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部编六年级上册全本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4:08:01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2019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XX人,男生燲X犎耍鶻X人。从整体来看,我班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基本功较扎实,书写端正,朗读有感情。特别是像张昱佳、陈昕瑶等学生成绩优秀,能独立思考问题,常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我班差生较多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发挥师生、家长的共同合力,来帮助他们进步。本学期重点针对班级学生特色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都能认真、细心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全册共27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

其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为了落实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个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穷人》、《只有一个地球》、《月光曲》、《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丁香结》、《夏天里的成长》、《京剧趣谈》、《伯牙绝弦》等。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全册要求会写1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采用在生字的头顶上直接注意的方法。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犓摹⒔萄勘昙把胺椒

1、注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愿意独立解决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问题。

3、注重文化积累,情感积累。

4、贴近儿童生活实际,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使语文学习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负担。

5、不但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探究学习策略的意识,能够比较正确地作评价。

6、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7、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8、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9、通过搜集和阅读小说,增强对小说的兴趣,感受小说的特点,想象小说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0、通过朗诵小说、欣赏小说、续编小说等活动,感受小说的魅力。

1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学习围绕中心进行习作。

12、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1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语言的优美,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1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5、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16、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7、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18、会写简单的活动总结,学习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19、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6、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读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六、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个人的教学经验。

(一)后进生转化措施

1、取得任课教师的协助,学生家长的配合(经常上门家访)。

2、感情投资

(1)多与后进生交流,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2)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让他们树立起信心。

(3)对他们所犯错误和缺点及时指出和批评。

(4)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A、课堂提问、练习多给机会(难度较浅的)。

B、课后作业的布置与众不同。

C、作业尽量面批。

D、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功课。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后进生的思想波动较大,各方面表现反反复复,这样教师必须经常不间断进行转化。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有一份爱心和耐心后进生一定能迎头赶上。

(二)优秀生提高措施

1、加强对优秀生的思想教育。

优秀生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学生的赞扬、敬慕,家庭、学校宠爱、呵护,这样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总觉得自己已经是很好了,而忽视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本学期加大对优秀生的理想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和教育。

2、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教师对优秀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和适当性,对优秀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要适当,不能好到极处,也不能不予理睬,要具体公正。对优秀生其他方面的成绩要多注意留心,并指出哪点好,为什么好。教师要有意识地经常和优秀生谈心、沟通,传输一些观念,让他们知道教师赞扬什么推崇什么。如,奉献爱心、关心同学、帮助后进、平等待人、谦虚谨慎、志存高远都是老师推崇和向往的。

3、培养优秀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优秀生应作为班级体中的普通一员,不能越出界外,要树立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集体完成的项目和活动,感受到集体意识和成功的喜悦,让优秀生与他人一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让他们在人与人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感受伙伴的友谊和真情,感受到个人力量的微薄,使优秀生愿意与同学交往,取长补短。

4、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安排给学生提问题的环节,创造一个让学生积极思维的气氛,让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提高。

5、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

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对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这一特点,可结合课本的知识,适当插入相关的课外知识,并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使他们在熟练掌握课内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

6、课余时间为优秀生作学习指导

优秀生在学习中喜欢质疑,可利用课下时间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持续,能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学习更深的知识,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八、教学进度

推荐第2篇: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全本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春夏秋冬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2 姓氏歌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3 小青蛙 1.导入新课时采用猜谜语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了解了“青”的意思,为使用“形声字识字法”进行识字做好铺垫。

2.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读文识字中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3.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学比读等多种形式,达到了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感知形声字特点的效果。

4 猜字谜

1.导入新课时采用谈话的形式,不仅了解了字谜的特点,也初步感知了猜字谜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从读词、读短语识字,到小组内互助识字,再到游戏闯关巩固识字等,认字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听故事,讲故事”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口语交际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因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在教学中,利用喜庆的音乐导入新课,让学生猜想并感受故事的主题——嫁女办喜事。由此,激发求知的兴趣。在表演故事的环节中,分发各种角色的头饰,既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又能大大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园地一指导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 1.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

2.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第二单元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1.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

2 我多想去看看

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 一个接一个

《一个接一个》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儿童诗,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课文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外,通过多种方法指导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

4 四个太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

1.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孩子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中提炼自己的体验,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素材。

2.关注写字教学,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按笔顺规则书写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园地二指导方案

进行语文园地教学,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教学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第三单元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1.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写生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识写生字。我设计了转转盘的游戏,用部件组合法等进行教学,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学生有的编顺口溜,有的编儿歌,形式活泼多样,让学生记忆深刻。我还注重范写,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指导。

2.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我让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想象当时的场景,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当时他们的心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也更深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体现。逐步让孩子们养成了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

6 树和喜鹊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7 怎么都快乐

从本节课与学生的学习中我觉得有几点做法比较成功。 1.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内涵。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情,在评议中寻求答案,用读来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在本节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并鼓励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 2.启发引导,自由表达。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才会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把自己头脑中生活经验的积淀放到文本中来理解。在本节课教学中,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小创作”,让学生也来当回小诗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了教学渠道,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交流。

语文园地三指导方案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在本节课中,我力争做到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读的范围力求广泛,读的要求逐渐提高。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求会,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多样化的诵读,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兴趣盎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第四单元 8 静夜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悟教学。通过出示《静夜思》背景插图,优美的配乐,李白的图像,以及理解“霜”这个词的图片等,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走进诗人思乡的情怀中。

9 夜 色

《夜色》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本文以小朋友对夜色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情特点,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夜晚,感受深夜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短的诗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训练中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10 端午粽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11 彩 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堂课我十分重视“读”,以问题为引领,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长句,读好反问句,使学生在充分地读中内化语言,培养语感,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注重学法指导,抓住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语文园地四指导方案

第一课时设计分为三个环节,从认到读,从读到写,在活动中有规律地进行学习。第一环节以认读为主,并在认读中总结汉字的书写规律,根据总结的经验进行拓展练习。第二环节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对带有轻声字的词语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带有轻声字词语的读法和规律,并拓展练习运用两三个词语造句。第三环节以写为主,在正确、美观的书写汉字的基础上能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同一个笔画出现在不同位置,书写的笔顺不同。

第二课时设计分为两个环节,两个环节以读为主。第一环节熟读成诵,不仅会读,在读的过程中还以多种方式诵读诗歌。第二环节,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对读绕口令的韵律感、语速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学生在认读汉字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会观察、总结,把总结的方法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并且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认知,在读中感受中国语言魅力与博大精深。

第五单元 5 动物儿歌

本节课设计着力体现“三重”,即重归类、重情境、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6 古对今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7 操场上

教学反思 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8 人之初

教学反思

本文作为《三字经》国学经典的选文,教学中真正将识字与读文,朗诵与理解结合起来,将识字与读文作为教学重点,把朗诵与理解视为难点,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巧妙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理解韵文意思时,采用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识字课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1.巧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不时地将学生引领进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小学生的表演欲都很强,角色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为了演好角色,学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点,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锻练,得到了发展。 2.多边互动,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与说双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与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所以,课堂上安排大量时间,注重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增强交际能力。这节课就给了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有充分地“说”的时间和自由地“说”的空间。整节课上,教师就是这样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快快乐乐互动交际,轻轻松松实践语言,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园地五指导方案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借助课件里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第六单元 12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地朗读,这样,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学生难以体会的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13 荷叶圆圆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情感体验”的教学思想,让同学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更加喜欢朗读了,并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在读中获得了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14 要下雨了

教学反思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正越来越充分地得到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设计本教学过程时,我也有意识地实践这些理念,试着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对文本的理解、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相结合。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有这样的问话:“你学懂了什么?”课后我品评,发现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让学生对文章作全景式的概括,也可以作景点式的感知。可惜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

语文园地六指导方案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的整理、整合、巩固,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识字、积累等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七单元 15 文具的家

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再通过实际的“整理书包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6 一分钟

教学反思

1.“揣摩人物心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只有读懂人物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心理,成功地帮助学生体验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扎实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在的情感。

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本课设计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两项能力的培养。

多种策略,训练语言。本文是一篇蕴含语言训练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提炼语言,分析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围绕通知,展开活动,使学生在补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最后通过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18 小猴子下山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一起做游戏”教案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有兴趣地进行口语训练,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另外一点,在本节课中,从一开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以“贴鼻子”的游戏进行观察、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游戏玩乐——自由表达——人人参与——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在各个环节中放手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创新。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语文园地七指导方案

1.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通过创设和字宝宝游戏的情境,带领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识字、写字,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生字,会用生字,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2.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写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的特点,发现规律,触类旁通,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积累的古诗和课堂古诗学习要求不同,积累的古诗只要求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对照插图,自己发挥想象,诗意稍作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诵读兴趣,扩大阅读积累。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4.《孙悟空打妖怪》这首儿歌从结构特点和节奏感这两方面做重点和孩子们一起读诗,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提供的相关画面,展开合理想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诵读。学生们很快就能随着节奏把儿歌生动地诵读下来,快乐学习,完成积累。

第八单元 19 棉花姑娘

教学反思

虽然本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但第2~4自然段的结构和内容比较相似,我就多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医生给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鸟、青蛙为什么不能给棉花姑娘治病。第三次是有感情地读。通过几次有目的的读,学生自然理解了课文内容,节省了讲课的时间。

20 咕 咚

教学反思

首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采用创设一个童话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什么是“咕咚”,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最后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21 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反思 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3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看—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有了第3自然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

4、5自然段,在表演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理解课文。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表演给大家看,这样,不但积累了语言,而且理解了课文。

语文园地八指导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动物王国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是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推荐第3篇:语义学教案全本

语义学概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义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二)教学内容:汉语语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用。1.一次课学习一章,掌握1~2个主要观点;1~2个知识点。 2.完成一次课堂训练;一次作业。 3.评讲一次课外作业。

第一章 语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语文学时期我国的训诂学

(一)训诂学起源

1.为了注释古代典籍

古人的古人所撰写的典籍,时间久远由于语言的变化而难于理解,所以解释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为古代的典籍进行注解就是《传》,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的典籍,《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552~-479)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772~-481)计242年。《春秋》文字简短,相传寓有褒贬之意,后世称为“春秋笔法”。[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P1611]解释《春秋》的有《春秋左氏传》(亦称《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旧传春秋时左丘明[与孔子同时或曰在前]所撰,请代经今文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同《公羊传》、《榖梁传》完全用义理解释的有异。起于鲁隐公元年(-722),终于鲁悼公四年(-464),比《春秋》多出十七年,其叙事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454)为止。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实为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P156)、《公羊传》(旧题:战国时,公羊高传初时仅口头流传,汉初才成书。据唐徐彦《公羊传疏》引戴宏序,说是由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著于竹帛”[辞海缩印本1979年版P280])、《榖梁传》等三传。

又如《诗经》成书于春秋时代[-770周平王元年~-476周敬王四十四年]《尚书》[尚即上,由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P1116]《周礼》《仪礼》《礼记》等等均成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127~200)为诸多古代典籍作注,如《十三经注》。到了唐代,汉代的注又看不懂了,于是又有人出现给注作注。孔颖达(574~648)奉唐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就是对注释的注释。这表明:训诂学就是解释学,是重在对意义的解释。语言研究重在解释古代典籍、风俗、习惯、制度等的工具。

语文学时期及我国的训诂学时期 主要是为了注释古代经典。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朋:朋友;说:悦,高兴;乎:吗?

二 传统语义学

19世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有自己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发展步伐加快,领域扩大了。语义学则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重要内容。

最后由词义研究独立建立一门科学:语义学。

1838年德国人提出建立一门独立的语义学。1893年法国人首先使用语义学这一专门术语。

传统语义学研究: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词义与概念的关系;词义的色彩;多义词、同学出版社2004

三、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现状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重要内容。以具体的语言的语义研究为基础。

1 语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

第一章语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语文学时期我国的训诂学

二、传统语义学

三、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现状

第二章

我们关于语言

语义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

人从动物进化到人,其中三个最基本的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手进化为劳动工具;人脑发展为思维工具;语言成为交际工具。人与猴子不同:禁忌原则。如“四猴儿香蕉原则”。

人就不一样,先要看是不是有风险,在夜里会偷偷地去试探风险,会私下达成交易、会欲擒故纵等等。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人有三个基本工具:手——用来劳动;大脑——用来思维;语言——用来交际。

这三种工具是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在这过程中,人类还创造了大量的工具来加强、延伸这三咱工具的功能。如制造锤子、拍子、耙子、勺子、铲子、梳子等等延长手的功能;制造文字、手势、旗语、电报、电话、扩音器、录音机等等来加强延伸语言的功能;制造电子计算机来加强延伸大脑的功能,故称为电脑。现代人生活自己制造的工具的海洋中,但其中最重要的工具还是手、大脑和语言。

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就像语言的出现一新具有划时代意义。语言出现区分了人与动物、文字出现划分了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计算机出现使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时代。

那么信息的丰富与便捷地传递就是信息社会的标志。

二、语言的功能

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认知的工具、文化的载体。

(一)什么是语言

1、对语言的理解:

从语言自身结构认识:语言是一种自足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交际功能认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来认识: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音与意义结合才能表达意义。

音义结合不同语言不一样:英语与汉语:pen,盆;no,漏;?好盆不漏。

同一种语言内部还有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广东普通话与其他地方的普通话都存在着语音导致的语义区别

2、语言的构成: (1)语音系统:

b

p

m

f (唇齿音)

j

q

x

(舌面) d

t

n

l (舌尖前) zh ch sh r (舌尖后) g

k

h

(舌根)

z

c

s

(舌尖前) 不

擦 送

音 (2)词汇系统:

词素构成词;基本词与非基本词;本族词与外来词;方言词与共同语词;古语词与非古语词等等。 从词义的角度看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内涵义、外延义。常用义与非常用义等等。

2 从词义的发展看有:扩大、缩小、转移。 (3)语法系统:

语素、词、短语、句子;词类12类词;单句复句等等。

(二)语义的性质和含义

1、语义是语法的三要素之一,或者说是语法的三个平面之一。短语或句子中词语和词语之间的隐层关系,即符号和符号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语义关系。比如名词跟动词搭配组成的隐层的语义关系结构里,就有语义关系。

昨天我在书房用电脑给张刚写信。

三、语言的结构

最先看成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后来把语音独立出来,认为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组成;再后来认为由语音、语法、语义三部分构成。其先后顺序是先听到语音,然后接触到语法,最后在语法的帮助下最后接触到语义。Women dao dongwuyuan kan laowu。

四、语义系统

语言由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次组成,而每个层次又是一个系统。汉语的语义系统,是由大量的处于聚合关系和某些组合关系中的语义单位构成的。语音、语法都是为语义服务的。人们往往重视意义而忽略形式:一种意义可用多种形式表达;无论何种语言都能翻译,都能从不同形式中取得意义。

五、语义单位

1、意义单位:义位(义项:词义)、义素(风:空气、流动)、语素义(教师、老师)、义丛(短语义:叶公好龙)、句义(句子义)、言语作品义(篇章义)。

2、语义单位的几种关系:

(一)语义单位与语音的关系

定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如:“han:汉、汗旱焊捍翰憾瀚”。

关系:不同的语义单位通过相应的语音形式来实现。各种语言单位都有相对的语义单位,各种语义单位都依附在相应的语音上。如语素义、义位、义丛、句义、作品义。例如:

“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期待善良怎比自强不息。”句义;义丛“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期待善良/怎比/自强不息”义位“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期待/善良/怎比/自强不息”。

义素不直接依附在语音上,而是间接地依附在义位的音上。汉语的附加义,有一小部分依附在相应的语素的音上。如“鱼”与“鱼儿”中的“儿”的音上。

(二)语义单位与语法单位的关系

定义:语义单位在语法的帮助下组合起来。即内容与实现方式的关系。如“不完全懂”与“完全不懂”义位相同,组合方式不同则义丛义不同。

词组成词组,词组构成句子,义位就被组成了义丛甚至句义。这些单位与组合都由语音来实现,如“yīrén yīpiào móshì”(一人 一票 模式)“one person, one vote” model”。

(三)语义单位与语言、言语的关系 定义: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言语:人们使用交际工具进行交际的结果,即说出来的话。

属于语言的语义单位:义素、语素义、义位、固定义丛、自由义丛的结构、句义的结构 属于言语的有:自由义丛的内容、句义的内容、言语作品义。 关系如下:

语言的单位有义素、语素义、义位:

生命、有限、生活、无限、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生活、就、是、挑战 义丛:生命有限、生活无限、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意义、就是挑战(言语的语义单位)

3 句义:生命有限生活无限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意义就是挑战。(言语的语义单位)

生命有限生活无限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意义就是挑战,不要委屈自己,不要勉强自己,珍惜每一天就是珍惜生命。什么是爱?什么是喜欢?爱是深深的喜欢,喜欢是淡淡的爱,因为我爱的人名花有主,所以爱我的人趁虚而入。社会不会错,生活没有错,如果有了错就一定是自己的错。(言语的语义单位:言语作品义)

总结:语义是语言与言语的内容,是人们运用语言所要传递的信息。如: 有时用一个义来来表达:好! 有时用一个义丛来表达:这很好!

有时用一个句义来表达:你能够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不气馁,这很好!

六、语义类型 1.广义的语义

定义:语言和言语的所有的内容部分或意义方面。

(一)反映义

定义:指人们关心的客观主观世界在语言与言语中的反映,狭义地讲是词汇意义。 如“孔子”、“木头”、“思想”、“中国”等等。反映义又分为两种。

(1)基本义:某一语义单位惟一的内容,六种语义单位都有。如“人”、“书”、“广州是中国的南方城市”等等。有了附加义基本义往往是某一语义单位的主要内容。如“糊里糊涂”是“不清晰”、“糊涂”的意思,但又有添加了一种口语倾向、程度稍深等等意义。

(2)附加义:依附于一些义位、句义和言语作品义之上的意义。与基本义共同构成语义。 如“老头儿”与“老头子”的附加义是不一样的,前者有一定的贬义,后者有一定的褒义色彩。

反映义又可分成指称意义和系统意义两种: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等是指称意义,而“大——中——小”、“美——一般——丑”等等则是系统意义。

(二)语法意义

定义:各种语法成分的内容。如“主语”就是句子中陈述的对象;“谓语”句子中陈述主语的成分;“定语”修饰或限制名词性中心语的成分;“状语”修饰或限制动词性中心语的成分;“补语”补充说明中心语的成分。

另外“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等递进、转折等意义也属于语法意义。 2.狭义的语义

定义:语义学研究的语言、言语的内容部分或意义方面,即各种语义单位的性质、结构、功能和变化。如“跳”的义位“双腿用力同时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与义丛“跳高”,“双腿用力向离开原来所有的地方,以期达到与地面尽可能远的距离”。

狭义的语义排除了语法意义与认识成果义。如人们阅读《水浒传》、《红楼梦》所体现出来的认识、感悟、体验、联想等等意义。如“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生只恨聚无多,等到多时眼闭了;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帝王将相古来多,荒冢一堆草没了;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在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人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其间所表现出来的哲学意义:人生无常、事事难料、生老病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等等意义则是属于广义的语义而不是狭义的语义。

表现出来的思想不、“他跳得很高”等等语义单位 指排除了语法意义、具体如“

七、人是怎样认识语义的 交际要达到的落脚点,是为主要

八、语义与语言反映的各种现象的关系

第二章

我们关于语言

语义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

二、语言的功能

(一)什么是语言气

(二)语义的性质和含义

三、语言的结构

四、语义系统

五、语义单位

(一)语义单位与语音的关系

(二)语义单位与语法单位的关系

(三)语义单位与语言、言语的关系

六、语义类型1.广义的语义

(一)反映义(1)基本义(2)附加义

(二)语法意义

七、人是怎样认识语义的

八、语义与语言反映的各种现象的关系

第三章

义素分析法(上)

一、义素分析法的提出是不可避免的

二、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章

义素分析法(下)

一、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和方法(下)

二、义素分析实例补充

第五章

义素和义位的性质

一、义素的性质

二、义位的性质

三、语文词典的释义

第六章

语义场(义位系统)(上)

一、历代学者对义位系统的认识

二、语义场的性质

三、语义场的类型

四、义位间的关系

第六章

语义场(义位系统)(上) 一 历代学者对义位系统的认识

《尔雅》19篇按“亲、宫、器、乐、天、地、丘、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畜”分类。就是意义分类。 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的义位,构成一个最简单的义位系统(美丽、漂亮、帅、俊;美、丑),是一个最小的子语义场。语义场可进一步分作词汇场、联想场两类。

二 语义场的性质

1语义场是义位形成的系统。如“丈夫”(义位结构为[近亲属]、[配偶关系]+[男性]),妻子。“镂,刻,切,磋,琢,磨”。 2义位有系统意义。“星期一~六”[工作/学习的]。“星期日”[-工作/学习]反映客观主观世界中所处的系统地位。 3语义场是外部世界系统性在语义中的反映。春播秋收:“春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4语义场对外部世界的划分。男女、老少、海陆空、金银铜铁锡。 三 语义场的类型

1分类义场:大百科全书的分类就是,分为52种。交通工具、汽车、跑车、法拉利跑车

2部分义场:整体反映整体,部分反映部分。人:头颈肩胸臂腕手腿膝踝脚背采臀

3顺序义场:小中大学 春夏秋冬 4关系义场:教师学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5反义义场:死活 真实虚假 战争和平

6两极义场:老少 自大自卑

7部分否定义场:赚 够本 赔本 进停倒

8同义风场:可靠牢靠 东西玩艺儿

9枝干义场:

10描绘义场:红朴朴/艳艳/彤彤 笑哈哈(高)>呵呵(次高)>嘻嘻(微笑)>吟吟(有笑意)>咪咪(意向)(视/听觉形象)

四、义位间的关系

1对立关系:妻子丈夫

2重合关系:单车脚踏车

3包含关系:夫妻丈夫妻子

4上下义关系:家具桌子床柜子 5相对无关关系:狗 树

第七章

语义场(义位系统)(下)

五、语义场之间的关系

5 车:自行车 大车 火车 电车 汽车:小轿车 吉普车 面包车 卡车:轻卡 皮卡 重卡:矿山卡车 集装箱卡车

六、最小子场与多义词的比较

1最小子场是义位的集合。多义词的义项也可以是语素义。2各个义位之间存在着联想义:中医 西医 和平战争 3最小义场的各个子义位,属于同一概念故可出现在相同语境中:X~肉:炒炖炸煎烤焖蒸熘„„ 4最小子场内的各个义位依附于不同的读音,因而一个场有几个义位是明确的。 5多义词由各个义项构成的语义系统是一种联想场。

七、语义场的实例补充

1手动作子语义场 (一)徒手动作子语义场:(1)拿端提(枝干义场,使用手)和:拿:用手取,握在手里。端:平着拿。提:垂着拿。(2)拿握(同义义场,使用手)。(3)取拿(同义义场,使用手)。(4)拾捞摘抽掏挖(分类义场,使用工具或手)。(5)拾捡(同义义场,使用手)。(6)摘采(枝干义场,使用手)。(7)挖抠(枝干义场,使用手,手指或工具)。8取扔(反义义场使用手臂)。(9)扔甩投(枝干义场,使用手臂)(10)扔丢抛:

八、语言的总语义场

1对象[自然现象]

2运动对象

3性质对象 物质对象

精神对象

物质

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物

非生物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人类

禽兽

第七章

语义场(义位系统)(下)

五、语义场之间的关系

六、最小子场与多义词的比较

七、语义场的实例补充

八、语言的总语义场

第八章

句义(上)

一、现代语义学为什么要研究句义

二、义位在交际中组合起来

三、句义的结构

四、句义结构的类型

第九章

句义(下)

五、句义内义位的搭配

六、句义结构是怎样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七、分析句义结构的依据和程序

八、句义间的关系

第十章

附加义

一、义位的附加义

二、句义的附加义

三、附加义的性质及其重要性

第十一章

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

一、注意到语义的不明确是一个进步

二、义位明确与不明确的状况

三、句义明确与不明确的状况

四、不要把语义的概括性等特点看作不明确

五、语义明确与不明确是相辅相成的

第十二章

汉语语义中的普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与有关的理论

二、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和步骤

三、语义的普遍因素同翻译与双语词典的释义关系

四、普通话与各方言语义间的普遍因素

第十三章

句义的演变(上)

一、在历史中没有变化的义。

二、义位的深化

三、句素分析揭开了义位扩大、缩小和转移的面纱

四、扩大缩小转移的结果之一____引申 第十三章

句义的演变(上)

一、在历史中没有变化的义

没有变化指有些义位从古到今没有变化。这主要是一些基本词汇的义位,主要是因为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一开始就能反映其本质。如一些是核心的表示数目的义位。如“百,十十也”《说文·百部》,现在“百:数目,十个十”《现代汉语词典》。又如“孙:子之子为孙”〈尔雅·释亲〉,“孙:孙子。”“孙子:儿子的儿子”〈现代汉语词典〉。

其他如:大自然、亲属关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等的义位。如:说、东南西北、

二、义位的深化

三、句素分析揭开了义位扩大、缩小和转移的面纱

四、扩大缩小转移的结果之一____引申 第十四章

句义的演变(下)

五、语义场的演变

六、分析古汉语要注意它的特点

施事:自主性、感知性、使动性、位移性、自立性

受事:变化性、渐成性、受动性、静态性、附庸性 王帅:你在讲一张纸上面的东西。

李慧:解释上上节课没有说清的问题,音位的对立关系。最小义场的对立与多义词的义位对立。附加义,的概念发现附加义的方法分类来源种类表现手段性质和方法。(概括能力强、内涵不太明确) 董华文:附加义是附着于义位上的意义,除理性义之外的意义。 邓文莉:“夫人”“堂客”。Wife:

7 什么是语义明确与不明确,为什么说语义不明确是一个进步?

1、语义表达的几个层次:明确:山、水、人。多义:好看、不好看。好看:有好看“看上去很美丽”“丢人”。“打”:高:很、喝多;模糊:“早上”、“年轻”、“短篇小说”;笼统:“东西”、“家伙”。 黎丹:现在社会的追求的不一定是明确。双关表达的需要。 为什么说语义 何学恒:必须。

张珩:语义明确比如说是同一个意思,不明确就是不同的意思。讲模糊比如说相反的意思,经常说反话的人是不明确。

语义的明确只有惟一的解释:然而我们现在认识到语义有不明确与明确之分,其中,是一个连续统: “明确>多义>模糊>笼统”。

认识到语义的不明确是我们研究语义的一个进步,也是语义学发展的标志。

“言语交际的需要”语言表述形式有限,需要表达的意义无限,用有限形式表达无限的意义势必造成“以少统多”的局面,因此就会出现不明确。

2、语义明确与不明确有哪些状况? 孔琴心:借代与借喻的相同点:

1、都是比喻的下位分类,是辞格。

曾文科:

1、借代不是比喻。

2、借代是一种辞,借喻是比喻的下位辞格。

罗曼:共同点借用另外的事物来代指或喻指想要说明的一种事物。这体现在名字上“借”。 李慧:本体或借体不在本句中出现,都突出本体某种特征的作用。 相同点:

1、强调语言的联系美而形成的。

2、二者都有本体而且有相应的借代与借喻。

3、同时本体不在本句。不同点:

1、相似/相关;

2、借喻可以还原明喻;

3、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只是密相关。“痛打落水狗” 举:“割尽黄云稻正青”、“乌纱帽”

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特点有:常用的生动形象由浅入深,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1、相同:常用辞格,本体、喻体、拟体。

2、不同:A、本体喻体都出现;B比拟容易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3、一条: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二条:考察分析能力的高低。 张秀琴提问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可以是借喻也可以是借代,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如果是就是借喻:

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3、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血汗。(借喻)

4、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血汗。(借代) 2005-5-19

王帅:你在讲一张纸上面的东西。

李慧:解释上上节课没有说清的问题,音位的对立关系。最小义场的对立与多义词的义位对立。附加义,的概念发现附加义的方法分类来源种类表现手段性质和方法。(概括能力强、内涵不太明确) 董华文:附加义是附着于义位上的意义,除理性义之外的意义。 邓文莉:“夫人”“堂客”。Wife:

什么是语义明确与不明确,为什么说语义不明确是一个进步?

1、语义表达的几个层次:明确:山、水、人。多义:好看、不好看。好看:有好看“看上去很美丽”“丢

8 人”。“打”:高:很、喝多;模糊:“早上”、“年轻”、“短篇小说”;笼统:“东西”、“家伙”。 黎丹:现在社会的追求的不一定是明确。双关表达的需要。 为什么说语义 何学恒:必须。

张珩:语义明确比如说是同一个意思,不明确就是不同的意思。讲模糊比如说相反的意思,经常说反话的人是不明确。

语义的明确只有惟一的解释:然而我们现在认识到语义有不明确与明确之分,其中,是一个连续统: “明确>多义>模糊>笼统”。

认识到语义的不明确是我们研究语义的一个进步,也是语义学发展的标志。

“言语交际的需要”语言表述形式有限,需要表达的意义无限,用有限形式表达无限的意义势必造成“以少统多”的局面,因此就会出现不明确。

2、语义明确与不明确有哪些状况? 孔琴心:借代与借喻的相同点:

1、都是比喻的下位分类,是辞格。

曾文科:

1、借代不是比喻。

2、借代是一种辞,借喻是比喻的下位辞格。

罗曼:共同点借用另外的事物来代指或喻指想要说明的一种事物。这体现在名字上“借”。 李慧:本体或借体不在本句中出现,都突出本体某种特征的作用。 相同点:

1、强调语言的联系美而形成的。

2、二者都有本体而且有相应的借代与借喻。

3、同时本体不在本句。不同点:

1、相似/相关;

2、借喻可以还原明喻;

3、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只是密相关。“痛打落水狗” 举:“割尽黄云稻正青”、“乌纱帽”

都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特点有:常用的生动形象由浅入深,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1、相同:常用辞格,本体、喻体、拟体。

2、不同:A、本体喻体都出现;B比拟容易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3、一条: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二条:考察分析能力的高低。 张秀琴提问

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可以是借喻也可以是借代,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用相应的比喻,如果是就是借喻:

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3、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血汗。(借喻)

4、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血汗。(借代)

邓文莉、陈尉瑜、罗曼、胡素珍、王永康、曾文科、张秀琴、李慧、黎丹、孔琴心、王帅、张璇、刘碧天、高胜

一、张珩、何学恒、陆兵、植毅、董华文、倪望珍。胡素珍: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作业。 罗曼:认识到语义不明确是一个进步。 王永康:“大家”和“自己”的区别、“你”与“你们”“自己”的区别:大家是多对一,自己看作一个个体。语义的明确是只有惟一的解释,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明确>多义>歧义>模糊>笼统。 曾文科:什么是汉语语义中的普遍因素,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步骤是什么? 张秀琴:普通话与方言语义上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共性。付钱/埋单(结帐)、book与“书”。 王帅: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例子。在普通话是“面”“面粉”“灰面”“干面”。 傻:瓜/缺心眼儿、缺、犴、

语义的共性:就是有一个内涵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普通话的“傻”,上海话是“十三点”(痴),瓜、

9 本溪缺心眼儿、傻、憨、阳江傻。内涵:不同的形式就词汇形式:傻瓜憨、缺心眼儿、十三点。 亲属关系: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步骤是什么。

跨语言间的语义比较,要放到语义场的系统中进行,而不能单个比较而不能单位比较,要按步骤比较。 师父:师太、师叔、师伯。 保姆、男保姆;强人、女强人; 翻译与双语词典的问题是 总结:语义是语言的核心,其中共同社会的生活基础是语义普遍性的来源,例如汉语的“秋波”就是sheep’s eyes.不同语言间的语义相应性情况有三种:无法翻译、大致翻译、准确/绝对翻译。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情况与此相似。 货到全付款。

明喻:一般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小孩儿的脸||像红|苹果。

大齐夹着尾巴做人。夹着尾巴的大齐很老实。大齐平时都夹着尾巴。 普通话和本地方言不同的词内涵,形式10 词形式相同,内涵十个。10个。 李慧:共同语义基础是什么?

