的人改正了缺点;似冬日的一片阳光,让道德低下的人得到了感召;更似一则公益广告向社会昭示了人间真情无处不在。(六一班

杨妮)

8、通过行善活动我深受感悟到,每当我做完一件有益的事之后,心情会无比轻松、愉悦。其实行善也不难,捡拾一片垃圾,心灵会得到一次净化,帮助一次他人,自己的品德观念会得到提高„„在这些活动中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感觉到了自己又一次长大了。(六一班 冯倩)

9、进过日行一善活动,我体会到了行善的好处。当你弯腰捡起一片垃圾时,你可能还略到羞涩,但你把它放进垃圾箱的时候会感到非常愉快。当你帮助同学辅导功课是,也许你当时还只是觉得仅仅是同学间的一次帮忙,,但看到同学开心的微笑时,你会感到无比自豪。这些成功和愉悦的道德体验让我每天都那么神清气爽,心明如镜。(六一班 冯倩)

10、每当我做完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之后,我就会觉得脚步轻盈、心情愉快,就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当别人在帮助自己的时候别忘了将这种帮助传递给他人,世界就会在这种传递中变得更加美好,人间的真情就会无处不在。(五一班 曹耕源)

行善者发言稿
《行善者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