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太极三章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5:1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学目标]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图片) 投影地图,请你找到“大庾岭”

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陈毅元帅照片(1901-1972)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

陈毅简介: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背景: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二、初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打出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共同解决。小序: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 虑:估计,担心。 得:能。 得诗:作诗。 旋:不久。 第一章:

意如何:想什么。 泉台: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 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第二章: 南国:南方 烽烟:战争,战火 正:恰好 国门:城门。

诸君:各位同志。君,对人的尊称

“此头须向国门悬”出处: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第三章: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典故:取义成仁

1.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杀身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细读深入探究

(多媒体打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1、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交代了环境、背景。是“绝命诗”

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读第一章,探究下面问题.(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招”“斩”用词好在哪里? (4)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1)总领全诗 (2)、借代 设问

(3)、“招”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写出了广大士兵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用斩更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

(4)、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哪是实写,哪是虚写?──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 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3、读第二章,探究下面问题。(1)、“烽烟”是什么意思? (2)、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1)“烽烟”借代战争。

(2)、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4、读第三章,探究下面问题。(1)、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1)、借喻 用典

(2)、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血雨腥风”呼应前文什么内容?──呼应前两章“百战多”和“南国烽烟正十年”。

“人间遍种*”是什么意思?──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表示决心献身革命事业,预言敌人必然失败,人民自由幸福必然实现。

5、让我们把视觉放到整篇文章,然后思考: (1)、本课的体裁是什么? (2)、押的韵脚是什么?

(3)、三首诗抒发感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三首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明确:(1) 七言绝句

(2) uo an ua (3)第一章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第二章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 第三章表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4)面对死亡,回忆过去,展望未来。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和崇理想。 前呼后应 “意如何?”“今日事”。

6、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中

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

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借代和引用第三首多次用了“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方法。“阎罗”是旧时所说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比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

四、品读升华

这三首诗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吸取他们的浩然正气,用我们的正气压倒邪气,让我们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做为我们的座右铭。

五、联想拓展

《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此诗另有题作“夏日绝句”,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六、布置作业 归纳练习

下边的词语,原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首诗中指代什么?属于什么修辞方法? 旌旗:原是古代旗帜的通称,这首诗里指代军队。 阎罗:是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这里代蒋介石。 烽烟: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战争。 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试指出各自的侧重点。

1.面对死亡,回顾创业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革命。2.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作为对自己的祭奠。 3.表示甘为正义牺牲,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社会理想必将实现。 指出这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

《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推荐第2篇: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以及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

2、体会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教学重点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比较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大家看大屏幕。(PPT1)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板题。

这组诗诠释了为理想而牺牲生命的革命精神,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组诗赞扬了为自由而奉献头颅的豪迈情怀,请大家再读课题。

诗歌学习,朗读为本。要想读懂这组诗,咱必须知人论诗,先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大家先仔细看一遍。(PPT2)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请大家齐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二、反复朗读,把握情感

过渡:这就是本组诗的写作背景。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诗,要求借助注释理解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生通读全诗。检查预习。(见PPT3) 谁能把这些字词读准确?个别读,齐读。

2、谁愿意把全诗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3、师范读。

1 同学们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老师给大家范读全诗,请大家听清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在刚才的朗读中,你听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了吗?(豪迈、大气、乐观„„)

4、结合朗读指导品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一致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的朗读体味是不一样的。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朗诵指导再读全诗,把自己对整首词的感悟读出来,读的时候好好揣摩一下。

生自由读。齐读。

5、比赛读。

下面我们来一段朗诵比赛。咱们班朗读最好的女生和男生各出一名。我们女士优先吧! 女生读。男生读。(适时评价)

6、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这位同学读得更大气。不过,有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再品味一下。比如“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设问,要统领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我们要读出那种豪迈的感情来。我们一起试试看。生读。

7、分角色读。

刚才我们把全诗的重点词句又品味了一下,通过大家的读和一些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想要和大家一块再读一遍。我们简单地分一下角色。老师读一句“断头今日意如何?”大家齐读小序。第一首中首句我来读,后面三句齐读。第二首中,前两句齐读,后两句请那位男生先领读全班再齐读。第三首,前两句齐读,后两句我来领读,全班齐读。都清楚了吗?好,我们开始。

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大家给自己掌声鼓励。

三、了解内容,体会革命精神

通过多遍的朗读,大家一定对诗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老师有几个问题:

1、这几首诗的前面有一段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缘由,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 虑不得脱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勉励战友,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学生齐读小序部分。

2、每首诗各写了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2 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1)解读第一章:

——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板书:生死不渝 誓战到底)

这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干钧地流露出来了。 (2)解读第二章: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板书:勉励战友 切盼解放) (3)解读第三章: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板书:信念坚定 不怕牺牲)

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

3 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3、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追忆往昔 面对当日 展望未来)

四、品味语言,感受文采

这三首诗语言准确、凝练,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定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1、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为“大军十万打阎罗”好不好?

“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大军”,只有数量,无形象。

“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

2、陈毅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与陆游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表达方式和抒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在表达方式上,陈诗重描写,陆诗重叙述。

在抒情方面,陈诗壮而不悲,勉励战友捷报告慰;陆诗壮中有悲,有无能为力的伤感。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飞”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飘”,显得缓慢。

4、文中还运用了“借代”和“借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借代:“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借喻:“*”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血雨腥风”敌人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借代与借喻比较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4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小结:郭沫若评价陈毅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元帅以其崇高的思想、炽热的情怀、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过人的文采证明了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望尘莫及。

五、总结全诗,升华感情

陈毅是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博学多才,文武两全; 光明磊落,刚毅如山; 胸襟坦荡,仗义执言;宽厚仁慈,伟人风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篇,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不同的时期都会涌现出不同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国,为祖国,为人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以英雄为榜样,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并为之去努力拼搏。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最后,让我们带着满怀敬意,满腔自信,再次朗读英雄诗篇,聆听教诲,激发斗志,锤炼品格!

六、布置作业,强化巩固

1、背诵《梅岭三章》

2、比较《别云间》与《梅岭三章》异同

3、完成《我眼中的陈毅元帅》的小作文(选做)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回首平生:生死不渝 誓战到底

面对当日:勉励战友 切盼解放

展望未来:信念坚定 不怕牺牲

5

推荐第3篇:第二十三章 旋转教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

(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是点E、点F、点G、点H..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5 练习

1、

2、3.

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 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66 复习巩固

1、

2、3.

图形的旋转(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与关键: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

实验: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

(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 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 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 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等.

中心相 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

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

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作的(3),得出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例1.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

14,△ABF是△ADE

分析:由△ABF是△ADE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与△ADE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

解:(1)旋转中心是A点.

(2)∵△ABF是由△ADE旋转而成的 ∴B是D的对应点∴∠DAB=90°就是旋转角

(3)∵AD=1,DE=1122 ∴AE=1()44174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是E的对应点 ∴AF=

174

(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 ∴△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P64 练习

1、2.

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66 复习巩固4 综合运用

5、6.

图形的旋转(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重难点

1.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

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

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 分析: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

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

二、探索新知

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

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

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

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

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

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 解:(1)连结OA (2)以O点为圆心,OA长为半径旋转45°,得A.

(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315°的A、A、A、A、A、A.

(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

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

例2.(学生活动)如图,如果上面的菊花一叶,绕下面 的点O′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它还是原来 的菊花吗

老师点评:显然,画出后的图案不是菊花,而是另外 的一种花了.

三、巩固练习教材P65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

五、布置作业

教材P67 综合运用

7、

8、9.

中心对称(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2.难点与关键: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

如图,△ABC绕点O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D处,画出旋 转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作法:(1)连结OA、OB、OC、OD;

(2)分别以OB、OB为边作∠BOM=∠CON=∠AOD;

(3)分别截取OE=OB,OF=OC;

(4)依次连结DE、EF、FD;

即:△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二、探索新知

问题:作出如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的 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 重合?

2.各对称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 否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COD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例1.如图,四边形ABCD绕D点旋转180°,请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写出作法并回答.

(1)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是哪一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如果是中心对称,那么A、B、C、D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是哪些点.

解:作法:(1)延长AD,并且使得DA′=AD (2)同样可得:BD=B′D,CD=C′D (3)连结A′B′、B′C′、C′D,则四边形A′B′C′D为所求的四边形,如图23-44所示.

答:(1)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便知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D点.

(2)A、B、C、D关于中心D的对称点是A′、B′、C′、D′,这里的D′与D重合.

例2.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画出以点D为对称中心,与△ABD•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

分析:因为D是对称中心且AD是△ABC的中线,所以C、B为一对的对应点,因此,只要再画出A关于D的对应点即可.

解:(1)延长AD,且使AD=DA′,因为C点关于D的中心对称点是B(C′),B•点关于中心D的对称点为C(B′)

(2)连结A′B′、A′C′.

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4 练习2.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中心对称及对称中心的概念; 2.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的概念及其运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3 练习1.

中心对称(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让学生合作讨论,得出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随便画一三角形,以三角形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画出这个三角形关于这个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并分组讨论能得到什么结论.

(1) (2) 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

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

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

证明:(1)在△ABC和△A′B′C′中, OA=OA′,OB=OB′,∠AOB=∠A′OB′

∴△AOB≌△A′OB′ ∴AB=A′B′ 同理可证:AC=A′C′,BC=B′C′

∴△ABC≌△A′B′C′

(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

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

因此,我们就得到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

解:(1)连结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

(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

(3)顺次连结DE、EF、FD.

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二、巩固练习

教材P70 练习.

三、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它们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4 复习巩固1 综合运用

6、7.

中心对称(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概念,掌握这两个概念的应用.

复习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利用这个所学知识探索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它的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2.难点与关键:区别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作图题.

(1)作出线段AO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AOA O

B

(2)作出三角形AOB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2)1.延长AO使OC=AO, 2.延长

BO

使

OD=BO, 3.连结

CD 则△COD为所求的,如图所示.

二、探索新知

从另一个角度看,上面的(1)题就是将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因为OA=•OB,所以,就是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后与它重合.

上面的(2)题,连结AD、BC,则刚才的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就成平行四边形,如

AD图所示.

∵AO=OC,BO=OD,∠AOB=∠COD ∴△AOB≌△COD ∴AB=CD

OBC 也就是,ABCD绕它的两条对角线交点O旋转180°后与它本身重合.

因此,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例3.求证:如图任何具有对称中心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ODBC

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也是对应点间的线段中点,因此,直接可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

证明:如图,O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中心,根据中心对称性质,线段AC、•BD必过点O,且AO=CO,BO=DO,即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因此,•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2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1.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 2.应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有关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74 综合运用5 P75 拓广探索

8、9.

中心对称(4)

第四课

教学目标

理解P与点P′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的运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及其运用.

2.难点与关键: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及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三题.

1.已知点A和直线L,如图,请画出点A关于L对称的点A′.

lA 第二题

2.如图,△ABC是正三角形,以点A为中心,把△ADC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如图△ABO,绕点O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如图23-74,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1)、B(-4,0)、C(0,3)、•D(2,2)、E(3,-3)、F(-2,-2),作出A、B、C、D、E、F点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并回答:这些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yy443C3AB-4-3-2-121D12321BOA123O-1-3x-4-3-2-1-1x-2-2-3 例1图

老师点评:画法:(1)连结AO并延长AO (2)在射线AO上截取OA′=OA (3)过A作AD′⊥x轴于D′点,过A′作A′D″⊥x轴于点D″.

∵△AD′O与△A′D″O全等∴AD′=A′D″,OA=OA′ ∴A′(3,-1)

同理可得B、C、D、E、F这些点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坐标.

