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理论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06:3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理论教案

运动训练——武术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就必须依靠群体力量同自然界搏斗。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人们不仅靠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与野兽搏斗,还拿起石头、木棒与野兽抗争,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经过不断的总结与创新,最终形成了武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历程的发展,武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壮大发展。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搏斗运动两大类。 1.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以攻守进退、动静结合、刚柔虚实等运动的变化规律形成练习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弹、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按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1)拳术

拳术:是徒手练习的武术套路运动。 武术拳种的种类:

武术拳种多种多样,可以说上名字派别的就有几百种,但是主要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 (2)器械

器械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刀、枪、剑、棍是现在重点的竞赛项目。

刀:刀术短器械的一种。它由刃、背、尖、护手盘和刀柄等而构成。刀的长度是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运动方法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挂、戳、刺等基本刀法,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勇猛快速,刚劲有力。

剑:剑术短器械的一种。它是由剑刃、背、锋、护手、柄等部分组成。长度以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低于本人的耳上端。以刺、点、撩、截、格、挂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等而构成套路。它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潇洒,矫健优美。

枪:枪术长器械的一种。由枪头、枪缨和枪杆所组成,多用白蜡杆作枪杆。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还有崩、点、穿、挑、云、臂等。练习枪术要求持抢要稳活,扎抢要平正迅速,力达枪尖。拦拿缠绕圆转,劲力适当,方法正确,身法灵活多变,步法轻灵稳健。

棍:棍术长器械的一种。棍的最低长度等同本人身高。它以臂、扫、戳、挑、撩、拨等棍法为主,并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套路。练棍要求手臂圆熟,身棍合一,体现出勇猛、快速有力,棍打一大片的特点。 (3)对练

对练是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攻防的假设性实战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徒手对练这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进攻、防守、还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如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太极拳对练、八极对接等。

器械对练这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术组成的对练套路,主要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一方徒手,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4)集体表演 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2、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主要是散手、短兵。 (1)散手

散打运动是在利用现代体育推动的方法,在传统武术中采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出有一定的竞赛规则来进行攻防性的实战演练,就是说比原来套路的对练又提高了一步,属于实战性的演练。散打运动的比赛是在高六十厘米、边长八米的正方形台上进行的上面铺有软垫,运动员要戴护具。

现代散打运动是指两人踢打摔等技法为基本素材,按照规定的场地、时间、条件进行徒打对拔格斗的一项运动。散打运动是一项较劲、斗智斗勇的激烈项目。散打基本技术包括实战姿势、步法、进攻技术、防守技术、返还技术等五个部分。在现代体育教育推动的基础上,通过锻炼可全面提高人体身体素质,同时更好的引导青少年加强对强身益智,陶冶情操,培养青少年具有不怕坚苦,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 (2)短兵

短兵运动在五十年代开展较广泛,现代推广较差。该项运动是运动员手持器械,在场地内运用劈、刺等技术进行的对抗项目。

推荐第2篇:理论教案

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素概念和在体内的作用。

2、了解不同运动项目锻炼中如何加强营养素的补充。

3、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锻炼时的膳食问题。

4、学会运动与营养的合理搭配。

教学重点: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锻炼项目对合理营养的需求 教学内容:

一、营养与健康

1、营养的涵义与合理营养

生命的存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命活动及体育活动的进行,都依赖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新的构成细胞的物质、能源和其他活性物质,而且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这一获得与利用食物的过程,称为营养。营养是保证机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重要条件。

2、营养膳食的合理性

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营养,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则是增强机体质量、完善生理机能、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之一。

营养膳食的合理性原则,就是要求膳食中必须含有机体所需的一切营养素,而且含量适当,种类互补,全面满足身体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此外,营养的合理性还要求食物是易消化吸收,不含对机体有害成分。

3、营养素概念:营养素是指能在体内消化吸收,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成分,调节生理机能,为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须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营养素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身体同时也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所以营养与体育锻炼时密不可分的。

二、营养素在体内的作用

1、蛋白质在体内的主要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第一重要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酶和激素成分,调节酸碱平衡及全身生理机能;增强机体抗病免疫能力;供给热能等。机体一旦缺乏蛋白质,首先影响机体生长发育,肌肉萎缩,甚至贫血,并出现抗病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易疲劳,伤口不愈合等现象。

2、脂肪在体内的主要作用:脂肪在体内构成细胞膜及一些重要组织,参加代谢,供给热量,保护内脏,保持体温,并有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作用。

3、糖类在体内的主要作用:糖类在体内的首要作用是供给热能,人体所需能量的百分之六十是由糖类供应的。其次还构成组织成分并参与其他物质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营养作用,调节脂类代谢,具有解毒作用,保护肝脏等功能。机体缺糖使血糖下降,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机能,使其兴奋性下降,反

1 应迟钝,四肢无力,动作协调性下降,甚至晕厥,运动不能继续。

4、维生素包括脂溶性(A、D、E、K4种),水溶性(B

1、B

2、C等)

5、矿物质(又称无机盐):体内矿物质元素种类很多,总量约占体重的百分之五,是构成机体组织成分、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物质。其中,钙和铁是最易缺乏的。钙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神经在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参与凝血过程等。铁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构成血红蛋白。

6、水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构成具体的主要成分,参与全身所有的物质代谢,完成机体的物质运输,调节体温,保证腺体正常分泌。

三、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进行体育锻炼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紧张,内分泌机能提高,酶系统活跃,新陈代谢旺盛,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数倍、十数倍于安静状态,体内的糖、脂肪被大量分解供能,蛋白质代谢更新加快,大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参与分解代谢而加大了丢失过程。这些变化,使机能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为增多。

营养与体育关系密切,对锻炼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育锻炼造成的能量消耗,要在运动结束后通过合理的营养膳食得到补充。如果缺乏合理营养保证,消耗得不到补充,机体处于一种“亏损”状态,久而久之,对机体健康不利,会使锻炼者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下降,出现乏力疲劳甚至疾病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高锻炼效果或运动成绩是很困难的事情。

合理营养与体育锻炼时维持和促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条件。以科学营养为物质基础以体育锻炼为手段,用锻炼的消耗过程换取锻炼后的超量恢复过程,使机体积聚更多的能源物质,提高了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此时获得的健康,较之单纯以营养获取的健康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合理营养加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身体素质。

四、不同锻炼项目对合理营养的需求

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中,因各个项目代谢特点不同而对合理营养有着不同的需求特点。

1、跑步的营养特点

短跑是以速度素质为基础的无氧代谢供能为特点,工作时间短,强度大,要求有较好的爆发力的项目。在膳食中要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以增大肌肉体积,提高肌肉质量,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每公斤体重可达3.0克左右。另外,要求在膳食中增加磷和糖的含量,为脑组织提供营养,改善神经控制和增强神经传递,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还要求在膳食中增加矿物质如钙、镁、铁及维生素B1的含量,以改善肌肉收缩质量。

长跑是以有氧耐力素质为基础,以有氧代谢供能为特点,要求有较高的心肺功能及全身的抗疲劳工作能力的项目、虽强度较小但时间较长,体力消耗较大。要求膳食中以较全面的营养成分,增加机体能源物质的储备,在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成分中,突出铁、钙、磷、钠、维生素C、B1和E的含量,有利于提高有氧耐力。

2、体操类项目的营养特点

健美操以及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和技巧,动作复杂而多样,要求有较强的力量与速度素质以及良好的灵巧与协调性,对神经系统有较高的要求。其营养特点是:

2 高蛋白质、高热量、低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参加该类项目有时为比赛需控制体重,但不能过分控制饮食,避免造成营养不良,特点是不能影响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3、球类项目的营养特点

球类项目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食物中要含丰富的蛋白质、糖以及维生素B

1、C、E、A。球的体积越小,食物中维生素A的量应更高些。足球活动时间较长且在室外活动,矿物质、水分丢失较多,应及时补充。

4、冰雪项目的营养特点

由于长时间在冰雪上活动,价值环境温度较低,机体产热过程增强以维持体温,所以蛋白质和脂肪消耗较多,膳食中必须给予补充。同时要增加糖类以提供能源,维生素以B族为主,并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保护眼睛,适应冰雪场地的白色环境。

5、游泳项目营养特点

游泳项目在水中进行,使机体散热较多、较快,冬泳更是如此。游泳锻炼要求一定的力量与耐力素质,要求在膳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和适量的脂肪。老年人及在水温较低时处于抗寒冷需要,可再增多脂肪摄入。维生素以B

1、C、E为主。矿物质应增加碘的含量,以适应低温环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的需要。

五、不同气候条件下锻炼的营养特点

1、夏季锻炼的营养特点

夏季气候炎热,锻炼应多在通风处、树荫处进行。此时体内物质代谢变化很大,大量出汗使能量消耗增加,并使钙、钠、钾及维生素大量消耗和失去。所以,夏季锻炼时的膳食有其特殊要求,及时合理地补充水和电解质及维生素比补充蛋白质、糖、脂肪更加重要,这对增加散热过程,防止中暑是必须得。在电解质中氯化钠的摄入,常温下每人每天为10~15克,夏季高温再增加10克左右。需补充维生素包括B

1、B

2、B

6、C、胆碱、泛酸、叶酸等。蛋白质的补充应教平日增多,减少脂肪成分,膳食搭配应清淡可口,以增加食欲,并多吃一些蔬菜与水果,以增加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

2、冬季锻炼的营养特点

冬季气温较低,寒冷的环境使机体代谢加快,散热量增加,所以膳食中应增加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同时,增加热能充足的食物和维生素A、B

1、B、C、E。因冬季着装较多,户外活动少,接受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时间较少,还应在膳食中补充维生素D和钙、磷、铁、碘的含量。

讨论问题:谈谈你运动后的饮食问题。

推荐第3篇:《创新理论》教案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一章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2)理解创新与创造,技术创新与发明,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3)了解不同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特点,以及中国当前和各种国家创新战略及其效果。

2.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技术创新。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知识的主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创新理论的概念 2.教学难点:创新理论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一、二节2课时,

三、四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新与创造

一、创新的概念 最初(熊彼特1912)

发明新产品或提供产品新质量;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即生产工艺);获得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产生新的组织形式。

广义的最新创新概念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熊彼特)、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

创新的特点:开拓性、开放性、风险性、连续性、创造性、新颖性、辩证性、超越性。

二、创新与创造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看,创造分为三大类: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改进。

案例:剃刀手机、识别假币手机 第二节 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全过程为一体的经济技术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新产品的创意、研究、制造、包装、宣传、销售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活动体系,是从创新成果到商品化的代名词。

技术创新不同于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而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 技术创新推动是将科技变成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其行为主体是企业家,而不是发明家和革新者,以获取利润为动力与目的。

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营销环节的创新,也包含在技术创新之中。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区别:商业市场的影响程度以及实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技术创新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发明创造,也不同于一次生产过程和商业活动,有可能受到社会制度和发展、政府行为、企业环境、经济投入、群体协作、商业运行、市场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是从创意到效益实现的诸多环节的整体活动。

案例:波导手机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在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成果扩散得越快,范围越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二、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60年代:技术创新理论形成的初级阶段 20世纪70年代:形成独立学科基础理论框架的创建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专门研究初步尝到甜头阶段 20世纪90年代:技术创新成型、验证、再发展阶段 案例:863计划

单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一定能使国民经济保持连续快速的提高。只有将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以后,并得到市场的认可,甚至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时,才能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体现出了原本的含义。

三、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及类型

基础科学--应用研究--企业家--制造--销售

《技术创新源泉》:除制造商外,用户可以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供应商、客户也是重要的创新源。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在当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是不多见的,大多数商品都是处于一种饱和状态,即使某种商品出现了供不应求,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现象,这是客观现象,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

案例:两家肥皂工厂检查是否有没装肥皂的空盒流出去 突变性创新、累进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

突变性创新是指通过创新活动使某一项技术在相对较短的周期内产生质的突变;累进性创新是通过对若干次小规模的创新成功进行积累,而最终达到质的跃进;根本性创新使某一产品或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基础性创新与增值性创新

基础性创新:无多大技术含量,但市场效益却很好(MP

3、PDM、MP4) 增值性创新:商业利益不显著,提供便利(各种输入法) 经验创新与科学原理创新

经验创新:以实践经验为依据,技术含量较低 科学原理创新:以某科学技术领域里的理论为依据 企业创新与产业创新 案例:U盘发明人吕正彬

四、技术创新与环境 创新环境

软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金融人才,创新文化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一次展览会上,我有幸看到一个德国人用一套手工工具进行各种操作,制作过程和中国炸油条一样熟练。让人感受到劳动--创作--科学--艺术的享受。

硬环境:道路、通讯、电力、网络,基本工业水平,产业集群与供应商质量(北极卖冰箱)。

创新环境的培育

市场竞争机制的确立、金融、知识产权保护。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案例:德国稀有的怪缺商店 创新文化形成 案例:海尔

第三节 技术创新体系

发明不是创新,是创新的初级阶段。技术创新不只是企业行为,需要用户、金融、政府各部门的密切协作。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一、国家创新体系

1987年,英国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体系,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家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跨跃,是一种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结果。

国家创新体系结构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

政府由主导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社会依托,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本途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机制。

案例:袁隆平

二、企业是主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是采用一个车型、一个平台、一条流水线、一个厂房的制造方式。惟有上海通用是另类,上海通用最多可以一条线上共线生产四种不同平台的车型。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柔性化生产方式,能为厂家和消费者最直接带来的就是时间和金钱。

三、互联网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20世纪60年代,超级大国为首的东西方阵营之间冷战逐步升级,世纪大战、核大战的危险似乎随时都要降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了保证计算机通信、指挥、控制系统在经受核打击之后仍然能够进行不间断的工作,决定将数量有限,分散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网络式通信交换试验。

1969年11月21日,科学家和军事专家们汇集在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观看一台计算机,与数百英里外的斯坦福大学的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试验,结果获得成功。同年底,又成功地将四个结点联网,这最初只有四台计算机的通信网络被称为阿帕网。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从此掀开了网络时代的崭新一页。

30年来,国际互联网完成漂亮的三级跳,从军事实验网到商业主干网,再到公众普及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容纳60多万个网络,连入互联网的主机有2900多万台,上网人数超过一亿五千万,有600多个大型互联网图书馆,900多种新闻报纸汇入因特网的信息洪流中。互联网用超越时空的无形之手,将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国际互联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异常迅速。1993年,我国第一条64K电脑国际通讯专线,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接通。之后以科研和教育为主的各种网络纷纷建立。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科技神话,这种神话还将不断写下去……

我国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就目前而言,企业还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首先就研发投入来看,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其次,我国目前大多数科研成果

仍来自于科研单位,而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脱节,这使得企业不能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最后,大多数企业内部创新氛围不够活跃。据有关调查,在我国2800家大型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50%的企业一年都不开展研发活动,而国外企业中80%的企业都有研发中心。由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断言,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力量是相当薄弱的,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迫切需要实施自主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重引进轻吸收,重短期轻长期

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与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有关。很多企业认为技术创新是一项没有短期经济效益的投资。《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与当年GDP之比仅为1.4% ,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5%左右。同时大中型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达9.7∶1,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国有企业比例更高。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存在把大量资金投放到广告上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到产品的研发方面的现象。而在这为数不多的研发费用当中,企业又特别注重产品外观等方面的研究,因为这种研究成本低、见效快、收益显著。

技术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

与投入不足相比更令人忧心的是人员配置效率低下。国家发改委“中国技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项目”认为,中国创造一美元GDP所需研发人员数是日本的3.68倍,美国的4.48倍。同时如果从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价值创造活动链条来看,中国制造企业呈现“两头弱,中间强”的态势。以渐进性创新和产品创新为主,突破性创新和工艺创新很少。优势在生产环节,研发、工艺和销售领域的实力偏弱。我国的格兰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然而其关键零部件磁控管至今仍然依赖进口。同样,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然而高性能柜机也仍要采用美国谷轮公司的涡旋压缩机,没能实现自主研发。

政府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资本市场,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是受阻的,市场的缺位使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但我国政府起的作用明显不足:1)科技投入偏科研院所轻企业。这种技术创新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远离市场,其结果是越创新,国家对各大科研院所投入越大,其对市

场的创新贡献就越小,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就越低;2)产业政策和审批过多限制企业进行自主开发;3)知识产权保障体系不完善。企业研发出来一项技术很快被模仿,知识产权常常得不到有效保护,影响企业研发的积极性。

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基础

引进技术是缩短差距、节省投资、争取时间的捷径。对我国制造业更有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占领国内市场、挡住外企入侵的现实意义。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关键是:首先,要有恰当的市场定位,对国内市场及可能的国际市场判断和选择准确。其次,要及时和有效的消化吸收。消化吸收是掌握国外技术,使其发挥效益的条件,是改进创新的基础和积累技术的必要途径。我国制造业在此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最后,要改进和创新。只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才能创造出企业自身的特色,才能造就本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坚持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

产学研合作指以企业为主,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及政府的相关部门为追求发展目标在利益驱动下,运用各自资源相互协作所进行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目前产学研合作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大学、科研单位都是合作的主体,三者关系平等,都是从自身优势出发获得最大利益的需求。当主体各方以自身优势换取对方优势时,这种合作活动的动机便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应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来进行。

重视虚拟生产战略的运用

虚拟生产(virtual manufacturing)战略目前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方式。这样的虚拟公司本身很少或基本上没有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企业将其大部分职能都外部化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个总部,对整个生产、营销、设计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总部在这里实际上成为一个中间人,通过现代化的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而组织、协调和监督生产。虚拟生产战略比较适合我国高科技制造业,它们大都属于小而精的专家型企业,也是市场上技术创新很多的小而强的实力型企业,是属于开发强、产品小、市场大的哑铃型企业。我

国制造业应借助虚拟生产这种组织形式,在战略上保留制造中的核心环节(诸如核心部件的是生产和技术设计),在具体生产制造上通过外包等措施逐步分流出去,而不能一味地把持低端制造这一环节。

发挥集群创新优势

集群创新实际上是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以地理靠近为特征,以设施配套、机构完善为支撑条件,以文化融合为连接纽带的本地化的区域创新网络,地方网络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我们以形成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多个制造业集群。由于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众多的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我们的集群企业应利用企业之间的这种在地域等方面的优势,集成研发资源,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将注意力从单个企业技术创新转向了更大范围的体系与制度。

寻求突破性技术创新之路

综观世界形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确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由引进、合作、依附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和世界工厂转向成为技术创新领先的强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突破口在哪里?突破口就在于我们能否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里实现一系列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目前,由于长期习惯于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我国企业对突破性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存在先天不足,而在后续的集成研发和市场化上又缺乏理论指导,使得我国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必须把突破性技术创新提到战略高度,并从政府和企业的层面促进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的长效机制。

案例:国家战略—211工程 美国企业的创新理论

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内部管理结构重组,企业将上下级之间实行的命令和控制,转向以知识型专家为主的信息型组织。

外部协作机制创新:美国企业在外部协作机制上也有所创新,技术开发正在取代传统的交易和产权,成为公司之间合作的新纽带。为此通常成立战略联盟公司。在这种联盟中,成员之间仍保持各自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彼此建立在各种协

议的基础上。战略联盟公司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协作模式。

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的机制上看,美国的特点是以企业作为技术发明和技术开发的主体,以市场作为技术的推进机制,以竞争形成压力,以价格赋予动力,给企业造就了技术开发的强大能力。美国企业主要依靠风险资本和小企业来开发高新技术。风险资本和小企业增长速度之快,开发高新技术中作用之大,在世界先进工业国家中美国是首屈一指的。美国正是依仗着这两项优势在技术创新中抢占先机,在世界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

美国《财富》杂志载文说,创新是一种对新思想、变化、风险乃至失败都抱欢迎和容忍的态度,甚至积极态度的企业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必须渗透于企业上下才能发挥作用。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从二战后期就开始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工程,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案例: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日本创新策略

日本企业注重研究发达国家工业的成功之举,把握和生产高技术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战后的日本,仅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使大批企业跨人世界先进行列,其工业技术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创新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先进性,均占世界首位。其主要的创新策略如下:

新发明快速转化为新商品

将发明变为商品,是日本企业以高新技术产品竞争的捷径,如索尼公司就走出了一条靠发明走红的成功之路。因此,企业运用发明成果,使之商品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课题,谁在这方面先迈出一步,谁就最有可能成为成功者。

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任何新产品都有时效性,其新总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日本企业家的座右铭是:让我们快一点抛弃今天的新产品,这样我们会更强大并赚取更多的利润。正是这样一种创新理念的指导,他们才能不断推出新产品,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发近亲技术

日本企业善于广泛收集世界最新产品及制造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仿制、改进和创新,出新型产品。这样可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超越自

我,抢占市场。 这种创新观念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技术开发容易、选择面广、新开发技术产品专业性强、竞争优势明显等特点,是对原有技术的升华。

将社会需求作为开发的先决条件

产品创新需要了解社会需求,正所谓需求是创新之母,而掌握需求最有效的方法是收集信息,进行市场调研,比较研究同类产品,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

善于找到空缺

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而又无人生产的产品,优先开垦市场产品的荒地,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比较:我国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功实施了一系列体制创新与战略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因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增强,但从总体上,中国在科技竞争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要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不断缩小而不是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就需要尽快制定实施正确的科技创新战略。

我国生物技术在国际上仅居于中等偏上水平,电子技术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中期水平,制药业总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20年左右时间,机械行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不足5%,40%的机械设备依赖进口。

美国科技投资的四分之三来自企业,欧盟、日本企业所占比例也都在70%左右,而我国企业所占比例尚不足1/2。目前我国企业大量使用国外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使我国产品在不少领域,尤其是高技术领域失去竞争力。因此,对我国科研体制进行调整,增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政策

一、指导思想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政策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相吻合;技术创新政策的重点是从项目管理转到创新环境和机制上来;加快科研院所的改革,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显著;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个人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技术创新激励政策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改革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目前R&D投入占GDP0.5%,发达国家2.5%,中等国家1.5%。

R&D 即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在部分技术创新快的行业实行全面快速折旧制,同时提高总的折旧水平;改进和鼓励原技术创新有效途径,提高其效率。

尽早形成企业家人才市场,并采用各种形式对现有的经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引导,同时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与国企同等的优待。

政府应采取优先购买新技术、新产品的采购政策,为技术创新企业提供市场基础,为社会提供消费诱导方向。(比如华中数控)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写下你做的最有创新的事情。

写下听到创新想到的第一个词,并解释为什么?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二章 创造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创造力是人的一种天生的能力,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社会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

(2)了解如何开发创造力。 2.技能目标:开发创造力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开发创造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创造力的开发 2.教学难点:创造力的开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一、创造力的涵义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

复杂的高水平心理活动。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创造力构成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记忆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它是在个人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优良的个性品质如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精神等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总之,知识、智能和优良个性品质是创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创造力的水平。

二、创造力和创造能力

创造力本身就是生物界长期进化中大脑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他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并随之进化。

创造力只有显露出来,才能形成显性的创造能力,前者是依托,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

三、创造力的分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Maslow:特殊才能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创造力。 特殊才能创造力:是指创造成果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也可称之为狭义的创造力。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成果仅仅对于创造者本人来讲是一种新颖的事物,而对

全人类来说则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两种创造力的共同特点:它们都属于创新能力的范畴,即求新,新思想、新方案、新成就、新措施、新产品、新设计、新工艺。无论哪种创造力,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显露和提高的,都需要创造者的努力和奋斗;都强调首创原创前所未有,前者是对全社会、全人类,后者是对创造者本人而言。

马斯洛不低估前者,更推崇后者,他认为创造力不是特殊人物的专利和特权,而是全人类赖以进化的本原,文明发展的基础,生存品格的写照,他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是一种愉快的创造力,是深邃的自我及其价值的整合,是更新生命乐章的行板,也是很富有魅力的一种生活态度。

德国学者海纳特《创造力》一书中将创造力分为:创造力、类创造力、假性创造力。

我国学者刘道玉:类创造力、潜创造力、创造力、和假创造力。

创造力分类方法很多,了解分类,从而了解创造力人皆有之,人皆能得之。

四、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 普遍性:创造力人皆有之

人人皆尧舜 孟子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是每个自然人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是人类亿万年来智力进化的结果,它蕴藏在人的大脑中,亟待开发。从生理学上讲事实就是如此。

可开发性: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专门的学习或训练,通过创造教育的实施而被激发出来的。

第二节 创造力开发的方法

一、推广实施创造教育

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一大批富有创造才能的成员,并通过其努力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国际水平的成果和众多的技术诀窍。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思维、增长创造才干、开展创造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造教育。

国际上把21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

二、培养创造思维

首先要突破思维定势,摆脱习惯性思维;其次要善于提问题;最后要善于捕捉和驾驭灵感。

三、加强创造技法的学习

创造技法是创造学工作者们从历来的创造活动实践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帮助开展创造活动,消除习惯性思维障碍的辅助性工具。

案例—电扇

加一加 加电脑,电脑电扇

减一减 减立杆,吸附屋顶电扇 扩一扩 扩大送风角度,吹风全方位

缩一缩 缩小尺寸,迷你电扇

变一变 改变结构,球型电扇

改一改 改良使人着涼的缺点,保健电扇 联一联 联合音乐治疗,安眠电扇

学一学 新技术,太阳能电扇 代一代 其他材料代替,木叶片电扇

搬一搬 搬到电视机上,电视机电扇 反一反 冬天也可用,吹热的暖风扇

定一定 規定节约能源标准

四、培养创造者的个性素质

把精力投入到一个认定的目标去实现梦想,排除万难,就是成功的秘诀。这种个性并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后天造就的。

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勇敢、自信、热情、勤奋、乐观和幽默等。

第三节 创造力开发的因素

一、知识因素

任何创造都必须符合科学规律,都必须有正确的科学原理,漫无目的的创造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知识绝不是创造的全部要素,引经据典有时候也会束缚人的创造力。知识与创造之间既统一,又矛盾。

二、能力因素

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大学教育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才可能避免知识老化问题。

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是创造的基本材料

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准备、有组织、有目的的知觉。

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为创造提供创造方向,创造线索和条件,并促使人们去探索未知,纠正错误理论。

如何提高观察力:心理品质+观察习惯+综合观察与分析+方法 发现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

三、素质因素

自信、质疑、勇敢、意志、勤奋、热情、好奇心、兴趣、情感、动机

四、环境因素 环境与创造力开发

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工作生活环境 机遇与创造力开发

机遇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对待机遇

捕捉机遇:有准备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勇敢的创新精神。 案例: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身边有创意的人或事。

关于创造力的想法和观点(自己的观点)?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分类;

(2)了解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就业、乃至创业活动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3)了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技能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

一、思维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它是在表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逻辑思维:从人的认识活动来看,是经过感觉和印象的多次重复以后,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等逻辑方法而形成概念,最后用一系列的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

概念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没有概念的人就无法进行思维。为此,有人把概念比作思维的细胞或逻辑细胞。

非逻辑思维:包括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

人的价值不在于躯壳有力气,而在于敏锐而深刻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打工黄帝与打工仔的区别)

二、创造性思维

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简称创造思维)。

知识是个人产生创造思维的必要前提,经验是个人产生创造思维根本基础。 两层意思:创造精神,求知欲、创新意识、勇敢精神、顽强精神、科学态度;创造方法,各种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特征:具有特别的想象力;完整的独立性;具有新颖性;具有实用性;具有科学性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准备

创新

验证 发现

分析

解决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一、想象思维

案例:对比中没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人想象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才会成为这样的人。

二、灵感思维

灵感是一种思维形式,它不同于逻辑思维。它是实际存在的。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突变性、突破性、顿悟性、机遇性、偶然性的特点。

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具有非逻辑性、整体性、经验性和知识性、推测性、突发性

直觉思维同一般思维活动的区别:直观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可经由某种快捷方式而不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

案例:爱迪生与阿普顿

四、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它是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的系统思考、研究,力求认识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每当人们说到立体,总会联想到立体几何学的概念。立体几何学是研究包括立体图形形状、大小、位置等性质的学科,它虽然利用了空间的概念,但没有涉及时间、背景、作用等其它因素。

点思维:从某一点出发来建立思维目标,习惯于寻找唯一答案。

线性思维:沿袭某种规律性的思路,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延续性和经验的有效性,不注意上下左右、前前后后相关因素。

平面思维:纵横双向构成的线性思维。 立体思维:多点出发 ,进行多层次的思维。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透过现象,追寻根源;善于比较,辨异求同;立体思考,纵串横联;突出重点,归纳整理;集思广益,智力激励;信息相关,趋势外推;成果借鉴,类比模拟。

第四节

思维障碍及其克服

一、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

案例:列举砖头的用途 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强化

1、思维定势来自于传统社会

2、思维定势来自于以往的成功经验

3、思维定势来自于人们的习惯

4、思维定势来自于人们固执的性格 思维定势是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案例:玻璃缸里的鱼、拴在树上的牛

当然,思维定势也有有益的一面,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在碰到任何问题时,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及不懂的态度去面对、学习、解决,多听别人的意见。当一个人自以为什么都懂的时候,一定会失利;反之,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欠缺,很多东西都不懂,则一定能进步。

二、权威定势

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话来评判别人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的是与非、对与错的思维方式。

任何权威都是人,都是暂时的、某个领域的权威。我们要有选择的接受权威的建议,不要被权威束缚。

三、从众定势

事事处处都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四、唯书本定势

五、唯经验定势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能力,做亚洲学生无法做的事情。

学习智力是初级智力,应用智力是中级智力,创造智力是高级智力,传统的教育是培养对旧的知识的记忆和继承,现代的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火箭中的方向舵、独特的砂轮、茅台酒参加商品展览会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盲人上网解决方案。

50年后石油没了,你的能源解决方案。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四章 技术创新技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当前企业创新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并行设计、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等新技术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与促进。

2.技能目标:学习技术创新技法。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技术创新的主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技术创新技法 2.教学难点:技术创新技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一、二节2课时,

三、四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广义上说创新技法是某种操作(比如头脑风暴,小型会议) 创新成果=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创新技法

创新技法的掌握不能只靠别人讲授和自己念书、听课,而必须靠自己和群体的多次练习和体验才能牢固掌握。大家应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和学习本章所介绍的创新技法。

第二节

常用技术创新技法

一、智力激励法

智力激励一般是通过一种特殊的会议,使参加的人互相启发,填补知识空隙,从而起到创新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新性设想。

智力激励法的做法大致可分准备和召开小型会议两步。

默写式智力激励法规定:每次会议由6 个人参加,每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所以又称635法。在举行会议时,由主持人宣布议题,即创造发明的目标,并对到会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之后,每人发几张设想卡片,在每张设想卡片上标出

1、

2、3编号,两个设想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可让其他人填写新的设想,填写的字迹必须清楚。第一个五分钟内,每人针对议题在卡片上填写3个设想,然后将设想卡片传给右邻的到会者。在第二个五分钟内,每个人从别人的3个设想中得到新的启发,再在卡上填写3个新的设想,然后将设想卡片再传给右邻的到会者。这样,半个小时可以传递6次,一共可产生108个设想。

时间上都作了限制,在紧张的气氛下,使参加者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励出新的设想。

二、设问法

用设问开发新产品的方法,就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创造技法——设问法。

案例:日本编席小厂

三、检核表法

这是奥斯本(创造学之父)提出来的一种创造方法。意在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

四、组合创新法

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功能元素合并,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新功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方法。

案例:收录机、电子表笔、闪光装饰品、香味橡皮、音乐贺卡、电子秤、自动照相机、全自动洗衣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中药配方、瑞士军刀

综合:是将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事务以某种目的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一种更为高层次的组合。

综合方法在科技发明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如:中西医的结合;综合万有引力理论和狭义相对论,形成了广义相对论。

案例:阿波罗登月飞行

五、类比法

用待发明的创新对象与某一具有共同属性的已知事物进行对照类比,以便从中获得启示进行创造发明。

案例:欧姆定律

六、特性列举法

特性列举法是根据事物的特征或属性,将问题化整为零,以便产生创新设想的技法。例如,想要创新一台电风扇,若笼统地寻求创新整台电风扇的设想,恐怕不知从何下手。如果将电风扇分解成各种要素,如扇叶、立柱、网罩、电动机及速度、风量等,然后再分别逐个地分析、研究改进办法,则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创造性思考的方法。

特性列举法的操作程序: ① 确定研究对象;

② 从三方面进行特征列举,包括名词特性——整体、部分、材料、制造方法等,形容词特性——颜色、形状、性质、状态以及动词特性——功能、作用;

③ 对三方面属性的各项目提出可能的创新设想,引出新方案。 以尼龙绸折叠式花伞为例

确定研究对象:尼龙绸折叠式花伞。 特征列举如下:

名词性特征:伞杆(铁的)、伞架(铁的)、伞尖、伞把、弹簧(钢的)、开关机构(铁的)、伞面(尼龙绸)

动词性特征:手举、折叠、打开、闭合、握、提、挂、放、晒、遮雨 形容词性特征:圆柱形的(伞把)、曲形的(伞把)、直的(伞架)、硬的(伞架)、尖的(伞尖)、花形的(伞面)、圆的(伞面)等

提出创新设想、引出新方案:

将直的、硬的、铁的伞架变换为软的充气管式伞架以便于携带; 将伞边的伞面改用透明材料,以扩大视线;

将用手举的伞变换为用肩固定的伞或用头固定的伞,以方便骑车人或抱小孩者;

可否让伞成为可放音乐的伞或带手电筒的伞? 可否再增加一些新功能,如散发香味、发光?

