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专题发言

改革发展 专题发言(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8 08:36:49 来源:专题发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发展改革

发展改革信息

(第4期)

定州市发展改革局2014年3月25日

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25日下午,在发改局会议室开展了‚书记一堂课‛活动。党委书记、局长王永军给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上了一堂主题为‚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的党课,分三部分进行了授课,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

一、认真学习,认清形势。首先对‚赶考‛一词的背景进行了阐述,然后深入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前提出‚‘赶考’远未结束‛的深层含义。一是执政为民的表现,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来做好‚赶考‛的准备;二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警示。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要随时不忘给自己照

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要有些‚辣味‛,让每个党员都能红红脸、出出汗。

二、摆正位置,明确方向。结合自身学习感受,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要用新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在工作中要常接地气多充电,确保底气足;要始终聚焦作风建设,确保身子正;要让群众看到新希望,确保心为民;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确保‚考试‛优。

三、抓住机遇,履职尽责。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搞好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早立项、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搞好审批服务,加强窗口建设,优化办理流程,强化项目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坚决落实‚一章制、一费制、一站式‛服务,采取多种手段、多项措施对企业和项目分类进行策划包装,加强同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的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管重点项目盘子。

最后,王局长强调,局机关领导干部职工,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做好‚赶考‛的准备,把党正在接受的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考好,为实现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增砖添瓦。

报: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

活动办、市委办、政府办

发:局长、副局长

(共印15份)

推荐第2篇:全市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某县发展与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发改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我县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抓统筹、促发展、保项目、推改革,各项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基本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发展与改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谋划县域发展。一是抓规划。高度关注国内外宏观形势变化,积极对接上级政策要求,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和重点,保证“十二五”规划有效执行。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前期38项重大课题和32项专项发展规划研究,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夯实基础。二是抓研判。对重点经济指标实行全程监测,针对经济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坚持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掌握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研究制订应对措施,有效保证发展。三是抓目标。科学制订全县年度发展目标,并通过严格的目标分解和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等节点考核,保证各项指标序时推进。

二、重抓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抓招引。招商活动扎实有力,全年签约过亿元项目82个,**风光互补发电、**渔光互补发电等一批过10亿元项目成功签约。二是抓推进。去年,全县新开工过5000万元工业项目155个,其中过亿元项目68个,过10亿元项目4个。竣工投产过5000万元项目7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8个。7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新建项目45个,结转项目25个,全年实现开工66个、竣工36个,开工率和投产率分别为94.3%、76.6%,

—1—

完成投资194.9亿元,基本完成年度计划。三是抓争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财政性转移支付及项目资金25亿元,比上年净增3亿元,**医院病房楼项目等22个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获得资金支持首次突破2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加快各项改革步伐。一是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项年度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削减行政权力1028项,减幅达20.1%,权力清单、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已经公布,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用。二是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通过评估,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较大提升,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三是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办公用房清理,启动开展公车改革,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安峰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等有序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组织统筹,全面落实本次会议要求,扎实提高组织发展与改革工作的水平,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重抓规划实施,落实发展预期。对“十二五”规划各项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进行预警分析,确保“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充分利用各种智力资源,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融合”,着力提升规划编制层次水平。同时,抓住省市编制“十三五”规划及专项规划的契机,进行深度对接融合,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规划盘子,提高区域竞争力。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省市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对照市委、市政府相关目标任务分解情况,认真谋划近期和中远期工作方案,科学编排相关重要任务、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我县“一带一路”

—2—

交汇点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市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有关产业规划,全力优化我县产业发展布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高要素生产率。

(二)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发展成效。一是分解落实目标。我县年度发展目标已经确定,相关指标任务的分解工作充分考虑各乡镇、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目前正在逐一对接落实。二是完善考核办法。按照省市要求,将对乡镇和部门的考核分别由发改委和编办组织实施,目前,两个考评办法和机关绩效管理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已基本完成,待市里文件出台后再对照完善、印发实施。三是序时跟踪推进。继续实行严格的过程管理,确保各项指标得以序时推进,同时继续加强月度经济形势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全面完成全年指标掌握主动权。

(三)抓好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支撑。一是突出招商引资。围绕市下达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任务,深入实施招商引资“

十、百、千”工程,重点跟踪推进**渔光互补、**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力争项目快落地,并全面完成1.8亿美元外资目标。二是重抓项目推进。2015年,我县排定工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社会建设及民生六大类共345个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其中68个项目列入市500个重点项目、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同时,对于这些项目,我们将切实加大督查推进力度,确保早开工、建设。年内新开工过5000万元工业项目16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70个,尽快形成东海经济发展新增量。三是强化园区建设。继续加强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发展布局,狠抓龙头企业培育和配套项目延伸。**经济开发区力争省级开发区科学发展评价综合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板块,创建省级生态工业

—3—

园,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着力构建有所侧重、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加快发展乡镇特色经济。四是加强项目争取。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库建设,分类包装、储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同时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争取将城北水厂、城镇基础设施等一批项目列入中央投资计划,争取资金数量实现新的提升。

(四)深化各项改革,增添发展动力。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动**水务、**场等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完善现代市场规则。适应国家政府性债务管理新形势,积极争取发债额度空间,推进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加快预算制度改革,建立政府财政风险防控机制。按照要求推进落实公车改革。二是深入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改革试点各项工作,配套完善相关制度,确保行政权力运转顺畅、符合要求。同步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四到位”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三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进教育、社保等领域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基本医保全覆盖、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兼顾“五项基本改革”顺利实施。四是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进合作开垦补充耕地试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五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镇村规划全覆盖,启动中心城区主引擎,推进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产业集聚与城镇发展的互动并进。

—4—

推荐第3篇: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任职表态发言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天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这是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与厚望,在此我深表感谢!我深感责任和担子很重,压力也很大,但我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角色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履行好职责,全力以赴干好工作,也在这里代表新任局长表个态度,在今后的工和中,我将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将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首要任务,锲而不舍、努力探求新岗位的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方法,努力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先进理念和光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树立新形象、勇创新业绩,同时主动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转换角色,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发展和改革局是我市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综合经济部门,职能关键、职责重大。因此,我将切实做好从乡镇党委书记转换到部门负责人的角色转换,时刻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充分利用发展和改革局的职能,坚持主题,利用载体,强化职能,把握重点,做好职责应做的工作。

三是勤廉从政,真正树立良好形象。严格按照xx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的领导干部保持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以作风建设年,“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和载体,自觉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清清白白从政,修身从俭、省身从严、执政从廉,做好表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际行动上。

四是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工作中,我将切实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主动向人大请示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各位领导、同志们,有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与监督,本人有决心、有信心履行好职责,为我市建设成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4篇:在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表态发言

在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上的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参观了XX的现场,听了典型经验介绍和兄弟单位的发言,深受启迪,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改革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东华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动员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调转步伐,努力实现经营不亏损目标,着力打造持续发展新优势,为东华重工做强做精贡献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

一、向深化改革要出路

深化改革是国企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我公司而言,由于体制机制等种种原因,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集团公司对深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XX的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一定抓住机遇,摒弃陈旧观念束缚,打破惯性思维禁锢,克服陈规陋习制约,采取颠覆性的措施,深化内部改革,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增强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障碍,切实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减亏增盈目标,跟上改革发展的步伐。我公司的改革方案已经职工代表团长讨论通过,2014年工作会上已作布置。按照改革的需要,我们已经成立了内部劳动力市

1 场办公室,并且元月初已对三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推行了竞聘上岗。通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的机制。

二、向加快创新要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是加快发展方式创新。面向国内外优势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瓶颈”。重点是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合资合作,尽快解决我公司在发展中的技术短板问题,加快调转步伐,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对于减速机、整体铸造中部槽等产品,也要通过改革的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销售模式创新。对营销公司强化市场主体地位,设定基数,实行放权经营,加强利润考核。为最大限度扩大产品销售和增盈渠道,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将以市场为导向,聚焦客户需求,加快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成套产品转变,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同时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销售模式。三是加快技术创新。重点是围绕“三机”产品发展定位,以“高端化、自动化、成套化”为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与国内外一流装备制造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结合,加快产品技术升级,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发展。

三、向加强管理要效益

一是加快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对与主业关联度高的生产车间,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内部市场主体,变成经济单元,严格成本费用与工资挂钩联动,发挥内部市场调节的

2 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人的经济属性和经济价值,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机制,实现岗位增值、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目标。加大实施瘦身行动,精简机关和后勤辅助人员,严格劳动定员,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

一、

二、三线人员比例达到75%、15%、10%,职工的劳动生产率达到100万元/人以上。

二是继续完善竞聘经营。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对与公司主导产品关联度低的车间和经营实体,深化竞聘经营,实现经营压力传递,充分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实现效益最大化。对职工医院等单位实施授聘经营,由经营者组建经营团队,实行风险抵押。通过竞聘经营,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实现各竞聘经营单位全面扭亏。

三是加快推行事业部制。按照“统一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以产品为划分依据组建事业部,实行分权经营自负盈亏。通过组建事业部和竞聘经营,在公司内部形成由三种责任中心构成的完整管理体制,即:公司总部是决策中心,事业部(竞聘经营主体)是利润中心,事业部所属车间是成本中心。在已成立电气事业部的基础上,2014年将围绕主导产品组建皮带机事业部、刮板机事业部、减速器事业部;2015年将进一步规范事业部建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使各事业部真正成为助推企业效益增长的利润中心。

四是全面推行计划管理。在对标先进企业的基础上,强化计划手段的运用,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开展打好基础。在资金管理上,坚决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实现各类资金计划执行刚性化。

3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珍惜机遇,开拓奋进,以优异的业绩回报上级的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东华重工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

推荐第5篇:在公司改革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综合部既是综合管理部门,又是具体的办事机构,既要协调方方面面,又要服务上下左右,工作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琐工作,处于协调机关各部门、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枢纽地位,这就要求综合部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较准确的预见性,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当前,车辆公司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进一步要求我们综合部门必须解放思想,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途径。适应经营工作发展的需求。

首先要创新服务理念

工作创新源于理念创新,实践证明,综合部成功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当前更需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树立以服务于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为中心、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全局多元会议精神,弘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新型服务理念,以创造性思维去思考和实践,不断提高执行力和整体工作水平。

创新服务理念就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原来的“领导交办,办就办好”的思维方式向“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方式转变,围绕中心工作,做好工作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督查、有督办,保证工作有条不紊,落到实处。

创新服务理念还要强化效率意识。综合部是一个经营单位的核心部位,每个人员工作效率的高低对于整个单位工作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综合部人员必须增强时间观念,保持高节奏运转的工作态势,强化雷厉风行的效率意识,不断降低各项服务工作中人、财、物的成本,营造严谨求实的工作氛围,真正把综合部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创新服务理念还要强化协调意识。协调的目的在于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严格纪律,帮助领导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扯皮、推诿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其次要创新服务方式

重点是突出服务的超前性、全局性和针对性,实现服务方式的三大转变:首先是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转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综合部应立足于对事物发展的超前把握,对有关工作早考虑、早研究、早动手,努力在被动中争取主动。尤其应当在增强政治敏感性上体现主动服务,在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增强工作的计划性上体现主动服务,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增强辅助决策的科学性上体现主动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充分、准确的依据。

其次是由决策的单项服务到决策全过程的服务转变。综合部的服务工作不能只为决策提供单项服务,还应该体现在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服务的全过程。决策前要拿出高质量的参谋预案,准确、及时、全面地向上级反映情况,提供决策建议;决策中要进行高水平的综合协调,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严格把好决策中的各个关口;决策后要高效率地抓好贯彻落实,使上级决策变成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

第三是由一般性服务到优质服务转变。优质服务应当是一流的服务,优质服务不仅仅体现在上传下达、办文办会上,更应体现在推动科学决策、完善决策上,体现在当高参、设大谋上。要把服务于全局的中心工作和服务于干部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三大职能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调研围绕中心转,协调围绕领导转,服务围绕大家转,信息围绕决策转,从而使工作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要紧紧围绕公司的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狠抓那些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把领导关注的问题、群众关心的问题找准,并提供切实可靠的解决预案,促成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要善于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做到能办大事,会办难事,敢办新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领导排忧解难。

第三要创新服务机制

服务机制的创新,是综合部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综合部要从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标准和规范入手,进一步理顺关系,形成统一协调的工作程序,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使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创新服务机制,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

首先是全面与重点的关系。综合部工作无小事,不可出现一点纰漏和闪失,综合部工作人员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同时,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工作,在工作精力、力量配备上有所侧重,花更多的精力搞好政务服务,这是综合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对上服务与对下服务的关系。对上级服务和对下级服务是一致的,都是综合部的重要职责。在为上级服务的同时,更应突出为中层、为职工服务,这也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综合部的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践“五个概念”,对上,要尊重而不盲从;待下,要以礼、以诚相待,不要盛气凌人,欺上瞒下;其次要协调好内外关系,外求支持协作,内求团结向上。要重视同上下级加强联系和沟通,通过信息反馈、工作交流、

请示报告等向上汇报工作;要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指导等形式多接触基层的同志,多了解他们的疾苦,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我坚信,新的一年有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有主管领导的支持理解,由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我们综合部一定能够在三个创新上有所突破,一定能够进一步发挥好服务、协调、参谋、管理的职能作用,为公司实

现发展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我也借此机会代表我们综合部全体人员,向一直关心、理解、支持、帮助综合部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各部门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

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将芒砀山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情况情况做以简要汇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全局,谋划长远

为使全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市专门制定了《永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把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日月湖、芒砀山风景区和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纳入总体规划。芒砀山风景区规划建设起步较早,在原有景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大汉源旅游小镇规划,确立了“一心两轴三圈层”村镇体系规划结构,“一心”即中心镇区建设,包括新镇区建设和老镇区汉式改造,“两轴”即南北发展主轴、东西发展辅轴,把整个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三圈层”,即镇区、景区、农区。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则是刚刚起步,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易同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参与规划设计,目前总体设计方案已经完成,市规委会即将研究批准。