一是具有完全相同的基础的,如“父亲”英语汉语完全一样,这样可能通过共同的义素进行比较。二是有部分相同的语义,如早中晚餐与breakfast lunch dinner 之间的区别,要通过语义场系统来比较。 三是完全不同。如孝、与道。只能通过社会文化的分析来比较。西方社会是强调个人奋斗,个人主义,不大重视家庭血缘关系,因此没有中国浓厚的家族观念,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等没有。这需要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来分析比较。

因此共同语义基础是相同的社会生活、人类的共同思维、生存;大致相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传统形成大致相同的语义;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形成不能翻译或不能对应的语义。

2005.5.26 邓文莉、陈尉瑜、罗曼、胡素珍、王永康、曾文科、张秀琴、李慧、黎丹、孔琴心、王帅、张璇、刘碧天、高胜

一、张珩、何学恒、陆兵、植毅、董华文、倪望珍。胡素珍:语义的明确与不明确、作业。 罗曼:认识到语义不明确是一个进步。 王永康:“大家”和“自己”的区别、“你”与“你们”“自己”的区别:大家是多对一,自己看作一个个体。语义的明确是只有惟一的解释,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明确>多义>歧义>模糊>笼统。 曾文科:什么是汉语语义中的普遍因素,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步骤是什么? 张秀琴:普通话与方言语义上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共性。付钱/埋单(结帐)、book与“书”。 王帅: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例子。在普通话是“面”“面粉”“灰面”“干面”。 傻:瓜/缺心眼儿、缺、犴、

语义的共性:就是有一个内涵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普通话的“傻”,上海话是“十三点”(痴),瓜、本溪缺心眼儿、傻、憨、阳江傻。内涵:不同的形式就词汇形式:傻瓜憨、缺心眼儿、十三点。 亲属关系:不同语言间语义比较的原则步骤是什么。

跨语言间的语义比较,要放到语义场的系统中进行,而不能单个比较而不能单位比较,要按步骤比较。 师父:师太、师叔、师伯。 保姆、男保姆;强人、女强人; 翻译与双语词典的问题是 总结:语义是语言的核心,其中共同社会的生活基础是语义普遍性的来源,例如汉语的“秋波”就是sheep’s eyes.不同语言间的语义相应性情况有三种:无法翻译、大致翻译、准确/绝对翻译。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情况与此相似。 货到全付款。

10 明喻:一般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小孩儿的脸||像红|苹果。

大齐夹着尾巴做人。夹着尾巴的大齐很老实。大齐平时都夹着尾巴。 普通话和本地方言不同的词内涵,形式10 词形式相同,内涵十个。10个。 李慧:共同语义基础是什么?

一是具有完全相同的基础的,如“父亲”英语汉语完全一样,这样可能通过共同的义素进行比较。二是有部分相同的语义,如早中晚餐与breakfast lunch dinner 之间的区别,要通过语义场系统来比较。 三是完全不同。如孝、与道。只能通过社会文化的分析来比较。西方社会是强调个人奋斗,个人主义,不大重视家庭血缘关系,因此没有中国浓厚的家族观念,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等没有。这需要从不同文化的比较中来分析比较。

因此共同语义基础是相同的社会生活、人类的共同思维、生存;大致相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传统形成大致相同的语义;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形成不能翻译或不能对应的语义。

第十四章

句义的演变(下)

五、语义场的演变

六、分析古汉语要注意它的特点

语义学相关思考

施事:自主性、感知性、使动性、位移性、自立性

受事:变化性、渐成性、受动性、静态性、附庸性

第一章

1、语义研究的三个阶段(训诂学时间、传统语义学、现代语言学)的内涵是什么?

2、现代语义学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

1、语义是什么,语义在语言中的地位,语义有哪些单位,如何分析? 第三章

1、什么是义素,什么是语义场,如何运用义素分析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义素分析?(确定分析的语义场、比较、纵横比较[最小邻近义场比较]、检验)

第四章

1、确定语义场的性质与层次、最小子场的方法有哪些?

2、分析方法有:列入图表进行比较、比较词典中的义位释义(事物对象、性质状态、动作行为等),请以“大五金、小五金,大、小,出境、入境”为例进行分析。第五章

1、什么是义位,如何理解义素与义位的关系?

2、如何理解义素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语文词典的释义? 第六章

1、什么是语义场,语义场有哪些类型,在语义分析中有什么作用?

(分类义场[客轮货轮],部分[头颈肩„],顺序[小学中学大学],关系[教师学生]、反义[动静]、两极[穷富]、部分否定[必然可能]、同义[结构构造]、枝干[摘采]、描绘[湿淋淋湿漉漉])

2、义位间有些什么关系,在语义分析中有什么作用?(对立[妻子丈夫]、重合[红赤]、包含[爱人妻子]、

11 上下义[家具桌子]、相对无关[狗树]。 第七章

1、语义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工具”与“中华牌轿车”是一种什么关系?

2、最小子场与多义词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这对语义分析有何作用?

(子场是义位集合[锅碗瓢盆],多义词义项一定有义位,但也有语素义[深];子场义位间的基本联系是对立关系[风旋风],同义词各种最小子场各义位间存在联想关系[美丑师生];最小子场是同一类概念[炒炖煎炸],多义词不是[打];子场读音不同[春夏秋冬],多义词则相同[顶])

第八章

1、现代语义学为什么要研究句义,句义在什么情况下组合起来?

(训诂学研究句子意义,传统语义学不研究,现代语义学又去研究;在交际中:事物、事物运动变化、事物性质特征)

2、句义有哪些组成成分,结构,又如何分析?

(谓词:零目[变天入伏地震]、单目[美闷]、又目[是有]、三目[给送]) 语义格

A基本格(a.主体格:施事[小王来了]、主事[李白是诗仙]、参与[我们要团结他们]、遭遇[化工厂失火了];b.客体格:受事[杯子被明明打破了]、结果[妈妈做饭]、说明[刘老师是班主任]、客事[小明得了脑炎];c.与格:[老师教小月俄语])3类9种 B一般格(a.环境格:范围[校长就今年的工作讲了话]、时间[走了三天]、空间[把书放在书柜里];b.凭借格:工具[明天来都要带镰刀]、材料[牛皮可以做鞋]、方式[用书面形式发言]、基准[弟弟比姐姐高];c.根由格:依据[依法办事]、原因[因祸得福]、目的[考大学];d.修饰格:属格[北京的大学]、描写[铁路工人]、同位[首都北京])4类13种

3、简单句义、复杂句义与复合句义有何区别,各自有些什么类型?

简单谓词句义:无谓词[好球!]零目[快变天了。]单目[衣服真漂亮。]双目[她很像妈妈。]三目[他送她一束玫瑰。] 复杂句义:老王先讲几句比较好。

复合句义:联合[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主从[由于太热,不少人只穿了件衬衫。] 第九章

1、什么是义拉搭配,有何现实根据,有几种情况?

(“小王/小李/小张/小妹/大哥„看/写/读/修改„论文/作业/设计/计划„。”要受社会、百科知识、现状制约。分为:A可以搭配:a.强势搭配[小李看书];b.弱势搭配[猫吃鱼];c.修辞上的搭配[好春天!];d.搭配与信息传递[学生写字];B零义位:[我想买点什么];C多余搭配[我用嘴吃饭];D不能搭配:a.指称范围大于环境要求[生物吃物质],b.不合要求[衣服吃空气])

2、句义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A词序作用[小王打小李/小李打小王。]B虚词作用[在中国,人人有自由。]C语调的作用[他走了。?!]D义位的作用[我吃面。/我吃大碗。]E上下文和语境的作用[鸡不吃了。]

3、分析句义结构的依据和程序是什么,句义间有些什么关系?

(A依据:抓住句义表现手段[句法手段:词序、虚词、语调,义位、上下文、语境];a.揭示句法结构;b.找出句义;c.确定含义。B分析程序:a.找出谓词[零目、单目、双目、三目];b.确定句义[各种基本格的项属于何种格];c.指出成分[谓词项和项的描述成分:句义、成分句义、分句义];d.分析[对某些义位或义丛进行义素分析]。关系有:A延续[首先其次再次最后];B同义[中国大胜印尼队/中国队大败印尼队];C包含[她父母都很爱她/她父母很爱她];D不相容[小刘是东北人/小王是上海人];前提[你买两支还是三支?])

研究发展状况

句义研究新动向

语义格分类:不同的人分为不同的类。代表是《动词用法词典》分为“13+1类”,如:

1受事[钓鱼]2结果[盖房]3对象[教育孩子]4工具[盛大碗]5方式[存活期]6处所[去南京]7时间[起五更]8目的[等朋友]9原因[避雨]10致使[开门]11施事[进来一个人]12同源[跌跟斗]13等同[他踢中锋=他是中锋]14杂类:凡不易归入以上13类的届此类。[闯红灯、上年纪、比干劲、闹情绪、少五块钱、多两个字、欠说服力、吃父母、打官司、吵架、醒酒、出风头] Dowty《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thematic proto-roles and argument selection) 难以确定、事实基础缺乏标准、分歧较大。提出:构成原型施事的特征有:

施事[自主、感知、使动、移位、自立]受事[变化、渐成、受动、静态、附庸]感事[自主、感知、移位、自立]

12 工具[自立、静态、附庸]系统[~~~]地点[静态、自立]对象[受动、静态、自立、变化]

施事>感事>工具>系统>地点>对象>受事 詹卫东的基于计算机的动态分析:

苹果:=[语义类:可食物,物态:固体];汤:=[语义类:可食物,物态:液体];圆:=[语义类:物形] 吃:=[语义类:获取,论元:2]{施事:[语义类:动物|人类],受事:[语义类:可食物,物态:固体]} 1.渴望:[论元数:2]{感事:[语义类:人],内容:[语义类:事物]}

2.渴望:[语义类:心理活动,论元数:2]{施事:[语义类:人],受事:[语义类:事物]}

沈家煊:施事性的典型特征

a.有生性:人>有生物>无生物>抽象物

b.使因件:直接使因>间接使因>非使因

c.自主性:高自主>低自主>非自主

d.支配性:强支配>弱支配>非支配

c.显著性:十分显著>比较显著>不显著

莫彭龄、单青(1985)统计

名词充当句子成分统计表:

动词做状语、定语和主宾语

统计:

主语

宾语

主宾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谓语(补语)

状语

定语

主宾语

名词

21.2

49.0

471.24

20.9

6.5

0.18

82.58

7.15

6.52

3.77

代词

54.6

18.3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形容词充当句子成分的使用频率百分比是:

口语

书面语

小计

口语

书面语

小计

定语

谓语(补语)

状语

主宾语

做定语

88

112

200

89

88

177

42.0

31.0

19.1

7.75 做谓语

31

92

123

108

87

195 总计

119

204

323

197

175

372

这表明:语义分析在构词层面是义素分析,在词汇层面是义位分析、在短语层面是义丛分析。在句义层面就是语义格分析。对语义格的研究深入,有了种种方式探求最后与语言应用相结合。

第—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代词>专有名词>普通名词

有定名词>指称性名词>非指称性名词 (沈1999,208)

陈平(1994)按照这一思路建立起汉语中这些语义范畴跟主语相配的连续统:

施事>感事>工具>系统>地点>对象>受事

受事主语句跟被动语态有自然的关联系,见(16 b)等,不加“被”字句子也往往有被动的含义在内。第三章3.2节曾说明受事主语句跟否定之间有自然的联系,这一点过去不人被人注意。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统计了曹禺《雷雨》《日出》、老舍《茶馆》《龙须沟》四部剧作中的受事主语句,共132句,其中肯定58,否定句50,疑问句19,假设条件句51疑问句和假设条件句跟否定句是相通的,都属于“非现实句”(见第六章6.4节),肯定句和非肯定句相比为44:56。我们还统计了小说《山乡巨变》(下册)中的受事主语句,结果也大致相同,共97句,肯定句51,否定句加疑问句46,比例是52.6:47.4这证明否定句在受事主语句中确实不成比例地大幅度提高,甚至超过了肯定句.因为在语篇中否定句的总体比例是很低的。(沈家煊1999,217)

据莫彭龄、单青(1985)的统计,名词和代词充当主语和宾语的频率存在以下的“互补分布”:

主语

宾语

名词

21.2

49.04

代词

54.6

18.3 (沈家煊1999,241)

语义类的语义特征

事物

性状

动作 独立/依附

自足

依存

依存

13 静念/动态

静态

静态

动态

有/无程度差别

无(沈家煊1999,255)

词类和语义类、语用功能类的关联标记根式

名词

形容调

动词 语义类

事物

性质

动作

语用功能类

指称

修饰

述渭(沈家煊1999,257)

{名词,半物,指称},{形容词,性质,修饰},{动词,动作,述谓}构成三个无标记组配,而其他组配方式,如{名词,事物,述谓},{动词,动作,指称},{形容词,性质,述谓}等,则都是不同程度的有标记组配。

无标记组配

无标记组配

无标记组配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名例

动词

形容问(沈家煊1999,258)

名词充当句子成分统计表:

主宾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71.24

20.9

6.5

0.18(沈家煊1999,260)

动词做状语、定语和主宾语

莫彭龄、单青(1985)统计的仗用频率百分比如下:

谓语(补语)

状语

定语

主宾语

82.58

7.15

6.52

3.77 从频率标准看,动词做状语、定语和主宾语的有标记性是十分明显的。下面用其他标准来衡量。

10.5.2.1.

功词做状语

上面这个统计数字7.15%,那是把“助动词+动词”也看作“状语+动词”,如果排除助动词,那么动同做状语的可能件极小。(沈家煊1999,269)

莫彭龄、单青(1985)统别的使用频率百分比是:

定语

谓语(补语)

状语

主宾语

42.0

31.0

19.1

7.75 形容词做定语和谓语的比例相差不大,有的统计结果还是渭语高于定语,这个问题因此比较复杂,将在下一章专门论述。形容词做状语和主宾语的比例不高,按频率标准;显然是有标记的,做主宾语比做状语更加有标记,其他标准的衡量如下。(沈家煊1999,283)

定语

谓语 性质形容向

无标记

有标记 状态形容词

有标记

无标记

假设的这个标记模式具有高度的可证伪性,具体可以用第二章2.3节有无标记项的判别标准来检验。为此我们作了一次规模不大的调查。有三万字左右的口语材料,包括《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钢介绍写作经过的讲话,节目主持人和—些名人的访谈三个,都经过录音和转写。另行书面识材料约三万字,是作家斯妤的中篇小说《出售哈欠的女人》(载《作家》1995年第8期)。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界定完全按照朱德熙(1956),们在统计它们做定语和谓语(包括补语在内)的频率时一律区分加标志和不加标志的用例,标志包括“的”字和做谓语时加的“是”字(详见下)。同一个用例反复出现数次按一例计算,例如“大地震”多次出现,但只算计质形容问不加标志做定语的—例。

14 先把不区分加不加标志的总体统计结果列出如下: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口语

书面语

小计

口语

书面语

小计

做定语

88

112

200

89

88

177 做谓语

31

92

123

108

87

195 总计

119

204

323

197

175

372 从这张表小可归纳山以下几点:

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台起来,也不分口语和书面话,做定语共377例,做谓语共318例.百分比是54:46,做定语略高于做谓语,这跟胡明扬(1995)的统计结果相一致。把口语和书面语分开,这个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书面语中是53:47(201例对179例),口语中是56:44(177例对139例),这跟胡明扬(1995)的统计结果又木一致(下面会解释不—致的原因) (沈家煊1999,299)

形容词做出语的标记模式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共200例)

(共177例)

加标志

不加标志

加标志

不加标志

79(39.5%)

121(60.5%)

138(78%)

39(22%) 性质形容词不加标志“的”直接做定语占60.5%,好象不算很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1例中有95例是最常用的单音节形容词,举例如下:

表大小:大手,大床,大地震,大票子,大悲剧,小病,小挎包,小竹排,小角色,小商品,小纸卷„„(沈家煊1999,301)

形容词做谓语的标记模式

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同

(共123例)

(共195例)

加标志

不加标志

加标志

不加标志

87(71%)

36(29%)

44(22.5%) 151(77.5%) 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大多要加标志,标志通常是“的”,有时加了“的”还不够,还要加系词“是”,只有在表示比较或对照的意思时才可以不加任何标志(朱德熙1956,1982),例如:(8)今儿冷,昨儿暖和。屋里黑,外头亮。人小心不小。(沈家煊1999,302)

语言的对称和不对称是同——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语言总体上是对称的,清音有对应的浊音,送气音有对应的不迭气音,形容词“大、良、高”有对应的“小、短、矮”、肯定句有对应的否定句,主动句有对应的被动句,形式和意义也是大致对应的。语言在局部上又是不对称的,对应的两项中总是有一个是无标记项,—个(沈家煊1999,329)是有标记项,形式和意义之间也百“种扭曲关系。焕一个视角,语言的不对称是绝对的、永久的.而对称是相对的、暂时的。对称的状态一旦形成,马上又会产生新的不对称。如果在达到对称后不再出现个对称,语言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不村称的产生商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徐通锵(1删)指山语音系统的个对称是由牛理心理的条件决定的。受生理条件的限制,人的口腔构造是上下前后不对称的,因此各部位互相协向配合的发音能力是不对称的,有些强,有些弱,这止是各种语言中舌根辅音与前高元音的组合容易发生路化的原因(见Meibtl925):心理上人往往顾此失彼,结果在语言一个层次上求得对称会造成另—个层次上的不对称。徐文举的例子是浊音清化使汉语声母系统的小对称消失,而结果又在声、韵、调的配合关系上出现了新的不对称、本书说明语法中的不对称也有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人体构造的不对称、特别是视觉器官部位的不对称是造成方位词不对称的根源,而方位概念的不对称义引申出

系列其他概念的不对称;认知上显著事物的易处理性、人倾向常规的心理都是造成种种反义问不对称的原因;“施事—动作—受事”这样的关于事件或活动的认知模

15 型是形成主语和宾语不对称的根源。本书还着重说明语言交流策略和语用规律是造成语法小对称的重要原因。例如,语言交流中的“适量淮则”是造成否定运域偏向性的根源,“礼貌原则”也是造成许多词语和格式不对称的原因。

此外,语言的不对称还跟语言演变的规律有系。人总是通过联想和类推给旧的话言形式赋予新的意义,人说话时为丁凶省力话音形式有自然泊蚀的趋势.意义和形式总处在不断变化之巾c Wang(1969)提出音变的“词汇扩散”规律是造成词汇上语音不整齐的原因.这就是从语言演变的规律来解释共时平面上的不对称。我们在上面巳说明,语言合义演变的不同步规律也是造成音义间

(沈家煊1999,329)

只叔湘.1981b语文杂记,L海教育山版社。 吕权湘.1拟h,“也、又、邯、就、还”的轻重区音,《语义杂记》

让。

吕叔湘.1987a,疑问 否定 肯定,裁吕叔湘(19路c)G 吕叔湘*1987b,说“胜”和“败”,(中国语文》第1期c 吕叔湘l987c,语文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论文题目

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语义系统分析(N)

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词语义系统分析(V) 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容词语义系统分析(A)

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副词语义系统分析(ad) 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量词语义系统分析(L)

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名+动,名+形;动+动,动+形,动+名;形+形,形+动,形+名搭配所能实现的句法关系语义分析(NN,NV,NA;VV,VA,VN;AA,AV,AN)

7.《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量+名,副+名,副+动,副+形搭配的语义分析(LN,adN,adV,adA) 8.《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SP)

9.《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AttrCen) 10.《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 1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SP) 1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AtCen) 1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Para) 1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状中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AdCen) 1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中补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CenC) 1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连谓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P+P„„) 17.《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SP) 18.《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AtCen) 19.《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Para) 20.《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状中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AdCen) 2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中补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CenC) 2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连谓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P+P„„) 2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 2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SP) 2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AtCen) 2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

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

1、名词的义素分析

甲级词(1033)

[名:n;动:v(助动:aux);形:a;数:num;量measure;代:pron;副:ad;介:prep;连:conj;助:frame;叹:int;象声:voice]

A:啊、啊、矮、爱、爱人、安静、安排

B:

八、把、把、爸爸、吧、白、百、摆、班、搬、半、半天、办、办法、办公室、帮助、饱、抱、报、杯、杯子、北、北边、倍、被、本、比、比较、比赛、笔、必须、边、变、变成、变化、遍、表、表示、表现、表演、表扬、别、别的、别人、病、不、不错、不但、不久、不如、不同、不要、布、部分

C:63擦(动)、64才(副)、65菜(名)、67参观(动)、68参加(动)、69操场(名)、70草(名)、71层(量)、72茶(名)、73查(动)、74差(动)、75常(副)、76常常(副)、77长(形)、78场(量/名)、79唱(动)、80朝(介/动)、81车(名)、82车站(名)、83城(名)、84城市(名)、85成(动)、86成绩(名)、87吃(动)、88迟到(动)、89抽(动)、90出(动)、91出发(动)、92出来、93出去、94出现(动)、95出租汽车、96除了„以外、97穿(动)、98船(名)、99窗(名)、100窗户(名)、101床(名)、102吹(动)、103春(名)、104春天(名)、105磁带(名)、106词(名)、107词典(名)、108次(量)、109从(介)、110从„到、111从„起、112从前(名)、113错(形/名)、114错误

D:115打(动)、116打算(动/名)、117大(形)、118大概(形)、119大家(代)、120大声、121大学(名)、122大夫(名)、123戴(动)、124带(动)、125代表(名/动)、126但是(连)、127当(介)、128当(动)、129当然(形)、130刀(名)、131倒(动)、132到(动)、133道(量)、134道理(名)、135得(动)、136得到、137的(助)、138地(助)、139得(助)、140„得很、141得(助动)、142灯(名)、143等(动)、144等(助)、145低(形/动)、146地(名)、147地方(名)、148第(头) (第一)、149弟弟(名)、150点(名)、151点(量)、152点(动)、153点心(名)、154点钟(名)、155电(名)、156电车(名)、157电灯(名)、158电话(名)、159电视(名)、160电影(名)、161掉(动)、162丢(动)、163东(名)、164东边(名)、165东西(名)、166冬(名)、167冬天(名)、168懂(动)、169动(动)、170动物(名)、171都(副)、172读(动)、173短(形)、174锻炼(动)、175段(量)、176对(介/动)、177对(形)、178对不起、179顿(量)、180多(形)、181多(副)、182多(数)、183多么(副)、184多少(代) E:185饿(形/动)、186而且(连)、187儿子(名)、188二(数)

F:189发(动)、190发烧、191发生(动)、192发现(动/名)、193发展(动/名)、194法语/法文、195翻(动)、196翻译(动/名)、197反对(动)、198饭(名)、199饭店(名)、200方便(形/动)、201方法(名)、202方面(名)、203方向(名)、204房间(名)、205访问(动)、206放(动)、207放假、208非常(副)、209飞(动)、210飞机(名)、211分(动)、212分(名/量)、213„分之„、214分钟(名)、215丰富(形/动)、216封(量)、217风(名)、218夫人(名)、219服务(动)、220服务员(名)、221辅导(动/名)、222复习(动)、223复杂(形)、224父亲(名)、225负责(动/形)、226附近(名)

G:227该(助动/动)、228改(动)、229改变(动/名)、230干净(形)、231感到(动)、232感冒(名/动)、233感谢(动)、234敢(助动)、235干(动)、236干部(名)、237刚(副)、238刚才(名)、239钢笔(名)、240高(形)、241高兴(形/动)、242搞(动)、243告诉(动)、244哥哥(名)、245歌(名)、246个(量)、247各(代)、248各种(代)、249给(动/介)、250根(量/名)、251跟(介/连/动)、252更(副)、253工厂(名)、254工人(名)、255工业(名)、256工作(动/名)、257公共汽车、258公斤(量)、259公里(量)、260公园(名)、261够(形/动)、262姑娘(名)、263故事(名)、264刮(动)、265挂(动)、266关(动)、267关系(名/动)、268关心(动)、269馆(名)、270广播(动/名)、271贵(形)、272贵姓、273国(名)、274国家(名)、275过(动)、276过(助)、277过来、278过去(名)、279过去

H:280哈哈(象声)、281还(副)、282还是(副/连)、283孩子(名)、284海(名)、285寒假(名)、286喊(动)、287汉语(名)、288汉字(名)、289好(形)、290好(副)、291好吃(形)、292好处(名)、293好看(形)、294好像(动)、295号(名/量)、296喝(动)、297和(介/连)、298合适(形)、299河(名)、300黑(形)、301黑板(名)、302很(副)、303红(形)、304后(名)、305后边(名)、306忽然(副)、307湖(名)、309互相(副)、309花(名/形)、310花(动)、311画(动)、312画(名)、313化学(名)、314话(名)、315坏(形)、316欢迎(动)、317还(动)因、318换(动)、319黄(形)、320回(动)、321回(量)、322回答(动/名)、323回来、324回去、325会(助动/动)、326会(名)、327会话(动/名)、328活(动)、329活(名)、330活动(动/名)、331火车(名)、332或者(连)

J:333基本(形)、334基础(名)、335机场(名)、336机会(名)、337机器(名)、338鸡(名)、339鸡蛋(名)、340„极了„、341集合(动)、342急(形)、343济(动/形)、344几(代)、345技术(名)、346寄(动)、347计划(名/动)、348记(动)、349继续(动)、350家(名/量/尾)、351家庭(名)、352加(动)、353坚持(动)、354间(量)、355检

17 查(动/名)、356简单(形)、357见(动)、358见面、359件(量)、360健康(名/形)、361建设(动/名)、362将来(名)、363江(名)、364讲(动)、365交(动)、366数(动)、367脚(名)、368角(量)、369饺子(名)、370教室(名)、371教育(动/名)、372叫(动)、373叫(动/介)、374接(动)、375接着(副/连)、376街(名)、377节(名)、378节目(名) 节日、结果、结束、解决、姐姐、借、介绍、斤、今年、今天、紧、紧张、进、进来、进去、进行、近、精彩、精神、经常、经过、400经济、经验、久、

九、酒、旧、就、橘子、举、句、句子、觉得、决定

K:咖啡、卡车、开、开始、开玩笑、开学、看、看病、看见、考试、棵、科学、咳嗽、可能、可是、可以、渴、克、刻、客气、课、课本、课文、空气、口、口语、哭、苦、块、快、困难

L:拉、啦、来、蓝、篮球、劳动、劳驾、老(老二)、老师、了、累、冷、离、离开、里、里、里边、礼物、历史、利用、例如、立刻、俩、联系、连„都/也„、脸、练习、凉快、两、辆、亮、了、了解、零、领导、留、留念、留学生、流、

六、楼、路、录音、旅行、绿、乱

M:妈妈、麻烦、马、马上、嘛、吗、买、卖、满、满意、500慢、501忙、毛、帽子、没、没关系、没意思、没有、每、妹妹、门、门口、们(朋友们)、米/公尺、米饭、面包面条儿、民族、明年、明天、名字、母亲、目前

N:拿、哪、哪里、那、那个、那里/那儿、那么、那么、那些、那样、哪、呐、南、南边、男、难、呢、内、内容、能、能够、嗯、你、你们、年、年级、年纪、年轻、念、您、牛、牛奶、农村、农民、农业、努力、女、女儿、暖和

P:爬、怕、拍、排球、派、旁边、跑、跑步、朋友、碰、批评、啤酒、篇、便宜、片、漂亮、票、苹果、瓶、破

Q:

七、骑、起、起床、起来、汽车、汽水、铅笔、千、钱、前、前边、浅、墙、桥、青年、轻、600清楚、晴、情况、请、请假、请问、秋、秋天、球、取得、去、去年、全、全部、全体、确实

R:然后、让、热、热情、人、人们、人民、任何、认识、认为、认真、日、日语/日文、日子、容易、肉

S:

三、散步、山、商店、上、上、上边、上课、上来、上去、上午、上学、少、社会、身体、深、什么、声、声调、声音、生产、生词、生活、生日、省、剩、胜利、师傅、

十、十分、时候、时间、食堂、实践、实现、实现、使用、世界、事、事情、是、市、试、收、收拾、手、手表、首都、输、舒服、书、熟、数、树、数学、双、谁、水、水果、水平、睡、睡觉、说、说明、思想、死、

四、送、宿舍、700酸、算、虽然、岁、所以、所有

T:他、他们、它、它们、她、她们、抬、太、太阳、态度、谈、汤、糖、躺、讨论、特别、疼、踢、提、提高、体育、天、天气、条、条件、跳跳舞、听、听见、听说、听写、停、挺、通、通过、通知、同时、同学、同意、同志、痛快、头、突然、图书馆、团结、推、腿、退、脱

W:袜子、外、外边、外、外语/外文、完、完成、完全、玩、碗、晚、晚饭、晚会、晚上、万、往、往、忘、危险、为、伟大、喂、位、为、为了、为什么、文化、文学、文学家、文艺、文章、问、问好、问题、我、我们、握手、屋子、

五、午饭、物理

X:西、西边、希望、习惯、800喜欢、沅、洗澡、系、细、下、下、下、下边、下课、下来、下去、下午、夏、夏天、先、先生、现代、现在、相信、香、香蕉、想、响、像、向、消息、小(形/头)(小李)、小孩儿、小姐、小时、笑、些、鞋、写、谢谢、辛苦、新、新年、新闻、心、信、信封、星期、星期日/星期天、行、幸福、姓、休息、需要、许多、学、学生、学习、学校、学院、雪

Y:呀、呀、研究、颜色、眼睛、演出、宴会、羊、样子、要求、药、要、要是、也、也许、页、夜、

一、一般、一边„一边„、一点儿、一定、一共、一会儿、一„就„、一块儿、一起、一切、一下、一些、一样、一直、医生、医院、衣服、椅子、已经、以后、以前、以为、艺术、亿、意见、900意思、意义、因为、音乐、阴、银行、英语/英文、应该、赢、影响、永远、用、尤其、邮局、邮票、游泳、有、有的、有名、有时候、有些、有意思、友好、友谊、右、又、鱼、愉快、雨、语法、语言、遇到、预习、元、原来、原谅、圆、远、愿望、月、月亮、月球、云、运动

Z:再、再见、在、在、咱、咱们、脏、早、早晨/早上、早饭、怎么、怎么样、怎样、增加、展览、占、站、张、长、掌握、着急、找、照顾、照相、这、这个、这里/这儿、这么、这些、这样、着、真、真正、整齐、正、正确、正在、政府、政治、只、支、知道、知识、„之间„、指、只、只好、纸、中、中间、中文、中午、中学、钟、钟头、1000种、重、重要、周、周围、猪、主要、主意、住、注意、祝、装、准备、桌子、自己、自行车、字、总、走、足球、祖国、组织、嘴、最、最初、最后、最近、昨天、左、做、作、作业、坐、座n.乙级词(2081)

A:阿、阿拉伯语/阿拉伯文、阿姨、挨、哎、哎呀、爱好、爱护、爱情、安全、安慰、安心、按(V、Prep)、按时、按照、暗、崖

18 B:拔、白(ad)、白菜、白天、败、班长、板、半导体、半拉、半夜、办公、办事、帮、帮忙、榜样、傍晚、包(n/L)、包(v)、包括、包子、薄、保、保持、保存、保护、保留、保卫、保证、宝贵、抱歉、报到、报道/报导(v/n)、报告、报纸、背(v)、碑、悲痛、北部、北方、北面、背(n)、背后、被子、本(ad)、本(pron)、本来、本领、本事、本质、笨、逼、鼻子、比例、比如、笔记、毕业、闭、必然、必要、避、避免、边„边„、编、扁、便、便条、遍、标点(n)、标准(n/a)、表达、表面、表明、宾馆、兵、冰、饼干、病房、病菌、病人、并(ad/conj)、并(v)、并且、玻璃、伯父/伯伯、伯母、脖子、捕、补、补充、补课、实习、不必(ad)、不大(ad)、不得不、不得了(a)、不断、不管(conj)、不过(conj)、不好意思、不仅、不论(conj)、不平(a/n)、不然(conj)、不少(a)、不是吗、不行(a)、不幸(a)、不许、不要紧、不一定、不住(ad)、布置、步(n)、部(n/L)、部队、部门、部长

C:猜、材料、踩、采、采购(v)、采取、采用、餐厅、藏、草地、草原、厕所、册(L)、测验(v/n)、曾(ad)、曾经(ad)、插、叉子、差(a)、差不多(a)、拆(v)、产量(n)、新产品、产生、尝、长期、长途、超、超过、抄、抄写、吵、车间、彻底(a)、沉默(a)、趁(prep)、衬衫、衬衣、称(v)、称赞、成分/成份、成功(n/v)、成果、成就、成立、成熟(v/a)、成为、成长、乘、程度、诚恳、诚实、承认、吃惊、尺(n/L)、翅膀、充分、充满、充足、冲、虫子、重(ad)、重叠、重复、重新(ad)、崇高(a)、抽象、愁(v)、臭(a)、初(a/头)、初步(a)、初级(a)、出版(v)、出口、出生、出席、出院、厨房、除(v)、处(v)、处分(n/v)、处理(v/n)、处(n)、传(v)、传播、传统(n)、闯、创、创造(v\n)、创作(v/n)、春节、此(pron)、此外(conj)、刺(v)、聪明、从不/没、从„出发、从此(conj)、从而(conj)、从来(ad)、从事(v)、粗、醋、促进、催、存、存在、寸(L)、措施