新方案有:带透明伞边的伞;带在头上的充气型小伞面伞;伞中内藏收音机或手电筒的花面金属架的伞。

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通过挖掘产品缺点而进行创新的技法,即尽可能找出某产品的缺点,然后围绕缺点进行改进。

缺点列举法的操作程序为:① 确定对象,做好心理准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物都有缺点,用显微镜去观察。② 尽量列举“对象”的缺点、不足,可用智力激励法,也可展开调查。③ 将所有缺点整理归类,找出有改进价值的缺点即突破口。④ 针对缺点进行分析、改进,创造理想完善的新事物。

以电冰箱为例 确定对象为电冰箱。

列举缺点并整理,有改进价值的缺点如下:使用氟利昂,造成环境污染;高血压患者给电冰箱除霜时,冰水易使人手毛细管及小动脉迅速收缩,使血压骤升,造成寒冷加压现象,危及人身安全;使冷冻方便食品带有李斯特氏菌,可引起人体血液中毒、孕妇流产等。

提出改进创新方案:开发不用氟利昂的新型冰箱,例如,磁冰箱,这种电冰箱没有压缩机,采用磁热效应制冷;改进冰箱的性能,研制自动定时除霜、无霜冰箱;研制一种能消灭李斯特氏菌及其他细菌的¡°冰箱灭菌器¡±,作为冰箱附件。

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是指通过提出对产品的希望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寻找创新的目标的一种创新技法。

希望点列举法的操作程序为:① 确定对象② 提出希望点③ 提出创新方案

七、形态分析法

也称信息组合法,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彼此独立的因素,用网络

图解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以产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或发明的设想。

实施步骤:确定问题及相关因素——选出独立变项——绘制形态图——判断价值。

案例:公园游船形态分析表

八、信息交合法

对某一事物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分解出若干信息点,把同一基本信息或多个基本信息上的两个以上信息点进行交合,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方法。

实施步骤:确定中心(所要创新的目标);画标线(根据中心需要确定画几条坐标线);标注信息点 (根据需要确定数量);信息交合;评价、筛选方案

信息交合的主要形式

本体交合:原信息标系中的信息点相互交合。

立体动态交合:原信息标系中的任何信息点都可以分解,从而把交合引入多维空间,信息间的关系呈现出更复杂的交合趋势,会产生更高级的成果。

第三节 利用专利进行创新

据统计,全世界最新的发明成果,几乎有90% ~95%均首先见于专利文献。专利权有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我国规定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20年,保护期限届满后,专利权自行终止,任何人均可以使用。

种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讨论上一章作业加以改进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五章 新产品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产品、新产品概念; (2)了解新产品设计原则、过程。 2.技能目标:新产品设计过程。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新产品设计。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新产品设计过程 2.教学难点:新产品设计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品与新产品 产品=使用性+经济性 经济性

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产品,产品不单是指根据市场调研后第一次设计制造出的产品(老产品),同时也是适应新用途和市场需求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更新的产品(新产品)。

国家政策把具有以上特征的产品列入国家新产品项目。

第二节

产品创新

一、产品创新的内涵及其意义

产品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程。贯穿市场调研、构想、设计、制造、营销。

狭义的产品创新过程包括设计创新和工艺创新 老产品

改进型产品

全新型产品

创新来源:技术推动+市场推动

二、产品创新的方式和一般过程

基本方式:研制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模仿与改进;改变和完善产品的全过程。

产品创新过程:技术开发、生产开发、市场开发、方案创意、方案设计与验证

三、实现产品创新的新技术——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

当前机械产品发展和开发的新趋势是:以光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高新技术大量渗透到机械领域;产品小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产品易于制造、生命周期缩短,易于更新换代。

辅助创新技术将发明创造方法学TRIZ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

发明创造方法学TRIZ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综合多个学科形成。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

根据TRIZ理论研制的计算机软件:Techoptimizer、Innovation Workbench。 案例:新型扳手

第三节

新产品设计

一、新产品设计的特点及定位

特点:1)有新的目标

2)进行价值比较和市场前景预测的设计

3)具有必然性

4)综合性强

定位:1)需求定位

2)功能定位

3)技术规格与性能的定位

设计定位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设计过程,直接成果是新产品设计建议书、新产品开发设计划任务书等技术文件。

二、新产品设计的相关基本要素

1)功能

2)造型形象

3)物质技术条件

4)市场要素

5)新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功能是产品的主要因素,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造型形象是体现产品功能的具体形式;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产品功能和造型形象的基础和保障;市场则是产品设计的评价。

三、新产品设计的作用 对人的作用 对企业的作用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新产品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

四、新产品设计的原则

创新性——磁悬浮(抛掉有车必须有车轮的传统观念) 适用性——数码相机(代替胶卷) 可靠性

艺术性——现代汽车(陆上公务舱)

经济性——设计、制造、储存、运输、维修、报废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总费用

五、新产品设计的内容

(一)新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化艺术相结合,以现代工业生产为基础的一门新兴实用学科。

工业设计的宗旨——为人类创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

基础——现代工业

核心——产品

特点——多学科综合

(二)新产品设计与材料 材料与造型

特性:物理性能、加工成型性、表面工艺性、环境耐候性、环保性 材料发展的方向:高质量、低成本、耐高温、高强度、高性能、复合。新材料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三)新产品设计与工艺性

工艺包括: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装饰工艺

(四)新产品设计与四化设计 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简单化

六、新产品设计程序 产品需求与调查 调查汇总与界定

需求、理由、时间、地点、方式、方法

七、产品试验、使用与鉴定 测试

用户使用——新药试用 破坏性实验 产品鉴定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进行一款新产品设计。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六章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创新过程中的先进制造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2)了解先进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系统综合管理技术;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熟悉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准确认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方法 2.教学难点: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一、

二、三节2课时,

四、

五、

六、七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

时代背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供求关系变化频繁,产品革新日新月异,各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纵横交错,竞争对手林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跨入制造业新纪元。

美国制造业竞争策略:智能制造+设计集成+基础设施 日本制造业:精益生产+客户关系+智能集成与快速开发

我国的发展:九五计划-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应用+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数控系统及装备研究

二、先进制造技术定义

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现阶段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及现代化系统管理等方面优秀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第二节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分类

基础技术:优质、高效、低耗、少污染的基础制造技术,精密下料、精密成型、毛坯强韧化、少无氧化热处理、气体保护焊及埋弧焊等。

新型单元技术:制造技术与电子、信息、新材料、环境科学、系统工程等高新技术结合而形成,极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

集成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的技术局部或系统集成而形成,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系统等。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动态性、广泛性、集成性、实用性、系统性、先进性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CAMFMS(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ERPCIMS 并行工程\\网络制造\\虚拟制造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 第一次技术革命:看走得更远 第二次:看谁研究更深 第三次就是现在:看谁更蓝 CAXCAD\\CAM\\CAE\\CAPP CAE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

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从60年代初在工程上开始应用到今天,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和算法都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日趋成熟的过程,现已成为工程和产品结构分析中(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数值计算工具,同时也是分析连续力学各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提高,CAE系统的功能和计算精度都有很大提高,各种基于产品数字建模的CAE系统应运而生,并已成为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计算机辅助4C系统(CAD/CAE/CAPP/CAM)的重要环节。

CAE系统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即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将一个形状复杂的连续体的求解区域分解为有限的形状简单的子区域,即将一个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合的等效组合体;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把求解连续体的场变量(应力、位移、压力和温度等)问题简化为求解有限的单元节点上的场变量值。此时得到的基本方程是一个代数方程组,而不是原来描述真实连续体场变量的微分方程组。求解后得到近似的数值解,其近似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数量以及对单元的插值函数。

根据经验,CAE各阶段所用的时间为:40%~45%用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输入,50%~55%用于分析结果的判读和评定,而真正的分析计算时间只占5%左右。针对这种情况,采用CAD技术来建立CAE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完成分析数据的输入,通常称此过程为CAE的前处理。同样,CAE的结果也需要用CAD技术生成形象的图形输出,如生成位移图、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等值线图,表示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彩色明暗图,以及随机械载荷和温度载荷变化生成位移、应力、温度、压力等分布的动态显示图。我们称这一过程为CAE的后处理。针对不同的应用,也可用CAE仿真模拟零件、部件、装置(整机)乃至生产线、工厂的运动和运行状态。

CAE软件按研究对象分为:静态结构分析,动态分析;按研究问题分为线性问题,非线性问题;

主要有:Hyperworks,主要做前处理(分单元加载荷加约束)和后处理(看输出结果和仿真)

I-DEAS,同时也做CAD

Ansys,很经典的CAE,国内应用最广,客户成熟度最高,尤其是在高校科研领域。

Abaqus,强大的非线性复杂动态问题求解器,专门汽车分析模块,

LS-DYNA,强大的动态问题求解器,专门汽车分析模块,

Nastran,线性问题求解器

Pam crash,专门的碰撞研究软件

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

AutoForm,钣金冲压,特别是拉深分析软件

Madymo,汽车安全系统,如气囊,安全带整车碰撞性能分析软件

CAPP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 Planning)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支撑环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和推理等的功能来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借助于CAPP系统,可以解决手工工艺设计效率低、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不易达到优化等问题。

CAPP是将产品设计信息转换为各种加工制造、管理信息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联系设计和生产的纽带,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是企业信息交换的中间环节。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 planning)

CAPP的开发、研制是从60年代末开始的,在制造自动化领域,CAPP的发展是最迟的部分。世界上最早研究CAPP的国家是挪威,始于1969年,并于1969年正式推出世界上第一个CAPP系统AUTOPROS;1973年正式推出商品化的AUTOPROS系统。

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CAM-I于1976年推出的CAM-I’S Automated Proce Planning系统。取其字首的第一个字母,称为CAPP系统。目前对CAPP这个缩写法虽然还有不同的解释,但把CAPP称为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已经成为公认的释义。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作用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制订,把毛坯加工成工程图纸上所要求的零件。它是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形状、尺寸等)和工艺信息(材料、热处理、批量等),由计算机自动输出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等工艺文件的过程。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认识。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七章 技术创新应用实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学习技术创新。 2.技能目标:学习技术创新。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技术创新的主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明白技术创新应用实例 2.教学难点:明白技术创新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利用反求工程进行机械创新设计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大论文:

1、美国、日本、中国三个国家创新战略比较。

2、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谈谈对你技术创新概念的理解,与某个获得市场成功的新产品进行分析以(创新点、市场前景预测、缺点与不足)。

3、创新设计----新造型、新功能、新理念、新体制。

4、如果你是学生会某个社团负责人,请你写出一份宣传说明书以招揽新生(300字以内)。(提示:可以从社团的名字、内容、服务、经营范围方面考虑)。

推荐第4篇:体操理论教案

第八节

体操

一、体操的概念

1、体操的内涵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其特征表现为越来越两级分化,一类沿着竞技体操的方向发展,另一类朝着以增强体质发展能力为目的的各种非竞技性体操的方向发展。

概念:

体操是通过徒手、持器械或在器械上完成不同类型与难度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表现人的控制能力,并具有一定艺术要求的体育项目。

2、对体操概念的理解(分三个层次):

第一、竞技层面上的体操,即竞技体操。

第二、基础层面上的体操,即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利用器械的体操及教材化了的竞技体操。

第三、拓展层面上的体操,即类别体操,包括体操、艺术体操、健 美操、蹦床及舞蹈等运动项目。

二、体操的内容

1、队列队形练习

1.队列队形练习分为队列练习和队形练习两部分。队列练习有原地队列动作和行进间队列动作。队形练习有图形行进、队形变换、散开和靠拢等。

2、徒手体操

徒手体操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由举、踢、摆、振、蹲、转体、绕环、屈伸、跳跃等一系列徒手动作,以不同的方向、路线、幅度、频率和节奏,按照一定的编排所组成的身体练习,包括单人动作和双人动作。

3、轻器械体操

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体操的基础上,通过手持哑铃、实心球、体操棍、跳绳、火棒、沙袋等轻器械所进行的身体练习。

4、技巧运动

技巧运动包括滚动、滚翻、平衡、倒立、手翻、空翻等动作。

5、器械体操

器械体操包括单杠、双杠、吊环、鞍马、平衡木、高低杠等竞技器械项目,还包括众多增强体质和掌握实用体育技能的器械内容。

6、跳跃

跳跃包括以下肢为主的一般跳跃和上下肢结合的支撑跳跃。

7、实用类体操

实用类体操包括攀登、爬越、负重搬运、翻越障碍和撑杆爬墙等内容。

8、自由体操

自由体操主要由徒手体操,技巧的翻腾、跳跃、平衡及力量性动作组成。

9、健美操

健美操是深受学生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和竞赛项目,它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身器械进行的身体锻炼项目。

10、艺术体操

11、蹦床运动 12.基本体操

先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基本体操,基本体操的作用,然后分别讲解基本体操的内容。在讲解内容时,主要从形式分法和任务分法两方面来说明,而后一方面是重点从形式分法讲时,队列队形练习只讲明什么是队形队列和其作用即可,具体内容可不必介绍。徒手体操应突出讲明是其它练习的基础。而持轻器械和专门器械体操则主要介绍有些什么器械项目即可。 从任务分法讲时,应分别讲解保健性体操,生产操、医疗体操和运动辅助体操几种,每种体操主要使学生清楚而概括的了解其概念、目的、作用和特点,其中必要时还可(播放)举例和用个别动作演示来加深说明。例如在讲生产操时,播放生产操的例子;简略地用开展做操前后的主要生理或出勤指标来说明生产操的作用和效果。

13、竞技性体操

主要介绍目前国际和国内比赛有哪些项目。在分别介绍项目时,首先应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竞技体操、什么是技巧运动,什么是艺术体操,各有些什么具体项目。后简单说明作为比赛项目,须有专门的评分规则和要求,并不具体讲,解竞赛办法和规则内容。

除此,还可补充说明为基层单位,为了推广、开展或其它目的,可组织广播体操、生产操、锻炼标准、嚣动员等级动作或专门编制的教学动作的比赛等等,使学生不仅了解,正规比赛项目。并知道还可以在基层组织群众性简单内容的比赛,大学生知识范围。

14、团体操

首先讲明什么是团体操,然后介绍团体操的内容和形式,最后说明团体操的宣传、教育目的,并举某大型团体操为例加深理解。所举例子最好是大多数学生知道或看过的内容, 或 以某一场加以说明。整个讲解注意宜过细。

各内容讲完后,将三大类内容按大项提示一遍,加深整体概念。然后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如体操与其它项目有何区别?将学生思路引导进入下一节内容的学习

(三)体操的特点

本节共有

(四)五个特点,均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性问题,是本章讲授重点,通过讲解,使学生对体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但讲解时须要以实践中的具体内容为例子,达到生而有力的效果。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可从两方面来讲解,讲时应突出“丰富、多样、广泛”的效果,但并非罗列。

第一,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不仅要说明体操的项目和动作的多种多样,还可用边讲边演示的方式说明一个动作的多样变化,表现出体操与其它项目的区别。 第二,讲由于内容形式的多样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能全面而有重点地锻炼人体。可从三方面来讲述,讲时应用典型而又简明的例子突出“全面”和“有重点”的意义。

第一,从内容形式多样的特点说明既能全面锻炼人体,又能有目的地重点锻炼身体某部分。 第二,某些项目具有医疗和防止、纠正畸形发展的特殊作用,使身体得到全面和正常的发展。 第三,简略说明多项(田径、球类等)锻炼的好处。

3.具有独特的教法--运用保护和帮助。讲明为什么体操要用保护和帮助来突出“独特”二字。并从安全措施、教学方法和互助精神三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保护和帮助在体 操教学训练中的意义,从而引起学生对保护工作的重视,为以后体操实践课作一定的思想准备。

4.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段内容主要使学生明确体操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但在强调艺术牲时不应过分。主要通过美是体操动作的特殊要求和某些项目须要音乐伴奏两方面来讲述。

在讲动作的美时,一是要明确;“美”是反映在技术、姿态、幅度、准确性、节奏和韵律等等方面,可演示徒手体操动作的正确与错误两种做法,辅以说明。二是要明确不局限在女子或某些项目上,可能时,演示徒手体操同,一动作的男,女不同做法说明均有美的要求。

推荐第5篇:民族理论教案

《民族理论常识》授课教案

学校:沾益二中 年级:高一年级 (1-4班)授课教师:谢家龙 (5-8班)授课教师:张利鹃

0

《民族理论常识》授课教案

第一讲 民族概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2、明确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特点和“两个共同”

一、民族概念:

民族是“民族理论和政策”课程的研究基本对象。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21世纪之初的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发展极为迅速。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形形色色,使今天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民族作为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人们共同体类型,与现实世界存在和发生着各种联系。

(一)定义〈由于分析角度的差异存在着学术上的歧义〉(范文谰与苏联学者的不同观点) 民族概念的四个来源:

1、西方学术界对于民族的认识。

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四百多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此后,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民族学家先后给民族一词以各种理解,诸如有民族是“由血统、语言、历史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广泛的人们共同体”,意大利马奇。瑞士德国的布伦奇里。还有的认为它是“生活在同一规律下并为同一立法机关所代表的人们共同体”,有人指出:“民族首先是一个文化的共同体,而不是政治的实体”,如此等等,众说不一。

英语中与民族相近的词汇主要有这样几个:

nation ; nationality;ethnicity ;ethnic group;Race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概念。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族”类表述。

有学者考证,我国“民族”一词为外来词〔有蔡元培介绍西方民族学时引进和由梁启超从日语中引进之说〕,它是我国近代进行民主革命要求的产物,也是外国民族主义思想传人的产物。

3、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民族概念。

4、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概念。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该定义有三层含义:

1、民族是一个人们共同体;

2、具有四个特征(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表现在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3、稳定性。是当今世界最普遍的一种人们共同体类型。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阐述了民族的六要素: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6+1模式)。

详细解释这六要素。并且进行个案分析。 民族概念的几种用法:

1、中华民族:

2、具体的56个民族

3、民族=国家:

4、56个民族之内的亚民族集团„„ 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阶级等其它人们共同体的联系和区别。

关于“少数民族”一词的使用:少数民族一词在我国是专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种民族,它是一个约定成俗的相对概念,是相对于汉族人口的数量众多而言的概念,没有任何民族歧视的含义。少数民族称谓在我国已使用了半个多世纪,最早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主持制定的国民党一大“宣言”中使用。我党最初是在1926年《中共中央关于西北军工作给刘伯承的信》中提出的。建国后领导层也使用“兄弟民族”的称谓。这些称谓约定俗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

国外对“少数民族”一词的理解与使用情况:

国际社会中对于少数民族这个词的使用是不同的。国际人权文书中,一直未能就“少数民族”的法律含义取得共识。前苏联一直沿用少数民族称谓。罗马尼亚对却境内非罗马尼亚族称为“共居民族”,有时也称少数民族。美国、西欧等国使用的“少数民族”一词。

(二)我国的民族识别 1.民族识别的原因 2.民族识别的依据 3.民族识别的实践

恢复与更改民族成分的政策要求。 个案分析:贵州穿青人

二、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一)民族的形成:

时间是在由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阶级社会初期的过渡阶段。

形成条件: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家庭、私有制的出现、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地缘关系代替血缘关系。

(二)民族的发展:

由于各民族形成的条件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各民族的发展在道路、方式和速度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在中国,各民族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民族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加速实现现代化。

(三)民族的消亡:

讲解民族消亡的时间、条件和原因。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表现形式在此需要区别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的概念。

民族的消亡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我国对这方面的认识曾经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付出了代价。(个案分析我国

五、六十年代曾经出现过的人为刮起的“民族融合风”)。

三、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充分繁荣发展时期 原因、基本理论、进行个案分析。

四、中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

1、中国的民族。(正视民族共同体存在的客观性以及民族问题存在的客观性)

2、民族人口(各民族人口悬殊大。相对数与绝对数。重视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利益问题的现实依据)

3、民族的分布: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插花交错。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多个自治县〉;我国陆地边境线2 .1万公里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占1.8万公里,沿边境线分布着我国9个省、自治区的135个县、旗、市、市辖区,其中,民族自治地方107个;有30多个民族跨边境居住。(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

4、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进行个案分析。 思考题:

1、怎样认识民族六要素?

2、民族与宗教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是什么?

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

《民族理论常识》授课教案 第二讲 《民族问题及特点》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  要求学生对于民族问题的概念、产生的原因、特点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帮助学生对于民族问题能够进行理性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搞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各种民族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5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 出了“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之论断。40多年以后,江总书记在总结中国数千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又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还提出了“民族宗教无小事”的名言。

一、什么是民族问题:

1、民族问题的概念:民族问题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科学概念。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992年中央对于民族问题的阐述。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于民族问题概念的重申。包括了民族自身的发展,民族与国家、与阶级、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解释这“一个发展三个关系”的内涵。

2、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

民族成员个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民族群体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以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形式反映出民族关系。

间接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与非自治地方或其他国家机关的矛盾和问题。

民族问题的内容可以包括:政治对立、经济利益冲突、文化碰撞、军事对抗„„

3、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两类:民族自身的原因和社会原因。前者主要表现在民族差异方面。个案分析。后者重要表现在社会制度和政策、社会环境、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意识、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国内外分裂势力的影响等方面。比如:在分析制度原因方面: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曾经精辟地指出私有制是阶级社会中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民族问题的特性:

1、长期性:民族共同体将长期存在,其消亡是在共产主义实现以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民族交往日益频繁、利益的多元性等因素带来了民族问题方面的许多新情况;同时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关系进行破坏„„后,各种民族问题的解决也需要长期的过程,比如民族意识。

2、复杂性:其复杂性源于民族种类的众多,彼此的差异和与其他社会问题的交织。

3、敏感性:因为它与人们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紧密相连。与群体利益紧密相连,与政治问题紧密相连。

4、国际性:由于民族分布的原因,当一国有某个民族而国外也有这个民族的时候,一国的民族问题往往容易引发国家关注,甚至引起国际干预。比如科索沃问题。 5、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发言,之后进行课堂讨论)

目前许多民族问题出现了三个基本动向:一是“明显的政治化倾向。二是“国际化倾向。”:三是民族问题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表现在它与恐怖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恐怖主义正在日益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用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手段。在当前特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在民族问题上制造事端 推行其“西化 ”和“分化”战略,增加了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三、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内容主要是:一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还低,与发达地区 还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因民族差距的存在,在经济权益、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还时常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和纠纷。“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 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换言之,主要是缩小各民族发展上的差 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其特点主要是四个交织:

(一)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

(二)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

(三)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

(四)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四、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民族问题的解决

社会主义的性质、制度为各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保证。

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发展观。在1957年青岛民族工作会议上由周恩来总理提出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其含义:一是指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建设得到发展;二是各民族自身都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三是各民族自身固有的优点和特点得到充分展 现。该原则的目的是要全方位的促进各民族的全面进步。各民族不但要有平等的生存权,还要有平等的发展权。我国在1982年宪法中指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当然,强调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并不等于同步繁荣,这也是我们理解该原则的重点。因为在事实上,各民族的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在我们要承认差距,也要正视差距,更要缩小差距。因此,在步骤上必然要经历不同的过程。具体表现为:

(一)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民族问题

(三)社会主义本质与民族问题

(四)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与民族问题

(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民族问题

(六)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指导思想与民族问题 思考题:

1、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是否具有现实性?为什么?

2、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民族问题有什么特点?

3、处理好民族关系在我国有什么重要性?

6

《民族理论常识》授课教案 第三讲 中国的民族状况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增强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一、各民族共同创建了统一国家

中国的历史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在以往几千年的民族历史进程中,我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并以中华文化为纽带,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奠定了伟大祖国的千秋基业。

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境内56种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家园坐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 ,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的这片广阔的大陆上。其四周有天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地理单元。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的空间范围。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中华各民族之间在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互相交流,政治上互相依赖,甚至血缘上相通。形成了各种不能割舍的天然联系。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56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若干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具特点的多元统一体。

用史料进行比较分析,以形成一个宏观印象。

小结:长期以来,这世界上多少古老的文明衰落了、中断了;多少庞大的帝国分裂了、消失了。而世界民族之林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虽然历经劫难,屡遭挫折,却千百年来延绵不断,仍然以其丰姿巍然屹立。这是为什么?这种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其中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我国各民族——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分子,对于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

疆域构成中华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条件。从很早的古代起,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他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方面对于人类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保持世界上最发达的大国的地位达九百年之久。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样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三)各民族共同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中国的历史过程说明:祖国的统一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完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不但创造和发展了自己各具特色的民族特性,而且通过交流、同化、融合、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尽管各民族有消长,有兴旺,有的民族消失了,有的被同化了,有的则形成了,壮大了。但是,各民族共同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这个整体却延绵持续,保持了我国可是发展的连续性和推陈出新的创造性,这在世界上实为仅有。由56种民族组成的这个整体,曾经受过无数次的严峻考验,包括外来的打击、内部的分裂,但是由于各民族之间的血肉相联、休戚与共的关系,使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各民族关系的总趋势,每次分裂之后都能够形成新的统一和更加长久的密切联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突出的事实。在世界史上,具有如此内聚力的民族唯我中华民族。

(四)各民族共同创建了新中国

个案分析。

(五)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共同奋斗

今天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行各业中都有各民族的成员。为中国的腾飞添砖加瓦。

二、维护国家的统

一、安全和利益(布置学生主题发言)

(一)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二)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三)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三、我国的民族问题是国内事务

(一)民族问题与国家主权

(二)民族问题的国际关注与国际干预

(三)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

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两个方面:既有矛盾、冲突的方面,又有交流、合作、相互依存的方面。后者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中国长期统一就是直接表现。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各民族具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我国国家法律的保护、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社会制度的保证、民众的普遍认同都成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条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非常现实的需要。

当前我国民族关系上的“三个离不开理论”。这是由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反映了目前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特点。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为什么说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3.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民族理论常识》授课教案

第四讲 民族平等

教学目的:

1、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平等的政策

一、民族政策概述

(一)什么是民族政策?

政策研究被作为思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民族政策属于社会的公共政策范畴。民族政策,顾名思义,是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实施对少数民族 的 管理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在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政策历来是党和政府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特定的统治集团的民族观和他们的利益要求。

(二)世界范围内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是与党和政府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上的政策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来,可以将其分为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两大类别。政策原则体现党和国家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大政方针和基本思路。政策措施则 是党和国家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些具体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着性。该体系还可以从宏观、微观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二、民族平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一)民族平等的理论渊源

民族平等来源于提一般的平等原则。平等作为一种法律的、政治的和社会关系的概念,作为一种政治口号,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提出来的。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出现最早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奴隶制的等级划分;平等最初是针对公民的特权而言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作为人都应该拥有相同的权利是平等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从人类平等思想的连续性看,它经历了一个将奴隶排除于人之外到承认同一社会等级内部的平等再到由理性所决定的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这样一个认识上的深化过程;从平等思想的传播看,它由最初个别思想家的一种思想观念逐渐成为公众舆论,再成为一项司法原则。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了资产阶级实现自己的社会变革目的的政治口号,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平等的主张。

10    资产阶级提出民族平等的理由:

动员和组织民族运动是其必然的手段、民族平等成为实施动员的政治口号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思想,主张在消灭私有制条件下实现民族的真正平等,并且使民族平等成为一种真实的民族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是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先进或者后进都一律平等。因为各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有自己应有的位置。

二是民族之间没有优劣、贵贱之分,只有发展上的先进和后进之别,而这些发展上的差距不是天生的。对于发展落后的民族,只要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提供发展的机遇,他们就一定会获得进步。主张各民族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

三是主张民族平等应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在法律上、政治上。

四是主张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根本区别。五是主张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甚至不惜以对待自己的不平等来抵偿现实生活中实际形成的不平等。从而实现真正的平等。

无产阶级要实现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团结各民族人民。而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前提,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结果,二者相辅相成。列宁说过:“没有什么比对待民族不公平、不平等更能够阻挠无产阶级团结的发展和巩固了”。斯大林认为“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是一切不满和摩擦的根源”。因此,实现民族平等成为无产阶级极其马克思主义政党民族观中的主要原则。

(三)民族平等的基本含义

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异同,都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三、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党的一贯政策。个案分析

四、维护法律的尊严

(一)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及其基本含义

民族平等是以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为前提的。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基本涵义是:第一,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且承担同等的义务。第二,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够歧视任何公民;第三,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参加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第四,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成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必须同样地尊重法律的规定,都必须懂法、守法。没有拥有特殊权利的公民,也没有拥有特殊权利的民族,

(二)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权利和义务关系上相辅相成的关系,奠定了民族平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基础。没有只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民族共同体,也没有只有义务而没有权利的民族共同体。在社会生活中,民族的平等往往要通过民族成员个体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并且成为调整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宝。比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是指: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任何人都不能够以任何方式分裂国家、接受外国势力支配、割让领土、服从外国势力或者要求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必须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或者危害国家政权统一的行为。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指: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任何人都不能够以任何形式制造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该法律规定是我国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对各民族公民而言,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就是责无旁贷的义务。在这个问题上权利与义务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三)各民族都有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

个案分析。

1、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是维护法律尊严的具体表现,也是任何一个民族公民的义务

2、培育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

3、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民族关系上出现的问题 思考题:

1、民族平等与一般的平等原则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

2、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如何保障各个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

3、贯彻和执行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民族理论常识》授课教案 第五讲 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民族关系的制度保证,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政权学说的一部分,涉及国家的结构形式、政权性质等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个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定位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解释并且分析以上两个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定位的原因和内容。

必须明确几个相关的概念:

政治制度、国家形式、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度、单一制国家

二、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一)定义: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解析该定义的内容。

(二)原则:

(三)特点:

(四)类型:

三、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一)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三)该政策的优越性;

(四)该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五)目前自治地方的数量、分布、人口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持与完善 必要性、执行内容、法制保障、监督机制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地位? 2.如何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和特点? 3.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

《民族理论常识》授课教案 第六讲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我国为什么要制定相关政策;

2、掌握这些方面的政策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一、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时代主旋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发展始终包含着所有民族共同的繁荣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央提出了两个“共同”的理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目前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

 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个案分析)

2、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3、大力扶持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4、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5、坚持自力更生,努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政策

(一)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与发展政策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概况

2、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

3、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政策

法理依据:

政策内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二)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1、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2、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

3、我国对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规定:

法理依据:通过法理分析知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上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侵犯也就意味着对于民族的平等权利、对于少数民族成员个体的民主权利的践踏。因此法律把侵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视为犯罪。《刑法》将其纳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范围而给予惩罚。

政策内容:“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风俗习惯的三种分类。凡是有利于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利于民众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风俗习惯就属于好的或者是比较好的。应该提倡、发扬。反之就是不好的。应该改革。至于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区分好与不好的,则顺其自然。

4、改革风俗习惯的原则规定。

(三)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

(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五)其他文化发展政策

三、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人才资源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1.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革命和建设中有着特殊作用 2.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3.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

16 4.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二)造就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队伍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要求

(三)人才资源开发

1、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有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不竭的动力源。开发人才资源,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已成为关系到当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2、培养造就“三支队伍”

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政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

企业干部队伍建设。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两个共同”的内涵和意义? 2.如何理解加快发展与解决民族问题的关系? 3.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何重大意义?

4.我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推荐第6篇:跆拳道理论教案

跆拳道理论教案

跆拳道: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的运动,它通过竞赛、拼势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并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负重练习:是提高腿部肌肉运动能力,减少腿部肌肉的粘滞性和阻力,增加腿法速度和力量的有效方法。

单腿组合:是用同一腿连续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不同腿法练习。

高正压腿:面向一定高度物体或助手站立,一腿直膝支撑,另一腿放在高处,脚尖上勾,挺胸立腰收髋,上体前俯向前下振压。

跆拳道的精神在于忠孝爱国、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 前踢腿是跆拳道腿法中最直接、最轻快、最敏捷的一种腿法。

跆拳道在1994年9月经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被列为 200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朝鲜是跆拳道的发源地,而韩国则被公认为跆拳道的宗主国。

跆拳道“道礼”的要求是:先立正站立,再上身前倾30度,头低45度、目视地面行鞠躬礼。

跆拳道以“级”和“段”来划分,共分十级、三品、九段。 跆拳道的主要特点:

(1)以腿法为主,拳脚并用;(2)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3)强调气势,发声扬威;(4)礼始礼终,培养良好道德品质;(5)以刚制刚,直来直往。 跆拳道的主要作用:

(1)改善和增强体质;(2)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3)磨练意志,培养高品格的修养;(4)娱乐欣赏。 跆拳道的“礼义”:

(1)礼让精神;(2)不诽谤污辱他人;(3)谦虚而尊重他人的人格; (4)培养人道主义和正义感;(5)为人处世要合乎礼义;(6)无论问题的大小都要极公平且慎重地处理;(7)不接受和赠予不情愿的礼物。

如何防止跆拳道运动损伤发生:

进行跆拳道训练之前,应将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充分活动开,关节、肌肉、韧带与机械一样,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润滑度后,才能既发挥效益,又减少损伤,特别要加强踝、腕、膝、腰等脆弱关节和肌肉群练习,对于防止关节脱臼、断裂、筋肉交错、手脚麻木、动作僵硬等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跆拳道比赛中哪些是属于有效得分部位:

(1)躯干,可用拳或脚的技术攻击髋骨以上至锁骨以下及两肋部,但背部没有被护具保护的部位禁止击打;

(2)从两耳向前的头颈的前部,只允许用脚的技术攻击。 横踢腿动作的要领:

以右腿为例:右脚屈膝从左脚内侧向前提起,大小腿折叠,重心移至左脚,眼视攻击方向,右脚跟内转,同时上体左转,右脚背绷直,右脚转髋,上体不动,上体左转的同时侧倾,右脚以膝关节为轴,脚背由右向左横向弹击。 (1)横踢时全身放松,迅速连贯,协调一致,整个动作在一刹那间完成。 (2)支撑腿以脚掌为轴,随整个横踢动作旋转。

(3)横踢时右胯前送,以腰发力,大腿带动小腿用力快速弹击。 (4)上体侧倾,以避开对方的攻击,双手屈肘保护中段。

(5)攻击脚水平横向踢击,以脚背正面为力点,像鞭子抽出一样打击目标。

下劈腿的动作要领:

以右脚为例:右脚经左脚内侧向正上方提起,身体重心移至支撑的左腿,当右脚上摆至最高处时,以右脚掌为力点,迅速向前下方劈击,同时右胯前送,上身稍后仰配合。

跆拳道中横踢腿腿法的易犯错误有哪几点:

(1)起脚时,膝关节不是正顶膝启动,而是膝关节横向提起,动作幅度过大,易暴露出腹部、胸部;

(2)提膝、转髋、拧腰、弹击动作不连贯,形成分解;

(3)大小腿折叠不充分,弹击缓慢无力。

搏击跆拳道和竞技跆拳道的区别:

搏击跆拳道:(1)基础(礼仪、素质);(2)基本技术(膝法、腿法;拳法、肘法;摔法、擒拿等);(3)搏击(自卫术、自由实战);(4)品势 (太极、高丽、花郎等);(5)功力(威力、特技)。

竞技跆拳道:(1)基础(礼仪、素质);(2)基本技术(实战姿势、站位;步法、拳法、腿法、防守法);(3)组合技术(腿法组合、步法组合);(4)竞技比赛(规则、战术)。

跆拳道理论教案

跆拳道:跆拳道是一项利用拳和腿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它通过竞赛、品势和功力检验等运动形式,使练习者增强体质,掌握技战术,并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单腿组合:是用同一腿连续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不同腿法练习。

1966年成立了国际提阿拳道联盟(ITF),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联盟。

1999年6月7日在加拿加埃特蒙举行的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上,我国女运动员王朔战胜多名世界跆拳道高手,获得女子55公斤级冠军,这是我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94年9月,经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跆拳道被列为200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女各四个级别。

1995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国跆拳道协会,魏纪中当选第一任协会主席。

跆拳道运动项目的比赛选手应戴好护身、头盔、护裆、护臂、护腿后进入比赛区域。

跆拳道的作用:

(1)改善和增强体质. (2)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 (3)磨练意志,培养高品格的修养. (4)娱乐观赏.跆拳道的主要特点: (1)以腿法为主,拳脚并用;(2)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3)强调气势,发声扬威;(4)礼始礼终,培养良好道德品质;(5)以刚制刚,直来直往。

在跆拳道比赛中,允许的技术和攻击的部位:

(1)允许的技术A、拳的技术,使用拳的技术必须紧握拳,用拳正面的食指和中指部分击打 B、脚的技术,使用脚的技术必须用踝关节以下的脚的前部击打;

(2)允许攻击的部分A 躯干,可用拳或脚的技术攻击髋骨以上至锁骨以下及两肋部,但背部没有被护具保护的部位禁止击打;B、从两耳向前的头颈的前部,只允许用脚的技术攻击。

跆拳道比赛中哪些是属于有效得分部位:

(1) 躯干,可用拳或脚的技术攻击髋骨以上至锁骨以下及两肋部,但背部没有被护具保护的部位禁止击打;(2)从两耳向前的头颈的前部,只允许用脚的技术攻击。

推荐第7篇:乒乓球理论教案

乒乓球理论教案

【教学内容】 体育常识:乒乓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使学生知道乒乓球运动的特点、锻炼价值、场地器材及规则。

3、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与爱好。【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剧是什么?那么我国的国球又是什么?对了,就是乒乓球。(板书课题) 一、乒乓球发展简况

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流行欧洲。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为五个阶段:

1、欧洲全盛期——

最初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因为乒乓球运动流行于欧洲,所以这个时期欧洲最厉害。

2、优势转向亚洲(日本)——

五十年代日本长抽打法称霸乒坛,结合快速步法,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从此上旋打法占了优势。

3、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崛起世界乒坛——

中国总结正反面的经验在技术上,以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这个时期称霸乒坛。

4、欧洲的复兴欧亚对抗——

欧洲选项手他们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开始学习日本和中国的技术,进而于亚洲对抗,

5、进入奥运时代—— 88年乒乓球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各国更加重视乒乓球的普及和提高。

二、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 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限制,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比较容易开展和普及,象我国乒乓球开展的就非常好。 乒乓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乒乓球是一项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使参与者在以下方面均可受益:

1、全身的关节和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

2、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

3、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功能。总之乒乓球运动具有其他运动所不曾有的某些独特功能,另参与者获益终生。

三、乒乓球场地器材及规则

通过上课每个学生都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1、球、球台、场地:

球的直径40毫米、重2.7克,颜色为白色和橙黄色。

球台长2.74米,宽1.525米,高0.76米,颜色为,绿色、蓝色两种。象我们学校的球台就是标准的。

球网高15.25厘米,大约和你的球拍宽度一样。 场地长14米,宽7米。

2、站位在击打距离:

站位:指运动员开始击球前的基本位置。

近台:站位离球台端线30-50厘米以内的范围称近台。 中近台:站位离球台端线50-70厘米以内的范围称中远台。 中远台:站位离球台端线70-100厘米以内的范围称中远台。

远台:站位离球台端线1米以外的范围称中远台。

3、击球路线: 五条基本线路:右方斜线、右方直线,中路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

4、击球时间:

分为五个时期:上升前期、上升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下降后期

5、球拍击球部位:

分为上部、中上部、中部、中下部、下部

6、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拍面角度: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

拍形前倾 拍形稍前倾 拍形垂直 拍形稍后仰 拍形后仰

7、握拍法:

基本上分直握法和横握法两种

直握特点——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 王皓,马琳。 横握特点——照顾面积比较大、反手便于发力,也便于拉弧圈球

王励勤,张一宁。

8、提高击球质量五大要素:

1、制造适度弧线

2、提高快攻的速度

3、增大击球的力量

4、掌握多变的旋转规律

5、控制回球的落点

三、基本规则

1、

球处在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叫做一个“回合”。 

2、

不予判分的回合叫做“重发球”。 

3、

判分的回合叫做“得分”。 

4、

握球拍的手叫做“执拍手”。 

5、

未握球拍的手叫做“不执拍手”。

6、

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位触球叫做“击球”。

7、

球从突出台外的球网装置下或之外经过,或回击的球越过球网后回弹过网,均应视为“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一)、合理发球

1、时,球应停放在不执拍手的掌上,手应静止、张开、伸平,四指并拢,拇指不限。

2、时,不执拍手与球接触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并在发球员的端线之后。

3、在不执拍手掌上静止的最后一瞬间起直至击球,整个球拍应始终高于比赛台面。

4、打比赛当中,球应首先触及本方台面的右半区,然后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触及接球员台面的右半区。

5、员必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重发球:

1、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

2、合理发出的球,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拦击或阻挡。

3、接发球员未准备好而球已经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其他同伴均没有企图接球。

(二)、失一分

1、

未能合法还击 

2、

未能合法发球 

3、

连续两次击球

4、

用不符合所规定的拍面击球

5、

运动员或其穿戴的任何物品移动了比赛台面 

6、

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

7、

发球时发球员或其同伴跺脚

8、

运动员或其穿戴的任何物品触及球网装置

推荐第8篇:理论教案1

案1 内容:新学期的任务、要求和打算

目标:(1)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从而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让学生懂得教师提出的上课新要求,从而更加自觉地和教师紧密配合,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而作出努力。

步骤:

一、任务

1、体育卫生基础知识

2、中长跑练习和测验

3、乒乓球的基本技术

4、立定跳远的练习与测验

5、篮球传、接球和技、战术训练

6、自选内容

二、要求

1、时刻牢记一个高中生应该做的事情,千万不能做出不适合高中生的事情。

2、一切行动听指挥。体育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范围广、场地大、上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每个人的自我约束力必须得到加强,虽然我们的体育教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但在纪律和上课的规范上必须得到加强,使全班每个同学在体育课上步调一致,做到既让学生充分活动开,又很流畅,放得开又收得拢,真正体现体育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3、自觉遵守体育课的常规。体育课有其特殊性,为保证学生活动时不止于受伤,绝对禁止穿皮鞋,尽量保证服装能适合上体育课的要求。

4、多相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体育活动必须有几个人或是几十个人的通力协作,才能玩得开兴和有兴趣,也才有劲头,这样才能达到身心娱乐的效果,也才能在活动中激发每个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整个班级的、强烈的凝聚力,活跃班级气氛。

三、打算

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平时经常和学生都交流,听取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要求,教师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在安排课时适当作些调整,争取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3、在讲解一些技术动作时,多用一些力学原理知识来传授给学生,让高中学生自己去进行理解和消化,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加快掌握的速度和掌握的程度。

推荐第9篇:乒乓球理论教案

乒乓球运动理论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使学生重点了解乒乓球在国内的发展。

3、使学生知道乒乓球运动的特点、锻炼价值、场地器材。

【教学内容】 体育常识:乒乓球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剧、国花是什么?那么我国的国球又是什么?对了,就是乒乓球。(板书课题)

对的,在中国最普及的动无非是篮球和乒乓球运动,然而篮球运动却始终成不了大气,相反乒乓球运动却一直占据着世界霸主的地位。 一、乒乓球发展简况

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流行欧洲。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为五个阶段:

1、欧洲全盛期——

最初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因为乒乓球运动流行于欧洲,所以这个时期欧洲最厉害。

2、优势转向亚洲(日本)——

五十年代日本长抽打法称霸乒坛,结合快速步法,击败了欧洲的下旋削球,从此上旋打法占了优势。

3、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崛起世界乒坛——

中国总结正反面的经验在技术上,以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在这个时期称霸乒坛。

4、欧洲的复兴欧亚对抗—— 欧洲选项手他们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开始学习日本和中国的技术,进而与亚洲对抗,

5、进入奥运时代——

88年乒乓球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各国更加重视乒乓球的普及和提高。

二,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乒乓球运动被世界公认为是中国的“国球”。

1,、中国乒乓球运动是从日本引进来的,1925年,中日两国开始了乒乓球运动的交往。

2、1952年,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比赛。赛后,国家乒乓球队开始集中训练。同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国际乒联,后改称为中国乒乓球协会。

3、1959年4月5日,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为我国夺取了第一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近50年来在世界三大赛中共为祖国夺取了100多个世界冠军,并且囊括了4次世锦赛、2次奥运会的全部金牌,创造了世界体坛罕见的长盛不衰的历史。

4、1961年4月,中国乒乓球协会在北京承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锦标赛——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5、1988年,在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中国队勇夺女子单打(陈静)和男子双打(陈龙灿/韦晴光)两项冠军,与东道主韩国平分秋色,并在整个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榜中占据了2/5的席位。自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中国几乎完全垄断了这一项目的金牌。其中在已产生的10枚女子项目金牌中独揽9枚,10枚男子项目金牌中独揽7枚。乒乓球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势项目。

6、穿插历史事件——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的故事

三、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 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限制,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比较容易开展和普及,象我国乒乓球开展的就非常好。 乒乓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乒乓球是一项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使参与者在以下方面均可受益:

1、全身的关节和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

2、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

3、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功能。总之乒乓球运动具有其他运动所不曾有的某些独特功能,另参与者获益终生。

四、乒乓球场地器材

通过上课每个学生都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1、球、球台、场地:

球的直径40毫米、重2.7克,颜色为白色和橙黄色。

球台长2.74米,宽1.525米,高0.76米,颜色为,绿色、蓝色两种。象我们学校的球台就是标准的。

球网高15.25厘米,大约和你的球拍宽度一样。 场地长14米,宽7米。

五、结束语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已形成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良性循环。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打乒乓球的人口约1000多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在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浪潮中,乒乓球活动在我国变得更加时尚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课余、工余、休息日参加乒乓球运动。

推荐第10篇:驾校理论教案

驾校理论教案

一、道路交通法律、法规。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内容。理解和掌握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相关内容,了解违法处理程序,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驾驶证申领和使用,驾驶员考试标准和要求、机动车登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员自学原文和培训教材为主,辅以理论教员课堂教学辅导,重点解释相关名词和术语,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强化、巩固学习效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教学目标:建立印象思维模式,提高培训效果,着力推进机动车驾驶员的素质教育。

教学的特点:

1.