(1)从上可知,横坐标与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2)坐标符号相反,即设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

例1.如图,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解: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因此,线段AB的两个端点A(0,-1),B(3,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1,0),B(-3,0).

连结A′B′.

则就可得到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线段A′B′.

(学生活动)例2.已知△ABC,A(1,2),B(-1,3),C(-2,4)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3 练习.

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应掌握: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y),及其利用这些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P74 复习巩固

3、4.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设计图案.

2.难点与关键: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如图,已知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D是B•点的对称点,•作出线段AB,并回答,AB与CD有什么位置关系.

CClCBD

DD

2.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对称轴L的对称线段C′D′,•并说明CD与对称线段C′D′之间有什么关系?

3.如图,已知线段CD,作出线段CD关于D点旋转90°的旋转后的图形,•并说明这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新知

请用以上所讲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完成下面的图案设计.

例1.(学生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题.

按下面的步骤,请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个别致的图案.

(1)准备一张正三角形纸片(课前准备)(如图a)

(2)把纸片任意撕成两部分(如图b,如图c)

(3)将撕好的如图b沿正三角形的一边作轴对称,得到新的图形.

(4)并将(3)得到的图形以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为旋转中心旋转,得到如图(d)(如图c)保持不动)

(5)把如图(d)平移到如图(c)的右边,得到如图(e)

(6)对如图(e)进行适当的修饰,使得到一个别致美丽的如图(f)的图案.

老师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8 活动1.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设计图案.

六、布置作业

教材P78 活动2 P80 综合运用

4、

5、

6、7.

推荐第4篇:《梅岭三章》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方法。3领会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学习陈毅同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学习本文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方法。[教学难点] 1.修辞手法中借代与借喻的异同。 [教学安排] 1.安排一课时。

2.利用幻灯片、教学录象等媒体手段。[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由红军1934年10月长征的历史背景导入课文。其中讲清陈毅同志留在老区坚持打游击等事情。

2.解题⑴、三章:三首

⑵、梅岭:梅岭山脉的两座山。 3.读准写准下列字词:

丛莽()旌旗()涯()当纸钱()应有涯() 4.应重点理解的词语

旌旗烽烟血雨腥风取义成仁 5..教师范读课文

⑴、注意体会三首诗有何不同。 ⑵、划出押韵的字。(多、罗,押uo韵;年、悬、钱押an韵;家、涯、花押a韵) ⑶、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和结构。 .6.学生齐诵课文梳理结构和内容。 内容: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 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7.师生共同活动,分析文章。

⑴、开头设问句的作用:总领全诗,三首诗都是对这设问的回答。 ⑵、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及其作用: ①去: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 ②招:有声势,有号召力。

③斩: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力度强,速度快。 ④多:表达了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希望。

⑤飞:轻快、欢欣,想象胜利喜讯来得又多又快。

⑥应、遍:预言,坚信反动派一定失败,共产主义必将在全球实现。 ⑶、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作分析。

第一首:写自己。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⑷、本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设问: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②、借代:旌旗十万斩阎罗(代指部队) 南国烽烟正十年(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 争。)

③、借喻:血雨腥风应有涯(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人间遍种*(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④、引用: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

⑸、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的各自的侧重 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⑹、现实、想象、理想的完美结合。

1.现实:创业艰难百战多、南国烽烟正十年

2.想象;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捷报飞来当纸钱 3.理想:人间遍种*

8.学生齐读课文,直至背诵课文 9.学生背诵课文,并能默写课文。 10.布置作业:

⑴、完成思考和练习

二、三 ⑵、将小序改写成语体文。 11.板书: 时间内容精神

第一首:过去回首征程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第二首:现在勉励战友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 第三首:将来展望未来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推荐第5篇:太极

太极总论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 系辞上》。以后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易纬乾凿度》和《列子》谈到太易、太始、太初、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说法。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这把《老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医宗金鉴》则采用了五阶段说法(聂文涛谈《周易》):“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太极逐步被理解成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 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自然界也是如此, 阴阳寒暑, 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 则化生万物, 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 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太极拓扑环

一个纸条一端旋转180°在与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太极拓扑环。你可以用笔从纸条的正面不经过纸条边缘划到纸条反面。

(即:莫比尔斯环)

太极理论的应用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中有: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是说危险的事物往往不是与安全事物相对,而是隐藏在安全的事物后面。

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

卦 „„

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阴阳交合,阴阳二气生成万物是为太极;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每方各有一神首镇守,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为四象;智者伏羲,凭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奥,从而创出八卦,分为乾,坤,艮,震,巽,坎,兑,离,由八卦图又衍生出八门,休,伤,生,杜,景,死,惊,开 大多数人认为是出自<易经>或<周易>,也有人认为是出自后世之人为解释<易经>而编写的<易传> 八卦:

卦名 自然 性情 家族 方位 乾 天 健 父 西北 兑 泽 悦 少女 西 离 火 丽 中女 南 震 雷 动 长男 东 巽 风 入 长女 东南 坎 水 陥 中男 北 艮 山 止 少男 东北 坤 地 顺 母 西南 【四象】: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

古人把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

------------------------四象的不同概念------------------------

周易中的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中的四象:

中有大四象和小四象,

大四象: 纯乾(纯阳)----变乾(变阳)----变坤(变阴)----纯坤(纯阴)

小四象: 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两仪 :天地。《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出阴阳。” 太极(太极)

1.什么是太极?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 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另外还有五格中的三才:姓名学中的三才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所谓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们分别是天格、人格、地格数字的个位数。天、地、人三才数理共计10个数,如果个位数是0,则按10计算。以数理来划分五行。五行之间的关系是:木、火、土、金、水相临相生,相隔相克。这样,根据数理与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算出来的配置关系即为三才配置。从中观察三才配置的凶吉,可以判断把握您的综合运势,预测您的事业成功率以及身体状况。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它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情感、生活、事业多方面的优劣吉凶。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学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广大了。

六合:1.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2.相关的两个月份。《淮南子·时则训》:“~~: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

3.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4.迷信用十二生肖属象,作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程度上的判断。即鼠与牛为合,虎与猪为合,兔与狗为合, 龙与鸡为合, 蛇与猴为合,马与羊为合,为十二生肖六合。

5.武术应用有内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又有眼、心、意、气、功、力六个方面的配合。还有以手、眼、身相合为外三合,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

6.地名,指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

七星:1,北斗星,也可称为天罡。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范畴。《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

2,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

3,武术中指人体的头、手、肩、肘、胯、膝、足七个部位为七星。

4,七星剑。即七星龙渊剑,正名龙渊剑,古代名剑。《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汇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太阿,三曰工布。”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九宫,我国传统文化范畴。

一、汉代的“九宫算”图

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我们准此,即可得到《九宫算图》(见下图)。

四 九 二

三 五 七

八 一 六

“九宫”之法用之多端。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十方俱灭

远古时代,智者伏羲,聪明绝世,凭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奥,从而起太极,定五行,创八卦,逐步揭露「天机」。最后更利用生门死位内的阴阳两极制成通灵八卦,以图找出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位八方以外的真正「天机」所在地。玉帝得悉此事,怕「天机」泄露,有损造化,急派雷公电母前往擒拿,但伏羲手上神兵为天外神兽四蹄变化而成,为四枚两面各有一个卦相的卦角组成的十字形兵器,其中蕴涵有伏曦氏的大智慧。不但威能奇异,更可以移形遁影,未卜先知,满天神将亦奈他不何。最后惊动九天玄女前往点化,让伏羲神游于大奥秘内,但不到片刻伏羲已心胆俱裂,死前明白试探「天机」非人应为,于是献出神兵镇守十方,若有人闯入「天机」之内,宁愿十方俱灭亦不能泄露半分,故神兵名为十方俱灭。

十大方向

上天、下地、东、南、西、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

十方奇招

离火燎天 地水破军 乾坤巽风 坤仑断狱 震雷霹雳 泽地归元 地转星移 终日乾坤 天灭地绝 十方俱灭

十方

佛教谓东南西北及四维上下。《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身光明照,如水中月,如日初出,眉间白豪,普照十方。” 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菩萨之化行於十方,仁寿之功沾於万国。” 唐 韩偓《僧影》诗:“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

十方世界

佛教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寿经》卷下:“佛告 阿难 , 无量寿佛 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 衣和庵主 , 苏州 昆山 人也„„有四偈,《咏藤龛》偈云:‘十方世界目前宽,抛却 云庵过别山。’”亦省作“ 十方界 ”。 宋 陈师道 《观音菩萨画赞》之二:“愿我众生,从闻反原;尽十方界,一观世音。” 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九章四》:“既瞬息不留,则一念初起,徧十方界,所有众生,成佛已竟。”

至于三才、五行、六合、七星、九宫、十方,是其他概念: 三才:天地人;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六合:东西南北上下;

七星:日、月、金、木、水、火、土或者北斗七星;

九宫:九宫格,也就是3X3的方阵里填上九个数字,横竖斜相加都是15; 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八卦,最早见《周医》:“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嫩够锻炼功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1882年)。清光绪九年春二月诸弟子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的坟前立碑纪念,先后建有碑文四座。因*中遭受破坏,经李子鸣先生等人倡议,八卦掌门人共同努力于1980年迁至北京万安公墓,并立碑为记。

八卦掌主要传人之一,现年88岁,北京人。9岁随父高文成习武,后又从师郭古民等名师习武。擅长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拳术,器械套路掌握繁多,尤精推手和拿法。半个多世纪习武教拳,国内外广传弟子,门人众多。高老为人豪爽、和气,好交朋友,从不保守,教学认真,深受广大武术爱好着及门人尊敬爱戴,三十年代起,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西城武术社教授武术。并多年从事民间武术教学活动。1962年在北京形意比赛中获二等奖,并在北京武术挖整工作中获贡献奖。现任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常委、顾问,北京科技情报中心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八卦掌六十四手图解》,是当今北京八卦掌界中最年长的老拳师。

上面是讲武术方面的,下面还有典故:

如果有人问:太极从何而来?保准有人脱口而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是如果再问他:何谓无极?何谓太极?何谓两仪?何谓四象?何谓八卦?他不是瞠目结舌;就是“指鹿为马”。

其实,无极是无前,无后,无左,无右,自然站立的状态,就是无极身法。而身体开始向左转体的时候,身体的左边就转换成了阳极,而身体的右边同时转换成了阴极,这就由无极身法生成了太极身法。身法有了太极动作,自然就生成身体的“上和下”,而这“上和下”就是“两仪”。有了“上和下”“两仪”,身体也就自然生成了“前后左右”四个正方向,身体的“前后左右”这四个正方向,既是“四象”。而身法生成了“前,后,左,右,这“四象”时,也就自然生成了“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四个斜方向的“四个斜角”,而这“四个斜方向”,加上“前后左右”的“四个正方向”,自然生成了“四面八方”。“四面”:“坎”,“离”,“震”,“兑”,,四个“斜角”:“乾”,“坤”,“艮”,“巽”,。“坎”“离”“震”“兑”“乾”“坤”“艮”“巽”就是“八卦”。

bidu -my_cat

十六卦

伏羲八卦的六十四变,其实应该是十六卦,传到殷商时期,因为这十六卦泄露天机,被神明抹去了其中的一半,就连剩下的这八卦的卦数都不全。不过能懂得一二分的人,就已经极厉害了,想那诸葛孔明,略知一二,就能保着刘备运筹帷幄,鼎足天下,刘伯温只会解三分,便辅佐朱洪武建下大明四百年的基业。但是这些我就不信了,真能有这么邪呼吗?”小说归小说,那么这伏羲八卦究竟是八卦还是十六卦?