D:搭、答应、答、答案、答卷、达到、打扮、打倒、打扰、打听、打针、大胆(a)、大多数(n)、大会、大伙儿(pron)、大街、大量(a)、大陆、大米、大批(a)、大人、大使馆、大小(n)、大型(a)、大衣、大约(ad)、呆(a)、呆(v)、代(n)、代替、袋(n/L)、待、担任、担心、单(a)、单(ad)、单词、单调、单位、但(conj)、淡、蛋、蛋糕、当„的时候、当地、当年、当前(n)、当时、挡(v)、党、党员、当(v)、当做、刀子、岛、到处、到达、到底、到底(ad)、倒、倒是(ad)、道(v)、道(n)、道德、道路、道歉、德语/德文、„的话„、登、登记、等(v)、等待、等于(v)、滴、敌人、的确(ad)、底下、地带(n)、地点、地方、地面、地球、地区、地图、地位、地下(n)、地址、递、电报、电冰箱、电风扇、电视台、电台、电梯、店、吊、钓、调、调查(v/n)、跌、顶(n)、顶(v)、定、订、东北、东部、东方、东面、东南、懂得、动人、动身、动手、动物园、动员、动作、冻、洞、斗争(v/n)、豆腐、逗、独立王国(v)、读书、读者、堵、肚子、度、度过、渡、端(v)、短期、断、堆(v)、队、队伍、队长、对(L)、对比(v/n)、对待、对方、对付、对话(v/n)、对面、对象、对于(prep)、吨(L)、蹲、多数(n)、夺、躲、朵(L)

E:鹅、而(conj)、儿童、耳朵

F:发表、发出、发达(a)、发动、发抖、发挥、发明、发言(v/n)、发扬、法郎、法律、繁荣、凡(ad)、反动(a)、反复、反抗、反应(v/n)、反映(v/n)、反正(ad)、范围(n)、犯(v)、方(a)、方案、方式、方针、房子、防、防止、仿佛、纺织、放大、放弃、放心、非„不可、肥、肺、费(n)、费(v)、费用、吩咐、分别(v/ad)、分配、分析(v)、纷纷(a)、粉笔、奋斗(v)、份(L)、愤怒、封建(a)、风景、风力、风俗、逢、否定、否则(conj)、扶、幅、符合、服从、浮、副(L)、副(a)、副食、复述、复印、付、富、妇女

G:该(pron)、改革、改进(v/n)、改善、改造、改正、概括、概念、盖、干(a)、干杯、干脆、干燥、杆、肝、赶、赶紧(ad)、赶快(ad)、感动、感激、感觉、感情、感想(n)、感兴趣、干活儿、干吗、刚刚、钢、港、高大、高原、告、搁(v)、胳膊/胳臂、割、革命、隔、隔壁、个别(a)、个人(n)、根本(n/a)、根据(v/pron.)、跟前、更加、工程、工程师、工夫(n)、供(v)、供给、公费(a)、公共、公开、公路、公司、公用电话、公元、巩固(a/v)、贡献(v/n)、共(ad)、共产党、共同(a)、狗、构成、构造(n)、估计(v/n)、姑姑、鼓、鼓励(v\n)、鼓舞(v/n)、鼓掌、古、古代、古迹、古老、骨头、故乡、故意、顾(v)、顾客、挂号、拐、怪、关键、关于、关照、官、观察(v)、观点、观众、管、管理、冠军、罐头、贯彻、光(n)、光(a)、光辉(n/a)、光明(a)、光线(n)、广场、广告、广阔、逛、规定(v/n)、规律、规模、鬼(n)、跪、滚、锅(n)、国际(n)、国民党(n)、国王、果然(ad)、过程、过年

H:海关、海洋、害、害处、害怕、含、寒冷、汗、行、航空、毫不、毫无、好好儿、好久、好容易、好听、好玩儿、好些、号码、号召、好、和平、合、合理、合同、合作、盒(n/L)、嘿、黑暗、恨、哼、红茶、红旗、猴子、厚、后悔、后来(n)、后面、后年、后天、呼、呼吸、壶、胡乱、胡子(n)、糊涂、护士、护照(n)、户、花园、划、滑、滑冰、画报、划、化(v/尾)、坏处、欢送、环、环境、慌、黄瓜、黄油、皇帝、灰、挥、恢复、回头(ad)、回信、回忆、会场、会见、会客、会谈、会议、昏迷、婚姻、混、活泼、活跃、伙食、火、火柴、获得、或、货

J:几乎、机床、机关、机械、积极、积极性、积累、激动、激烈、极、极其、集、集体、集中、及、及格、及时、急忙、即、级、技术员、季节、计算、记得、记录、记忆、记者、既、既„也、既„又„、既然、纪律、纪念、夹、家具、家乡、

19 加工、加强、加以、假、价格、价值、架、假条、坚定、坚决、坚强、尖、尖锐、肩、艰巨、艰苦、拣、捡、剪、减、减轻、减少、箭、渐渐、建、建立、建筑、将(prep)、将(ad)、将要、奖、奖学金、讲话、讲座、酱油、降、降低、交换、交际、交流、交通、郊区、骄傲、角、教材、教师、教授、教学、教训、教员、较、叫做、接触、接待、接到、接见、接近、接受、街道、阶段、结实、节省、节约、结构、结合、结婚、结论、解、解答、解放、解释、届、金、金属、今后、仅、仅仅、尽、尽管、尽量、进步、进攻、进化、进口、进入、进修、进一步、禁止、近来、尽、劲、京戏/京剧、精力、经、经理、经历、井、警察、静、敬爱、敬礼、镜子、竞赛、究竟、纠正、救、就、就是、局长、举行、拒绝、据说、巨大、具备、具体、具有、距离(n)、距离(prep)、俱乐部、剧场、卷、觉悟、决、决心、绝对、军、军队、军事

K:开放、开会、开课、开明、开辟、开演、开展、砍、看不起、看法、看来(conj)、看样子、扛、考、考虑、烤、靠(v/prep)、颗、科(n)、科学家、科学院、科研、科长、可、可爱、可靠、可怜、可怕、可以、克服、刻、刻苦、客人、课程、肯、肯定、空、空间、空前、空中、孔(n)、恐怕、空儿、控制、口袋、口号、扣、裤子、跨、筷子、快乐、宽、款、矿、捆、困、扩大

L:垃圾、来、来、来不及、来得及、来信(n)、来自、拦、懒、烂、狼、朗读、浪、浪费、捞、老、老、老百姓、老板、老大妈/大妈、老大娘/大娘、老大爷/大爷、老虎、老人、老实、老太太、老头儿、乐观、雷、类、厘米、梨、离婚、理发、理解、理论、理想、理由、里面、礼拜天/礼拜日、礼貌、礼堂、利害/厉害、利益、例、例子、立、立场、立方、立即、粒、力、力量、力气、力所能及、联合、联欢、连、连忙、连续、恋爱、练、粮食、凉、量、良好、两、聊、聊天儿、了不起、列、临、临时、邻居、零钱、铃、灵活、领、领袖、另、另外、流利、龙、楼梯、漏、露、路上、路线、录、录像、录音机、陆续、旅馆、旅客、旅途、略、轮船、论文、萝卜、落、落后

M:码头、马虎、马路、骂、埋、买卖、迈、馒头、满足、猫、毛、毛病、毛巾、毛衣、矛盾、冒、贸易、煤、煤气、没错、没什么、没事儿、沿用、每、美好、美丽、美术、美元、梦、米、秘密、蜜蜂、密、密切、棉花、棉衣、面、面、面积、面貌、面前、描写、秒、庙、妙、灭、民主、明亮、明确、明显、名、名胜、命令、摸、模仿、磨、墨水儿、某、模样、亩、母、木、木头、目标、目的

N:哪个、哪怕、哪些、那边、奶奶、耐心、耐用、南部、南方、南面、男人、难道、难过、难看、难受、脑袋、脑子、闹、内部、能干、能力、能源、泥、年代、年龄、年青、鸟、扭、浓、弄、女人、女士、暖、暖气

P:怕(ad)、排、排、牌、盘、盘子、盼望、判断、旁、胖、炮、赔、陪、配合、喷、盆、捧、碰见、批、批判、批准、披、脾气、疲劳、皮、皮肤、匹、偏、片面、骗、飘、拼命、品种、乒乓球、平、平安、平常、平等、平方、平静、平均、平时、平原、瓶子、坡、破坏、迫切、扑、铺、朴素、普遍、普通

Q:期、期间、欺骗、妻子、其次、其他、其它、其余、其中、奇怪、齐、旗子、企图、企业、启发、气、气候、气温、气象、汽油、牵、千万、签订、前进、前面、前年、前天、前途、欠、枪、强、强大、强盗、强调、强度、强烈、抢、敲、悄悄、桥梁、瞧、巧、巧妙、切、且、侵略、亲爱、亲戚、亲切、亲自、青、轻松、清、情景、情形、情绪、请客、请求、庆祝、穷、球场、求、区、区别、渠、取、取消、圈、全面、劝、缺、缺点、缺乏、缺少、却、确定、裙子、群、群众

R:然而、燃烧、染、嚷、绕、惹、热爱、热烈、热闹、热水瓶/暖水瓶、热心、人才/人材、人工、人家、人口、人类、人民币、人物、人员、人造、忍、任务、认、认得、扔、仍、仍然、日常、日程、日记、日期、日用品、日元、如、如、如果、如何、如今、入、软、弱

S:撒、洒、赛、伞、嗓子、扫、嫂子、色、森林、杀、沙发、沙漠、沙子、傻、晒、山脉、山区、闪、善于、伤、伤心、商场、商量、商品、商业、上班、上当、上级、上面、上衣、稍、稍微、烧、勺子、少数、少年、蛇、舌头、射、设备、设计、伸、身、身边、深厚、深刻、深入、什么的、神、神经、生、生、生动、生命、生气、生物、生意、生长、升、绳子、省、胜、失败、失去、失望、失业、狮子、施工、湿、诗、石头、石油、拾、时代、时刻、时期、食品、食物、实际、实事求是、实行、实验、实用、实在、使、始终、世纪、事件、事实、事物、事先、事业、适当、适合、适应、适用、市场、室、试卷、试验、收获、收入、收音机、手段、手工、手绢/手帕、手术、手套、手续、手指、首、首先、受、瘦、蔬菜、叔叔、舒适、书包、书店、书记、书架、熟练、熟悉、暑期、属于、树林、数、数量、数字、刷、摔、甩、率领、双方、水稻、水泥、顺、顺便、顺利、撕、私、私人、司机、丝、似乎、松、送行、速度、塑料、算了、随、随便、碎、损失、缩、所、所、所谓

T:塔、台、太太、谈话、谈判、弹、毯子、探、趟、烫、掏、逃、讨厌、套、特此(ad)、特点、特殊、提倡、提供、提前、题、题目、体会、体积、体系、体育场、体育馆、替、天真、添、填、田、田野、甜、挑、条约、调整、贴、铁、铁路、听讲、停止、通讯、同、同、同情、同屋、同样、铜、桶、统

一、统治、痛、痛苦、偷、偷偷、投、投入、头、头发、透、突

20 出、突击、图、涂、土、土地、土豆、吐、吐、兔子、团、推动、推广、拖、托、脱离

W:挖、哇、歪、外地、外交、外面、弯、完整、网球、往往、望、忘记、微笑、危害、危机、违反、围、围绕、维护、委员、尾巴、未、未来、味道、胃、喂、位置、卫生、卫星、温度、温暖、文件、文明、文物、文字、闻、稳、稳定、问候、握、污染、屋、无、无论、无数、无限、武器、武术、雾、物价、物质、误会

X:西北、西部、西餐、西方、西瓜、西红柿、西南、西面、吸、吸收、吸烟/抽烟、吸引、牺牲、洗衣机、系统、戏、细菌、细心、下班、下面、吓、掀、先后、先进、鲜、鲜花、纤维、闲、显得、显然、显著、现代化、现实、形象、献、县、羡慕、限制、线、相、相当、相反、相互、相似、相同、香肠、香皂、箱子、乡、乡下、详细、想法、想念、想像/想象、响应、享受、项、项目、象、消费、消化、消灭、消失、晓得、小伙子、小麦、小朋友、小说、小心、小学、校长、笑话、效果、效率、歇、斜、血、新鲜、心得、心情、心脏、信、信心、星星、兴奋、形成、形容、形式、形势、形象、形状、行、行动、行李、醒、兴趣、性、性格、性质、姓名、兄弟、胸、雄、雄伟、熊猫、修、修改、修理、虚心、许、宣布、宣传、选、选举、选择、学、学费、学期、学术、学问、血液、寻找、训练、迅速

Y:压、压迫、牙、牙刷、盐、严格、严肃、严重、研究所、延长、沿、眼、眼镜、眼泪、眼前、演、演员、咽、阳光、仰、养、样、邀请、腰、摇、咬、要紧、爷爷、业务、业余、叶子、夜里、夜晚、

一、一半、一边、一„也„、一方面„一方面„、一齐、一生、一时、一同、一下子、一致、一道、医务室、医学、依靠、移、移动、仪器、疑问、已、以、以及、以来、以内、以上、以外、以下、意外、意志、议论、异常、因此、因而、因素、银、引起、印、印刷、印象、英雄、英勇、应、应当、营养、营业、迎接、影子、应用、硬、拥抱、拥护、勇敢、勇气、用不着、用处、用功、用力、优点、优良、优美、优秀、悠久、由、由于、油、游览、游泳池、有的是、有

(一)点儿、有关、有利、有力、有趣、有时、有效、有用、右边、于、于是、雨衣、与、语调、语气、语音、羽毛球、玉米、遇、遇见、预备、员、原料、原因、原则、圆珠笔、愿望、院、院长、院子、约、约会、越„越„、越来越„、阅读、阅览室、允许、运、运动会、运动员、运输、运用

Z:杂、杂技、灾、灾害、暂时、赞成、遭到、遭受、糟糕、造、造句、责任、则、增长、扎、摘、窄、粘、展出、展开、展览会、战斗、战胜、战士、战争、章、涨、丈、丈夫、招待、招待会、招呼、着、照、照常、照片/相片、召开、折、哲学、这边、真理、真实、针、针对、阵、睁、征求、争、争论、争取、整个、整理、正、正常、正好、正式、政策、证明、支持、支援、之后、之前、之上、之下、之

一、之中、织、职工、职业、直、直、直到、直接、植物、执行、值得、指出、指导、指挥、指示、止、只是、只要、只有、至、至今、至少、制定、制订、制度、制造、秩序、质量、治、中餐、中心、中央、中药、终于、种子、种、重大、重点、重量、重视、周到、株、逐步、逐渐、竹子、煮、主动、主观、主人、主任、主席、主张、著名、著作、住院、祝贺、抓、抓紧、专家、专门、专心、专业、转变、转告、转、庄稼、庄严、撞、状况、状态、追、准、准确、准时、捉、资料、资源、紫、仔细、自、自从、自动、自费、自觉、自然、自我、自学、自由、综合、总结、总理、总统、走道、组、钻、钻研、醉、最好、尊敬、遵守、左边、左右、做法、做客、做梦、作家、作品、作为、作文、作用、作者、坐班、座谈、座位。

目录:

第一章语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语文学时期我国的训诂学

二、传统语义学

三、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现状 第二章

我们关于语言

语义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

二、语言的功能

(一)什么是语言气

(二)语义的性质和含义

三、语言的结构

四、语义系统

五、语义单位

(一)语义单位与语音的关系

(二)语义单位与语法单位的关系

(三)语义单位与语言、言语的关系

六、语义类型1.广义的语义

(一)反映义(1)基本义(2)附加义

(二)语法意义

七、人是怎样认识语义的

八、语义与语言反映的各种现象的关系

第三章

义素分析法(上)

一、义素分析法的提出是不可避免的

二、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章

义素分析法(下)

一、义素分析法的程序和方法(下)

二、义素分析实例补充 第五章

义素和义位的性质

一、义素的性质

二、义位的性质

三、语文词典的释义

语义学概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义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二)教学内容:汉语语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用。1.一次课学习一章,掌握1~2个主要观点;1~2个知识点。 2.完成一次课堂训练;一次作业。 3.评讲一次课外作业。

21 课程论文题目

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语义系统分析(N)

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词语义系统分析(V) 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容词语义系统分析(A)

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副词语义系统分析(ad) 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量词语义系统分析(L)

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名+动,名+形;动+动,动+形,动+名;形+形,形+动,形+名搭配所能实现的句法关系语义分析(NN,NV,NA;VV,VA,VN;AA,AV,AN)

7.《汉语水平词汇大纲》量+名,副+名,副+动,副+形搭配的语义分析(LN,adN,adV,adA) 8.《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SP)

9.《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AttrCen) 10.《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 1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SP) 1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AtCen) 1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Para) 1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状中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AdCen) 1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中补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CenC) 1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动/形/名搭配实现连谓结构的语义分析(V+V/A/N=P+P„„) 17.《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SP) 18.《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AtCen) 19.《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Para) 20.《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状中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AdCen) 21.《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中补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CenC) 22.《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形+形/动/名搭配实现连谓结构的语义分析(A+A/V/N=P+P„„) 23.《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动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 24.《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SP) 25.《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定中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AtCen) 26.《汉语水平词汇大纲》名词与名、动、形搭配实现并列结构的语义分析(N+N/V/A=Para)

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

1、名词的义素分析

甲级词(1033)

[名:n;动:v(助动:aux);形:a;数:num;量measure;代:pron;副:ad;介:prep;连:conj;助:frame;叹:int;象声:voice]

A:啊、啊、矮、爱、爱人、安静、安排

B:

八、把、把、爸爸、吧、白、百、摆、班、搬、半、半天、办、办法、办公室、帮助、饱、抱、报、杯、杯子、北、北边、倍、被、本、比、比较、比赛、笔、必须、边、变、变成、变化、遍、表、表示、表现、表演、表扬、别、别的、别人、病、不、不错、不但、不久、不如、不同、不要、布、部分

C:63擦(动)、64才(副)、65菜(名)、67参观(动)、68参加(动)、69操场(名)、70草(名)、71层(量)、72茶(名)、73查(动)、74差(动)、75常(副)、76常常(副)、77长(形)、78场(量/名)、79唱(动)、80朝(介/动)、81车(名)、82车站(名)、83城(名)、84城市(名)、85成(动)、86成绩(名)、87吃(动)、88迟到(动)、89抽(动)、90出(动)、91出发(动)、92出来、93出去、94出现(动)、95出租汽车、96除了„以外、97穿(动)、98船(名)、99窗(名)、100窗户(名)、101床(名)、102吹(动)、103春(名)、104春天(名)、105磁带(名)、106词(名)、107词典(名)、108次(量)、109从(介)、110从„到、111从„起、112从前(名)、113错(形/名)、114错误

D:115打(动)、116打算(动/名)、117大(形)、118大概(形)、119大家(代)、120大声、121大学(名)、122大夫(名)、123戴(动)、124带(动)、125代表(名/动)、126但是(连)、127当(介)、128当(动)、129当然(形)、130刀(名)、131倒(动)、132到(动)、133道(量)、134道理(名)、135得(动)、136得到、137的(助)、138地(助)、139得(助)、140„

22 得很、141得(助动)、142灯(名)、143等(动)、144等(助)、145低(形/动)、146地(名)、147地方(名)、148第(头) (第一)、149弟弟(名)、150点(名)、151点(量)、152点(动)、153点心(名)、154点钟(名)、155电(名)、156电车(名)、157电灯(名)、158电话(名)、159电视(名)、160电影(名)、161掉(动)、162丢(动)、163东(名)、164东边(名)、165东西(名)、166冬(名)、167冬天(名)、168懂(动)、169动(动)、170动物(名)、171都(副)、172读(动)、173短(形)、174锻炼(动)、175段(量)、176对(介/动)、177对(形)、178对不起、179顿(量)、180多(形)、181多(副)、182多(数)、183多么(副)、184多少(代) E:185饿(形/动)、186而且(连)、187儿子(名)、188二(数)

F:189发(动)、190发烧、191发生(动)、192发现(动/名)、193发展(动/名)、194法语/法文、195翻(动)、196翻译(动/名)、197反对(动)、198饭(名)、199饭店(名)、200方便(形/动)、201方法(名)、202方面(名)、203方向(名)、204房间(名)、205访问(动)、206放(动)、207放假、208非常(副)、209飞(动)、210飞机(名)、211分(动)、212分(名/量)、213„分之„、214分钟(名)、215丰富(形/动)、216封(量)、217风(名)、218夫人(名)、219服务(动)、220服务员(名)、221辅导(动/名)、222复习(动)、223复杂(形)、224父亲(名)、225负责(动/形)、226附近(名)

G:227该(助动/动)、228改(动)、229改变(动/名)、230干净(形)、231感到(动)、232感冒(名/动)、233感谢(动)、234敢(助动)、235干(动)、236干部(名)、237刚(副)、238刚才(名)、239钢笔(名)、240高(形)、241高兴(形/动)、242搞(动)、243告诉(动)、244哥哥(名)、245歌(名)、246个(量)、247各(代)、248各种(代)、249给(动/介)、250根(量/名)、251跟(介/连/动)、252更(副)、253工厂(名)、254工人(名)、255工业(名)、256工作(动/名)、257公共汽车、258公斤(量)、259公里(量)、260公园(名)、261够(形/动)、262姑娘(名)、263故事(名)、264刮(动)、265挂(动)、266关(动)、267关系(名/动)、268关心(动)、269馆(名)、270广播(动/名)、271贵(形)、272贵姓、273国(名)、274国家(名)、275过(动)、276过(助)、277过来、278过去(名)、279过去

H:280哈哈(象声)、281还(副)、282还是(副/连)、283孩子(名)、284海(名)、285寒假(名)、286喊(动)、287汉语(名)、288汉字(名)、289好(形)、290好(副)、291好吃(形)、292好处(名)、293好看(形)、294好像(动)、295号(名/量)、296喝(动)、297和(介/连)、298合适(形)、299河(名)、300黑(形)、301黑板(名)、302很(副)、303红(形)、304后(名)、305后边(名)、306忽然(副)、307湖(名)、309互相(副)、309花(名/形)、310花(动)、311画(动)、312画(名)、313化学(名)、314话(名)、315坏(形)、316欢迎(动)、317还(动)因、318换(动)、319黄(形)、320回(动)、321回(量)、322回答(动/名)、323回来、324回去、325会(助动/动)、326会(名)、327会话(动/名)、328活(动)、329活(名)、330活动(动/名)、331火车(名)、332或者(连)

J:333基本(形)、334基础(名)、335机场(名)、336机会(名)、337机器(名)、338鸡(名)、339鸡蛋(名)、340„极了„、341集合(动)、342急(形)、343济(动/形)、344几(代)、345技术(名)、346寄(动)、347计划(名/动)、348记(动)、349继续(动)、350家(名/量/尾)、351家庭(名)、352加(动)、353坚持(动)、354间(量)、355检查(动/名)、356简单(形)、357见(动)、358见面、359件(量)、360健康(名/形)、361建设(动/名)、362将来(名)、363江(名)、364讲(动)、365交(动)、366数(动)、367脚(名)、368角(量)、369饺子(名)、370教室(名)、371教育(动/名)、372叫(动)、373叫(动/介)、374接(动)、375接着(副/连)、376街(名)、377节(名)、378节目(名) 节日、结果、结束、解决、姐姐、借、介绍、斤、今年、今天、紧、紧张、进、进来、进去、进行、近、精彩、精神、经常、经过、400经济、经验、久、

九、酒、旧、就、橘子、举、句、句子、觉得、决定

K:咖啡、卡车、开、开始、开玩笑、开学、看、看病、看见、考试、棵、科学、咳嗽、可能、可是、可以、渴、克、刻、客气、课、课本、课文、空气、口、口语、哭、苦、块、快、困难

L:拉、啦、来、蓝、篮球、劳动、劳驾、老(老二)、老师、了、累、冷、离、离开、里、里、里边、礼物、历史、利用、例如、立刻、俩、联系、连„都/也„、脸、练习、凉快、两、辆、亮、了、了解、零、领导、留、留念、留学生、流、

六、楼、路、录音、旅行、绿、乱

M:妈妈、麻烦、马、马上、嘛、吗、买、卖、满、满意、500慢、501忙、毛、帽子、没、没关系、没意思、没有、每、妹妹、门、门口、们(朋友们)、米/公尺、米饭、面包面条儿、民族、明年、明天、名字、母亲、目前

N:拿、哪、哪里、那、那个、那里/那儿、那么、那么、那些、那样、哪、呐、南、南边、男、难、呢、内、内容、能、能够、嗯、你、你们、年、年级、年纪、年轻、念、您、牛、牛奶、农村、农民、农业、努力、女、女儿、暖和

P:爬、怕、拍、排球、派、旁边、跑、跑步、朋友、碰、批评、啤酒、篇、便宜、片、漂亮、票、苹果、瓶、破

Q:

七、骑、起、起床、起来、汽车、汽水、铅笔、千、钱、前、前边、浅、墙、桥、青年、轻、600清楚、晴、情况、请、

23 请假、请问、秋、秋天、球、取得、去、去年、全、全部、全体、确实

R:然后、让、热、热情、人、人们、人民、任何、认识、认为、认真、日、日语/日文、日子、容易、肉

S:

三、散步、山、商店、上、上、上边、上课、上来、上去、上午、上学、少、社会、身体、深、什么、声、声调、声音、生产、生词、生活、生日、省、剩、胜利、师傅、

十、十分、时候、时间、食堂、实践、实现、实现、使用、世界、事、事情、是、市、试、收、收拾、手、手表、首都、输、舒服、书、熟、数、树、数学、双、谁、水、水果、水平、睡、睡觉、说、说明、思想、死、

四、送、宿舍、700酸、算、虽然、岁、所以、所有

T:他、他们、它、它们、她、她们、抬、太、太阳、态度、谈、汤、糖、躺、讨论、特别、疼、踢、提、提高、体育、天、天气、条、条件、跳跳舞、听、听见、听说、听写、停、挺、通、通过、通知、同时、同学、同意、同志、痛快、头、突然、图书馆、团结、推、腿、退、脱

W:袜子、外、外边、外、外语/外文、完、完成、完全、玩、碗、晚、晚饭、晚会、晚上、万、往、往、忘、危险、为、伟大、喂、位、为、为了、为什么、文化、文学、文学家、文艺、文章、问、问好、问题、我、我们、握手、屋子、

五、午饭、物理

X:西、西边、希望、习惯、800喜欢、沅、洗澡、系、细、下、下、下、下边、下课、下来、下去、下午、夏、夏天、先、先生、现代、现在、相信、香、香蕉、想、响、像、向、消息、小(形/头)(小李)、小孩儿、小姐、小时、笑、些、鞋、写、谢谢、辛苦、新、新年、新闻、心、信、信封、星期、星期日/星期天、行、幸福、姓、休息、需要、许多、学、学生、学习、学校、学院、雪

Y:呀、呀、研究、颜色、眼睛、演出、宴会、羊、样子、要求、药、要、要是、也、也许、页、夜、

一、一般、一边„一边„、一点儿、一定、一共、一会儿、一„就„、一块儿、一起、一切、一下、一些、一样、一直、医生、医院、衣服、椅子、已经、以后、以前、以为、艺术、亿、意见、900意思、意义、因为、音乐、阴、银行、英语/英文、应该、赢、影响、永远、用、尤其、邮局、邮票、游泳、有、有的、有名、有时候、有些、有意思、友好、友谊、右、又、鱼、愉快、雨、语法、语言、遇到、预习、元、原来、原谅、圆、远、愿望、月、月亮、月球、云、运动

Z:再、再见、在、在、咱、咱们、脏、早、早晨/早上、早饭、怎么、怎么样、怎样、增加、展览、占、站、张、长、掌握、着急、找、照顾、照相、这、这个、这里/这儿、这么、这些、这样、着、真、真正、整齐、正、正确、正在、政府、政治、只、支、知道、知识、„之间„、指、只、只好、纸、中、中间、中文、中午、中学、钟、钟头、1000种、重、重要、周、周围、猪、主要、主意、住、注意、祝、装、准备、桌子、自己、自行车、字、总、走、足球、祖国、组织、嘴、最、最初、最后、最近、昨天、左、做、作、作业、坐、座n.乙级词(2081)

A:阿、阿拉伯语/阿拉伯文、阿姨、挨、哎、哎呀、爱好、爱护、爱情、安全、安慰、安心、按(V、Prep)、按时、按照、暗、崖

B:拔、白(ad)、白菜、白天、败、班长、板、半导体、半拉、半夜、办公、办事、帮、帮忙、榜样、傍晚、包(n/L)、包(v)、包括、包子、薄、保、保持、保存、保护、保留、保卫、保证、宝贵、抱歉、报到、报道/报导(v/n)、报告、报纸、背(v)、碑、悲痛、北部、北方、北面、背(n)、背后、被子、本(ad)、本(pron)、本来、本领、本事、本质、笨、逼、鼻子、比例、比如、笔记、毕业、闭、必然、必要、避、避免、边„边„、编、扁、便、便条、遍、标点(n)、标准(n/a)、表达、表面、表明、宾馆、兵、冰、饼干、病房、病菌、病人、并(ad/conj)、并(v)、并且、玻璃、伯父/伯伯、伯母、脖子、捕、补、补充、补课、实习、不必(ad)、不大(ad)、不得不、不得了(a)、不断、不管(conj)、不过(conj)、不好意思、不仅、不论(conj)、不平(a/n)、不然(conj)、不少(a)、不是吗、不行(a)、不幸(a)、不许、不要紧、不一定、不住(ad)、布置、步(n)、部(n/L)、部队、部门、部长

C:猜、材料、踩、采、采购(v)、采取、采用、餐厅、藏、草地、草原、厕所、册(L)、测验(v/n)、曾(ad)、曾经(ad)、插、叉子、差(a)、差不多(a)、拆(v)、产量(n)、新产品、产生、尝、长期、长途、超、超过、抄、抄写、吵、车间、彻底(a)、沉默(a)、趁(prep)、衬衫、衬衣、称(v)、称赞、成分/成份、成功(n/v)、成果、成就、成立、成熟(v/a)、成为、成长、乘、程度、诚恳、诚实、承认、吃惊、尺(n/L)、翅膀、充分、充满、充足、冲、虫子、重(ad)、重叠、重复、重新(ad)、崇高(a)、抽象、愁(v)、臭(a)、初(a/头)、初步(a)、初级(a)、出版(v)、出口、出生、出席、出院、厨房、除(v)、处(v)、处分(n/v)、处理(v/n)、处(n)、传(v)、传播、传统(n)、闯、创、创造(v\n)、创作(v/n)、春节、此(pron)、此外(conj)、刺(v)、聪明、从不/没、从„出发、从此(conj)、从而(conj)、从来(ad)、从事(v)、粗、醋、促进、催、存、存在、寸(L)、措施

D:搭、答应、答、答案、答卷、达到、打扮、打倒、打扰、打听、打针、大胆(a)、大多数(n)、大会、大伙儿(pron)、大街、

24 大量(a)、大陆、大米、大批(a)、大人、大使馆、大小(n)、大型(a)、大衣、大约(ad)、呆(a)、呆(v)、代(n)、代替、袋(n/L)、待、担任、担心、单(a)、单(ad)、单词、单调、单位、但(conj)、淡、蛋、蛋糕、当„的时候、当地、当年、当前(n)、当时、挡(v)、党、党员、当(v)、当做、刀子、岛、到处、到达、到底、到底(ad)、倒、倒是(ad)、道(v)、道(n)、道德、道路、道歉、德语/德文、„的话„、登、登记、等(v)、等待、等于(v)、滴、敌人、的确(ad)、底下、地带(n)、地点、地方、地面、地球、地区、地图、地位、地下(n)、地址、递、电报、电冰箱、电风扇、电视台、电台、电梯、店、吊、钓、调、调查(v/n)、跌、顶(n)、顶(v)、定、订、东北、东部、东方、东面、东南、懂得、动人、动身、动手、动物园、动员、动作、冻、洞、斗争(v/n)、豆腐、逗、独立王国(v)、读书、读者、堵、肚子、度、度过、渡、端(v)、短期、断、堆(v)、队、队伍、队长、对(L)、对比(v/n)、对待、对方、对付、对话(v/n)、对面、对象、对于(prep)、吨(L)、蹲、多数(n)、夺、躲、朵(L)