2.

3.4.

第11篇:理论教案1

案1 内容:新学期的任务、要求和打算 目标:(1)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从而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让学生懂得教师提出的上课新要求,从而更加自觉地和教师紧密配合,为圆满完成本学期的体育教学任务而作出努力。

步骤:

一、任务

1、体育卫生基础知识

2、中长跑练习和测验

3、侧身滑步推铅球

4、支撑跳跃

男生:跳箱

女生:山羊

5、篮球传、接球和技、战术训练

6、自选内容

二、要求

1、时刻牢记一个高中生应该做的事情,千万不能做出不适合高中生的事情。

2、一切行动听指挥。体育有自己的特点,就是范围广、场地大、上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每个人的自我约束力必须得到加强,虽然我们的体育教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但在纪律和上课的规范上必须得到加强,使全班每个同学在体育课上步调一致,做到既让学生充分活动开,又很流畅,放得开又收得拢,真正体现体育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3、自觉遵守体育课的常规。体育课有其特殊性,为保证学生活动时不止于受伤,绝对禁止穿皮鞋,尽量保证服装能适合上体育课的要求。

4、多相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体育活动必须有几个人或是几十个人的通力协作,才能玩得开兴和有兴趣,也才有劲头,这样才能达到身心娱乐的效果,也才能在活动中激发每个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整个班级的、强烈的凝聚力,活跃班级气氛。

三、打算

1、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平时经常和学生都交流,听取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要求,教师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在安排课时适当作些调整,争取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3、在讲解一些技术动作时,多用一些力学原理知识来传授给学生,让高中学生自己去进行理解和消化,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加快掌握的速度和掌握的程度。

第12篇:健美操理论教案

大悟中职校

健美操基本理论教案

年级:高二

指导教师:田田

实习教师:韩京

2010年

月第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讲授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健美操的概述,特点,锻炼价值及竞赛规则,使学生对健美操有一个基本全面的了解。

2.向学生讲授乐理常识,包括节奏、韵律、风格及如何欣赏音乐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的一般基础知识及音乐对健美操的重要作用,为技术课的顺利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3.向学生介绍健美操运动时的生理卫生和保健卫生知识及运动常识,为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基本掌握健美操特点及创编原理

三、教学内容: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从而达到健美和健心目的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随着全民健身活动高潮的兴起,近年来在我国得以广泛开展。

(一)、健美操的分类、作用与特点 A、健美操的分类

根据健美操练习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分为大众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两大类。

1.大众性健美操

大众性健美操,也称健身健美操。其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的工作能力。由于动作简单易学,活泼流畅,节奏感强,并按一定顺序来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实效且有针对性。因此,适合各种年龄和不同层次的人锻炼。同时,大众健美操也是竞技健美操的基础。

2.竞技性健美操

竞技性健美操是以争取优胜成绩为主要目的一类健美操,它有特定的竞赛规则,并按照规定的项目和规则要求组织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它虽然同大众性健美操一样都有增强体质、美化形体、陶冶情操的功效;但由于动作难度、运动强度和密度较大,技术复杂,且有规定时间和特定动作的要求;因而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和艺术性的特点。竞技性健美操主要 1

大悟中职校

适合青年男女练习。竞技健美操只进行自编动作的比赛,比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比赛项目有男子单人、女子单人、混合双人、三人操四项。 B、健美操的作用

1.增进健康美

健康美主要是指在健康身体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精神状态、气质和风度。经常进行健美操锻炼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和发展;可使呼吸肌增强,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功能提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使人表现出精神饱满、愉快和动作协调优美,使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

2.塑造形体美

形体美主要是指人体外形的匀称、和谐、健美。它主要由身高、体重和人体各部分的长度、围度及比例所决定,并受肤色、姿态、动作、风度以及着装和化妆等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形体美有着各种认识和追求。人们通过力量练习,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得到协调、匀称发展,这类形体可称为“肌肉型”。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各部分肌肉特别发达,显示时肌肉线条清晰。通过舞蹈或艺术体操等练习与塑造形体相结合,可称为“艺术型”。共主要特征是身体各部分脂肪较少,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好,动作优美动人。把发展体能和发展身体相结合而塑造的形体,称为“体能型”。其主要特征是形体适应各项目的需要,肌肉发达而灵活,能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比赛。根据各自的身体条件,塑造自己理想的形体,称为“自选型”。其主要特征是弥补缺陷,使身体协调发展。

长期坚持健美操锻炼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健美操可使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使青年人动作优美体态矫健;使中年人延缓机体的衰退,保持良好体态;使老年人骨骼结实,肌肉富有弹性,维持良好形体;同时还能使畸形身体得以矫正。总之,经常进行健美操锻炼,能使人们的身体匀称、和谐、健美地发展,从而塑造健美的形体。

3.陶冶心灵美

心灵美是指一个人对人体美的认识理解、动机目的、鉴赏标准及锻炼方法的选择等。健美操锻炼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可使人们在欢乐的乐曲声中进行自娱;也能使人们忘掉苦闷和忧伤,恢复已经丧失的心理平衡,调剂人们的思想情感;同时,还可使人们在一种特定的集体环境中相互交流情感,互相鼓励,增强集体观念,培养意志品质;对养成动作美、姿态美、形体美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陶冶美的情操都有着重要作用。 C、健美操的特点

健美操动作美观大方,朝气蓬勃,刚劲有力,准确到位。因此可有效地训练身体各个部位的正确姿态,使人体匀称、和谐地发展。轮廓线条清晰而优美,有利于培养健美的体态和 2

大悟中职校

风度,塑造健美的形体。健美操是以健身为基础,融健身和健美于一体。既注重外在美的锻炼,又强调内在美的培养。

1.学校健美操介于大众健美操和竞技健美操之间,它既具有大众健美操强身健体的锻炼目的,又需要有多变化的身体动作;虽然没有竞技健美操那么高的动作难度及激烈的竞技形式却具有竞技健美操的套路表演及竞技性质。

2.学校健美操是以学习和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基本理论知识为目的,可以培养学生规范的健美操动作,提高学生生动的表现力及韵律感、节奏感,以及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小组合、短套路为学校健美操的主要教学手段(短套路为一分钟左右,长套路在5分钟之内)。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自我的心理欲望。

(二)、健美操基本动作内容与练习方法

健美操基本动作练习是按照人体生理解剖结构分部位进行练习的,因此可以有重点地、系统地改善和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掌握基本动作就可以为尽快地掌握复杂动作和成套动作打好基础。

(三)、学校健美操的要求

1.规范 2.力度 3.表现力 4.幅度

(四)、学校健美操的创编原则

1.针对性

(1)因人而宜: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精力旺盛。因此,在创编大学生健美操时应注意选择健美大方、充满青春活力、体现时代特征、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动作。动作应幅度大,力度强,速度稍快,运动负荷较大。明快动听、节奏强劲的音乐。

(2)有目的性:健美操可根据不同的锻炼目的分为形体健美操、减肥操、矫正操、保健操等,在创编时应针对练习者的不同目的有所侧重。如减肥操应以简单易学、重复性的有氧运动为主,使其达到消耗脂肪的目的;如果想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使身体匀称发展,就应根据练习者的形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动作,使其达到匀称、完善、健美的形体;在创编预防脊柱侧弯的医疗保健操时,应多设计一些躯干动作,尤其是体侧屈、体转等动作,配 3

大悟中职校

以身体其他部位动作的全方位运动。

2.科学性

一般成套健美操是由引导过渡、基本操和放松操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导过渡,包括深呼吸、踏步、伸展等。目的是使身体、生理、心理为进入深的主体做好准备,同时了解音乐节奏、速度、风格,调适心理状态。第二部分为基本操,是成套健美操的主要部分,一般先从远离人体的头或足开始,即头颈→上肢→肩→胸→躯干→下肢→全身→跳跃,由局部到整体,高潮在跳跃运动。第三部分为整理放松动作,一般为踏步和全身放松调整。动作速度渐慢,伴以深呼吸,使心率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3.全面性

成套健美操动作一般包括头、肩、腰、髋、腹、背和上、下肢运动。 4.创新性

创新是健美操的生命。健美操的创新应从多方面着手,如动作的创新,包括方向的变化,对称与不对称动作;包括动作路线的变化,长短、曲直的搭配;包括音乐的创新(包括特殊制作,特殊合成);还包括动作连接的创新及队形路线变化的创新及难度创新等。

5.动作与音乐的一致性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是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段。动作是解释音乐的一种身体语言,音乐的选择决定了整套操的风格。因此在创编健美操时,要根据音乐的背景、民族习俗、文化特点,尽量设计出既能充分说明音乐,又不失健美操特点的动作。使音乐旋律和风格与动作形象和风格融为一体,达到音乐和身体动作相互促进和表现的高度统一,否则就失去了健美操的艺术价值。

第13篇:田径理论教案

田径运动概述

梁绍斌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田径运动的概念、分类、特点 意义,以及田径运动的起源和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重点:田径运动的概念、分类、特点与价值。

第一节

田径运动的概念、分类、特点、价值

一、田径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1.田径运动的概念

田径运动:是以走、跑、跳跃、投掷等动作形式组成的锻炼身体的手段,或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比赛的运动项目。

“田径运动”来源于英国,英文名“Track and Field”,Track 的英文意思是小路,Field 的英文意思是田野,在19 世纪末田径运动进入中国的时候人们就自然的将这一运动项目译为田径。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中对田径运动的解释,田径运动的定义表述为:“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

径赛:通常把在跑道或公路上举行的以时间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称为径赛。 田赛:在专门的场地上进行的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称为田赛。

全能运动:全能运动是由部分跑、跳跃、投掷项目组成的以评分为办法计算成绩的综合比赛项目。

2.田径运动的分类

田径运动可分为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五类,国内外大型田径比赛又根据年龄段将同一比赛项目分类(见教材)。

二、.田径运动的特点 1.广泛的群众性

① 针对性强,可选择的余地大。它对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和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效果明显,由于田径由众多单项组成,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②受条件限制因素小。田径运动较少受到场地、人数、时间、器械等方面的限制,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各种跑的项目都可以在田野、公路、公园等地点开展,跳跃项目可以利用沙坑和较松软的土地进行,投掷项目同样可以在开阔的空地进行。受到时间、气候的影响也较小,可以安排在任何的闲暇时间进行。 ③可参与性强。田径运动适合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可以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项目,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安排运动负荷,负荷量和强度均可以较为容易掌握,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激烈的竞争性

田径运动竞赛是能力、技术和心理的较量,各单项和全能项目要求运动员在 身体形态指标、主要素质发展水平和心理素质上达到很高的水平。田径运动以个人项目为主,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非常接近,胜负的决定往往只在毫厘之间,因此,运动员往往为了提高看似很少的成绩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枯燥的训练,田径项目的这种个人参与性和非直接对抗性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加需要完成对自我的极限的超越,田径运动竞赛非常的激烈和紧张。 3.严格的技术性

田径运动的项目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就各个技术动作而言,不同于技巧性项目,也不同于其他一些直接对抗性项目,比赛中田径技术相对稳定,动作结构也不是非常的复杂,但是对技术的要求却特别的高。人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要创造更好的成绩必须依靠先进的合理技术。

所谓合理技术,应能充分发挥个人各运动环节的高度协调配合能力,调动各运动器官的最大潜力,节约体能,在时间、空间和肌肉用力上达到高度统一(实效性和经济性)。要使个人技术既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又要与个人特点相结合,这就需要运动员不断改进技术,形成适合自己的技术风格。在完成技术动作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偏差都会导致动作效果的下降,甚至失败。因此田径训练中技术训练的内容贯穿运动员培养过程始终,只有不断的细化个人技术,不断提高技术动作的自动化程度,才能在任何场合表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4.能力的多样性

田径运动的基本动作形式为:走、跑、跳、投,有个人和集体项目,它们反映了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能力。每个项目都有本身的特点,突出的反映某一方面的能力,优秀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大多围绕一个专项。较全面的参加田径项目,可使人的运动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另外,田径运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可计量性,这是一项在严格规则要求下可以用准确的计量单位来衡量运动成绩的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它是以最短时间、最大远度、和最高高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人的单项素质及技术水平,因此人们在进行锻炼时常采用田径项目的成绩衡量锻炼的效果,国家体委制定的各种体质考核标准多采用田径项目。同时,田径项目的可计量性也使人们自然的将运动员在田径单项上获得最好成绩认定为人类的极限运动能力,例如,将100 米跑世界纪录保持者作为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将跳高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作为世界上跳的最高的人等,田径项目的这一特性也是其他项目所无法替代的。

三.田径运动的价值 1.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

首先,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在具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表现出最大的能力,要始终保持必胜的信心,要有克服一切困难挑战自我去实现自己目标的勇气。因此,他能培养人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其次,田径运动是在严密组织下,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进行的。同时运动员要通过个人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与集体荣誉连在一起。因此,他能培养人遵守纪律,增进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田径主要是个人项目,运动员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水平,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在比赛中的自我应变能力、排除干扰的能力都很重要,因此,它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2.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田径运动可以全面的发展身体,能够有效的发展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获得运动技能并培养意志品质,发展速度可以采用短跑等练习,发展耐力可以采用中长跑的方法,发展爆发力可以采用各种跳跃练习,而跨栏跑、撑竿跳高等项目则可以发展人的灵敏性及协调性等,因此,许多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也广泛采用田径练习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中小学的体育课中也广泛采用田径项目作为练习手段,对于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其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田径运动的竞技价值

在竞技体育中,田径项目是公认的大项,在奥运会等大型综合运动会中,它的奖牌数最多,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说法。而且田径比赛都集中在奥运会等赛事的最后,田径项目的成绩最终影响团体成绩,由于田径多为个人项目,项目投入相对较少,见效快,因此一直以来都被列为竞技体育的重点项目。高水平的田径比赛紧张激烈,胜负的决定往往只在毫厘之间,运动员健美的外型、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充满速度感的优美技术动作,都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享受,充分体现了竞技之美。田径运动在发展身体素质方面的效果明显,很多其他的运动项目都将田径作为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各个项目进行的身体素质测量中,也都将田径的成绩指标作为重要的衡量依据。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起源

一、远古时代的田径

田径运动起源于古时人类的生活、生存方式,“跑”、“跳”这两个字在我国是唐朝以后才出现的,但在此之前与跑相近的就有:趋、奔、走、利趾等;与“跳”相近的有:踊、跃、距跃、超远、超距等。跑、跳、投掷是人类当时为了生存而必备的基本身体素质,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得不通过快速的走、跑、跳跃各种障碍,以及投掷石块等方式来捕猎或躲避各种灾难,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这些基本的技能不断的被强化和延续。同时当时的各种宗教活动中也时常举行有浓厚宗教和游戏色彩的奔跑、跳跃或投掷比赛,这些都逐渐被人类有意识的发展成为练习和比赛形式,在军事训练和实战中,也成为了士兵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这虽算不得体育运动,但却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此类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成为田径运动的萌芽,下面是国际奥委会官方资料所记载的各个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二、田径各项目发展简况 1.短距离跑 2.中距离跑 3.长距离跑 4.跨栏跑 5.接力跑

6.马拉松(marathon) 7.跳高 8.跳远 9.推铅球 10.掷标枪 11.竞走 12.三级跳远 13.撑竿跳高 14.掷铁饼 15.掷链球 16.全能运动

第三节 现代田径运动发展概况

一、世界田径的发展

19 世纪中叶,田径运动竞赛在英国许多大学相继开展, 1894 年在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倡议下,在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896 年召开了以田径运动竞赛为主要内容的第1 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目前田径界认为,这是现代田径运动开始的标志。田径运动100 年来,饱受战争与重大政治事件的影响,但都不能阻止其逐步提高和完善。

1912 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I.A.A.F)成立在斯德哥尔摩成立,随后拟订了国际统一的田径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成立,对于田径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现代田径运动形成初期至30 年代后期,田径运动基本处于自然发展阶段,第1 届奥运会只有男子12 项,第5 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增设5000m、10000m,4×100m,4×400m、十项全能等项目,1928 年第9 届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增设女子田径项目。

进入20 世纪50 年代田径运动步入繁荣时期,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进入世界田坛,在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训练理论和方法,许多现代训练理论和方法都被提出,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大运动量训练被普遍采用,尤其是加强力量训练,更新训练手段,不断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做到运动量定量化、训练综合化,并创造积累了许多发展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重视高效营养、恢复和心理训练,严格管理,重视训练的质量和效果。田径运动技术的发展以速度为核心,不断完善和创新技术,训练更重视技术的“规范化”。如出现了背向滑步推铅球、大半径旋转掷铁饼、背越式跳高等先进技术。田径运动吸收多学科知识,如生物力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统计学、系统论、控制论等,渗透到田径运动领域,并引进了先进的科学手段,大大丰富了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对训练过程实施最佳控制。场地、器材、设备得到不断革新,室内外现代化运动场地增加,为田径运动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证。高水平运动员成批涌现,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纪录不断刷新。其中,1968 年墨西哥奥运会田径比赛大放异彩,涌现出一大批世界明星。

进入80 年代后的20 年间,现代田径运动得到飞速的发展,运动成绩达到很高水平。高科技领域的成果被不断引进到田径运动训练中,竞争异常激烈,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许多国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从事田径运动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教练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三位一体的人员配备渐成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选材、训练、比赛的衔接体系,使后备人才迅速成长,保证了高水平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许多国家的教练员把参加比赛作为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途径,以赛代练的训练手段得到普遍公认,运动员全年参加比赛,这些比赛为运动员提高成绩创造了条件。现代田径运动的开展已过百年,田径运动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和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科研、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我们相信,田径运动必将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二、世界田坛的格局

50、60年代,世界田坛是“三强鼎立”,美国、前苏联、德国处于领先水平。90年代以后,形成了美国“一枝独秀”,埃塞俄比亚、俄罗斯、肯尼亚、德国、古巴、英国等国“百花争艳”的新格局。近几届奥运会金牌分布情况:

25届奥运会田径有18个国家获得金牌,美国12枚,独联体7枚,德国3枚。 26届奥运会有24个国家获得金牌,美国13枚,俄罗斯3枚,德国3枚。 27届奥运会有24个国家获得金牌,美国10枚,埃塞俄比亚4枚,波兰4枚。 各国田径发展的项目特征:

美国在短跑、跳跃、跨栏等项目上优势明显,俄罗斯的优势项目是投掷、跳跃、女子径赛,古巴的优势项目是跳跃,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优势项目是中长跑、障碍跑,日本优势项目是马拉松,我国在女子投掷、中长跑、男女竞走项目上有一定实力。

第四节 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与成绩

本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将现代田径运动带进中国,当时只有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田径比赛,后来逐渐普及到全国的国立、私立学校。1932 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 届洛杉矶奥运会。当时中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已具备了世界水平,但由于经费不足,他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洛杉矶的第3 天就参加100 米预赛,仅以11 秒1 的成绩名列小组第5 名,未能进入下一轮比赛。在200 米比赛中,刘长春跑出了22 秒1 的好成绩,虽获小组第4 名,也未能进入复赛。比赛结束后刘长春没有回国的路费,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得以返回祖国。

解放后,我国田径运动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1阶段:1949——1965年,即“起飞阶段”。 1953年,旧中国的女子全部项目的纪录被打破,半数男子项目纪录被刷新,1958年,最后一项100米男子纪录也被打破,也称“黄金时期”。

1956年,石宝珠铁饼成绩50.93米,世界女子排名第7,刘敬仁的100米成绩10.8秒,与奥运会男子第4名成绩相等。

1957年,郑凤荣以1.77米的成绩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1963年,有9人6项进入世界前50名,3人2项进入世界前10名,倪志钦、郑凤荣男女跳高(2.20,1.78米)排名世界第2。

1964年,有14人、9项进入世界前50名,6人4项排名世界前10名,男子跳高倪志钦2.21和三级跳远田兆钟16.58米世界排名第2。

1965年第2届全运会有18人11项进入世界前10名,男子100米、110米栏、跳高排世界第1,陈家全以10秒的成绩平100米世界纪录。

1966年仍有13人9项进入世界前50名,4人4项进入世界前10名。 第2阶段:1966——1976年,即“下降阶段”。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运动员停止训练,田径成绩全面下降,只有1970年倪志钦以2.29米的成绩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第3阶段:1977——1989年,即“奋进阶段”。

1978年,中国田径协会恢复了在国际田联的合法席位。 1979年10月,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在这一阶段的主要运动成绩:

1983——1984年,朱建华以2.37米、2.28米、2.39米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83年,徐永久在挪威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竞走比赛中获冠军,中国队获团体冠军。 1985年,第4届世界杯竞走比赛阎红、关平分获冠亚军,中国再次捧回“艾思堡恩杯”。 中日两国在亚运会上的较量:

中国1974年参加亚运会,第7届时,金牌和团体总分远远不如日本。 第8届:中国12枚金牌,总分217分,日本10枚金牌,总分248分。 第9届:中国12枚金牌,总分230分,日本15枚金牌,总分227分。 第10届:中国17枚金牌,总分275分,日本11枚金牌,总分221分。 第12届:中国29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69%,从此,中国田径称雄亚洲。

第4阶段:1990——2001年,即“攀登阶段”

1993年是中国田径史上最辉煌的一年,创造了3项世界纪录,21项亚洲纪录,28项全国纪录。

第7届全运会,有3人5次破3项世界纪录,12人2队18次破13项亚洲纪录,32人5队46次破17项全国纪录。女子1500米(3:50.46)曲云霞、3000米(8:06.11)王军霞、10000米(29:31.78)王军霞破世界纪录。

第8届全运会,女子5000米有3人5次超1项世界纪录,女子1500米、5000米、10000米、马拉松有9人18次超4项世界青年纪录。

中国参加了23——27届奥运会,取得了如下成绩: 23届:1枚铜牌(男子跳高),总分24分; 24届:1枚铜牌(女子铅球),总分14分; 25届:1枚金牌(女子竞走),1枚银牌(女子铅球),2枚铜牌(女子1500米、竞走),总分54分;

26届:1枚金牌(女子5000米),2枚银牌(女子10000米、铅球),1枚铜牌(女子竞走),总分41分;

27届:1枚金牌(女子竞走),总分11分。

总之,90 年代随着马家军的崛起,创造了一批女子中长跑世界纪录,王军霞还赢得了“亚洲神鹿”的称号,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王丽萍获得20 公里竞走金牌。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1 秒92平世界记录的成绩获得男子110 米栏冠军,黄种人第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短距离直道项目在最高领奖台上,震惊了世界田坛。邢惠娜也在女子1500 米比赛中获得了金牌。但总的来说,中国的田径运动水平与高水平世界田径行列中仍有明显差距,提高田径运动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的。田径运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代表着国家竞技运动的实力,我们相信中国田经能够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有所作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田径运动教程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2.文超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3.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材编写组 田径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4.冯官秀 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 [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5.王鲁克 田径 [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第14篇:国际贸易理论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

主要内容: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历史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历史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本节点睛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同是跨越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但两者的角度不同,国际贸易着眼于全球范围,而对外贸易仅着眼于某个国家(或地区)。例如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就称为中国的对外贸易,而从整个国际范围来看,即为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二者相同吗? 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国际贸易中提到了货物和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区别是什么?

国际贸易分类

(一)按商品的形态分类

货物贸易:是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由于物质商品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货物贸易通常又称作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商品的进出口,它是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需要并获取报酬的一种国际劳务活动

(二)按商品移动方向分类

出口贸易:亦称输出贸易,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

销售。如果商品先输入本国后,既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

加工而再出口,则称为复出口或再

进口贸易:亦称输入贸易,指将国外市场购买的商品在本国市场进行

销售。输往国外的商品未经加工又输入本国,称作复进口

或再输入

过境贸易:亦称通过贸易,指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对

丙国来说,即为过境贸易。丙国既不是进口,也不是出口,

仅是商品通过其国境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就构成该国的

过境贸易

(三)生产国与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

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直接的贸易。在直接贸易

中,生产国将商品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或者说是消费国从

生产国直接进口。

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经由第三国进行。

在间接贸易中,商品生产国是向消费国间接出口;商品消

费国从商品生产 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因某种原因不能直接进行商品买卖,而须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的买卖活动

(四)按贸易统计界线 总贸易:指以国境为界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为界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的衡量指标

贸易差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顺差和逆差:一般说来,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而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单纯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当然是顺差比逆差好。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件好事。首先,长期顺差则意味着大量的资源通过出口而输往了外国,得到的只是资金积压;其次,巨额顺差往往会使本币升值,从而不利于扩大出口,且还会造成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紧张

对外贸易依存度 :又称外贸系数、外贸率、外贸贡献度和经济开放度,它是指用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或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 外贸依存度还可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前者是指一国出口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后者是指一国进口额在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其公式为为:

出口依存度=出口贸易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 进口依存度=进口贸易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 贸易商品结构:

《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之比,以比重表示

贸易地理方向: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第二章

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国民经济

内部分工超越国界,向国外延伸发展的结果,是

国际分工是历 产生国际贸易和形成世界市场的基础。是世界上

史经济的范畴 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

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演变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

1.国际分工的过程伴随着野蛮的掠夺

2.分工主体是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特殊分工

3.对强迫参与分工的另一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不 仅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甚至是倒退或毁灭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18世纪世纪后半期——19世纪后半期)

1.大机器工业使生产和消费超越了国界 2.大机器工业新技术的运用为国际分工 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基础

3.大机器工业创造了冲破国内分工壁垒 的重型武器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分工的中心由原来英国扩大为英、法、德、日、美等一组发达国家为中心 2.工业国之间也形成相互分工关系

3.分工交换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加重了殖民地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依赖性 5.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世界市场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以后)

1.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型分工占主导地位 2.国际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

6.跨国公司内部的网络化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

7.“大脑——手脚”型国际分工成为潮流

第二节、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地、水流、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等等。

二、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 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三、资本流动,特别是战后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多层次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家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说

代表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国富论》

时代: 18世纪,工场手工业 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原理: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成本绝对低,这叫做绝对利益原则,又称绝对优势说。 1)各国存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

2)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结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什么都生产更为有利。(举例) 理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均显著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对利益原则作指导,落后国家和地区就只好闭关自守,避开同后者的经济交流了。这种情况与以后的生产力布局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实况不一致。

二、比较优势说

代表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是继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者,劳动价值论的另一创始人。他提出了地域分工的基础是比较利益原则,或称相对成本论

产生:因“谷物法”的实行影响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原则:如两个地区中的一个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各种产品,两国之间的地域分工和贸易也会使双方均为有利。

其核心原则归纳为“两优取重,两劣取轻”原则。

比较优势说的国际分工利益变化表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的理论前提

2X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各国比较利益是静态的,不存在规模经济的作用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比斯密的绝对成本说,能较好地解释地域分工和国际贸易问题。

但他单纯用劳动时间来计算比较利益,并不全面,正如斯密主要从地区间条件的差异来解释地域分工一样。 实际上,各地生产要素的结构和内在关系是复杂的,再加上资本主义下宗主国对殖民地和保护国的经济控制,实际情况同他的理论分析,尚有很大差距,故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被称为国际贸易的纯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与里昂惕夫之谜

(一)、H-O理论与H-O-S理论

1、H-O理论(赫——俄理论模式)

(1)理论的提出:由于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解释一国为什么在出口特定产品时其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试图分析比较利益形成的原因。它首先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echscher)提出,然后由其弟子俄林(Bertil.Ohlin)最终完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提出要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理论假定前提:

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

自由商品贸易

两国生产要素同质

要素密集度假设

资源充分利用

规模收益不变

消费者偏好相同

(3)基本内容:

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国际价格不同是因为成本不同,而成本不同是因为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不同是因为生产要素的供给比例不同。

国际生产要素不能充分流动使生产达不到理想结果,但商品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际间生产要素缺少流动性的不足,即通过国际贸易可以部分解决国际间要素分配不均的缺陷。

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应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要塞稀缺 的产品。

 要素价格均等化说——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2、H-O-S理论

1976年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H-O定理假设前提下继续考察国际贸易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了:

H-O定理的推论——H-O-S 定理,即在一定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必然发生而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伙伴国之间同质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收入实现均等化

3、对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1) H-O理论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从体系上更为完整,全面。 (2)正确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情况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3)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4)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5)只能用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国家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 (6)抹杀了国际生产关系

三、里昂惕夫之谜与释“谜”

1974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里昂惕夫(Leontief) 对要素禀赋提出了挑战,他检验了两个命题:

一是H-O理论是否正确;

二是所有人认为的美国经济与其他所有贸易伙伴相比,是资本丰裕的国家的看法是否正确。

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1947年的进出口商品要素(资本和劳力)结构对比分析,结果令他大吃一惊:美国出口商品中含有较少的资本和较多的劳动而进口品中却含有较多的资本和较少的劳动,这与要素禀赋理论所持有的观点恰恰相反。

学者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a.劳动熟练说 b.人力资本说

c.技术差距说

d.需求偏好相似说

e.产业内贸易说 f.产品生命周期说

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把一个产品的销售历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解释贸易格局的变化。如图:

 第三章

国际交换与贸易条件  第一节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一、国际价值

一、国际价值的含义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劳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2、国内价值

国内价值又称为国别价值、国民价值,是指一国范围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3、国际价值

国际价值是指在世界经济的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特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降低,国际价值量亦降低。

2、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与价值量成反比例变化

3、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三、国际市场价格

(一)国际价值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1、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换形态

2、国际市场价格围绕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国际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

 (1)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国际市场价格  (2)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

 A.垄断

B.经济周期

C.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D.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E.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F.自然灾害、政治*、投机等

(三)国际价格的种类

(一)按国际市场的性质分类

     

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a.调拨价格

b.垄断价格

c.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

d.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 第二节

贸易条件 

一、定义

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二、类型

1、净贸易条件

2、收入贸易条件

3、单因素贸易条件

4、双因素贸易条件

1、净贸易条件

N=(PX / PM )*100% 式中:N——净贸易条件

PX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PM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2、收入贸易条件

I= (PX / PM )*Qx 式中:I ——收入贸易条件

PX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PM ——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Qx ——出口商品数量指数

3、单因素贸易条件(P46)

4、双因素贸易条件(P46-47) 结论:对于上述任何一种贸易条件,其结果

大于 1 时,表明该国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其结果小于 1 时,则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

重商主义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 战略贸易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本节点睛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时所采取的政策总和。其一般分为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 保护本国市场

 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 优化产业结构  积累发展资金

 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  其他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 对外贸易总政策: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它是从国民经济的整体情况出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行的对外贸易总的原则、方针和策略,即一国在总体上采取的是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它通常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联系

 进出口商品政策: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依据对外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需要,在不违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规定差别关税税率和差别优惠待遇是各国国别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做法

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依据对外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需要,在不违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规定差别关税税率和差别优惠待遇是各国国别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做法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取消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能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一种“不干预”政策,即中性政策  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保护贸易政策以加强本国民族利益为目的,其实质是“奖出限入”  管理贸易政策:指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贸易法规,加强本国进出口贸易的管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发展和缔约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第二节

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

一、重商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起始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18世纪趋于衰落。其观点是,只有金银货币才是财富,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源泉。为了积累国内财富,他们主张国家必须干预对外贸易。

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5~16世纪,晚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6世纪上半叶至17世纪中叶

一、重商主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早期重商主义:又称重金主义。

主张绝对禁止贵重金属(黄金)外流,由国家严加防范,并进行垄断占有,外国与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销售货物的收入,全部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反对一切进口交易。

重金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是英国人威廉斯坦福(W STAFFORD 1554~1612)。其观点的核心是防止货币外流

晚期重商主义 又称贸易差额论

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但必须是遵循每年进出口要保持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因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或真正的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政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限入奖出的政策

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他的主要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后人称为重商主义的圣经。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P 72) 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李斯特认为古典学派的“比较成本说”的自由贸易观点存在错误。因为按比较成本原理购买国外的廉价产品,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有利可图,但实际上却影响了本国该产业的发展,从而会长期处于落后和从属于外国的地步。而如果放弃这种短期利益,对这种幼稚工业实行保护政策,虽然一开始该产品的价格会上升,但经过一段时期,不但本国的产业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而且生产力提高后,商品的价格也会下跌,甚至会低于外国的进口价格

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起步较晚的德国、美国等国家为了减少进口,保护本国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工业,先后推行了此保护贸易政策

思考:

1、李斯特主张建立的保护制度保护所有产品吗?

2、实施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有什么困难?