我们提到八卦总会提到《易经》,易经里的是文王八卦,就是周文王根据伏羲八卦改创的,叫后天八卦。而伏羲八卦是先天八卦,早已失传了。所谓近古必存真,我们探讨的是伏羲八卦,而不是文王八卦,两者差着三千多年呢。(伏羲生年为纪元前四千二百年或四千二百八十四年(《人祖伏羲考》),周文王生年约公元前1075年)

小说中说,神明抹去了十六卦中的八卦,剩了八卦,这卦可如何抹去呢?

有办法。我们知道,八卦是三爻组成,根据阳爻阴爻的排列组合形成八卦,就是2^3=8;那么如果原来的十六卦是四爻组成,就是2^4=16,那么抹去一爻,不就剩下了成对重复的十六残卦,就是八卦了么?道教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这三爻成卦却有点不成数了啊。那么四爻呢,正承天数!

那么,神明抹去的究竟是哪一爻呢?我说有三种可能。文王八卦是三爻,正合天地人三才之数。而抹去的那一爻,应是神鬼兽之一。

先说最有可能的鬼爻。易经八卦算天算地,算生不算死,我们中国人历来相信人死为鬼,死往阴界的说法,那么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鬼,却算不出来呢?正是因为抹去的是那一爻鬼爻。鬼处阴间,其在地下,因此这伏羲十六卦从上至下应为,天爻、人爻、地爻、鬼爻。神明怕人算生算死,驱使鬼于地下,能力通天达地,因此抹去鬼爻,令人只能主宰地上之事。此种情形最为可能。

再说这最有根据的兽爻。我们知道,上古之时洪荒遍地,神兽鬼兽魔兽多不胜数,而三皇五帝和部族首领多有能驱兽之人,像大禹治水就曾利用神兽等等。而殷商之后,再也没有上古神兽出没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已经遗失了能驱使神兽的兽爻。从造字开始到今,王字从来没有变过,就是三横一竖,三横是天人地三才,若是能为大到能贯通天地的人,那就是王了。贯通天地的这一竖是什么呢?看看上古传说就知道了,那就是供王驱使的兽阿。这神兽可上天入地,亦可混迹人间,人王通过伏羲十六卦中的那一兽爻,算兽驱兽,即可主宰天地人三间之事。而至殷商只余三爻八卦,失却了驱兽的兽爻,王就不再有通天彻地的本领了。而按照这种说法,这四爻就不是从上至下彼此平行的四爻了,而是王字形的三横爻一竖爻的王字形四爻十六卦。

最后说这最没可能却最讲得通的神爻。神明为何抹去一爻?这人不管是算鬼还是算兽,终究是算在地下或是地上天下,不碍天上之神的事儿啊。人是神造的,人在神下,再怎么折腾,那也是神的造物,犯不着如此出手干涉吧。导致神明终于按捺不住,抹去一爻的,正是因为人手中还有一爻神爻。人是神造的,却能通过伏羲十六卦来算神驱神,这是神最忍受不了的,也是神明下此重手的根本原因。掌握了伏羲十六卦的人王,就已经不再是人王了,那是神王!所以,神明不得不抹去这最最厉害的神爻,让人的能力限于天神之下。我觉得这是最讲得通的说法,那么这伏羲十六卦从上至下应为,神爻、天爻、人爻、地爻。

伏羲十六卦的还原形态我们已经大致揣摩了一点端倪,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文王八卦六十四变之不合理。首先八卦之数2^3不合理,不如十六卦2^4=2^2^2=16来的煌煌正大浑然天成。再说六十四变是两卦合成,这也讲不通阿,难道天人地之下又有个天人地不成?而且六十四变的卦辞中从来都是从上至下一爻一爻的解,从来没有分成上下两卦来解的呀。所以这六十四变不是八卦推演的,而是把十六卦拆成了六十四变,鱼龙混杂,真迹荡然无存。

网上又有一说,说是伏羲八卦实为伏羲四卦,其形态正是韩国国旗上的样子,要我说,这纯属无稽之谈。先不说只有四卦能算出来个啥,就单说这卦的组成就不对,三爻的排列组合就是八个,只有四个那不是就缺了四种排列组合么。韩国国旗上,斜对角上四个卦形,左上角是个三阳爻,右下角是个三阴爻,左下角和右上角是两个一模一样的阴阳阴的卦形。只有四个,缺了四个,结果还有两个是重复的,完全是弄个形凑个数的,还说什么四卦,真是子虚乌有。

应该说,中华文化是植根于这些古老的如《易经》的阴阳哲学上的,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受到现代西方科技的冲击,我们几乎抛弃了这些古老的东西,认为是伪科学。可我们也应该看到,几乎所有的西方大科学家,同时都是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的,这些信仰并不妨碍他们的科学思想。中华的古老文化与现代科学也并不是完全排斥的。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不会用针灸就说针灸是假的,不能因为现代人不会武功就说武功是假的,不能因为现代人不懂气功就说气功是假的,不能因为现代人不会用中医就说中医是假的,不能因为现代人不会用“八卦”推演就说“八卦”是假的。那都是经过中国人几千年验证并流传的东西。中国人单凭残破不全的文王八卦就衍生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不知道如果基于完整的伏羲十六卦所产生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文明。这样想起来,让人既觉得骄傲,又感到悲哀与遗憾。

推荐第6篇:太极

各式太极拳拳谱口诀

八式太极拳

起式

1、倒卷宏

2、楼膝拗步

3、野马分鬃

4、云手

5、金鸡独立

6、左右蹬脚

7、左右揽雀尾

8、十字手 收式

十六式太极拳

1、起式

2、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楼膝拗步

5、进步搬拦捶

6、如封似闭

7、右单鞭

8、提手

9、倒卷宏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臂

13、云手

14、左右揽雀尾

15、十字手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1、起势 动作分解:

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左右野马分鬃 动作分解:

(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 动作分解: 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左右搂膝拗步: 动作分解:

(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 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 动作分解:

(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 动作分解:

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 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9、单鞭 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0、云手 动作分解:

(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2 (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11、单鞭 动作分解:

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 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 动作分解:

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 动作分解: 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 动作分解:

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6、左下势独立 动作分解:

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 动作分解:

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8、右左穿梭 动作分解:

(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针 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 动作分解: 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3

21、转身搬拦捶 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 动作分解: 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 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

24、收势 动作分解:

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42式太极拳谱和要领提示

第一段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 气贴背走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 起落开合太极圈, 掤捋挤按为总手, 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 左像箭来右似弓, 体正松腰勾屈下, 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 截合断封妙无穷, 上提虚步相一致, 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 左采右掤两臂分, 沉气落胯腰拔起, 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

(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 拗步推掌沉腕肘, 搂推弓步相一致, 头领身正左右走。

4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 翻拳按掌劲宜整, 手眼身步要协调, 双臂翻转随腰动。

8.捋挤势

(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 手随腰动劲不断, 劲从根起形于梢, 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 搬拳之后立掌拦,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下穿手十字封, 后坐分掌闭于胸,显奇功。

第二段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 开吸合呼法自然,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脚横开体微转, 两掌侧分一条鞭,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脚掩掌接抱球, 迈步跟脚连摆手,合要求。

14.转身推掌

(二)

撤步碾脚把体转, 搂按举掌转体间,紧相连。

15.玉女穿梭

(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 跟步转体掌平摆,紧相连。

16.右左蹬脚

转体穿掌两臂展, 两掌交叉抱胸前,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 开步叠掌外分展,前打拳。

拦掌过后捶急进,两臂推按腹前下,沉肩坠肘掌相对,沉肩坠肘虎口对,捶居肘下前劈掌,上脚跟步掌前推,弓步上架前推掌,分撑两掌勾脚蹬,外旋两臂合拳肘, 上下相随 跟步助劲 意念存在 侧弓步子 三尖相照 左右式子 左右式子 左右蹬腿 护腹弓步

18.野马分鬃

(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 翻掌托于膝上方, 上步弓腿前穿靠, 左右式子紧接上。

第三段

19.云手

(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 势如行云圆连绵。 腰领手转目随视, 步子横行轻灵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 双掌左摆握成拳, 提膝架拳打虎式, 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脚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 落脚上步分两掌, 重心前移成弓步, 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脚

转体叉掌抱胸前, 左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4.转身拍脚

扣步落脚随势转, 两掌交叉抱胸前, 右脚绷平向上踢, 右掌拍击右脚面。

25.进步栽捶

落脚转体右掌翻, 进步搂手要当先, 重心前移成弓步, 前下栽打出右拳。 26.斜飞势

后坐左转两掌分, 两臂叉抱右脚跟, 右脚上成侧弓步, 斜展双臂似鸟飞。

27.单鞭下势

重心偏移左腿弓, 左勾侧举下屈腕, 屈膝仆步成下势, 右掌顺腿向前穿。

28.金鸡独立

(二)

左腿蹬直右腿弓, 落勾挑掌似斜行, 提膝上挑同侧掌, 左右式子皆相同。

6 29.退步穿掌

撤步弓腿后闪让, 右掌下按左穿掌, 横掌下按胸前护, 穿掌取喉人难防。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左脚内扣体右转, 左掌上举右掌按, 提转落成右虚步, 横压按掌于膝前。

31.独立托掌

左腿独立右膝提,横向撑。 32.马步靠

下落右脚体右转,向内旋。

33.转身大捋

后坐带掌向上翻,一周圈。

34.歇步擒打

重心右移体右转,打右拳。

35.穿掌下势

收脚提掌向右摆,向前穿。

36.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腿弓,成七星 。 37.退步跨虎

撤步撑掌体右转,一条鞭。

38.转身摆莲

扣脚转体掌平摆,拍脚面。

39.弯弓射虎

捋掌屈落右腿弓,左拳冲。

身正直立似如松, 右捋摆掌劲不断, 绕上右脚体左转, 右肘上撑右拳穿, 左脚侧出体右转, 左掌前挑与肩平, 收脚挎虎连又圆, 空掌平抹势不断, 重心前移似挽弓,7

右掌翻转向上托,左前上成半马步,右掌侧托提左掌,回身盖步下屈蹲,右腿全蹲成仆步,右腿前上成虚步,左腿前举立站稳,左转身体右摆脚,右提左拂随转体, 左掌体侧 左臂挤靠 撤步平捋 左拳背上 两掌顺腿 两拳叉架 右掌左勾 两掌依次 炮架当头

40.左揽雀尾

收脚抱球体自然, 迈步分掌臂捧圆, 捋掌搭手前挤出, 后坐按推掌向前。 41.十字手

上体右移扣脚转, 两掌外分似挑担, 合抱胸前十字手, 收脚直立庭前站。 42.收势

翻掌前撑同肩宽, 徐徐下落腿外边, 左脚收至右脚旁, 收式并立身自然。

四十八式太极拳

预备 身体自然直立 起势

1.左脚开立2.两手前平举3.屈腿下蹲

一、白鹤亮翅

1.收脚抱手 2.向后退步 3.坐腿转腰分手 4.虚步分掌

二、左搂膝拗步

1.右手前摆2.转腰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手推掌

三、左单鞭

1.转腰坐腿带手 2.收脚抱手 3.转身上步穿手 4.弓步平云手 5.坐腿转腰平云 6.勾手收脚 7.转身上步 8.弓步推掌

四、左琵琶势

1.跟步摆臂 2.坐腿挫手摆臂 3.虚步合手

五、捋挤势(3)