二、抓特色,提升品位

综合分析芒山的交通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把芒

山的园区发展定位为“汉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产业定位在“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生态农业”上,把文化园区建设和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着力营造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着力打造具有浓郁汉风汉韵格调的风情小镇。一是建“汉”城。把汉代风格作为城镇建设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力推进旧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开发。二是造“汉”园。开工建设了富有汉文化气息和艺术品位的景观大道,主要干道全部进行绿化,增设了仿汉路灯,建成汉式小游园三个,引资建设了3000亩生态园,环山各村基本取消传统种植,形成生态产业基地近万亩。三是塑“汉”风。成立芒山镇汉兴文化挖掘与“慈爱贤孝和睦村”建设科研攻关项目组,深入整理发掘了汉兴文化与汉礼仪文化资源,向广大游客陆续推出“祭祖”、清明节“开山礼”、端午节“祭奠礼”、汉家射礼、宴礼、成童礼和揖礼等汉礼仪体验与感受活动,发掘了唢呐等民间艺术,推进了父慈子孝、邻里相敬、充满古朴民风的“礼仪之乡”工程建设。目前,雨亭社区和汉风街二期建设。社区一期工程新增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二期工程汉兴家苑小区完成20000平方米主体工程,明德雅苑小区完成10000平方米主体建设,预计到10月完工,民生花苑小区和戏山名苑小区在5月份启动。其他项目。四星级悬崖酒店已经举行奠基仪式,开始进入建设阶段。汉兴佳苑、先帅广场等其他招商项目均进入实质性工作阶段。景观大道

绿化工作基本结束。

为突出茴村书法文化产业园区书法文化这一特点,方案设计引入笔墨纸砚及书法艺术传统文化为总体规划的灵感构思,以“砚”为总体布局结构中心,一心,两轴,四区、一公园为功能结构(一心--墨池文化广场;两轴--书法艺术产品贸易街轴、书法艺术景观大道景观轴;四区--书法艺术入口展示区、书法艺术居住区、农贸交易中心区、行政管理中心区;一公园--书法艺术主题公园等)。目前,永城市规划、土地部门已经完成项目建设用地的地籍图和土地现状图测绘工作。土地附属物的测量和登记工作也已完成,与群众之间的赔偿合同已经基本签订完毕,等项目建设设计规划批准后,即可进行附属物清理工作。同时,我们已向省财政厅、文化厅等上级部门提交了文化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争取资金扶持。

三、抓改革,激发活力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抓好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上级精神,我市撤销了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文物旅游局,组建了永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整合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网吧管理办公室、新闻出版办公室,组建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理顺了执法管理体制。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对影剧

院、电影公司等经营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隶属永城原广播电视局的有线网络经营事业改制为企业已完成。市剧团的转企改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关键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保证6月10前完成改革任务。“四馆两中心”投入使用后,成立了文化科技体育艺术发展管理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提高了场馆使用率,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文化产业园区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为,争取尽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深入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使园区建设出效率,建成后出效果,投入使用后出效益,成为拉动永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建设文化改革先行区的新亮点。

推荐第7篇:公共事业改革发展

当前我国公共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当前,我国的公共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我国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还面临着巨大困难和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均等。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非法制化:我国公共事业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法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今仍末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长期不明确,公共事业的地位及其作用得不到法律确认,经费预算没有法律上的保证,运行没有必要的法律监督,法治意识较差,人治在有些地方仍很盛行。关于公共事业具体行业立法则基本上是各地政府出台的一些《供水管理条例》、《燃气管理条例》和《公共交通管理条例》等,缺少规范、全面的全国性法规。在执法中,执法手段不力。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对公共事业的有关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时,公共事业单位往往采取抵制态度,甚至拒不执行处罚决定。这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立法中,对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执法权限规定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

公共监督机构如消费者协会、听证会等,在我国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证而存在诸多问题。消费者协会发展不充分,不专业,监督的力度不够,有效性差。听证会不规范、程序性差,致使一些重大公共事业管理决策等缺乏约束,过于随意。公众的有些公共利益、权力等也缺乏较好的法律保护。如确保“老、少、穷”等边远地区的小孩接受教育,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农村人口享受较高水平医疗服务,改变社会弱势群体享有的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至今仍无较完善的法律规定。

第三,公共事业运行机制非效率化:一方面指各事业单位间相互封闭,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些割据性弊端使得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缺乏必要了解,一些职能相近或职能交叉的事业单位互不沟通,对本来可以共享的资源或本来可以相互利用的设施和设备等实行封闭管理,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的重复投资。加之各类事业单位,大都追求本部门的“大而全”或“小而全”,喜欢自成系统、自我满足,从而造成了公共事业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则是指运行机制混乱、缺乏竞争约束机制,人浮于事,不讲成本等等。

第四、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我国传统的公共事业被定位于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是为改善社会生产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而服务的一种工作。这种非经济化的定位,使得事业单位的活动都被视为社会活动是经济活动。文教科卫等被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一方面使公共事业组织失去了自我生存与自我发展的基础,因为一切的发展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持(我们学校80年代初校园景象),另一方面又割裂了事业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使科学技术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与经济活动脱节,闭门造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听到某科学院院士痛心的演讲:国家每年要拨出上千亿元的科研经费,但取得的所谓科研成果中,100个里面竟没有10个能真正转化出来,10年之内,能真正转化出来的也就5%,95%都锁在保险柜里。当然,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有说是学术腐败的,有说是职称人事制度的,从事业单位的非经济性定位来看,国家大量资金的浪费,就在于科研不管经济,有项目课题了,相关单位组织申报、查阅文献资料,写完了上交结题,至于是否真的会对社会有作用,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不是搞研究的人的事儿了。

第五、公共事业机构的行政化: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行政化首先表现为,政

府不仅建立一系列相应的事业机构,而且直接统管各项事业,直接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行。同时还表现为事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采用行政管理方式来管理各类事业单位。各类公共事业机构之间的责权利划分不清。

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所有的事业单位与各级各类的行政管理机关往往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家长制隶属关系。卫生局是医院的主管部门、教委是学校的主管部门、文化局是演出团体的主管部门、文物局是博物馆的主管部门等等这些,在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了国人眼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种隶属关系的合理性,卫生局、教委、文化局作为行业行政监管部门,承担着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他们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医院、学校、文化单位等公共机构之间形成行政监管关系,这是国家所赋予的权力。但是如果在此之外,这些行政机关依然与公共事业单位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家长制隶属关系,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1)这种隶属关系的存在使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国有公共事业机构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经常会把自己当成主管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以衙门自居,不参与市场运作,也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即始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参与市场活动也往往会凭借自身隶属关系这种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做到许多非国有公共机构很难做成的事情。

(2)另一方面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非国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往往因为没有这种隶属关系而徘徊在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之外,很难与有隶属关系的国有公共机构在同一起跑线上运营发展,不受重视,经常是民营科研院所拿不到国家课题经费,民办文化团体得不到国家推荐,非国有博物馆很难承担国家展览,甚至是在享受一些国家给予全行业的优惠政策时也因为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也往往会遭遇许多无形的障碍。最麻烦的还不只这些,因为非国有公共机构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往往在老百姓看起来也会被看做另类,得不到一个非营利机构应有的信任,也就丧失了最有力的运营资本,长此以往民办学校招不到学生,民办医院引不到病人,民办博物馆不能吸引观众,久而久之就在国有公共机构和非国有公共机构中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不公竞争关系。而行政监管部门则在这场平竞争当中同时伴演了裁判员和运动员“家长”的双重角色,在政策分配、行政许可把关上都很难摆正自身的位置,使得竞争中的不公平愈演愈烈。

在这场不公平的竞争当中,最后受损失的往往是国家的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接受这种公共服务的广大群众。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让教育系统内的国有学校享足优惠政策,才出现了民办教育的不景气;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让公立医院有了“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有没有市场压力的情况下间接引发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使公共文化演出团体习惯了“等、靠、要”,造成了文化演出团体长期以来的机制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由此可见行政机关与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家长制隶属关系,不但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症结,也是当今中国社会许多复杂问题的根结所在。不能否正确处理这种隶属关系,不但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更是关系着许多重要社会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荐第8篇:发展改革动态

发展改革动态

第十期(总第184期)

江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5月14日

发改委(上海办)4月份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4月份,我委以跟踪监测全市经济运行、实施项目推进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编制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等工作为重点,全力以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一、开展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和预警预测工作。为准确分析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对

未来发展做出正确预测,我委先后邀请经济条线部门、三大园区和部分乡镇召开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共同会商一季度经济形势,并形成《全是一季度经济运行数平和下阶段展望》。一季度,我市“工业用电”、“金融业贷款余额”和“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

5.5%、8.2%和56.3%,三大指标总量达到了近五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出口额”增长11.5%,扭转了近三年来一季度负增长状况并实现了历史新高,综上表现,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整体实现了良好开局。建议下阶段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强力推进项目投资建设,继续增强上市优势,积极引导开放合作,深度谋划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市经济稳中求好、结构优化,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二、做好季度实施项目的跟踪监测。我委充分发挥牵头作用,认真跟踪监测市委市政府

为民办实事项目,根据工作推进要求,定期收集汇总十件实事进展情况,并形成分析材料报市委市政府,一季度实施项目各责任单位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个实事项目平稳推进,进展良好,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鲥鱼港公园B区人工湿地公园完成70%工程量,应天河风光带一期驳岸施工基本结束;江阴大道累计完成投资29.05亿元,完成总投资的75.22%,海港大道累计完成投资29.12亿元,完成总投资的78.9%;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标准以提升到位。

三、排定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在前期充分征求意见,并会同财政局对各申报项

目进行全面审核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对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充分斟酌完善后,提交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总要求,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初步安排项目119只(不含土地储备中心前期项目),总投资266亿元,计划2014年完成投资85.8亿元,安排财政资金44.8亿元,计划主要体现“四保一控”的基本原则,一是优先保证还款。要保证还本付息和历年陈欠款项的按期支付,确保政府诚信。二是优先保证结转项目。对结转到按序时常推进的结转续建项目,要优先安排资金,确保如期,三是优先保证重点工程。要优先安排重点骨干道路,重点片区等城市重要功能载体建设。四是优先保证民生工程。要优先保证环境整治、安置房、老小区改造及“断头路”贯通等保障民生民本的实事建设项目。五是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格控制一般刚开工项目,严格控制当年不具备条件的新开工项目。列入当年新开工项目,一是比较紧迫,当年非建不可;二是除资金落实外,供地、确保年内落实到位。

四、做好全市重大项目投资的跟踪监测。围绕全市重点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根据“月统

计、季报告”的监测机制,加强对全市重点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和固定资产投资形式的分析预测,分别形成《一季度全市产业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简报》和《一季度全市笃定资产投资简析》。一季度,全市80个产业重点项目在建39个,完成投资36亿元,投资完成率17.3%;全年53个计划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12个,开工率22.6%。受宏

观环境趋紧,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投资总量高位运行,投资增速低开回稳。一季度,全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84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低于去年同期5.9个百分点,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二是三产投资持续发力,二产投资亟待增强。1-3月份,三产完成投资127.67亿元,同比增长28.7%;二产完成投资86.65亿元,同比下降7.2%。三是民营投资高位徘徊、外商投资持续弱势。一季度,民营企业完成投资172.22亿元,同比增长5%;港澳台投资仅完成6.24亿元,同比下降44.3%,外商独资完成2.03亿元,同比下降79.9%,四是园区投入支撑不足,乡镇投入增长乏力。1-3月份,三大园区共完成投资约92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2.8%,对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乡镇除澄江街道投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外(增幅为24.8%),其余各镇(街道)投资增速均低于全市面上平均水平,个别乡镇投资增速下降达30%以上。五是重大项目支撑偏弱,新开项目启动不快。一季度,全市80个产业重点项目有39个项目在建,完成投资36亿元,投资完成率17.3%,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

五、做好对上项目争取和产能过剩行业建设项目清理工作。一是加强对上争取。积极对

接省发改委,全力做好兴澄特钢SSAB合资项目和天成机械项目的对上报批工作,并最终获得项目审批批复;积极做好市应急水源地、便民服务中心、中能项目等的调研论证、上下协调沟通工作。二是开展产能过剩行业建设项目清理。根据省发改委、经信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通知精神,我委会同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对全是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上报的建设项目进行核查,对列清理范围的项目逐个梳理。

六、开展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相关工作。我委积极履行统筹改革只能,扎实推进全面

深化体制改革任务,4月份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全面部署全年改革任务。经多方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提交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江阴市2014年深化改革重点工作》,明确经济、行政、城市建设管理、农村体制、文化发展、社会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管理8个领域30各方面的改革任务。二是上报经济体制改革调研成果。根据上级有关通知精神,认真撰写经济体制改革调研文章,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挥市场在市场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江阴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等五个方面阐述我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并就江阴经济发展特点,提出“发展民营经济应该是县市级城市发展的主基调、减少行政审批应该是我市体制改革的主要环节、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该是农村改革的重点”等三点经济改革建议。三是参加上级组织外出学习调研活动。为进一步推进“两型社会”改革工作,我委领导参加无锡市发改委组织的专题调研活动,赴湖南、湖北两地学习考察任务,为我市下部相关工作推进取得真经。

七、做好能源管理工作。为深入推进热电企业整合整治,加强能源工作管理,4月份主

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迎接省经信委领导视察。为深入推进热电企业整合工作,我委就有关事宜主动对接上级相关部门,并行专题汇报,省经委电力能源处对此高度重视,专程来澄进行调研,我委陪同下,先后实地勘查了苏龙热电城区热网工程建设、华西村热电关停现场和华西海澜四合一热网建设情况,并分别在苏龙热电和海澜集团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热电企业整合情况介绍,并现场协调解决海澜集团用电等问题。二是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保持我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先发优势,我委陪同无锡条线部门深入常新配件等企业,调研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展,并及时督促已经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企业,抓紧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调研活动。为扭转光伏行业国内产能过剩、海外出口受阻困局,近年来,国家、省相继出台政策提振光伏产业,我委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集中梳理全市分布式光伏发电情况,形成《关于全市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情况汇报》,呈市分管领导参考。

八、推进全市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加大我市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上市办积极邀请上

级条线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来澄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现场指导。4月份,上市办先后陪同上交所、无息金融办走访调研申利实业、恒润重工、农商行、苏利化学、江化微电子等拟上市企业、对企业经营现状、融资情况,上市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事项进行调查摸底。