3、简要概述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内容

三、垄断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

1931年在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英国不得不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转而全面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以下特点: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1、保护的对象不仅是幼稚工业,而且更多的是国内高度发展或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限制进口,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3、保护的利益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

4、保护的措施与手段从关税扩大到非关税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的措施,实行“按倾销价格输出”的制度

理论依据——凯恩斯的“保护就业理论”

超保护贸易的主要提出者是凯恩斯,其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认为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是充分就业,在经济危机严重,失业率很高的情况下,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已不存在。在把投资乘数理论引入外贸以后,形成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它说明一国贸易顺差越大,使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加越多;反之,则小。因此,为解救危机,缓和失业,就要实行奖出限入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投资乘数理论的计算公式是:

乘数 K =1/(l-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0-----增加的收入全部储蓄----国民收入不变 边际消费倾向=1-----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国民收入无限大

(△Y)=K×[(△I)+(△X- △M)] 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劳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货币,——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

他们得出结论,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设△Y代表国民收入的增加额,△I代表投资的增加额,△X代表出口的增加额,△M代表进口增加额,K代表乘数。

则计算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倍数公式为:

△Y=【△I+(△X一△M)】·K

在△I与K一定时,则贸易顺差越大,△Y越大;反之,如贸易差额是逆差时,则△Y要缩小。

谨慎看待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片面强调对外贸易顺差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可能导致国际上各国过度的强调出口而限制进口,导致关税或其他贸易保护手段的 日益盛行,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一)特点

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2、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转向非关税

3、贸易保护的中心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二)理论依据

1、凯恩斯

2、高德莱

(三)影响 P82

五、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中心——外围理论

1、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普雷维什将世界经济体系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类。这两类国家经济发展不平等。

外围国家应通过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来彻底摆脱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只有采取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措施及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进口以减少外汇支出,削弱外国商品的出口能力和竞争能力,扩大国内工业产品的国内需求,才能保护外围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实施。 第三节、自由贸易政策

点睛:

自由贸易形成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开始于经济最发达的英国。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自由贸易发展一度受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自由贸易又被重新推到前台,成为大多数国家一致推举的贸易政策与做法

一、自由贸易政策

(一)、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

(二)、二战后至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

1、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关税大幅降低

非关税壁垒消弱

放宽外汇管制 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得到优惠待遇

(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P67) 美国是推行者

经济的恢复为自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

二、管理贸易政策

点睛:

管理贸易政策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管理贸易政策介于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之间

(一)、管理贸易政策的兴起

从管理贸易发展历程来看,美国的贸易制度是管理贸易的典型范式。美国的管理贸易具有法律化、制度化和强权性等特征。日本为缓和巨额贸易顺差而引起的贸易摩擦也实施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旨在保护国内成熟市场的管理贸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仿效,实行不同程度的管理贸易政策

(二)、管理贸易的措施

通过国际会议对国际贸易进行意向管理 通过多边贸易组织对成员贸易关系进行管理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协调 通过协定、标准进行协调管理

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

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贸易措施

本节点睛 :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的高度管制阶段,二是改革开放后的相对自由政策阶段

第二节 我国的对外贸易措施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政策

新中国建立以后,面临国际上的冷战形势,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借鉴前苏联的经验,我国采取的是国家管制的内向型保护贸易政策。这种内向型的保护贸易政策对于粉碎帝国主义的“禁运”和“封锁”,顶住外国的经济压力,密切配合外交斗争,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政策也存在相当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内企业保护过渡导致中国外贸企业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低下,不能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发展缓慢。 第五节 我国的对外贸易措施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调整了外贸政策,把国家统管下的内向型保护贸易政策转变为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实行有条件的、动态的、适度的贸易保护手段,对生产技术条件不同的工业部门,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程度的适度保护;出口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获取外汇,还要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进口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还要发展出口,为面向出口的产业服务;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发展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积极地利用外资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改革外汇体制,实行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积极努力加入世界性的经贸组织,并于2001年经过10余年的艰苦谈判,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本章小结

国际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概: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和构成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时期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竞争时期保护贸易政策

垄断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管理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的兴起

管理贸易的措施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

第15篇:咨询理论教案

心理咨询理论 第一讲: 绪

教学课题 第一章

初始访谈 教学目标

1、我国心理咨询发展现状

2、当代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

1、咨询发展背景中社会的因素

2、咨询与治疗的区别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课后作业 论述心理咨询在近现代发展的必然性

一、现阶段国内心理咨询发展扫描

1、训练背景

2、学历层次

3、人员构成

4、收入层次

二、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背景

1、工业化的发展造成现代人生活环境的变迁

2、选择的增多增加了现代人的焦虑感

3、竞争加剧导致压力的加大

4、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5、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6、传统背景中心理问题的缓解

传统宗教的历史架构(基督教背景下的忏悔制度)

巫医、神在传统社会个人精神世界构成的主要力量(信仰、倾诉、宣泄、暗示)

三、正视心理咨询与治疗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性人际关系 ,目的是帮助人们扫除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是一种技巧性发挥 ,心理咨询是一种社会性服务 。

2、心理咨询的几个特点

咨询的对象主要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

心理咨询是一个促使求助者自我成长的过程 。

心理咨询具有渐进性

心理咨询具有社会性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系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不可分割性: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许多方面相互重叠,咨询中间有治疗,没有治疗的心理咨询是不完全的,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的,而治疗不能脱离咨询,咨询是心理治疗的必要前提,实效性的心理治疗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详实的咨询基础之上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区别 (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与来访者的关系不同 。

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历史

1、精神病行业的出现 十八世纪初期

2、心理疗法的发明,催眠术的出现,弗洛伊德的贡献

3、心理疗法在美国的发展:精神分析的传入以及美国化;行为主义的兴起;社会的世俗化以及与宗教相脱离;人本主义的兴起;对空虚自我辉映的治疗

第二讲:咨询关系

教学课题 第二章

咨询要素 教学目标

1、掌握咨询中的关键因素

2、了解不同要素在咨询中的作用

3、发展咨询师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

1、咨询中三个要素的作用

2、心理咨询中的关键可控要素是什么。教学难点

1、咨询中的关键可控因素

2、咨询师个人因素的发展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课后作业 讨论如何咨询中咨询师的个人要素

一、影响咨询效果的几个变量

1、来访者

不适合参与咨询的来访者特点包括(精神病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弱智)

适合参与咨询的来访者特点(年轻、智慧、有成功的经验、有良好的态度和愿望、人际影响的敏感性)

2、咨询师

角色本身的特点(榜样模仿、温暖支持)

咨询师掌握某种特定的助人技能

咨询师自身的特点

A:人格特点(安全感、客观性、人格整合度、人情味、直觉能力、洞察力、耐心、善解人意)

B:个人的健康

C:对创伤的觉察

D:开放的态度

E:发展关系的能力

其他要素

1、家庭

(1)、家庭的阻碍

(2)、家庭的促进

2、社会

3、人际环境

咨询中的共同要素

激起期望

宣泄情感

一种有效的支持系统

二、治疗背景或设置

1、提供新的学习经验

一套可以有效解释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理论构架

第三讲:精神分析治疗

教学课题 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 教学目标

1、掌握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思想、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

2、理解各理论在当代咨询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经典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结构与防御机制

2、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与阴影。

3、客体关系中的透射性认同 教学难点

1、病理性防御机制的建构与识别

2、投射性认同的使用 教学进度 第

四、

五、六周

理论10课时 实践:2课时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视频赏析 课后作业 讨论精神分析影片布鲁克斯先生中的病理性防御机制

第一节:经典精神分析中的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1、时代背景:19世纪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细胞学说,进化论。人类的自尊心受到了三次打击: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

老年弗洛伊德

2、个人成长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6出生于奥地利的弗赖堡(现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甫莱波)。

4岁随全家移居维也纳,在那里一直生活了年。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羊毛商,一个极专横的人。父亲的第二个妻子生了弗洛伊德,

1885年,弗洛伊德从学于法国著名精神病学家Jean Charcot。使用催眠术治疗癔症。学习六个月。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

后来创立了自由联想法,进行治疗。

1939.12.23在伦敦逝世。终年87岁。

三、精神分析疗法的三个基本假设

1、假设来访者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经验

2、假设来访者没有意识到他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3、对移情关系的解释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

四、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架构

1、情感问题的童年根源

口唇期(0-1)形成安全感。咬拇指,恐怖症,自卑、自恋 ,口欲期人格特点,攻击性,强烈的依赖。等

肛欲期(2-3)形成自主控制与强迫,清洁与混乱慷慨与吝啬等。 前生殖器期(3-5) 两性吸引

潜伏期(6-12) 。此期孩子的快乐主要来自儿童的游戏和学习。培养能力,形成自信。否则会出现自卑。

青春期(12-)进入青春期和生育阶段。形成以生殖器为主要来源的性快感区。完成成人社会化过程。

2、潜意识的重要性

本我:是由原始纯正地道的本能能量组成。快乐-痛苦原则。初生的婴儿只有本我。初级思维过程。先天遗传的。是能量的源泉,是内驱力的基地。出生时就有的。

自我:是为了使个人与能够真正满足他的需要的经验和对象进行联系。包括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心理功能

超我:是道德的维护者。 是心灵的道德知觉和我们的理想抱负。是从儿童早期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而来的。道德原则。后天发展起来的

3、关于焦虑

客观的焦虑:由现实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而产生的焦虑。如得不到母亲的哺育。创伤情境:既不能控制、又不能适当宣泄刺激的情境。

神经过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而产生的焦虑。如,担心自己会变成野兽般地去强奸他人而受到惩罚。

道德上的焦虑:是害怕个人会做违背超我的事情,从而体验到内疚

概念

4、心理防御机制:

是用曲解和篡改现实的形式来减轻痛苦和缓解心理冲突的潜意识心理过程。

是Ego的功能。

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五种性质:

处理本能和情感的主要手段或措施

无意识的

各种防御机制是彼此分散的

是动力的和可逆的

是适应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压抑:把令人痛苦或困扰的问题(如欲望、情感、心理冲突等)

逐出意识之外的心理过程。

适应性或成长性压抑:延迟满足。

自我否定性压抑:心理冲突尖锐、持久。

压抑与文化

投射:把本人不愿意承认的情感、意图和观点等错误地归之于别人。

适应性的:世界多么美好/丑恶

病理性的:妄想

投射性认同:破罐子破摔,人际关系敏感。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转移:将情感或行动倾向从原来激起它们的人或事物重新指向另外的较少情欲联系的对象(人或事物)。

替代性满足:偏好象征化

升华:社会认可的较高层次的满足。

强迫性重复

退行:退回到心理发育的较早阶段之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模式等,以回避现阶段所面临的心理困境。

适应性的退行

病理性的退行

治疗情境中的退行:移情。

理智化:过分使用抽象思维,或者,以普遍或概括化的形式处理个体情感上的苦恼或心理冲突,以掩盖个人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不快。

解释:

归因:

合理化:为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观念和欲望找一种合理的解释。 隔裂

把自我隔裂成好的和坏的两部分而不能整合起来。 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 儿童的思维方式

孤立: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

理想化:赋予自己或别人过分夸大了的优良品质,以处理心理冲突理想自我,实际自我,真实自我

挫折

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自卑与超越: 自我接纳

幽默: 是指以潜意识的语言或象征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

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5、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 等机制。

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第二节:荣格的学说

一、关于荣格

荣格其人

荣格与FRUED(融合与分裂)

荣格学说与家庭(神秘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氛围)

荣格学说在今天(超越时代性)

二、荣格学说的基本概念

1、情结

2、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3、阿尼玛与阿尼缪斯

4、人格面具与阴影

三、关于阴影

1、阴影: 别人的阴影很有趣

自己的阴影很讨厌

两面人

阴影姐妹

阴影兄弟

日常生活中的阴影

发现阴影行为

阴影的投射

2、阴影是陌生的

陌生是一种魅力

陌生令人害怕

阴影是陌生人

难道我们之间彼此陌生吗?

3、阴影接纳的模式

神话中的阴影接纳(伊娜娜与埃莱施基枷尔)

童话中的阴影接纳(牧鹅少女)

4、与阴影战斗(吉尔加美什和恩齐杜)

阴影的抗争

第三节:主要的客体关系观点

一、分裂和个体发展

第一阶段 :母性分裂

第二阶段:想象分裂

第三阶段: 自体分裂

第四阶段:认同分裂

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来源于哪里?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客体关系的分裂理论尝试着做出理解

1、第一阶段:母性分裂

分裂在生命最初的几天就开始了,这个过程开始于婴儿的原始分裂,即将世界分成十号的还是坏的,充足是好的,空乏是坏的,温暖是好的,冷淡是坏的,被抱着是好的,不被碰触是坏的

婴儿最初与部分客体相接触产生互动,主要是吃,好乳房坏乳房。 部分客体也会常常持续进入成年期

儿童都希望有一个好母亲,然而大多数时候是不现实的。母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会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有足够好的母亲这个说法。

但是如果坏母亲体验尤为令人沮丧,一场分裂就会发生。

分裂是前语言期的。所以很多体验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这个阶段的分裂主要表现为好母亲,坏母亲

2、第二阶段:想象分裂

由于婴儿对于母亲的高度依赖,母亲的离去会带来强烈的沮丧感,婴儿会努力的应对这种沮丧感,比如藏猫猫游戏

但是游戏并不总是成功,所以儿童在内心发展出关于母亲的图画,试图建立内在母亲,(皮亚杰关于客体恒定性的描述)

过渡客体的存在是对母亲缺席的一种补偿性尝试。过渡客体也较过渡关系五,大多数都是动物玩具,洋娃娃或毛毯,

过渡客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降低使用的频率,成年后仍然有部分使用。比如流浪的人随身携带家乡的物品,宿舍的洋娃娃,最重要的是金钱。

这个阶段的分裂,主要是好母性映像,坏母性映像。

3、第三阶段:自体分裂

语言的发展是儿童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儿童学会与内心的母亲表象对话,随后扩展到其他的情景中。

随着我们不得不应对人际关系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儿童的内在表象经历了最后一次转狴犴,转变为被称之为自体的东西,儿童期的母亲被很大程度上被新陈代谢了,成为个体本身存在的一部分。

自体出现的显著标志是“我 ”这个词的出现

随着咨询体的成熟,自体的语言也不断发展,描述我爱自己还是我恨自己,自尊,自重,自我实现都和这个时期有关。

这个阶段的分裂主要是好我,坏我

4、第四阶段:认同分裂

开始于儿童期,并且扩展到成年,或许还伴随人的一生。

通过主我与宾我之间的互动,构成了自体的内在论坛

认同是更精确的说法,对职业的认同,性的认同,婚姻的认同,父母身份的认同

二、客体关系的病理学:投射性认同

1、投射性认同与投射的区别

投射性认同的一个关键的动力,使作为投射性认同的基础的诱导,依赖透射性认同的个体会从事不易觉察的却无一事强有力的操纵来诱导用途他们有关的人以限定的方式来行为。就像强迫另一个人在自己的内部戏剧的演出中扮演一个角色。一个涉及早期客体关系的角色。受操纵的人被诱导着从事一种认同,即认同投射者自己否认的那个层面。

人们会呆在投射性认同中是因为罪恶感,责任感或者是对孤独的恐惧。

还因为,每一个投射性认同都含有一个强有力的命令,如果不然的话,就会怎样,怎样。

2、在正常的关系中我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发现投射性诱导。

投射性认同之依赖

你认为如何?

我应该怎么做?

你可以帮助我妈?

我似乎无法靠我自己来做这件事

母婴关系中,母亲对个体的控制。让个体缺乏自主性。

核心信息:我活不下去,诱导反应是照顾

投射性认同之权力

完全照我说的去做

服从我的领导

就这样做

遵从我的指示

厌恶女人的男人,吸血鬼式的男人。

父母化儿童早期关系中那个无助的母亲,和早期母子互动模式中退缩的母亲

核心信息是你活不下去,又到反应是无能。

投射性认同之情欲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是一种人际动力,意味着通过性的发那个是来建立和维持关系。

早期所行为的印象在关系中必须为他人提供性的满足才能维持关系

核心信息:我会让你在性方面得到满足,诱导反应:性兴奋

投射性认同之迎合

我这么努力是要是事情对你来说变得容易

我拼命的工作

你并没有意识到我为你做了多少是

你总是认为我为你付出是理所应当的。

核心信息是你欠我的。诱导反应是感激与赞赏

三、鲍尔比的依恋关系理论

1、安全型 :当母亲离去时表现出很关注,回来后主动寻找母亲安慰

2、回避型:极力忽视母亲离去这个事实,母亲回来后也不做反应

3、矛盾型:母亲离去时反应强烈,母亲回来后仍然不能稳定和安静下来。

第四讲:行为主义理论

教学课题 第五章

行为主义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3、掌握社会型学习理论

4、理解行为主义理论在当代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几个原理

2、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强化和惩罚。

3、几种常见的行为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

1、强化中正负的区别与联系

2、惩罚的注意事项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案例分析 课后作业 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设计一个行为矫正方案并实施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1、巴甫洛夫狗

2、桑代克猫

3、华生与小阿尔波特

4、斯肯纳与他的鸽子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S-R联结

1、消退:要想让一个新的S—R联系持久存在,就得持续地把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结合起来,否则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削弱直至最终消失。这种条件性的S—R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做消退。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2、泛化: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应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应。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应被诱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3、分化 :由泛化的刺激回到对精确的刺激物回应的过程,称为分化

三、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华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有两大特点:一是拒绝研究意识;二是要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四、斯肯纳的行为主义观点

(一)、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包括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二)、惩罚,是行为被紧随出现的直接结果削弱的过程,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

强化

1、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

2、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

3、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这个人可能在将来再次从事这个行为)

(三)、行为强化程序

1、固定比例:一定数量反应后刺激,高比率行为,强化后有停顿特点:1)反应率高

2)强化物有效时间长

3)抗消退能力强

例: 计件工资

2、可变比例:在不定数量反应后刺激,高比率且稳定行为,强化后无停顿

特点(1)强化之后没有停顿

(2)反应数目范围较大

(3)抗消退能力更强

例:赌博、课堂发言

3、固定间隔: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对第一个反应提供刺激,低比率行为后升高 .特点:1)强化必须在良性行为出现才给予

2)良性行为在强化前相对稳定,强化后有停顿(扇形效应)

4、可变间隔:在不定时间间隔后对第一个反应提供刺激,中等偏低比率行为。

特点:1)抗消退能力强。但如果间隔太长,可能导致行为不出现

2)强化之间行为没有停顿,适合持续性行为的训练

例:看电视节目 ,等公共汽车。

(四)影响强化的效果

1、直接性:立刻发生

2、一致性:刺激与行为一致

3、已形成事件:剥夺和其他事件

4、结果的特征:因人而异

正确实施强化

1、及时地、一致性地实施强化:积极方面;努力和进步

2、描述具体行为(对事不对人)

3、物质强化与精神鼓励结合(语句变换)

4、少量强化,以防饱足(强化程度与行为价值应尽量匹配)

5、强化之后不要出现批评

(五)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

1、直接性: 如果一个刺激在行为之后立刻出现,那么它作用因素的效果会更大。

2、一致性:如果刺激的出现与行为相一致,那么它作为惩罚因素的效果会更大。

3、已形成事件:有些先行事件会在某个具体时间内使一个刺激作用,惩罚因素的效果更大。

4、后果的特征 :惩罚因素人而异。总的说来,强度越大的负性刺激作为惩罚刺激的效果越大。

(六)、惩罚使用的问题

1、引发不良情绪及攻击性行为(迁怒和攻击他人)

2、形成条件惩罚物,并使惩罚物泛化,导致个体的逃避或回避(退缩型人格、厌学、逃学、学校恐怖症、离家出走等)

3、模仿惩罚的行为方式,在今后再现(相信强权政治)

4、导致惩罚成瘾,并导致反社会人格

5、惩罚升级,可能造成生命的悲剧

6、只能抑制行为,不能形成新行为(不能做什么 / 应该做什么)

7、出现抵罪反应,降低道德感和责任感

8、施罚者出现心理困惑或情绪障碍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是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替代性的得到强化。

模仿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替代反应:当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被称为替代反应。

第二节:常见的行为治疗模式

一、什么是行为治疗:

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按一定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人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一)行为治疗的人性观

1、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反应式有机体

2、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

3、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

4、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二)、行为治疗的特点

1、研究集中于人的行为,

2、行为学原理为基础,

3、强调当前环境事件,

4、由日常生活人们实施,

5、程序精确描述

6、强调行为改变的测量

7、强调自我管理技能

8、程序具有弹性

9、不重视问题的原因

10、不对潜在动因进行假设

二、应用领域

(1)精神疾病(2)教育领域 (3)康复治疗(4)社区心理 (5)临床心理(6)商业、工业 (7)自我管理(8)儿童管理 (9)预防医学(10)运动心理学 (11)老年医学(12)吸烟与酗酒

三、代币系统

代币系统:年龄较小、能力较低

行为契约:年龄较大、能力较强

(一)代币系统的含义与优缺点

1、含义:条件强化物;累积;交换

2、优点:加强强化作用(延缓;增减;饱足;进步;客观);教学工具;惩罚;群体情景

3、不足:分散时间精力;人为制作

(二)代币系统的结构

1、明确目标行为

2、确定代币:马上可用;随时发放;不易复制;不会混淆

3、确定逆向(后援)强化物:强化价值;经济价值

4、拟订代币交换系统:行为-代币的比例;代币-后援强化物;时间与地点

5、确定是否使用反应代价

(三)问题及其解决

1、局面混乱

2、人手不够

3、破坏代币(不正当手段获得代币;代币成为玩具)

4、供不应求

5、参与兴趣

6、代币的消除

(四)、误用练习

例一例二例三

四、放松训练:

1、腹式呼吸练习:

它使人的呼吸慢而深。

2、想象放松法放松法

3、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MR):

要求练习者紧张并松弛身体的每级主要肌群。

五、系统脱敏法

(一)

1、制定问题等级

恐惧的主观感觉尺度( sud)

一个害怕考试的学生害怕的等级层次

事件

sud

1.考试前一周想到考试

2.考试前一天想到考试

25

3.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30

4.在考场外等候时

50

5.进入考场

60

6.第一遍看考试卷子

70

7.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不能不进行的考试时

80

(二)、放松训练

(三)、门诊脱敏

(四)、实地脱敏

六、冲击疗法(flood therapy

原理:物极必反,从而消除恐惧。

区别:与系统脱敏不同

举例:过隧道

程序:

体检

签约

实施 案例

第五讲:认 知 疗 法

教学课题 第六章

认知疗法理论 教学目标

1、掌握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2、能够利用认知理论分析常见的不合理认知 教学重点

1、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

2、埃利斯的ABC理论。

3、贝克的认知理论模型 教学难点

1、ABC理论在治疗中的运用

2、发现负性自动思维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课后作业 发现自我的负性自动思维

一、认知疗法的历史背景

1.由Adler,Rank和Horney发展的心理学观察方法,基于古希腊斯多葛(Stoic)派“一个人对自身及其周围人际关系的观念,决定其行为”的哲学观点。

2.Kant的结构理论和深层心理学。结构说将人的认知分为原发和继发;而继发过程属高层结构,较为特殊和精炼,可检验和校正原发的较粗糙过程。病理时则高层纠正功能受损,结果情绪行为失控。 认知疗法的历史背

3.吸取了行为科学的某些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并产生适应不良行为;通过疏导教育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信念,达到改变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二、认知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个体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2、个体赋予事物不同的意义与解释,使得人们对同样的事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描述和不同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反应;

3、认知结构或图式(schema)指导着人们的信息加工过程,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改变自己惯常的认知模式,就能把握生活的真实;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

三、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

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或重建不良认知为目标的一类心理疗法。

四、基本认知理论之理性情绪疗法

1、RET是Ellis在本世纪50年代创立的。本理论认为情绪障碍是由于非理性信念、绝对性思考和错误评价所形成的。

认知疗法即是使患者改变非理性信念,代之以理性的生活哲学,则可以促使患者的情绪好转(核心:改变认知)。

2、Ellis对人的本性的看法

①人们依理性去思维,行动时会是愉快,有成效的;

②负性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非理性思维而产生的;

③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非理性思维;

④不断地用内在语言重复非理性思维会致无法排除的情绪困扰;

⑤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在语言持续的结果。

RET的基本理论观点

1、造成心理问题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个体想法和解释改变了,情绪和行为就会跟着改变。

2、人具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在和别人进行比较时常产生否定性自我评价,形成非理性思维(不合逻辑),进而导致自我挫败的行为。

3、常见的非理性思维

对自己、对他人和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绝对性要求和信念。

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和赞许;

②一个人就应该在各方面都能力十足;

③犯了错误,就一切都完了,应该受到惩罚;

④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就太糟了;

⑤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

⑥总是担心灾祸降临;

⑦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们要容易得多;

⑧人要依靠他人,尤其要依靠强者;

⑨过去事件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⑩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圆满的正确答案;

⑾一个人应对别人的问题关注和负责。

4、非理性思维(信念)的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糟糕至极(awflizing)

5、ABCDE理论(理论核心)

A:刺激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个体的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

C:情绪反应和行为后果(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

D: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包括审视 (Detecting)、界定(Defining)、分辨(Discriminating)、争辩(Debating);

E:新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

(二)贝克认知治疗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由A.T.Beck提出,是当前国际上影响较深、应用较广的心理疗法之一,大量研究认为该疗法对抑郁、焦虑、恐怖、进食障碍、强迫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基本原理

1、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障碍和负性认知相互影响,相互加强,这种恶性循环是情绪障碍得以延续的原因,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关键;

3、认知曲解正是引起患者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的核心所在,识别和改变这些认知曲解,就会使患者情绪得以改善。

情绪障碍认知模式的几个关键成分

(1)、负性自动思维(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常常不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大多数患者往往觉得这些想法很有道理,对其情绪影响甚大。

负性自动思维的解释

负性:这些想法总是和不愉快的情绪有关;

自动:想法突现在脑中,不是周密推理的产物;

负性自动思维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事件的消极解释;

具有无限追加性:一次偶然的失误被体验成重大的失落,一连串的自动想法频繁出现。

(2)、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cognitive distortion)

抑郁和焦虑的病人往往用片面的方式解释境域或推测未来的变化,为了迎合内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认知图式)而对事实进行取舍,结果导致认知失真或认知曲解。帮助病人识别自动想法中包含的逻辑错误,成为认知治疗的核心。

3、认知曲解的类型

①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方式(dichotomous thinking),将导致完美主义;

②以偏概全或选择性概括(selective abstraction):仅仅根据个别细节,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

③任意推断: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

④过度引伸:仅有一点小失误,就作出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

⑤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抑自己的成绩或优点;

6、个人化(personality):将一切不幸、事故等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承当责任;

7、选择性消极注视:选择一些消极的细节,忽略其他方面,以至整个情绪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

8、情绪推理: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情绪推理阻碍了对事物真实情况的了解,使人陷入认知曲解而不能自拔。

9、“应该倾向”:对自己坚持一种标准,如果行为未达到标准,就会责难自己,产生内疚、悔恨,对别人,则觉得失望或怨恨;

10、乱贴标签:认为将自己的问题贴上一个标签就可以完事,将对整个人的评价和人的某些具体行为失误混同起来。

4、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umptions)或图式(schemas)

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功能失调性的认知假设是潜在的,通常不再进入意识接受审查,但它们却是支配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由于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存在,患者对某些重大事件表现出脆弱性,由此派生出大量负性自动想法。

第六讲:当事人中心疗法

教学课题 第七章

当事人中心疗法 教学目标

1、罗杰斯的人性观

2、理解罗杰斯的自我概念

3、掌握罗杰斯的人格改变条件

教学重点

1、罗杰斯的人性观

2、自我概念

3、治疗原理 教学难点

1、自我概念

2、治疗的原理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课后作业

一、罗杰斯其人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n.Rogers1902——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罗杰斯的基本特征:

勤奋、

抱负和竞争心

跟着感觉走

有交往障碍的人际关系大师

二、罗杰斯眼里的人

1、人不是什么和是什么

2、实现趋向—从动植物到人类

3、机能充分发挥得人的特点:对经验越加开放;更富存在感的生活;信任自己的有机体。

4、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三、罗杰斯的现象世界

经验与现象场:经验指的是现在所经历的,包括意识到和未意识到的。

婴儿的现象世界:婴儿有天生的实现倾向,这种实现倾向就是要促使个体朝向成熟和壮大;婴儿用他所知觉的样子来看待它的世界,它的知觉经验就是他的现实;婴儿不停的与现实互动,但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婴儿信赖自己的有机体。

四、罗杰斯论自我及其发展

(一)自我概念:在众多的经验材料中,一些经验被符号化,形成一些关于我、我自己有关的知觉,作者写知觉在个人现象场中分化出来就形成了自我概念

1、个人对自己的觉知及与之相关的评价

2、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觉知和评价

3、个人对环境个方面的支局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二)自我的形成:孩子在自我实现的驱使下在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和他人互动 价值条件和自我的异化:

1、有条件的爱或者虚假的爱导致孩子焦虑的产生

2、缓解焦虑个体会发展出防御机制

3、防御机制的使用导致个体异化

五、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要做什么?

1、改造自我

2、破除防御

(二)心理治疗原理

(三)、人格改变的条件

1、两人人有心理上的接触

2、当事人处于不和谐的状态,脆弱或者焦虑不安

3、治疗者是一致的、整合的

4、治疗者对当事人无条件积极关注

5、治疗者对当事人进行共情

6、治疗者的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传达给了来访者。

(三)治疗过程

咨询过程中的当事人

1、对咨询师、咨询本身有疑虑、不放心

2、对自己的感受缺乏自知之明

3、经验事物的方式受习以为常的价值条倾向的束缚

4、表现出或公开或隐蔽的消极态度

5、很难接受对自己负责任、为自己活着的想法

6、看待事物的方式机械刻板,难以在对象与经验、感受与事实、外在情景与自己对情境之间的信念作区分

7、觉得向人谈论自己的情感很困难。

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师

1、咨询时自己要体验到内在的协调,要做到对自己真诚一致

2、不对当事人这个人以及它的感受和行为做评价

3、满怀热情投入的去倾听当事人,用当事人 的眼光理解当事人

4、无条件的接纳对方,把对方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来接纳

5、尽力象当事人传递队她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6、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咨询过程中的重点:

触及、体验、识别、接受和表达

咨询的策略和技术

1、我能否做到让对方觉得我是值得信任、可靠以及表里一致的

2、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不含糊的传达给对方

3、我能否让自己体验到一种对别人的积极态度

4、我是否有足够的力量使自己和对方分开

5、我自己是否有安全感,从而能够允许对方拥有它自己的独立性

6、我能允许自己完全进入他的感受个人意义的世界里,并且象他一样看这些感受吗?

7、我能否接纳当事人向我传递的每一个方面

8、在这种关系中,我是否购敏感,刘易我的举动不致使对方感到受威胁。

9、我能不能帮她接触外在评价的威胁

10、我是否视对方为正在形成中的人,或者,我是否愿意忍受他和我过去的束缚?

六、当事人中心疗法的评价

(一)积极方面

1、对于咨询关系的推进

2、对人性的积极信念

3、咨询师人格的作用

(二)局限:

1、轻视理性

2、缺目标导向、过于消极、可操作性差

第七讲:森田疗 法

教学课题 第七章

森田疗法 教学目标

1、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2、森田疗法的治疗程序 教学重点

1、了解森田疗法的适应症

2、理解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3、掌握森田疗法的治疗程序 教学难点

1、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

2、森田疗法的基本程序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课后作业 运用森田处理自己的不良习惯

一、森田疗法的历史背景:

二、森田疗法的适应症

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植物神经失调等身心疾病。森田对神经症的发生机制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神经症发生的基础是神经质,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内省力很强,有疑病倾向,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过分注意、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存欲强,求全欲也强。他们经常把人们司空见惯了的正常生理反应或轻度不适感视为病态,精神过度紧张、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导致疾病,并于身心之间造成恶性循环。使病症愈演愈烈。

三、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1、疑病素质论。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生的基础是某种共同的素质倾向,称为疑病素质。所谓疑病素质是指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其表现是:

(1)精神内向,”

(2)疑病症。

2、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

3、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森田认为生的欲望的含义至少有如下几类:

(1)希望健康地生存;

(2)布望更好地生活,希望被人尊重;

(3)求知欲强,肯努力;

四、森田疗法的治疗原理

1.“顺应自然”的治疗原理。

(1)什么叫顺其自然呢?森田把它看作是相当佛禅的“顿悟”状态。所谓“顿悟”,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体验到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平常的事。看得很严重而产生抗拒之心,结果使自己陷入了神经质的旋涡。

(2)要认清精神活动的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

(3)要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

(4)要认清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

2.“为所当为”的治疗原理。森田疗法把与人相关的事物划分为两大类:可控制的事物和不可控制的事物。所谓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可以调控、改变的事物;而不可控制的事物是指个人主观意志不能决定的事物。

森田疗法要求神经质症患者通过治疗,以学习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去控制不可控制之事,如人的情感;但还是注意为所当为,即控制那些可以控制之事,如人的行动。即“为所当为”是指在顺应自然的态度指导下的行动,是对顺应自然治疗原则的充实。

五、森田疗法的治疗分类:

森田疗法的治疗分为: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治疗,都应注意选择那些除表现为神经质症状之外,还具有某种程度的反省心、自身也在积极作着努力的症状,有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强烈愿望的病人,如仅有某些症状,没有强烈的求治动机,是不宜施行森田疗法的。

1.住院治疗。在确定依断和适应症以后,要身病人讲明病的性质,并将有关神经质心理病理学说介绍给他们,告诉他们没有严重疾病,以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担心的顾虑。住院治疗过程分为四个时期:

(1)绝对卧床期。一般为4—7天。。

(2)轻工作期。4—7天。

(3)重工作期。一般为4—7天。

(4)生活锻炼期,又称回归社会准备期。一般为1—2周。

2.门诊治疗。门诊治疗仍须遵循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但由于门诊治疗没有住院治疗所具有的特定环境,不能采用卧床及作出布置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具有与住院疗法的不同特点。

门诊治疗的要点是:

(1)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排除严重躯体病的可能,消除患者的顾虑;

(2)指导患者接受症状,而不要试图排斥它;

(3)嘱咐患者不向亲友谈症状,也嘱咐亲友们不听、不答复他们的病诉;

第八讲:家庭治疗

教学课题 第八章

家庭治疗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基本信息

2、掌握结构家庭治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家庭生命周期

2、家庭中的同胞关系

3、结构家庭治疗 教学难点

1、家庭生命周期

2、结构家庭治疗 教学进度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课后作业 分析自己的家庭结构

第八讲:家庭治疗基础

一、关于家庭:

(一)、什么是家庭

1、家庭是一个至少 延续了三代的自然社会系统。它的运作方式对于成员的发展及幸福有很大影响。

2、家庭展现全家参与的反复交互作用过程,这样的家庭策略是维持家庭关系的主要动力。但也会修正互动模式以满足家庭成员多变的需要

3、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除了维持自身系统的生存之外,也会鼓励成员实现个人的潜力,并在保护与安全感之下允许他们有探索与自我发现的自由。

(二)、传统到现代家庭的变迁

1、家庭结构: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

2、家庭功能:

(三)、家庭发展周期

1、酝酿期:情侣形影不离,求婚、订婚;

第一阶段:

两人住在一起开始,不管结婚与否

家庭任务:

从个别独立到两人相互依赖

第二阶段:

开始有第一个孩子开始,依赖成员的来临。

家庭任务:

从相互依赖到加入依赖

第三阶段:

孩子开始进入学校或其他家庭外的世界。

家庭任务:

从依赖到促进分离的开始—部分独立。

第四阶段:

孩子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开始。

家庭任务:

支持分离,鼓励独立。

第五阶段:

孩子离开搬出去住,结婚成家或分居等。

家庭任务:

从部分分离到完全独立。

第六阶段:

夫妇中有一个先去世到最后一个也去世。

家庭任务:

帮助家人度过哀悼,完成最终的分离。

(四)、生命周期中的同胞关系

1、同胞关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1)、同胞关系是延续时间最长的

(2)、同胞关系是最重要的情感连接

2、同胞关系中的年龄差距

(1)、年龄差距较大的像独生子

(2)、年龄差距较小的特别是性别也相同的时候会共同度过很多时间,分享父母的注意力。竞争很激烈。

(3)、双胞胎是共享体验最多的

3、性别差异

(1)、姐妹之间可能会有最亲密的关系,家庭中的女孩很重要

(2)、成功的女性大多没有兄弟。

(3)、长女们通常会对自己的角色怀有一种矛盾和内疚感

4、同胞中的出生顺序

(1)、顺序并不是绝对的,每个孩子都会被赋予独特的目标

(2)、最年长的孩子会成为过分负责和克己尽责的孩子

(3)、排行中间的孩子比较容易被忽略,斗争也更激烈,会是优秀的谈判者

(4)、最年幼的孩子经常认为自己很特殊,不守常规,并且富有创造性,也往往容易娇纵。

(5)、家庭中的残疾子女,男性通常会脱离家庭,女性通常会负担上照顾的责任

(6)、排行和为人父母

父母会认同和自己相同顺序的孩子

父母可能会误解自己的子女

(7)、排行与婚姻

配对的婚姻模式会是比较舒适的选择

相似的排行会带来冲突

五、家庭交流模式

1、问题交流模式

讨好:以使对方不至于发怒

指责:以使他人认为自己是捡起那个的

超理智:将一切事情理性化,使个体能够在应对威胁时好像那威胁是无害的,将自己的自尊心隐藏在大话和充满智慧的词汇下面

打岔或者心不在焉

可以忽略威胁的存在 ,表现的好像威胁不存在一样。

2、使用下面的方法帮我们面对

我可能犯了个错误

可能会有人不喜欢这样

有人会批评我

我可能会影响了别人

她会认为我没什么有点

人们可能认为我不完美

他会离开我

我们的回答

二、结构家庭治疗

(一)、结构家庭治疗的历史

(二)、结构家庭治疗的特点

基本理论

人生活在系统之中

(二)、家庭是一个系统

1、家庭次系统

(1)、个人次系统:个人经验的产物

(2)、配偶次系统、

(3)、亲子次系统

(4)、手足次系统

2、界限、等级与规则

(1)、界限:纠缠型和疏离型

纠缠型:界限过于模糊,缺乏自我

疏离型:界限过于分明,缺乏归属感

(2)、等级

(3)、规则:隐性的和显性的

3、三角关系:压迫者、拯救者、受害者

4、双重束缚

(1)、两个或更多的人身处重要关系中

(2)、重复经验

(3)、呈现一个负性强制指令,如:不要做某事,否则我会惩罚你

(4)、第二个强制指令更抽象,与第一个相冲突,也伴随着惩罚和感知到的威胁

(5)、第三个负性指令禁止当事人回避并要求他做出反应。没有这个限制受害者不会感觉到被约束

(6)、最后一旦受害者条件化的用双重束缚的观点感受这个世界时,上述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暴怒。

5、家庭故事

(三)、治疗过程和策略

1、治疗的阶段

首次会谈:社交阶段、了解问题阶段、相互作用阶段

改变过程:加入、陈述与概念化、重构家庭

陈述与概念化:

思考整个家庭的结构,他所喜爱的互动模式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代替方法

通过观察家庭在面对变动的情景时系统中的联盟,结合,以及此系统所显现出来的情形评估整个系统接受重构的弹性和能力

治疗者检查家庭系统的共鸣能力。观察家庭对个别成员行为的敏感程度,是过度纠缠还是过分树立或者处于两者之间。

综观家庭生活的情况,分析支持力量的来源以及家庭生态中的压力。

检视家庭的发展阶段以及家庭执行该阶段任务的情况。

探索家庭如何利用被认定为病患者的症状来维护家庭系统内惯用的互动模式。

重构家庭

再现家庭互动模式

标定界限

升高压力

利用症状

操纵情绪

支持教育和指导 。

(四)、对系统家庭治疗的评价

第16篇:理论教案2

第一课 体育与身体形态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态,并对自己的身体形态进行简单评价。

2、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3、掌握促进身体形态的体育锻炼方法以及在形体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参照形态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首先引导同学们观看健美运动员健硕的肌肉以及体现力与美的身体形态,观看篮球运动员普遍拥有的高大雄健的体魄;模特和体操运动员的体形之后。

向大家提出问题:你希望自己拥有健美的体形吗?毫无疑问,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让人羡慕的美的身体形态。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了解身体形态。(继续提起学生的兴趣) 正确的身体形态:体态无时不存在于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优雅的体态是人有教养,充满自信的完美表达。美好的体态,使你气质高雅、年轻,身上的衣服显得更漂亮;善于用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你会受益匪浅。

站姿: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分开,脸上带有自信,有挺拔的感觉。

坐姿:腿保持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膝并拢,手可以放在中间或两边;跷腿时,两腿并拢。

行姿: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放在身体两边,轻摆动,轻步伐,不能拖泥带水。 蹲姿:屈膝,并拢,臀部向下, 上体保持正直。 下面我们学习有关《体育与身体形态》的知识

二、新授:

1、了解自已的身体形态

A.身体形态的定义;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阅读第四页到第五页的身体形态部分,。掌握克托莱指数的计算方法

B.克托莱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克托莱指数=体重(kg)÷身高(cm)×1000;同学们在阅读完之后,可以依据自已的实际情况求出自已的克托莱指数并和第五页的有关全国均值进行对比。

1 C.描述身体形态的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和坐高;

D.学生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评价:分组、讨论和评价(10—12人一组,各小组对身体形态进行讨论和评价,并写出两条促进身体形态发展的锻炼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全班同学交流,老师点评指导)。

2、掌握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A.初中阶段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1)身高的增长。(2)体重的增长。(3)胸围的增长。 B.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育影响的原因分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使骨细胞生长更旺盛,并能使骨骼变得更加粗壮坚实,可使软骨的细胞正常增殖,促进骨骼的生长速度,从而使身体长高。体育活动加速了新陈代谢,使肌纤维增粗,体积增大,肌肉变得粗状、结实发达有力。

3、初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在形体练习中要注意

A.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行、跑、跳的身体姿势;(通过体育锻炼使人做出来的动作更加灵活、协调、舒展、大方)

B.使学生明白在形体练习中不宜做过重的负重练习;

C.在练习中要变换体位,使形体均衡发展;注意养成正确身体姿势和全面发展。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身体形态?

2、你的身体形态和全国均值相比如何?

3、为什么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展?

4、形体练习中就注意的事项有哪几方面?