(1)1.移脚活步穿掌2.弓腿抹掌3.收脚捋手4.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

8 (2)1.坐腿扣脚穿手2.3.4.5.同上 (3)1.扣脚穿手 2.3.4.5.同上

六、左搬拦捶

1.撇脚转腰分手 2.收脚握拳 3.摆步搬拳 4.收脚转腰摆臂 5.上步拦掌 6.弓步打拳

七、左掤捋挤按

1.转腰撇脚分手 2.收脚抱球 3.转腰上步 4.弓步掤手 5.旋臂送手、6.坐腿后捋 7.转腰搭手 8.弓步前挤 9.坐腿引手后掤 10.弓步前

八、斜身靠

1.转身扣脚分手2.收脚抱手(两手成十字交叉)3.上步握拳 4.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

1.转身摆掌 2.抱手收脚 3.摆步撑手 4.跟步提手 5.坐腿握拳 6.虚步劈打

十、倒卷肱(4)

(1)1.撤手翻掌2.退步屈臂卷肱3.虚步推掌

(2)(3)(4)同上 十

一、转身推掌(4)

(1)1.撤步碾脚转身2.屈臂上步3.丁步搂手推掌

(2)1.碾脚转身2.3.同上

(3)(4)同上 十

二、右琵琶势

9 1.向后撤步2.坐腿摆臂挫手3.虚步合手撅臂 十

三、搂膝栽捶

1.撤步捋手2.上步搭手3.跟步平云手4.坐腿转腰摆臂 5.屈臂握拳上步6.弓步搂膝栽捶 十

四、白蛇吐信(2)

(1)1.转身提拳2.转身摆脚摆掌3.歇步推掌 (2)1.转腰摆臂2.屈臂上步3.歇步推掌 十

五、拍脚伏虎(2)

(1)1.转腰展臂2.上步抡臂3.抡臂拍脚4.盖步摆臂 5.转身上步 6.弓步贯拳 (2)1.扣脚穿手2.3.4.5.6.同上 十

六、左撇身捶

1.坐腿扣脚翻手2.弓步分手3.收脚握拳4.上步举拳5.弓步撇拳

七、穿拳下势

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握拳3.穿拳开步4.仆步穿拳

八、独立撑掌(2)

(1)1.弓腿挑拳2.收脚翻掌3.独立撑掌 (2)1.落脚上步收手2.3.同上 十

九、右单鞭

1.退步伸掌2.坐腿后捋3.旋臂搭手4.弓步平云5.坐腿转腰平云 6.勾手收脚7.转身上步8.弓步推掌 二

十、右云手(3)

10 (1)1.坐腿转腰左云松勾2.右云翻掌收脚 (2)1.转腰左云翻掌出脚开步2.右云翻掌收脚并步 (3)1.左云翻掌出脚2.右云翻掌收脚 二

一、右左分鬃

1.抱手提脚 2.转腰出步 3.弓步采靠 4.转腰撇脚 5.抱手收脚 6.转腰上步 7.弓步采靠 二

二、高探马

1.收脚展臂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三、右蹬脚

1.带手起脚 2.上步穿掌 3.弓步分手 4.抱手收脚 5.蹬脚撑臂 二

四、双峰贯耳

1.并手收脚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

五、左蹬脚

1.转腰分手2.抱手起脚3.蹬脚撑臂

六、掩手撩拳

1.并手落脚2.出脚握拳掩手3.弓步撩拳

七、海底针

1.跟步摆臂2.坐腿提手3.虚步下插掌

八、闪通背

1.提手收脚2.向前上步3.弓步推撑掌

九、右左分脚

11 1.转身扣脚分手 2.收脚抱手 3.分脚撑臂 4.落脚穿手 5.弓腿分手 6.收脚抱手7.分脚撑臂 三

十、搂膝拗步(2)

1.落脚转身摆臂 2.屈臂上步 3.弓步搂手推掌 4.转腰撇脚 5.摆臂收脚 6.屈臂上步 7.弓步搂手推掌 三

一、上步擒打

1.转腰撇脚抹掌 2.收拳收脚 3.上步擒打握拳 4.弓步打拳 三

二、如封似闭

1.跟步穿掌2.坐腿引手3.上步翻掌4.弓步前按

三、左云手(3)

(1)1.转腰扣脚右云2.左云翻掌收脚 (2)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翻掌收脚 (3)1.右云翻掌出脚2.左云扣脚并步 三

四、右撇身捶

1.撤步探掌2.收脚握拳3.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

五、左右穿梭

(1)1.扣脚翻掌2.弓腿平抹掌3.收脚后捋4.上步搭手5.跟步平云

6.坐腿平云7.上步收掌8.弓步架推

(2)1.扣脚穿掌2.3.4.5.6.7.8.同上 三

六、退步穿掌

1.坐腿向前摆掌2.收脚翻掌3.退步向前穿掌左脚扭直

七、虚步压掌

12 1.转身扣脚上摆手2.虚步下压掌 三

八、独立托掌

右手前托左手侧撑左腿独立 三

九、马步靠

1.落脚抬手2.收脚摆臂3.上步握拳4.绊马步靠

十、转身大捋

1.撇脚摆掌 2.并步举手 3.碾脚转身 4.侧步大捋5.侧弓步拱肘撅臂 四

一、撩掌下势

1.回身旋臂 2.转身摆掌 3.丁步撩掌 4.坐腿摆掌勾手提脚 5.屈臂开步6.仆步穿掌 四

二、上步七星

1.弓步挑掌2.虚步十字架拳

三、独立跨虎

1.退步摆掌坐腿2.转腰摆掌收脚3.举腿挑掌

四、转身摆莲

1.转身扣步带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

五、弯弓射虎

1.落脚上步摆臂2.弓腿转腰摆拳3.弓步反冲拳

六、右搬拦捶

1.坐腿穿掌 2.收脚握拳 3.摆脚搬拳 4.收脚收拳 5.上步拦掌 6.弓步打拳 四

七、右掤捋挤按

13 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抱球3.向前上步4.弓步分手5.转腰送手 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分手坐腿后引10.弓步前按四

八、十字手

1.转身分手撇脚2.回身合手3.并步开立十字抱掌 收势

1.分手平举2.两手垂落3.并步还原

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谱

01 预备势 02 起势 03 揽雀尾 04 单鞭 05 提手上势 06 白鹤亮翅 07 左搂膝拗步 08 手挥琵琶 09 左右搂膝拗步 10 手挥琵琶 11 左搂膝拗步 12 进步搬拦捶 13 如封似闭 14 十字手15 抱虎归山16 肘底看捶17 左右倒撵猴 18 斜飞式 19 提手上势 20 白鹤亮翅 21 左搂膝拗步 22 海底针23 扇通背 24 撇身捶 25 进步搬拦捶 26 上步揽雀尾 27 单鞭 28 云手 29 单鞭 30 高探马 31 左右分脚 32 转身蹬脚33 左右搂膝拗步 34 进步栽捶 35 翻身搬拦36 进步搬拦捶 37 右蹬脚38 左打虎式 39 右打虎式40 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 左蹬脚43 转身右蹬脚 44 进步搬拦捶 45 如封似闭46 十字手 47 抱虎归山 48 斜单鞭 49 野马分鬃 50 揽雀尾 51 单鞭 52 玉女穿梭 53 揽雀尾 54 单鞭 55 云手 56 单鞭 57 下势 58 金鸡独立59 左右倒撵猴 60 斜飞式 61 提手上势 62 白鹤亮翅 63 左搂膝拗步 64 海底针 65 扇通背 66 转身白蛇吐信 67 搬拦捶 68 揽雀尾 69 单鞭 70 云手71 单鞭

14 72 高探马带穿掌 73 十字腿 74 进步指裆捶 75 上步揽雀尾 76 单鞭 77 下势 78 上步七星 79 退步跨虎 80 转身摆莲 81 弯弓射虎 82 进步搬拦捶 83 如封似闭 84 十字手 85 收势

杨式八十八式太极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8、手挥琵琶

7、左搂膝拗步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搂膝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

1、左右倒卷肱 6

2、斜飞式

63、提手

6

4、白鹤亮翅 6

5、左搂膝拗步 6

6、海底针

67、闪通臂

6

8、转身撇身捶 6

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

1、单鞭

7

2、云手 7

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

6、转身十字蹬脚

15 7

7、搂膝打捶

78、上步揽雀尾 7

9、单鞭

80、下势 8

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

3、转身摆莲脚

84、弯弓射虎 8

5、进步搬拦捶 8

6、如封似闭 8

7、十字手

8

8、收势还原

推荐第7篇:梅岭三章教案(两课时)

《梅岭三章》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这三首诗,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学习作者写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章构思技巧,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jing)

悬(xuan)

当纸钱(dang)

应有涯(ying)(ya)

遍种(zhong)

即为家(wei)

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新课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 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 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 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三、课文分析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 情,直至熟练背诵,

1 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简介: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首是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伍子胥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结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尤为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宋人陆游的绝笔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以此与陈毅的这首诗相比,则陆游虽对国家的统一表示坚信不移,但细味诗意却悲而不壮。陈诗则于抑扬跌宕中尤显其悲壮,感人至深。

第三首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马前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艰苦的斗争生活锤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从战友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血雨腥风应有涯”,反动派对人民的血腥屠杀总有一天要结束,人民终究会得到解放,光明的社会总归会到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定会实现!为了革命的胜利,个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就是对第一首自问式起句的最后回答。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壮烈的气概!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 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 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2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 革命精神?

内容概括

表现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

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 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此生不见革命胜利,

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 魂,继续战斗。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

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 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

解放的革命精神。 作战,以胜利报告慰死者。

第三章 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 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

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 失败,自由之花必将 盛开。

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诗词中的生字词

(二)继续讲新课: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一个 “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2、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 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烽烟”是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

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

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唤奈何天。

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头是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前服悬东门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

3 “捷报飞来当纸钱”令人想起南宋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飞来”轻快,欢欣,联翩而至。纸钱祭死者,带有民族特色,时代色 彩。捷报当纸钱,活脱出将军之口,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3、提问: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 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应有涯”是作者的诅咒,也是预言。“取 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

4、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1)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用 “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厌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平声也不如“招”字 响亮。

如:旌族十万斩阎罗。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 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 打”,与诗意不合。 如:捷报飞当纸钱。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

(2)借助想象和幻想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 象深刻。

(二)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三)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全文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

4 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板书设计

《梅岭三章》

陈毅

第一章 生死不渝、誓战到底 第二章 关心国运、切盼解放 第三章 乐观坚定、不怕牺牲

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一和二。

2、默写这三首诗。

3、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相关内容。

5

推荐第8篇:第十三章轴对称教案(最新)

第十三章轴对称

【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与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练习.2.熟记并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3.会求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4.会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5.会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课时安排:

共9课时

13.1 轴对称

【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意义.2.熟练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课时安排:

共3课时

第一课时 13.1 轴对称(1)

【学习目标】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指出对称轴.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1轴对称(1).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看课本P57章前图----P60练习上面:

1、根据图13.1-1和13.1-2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回答P59注意思考中的问题.思考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注意59页下面思考中的内容及P60中垂直平分线的相关内容.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的做出检测题.学生自学.

三、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紧张地自学.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

23

四、[检测题]: 课本P60的练习.(请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更正、讨论、归纳.评:

一、①练习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教师出示:轴对称图形定义)

.②如何画对称轴?引导学生回答:折痕即是对称轴.追问:第5题的对称轴的条数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有不同的折法,故有不同的对称轴,教师强调,对于有多条对称轴的图形要找全对称轴.

二、练习中哪些是轴对称?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轴对称的定义(教师板书轴对称定义).对称点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称点.拓展: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他就是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五、教师小结:

1.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2.会画它们的对称轴.

六、课堂作业.必做题:P64

2、

3、4

七、教后记:

第二课时 13.1 轴对称(2)

【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理解什么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和判定,并能正确运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1轴对称(2).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

24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1—P33注意:

1、回答P61“探究”中的问题,思考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并会正确用几何语言叙述.