E:鹅、而(conj)、儿童、耳朵

F:发表、发出、发达(a)、发动、发抖、发挥、发明、发言(v/n)、发扬、法郎、法律、繁荣、凡(ad)、反动(a)、反复、反抗、反应(v/n)、反映(v/n)、反正(ad)、范围(n)、犯(v)、方(a)、方案、方式、方针、房子、防、防止、仿佛、纺织、放大、放弃、放心、非„不可、肥、肺、费(n)、费(v)、费用、吩咐、分别(v/ad)、分配、分析(v)、纷纷(a)、粉笔、奋斗(v)、份(L)、愤怒、封建(a)、风景、风力、风俗、逢、否定、否则(conj)、扶、幅、符合、服从、浮、副(L)、副(a)、副食、复述、复印、付、富、妇女

G:该(pron)、改革、改进(v/n)、改善、改造、改正、概括、概念、盖、干(a)、干杯、干脆、干燥、杆、肝、赶、赶紧(ad)、赶快(ad)、感动、感激、感觉、感情、感想(n)、感兴趣、干活儿、干吗、刚刚、钢、港、高大、高原、告、搁(v)、胳膊/胳臂、割、革命、隔、隔壁、个别(a)、个人(n)、根本(n/a)、根据(v/pron.)、跟前、更加、工程、工程师、工夫(n)、供(v)、供给、公费(a)、公共、公开、公路、公司、公用电话、公元、巩固(a/v)、贡献(v/n)、共(ad)、共产党、共同(a)、狗、构成、构造(n)、估计(v/n)、姑姑、鼓、鼓励(v\n)、鼓舞(v/n)、鼓掌、古、古代、古迹、古老、骨头、故乡、故意、顾(v)、顾客、挂号、拐、怪、关键、关于、关照、官、观察(v)、观点、观众、管、管理、冠军、罐头、贯彻、光(n)、光(a)、光辉(n/a)、光明(a)、光线(n)、广场、广告、广阔、逛、规定(v/n)、规律、规模、鬼(n)、跪、滚、锅(n)、国际(n)、国民党(n)、国王、果然(ad)、过程、过年

H:海关、海洋、害、害处、害怕、含、寒冷、汗、行、航空、毫不、毫无、好好儿、好久、好容易、好听、好玩儿、好些、号码、号召、好、和平、合、合理、合同、合作、盒(n/L)、嘿、黑暗、恨、哼、红茶、红旗、猴子、厚、后悔、后来(n)、后面、后年、后天、呼、呼吸、壶、胡乱、胡子(n)、糊涂、护士、护照(n)、户、花园、划、滑、滑冰、画报、划、化(v/尾)、坏处、欢送、环、环境、慌、黄瓜、黄油、皇帝、灰、挥、恢复、回头(ad)、回信、回忆、会场、会见、会客、会谈、会议、昏迷、婚姻、混、活泼、活跃、伙食、火、火柴、获得、或、货

J:几乎、机床、机关、机械、积极、积极性、积累、激动、激烈、极、极其、集、集体、集中、及、及格、及时、急忙、即、级、技术员、季节、计算、记得、记录、记忆、记者、既、既„也、既„又„、既然、纪律、纪念、夹、家具、家乡、加工、加强、加以、假、价格、价值、架、假条、坚定、坚决、坚强、尖、尖锐、肩、艰巨、艰苦、拣、捡、剪、减、减轻、减少、箭、渐渐、建、建立、建筑、将(prep)、将(ad)、将要、奖、奖学金、讲话、讲座、酱油、降、降低、交换、交际、交流、交通、郊区、骄傲、角、教材、教师、教授、教学、教训、教员、较、叫做、接触、接待、接到、接见、接近、接受、街道、阶段、结实、节省、节约、结构、结合、结婚、结论、解、解答、解放、解释、届、金、金属、今后、仅、仅仅、尽、尽管、尽量、进步、进攻、进化、进口、进入、进修、进一步、禁止、近来、尽、劲、京戏/京剧、精力、经、经理、经历、井、警察、静、敬爱、敬礼、镜子、竞赛、究竟、纠正、救、就、就是、局长、举行、拒绝、据说、巨大、具备、具体、具有、距离(n)、距离(prep)、俱乐部、剧场、卷、觉悟、决、决心、绝对、军、军队、军事

K:开放、开会、开课、开明、开辟、开演、开展、砍、看不起、看法、看来(conj)、看样子、扛、考、考虑、烤、靠(v/prep)、颗、科(n)、科学家、科学院、科研、科长、可、可爱、可靠、可怜、可怕、可以、克服、刻、刻苦、客人、课程、肯、肯定、空、空间、空前、空中、孔(n)、恐怕、空儿、控制、口袋、口号、扣、裤子、跨、筷子、快乐、宽、款、矿、捆、困、扩大

L:垃圾、来、来、来不及、来得及、来信(n)、来自、拦、懒、烂、狼、朗读、浪、浪费、捞、老、老、老百姓、老板、老大妈/大妈、老大娘/大娘、老大爷/大爷、老虎、老人、老实、老太太、老头儿、乐观、雷、类、厘米、梨、离婚、理发、理解、理论、理想、理由、里面、礼拜天/礼拜日、礼貌、礼堂、利害/厉害、利益、例、例子、立、立场、立方、立即、粒、力、力量、力气、力所能及、联合、联欢、连、连忙、连续、恋爱、练、粮食、凉、量、良好、两、聊、聊天儿、了不起、列、临、临时、邻居、零钱、铃、灵活、领、领袖、另、另外、流利、龙、楼梯、漏、露、路上、路线、录、录像、录音机、

25 陆续、旅馆、旅客、旅途、略、轮船、论文、萝卜、落、落后

M:码头、马虎、马路、骂、埋、买卖、迈、馒头、满足、猫、毛、毛病、毛巾、毛衣、矛盾、冒、贸易、煤、煤气、没错、没什么、没事儿、沿用、每、美好、美丽、美术、美元、梦、米、秘密、蜜蜂、密、密切、棉花、棉衣、面、面、面积、面貌、面前、描写、秒、庙、妙、灭、民主、明亮、明确、明显、名、名胜、命令、摸、模仿、磨、墨水儿、某、模样、亩、母、木、木头、目标、目的

N:哪个、哪怕、哪些、那边、奶奶、耐心、耐用、南部、南方、南面、男人、难道、难过、难看、难受、脑袋、脑子、闹、内部、能干、能力、能源、泥、年代、年龄、年青、鸟、扭、浓、弄、女人、女士、暖、暖气

P:怕(ad)、排、排、牌、盘、盘子、盼望、判断、旁、胖、炮、赔、陪、配合、喷、盆、捧、碰见、批、批判、批准、披、脾气、疲劳、皮、皮肤、匹、偏、片面、骗、飘、拼命、品种、乒乓球、平、平安、平常、平等、平方、平静、平均、平时、平原、瓶子、坡、破坏、迫切、扑、铺、朴素、普遍、普通

Q:期、期间、欺骗、妻子、其次、其他、其它、其余、其中、奇怪、齐、旗子、企图、企业、启发、气、气候、气温、气象、汽油、牵、千万、签订、前进、前面、前年、前天、前途、欠、枪、强、强大、强盗、强调、强度、强烈、抢、敲、悄悄、桥梁、瞧、巧、巧妙、切、且、侵略、亲爱、亲戚、亲切、亲自、青、轻松、清、情景、情形、情绪、请客、请求、庆祝、穷、球场、求、区、区别、渠、取、取消、圈、全面、劝、缺、缺点、缺乏、缺少、却、确定、裙子、群、群众

R:然而、燃烧、染、嚷、绕、惹、热爱、热烈、热闹、热水瓶/暖水瓶、热心、人才/人材、人工、人家、人口、人类、人民币、人物、人员、人造、忍、任务、认、认得、扔、仍、仍然、日常、日程、日记、日期、日用品、日元、如、如、如果、如何、如今、入、软、弱

S:撒、洒、赛、伞、嗓子、扫、嫂子、色、森林、杀、沙发、沙漠、沙子、傻、晒、山脉、山区、闪、善于、伤、伤心、商场、商量、商品、商业、上班、上当、上级、上面、上衣、稍、稍微、烧、勺子、少数、少年、蛇、舌头、射、设备、设计、伸、身、身边、深厚、深刻、深入、什么的、神、神经、生、生、生动、生命、生气、生物、生意、生长、升、绳子、省、胜、失败、失去、失望、失业、狮子、施工、湿、诗、石头、石油、拾、时代、时刻、时期、食品、食物、实际、实事求是、实行、实验、实用、实在、使、始终、世纪、事件、事实、事物、事先、事业、适当、适合、适应、适用、市场、室、试卷、试验、收获、收入、收音机、手段、手工、手绢/手帕、手术、手套、手续、手指、首、首先、受、瘦、蔬菜、叔叔、舒适、书包、书店、书记、书架、熟练、熟悉、暑期、属于、树林、数、数量、数字、刷、摔、甩、率领、双方、水稻、水泥、顺、顺便、顺利、撕、私、私人、司机、丝、似乎、松、送行、速度、塑料、算了、随、随便、碎、损失、缩、所、所、所谓

T:塔、台、太太、谈话、谈判、弹、毯子、探、趟、烫、掏、逃、讨厌、套、特此(ad)、特点、特殊、提倡、提供、提前、题、题目、体会、体积、体系、体育场、体育馆、替、天真、添、填、田、田野、甜、挑、条约、调整、贴、铁、铁路、听讲、停止、通讯、同、同、同情、同屋、同样、铜、桶、统

一、统治、痛、痛苦、偷、偷偷、投、投入、头、头发、透、突出、突击、图、涂、土、土地、土豆、吐、吐、兔子、团、推动、推广、拖、托、脱离

W:挖、哇、歪、外地、外交、外面、弯、完整、网球、往往、望、忘记、微笑、危害、危机、违反、围、围绕、维护、委员、尾巴、未、未来、味道、胃、喂、位置、卫生、卫星、温度、温暖、文件、文明、文物、文字、闻、稳、稳定、问候、握、污染、屋、无、无论、无数、无限、武器、武术、雾、物价、物质、误会

X:西北、西部、西餐、西方、西瓜、西红柿、西南、西面、吸、吸收、吸烟/抽烟、吸引、牺牲、洗衣机、系统、戏、细菌、细心、下班、下面、吓、掀、先后、先进、鲜、鲜花、纤维、闲、显得、显然、显著、现代化、现实、形象、献、县、羡慕、限制、线、相、相当、相反、相互、相似、相同、香肠、香皂、箱子、乡、乡下、详细、想法、想念、想像/想象、响应、享受、项、项目、象、消费、消化、消灭、消失、晓得、小伙子、小麦、小朋友、小说、小心、小学、校长、笑话、效果、效率、歇、斜、血、新鲜、心得、心情、心脏、信、信心、星星、兴奋、形成、形容、形式、形势、形象、形状、行、行动、行李、醒、兴趣、性、性格、性质、姓名、兄弟、胸、雄、雄伟、熊猫、修、修改、修理、虚心、许、宣布、宣传、选、选举、选择、学、学费、学期、学术、学问、血液、寻找、训练、迅速

Y:压、压迫、牙、牙刷、盐、严格、严肃、严重、研究所、延长、沿、眼、眼镜、眼泪、眼前、演、演员、咽、阳光、仰、养、样、邀请、腰、摇、咬、要紧、爷爷、业务、业余、叶子、夜里、夜晚、

一、一半、一边、一„也„、一方面„一方面„、一齐、一生、一时、一同、一下子、一致、一道、医务室、医学、依靠、移、移动、仪器、疑问、已、以、以及、以来、以内、以上、以外、以下、意外、意志、议论、异常、因此、因而、因素、银、引起、印、印刷、印象、英雄、英勇、应、应当、营养、营业、迎接、影子、应用、硬、拥抱、拥护、勇敢、勇气、用不着、用处、用功、用力、优点、优良、优美、优

26 秀、悠久、由、由于、油、游览、游泳池、有的是、有

(一)点儿、有关、有利、有力、有趣、有时、有效、有用、右边、于、于是、雨衣、与、语调、语气、语音、羽毛球、玉米、遇、遇见、预备、员、原料、原因、原则、圆珠笔、愿望、院、院长、院子、约、约会、越„越„、越来越„、阅读、阅览室、允许、运、运动会、运动员、运输、运用

Z:杂、杂技、灾、灾害、暂时、赞成、遭到、遭受、糟糕、造、造句、责任、则、增长、扎、摘、窄、粘、展出、展开、展览会、战斗、战胜、战士、战争、章、涨、丈、丈夫、招待、招待会、招呼、着、照、照常、照片/相片、召开、折、哲学、这边、真理、真实、针、针对、阵、睁、征求、争、争论、争取、整个、整理、正、正常、正好、正式、政策、证明、支持、支援、之后、之前、之上、之下、之

一、之中、织、职工、职业、直、直、直到、直接、植物、执行、值得、指出、指导、指挥、指示、止、只是、只要、只有、至、至今、至少、制定、制订、制度、制造、秩序、质量、治、中餐、中心、中央、中药、终于、种子、种、重大、重点、重量、重视、周到、株、逐步、逐渐、竹子、煮、主动、主观、主人、主任、主席、主张、著名、著作、住院、祝贺、抓、抓紧、专家、专门、专心、专业、转变、转告、转、庄稼、庄严、撞、状况、状态、追、准、准确、准时、捉、资料、资源、紫、仔细、自、自从、自动、自费、自觉、自然、自我、自学、自由、综合、总结、总理、总统、走道、组、钻、钻研、醉、最好、尊敬、遵守、左边、左右、做法、做客、做梦、作家、作品、作为、作文、作用、作者、坐班、座谈、座位。

目录:

27

推荐第4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多音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多音字汇编

báo(薄片)

hū(黑糊糊)

lūn(抡刀)

bó(单薄)

hú(糊涂)

bò(薄荷)

hù(糊弄)

lún(抡材)

chóu(仇人)

dūn

(蹲下)

féng(裁缝)

qiú(姓仇)

cún(蹲了腿)

fèng(石缝)

rāng(嚷嚷)

zhóu(车轴)

pù(一曝十寒)

rǎng(叫嚷)

zhòu(压轴)

bào(曝光)

sā(撒网)

xuē(剥削)

léi(果实累累)

lěi(积累)

sǎ(撒种)

xiāo(削皮)

lèi(劳累)

推荐第5篇: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前预习:

1.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

2.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

3.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评价任务:

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各类消息。

4.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则消息导入)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遍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目标引领

板书课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预习展示:学新闻

(一)学生根据多媒体提示完成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

1.消息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 ,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2.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

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一般须具备“五要素”,称为“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二)多媒体展示

1.给加点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荻港:dí

2.解释词语多媒体展示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

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溃退:溃败后退。

三、自主学习:析新闻

1.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该问题检测学生对新闻“五要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 本文的重点,在“如何”上:

⑴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⑵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四、合作探究:议新闻

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这篇消息报道都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和情景?

明确: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的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再三十万大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2.

讨论: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 。找一找本文中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明确:①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作新闻时,总是在文章中凝聚自己的感情的。②本文中的一些句子中的词语(课本p148页 “词句品味 积累”)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 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列举文中用语的精炼、铿锵处,说说精妙处。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明确: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

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教师总结: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参考答案: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六、布置作业:写新闻

1.就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2.完成本课《助学》 “学习测评”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文本学习,感受新闻的文体知识和结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过程与方法: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和欣赏文本语言“在准确简洁的基础上突出感情色彩”的特色;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教学难点:

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三、教学策略

通过任务性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巧妙设问,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问题,充分领会文本的主旨及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组织学生初次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想象模仿播音员的感觉,并思考:如何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的方式来说出新闻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特点。

(二)再次朗读,概括要素,体会情感

组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象模仿“人民解放军新华社长江前线播音员”的感觉,结合背景,抓住并概括新闻的六要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了解新闻文体知识。

(三)深入探究

引导学生领会主体部分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顺序安排的匠心所在。

课堂提问: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品思路。

(四)语言品味和鉴赏

1.先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重点品鉴“百万”一词。 (1)设问:这是“号称百万”,还是“确实百万”?

【明确】用加法计算,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一共100万。这是准确数字。

引导学生想象:在“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大江之上,(可随手画出九江到江阴的战线示意图)我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威武壮观的景象! (2)设问:“百万”是唯一的修饰语吗?可以换一种修饰吗?比如,用“威武”大军?

【明确】新闻的语言准确,是指给读者提供“真实的、明确的、具体的”信息。 “威武大军”不像“百万大军”交代具体的人数,用“真实、明确、具体”的数字来突出我人民解放军兵力多,作战规模大,从而自然而然地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显示出作者豪迈的胸怀和气度,有一种王者霸气。

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用其他修饰语,比如用“东西中三路大军”,合理与不恰当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明确】“三路大军”,是“明确、具体、真实”的数字;“东西中”,交代了作战部署,说明我军全线展开攻势的作战情况。这是“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表达“不简洁”,新闻语言要求用语“俭省”,要高效地表达信息。(能用一个字说清楚就不用两个字,能用两个字就不用五个字。)还有,“百万”说明的是人数,它背后是鲜活的生命,意味着那么多年轻战士的身影,他们汇入到集体行阵的洪流之中,根本没有清晰的面孔,但是,正是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历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容易被忽略的语言形式,并通过“作比较”的方式,品味语言,作出合理解释。

2.接下来,再看我先头部队“中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突破”一词。 这段文字很短,语言非常简洁,一共是54个汉字,9个标点,交代了明确的渡江时间(20日夜,24小时),渡江人数(30万人),这么俭省的文字却交代了中路军30万大军的辉煌战果。

(1)设问:从哪个字眼特别能让人感觉自豪呢?

【明确】“即已”。借用同学预习的说法──这是两个文言文的副词,意思是“就已经”,特骄傲地展示了我军的辉煌战果,用现代网络词语叫“晒一晒”。 (2)设问:不过,不能光顾着“自豪”而忽略了这辉煌背后的艰难!从哪个词看出“艰难”?

【明确】“突破”。

(3)设问引导:为方便理解,换用其他说法进行比较,能否把“突破”换为“越过”或者“冲破”呢?

总结规律:辨析词句,可以尝试换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与之比较。换言之,作比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甚至可以说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做动作区别“突破”和“越过”,即在座位上比划比划这两个动词的不同。 【明确】原来,这二者有难度上的差异。突破:很难。“夜”,晚上,月黑风高,风急浪高,自然条件的险恶,自古以来就是“长江天险”;更何况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督战,人员、武器、装备充足;而我方,从背景介绍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我军渡江的装备之简陋,没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更没有军舰、航母,只有一艘艘的帆船,甚至征用了民用的小木船。条件何其差也!要想“越过”敌阵,那是须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的,是要用血肉之躯,冒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死伤无数,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相当巩固的防线的。不可能像是“越过”这么简单和轻松! 总结:“越过”,仅仅是“结果”;“突破”,背后还有激烈、惨烈、残酷的战斗过程。

总结规律:当某个词不是很容易辨析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这样,文字背后丰富的言外之意和情感意蕴就更容易浮出“水面”了。

(4)设问引导:“越过”之后,就该换“冲破”了。这个更难辨析。“突破”“冲破”的区别是什么,在这里真的需要非此即彼吗?

【明确】鉴赏和评价,形成解释,都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理性分析的态度和能力。把这两个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突破”,说的是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是“突破”一段区域;“冲破”,是三路大军,全线进攻。“突破”是点、段,“冲破”是线、面,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语准确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近义词之间的比较,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对语言形式形成准确全面的解说。

3.“东路军”的作战情况:重点品鉴“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设问:能删掉“歼灭”“击溃”“一切”“抵抗”中的任意一个词吗?

【明确】“歼灭”“击溃”,删掉其一就与实际情况不符,即所谓“不准确”;“一切”,表范围;“抵抗”,谁敢不投降,就拍死你!──这是“霸气”!删掉了,“情感不足”。所以,为了表达“准确”和“情感”需要,有时甚至可以牺牲“简洁”。 【设计意图】除了对语言形式的“形成解释”,阅读新闻作品还应包含对“思想感情”作出“合理全面的解说”。

4.布置作业:编题、做答案。

语言的体味和推敲,让我们发现了那么丰富的意蕴,我们也来尝试做发现者: 在本则新闻中再找一处(有余力的同学多多益善)你觉得值得品味和鉴赏的语句,仿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编成练习,并给出参考答案,下节课用你的题考考同学们。

【设计意图】将“形成解释”拓展到课外学习,既发现值得品味鉴赏的语言点,还能通过“做答案”这一要求,尝试作出“合理判断,并形成全面、准确的解说”。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 )挪威( ) 遗嘱( ) 渗透( ) 炸药( ) 仲裁( ) 卓有成就( )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五、品读课文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精读课文

(一)、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一部分:第2-4自然段 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二)、分析第一部分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 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二)、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三)研读探究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 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 领域 成就 伦琴 物理学 发现X射线 霍夫 化学 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 生理学或医学奖 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 文学 诗歌创作 邓南特 和平红十字会 帕西 和平法国国际仲裁会 科学 进步 和平

“飞天”凌空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 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

掠过(lûâ)

翘首(qiáo)

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ÿ) 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 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来源:学+科+网]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 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来源:学+科+网]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 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 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 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 ,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 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 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附:板书设计】 “飞天”

凌空“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 惊讶不已对比 烘托 侧面描写 《一着惊海天》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

2、了解我国航母及舰载机概括。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4、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品析文章简洁的语言,详略得当的手法。

5、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新闻特写的方法,学会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处理文章的详略。 教学过程:

第一步:检查预习积累,夯实基础,习惯培养。

1、重点的字积累:着陆 凛冽 默契 殚精竭虑 镌刻 桅杆 娴熟 一丝不苟 浩瀚

2、多音字:着 着陆 高着儿 着火 调 调动 调动 载 三年五载 载人

3、重点词语积累: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4、背景介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www.daodoc.com 第二步: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划分结构

1、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句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在县里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2•1•c•n•j•y

2、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2-

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第三步,研读课文,掌握文章写法特色

1、“一着惊海天”文章标题的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着”和“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21教育网

4、研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突出而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当时紧张而又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21cnjy.com 读12-15段的对话描写体会简洁的语言描写和详略的处理。

对话描写,语言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时,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细读地18自然段,看一看本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的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尾钩牢牢地挂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遇到到第二道阻拦索的情形。”滑行数十米“”稳稳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遇到阻拦索后停下来的情景。21•cn•jy•com 本段在详略的处理恰到好处,真实生动的再现了惊人的一幕。

5、第三部分,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文章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描写表现了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四步:拓展延伸

1、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情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2、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叙事完整,铺排有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采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

作业:一课一练 特写镜头描写法写一个给你深刻印象的镜头描写

板书设计:

自豪、爱国 一着惊海天

藤野先生

教材

分析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鲁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恶劣空气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学情

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教学需要2个课时。如果讲课时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应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当做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地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获得体验。

教学

目标

1、100%的学生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85%体会鲁迅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80%学会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可引导学生课下观看中央10套的8集电视专题片节目《先生鲁迅》 2.整理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感情调节: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板书课题)

任务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一)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学生交流预习时标注出的难字难词。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ýi)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ÿ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ÿ)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二)检查作家作品掌握情况:

1、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社戏》。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任务二:了解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过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任务三:自学,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任务四:回顾知识,即时检测

订正作业中配练第一大题答案,巩固基础知识

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的基础知识,理清了结构,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研讨本课的主题,深入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对他充满了敬意。

学生倾听、思考。 任务一 活动

(一)识记生字词

1.师生互动,教师抽查部分学生读字音。

2、教师点拨易错字易错音

3、学生齐诵两遍,巩固记忆。

4、同桌结对互说,相互检测

智者加速:字字落实,字从句顺,熟读全文,能了解大概文意。 5.小组竞读(ppt检测)。 学生练习回答。 6.全班诵读。

(二)了解作家作品

1.自读注释1,勾划批注重点。 2.学生补充预习的作者情况 3.照课件补充作家作品。

4、背诵识记要点

知者加速:诵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留学的目的 任务二活动

1.学生口头介绍预习中了解到的写作背景

2、教师补充

3.学生做笔记,记好要点 任务三 群言 展示

1、小组活动,讨论这三个问题。用时约5分钟

2. 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每组2号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讨论后明确: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2、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任务四 练习巩固

部分学生课前将配练第一大题答案写在黑板上,教师点拨订正后,自行改错。

布置作业 完成配练第二大题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 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溺(

)死

和睦(

衙(

)门

妯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4、掌握夸张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列夫•尔斯泰》(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顺利达标,有没有这个信心?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可以利用多媒体朗读】

1、师: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字词,请及时举手帮助更正。

2、生轮流朗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正音,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师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3、学生齐读板书的字词两遍。可能读错的字词:

藏污纳垢(gîu)

禁锢( gù ) 憎恶( wù )

鬈( quán )

髭( zī )伯爵( jué ) 广袤( mào ) 匕首( shŏu ) 鞘( qiào )

4、播放朗读MP3,学生认真体会节奏与感情;

5、学生再次自读。

三、二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5分钟后比谁

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自然的意思,比谁概括得好; ②、能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

3、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学生概括。(对概括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多媒体出示答案,同桌互改。

5、学生纠正;

6、教师指导概括段意的方法

四、三读课文,体会肖像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师:肖像描写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

投影“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同时认真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4分钟到,不能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如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真不错,这么多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想出答案,的确不简单。下面,我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更正补充)

(如有较多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自学时间:看来,这几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再延长2分钟,请同学们抓紧时间,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4、出示答案,小组交流;

5、教师点拨此类题型要点。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3分钟后默写。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1、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

2、生默写。

3、收作业。教后记: (第二课时) 茨威格 学习目标

1、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2、掌握夸张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夫托尔斯泰》(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顺利达标,有没有这个信心?

二、完成自学指导一

1、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投影“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

①、托尔斯泰的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③、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4分钟到,能够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如绝大多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真不错,这么多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想出答案,的确不简单。下面,我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更正补充。

如只有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自学时间:看来,这几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再延长2分钟,请同学们抓紧时间,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4、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互改;

5、学生纠错,反思;

6、教师点拨。

三、完成自学指导二:

1、师: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认真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三题,4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答。自学竞赛开始。

2、生自学,师行间巡视。

3、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它同学补充。

4、师适时点拨。

点拨: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运用。

五、当堂练习课后第四题

1、学生认真独立完成;

2、投影出示答案,同桌互改;

3、更正,兵教兵;

4、教师点拨;教后记:

《美丽的颜色》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并把这种语言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去。

(3)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2、预习要点

(1)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层次。

3、达标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

燥热

窒息

沥青

吹嘘

筋疲力竭

(2)辨字组词。

龄(

) 扎(

) 励(

)输(

铃(

) 札(

) 厉(

)愉(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问题展示

(1)了解居里夫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结构层次划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句中的“极大”一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一段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描写他们的工作环境,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记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请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居里夫人的形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堂总结。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羡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4、拓展交流

学习了本文后,对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有什么感受?谈一下自己的理想。

参考答案

问题展示:

(1)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 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2)第一部分(第一段1):总写玛丽•居里“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领起全文。第二部分(2-14):具体描写玛丽•居里在小木屋里提炼镭那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第三部分(15-25):描写玛丽•居里和丈夫终于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以事业的成功为乐。

(3)【答案】“极大”指到了极点,表明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写出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4)【答案】“极大的快乐”“奇异的新的开始”“艰

苦而且微妙的快乐”这些短语的使用,极大地增

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

时也设置了悬念。

(5)【答案】运用了对比和夸张。夸张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冷、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的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6)【答案】在这几年里,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正是由于居里夫人“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最终成功地提取出了镭。正是这几年的艰苦努力,使他们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7)【答案】

此段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了玛丽的工作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环境之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

(8)【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形象地突出了玛丽工作之艰巨,所遇到的困难之大,进一步赞扬了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9)【答案】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同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0)【答案】“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极限。句子表现出了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11)【答案】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居里夫人这段话揭示了“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的一个原因——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表达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宁静、专注生活的热爱,以及她执着的工作态度,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12)【答案】“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妇早已把艰苦的提炼镭的过程当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梦境,进而衬托出了他们乐观、坚定、执着的品质。

(13)【答案】文章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记录,使叙述更真实更深刻,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有时候我整天

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这些充分展示了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对科学热爱、痴迷,对工作充满热情、献身科学的精神。

拓展交流 (略)

《三 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二) 能力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在这节课中,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

● 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上难度不大,但学生在体会三峡的美和领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把这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根据朗读提示,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2、

1)学生初度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①厥(

叠嶂(

曦(

)月

襄(

)月

沿溯(

素湍(

) 绝巘(

飞漱(

长啸(

) 属(

)引

哀转(

) ②辨明词义

通假字:略无厥处(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古今异义:(主要了解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古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高峻美

三峡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5、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在上一节课,我们着重理解了全文的基本内容,我们一起重温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根据文章写作思路想象三峡壮景,并有感情的朗读。

山----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高峻美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三峡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层层铺陈、侧面烘托)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幽美

(大笔点染

生动精练)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正面摹声

侧面引用)

二、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这节课我们着重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2) 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3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

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4)请同学们欣赏课文,并结合练习提示,领悟文章的写法之妙(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的

,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这段从浩大、险恶、湍急三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江水湍急、凶猛的特征。从侧面突出夏水湍急的语句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的江水,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

3、本文描写生动、精练,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写景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

,写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山静、泉飞、怪柏、水奇,静中有动,声色分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俗的图画。

4、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

面摹声,又从

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来“林寒涧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容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三、背诵美文

教师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在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 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同学们,让我们让我们满怀对这篇美文的喜爱,饱含感情的读起来并背出来。

四、比较拓展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1)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

一、

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这一首诗所表达的感情与课文一样吗?

这首诗所表达的心情是愉快的;课文所表达的心情是悲凄的。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白云山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请同学们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白云山的美。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 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3) 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2、过程与方法

(1)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 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美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著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难点:《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三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二) 走近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附:“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三)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反复朗读课文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四) 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三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班级交流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郦道元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既生机盎然又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则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五) 巩固、运用

1、自背、互背、最后当堂默写

2、佳句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们说一段话来描绘景物,看谁用得多,用得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 布置作业

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记承天寺夜游》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景,是怎样写的?

3、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答谢中书书》有什么不同?

第2 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记承天寺夜游》。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背诵思路;赏析文中写景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 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

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谪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 抢答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2)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 (3)

月色入户:(门) (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5)

怀民亦未寝:(睡)

(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抢答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师:通过精彩的比赛,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准备,下一回我们举行朗读擂台赛。

5、挑战擂主(生荐):朗读比赛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男、女各一名,挑战擂主,其他学生据朗读要求,作点评。)

(三) 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抢答题

(三):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1)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3)

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4)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成答案预设:

(1)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写作背景链接:

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耻无权的闲客。

(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

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2)删一删,品修辞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 预设参考答案:

(1)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2)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

(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

(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

(3)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

(4)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四) 与作者对话

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 师小结: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背诵课文。(生背诵课文)

(五) 拓展、积累

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教师预设答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7、举杯望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

《记承天寺夜游》 林雪雯

【教材分析与处理】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将课堂最大化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掌握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体会本文语言特点,此为教学重点;扣住文眼“闲”字做文章,创设富有活力的开放型课堂。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主旨,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 感情。

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解读“闲人”二字,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教师唱《但愿人长久》,营造氛围,引入课题) 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这首词的作者是谁?词中的名句是哪句?月是诗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的名句?下面让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走进苏轼。(板书)

(二)解读标题。明确:文体(记), 时间(夜),地点(承天寺) 补充介绍承天寺(展示图片):“承天寺”是张怀民居住之所,张怀民在元丰六年也被贬谪到黄州,他修了一座亭,苏轼给亭命名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送给张怀民,其中有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三)交流预习体会,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资料展示,走进苏轼,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生交流预习收获与疑难,明确个体学习目标与全体学习重点。

(四)初读课文,体会层次美。

1、自由朗读,明确朗读要求。要求:读得流畅响亮。 读得字正腔圆。 读得抑扬顿挫。 读得层次分明。

2、小组再读课文,体会文章层次美。

指导:表达方式的不同,感情不同,语气语调不同。 读叙事。读出闲适、欣慰之情。

读写景。第二段描绘庭院月色,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要读出喜悦、闲适之意。 读抒情。既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闲时赏月欣喜,漫步的悠闲。

3.、指名读,读出记叙、描写,抒情的不同感情。

4、播放视频,听读课文,体会层次美。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层次美。

(五)疏通文意,合作研讨。

1、学生交流以往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及明确重点。• 教师补充(媒体出示)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留---如人名、地名、年号等不翻译,保留。 • 换---用近义词替换。 • 补---补充省略成份。 • 调---倒装句式进行调整。

• 删---将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去掉不翻译。

2、小组合作,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并在便利贴上整理重点。抓住重点字和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等。

3、学生整理汇报,解决疑难。

4、全文整体感知。

(六)深入探究,感受胸怀美。

1、思考:文中那个字最能体味到作者的内心情感?苏轼是“闲人”吗?