第二课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了解身心健康的关系。3.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与程序

(一)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一提到“健康”,很多同学便会脱口而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呗。”其实这种理解是不

全面的,真正的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的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二)身心之间的关系 1.身体不健康对心理有影响

当我们身体健康时,就能够愉快的生活;反之,会引起心理或行为的变化。例如心脏病人常常惶惶不安;癌症病人会感到生活无乐趣,甚至产生死亡将临的恐惧。

2.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充分说明了心理对生理的影响。当人心理状态良好时,就会食欲旺盛、精力充沛,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学习效率提高。当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以引发一系列劣性生理机能的改变,因而导致失眠、便秘、消化不良、心绞痛、心率失常和月经失调等症状的产生。最新研究还发现:65%病人的疾病与社会逆境引起的压抑有关,35%的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情绪不好引起的。

3 总之,心理和身体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有焦虑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到莫名的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里烦躁、不踏实。

2.有适应不良问题的学生表现为不喜欢学校的课外活动,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这些在高一和初一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克服不适应性。

3.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4.有心理不平衡的学生的表现是看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名牌服装时就觉得不舒服。另外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5.有强迫症状的学生总在想一些没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么办,总是反复检查作业做得对不对;女生总担心自己衣服是否整齐,总要照镜子。 6.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当别人看到他或议论他时总感觉不痛快;有人与异性在一起感觉不自在。

7.有敌对倾向学生的表现是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叫;常与人抬杠;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有扔摔东西的冲动;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 8.有偏执倾向学生的表现是总感觉自己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难与他人合作。

(四)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1.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因

运动愉快感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后产生的满足、快乐、舒畅、振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感

觉,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4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而获得运动愉快感是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

动因。相反,在运动中没有获得运动愉快感,也是远离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合理地锻炼,你会从中体验到较多运动愉快感,并能使你主动坚持体育锻炼。

2.坚持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活动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健体强身,增进友谊,体验快乐,因而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增进健康。

体育锻炼对参加者的身心影响

(1)身体: 锻炼能改善有氧能力、强健骨骼、强健关节、增强柔韧性、改善睡眠质量

锻炼能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结肠癌患病率。 (2)心理:

锻炼能提高自信心、情绪稳定、独立性、良好心境、做事果断、智力水平锻炼能降低怒气、焦虑、抑郁、紧张、慌张、恐惧感

(五)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健康知识

1.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

5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3.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四、小结: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第三课:我们的运动系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懂得运动保健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具 挂图、人体骨骼模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师:你们平时会做那些运动?(学生讨论,交流)

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课文。

1、介绍运动系统及其作用。

(1) 演 示:人体骨骼模型,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 (2) 说明运动系统的作用。 (3) 解说骨骼的支撑、保护作用。

2、了解运动系统的保健。

(1)教育学生注重运动系统的保健。 (2)介绍运动系统的保健方法。

3、介绍骨折的成因和临时固定方法。

4、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人的运动系统,通过学习,你觉得要改变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讨论、交流)

假如你在运动中受了伤,应该怎么办? (讨论、交流)

第四课:关爱生命 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 ,塑造美好人生。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远离毒品 关爱生命)

二、什么是毒品 及 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 ,那什么是呢? 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是指鸦片、海洛因、( )、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 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止咳水、等。这些 长期 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三、介绍 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 有那些危害呢?

1. 毁人毁健康。(1) 摧毁人的消化功能。(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 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1)丧失工作能力。(2)倾家荡产。(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 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 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2.防毒有五种措施: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 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 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犯罪时,立即举报;为了自己的健康,这了家人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你远离 ,珍爱生命。

第五课、我们应该吃什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吃”对人体及健康的重要。

2、了解一些食品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合理膳食。不吃有害食物。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倡导合理地吃。(1)你们会吃吗?(会。)

老师不是问会不会吃饭,而是问会不会科学合理的吃饭。 (2)出示挂图。讨论交流:怎样科学合理的吃饭?

2、介绍某些食品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3、懂得吃火锅的危害和注意事项。

除了以上12种食品不宜吃以外,有的吃的形式也不宜采用。 火锅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火锅危害很大。即使真正想吃,要注意生、熟要分开,肉类要在滚烫里煮10分钟以上。火锅汤不能喝,会导致癌症。

三、教师总结:我们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危害身体的毒素很容易被我们吸收,早我们身体里聚集下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吃“好”,健康的吃!

四、作业。(课后 检测站)

第六课、烟酒对人的危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中小学生绝对不能吸烟、喝酒。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国际上为什么要定出一个全世界的“无烟日”?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讨论一下这个课题。

二、学习新课

1、阅读介绍吸烟有害呼吸道的资料。

思考问题:(1)吸烟对人体有害吗?(2)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哪些器官? (3)长期吸烟,这种危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4)在你的观察中,吸烟的人有些什么表现?

2、学生交流讨论。

3、香烟中有害成分是尼古丁,它的毒害程度是什么呢? 吸烟的人无疑会受到尼古丁的伤害,那么对周围被动吸烟的人有没有伤害呢? 世界定了一个“无烟日”,它的意义是什么?在哪一天?

4、小结:酒是用粮酿制而成的,成年人少量地饮用是有好处的,所以,医学上还用它制成药酒治病强身。但是,如果大量地喝酒,就会损伤脑、胃、肝等内脏,长期大量饮酒,课文上介绍会有更大的伤害,是什么?

三、总结: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不能喝酒。

过年或过节,有时大人一高兴,也会让小孩喝酒,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少年儿童自己也要自觉地抵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好玩而无所谓。大家一定要记住,烟酒有害健康。

第七课:天天有个好心情

教学目标:

1、体会不同情绪下的感受,使学生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

2、在对待事情时学会用正确的情绪处理问题。

3、掌握一些简单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生活中或学习中都遇到过让你高兴的事情吗?有没有遇到过让你烦恼的事情?(学生分别举例)

师:你能用简单的词语形容一下你遇到不开心(开心)的事情时的心情吗?(学生回答)

师:你们愿意天天开心呢?还是不开心呢?(生:开心)生活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事情会让我们原本快乐的生活发生一些小的变化,怎样才能让自己天天都有个好心情呢?这可是有秘诀的!想知道吗?(生:想)这节课咱们就比比看谁能先把秘诀找到!

[教学新知] 活动一:师:下面咱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情绪的变化,做一个小游戏。(先提要求)

活动要求:右手手掌朝下,左手竖起食指向上,当老师提到情绪这个词的时候用右手握住旁边同学的食指

说起情绪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很多有关描写这个方面的词,像怒发冲冠、勃然大怒都是形容一个人愤怒的情绪的。像眉开眼笑、喜笑颜开、喜上眉梢那是形容一个人的快乐的。像惊慌失措、惶恐不安那是形容人的惊慌的。如果出现了悲痛欲绝这个词说明那个人正在伤心之中;而像破涕为笑就是写的我们小孩子的情绪变化

师:互相交流一下刚才你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汇报)

师:老师也准备了几种情绪的面部表情,你能辨别出来吗?(出示学具) 师:你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这些情绪?(学生举例)

师:除了这些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情绪?你能不能也用画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画并展示,说明产生这种情绪的情景)

11 师:情绪是影响学习、交往、生活以及健康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或者学习;而消极的情绪就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了的影响。

活动二:活动要求:根据情景画出情绪脸谱

晓林和李红上课时都积极举手发言,他们举了许多次手,但老师只叫别人,不叫他们回答。晓林心里很恼火:“哼!我以后再也不举手了!”李红心想:“老师可能没看见我举手,下次把手举高点儿。”

1、同样的情况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不一样?

2、画出两个人的情绪脸谱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像晓林一样?还是会像李红一样?对!情绪是由自己主宰的!

调节情绪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有效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呢?下面我想来先对大家进行一下小测试,请根据画面出示的内容判断这种方法好还是不好。(课件演示)

师:你能总结一下有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吗?(学生总结归纳) 师:我们把这些方法大体分为这样几种(课件出示) 活动三:体验快乐

师:同学们,你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我你们此刻的心情吗?我看出来了许多同学很开心,也有个别的同学有点累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轻松一下!(伴随音乐的节奏律动)

师:现在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课堂小结] 师:其实啊,让自己天天有个好心情的秘诀很简单,你只要记住:好心情是自己创造的!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更加的精彩。通过这节课,谁愿意来说说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第17篇:PS理论教案

第一课 Photoshop 概述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基本界面、图像的常用知识,以及 Photoshop 的 一些功能。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photoshop 名词理解、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一、概述 Photoshop 是由美国 Adobe 公司开发的专门处理位图的图形图像软件,它具有强大的编辑绘 制图像、制作图像特效及文字特效的功能。

二、版本:1.0——7.0/ CS/CS2/ CS3/CS4

三、Photoshop 应用领域 写真、喷绘、印刷品(彩页)、灯箱广告、数码照片处理。

四、位图的特点: 位图由像素组成,受分辨率影响放大后失真,表现图像非常细腻,层次感强。 矢量图的特点:它是由一数学参数组成。不受分辨率影响放大后不失真。

五、像素: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包含本身的颜色值和亮度值

六、进入方法:开始——程序——Adobe Photoshop 或是双击桌面 Photoshop 图标

七、窗口组成

标题栏:(用来显示当前所运行的应用程序的名称或者已经打开的图形图像名称)

菜单栏:用来实现各种功能

工具属性栏:用来设置工具箱中各种工具的属性、参数

工具箱 (1)包括 40 多种工具 (2)ALT+复合工具,每单击一次切换一个 长时间按左键自动弹出隐藏的工具,也可右击 Photoshop 桌面:

工作区:灰色区域

调板:用来配合完成图像编辑和 Photoshop 功能设置

状态栏:用来显示当前图像缩放比例,文件大小及当前使用工具的简要说明 窗口下此命令

八、打开图像方法 (1) 文件菜单下——打开 (2) 快捷键 Ctrl+O (3) 双击工作区

九、新建画布 (1) 文件菜单下——新建 (2) Ctrl+N (3) Ctrl+双击工作区 新建对话框

(1) 命名图像

(2)画布大小 :宽 高 指画布宽和高。

单位有像素(PX)英寸(1 英寸=2.54MM) 毫米 厘米 磅(1.5 英寸) 帕(六分之一英寸)

(3)分辨率 单位:像素/英寸(dpi 或 ppi)或像素/厘米 像素/英寸指 1 英寸单位面积中像素点个数,分辨率越大,图像越清晰,同样文件大小会变 大,打印、印刷分辨率为 300dpi 写真 120dpi 喷绘不超过 72dpi(幅面越大,分辨率越高)

(4)色彩模式 位图模式:只有黑白两色,适用制作黑白两色图片。 灰度模式:从黑到白过渡的 256 种颜色,适用制作黑白照片。 RGB 模式: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1677 万种颜色,适用于制作彩色照片及显示。输出,做 作网页,不输出 CMYK 模式:由青、洋红、黄、黑四色组成上万种颜色适用于输出。如:打印、印刷 LAB 模式:由亮度、红——绿、黄——蓝组合而成,是人眼看到的所有颜色,适用于 RGB 与 CMYK 之间转换。先建了 RGB 时,应先转成 LAB 后再转成 CMYK (5)确定背景 白色、背景色、透明

十、保存文件 (1) 文件——保存 (2) 快捷键 Ctrl+S 文件格式: 文件格式: PSD:Photoshop 专用格式保存图层,方便修改,保存图像信息多,图像大 TIF:是一种压缩文件格式,压缩性能较好,主要用不同软件不同操作平台之间进行文件共 享。

JPG:是一种压缩文件格式,压缩性能好主要用于网络传输,不支持动画 EPS:也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专门为在 POSTSCRIPT 打印机上输出图像而开发的文件格式, 该文件格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排版中以低分辨率预览图像,而打印时以高分辨率输出图 像。 GIF:是一种压缩效率十分高的图像文件格式,广泛应用于网页中(支持所有类型与版本的 INTERNET 浏览器)分为静态 GIF 与动态 GIF 格式。 PDF:由 ADOBE 公司开发的,可在 WINDOWS、MAC OS、UNIX 和 DOS 等操作系统中通用,其默 认的编辑软件是 Adobe Acrobat 十

一、常规操作:

一、PS 常规操作:

相关快捷键:

1、Tab 键:隐藏/显示工具箱、选项栏、状态栏及调板;Shift+Tab:仅隐藏或显示调板;、

2、Ctrl+Alt+Z 键,可撤消多次修改,默认撤消 20 次,最多为 1000 次。、

3、按 F 键在三种屏幕模式之间转换(标准显示模式→带菜单的全屏显示模式→全屏显示模、式);Ctrl+Tab 在多个文档窗口中进行切换;

前景色和背景色:

1、Ctrl+Delete 或 Ctrl+Backspace,应用背景色填充图像;Alt+Delete 或 Alt+Backspace, 应、用前景色填充图像;击“前景色”块,改变前景色;击“背景色”块,改变背景色;

2、X 键,切换前景和背景色; 切换前景和背景色;

3、D 键,恢复到系统默认前、背景色(前景为黑、背景为白);

注:将全部预置恢复为默认设置:启动 Photoshop 或 ImageReady 之后立即按住 Alt+Ctrl+Shift 键。点按“是”即可。

课后练习: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有所认识。 课后练习:掌握本课所讲内容,对 Photoshop 有所认识。 赏析 Photoshop 作品

第二课 Photoshop 选区建立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选区建立。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选区的操作。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选区的运算。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选区的建立:

一、选区的建立: 根据形状选区分为: 矩形、椭圆、单列/行选区——是基于像素的实际接近度建立选区。 建立选区时: 按 shift 键是正 (圆、正方形) 选区; Alt 键, 按 以中心向四周建立选区; Alt+Shift 按 键,以中心向四周建立正选区;精确建立选区,使用“固定大小”选项,建立特定长 宽比的选区,使用“约束长宽比”选项。 单列/行选区的高度/宽度为 1 像素。

移动选区:

二、移动选区: 按 Ctrl 键裁剪图像,按 space 键,可移动正在建立的选区;方向键可以移动选区,一次移 动一个像素,按 SHIFT 一次移动十个像素。

三、选区运算: 选区运算:

1、扩大选区按 shift 键(即添加到选区),减少选区按 Alt 键(即选区减去)。

2、按 Alt+Shift 键取相交选区(即交选)。

3、结合选项栏调板来建立新选区、添加选区、缩小选区、相交选区;选区的羽化、模式、消除锯齿; 羽化:选区边缘从不透明到透明的过渡。 羽化:选区边缘从不透明到透明的过渡。

4、取消选区:Ctrl+D;移动选区:使用选区工具;

课后练习:掌握本课所讲内容,做出熊猫实例。 课后练习:掌握本课所讲内容,做出熊猫实例。

不规则选区建立 第三课 Photoshop 不规则选区建立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不规则选区建立。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不规则选区的操作。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不规则选区的理解。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套索: 按 alt 键,单击建立直线多边形选区(即多边形套索工具); 多边形套索工具: 按 alt 键拖移建立自由选区(即套索选区工具)。按 Shift 键单击并移动限定方向为垂直、水平或 45 度; 按 backspace 键或 Delete 键删除建立选区时的临时控制点; 按 Ctrl 键或双击,完成选区的建立; 磁性套索:根据颜色选取 套索(自由选区)工具( ): 套索(自由选区)工具(L):套索、多边行套索、磁性套索。

颜色选取是一种过程化方法,它使用图像的色相、饱和度或亮度信息来定义选区。

二、魔棒工具(W)——用来选择单色的区域,是基于邻近像素的颜色值来建立选区(选取 魔棒工具( 相同色彩范围内的像素)。优点是快捷而简单。 按 Shift 键加选选区,按 Alt 键减选选区;按 Alt+Shift 键取相交选区。 注:不能在位图模式的图像中使用魔棒。 容差:值越大,选取的颜色范围就越大,值越小,选取的颜色范围就越小; 消除锯齿——指使得选区的边缘能与它们的围绕内容更容易地混合在一起。

课后练习:掌握本课所讲内容,利用本节工具抠图及图象修改。 课后练习:掌握本课所讲内容,利用本节工具抠图及图象修改。 选区的修改: 第四课 :选区的修改: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选区的修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选区的修改操作。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选区的修改。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选区的修改: 选区的修改: 选区的变换——旋转、缩放、斜切、扭曲、透视; 变换选区和自由变换的区别: 变换选区对选区进行变换,而自由变换是对选定的图像区域进行变换。 变换选区和自由变换的相关辅助键: 斜向缩放时, shift 键等比例, Alt 键向中心缩放, Alt+shift 键向中心等比例缩放; 按 按 按 旋转时,按 shift 键限定以 15 度递增或递减;按 Ctrl 键可执行扭曲操作; 注:Ctrl+Shift+T 为再次执行上次的变换,Ctrl+Alt+Shift+T 为复制原图后再执行变换; 选区的全选和反选:使用“Ctrl+A 和 Ctrl+Shift+A”命令; 选区的显示与隐藏:使用“视图>显示>选区边缘”命令; 要使选区向外扩展,增加边界更多的像素:使用“选择>修改>扩展”命令; 要使选区向内收缩,减少边界更多的像素:使用“选择>修改>收缩”命令;

要磨平一个选区内的粗糙区域:使用“选择>修改>平滑”命令; 要用新选区框住现有选区:使用“选择>修改>扩边”命令; 要添加与当前选区颜色相似且与当前元素相邻的像素:使用“选择>扩大选取”命令;要添 加图像内与当前选区像素颜色相似的所有像素:使用“选择>选取相似”命令,指选中整个 图像中容差范围内的像素,而不仅只是相邻的像素。 注:“扩大选取和选取相似”命令由魔棒工具中的“容差值”来决定所选的色彩范围; 位图模式的图像不能使用“扩大选取”和“选取相似”命令。 使用快速蒙版(Q)来编辑选区——快速蒙版可对选区进行精细的修改;最大的好处就是能 够精确的调整选取范围; 选区的羽化: 消除锯齿:通过软化边缘像素与背景像素之间的颜色转换,使选区的锯齿状边缘平滑。 移动工具(V): 作用:移动选区、辅助线或层的内容。 不管当前使用什么工具,只要按 Ctrl 键切换到移动工具。(注:钢笔、抓手、缩放和切片 工具除外。)移动对象时,按 Alt 键可以移动并复制对象;

课后练习: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课后练习: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第五课 Photoshop 图层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图层重要及使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操作。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连接图层。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层的概念及基本操作: 层的概念: 从物理角度来说, 层好比是一张透明的纸或胶卷, 层与层之间是叠加的。 若上层无任何图像, 对当前层无影响,若上层有图像,与当前层重叠的部分,会遮住当前层的图像。 层的类型: 背景层、图像层、蒙版层、调整层、填充层、形状层、文字层、图层组。 背景层特点:位于底部、锁定的、不能移动、不能有透明区域、不能添加蒙版和图层样式, 决定了图像画布的大小。 双击“背景层”转换为“图层”或使用“图层>新建>背景层”命令; 层的操作: 当前操作层:指当前正在处理图像的层,有“画笔”和“蓝色”标志; 快速选中所需层:直接单击层名称,或右击图像区域,选择所需层; 按 Alt 键击层的“眼睛”图标,可快速显示或隐藏其它层。 双击图层,弹出“图层样式”对话框;双击“层名称”,更改图层名; 按 Ctrl 键击当前层,将当前层作为选区载入(全选当前层图像); 锁定按钮:第一锁定透明部分;第二图像像素;第三位置;第四全部锁定; 层与层的对齐和分布对齐:使用辅助线或确保各层是链接的; 更改层的位置关系:直接拖移或使用“图层>排列”命令;本文由hb_zhuan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Photoshop 教案

第1课

一、PS 简介及应用领域: Photoshop 是 Adobe 公司开发的一个跨平台的平面图像处理软件。 1990 年 2 月, Adobe 公司推出 Photoshop1.0。 PS 的专长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 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 多数人对于 Photoshop 的了解仅限于“一个很好的图像编辑软件”,并不知道它的诸多应用方面,实际上, Photoshop 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的,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请看下面介绍:

1、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 Photoshop 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无论是我们正在阅读的图书封面,还是大街上看到的招帖、海报,这些具有丰富图像的平面印刷品,基本上都需要 Photoshop 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2、修复照片 Photoshop 具有强大的图像修饰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快速修复一张破损的老照片,也可以修复人脸上 的斑点等缺陷。

3、广告摄影 广告摄影作为一种对视觉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其最终成品往往要经过 Photoshop 的修改才能得到满意的 效果。

4、影像创意 影像创意是 Photoshop 的特长,通过 Photoshop 的处理可以将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对象组合在一起,也可以 使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段使图像发生面目全非的巨大变化。

5、艺术文字 当文字遇到 Photoshop 处理,就已经注定不再普通。利用 Photoshop 可以使文字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并利 用这些艺术化处理后的文字为图像增加效果。

6、网页制作 网络的普及是促使更多人需要掌握 Photoshop 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在制作网页时 Photoshop 是必不可少的 网页图像处理软件。

7、建筑效果图后期修饰 在制作建筑效果图包括许多三维场景时,人物与配景包括场景的颜色常常需要在 Photoshop 中增加并调整。

8、绘画 由于 Photoshop 具有良好的绘画与调色功能, 许多插画设计制作者往往使用铅笔绘制草稿, 然后用 Photoshop 填色的方法来绘制插画。 除此之外,近些年来非常流行的像素画也多为设计师使用 Photoshop 创作的作品。

9、绘制或处理三维帖图 在三维软件中,如果能够制作出精良的模型,而无法为模型应用逼真的帖图,也无法得到较好的渲染效果。 实际上在制作材质时,除了要依靠软件本身具有材质功能外,利用 Photoshop 可以制作在三维软件中无法得到 的合适的材质也非常重要。

10、婚纱照片设计 当前越来越多的婚纱影楼开始使用数码相机,这也便得婚纱照片设计的处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11、视觉创意 视觉创意与设计是设计艺术的一个分支,此类设计通常没有非常明显的商业目的,但由于他为广大设计爱

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 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爱好者开始了学习Photoshop, 并进行具有个人特色与风格的 视觉创意。

12、图标制作 虽然使用 Photoshop 制作图标在感觉上有些大材小用,但使用此软件制作的图标的确非常精美。

13、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及开发者的重视,虽然暂时还未成为一种全新 的职业,但相信不久一定会出现专业的界面设计师职业。在当前还没有用于做界面设计的专业软件,因此绝大 多数设计者使用的都是 Photoshop。 上述列出了 Photoshop 应用的 13 大领域,但实际上其应用不止上述这些。例如,目前的影视后期制作及二 维动画制作,Photoshop 也有所应用的。

二、位图和矢量图: 位图(Bitmap) : 位图又称为点阵图、像素图或栅格图像,是由称作像素(栅格)的单个点组成。这些点可以进行不同的排 列和染色以构成图样。 位图的单位:像素(Pixel) ; 像素(Pixel) :指可以表现亮度甚至色彩变化的一个点,是构成数字图像的最小单位。像素具有大小相同、明暗和颜色的变化。特点是有固定的位置和特定的颜色值。 特点: 位图图像善于重现颜色的细微层次,能够制作出色彩和亮度变化丰富的图像,可逼真地再现这个世界,文 件庞大,不能随意缩放;打印和输出的精度是有限的; 常用的位图软件:Photoshop、Photo Painter、Photo Impact、Paint Shop Pro、Painter 等。 矢量图(Vector) : 矢量又称为“向量” ,矢量图形中的图形元素(点和线段)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具 有大小、方向、轮廓、颜色和屏幕位置等属性。简单地说,矢量图形软件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绘制矩形等基本 形状。 特点: l 矢量图形能重现清晰的轮廓,线条非常光滑、且具有良好的缩放性;编辑能力强、文字编辑能力强; l 与位图相比,在显示和打印方面都快的多;图形不真实生动,颜色不丰富。无法像照片一样真实地再现 这个世界的景色。 常用的矢量绘图软件:Illustrator、CorelDraw、FreeHand、AutoCAD、Flash 等。

第2课

功能特色

从功能上看,Photoshop 可分为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部分。

Photoshop 界面

图像编辑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做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也可进 行复制、去除斑点、修补、修饰图像的残损等。这在婚纱摄影、人像处理制作中有非常大的用场,去除人像上 不满意的部分,进行美化加工,得到让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图像合成则是将几幅图像通过图层操作、工具应用合成完整的、传达明确意义的图像,这是美术设计的必 经之路。Photoshop 提供的绘图工具让外来图像与创意很好地融合,成为可能使图像的合成天衣无缝。 校色调色是 Photoshop 中深具威力的功能之一,可方便快捷地对图像的颜色进行明暗、色编的调整和校正, 也可在不同颜色进行切换以满足图像在不同领域如网页设计、印刷、多媒体等方面应用。 特效制作在 Photoshop 中主要由滤镜、通道及工具综合应用完成。包括图像的特效创意和特效字的制作, 如油画、浮雕、石膏画、素描等常用的传统美术技巧都可藉由 Photoshop 特效完成。而各种特效字的制作更是 很多美术设计师热衷于 Photoshop 的研究的原因。 Photoshop 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有必要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 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 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来设计图形,这类软件主要有 Adobe 公司的另一个著名软件 Illustrator 和 Macromedia 公 司的 Freehand。

第3课

配置技巧

本文汇总了 Photoshop 配置技巧 15 条,希望对新入门学员有所帮助。

1、在“编辑>首选项>文件处理[Ctrl+K, Ctrl+2]”中,你可以对显示在“文件>最近打开文件”子菜单中最近打 开的文件设置数目。Photoshop 会秘密地对最近的 30 个文件保持追踪记录,但它不会理会你所指定的编号:它 只会显示出你指定的几个条目。实际上,你可以增加里面所显示的最近文件数,这样就能够方便你迅速地查看。

2、Photoshop 要求一个暂存磁盘,它的大小至少要是你打算处理的最大图像大小的三到五倍——不管你的 内存究竟有多大。 例如,如果你打算对一个 5MB 大小的图像进行处理,你至少需要有 15MB 到 25MB 可用的硬盘空间和内 存大小。

3、如果你没有分派足够的暂存磁盘空间,Photoshop 的性能则会受到影响。Photoshop 所占用的内存受到可 用暂存磁盘空间的限制。因此,如果你有 1GB 大小的内存,并指示 Photoshop 能够使用其中的 75%,但仅有 200MB 能够用作设计时的暂存磁盘,那么大多数情况下,Photoshop 就会使用 200MB。 注意: 要获得 Photoshop 的最佳性能, 将你的物理内存占用的最大数量值设置在 50%——75%之间。 [Ctrl+K, Ctrl+8](编辑>首选项>内存与图像高速缓存) 。你不应将 Photoshop 的暂存磁盘[Ctrl+K, Ctrl+7](编辑>首选项>增效工具与暂存盘)与你的操作系统设置在同一个分区,因为这样做会使 Photoshop 与你的操作系统在争夺可 用的资源,这样就会导致整体性能的下降。

4、在打开 Photoshop 时按下 Ctrl 和 Alt 键,这样你就能在 Photoshop 载入之前改变它的暂存磁盘。

5、要将所有的首选项还原为默认值,就在打开 Photoshop 或 ImageReady 之后立即按下 Ctrl+Alt+Shift。此 时就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询问你是否确认需要重置。

6、通常,到你选择一个历史记录接着对图像进行更改时,所有活动记录下的记录都会被删除,或者更准确 地来说,是被当前的记录所替代。然而,如果你启用了“历史记录”浮动面板中的“允许非线形历史”选项,你就 可以选择一个记录,对图像做出更改,接着所做的更改就会被附加到“历史纪录”浮动面板的底部,而不是将所 有活动记录下的记录都进行替换。你甚至还可以在不失去任何在其下方的记录的情况下删除一个记录。 注意:在历史纪录之间的水平线颜色指示了它们的线性关系。用白色进行分割表示线形历史纪录,而黑色 则表示非线形历史记录。 一个非线形历史不仅非常占用内存,它也十分地令人难以理解。

7、可以使用“编辑>首选项>文件处理”中的“图像预览”选项[Ctrl+K, Ctrl+2]来保存自定义的图标以,并预览

Photoshop 文档的图像: “总是储存”:将自定义图标或是图像预览(在 Photoshop“图像”页卡中的图像“属性”对话框内)保存到你的 图像中。 注意:启用图像预览通常会将文件大小增加大约 2KB。 “储存时询问”:能够让你在“储存为”对话框中触发“缩略图”选项。 注意:这个选项并不是真正地会在保存时询问;它仅仅是当你保存图像时让“缩略图”选项可用。 “总不储存”:禁用图像预览及自定义图标。这个选项同时也会禁用“储存为”对话框中的“缩略图”选项。 小贴士:你可以通过 Photoshop 中图像的“属性”对话框的“图像”标签页中,“生成缩略图”选项来触发生成图 像预览。 关于自定义方面

8、有一个方法能够删除你不需要的增效工具(.8be)、滤镜(.8bf)、文件格式(.8bi)等等,那就是将它们 的文件名(或包含它们的文件夹)之前使用一个颚化符号(~) 。Photoshop 就会自动忽略任何以“~”开头的文件 或文件夹。 例:要禁用“水印”增效工具,只需要将文件夹的名字改成“~Digimarc”。

9、你可以通过对你喜欢的应用程序在“Helpers”文件夹中创建快捷键来自定义“文件>跳转到”以及“文件>在 选定浏览器中预览”菜单。 要将你喜欢的图像应用程序添加到 Photoshop 的“文件>跳转到”子菜单中,只需要在“Jump To Graphics Editor”目录下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要在 ImageReady 的“文件>跳转到”子菜单中创建你自己的 HTML 编辑器, 你可以在“Jump To HTML Editor” 目录下创建一个指向你所需要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 要在你的“文件>在选定浏览器中预览”子菜单中添加你喜欢的浏览器,那么就在“Previe w In”目录中创建一 个快捷方式。 注意:要在相关的菜单中显示你所设置的应用程序,你需要重新启动 Photoshop/ImageReady。 关于“在选定浏览器中预览”的建议:要在“文件>在选定浏览器中预览”子菜单(或“在选定浏览器中预览”按 钮)中选择浏览器,可以将这个浏览器设定为默认 [Ctrl+Alt+P]。这个浏览器很快就会设置生效,且在下一次 你启动 ImageReady 时也会续留。 注意:虽然在“文件>跳转到”子菜单中你可以添加其它的图像应用程序,但你无法改变它们所默认的图像应 用程序。 ImageReady 的默认“跳转到”的图像应用程序是 Photoshop, Photoshop 的默认“跳转到”的图像应用程序是 而 ImageReady。

10、要让 Windows(特别是 95/NT)使用定制的显示器 匹配曲线,只需要如下操作: (1)在开始菜单的“启动”中删除“Adobe Gamma Loader”。 (2)确定 ICM 曲线的路径/名称(基本上是处在 C:\WinNT\System32\Color\中) 。 (3)运行 RegEdit,找到如下项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Adobe>Color>Monitor>Monitor0 (4)创建一个新的项,叫做“Monitor Profile” (5)在这个显示器曲线的项中输入步骤 2 中的路径/名称。 注意:在设置了这个曲线后,由于 Adobe Gamma 已经重新配置了 A单击各层前的“灰色方形”创建——链接层(层链接相当于其它软件的群组功能); 操作技巧:按键盘上的 F7 键也可快捷打开【图层面板】 创建、创建、复制和删除图层 在实际的创作中,经常需要创建新的图层来满足设计的需要,单击【图层面板】中的【创建 新的图层】按钮,新建一个空白图层,这个新建的图层会自动依照建立的次序命名,第一次 新建的图层为【图层 1】。

现在,我们在新建的图层上创建一个带有渐变颜色的圆形,作为水晶按钮的底色,制作方法 我们已经在工具箱的使用中具体介绍了。 复制图层是较为常用的操作。先选中【图层 1】,再用鼠标将【图层 1】的缩览图拖动至【创 建新的图层】按钮上,释放鼠标,【图层 1】就被复制出来了,被复制出来的图层为【图层 1 副本】,它位于【图层 1】的上方,两图层中的内容一样。 对于没有用的图层,可以将它删除。先选中要删除的图层,然后单击【图层面板】上的【删 除图层】按钮,再单击【是】,这样选中的图层就被删除了。 操作技巧:也可以在图层面板上直接用鼠标将图层的缩览图拖放到【删除图层】 操作技巧:也可以在图层面板上直接用鼠标将图层的缩览图拖放到【删除图层】按钮上来 删除。 删除。 图层的变形 在处理图像时,为了得到合适的画面效果,我们可以对图像中的各个图层进行缩放、旋转、倾斜、扭曲和透视等等变形操作,图层的变形功能可以用【自由变形】命令来实现。 首先,我们新建一个图层,在这个图层上制作一个由白色到蓝色的渐变效果.执行【编辑】|【自由变形】命令进入自由变形状态,用鼠标拖动自由变形边框上的控制点, 改变图像的大小;将鼠标移动到自由变形区域中并拖动鼠标,改变图像的位置,调整结束后 按 Enter 键退出变换状态。 调整图层的叠放次序 Photoshop 中的图像一般由多个图层组成,而多个图层之间是一层层往上叠放的,因而上方 的图层会遮盖住其下方图层的内容。 在编辑图像时,我们可以调整图层之间的叠放次序来实现设想的效果。在【图层面板】中, 选择要调整次序的图层并拖放至适当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调整图层的叠放次序。 我们接着制作水晶按钮,看看调整图层叠放次序前后的效果。首先新建一个图层【图层 3】, 然后用【笔刷工具】在上面绘制水晶球的反光效果,接着用我们刚刚介绍的方法把反光效果 的图层调整到【图层 1】的下方,这样反光效果就被【图层 1】遮住了 操作技巧:此外,我们也可以使用【图层】 排列】子菜单下的命令来调整图层次序。 操作技巧:此外,我们也可以使用【图层】|【排列】子菜单下的命令来调整图层次序。按 Ctrl+[和 Ctrl+]也可改变当前图层的上下关系 也可改变当前图层的上下关系。 Ctrl+[和 Ctrl+]也可改变当前图层的上下关系。 图层的链接与合并 图层的链接功能可以方便我们移动多层图像以及合并。 要使几个图层成为链接的层, 方法如 下:先选定一个图层,使它成为当前作用图层,然后,在想要链接图层左侧的方框内单击鼠 标,在方块内出现一个“链锁”图标,表示此图层已经与当前层链接起来了。 操作技巧:当要将链接的层取消链接时,则可单击一下链接的符号 当前层就取消链接。 单击一下链接的符号, 操作技巧:当要将链接的层取消链接时,则可单击一下链接的符号,当前层就取消链接。 要将图层合并可以打开【图层面板】菜单,执行其中的命令即可。 向下合并:执行此命令,可以将当前作用层与其下一层图像合并,其它层保持不变。使用此 命令合并层时,需要将作用层的下一层图像设为显示状态。 合并可视图层:执行此命令,可将图像中所有显示的图层合并,而隐藏的图层则保持不变。 拼合图层:执行此命令,可将图像中所有图层合并。 如果我们要合并多个不相邻的层, 可以将这几个层先设定为链接的层, 然后执行 【图层面板】 菜单中的合并链接图层命令,或者按快捷键 Ctrl+E 进行合并。 合并图层后,原来的三个图层都集中到一个图层中了。

第六课: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

教学目的: 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使用。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 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 教学重点: 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 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 教学难点: 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修图片技巧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修图片技巧。 修复工具和图章工具修图片技巧。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修复画笔工具: 【J】 修复画笔工具: 】工作原理:颜色相近取样,按 ALT 键取点,将光标移到要修复的位置 【 点击鼠标。选项栏:画笔的大小, [”左中括号为缩小, ]”右中括号为放大。模式:替换: “” “” 用取样点替换。源:取样;图案:用图案代替。对齐的:控制十字叉,对号不重复,不打对 源 号重复。 修补工具: 【J】 修补工具: 】按 SHIFT 键可以在这两个工具间切换。补丁的形状。选项栏:源:先画替 【 源 换的选区,移动到取样点,修补位被取样点覆盖。目标:先画目标选区,移动鼠标, 换的选区,移动到取样点,修补位被取样点覆盖。目标:先画目标选区,移动鼠标,生成 复制另一个目标选区。透明:将以透明的显示。 复制另一个目标选区。 在 9.0 版本中新增加一个工具:颜色替换工具:用前景色替换。 图章工具: 【S】 ,仿制图章工具,将从图像中取样,然后应用到其它图像。选项栏:跟画笔 图章工具: 】 【 , 选栏差不多,对齐的,不勾选:从取样点开始选择,重复原来的图像。勾选:总是从取样点 开始画。 图案图章工具【 】 :按 图案图章工具【S】 : SHIFT 键在这两个工具间切换。用图案来替换图像。可以定义图案 ALT+E+D,定义图章的前提是矩形选区和羽化值为 0。 图片还原: 图片还原:F12

第七课:画笔工具和画笔面板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画笔工具和画笔面板 使用。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画笔工具和画笔面板 画笔工具和画笔面板

教学难点: 定义画笔。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定义画笔。 定义画笔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画笔工具【 】 画出的是前景色。 ,画出的是前景色 画笔工具【B】 画出的是前景色。 , 按“]”右中括号可加粗画笔,按“[”左中括号可使画笔变细 “” “” 。 喷枪: 渗透的效果。 喷枪:在柔性画笔,按住一个位置不松手时起作用,可得到向外渗透 渗透 铅笔工个【B】 ,边缘尖硬。 画笔面板: 【F5】 ,画笔笔尖形状:可改变画笔的角度,圆度和间距 画笔面板: 【 】 , 动态形状: 动态形状:在动态下选择渐隐,可使图形逐渐变细,值越大,画的线越长。 其它动态: 其它动态:在控制下选择渐隐,可使图形颜色逐渐变透明,值越大线越长。 定义画笔: 定义画笔:ALT+E+B

变换复制: 变换复制:CTRL+ALT+T 重复上一次操作: 重复上一次操作:CTRL+SHIFT+ALT+T

第八课:图层的管理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图层组、图层色彩和图层样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图层组、图层色彩和图层样式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图层组、图层色彩和图层样式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图层的管理:

一、图层的管理:

图层组、图层色彩和图层样式: 图层组、图层色彩和图层样式: 类似于目录,图层组便于管理图层,减少图层占用屏幕的空间;图层色彩帮你在 视觉上组织图层面板内的图层——都是提供更好的管理性。 图层组的创建与删除、移动、变形: 图层组的创建与删除、移动、变形: 创建——创建链接层后,使用“图层>新建>图层组来自链接”命令或直接将层 ——创建链接层后 创建——创建链接层后,使用“图层>新建>图层组来自链接”命令或直接将层 往图层组文件夹里拖移; 往图层组文件夹里拖移; 删除——使用“图层>删除图层>图层组”命令( ——使用 删除——使用“图层>删除图层>图层组”命令(注:可单独删除图层组文件 夹。); 图层组文件夹的默认混合模式是“穿过” 指所有各层可保持自己的混合模式。 图层组文件夹的默认混合模式是“穿过”,指所有各层可保持自己的混合模式。 若改变混合模式,将图层组定为“合并层”来操作; 图层样式: 是一种在图层中应用投影、发光、斜面、浮雕和其它效果的快捷方式, 图层样式: 将图层效果保存为图层样式以便重复使用。 图像的合并和拼合: 目的:减少图层数、文件所占的内存空间。 Ctrl+Shift+E:合并所有可见层,保持隐藏层不变; Ctrl+Shift+E:合并所有可见层,保持隐藏层不变; Ctrl+E: Ctrl+E:合并当前层及下一层;有链接层时,合并所有可见的链接层,删除不可 见的链接层; 拼合图层:将可见层合并到背景层中,删除不可见层,合并后,透明区域会以白 色填充。 注:合并和拼合图层时,图层样式和蒙版将被应用而后删除,文字被栅格化。 图层模式(混合模式):

二、图层模式(混合模式): 作用:控制着颜色和要添颜色图像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有 22 种。 正常(Normal) 正常(Normal)——是绘图与合成的基本模式,也是图层的标准模式,以完全的

不透明度覆盖图像中所有位于颜色下方或者后面的元素; 溶解——在完全不透明情况下,“溶解”和“正常”一样,降低不透明度,将会 溶解 产生随机图案, 结果是某些像素完全透明, 其它完全不透明。 不透明度设置越低, 消失的像素越多; 正片叠底(Multiply) 正片叠底(Multiply)——减少图像的亮度,白色是中性色(图层的白色部分是 透明的,对下方的图层无作用)。突出较深(暗)的颜色,消失较浅(亮)的颜 色; 屏幕或滤色(Screen) 屏幕或滤色(Screen)——减少图像的暗度,黑色是中性色,像重叠的彩色聚光 灯;组合图像部分变亮,与正片叠底模式相反; 叠加(Overlay) 叠加(Overlay)——加强绘图区域的亮度、阴影区域、对比度和饱和度,提供 了不同种类的复杂的正片叠底和屏幕模式组合的结果, 对深色和浅色的作用是不 同的;50%的灰度是中性色; Light) 柔光(Soft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若图像亮度大于 50%, 图像的亮度更亮;若图像亮度小于 50%,图像的暗度更暗; 注:在柔光模式下,使用 50%的灰度填充可代替“加深和减淡”工具。 强光( Light) 强光(Hard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图像的亮度大于 50%, 加深图像的亮度;图像的亮度小于 50%,减少图像的亮度; 色相(hue) 饱和度 saturation) 亮度 Bright) 饱和度( 亮度( 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Bright)——每一种模式只使用 重叠图层中像素三种特性的一种。“色相”用于变换颜色而不改变亮度或数值。 “亮度”用于仅把纹理的明暗信息传到下方图像上; 颜色(Color)——将“色相和饱和度”模式组合在一起一样。图层将显示除了 亮度信息外的所有信息; 背后(Behind):只允许将颜色添加到图层的透明区域。所有已着色的像素将受 到保护,不保护透明区域不着色。和单击图层调板上的“锁定透明像素”反转效 果很相似。 (注:只能用于绘图、填充工具和编辑、填充命令且不能用于图层。) 穿过(Pa Through)——只用于图层组(图层组将几个图层组织在一起)。它 允许组中的每个图层保留自己的混合模式。

第九课:橡皮工具和渐变工具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橡皮工具和渐变工具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dobe Gamma Loader,因此不要再运行 它。 其他一些杂项

11、要想释放你的内存 ,你可以选择“编辑>清理 >历史纪录”,但这样做就清空所有打开文档的历史纪录。 注意:如果仅需要清理活动文档的历史纪录,那么请按下 Alt 键并在历史纪录浮动面板菜单中选择“清除历 史纪录”。这样就能够在不改变图像的情况下清除所有的历史纪录。 警告!以上的命令是无法撤销的!