2、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3、注意例1的作图方法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做出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62 练习

1、2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看答案对不对?若对,看第1步对不对?若不对,引导学生讨论理由对不对,先看错哪了?引导学生回答: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教师出示).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量代换.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答: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答: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分钟识记: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概念.②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65

六、教后记:

25

第三课时 13.1轴对称(3)

【学习目标】

探索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1轴对称(3).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看课本P62-----P64练习上面内容: ①看时请解答“思考”中的问题; ②看例题是如何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 ③注意黄色书签内容.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的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紧张地自学.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检测题]: 课本P64的练习.(请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师:能发现练习中的错误,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其他学生更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

师:认为练习做对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明确:根据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我们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五、教师小结: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运用.2.找出一对对应点,连接这一对对应点,作出这一对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六、课堂作业.必做题: P65

6、8

七、教后记:

26

13.2 画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会做轴对称图形,理解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2.会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13.2 画轴对称图形(1)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2.会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2作轴对称图形(1).请看学习目标:[大屏幕]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7—P68练习上面.注意:

1、注意“思考”中的问题.

2、理解P67和P68的归纳.

3、例1中作一个图形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图形的方法和步骤.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68 练习1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①要画对称图形,第一步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作对称点.各对称点找的对吗?对则结束;若不

27 对,则找错误原因.②顺次连接所作的对称点,所得图形即所求图形.教师小结:

① 注意作图的准确性.② 求作一个几何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可以转化为求作这个图形上的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的对称点,连结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71 1

六、教后记:

第二课时

13.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2)

【学习目标】

1.会正确写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规律,能正确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2).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按照自学指导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8—P70练习上面.注意: ①回答“思考”里的问题.②填写“表格”、“归纳”里的空白.③完成例2的空白,注意“黄色书签”的示,思考如何作已知图形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70 练习

1、

2、3.

28 b.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第1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若有错,引导学生更正、讨论.第2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点A、B关于x轴对称.第3题:第一步描点对不对?引导学生回答:找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第二步连线对不对?估计问题不大.

五、教师小结:

1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对称点坐标规律.2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六、课堂作业:

课本: 必做题 P71

2、

3、4

七、教学记:

13.3 等腰三角形

【学习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能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 课时安排:

共4课时.

第一课时

13.3.1 等腰三角形(1)

【学习目标】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29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3等腰三角形(1).请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按照自学指导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75—P77练习上面.注意: (1)“探究”中的问题,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2)“思考”中的问题,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证明 (3)例1的格式和步骤,思考例题中如何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77 练习

1、

2、3.

b.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第1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教师出示).第2题:①角的度数求得对不对?为什么?方法正确即可.若有错,指出错误原因。教师强调:在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的运用.②相等的线段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关于直线AD对称的线段相等.第3题: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边对等角(教师出示).第二步对不对?若错,更正、讨论。教师强调要设等腰三角形任意一内角为x较简单.

五、教师小结:

会应用“等角对等边”来证明等腰三角形.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1

1、

3、4

七、教学记:

30

第二课时

13.3 等腰三角形(2)

【学习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会运用.2.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3等腰三角形(2).请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立即按照自学指导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77—P78.注意:

1、解答P77“思考”中的问题.

2、把例2补充完整,思考如何对一个命题进行证明.

3、例3中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的方法.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79 练习

1、

2、3.

b.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做。

c.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第1题:第一问要先求哪个角?引导学生回答:先求∠1.∠1求得对吗?∠2呢?用外角求.引导学生回答: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第二问: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角对等边.(学生不易找全,要及时提醒)

第2题:根据什么得到重合部分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平行线和折叠的性质得到角相等。

第3题:由OA=OB可得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B,追问为什么?等边对等角.由AB∥DC推

31 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第3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量代换.第4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角对等边.教师小结:

会应用“等角对等边”来证明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2

2、5

六、教后记:

第三课时

13.3 等边三角形(3)

【学习目标】

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会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3等边三角形(3).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79—P80练习上面的内容.看时请注意: ①思考、归纳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②看例4的格式和步骤,思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如何运用的.6分钟后,要比一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紧张地自学.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检测题]: 课本P80 练习

1、2 (请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评:第1题:第1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的等腰三角形.第2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各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各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第2题:①指着说BE=DB=DE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BED是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同样方法讨论DF=CF=DC ②AE=BD=AF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通过等角对等边等量代换.教师小结:

32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怎么用.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2

6、12

六、教后记:

第四课时

13.3 等边三角形(4)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运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3等边三角形(4).请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学习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立即紧张地自学.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5—P56练习上面注意:

①思考“探究”和“云图”问题,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②例5的格式和步骤,并思考例题是如何运用这个性质的.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三、学生自学.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紧张地自学.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检测题]:

P81 练习

(请2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师:能发现练习中的错误,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其他同学更正.评:第1步:角度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为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教师小结:

这个性质只应用在: 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强调:“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2

7、10

七、教后记:

33

推荐第9篇:中班教案 《太极你不急》

中班教案

《太极你不急》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对武术太极的学习,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2、幼儿在活动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太极拳套路,及推掌、收掌和推掌等动作。

3、通过活动让幼儿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足球:感知球性,增进球和身体的契合感。

活动准备:

1、空旷平坦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教师进行太极套路演示,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看到的是:我们中华武术\"太极拳\",你们想学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去玩个游戏吧。

二、活动身体关节

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站好,师发出口令\"一个大西瓜\",幼儿就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师发出口令\"一个西瓜切两半\",幼儿分开拉成两个圆圈,以此类推。

三、师幼共同学习太极拳:

1、师:今天我们学的这套太极拳和一个水果有关,谁能告诉我是哪种水果呢?(西瓜)

2、现在,我们就来一边说顺口溜一边练习太极动作。

一个西瓜圆又圆(双手在胸前作太极抱球动作)

一刀下去成两半(一只手作扶西瓜状,另一只手作刀状绵绵地向下劈)

你一半来

(双手左捋)

他一半

(右捋)

给你你不要

(双掌略蓄劲向左前推)

给他他不收

(双掌略蓄劲向右前推)

那我收回来

(双掌微快回收)。

3、教师分解动作,幼儿进一步学习:

教师分句教幼儿说顺口溜边分步教幼儿打太极拳。

(幼儿练习时教师提醒幼儿马步要稳,呼吸要自然)

四、进行推手练习

1、两人面对面,双手相抵,做圆周推手状,口中念以上儿歌。

2、教师示范动作,请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五、感知球性

刚才我们一直在练习的动作就像抱着一个球一样,现在我们把真球抱在怀里试试刚才的动作怎么样?

感受球在手臂、躯干、下肢及脚之间滚动、离合的感觉。

幼儿一边说顺口溜,一边做放松活动。

六、放松身体

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打坐调息。

推荐第10篇:太极论文

浅谈学太极心得

中文摘要:从开学到现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一直都很有体会。从对太极这两个字的认识,上升到了对太极意义的了解。在这个学习太极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入到太极的分类,对社会身心的意义,还有太极拳。从了解太极到学习太极。这篇文章主要讲关于我学习太极过程的一些列心得。关于练习太极拳的心得和体会,在联系太极拳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影响和意义。还有太极养生的意义和它的影响。还有太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的作用。以及作为对外汉语的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意义和用处。

关键词:太极拳

中华传统文化

太极养生

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一门悠久的体育运动,从中华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下来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太极拳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份绚丽的瑰宝,小时候,我对太极的认识来源于公园里老人们每天练习的太极拳,小时候的自己还会去跟着学习,从那个时候开始,便开始初步地接触太极拳,然后对太极拳的正式认识,还是现在正式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知道太极拳的意义在于柔,在于慢,在于对气息的调整。太极动作看似简单缓慢,可是每一个动作都用着力度,每一个动作都要严格的要求,一个简单的动作其实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太极拳注重神韵,太极拳以柔克刚,在柔软处用劲,要做到劲道,却不是使用蛮力。在对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我也知道了太极拳不仅可以防身,还有强身健体,活络筋骨的作用,是一项全民性质的活动。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严格,所以说太极好学又不好学。而且太极不仅具有调养身体的外在作用,还有巩固心里的内在作用。学习太极的过程是对身心的一个炼化,是脾气得以控制,它提高了我们的内涵,完善我们的品质。太极拳这项运动一直在不休不止地影响着我们。在任何一个方面都用它的重要作用。

太极养生的意义分两个部分,和太极拳一样,内在和外在。太极的养生作用体现在用外在锻炼内在,用内在影响外在。太极是一项具有宝贵医疗价值的轻松柔和运动项目。它通过练习太极对人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太极的每一个运动动作,呼吸吐纳都是在数千年历史中,在历代先人们的总结归纳下而来的,他的每一个动作,呼吸的节奏,气息的更改都有他的意义,他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气息,以他独有的姿态和方法来运动我们的身体,改善我们的气息,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习性,习惯。让我们往一个更加健康和完美的方向改变,而又在这种身体的改变上使我们的心理得以改变,他在身体,气息的改变上,让我们了解到了一种更加健康,更加和谐,也更加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我们生活方式在太极的影响下得以改变,我们的心理,心情也在这种环境的改变在而更加的平和,更加的自然,更加的和谐。使我们更加地平静,更加专注,更加注重内心世界。拥有一个好心情,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这种身体心理双重的作用下,太极以一种完美如同八卦圆的方式,对我们起到了养生的效用。

太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对我国人们起着极大地作用,也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太极一直是我们中华文化魅力的篇章,是一朵奇葩。太极的传承一直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他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他们在一次次总结教训中不断反复,不断探索,才形成了现在的太极,太极中的思想也深受中华文化思想的影响。太极中和谐的主题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太极中的刚柔,天地,乾坤,八卦。阴阳统一,天地变化,天人统一等思想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浓缩,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他一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他不仅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还一直用自身的影响力推广着中华文化,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太极一直在他的每一个地方透露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他将其浓缩在自己本身里。在太极传播的过程中,大家通过联系太极而了解太极的思想,而太极的思想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学习太极文化的同时也学习了中华传统观文化的精髓,所以说太极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传播着中华传统文化,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太极是我们学习生涯的重要一部分。因为对外汉语不仅只是教外国人学习中文,我们是通过学习中文的过程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就像我们学习太极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学习太极不仅利于我们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也是我们学习中学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学习太极使我们对外汉语班学生的必然要求。太极的学习不仅可以使我们成为更优秀,更有素质,更加健康的新时代打学生以外,而且相当符合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要求,我们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中华传统的文化的传播者,而太极则是我们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太极对中华文化的浓缩,让中华文化对外的传播更加便利,更加深入人心。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习,我很高兴和骄傲学习太极。他不仅是专业的需求,更是我们大学生做更好的大学生的要求。

第11篇:感悟太极

感悟太极

我的父亲,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惟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陈大

师一笔带过了。笔者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近日有闲,就这个认识问题将多年之所感所悟整理成劣文一篇.与同道共商。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离开全面和客观两个基本原则,因此,我想从下面四个层面来分别谈一谈。

一、拳

首先我们客观的说.仅从名称上来看.陈氏太极拳不过是一种拳种。它有着完整的理论基础、套路、功法、攻防意识、技击用法等作为一个拳种所必备的一切因素。而且,它还以它极其丰厚的理论依据和妙不可言的技击方法成为了整个中华武术的重要代表拳术之一。说其理论深厚,是指易经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术的完善结合:说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引劲落空、借力打人”、“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体现。

从本质上来说.先将其定性为一种可以体现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拳术运动.应当还是比较 客观的.