扣住文眼“闲”字做文章,引导学生到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自己找,自己讲,自己归纳,老师点拨。

2、明确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体会人物胸怀境界美。教师小结:苏轼看上去真的很闲,无官一身轻,有闲情雅致欣赏美景,(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苏东坡内心深处不愿意做一个无官一身轻的闲人。他不断被贬,却能够随遇而安,我们从苏轼的身上看到了豁达乐观,看到一生屡遭贬谪,身形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达观豁达。

3、探究“文人心境”。

补充欧阳修、范仲淹等材料,课外延伸。

(七)拓展迁移,培养胸怀美。

1、展示烦恼清单。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与朋友、父母交往方面的,可以是体态长相方面的。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清单。

2、讨论:遇到烦恼时,应该如何面对?

(八)学生谈体会及疑惑。

(九)教师布置作业并结束语。

苏轼一生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他的那份豁达乐观如皎洁的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那么当我们面对生活的风雨时该如何呢?请同学们齐读寄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面对风雨坎坷,让我们改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这样,也许我们就会找回人生的坐标,用纯净的笔去书写我们大写的人生!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一、课题解析:给朱元思的信 “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

特点:讲求对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关于六朝骈体文:

唐:称时文(与古文相对)晚唐:称四六文(

四、六言为主)清: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

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

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他的骈文成就很高,《与朱元思书》是传诵很广的名作。

吴均当史官时,实写历史,帝不喜,烧其书,罢其官,吴均被免官后于山水中寻找真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流利地背诵,掌握字音、字形。

2疏通文意,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积累重点实词含义 自学指导一(5分钟)

听录音,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嘤嘤

成韵

鸢飞戾天

与朱元思书

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 飘荡,任意东西。自 / 富阳至桐庐 /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 / 皆缥碧,千丈 / 见底;游鱼 / 细石,直视 / 无碍。急湍 / 甚箭,猛浪 / 若奔。

夹岸 / 高山,皆生 / 寒树。负势 / 竞上,互相 / 轩邈;争高 /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 激石,泠泠 / 作响。好鸟 / 相鸣,嘤嘤 / 成韵。蝉 / 则 / 千转不穷,猿 / 则 / 百叫无绝。鸢飞 / 戾天者,望峰 / 息心;经纶 / 世务者,窥谷 / 忘反。横柯 / 上蔽,在昼 / 犹昏;疏条 / 交映,有时 / 见日。

第一段: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俱:完全/都;净:消散;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着)(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许:表约数,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总写,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

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动作名:奔驰的马)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水色——缥碧

水清——见底、无碍(夸张)

水急——甚箭、若奔(比喻)

小结:这部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缨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夹岸:两岸;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负:凭借;竞:争着;轩邈:轩,高;邈,远。这里都用做动词,争高,比远) (激:冲击;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好鸟:美丽的鸟;相鸣:相向和鸣;嘤缨:鸟鸣声;成韵:和谐的声音;转:通“啭”;穷:尽)

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和谐动听。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绝:停止;戾:至;息:平息;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反:同“返” ;柯:树木的枝干;蔽:遮蔽;犹: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思考:作者从什么感觉来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视觉——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蔑视阿功名>——

听觉——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

———

爱慕自然/蔑视功名 探究主旨:

我们可以从首段“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 这几句,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

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结构: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具体写:“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具体写:“奇山”

“看” (高山,寒树,横柯,疏条)

“听” (泉响,鸟鸣,蝉噪,猿啼)

结构美

意境美

志趣美

语言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2、结合写作背景,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自学指导:

1)哪句话概括了富春江的山水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这3段文字是什么关系?为何先写水?

3)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写景? 4)看到富春江奇山异水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看到富春江奇山异水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是对追求功名利禄的一种否定。封建时代“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读书人无不以功名为追求的目标,作者因看到了官场的黑暗而发此感慨。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然、淡泊人生,意欲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怎样理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一句话?

这一句是作者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6).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静态:清澈 ;动态:急猛。

(7).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

(8)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 (9)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10)请结合文中具体例子分析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色。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缥碧”“见底”正面写江水明净,游鱼可数,细石可见,侧面衬托江水的清澈,形象描绘了江水的静态美。

如“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从视觉上状写山的高峻,生动形象地赋予了静止的山以动感和向上的活力,又从听觉上写山中天籁和鸣,衬托山谷的幽静,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二、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三、运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钟)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

6、写江流湍急、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山“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10.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_ __________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

11、文章由景生情,因情明志,作者不由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用课文原句填空)

12.文中写出的富春江江水的特点是

13.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唐诗五首教案 王绩《野望》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注释】

⑴东皋(g üo ):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薄,迫近。 ⑵徙倚(x ǐy 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 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赏析】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

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黄鹤楼》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板书设计 黄鹤楼 崔颢 空

空悠悠 孤寂苦闷 历历

萋萋 触景生情 愁 思乡之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1、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颢的诗下面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崔颢的《黄鹤楼》。

1、听读——划分节奏

2、译读——理解内容

3、说读——体味情感

4、背读——积累词语

三、听读--划分节奏 学会朗读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

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 “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四、译读--理解内容 领会意境

1、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诗句。

2、讨论后可以互相译读。

3、教师小结诗句意思。

4、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教师小结:

《黄鹤楼》则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为 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开旷的诗歌境界。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五、说读--体味情感 创新运用

1、再读诗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体会诗人在诗中体现思乡的情感。

2、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六、背读--积累词语 再悟美文

1、个人示范背

2、唱诵。

3、回忆、背诵曾学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七、拓展练习。

1、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理解诗的内涵,提供贾岛的《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较,区分两诗选材角度、所抒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细腻地理解文本。

《黄鹤楼》(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晴对余晖。

2、《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读一读

1、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二)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

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激愤抑郁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幕)

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三)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五、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六、作业布置:吟诵《使至塞上》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

大漠孤烟直线条美:直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长河落日圆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青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诗中有画

《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领读。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名作品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著有《李太白集》。

4、选自《李太白集》。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25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诗人正值青年,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5、学生齐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流东下,可在诗人眼里,竟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夜晚,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霞让诗人目不暇接。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明确:运用拟人手法,借故乡的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告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亲人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

对诗中“送别”情绪应如何理解?

明确: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与作者的其他送别诗不同,并非为朋友送行,而是告别故乡。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25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情,江水流过的蜀地是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

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己远行,怀着深情厚谊, 万里送行舟,从对方写来,越发显示出自己的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 情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特色。

这首诗,作者描绘了出蜀过荆门山的沿途山川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远渡地点、出蜀目的——山水(远景)——月云(近景)景色壮阔——由景及情, 留恋故乡。

————赞河山、恋故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 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 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 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 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

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课下积累 师:《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所作。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说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应当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谁呢?他就是苏东坡。无独有偶,苏轼也曾写过描绘西湖的传世佳作。有谁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6分钟)

1、师:有了目标,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美丽的西湖进发,但旅途中我们也不能闲着,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歌吧!在朗读之前谁能告诉大家朗读诗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准节奏;

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 领略诗之韵。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幻灯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6、齐读诗歌一遍

师: 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五、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 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 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 他所吟诵的古诗啊, 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 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师备案: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4、全部讲完,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推荐第6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本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全本教案、反思

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学反思: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课题:大家都来做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

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

(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札记:

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他们高兴极了:“原来文具也可以摆出画来!”我借机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的身

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我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善于就地取材。”这下学生们又有了新发现:“水壶也可以盖房子!”“扎头发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小手绢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摆上。”„„于是地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漂亮,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造型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书包里的材料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达到《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融为一体。”

的要求了。

推荐第7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柏林人教部编版

在柏林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2.难点: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人在逆境和绝望中最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可以支撑着人们活下去?

学生自由发言,有的说是勇气,有的说是鼓励,教师在赞同的同时也可以说到还有希望和信念。

引入这课的主题,为领会文意做准备。

探究标题,

想象畅谈。

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战争是离学生们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入文章即可。

深入文本,

层层剖析。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

2.老兵所说的“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1.说明了小姑娘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

这篇文章很短小,阅读时为情节吸引往往一气呵成,对其中的词句会有所疏忽。同时学生难以对文章的深刻意义进行深入地思考。教师应抓住词句引

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导学生感悟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的主旨。

再探文题,

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地感受文章深沉的主旨。

感受技法。

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地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

当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后,对于文章蓄势和铺垫的手法,学生将会比较容易地找出。

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作业布置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推荐第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草原 |人教(部编版)

1、草原(第二学时)

=

设计理念:

1.在教学辅助手段上,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通过展示美丽的草原风光、介绍草原情况等,让学生比较全面、直观地了解蒙古族的地理位置、大致风光和民俗民风,使学生产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为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

2.以读为主,读思结合,读中悟情。本文语句优美,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草原的深深情谊。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并在朗读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草原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3.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是纯朴简练,生动感人。这样优美的语句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成诵。

=

教材赏析: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语文教师在教导这些名著佳篇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语言文学美和蕴含的道德情操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草原》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他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理解美,天很美,抓住“蓝”;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其次我们要让学生感悟到美,课文中有一段话时这样写的:

“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这一段的教学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尽情地想象,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感悟到草原的人美。

=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画面、感悟等手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段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

教学重点:

1.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

教学难点: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找一些有关内蒙古的地理位置、风光人情的图片或书面资料,还可以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自然的诗词、文章。

=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草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发言)

2.

我们来一起回味一下草原的美景吧!(出示PPT,边看课件边一起背诵课文的第一段。)

二、

学习《喜迎远客图》

1.

教师导入:草原不仅风景美,而且那里的人也很热情。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草原的主人是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吧!(出示PPT)

2.

对照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草原主人迎接远客的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PPT)

句①:“忽然,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的理解要抓住比喻句: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领会“飞”字的妙用: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交流感受后指导朗读:读出主人急切、热情的心情。

句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草原主人们可能会欢呼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5.小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①看画面直观感受;②对照课文,读、划出相关的句子;③边读边体会,写上自己的感受;④交流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1.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

2.提出自学的要求:(回顾刚才的学法:看画面 读课文 画句子 谈体会)

可以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3.我们先来看画面吧。(出示PPT)

4.自主学习。

5.交流自己的感受。(随机出示句子)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

1.通过这几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归纳板书:自然美 人情美 草原)如果说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么蒙古族同胞对我们这些来自汉族的客人这样热情而不辞劳苦远道迎接,这般的盛情款待,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人情美,从中可看出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民族团结。)自然美人情美,这一切都是辽阔美丽的草原所赋予的,这也就是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文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这一心声?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2.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五、学以致用(二选一)

1.做一名导游介绍草原的美景。

2.为草原设计一句宣传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

教学反思:

《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神似而且形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

1.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标中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本课语言优美,用词丰富准确,并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草原美景和人们的热情好客的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所以在学习“迎接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两部分课文时,着重让学生多读课文,找到有关的重点语句,自己读自己体会,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而老师在一旁只起到点拨的作用。学生因为有了自己的感悟,所以对语言的理解加深了,更加体会出了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性。

课后,学生们将本节课所学到的好词佳句按以往贯例都积累到了语言积累本上。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每节语文课,我们老师都能注重这方面的训练,相信学生将终身受益。

2.

抓住重点词,读出意境美。

课文的第2-5自然段写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体味,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迎客”、“相见”、“款待”“联欢”的盛况,从而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我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留恋往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之处:

(1)对于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如果能课内外延伸,增加一些表达蒙汉两族人民情谊的文字和画面,学生的体会会更加深刻。

(2)在合作学习课文时,老师需要很好的组织好,避免出现热闹却效率不高的局面。

推荐第9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草原 |人教(部编版)

《草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描写的风光旖旎的草原景色令人无比向往,但学生对草原是非常陌生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广泛地利用图片、音频资源带学生入境,让学生更深地感受美景,体会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图片等),感受草原的美。

2、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

四、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能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描述的美景。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同学们见过草原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倾听草原。

2、课件1:播放歌曲《天堂》,伴着歌曲欣赏草原风光旖旎的图片。

3、草原实在是太美了!旖旎的风光让人陶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老舍的美文《草原》。师板书课题“草原”,引导学生感情读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通读课文。

(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

(1)、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们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美)

(2)老师结合学生汇报板书:“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尝试概括一下。

⑴学生再次自读课文。

⑵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草原(美)

人情美

4、请同学按照“草原风光美”“草原人情美”两方面内容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引语:刚才我们就在图片中看到了,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将自己看到的草原美妙风光展现出来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2、老师充满感情地范读第一自然段。

3、学生自由练读第一自然段。

4、你最喜欢草原的哪些风光?请把文中描写的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此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组织学生品析句子,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教学预设:

(1)喜欢草原的天。

①课件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②为什么说草原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③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新”“明朗”的用法。

④指导朗读,读出“清新”“明朗”的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

⑤此时此刻作者有什么感受?(心情愉快,想高歌一曲)

⑥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2)喜欢草原的绿。

①PPT出示句子:

课件3:“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②点名朗读句子。

③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因为四周都有小丘,草原并不是茫茫的一片。)

④还有哪个句子也描写了草原的绿?

⑤PPT出示句

课件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课件5、课件6

⑥“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翠绿的颜色浓得要流下来)你还能用那些四字词来表示“绿”?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⑦图片展示,感情朗读,感受、体会小丘的柔美,草原的翠色欲流。

(3)喜欢草原上的羊群。

①PPT出示句子:

课件7:“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②这个句子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比喻。把羊群比作大白花,草原比作绿毯。)

③图片展示。感受羊群使草原充满生机的美。

④点名朗读。课件8:(背景音乐)

5、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第一课时板书。

天(空气清新,天空明朗)

风光美

地(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草原(美)

羊(大白花)

人情美

6、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作者陶醉了吗?请同学们将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①学生汇报。PPT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课件9:②仿照句子,用“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7、仅仅是作者陶醉了吗?(不是,连骏马与大牛也陶醉了)

课件10:①图片展示,集体朗读句子。

②句子比较。

A、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B、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课件11:总结草原印象

课件12:(背景音乐)朗读8、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这美景永远印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预习课文2---5自然段,用“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五)、板书设计。

天(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风光美

地(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草原(美)

羊(大白花)

人情美

推荐第10篇: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小编推荐)

第一单元:山水情 第一课时:桂林山水歌

教学内容:配乐诗《桂林山水歌》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配乐诗《桂林山水歌》,帮助学生了解广西的美丽山水,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

好情操。

知识与技能:了解桂林的山水;了解配乐诗这种表演形式。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能用优美的语言赞赏身边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暑假都去了哪些地方旅游呢? 生:?? 师:看来大家都过了一个美好而愉快的假期哦!陈老师也在假期的时候去了一趟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你们猜,这是哪?

教师出示桂林山水的照片,学生猜地名。(桂林) 是的,这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桂林的山水世界闻名,许多的国际友人都慕名而来,赞不绝口!我国的著名诗人贺敬之,就写了一首《桂林山水歌》来赞美桂林山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新课学习

(一)教师范读:诗中都写到了那些桂林的美景?

(二)生答

(三)生小声默读,你最喜欢其中的那一句?为什么?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座分享

(四)同座分享

(五)全班齐声朗读

(六)这么美的诗,如果配上音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配乐范读,生谈感受 师介绍配乐诗的形式

(七)生配上音乐朗读

三、朗读小比赛

四、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漓江情 教学内容:听赏《漓江情》 情感与态度:听赏《漓江情》,帮助学生了解广西的美丽山水,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操。 知识与技能:了解桂林的山水;学会通过歌曲的旋律线欣赏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能用歌曲的旋律线来欣赏歌曲 教学难点:会用歌曲的旋律线来欣赏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贺敬之的配乐诗《桂林山水歌》,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吧!也可以说说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你心目中的漓江?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围绕着山??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桂林是我们广西的骄傲,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桂林的漓江更是桂林美景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背景音乐《漓江情》

二、欣赏歌曲

(一)初听歌曲,谈感受

1、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

2、生谈感受

(二)复听歌曲

1、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

2、师介绍歌曲背景,词曲作者

(三)生谈表现形式,师引导学生尝试其中一两种表现形式

(四)引导学生学习用旋律线来表现歌曲

1、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可以从歌曲的情绪和旋律去分析。

2、用笔画一画,连一连歌曲波浪形的旋律。

(五)再听:轻轻跟着音乐唱歌

三、总结下课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美景?能不能和大家说一说? 第三课时:七彩长廊程阳桥 教学内容:学唱《七彩长廊程阳桥》

情感与态度:学唱《七彩长廊程阳桥》,帮助学生了解广西的美丽山水,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操。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歌曲,了解侗族人民的民俗民风。

教学重点: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美丽的桂林风光,想一想咱们柳州周边地区又有哪些美景可以向你身边的朋友介绍呢?如:融水、三江?? 生:?? 师:回答得真好!看来同学们对柳州的风景都非常熟悉。柳州的三江县就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侗家的代表性建筑——程阳桥,也叫风雨桥。(看风雨桥的图片)

师:谁知道风雨桥的来历呢? 生:??

二、感受歌曲

1、录音范唱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节奏欢快??

2、师范唱

师: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见了勤劳的侗家人在风雨桥上来来往往的景象??

三、学习歌曲

(一)教师范唱旋律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完整性。

(二)四人小组学习旋律,唱歌谱

(三)学习歌词

(四)全班默唱歌曲

(五)悄悄话声音跟唱

(六)全班齐唱

四、情绪指导

五、总结下课

第二单元:歌声告诉我们 第一课时:卢沟谣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

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了解歌曲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掌握“渐强,反复跳跃,结束句,倚音”等音乐记号。教学重点

1.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难点:音域较宽,从1到低一个八度5。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卢沟桥”的高清风景图片。2.生观看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朗读歌词

1.师播放伴奏音乐,并朗读第一段的歌词(PPT歌词滚动出现) 2.师带生一起朗诵第一段歌词。

三、学唱第一段

1.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聆听。2.生尝试用声音表现卢沟桥的美景。

四、解决第一段难点

1.师逐句示范“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2.“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

五、处理歌曲

1.师再次范唱第一段,并在强调的地方加上手势。2.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3.师小结:卢沟桥的景色非常美,你们的歌声也非常美,老师真的很满意。

六、学唱第二段

1.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让生聆听并谈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感? 2.请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 3.比较两段的结束句:

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 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 4.讲解结束句

5.出示乐谱,让生掌握反复跳跃记号,并整理歌曲结构:B—B(加一句)—结束

句。

七、处理歌曲

1.师引导生用隐忍、压抑——愤怒——宣泄的方式来演唱第二段。2.师前两句动作提示生感情,后指示乐谱注意反复与结束句

八、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生喜欢的动作表达。 第二课时: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教具准备:钢琴 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喜悦、热闹)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师: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2、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 美“风”

1、按节奏唱旋律

(1) 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 (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 (4) 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唱歌词

(1) 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3) 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 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3、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唱试试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五、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六、小结

秋天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 第三课时: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3.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重点

1.按照歌曲的要求表现强弱。

2.能够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一首歌曲,听听歌曲里讲述了什么故事?(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音频) 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首歌曲有怎样的情绪? 生:抒情地……

师: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故事,是一首叙事体歌曲,有很强的抒情性。叙事体是一种体裁,就是在歌曲里讲述了一个故事,我们听过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也是叙事体歌曲。

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学习6 1.师:请同学们先来听一听,在听的过程中想一想,我们要学的这首叙事歌曲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段落,请你在每个段落结束的地方举手表示。 学生聆听并用动作表示出段落。

生1:歌曲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与第三段好像是一样的。 生2:歌曲的前后两部分是优美的,中间有点哀伤。 2.欣赏第一乐段。 (1)欣赏范唱。

师:你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听第一段。教师范唱第一段。 (2)体会歌词。

师:这段描写的意境怎样,你能否结合歌词向大家来描述一下。 生:明月当空,晚风徐来,孩子们坐在草堆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师:请大家把第一段的歌词读一读。 (3)学习旋律。

师:指导学生跟琴分句听唱旋律。 (4)演唱第一段歌词。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琴演唱歌曲第一段。 (5)选择相应的速度。

师:你们认为哪种速度更适合表现第一段的意境呢? 生:分别用快速和中速演唱歌曲,选择符合歌曲意境的速度。 3.欣赏第二乐段。 (1)对比欣赏。

师:分别用抒情和哀伤的感情演唱第二段,请学生选择哪一种情绪更适合第二段的情节。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师:这一段和第一段的感情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 (2)跟琴演唱第二乐段。

师:重点指导前八分音符后两个十六分音符和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学生如果不能唱准,就带学生慢速练习节奏后再进行演唱。 (3)体会歌词。

师:在这一段中,你认为主要写了“妈妈”哪些方面?

生:“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写的是妈妈吃得很差;“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写的是妈妈穿得很单薄很破。

师:歌词中说到,“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那我们对比一下,妈妈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4)有感情地跟琴演唱歌曲。

师:指导学生演唱出力度的变化,唱到“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时,表现出哀伤,力度稍弱。

(5)学生分组讨论,创编不同力度地演唱。 4.欣赏第三乐段。

师:范唱第三乐段。听一听,这一段又与第一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生:歌曲结束了,孩子们又从妈妈的回忆之中回到了现实里,他们陷入了沉思之中。

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 7 5.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动画。

三、分组表现

学生分组进行独唱、小组唱、表演唱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首歌曲,你们了解到了以前长辈的痛苦生活,希望你们能够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好好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你们的父母也一般都会唱这首歌曲,你们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他们听听,如果他们会唱,就请他们和你一起演唱。 第四课时:歌唱祖国

(学情分析:由于歌曲流行的年代与现在相隔较远,初一学生表达情感没有一定的深度,很难把握歌曲表现的场景和弱起小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淡薄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能够感受歌曲演唱的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弱起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歌唱祖国》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行进速度,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二)、歌曲学唱

1、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演唱情绪。

2、学生听录音学唱《歌唱祖国》,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3、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一字一音的旋律及弱起小节,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a--b--a”的曲式结构。

4、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5、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行进和抒情来表现,可以适当跟唱体会歌曲风格和意境,学生仔细聆听,引发思考。

(三)、扩展学习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五、相互评价、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七、教师提示

1、这首歌曲有很多地方不规整,需耐心反复训练、特殊处理。8

2、带附点的节奏型,要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

六、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歌曲《歌唱祖国》是一首充满激情,具有鲜明时代感的齐唱歌曲,歌词与旋律紧密结合,铿锵有力,突出了坚定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三单元:音乐盛宴

第一课时: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 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感受欢快的情绪。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

教学重点: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用具:多媒体、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趣味导入

1、导入:欣赏《彼得与狼》时我们了解了西洋管弦乐器,今天我们再来了解我们民族的一些乐器。

2、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

3、学生了解乐器的音色和民乐队的组成(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

4、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民乐合奏的乐曲《花好月圆》,乐曲是由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的。

二、整体感受、初步感知

1、完整欣赏。

2、思考:

A、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

B、乐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乐段的情绪有何不同?

三、明确目标、深层分析

1、分段欣赏乐曲。(1)欣赏引子部分。

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伴奏音乐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生:这段音乐气氛热烈,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 (2)欣赏第一段主题。

哼唱乐曲这部分的旋律,口风琴演奏。 9 教师出示这段主题的旋律并指导学生视唱。

学生哼唱乐曲的主题。学生在长音出现时用串铃伴奏。 (3)欣赏第二段音乐: 学唱第二段主题。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从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情绪等方面)。 生:节奏欢快、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情绪更加热烈。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教师出示第三个主题的片段。 学生唱第三部分主题。 师:由大提琴演奏的这段主题性格鲜明、感情奔放(播放音乐)。 学生感受欢快的气氛。

四、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播放影音资料。

学生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看画面。 第二课时:学唱歌曲《中国功夫》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中国功夫的雄健。

2、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主要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号召大家要将中华武术魂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能用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自己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功夫的雄健气魄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少林寺》这部电影吗?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少林寺的故事 吗? 今天我们就再来欣赏一下《少林寺》中的精彩片断。(播放课件,欣赏歌曲《少林少林》)。

2、学生谈谈对这部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请大家各自模仿一个你最喜欢的武术动作。(小组讨论选一个代表展示)

(二) 新授

1、播放录音,聆听歌曲。( 边听边思考)

2、提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心情是怎样的? 你想到了什么?

3、同学们展示交流关于武术的资料。

4、师:是的,那么在申奥宣传片的很短时间里,为什么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表现武术呢?足以可见,中华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它的重要性有多大。我们的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在全世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代表着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顽强精神。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骄傲、自豪、刚毅、自强的气魄一起来学习这首关于中国功夫的歌曲好吗?

5、作品赏析(再次听歌曲)

师:本首歌曲共有几段,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找出哪一段与众不同。(第3段)

6、解释:这是一种新的演唱形式——说唱。

7、学生全体朗诵第3段歌词朗诵1遍。

8、引导学生发现歌词、速度、节奏的不一样

9、第4段中“东方一条龙”指什么?

10、给大家播放李连杰的《中国武术宣传片》《黑客帝国》片断。

11、师:外国的武打片以攻击为主,每个招式都非常狠毒,暴力、致命是主要目的,而且多以夸张的科幻色彩来表现主题。而我们中国武术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所以我们也常常会在楼下的小公园里看到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在舞刀弄枪,以此来锻炼身体。

12、下面请大家带着你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和感悟,将这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播放课件“中国功夫”)

(三) 小舞台

1、再欣赏一次少林功夫的片断,模仿动作表演,准备的以小组上台表演。

2、学生表演开始

3、评价

4、拓展:黄飞鸿

(四)小结

师:同学们,黄飞鸿生活在战争*年代,他用一身武功报效祖国;那么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也一定要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武术已经作为比赛项目展现在世人面前,老师希望在未来武术之星的舞台上会有你们的身影。

第三课时: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分乐章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苗族音乐的风格的理解 教学手段:录幻灯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

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

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

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

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 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

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

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

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

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

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

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第四单元:乡音谐韵

第一课时:学唱《槟榔树下摇网床》第一声部

1、通过演唱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2、了解歌曲的基本情绪。

3、通过练习歌曲让学生能感受二声部的演唱的美妙音效,并能跟着钢琴伴奏演唱。

教学重点:

1、在钢琴伴奏下能演唱好第一声部,熟悉第二声部。

2、感受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感受民族的曲调特点。教学重点:熟悉第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广西有很长的海岸线,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渔民就会在高大的槟榔树下拉起网床休息、纳凉。

二、新课教学。

(一)初听全曲范唱。

教师:槟榔树下,一张网床在轻轻地摇动,让我们跟随着清新的海风轻轻地摇一摇。。

(二) 聆听教师范唱第一段歌曲。教师:槟榔树下有一位母亲,她正唱着摇篮曲哄孩子睡觉呢,你们听

她都唱了些什么?她是用什么样的声音唱的?

(三) 学习歌曲的第一段歌词。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妈妈的摇篮曲。教师:你们来扮演妈妈,我来模

拟海风,我们一起来摇网床。

(四) 交换演唱。

教师:你们来演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我来唱第一声部,你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五) 全班跟随范唱分声部进行演唱。教师:你想完整的听听妈妈唱的这首摇篮曲吗?让我们一起来欣

赏这具有韵味的著名的歌曲《槟榔树下的摇网床》,请你听到熟悉的乐段时也跟着一起唱一唱,摇一摇。

(六)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学唱《槟榔树下摇网床》二声部合唱。

1、通过演唱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2、了解歌曲的基本情绪。

3、通过练习歌曲让学生能感受二声部的演唱的美妙音效,并能跟着钢琴伴奏演唱。

教学重点:

1、在钢琴伴奏下能演唱好第一声部,熟悉第二声部。

2、感受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感受民族的曲调特点。教学重点:熟悉第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第一声部

二、学习第二声部

1、先有学生视唱前八小节,通过提问进行分析。教师:高声部的旋律同第一部分比较有无变化? 教师:加入低声部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声部练习这八小节,然后合唱。

3、学唱二声部合唱的后八小节。

先请学生视唱,然后讨论分析:这一段歌曲中的两个声部由谁唱主角?为什么让低声部担任主角?高声部此时起到什么作用?

4、学生分声部练习。(合唱时教师提示高声部要注意聆听低声部的声音。)

5、学唱并分析尾声。

A、这首歌曲的音调来自什么地方? B、这几个小节中高低声部是什么关系? C、在全曲中尾声起什么作用? D、表达什么情感?

6、难点解决。

(1)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并归纳歌曲的演唱要点和曲调特点 (2)再一次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班边唱边思考

唱得慢就能表现温柔吗?怎样唱才能表达温柔的情感?歌词中哪个字最能代表妈妈的心情?

7、再次演唱全曲,由教师指挥进行合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欣赏《歌海就是我的家》、《请到山里瞧一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求和尝试无伴奏合唱的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3、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听歌曲感受歌曲的力度及声部的和谐。 教学难点:能感受少数民族多声部合唱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美丽的广西被人们称为“民歌的海洋”“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你们知道吗?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称吗?

因为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二、新课:

(一)学习《歌海就是我的家》

1、请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曲《歌海就是我的家》,请大家听一听这首歌曲唱了些什么?歌曲描写了壮族小朋友就像小百灵鸟,让美丽的歌声传遍天涯海角。

2、复听歌曲,歌曲有几个声部?想一想它与你学过的那首歌曲相似。这首歌曲在音调上具有浓郁的壮族歌曲风格,各声部之间相互呼应,就像壮族小朋友在山里唱歌,山间的回声一样。

3、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段三声部旋律。学习三个声部的旋律。

4、师教唱,生学唱两遍。师提示:注意每个声部的空拍,请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把空拍部分唱准。

5、三个声部分组合作。

6、师纠错。

7、再来听一遍歌曲,仔细听一听歌曲的力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8、再次演唱:能按照这样的力度变化来唱一唱刚才我们学习的那三个声部旋律吗?

(二)聆听《请到山里来瞧一瞧》

1、刚才我们听的是壮族民歌,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听苗族民歌。这首歌曲听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吗?

2、这一首是无伴奏的合唱歌曲,曲调居有苗族山歌特色,描绘了山里美好富饶的幸福生活。

3、歌中有一些音调非常富有苗族歌曲的特点的音你们能听出来吗?再听一遍。

4、生总结特点

三、小结:今天我们听了两首少数民族歌曲,你们比较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这些属于各个民族特色的歌曲。

第五单元:精彩戏苑

第一课时:欣赏《要学泰山顶上一棵松》《碟双飞》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中国戏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了解京剧和粤剧的一些特点和相关知识。

3、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主要戏种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和粤剧的演唱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

一、导入:

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查找了戏曲种类以及相关知识的资料,你们都找了些什么?大家能不能说一说?