12、要计算图像文件的大小,可以使用以下等式:

文件大小=分辨率的平方 x 宽 x 高 x 色深/8192(bit/KB) 如果是 24 位的图像,例如处在屏幕分辨率为 72dpi 时则使用: 文件大小=宽 x 高 x3/1024 小贴士:用 1024 去除(KB/MB)就能够以 MB 来决定文件的大小。

13、要确保直方图的级别对话框精确,则关闭“编辑>首选项>内存与图像高速缓存”[Ctrl+K, Ctrl+8]中的“使 用缓存统计”钩选框。

14、要创建网络安全颜色,须确保色彩的 R、G 和 B 元素都是十六进制数的 33 或十进制的 51 的倍数,任 何以下的值都是可接受的:00 (0)、33 (51)、66 (102)、99 (153)、CC (204)、FF (255)。

15、由于压缩算法是对 JPEG 和 PNG 的像素为 8 的正方形可用,因此如果图像文件能够按 8 进行切割,它 的大小就能够有所缩减

第4课

基本概念知识

Photoshop:它是由 Adobe 公司开发的图形处理系列软件之一,主要应用于在图像处理、广告设计的一个电 脑软件。最先它只是在 Apple 机(MAC)上使用,后来也开发出了 for window 的版本。下面是这个软件里一些 基本的概念。 位图:又称光栅图,一般用于照片品质的图像处理,是由许多像小方块一样的"像素"组成的图形。由其位 置与颜色值表示,能表现出颜色阴影的变化。在 Photoshop 主要用于处理位图。 矢量图:通常无法提供生成照片的图像物性,一般用于工程持术绘图。如灯光的质量效果很难在一幅矢量 图表现出来。 分辩率:每单位长度上的像素叫做图像的分辩率,简单讲即是电脑的图像给读者自己观看的清晰与模糊, 分辩率有很多种。如屏幕分辩率,扫描仪的分辩率,打印分辩率。 图像尺寸与图像大小及分辩率的关系:如图像尺寸大,分辩率大,文件较大,所占内存大,电脑处理速度 会慢,相反,任意一个因素减少,处理速度都会加快。 通道:在 PS 中,通道是指色彩的范围,一般情况下,一种基本色为一个通道。如 RGB 颜色,R 为红色, 所以 R 通道的范围为红色,G 为绿色,B 为蓝色。 图层:在 PS 中,一般都是多是用到多个图层制作每一层好象是一张透明纸,叠放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 图像。对每一图层进行修改处理,对其它的图层不含造成任何的影响。 图像的色彩模式: 1)RGB 彩色模式:又叫加色模式,是屏幕显示的最佳颜色,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每一种颜色可 以有 0-255 的亮度变化。 2)CMYK 彩色模式:由品蓝,品红,品黄和黄色组成,又叫减色模式。一般打印输出及印刷都是这种模 式,所以打印图片一般都采用 CMYK 模式。 3)HSB 彩色模式:是将色彩分解为色调,饱和度及亮度通过调整色调,饱和度及亮度得到颜色和变化。 4)Lab 彩色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一个光强和两个色调来描述一个色调叫 a,另一个色调叫 b。它主要影响 着色调的明暗。一般 RGB 转换成 CMYK 都先经 Lab 的转换。 5)索引颜色:这种颜色下图像像素用一个字节表示它最多包含有 256 色的色表储存并索引其所用的颜色, 它图像质量不高,占空间较少。 6)灰度模式:即只用黑色和白色显示图像,像素 0 值为黑色,像素 255 为白色。 7)位图模式:像素不是由字节表示,而是由二进制表示,即黑色和白色由二进制表示,从而占磁盘空间最 小。 当屏幕分辩率高于 800X600 时右上角出现的条形框是干什么的? 当分辨率高于 600*800 时,任务栏最左边有一深灰色条形框,可以把常用面板拖放上去,节省了很多空间。

怎样正确显示中文字体名? 按 CTRL+K,然后把 Show Fonts Name In English 去掉就可以了。 输入写字的时候显示半个情况该如何处理? 这是字库的原因。建议使用特粗 XX 时,用“方正字库”或“微软”。文鼎字库在字体的间距设置不好时,就 是半个。„„汉仪的“turetype”字体也会出问题。 使用路径(Path)工具时的几个技巧? 使用笔形(Pen)工具制作路径时按住 Shift 键可以强制路径或方向线成水平、垂直或 45 度角,按住 Ctrl 键可 暂时切换到路径选取工具,按住 Alt 键将笔形光标在在黑色节点上单击可以改变方向线的方向,使曲线能够转 折;按 Alt 键用路径选取(Direct Selection)工具单击路径会选取整个路径;要同时选取多个路径可以按住 Shift 后逐个单击;使用路径选工具时按住“Ctrl+Alt”键移近路径会切换到加节点与减节点笔形工具。 若要切换路径(path)是否显示,可以按住 Shift 键后在路径调色板的路径栏上单击鼠标, 或者在路径调色版 灰色区域单击即可。 若要一起执行数个宏(Action),可以先增加一个宏,然后录制每一个所要执行的宏。 若要在一个宏(Action)中的某一命令后新增一条命令,可以先选中该命令,然后单击调色板上的开始录制 (Begin recording)图标,选择要增加的命令,再单击停止录制(Stop recording)图标即可。 在使用 Filter/Render/Clouds 滤镜时,若要产生更多明显的支纹图案,可先按住 Alt 键后再执行该命令;若 要生成低漫射支彩效果,可先按住 Shift 键后再执行命令。 在使用 Filter/Render/Lighting Effects 滤镜时,若要在对话框内复制光源时,可先按住 Alt 键后再拖动光源即 可实现复制。 若要在 Color 调色板上直接切换色彩模式,可先按住 Shift 键后,再将光标移到色彩条上单击即可。 如何制作透明背景的图片? 首先,只有 GIF 才可以使用透明,所以在保存文件的时候不要选择保存或另存为,而是直接选“输出 GIF” 然后, 选择透明色, 如果你需要透明的部分都是白色就选白色, 依次类推做图片时把背景图片隐藏调然后再 Save for Web 就可以透明了。 在 GIF 图上写上中文,字迹为何不连续? 先把 GIF 转成 RGB,写完字再转回 Index Color,选择 Image>Mode>Rgb/Image>Mode>Index Color。 怎样用 PS 做一个实体的倒影和背影?比如一个瓶子怎么制造出它的倒影和背影? [1]把瓶子复制一层放下面,把这层黑了,然后 Blur,然后把这层 Trasnform>Distort,对好比例后,调整透 明度。 或者直接把瓶子层给 Shadow 或者 Outerglow,然后把 Effect 层独立出来,接着也是扭曲变形了。 如果你是说瓶子正面要看到背面反射的周围物体的画面,可以用 Render-3D Transform,这样的方法不如用 3D 建模更*真,PS 里有滤镜 Lens Pro ,可以直接做玻璃球之类的表面倒映。倒影是水里的? 复制瓶子层,翻 转过来,把透明度降低,放在水层上,如果觉得太清楚,就选择 Filter>Distort>Ripple,加点波纹,如果觉得太 生硬,就在 Layer Properties 里调整一下和水层间的颜色关系。

第5课

一、PS 界面的介绍(略) :

二、与 PS 相关概念: 暂存磁盘——和虚拟内存相似,区别在于暂存盘完全受 PS 而不受操作系统的控制。暂存盘至少要和可用 的内存一样大。对暂存盘可分配的大小没有任何限制,唯一所受的限制是可用的硬盘空间。Photoshop 可设置 4 个暂存盘。 图像高速缓存——为图像来加快屏幕刷新的速度。缓存的图像是原图像的低分辨率的拷贝版,存在 RAM 中。级别为 1—8。 虚拟内存——将硬盘空间作为内存使用。虚拟内存的设定根据操作系统的不同而不同。

分辨率——用于描述图像文件信息量的术语。是衡量图像细节表现力的技术参数。所谓的分辨率就是指单 位长度内所含有的像素的多少。分辨率用乘法形式来表示,如 800×600 ,其中 800 表示屏幕上水平方向显示 的像素数,600 表示垂直方向显示的像素数。分辨率有时表述为单位长度内的点、像素或墨点的数量。 网页图像为 72DPI,印刷图像为 300DPI。 分辨率分为:图像、设备、扫描、位、触摸屏、商业印刷分辨率等。 图像分辨率(Image Resolution)——指图像中存储的信息量,是每英寸图像内有多少个像素,分辨率的单 位为 PPI(Pixels Per Inch), (如 300PPI 表示该图像每平方英寸含有 300×300 个像素。 ) 图像分辨率和图像尺寸的值决定了文件的大小及输出质量,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所产生的文件也越 大,占用的磁盘空间也就越多。 注:图像分辨率成为图像品质和文件大小之间的代名词; 如果是用来印刷的图像,其分辨率一定要大于等于:120 象素/厘米,折算大约是:300 象素/英寸。 设备分辨率(Device Resolution)——又称输出分辨率,指的是各类输出设备每英寸上所代表的像素点数, 单位为 DPI(Dots Per Inch) 。与图像分辨率不同的是,图像分辨率可更改,而设备分辨率不可更改。 (如常见的 扫描仪) 位分辨率(Bit Resolution)——又称位深或颜色深度,用来衡量每个像素存储的颜色位数。决定在图像中 存放多少颜色信息。所谓“位” ,实际上是指“2”的平方次数,

三、PS 常规操作: 相关快捷键: Tab 键:隐藏/显示工具箱、选项栏、状态栏及调板;Shift+Tab:仅隐藏或显示调板; 在空白处双击,可打开文档;在空白处按 Ctrl 键并双击,新建文档; Ctrl+Alt+Z 键,可撤消多次修改,默认撤消 20 次,最多为 1000 次。 按 F 键在三种屏幕模式之间转换(标准显示模式→带菜单的全屏显示模式→全屏显示模式) ;Ctrl+Tab 在多 个文档窗口中进行切换; 按 Alt 键击数字栏可显示当前图像的高、宽、通道的数量和图像的分辨率; 任何时候按 Ctrl 键可切换移动工具,按 Ctrl+Alt 键拖动可复制当前层或选区内容; 缩放工具(Z) : 缩放比例最小 1 个像素~1600%;按 Alt 键, 切换到“缩小”状态; 双击缩放工具,图像按“实际像素大小”显示(即:100%的显示比例) 。 按 Ctrl+Space 键单击放大;按 Alt+Space 键单击缩小; 按 Ctrl 键在导航器中拖拉可放大图像任间区域; 抓手工具(H) : 双击抓手工具,图像按“满画布显示” (即显示全页) 。 当使用其他工具的时,加按 space 键,以临时切换到抓手工具; 前景色和背景色: Ctrl+Delete 或 Ctrl+Backspace,应用背景色填充图像;Alt+Delete 或 Alt+Backspace,应用前景色填充图像; 击“前景色”块,改变前景色;击“背景色”块,改变背景色; 利用“吸管”工具改变前景色,按 Alt 键改变背景色; X 键,切换前景和背景色; D 键,恢复到系统默认前、背景色(前景为黑、背景为白) ; 注:将全部预置恢复为默认设置:启动 Photoshop 或 ImageReady 之后立即按住 Alt+Ctrl+Shift 键。点按 “是”即可。

第6课

一、选区的建立:

根据形状选取: 选择的像素在颜色上与周围环境差别不大,使用形状选取——简单。 矩形、椭圆、单列/行选区——是基于像素的实际接近度建立选区。 建立选区时: 按 shift 键是正(圆、正方形)选区;按 Alt 键,以中心向四周建立选区;按 Alt+Shift 键,以中心向四周建 立正选区;按 space 键,可移动正在建立的选区;精确建立选区,使用“固定大小”选项;建立特定长宽比的 选区,使用“约束长宽比”选项;建立柔化选区,使用前设置“羽化”选项;使用“文字工具”建立“文字选 区” ; 使用选区时: 扩大选区按 shift 键(即添加到选区) ,减少选区按 Alt 键(即选区减去) 。 按 Alt+Shift 键取相交选区(即交选) 。 移动选区时,按 Ctrl 键裁剪图像;使用方向键移动选区时,一次移动 1 个像素距离;加按 shift 键,一次移 动 10 个像素距离; 单列/行选区的高度/宽度为 1 像素。 结合选项栏调板来建立新选区、添加选区、缩小选区、相交选区;选区的羽化、模式、消除锯齿; 混合选区: 使选区边界部分清晰部分羽化——绘制选区时,先设置羽化值后绘制,再去除羽化值,利用 Shift 加选绘制 选区; 取消选区:Ctrl+D;移动选区:使用选区工具; 套索、多边形套索——手动绘制,不具备检测颜色、亮度、饱和度或更改位置的能力,完全取决于手和眼 来确定选择区域。 套索(自由选区)工具(L)的橡皮工具和渐变工具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橡皮工具和渐变工具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橡皮工具( 橡皮工具(E): 【橡皮工具】用来擦除图像,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 像使用画笔一样,先选中【橡皮擦工具】 后, 按住鼠标左键在图像上拖动即可。 当作用于背景图层时, 擦除过的地方会用背景色填充; 当作用于普通图层时,擦除过的地方会变成透明。 操作技巧: 橡皮工具】的选项栏中可设置画笔的大小与类型 这与【笔刷工具】 中可设置画笔的大小与类型, 操作技巧:在【橡皮工具】的选项栏中可设置画笔的大小与类型,这与【笔刷工具】很相 似。 渐变工具 G 油漆桶工具: 油漆桶工具:类似于魔棒工具,都会建立一个选区,而油漆桶工具在建立选区后使用前景色 或图案来填充选区。 背景橡皮擦: 背景橡皮擦: 用于将部分图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缺点是删除图像图像信息并使用透明色来代替它。

第十课:历史记录面板和历史画笔: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历史记录面板和历史画笔: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历史记录面板和历史画笔: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历史记录面板和历史画笔: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历史记录面板和历史画笔: 历史记录面板和历史画笔: 历史记录调板: 历史记录调板: 顾名思义用来记录操作步骤(默认列出了 20 个状态)。可从当前工作状态跳转 到最近创建的任一图像状态。 按 Ctrl+Z 在最后的状态和上一个状态间来回切换; ctrl+Alt+Z 则向上逐个撤 按 消历史记录中的状态;按 Ctrl+Shift+Z 则向下来恢复状态。 如果收到 Photoshop 内存不足的信息,这时清除这些状态很有用,因为该命令 将从还原缓冲区中删除这些状态并释放内存。 快照: 快照: 指创建图像任何状态的临时副本。快照放到“历史记录”调板顶部,可有多个快 照。 作用: 作用:利用先前图像的资源应用在当前图像上。 历史记录画笔( 历史记录画笔(Y): 用于修饰图像,与仿制图章工具相似。用历史记录调板上的所选状态或快照来绘 画。 作用: 作用:帮助更正图像编辑过程中所留下的错误细节,恢复错误前的状态。 调板中“历史记录画笔”图标表示此状态作为历史记录画笔的源图像。 历史记录艺术画笔(Y): 历史记录艺术画笔( 是一种自动绘图特殊工具, 使用指定历史状态或快照作为绘画源来绘制各种艺术 效果的笔触。它并没有实际重画已经取样的图像,而是根据取样图像中的色彩来 进行画笔的自动描边。使用该工具将戏剧性地更改原始的图像,所以最好是备份 一副本。

第十一课:模糊工具和减淡工具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模糊工具和减淡工具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模糊工具和减淡工具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模糊工具和减淡工具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模糊/锐化/涂抹工具( 模糊/锐化/涂抹工具(R): (了解)模糊工具:对图像的特定部分进行模糊处理,降低相邻像素的对比度。 模糊工具: 模糊工具 常用于细节的修饰。 锐化工具: 锐化工具:对图像的特定部分进行清晰处理,增加相邻像素的对比度。不适合过 渡使用,会导致图像来重失真。 涂抹工具:用于模拟用手指涂抹油墨的效果,将图像变成浸润画。(注:不能作 涂抹工具: 用于位图模式的图像。) 减淡/加深/海绵工具( 减淡/加深/海绵工具(O): 减淡工具: 减淡工具:使图像中的局部区域变得更亮,降低像素饱和度。 加深工具: 加深工具:使图像中的局部区域变得更暗,增加像素饱和度。 海绵工具: 海绵工具:对图像区域进行上色或去色(增强或降低像素的饱和度)。

第十二课:图像的裁剪 十二课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图像的裁剪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图像的裁剪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图像的裁剪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图像的裁剪: 图像的裁剪: 裁切是指选择并删除图像的一部分以突出主体或强化其余部分的视觉效果。 方法:1)建立选区后,使用“图像>裁切”命令。2)使用“图像>修整”命令, 尤其适用于网页图形,可避免由于不小心剪除掉部分的虚边;3)使用“裁切工 具”,优点是对裁切进行有效地控制;4)是使用“画布大小”命令。 在“宽度、高度、分辨率”中输入数值后,使用裁切工具裁切图像后,图像的大 小和分辨以输入的数值为准;注:确保“裁切区域”中的“隐藏”激活,图层须 为普通层;透视:不成比例地改变裁切区域的大小。

二、辨别图像主色调和调色的概念: 辨别图像主色调和调色的概念: 一幅图像主要划分为三部分:亮调(高色调)、中间调(平均色调)和暗调(低 色调);使用“直方图”来辨别图像的主色调。 直方图: 直方图: 用图形表示图像的每个亮度级别的像素数量,展示像素在图像中的分布情况。直 方图水平轴表示亮度值或色阶,从最左端最暗值 (0) 到最右端最亮值 (255); 垂直轴表示给定的像素总数; 作用: 作用: 1)显示图像是否包含有足够的细节;2)确定图像的色调范围(即图像是偏亮或 2 偏暗);3)为色彩调整提供依据,以便进行更好的校正; 3 观察方法: 直方图像一座山峰,山峰高的地方,此处的像素较多,反之,则少;山峰在右边 是较亮的图像,细节集中在亮光区;山峰在左边是较暗的图像,细节集中在暗调 区。山峰在中间是中间调较多图像,缺少色彩对比;全色调图像的像素分布在所 有区域;山像梳子状,表示丧失了色调值。直方图太窄,表示高光和暗调太少。 调色概念: 调色概念: 白点: 白点:指图像中最白的区域(白色),无任何的细微层次。 黑点:指图像中最黑的区域(黑色),无任何的细微层次; 黑点 亮调(白场、高光):指图像中包含细微层次且最亮区域。 亮调

暗调(黑场) 暗调(黑场):指图像中包含细微层次且最深区域。 亮调和暗调的作用:通过控制亮调和暗调来控制整个图像的明暗和阶调。 中间调: 中间调:是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色调,是视觉最敏感的,层次最丰富的区域; 1/4 色调:指中间调亮的一端;3/4 色调:指中间调暗的一端; 曝光不足:图像太暗;曝光过度:图像太亮; 发闷: 发闷:指图像整体亮调较少,该亮的地方不亮,像透不过光线似的(给人一种有 透不过气的感觉,图像象罩上了一层灰色)。 色偏:指图像的颜色跟原有的色调不同,偏于红色和蓝色等,如风景画总是偏于 青色或黄色。 红眼:指正对人闪光拍照时,人的瞳孔不是黑的,而是红的,像得了红眼病。因 红眼 拍照时,很强的光照进瞳孔。 确定图像的最亮点、最暗点: 在“色阶”对话框中,按 alt 键拖移高光滑块向内,首先显示白色区域,即最亮 点;按 alt 键拖移暗调滑块向内,显示黑色区域,即最暗点;

第十三课:图像的色彩调整 十三课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色彩调整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色彩调整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色彩调整快捷键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色阶(Ctrl+L)和自动色阶: 色阶(Ctrl+L)和自动色阶: 通过柱状图给出了有关色调和颜色在图中是如何分配的。水平轴表示色阶值,由 0 到 255 的变化。垂直轴表示拥有的其色阶的像素个数。 输入色阶显示当前像素的值: 当高光滑块拖到 x,则表示原图像中色彩亮度值大于和等于 x 的像素,调整后亮 度都将变为 255。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亮度较低(较暗)的像素,亮度值会提高 (变亮)。结果使图像变亮,提高高光区域的对比度。当暗调滑块拖到 y,则表 示,原图像中色彩亮度值小于和等于 y 的像素,调整后亮度值将变为 0。由此而 产生的影响是偏亮像素,调整后亮度值将降低(偏暗)。结果会使图像变暗,提

高暗调区域的对比度。 输出色阶显示当前像素要输出数值,可降低图像的对比度: 当白色滑块拖到 X,结果图像亮度最高值为 X;当黑色滑块拖到 Y,结果图像亮 度最低值为 Y。由此而产生的影响是图像的对比度降低,图像变灰。 通过调整图像的暗调、中间调和高光滑块,校正图像的色调范围和色彩平衡。暗 调滑块向右拖动使图像变暗;中间调滑块向左拖动增加图像的亮度,向右拖动会 使图像变暗;高光滑块向左拖动使图像变亮; 双击图像的黑场、白场和灰点吸管,为图像从新定义不同的明、暗色; 自动色阶(了解): 为全面的颜色和色调调整的起点,是非常有效的。自动将每个颜色通道中的最亮 和最暗像素定义为白色和黑色,然后按比例重新分布中间像素值。 曲线(Ctrl+M):

二、曲线(Ctrl+M): (变换的色阶调整)使你区分和调整图像中的特殊色调范围,也可用于制作颜色 特效(如负片)。 曲线水平轴表示原始图像的值(输入),左侧是黑色和暗调,右侧为白色为高光 (可调换);垂直轴表示图像调整后的值(输出)。底部显示暗调,顶部显示高 光。曲线为对角线时,表示图像未更改。 方法:曲线向上弯曲,图像亮度增加;向下弯曲,图像暗度更暗;成 S 型,图像 中间调对比更强烈,暗调和亮调对比度减弱;成反 S 型,图像中间调更单调,并 增强暗调和亮调的对比度; 对于 RGB 图像,曲线显示 0 到 255 间的强度值,暗调 0 位于左边。对于 CMYK 图 像,曲线显示 0 到 100 间的百分数,高光 0 位于左边。若要随时反转暗调和高光 的显示,点按曲线下的双箭头。 在曲线上最多添加 14 个控制点并锁定这些值。要删除一个控制点选中后按 Del 键,或者按 Ctrl 键并点按该点。按 Alt 击图表可更图表方格的大小; 色相/饱和度(Ctrl+U):

三、色相/饱和度(Ctrl+U): 调整整幅图像或图像中特定颜色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若要从图像中选取颜色来编辑范围,在对话框中选择吸管工具,然后在图像中点 按。使用带 + 号的吸管工具可以添加到范围,使用带-号的吸管工具则从范围中 减去。 与“可选颜色”的区别:针对全图图像起作用,“可选颜色”不能。针对颜色的 三属性进行调节,“可选颜色”针对颜色中的 C、M、Y、K 的百分比进行增减。 替换颜色:

四、替换颜色: 基于特定颜色在图像中创建蒙版(蒙版是临时的)后,直观地利用颜色三属性来 调整颜色。缺点是在以后颜色变更上显得不够灵活,不能作用于调整层并无法保 存选区边界。 与“色彩范围”的区别:色彩范围能保留建立所需的选区,有快速蒙版和“选 择”项。 可选颜色:

五、可选颜色: 擅长对 CMYK 颜色做最后的调整(如校正颜色的不平衡)。调整图像中一种颜色 (绿色) 中的其它颜色 (青色) 的含量, 而不影响别的颜色 (蓝色中的青的含量) 。 (或调整单色成分中印刷色的数量)。(注:使用时图像应为 CMYK 颜色模式。) 色彩平衡(Ctrl+B):

六、色彩平衡(Ctrl+B): 对每种色彩进行调整都会影响到图像中整个颜色的平衡(如偏红,降低红色)。

色彩平衡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三色滑块可以容易地修复颜色问题, 适合普通用户。 影响某一范围(如:高光、中间调、暗调)中某一颜色(青色)的含量。 勾选“保持亮度”以防止图像的亮度值随颜色的更改而改变。 该选项可以保持图 像的色调平衡。 通道混合器:

七、通: 按 alt 键,单击建立直线多边形选区(即多边形套索工具) ; 多边形套索工具: 按 alt 键拖移建立自由选区(即套索选区工具) 。按 Shift 键单击并移动限定方向为垂直、水平或 45 度; 按 backspace 键或 Delete 键删除建立选区时的临时控制点; 按 Ctrl 键或双击,完成选区的建立; 根据颜色选取: 颜色选取是一种过程化方法,它使用图像的色相、饱和度或亮度信息来定义选区。 魔棒工具(W)——用来选择单色的区域,是基于邻近像素的颜色值来建立选区(选取相同色彩范围内的 像素) 。优点是快捷而简单。 按 Shift 键加选选区,按 Alt 键减选选区;按 Alt+Shift 键取相交选区。 注:不能在位图模式的图像中使用魔棒。 容差:值越大,选取的颜色范围就越大,值越小,选取的颜色范围就越小; 消除锯齿——指使得选区的边缘能与它们的围绕内容更容易地混合在一起。 魔术橡皮擦工具(E)——通过删除背景来给出理想的图像效果,目的是把对象分离出来。 与魔棒工具相比,生成的不是选区,而是分离在另外一个透明层的对象,把单色区域删除变成透明。控制 透明度,使用“不透明度”选项,值越高,擦除效果越强。 注:使用魔术橡皮擦工具后,自动将背景层转换为图层。 “色彩范围”命令——根据取样颜色选取连续的和非连续的颜色。与魔棒工具相比,提供了更多的选取控 制,并且更清晰地显示了选取的范围。 在对话框中,给出了选区的灰度图像,白色区域代表选中,黑色区域代表不选中,灰色区域代表部分选中。 容差值与魔棒工具的选项相同;按 Ctrl 键,在对话框中的“图像”和“选区范围”之间切换预览;增加或减少 选区,按 Shift 或 Alt 键; 以可视层的取样颜色为基础色,应选择“取样颜色” ,然后使用吸管工具在图像上单击,相当于使用魔棒工

具;以单个层的颜色为基础色,应隐藏其它层; 以单一色为基础色,应在“选择”下拉框中选择“单色”(注:单色是预先定义好,不能修改。 。 ) 要仅仅选取亮色、中间色或暗色,在“选择”下拉框中选择“高光、中间调或暗调” ; 根据形状和颜色选取: 图像中有强烈色彩对比的区域进行手动选取,对比不明显的区域取代手动选取——磁性套索工具、“抽出” 命令。 磁性套索工具(L)——适用于快速选择对象与周围环境对比强烈且边缘复杂的对象;是基于像素的实际 接近度建立选区,使用时取决于特定的边缘和特殊的图像。 按 alt 键,拖移建立自由选区;单击建立即多边形套索工具;按 Enter 键或双击完成选区的建立;按 alt 键 并双击会在鼠标位置和选区起点以一条直线完成选区的建立; 边对比度:用来识别绘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度(或敏感程度) ,值越小,识别越低(不精确) ,反之 则相反; 频率:用来控制套索工具放置时定义的点数。值越小,点数越少;反之则相反; 宽度:用来定义检索的距离范围,数字越大,寻找范围越大,越不精确(如为 10 时,寻找 10 个像素距离 之内的物体边缘) 。 绘制时,若将节点放错了位置,使用“Del”和“Backspace”键来修改;使用时,增加或减少选区,按 shift 键或 Alt 键; 注:通常设定较小的套索宽度和较高的边对比度,会得到较准确的选择范围。 “抽出” 命令——用来分离复杂的图像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通过把层中其它所有像素擦除并替换为透明色, 从而将所需的图像部分分离出来。 “智能高光显示”功能使得选择那些清晰、对比明显的边界更为容易;按 Ctrl 键可临时关闭或打开“智能 高光显示” 。 “清除”工具能够减去边界或恢复已经移除的部分边界;按 Alt 键恢复某些边界成分; “边缘修饰”工具则 可以锐化或打磨粗糙的边界; 注:使用后,背景层自动变为图层,最好复制背景层。 背景橡皮擦工具(E)——和其它橡皮擦工具一样,将图像与背景分离出来。区别是能够对某种需要保护 不被擦除的颜色进行采样并保护。 “容差”值影响了擦除颜色的范围。值越大,擦除更宽范围的颜色。值为 0 时,一种颜色被删除; 注: “抽出”命令、背景橡皮擦、魔术橡皮擦工具是一个破坏性的过程。使用之间,最好保存一份副本。

第7课

一、选区的修改: 选区的变换——旋转、缩放、斜切、扭曲、透视; 变换选区和自由变换的区别: 变换选区对选区进行变换,而自由变换是对选定的图像区域进行变换。 变换选区和自由变换的相关辅助键: 斜向缩放时,按 shift 键等比例,按 Alt 键向中心缩放,按 Alt+shift 键向中心等比例缩放;旋转时,按 shift 键限定以 15 度递增或递减;按 Ctrl 键可执行扭曲操作; 注:Ctrl+Shift+T 为再次执行上次的变换,Ctrl+Alt+Shift+T 为复制原图后再执行变换; 选区的全选和反选:使用“Ctrl+A 和 Ctrl+Shift+A”命令; 选区的显示与隐藏:使用“视图>显示>选区边缘”命令; 要使选区向外扩展,增加边界更多的像素:使用“选择>修改>扩展”命令; 要使选区向内收缩,减少边界更多的像素:使用“选择>修改>收缩”命令; 要磨平一个选区内的粗糙区域:使用“选择>修改>平滑”命令;

要用新选区框住现有选区:使用“选择>修改>扩边”命令; 要添加与当前选区颜色相似且与当前元素相邻的像素:使用“选择>扩大选取”命令;要添加图像内与当 前选区像素颜色相似的所有像素:使用“选择>选取相似”命令,指选中整个图像中容差范围内的像素,而不 仅只是相邻的像素。 注: “扩大选取和选取相似”命令由魔棒工具中的“容差值”来决定所选的色彩范围; 位图模式的图像不能使用“扩大选取”和“选取相似”命令。 使用快速蒙版(Q)来编辑选区——快速蒙版可对选区进行精细的修改;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精确的调整 选取范围; 选区的羽化: 消除锯齿:通过软化边缘像素与背景像素之间的颜色转换,使选区的锯齿状边缘平滑。 羽化: 通过建立选区和选区周围像素之间的转换边界来模糊边缘。 (注: 若出现 “任何像素都不大于 50% 选 择” ,应减小羽化半径或增大选区大小。 ) 移动:使用移动工具,或在“选区工具”状态下,按 Ctrl 键; 边移动边复制:使用“选区工具”时,按 Ctrl+Alt 键; 使用“编辑>拷贝\合并拷贝\粘贴\粘贴入”命令;或使用“移动工具”时,按 alt 键; (注:合并拷贝将拷贝 选中区域中的所有可见图层中的内容。 )删除:使用“编辑>清除”命令,或按 Del 键; 选区的存储和载入:以便重新使用 移动工具(V) : 作用:移动选区、辅助线或层的内容。 不管当前使用什么工具,只要按 Ctrl 键切换到移动工具。 (注:钢笔、抓手、缩放和切片工具除外。 )移动 对象时,按 Alt 键可以移动并复制对象;

第8课

一、层的概念及基本操作: 层的概念: 从物理角度来说,层好比是一张透明的纸或胶卷,层与层之间是叠加的。若上层无任何图像,对当前层无 影响,若上层有图像,与当前层重叠的部分,会遮住当前层的图像。 层的类型: 背景层、图像层、蒙版层、调整层、填充层、形状层、文字层、图层组。 背景层特点:位于底部、锁定的、不能移动、不能有透明区域、不能添加蒙版和图层样式,决定了图像画 布的大小。 双击“背景层”转换为“图层”或使用“图层>新建>背景层”命令; 层的操作: 当前操作层:指当前正在处理图像的层,有“画笔”和“蓝色”标志; 快速选中所需层:直接单击层名称,或右击图像区域,选择所需层; 按 Alt 键击层的“眼睛”图标,可快速显示或隐藏其它层。 双击图层,弹出“图层样式”对话框;双击“层名称” ,更改图层名; 按 Ctrl 键击当前层,将当前层作为选区载入(全选当前层图像) ; 锁定按钮:第一锁定透明部分;第二图像像素;第三位置;第四全部锁定; 层与层的对齐和分布对齐:使用辅助线或确保各层是链接的; 更改层的位置关系:直接拖移或使用“图层>排列”命令; 单击各层前的“灰色方形”创建——链接层(层链接相当于其它软件的群组功能) ;

第9课

一、蒙版: 用来控制图像的显示区域,显示了图像的一部分,同时隐藏了另一部分。也是临时的通道,有 256 色。 快速蒙版或称为临时蒙版(Q) : 快速蒙版对选区进行精细的修改;好处就是能够精确的调整选取范围; 用“画笔、铅笔、橡皮擦”工具编辑快速蒙版,前景色为黑色,增大蒙版区域,即减少选区范围;前景为 白色,则反之。 注:在快速蒙版状态下,PS 自动转换为灰阶模式,前景为黑色,背景为白色。 自动创建蒙版: 使用“编辑>粘贴入”命令,粘贴元素即生成为一个新图层,也完成了图层蒙版的添加,使得粘贴的元素 仅能透过刚才的选区显示出来; 按 Alt 键使用“粘贴入”命令,将得到粘贴于前的效果; 注:自动蒙版与图像在缺省状态下是非链接的。 蒙版的编辑: 蒙版的开与关——按 Alt 键单击“图层蒙版缩略图” ,显示蒙版;再次按 Alt 击看到图像;暂时停用蒙版或 剪贴路径的蒙版,按 Shift 键单击“蒙版缩略图” ;再次按 Shift 击,则返回。 图层蒙版: 是基于像素的、灰度的蒙版,拥有从黑到白 256 色灰度(相当于 8 位灰阶的 Alpha 通道) 。为白色是透明状 态,在图像组合中显示该层的图像;为黑色是完全不透明状态,此层图像被完全遮住;灰色区域是半透明,灰 度低,透明度高。 层蒙版创建: 击层面板中的“添加蒙版”按钮或使用“图层>添加图层蒙版”相关子命令。按 Alt 键击“层蒙版按钮”反 转蒙版,即隐藏当前层图像; 用“画笔、铅笔、橡皮擦、渐变、”工具编辑蒙版,前景色为黑色,增大图像隐藏区域;前景为白色,则反 之。

二、层混合选项和层矢量蒙版: 层混合选项: 作用:决定一个层的像素如何影响下面层的像素的色彩。 本图层——滑块决定当前层在图像组合中显示的色彩区域(若当前层处于“正常”模式时,下层的像素会 隐藏起来;若处于其它模式时,其像素与下层像素混合) 。若想显示当前层的深色像素,将当前层的白色块向内 移动,将明亮像素置于选择范围之外即可;反之则相反; (例:本层为 0-200,表示 200 到 255 的像素隐藏。 ) 下一图层——是整个处于下方的整体图像,下一图层滑块决定下方图像中被当前层隐藏的色彩范围,若想 明亮像素隐藏将深色滑块向内移动,反之则相反。 拖移滑块时,按 alt 键可将该滑块拆分。用来定义部分可见色彩区域使变化更加平滑。 “Fill”不透明度只影响层中原有的像素或绘制的图形,不影响该层执行层样式后带来的效果; “不透明度” 是影响层原有图像和添加层样式的总体效果; 挖空——穿透某图层是否看到其它层的内容,受“Fill”值限制透明度。 图层矢量蒙版(图层剪贴路径): 是基于矢量的,独立于分辨率,可任意改变尺寸、旋转、倾斜及变形而对图像质量毫无损伤。是硬边界蒙 版。好处是可以随时改变路径形状,从而达到各种遮掩范围。有一条垂直线显示于链接图标左侧。 矢量蒙版创建:按 Ctrl 键击“添加蒙版”按钮或使用“图层>添加矢量蒙版”相关子命令; 矢量蒙版的编辑:与路径相关的工具和命令进行编辑,如钢笔、直接选取工具等。 矢量蒙版转换为图层蒙版:使用“图层>像素化>矢量蒙版”命令(注:转换后不能再返回) ;