九、开展产业发展和对口援建有关工作。一是加强进口棉花配额相关管理工作。组织对

全市7家企业发放16900吨进口棉花加工贸易配额。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组织棉纺企业开展拍国储棉事宜。二是做好农林水中央投资项目相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全市2013年度农林水投资项目的日常管理,及时做好相关报表的汇总上报工作。三是开展外资相关管理工作。继续组织我市企业单位参加“2014年第三届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积极参加省发改委组织的“经贸形势”培训,并做好相关人物的布置落实。四是推进对口援建工作,精心策划我市企业参会参展提案,积极组织我市企业参加江苏省集中签约重点项目活动。

十、继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4月份,我委按照计划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深入学习教育。党委“学习吴仁宝,践行群众观”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组织“以先辈为镜,与先进同行”主题完善个人修养。 二是悉心听取意见,通过等方式,委班子成员邀请退休老干部,党外人事、各区乡镇和服务对象等代表,分别组织召开“四问四听”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经汇总整理,领导班子共收集到经济发展、作风建设、干部人事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8条,边学边改。在教育实践活动推进过程中,我委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最不满意就立即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和对方征求的意见,认真对照,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即知即改,边学边改,针对对方的意见,委领导班子组织专题研究,逐一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对其中8条做到即知以改

推荐第9篇:改革发展动态

2012年第34期(总第78期)

毕节试验区办公室(市委政研室) 2012年5月18日 目 录

最新动态

●毕节市推进连片特困地区重点专项扶贫措施硬力度大(3)

●毕节市政府与泸州市政府签署战略框架协议:达成9个大项33个小项共识(6)

●毕节飞雄机场建设稳步推进确保实现“如期试飞”(6)

●30家企业入驻 2000余人就业:毕节小微企业第二创业园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7) ●改革试验 “九条新路子”

●毕节试验区创新投融资机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8)

科学发展

●农村发展靠农民 农民发展农民帮:纳雍县“农民讲师巡讲行动”引领“三农”突围(9)

典型经验

●落实“两双机制” 实现“四个增多”:七星关区小坝镇创造人口计生工作的“黄金法则”(11)

省部关怀

“同心工程”

●民进上海市委组织医疗队赴金沙开展助医活动(13)

综合信息

●纳雍县利用第二届生态旅游文化节搭台引资22亿元(13) ●大方县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1.6万余户(14)

●金沙茶叶专业合作社获“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殊荣(14) ●四川科创集团四大项目将落户织金(15) ●金沙县精牛汇牧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15) ●大方县大方镇建工业化蔬菜育苗基地(16)

最新动态

●毕节市推进连片特困地区重点专项扶贫措施硬力度大

去年以来,党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乌蒙山片区启动会议,明确提出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全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批准实施了《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为毕节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对加快毕节扶贫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毕节市以乌蒙山片区规划实施为契机,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落实片区重点专项扶贫措施,全力推进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一是整合财政、发改资金4.8亿元计划生态移民搬迁4万人。对于搬迁出来的移民,60岁以上的通过养老保险保障基本生活,40岁以上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人口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青壮年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二是把易地扶贫搬迁融入“三位一体”建设,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扶贫搬迁工作。三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在集镇、园区附近有计划、逐步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集中安臵在小城镇和产业园区,并解决他们的就业、社会保障等长远生计问题。通过以上措施,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实施整村推进、整乡推进为主的区域连片开发:以“纳威赫连片攻坚推进区”、“中东部整乡推进区” 和“金雨片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攻方向,以强化基础、发展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切实加快扶贫开发由整村推进、整乡推进到整县推进的步伐。市委、市政府明确20个一类贫困乡镇由市级领导联系,安排110个市直单位定点帮扶,明确232名县级干部765个县区直部门帮扶全市173个贫困乡镇。

建立和完善“市县领导联系、帮扶单位牵头、乡村组织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的集团帮扶工作责任制,整合部门(社会)及对口帮扶单位资源,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与社会扶贫有机统筹,把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到贫困乡村。大力实施“4321”帮扶和“党建1+1”帮扶,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加快了试验区扶贫攻坚进程。

推广实施“规划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试点:在大方县星宿乡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扩大扶贫规划到户工作,按照“市级协调、县抓落实、乡镇实施、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要求,以集团帮扶整乡连片推进为抓手,以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针对每一户贫困农户致贫原因、家庭人口、劳动力、土地、技能等基础信息,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市县区、乡镇产业化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规划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共规划贫困户317779户,一户一策制订贫困农户产业增收规划,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建档立卡、公示于网、挂牌于墙、狠抓落实。每个贫困村做到“规划到村、措施到户、责任到干部、指标到人”,确保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推进产业化扶贫:结合毕节特色产业的实际、特色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进一步突出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托乌蒙山特质旅游资源,力争打造跨区域的特色旅游扶贫产业。乌蒙山片区16个市州组成的乌蒙山区旅游联盟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通过生态旅游扶贫,力争在区域范围内实现无障碍旅游通道,达到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目的。狠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把草食畜牧业、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反季节蔬菜产业、高山生态茶叶产业、地道中药材产业作为重点,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达到生态效益、农业效益的有机统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坚持把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实现扶贫攻坚的重大工作来抓。目前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2.48万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建成6座中型水库和一批“三小”水利及烟水配套工程;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讯。“十二五”期间,全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将投入近2000亿元,着力打造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协调发展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将毕节建成川、滇、黔三省的区域性重要交通枢纽之一。目前,国家规划的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横跨毕节东西、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贯穿毕节南北,省规划的毕节至威宁、黔西至织金,已全面开工建设。清镇至织金高速公路国家发改委已批复,马上可开工建设。今年底以前,毕节至遵义、毕节至威宁、黔西至织金三条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毕节将形成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1小时到达贵阳,2小时融入成渝经济圈,5小时融入“珠三角”经济圈,5年内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铁路”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投入2000亿元左右资金,建成14个中型水源工程,完成94条中小河流治理、75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农村广播影视“四位一体”全覆盖,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毕节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今年毕节市从三江源资金中拿出2亿元用于10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通过生态产业发展,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藏富于民。今后五年将围绕“生态毕节”的建设目标,抢抓国家实施“三位一体”规划的机遇,突出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大重点,深入推进“十大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四大生态区”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经济,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力度,做好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努力建设“两型”社会。

●毕节市政府与泸州市政府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达成9个大项33个小项共识

为贯彻落实4月20日贵州省政府与四川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月13日 至 14日 ,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吉勇率率团到四川省泸州市考察,在泸州市南苑会议中心召开泸州〃毕节经济社会发展交流座谈会。会上,两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加快建设跨界交通项目、联合开发利用能源资源、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加强商贸物流合作、加强双方投资促进合作、推广科教与人才合作、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强社会管理合作、建立合作互动的协调机制等9个大项33个小项上达成共识。

毕节和泸州同属于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之中,两市走区域合作之路,对推进两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泸州港口优势明显,酒业发展高端化、集群化特点突出,有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国白酒金三角“一区一城一角”三大发展机遇;毕节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政治优势强、矿产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后发赶超潜力巨大。两市领导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进一步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完善合作工作机制,促进区域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合作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引向深入。

●毕节飞雄机场建设稳步推进确保实现“如期试飞”

2011年5月破土动工的毕节飞雄机场是毕节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7.94亿元,用地197公顷,主要建设项目包括2600米×45米的跑道和一条垂直联系道、3个机位的站坪、3500平方米的航站楼、空管工程和供

油工程等。动工以来,各项工程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强力推进,截至5月7日,已完成投资约5.4亿元,占总投资的67.92%,今年10月建成试飞的目标任务能够完成。

目前,机场土石方及地基处理工程全部完工,边坡修砌已完成90%,道槽区的褥垫层基本结束。航站楼主体结构已封顶,进入钢结构安装阶段;航管楼基础已完成,一楼正进行模板钢筋制作安装。塔台主体结构已封顶,准备钢结构安装;防综合楼建筑已完成,正进行装修施工。供水站主体结构已完成,已进入建筑施工,而污水和垃圾处理站也已进行主体施工。机场的跑道东西面道路的褥垫层已基本完成,土面区正在施工中。5月中旬开始对基层及道面混凝土施工,力争8月份中旬完工。

●30家企业入驻 2000余人就业

毕节小微企业第二创业园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

2011年8月,毕节市利用原地区棉纺厂闲臵厂址建立毕节市小微企业第二创业园,为中小企业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截至目前,市政府在园区共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拉动企业投资1.5亿元,完成了供水、供电、排水、道路、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厂房6700平方米,闲臵厂房改造2.9万平方米,园区食堂1000平方米,为入园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目前,已有30家企业正式入驻,解决就业2000余人,预计今年年产值达3亿元,明年可突破5亿元,为国家创税收4000余万元。

入驻的30家企业涉及食品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电子产品、旅游商品加工、建材产品生产加工、木制品生产、鞋类、服装等多种类型。为吸引好企业入园发展,该市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入驻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对具有发展潜力和新型企业加大优惠和扶持力度,对所有入园企业,园区除承担水、电、物管费用外,所有厂房两年内免收租金。同时,优先推荐申报

国家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园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基础,加快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流程,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业主搭建了良好的创业平台。

改革试验

●毕节试验区创新投融资机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毕节试验区牢牢把握“改革、创新、探路、发展”的责任,注重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创新,突出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深化政银合作,破解融资瓶颈:按照“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搭建了24家融资平台公司,累计为城乡建设筹资155.5亿元,支持了毕威、黔织高速等公路,六沾、黄织、成贵铁路等铁路及毕节机场主体、金沙胜天水库、一院一场四馆等一批重大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推行BT、BOT投融资模式: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为毕威、黔织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融集资金65.9亿元,总投资110亿元的毕威高速开创了国内单个高速公路BT项目投资之最。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引进了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5家保险公司,引入区外银行在毕组建了2家村镇银行,成立省内首家由农信社发起组建的村镇银行,今年内计划新增5家村镇银行,鼓励民间资本组建了47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

推进公益事业市场化改革: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农民得实惠”的原则,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电影市场,组织实施了“四位一体”农村广播影视综合覆盖服务体系工程,得到

刘云山部长肯定;遵循“政府主导、国有控股、集团化管理、公司化经营”的原则,对原由“公司控股、承包人经营”的公交运营方式进行改制。改制后,公交运营线路从6条发展至10条,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管理模式。

科学发展

●农村发展靠农民 农民发展农民帮

纳雍县“农民讲师巡讲行动”引领“三农”突围

纳雍县在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从全县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中评选出县、乡农民讲师,推出“农民讲师巡讲行动”,进村入户向农民讲授党的方针政策,亟需的实用种植、养殖、产品加工等技术,农村就业相关知识,通过向群众传播鲜活的致富经,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发展持续推进,走出了一条 “三农”突围之路。

农村发展靠农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在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民,但一直以来,在抓教育培训方面,忽视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对农民进行培训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资源有限,一村一特、一寨一讲的针对性培训无法完成,而且专业人员未去“专业化”的高深理论,群众听不懂、难消化。通过组建农民讲师团分赴农村巡讲,解决了培训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节约了培训成本。同时,用农民讲师“现身说法”,与群众零距离对话,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入心入耳,立竿见影。

农民发展农民帮:只有选得准才能讲得好,群众才能听得懂、学得透、用得活。纳雍县在评选和巡讲行动中,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农民讲师充分发挥“传授实用技术、帮助解决问题、带领群众发展”的“传、帮、带”作用。在评选上,既要能说会做,更要群众认可。评选对象为村干部、农

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要求有专长或对某项工作有一定研究,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讲师分为乡镇农民讲师和县级农民讲师。乡镇农民讲师按照“三推一定”(村干部推荐、乡镇干部推荐、班子成员推荐,党委会确定)评选,各乡镇根据行政村多少,分别评选5—8名。 县级农民讲师按照“一推两选”的程序进行评选,即:各乡镇从已评选的农民讲师中,择优推荐2名参加县级评选;县委党建办审查后,初选总人数的60%进入面试;面试时,每位讲师选择一个主题演说5分钟,由在场的农民讲师和县党建办现场评分,选出前20名作为县级农民讲师。在提质上,既要及时“充电”,又要提前研讨。为了让农民讲师在理念上先接受、政策上先学习、技术上先培训,县委组织部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优先安排农民讲师参加各种培训,不断让农民讲师“充电增能”。同时,为有效督促农民讲师备得充分、讲得清楚,为群众学得扎实打下基础。巡讲前,组织部组织农民讲师按“说、试、评、议”四个步骤进行研讨——首先由农民讲师根据自身特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说课,再进行模拟试讲,由参会人员进行量化评分,最后进行评议,指出试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再开赴农村巡讲。在巡讲上,农民按需“点单”,讲师照单“配菜”。巡讲行动实行“三定一评”(定培训计划、定培训主题、定培训要求,进行满意度测评),每年对480个村(社区)巡讲1场以上,每次巡讲根据群众需求选择2至3个主题进行。每次巡讲前,对村情村貌进行研究,巡讲结束后,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不高的,不再安排巡讲。

破解“三农”促发展:通过农民讲师培训农村党员群众,以实招求实效,破解“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党的方针政策的“扬声机”。 通过评选农民讲师,开展巡讲行动,能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农业实用技术的“直通车”。 农民讲师与党员群众同在一个“屋檐下”,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人文环境相同,农民讲师用亲身的经历、沉淀的经验传授实用技术,巡讲因“地”施教、因地制宜,群

众听得懂、能信服、学得会、易操作。通过巡讲,讲师的实用技术传授到全县村村寨寨,实现了带动效应最大化。农村和谐稳定的“连心桥”。通过巡讲,能及时将党的声音传下去,将群众的呼声带上来,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和谐。农民发展转型的“助推器”。评选出来的农民讲师,都是农民群众中的优秀代表,都是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都是群众的知心人,他们的心里知道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他们的语言更具亲和力,他们的指导更具可信度,巡讲能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上进意识,让群众学有标杆,赶有榜样。

典型经验

●落实“两双机制” 实现“四个增多”

七星关区小坝镇创造人口计生工作的“黄金法则”

七星关区小坝镇是毕节经济开发区所在地,是毕节市高新技术的主战场,随着经济发开热潮的不断深化、拓展,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大大增加了小坝人口计生的工作难度和强度。近年来,该镇以落实“双诚信〃双承诺”的“两双机制”为抓手,实现了“四个增多”,创造了人口计生工作的“黄金法则”。