师补充介绍: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

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粤剧: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新课:

1、今天我们来听两首不同戏种的乐曲,老师先不说,考考同学们能不能分辨是那个戏种。

首先来听《要学泰山顶上一棵松》。再听一听《蝶双飞》

2、生说

听出来了吗?说来说一说。

《要学泰山顶上一棵松》是京剧,你听出来了,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介绍: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个选段,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崇高革命精神。此段唱腔没有按传统京剧程式设计,而是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创作的。唱段开始用了西皮导板,一句庄严有力的引子

—,把听众带入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面对这恶劣的环境,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唱腔,唱出了这一唱段的主题思想——“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这个动机庄严自信,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威严气质,整个行腔豪迈、坚定有力,慷慨激昂,非常富有号召力,从唱段一开始就掀起一个小高潮。一段打击乐之后是十八个伤病员战士的齐唱,一板一眼的快板,行腔由这个动机开始,从高音区转人中低音区,显得内在有力,然后逐渐向中高音区发展,到“也难轰”,长气息的拖腔,力度的加强,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接着在一段打击乐之后,唱腔的语气更加坚定有力,最后停在高音区,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这是众战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指导员发出的号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的有力回应。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使歌者、听者如身临其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大家读一读关于《沙家浜》的简介。

4、再听一听歌曲,感受下当时人们英勇杀敌的场面。

5、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课本上的这段旋律,把装饰音部分演唱清楚。

6、师教唱,生学唱。

7、跟着录音机再唱一唱。

8、刚才我们听的另一首乐曲是什么戏种啊?

粤剧《关汉卿》创作于1956年,剧本系田汉先生所作。全剧以写作和上演《窦娥冤》的过程为主要线索,高度概括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突出塑造了关汉卿为民伸张正义,刚毅不屈的伟大形象。该剧由

马师曾、红线女演出后,成为当时引起轰动的马红经典剧目,剧组还曾受命进京献演,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9、读一读剧情简介。

10、我们接着来了解关汉卿。

11、联系剧情听歌曲。

12、唱一唱课本上的旋律。

13、听了这两个戏种你有什么感觉?更习惯听哪个戏种呢?你还知道那些戏曲的种类?他们主要在那些地区流传?

14、看看课本上的图片,了解越剧、黄梅戏、京剧、豫剧、川剧、粤剧的演员们的服饰特点有什么不同等。

三、小结:

中国传统的戏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个剧种都有优秀的代表剧目,今后有时间我们再多去接触了解。

第二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 教学目标:

1、感受女英雄的气概,体验豫剧音乐风格的美感。

2、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豫剧的演唱风格。

3、能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其中的几句,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演唱风格。

教学难点:能描述本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因素。 课前预习:

1、什么是豫剧;豫剧有哪些代表作有哪些

2、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

3、了解河南方言

4、初步感受京剧、越剧、黄梅戏、桂剧等唱腔特点。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4分钟)

师生问好,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谜游戏,我给出几个关键词,看谁能猜出她是谁?(依次出示关键词:将军、屡立战功、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是(花木兰)出示图片,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赞扬花木兰?

师总结:是呀,这样一个女中豪杰,人们争相用各种形式赞扬她,有电视剧,动画片,电影等等。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戏曲是怎样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的。“中不中”。

刚才老师和大家说话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河南方言)河南简称“豫”,位于我国的中部,你们知道河南的地方戏曲叫什么吗?(豫剧)我们知道,中国的戏曲种类有很多,一共有360多种,而豫剧被誉

为我国的三大剧种之一,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豫剧的世界,去聆听豫剧中的代表作《谁说女子不如男》,(出示课题)中不中?

二、新授

(一)出示——“豫剧大探索” (1)初听,小组合作(7分钟)

请大家听一听,戏曲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从唱腔、歌词、旋律、节奏、伴奏等说) 四人小组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1号为组长;2号为监督员;3号为记录员;4号为发言人。从1号开始,说完之后1号举手示意老师。

(2)小组汇报((师出示板书:唱腔,声大音重,下滑音,甩腔) (若说到方言:是呀,我们许多民间音乐都和当地的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音语调发展出来的。)

师总结:是呀!歌曲浓重的方言,独特的唱腔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复听(请大家打开课本38页)(4分钟)

A:独立聆听,听一听唱腔上有什么特点?(若学生之前说了唱腔上的特点,老师可以再次补充完整:除了大家说的这些以外,你还有那些发现)

B:个别生答,师板书

(4)再次聆听,看谁模仿豫剧的唱腔特点模仿得最像(2分钟) 师总结:大家模仿得真像。 (5)师示范(3分钟)

看着大家模仿得这么带劲,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演一演,你们想看吗?你们来看看我哪些地方模仿得最像。(提示:老师也应该在唱时特别的突出刚才学生总结到的一些唱腔的特点)

生个别答 师提问,除了唱腔上的特点之外,刚才老师的表演还加上了——动作和夸张的表情。是的,这就是戏曲区别与其他歌曲的最大特点,身段和夸张的表情(板书)。这也是我们学过的戏曲中的表现手段——做。

(6)介绍豫剧的动作(3分钟)

刚才谁观察到老师用到了那些动作?剑指、亮相动作等,注意跟人物形象联系起来。

这些动作在豫剧中的作用是什么呢?你能不能模仿一下?(个别生模仿)全班跟着小老师模仿

(二)“豫剧模仿秀”(10分钟) (1)看视频,默唱

我也只是在模仿,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原汁原味豫剧演员的表演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表演得咋样?

(2)再次看视频,带动作演唱

让我们也来模仿艺术家的表演,带动作演唱。(可以请个别生起立表演)(生评价)

(3)介绍常香玉

豫剧演员的表演真的是唯妙唯俏,但是,你们知道吗?《谁说女子不女男》的第一位演唱者是谁?是——常香玉奶奶。她是豫剧的一代宗师,她被人们尊称为豫剧皇后。她在70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在豫剧界中独树一帜、自成“常派”,成为豫剧演唱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同时她也是一位爱国艺人,在朝鲜战争时期,她将自己全部收入向志愿军捐献了一部战斗机。正是因为她是这样一个女中豪杰,因此在能讲花木了演绎得这么活灵活现。

(4)听范唱,生模唱

让我们跟随着豫剧皇后完整的演绎歌曲吧。 三,小结(3分钟)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师总结:是呀,今天我们了解了我国三大剧种之一的豫剧,戏曲是我国的瑰宝,我国还有其他360多种地方戏曲,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接触更多的剧中,去了解我国多彩的戏曲文化。

第三课时:欣赏《轿内坐的我七品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戏曲人物的诙谐幽默。

2、通过欣赏歌曲初步了解桂剧。

3、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桂剧的表演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桂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广西的简称叫什么?桂,广西的地方戏种就是——桂剧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们广西的戏曲。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南宁等地市和梧州地区北部操“官话”的城乡,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

二、新授:

1、初听:

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轿内坐的我七品官》。 听完后你们有什么感觉?

2、生谈感受

3、师介绍:

桂剧属于比较诙谐、幽默的戏曲,它的特点: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俱重,尤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桂剧的声腔音乐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体,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弹腔,分南路(二黄)和北路(西皮)两大系,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又都自成体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阴皮略带凄婉悱恻,背弓则长于表现悲壮凄惨的情绪。高腔,源于弋阳腔,是一种由曲牌缀合组成的曲牌体,曲调高亢、悲壮,其演唱特点是仅用锣鼓伴奏和人声帮腔,不用管弦乐器。昆腔,即昆曲,曲调委婉低回,格律比较严格。吹腔,即安春调或安庆调,男女不同腔,男腔端庄、潇洒,女腔流利、活泼;用笛子伴奏,以唱为主,唱念结合,曲调诙谐、轻快,多插入弹腔使用。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

调优美,抑扬有致。表演质朴细腻,唱腔委婉动人、清澈明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桂剧在表演上侧重做工,。即便武戏也多是文做,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4、看一看课本上的这个脸谱属于什么角色?

白色的脸谱大多就是表演丑角的,丑角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文丑以做工为主。武丑以武打为主,和净角中的三块瓦之间的区别不明显。

5、再听一听歌曲,边听边模拟丑角的腔调和神态,跟着音乐表演。

6、介绍桂剧《唐知县审诰命》这部戏曲。

7、再听一遍,跟着旋律哼一哼。

三、小结、下课 第六单元:古诗新韵 第一课时:欣赏《 读唐诗 》 教学目标

1、熟悉、能哼唱歌曲

2、通过学习,加强对古诗的了解;体会古诗和韵律美

3、教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完整欣赏歌曲 学难点:跟随旋律哼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登高望远,每每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时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鞑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百花园,在缤纷的唐诗奇葩中尽情徜徉。)

二、新授

1、走进唐诗,你吟我诵

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生:背诗

2、揭题

师:大家的朗诵都很有文人气息!有一首歌曲,歌词非常有特点,每一句歌词都是一首诗。不信,你们也来猜猜:床前的月光?? 生:《静夜思》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好听的歌曲欣赏。翻开书本42页《读唐诗》

3、初听

4、复听

和同学们把歌词中出现的古诗写出来,并背诵(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句) 《静夜思》《夜雪》《绝句》《咏鹅》《枫桥夜泊》《夜雨寄北》《出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再听 跟着音乐唱歌

三、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唱《凉州词》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2、通过学唱歌曲,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了解诗与歌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模仿古诗吟诵的音调与姿态 教学内容:

一、复习

学生齐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导入

刚才结束了精彩戏苑之旅,又来到文化繁荣的唐代。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诗和歌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在读诗时,大多采用吟诵的方式,并根据方言音调的高低和形成独特的吟诵调。听我给你们诵一首《凉州词》

三、新授

1、师朗诵歌词

2、生:吟诵,师:你们也来试一试?

师:“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歌,这是唐盛时期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听一听它究竟是怎样唱的。翻开书本44页

3、聆听范唱

4、生谈感受

5、观察歌谱

歌谱中没有出现拍号和调号是因为诗与歌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在读诗时,大多采用吟诵的方式,并根据方言音调的高低和形成独特的吟诵调。

6、学唱歌谱

7、跟录音默唱歌曲

8、跟琴齐唱歌曲

四、下课

第三课时:学唱《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在学唱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能充分地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3、了解一字多音、音段气连等音乐知识,并能完整演唱歌曲

4、学会为其他古诗词尝试简单的二度创新。教学重点: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将歌曲的意境演绎出来;歌曲中的曲谱演唱和二声部合唱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凉州词》《江雪》

二、猜谜导入

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看样子同学们对诗歌很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很快就猜到了诗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地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是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根据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1、初听歌曲

师:我们首先来聆听一次,感受它的抑扬顿挫。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到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却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就应该更有韵味、更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同学来表现一下。

2、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诗人王维的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3、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

学们要很好地利用循环呼吸法在美妙的歌声中想动情地舞蹈,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做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师: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接力唱、领唱等来复习演唱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小结、下课。第四课时:欣赏《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阳光三叠》,让学生感受唐代诗人王维的名诗的魅力,感受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2、体会曲与诗的巧妙结合,曲诗交融的意境

3、培养热爱古诗词,乐于鉴赏古诗词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与诗歌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曲与诗的巧妙结合,曲诗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引入

你读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吗?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歌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二、新授

1、向学生介绍“三叠”

《阳关三叠》为民族传统的变奏体结构,共三段,“三叠”之意是根据当时演唱时将其中的诗句反复吟唱三遍而得名。每叠的前段采用“起承转合”的旋律结构。

2、学生初听,边听边想: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看书,结合诗意来理解

3、学生个别回答

4、再次听

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

6、听老师唱一唱

7、学生自由学习歌词

8、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旋律

9、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词曲结合

10、师指导

三、小结

第11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 文 教 案 一 年级 上 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

1、

2、

3、

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 2——3课时

天地人 1——2课时

金木水火土 2课时

口耳目 2课时

日月水火 2课时

对韵歌 2课时

口语交际:你说我做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我上学了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国旗、国徽、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

儿歌《上学歌》 教学准备:

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二)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1.我们又设计让孩子们充分翻看语文书,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2.告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3.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一下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 4.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5.再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二、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图画、讲述图片意思。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一)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

(二)这是什么地方?长城

(三)画面上有什么人?学生

(四)他们在做什么?游玩

(五)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六)请给第一幅图起个名字-------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三、教学注意事项:

(一)观察后,可以请同学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每个同学民族族等。

(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入学第一天,猜一猜,小朋友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老师会对小朋友说什么?教师切忌答案求同,只要意思正确,都要鼓励。

四、情境演练。

(一)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的相互问候;并告诉同学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 课堂拓展: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把幼儿园和生活中的学到的都展示出来。

(一)谁会讲故事、背古诗、猜谜语、写汉字、读拼音、说儿歌……

(二)告诉学生其实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这些本领,而且在生活和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已经学到了不少,以此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内容,消除与语文的陌生感,拉近与语文的关系。

(三)推选故事大王

六、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先提问:我们班谁是识字大王?指导观察第二幅图。1.同学们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2.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名字? 3.谁愿意我们国家的名字写给大家吗? 4.你愿意把这些字教给大家吗?

三、说一说图片上你还还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里吗?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教交流讨论学习,让所有孩子都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图片上的建筑是**。

四、教学生说说,检查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九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要好好学习。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大家想不想学。

二、初步学习儿歌《上学歌》

(一)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

(二)教师泛读儿歌。

(三)教师领读。

(四)让学生自己读诗歌,分小组朗读。

三、了解《上学歌》的基本意思

(一)教师讲解《上学歌》的基本意思。

(二)教育学生上学要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同学们会读书的姿势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一)教师表扬坐得好的同学。

(二)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一位女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三)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四)请坐的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五)教师表扬坐的好的同学。

(六)来到学校后你看到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然后,试着把眼中看到的甚至小脑袋里想到的都画下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教师在孩子们画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亲切地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也可以帮助那些遇到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孩子,借机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执笔姿势情况,看看对的有多少,不对的有多少,以便以后调整教学,发现不正确的姿势要及时纠正。

(七)同学们会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八)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九)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第四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十)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看谁做得好?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十一)请做得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十二)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按这两幅图上学生的样子去做,可以使我们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我上学了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

教后反思

优点:教授之初我便利用课件结合文中图画的讲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较为快速的完成从孩子到小学生的基本概念,知道自己现在上学了,有哪些新鲜的事物,自己要怎样去做。

不足:作为教师,虽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在授课的时候学生年龄较小暴露出的小问题也不断发生:去洗手间、溜号等现象使得课程进展较慢,我认为自己的PPT制作也未能充分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吸取不足、改进不足。

1.天地人

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教学重点: 认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字。 教学难点: 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看图说话,分别出示天地人你我他的图片。

(二)指名读:谁能读读?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三)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一)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本子上写一写。

(二)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读准字音

(一)学生自由读生字,同桌交流。

(二)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三)读一读。出示6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生字

出示表示相应文字的图片,提问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能做什么?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二)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三)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四)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七、布置作业

(一)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二)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一)我会认。

1.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做找朋友游戏。

(二)我会记。 1.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三)我会用。

1.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2.选生字卡填空。

3.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书写天、人

(一)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二)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三)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四)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天地人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教后反思

优点:本课的讲授基于开学初所暴露的问题之上,有所改进,ppt的制作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而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渗透也融入到课堂之中,加之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的基础不错,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学会、学懂本课知识。

不足:本想着在组词方面结合说话进行练习,但由于部分同学能力有限,而未能全面开展,教师会在平日的课上与课下进行反复的训练。

2.金木水火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教学难点:

指导书写、认识部首。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看图说话。

(二)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金木水火土。

(三)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四)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二)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三)读一读。出示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四、朗读感悟

(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二)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男女生分别齐读。

五、当堂训练,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六、布置作业

(一)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二)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一)我会认。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二)我会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三)我会用。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二、指导背诵课文

(一)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二)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三)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一二三四五上下。

(一)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二)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三)教师范写一二三四五上下,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四)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2.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日月

日月照今古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既有数字的书写又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授课中没有存在明显的压力,学生在教师带领下结合丰富的课件内容,能够快速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在组词方面都能够做到准确。

不足:虽然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快速的掌握课文内容,以及生字组词与书写,但是,仍有个别同学完全没有听讲,教师没能整节课一对一的进行专门指导,比较遗憾。

3.口耳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

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

十、木、禾”3个字。教学难点:

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教学准备:

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字结合,认识口耳目手足

(一)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二)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一)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二)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

(三)学习新课文。

三、巩固认读

(一)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二)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三)学生练习书写:课本田字格中生字自己写一写。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四、作业布置:在田格本上写今天所学的生字 板书设计: 3.口耳目

口耳目手足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认识了三种笔画和12个汉字,在讲授汉字的同时我又结合着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识字、多种方法识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本节课组词中出现了耳目、手足等词语,学生理解起来较有难度,虽然教师进行了相应的讲解,但是能够感受到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今后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转换这样较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尽量做到组词后基本理解。

4.日月水火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禾”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禾”和“火”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老师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太阳)喜欢吗?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与我们学习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很久以前,古人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这样的字了。(出示“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你们觉得有意思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二、出示图片,认识事物

(一)教师出示课本图片,让学生认识上面的事物。

(二)小组交流这些事物在那里离,你见过吗?

(三)读一读这些事物的字音。

(四)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三、学习生字

(一)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二)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四、了解字义。

(一)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你们说得真好,能试着用()月()日说一说吗?你们知道得真多,“日”和“月”可以用来表示时间,说的真不错!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一)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二)先认识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三)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四)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五)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教师指导“水”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书写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二)指名读儿歌。

二、书写生字

(一)导语:刚才,我看了一下很多同学们描的笔顺真好!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二)请大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三)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水)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1.学生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2.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3.学生评议。

4.出示带田格的“日、月、水、火”字,请学生说说占格位置,提醒学生在书写时应注意:如:“日”字和“火”字写时注意书写的笔顺。 5.学生书写“日、月、火”三个字。

6.学生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好。

7.如果学生对“火”书写有困难,教师可做范写。

三、巩固练习

(一)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看拼音写字。

四、课后练习

学生自己做猜一猜,连一连,教师订正。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4.日月水火 日月水火山石田禾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的教学结合我做的PPT形象而有效的让学生理解了象形字的奇妙以及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教授完毕之后,我又对象形字进行了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拓展的部分虽然激发了学生兴趣 ,但是对于二班的个别不听课的同学而言,仍较有难度。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吸取经验,既做到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体,并且联系家长共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5.对韵歌 1.学会3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3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读儿歌

(一)自己读儿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小问号。

(二)学生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三)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四)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五)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

(一)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三)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四)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二)指名读儿歌。

二、书写生字

(一)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二)请大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1.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水) 2.学生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3.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5.山清对水秀 柳绿队桃红

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对韵歌 云对雨 雪对风 花对鸟 鱼对虫 1.引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说话。 2.能按照要求做相应的动作。

3.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 1.注意听别人说话,养成“听”的习惯。

2.发指令的同学要声音洪亮,让别人听得见,听得清。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与人合作的习惯。 2.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游戏的头饰。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教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玩游戏的心情怎么样?你们会玩哪些游戏?你们喜欢什么游戏?(指名汇报)

(二)教师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是什么游戏?

(三)教师明确并导入:这个游戏是“我说你做”。今天我们也来玩这个游戏。

二、明确规则,了解游戏

(一)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学生做“我说你做”游戏的情景,学生先看屏幕,认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交流。

(三)出示“我说你做”的游戏规则: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做对动作的人越多,其所在的小组就获胜。

(四)教师朗读游戏规则,帮助学生掌握游戏规则。

三、进行游戏,总结要领

(一)进行第一轮游戏。

1.教师大声地发出指令“请你抬起一条腿”,学生做抬腿的动作。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3.进行比赛,评出优胜小组。

4.讨论交流,总结要领:大声说,听清楚,动作快。

(二)进行第二轮游戏。

1.教师请学生发指令,要求:发指令时,要大声说,要让别人都听得见。

2.指名发出指令,如:把铅笔放到文具盒里,把书合上,然后坐端正。3.比赛并评出优胜小组。

(三)进行第三轮游戏。

1.指名发出指令,如:从书包里拿出生字薄,从书包里拿出铅笔,打开生字薄,写一个“火”;写字时要坐端正,握好笔。 2.比赛并评出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一)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发指令时,要大声说,要让别人听得见;要注意听别人说话,然后按照指令做出动作等)

(二)教师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的讲授我利用了很多个小口诀“谁能像我这样做,我能像你这样做”“一二三手背后”等,指向性明确又朗朗上口,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听、说、做的能力。

不足:在指导写字的小口诀出示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能够说出口诀,但是做起来仍比较不规范,需要教师的反复示范, 所以我想“光说不练”还是不行的,以后我会在课堂上多多示范,并且对于动作不规范的学生及时的进行指导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猜谜语,会认“

六、

七、

八、

九、十”5个生字,会写“八”和“十”。2.比较三组形近字,学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新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咏鹅》。 4.和大人一起读儿歌《小兔子乖乖》。

5.按照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二、

三、

十、禾”。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自主识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养成自主识字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识字

(一)复习导入。1.全班诵读《金木水火土》。

2.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儿歌中找出汉字“

一、

二、

三、

四、五”。

3.教师范读诗句,学生跟读。4.教师引导: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二)追问:在这首诗里,除了“

一、

三、

四、五”,还有其他数字,你们能找出来吗?

1.出示练习:将相应的数字与汉字用直线链接。学生完成练习。 2.教师范写“八”和“十”,学生书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临写。

二、字词句运用

(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齐读。

(二)教师出示“读一读,比一比”中三组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三)质疑:同学们,这三组汉字有一个共同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教师明确:每组汉字中,在第一个字上加上一笔或者两笔可以变成第二个字。如“人”上面加两横变成“天”;“口”里面加上“十”变成“田”;“日”里面加一横变成“目”)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后在学习汉字时,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更多的汉字。

三、日积月累

(一)出示“日积月累”部分的图片,指名说说图中是什么动物?(鹅) 1.出示“鹅”的演变过程,学生认真观察。 2.指名说说“鹅”与实物的相似之处。

3.教师引导:“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让我们看看诗人骆宾王是如何赞美鹅的。

(二)课件播放古诗《咏鹅》,学生认真观看。引导学生想象鹅在水中快乐的样子。

1.教师范读《咏鹅》,学生跟读。2.指名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齐读。

3.学生尝试背诵古诗《咏鹅》,配乐全班诵读古诗《咏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教师出示上节课认识的生字“

六、

七、

八、

九、十”。

(二)指名读,开火车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齐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

(一)学生观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的内容。

(二)教师范读儿歌《小兔子乖乖》。

(三)教师一句一句带读,同时示范做相应的动作。

(四)师生一起配乐表演读。

(五)教学小结:小兔子做得对,当陌生人敲门时,千万别开门。

三、书写提示

(一)复习田字格中横中线、竖中线及各小格的名称。

(二)师生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三)教师:当我们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学生在“写汉字”软件里再次观看“

二、

三、

十、禾”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临写。 3.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四、课堂小结

(一)说一说: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二)学生畅所欲言。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字谜的讲解,作为教师能够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适时地进行了其他字谜的拓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不足:本节课在书写方面“八”字的掌握仍有待提高和加强,在撇低捺高和中间两笔不相连方面有部分同学做的还不够好,甚至有的同学写成了“入”字。教师会利用课下时间继续进行指导

快乐读书吧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全班同学对读书感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一)教师读故事给学生听,如《白雪公主》。

(二)教师:你们喜欢读书吗?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交流)

(三)教师: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可以让我们越来越聪明。

二、图文结合,体会阅读的快乐。

(一)教学第一幅图。

1.出示第一幅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2.提问:在家里,除了和妈妈一起看书,还可以和谁一起看书?除了读故事书,还可以读什么书?你是怎么读书的?和家人一起看书,快乐吗?

(二)教学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插图,全班说图意。

2.教师:这位同学讲的故事精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位同学会被评为“故事大王”?

学生自由想象汇报。

(三)教学第三幅图。

1.出示第三幅图,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图意。2.教师:在书店里如何看书?

教师在学生回报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

(四)教学第四幅图。

1.出示第四幅插图,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

2.教师小结:在家里,我们主要是看图听家人读书,上学了,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认识了很多生字,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

三、讲故事比赛。

(一)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上台讲故事。

(二)师生点评,评出“故事大王”。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后我们班每个月都要举行讲故事比赛。你们要利用课外时间多看书、多读书,为下一次的讲故事比赛作准备。

教后反思

优点:本节课我利用ppt直观的引入了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不足:对于开展比赛的方案自己还没有完全想好,正在思索如何行之有效的让学爱上阅读而并非硬性的去要求、去逼迫。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a o e》《i u ü y w》《b p m f》《d t n l》《g k h》《j q x》《z c s》《zh ch sh r》《语文园地二》。 本组概括

本单元安排了汉语拼音的教学。本单元共有8课,主要学习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和“yi、wu、yu、zi、ci、si、zhi、chi、shi、ri”10个整体认读音节。编排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读准6个单韵母的四声及轻声;准确地拼读23个声母与6个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爸、妈”等21个生字,朗读儿歌,体验童趣。“语文园地二”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连一连、摆一摆、比一比、做一做、涂一涂等方式,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能读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和10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词;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会认本单元21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会读儿歌《轻轻跳》《说话》《在一起》《过桥》《绕口令》。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声母的发音及声母与韵母拼读音节。

2.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3.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难点:

1.声母的发音及声母与韵母的拼读。2.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3.拼音的拼音方法。

五、课时分配

a o e 2课时 i u ü y w 2课时 b p m f 2课时 d t n l 2课时 g k h 2课时 j q x 2课时 z c s 2课时 zh ch sh r 2课时

1.ɑ o e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ɑ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ɑ o e的音。

2.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ɑ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ɑ o e的音。 教学难点: 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四线格磁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整体认识拼音

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用简笔画勾勒城堡图)拼音王国中有很多的拼音,认识他们了,你就能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和老师一起去认识他们吗?拼音王国中有三大家族,他们分别是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简笔画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们来认识韵母家族中最最可爱的一群孩子,他们就是ɑ o e (出示带有手脚的拼音卡片)。

(二)(挥动卡片)嗨,小朋友们好。学生与拼音打招呼。欢迎你们来我的家做客。请把书翻到第20页。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单韵母ɑ 1.读准音:

ɑ 很害羞,躲到图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发出了ɑ ɑ ɑ音。她的嘴巴是怎样的呢?(张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吗?模仿ɑ 的口型

老师也学着她的样来唱一唱:1 3 ∣5 3 ∣1 -∣

ɑ ɑ

ɑ ɑ

ɑ -

学生跟唱

我们念ɑ的时候,也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口型保持不变。看我先来念:张大嘴巴ɑ ɑ ɑ 。小女孩练唱ɑ ɑ ɑ , ɑ ɑ ɑ 阿姨的阿。医生检查口腔的时候,要我发ɑ ɑ ɑ

学生跟念,自己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发音 2.认清形:

请你们再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ɑ 的形状。

小女孩圆圆的脑袋就像是ɑ 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ɑ的尾巴。

边描写头像,边念儿歌:“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ɑ ɑ ɑ 。”

我们一起来写个ɑ:(教师范写)

ɑ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学生书空

ɑ 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我们送它回去好吗?

它的家就是这拼音格,跟我一起念:“拼音格”

四线格就是由四条线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ɑ就住在中格里,

好,我们比一比,看谁先把ɑ送回家。(教师巡回,纠正)

学生在语文书上找到拼音格的中格,临摹写一个ɑ。

(二)学习声调:

把ɑ送回家了,我们也该开着汽车回家去了。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ɑ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你们发现汽车的走法和ɑ的四声,哪些地方很像呢?(同桌学习,观察讨论)

对了,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教师范念ɑ

跟老师说:“啊,阿姨的啊”“阿姨好”。

第二个是上坡,也就是第二声,听老师念:á

别人的话你没听清楚,会问他:“啊,你说什么?”就是这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三声要下坡再上坡,形状像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这样拐弯,边做手势边读ǎ

“啊,怎么能这样?”就是这样个音。跟我一起说。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边做手势边念à

“啊,祖国真伟大!”跟我一起说。

(三)巩固练习:(念儿歌):车平地走ɑ ɑ ɑ ɑ,汽车上坡ɑ ɑ ɑ,汽车上坡又下坡ɑ ɑ ɑ,汽车下坡ɑ ɑ ɑ。

三、归纳总结

四、作业安排边做手势边表演ɑ的四声

板书设计

ā á ǎ 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四声调儿歌

(二)打乱顺序开火车读带调ɑ

二、学习o

(一)读准音:

小朋友真能干,和ɑ交上了朋友。ɑ 也很高兴,拉来了它的好兄弟o与我们认识。

(出示卡通的o)“嗨,你们好,我是o,是ɑ 的哥哥,我们都是韵母家族中的最小的一辈。”

谁想和o 交朋友?快来和它打招呼吧。

(出示卡通的o)“虽然我长得圆头圆脑的,但我的本领可大了。每天清晨,大公鸡都会发出o o o的叫声,催人们起床呢。”

(投影书上插图)你们能学着大公鸡的样子来叫一下吗?

(学生学大公鸡打鸣)

发O这个音,就像你们刚才学公鸡叫声那样,嘴巴是圆圆的,看老师来发音

(学生跟读)

念儿歌:“一只大公鸡,早晨o o 啼。”“大公鸡o o叫,叫我早起上学校。”

(二)读四声调:

老师给o带上了帽子,你们还能念吗?(把声调帽子带到o的卡片上)

你们能把它放到一句话当中,来说一说吗?

老师也想来说说:

噢,我知道了(第一声)

哦?我不明白(第二声)

噢,原来是这样

(三)

哦,我懂了(第四声)

(三)认清形,指导书写

再来看看,o的形状是怎样的?

教师范写:o要一笔写成,从右上起笔写成半圆后继续往上写,与起笔处相接。

请你们找一找,o住在哪个格子里?

好,请你们把o也送回拼音格里,比一比,谁写的好。

三、学习e

(一)读准音

(投影插图)小朋友,看,它是谁啊?(大白鹅)

是呀,我们第三位朋友e就是读这个音。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教师范读。顺口溜:扁扁嘴巴e e e。试一试。

(二)学习四声

(出示卡通e)谁来向e问声好?

e 也带上了帽子,你能读准它吗?

你能组个词来读一读吗?

e e e,大白鹅的鹅

e e e,恶心的恶

e e e,恶人的恶

(三)认清形,书写指导:

1.(投影插图)小朋友,看,它是谁啊?(大白鹅)

是呀,我们第三位朋友e就是读这个音。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唇形是扁平的。教师范读。顺口溜:扁扁嘴巴e e e。试一试。(出示卡通e)谁来向e问声好?

2.e 也带上了帽子,你能读准它吗?

3.你能组个词来读一读吗?

e e e,大白鹅的鹅

e e e,恶心的恶

e e e,恶人的恶

4.小朋友,你能找找图上哪个地方像e 的形状?真了不起,跟我一起念;“河里一只大白鹅,水中倒影e e e 。”

5.我们写的时候也要注意,一笔写成,从里面的“一”起笔往上,再接着写左半圆。

6.教师范写

四、作业安排:

用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和课本插图编一个很好听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

五、板书设计

o ō ó ǒ ò

e ē é ě è

2.i u ü y w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y、w两个声母,yi、wu、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并正确书写。

2.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3.感受插图的优美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i、u、ü、y、w及yi、wu、yu的发音,能直接读出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指导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不写。 教具准备: 1.本课的教学挂图 2.拼音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出示复习a、o、e及其四声的卡片,开火车读。

(二)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另外三个单韵母i、u、ü。

(三)教师板书:i、u、ü,并清晰地读出这三个单韵母的读音。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插图,讲述内容

1.教师出示插图,要求学生说说图画内容。

2.学生畅所欲言。(阿姨正在屋前晒衣服,一只乌鸦正站在池塘边的大树上,小弟弟正在池塘边喂鱼,小鱼快乐地在水中吐泡泡……)

(二)借助插图,学习拼音 1.学习单韵母i。 (1)教师:这幅画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啊。今天我们就要像学习a、o、e一样在图画中找到i、u、ü这三个单韵母的音和形。我们先来找找i,它躲在哪儿呢?

(2)教师出示插图,明确:我们念i的时候,嘴巴微微地张开呈扇形,上下牙齿对齐,舌位抬高,声音从牙缝之间发出。i的发音要清楚,要响亮,要读重一些,嘴巴的形状和舌头的位置自始至终要保持不变。跟着老师来念——一件衣服iii。(学生跟读) (3)同桌合作,练习i的发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

(4)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像支蜡烛,iii;小棍头上有一点……)

(5)教师出示i的四声,明确:i也有四声,第一声读ī,衣服的衣;第二声读í,阿姨的姨;第三声读ǐ,椅子的椅;第四声读ì,容易的易。

(6)教师:请认真地观察一下i与ī、í、ǐ、ì,你们发现了什么?(i加声调时要去掉上面的一点。)

学生跟着老师读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7)出示“小汽车走势”图,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汽车平走īīī,汽车上坡ííí,汽车拐弯ǐǐǐ,汽车下坡ììì。

(8)出示i及其四声的卡片,要求学生按顺序读或者变序读。 2.学习单韵母u (1)教师出示插图,明确:龟壳外沿的形状提示了单韵母u的形;“乌龟”的“乌”提示了u的音。 (2)教师范读并强调:我们念u的时候,要把嘴唇收成圆形,在中间留一个小孔。u的发音要清楚,要响亮,要读重一些,长一些,嘴巴的形状和舌头的位置自始至终要保持不变。跟着老师来念——一只乌鸦,uuu;一座木屋,uuu。(学生跟读)

(3)同桌合作,练习u的发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 (4)开火车读,指名读。

(5)教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u?