二、修身养性之法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古往今来。习文舞剑不外乎是两种不同的修身之法。只不过从形式上看。前者是内修,后者是外修而己。太极拳则讲究内外兼修。既可练就强健之体魄,又可陶冶情操。养就儒雅大度之风。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之效.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吧,因为,每个习练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全球过亿的爱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体会。而当你进入到较高的境界后(起码是体内真正有了内气活动),每每练拳之时.那种恬静、那种悠闲安逸、那种浑然忘我的感觉大概只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或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句子可以稍做描述。试想.经常处于这种感受之中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修养和性情?再试问.您脑子中呈现的、小说里读到的 以及生活中遇见过的那些真正的武学大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和修养? 所以.说陈氏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性之法也是理所当然。

三、平衡之术

平衡。是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现象。比如四季的更替。晴天雨天的转化,高山和深海的存在,雌雄、公母、男女的分配等等。平衡,也是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规律。三国演义开篇语说的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有分的平衡,合有合的平衡。分的平衡一旦失去。就会向合的平衡去转化。反之亦然。平衡,还是每个人为人处事的一个最根本的准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很少有劳而无功的事。什么都不付出就想得到许多.那是白日做梦。付出了许多却没有任何回报。那也是不大可能。

关于“平衡”二字罗嗦了半天。也该回到正题了。那咱们就看看陈氏太极拳是怎么阐述它的平衡之术的。身法上,它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势上,它要求不丢不顶、不过不卯;步法上,它要求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劲路上,它讲究刚柔相济:速度上,它讲究快慢相间。整体上,它让你领悟的是中庸之道,体会的是阴阳转换之理。而这些理论和练习要求.产生的效果若何呢?在身体的调理方面,它和中医的医理相通:达到自身最恰当的平衡;疗程相仿:讲究的是慢l丁m细活;疗效相同:治根、治本。在性情的调理方面,它就象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让你焦躁的变的沉稳一点,太沉闷的变的开朗一点:过于乐观的变的中正一点。悲观的变的积极一点„„这些决非是夸大其辞、牵强附会之说。以上的每一种转变笔者在生活中都见识过活生生的例子。而这些变化,逐步会渗透到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你的心态,你的人际关系.你的工作等等等等.但最终的作用和效果只有一个:让你的修养更高、人缘更好、生活的更幸福! 由此可见.把陈氏太极拳称之为一种平衡之术亦不为过。

四、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恐怕没有人能讲明白的。但它却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东西。并且是尽其一生的、把它视做终极目标来追求。

道是个过于抽象、难以描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东西来感悟。比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说的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应该象水那样。像水的什么样呢?我想这里指的不外乎水的清洁性、牺牲性和善变性三点。清洁性指的是本质,做人要象水那样清白、洁净(陈氏太极拳阐述的做人之理:时刻保持立身中正):牺牲性指的是奉献精神.水总是靠弄脏自己来洗干净别人。说的是做人的修为(陈氏太极拳“舍己从人”的技击理念:只有舍弃自己。才能征服对手):善变性则一方面指的是水顺遂、自然、随曲就伸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的本事.对人而言自然是说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了(“顺遂自然”、“随曲就伸”本就是太极拳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也指水刚柔相济的脾气。可以是潺潺流水、涓涓细流。也可以是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对人嘛,应该是说人的个性或者说两面性吧f陈氏太极拳放松与发力时两种风格的体现本来就只能用“刚柔相济”来形容)。从括弧里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太极拳非常能体现出上面所述的这些水的性质和做人的道理。我经常在听家父讲课时用风和水等自然事物来比喻太极拳的性质。听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这些感悟。

当然了,这个话题太大了,决非三言两语所能表述,我也只是通过这么个例子来简单探讨一下而己。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太极.本身就是一种大道!它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及的。咱们这样给它下定义有太多太多的依据了,因此,在咱们背后,在咱们老祖先留下的近五千年的太极文化做靠山! 谈及此处,不禁令我想到这样一个现象:日本、韩国学了咱们一点文化的皮毛就敢整出个茶道、书道,学了些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就敢整出来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跆拳道等一大堆的“道道”来,咱们却总是谦虚地称自己的东西为茶艺、书法、太极拳„„众所周知,“道”可是比“艺”,“法”、“拳”、“术”等什么的“道行”深多了?!

由此试问.作为太极文化载体的陈氏太极拳被最终定性为一种求索之“道”又有何不可? 总之,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就我个人的小小体会加上浅薄的人生阅历来说.目前也只能思索、探索这么点皮毛而已。不妥、不到之处,还请同道前辈长者不吝指教。

第12篇:太极感想

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是每一个习太极拳者关心的活题。对这个问题,讨:多太极拳修炼者都各持己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改变思维、改变观念

笔者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开篇写到:“减恳告诫拳友,若想在太极拳领域中探求深浅,用常人的思维去想,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即使想上几十年,看上几十载,恐怕什么也看不透。”

如何改变思维和观念呢?太极拳虽然足一种拳术,但有自己的特性,不似有些拳术那样勇猫、威武。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足以道家理论为拳理,行拳讲究用意,不用蛮劲,举动要求轻灵,“—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它以阴阳为母,松柔为魂,“大道以虚静为本”,总之,太极拳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传统太极拳不是一般拳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练习太极拳需要修炼内功,如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周身松窄、动分虚实、动静开合、弧线运行、空腰松胯、安舒中正、以意行功、根基在脚、上下相随、手脚结合、内外三合、勿有力点、虚静为本等。如果太极拳习练者不按拳理去思维,偏离太极拳特性和内涵去习练,将是徒劳的。

二、认识太极拳结构

修炼太极拳,必须从其结构人手,笔者认识许多修炼传统太极拳的朋友,练什么式的都有,侃拳也很花哨,什么“手指为阳,掌根为阴”“行气如九曲珠”“炼精化气”什么的,但一问太极拳结构,便瞠目结舌。练太极拳不研究拳结其构,怎能练好太极拳呢?

传统太极举的结构山阴动和阳动组成,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离开了阴阳互动、阴阳相济的结构,便失去了太极拳魂,谈不上是太极拳了。

有一位拳友开玩笑说:“将什么拳慢练,都可以说是家传或创编太极拳。”虽然说是玩笑,却真有人有这种偏颇的认识。笔者认为,修炼传统太极拳的关键是把握拳之结构,遵循太极拳的规律习练,按阴阳学说规范拳法,动分阴阳,举动轻柔,用意不用力„„若有悖于拳理拳法,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遵循太极举的规律习练,身体状况也会慢慢发十变化。如周身阴松时,可觉得似有一股吸引力;阳松时,会觉得周身舒展,毛发直竖,感觉百会穴发热,周身渐渐褪去本力,虚灵之力代替本力、拙力,太极拳“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的本能逐渐在身上显现。

三、被动练拳长功夫

太极拳理与练拳密不可分,不深入研习拳理举法恐难成正果,但空说不练也将一事无成,还需理论结合实践。修炼太极拳一定要在身上:反映出来,称为“身知”“体悟”。

有些拳友习练与体悟相脱节,拳法和推手、技击成为两码事,有的练了三年两载就弃拳不练,转而练习推手,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从健身的角度去看,动则受益,练则健康,没什么不妥,但换个角度看,从推手中难以练出太极内功。笔者根据多年习练太极拳的体验,修炼太极拳应是“太极拳练我”,而不是主动去“我练太极拳”。笔者的拙作《太极拳的三个“三不动”》受到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热情关注。文中,第—个“三不动”足“不要有动意,不妄动”。动意是太极内功—卜身的极大障碍,未动之前先想着动,动意大,是僵,是紧。各位可试,自己放松站立,心里想着去推对方,想像将对方推倒,自己须感觉腰部僵紧。行拳不可主动,要被动演拳,从起势到收势被动行功,肩以下、胯以上,为空胸空腹,每个动势均应保持不动。陈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有“牌位先生”的雅号,请广大同道用心体悟。

四、减法内功修大道

减法内功是明代太极拳理论家:正宗岳大师在《太极拳论》中提出来的,《太极拳论》道:“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左杳,—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大师淳谆告诫后学“一羽不能加”“舍己从人”,一日了然,无需赘言。

减法内功修炼,说得通俗些,就是“无障碍练拳”。什么是练拳中的“障碍”呢?就是练拳时,周身出力用劲,便无轻灵可言,有动意,意想内劲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这一切都是障碍。要无障碍练拳,练拳时,什么也不想,越轻灵、虚静越好。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以减法修炼,褪去本力,排除—切杂念、动意,周身柔弱似水,则内功上身入门有路。此时尚不可言功成,大道以虚静为本,恬淡虚无,真气从上,太极内功可称为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之大道。

如今,练习新编套路太极拳者蔚为壮观,而修炼传统太极拳者则日见减少,原因很多,传统太极拳内功难以上身也是原因之一。欲修炼太极拳大道,必须以“道法自然”为途径,今笔者有感而发,愿与同道共勉。

第13篇:太极赋

宇宙洪荒,天地一体,圆如鸡子,盘古居里,是谓太极;盘古求变,开天辟地,阳清为之天,阴浊为之地,后化万物。灵慧之物,茹毛饮血,巢穴群居,鸿蒙未启。龙马负河图于黄河,始祖伏羲氏阅之;神龟背洛书于洛水,周文王姬昌观之;合二为一,立易经之说,演八卦之图。阴与阳,曰两仪;太阳太阴,少阴少阳,曰四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曰八卦。阴与阳,柔与刚

,乾与坤,南与北,东巽西兑,演绎万象。经、文、历、医,源出其间;儒、道、墨、法,衍生其后。时事更替,沧海桑田。大宋道士陈抟,始创无极图,辗转相传,周敦颐成太极图。阴阳二鱼,黑白对分,首尾相拥,环抱成圆,相映生辉。白之鱼目为日,黑之鱼目为月,日为阳之根,月为阴之本,阴阳相生,生生不息。

江河汤汤,日月消长,天地悠悠,古今杳茫,千年一瞬,一念八荒。宋张三丰,秉于太极,静心悟道,流转阴阳,创太极拳。太极无极,一切皆在穹窿,星河灿烂,若出其里,洪波涌起,若出其中。太极有极,招式皆在圆转,吐故纳新,操于意念,一张一弛,术法精深。太极之美,美在和谐,外圆内方,外扬内敛,以柔克刚,急缓相间。太极之乐,乐在过程,行云流水,姿态翩跹,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嘉水滔滔,途经武胜,山环水绕,曲流回肠,鸟伏视之,酷似太极图,今谓之太极湖。方家观之,惊叹不已:天生太极,神奇异常,一览三图互入环;山水之胜,天下无双,阴阳鱼跃碧波间。水碧湖青,波光潋滟,宛若斑斓之玉;湖中一岛,秀色葱葱,烟笼霞蔚,浑如蓬莱仙境。沙燕闹春,恰似蜜蜂朝王;明灯万盏,照彻汉初史册。老君岩石,传下许多神话;汉初县址,讲述悠远遗存。嘉水之韵,非琴弦可奏;神岛之魂,非丹青可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常游斯湖,更有深意:赏太极湖水之美妙,悟太极哲理之要义,领阴阳刚柔之精髓。游遍太极之湖,悟透太极之理,定能助尔胜不骄、败不馁,伸屈自如,乐享太极人生!

嗟夫!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而复始,九九归一,万物衍生,唯赖两仪。天为阳,地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阴阳和谐,太极之根。以柔克刚偏概全,刚柔相济才有魂。诗曰:

大道无形内涵深,得道全凭一片心。不炼仙丹练太极,壮我泱泱中华魂!