落实“两双机制”: “双诚信 〃 双承诺”机制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以镇直各部门配合、支持为保障,村(居)委会与村民之间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双方本着诚信受益、失信受制的原则,通过签订计生诚信协议书和诚信承诺书,实现互相承诺,互相监督,互守诚信。 在落实过程中,积极发动村、组计生协会会员进行宣传的同时,镇、村干部深入各村、组召开群众会,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大量的走访宣传,让人口计生的相关政策,尤其是让惠民政策根植到群众中去,群众参与积极

性得到空前提高。在此基础上,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把“双诚信 〃 双承诺”写入村规民约,讨论通过并与村民签订《诚信计生双向协议书》、《诚信计生双向承诺书》。协议签订之后,村民如果严格遵守承诺,并经村民评议小组评议认定后,就可以办理村级诚信计生证明。《诚信计生双向协议书》明确了计生户可以获得 5 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生产,创业致富;推迟两年生育的奖励 500 元,推迟三年生育的奖励 1000 元,推迟五年以上生育的奖励 2000 元;二女户主动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村一次性奖励 1000 元;在及时期内主动落实上环手术和绝育手术的,一次性分别给予 200元和 500 元的及时奖励金;优先安排进入工业园区就业;优先在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农村低保、沼气池修建等方面获得许多优先优惠政策。去年以来,小坝镇各村(居委会)按照承诺内容,对履行承诺的计生家庭,及时发放推迟生育奖 5 万元,两户节户奖 4 万元,发放及时节育措施奖 14.7 万元;优先安排诚信计生家庭成员 400 多名进入工业园区就业;在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方面安排计生户 190 户,为 150 多户计生“两户”办理了农村低保,为 24 户计生户发放贴息贷款 120 万元。

实现“四个增多”:通过“双诚信〃双承诺”工作的有序开展,换来了小坝镇人口计生工作的“四个多”。一是主动办理婚育证件的群众 增多,一年多来,已有622对夫妇主动办理了结婚证,403对夫妇办理了生育证明,36对夫妇办理了独生子女证,5户放弃二孩生育。二是推迟生育的群众增多,通过政策宣传和奖励引导,目前已有156对夫妇签订了推迟生育协议。三是主动返乡落实手术的群众增多,已有285对夫妇返乡落实手术,68人寄回手术证明。四是积极主动缴纳社抚费的对象增多,今年以来,共收缴社会抚养费200万元。

省部关怀

●民进上海市委组织医疗队赴金沙开展助医活动

近日,民进上海市委组织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博爱医院有关专家赴金沙县人民医院开展助医活动。

医疗队专家与金沙县人民医院有关科室负责人进行了见面座谈,医疗队专家们在医院会议室分别对骨科、心内科、肛肠科等疾病进行了知识讲座和疑难病例会诊,到科室进行了教学查房、手术示教、义诊等工作,并对相关疾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教学查房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在活动期间,完成了教学查房7次,手术示教20例,知识讲座培训5次,受培训人数达500余人次,肛肠科、心内科、儿科的专家为患者进行了义诊,受义诊约180人次。截至目前,民进上海市委多次组织医疗队专家到该县人民医院开展义务诊疗活动,并协调美中慈善基金会为人民医院捐赠了一台价值450万元的四排螺旋CT设备。

综合信息

●纳雍县利用第二届生态旅游文化节搭台引资22亿元

近日,纳雍县举办第二届生态旅游文化节,诚邀省内外企业参与。通过大力宣传,最终和 6家企业达成投资协议, 并在旅游节开幕式上签订招商引资协议,签约资金 22亿元。

签约项目涉及建材、旅游、文化、机械制造等方面。其中,广东顺德心缘实业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纳雍县产业园区建材园综合项目;北京振华旅行社服务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纳雍县滚山珠产业文化园;

贵州龙起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实施纳雍县总溪河旅游开发项目;贵州纳雍众隆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纳雍县机械设备制造项目;东莞市麦迪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投资0.5亿元建设纳雍县LED塑胶制品生产项目;广东中山市坦洲镇新雁模具厂投资5000万元建设纳雍县新辉模具、注塑、拉塑制品生产项目。

●大方县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1.6万余户

截止5月上旬,大方县今年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16026户,占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第二阶段任务18834户的85.09%。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是一项最基本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广大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大方县按照“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等原则,不断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大方县共投入7.7亿多元,对全县范围内近6万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改造面积达324多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20多万人的住房安全问题。在今年开工建设的1.6万多户中,目前已竣工4795户,已入住1093户。

●金沙茶叶专业合作社获“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殊荣

日前,金沙县茶叶专业合作社在由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安徽财大”杯2011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并受邀参加2012年5月19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安徽财经大学举行的“安徽财大”杯2011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颁奖大会。

●四川科创集团四大项目将落户织金

近日,经织金县政府与四川科创集团达成一致开发建设协议,四川科创集团四大项目将落户织金。

一是科创织金药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该项目选址于三甲新区,计划5月30日前进场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标准厂房建设,2013年12月底具备试生产条件。二是贵州织金太平洋国际大酒店及商业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选址于三甲新城区核心规划区,占地72亩,按国家标准(四标)建设。项目于今年年底前动工建设,建设周期18个月。三是三甲大道建设项目。由科创承担三甲大道建设,并于今年5月30日前进场建设,项目建设周期14个月。四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选址于三甲新城区核心区规划范围,占地300亩,年底启动2万平方米的建设工程。

●金沙县精牛汇牧业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金沙县精牛汇牧业公司用酒糟、秸秆作为原料生产牛羊饲料,打造出了一条饲料养牛羊、圈肥追施稻谷和高粱、高粱酿酒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长期以来,金沙县部分农民种植稻谷、油菜、高粱等作物收割后将秸秆在田块现场烧毁,导致资源浪费并造成环境污染。2010 年,金沙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阳恒东工贸有限公司投资 3399 万元在岩孔镇大水村创办精牛汇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酒糟和收购的高粱、水稻、玉米秸秆作为原料,建厂房 13000 多平方米,安装脱水、粉碎和研磨机械,建成年生产饲料 12 万吨的加工厂,将酒糟和秸秆混合加工成牛羊颗粒饲料供应牛羊养殖企业或专业户,既解决了秸秆废弃或烧毁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该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已与旺龙牧业公司和乌蒙瑞利

牧业公司等 10 余家养殖企业签订或达成供货协议,每月供货量达到 1 万吨以上

●大方县大方镇建工业化蔬菜育苗基地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方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蔬菜,投入资金 500 万元,在大方镇建工厂化蔬菜育苗基地。工厂化蔬菜育苗基地占地面积 50 亩,建有面积为 13000平方米的 10 栋温室大棚,每次可以培育各种蔬菜苗 140 万株,全年可以育苗 10至12 期,供应 5 万亩蔬菜种植需要。

目前,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委托给贵州举利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目前已经育辣椒、番茄、甘蓝等各种蔬菜苗 140 万株,供应菜农种植。贵州举利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发展蔬菜产业为主,主要产业还是大方皱椒, 13000平方米的育苗中心,主要育辣椒苗、蔬菜苗,将苗免费给村民种植,上市后按保底价收购。

报: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总顾问、组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省毕节试验区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统战部、省委政研室(试验办),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省直各部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班子成员。

送:市委各工作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毕节军分区,毕节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各人民团体,市直副县级以上行政事业企业单位 发:县(区)四大班子成员,县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县直副科级以上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各村居两委。

推荐第10篇: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红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20号文件精神的

情况汇报

尊敬的王小刚主任: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0】20号)和《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阿府发【2011】2号)文件精神,我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文件精神贯彻力度,更好地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推进我县供销社改革发展。现将贯彻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红原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属高原类型县,县政府设于邛溪镇,距成都450公里。全县辖9乡2镇33个行政村3个小区居委会,幅员84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03.3亩,总人口43000余人。近年来,红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建新村、强工业、兴旅游、重科教、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总体思路和建设全国藏区牧区县“统筹城乡发展高地、现代牧业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团结进步和谐福地”的奋斗目标,大力发扬“不甘落后、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红原精神,凝心聚力,竞位争先,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红原。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5499万元,同比增长15.3%。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3269万元,同比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11441万元,同比增长31.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789万元,同比增长1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258万元,同比增长5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达66758万元,同比增长72.3%。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同比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28元,同比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82万元,同比增长19.0%。

近年来,中共红原县委、红原县人民政府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始终把供销社作为重要的涉农部门,鼓励和支持供销社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骨干力量。 同时充分发挥供销社优势,积极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传统经营网络,截止2010年,全县供销系统建立“三农”服务中心1个(包括:配送中心、庄稼医院);烟花爆竹网点2个(1个正在审批中)。

二、主要做法

(一)、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数据经营服务网络。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市场要求和农牧民购物需要,加快农业生产数据连锁经营配送服务体系建设,组建农资配送中心,对农资经营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要求在刷经寺镇建设“三农”服务中心1个。同时,供销合作社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农资市场的管理和整治,防止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流入市场。为农牧民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三农”服务中心每年向农牧民销售各类农资达350余吨。并由县财政每年拿出农资综合直补金71400元补贴到农牧民手中,真正体现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同时,县财政还拿出10万元农资储备资金,确保我县农资供应的顺利进行。

(二)、加快建设烟花爆竹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供销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零售网点实行烟花爆竹点对点配送;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办严厉打击烟花爆竹的非法生产、运输、储存、经营行为;承担本系统内的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对零售网点的采购、运输、储存、零售一体化经营网络建设。 目前,我县县城已建立了烟花爆竹经营网点1个,为了方便农区农牧民购买,现打算在刷经寺镇新建1个烟花爆竹经营网点,手续审批中,力争10月前完成此项工作。

(三)、积极建设庄稼医院,开展“两放心”(放心使用化肥、放心使用农药)及“三到户”(质量承诺到户、技术服务到户、送货到户)活动工作;搞好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农作物地膜覆盖,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建立新药、新肥、新种子、新技术试验示范点。

(四)、为切实做好我县2010年度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验收工作,我县商务局协同县财政局于近日对我县的村村农家店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我县今年共建乡级店6家,村级店28家。在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四川省2010年度村村农家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经验收合格乡级店6家,村级店26家。

三、主要问题

全县供销社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要使其真正担当起历史重任,还要付出多方面努力,特别是以服务“三农”主管道的要求去衡量,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从供销社自身来看,一是供销社经济总量不足,经济实力相对弱小,供销社在组织农村购销业务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二是供销社在联合、合作方面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合作社不合作,联合社不联合”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供销社供销社系统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与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

其次,从供销社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来看,一是我县供销社成立不久,其职责划分不明确,致使已经出台的一些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也不能得到落实;二是部分职能部门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各界对供销社还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对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和新时期的价值、定位还有不少偏见和误解。

四、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现就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供销社在服务“三农”中的特殊价值。再创我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供销社根在农村,本在流通,质在合作,优势在网络,实践证明,实现了经营、服务和组织创新的新时期供销社,必会成为农民所需要、政府所信任、各方所依赖的服务“三农”的主管道。建议充分认识供销社在服务“三农”中的特殊性质、地位和作用,支持其通过改革发展,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涵盖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惠及民生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要把这项展现出重要价值和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事业作为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议将健全完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纳入全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供销社和相关部门参加,依据我县“三农”工作实际,借鉴内地成功做法,抓住健全体系、拓展职能、整合资源等主要问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大力加以推进。要重视发挥作为建设运营主体供销社的主导作用,对其进一步明确任务,注入资源,赋予相应的职能,引导支持其按照经营性与公益性相融合、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现代企业制度与农村改革经验相借鉴的要求,努力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供销合作社。

(三)加快推进供销社经济发展。供销社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抓住各级政府经济发展“转结构调方式”的战略机遇,加快调整供销社经济结构,拓展供销社新的发展领域,扩大供销社经营规模,全面提升供销社经济总量,壮大供销社经济实力;要注重资源整合,大力推进系统内联合合作,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加快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

(四)积极营造供销社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州、县政府文件要求,加大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支持和扶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扶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

红原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附件:

发改、商务等部门在服务业、物流业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方面,应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作用,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农业相关部门对供销社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专业合作社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合作;信息产业等部门对供销社开展报废汽车及废旧家电拆解,农村信息化建设等业务经营给予大力支持;银监、金融等部门要在供销社组建信用担保公司、开展资金互助合作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工商、质量监督、土地、建设、人事劳动等部门在供销社注册登记、农资商品经营、农村超市建设、小区服务中心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社会各界、新闻舆论部门也要更多地关注、理解供销社改革发展,加大对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宣传报导,为推进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共同推进全县供销社改革发展。

第11篇:供销社改革发展

供销社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县供销社所属企业情况。全县供销社现有*个独立核算企业,其中:基层社*个,直属企业*个(工业企业*个、商业企业*个)、代管集体商业企业*个(即合作商店,)。现有在册职工*人、离退休人员*人、。全系统帐面资产*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万元。总负债*万元,其中挂帐停息银行借款*万元、应付帐款*万元、其他应付款*8万元。

(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以来,建设农资配送中心一个,烟花爆竹县级配送库房1个、片区配送中心10个、专店专柜66个,农副产品经营部31个,农资农家店151个,个。

(三)县供销社机关情况。根据*编发(2005)58号文件精神,县供销社机关于*年被纳入县财政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定编*人。

二、供销社的改革历程

供销社成立以来,已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但这半个世纪的发展始终伴随计划经济体制支撑起政府涉农服务重任。1980年恢复供销社“三性”以来,整个经济社会都在向

- 1

人员在诉讼保全企业债权的同时,依法除名,共解除人员*人;三是放宽条件鼓励职工自愿辞退和调离系统*人;四是争取政策协调关系早退休*人;五是以不超过*个月基本工资低成本了断劳动关系*人,这些有效措施四年减员达*人,减幅达67%,基本完成人员优化配置的任务。

2、减负,优化企业负担结构。一是按照*劳发[1998]16号、*劳险[1998]8号文件,对未满“45〃55”人员实行养老金协保制度,以经济手段加强管理。在岗人员与业务要素挂勾,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全补、部分补贴和全部自负三个层次考核确定。协保人数超过*人,年平减负达*万元。二是规范非生产性支出,对内部退养、丧葬抚恤、医药费等非生产性开支统一标准和核报管理措施,年平减少非生产性支出*余万元。三是创造条件减轻安置压力。对下岗人员再就业放宽条件,创造环境,鼓励再就业,对实在不能再就业的人员向当地政府争取低保待遇,年平达*余户,减少了企业安置负担。四是严格按劳分配政策,减少工资压力。企业留用人员严格按生产经营要素和业绩计酬,多劳多得,不供一个闲人。