编组(剪贴、裁切组) : 编组:是以基底层作为蒙版的一系列图层,蒙版的轮廓由基底层决定。用基底层剪贴顶层,使得顶层图像 仅能在基底层的形状内部显示出来(形状由底部图层的图像或蒙版决定的) 。注:编组——就是将底部图层作为 蒙版的一系列图层; 编组的创建与释放:按 Alt 键击层调板上两层之间的边界线或使用“Ctrl+G”创建编组;再次按 alt 键击两 层之间的边界线或使用“Ctrl+Shift+G”释放编组。

第 10 课

一、图层的管理: 图层组、图层色彩和图层样式: 类似于目录,图层组便于管理图层,减少图道混合器: 适合于高速图像的单一颜色通道,以通道为作用对象,进行颜色的调整。或者将 彩色图像转成黑白图。 亮度/对比度:

八、亮度/对比度: 对图像的色调范围进行简单的调整(适合初学者)。调整“亮度”将增亮或加暗 图像,调整“对比度”将减少图像细节。向左移动滑块降低亮度/对比度,反之 则相反。 变化和去色:

九、变化和去色: 适合初学者。有双重作用,能进行广范围的颜色调整——独立控制高亮、中间调 和暗调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能给出一些或许你没有想到的颜色调整选择。 对于不需要精确色彩调整的平均色调图像最为有用。 (注:不能用在索引颜色图 像上。) 去色(Ctrl+Shift+U hift+U): 去色(Ctrl+Shift+U): 是一种删除颜色(或图像的饱和度)以产生灰度效果的方法,但在文件中仍保留 相同的颜色空间(即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相同颜色模式下的灰度图像)。注:如果 处理多层图像,则“去色”命令仅转换当前层。 特殊调色命令:

十、特殊调色命令: 渐变映射: 渐变映射: 能更好把图像中色调范围映射到渐变颜色的范围,或重新给图像上色。添加一些 特殊效果。 选“反相”颠倒渐变的方向;“仿色”提供平滑的渐变。 反相(Ctr+I): 反相(Ctr+I): 反转图像中的颜色(即 255 变成了 0),彩色图像反转成它的互补色,创建“负 (阴)片”效果。还能有效地创建“反向”图层蒙版。 阈值: 阈值: 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转成黑色或者白色 (将灰度或彩色图转换为高对比度的黑白 图像)。所有比阈值亮的像素转换为白色,而所有比阈值暗的像素转换为黑色。 色调均化: 色调均化: 重新分布图像中像素的亮度值,以便更均匀地呈现所有范围的亮度级。加大相近颜色像素之间的对比度,以能看到斑点或者边缘,修整图像缺陷。使最亮值表示 白色,最暗值表示黑色。

第十四课:文字工具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文字工具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文字工具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文字工具的排版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文字和其它工具: 文字和其它工具: 文字工具: 文字工具: 分为水平、垂直的文字和文字蒙版工具。 单击输入点文字,点文字不会自动换行;拖拉输入段落文字,有文字框显示。 使用文字工具创建文字层,有“T”标志;文字蒙版工具建立文字选区; 点文字和段落文字的相互转换:使用“图层>文字>转换为点文字/段落文字”; 为文字进行各种变形,只能对文字层上的所有文字有效,不能对单个文字有效; 文字像素化:“T” “T”标志消失,文字层转换为普通层,如使用滤镜时。 “T” 注解/声音注解工具( 注解/声音注解工具(N): 为别人批改你的作品提供更直接的方法。声音注解必须有硬件支持。 路径和路径面板:

二、路径和路径面板: 关于路径: 关于路径: 是 PS 中唯一的矢量对象,不可打印。 路径的概念:在矢量图形中,任意两个定位点(锚点或节点)的之间的连线,称 为路径,它由多个节点组成,是直线或曲线,分为开放和闭合路径。 节点类型:平滑点、转角点、对称点。 钢笔工具( 钢笔工具(P): 使用钢笔工具所需形状。绘制时,单击是直线,以节点为中心拖移是曲线;按 Ctrl 键临时切换到“直接选择工具”,按 alt 键临时切换到“转换点工具”按 Ctrl 键或 Enter 键,生成开放路径; 使用自由钢笔工具时,按 Alt 键单击直线绘制;拖移以手绘路径; 编辑路径: 编辑路径: 使用路径组选择工具和直接选择工具; shift 键加或减选节点; Ctrl+Shift 按 按 键选中路径所有节点;按 alt 键复制路径;删除节点或线段用 Del 或 Back Space 键; 使用“直接选择工具”时, Ctrl+Alt 键移到节点上将转换为“转换点”工具; 按

创建形状图层: 创建形状图层: 使用形状工具或钢笔工具创建形状图层,形状图层是带图层剪贴路径的填充图 层;填充图层定义形状的颜色,而图层剪贴路径定义形状的几何轮廓。 自定义基本形状:使用“编辑>定义自定形状”命令; 路径和形状层像素化:使用“像素化>形状”命令; 创建工作路径: 创建工作路径: 作用: 作用:将路径转换为选区,选择图像中的像素;路径用作图层剪贴路径以隐藏图 层区域。工作路径是一个临时路径,不是图像的一部分; 路径调板: 路径的描边和填充——按 alt 键单击“描边/填充”按钮并弹出对话框即可; 路径与选区的相互转换: 路径转换为选区——使用命令、按钮或按 Ctrl 键单击“路径”调板中的路径缩 略图; 选区转换为路径——使用命令、按钮或按 Alt 键单击“建立工作路径”按钮; 支持路径的格式有:EPS、JPEG、DCS、PSD、TIF。

第十五课:色彩三属性 十五课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色彩三属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色彩三属性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色彩三属性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色彩三属性: 色彩三属性: ——色相 色相(相貌、特征)是颜色。在 0 到 360 度的标准色轮,色相是按位置 H——色相 度量的。在通常的使用中,色相是由颜色名称标识的,如红、橙或绿色。(在色 轮上,两种颜色的夹角为 180 的颜色称为互补色,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的对比最 强) ——饱和度 饱和度,有时也称彩度或纯度,是指颜色的强度或纯度,也可理解成为色 S——饱和度 彩的鲜艳程度。 ——亮度 亮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 0%(黑)到 100%(白)的百分比 B——亮度 来度量。 色彩模式:

二、色彩模式 指配制颜色的方式(用于表现颜色的一种数学算法)。 颜色模式用于确定图像中显示的颜色数量外, 还影响通道数和图像的文件大小 。 不同的颜色模式,表示图像中像素点采用的不同颜色描述方法。 颜色: RGB 颜色: 源于色光三原色(红绿蓝),是 PS 默认的色彩模式。R(Red)红色、G(Green) 绿色、B(Blue)蓝色,值分别为 0~255,都为 0 时,为黑色,都为 255 时,为 白色; 当三种色值相等时为灰色, 是一种加色模式, 即所有其他颜色都是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叠加而形成的。 注:将 RGB 文件转换到 CMYK 模式之前最好保存一个 RGB 模式的备份。转换后, 会增加图像文件的大小和通道数。 颜色: CMYK 颜色: 打印 PS 生成的作品,CMYK 是专用的打印模式,又称为四色印刷。与 RGB 色彩模 式相对立,是一种减色模式, C(cyan)青色、M(magenta)品红、Y(yellow) 黄、K(black)黑色。值分别为 0~100,都为 0 时,为白色;都为 100 时,为黑 色。 最亮(高光)颜色分配较低的印刷油墨颜色百分比值,较暗(暗调)颜色分配较 高的百分比值。 开始就在 CMYK 模式下处理图像的优点是颜色不会变化。 色域警告(溢色):指所选颜色超过 CMYK 颜色范围之外,不能被打印。 使用“Ctrl+Shift+Y”显示溢色。在 PS 中用灰色来指示那些在 RGB 模式图像转 换到 CMYK 模式时,可能会发生改变的颜色。 色域——是颜色系统可以显示或打印的颜色范围。 人眼看到的色谱比任何颜色模 型中的色域都宽。 颜色: Indexed 颜色: 又称为映射彩色模式,指在一个彩色图像中,使用只有 256 或者更少的颜色来代 表潜在的上百万颜色的过程叫索引。 优点:减少原图像中的颜色信息得到减少图像文件大小的目的,同时保持视觉上 的品质不变。用于为网页提供素材或者制作颜色的特效。缺点:因为颜色很少, 图像的品质极低,不能用于高品质图像输出,转换时图像颜色有很大损失;使用 “颜色表”来查看和编辑索引色图像的颜色; 颜色: Lab 颜色: 与设备无关,是数理方法推算出来的。解决了不同的显示器或打印设备所造成的 颜色复制差异。包含了 CMYK 和 RGB 的全部颜色。 PS 中以 Lab 模式作为内部转换模式来完成不同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 代表亮度, L 决定了颜色的明亮度,A 表示绿色到红色轴的颜色范围,B 表示从蓝色到黄色轴 的颜色范围。亮度值为 0 到 100,A 和 B 值为 120 到-120。 灰度模式: 灰度模式: 灰度模式只有亮度值,无色相和饱和度信息,只有黑、白、灰三色。灰度图像的 每个像素有一个 0(黑色)到 255(白色)之间的亮度值,共 256 个灰度级。灰 度值也可以用黑色油墨覆盖的百分比来表示(0% 等于白色,100% 等于黑色)。 灰度模式在色彩模式间的转换过程中起到了中间桥梁的作用。 从彩色到灰度的方法: 一是直接转换,使用“图像>模式>灰度”命令;二是模式转换,通过转换到 Lab 模式,并删除 a 和 b 通道,得到灰度图(保证图像的亮度);三是复制所需单色

通道,并删除其它单色通道,得到灰度图(删除通道后,图像模式自动转换到多 通道);四是使用通道混合器,使用调整图层“通道混合器”并勾选“单色”得 到灰度图;五是使用“图像>调整>去色”命令,得到灰度效果,但不是灰度图; 位图模式: 位图模式: 只使用 1 位“颜色”数据来代表每种像素。即黑色和白色,又称黑白图片。主要 用于报版的印刷,采用半调网屏技术(油墨通过网屏过滤到纸张上的); 注:要转换成位图模式,须是灰度或多通道模式的图; 专色(Spot Color): 或称自定义色,指超出 CMYK 颜色之外的色,是特殊的油墨混和颜色,不是标准 的青、品红、黄色和黑色。主要用于打印特殊的颜色(如荧光色或金黄色)。 注:在双色调模式下,或者在专色通道中使用专色。专色通道能和 CMYK 油墨一 起使用或者代替 CMYK 油墨。 色彩设置:

三、色彩设置: 颜色取样器: 颜色取样器: 目的是为测量图像中不同位置的颜色数值, 方便图像的色彩调整时观察颜色组成 是怎样变化的。被标记的颜色点不会对图像造成影响。可设置 4 个取样点,按 alt 键删除取样点; 信息调板显示两组数——变化前后的颜色组成。 吸管工具( ):吸取图像中的颜色来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 吸取图像中的颜色来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 吸管工具(I):吸取图像中的颜色来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默认吸取单个像素 颜色值。 度量工具( 度量工具(I):测量图像中的距离。 信息面板:查看鼠标当前的位置和颜色信息,及调整图像大小、距离和旋转角度 等信息。 在调板中,CMYK 数值后出现叹号,表示鼠标所指的颜色超过的印刷范围; 在色块面板增加色块:用吸管工具在图像上单击,后在色块面板空白区域单击; 删除色块:按 alt 键击色块即可;

第十六课:通道和动作 十六课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通道和动作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通道和动作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通道和动作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通道和动作 动作:

一、动作: 动作的优势:简化记忆、节省时间、个性设置、指量生产。 在记录动作时,除记录动作的命令外,不要进行其它操作。(注:有命令动作是 不支持的。) 通道:

二、通道: 通道是图像信息的载体,有颜色通道、Alpha 通道和专色通道三种。有 256 种灰 阶,从白到黑灰阶,通道中只有三色,黑、白、灰。 颜色通道: 颜色通道: 存储图像的色彩信息。每个颜色通道都是一灰度图像,只代表一种颜色的明暗变 化。所有颜色通道混合在一起时,便可形成图像的彩色效果,也就构成了彩色的 复合通道。如 RGB 通道(一个复合通道,三个单色通道)。 RGB 图像来说,颜色通道中较亮的部分表示原色用量大,较暗的部分表示原色用 量少。而 CMYK 图像则相反。 颜色通道的应用:使用单色通道调整偏色。 CMYK 颜色通道:用于印刷分色; 分色: 分色:层占用屏幕的空间;图层色彩帮你在视觉上组织图层面板内的 图层——都是提供更好的管理性。 图层组的创建与删除、移动、变形: 创建——创建链接层后,使用“图层>新建>图层组来自链接”命令或直接将层往图层组文件夹里拖移; 删除——使用“图层>删除图层>图层组”命令(注:可单独删除图层组文件夹。; ) 图层组文件夹的默认混合模式是“穿过” ,指所有各层可保持自己的混合模式。若改变混合模式,将图层组 定为“合并层”来操作; 注:图层组不能有自身的图像内容,仅是层的储存容器。可有自己的图层蒙版和图层蒙层矢量蒙版。 图层样式:是一种在图层中应用投影、发光、斜面、浮雕和其它效果的快捷方式,将图层效果保存为图层 样式以便重复使用。 图像的合并和拼合: 目的:减少图层数、文件所占的内存空间。 Ctrl+Shift+E:合并所有可见层,保持隐藏层不变; Ctrl+E:合并当前层及下一层;有链接层时,合并所有可见的链接层,删除不可见的链接层; 拼合图层:将可见层合并到背景层中,删除不可见层,合并后,透明区域会以白色填充。 注:合并和拼合图层时,图层样式和蒙版将被应用而后删除,文字被栅格化。

二、图层模式(混合模式) : 作用:控制着颜色和要添颜色图像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有 22 种。 正常(Normal)——是绘图与合成的基本模式,也是图层的标准模式,以完全的不透明度覆盖图像中所有 位于颜色下方或者后面的元素; 溶解——在完全不透明情况下, “溶解”和“正常”一样,降低不透明度,将会产生随机图案,结果是某些 像素完全透明,其它完全不透明。不透明度设置越低,消失的像素越多; 正片叠底(Multiply)——减少图像的亮度,白色是中性色(图层的白色部分是透明的,对下方的图层无作 用) 。突出较深(暗)的颜色,消失较浅(亮)的颜色; 屏幕或滤色(Screen)——减少图像的暗度,黑色是中性色,像重叠的彩色聚光灯;组合图像部分变亮, 与正片叠底模式相反; 叠加(Overlay)——加强绘图区域的亮度、阴影区域、对比度和饱和度,提供了不同种类的复杂的正片叠 底和屏幕模式组合的结果,对深色和浅色的作用是不同的;50%的灰度是中性色; 柔光(Soft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若图像亮度大于 50%,图像的亮度更亮;若图像 亮度小于 50%,图像的暗度更暗; 注:在柔光模式下,使用 50%的灰度填充可代替“加深和减淡”工具。 强光(Hard Light)——混合后,使原始图像更亮或更暗,图像的亮度大于 50%,加深图像的亮度;图像的 亮度小于 50%,减少图像的亮度; 色相(hue)、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Bright)——每一种模式只使用重叠图层中像素三种特性的一种。

“色相”用于变换颜色而不改变亮度或数值。 “亮度”用于仅把纹理的明暗信息传到下方图像上; 颜色(Color)——将“色相和饱和度”模式组合在一起一样。图层将显示除了亮度信息外的所有信息; 背后(Behind) :只允许将颜色添加到图层的透明区域。所有已着色的像素将受到保护,不保护透明区域不 着色。和单击图层调板上的“锁定透明像素”反转效果很相似。 (注:只能用于绘图、填充工具和编辑、填充命 令且不能用于图层。 ) 穿过(Pa Through)——只用于图层组(图层组将几个图层组织在一起) 。它允许组中的每个图层保留自 己的混合模式。

第 11 课

一、色彩三属性: H——色相(相貌、特征)是颜色。在 0 到 360 度的标准色轮,色相是按位置度量的。在通常的使用中, 色相是由颜色名称标识的,如红、橙或绿色。 (在色轮上,两种颜色的夹角为 180 的颜色称为互补色,互为补色 的两种颜色的对比最强) S——饱和度,有时也称彩度或纯度,是指颜色的强度或纯度,也可理解成为色彩的鲜艳程度。 B——亮度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 0%(黑)到 100%(白)的百分比来度量。 色彩模式:

二、色彩模式 指配制颜色的方式(用于表现颜色的一种数学算法) 。 颜色模式用于确定图像中显示的颜色数量外,还影响通道数和图像的文件大小 。 不同的颜色模式,表示图像中像素点采用的不同颜色描述方法。 RGB 颜色: 源于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是 PS 默认的色彩模式。R(Red)红色、G(Green)绿色、B(Blue)蓝色, 值分别为 0~255,都为 0 时,为黑色,都为 255 时,为白色;当三种色值相等时为灰色,是一种加色模式,即 所有其他颜色都是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叠加而形成的。 注:将 RGB 文件转换到 CMYK 模式之前最好保存一个 RGB 模式的备份。转换后,会增加图像文件的大 小和通道数。 CMYK 颜色: 打印 PS 生成的作品,CMYK 是专用的打印模式,又称为四色印刷。与 RGB 色彩模式相对立,是一种减色 模式, C(cyan)青色、M(magenta)品红、Y(yellow)黄、K(black)黑色。值分别为 0~100,都为 0 时, 为白色;都为 100 时,为黑色。 最亮(高光)颜色分配较低的印刷油墨颜色百分比值,较暗(暗调)颜色分配较高的百分比值。 开始就在 CMYK 模式下处理图像的优点是颜色不会变化。 色域警告(溢色) :指所选颜色超过 CMYK 颜色范围之外,不能被打印。 使用“Ctrl+Shift+Y”显示溢色。在 PS 中用灰色来指示那些在 RGB 模式图像转换到 CMYK 模式时,可能 会发生改变的颜色。 色域——是颜色系统可以显示或打印的颜色范围。人眼看到的色谱比任何颜色模型中的色域都宽。 Indexed 颜色: 又称为映射彩色模式,指在一个彩色图像中,使用只有 256 或者更少的颜色来代表潜在的上百万颜色的过 程叫索引。 优点:减少原图像中的颜色信息得到减少图像文件大小的目的,同时保持视觉上的品质不变。用于为网页 提供素材或者制作颜色的特效。缺点:因为颜色很少,图像的品质极低,不能用于高品质图像输出,转换时图 像颜色有很大损失;使用“颜色表”来查看和编辑索引色图像的颜色; Lab 颜色: 与设备无关,是数理方法推算出来的。解决了不同的显示器或打印设备所造成的颜色复制差异。包含了

CMYK 和 RGB 的全部颜色。 PS 中以 Lab 模式作为内部转换模式来完成不同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L 代表亮度,决定了颜色的明亮度, A 表示绿色到红色轴的颜色范围,B 表示从蓝色到黄色轴的颜色范围。亮度值为 0 到 100,A 和 B 值为 120 到 -120。 灰度模式: 灰度模式只有亮度值,无色相和饱和度信息,只有黑、白、灰三色。灰度图像的每个像素有一个 0(黑色) 到 255(白色)之间的亮度值,共 256 个灰度级。灰度值也可以用黑色油墨覆盖的百分比来表示(0% 等于白 色,100% 等于黑色) 。 灰度模式在色彩模式间的转换过程中起到了中间桥梁的作用。 从彩色到灰度的方法: 一是直接转换,使用“图像>模式>灰度”命令;二是模式转换,通过转换到 Lab 模式,并删除 a 和 b 通道, 得到灰度图(保证图像的亮度) ;三是复制所需单色通道,并删除其它单色通道,得到灰度图(删除通道后,图 像模式自动转换到多通道) ;四是使用通道混合器,使用调整图层“通道混合器”并勾选“单色”得到灰度图; 五是使用“图像>调整>去色”命令,得到灰度效果,但不是灰度图; 位图模式: 只使用 1 位“颜色”数据来代表每种像素。即黑色和白色,又称黑白图片。主要用于报版的印刷,采用半 调网屏技术(油墨通过网屏过滤到纸张上的) ; 注:要转换成位图模式,须是灰度或多通道模式的图; 专色(Spot Color) : 或称自定义色,指超出 CMYK 颜色之外的色,是特殊的油墨混和颜色, 不是标准的青、品红、黄色和黑色。 主要用于打印特殊的颜色(如荧光色或金黄色) 。 注:在双色调模式下,或者在专色通道中使用专色。专色通道能和 CMYK 油墨一起使用或者代替 CMYK 油墨。

三、色彩设置: 颜色取样器: 目的是为测量图像中不同位置的颜色数值,方便图像的色彩调整时观察颜色组成是怎样变化的。被标记的 颜色点不会对图像造成影响。可设置 4 个取样点,按 alt 键删除取样点; 信息调板显示两组数——变化前后的颜色组成。 吸管工具(I) :吸取图像中的颜色来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默认吸取单个像素颜色值。 度量工具(I) :测量图像中的距离。 信息面板:查看鼠标当前的位置和颜色信息,及调整图像大小、距离和旋转角度等信息。 在调板中,CMYK 数值后出现叹号,表示鼠标所指的颜色超过的印刷范围; 在色块面板增加色块:用吸管工具在图像上单击,后在色块面板空白区域单击; 删除色块:按 alt 键击色块即可;

第 12 课

一、图像的裁剪: 裁切是指选择并删除图像的一部分以突出主体或强化其余部分的视觉效果。 方法:1)建立选区后,使用“图像>裁切”命令。2)使用“图像>修整”命令,尤其适用于网页图形,可 避免由于不小心剪除掉部分的虚边;3)使用“裁切工具” ,优点是对裁切进行有效地控制;4)是使用“画布大 小”命令。 在“宽度、高度、分辨率”中输入数值后,使用裁切工具裁切图像后,图像的大小和分辨以输入的数值为 准;注:确保“裁切区域”中的“隐藏”激活,图层须为普通层;透视:不成比例地改变裁切区域的大小。

二、辨别图像主色调和调色的概念:

一幅图像主要划分为三部分:亮调(高色调)、中间调(平均色调)和暗调(低色调) ;使用“直方图”来 辨别图像的主色调。 直方图: 用图形表示图像的每个亮度级别的像素数量,展示像素在图像中的分布情况。直方图水平轴表示亮度值或 色阶,从最左端最暗值 (0) 到最右端最亮值 (255); 垂直轴表示给定的像素总数; 作用: 1)显示图像是否包含有足够的细节;2)确定图像的色调范围(即图像是偏亮或偏暗) ;3)为色彩调整提 供依据,以便进行更好的校正; 观察方法: 直方图像一座山峰,山峰高的地方,此处的像素较多,反之,则少;山峰在右边是较亮的图像,细节集中 在亮光区;山峰在左边是较暗的图像,细节集中在暗调区。山峰在中间是中间调较多图像,缺少色彩对比;全 色调图像的像素分布在所有区域;山像梳子状,表示丧失了色调值。直方图太窄,表示高光和暗调太少。 调色概念: 白点:指图像中最白的区域(白色) ,无任何的细微层次。 黑点:指图像中最黑的区域(黑色) ,无任何的细微层次; 亮调(白场、高光) :指图像中包含细微层次且最亮区域。 暗调(黑场) :指图像中包含细微层次且最深区域。 亮调和暗调的作用:通过控制亮调和暗调来控制整个图像的明暗和阶调。 中间调:是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色调,是视觉最敏感的,层次最丰富的区域; 1/4 色调:指中间调亮的一端;3/4 色调:指中间调暗的一端; 曝光不足:图像太暗;曝光过度:图像太亮; 发闷:指图像整体亮调较少,该亮的地方不亮,像透不过光线似的(给人一种有透不过气的感觉,图像象 罩上了一层灰色) 。 色偏:指图像的颜色跟原有的色调不同,偏于红色和蓝色等,如风景画总是偏于青色或黄色。 红眼:指正对人闪光拍照时,人的瞳孔不是黑的,而是红的,像得了红眼病。因拍照时,很强的光照进瞳 孔。 确定图像的最亮点、最暗点: 在“色阶”对话框中,按 alt 键拖移高光滑块向内,首先显示白色区域,即最亮点;按 alt 键拖移暗调滑块 向内,显示黑色区域,即最暗点;

第 13 课

一、色阶(Ctrl+L)和自动色阶: 通过柱状图给出了有关色调和颜色在图中是如何分配的。水平轴表示色阶值,由 0 到 255 的变化。垂直轴 表示拥有的其色阶的像素个数。 输入色阶显示当前像素的值: 当高光滑块拖到 x,则表示原图像中色彩亮度值大于和等于 x 的像素,调整后亮度都将变为 255。由此而产 生的影响是亮度较低(较暗)的像素,亮度值会提高(变亮) 。结果使图像变亮,提高高光区域的对比度。当暗 调滑块拖到 y是印刷的专业名词,指的是将原稿上的各种颜色分解为黄、品红、青、黑 四种原色的颜色。在电脑中,分色将扫描图像或其它来源的图像的色彩模式转换 为 CMYK 颜色。在 PS 中将 RGB、LAB 色彩模式转换为 CMYK 颜色模式即是分色。 注:默认的颜色通道数取决于其颜色模式。如,RGB 图像有三个通道,分别代表 红、绿和蓝色信息。一个图像最多可包含 24 个通道,包括所有的颜色通道和 通道。 Alpha 通道。 Alpha 通道(蒙版通道): 用来存储和编辑选区范围,以备以后调用。 Alpha 通道中,选中的像素为白色,未选中的像素为黑色(部分透明或选中的像 素显示为灰色)。 通道的编辑: Alpha 通道的编辑: 按 Ctrl+Shift 键并击 Alpha 通道,将现有选区加入载入的 Alpha 通道选区(即 加选); 按 Ctrl+Alt 键并击 Alpha 通道,将现有的选区减去载入的 Alpha 通道选区(即 减选); 按 Ctrl+Alt+Shift 键并击 Alpha 通道,将现有的选区和载入的 Alpha 通道进行 交集; 专色(Spot)通道: 专色(Spot)通道: 保存专色信息的通道——即可以作为一个专色版应用到图像和印刷当中, 这是它 区别于 Alpha 通道的明显之处。同时,专色通道具有 Alpha 通道的一切特点:保 存选区信息、透明度信息。每个专色通道只是一个以灰度图形式存储相应专色信 息,与其在屏幕上的彩色显示无关。注:输出专色版时,要存储成 DCS 2.0 格 式。 通道面板: 通道面板: 用来创建和管理通道, 并监视编辑效果。 第一个是复合通道 (对于 RGB、CMYK 和 Lab 图像),它是单一颜色通道的复合;紧接着是单个颜色通道、专色通道,最 下面的是 Alpha 通道。 分离通道时,会产生 4 个灰度文件并以原文件名加上四色字母来命名(注:层为

图层时不能分离通道)。 分离通道作用: 分离通道作用:1)分离后进行专色设置,制作特定效果;2)文件特别大时,分 离后单独操作; 删除红、绿、蓝通道时,PS 提供青色、品红或黄色通道。具体情况将取决于删 除哪一个通道。(注:删除单通道时,图像会自动转为多通道模式。) 注:支持图像颜色模式的格式存储文件即保留颜色通道。以 PSD、PDF、PICT、TIFF、Raw 格式存储文件时,保留 Alpha 通道。

第十七课:滤镜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 PHOTOSHOP 的滤镜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Photoshop 的滤镜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photoshop 的滤镜

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1.5 小时

授课类型: 授课类型:启发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点名。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一、滤镜: 滤镜: 杂色类: 杂色类: 杂色又称为噪音,图像中的噪音点实际是一些颜色随机分布的像素点,就像电视 信号受到干挠时的雪化点一样。 添加杂色——在图像中添加一些随机分布的杂点。会产生亮色和暗色斑点;不勾 添加杂色 单色”斑点是杂色的; 选“单色”斑点是杂色的; 蒙尘与划痕——寻找在颜色和亮度上不同于周围的斑点, 去除图像中没有规律的 蒙尘与划痕 杂点划痕。注:蒙尘与划痕不能区分睫毛或者一个污点和闪烁的目光。 模糊组: 作用—— ——使图像看起来更朦胧些,也就是降低图像的清晰度、降低图像局部细节 作用—— 的相对反差。使图像更加柔和,增加修饰效果。 动感模糊——产生拍摄运动物体的效果。 动感模糊 渲染类: 云彩—— ——通过使用背景色和前景色创建云状图案。使用时按 alt 或 Ctrl+Alt 键 云彩—— 增加对比度。 注:Ctrl+F 调用最后一次使用的滤镜;Ctrl+alt+F 调用最后一次使用的滤镜并 Ctrl+F 调用最后一次使用的滤镜; 打开对话框; 打开消褪命令(使用此命令确保紧接滤镜后使用); 打开对话框;Ctrl+shift+F 打开消褪命令(使用此命令确保紧接滤镜后使用); 文件格式:

二、文件格式: SD: PSD:是 PS 软件存储的默认格式,支持 PS 处理的任何内容(如图层、通道、色 彩信息、文字等)、支持无损压缩。唯一能够支持全部图像色彩模式的格式。可

合并层来减少图像大小。在压缩图像方面强于 TIFF 格式。在应用软件中 After Effects 和 Corel Photo-paint 支持。 TIFF(Tagged Image File Format 有标签的图像文件格式)格式:由 Aldus 公 司开发的,具有跨平台的兼容性。在排版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且是图像处理程序中 所支持的最通用文件格式。保存剪贴路径、图层、Alpha 和专色通道、注释及其 他一些选项。最大优点是图像不受操作平台的限制。主要是为了便于应用软件之 间进行图像数据交换。大多数扫描仪都输出 TIFF 格式的图像文件。 EPS(Encapsulated PostScript)格式:是一种通用的行业标准格式,应用于绘 图、排版和印刷,最大优点是可以在软件中以低分辨率预览,将插入的文件进行 编辑排版,而在打印或出胶片时则以高分辨率输出,做到工作效率与图像输出质 量两不误。 JPEG(Join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联合图形专家组)格式:是最常用的 一种图像格式,也是一种压缩(有损的)方法,用于图像压缩的一种工业标准文 件格式。支持 RGB 模式、索引模式、灰度模式和位图色彩模式,但不支持通道。 GIF(Graphic Information Format)格式:是一种使用 LZW 的无损压缩。常用 于 WEB 上使用的图像,只能表达 256 级色彩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格式:目的方便不同平台间的文件沟通。如 MAC。PC 及 Umax 的文件沟通。 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格式:是专门为 Web 创造的,将 GIF 和 JPEG 最好的特性结合起来。和 GIF 格式不同的是,PNG 格式并不限于 256 色,可支持 24 位图像,通过保存一个 Alpha 通道来定义透明区域,产生没有锯齿边缘的透 明区域。支持灰度、索引颜色和 RGB 模式。 PICT 格式:是一种 Apple 标准文件格式,被 QuickTime 中的自动压缩和解压缩 支持。是一种通道的多媒体格式。最大特点是能够对大块相同颜色的图形进行非 常有效的压缩。DCS(Desktop color Separation)格式: 由 Quark 开发,是 EPS 格式的变种。分为 DCS1.0 和 DCS2.0。将 EPS 文件分成 5 个更小的文件:C、M、Y、K 色各一个文件,另一个文件用于预览。用于分色印刷,优点是输出较快, 因图形文件已分成四色的图形文件。 Filmstrip 格式 :是 Adobe Premiere 动画软件使用的格式,用于 Premiere 和 Photoshop 专有文件的转换。 工具预设面板——工具预设使您可以存储和重用工具设置。 切片: 切片: 网页图像制作工具,将图片切分几份,加快图像的下载速度 (或将图片分割成几个 切片,从而使其在网络中分片传输,提高传输速度)。 切片分为:实线表示切片是用户切片或基于图层的切片;点线表示切片是自动切 片(由于每次创建或编辑用户切片或基于图层的切片时都重新生成自动切片); 图像映射将图像的某个区域链接到 URL。

1,则表示,原图像中色彩亮度值小于和等于 y 的像素,调整后亮度值将变为 0。由此而产生的影响 是偏亮像素,调整后亮度值将降低(偏暗) 。结果会使图像变暗,提高暗调区域的对比度。 输出色阶显示当前像素要输出数值,可降低图像的对比度: 当白色滑块拖到 X,结果图像亮度最高值为 X;当黑色滑块拖到 Y,结果图像亮度最低值为 Y。由此而产 生的影响是图像的对比度降低,图像变灰。 通过调整图像的暗调、中间调和高光滑块,校正图像的色调范围和色彩平衡。暗调滑块向右拖动使图像变 暗;中间调滑块向左拖动增加图像的亮度,向右拖动会使图像变暗;高光滑块向左拖动使图像变亮;

双击图像的黑场、白场和灰点吸管,为图像从新定义不同的明、暗色; 自动色阶(了解) : 为全面的颜色和色调调整的起点,是非常有效的。自动将每个颜色通道中的最亮和最暗像素定义为白色和 黑色,然后按比例重新分布中间像素值。

二、曲线(Ctrl+M) : (变换的色阶调整)使你区分和调整图像中的特殊色调范围,也可用于制作颜色特效(如负片) 。 曲线水平轴表示原始图像的值(输入) ,左侧是黑色和暗调,右侧为白色为高光(可调换) ;垂直轴表示图 像调整后的值(输出) 。底部显示暗调,顶部显示高光。曲线为对角线时,表示图像未更改。 方法:曲线向上弯曲,图像亮度增加;向下弯曲,图像暗度更暗;成 S 型,图像中间调对比更强烈,暗调 和亮调对比度减弱;成反 S 型,图像中间调更单调,并增强暗调和亮调的对比度; 对于 RGB 图像,曲线显示 0 到 255 间的强度值,暗调 0 位于左边。对于 CMYK 图像,曲线显示 0 到 100 间的百分数,高光 0 位于左边。若要随时反转暗调和高光的显示,点按曲线下的双箭头。 在曲线上最多添加 14 个控制点并锁定这些值。 要删除一个控制点选中后按 Del 键, 或者按 Ctrl 键并点按该 点。按 Alt 击图表可更图表方格的大小;

三、色相/饱和度(Ctrl+U) : 调整整幅图像或图像中特定颜色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若要从图像中选取颜色来编辑范围,在对话框中选择吸管工具,然后在图像中点按。使用带 + 号的吸管 工具可以添加到范围,使用带-号的吸管工具则从范围中减去。 与“可选颜色”的区别:针对全图图像起作用, “可选颜色”不能。针对颜色的三属性进行调节, “可选颜 色”针对颜色中的 C、M、Y、K 的百分比进行增减。

四、替换颜色: 基于特定颜色在图像中创建蒙版(蒙版是临时的)后,直观地利用颜色三属性来调整颜色。缺点是在以后 颜色变更上显得不够灵活,不能作用于调整层并无法保存选区边界。 与“色彩范围”的区别:色彩范围能保留建立所需的选区,有快速蒙版和“选择”项。

五、可选颜色: 擅长对 CMYK 颜色做最后的调整(如校正颜色的不平衡) 调整图像中一种颜色(绿色) 。 中的其它颜色(青 色)的含量,而不影响别的颜色(蓝色中的青的含量)(或调整单色成分中印刷色的数量)(注:使用时图像 。 。 应为 CMYK 颜色模式。 )

六、色彩平衡(Ctrl+B) : 对每种色彩进行调整都会影响到图像中整个颜色的平衡 (如偏红, 降低红色) 色彩平衡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 三色滑块可以容易地修复颜色问题,适合普通用户。 影响某一范围(如:高光、中间调、暗调)中某一颜色(青色)的含量。 勾选“保持亮度”以防止图像的亮度值随颜色的更改而改变。该选项可以保持图像的色调平衡。

七、通道混合器: 适合于高速图像的单一颜色通道,以通道为作用对象,进行颜色的调整。或者将彩色图像转成黑白图。

八、亮度/对比度: 对图像的色调范围进行简单的调整(适合初学者) 。调整“亮度”将增亮或加暗图像,调整“对比度”将减 少图像细节。向左移动滑块降低亮度/对比度,反之则相反。

九、变化和去色: 适合初学者。有双重作用,能进行广范围的颜色调整——独立控制高亮、中间调和暗调的色相、饱和度和 亮度;能给出一些或许你没有想到的颜色调整选择。 对于不需要精确色彩调整的平均色调图像最为有用。 (注:不能用在索引颜色图像上。 ) 去色(Ctrl+Shift+U) : 是一种删除颜色(或图像的饱和度)以产生灰度效果的方法,但在文件中仍保留相同的颜色空间(即将彩 色图像转换为相同颜色模式下的灰度图像) 。注:如果处理多层图像,则“去色”命令仅转换当前层。

十、特殊调色命令: 渐变映射: 能更好把图像中色调范围映射到渐变颜色的范围,或重新给图像上色。添加一些特殊效果。 选“反相”颠倒渐变的方向; “仿色”提供平滑的渐变。 反相(Ctr+I) : 反转图像中的颜色(即 255 变成了 0) ,彩色图像反转成它的互补色,创建“负(阴)片”效果。还能有效 地创建“反向”图层蒙版。 阈值: 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转成黑色或者白色 (将灰度或彩色图转换为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像) 所有比阈值亮的像 。 素转换为白色,而所有比阈值暗的像素转换为黑色。 色调均化: 重新分布图像中像素的亮度值,以便更均匀地呈现所有范围的亮度级。加大相近颜色像素之间的对比度, 以能看到斑点或者边缘,修整图像缺陷。使最亮值表示白色,最暗值表示黑色。