第14篇:太极学习心得

太极学习心得

在最后一次的大学体育课程中,我又选择了太极——这深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运动。这大概就是我和太极得缘分吧,再次学习太极使我受益颇多。如果说上一次的学习是抱着玩乐的态度的话,那这一次的学习是我真正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在上一次的学习中,我只记得几个动作,几个招式,没有理会真正学习太极要注意的意境和感觉。此次,在熟悉动作的同时我真正地感悟到太极的意境和韵味。太极,是需要全神贯注的运动,在进行中要做到形神具备。以下是我再次学习太极所注意的部分,以及在学习太极时容易忽视的地方:

一、眼睛平视,精神集中,动作连贯而活泼。在打太极的过程中,精神是关键,最忌讳的便是三心二意,滥竽充数。当每式的变化,视线都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太极的很多动作都是,由腰现转,当腰转动的同时,手臂等自然随着腰的移动而动。比如说云手,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腰如果不到位,那么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起势、收势要和呼吸结合。在起势前要做到心平气和,然后深呼一口气,伴随着动作慢慢吐气;收势和起势的呼吸差不多,但要注意,要在伴随着左脚收回来的同时刚好吐完气,不可过早。起势和收势如同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者都须重视。

四、重心要恒定,不能起起伏伏。学练太极拳要时时刻刻牢记保持好身体重心。练习太极拳时要弯腿,降低身体的重心。这样在整个打太极的过程中,身体的高度差不多,给人更协调的感觉。同时,高手也认为,降低重心使整体更稳更有力,有把身体攥成拳头的内势,做出来的动作也更协调,更健美。

五、迈步脚跟要先着地,然后徐徐踏实。要如猫一般,猫行的形象很妙,脚步既轻灵又稳实,而其身躯又活泼。同时膝随之向前,但弓步不可过劲。进退即能灵活,后脚要着劲。

六、太极拳要练出劲来。表面上看,太极与 其他运动相比,太极是比较柔和,运动量较少的。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发现,太极说是没有力气,实则是更需要较大的力气,初学时,你会发现,做不了几个动作就身体出汗了。太极的运动,都集中在手臂,腰的部位。抬手,落手不仅要绵绵不断,还要有势,手臂如同千斤重担。所以,在真正打太极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手臂是会很酸,很累的。

再次学习太极之后,发现自己之前学习太极时的肤浅。通过再次的学习,我能够大概领略到太极的奥妙,感受太极的精髓。太极拳每一架势都有它的精义,必须悉心揣摩,仔细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常打太极,继续体会它带来的快乐,用太极来修身养性在适合不过了!

第15篇:太极企业文化

论太极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自诞生之日起,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企业经营的时间越长,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影响越大,因此企业文化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十分重要。而且企业文化能激励与支持创新活动,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保证(减少内耗),将能进一步增进创新产品或服务商业化的机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未来。

虽然我来到太极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太极厚重的企业文化,它不仅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在这里的每一位员工,同时也在影响着每一个和太极合作甚至接触过的各行各业的公司。他们都在羡慕太极有着这么如此优秀的企业文化。

根据我一年多来的亲身经历,我感觉太极的企业文化有如下几点:

1.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太极前辈们的孜孜不倦的多年努力,太极不仅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同时在业内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能吸引比同行更多的投资、人才和资源。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企业形象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凝聚力的加强

太极公司拥有很强的凝聚力,而这些凝聚力就体现在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使整个团队拥有同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从而迸发出无穷的能量,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荣誉融为一体。

3.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建立起一个学习型企业是企业文化得到认同和执行的有力保障。太极就拥有非常好的学习氛围,不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对每一位新人十分关心照顾,因此才能使我们这些新人能很快的成长起来。而我们也会将这种氛围继续保持下去。

第16篇:感悟太极

感 悟 太 极

南安市盐务局局长王建敏

“生命在于运动”。我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看到武打片一些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破千斤” 的精彩画面,我打心里羡慕,但是一直无缘习武。直到2006年7月,我在惠安盐务局工作期间有缘认识了杨伟明师傅,从此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学拳5年受益匪浅,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在我离开惠安之际,感慨万千,我想把这几年来学拳的酸甜苦辣感受写出来,与各位拳友共同分享。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精髓,属于内家拳,它是集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医学的经络学说,易经的阴阳学说及哲学、力学、数学和技击于一身而综合创编的一种拳术,是最好的养生、健身、防病、治病方法。“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运补”,生命在于运动,而太极拳是一种最好的运动方式之一,难怪邓小平同志说“太极拳好!”习练太极拳是一件非常辛苦又非常快乐的事情。杨师傅说过“功夫功夫、有功才有夫”、“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因此,学拳要从基本功练起。我听从师傅的教导,树立了练习太极拳的信心、耐心、恒心。我从太极桩功、踢腿、压腿、摆腿、全身各关节放松练起。杨师傅从每个动作的一招一式到整个套路都很热心、很耐心、很细心地反复传授,学好太极拳不容易,杨师傅教拳更不容易,他从不求回报,义务教拳,只要你肯学,他就肯教,只要你有提问,他就会认真地解释,在他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太极拳博大精深的深厚底韵和慈祥宽大

1的胸怀,学拳先学德,杨师傅的武德很值得我们敬仰。

杨师傅说打太极拳要放松,松才能灵,灵才能活,至柔才能至刚。

松字好写、好说,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学拳很多时候要靠感悟、靠灵性,比如“劲力起于脚而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除了现场求教外,我还对照书本、VCD光牒反复去看、去模仿、用心去揣摩、用头脑去领悟。练拳是非常辛苦的事,我先后6次因压腿造成韧带拉伤,有时整个大腿背部全部发青,连走路、上楼梯、上厕所都会疼痛,每次要半个多月才能恢复,不管怎么样,我都坚持住。但是每次大腿发青过后,柔韧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是一种进步、一种收获、一种喜悦、一种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是半百的人(今年刚好50岁),还能劈叉腿,踢腿还能踢过头顶上,人练拳、拳练人。学拳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不要二天打鱼、三天晒网”。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几年来我坚持风雨无阻,持之以恒的锻练,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每周除星期一赶着上班没时间练外,其余时间一直都坚持着。在惠安时到科山上练,在家时在小院子练,下雨时在走廊练,出差时也坚持晨练,做到保持夏天1.5小时,冬天1个小时的晨练,习惯成自然。每天练完拳,整个人感觉身体很舒服,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如果哪一天没练就会感觉到人怪怪的,很空虚,好象缺少什么。回想一下,这短短的5年来,在杨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的培养,我还真学了不少套路:

1、24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2、杨式太极拳。

3、32式太极剑(永忠师兄教)。

4、42式太极剑。

5、太极功夫扇。

6、陈式太极拳。

7、孙式太极拳。

8、杨式老六路。

9、王老师教的赵堡

太极拳。我最爱练的是陈式太极拳:它讲究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很有搏击意义和较强的观赏性,颇具阳刚之气,潇洒自如。特别是冬天,整套拳打完,身体很暖和,手脚热乎乎,马上觉得不冷。杨式老六路:它讲究用意不用力、虚实分明、内外相合、行云流水。是练好内力和长气最快的套路。通过练习杨式老六路才体会到太极拳的真谛。学了5年太极拳,我受益匪浅:

第一:精神百倍、朝气蓬勃、手脚轻灵,整个人的气质、体质、

素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身体好,这几年我从没感冒过,体检表明各项指标都很

OK。财富是子女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身体才是自已的。身体健康,平安才是福。

第三:练拳结交很多拳友,共同磋商、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彼

此真诚相待,练拳心旷神怡,心态好。

第四:太极拳蕴涵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如今习练太极拳已成为我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练拳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种形体艺术享受,能自我陶醉,因此太极拳带给我无限的快乐。

去年我有幸参加海峡两岸武术交流大赛男子中年组陈式太极拳

和42式太极剑比赛,分别获得两枚铜牌。虽然才得到铜牌,却是我业余习武5年的成果,我很高兴,毕竟人家都是专业选手,很多运动员都是武术学院的师生或者武馆的师傅。而我是业余选手,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知足常乐。但是得铜牌也说明我技不如人,比赛是对自己学拳术的检验,也是对自已的一种鞭策和鼓舞,比赛后真正

让我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道理和含义。太极拳博大精深,几年来我只是学了太极拳的一些基本架式,皮毛而已。今后我还要倍加努力、刻苦习练,把太极拳理寓于生活、工作之中,使自已今后的工作、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太极拳术更有长进,把太极拳发扬光大。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借贵刊感谢惠安县太极拳协会多年来对我的

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杨师傅、王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的栽培,感谢各位师兄妹的关爱。最后祝各位拳友在新的一年里:新春快乐、兔年吉祥、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1年元月28日

第17篇:感受太极

我的底板是在11月31日下午收到货的,打开包装盒,拿起底板轻轻的敲了几下,声音很清脆。重量感觉在80-85克之间,我拿起用这重量刚好。

本人(蛇皮袋子)配制:左手直拍,金亚太极底版,正手大维388D-1长胶,单胶皮,此款胶皮是经过改良过的大颗粒胶,类似怪胶黄胶皮。反手39度普狂3。打法:倒板发球,直拍横打,主打长胶面,拱、推、撇、搓是主要手段,尤其喜欢送对手2个大角度。

昨天和一个与我水平相差不大的右手直拍双反打,以前和他打时用的怪胶黄胶皮和黄太极底版,2人之间互有胜负,我稍稍占有点优势。昨天用金亚底版和他打了差不多30来局,总战绩差不多我赢了10局左右。战绩不如黄太极底版打起来那么优。

用金亚底版打球,整体感觉可能比黄太极稍微差了点。当然可能是还有完全适应的原因,金亚底版的撇,搓,拱都非常的好,反胶面的横打感觉也是很不错的,非长胶面的发球非常好。金亚底版的速度,弹性也是不错的。不足可能就是整个板的怪异性不如黄太极那么好,可能是长胶面的弹性过足,所以导致很多球接过去不太飘,晃动感不是那么的强。

由于本人还只是打了一次,所以目前的感觉就这些,总的来说还是一块相当不错的底版,尤其是喜欢横打和倒板的朋友们来说,选择这块底版是不会错的。

第18篇:太极心得

学习刀术心得

指导老师:余学好教授

体育系10级体育教育专业4术科班

姓名:张福海 学号:1013402033 刀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练习方法: 刀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的朴实无华和简练流畅。相对于已经严重趋向虚华的多数表演性套路来,刀的单势和套势,都显得要简单一些,凡一刀一势,莫不脚踏实地,严守规矩与法度。动作之大小,进退之尺度,全在一定的规定下进行,不允许随意变化和玩弄所谓身法。这种近乎刻板的要求,是现代一般武术中不多见的。然而,这一刀一势一进一退,都非常之吃功夫,需要从大功夫、大辛劳入手,在千万次的练习中求得成功。在正确指导下,练之既久,功夫到了,“刀味”便慢慢渗透出来,长刀特有的“杀气”也会放射出来。这时,随着“脚法”日见提高,流畅感油然而生,练之者自能领略到“流畅”所带来的愉悦,游刃自如,神气淋漓,欲罢不能。观之者能得到一种在花派武术那里绝对享受不到的气势感和韵律美。 基本功:

(1)

步型:弓步、办马步、独立步、虚步、开立步、仆步、丁步。 步法:上步、退步、碾步、进步、撤步、摆步、侧行步、跟步。 身型:五弓备齐,内劲自生、自然得体,蓄放有度。 身法:拧身、转身、翻身、起身、塌身、伏身。 腿法:蹬腿。

套路:(1)弓步缠头

1.右腿屈膝略蹲,左脚向左上步。右手持刀使刀背贴身从左绕向身后,左臂内旋(拇指一侧朝下)向左伸出,掌心朝后。目向左平视。 2.上身左转,右腿挺膝伸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手持刀手心朝上,与上身左转之同时从身后向右、向前、向左肋处绕环平扫,手心朝下,刀背贴靠于左肋,刀身平放,刀尖朝后;左臂随之屈肘上举,至头顶上方成横掌。目向前平视