3、减债,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一是合理处置闲置资产。处置资金按照兑付股金、安置职工、偿还银行债务和盘活网点业务的顺序使用。近年来,企业处置资产*余万元,置换

- 3

基层社投资上实行职工入股,合伙经营;在人员上广泛吸收农村能人,实行签约用工;在经营上既与其它涉农部门和法人单位联合经营,又与承包业主和租赁户合作经营;在分配上实行按股、按岗和按生产经营要素相结合;在管理上推行社务公开,民主管理。

2、开发集团业务,实行网络经营。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县社于*年*月*日重组了由县社控股,烟花爆竹实行“供销社+社会网点”资源连锁的网络经营。目前基本形成了网络体系。烟花爆竹经营网。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为龙头,配合公安和安监部门,对全县烟花爆竹市场依法整顿,在理顺生产、收购、批发环节的基础上,按照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对全县零售网点进行规范整治,在*个基层供销社建立了片区配送中心并统筹设置零售网点,代批发业务,已形成*个代理机构和*余个零售网点的经营网络。农资经营网。以贸易货栈为龙头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年已通过商务部验收合格的农资放心店*个,今年政府下达建设任务*个、农资配送中心1个,已基本建成等待验收,现已开展网络配送运行。

三、改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债权债务问题。制约供销社深化改革的债务有三项:一是金融债务。*个直属企业部分企业了断银行债务外,其他直属企业还下欠银行贷款*万元,这些贷款是计划经济时

- 5

发展的产业,积极领办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产品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开发产品销售渠道,把农民发展的产品全部经营起来,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基层社增效。

2、组建龙头企业。改革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9个旧体制公司,按照农民需要和基层社经营的品牌商品为线重组龙头企业,实行网络经营。除已组的*、*等公司外,一是完善生产经营复合型农资龙头企业,实行连锁配送经营。二是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建立再生资源协会,把全县的废旧物资收购和经营业主联合起来,形成再生资源经营网。三是建立综合贸易公司。在县城发展连锁型的超市2—3个,并逐步在一级乡镇发展连锁超市.

第12篇:社区警务改革发言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强化社区警务职能

---在全局社区警务改革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灵乡派出所 谈子才

(2011年5月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存在“重打击轻防范”、“重破案轻基础”的思维定势,常常工作主要是“被动应付”,工作积极性不强。做大做强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理性回归的一种体现。我们公安机关现在的工作方式变为“主动出击”,民警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分工更加具体,这是公安机关工作理念的一重大转变。坚持以服务为主,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工作的主要宗旨。

这一系列的变化也给传统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作为基层派出所,唯有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各自实际,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改革,全面提升警务工作水平,方能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下面,结合警务工作实际,作以下几点探讨:

目前,灵乡镇现辖21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和1个矿区居委会,辖人口55898人,暂住人口524人,寄住人口3816人。而灵乡所现有民警13名,设有5个治安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一名治安民警,实行的是责任区民警工作制,因民警少,区域大,平均每个民警要管理10000多名实有人口,民警不但要参加日常的24小时值班,而且还要办

理案件,同时还要开展巡逻,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没有真正达到警务前移、工作前置的效果。

要想真正实现社区长治久安,实施社区警务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所对社区警务改革进行了前期探索,并初步明晰了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社区警务改革的方向

一是“管人”。即盯住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对新掌握的重点人员、重点单位和重点对象等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今年3月份,我所民警刘朝晖到辖区对工作对象进行走访了解时,得知工作对象明军,为得到某一工程的施工权,准备组织人员进行武力威胁,民警刘朝晖及时做好记录,第一时间找其训诫谈话,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制止了一起群体性事件,达到了重点人员被“盯”住的效果。

二是“管事”。即把警民和谐、群众满意作为努力的方向和终级目标,从细微处做起,通过微不足道的小事换取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以贴心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拉近警民距离,让民警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建立互信,能为群众办实事,能让群众为公安工作服务。如今年4月份,灵乡镇坳头村建学校办公楼,部分村民对学校选址不满意,多次阻止施工,给该村想上学的学生家长带来了不小的烦恼,民警王晓俊得知情况后,找到有关人员约谈,建议他们找正规渠道反映情况,成功化解了一起群体性事件,达到了矛盾及时发现、及时化解的效果。

三是“联防”。即健全基层组织,加强同辖区治保组织的密切联系,开展群防群治,构建警民联动、“全警参与、

全民参与”相结合的群防群治防范体系。组织邻里守望,户户联防,提示邻里间外出互相打招呼,代为守望,相互照顾,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警,使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同比大幅下降。

二、社区警务改革的重点

一是转变理念,实现警务前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警民关系。社区警务是派出所工作的延伸,是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冶社区警务硬件水平与江苏太仓相比相差不大,但是大冶社区警务改革的理念与其相比却相差甚远。要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即真正转变社区警务改革理念,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的束缚,实现警务前移,引导社区民警深入社区、立足社区,提高警民接触率,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警民关系提供前提和基础。

二是搭建平台,落实人员经费,解决社区警务室建设“后顾之忧”。采取由“政府牵头、公安主导、部门配合”的形式,将社区警务室建设纳入常态化的政府议程,给予公用经费保障,确保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落实,办公用房面积达标,电脑、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和设备达标,公安局域网和互联网接入达标,社区警务职能有效拓展。

三是选好人员,配强社区警力,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对新进人员除特殊岗位需要外,一律先到社区警务室锻炼,使派出所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做到“能者上、强者上”。职责一是要做到“三盯”,即盯住重点人员、盯住重点场所、盯住重点单位,对重点人员、场所和单位,要做到“每月一约谈”;职责二是要做到“三及”,即对发现的纠纷

隐患苗头,提前介入,及时疏导情绪、及时调解纠纷、及时化解矛盾;职责三是要做到“三帮”,即帮助社区健全各项制度,帮助指导社区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帮助社区治保组织搞好安全防范,使社区民警能以社区警务室工作为平台,以“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为主要工作职责,以“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为工作方式,使民警扎根社区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管好社会治安。

四是细化考核,明晰职责任务,健全和完善社区民警考核制度。以群众见警率、辖区情况熟悉率、人口熟悉率、辖区发案率、情报信息有效率、群众满意率等为主要内容,不断创新考核监督机制,科学实施考核考评,积极引导民警全身心投入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实行每月进行一次网上考评等,逐渐解决社区警务室民警的政治、福利待遇问题。如《湖南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规范(试行)》中规定“基层所队长要优先从社区和驻村民警中选拔”、“连续在警务室工作一定年限,符合职务晋升条件的,要优先解决职级待遇”、“切实提高警务室民警的津补贴标准”等等,这些都是对提高社区警务室民警政治和福利待遇的规定。建议市局能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财政、组织部门的支持,并出台具体标准,切实提高社区警务室民警的政治、福利待遇,真正让社区警务室留得住人,把社区警务工作岗位打造成为民警心中的热门岗位。

五是整体联动,实施配套改革,促进社区警务改革的良性循环。即公安内部在进行警务改革的同时,要实现整体与局部互相配套,社区警务改革也随之改革,促使其良性循环。

即与群众建立互信关系,为群众办实事,群众为公安工作服务,使得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在大幅度提升,从而真正促进警民关系和谐。

当前社区警务改革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任重道远,但只要破解了制约社区警务工作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社区警务室就一定会茁壮成长,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第13篇:企业团组织改革发言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的xxx,我想就我们单位的团组织建设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来到这个单位已经四年多了,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我们团委工作还存在着一点问题。

首先,是基层团的组织建设力度不够

以我单位为例,我们单位青年团员人数相对较少,单位团的学习活动时参与人数也相对较少,制约了活动开展的影响力。导致基层团组织在单位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给团员发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致使共青团不能更好的发挥凝聚青年的作用。

其次,是团的教育和活动能力降低

由于受社会风气及大环境的影响,企业中青年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传统的团内教育和活动形式的单一化与团员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一定落差,致使团组织活动不能吸引青年参加,即使团组织筹备举办大型集体活动,但由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生产效益为中心,团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在内容、时间、人员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加上大部分基层单位也因为生产任务紧张、人员紧缺等原因,不能抽调青年参与,致使团组织服务青年、教育青年的能力降低。

近年来我们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团组织建设的发展,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第一,企业团组织应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促使那些已经开展相当长时间、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共青团工作品牌焕发出新的活

力,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等共青团工作品牌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融人企业中心任务,创新开展青年人才工程、青年科技和创新工程,努力创建青年品牌新工程,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近两年,在集团公司的引导下,我院共青团工作由过去单纯的公益性质为主转变为在结合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等活动。企业的主要党政领导也从根本上认识到团组织的重要性,重视企业文化组织建设的发展。改善了企业团组织的工作环境.加强团组织建设。同时团委也以服务企业大局为重点,创新开展共青团工作。

第二,企业以服务青年为根本职责,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作为一名团组织成员,我认为团员自身素质建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企业团组织应当按照“科技兴企”和“人才战略”的要求,突出抓好青年成才工作。在青年中大力倡导学习成才、岗位成才、创业成才的观念,激发青年成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尊重青年成才愿望,搭建青年成才舞台,优化青年成才政策,广泛联系、凝聚各类青年人才,扎实做好发现、培养、举荐青年人才的工作,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不断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第14篇:公立医院改革表态发言

东宁县人民医院医改工作阶段性总结

自2010年3月起,我院作为综合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按照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强化医院基础建设,实施临床路径,加强药品管理,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革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医院基础建设,改善病人就医环境 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按照标准化县级医院新建了一座13900平方米的11层新住院部综合楼。目前已进入各项目验收收尾阶段,很快将投入使用。届时,将引进大型设备一千多万元,其中核磁、数字X光机(DR)等设备将填补我县此项医技检查的空白,使我县患者不再为做一项检查而千里迢迢地跑到外地,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新建的现代化节能型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省内县级医院屈指可数;感染流程标准化的中心供应室,正在建设中,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全院医疗用品的集中处理和消毒供应;病房内实现中心供氧、中心负压,极大地方便重症病人的抢救治 1 疗。与此同时,我们还对院内操场重新进行了修整,使庭院更加美化、绿化。总之,新住院部综合楼投入使用后,将彻底改善病人的住院环境,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二、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流程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实施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深入调研,拟定33个病种在临床各科室施行规范临床路径。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将某些疾病(或手术)关键性的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减少了开大方及不必要的检查,不仅降低了病人的就医成本,而且通过对诊疗护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绩效,实现病人满意、政府满意、医院和员工满意。

三、加强药品监督管理,降低病人就医成本 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制定严格的抗菌素使用原则,在临床使用上严格把关。实行

一、

二、三线用药制度。一线用药为常规用药;二线用药为控制用药,由科主任把关;三线用药由主管院长把关。积极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严格控制采购品种的重复、级别类别的重复,规范医院购药行为,力争在2011年全部施行国家规定的药品基本目录用药。

四、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我院护理部从建章立制入手,强化基础护理,提高

2 服务质量。并于2010年10月14日召开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动员大会,选定我院内科护理单元作为首个示范病区,新楼入住后将在全院推广。通过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丰富工作内涵,改进护理服务作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四、加强医院骨干人才培养,强化三级医疗网络建设 一是按照卫生部关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已经与哈医大一院、二院、牡丹江市多家医院的耳鼻喉科、普外科、眼科、泌尿外科等专家建立了对口支援协作关系,通过远程会诊和定期邀请他们来院进行授课、开展手术、坐诊和指导临床查房等工作,加强我院重点专科的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二是根据医院专科建设需要,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培训,派人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会议,掌握新知识和新方法。先后选派了普外科付主任到牡市肿瘤医院学习了腹腔镜技术,妇产科邢旭兵到牡市妇产医院学习了宫腔镜技术,五官科胡臣义到哈医大二院耳鼻喉进修学习。三是加强医院内部培养,在医院内部广泛开展医学前沿技术的讲座,活跃学术气氛,丰富医务人员理论新知。四是积极与乡卫生院、村卫生所联络,开展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对口帮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实行双向转诊。并

3 选派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每周下乡巡诊,深入村组院落,为群众送医送药,将特困户、养老院老人等作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疗服务。免费接收农村卫生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手术带教、病例讨论、查房会诊等,通过传授专业学术知识,提高农村医务人员业务技能。五是加强社区服务管理。对镇内常住人口,按照“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流程看病就医,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居民档案,完成对所辖社区65岁以上老人的体检工作,做到应检必检。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将组织医护人员上门进行体检,使社区老年人体检率达到100%。

五、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绩效考核 按照“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原则,实行以聘用合同制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分配档次,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 4 水平。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实现个人增收、单位增效、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八、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医院规范化管理进程

为提高我院规范化管理水平,在新院部楼建设中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其中包括HIS、LIS、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目前有关系统数据已录入完毕、电子病历书写模块已基本完成,已全面完成了上线前期的准备工作。电子病历的使用,通过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科研分析三大功能,使我院病历书写更加科学规范。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可对医院主要业务部门成本数据做到及时收集、存储、汇总和分析,消除了盲目进货、货物积压和损耗现象,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奠定了基础和技术支持。

总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改善民生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推进,稳步发展,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远大目标做出贡献!