(6)教师出示u的四声,明确:u也有四声,第一声读ū,乌龟的乌;第二声读ú,蜈蚣的蜈;第三声读ǔ,跳舞的舞;第四声读ù,大雾的雾。

(7)出示“小汽车走势”图,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汽车平走ūūū,汽车上坡úúú,汽车拐弯ǔǔǔ,汽车下坡ùùù。

(8)出示u及其四声的卡片,要求学生按顺序读或者变序读。 3.学习单韵母ü。

(1)教师出示插图,提问:小弟弟在干什么?这条鱼与其他的鱼有什么不同?它吐了几个泡泡?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个插图提示了ü的形,这两个泡泡就是ü上面的两点。

(2)教师指导:“鱼”这个音是ü的第二声。我们念ü的时候,嘴巴的形状和舌头的位置自始至终要保持不变。跟着老师念——鲤鱼吐泡,üüü。(学生跟读)

(3)同桌合作,练习ü的四声,教师巡视并纠正。 (4)开火车读,指名读。

(5)明确:ü也有四声,第一声读ǖ,淤泥的淤;第二声读ǘ,金鱼的鱼;第三声读ǚ,下雨的雨;第四声读ǜ,玉米的玉。

(6)出示“小汽车走势”图,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汽车平走ǖǖǖ,汽车上坡ǘǘǘ,汽车拐弯ǚǚǚ,汽车下坡ǜǜǜ。 (7)出示ü及其四声的卡片,学生按顺序读或者变序读。

4.做游戏复习i、u、ü及其四声:学生戴着拼音字母头饰上台,一边用动作展示一边介绍自己。

四、学写单韵母i、u、ü

(一)教师出示四线格,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i、u、i、u、üü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i占上中格,先写竖,写在中格,上下顶格;再写点,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u占中格,先写竖右弯,再写竖。ü占上中格,两点最后写,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

(二)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伸出右食指,边读边书空。

(三)学生拿出练习本,在四线格里正确地书写i、u、ü。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会读i、u、ü,以及它们的四声;会写i、u、ü。)

六、作业

抄写i、u、ü各四遍。

七、板书设计 i ī í ǐ ì

u ū ú ǔ ù ü ǖ ǘ ǚ 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六个单韵母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嘴巴张大 ɑɑɑ,嘴巴圆圆 o o o , 嘴巴扁扁 e e e ,牙齿对齐 i i i , 嘴巴突出 u u u ,嘴吹口哨 ü ü ü。

(二)开火车读六个单韵母及其四声。

二、借助插图,学习拼音。

(一)学习y和yi。

1.教师:单韵母ɑ、o、e、i、u、ü是六个好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i(出示卡片i)的妈妈是谁?

2.出示卡片y,明确:这就是小i的妈妈。小i的妈妈叫大y,大y是声母,所以我么也叫它声母y。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请跟着老师读——yyy。(板书y)

3.教师:大y和小i站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整体认读音节,我们叫它音节yi。(板书yi)

4.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大y带小i,一对好母女,;两人在一起,仍然读作yi。

5.教师:你们喜欢童话吗?今天,老师要讲一个童话故事帮你们记住小i、大y、音节yi。 6.星期天,小i(出示卡片i)一早醒来,就吵着要妈妈带她去欢乐谷游玩。小i的妈妈是大y(出示卡片y,指导读法)。大y妈妈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牵着她的手出门了。一路上,大家都和她们母女俩打招呼,称她们为yi(出示音节卡片yi)。欢乐谷里人真多啊!大y妈妈担心小i走失了,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一步也不离开,所以yi是分不开的。

7.教师出示yi的四声,明确:yi也有四声,第一声读yī,第二声读yí,第三声读yǐ,第四声读yì。

8.出示“小汽车走势图”,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汽车平走yīyīyī,汽车上坡yíyíyí,汽车拐弯yǐyǐyǐ,汽车下坡yìyìyì。

(二)学习w和wu。

1.出示u及四声的卡片,学生齐读。

2.教师:u是单韵母里面的小弟弟,它呀,有一个声母爸爸(出示卡片w),叫大w。声母w也要读得轻、短。(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教师出示插图,提问:图上的什么像声母w的形状?

明确:房屋的屋顶像声母w的形状。请跟老师读——屋顶屋顶www,小u的爸爸是大w。(板书w)

4.教师:你们可以用手摆出w的形状吗?谁能来试试?

学生用手指摆一摆w的形状。

5.教师:大w和小u在一起,同样组成看一个音节(出示音节卡片wu)。wu也有四声,第一声读wū,第二声读wú,第三声读wǔ,第四声读wù。 6.出示“小汽车走势图”,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汽车平走wūwūwū,汽车上坡wúwúwú,汽车拐弯wǔwǔwǔ,汽车下坡wùwùwù。 7.教师出示卡片,打乱顺序,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学习yu。

1.教师:同学们,单韵母里的小ü弟弟没有爸爸妈妈,它可伤心了。你看(出示卡片ü),小ü弟弟的脸上还挂着两滴眼泪呢。小i的妈妈大y(出示卡片y)看见小ü弟弟哭得这么伤心,急忙走过来帮助他。于是大y和小ü站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

2.引导学生观察单韵母ü和音节yu,说说自己的发现。(ü上的两点不见了。)

3.教师领读顺口溜,学生跟读:小ü没有父母,大y来帮忙,小ü忙擦泪,擦掉眼泪还读yu。

4.教师出示yu的四声,明确:yu也有四声。第一声读yū,第二声读yú,第三声读yǔ,第四声读yù。 5.做游戏:教师说,学生动手拿卡片。

三、学写声母y和w

(一)教师出示四线格,提问:请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y和w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y占中格和下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左斜要长些,伸到下格一半处。w由两个“v”组成,不要写得太宽。)

(二)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伸出右食指,边读边写,

(三)学生拿出练习本,在四线格里正确地书写y和w。

四、课堂小结

第12篇: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影子》教案

5.影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宝盖、女字旁,会写“在、后”等4个字和斜钩。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 教学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学影子的变化。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影、前”等生字。

2.抓住重点句,结合生活体验,体会影子的特点。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呢。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影子的特点。 教学准备:

踩影子的游戏,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谜语

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跟你走,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谜底是什么?(影子)

指导读好 yǐnɡ后鼻韵母,“子”读轻声。

2.回忆课前“踩影子”的游戏,说说玩后的感受。3.相机识字

学习生字“影”。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看着这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4.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课文。

2.鼓励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提示学生读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可拼拼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3.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左、右。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前、跟”前鼻音,“影、常、朋”后鼻音,“常、着”翘舌音。 指名读,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4.识记生字: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的?

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全班交流,用多种方法记字形,又要提倡整体识记。如,“影、前、后、黑”等字不宜拆分成部件来记,整体识记反而更好。“狗、好”可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来认记;还可联系以前学过的熟字认识“左、右、朋”。(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5.教师指导识记“狗、它”。(1)学习新偏旁“宝盖”、“女字旁”和“月字旁”。跟老师说一说偏旁名称。 (2)找一找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它、好、朋。说一说怎么记住汉字。 (3)学生根据画面说说怎么记住“黑”字。 (4)辨字、认字:“他、她、它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tā呢?谁能从这儿找字贴上去?”游戏识字。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件出示引读课文。2.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插图,说一说,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的前面,影子在小朋友的后面。)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

(2)指导读句:影子/在/前,影子/在/后。

说说,影子在谁前,在谁后?你座位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句式:我的前面是( ),后面是( )。或( )在我的前面,( )在我的后面。

(3)看图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猜一猜,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小朋友心中很快活,我们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就应该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范读,学生仿读、自由练读: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同学们常常和影子在一起玩吗?你还常常做哪些事?说一说。句式:我常常( )

(5)谈话: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喂养过小狗的小朋友,说说小狗是怎样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再读读句子,读出你对影子喜欢的语气来。

2.学习第二节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1)课件出示插图,说一说太阳在小朋友的哪边,影子在小朋友的哪边?(太阳在小朋友左面,影子在小朋友右面)想一想,这位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的左面?(小朋友往回走)

(2)根据节奏提示,练习读句: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3)看图理解句子:你喜欢你的朋友吗?从图上哪儿可以看出来这位小朋友把影子当作了自己的好朋友?

(4)指导读句:影子是你亲密的好朋友,应该怎样读这个句子呢?读下句: 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跟着我。

3.小结:影子像是调皮的小黑狗,常常跟着你,影子又像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你,你走到哪里,影子就会跟到你哪里,真是形影不离。

四、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1.自己读读课文,想办法记下来。2.边读边做动作,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请你们自己带上表情和动作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 2.配乐唱歌,情感升华。

(1)播放《小燕子》歌曲。让我们轻松一下,听听《小燕子》这首歌。 (2)尝试改编歌词,自由哼唱:今天我们学习《小影子》,你能不能把《小燕子》的歌词改一改,试唱一下《小影子》?

(3)出示改编歌词,唱歌《小影子》:小影子,穿黑衣,天天跟我上学去。我在前来它在后。影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小影子,穿黑衣,天天跟我上学去。我在左来它在右。影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板书设计:

影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2.辨别前后左右,会用这四个词语表达方位。 3.背诵课文,感受“我”对影子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对影子的喜爱。 认识方位词。 教学难点:

能用方位词来表达生活场景。卧钩和斜钩的书写区别。 课前准备:

复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一读课文,再现课文中的生字。

2.开火车认字、词:影、前、后、它、跟着、黑狗、朋友。3.会背课文的同学站起来,背背课文。

二、观察说话

1.进一步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练习说话。

(1)课件演示,观察,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影子的位置跟太阳的位置正好反。

(2)看图说一说: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2.结合身边人和事说话。

说给同桌听: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边是( ),我的右边是( )。

3.全班交流。4.小组认字比赛 以五人为一单位,拿出各自准备的生字卡片,围成一圈,让圈中间的同学介绍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马字,一匹马的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飞字,飞机的飞;我的右面是鸟字,啄木鸟的鸟„„

如果有说错的小组成员可及时纠正,比比谁说得又快又对。

三、巩固识字

1.用手电和玩具,做影子实验,看看能发现什么。2.汇报明确影子位子变化的原因。 3.拍手游戏。

我们大家来拍手,前面拍拍,(生:后面拍拍)左面拍拍,(生:右面拍拍) 4.语言表达

以自己为中心,说说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情境表演,扮演影子,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在、后、好”三个字,学生观察。2.学写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汉字的位置,了解笔顺。书空。 (2)教师指导。

在:撇在竖中线起笔,土的第一横靠近横中线,竖靠近竖中线。 后:横稍长,靠近横中线的上方,在第二撇的后部起笔。 好:左边略高于右边,“女”从横中线起笔,稍向上斜。“子”的横稍长,书写平直,在横中线。

3.学习新笔画“斜钩”,学写“我”。

(1)横中线起笔,稍向上斜。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略高于左边。 (2)看教师范写“我”,跟教师书空,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写练习,个别辅导。

四、阅读在线

课件出示:教师讲述“杯弓蛇影”故事,引导学生认读这个成语。

五、引导探究

1.激趣: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有关影子的问题想研究(或教师提问)?(如: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什么时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时候影子很模糊?什么时候人们喜欢影子,什么时候的人们不喜欢影子?)

2.引导探究: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研究,能干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本上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

3.做做手影游戏。板书设计

5 影子

影子在前,太阳在( )。 影子在后,太阳在( )。 影子在左,太阳在( )。 影子在右,太阳在( )。

教后反思:

第13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说话教案

秋天到了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写话的格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都是哪几个季节?那么过了炎热的夏天,是什么季节?

一提到秋天,大家想起了哪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复习描写秋天的词语﹚

大家眼中的秋天一定很美丽,很迷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说说秋天,写写秋天,画画秋天吧。

二、赏秋天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也来到我们中间,她就是秋姑娘。她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新的信息——秋天到了。﹙板书课题﹚读课题。 欣赏图片

秋天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欣赏了美丽的秋景图,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这里有一首描写秋景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吧! 课件出示《秋天到》

三、说秋天

1、说说你们在秋游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自由回答﹚

2、秋天的变化可真大啊!﹙出示图片及相关句式﹚ 练习说话:用上修饰的词语。 农田里,------------------------;-----------------------;---------------------。 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果实累累。 果园里,--------------------------;--------------------;---------------------。 ﹙瓜果飘香﹚

公园里,-------------------------,美丽极了。 ﹙争奇斗艳﹚

四、写秋天

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说的也很棒!那你能不能把自己眼中的秋天,用几句完整的话写下来呢?可以用上我们学过的词语。 指导写话。说格式,再写话。

五、拓展延伸:画秋天

如果能给自己的作品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信会更好!

第14篇: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消息二则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4.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

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来源:学科网]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三、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 胜利南渡长江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英勇善战

(标题) 主体 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进军迅速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渡过长江

第2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提问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来源:学*科*网;明确:?突破?准确表

------------------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提问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提问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来源:学*科*网] 提问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来源:学+科+网Z+X+X+K]

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来源:Zxxk.Com] 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提问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生乙:?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三、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叙 (略) 衔接紧密 西路军所向披靡 叙议结合 (详) 过渡自然 东路军遭遇抵抗较为顽强 叙 (详) 结构严谨 语言特点 1.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

2.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可取之处 课堂中,落实了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明确了?六要素?和新闻结构,强化了对导语的解析及新闻的语言品味,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 对于新闻这种文体,学生刚刚接触,特别是对新闻的结构特点,大多数学生不容易把握。而第1课时的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之处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来源:Z&xx&k.Com]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标题和导语并明确主体,思考:导语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来源:学科网]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提问5: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明确: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来源:学。科。网Z。X。X。K] 得主 领域 成就 伦琴 物理学 X射线 范托夫 贝林[来源:Z#xx#k.Com] 普吕多姆 迪南 帕西 科学 可取之处 生理学或医学 文学 和平和平进步 血清疗法 诗歌创作 红十字会 各国议会联盟 和平化学 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不足之处 3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

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来源:Zxxk.Com]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来源:学科网]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来源:Zxxk.Com]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来源:学科网]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不足之处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来源:学*科*网Z*X*X*K]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来源:学科网ZXXK] 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体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激情。[来源:学#科#网]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及其意义。 2.品读细节,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气势。(重点)

3.寻读课文,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

一、导入新课;(播放2分钟左右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

二、教学新课[来源:Z+xx+k.Com]目标导;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提问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

3.寻读课文,找出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中穿插的其他内容,并体会其作用。[来源:Z。xx。k.Com]

一、导入新课

(播放2分钟左右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视频短片)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教学新课[来源:Z+xx+k.Com]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提问2: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明确: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目标导学二:品读细节,体味情感

提问3:勾画出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的句子,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

明确:?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如?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震撼场面。?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 目标导学三:寻读课文,体会作用

提问4:作者在叙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其他内容。请找出来。 明确: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③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④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提问5:从上述语段中选择一处,细细品读,体会其作用。

学生交流后明确:①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②这两段文字,揭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

义。③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烘托了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④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三、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选择上,主要考虑这几个问题:文体知识、语言特色、思想感情和学生需要。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写通讯不是最主要的,所以,教学重点放在语言欣赏和情感体悟上,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朗读和批注的方法,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一定的收获。 由于时间原因,对一些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只进行了选择性的解答,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加改进。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5 藤野先生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第1课时

1.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 通过探究法、品读法、拓展法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积累重要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线索。(重点) [来源:Zxxk.Com]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藤野先生》。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检查预习,请学生简单地复述文中写的?我?在东京的见闻。 明确:?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提问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确:日暮里、水户。

提问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目标导学二:理清思路,明确行文线索

提问4: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①在东京(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来源:学|科|网Z|X|X|K] ②在仙台(第4—35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③离开仙台后(第36—38段):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提问5:把握线索: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 目标导学三:研读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来源:学*科*网Z*X*X*K] 提问6: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来源:学科网ZXXK] 明确: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

示例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示例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示例③: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提问7:朗读第11—23段,谈谈选段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明确:①添改讲义——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我?的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严谨求实的精神。

提问8: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感受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难点) 2.品析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重点)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远大的抱负。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读到此时,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够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去治病救人,济世救国。可是鲁迅最终却做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去解开这个谜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自主预习,梳理文章情节

提问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

明确:因为鲁迅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提问2:在仙台期间的哪两件事让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明确: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或: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

提问3:看电影时,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

提问4:作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的?

明确: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体会思想感情

提问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在什么时候?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

材料链接: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明确:在仙台?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因为鲁迅认为医学只能解除病人躯体上的苦痛,要救中华民族,首先要救治国人的精神,唤醒国人愚昧、麻木的灵魂,而文学可以做到这一点。 目标导学三:品析语言,理解深层含义

提问7: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明确:(1)?标致?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对?清国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表现了他们思想空虚、庸俗麻木的本质,表达了自己的极端厌恶之情。(2)高度赞美了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给予了弱国学生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帮助的高尚品格。 提问8:品析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明确:(1)帝国主义者把弱国的人看作低能儿。而日本?爱国青年?用这个反动观点看待中国留学生,便认为考试及格的鲁迅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中国当时确实是弱国,但这并不能说明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中国人都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并无必然联系,其逻辑是十分荒谬的。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极端愤慨的情感。(2)表现了作者对藤野恩师的深深怀念,表明了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作者,作者把怀念化为斗争的力量,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三、板书设计

两个课时在安排上,第一课时以分析藤野先生为主,第二课时以分析?我?为主,条理分明,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方面,两课时均以课文为依托,分别培养了学生感恩老师、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明白了学语文,也是在学做人。 本文篇幅较长,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比较多,而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主题又极为深刻,因此很多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6我的母亲【导学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3.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文绉绉(zhōuzhōu)穈先生(m?n)掷铜钱;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气量:指

------------------

6 我的母亲 【导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3.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形象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柔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共同感受这深沉而博大的母爱!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zhōu) 穈先生(m?n) 掷铜钱(zhì)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 眼翳(yì) 舔去(tiǎn) 牢骚(sāo)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3.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g),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对后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4.背景介绍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安徽绩溪人,冯顺弟16岁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当时胡传48岁,前妻曹氏死去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于是续娶冯氏。婚后第三年冬,生一男孩,即后来的胡适,他是冯顺弟的唯一骨肉,在胡适只有3岁8个月的时候,胡传死于厦门,当时冯顺弟只有23岁。她余生守寡,一心操劳家务,处理家族事务,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终于培养成才。冯顺弟1918年11月去世,享年46岁,当时胡适已经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来源:Zxxk.Com]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交流点拨】?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交流点拨】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3.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交流点拨】

一、介绍我的小时候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1.怎样理解?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交流点拨】从这句话可见母亲早早就醒来了,但是她不会吵醒我,想让我多睡一会儿。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说明母亲一直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来源:学&科&网] 2.?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句中加点词?悔??急??真用?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悔:母亲只想教育我,但看到我因此害了眼翳病,非常的懊恼。 急:我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内心焦急、发愁。 真用:有点出乎意料的味道,?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母亲为了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她肯用自己的舌头舔我的病眼,这其中饱含了多少的爱啊!由此可见,母亲真的如文中所说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来源:学#科#网] 【交流点拨】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2.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有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3.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交流点拨】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就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二。?这句话写的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通过这个问题让我们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后 拓展延伸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探究以下几则资料,你能从中有所发现吗? 胡适与鲁迅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交流点拨】由胡适的上述言行,我们可以看到胡适身上宽容、善良、体谅的良好品性,也进一步看到母亲对于胡乱的确有非常深的影响。 【附: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来源:学#科#网] 胡适

恩师 慈母 严父 严师

督促?我?学习训练?我?做人 (严中有爱 柔中有刚)

养成宽容、善良、体谅的品性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来源:学&科&网]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7 列夫·托尔斯泰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一、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1.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重点) 2.研究欲扬先抑的写法。(难点) 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

提问1: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明确: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文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来源:Z_xx_k.Com] 提问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眉毛、须发、皮肤和鼻子的句子。

明确:示例:描写目光:?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3: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1)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深邃;(2)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提问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目标导学三:揣摩语言,体味修辞之美

提问5:本文多处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来源:学科网]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提问6:本文语言厚重,意蕴深刻,请品味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明确:(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抨击。(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个性表达想法

提问7: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明确: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三、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 眼睛 灵魂 丑陋 犀利 高贵 普通 丰富 博大

矮小 威力 深邃[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丑) (美) 崇敬赞美 (形) (神) 欲扬先抑

可取之处 本文的语言十分优美,人物的思想内涵十分深邃。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的探究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紧扣关键语句品味,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但因为远离那个时代,而且是外国的社会背景,学生体会不够深刻。 不足之处

8 美丽的颜色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来源:学科网]

一、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分工作,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提问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明确: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提问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

明确: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着的材料。长年累月的工作,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提问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明确: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目标导学三:品读赏析,体会引用作

------------------

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提问6:?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目标导学三:品读赏析,体会引用作用

提问7: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使行文更加生动。

小练笔:学习本文引用传主的话的写法,为自己的同桌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传。

三、板书设计

[来源:学&科&网Z&X&X&K]

可取之处 本文先从诺贝尔奖来引导学生认识居里夫人,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由抽象变为具体。 不足之处

9 三 峡

知识与技能[来源:Z§xx§k.Com]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走近作者及作品[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 阙(quē) 溯(sù) · (yǎn) 属(zhǔ) 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来源:学科网] (1)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一词多义

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A.沿溯阻绝(断) B.绝多生怪柏(极) C.哀转久绝(消失) 7.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分析写法

提问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三峡的美?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山和水。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高峻美。 提问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重难点) 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由于进度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并未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以后应注意。 明确: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奔放美;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清幽美;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凄婉美。

提问3:山,雄浑苍凉,充满阳刚之气;水,浩荡奔涌,蕴涵阴柔之美。我们面对平面的文字,眼前却涌现出生动的画面,这与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分不开。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课文写景的方法,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明确:写?山?和?水?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夏天的?水?水流湍急,既有?沿溯阻绝?的写实概括,又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形象夸张;写春冬的?水?侧重描摹水之色彩,如?素??绿??清?等。写水不离山,写山不离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来源:学*科*网Z*X*X*K] 不足之处[来源:Z。xx。k.Com]

10 短文二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2.了解二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来源:学科网ZXXK] 1.诵读法;2.读写结合;3.合作探究。 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紧扣文本特点,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梳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内容、情感打下了基础。 因花了不少时间在整理字词上,导致课堂的教学任务过重,后面处理得较为仓促。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1课时 《答谢中书书》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 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教师点拨。 (1)古今异义

①古来共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②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③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④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2)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提问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提问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 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为背景,绿水作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栖树,游鱼跃水。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提问3:?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明确: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提问4: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言简而意丰。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

第2课时 《记

承天寺夜游》

1.朗读课文,疏通文义。(重点) 2.概括内容,把握感情。(重难点) 3.品味语言,理解写法。(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晚上,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如此景象,自然会触动诗人们多愁善感的心灵,或思念家乡亲人,或追忆在外漂泊的亲友,或寄托祝福,或表达相思。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篇小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教学新课[来源:学科网ZXXK]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节奏。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3.疏通文义,提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如: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来源:学科网] 目标导学二:概括内容,把握感情[来源:学。科。网Z。X。X。K] 提问1:根据内容(或表达方式)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第一至三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第四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第五至七句):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提问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

明确:①?欣然起行?,作者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表现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

②?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③?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

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明确:?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提问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明确: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追求——美好事物[来源:Zxxk.Com]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可取之处从教法上看,读的方法灵活多样,有范读、跟;11与朱元思书;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

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理解写法 提问3:如何理解?月色入户??

明确:?入户?二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做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

提问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何妙处?

明确:此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的文字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作者将月色当作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影当作水中的藻、荇来描写,突出月光树影的?交横?之态,创造出一个澄澈透明的世界。

三、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描绘——庭中月色 贬官 谪居

追求——美好事物[来源:Zxxk.Com] 人生观

热爱生活、旷达处世

可取之处 从教法上看,读的方法灵活多样,有范读、跟读、齐读、领读等,充分体现读的特色,并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将二篇文章中的教学难点落实到位,需要后期加以补充。 不足之处

11 与朱元思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难点) 3.品味文章中所描述的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和体会,享受审美乐趣。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第1课时

1.朗读课文,疏通文义。(重点) 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重难点)

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重点)

[来源:学科网ZXXK]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文。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千转不穷(zhuàn) 鸢飞戾天(yuān)(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横柯(kē)

3.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明确:(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飞奔的马。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明确: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常绿的树,高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明确:(山间)的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明确:(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明确:横斜的树枝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第2课时

1.具体感受富春江山水之美,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重点)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来源:学科网ZXXK]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归纳总结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正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源:学科网ZXXK] (3)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借景抒发内心深刻认识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从听觉角度写山?奇?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梳理思路

提问1: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请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

2、3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脉络分明。目标导学三:仔细品味,把握特征

提问2:本文分别突出了富春江水和山的什么特征?请结合相关描写,以?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水)是________的,从________一句可以体现?的句式谈谈。[来源:学科网ZXXK] 明确:

示例①: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是高峻、连绵、充满生机的,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可以体现。

示例②:我读出了富春江的水是清澈、湍急的,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可以体现。

要点:水的特征:清澈、湍急。山的特征:高峻、连绵、充满生机。 目标导学四:修辞品析,写作借鉴

提问3:本文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其作用。 明确:夸张:?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是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的澄澈透明;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水的湍急;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把山拟人化了,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绵延不断;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极具音韵美。

提问4: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并赏析作用。

明确:分别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和侧面来描绘江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水静态的清澈和动态的湍急。

目标导学五:整体感悟,体会情感

提问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一句最能体现这一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热爱自然,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来源:Z_xx_k.Com]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教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为疏通文义,理解内容和情感打好了基础。 2.通过对文中美景的品味,让学生学习了本文的写作特色,明白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领略了富春江山水之奇异,更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做到了?美文美读?。 在疏通文义方面,以教师的主体性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后要多加改进。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12 唐诗五首

知识与技能 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第1课时 《野望》《黄鹤楼》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重难点)[来源:Z&xx&k.Com]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

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 野 望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第

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提问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来源:学科网]

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 《滕王阁序》 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

提问2: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提问3: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提问4: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

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提问5:第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

七、八两;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第2课时《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1.朗读古诗,把握情感;

一、导入新课;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 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提问5:第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

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1.朗读古诗,把握情感。(重点) 2.理解诗句,概括内容。(重点)

一、导入新课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些有不少被写进了古人的诗篇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来源:学科网]

二、教学新课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最大的艺术特色。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3.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并感知诗歌内容。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概括内容[来源:Z*xx*k.Com]

提问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颔联和颈联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 提问2:这是一首律诗,你能分别简要概括每一联的内容吗?

明确:首联叙事,颔联写景且蕴含感情,颈联描绘出一幅经典的画面,尾联叙事。 目标导学三:赏析诗句,把握情感

提问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再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

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三、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目标导学一:译诗,解说内容

提问1:请结合文中注解自译全诗。

提示:我驾轻舟一叶,顺流而下,一直远渡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峦从我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它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 目标导学二:评说,深入赏析 提问2:《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提问3: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提问4: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

明确: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提问5: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清代诗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诗的尾联的妙处在于:诗人明明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沈德潜认为?送别?二字可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正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3.学生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疏通诗文大意。 目标导学二:感悟全诗,质疑释难

提问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早春。从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浅草看出。 提问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诗看出的?

明确:骑马。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来源:学科网] 提问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提问4: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尾两句)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比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板书设计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 云水生春意 ↓ 游 春

行 贾公亭 莺燕争春光 踪 ↓ 踪 踪

白沙堤 花草竞春荣 ↓ ↓

西湖 早春图(最爱) 诗人赞春情

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

13 背 影

1.品味文章质朴的语言。2.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4.理清线索,把握中心。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小组合作;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主旨。 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紧扣文本特点。对五首诗的教学都紧扣住朗读这一环节,以读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讲究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男女同学分别读、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第1课时

1.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重点)

2.重点探究,明确行文线索。(重难点)[来源:学*科*网Z*X*X*K]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提问1:听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提问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分小组朗读、交流这些句子,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目标导学二:重点探究,明确行文线索 提问3: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提问4: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可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

二、三自然段?[来源:学#科#网]

明确:这两自然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提问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试试看,你能发现吗?

明确:①?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回忆(惦记)背影;父亲买橘,细看(刻画)背影;父子分手,远望(惜别)背影;文章结尾,再现背影。?背影?是文章的明线。

②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父子情深?是文章的暗线。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1.揣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品味语言,感悟父子情深。(难点) 3.分析写法,领悟文章特点。(重点) 4.联系生活,拓展写作空间。(难点)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从而顺利转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揣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提问1:体会加点动词的精妙。

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①加点的词都是什么词性的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②为何用?攀?不用?抓??③用?缩?字有什么好处?④?倾?字妙在哪里? 明确:①动词。动作描写。强调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②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字多么令人揪心啊!③?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紧张啊!④?倾?字用得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微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这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感悟父子情深

提问2: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体会话语中包含的感情。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也表现了父亲的坚强。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明确:?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来源:Z+xx+k.Com]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想得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明确: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嘱儿子来信以使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提问3: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其中写了自己四次流泪。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表现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①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②感动之泪(望父买橘);③不舍之泪(父子离别);④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提问4:作者为什么以《背影》为题?在咀嚼?背影?这一意象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与之相伴而生的泪水。请细读课文,说说?背影?与泪水之间的关系?

明确:?背影?是文章的线索,?背影?体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背影?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所以本文以《背影》为题。文中的?背影?与泪水互为表里,相互引导,共同贯穿于全文的结构之中。作者抓住了自己难以忘怀的瞬间感受,选取?背影?作为刻画重心,角度独特而感情真挚。而这种难以忘怀的瞬间感受,正是作者以充盈泪水的双眸在追寻审视父亲的?背影?的结果。在这里,?背影?与泪水所代表的父子情感的双向流动,组成了这篇文章独特的艺术构思方式,也构成了这篇文章特有的情感结构空间。 目标导学三:分析写法,领悟文章特点 提问5:小组讨论:本文有何写作特点?