要点:缠头时,刀背必须贴着脊背绕行。扫刀时,刀身必须平行,迅速有力。

(二)虚步藏刀

1.上身右转,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右手持刀,手心朝下,与上身右转之同时从左肋处向右平扫,刀背朝前;左掌随之向左侧平落,手心向上。目视刀身。

2.顺扫刀之势右臂外旋,手心朝上,使刀背向身后平摆。

3.右脚前脚掌为轴碾地,脚跟外展,上身随之左转。左脚后收半步,膝关节微屈,右腿屈膝略蹲。

右手持刀,刀尖朝下,从背后向左肩外测绕行、向右腋处弧形绕环。目向左前方平视。

4.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微屈膝,左脚前脚掌点地,成右实左虚之虚步。右手持刀从左肩外侧向下、向后拉回,肘略屈,刀刃朝下,刀尖朝前;左手随即向前成侧立掌平直推出,掌指朝上。目视左掌

要点:以上四个分解动作,必须连贯起来做。扫刀要平,绕刀要使刀背贴靠脊背。

(三)弓步前刺

左脚稍前移,踏实,右脚随即向前上步,左腿挺膝伸直,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箭步。左掌在上步之同时从前向上、向后直臂弧形绕环,至身后平举成钩手,钩尖朝下;右手持刀随之向前直刺,刀刃朝下,刀尖朝前。目视刀尖刀盘) , 刀刃朝前 , 刀尖朝上 , 刀背贴靠前臂内侧 ; 右手五指并拢 , 垂于身体右侧

1.右手向右、向上成弧形直臂绕环上举,手心朝左。

2.右臂外旋并屈肘,从左下降至左腋近测,手心朝上;左手握刀在右手屈肘下降之同时,由身前屈肘从右臂里面直臂向上穿出,手心朝右,刀尖朝下。目视右手。

3.右手从左腋向下、向右弧形绕环,同时左手握刀从上向左、向下弧形绕环。目随右手。

学习刀术的要领: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刀以劈砍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还有撩、刺、截、拦、崩、斩、抹、带、缠裹等刀法。

心得体会:

首先要研究领悟每一个动作的意义、用法,不明白就纯粹是乱舞。明白用法之后,就要更多的注重“刀意”,体现出刀法的凶狠威猛。所谓刀走黑,刀与剑不同,它属于重兵器,挥刀直近,猛杀猛砍,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也具有完全明白了用法,并能很好地体现出每招的用法,刀法才会真正有味道,有真功夫、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刀法是真是假。另外,刀法还要注意圆转,基本动作是里外缠头裹脑加斜劈。所以缠头裹脑一定要反复不断地练,练到能顺手就用。练刀,还要注意手法。所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你的刀法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不持刀的那只手的动作看得出来。不持刀的手,不是摆设,是要配合刀来进行的,它始终走在刀的前面,起到保护、引化、防守和辅助进攻的作用。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用的。要研究透彻。最后,练刀还要注意身法和步法。身法是要正,要圆,不要藏头猫腰,缩头缩脑,也不要过于挺直导致僵硬。步法要活,重心要随时保持在一条腿上,重心转换要快,要自然,即所谓打人如行步。刀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一种,现代中国武术短器械之一。以各种刀法组成的刀术套路是现代武术运动项目之一。刀术具有健体防身、竞技比赛、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刀术\"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刀,\"其用法,唯以身法为要,儇跳超距,眼快手捷\",并要求进退闪转和纵跳翻腾都要刀随身换,身械协调一致。刀术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崩、挑、点、抹等刀法。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雄健骠悍,如猛虎一般。

参考文献 :《刀术学概论》 徐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 《中国刀术教程》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第19篇:感悟太极

知白守黑,顺应自然

——从太极想到的

上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太极课了,我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门课不仅教给我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而且让我领悟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顺其自然。

在上个星期六我去关山月美术馆听了一场关于“陶渊明的美学意义和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的专题讲座,其实说实话那场讲座详细的内容我已忘了七八成,但对于主讲人谈到的一个关于太极图的认识记得很清晰:知白守黑。所谓“知白守黑”就是讲作为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一种生物人,应该尊重世间的自然规律,就好似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永远是有黑有白,不可能只存在一方。而我们要明白的就是:做事情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努力,什么时候应该休息;与朋友交往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关心,什么时候应该让其自己冷静;顺应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太极讲究顺势而为,所以动作随身体运动而舒展开来,精气神随着动作收拢而聚合。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件事:

为了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这在一学期我选了毛笔书法课。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总是想要快快的出成绩,因此总是一遍一遍不停地练着,也没有仔细地去观察过一个字具体的结构和笔画的走势,更加忘记了我想要练习毛笔字的初衷。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的心乱了,这样更加不能控制好笔。写毛笔字的时候看似是你的手在握笔,实质是你的心在感悟那个字并用你的手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由心到手,再从手反映到心,顺序不可颠倒,应顺其自然。在明白了这一个道理后,我写字的时候不再急躁,慢慢地静下心来,一笔一笔顺应整体结构结构向下写,字比以前好了很多。

另外,对于做学习计划这件事我是不怎么认同的,但我并不是说做计划不好。 只是不要为了突击完成一个任务而去做一个短时间的加强计划。以前,我发现我妹妹很爱写最近的计划,可是过不到几天,那张计划表就已经到垃圾箱里去了,然后她又在想着另外一个近期计划,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以前也出现过,后来我学会了慢慢地坚持去做一些小的但是很有益的事情,顺着生活的节奏,尽量不做大的变动,这样我的一个小小的坚持就为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我认为宇宙形成的每天24小时是非常合理的,如果我们细细感受,便会发现合理按照自然理念利用这一天,那将会是最佳的饱和状态。

以上就是我关于学习和练习太极的一些感悟。

第20篇:太极心得体会

太极拳学习之我见

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太极拳法,小时候就听说过,并且由于电视剧《少年张三丰》,对之就更加崇拜了,只是由于众多原因,根本就没有机会学习。现在在南阳理工学院学习,学的又是医学中的中药学,在这一学期有幸可以学习太极拳,真的是万分兴奋!

第一节课时,由于天气的原因只能上室内课。这节课老师就先给大家进一步介绍了太极拳,并教了大家最基本的用手臂画圆和太极拳中最基本的吸气和呼气。 最开始时要“坐桩”,要坚持十分钟。刚练时就只觉得太累了,什么崇拜呀全丢在脑后了,但是老师不断鼓励我们,我也就对自己说不要放弃,不要放弃,然后照老师说的每个步骤伴随着吸气或是呼气的气息变化着,什么都不去想,静静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风刮树的声音,鸟叫声,渐渐的觉得整个人全身都变得很轻松,也不再觉得那么累了。在那一刻,可以忘记一切杂念。

学了小半年了,这门难得的太极课也快要结束了。现在基本动作已经都差不多掌握了,那么在这里,我就谈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学过太极拳的都知道,学太极要把心思放在寻找拳意上、寻找灵感上。不断积累拳意和灵感,通过质量互变的转换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方向迈进。太极拳练的是全身敏感,不是一拳一脚,而是全身都透着小心,全身都长着眼睛,全身都是拳脚,挨着何处何处发。

一、太极拳的姿势要求: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⑥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二、优秀的太极拳表现出的要领:

①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②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③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④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⑤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⑥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⑦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

紧密衔接。

三、我个人认为锻炼之三步非常重要: (1)、轻轻开始在开始练习时,我们往往容易着重用力地提手动脚,这样非常容易将已经放松的身体归于紧张,在这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身体感觉只有一丝空气引导我们的身体,轻轻开始按照太极之理运动起来,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宁静,心里一派清净,身体非常的圆融! (2)、慢慢运行在轻轻开始的基础上,按照太极拳运行的基本法则,慢慢走圆形地进行相对的从一点到另外一点的运行,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舒服,身体里一派精神,身体感觉非常的圆融,沉着! (3)、默默停止,默默停止分两种情形,一是每势终止时,这时应该默默停止,以等待下势之机的产生,从而再\"轻轻开始,慢慢运行,默默停止\"! (4)、练习完一套完整的太极拳以后的收功之时,这时也更加应该默默停止,以等待全身之机的产生,此时之身体心理都非常的舒服,身体里自然会有感觉,静静地体悟身体内的非常圆融的感觉。

四、学练太极拳在形体上的三步标志:

初学时,一般只顾到四肢的活动,并且最注意两臂的比划,这时以两臂比划为主要标志。第二步是以腰动为象征的周身一体的运动,这时才找到了太极拳“腰为车轴”带动全身的劲路,这一步以腰的活动为主要标志。第三步,长了功夫,形神兼备,腿健步稳,这时可以把腿的稳健看为主要标志。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检验自己的拳学练到了什么地步,也可以用这三步标志来测定别人的拳是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从两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学练进展的,不是单靠模仿就能成的。当然明确一些学练步骤和方向,可减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但苦练还是少不了的。每进一步都要下相当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进到第三步的时间较短,可能是因为他基础好等原因。大多数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练习,花一定时日,少则几月,多则几年不等。

五、太极拳之行与意的结合。

太极拳所有发力都是缠丝劲,像螺丝旋转着钻出去,即使是掩首宏拳、金刚捣碓、当头炮这样看似直线的出拳动作也是旋转着发出去的。在螺旋缠绕中,引化对方劲力,消化对方劲力或改变其劲道。练拳时还要注意气息与动作的协调,这就是形与意合、意与气合。一般来说,一个动作配一吸或一呼,以保持呼吸顺舒畅,动作到位,姿势准确。当动作到位时呼吸已尽,或当呼吸已尽时动作到位。在意识的指导下,呼吸要配合动作,动作也要配合呼吸,两者要互相兼顾,才能把动作与呼吸相结合做好,由于我是初学者,体会不到体内气是如何走的,这样连就是用先意练气。

六、修心养性为太极之根本。

灵感的积累要在松静上下功夫,大松大软才能气力内敛、意沉丹田。神气外露、满脸劲气,容易把人变得愚昧。而松静要求心境平和,全身上下舒舒服服、沉稳泰然。身体的深层宽舒自然在于心灵的宽舒自然。心灵的宽舒首先在于养成宽恕的品德,孔子说:“忠恕违道不远”、耶稣也说:“爱你的敌人,为迫害你的人祈祷”、老子也告诉世人要:“以德报怨”。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敌意,那他就心气不和、血流不畅,加以时日必将百病缠身。仇恨和敌意是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源,也是一切坏事和邪恶产生的根源。不彻底消除仇恨和敌意,莫练太极。练太极当有大博爱、大胸怀、大智慧、大毅力。体谅苍生方能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七、最后,太极拳与女性养生很有帮助

通常来说,由于生理原因,女性的气血易于亏损、不调,进而导致贫血、肾虚、内分泌紊乱,直接导致衰老的过早来临。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不希望青春与健康常驻,太极拳就是满足她们这些愿望的最佳方案。中医理论与实践证明,高强度的运动形式不利于科学健身。

而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举动轻灵、呼吸匀长,静中寓动,虽动犹静,静所以养脑力,动所以活气血,内外兼顾,身心交修。打拳过程中,内气自然流转、动作和谐统一,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和畅气血,以至肾气旺盛,神清目明。总之,太极拳就是通过颐养精、气、神来增强人体生命力,使之日趋旺盛。

总之,现在已经较全面的知道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及动作要领,但是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只有经常练习,做到拳不离手,并不停的用心去感悟每招每式的涵义,才能把老师教的内容融合到自己的联系中,逐步提高自己对太极拳的领悟。

太极三章教案模板
《太极三章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