第 14 课

一、修饰工具: 画笔工具(B) :画出类似于毛笔或水彩笔的效果。 画笔自定义:使用“编辑>定义画笔” (选区羽化值的大小,得到是硬和软边的画笔) ; 画笔的载入、替换、保存、删除:按 alt 键击画笔删除画笔。 铅笔工具(B) : (了解)绘制硬边缘且有锯齿效果。 “自动抹掉”在绘制前景色的区域中拖动铅笔,则该区域会被擦成背景 色。 注:使用画笔和铅笔时,按 alt 键可切换到吸管工具;按 Shift 键击绘直线; 仿制图章/图案图章工具(S) : 仿制(橡皮)图章:从图像的某一区域取样,然后在其他区域复制取样的图像。 方法:按 Alt 键(Alt+Shift 从中心)定义取样,松开后,在复制的位置拖拉即可。 图案图章:通过使用画笔而不是填充命令,用某种图案(或自定义)来绘图。 图案的定义:使用“编辑>定义图案” 。图案的定义只能使用矩形选区工具,且不能羽化。按 shift+backspace 打开填充对话框。 图案生成器(Alt+Shift+ctrl+X) : 使用图案生成器可产生不同的图案效果,用于修复图像背景,像草地。注:图案生成器只对 8 位的 RGB、CMYK、LAB 和 Grayscale 模式的图像有效。 修复画笔和修补工具(J) : 修复画笔工具在不改变原图像的形状、光照、纹理等属性的前提下,轻而易举地去除画面中最细小的划痕、污点、皱纹、灰尘等。 “对齐”选项勾选表示图像复制不会因为停止而发生错位。 方法:按 Alt 键定义取样点,松开后,在复制的位置拖拉即可。 与仿制图章工具区别:修复的像素和周围的图像完美结合。 修补工具从图像的其它区域或使用图案来修补当前选中的区域,且保留图像原来的纹理、亮度和层次等信 息。 方法:选中坏的区域后,往好的区域拖移即可(注:修补时,确定选区小一些,效果会好一些) 。 注:使用仿制图章、修复画笔和修补工具,两图像须有相同的模式。 橡皮擦(E) : (了解)擦除图像至工具箱中的背景色,可将图像还原到历史调板中的任何一个状态。勾选“抹到历史记

录”可将图像恢复到历史面板中任何一个状态或快照。 背景橡皮擦: 用于将部分图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缺点是删除图像图像信息并使用透明色来代替它。 模糊/锐化/涂抹工具(R) : (了解)模糊工具:对图像的特定部分进行模糊处理,降低相邻像素的对比度。常用于细节的修饰。 锐化工具:对图像的特定部分进行清晰处理,增加相邻像素的对比度。不适合过渡使用,会导致图像来重 失真。 涂抹工具:用于模拟用手指涂抹油墨的效果,将图像变成浸润画。 (注:不能作用于位图模式的图像。 ) 减淡/加深/海绵工具(O) : 减淡工具:使图像中的局部区域变得更亮,降低像素饱和度。 加深工具:使图像中的局部区域变得更暗,增加像素饱和度。 海绵工具:对图像区域进行上色或去色(增强或降低像素的饱和度) 。 渐变工具/油漆桶(G) : 渐变工具:从一种颜色到另一种颜色的渐变混合。渐变类型有五种:线性、径向、角度、对称和菱形。 “杂色”是一个新特性基于一定色彩范围建立渐变的能力。由不规则彩色化条带空间组成的渐变。 油漆桶工具:类似于魔棒工具,都会建立一个选区,而油漆桶工具在建立选区后使用前景色或图案来填充 选区。

二、历史记录面板和历史画笔: 历史记录调板: 顾名思义用来记录操作步骤 (默认列出了 20 个状态) 可从当前工作状态跳转到最近创建的任一图像状态。 。 按 Ctrl+Z 在最后的状态和上一个状态间来回切换;按 ctrl+Alt+Z 则向上逐个撤消历史记录中的状态;按 Ctrl+Shift+Z 则向下来恢复状态。 如果收到 Photoshop 内存不足的信息,这时清除这些状态很有用,因为该命令将从还原缓冲区中删除这些 状态并释放内存。 快照: 指创建图像任何状态的临时副本。快照放到“历史记录”调板顶部,可有多个快照。 作用:利用先前图像的资源应用在当前图像上。 历史记录画笔(Y) : 用于修饰图像,与仿制图章工具相似。用历史记录调板上的所选状态或快照来绘画。 作用:帮助更正图像编辑过程中所留下的错误细节,恢复错误前的状态。 调板中“历史记录画笔”图标表示此状态作为历史记录画笔的源图像。 历史记录艺术画笔(Y) : 是一种自动绘图特殊工具,使用指定历史状态或快照作为绘画源来绘制各种艺术效果的笔触。它并没有实 际重画已经取样的图像,而是根据取样图像中的色彩来进行画笔的自动描边。使用该工具将戏剧性地更改原始 的图像,所以最好是备份一副本。

第 15 课

一、文字和其它工具: 文字工具: 分为水平、垂直的文字和文字蒙版工具。 单击输入点文字,点文字不会自动换行;拖拉输入段落文字,有文字框显示。 使用文字工具创建文字层,有“T”标志;文字蒙版工具建立文字选区; 点文字和段落文字的相互转换:使用“图层>文字>转换为点文字/段落文字” ; 为文字进行各种变形,只能对文字层上的所有文字有效,不能对单个文字有效;

文字像素化: “T”标志消失,文字层转换为普通层,如使用滤镜时。 注解/声音注解工具(N) : 为别人批改你的作品提供更直接的方法。声音注解必须有硬件支持。

二、路径和路径面板: 关于路径: 是 PS 中唯一的矢量对象,不可打印。 路径的概念:在矢量图形中,任意两个定位点(锚点或节点)的之间的连线,称为路径,它由多个节点组 成,是直线或曲线,分为开放和闭合路径。 节点类型:平滑点、转角点、对称点。 钢笔工具(P) : 使用钢笔工具所需形状。绘制时,单击是直线,以节点为中心拖移是曲线;按 Ctrl 键临时切换到“直接选 择工具” ,按 alt 键临时切换到“转换点工具”按 Ctrl 键或 Enter 键,生成开放路径; 使用自由钢笔工具时,按 Alt 键单击直线绘制;拖移以手绘路径; 编辑路径: 使用路径组选择工具和直接选择工具;按 shift 键加或减选节点;按 Ctrl+Shift 键选中路径所有节点;按 alt 键复制路径;删除节点或线段用 Del 或 Back Space 键; 使用“直接选择工具”时,按 Ctrl+Alt 键移到节点上将转换为“转换点”工具; 创建形状图层: 使用形状工具或钢笔工具创建形状图层,形状图层是带图层剪贴路径的填充图层;填充图层定义形状的颜 色,而图层剪贴路径定义形状的几何轮廓。 自定义基本形状:使用“编辑>定义自定形状”命令; 路径和形状层像素化:使用“像素化>形状”命令; 创建工作路径: 作用:将路径转换为选区,选择图像中的像素;路径用作图层剪贴路径以隐藏图层区域。工作路径是一个 临时路径,不是图像的一部分; 路径调板: 路径的描边和填充——按 alt 键单击“描边/填充”按钮并弹出对话框即可; 路径与选区的相互转换: 路径转换为选区——使用命令、按钮或按 Ctrl 键单击“路径”调板中的路径缩略图; 选区转换为路径——使用命令、按钮或按 Alt 键单击“建立工作路径”按钮; 支持路径的格式有:EPS、JPEG、DCS、PSD、TIF。

第 16 课

通道和动作

一、动作: 动作的优势:简化记忆、节省时间、个性设置、指量生产。 在记录动作时,除记录动作的命令外,不要进行其它操作。 (注:有命令动作是不支持的。 )

二、通道: 通道是图像信息的载体,有颜色通道、Alpha 通道和专色通道三种。有 256 种灰阶,从白到黑灰阶,通道 中只有三色,黑、白、灰。 颜色通道: 存储图像的色彩信息。每个颜色通道都是一灰度图像,只代表一种颜色的明暗变化。所有颜色通道混合在 一起时, 便可形成图像的彩色效果, 也就构成了彩色的复合通道。 RGB 通道 如 (一个复合通道, 三个单色通道) 。

RGB 图像来说,颜色通道中较亮的部分表示原色用量大,较暗的部分表示原色用量少。而 CMYK 图像则 相反。 颜色通道的应用:使用单色通道调整偏色。 CMYK 颜色通道:用于印刷分色; 分色:是印刷的专业名词,指的是将原稿上的各种颜色分解为黄、品红、青、黑四种原色的颜色。在电脑 中,分色将扫描图像或其它来源的图像的色彩模式转换为 CMYK 颜色。在 PS 中将 RGB、LAB 色彩模式转换 为 CMYK 颜色模式即是分色。 注:默认的颜色通道数取决于其颜色模式。如,RGB 图像有三个通道,分别代表红、绿和蓝色信息。一个 图像最多可包含 24 个通道,包括所有的颜色通道和 Alpha 通道。 Alpha 通道(蒙版通道) : 用来存储和编辑选区范围,以备以后调用。 Alpha 通道中,选中的像素为白色,未选中的像素为黑色(部分透明或选中的像素显示为灰色) 。 Alpha 通道的编辑: 按 Ctrl+Shift 键并击 Alpha 通道,将现有选区加入载入的 Alpha 通道选区(即加选) ; 按 Ctrl+Alt 键并击 Alpha 通道,将现有的选区减去载入的 Alpha 通道选区(即减选) ; 按 Ctrl+Alt+Shift 键并击 Alpha 通道,将现有的选区和载入的 Alpha 通道进行交集; 专色(Spot)通道: 保存专色信息的通道——即可以作为一个专色版应用到图像和印刷当中,这是它区别于 Alpha 通道的明显 之处。同时,专色通道具有 Alpha 通道的一切特点:保存选区信息、透明度信息。每个专色通道只是一个以灰 度图形式存储相应专色信息,与其在屏幕上的彩色显示无关。注:输出专色版时,要存储成 DCS 2.0 格式。 通道面板: 用来创建和管理通道,并监视编辑效果。第一个是复合通道(对于 RGB、CMYK 和 Lab 图像) ,它是单 一颜色通道的复合;紧接着是单个颜色通道、专色通道,最下面的是 Alpha 通道。 分离通道时,会产生 4 个灰度文件并以原文件名加上四色字母来命名(注:层为图层时不能分离通道) 。 分离通道作用:1)分离后进行专色设置,制作特定效果;2)文件特别大时,分离后单独操作; 删除红、绿、蓝通道时,PS 提供青色、品红或黄色通道。具体情况将取决于删除哪一个通道。 (注:删除 单通道时,图像会自动转为多通道模式。 ) 注:支持图像颜色模式的格式存储文件即保留颜色通道。以 PSD、PDF、PICT、TIFF、Raw 格式存储文 件时,保留 Alpha 通道。

第 17 课

一、滤镜: 杂色类: 杂色又称为噪音,图像中的噪音点实际是一些颜色随机分布的像素点,就像电视信号受到干挠时的雪化点 一样。 添加杂色——在图像中添加一些随机分布的杂点。会产生亮色和暗色斑点;不勾选“单色”斑点是杂色的; 蒙尘与划痕——寻找在颜色和亮度上不同于周围的斑点,去除图像中没有规律的杂点划痕。注:蒙尘与划 痕不能区分睫毛或者一个污点和闪烁的目光。 模糊组: 作用——使图像看起来更朦胧些,也就是降低图像的清晰度、降低图像局部细节的相对反差。使图像更加 柔和,增加修饰效果。 动感模糊——产生拍摄运动物体的效果。 渲染类: 云彩——通过使用背景色和前景色创建云状图案。使用时按 alt 或 Ctrl+Alt 键增加对比度。

注:Ctrl+F 调用最后一次使用的滤镜;Ctrl+alt+F 调用最后一次使用的滤镜并打开对话框;Ctrl+shift+F 打 开消褪命令(使用此命令确保紧接滤镜后使用) ;

二、文件格式: PSD:是 PS 软件存储的默认格式,支持 PS 处理的任何内容(如图层、通道、色彩信息、文字等)、支持 无损压缩。 唯一能够支持全部图像色彩模式的格式。 可合并层来减少图像大小。 在压缩图像方面强于 TIFF 格式。 在应用软件中 After Effects 和 Corel Photo-paint 支持。 TIFF(Tagged Image File Format 有标签的图像文件格式)格式:由 Aldus 公司开发的,具有跨平台的兼容 性。在排版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且是图像处理程序中所支持的最通用文件格式。保存剪贴路径、图层、Alpha 和 专色通道、注释及其他一些选项。最大优点是图像不受操作平台的限制。主要是为了便于应用软件之间进行图 像数据交换。大多数扫描仪都输出 TIFF 格式的图像文件。 EPS(Encapsulated PostScript)格式:是一种通用的行业标准格式,应用于绘图、排版和印刷,最大优点是 可以在软件中以低分辨率预览,将插入的文件进行编辑排版,而在打印或出胶片时则以高分辨率输出,做到工 作效率与图像输出质量两不误。 JPEG(Join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联合图形专家组)格式:是最常用的一种图像格式,也是一种压缩 (有损的)方法,用于图像压缩的一种工业标准文件格式。支持 RGB 模式、索引模式、灰度模式和位图色彩模 式,但不支持通道。 GIF(Graphic Information Format)格式:是一种使用 LZW 的无损压缩。常用于 WEB 上使用的图像,只能 表达 256 级色彩 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格式:目的方便不同平台间的文件沟通。如 MAC。PC 及 Umax 的文件 沟通。 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格式:是专门为 Web 创造的,将 GIF 和 JPEG 最好的特性结合起来。和 GIF 格式不同的是,PNG 格式并不限于 256 色,可支持 24 位图像,通过保存一个 Alpha 通道来定义透明区域, 产生没有锯齿边缘的透明区域。支持灰度、索引颜色和 RGB 模式。 PICT 格式:是一种 Apple 标准文件格式,被 QuickTime 中的自动压缩和解压缩支持。是一种通道的多媒体 格式。最大特点是能够对大块相同颜色的图形进行非常有效的压缩。DCS(Desktop color Separation)格式: 由 Quark 开发,是 EPS 格式的变种。分为 DCS1.0 和 DCS2.0。将 EPS 文件分成 5 个更小的文件:C、M、Y、K 色各一个文件,另一个文件用于预览。用于分色印刷,优点是输出较快,因图形文件已分成四色的图形文件。 Filmstrip 格式 :是 Adobe Premiere 动画软件使用的格式,用于 Premiere 和 Photoshop 专有文件的转换。 工具预设面板——工具预设使您可以存储和重用工具设置。 切片: 网页图像制作工具,将图片切分几份,加快图像的下载速度 (或将图片分割成几个切片, 从而使其在网络中分 片传输,提高传输速度) 。 切片分为:实线表示切片是用户切片或基于图层的切片;点线表示切片是自动切片(由于每次创建或编辑 用户切片或基于图层的切片时都重新生成自动切片) ; 图像映射将图像的某个区域链接到 URL。

第 18 课

调整肤色的技巧

1.曲线。色彩调整之王, 神通广大,变幻无穷,但在作业实践中, 曲线却并非首选。首选的是东西什么呢? 首选的东西是—— 2.色阶。拉动三个滑标,足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亲和力远在曲线之上。打个比方说,曲线是元帅,那么 色阶便是先锋了。 3.色相、饱和度和色彩平衡,并列第三位。

21

4.尽量不要使用“图像调整-变化”菜单。这个菜单无法量化,而且不能加蒙板,是专留给学徒们用的。 5.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图像调整-亮度和对比度”菜单。这里的亮度常常带来白翳,对比又常常失衡。 6.如果你想用“图像调整-明度”菜单做点儿什么, 那么你死定了。 切记: 这儿讨论的是调整色彩而不是着色, 明度在这儿是 100%的狗屎指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永远不要去理它! 7.归纳言之,一个色彩调整问题如果有解,那么用曲线、色阶、色相、饱和度和色彩平衡这五个手段,就 一定可解,而且我们强烈建议,除了这五个手段以外,不要再使用任何其他手段。 8.除非极其简单的调整,一切调整工作,都绝对应当在调整图层(可变蒙板)上进行。这样做起码有四大 好处: a、色彩调整的每一步都是不可逆的,使用调整图层,使逆过程成为可能,历史记录远远不能望其项背。 b、耗时越多的色彩调整,图像损失越大,使用调整图层,完全避免了这一弊病。 c、操作者可以通过图层开关,逐一比较每一块蒙板的作用,这对于总结经验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d、调整图层可以简单重现或者拷贝,这对于成组成套成系列的色彩调整极其方便,你只要精心做好一张就 可以了,其余的,统统依样画葫芦。 9.质言之,可变蒙板实际上也是一种通道,而且是比较高级的一种通道,除此而外,一般不必另外建立什 么特别的通道或在单通道中进行什么特别的调整。事实上,上帝安排的诸色并不是孤立的(更确切点儿,我想 借用一个医学上的名词说,诸种颜色彼此间是有所代偿的) ,个别调整常常顾此失彼,事与愿违。 10.饱和度不可不用,但必须慎用。白皙的肤色本质上是饱和度很低的肤色,但不能忘记,死亡的肤色也 是饱和度很低的肤色。而且饱和度过低,容易导致画面平板;为了“白皙”而牺牲了画面的层次,为设计之大忌。 11.眼睛切不可一味求亮,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亮灼灼的眼睛不是*提高亮度做成,恰恰相反,是通过降低 亮度做成的。你应当提高的是对比度。 12.但对比度和饱和度一样亦须慎用。一个经验是:对比度太高,眼睛倒是黑白分明了,但同时就带来了 上视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你的主人公好像在瞻仰我佛。 13.轻易不要尝试用图层混合模式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的话,你就会发现,混合模式其实是 或多或少损害画面清晰度的。 14.白种人皮肤比较粗,必要的时候,你可以加一个图层,弄一点柔光效果。但切记不可过分,要让人看 不出才行。 15.某些细部是需要特别处理的,指望一切都通过全图调整完成,是懒汉和傻瓜的想法。 16.一个图,奇怪得很,有时会调得山穷水尽,这时候你把它存盘退出,然后重新打开它,就是柳暗花明 了。 17.我所做过的最快的肤色调整,耗时 20 秒钟;最艰苦的调整,耗时一天一夜,而且,最后仍然以失败告 终。 18.真彩色数以千万计,常见的黄肤色调节宏就可以搞出几十个,包治百病的宏是没有的。色彩调整方案 象围棋一样不可重复。 19.色彩调整的学问,无边无际,每当我又学到了一点什么,都发现我知道的更少了。

22 1

第18篇:队列理论教案

队 列 理 论 教 案

教学提要

科目:队列条令概述

目的: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队列的产生、发展,明确队列训练的重要性,增强队列训练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室外训练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内容:

一、队列的产生及发展

二、制定队列条令的目的

三、队列训练的要求及作用

四、贯彻队列条令的要求

五、队列训练的本质和意义 时间:两小时 地点:教室 要求:

1、认真听讲,作好笔记;

2、勤于思考,积极主动回答提问;

3、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

教学进程

队列训练,是各国军队普遍训练的一个内容,也是我军军事训练大纲中所规定的一个基础训练科目,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个必要和有效的手段。从队列训练的历史来看,队列都起到了自己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新的、更好的形式的训练可以取代。正是由于队列这种本身特有的属性,才受到各国军队普遍的青睐。在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越来越受到各部队、各级的高度重视。队列条令的适用范围广泛,它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参训的预备役人员及武警部队。

一、队列的产生及发展

队列的产生及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队列,是军人排成行列进行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泛指排成行列的队伍。它是战争和军队的产物。私有制产生以后,形成了阶级,作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也就随之产生,军队便应运出现了,队列也开始了荫芽。在冷兵器时代,由于当时作战方式的需要,队列和战斗队形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战术动作的一部分。在战术中有队列,队列的运用直接服务于战斗的需要。我国古代作战的“阵”,是队列在战斗中的典型运用。“排兵布阵”是当时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所在。可见队列是为了适应战术的需要而产生,队列动作的好坏是战斗力的一个明显标志。

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发展,作战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进入热兵器时代,(大约1914年前后,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队列才从战术中慢慢分离出来,军队训练中的实战部分转化为战术训练,而非实战部分便逐渐转化为类似现在的队列训练,并且有了自身特有的作用。在我国,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帝国主义军队的沉重打击之后,接受了西方的军事思想,并且创立了新军,学习西洋战法,于一九一○年(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了《新定步兵操法》。《操法》认为“教练之宗旨,在训练指挥官与兵丁以借战斗之用”,“而战斗中所最重要者,则在维护军纪与特度,它要求平时在操场野外诸种习练中,都以培养严格的军纪为主”自此,形成了我国军事史上军事训练的一个新的、比较独立的训练内容——即现代意义上的队列。我军建立以后,对队列训练进行了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条令指导和统一全军的队列动作和队列训练。一九四三年,由朱德总司令签署颁布了第一部队列条令《民国二十四年步兵操典》,之后又分别在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八年、一九年、一九七二年、一九八三年、一九九○年、一九九九年、二○○二年,中央军委先后颁布了九部条令。对队列训练进行了逐步完善和调整,尤其是一九九○年的队列条令又删去了个别单兵战术动作,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的适应我军正规化建设需要的训练科目,我军的队列训练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军队正规化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制定队列条令的目的

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是组织严密的复杂系统,军队的特殊组织职能,决定了必须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个军人的行为,队列条令就是规定军队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的法规,是军人队列训练和队列生活的依据准则。

队列条令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队列指挥,队列队形,队列动作,分队乘坐汽车,敬礼,国旗的掌持、升降和军旗的掌持、授予与迎送,阅兵,附则共九章六十五条五个附录。

队列条令作为一种队列法规,制定它的基本的目的就是要规范我军的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正确实施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适应技、战术训练和增强战斗力的需要。

具体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规范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

队列条令是规定我军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的法规,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极大的权威性,是全军遵照执行的队列行为准则。

队列动作是单个军人、部(分)队按照队列条令规定的内容、要领所进行的活动,它包括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部(分)队的队列动作。

队列条令对各种队列动作的口令下达、要领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队列队形是军人、部(分)队集体行动时,按队列条令规定所采取的列队形式。主要形式有横队队形、纵队队形,纵队队形和并列纵队队形,以及用于阅兵分列式的特殊队形。条令规定班、排为横队和纵队;连营为横队、纵队和并列纵队;团为营横队的团横队,营并列纵队的团横队和团纵队。条令对各种队形中队列人员间的间隔、距离、队列顺序、单位间的间隔、距离,以及指挥员的队列位置、军旗位置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日常的队列生活和队列训练中,只有严格执行队列条令的规定,才能统一规范全军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

2、正确实施队列训练

队列训练是对军人和部队、分队进行队列制式动作的教练活动,是共同科目训练的内容之一和基础训练的组成部分,队列条令对队列训练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条令内容的编排充分体现了队列训练的程序和方法。先讲解、后操练、先分解、后连贯、先徒手、后持枪、先单个动作后部(分)队动作。

3、培养良好的军姿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是我军素质和风貌的体现,也是反映我军精神面貌和正规化程度的必要形式,协调一致的动作、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适应技战术的需要,完成各项战斗任务的保证。我军的根本任务是抵御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武装斗争是我们的主要使命。因此必须具备上述素质。要培养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动作和令行禁止的作风,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就必须严格执行队列条令。

三、队列训练的要求及作用 队列生活的基本要求是:

1、坚决执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2、姿态端正,军容严整,精神振作,严肃认真;

3、按照规定的位置列队,集中精力听指挥,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

4、保持队列整齐,出入列应当报告并经允许;

队列训练作为贯彻落实队列条令的一个主要步骤,其作用是相当广泛的,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规范作用

军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统

一、组织严密的武装集团,它要求部队必须有严格统

一、步调一致的行动,要求每一个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队列训练的规范性就在于此。通过队列训练,使部队和军人的每一个动作都统一在队列条令的准则上,以达到全军的协调一致,比如队列条令规定的齐步行进的步幅和步速,通过进行齐步的训练,使其动作做到准确无误,规范作用就表现在,通过队列训练将原来不一致的队列动作规范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上,将原来不正确的队列动作纠正到正确的、符合队列条令的动作上来。这种作用还表现在通过队列训练,强化部队和军人的队列动作,养成遵守队列条令的良好习惯,从而保证了我军行动中高度的统一一致。

(二)陶冶作用

队列训练的陶冶作用在于通过训练,培养军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耐力、勇于拼搏、无私无畏的优良作风以及良好的军人职业道德,这是队列训练的特点所决定。

首先,队列训练是在极其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条令约束下进行的。军队具有铁的纪律,队列训练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也是无法进行的,在队列场上,口令就是命令,必须认真执行,一丝不苟,不准嘻笑、玩闹,做任何与队列无关的动作,更不准违背队列动作的要求而随意做动作,在严肃紧张的训练气氛中,在严格把握执行队列条令的标准中,使军人在头脑中打下了纪律就是军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深刻烙印,养成遵守纪律、执行条令的好习惯。 其次,队列训练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艰苦的过程。要练好每一个动作需要重复成百上千次,除了指挥员可以灵活掌握训练方法和队形外,士兵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也不允许有。在一个课时的训练中,除了“

一、

二、

三、四”喊番号和回答“到”与“是”外,士兵口中再没有其他的词语,这是训练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这种简单的重复就必然带来枯燥,队列训练又是一个吃苦的过程,比如对于军姿训练,要求立正30分钟不变形、30秒钟不眨眼,站立时间甚至更长,这就是队列训练的艰苦性,没有一个吃苦的过程是达不到目的的。有时,气候条件恶劣就更增大了这种艰苦性。而恰恰正是队列训练的这一特点,使军人的意志和耐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锻炼,养成了无私无畏、勇于拼搏的战斗作风。

通过对礼节礼貌的训练,可以培养军人良好的涵养和风度,总之,经过一系列的队列训练最终使军人的素质和道德品质得到升华。

(三)训练对部队的管理作用

队列训练对部队管理起着很大的影响,这是由它产生的必然效果所决定的,队列训练搞得好,对部队的管理就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队列训练能使军人养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和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这就使军人能够更自觉地遵守条令条例的规定和军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队列训练还可以培养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协调一致、相互协作的思想。这就给部队的管理带来的积极的影响。把队列训练的效果运用于部队管理之中,可以使部队更加正规、有序。反之,则会对管理起到消极破坏作用。

四、贯彻队列条令的要求 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标准

坚持标准主要是严格执行条令的各项规定,根据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着眼于提高战斗力,制定队列条令的目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适应技战术训练的需要,增强战斗力。这就需要通过贯彻执行队列条令这一必要的法规规范全体军人的队列生活,努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严格队列生活。严格队列生活可以培养良好的军姿,保持严整的军容和增强部队的组织纪律性。所以条令对军人的队列生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贯彻队列条令就是要严格军人的队列生活,这是达到军人队列生活的基本要求,保证军队高度集中统一所必须的。

队列条令所规定的军人和部(分)队的队列动作体现了军人行为和军事活动的特点,是军人和部(分)队在作战、训练、工作和生活中最基本的动作,是军队担负的职能和任务的需要,因此必须按照条令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切实用条令规范全体军人的队列动作。

2、严格要求

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条令的贯彻。贯彻队列条令,必须严格要求,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首先树立条令是法的观念。以统一的法规规范军人的行动,队列条令是规范军人行动最基本的法规。其次,要掌握条令的各项规定,熟悉动作要领,准确地贯彻执行。第三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条令要坚持不懈,不间断地抓下去,不能时严时松。

3、教养一致

贯彻队列条令是融训练和养成于一体的过程,必须坚持教养一致。队列训练能使全体军人具备军人所必须的姿态和仪表,养成可以巩固训练成果,把条令规定转化为自觉行动。因此,贯彻队列条令不单表现在操场上,更重要地表现在日常养成。坚持教养一致,必须注重整体养成,形成良好的整体环境。第二,运用必要的强制手段。

五、队列训练的本质和意义

队列训练就是按照队列条令的规定对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所进行的制式教练活动,是贯彻落实队列条令的一个基本和有效的手段。其本质就在于按照队列条令的要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军人气质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军容严整、步调一致,具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提高我军战斗力。

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其意义在于:首先,队列训练是塑造军人气质必要途径。无论是部队还是院校,都把队列训练作为第一项军事训练内容,就说明了队列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使新兵首先从气质上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养成良好的军人仪表和军人气质以及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

军队的特征又决定了部队的集体行动离不开队列,因而离不开队列训练。队列是一支军队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也是军队战斗力的体现。队列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军队的精神面貌和战斗力,所以,队列训练是基础。

战术、技术训练也同样离不开队列。战术动作要求迅速、紧张,指挥员一声令下,散得开、收得拢,特别是现代条件下,要求部队做到快走、快打、快撤,以减少不必要伤亡,这些都要靠平时的队列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训练,操枪、操炮、操筒,要靠队列训练来解决,可以说,战术、技术训练与队列训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队列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技术、战术训练的质量。

第19篇:学前教育理论教案

学前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学前教育原理》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专科起点)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目标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初步知识。

该课程的学习还将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首先,《学前教育原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这是由《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的特点决定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课程可以为《学前教育原理》的学习提供基础。其次,《学前教育原理》与《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等后续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学前教育原理》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专业理论准备,《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则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原理》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立场、原则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历程和主要观点。为从事学前教育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有关学前教育同社会和儿童的发展、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的衔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培养初步的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3.能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反思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学前教育原理》是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育见习等方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

2.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初步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主要内容,弄懂本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观点及方法。

3.能够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践。

4.授课中可安排一到三次的作业,面授应该将重点放在难点、疑点及作业的讲解方面。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1.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2.理解:即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能归纳总结。

3.运用:即将所学基本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初步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72学时,4学分。学时分配见下表: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特征与价值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目的 第三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第四章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第五章幼儿教师

第六章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实施途径与方

课内总学时

2 8 8 6 8 8

录像课学时

1 2 2 2 2 2

10 法

第七章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第九章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

合计

8 8 6 72

2 2 1 18

二、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和音像组成的多媒体一体化教材

1.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媒体。合一型的文字教材总篇幅在36万字以内。它实现基本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提供自学的基础内容。文字教材的编制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助学和导学的功能,融合教学设计其中,文字教材为合一型,版式生动活泼,突出主题和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帮助学习者更快,更准确的获取内容要点。

2.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主要媒体之一。本课程以电视课的形式进行,录像课程采用诸如虚拟教室环境、动画、实验及字幕等相结合的方式。

3.IP课件

IP课件是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媒体之一。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的模式下,充分发挥IP课件的教学内容可选性和补充更换方便的特点,为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程提供更方便的教学资源,IP课可采取专题讲座和辅导、作业讲评等方式。

4.网上资源

基于“电大在线”网站上的“学前教育原理”网上教学平台,展开浏览各种文本的学习资料与教学信息、收看带声音图像的流媒体学习资料、进行各种训练与测试以及讨论的实时与非实时的远程教学活动。

在课程资源建设成熟后还还可以开发和使用网络课程供学员自学使用

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多方式进行。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有条件的地方尽量组织学生收看。

2.自学与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课紧密配合电视课与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辅导课学时大约为课内学时的1/3。自学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那些缺乏组织电视教学的地方,这种方式更重要。

3.作业

本课程的作业主要依据各章的思考题,结合自学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或答疑。也可以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分析幼儿园的实践案例等。

4.考试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为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

二、学前教育的类型及任务

三、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意义、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说明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涵义;学前教育的类型与任务。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类型;学前教育学的含义。

运用: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特征与价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特征

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二、学前教育的基础性

三、学前教育的历史性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

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性。

理解: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

运用: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

第二章 学前教育的目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目的

一、学前教育目的的涵义及价值取向

二、学前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层次

三、各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特点

四、我国学前教育的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幼儿体育

一、幼儿体育的含义与目的

二、幼儿体育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第三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含义与目的

二、幼儿智育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第四节 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含义与目的

二、幼儿德育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第五节 幼儿美育

一、幼儿美育的含义与目的

二、幼儿美育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学前教育的目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与内容。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目的与目标的内涵;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含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规定。

理解:学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国外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我国学前教育目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意义、原则和基本方法。

运用: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内容;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涵、任务、内容、方法。

第三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概况

二、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三、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

四、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

第二节 当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当代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概况

二、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

三、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

四、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重点:福禄培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皮亚杰、瑞吉欧等的学前教育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近现代和当代学前教育里理论流派。

理解:福禄培尔、蒙台梭利、陈鹤琴、皮亚杰、瑞吉欧等的学前教育理论。

运用:应用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等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章 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发展概述

二、儿童发展理论

三、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涵义

二、儿童观的演变

三、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四、儿童的权利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相互影响;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教学要求:

了解:儿童发展的涵义;儿童发展的理论;儿童观的演变。

理解:儿童发展一般特征;儿童观的涵义与内容;儿童权利的含义。

运用: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的相互影响;儿童权利的内容。

第五章 幼儿教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教师概述

一、幼儿教师的涵义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和资格要求

四、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及特征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

第三节 师幼关系

一、师幼关系概述

二、良好师幼关系的标准与构建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良好师幼关系的标准与构建策略。

教学要求:

了解:幼儿教师的含义;师幼关系的含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理解: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幼儿教师角色的不同视野;当代幼儿教师的角色;专家型幼儿教师的特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师幼关系的本质和特征。

运用: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良好师幼关系的标准与构建策略;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第六章 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实施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一日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意义

二、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与指导策略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

三、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评定

第三节 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区角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二、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评定的原则与方法;区角活动的种类与目标、组织与材料配置。

教学要求:

了解:一日生活活动的含义与意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含义;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含义。

理解: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含义;游戏的含义、类型、特点和意义。

运用: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评定的原则与方法;区角活动的种类与目标,组织与材料配置;游戏的类型与特点、组织与指导。

第七章 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概述

一、学前教育机构环境的含义与类型

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三、国外保教机构环境创设的标准与经验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策略与利用

一、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二、学前教育机构精神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教学重点:国外保育和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经验与标准;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创设的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概念、类型;学前教育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含义。

理解: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国外保育和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经验;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的发展趋势;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学前教育机构精神环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运用:国外保教机构环境创设的标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方法及利用策略。

第八章 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涵义及其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内容与策略

三、国外家幼衔接的方案举例

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

一、社区教育的涵义及其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

三、国内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方案例举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一、幼小衔接的涵义及任务

二、幼小衔接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国内外幼小衔接的方案举例

教学重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之间衔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衔接的含义及应该确立的基本观点;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的意义、合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意义、内容;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及任务。

理解: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小衔接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国内外一些衔接方案的基本经验。

运用: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幼小衔接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第九章 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

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涵义及意义

二、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因素

三、国外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经验

第二节 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概况

二、我国主要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分析

三、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国外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经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验与趋势。

教学要求:

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含义、类型与意义。

理解:影响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因素;各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经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经验与趋势。

运用:我国主要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内容、特点与意义。

第20篇:排球理论教案

水平四:体育理论教案 教学内容:排球运动简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和简单的发展史。

2、通过对排球运动的场地设施以及规则的讲解,使学生对排球运动更进一步的理解。

3、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排球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教学重点:排球运动的起源和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对排球运动主要规则的理解及其运用。

一、课题的引入:利用排球比赛的录像导入本课

二、起源与发展:

1、排球运动的起源:

排球运动是有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个均等的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是用双手做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动作来组织进攻和防守的球类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英文“volleyball”的原义是击空中球或“空中飞球”。排球运动的特点:

 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 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 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  轻松的娱乐性和高雅的休闲性

排球运动于19世纪末始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过于激烈,于是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

的、老少皆宜的室内游戏。1896年,美国普林菲尔德市立学校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把摩根游戏起名为“volleyball”,并沿用至今。1896年在斯普林费尔德体育专科学 校举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排球比赛。1897年,摩根制订了排球比赛规则,它有力地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运动约在1900年传到印度,1905年传入中国,1906 年一名美国军官约克把排球带到了古巴,1908年传到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亚洲最早的排球比赛是在1913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1947年,排球运动 世界性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FIVB),总部设在巴黎,第一任主席是法国人鲍尔·黎伯(Paul · Libaud)1985年总部迁至瑞士洛桑 。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排球运动的世界大赛

 世界锦标赛(最早、最大)  世界杯赛  奥运会排球赛(1964年)  世界沙滩排球大赛  世界男排联赛和世界女排大奖赛  残疾人奥运会排球赛

3、繁衍

沙滩排球、九人制排球、小排球、软式排球、残疾人排球

4、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排球运动是1905年传入我国的。首先在广州、香港的几所中学中开展。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1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比赛,这是史料可查的世界第一场正式国际比赛。此后中国各地逐渐开展了排球的竞赛活动。

男子: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上 ,中国男排首次获得冠军。至1934年共举行了10届远东运动会,我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5次亚军

女子:中国女子排球开展较晚,1921年在广东省运动会上首次出现。1924年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23—1934年间曾参加了5次远东运动会,均获亚军。:(1979-1986年)高峰:

女排:五连冠

男排:1981年第五名 演变 :a、人数: 1913-1919年:16人制;

1919-1927年:12人制;

1927-1951年: 9人制;(位置均固定不轮转,两次发球机会)

b、名称:

“排球”名称由来:1935年全国统一以“排球”这一名称称呼该项运动。 总的来说,六人制以前,我国排球运动开展并不普及,技术水平低,战术非常简单。旧中国共举行了七届全国运动会,从第二届开始有排球比赛(1914-1948)。(女子第三届1924年开始)

三、场地

  排球场地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端线外至少有8米、边线外至少有3米的无障碍区。地面以上至少有12.5米高的无障碍空间,从而保证球的运行以及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排球场中间有一张球网,网柱应为两根光滑圆柱,一般由金属或木材等材料制成。网柱固定在边线中点外0.5~1米的地方,禁止使用拉练固定网柱,以免发生危险。为保证器材符合规则的要求并具有安全性,建议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塑胶、土质、木质或合成物质的地面均可,但必须成水平面,不能有明显的粗糙或湿滑的现象存在。

网高:男子为2.43米,女子为2.24米。

四、主要规则

 运动员可以在底线后任何位置发球;防守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来球都不算犯规;取消接发球持球的规定等。

1998年,国际排联决定增设自由人的位置,并改用蓝、黄、白三色排球进行比

赛。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站成两排,前排三名队员的位置为4号位(左边)、3号位(中间)和2号位(右边);后排队三名队员位置必须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 离网更远,其位置为5号位(左边)、6号位(中间)和1号位(右边)。排球的阵容配备的组织形式一般有“四二”配备、“五一”配备和“三三”配备三种。  排球比赛基本方法是由后排右边队员用一只手将球直接击过球网开始的。每方最多击球三次使球过网,不得持球。一名队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队犯规

 发球队胜一球后,该队同一名队员继续发球。接发球队胜一球后,按预先登记得发球顺序,换由下一名队员发球。

 排球比赛有五局三胜制,三局两胜制和一局胜负制。目前的国际6人排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的每球得分制。每局先获得25分并超出对方两分的队为胜一局,胜三局为胜一场。决胜局的比赛是首先获得15分并超出对方两分的队为胜队。

五、实例回答

1、问:什么是连击?接发球的队员,球接触到身体的多个部位,是连击吗?

2、问:当两至三名队员同时上前击球,怎么主要特点击球次数?

3、问:什么是持球?

4、问:当防守队员拦网后,本方队员经三次击球,球过网,这是四次击球吗?

5、问:什么是界外球?当球触及标志杆、绳子、网柱或标志竿、标志带以外的球网本身,是界内球还是界外球?

六、课堂小结

1、本次课给大家介绍了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场地的规格要求,并且讲解了一些排球运动的主要规则。

2、通过这次课的学习,增进对排球运动的了解,增加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排球运动中,学会自我锻炼。

理论教案模板
《理论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