5 东宁县人民医院医改工作阶段性总结

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选定我院作为综合性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全院职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工作。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能力建设等方面也在尝试、探索,寻求新发展。现将该项工作阶段性总结汇报如下:

一、抓优质服务,提升服务品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俱激烈。医院开展优质服务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端正医德医风的基础工作。在提升优质服务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医疗服务中要求医务人员换位思考,把患者当做亲人,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优质服务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结合,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2、加强教育与培训,通过创建医院优质服务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教育职工树立“医院是我家,我是医院人,医院靠我发展,我靠医院生存”的责任担当意识。形成“爱我工作,追求健康,尊重生命”的医院优质服务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合三级质控网络,强化首诊医师负责制,杜绝医疗事故或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

二、对口支援和骨干医师培训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我院于2011年6月与哈医大一院、二院建立了对口支援,派出耳鼻喉科、普外科、眼科、泌尿外科专家帮助我院重点科室提高技术水平。我院派去2名医务人员前往牡丹江红旗医院免费进修和培训。目前均按照协议积极工作,争取早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

三、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

我院作为全县最大的一所综合医院,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实施了双向转诊,同时我院在2011年开展农村巡诊医疗工作,包括以下内容:选派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每周下乡巡诊,将特困户、养老院老人等作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医疗服务。定期开展义诊宣传一次,深入村组院落,为群众送医送药。与乡卫生院、村卫生所联络,积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免费接收农村卫生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对其开展业务培训、手术带教、病例讨论、查房会诊等,通过传授专业学术知识,提高农村医务人

7 员业务技能。

四、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

为进一步规范行业作风,我院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社会监督。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和电子屏、公示栏、药品监督牌、医德医风监督牌、意见箱等途径开展信息监督与公开。

五、推进临床路径管理

2010年10月中旬按国家省市精神开展实行临床路径,共实施33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建立了临床路径登记本和临床路径变异登记本。做到及时登记、及时与患者沟通,其中内科、五官科、妇科运行良好,分别实施15例和18 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2011年在全院范围内展开。通过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把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内容详细化、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步步明晰,步步有据可依。

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强化基础护理服务,2010年10月14日我院召开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动员大会,选定我院内科护理单元作为示范病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我院护理部从建章立制入手,通过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改进护理服务,丰富工作内涵,充实护理人员队伍,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七、积极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环境

为彻底改善就医环境,为百姓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我院新建了一座13900平方米、南北长80米、占地1400平方米,共11层的新住院部综合楼。新大楼的设计施工均按国家县级医院建设标准进行,工程包括主体工程和附属配套工程两个部分,其中附属配套工程包括:污水站、变压器发电机房、电梯、医疗带(中心供氧、中心负压)、消防安装、手术室整体、水池泵房等。目前,楼内各项设施正在进行安装调试,即将投入使用。新楼的建成不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更加推进我院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八、医院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我院综合能力水平,在新院部楼建设中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其中包括HIS、LIS、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目前系统有关数据已录入完毕、电子病历书写模块已基本完成,做好了前期上线准备工作。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可对医院主要业务部门进行较全面的经济管理,成本数据做到及时收集、存储、汇总和分析,消防了盲目进货、货物积压和损耗现象,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奠定了基础和技术支持。电子病历主要能够实现病历书写、质控管理、科研分析三大功能。

九、先进的程流手术室

9 新住院部综合楼建设中手术室建设是全省县级医院档次最高的节能型现代化程流手术室,其中百级间2 个、万级间5个,无影灯采用世界较先进的LED无影灯,具有照度强、无温升的特点。同时设立了现代化的麻醉恢复室,保证病人能够得到较好的术后安全保障,降低感染率。

十、推广预约诊疗服务

根据卫生局要求,我院及时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设定了预约电话,2011年2月,我院安装了全国预约挂号系统,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

十一、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多年来,我院坚持执行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互认项目包括检验、影像、病理等。

十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采购大型医疗设备 近年来随着医疗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各项辅助检查项目的不断增多,检验科、放射线科、CT室等科室目前所使用的仪器已远远满足不了临床诊断的需要,为此我院按照全省2010年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规划,统一采购核磁、数字X光机、大型生化分析仪。目前数字X光机、大型生化分析仪已到货,正在安装调试中。

十三、实行新绩效考核方案

我院是全县较大的事业单位,人员多,工资分配不

10 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医院核算室人员通过外出学习工资分配方面的成功经验,经过反复测算研究,制定了新的工资绩效考核方案,并于2010年3月对全院绩效工资实行改革。新绩效方案的原则是按劳分配,以技术含量高低、风险程度大小为标准。药品收入不予绩效,医技收入给予绩效,从而转入以技养医的良性循环。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院将继续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让群众看好病,以优质服务保障群众健康。

第15篇: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任职表态发言[推荐]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任职表态发言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天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这是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与厚望,在此我深表感谢!我深感责任和担子很重,压力也很大,但我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角色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履行好职责,全力以赴干好工作,也在这里代表新任局长表个态度,在今后的工和中,我将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将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首要任务,锲而不舍、努力探求新岗位的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方法,努力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先进理念和光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树立新形象、勇创新业绩,同时主动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转换角色,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发展和改革局是我市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市政府综合经济部门,职能关键、职责重大。因此,我将切实做好从乡镇党委书记转换到部门负责人的角色转换,时刻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充分利用发展和改革局的职能,坚持主题,利用载体,强化职能,把握重点,做好职责应做的工作。

三是勤廉从政,真正树立良好形象。严格按照xx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提出的领导干部保持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以作风建设年,“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和载体,自觉

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清清白白从政,修身从俭、省身从严、执政从廉,做好表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际行动上。

四是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工作中,我将切实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主动向人大请示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各位领导、同志们,有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与监督,本人有决心、有信心履行好职责,为我市建设成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尊敬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各位委员:

今天,县人大常委会对县长***提名我为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的议案进行审议和表决,这是县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与厚望。如果我

被正式任命,我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角色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履行好职责,尽心尽责干好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到以下四点: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首要任务,锲而不舍,探求新知。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主动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做好发展和改革工作。牢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稳定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责任。在工作中做到坚持一个统领、实施两大战略、强化三大职能、把握四大重点。坚持一个统领:就是坚持以科

学发展观来统领发展和改革工作;实施两大战略:就是要深入贯彻实施县委提出的“五五举措”战略和建设“平安宁海”战略;强化三大职能:就是要切实强化重大课题研究、规划综合管理、发展状况监测分析三大职能;把握四大重点:就是要牢牢把握重点实事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前期、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乡和社会经济统筹、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四大重点。

三、勤政廉政,树立良好形象。自觉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标准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清清白白从政,修身从俭,省身从严,执政从廉,做好表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加强与县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主动向人大请示汇报工作,

自觉接受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总之,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关心、监督与支持,本人有决心、有信心履行好职责,为我县“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表态发言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非常感谢区人大对我的信任,任命我为区住建局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苦学为先,实干为本,团结为上,廉洁为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胜任新岗位,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个“有心之人”。一是有感恩心。我能走到今天这个岗位上,是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关心、帮助、支持的结果,我将始终以感恩之心,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组织、领导和同事们。二是有责任心。做到勤勉尽职,扎扎实

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于上级交办的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注重工作效果,不说空话,不唱高调,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三是有平常心。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一心把本职工作干到极致,干到最好,不慕名利,不贪享受,用平常心做人,用平常心做事。四是有进取心。尽心尽力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树形象,在住建系统树立起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逢旗必争,逢一必夺,处处争高,事事争好。

二、做个“有力之人”。一是提高学习的能力。养成“天天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加强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

素质。同时带领住建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大兴学习之风,加强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法规纪律等方面的学习,提高队伍素质。二是提高执行能力。科学的思路要落实到行动上,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住建局将不提条件,不讲价钱,坚

决执行。三是提高抗拒诱惑的能力。面对名利的诱惑,严于律己,清正廉明,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大家监督,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做到自重、自警、自励。四是提高创新能力。在项目建设、城市管理、建筑市场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思路,方便群众、服务企业,提高效率。

三、做个“有德之人”。一是常修为政之德。坚决维护党委权威,服从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委的决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自觉提高政治素质。二是常修为人之德。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重实绩、办实事、求实效。三是常修为民之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理解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积极帮

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今后,我一定不负重托,在新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为丰南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表 态 发 言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非常感谢市人大对我的信任,任命我为xx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苦学为先,实干为本,团结为上,廉洁为要,努力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胜任新岗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学习领悟党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积极主动地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努力办好代表议案和建议。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始终养成“天天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不断加强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带领带动班子成员和全体城管队伍大兴学习之风,加强文化科学、思想道德、法规纪律等方面素质教育,打牢城管队伍素质基础。

三、精益求精,推动城管工作创新发展。以队伍为根本,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市容管理、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的新机制、新方法,加大执法力度,精细管理,长效管理;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听取市民良好的意见建议,顺民意,解民忧,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多办实事,使城市管理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四、廉洁从政,以身作则。坚持洁身自好,严于律已,始终以无惧、无偏、无私、无欺的精神,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城市管理局局长的职位,是我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社会和人民的重要岗位,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倍加努力,倾注全力,在新的平

台上,为党、为人民、为xx的繁荣发展多做工作,做出贡献。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常委监督!

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

承蒙组织的关心和各位领导的抬爱,安排我到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门——商务局工作。首先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

商务局作为一个新的政府工作部门,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政府对内经外贸实施一体化管理的综合职能部门。随着经济全球

化及我国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我市内经外贸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贸体系,其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国家制订的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开放性经济的大政方针,对深化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外经外贸的增长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我个人来说,自1981年参加工作,虽说工龄不短,但

一直是从事客运、建设、城管方面的工作,对商务工作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因此,面对新的工作,我既感到荣幸,同时也深知担子之重!我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人大的正确指导和监督,我能变压力为动力,尽己所能地开展工作。上任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履行自身职责:

第一,立足本职,着眼全局,努力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商务工作是经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商务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将秉着“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工作原则,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完成本部门所肩负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大市场,发

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这一主题,以繁荣市场、发展贸易、确保城乡商贸协同有序发展为重点,以“促进贸易、扩大消费,强化监管、确保增长,整顿作风、提高素质”为抓手,加强调查研究,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全市内经外贸管理的有机融合。就具体工作而言,xx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搞好煤机工业园建设和建设煤机物流园的有关协调工作,并引导现有煤机企业扩容提质,努力将我市报批“湖南省煤机出口基地市”。二是要以《涟源市商业网点规划》、《涟源市成品油网点规划》和《涟源市烟花鞭炮经营网点规划》编制工作为重点,认真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三是尽快组建成立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加强成品油、酒类、特种行业、定点屠宰的行业监管。四是积极组织和举办各类博览会、展览会、展销会,继续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以及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成果,积极搞好引导,促进城乡消费。

第三,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我将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畅通工作渠道,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商务局召开的重要会议,开展的重大活动,将主动邀请人大领导到场指导;各个时期的商务工作运行情况,各类重大事件,都及时向人大常委会及其委、办报告,认真听取指示和指导性意见。二是坚持快捷高效,自觉贯彻执行人大决议。凡是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有关对商务工作的决议、决定,一定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并将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三是保证不推不拖,积极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对人大议案、常委会交办件和人大代表平时视察、调查、检查中对商务工作提出的建议,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并把办理的质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

第四,全面加强自斫ㄉ瑁欢咸岣咭婪ㄐ姓健?/strong>我将围绕商务工作努力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

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管理能力,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敏锐性以及工作的创造性、预见性;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树立部门的良好形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入实际,面向基层,带好班子和队伍,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

总之,我将以身先士卒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尽绵薄之力。

谢谢大家!

第16篇: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我校发展改革探究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学校发展外部环境的日渐复杂,传统的经验型高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校的发展, 大学科学规划、战略发展思想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战略规划成为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途径,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也成为了高校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今年是我校建校115周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谋划今后的改革发展规划,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总体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实现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交通大学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战略必要性、战略可行性、主题、品牌特色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chool development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experience-based management model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college\'s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planning, strategic developmen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 out, planning to become college strategic neceity of the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wa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hot iue.This year is the 115 anniversary of our school, and also a \" Twelfth-five\" start planning, the need for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on the school as a clear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lanning for futur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so that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level to a new level to achieve the building distinctiv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high-level development goals Jiaotong University.Keywords: strategic neceity, feasibility strategy, theme, brand characteristics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程的蓬勃开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对资源的激烈竞争也使高校面临着重大挑战,通过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高校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战略与规划管理起初是从政府和企业开始实施,高校作为学术型组织,不可能完全照抄照办政府和企业的做法,必须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确定目标、举措和衡量标准,形成规划,指导学校的工作,才能使学校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1]。

一、高校实施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高校一切办学资源全部靠政府投入,高校发展水平更多的是注重投入性指标,因此高校战略规划管理基本上没有提上历史日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到来,高校之间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通过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战略规划,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2]。

第一,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使高校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保证大学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战略规划所确立的大学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重要政策与措施等。因此,战略规划指引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从宏观上指引着大学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第二,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达到2700万人,预计到2010年在校人数将达到3000万,毛入学率达到25%,我国高等教育显然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各大学之间在生源和社会支持、办学质量和特色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同时,经济的全球化与国际化也深刻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对于大多数大学而言,需要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环境特点、学科特色、资源结构等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发展战略规划,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第三,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是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迫切希望。高校利益相关者中除了学校内部的教师、学生以外,还有学校外部的政府、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及捐赠者。对于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说,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权力

作为新的制度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把学生看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感与角色感。同时,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发展了,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相应提高,学生就业力才能增强,学生和学生家长才能对学校有认同感和信心。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提供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他们是高等学校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学校的发展,教师才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才能留得住人才,这也是高校教师自己所期待的。从用人单位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来看,他们都要求高校改革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自身利益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可行性

第一,国家为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有了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法律保障。《高等教育法》颁布以后,高校在学校管理、招生政策、经费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性,这都为高校实行战略规划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国际国内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成功案例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借鉴。纵观国内外运用战略与规划管理取得成功的高校,我们不难发现:实行大学战略与规划管理必须以探索真理和培养人才为前提;以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为核心;以学科优势和特色为主要内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这些经验都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了借鉴。

三、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成为了一个热门,各个高校都在提倡战略与规划管理,这是个好现象,但是,战略与规划管理不能光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模仿上,而应该切实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开展相应的研究,这样战略与规划管理才能真正起到推动高校发展的目的,不然就会流于形式[3]。

第一,要准确把握高校的发展定位。定位是指在科学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一个或一组定位特征,合理确定学校在某一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办好高校的前提首先是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高校发展定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航标,也是高校发展的一种信念,更是高校发展的自我规范。发展定位内

涵丰富,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层次定位、类型定位、学科定位、人才定位和规模定位等。定位是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的首要问题,没有科学的定位,就不可能对高校的远景与使命进行明确的、适切的展望,也就不可能实行科学的战略与规划管理。

第二,要广泛开展院校研究。院校研究源于美国,内涵是收集制度信息以便对机构的政策做出反思。院校研究实际上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与自身相关的理论建设的研究;二是各高校实际开展的以解决自身管理问题的应用性研究。两个层面的研究都是必要的,理论性研究是基础,应用性研究是目的,前者为后者服务。中国大学开展的院校研究不管是自身相关理论建设的理论性研究,还是以解决自身管理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其目的都是为我国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提供现实与理论的支持,也能为高校实行战略与规划管理更好地指明方向。

四、我校发展战略的研究

一、抓住发展的主题,把握时代机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驶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速改革,高等学校进入了一个改革、调整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紧抓发展的主题,及时地制定发展战略,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加快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是许多学校面临的严峻课题。我们学校在这个时期,勇抓时代机遇,谋划战略发展,为学校的成长、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起点和良好的开端。

西南交通大学始建1896年,曾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和“东方康奈尔”之称。在一个多世纪的征途上,学校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始终秉持“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培养了二十多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40多位两院院士,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学界泰斗和工程界翘楚,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

今天,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

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5]。

一、创新学科体系,突出特色与品牌

高校发展的核心是学科专业的成长以及在学科专业基础上拓展起来的相关事业的发展。大学要办出特色,必须以学科的特色为基础。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以一流的学科而闻名于世[6]。

西南交通大学为铁路而诞生,因铁路而发展。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京张铁路,到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从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到2006年7月投入运营的青藏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成功研制,到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的诞生;从我国第一条万吨重载列车大秦线运行试验成功,到我国第一条载人磁悬浮列车工程示范线的联调成功;从我国所有城市地铁的设计与建设,到著名的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的建设;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客运专线,到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这些成就无不饱含着西南交大人的智慧与心血。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在轨道交通、磁浮交通、高速铁路、大型桥梁隧道、现代交通信息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诞生了以\"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高温超导磁悬浮试验车\"(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现代轨道车辆耦合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了新的贡献,成为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利用办学优势,加大了服务西部和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力度[7]。

三、结合行业优势,推进科技创新

建设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一个首要的条件是学校要拥有相当雄厚的科技实力,具有高度发展的科技水平。从战略发展的思想来思考一所大学的科技发展,不仅要靠长期的积蓄实力、推陈出新,而且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学校科研创造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建立某方面的自身优势,然后以相对优势取胜,并带动相关学科提升学校整体科技水平。

实践证明,大学的发展“有预则立”已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逻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向纵深处推进,大学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战略实施、战略管理将更加成为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必要途径。对于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来说,加强战略发展研究且保证战略规划的常态性工作机制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

【1】高校改革与发展参考09

【2】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3】中国高教研究2009

【4】、【5】西南交大学校概况

【6】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

【7】西南交大学报

参考文献 年第15期 第31卷第8期 年第一期 年2月

第17篇:全市改革发展工作汇报

全市改革发展工作汇报

今天,省发改委**主任不辞辛苦,带领各位处长亲临我市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主任对**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姚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刚才,**同志汇报了我市改革发展工作情况。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xxx”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苏书记提出的“两个率先、一个努力”和吴省长提出的“经济发展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序列”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和超额完成了“xxx”规划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xxx”时期,我市生产总值由XX年的177亿元上升到今年的605亿元,年均增长15.5%,翻了一番多;财政总收入由XX年的23.03亿元上升到今年的80亿元,年均增长28.3%,接近翻两番;地方财政收入由XX年的10.52亿元上升到今年的48亿元,年均增长35.4%,翻了两番多;固定资产投资今年达到663亿元,是XX年的7.5倍,年均增长50.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XX年的238.46亿元上升到今年的1280亿元,年均增长40%。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XX年的12.5:55.7:31.8调整为2012年的6:63:31,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进一步凸显,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服务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层次得到快速提升,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三是城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城乡一体的市域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建城区面积由XX年的45平方公里扩大到6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33万增加到64万,城镇化率由48%提高到58.5%,**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四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政府机构、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强镇扩权等改革实现了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资由XX年的0.7亿美元上升到今年的4.76亿美元,年均增长46.1%;实际利用内资由XX年的51.33亿元上升到241.4亿元,年均增长36.3%;外贸出口由XX年的0.42亿美元上升到19亿美元,年均增长114.3%。

五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吉铁路建设成功列入铁道部建设规划。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启动了科技创新“543211”工程,成功申报了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荣获了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称号。教育事业明显进步,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职业教育园区升格为省职教园区,**学院成功升本,结束了我市没有本科学校的历史。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评为2012年中国诚信政府前10名,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是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XX年的9059元提高到17483元,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840元提高到7218元,年均增长13.5%。就业率达96.4%。**、孔目江水质由过去的不合格或ⅲ类水达到了ⅱ类水标准。连续荣获四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两届长安杯。

七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了省委苏荣书记的肯定并批示。“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的经验得到中组部的肯定和推广。率先实行从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党政副职和县级领导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组织负责人。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与省发改委多年来对**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姚主任及省发改委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积极融入**生态经

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努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我市在前天召开了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确立了**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融入**生态经济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城、科技创新城、生态文明城建设,努力把**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和**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城乡一体化。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300亿元,年均增长3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50亿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引进国内市外资金年均增长30%;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战略举措是: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动和谐平安**建设。

三、明年经济发展目标及举措

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尤为重要。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720亿元,增长15%,力争732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100亿元,增长25%,力争110亿元,增长37.5%;地方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800亿元,增长50%,力争XX亿元,增长66.7%。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增长25%,力争24.7亿美元,增长30%。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实际引进内资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围绕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里的“盘子”。积鼓励企业增资扩股,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全市计划安排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47个,总投资27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27亿元,其中,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9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0亿元。重点争取开工建设新吉铁路、白梅水库、新电2台66万千瓦煤粉炉发电机组扩改项目,抓好高铁新城、**省职业教育园区、仰天岗国际生态城、袁河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坚定不移地抓好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分宜工业园三大园区建设,大力组织实施“十百千亿”工程,力争钢铁产业销售收入720亿元,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700亿元,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60亿元。

新钢、赛维两个核心企业明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过400亿元。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生态新区、提升**区”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坚持把中心镇和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推进工业进园区、农业进基地、住宅进社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推进以“六改四普及”为主的村庄整治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步伐。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业、休闲旅游业,重点抓好10个商贸市场建设,启动洋坊站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的近邻、**的远郊”。力争公路货物运力增长10%以上,年末贷款余额突破570亿元、企业上市等直接融资余额突破230亿元。五是抓好改革开放,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重点抓好文化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医药卫生体制、户籍制度、宅基地换房等改革。

继续围绕三大产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力争央企落户项目10个以上,投资总额30亿元以上。六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以科技创新“543211”工程为载体,深化与中南大学、**交大、**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抓好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特色基地建设,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通过“引资与引智、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产业引进与平台引进、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全面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十百千万”工程。七是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光伏产品推广应用,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百万树木进城入院、进村入户等工程,力争成为全国循环经济或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八是围绕“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突出抓好村村通自来水、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等十大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的发展,离不开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希望姚主任及省发改委的各位领导继续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的各项工作,也希望各位领导多来**视察指导工作,对我市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18篇:中国烟草行业改革发展

在烟草行业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烟草专卖制度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一项创新制度,充分体现了烟草这种特殊商品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烟草行业把控制烟叶和卷烟总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扭转了烟草无序经营的局面,促进了烟草产销协调发展。同时,强化专卖管理,整顿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为增加

国家财政积累、维护消费者利益、满足市场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事实充分证明,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是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烟草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转变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关注烟草行业的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即着手研究烟草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在全面总结烟草管理体制的历史经验以及统筹考虑烟草自身特殊性的基础上,1981年5月18日,国务院作出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营,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的重大决定。

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成立,统一领导、全面经营管理烟草行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业务。1983年1月28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专卖进行全面的行政管理;同年11月1日,《烟草专卖条例》在全国实施,我国现行烟草专卖制度正式确立。在此后的几年内,先后成立了29个省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5个计划单列市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260多个地市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分公司、1500多个县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与此同时,总公司相继下设成立了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中国卷烟销售公司、中国烟草机械公司、中国烟草物资公司、中国烟草进出口公司和中国卷烟滤嘴材料公司6个直属专业公司。自此,一套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体制全面统领行业各项工作。

国家烟草专卖体制的确立,一举根治了过去多头领导、产供销三者脱节的弊病,扭转了烟草行业盲目发展的势头,实现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转变。

二、从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

“七五”末期、“八五”初期卷烟供应告别了短缺时代和卖方市场,产能的提升促使卷烟产大于销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行业发展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在某些地区,计划外烟厂、制售假烟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这些矛盾和顽疾妨碍着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稳定,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

在此背景下,加强行业宏观调控,打击各种违法活动,用国家法律来保障烟草专卖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1991年6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烟草行业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烟草专卖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这部法律,把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行业集中统一管理和垂直领导体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和固定。从此,烟草专卖制度有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专卖管理体制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重要转变。

国家烟草专卖局依照《烟草专卖法》,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决定和宏观调控措施,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在各个发展时期的战略转型;一批计划外烟厂被坚决关闭,非法卷烟批发市场得以彻底根治,制售假烟、走私卷烟等违法乱纪行为得到有效扼制。随着专卖法规体系的健全,全行业生产经营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个环节被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观念深入人心、见诸行动。

三、烟草专卖制度的坚持与完善

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新形势下,如何在坚持烟草专卖体制前提下,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2002年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公司总经理座谈会提出:烟草专卖制度能不能巩固完善,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事做好,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要提高中国烟草的总体竞争实力,必须要在坚持专卖制度的前提下直接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消除束缚烟草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00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坚持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改革工商体制,实行工商管理体制分开。

实践告诉我们,这项改革是烟草行业一系列改革的突破口,也是烟草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前提。行业深化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

近年来,国家局党组实行了一系列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措施:从省级烟草管理体制工商分开,理顺行业资产管理体制,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转变国家局、总公司和省级公司的职能,到确立卷烟工业企业和地市级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适度有效竞争;从加快烟草企业战略重组,大力推进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到“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等。这一系列改革,加快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形成,使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和体现。

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目前,烟草行业已初步建立了专卖制度下的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有序竞争的体制机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打下了工作基础。

第19篇: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

2013年度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

2014-01-16来源:国家煤炭工业网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201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通报会,通报了2013年度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

一、煤炭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生产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全国煤矿数量1.2万处,比2005年减少1.3万处。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850多处,比2005年增加560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35.7%提高到65%(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煤矿50处,产量占全国的17%左右);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9800多处(其中9万吨以下的煤矿7500处),数量比2005年减少了1万多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近30%下降到16%以下。建成安全高效矿井(露天)406处,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

2、大型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初步预计,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34亿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92%,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初步分析预测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河南、山东、新疆、安徽、云南等9个省区产量超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3%左右,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河北、宁夏、黑龙江、湖南、辽宁等5个省区原煤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

3、大型煤炭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初步统计分析,神华、中煤、同煤、山东能源、冀中能源、陕西煤业化工、河南能源、山西焦煤等8家企业原煤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占全国的37%左右;开滦、潞安、兖矿、华能、阳泉、中电投、淮南、晋城等11家企业超过5000万吨,总产量占全国的19%左右;有52家煤炭企业产量超过1000万吨,总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17家中央企业开办的煤矿324处,产量9.8亿吨,占全国的26.5%。

4、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预计前4家煤炭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25%左右,同比增加了

2.5个百分点左右;前10家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

5、企业兼并重组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河南煤化集团与义马集团重组而成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进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山西煤运集团和山西国际电力合并成立晋能公司,打造山西综合能源基地的企业航母;山西焦煤重组山西省焦炭集团,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3年,全国整顿关闭煤矿770余处,技改提升小煤矿490多处,兼并重组小煤矿610处,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亿多吨。

6、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初步分析预计全国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约占全国的11%左右,占火电装机容量的15%左右;全国煤制油总产量147万吨左右;形成煤制气装置产能27亿立方米;煤制烯烃总产能168万吨左右;煤制乙二醇总产能 90万吨左右,全年转化煤量约3200万吨左右。开滦集团物流信息商务智能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两港”储配煤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淮南矿业创新物资供应模式,构建现代大物流格局,实现了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建成了安徽省最大的物流企业;鄂尔多斯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以现代物流业为切入点,打造“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煤炭行业改革取得新进展。2013年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取消了重点合同,实现了电煤价格并轨;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降低了煤炭生产经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是“6+1”煤炭市场合作机制(“6+1”煤炭市场合作机制是指:由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与中国太原、东北亚、陕西、秦皇岛、徐州、内蒙古等煤炭交易中心形成的煤炭市场合作机制)更加完善。搭建了有利于煤炭供需企业自主交易的平台,节约了交易成本;发布了《煤炭交易市场交易规则》,组织了《煤炭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研究。二是完成了201

3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签订和执行汇总工作,开展了2014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签订和合同执行情况汇总工作。三是全国已经建成了31家区域性煤炭市场交易中心。四是炼焦煤和动力煤期货合约分别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

全国煤炭市场交易机制不断创新。2013年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57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煤炭行业按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6+1”煤炭市场交易机制,并成功举办了夏季东北亚和年度中国太原煤炭市场交易会。交易会按照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去行政化的思路进行。一是搭建有利于煤炭供需企业自主交易的平台,节约交易成本;二是促进区域交易中心发展,推动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三是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会上发布了《煤炭市场交易规则》,开展了《煤炭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研讨,以树立倡导“规则意识”“契约精神”,推动“阳光交易”。在会议组织上,坚持“四不”和开门办会,即:不干预订货数量、订货价格,不收取会议费,不开大会,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参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搞招待会、不搞相互宴请,营造务实、高效、节俭的会风。

交易会期间,召开了市场高峰论坛、多场产业发展战略圆桌会,举办了49场交易洽谈会,2000多户交易商和神华、中煤、大同煤矿等84家煤炭企业,华能、大唐等90家发电企业,鞍钢、宝钢等40家钢铁企业和冀东水泥、湖北宜化等50家大型建材、化工企业,以及北京、太原、郑州3家铁路局和秦皇岛、曹妃甸等10家港口企业,中国工商银行、大连、郑州商品交易所等23家金融期货公司,7万余人参加,签订煤炭购销合同9.55亿吨,占全国煤炭消费的26.5%。

三、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1、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开展。2013年,全行业新增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1个。截止2013年底,全行业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3个,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国家级实验室10个。

2、科技创新取得新的成果。2013年煤炭行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发生统一失稳理论,提出了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技术,推动了煤矿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水平的提高;“煤矿岩巷全断面高效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在岩巷掘进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钻车与破装运喷一体机实现了岩巷施工装备的跨越式发展;“0.6m~1.3m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煤炭综合机械开采技术体系,解决了薄煤层开采相关技术瓶颈;“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开发及应用”提出了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理论及及其过程设计方法,初步形成了多流态梯级强化浮选技术体系;“面向数字化采矿的软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出了系列数字化采矿专业模型和算法,研发了相应软件,结束了采矿软件长期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历史。同时,获国家能源局能源科技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5项;评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313项,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132项、三等奖151项。

3、重大科技工程示范取得新进展。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进入工业化生产。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工程开工建设,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实现长周期平稳运行,煤制烯烃成套工业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取得显著进步。大唐克旗13亿立方米/年、新疆庆华13.7亿立方米/年煤制气示范工程投入运营,并向输气管网正式送气。

4、行业标准工作扎实推进。2013年,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商品煤质量评价与控制技术指南》等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领域国家标准研究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申报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107项,完成标准制修订109项,经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

15项。

5、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兖矿集团进入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神华能源、中煤第一建设公司、山西兰花、煤科总院爆破技术研究所、宁夏天地奔牛集团5家企业进入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行业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5项,外观设计优秀奖1项;煤炭行业百强企业授权专利拥有量为1075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84项。

四、行业“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1、企业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能力增强。神华集团ERP、SRM系统项目全面上线,集团人、财、物、销协同资源整合平台全面建成;山东能源集团实现了总部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物资、营销等核心业务“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数据共享”;晋煤集团全业务覆盖的一体化ERP系统建设全面启动;阳煤集团一站式综合信息平台投入试运行。

2、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开滦集团投资8900万元,推进49个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推进传统煤炭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山西焦煤集团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三大基地”建设(研发、制造、示范基地);安徽四大国有煤炭企业启动了智慧矿山建设,走安全高效生产、清洁高效利用发展之路。

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神华集团电子商务平台7个月实现交易9000万吨,山东能源中国矿用物资网实现在线交易额超过30亿元,淮北矿业集团实现煤炭网上销售。

2013年,7家煤炭企业入选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13个煤炭行业项目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淮南矿业集团获得国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支持。

五、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初步统计,2013年原煤入选能力23.5亿吨,入选量22.14亿吨, 原煤入选率59.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煤矸石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利用煤矸石4.9亿吨,折合5600万吨标准煤;全年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55亿立方米,其中,井下瓦斯抽采量125亿立方米,地面煤层气产量30亿立方米。

六、煤炭行业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提出了《关于推进煤炭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煤炭行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煤矿艺术节美术、摄影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乌金杯”、“乌金奖”赛事,推动矿区全民健身活动。煤矿代表团出征十二届全运会,参加了摔跤、柔道、跆拳道三个大项比赛,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开展煤炭企业文化品牌矿和文化示范矿建设活动。召开了全国煤炭行业“五四”表彰大会,开展了“寻找最美青工”活动,展示了行业青年风采。全国煤炭工业劳模事迹报告团,深入基层,弘扬了劳模精神。评出AAA级、AA级信用企业69家,32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加强了煤炭文献委工作,启动了煤炭行业史志编纂工作。

七、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煤炭行业牢固树立“安全第

一、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依法治理,贯彻实施“双七条”,加快修订《煤矿安全规程》,强化煤矿技术标准管理,推动煤矿安全攻坚治本。2013年全国煤矿共发生各类事故589起,死亡和失踪1049人,同比分别下降23.8%和23.7%,其中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5.6%和37%,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93,同比下降21.7%。

第20篇:全国发展改革系统

全国发展改革系统2006-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先进集体、先进处室、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名单公示

按照《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发展改革系统“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委根据全系统“五五”普法检查验收考核情况,结合各单位平时工作,评选出了全国发展改革系统2006-2010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处室,并在各单位推荐基础上评选出了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拟在全系统进行表彰。现将名单公示,见附件。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2011年4月8日前以电话、传真形式向我委普法办反映。

联系人:何瑞琦

话:010-68502504 传

真:010-68502514

国家发展改革委普法办

2011年4月2日

附件:

2006-2010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先进集体、先进处室、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先进集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离退休干部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建物业管理中心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大连市发展改革委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 杭州市发展改革委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山西省物价局 江苏省物价局 浙江省物价局 安徽省物价局 福建省物价局 山东省物价局 湖南省物价局 广东省物价局 重庆市物价局 陕西省物价局 青岛市物价局 杭州市物价局 武汉市物价局 广州市物价局

二、先进处室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 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省招投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局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南京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

河北省物价局价格政策协调处 辽宁省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 吉林省物价局法规处

黑龙江省物价监督管理局法规处 湖北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 贵州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

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价局综合调控处 厦门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

南京市物价局综合调控处(政策法规处) 西安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处

三、先进个人

董贺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巡视员

程晓波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处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经济安全处调研员 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处长

李晨阳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产业和市场体制处主任科员

王晓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范恒山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创新能力处主任科员 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循环经济发展处主任科员

徐婷婷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综合处主任科员 张正明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政策法规处调研员

罗泽衡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法制工作处处长 郝雅风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副司长

胡继申

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副司长

国家物资储备局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丁晓龙

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办公室主任 兰

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服务中心

人事劳资处副处长 刘满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

卢凤霞

国家发展改革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主任 唐

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冠新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处长

邢晓峰

北京市昌平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北京市物价检查所主任科员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刘晓东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调研员

天津市南开区物价局综合法制科科长 汪志平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孟军平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干部

王彦芳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管理处副处长

李平一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局案件审理室主任

韩常在

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局检查四室主任

韩志彪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科科长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辽宁省铁岭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辽宁省葫芦岛市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科长

蓝公海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田建昌

吉林省辽源市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

罗春哲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宋希斌

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丁宇航

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郭春晖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黄献军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罗继红

上海市物价检查所案件审理科科长

赵云德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黄元宰

江苏省南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主任助理

江苏省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卫平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柴振华

浙江省丽水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长

李月康

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巡视员

郭长青

安徽省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兼改革和产业政策科科长

董光明

安徽省芜湖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翁星鸥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黄瑞国

福建省漳州市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主任 林宏志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发展改革局副主任科员

周宏辉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李正芳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主任科员

江西省南昌市发展改革委规划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干部

刘清涛

山东省东营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科科长

刘新涛

山东省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人事科科长 张世奇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调研员

潘文华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河南省新乡市发展改革委法规科科长 刘兆麟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喻朝阳

湖北省黄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明卫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智宏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蹇桂军

湖南省长沙市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处处长

于交安

湖南省桃源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蔡允革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荆楚红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法规与财金处副处长 黄泽昌

广东省佛山市发展改革局人事科科长

章远新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蒙锡阳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范超纲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纪检组副组长

张河清

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体改法规处调研员

海南省价格监督检查局法制工作科科长

米本家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叶成礼

重庆市武隆县发展改革委主任

贾永强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宋炼梅

四川省自贡市发展改革委法规科副科长 岳小丹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价格调控处科员

史红光

贵州省黔西南州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科科长

肖祖华

贵州省贵阳市发展改革委处长

陈任平

贵州省铜仁地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

刁殿伟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李灿和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

胡炜彤

云南省昆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谢建权

西藏自治区物价局成本科科长

李忆霞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科员

祝良伦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工人事处(机关党委)主任科员

张智军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春临

陕西省安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赵喜军

陕西省铜川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

张宗良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白堆仓

甘肃省平凉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徐希望

甘肃省兰州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段海兰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直属机关党委主任科员 李宪彪

青海省西宁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毛学鸿

青海省海东地区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

郭秉晨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邱新华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法规处调研员

马少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发展改革局项目室主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陈爱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发展改革主任科员 郑书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县长助理、发展改革委主任

解学慧

大连市金州新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胡世昌

大连市瓦房店市物价局局长

孙立霞

大连市长海县发展改革局体改科科长 祝军波

宁波市物价监督检查局秘书科科长

王勇堂

宁波市江东区发展改革局(物价检查所)所长

宁波市镇海区发展改革局机关妇委会主任 邓泽荣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规划处主任科员

陈意珠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组织人事处副主任科员 叶敏琦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规划处科员 傅长峰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马学泉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张德意

青岛市节能监察中心主任

林惠华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法规处)主任科员

邱名训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价格处主任科员 刘国彪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秘书处副主任科员 彭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刘伟奇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

聂培和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调研员 王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杨金铭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局监督指导处处长 姚建华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汪育欣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梅世友

南京市发展改革委投资处处长

徐克训

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主任

苑春勇

南京市秦淮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吴雪飞

杭州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政策研究室)主任科员

洪关良

杭州市萧山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胡相旗

杭州市淳安县发展改革局党委书记、局长 田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李爱军

济南市商河县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

池少华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徐冬梅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吴莉芬

武汉市硚口区发展改革委价格科主任科员 詹小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杨旭辉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粮食管理处副调研员

胡文学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科员 杨

西安市碑林区发展改革委办公室科员

张晓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价格处(价格监督检查处)处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环资处主任科员

杜文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发展改革委主任科员

李胜群

河北省物价局副局长

张国安

河北省物价局价格政策协调处处长

田念青

山西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卫晓云

山西省太原市物价局副调研员 韩

山西省祁县物价局局长

辽宁省本溪市物价局局长

金玉华

辽宁省鞍山市物价局副局长

张廷树

辽宁省葫芦岛市物价局综合法规科科长

张润哲

吉林省物价局法规处主任科员

王淑敏

吉林省延边州价格监督检查局价格监督指导处副处长

张利军

吉林省吉林市物价局副局长 李庆年

黑龙江省绥化市物价局副局长

曲圣乾

黑龙江省大庆市物价监督管理局法制科科长 薄

黑龙江省物价监督管理局法规处主任科员 李成毅

江苏省常州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徐连芳

江苏省盐城市物价局综合法制处处长

周兵兵

江苏省扬州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金晓芳

浙江省绍兴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浙江省温州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处长

陈建忠

浙江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安徽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闻

安徽省蚌埠市物价局局长

张再金

安徽省霍山县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明鉴

福建省漳州市物价局局长

徐海生

福建省三明市物价局局长

沈国顺

福建省莆田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戴恩河

山东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亓利群

山东省泰安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海东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先奎

湖北省竹溪县物价局局长

程金山

湖北省鄂州市物价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施以勇

湖北省荆门市物价局法规科科长

唐柏林

湖南省价格监督检查局综合法规科科长 廖

湖南省郴州市物价局办公室主任

彭抚伯

湖南省娄底市物价局综合法规调控科科长

麦马佑

广东省湛江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飞标

广东省惠州市物价局综合法规科科长

朱荣生

广东省梅州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宝真

广东省汕尾市物价局办公室主任

重庆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重庆市江北区发展改革委物价检查所所长

宋云溱

重庆市渝中区发展改革委秘书科科长

李建晖

贵州省贵阳市物价局副局长

赵筑雄

贵州省黔东南州物价局副调研员

谭天强

贵州省铜仁地区物价局办公室主任

李运生

陕西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调研员

牛延峰

陕西省延安市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红武

陕西省韩城市物价局检查所所长

杨廷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

田生宇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物价局局长

刘学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物价局局长

林建绛

厦门市物价局科员

厦门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主任科员

肖从蓉

厦门市价格认证中心科员

吕术青

青岛市物价局副主任科员

王兆霆

青岛市胶州市物价局物价检查所所长

曹亚平

青岛市城阳区物价局物价检查所副所长

周红梅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唐晓龙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五级执法员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分局法制科主任科员

黄文超

沈阳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刘艳会

沈阳市物价局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科员 庄殿瑞

沈阳市大东区发展改革局书记

王永耀

哈尔滨市物价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 陈彦明

哈尔滨市尚志市物价监督管理局局长 贾新才

哈尔滨市道外区物价监督管理局局长

南京市物价局综合调控处(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戴玲华

南京市白下区物价局科长

南京市鼓楼区物价局综合科科长

姜义敏

杭州市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副局长

杭州市上城区发展改革局(物价局)副局长

何水明

杭州市富阳市发展改革局(物价局)副局级组织员

济南市物价局组织人事处副处长

济南市市中区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

姜秋生

济南市济阳县物价局副局长 姜伟琳

武汉市物价局局长、党组书记 郑

武汉市物价局纪检组长

张水清

武汉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广州市物价局法规与价格调控处主任科员 曾晓东

广州市天河区物价局副局长

广州市萝岗区物价局副主任科员 何亚军

成都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李新宇

成都市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综合科副科长 唐

成都市温江区物价局办公室主任 冯晓青

西安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处处长 齐仲良

西安市莲湖区物价局局长 王选民

西安市高陵县物价局局长

四、先进工作者

王维然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屠亚东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调研员 付殿川

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调研员 卜宪斌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陈石燕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社会处(人口办)处长

邵献军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调研员

钱建鑫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赵建国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蔡荣富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刘光华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刘志飞

山东省菏泽市发展改革委综合科科长

刘志成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张修文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法规处主任科员

欧肇栋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法规与财金处主任科员

韩庆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姜世文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招标投标处处长

邹俊彬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李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达瓦次仁

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经济体制改革处)副处长

李宝玉

陕西省汉中市政府市长助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张远秦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

任冀沅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生淑凤

大连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处调研员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副处长

林海平

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综合规划处副处长 林顺辉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秘书处处长

沈阳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长春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郭

哈尔滨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

孙秋中

南京市发展改革委法规处处长

张正良

杭州市桐庐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刘凤德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朱来山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许宏鼎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科员

陈永宏

西安市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孔庆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副调研员 史凤林

山西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陈宝德

辽宁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宋秀梅

黑龙江省物价监督管理局宏观调控处副处长

江苏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王哲波

浙江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吴丽群

安徽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林国光

福建省物价局综合与法规处处长

刘海洪

山东省曲阜市物价局局长

肖惠敏

湖北省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谭大为

湖南省物价局综合法规调控处副调研员 孙庆奇

广东省物价局党组书记、局长

廖相林

重庆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贵州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陕西省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处长

梁剑锋

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价局综合调控处副调研员

庄志坚

厦门市物价局党组副书记

青岛市崂山区物价局物价管理办公室主任

贺振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王全武

沈阳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主任科员

张伟然

哈尔滨市物价监督管理局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张燕君

南京市物价局综合调控处(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杭州市物价局综合法规处副主任科员

孙微山

济南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 王丽华

武汉市物价局政策法规处副科长

邱亿通

广州市物价局副局长

西安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处副处长(调研员)

改革发展 专题发言
《改革发展 专题发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