明确:①朴实无华的语言;②客观写实的白描;③细致入微的细节;④事件的真实;⑤观察的仔细;⑥情感的真挚。

目标导学四:联系生活,拓展写作空间

第15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有趣的声音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教学评价: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进教室。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发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

0 | 5

0 | 2

2 | 1 —

—‖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1.导语: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把春天给唤来了,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音乐游戏:扮演春天 方法: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叫声唤来了春天,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花、草、树、动物等)随着《布谷》旋律做动作,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

三、创造表现(歌唱春天)

导语:春天如此美丽,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

1.听录音范唱歌曲《布谷》,思考:歌曲有几段?是几拍子的? 2.听师范唱歌曲,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3)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师生接唱。

4.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完美结课

板书预设:

布谷

3/4

5 3 0 | 5 3 0 | 2 1 2 | 1 — —‖

春 天 来 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鼓和小鼓》

2.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

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

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

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

一打就说咚咚咚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新课教学 学习内容

学唱歌曲

1.运用课件进行歌曲旋律的学唱

2.学歌曲,听音乐

3.“大家一起唱”活动

4.为学生创设情境

5.歌曲的教唱

6.参与学生的演唱

音的强弱

1.音乐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4 2.通过律动发现音乐中的强弱规律

3.通过边演奏、边演唱歌曲来体现音的强弱。并进行互相的评价。

4.带领学生音乐游戏

5.引导学生找到音乐中的强弱规律

6.观看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奏和演唱,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律动、创编

1.根据乐谱创编歌词并进行试唱

2.根据创编的歌词进行音乐律动

3.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各种创编

4.参与学生的律动

5.歌曲的学唱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自己在前一环节选择好的衬词便成歌曲的歌词,并进行演唱,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学唱的过程,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的给予其个人发挥的空间,并适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练唱时的困难。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6.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分辨音的强弱,并且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通过律动游戏“ 我的大鼓和小鼓” 来引入

× × × ×│×× × │

↘ ↗ ↘ ↗

﹨↗

5 我 的 小 鼓

咚咚咚,

× × × ×│×× ×│

我 的 大 鼓

咚咚咚,

× × × ×│×× ×│

大 鼓 响 来

我跺脚

× × × ×│×× ×‖

小 鼓 响 来 我拍 肩

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在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强和弱这两种不同的音乐力度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2)音乐律动游戏“大鼓、小鼓唱”

在学生对强弱对比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时候,引入音乐的律动。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和你问好的时候,用脚有节奏的敲击“ 1.2.3”;当听到小鼓和你们说话的时候,用你的双手拍肩。让学生体会强弱规律在音乐中的体现。

(3)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

用生动的语言暗示学生表现出强弱规律。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和为音乐进行动作伴奏。让他们的音乐同时具备演唱、演奏和舞蹈的性质。教师组织大家一起来进行“我们是快乐的小乐手”歌曲表演环节,并请大家相互评价,表扬所有同学。

(三)课后总结

本节课通过和大鼓小鼓一起学唱歌曲,使同学们认识了大鼓、小鼓,并能边演唱,边运用大鼓和小鼓来进行伴奏。同学们的表演能力、音高节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音乐中力度变化的处理也做得十分恰当。请大家不要忘记了大鼓和小鼓,还有他们和我们一起表演的歌曲,下节课我们再见!(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3.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

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

教学过程:

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结束后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害。

2、小组讨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示。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演后选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音乐会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老虎、狮子、鸟儿、松鼠„„他们也要参加,播放《青蛙音乐会》音乐,让更多的动物也来表演。

六、动物狂欢。

课件出示动物狂欢节情景,播放《动物狂欢节》音乐一起在歌声笑声中结束课堂。

第二单元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8 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教学评价:

1.是否能安静地听音乐。

2.是否知道在什么场合下,唱、奏国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而不喊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2.听赏歌曲《我爱北京**》。

教学目标:

9 1.能有兴趣地听《我爱北京**》儿童歌曲。

2.认识碰铃与响板,并知道正确的演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赏《我爱北京**》

1.教师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3.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二)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如乐器数量不够,可轮换进行。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响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每两人为一组作乐器交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

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3、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表演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能小组合作进行舞蹈、绘画和打击乐的编创活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一)律动(简单的蒙古动作),刚才我们做的什么动作?你知道我国哪个民族最喜欢骑马?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劳动生活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马背上的民族”那蒙古族生活在哪呢?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出示课件,简介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背景音乐)。

1、蒙古的地域、大草原

2、蒙古族的风俗

3、蒙古人民丰富的生活(善骑马,射箭,摔跤,更能歌善舞)。(看,这是我们祖国国土的版图,象一只美丽的大公鸡,图中红色的地方,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就主要分布在这里。内蒙古有美丽的草原,珍珠般的湖泊,草原上驰骋着勇敢的蒙古人,那里牛羊、马匹、骆驼成群,水草肥美,天高云白,一座座蒙古包就象天上的星星洒落在草原上,奔腾的马群给草原也带来了生机。蒙古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们喜欢骑马、射箭、摔交更喜欢唱歌跳舞,每到节日他们穿上盛装唱歌跳舞来赞美草原、赞美家乡。

(三)舞蹈导入,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跳一段蒙古舞蹈:

1、老师自跳,学生拍手伴奏

2、师教几个动作和学生一起跳起来(讲解蒙古族几个动作的要领如:硬腕、硬肩、骑马的动作)

3、师生一起跳起来

二、新课教授

1、欣赏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11 师: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热闹又动人,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又勇敢,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好吗?(好)我们就为他们献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还为它配上了好看的舞蹈,请大家来欣赏!(课件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生:欣赏歌曲,观赏老师的舞蹈。

2、熟悉歌词。

师:请大家看看歌词中有没有生字和不懂得地方?(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还想再听吗? 生:想

师:不过这次老师是有要求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脚、拍肩等都可以,请欣赏!(播放歌曲)

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身体来搬走。

4、跟钢琴直接唱歌词,教师伴奏。

师:在唱的时候,你认为那一句最难唱呢?(引导学生自己找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点)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他唱好这一句?(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教唱,老师在一边点拨)

5、师生对唱一遍。(教师伴奏)

6、直接跟钢琴完整的唱歌词,教师伴奏,穿插歌曲的处理。

师:刚才大家唱得不错,请说说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唱呢?是唱得强一些还是弱一些?

生:讨论问题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现歌曲。(教师伴奏,学生唱)

7、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创编动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师:大家已经会唱歌词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给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 生:想。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12 师:除了唱歌、舞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生:乐器。(自选乐器并试着演奏。)

最后师生一起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放歌曲录音)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很想记住你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请大家再次为我和台下的老师们表演唱这首《草原就是我的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歌表演《娃哈哈》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初步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新疆民族歌曲的特点,感受曲子的韵律美,喜爱音乐活动。教学准备: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教师挂出中国地图和长江、黄河风景图,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指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表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歌表演《娃哈哈》

13

1、欣赏歌曲。教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感受歌曲中欢乐的气氛。

2、理解歌词。教师出示挂图,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重点理解“和暖”、“照耀”、“开颜”等词汇。

3、继续欣赏1~2遍。

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简单动作或幼儿自由随音乐做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让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愉快地跳舞,进一步感受欢乐的气氛。

4、教师表演一遍,幼儿欣赏。

5、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舞蹈,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6、教师介绍曲子的民族特点,让幼儿了解音乐在我们国家有明显的地方。

第三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童谣《找朋友》。

2、歌曲《好朋友》。教学目标:

1、学会读童谣

2、学会唱歌曲《好朋友》。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创造精神。教学过程:

一、童谣《好朋友》

1、小朋友,你们在小学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2、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绍一下各自的优点。

3、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4、讨论交流。

5、我们在一个大集体,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劳动,一定要互相团结友爱,今天老师介绍一首童谣给小朋友——《找朋友》。

6、跟着老师分句读童谣。

7、指导学生读童谣唱,上下词句衔接好。

8、富有表情地朗读。

二、歌曲《好朋友》

S:小朋友,你们在小学里是否找到新的好朋友了?

T:交流大家好朋友姓名,并介绍一下各自的优点。

S: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事呢?

T:讨论交流。

S:我们在一个大集体,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起唱歌、一起劳动,一定要互相团结友爱,今天老师介绍一首新歌给小朋友——《好朋友》。

T:跟着老师分句学唱歌词。

S:指导学生歌唱,在拍手处重点指导,与歌词衔接好。

T:富有表情地歌唱。

S: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插图,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

T:分组仔细观察,进行创编新歌词活动。分组进行汇报。

S:把好歌词写在黑板上。

T:集体学唱新歌词,并将老歌词与新歌词连起来唱。

他们玩得非常开心,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课间要文明游戏,不能追逐奔跑,做正当的游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表演。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学生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教师自己弹奏或请学生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学生思考,乐曲表现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学生随着音乐讲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表演。

(五)分组表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五个故事),结束全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学乐器《三角铁和铃鼓》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并通过身体动作体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2、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通过教师的引导式和趣味性的学习三角铁和铃鼓,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的创编,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创造活动。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2、通过表演表现两只小象团结友爱的形象。教学难点:

1、三拍子韵律的体验。2、歌曲音准及表演歌曲.教学过程: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一、组织学生 师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相互问好,发声练习。

二、活动:声音的长短

1.引导入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

今天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活动,咱们一起去参加,好吗?(好)

课件:声音的长短 你们看都有那些小动物呀?它们一起唱,热不热闹呀?(热闹)咱们也来试试,一起模仿它们的演唱,好吗?(好)

出示小猫小鸭小鸡图表示二拍、一拍、半拍,注意半拍的时值。

你们还知道那些小动物这样叫呀?羊、青蛙、牛、老鼠等。 用手拍节拍。

三、歌表演《两只小象》 1.节奏练习。

这时候,又从远方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呢?小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对,是小象兄弟俩。

它们说会表演一首歌曲,你们想知道名字吗?

两只小象。 17

(看课件两只小象)讲述两只小象的事情 你们想不想学这首歌曲呀? 想: 节奏练习先读,在加上手拍节奏,强弱规律强弱弱

我们再来唱一遍歌曲吧 (边唱歌曲边用身体动作伴奏。) 2.指导唱歌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你们来唱词,边唱边想小象走路的样子。 (唱歌曲) 谁到前面学学小象走路的样子。 (模仿) 为什么走得这样慢,这样沉重。 因为小象很大,所以走路慢。

很好,象是庞然大物,粗壮的腿能把地踩出大坑,所以走起路来缓慢,沉重。

咱们来学小象走路的样子,甩甩鼻子。(边唱边感受小象的形象,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指导合作歌表演。 我们随音乐来演唱歌曲。(老师学生把头饰戴上。) 老师和学生一起编动作。

4.加上乐器表演:请四名同学前面表演,几个同学用三角铁、碰铃伴奏,其它同学唱。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你高兴吗?通过学习歌表演《两只小象》你们都懂得了小动物都讲文明,懂礼貌,珍惜友谊,我们要象它们学习。平时我们应该遵守小学生守则,不打架,不骂人,团结友爱,努力学习。爱护动物,保护地球,天天快快乐乐。

2.学乐器《三角铁和铃鼓》 逐一出示实物:三角铁、双响筒、铃鼓,并示范演奏。 T:学习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的演奏方法。 分组表演,为歌曲伴奏。

富有表情地歌唱。

S:除了这些打击乐器外,小朋友还能想到别的吗? 作业:自找、自制打击乐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集体舞《拍手唱歌笑呵呵》。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在为歌曲《好朋友》的伴奏中加入碰铃、响板及各种自找、自制的打击乐器,使伴奏音响更加丰富。

3、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好朋友》(暂不用打击乐器)

1、演唱歌曲

2、我们有很多好朋友,(引导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二、学习新歌《各族好朋友在一起》

1、有感情地朗读《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歌词——范唱歌曲两遍。

2、轻声唱歌词。

3、指导学生演唱,唱好XX XX XX O的节奏型,唱出欢快、跳跃感。

4、分句学唱歌词,再完整地跟琴唱词。

5、出示打击乐器,让学生认并选择。

6、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四分休止符处的配法。并写出两小节的节奏谱(碰铃、响板)

7、引导学生发现第

3、6小节的小过门

8、指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9、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唱、奏、动)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三、集体舞《拍手唱歌笑呵呵》

1、有节奏地读歌词

a、老师有节奏朗读歌词 b、学生拍手,跟着老师朗读

19 c、学生对坐玩拍手游戏,老师再次朗读 d、学生跟读

2、学唱歌曲

a、老师范唱歌曲,并提问:你听到的歌中有哪两句旋律相同? b、老师分句教唱――学生齐唱歌曲――个别检查

c、拍手游戏(让几对学生在《拍手唱歌笑呵呵》的音乐声中表演多样的拍手游戏)

三、模唱歌谱

1、出示音符卡片,复习d、r、m、s四个音的唱名及音高 2、在歌谱中找出这些音来

3、模唱歌中部分旋律(见黑板板书)

四、比较歌曲

1、欣赏另一位作曲家为相同歌词谱写的歌曲(老师自弹自唱)

2、比较两首歌曲提问:这两首歌曲情绪是否相同?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第四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青蛙找家》

2、比较音的长短、强弱。

3、从小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4、演唱、表演《小青蛙找家》。教学目标:

l、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学生通过演唱和表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通过学唱《小青蛙找家》,体会小青蛙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并进行游戏和创编活动。

2、启发学生能自然大方的参与歌表演活动。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声音较好的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2、突破第一乐句“3 5 2 3│5 0│6 5 6 3│5 0│”和第四乐句“2 3 5 6│3 2 3│1 —│× 0‖”在节奏时值上的演唱难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背景图、小青蛙头饰、其它小动物图片、脸谱表情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题: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 突眼睛 宽嘴巴 白肚皮绿大褂 地上跳水里划 唱起歌来——呱呱呱 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它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小青蛙。

你们知道吗?青蛙一般生活在池塘边和草地上,它们专门捕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师:我们要怎样爱护小青蛙?

生:自由答。(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播放音乐(磁带)创设情境 节奏练习师:(提前布置黑板)瞧,多漂亮的池塘!

生:(漂亮的荷花,象雨伞一样的荷叶,静静的湖水。)

师:看,荷叶上有什么?(指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学生先用走走和跑跑练习。)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一串都准确的读出来?(抽个别学生读节奏。) 真能干!(并奖励一个青蛙头饰。) 请全体孩子们读一次。(你们太聪明了!)

师:小朋友,小青蛙心里很急呀!让小青蛙跟着我们一起回家吧!(再读“跳 跳 呱 呱,

21 跳 跳 呱呱, 跳跳 跳 呱呱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 引导学生从表情及声音上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

在来一次吧!这次就请小朋友边读边跳、做动作。(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

师:小青蛙们找到了自己的家,高兴的唱了起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请小朋友仔细聆听,听到小青蛙的叫声时就拍手。(播放音乐《小青蛙找家》)

2、按节奏读歌词。(出示歌词)

1)歌词接龙。 师:我们一起来按照节奏读一读歌词吧!小青蛙的叫声“呱”由小朋友读,其他的由老师读。(师用手势指挥学生整齐的读出。)

2)齐读歌词。 师:“呱”字要读的轻快、短促、不拖拉,就象小鸡啄食,马上离开。请小朋友再试试“呱、呱”。(非常好!)我们再完整的把歌词读一遍。(太棒了)

3、老师范唱。师:听听老师演唱一次吧!(弹琴范唱,学生再次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拍手)

4、学生学唱。

出现红绿灯标志,认识休止符。

1 = E 2/4 绿灯 红灯 绿灯 红灯 绿灯 3 5 2 3│5 0│6 5 6 3│5 0│2 3 5 6│3 2 3│1 —‖

师:这么好听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学生配合老师演唱。青蛙叫声“呱”处由学生唱。)

5、然后交换进行演唱一次。指出不足,再演唱一次。

6、男、女声接龙唱。

7、小朋友的歌声真美!我们来完整的演唱一次吧!(太棒了!)

8、歌曲处理。

师:孩子们,找不到家的心情是什么样呢? 生:(着急、害怕)最后找到家了呢?

生:(喜悦、高兴) 按照分析的练唱。

22 强调:歌曲第一句 —— 轻快; 快乐

“跳跳、呱呱” 要唱出急切感; 难过 着急

单字“呱”要唱的轻快有弹性;

结束句要唱的连贯、一气呵成。 快乐

9、完整演唱歌曲。师:那好吧,就按照刚才小朋友说的这样我们再一次的演唱歌曲吧!(这一次的歌声就好听多了!)

10、歌曲伴奏。

师:孩子们,你们能不能想想其他办法,让我们的歌曲更好听、更丰富呢?

生:自由发言。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很好的伴奏乐器。你能让身体的那些部位发出好听的声音吗?动动你们聪明的脑子试试吧!(老师这时可以加以提示、示范)

四、编创歌词

师:小青蛙找到了家多高兴呀!要是小花狗迷路了怎么办?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请学生自己说说小花狗的歌词,老师总结黑板上——小花狗:跑跑、汪汪„„;(师:好聪明的小朋友!)如果是小鸭子呢?小鸭子——游游、嘎嘎。

学生根据创编的歌词分别演唱。(师:一年X班的小朋友你们是最棒的!)

五、表演《小青蛙找家》。

师:美丽的荷塘里发生了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老师建议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在坐的老师们看看吧!

六、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帮助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其他小动物编出了好听的歌。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让它们有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青蛙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

2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野蜂飞舞》 2.知识《声音大长短》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2.会用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器,及肢体语言等方式表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4.培养学生模仿和创造节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野蜂飞舞》 听《野蜂飞舞》

1.播放《野蜂飞舞》,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是描写什么的? 2.引入《野蜂飞舞》,你听出来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介绍《沙皇萨尔丹的故事》,你觉得它是描写故事中的那一段?

4.再次欣赏,用动作表现野蜂飞舞的样子。 再次播放,跟着音乐一起表演。

(二)知识《声音大长短》

一、看一看、听一听、仿一仿

1.课件呈现动物嬉戏的录象。 要求: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模仿一下。

2.让学生模仿自己所看到动物的声音和形态。 (1)指声表演。 (2)集体表演。

3.整理学生在录象中收集到的声音, 如: 小鸭:嘎 嘎

24 小猫;喵 — 小狗:汪 汪汪

小鸡:叽叽 叽叽 青蛙:呱 — 小羊:咩 咩„„ 4.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现这些声音的节奏。比一比,谁表现的方式多。

二、谈一谈、议一议、仿一仿

1.让学生收集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 2.学生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声音和动作:

泉水:叮 咚 火车:呜„呜„卡嚓 卡嚓 大钟:当 — 汽车:嘀 — 闹钟:嘀嗒 嘀嗒 牛 :哞 — 老鼠:吱吱 吱吱 心脏跳动: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狮子:吼 — 小兔:蹦蹦 跳跳 3.节奏组合表演

(1)师引导:谁能用刚才收集的火车的声音来表演火车开来的声音?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给予指导。

(3)请表演好的学生表演展示给大家看,并给予奖励。 鸣笛声‖ 呜 呜 ︱ 呜 呜 ︱ 呜 呜 ︱ 车轮声‖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卡嚓 卡嚓 ︱

4.以小组为单位,边听《火车开了》边模仿鸣笛声和车轮声。(可以用声音,也可以律动)

5.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其他声音和动作的组合,教师指导。 (学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既培养了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动物园里》,为下一节教学这首歌曲奠定了基础。)

①小鸭:嘎 嘎 小鸡:叽叽 叽叽 ②锤子:咚 咚 钉钉子:叮当 叮当 „„ 6.教师引导学生由二声部逐渐过渡到三声部:

25 ①小猫:喵 — 小羊:咩 咩 老鼠:吱吱 吱吱 ②大钟:当 — 铃声:叮 呤 闹钟:嘀嗒 嘀嗒 ③ 风 :呼 — 泉水:叮 咚 树叶:哗啦 哗啦 ④狮子:吼 — 青蛙:呱 呱 小兔:蹦蹦 跳跳 „„

7.分组表演,比一比,哪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种类多,节奏稳定。评奖激励,自评、互评。 (生边表演,边播放歌曲《在动物园里》)

三、创造节奏。

1.用“×—、×、××”三个节奏型说话。 (1)师示范:小白 兔 ︱ 跳跳 跳 ︱ (2)学生创造:如: ① 老 师 ︱ 早上 好 ︱ ②小妹 妹 ︱ 真漂 亮 │

③ 哎 — ︱ 你 在 ︱ 哪 里 ︱ ④赵丽 君 │ „„ 比一比,谁创造的有新意。2.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等打击乐演奏“×—、×、××”

(1)认识打击乐三角铁、响板、碰铃、铃鼓。

(2)让学生尝试演奏,了解其音色,同时教师规范其演奏姿势。 (3)尝试用打击乐演奏前面所创编的节奏。

3.播放《在动物园里》,学生用打击乐演奏歌曲中的“×—、×、××”节奏,也可律动,如:跑跑 走,或蹦蹦 停、拍手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引子与狮子王进行曲》 教学目标:

26

1、体会进行曲的特点。

2、发挥学生想象能力,用动作表现四拍子重音。教学准备:

1、《狮王进行曲》音乐、《狮子王》动画片选段。

2、狮子头饰若干。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子与狮子王进行曲》

1、主题导入,讨论、谈话引出主角——狮子。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万兽之王”吗?长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它那么厉害?(狮子,雄狮子颈上有长长的鬃毛,强壮威武;母狮子颈上没有鬃毛,体形较小。狮子威武强壮,长3米左右,重约180~200公斤。生活于草原和疏林边缘,群居。会吃羚羊、斑马、长颈鹿等动物。)

2、观看《狮子王》选段,幼儿在座位上模仿狮子的动作。

3、欣赏《狮王进行曲》音乐,让幼儿感受、认识乐曲内容。

⑴狮子王这么威武,小动物们都很害怕狮子,我们听听狮子来了是怎样的。(第一遍播放音乐,同时向幼儿展示狮子图片,激发幼儿的想象。)

⑵小朋友们听了音乐,想到狮子是怎样走来的呢?(神气,威风、大摇大摆、大吼一声„„第二遍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听乐曲引子与进行曲的不同三段结构)

⑶狮子王那么厉害,我们也来学学。(第三遍播放音乐,让幼儿根据音乐不同的层次模仿狮子,进一步体会音乐所表现出狮子威风神气的内心感受,可以让幼儿模仿狮子吼声,强化幼儿模仿能力,用动作表现四拍重音,更好地理解音乐。)

4、强化音乐感染力与幼儿记忆力,让幼儿听音乐凭想象画狮子。我们听了音乐,想到狮子的样子,现在狮子们开舞会,我们帮狮子画头饰,看谁画出来的狮子是最威武、最神气的?(第四遍播放音乐,分派画具,指导幼儿一边聆听乐曲、一边画狮子,强化幼儿记忆能力,加强音乐感染力。)

二、教学延伸:

“威武的狮子”动物表演角。 ——将幼儿制作的头饰展示于一个表演角,平时可让幼儿

27 自由佩戴头饰听音乐扮演狮子等动物。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管弦乐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音乐开始是引子。弦乐器与两架钢琴造成的由弱渐强的效果、短小的旋律片断给人威严恐怖之感。接着是几小节钢琴的密集和弦,节奏带有跳跃性,引出了狮王进行曲。

狮王进行曲结构为三段体:

第一乐段首先由弦乐奏出,句式方整,节奏雄健,旋律在中低音区,显得苍劲有力,正是狮王威风凛凛的形象的写照。 同样的旋律在高八度重复演奏一遍,音乐更有风采,好像狮王在神气地走来走去。

第二乐段描绘了狮王的吼声,它用两架钢琴在低音区演奏半音上、下行模拟出来,十分逼真、威严。

第三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几乎相同,所不同的是,主旋律由钢琴在高音区奏出,同时加入了由弦乐演奏的第二乐段中狮王的吼声,使狮王威风凛凛的形象更为生动、丰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水族馆》 教学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通过游戏了解乐曲结构和各段音乐的性质;

2、尝试用身体各部分的扭动和手臂不同方位的动作表现乐曲形象;

3、学习用身体动作及面部表情表达对同伴的关心,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愉悦心情。

4、创想水草和小鱼的造型,开心的跳一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你听过什么样的音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乐曲,请小朋友们听一听.

二、欣赏音乐

28

三、分享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四、熟悉乐曲,感受音乐结构

1、听了音乐后你感觉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它听起来是雄壮有力的?还是轻柔欢快的?

2、出示图谱,介绍曲名《水族馆》,让幼儿观察图中都有什么?

猜一下图中他们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情境导入: 在水族馆里住着一只凶猛的动物,他都很久都没有吃到食物了,原来是水族馆的小鱼和水草成为了好朋友,当它出现了,小鱼就被水草藏起来了。

学生边听音乐,看着图谱,边说语词

4、熟悉乐曲,介绍曲式结构。

五、随图谱欣赏音乐 听音乐指图,感受图标和音乐关系

六、解决重难点(节奏曲式结构等)

七、创编动作,自由表现音乐。(分段听音乐,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感知节拍强弱的规律。)

①组织幼儿观察水草在水中随波晃动的样子,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水草的姿态,用身体的曲线运动来表现水草在水中优美的舞蹈。

②组织幼儿玩游戏“小鱼和小草”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角色形象和动作,了解游戏情节,掌握游戏规则:水草动时小鱼不动,小鱼动时水草不动。

③听音乐帮助幼儿分辨水草生长及小鱼探望的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感受a段乐曲的柔美流畅和b段乐曲的纤巧欢快。

④分段欣赏音乐听听做做,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结构,分解练习动作。

1、水草慢慢长大,要求动作优美舒缓,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姿态的造型,水草生长时,有一只大鲨鱼正在四处觅食。

2、小鱼探望水草,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小鱼欢快的游戏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与水草交往,如给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对水草点头等,小鱼音乐出现时,大鲨鱼游走。

3、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4、老师和幼儿分角色表演。

5、分角色完整的跟着音乐游戏。

29

八、活动延伸:动画片《动物狂欢节》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蜻蜓》 教学目标 :

1、学唱歌曲《小蜻蜓》,通过录音与教师范唱,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歌曲感受三四拍子旋律,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现抒情的音乐情绪,表现自己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2、能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3、通过自编小蜻蜓动作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编创热情。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

唱足音的时值,注意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琴、碰铃。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我们去郊外看看吧!那里有些什么呢?(蜜蜂、螳螂、桑蚕、七星瓢虫、蜻蜓)

2、简单了解各种益虫。

二、新课学习:

1、师:“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小蜻蜓》,瞧!小蜻蜓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多高兴啊,听!他们正唱着歌欢迎我们呢!”

2、初听歌曲《小蜻蜓》,边听边拍手,让同学感受三四拍子的旋律。

3、师: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轻柔、抒情)

30

4、再听歌曲,学生用lu跟着轻轻地哼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琴演唱歌曲,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的体现歌曲的抒情性。

7、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

8、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师:同学们都见过蜻蜓吧!它有些什么特征呢?你能模仿一下吗?

2、听歌曲创编动作表演。

3、师出示碰铃,让学生为歌曲伴奏,可参照图示。

4、分组表演 A组演唱 B组伴奏 C组表演

5、分段表演歌曲。

四、小结下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蜻蜓一天能吃二十多只蚊子,一年下来要吃掉一千只多蚊子呢!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宁,请爱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吧!

2、听《小蜻蜓》音乐律动出教室。

第五单元 动画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动画城》,《机器猫》,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2.通过乐器伴奏,进一步熟悉此乐器的奏法,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精神。

3.通过欣赏《哪吒再生》,感受管弦乐西丰富的表现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动画片中的音乐。

31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和歌曲)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动画城》

1.听一音乐《动画城》,导人新课。

请学生讲出曲名,并说出在什么节目中播出过?

2.复听一音乐《动画城》,播放《动画城》片段。请学生说出在这里认识了哪些动画人物?

(二)听唱歌曲《动画城》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动画城》,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 2.跟教师学唱歌曲。

(三)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动画城里“有诚实,有狡诈,有糊涂的智者,也有聪明的傻瓜。”你能举例说明吗?

2.分小组讨论,可按不同形式分别展示。如讲故事、唱歌曲,画人物等。 3.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动画城》,并分角色扮演动画人物。 4.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

(四)布置课后作业: 自制动画片中人物头饰。

3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2.学乐器《木鱼和双响筒》 3.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2、通过让学生讲故事、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充分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谣,并能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创造力,促进音乐情感的表现和想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动画城中的几位小主人公的精彩节目引入,通过师生谈话,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引出《一个师傅仨徒弟》,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教学:

(1)教师范唱《一个师傅仨徒弟》。

(2)听录音范唱,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绪的变化。

(3)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动画人物有谁,为什么,并用动作来模仿他们。 (4)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3、活动教学:

(1)听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根据童谣内容分小组创编动作,并表演。

(3)学习演奏木鱼和双响筒,说说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用木鱼和双响筒为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伴奏。

33

4、课外拓展: 听两首节奏清晰的童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1、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对音乐形象充分展开想象。

2、熟悉歌曲。

3、能够边听音乐边做游戏。教学重点:

1、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象。

2、用生动形象的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看动物音乐会。一大早,森林里可美了!让我们轻轻地走进大森林,仔细地听听、看看,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聆听着《快乐的小熊猫》中表现早晨的音乐片段轻轻地走进教室。

2、小朋友在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说说)

3、动物音乐会的第一位演员出场了,它就是可爱的熊猫。这只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表演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仔细地听听。(悄悄地说给老师听)

4、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有„„的,它在表演„„,我们也来学学熊猫可爱的样子。(随熊猫主题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34

5、出示课题——《快乐的小熊猫》,简介作品。

6、生总赏全曲,随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表演。

三、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情景剧《三只小猪》 教学目的:

1、观看动画,了解乐曲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2、引导学生养成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的品行。教学准备:

多媒体动画《三只小猪》。乐器 教学过程:

1、观看动画片段。

2、听赏歌曲。

1)全体静听 【音效:《三只小猪》】

问题:歌曲的情绪是轻松欢快的还是忧伤的?你从哪一句听出小猪们不怕大灰狼?

2)出示主题歌词、学唱 【媒体出示:主题歌词】

A 念歌词 B 跟琴唱 C 边唱边踏步

3)主题 听辨音效:《三只小猪》

A 用动作表示主题 B 跟唱后图式分析

方法:第一遍请学生听到主题部分用踏步动作来表示; 第二遍随音乐跟唱主体部分。

媒体出示:歌曲图式——前面一只较大的大灰狼 中间三只小猪 后面一只较小的大灰狼

4)强弱处理

35 A 肢体语言 B 打击乐器

问题1:如果造屋,你们会用怎样动作表现草屋、木屋、砖屋的不同强弱力度?

(草屋最弱用点手心 木屋稍强拍手 砖屋最强跺脚)

形式:老师清唱,学生配以动作律动

问题2:这里有三件乐器——小铃、铃鼓、鼓,应该怎么配三间屋子?

(小铃配草屋,铃鼓配木屋,鼓配砖屋)

形式: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分别为三段音乐配伴奏

媒体出示:○ 草屋 ◎ 木屋 ● 砖屋

5)讲故事

方法:将所有学生分成三组 围成圈 并选用不同手势与站位分别表示草房、木房、砖房,师在这一场景中不断变化角色,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

媒体出示:三只小猪与大灰狼的图片

(四)创设情景

方法:由三组同学仍扮演草屋、木屋、砖屋,从三组中选出同学分别扮演三只小猪、大灰狼、树、草、花等人物与景观,再请其中一些人加入小铃、铃鼓、鼓的伴奏。老师担任旁白。

(五)总结

1、采访三只小猪。

2、听主题音乐踏步出教室。

第六单元 迎新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新年好》

3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合作表演、启发引导„„ 教学准备:课件、磁带,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拍节奏的声音就象过年放的花炮声一样,啪啪啪啪的。 过年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很开心地来学习一首 歌《新年好》。 (我知道,有的同学在幼儿园里就学过这首歌曲,既会唱还会表演,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学过,是在其他地方听会的,所以今天我们以听为主,来验证一下你唱的是否准确)

1.学生安静地听录音范唱 学生可跟着老师听音乐轻轻按三拍子节奏摆动 2.学生用啦哼唱歌曲旋律,师弹琴伴奏。

3.生利用前面学过的节奏读歌词边按三拍子强拍拍手、弱拍拍肩(先读一遍节奏)。(师:我们用刚才说话的节奏来读读这首歌的歌词。)

4.采用跟唱法学唱歌词几遍。(若全班都会唱可跳过此环节) 5.师弹琴伴奏,学生连贯地唱。 师指出不足的地方,对声音提出要求。

6.引导学生用高兴的心情演唱歌曲 我们过年的时候都很高兴,所以唱这首歌时应该怎么唱? 7.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

37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祝你圣诞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愉快而抒情地演唱歌曲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 开展自编自演的活动,人人参与,开个有趣的班级圣诞化妆舞会。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祝你圣诞快乐》 教学过程:

一、学指挥

1、二拍子:《铃儿响叮当》。老师示范二拍子的指挥动作,学生模仿老师,边哼唱歌曲的旋律,边随老师指挥。

2、三拍子:《祝你圣诞快乐》。老师示范三拍子的指挥动作,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听音乐随老师一起指挥。

二、学唱歌曲《祝你圣诞快乐》

1、简介:歌词仅有一句祝福圣诞和新年快乐的词,用中英文演唱。

2、演唱中文歌词:注意演唱歌词“祝你”时要区分《生日歌》。

3、演唱英文歌词:注意吐字要清晰。

4、演唱歌曲,学生自己编动作。

三、歌表演《祝你圣诞快乐》

1、演唱时,第1段慢唱(抒情),第2段快唱(活泼、热情)

2、编动作:第1段动作要求慢、舒展、抒情的、柔美的;第2段动作要求随着音乐节奏欢快的扭动身体和舞动双手。

3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乐器《堂鼓和钹》

2、歌曲《龙咚锵》 教学目标 :

1.学会堂鼓、小钹、木鱼的基本演奏方法。 2.能积极探索堂鼓等乐器的其它演奏方法。

3、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4、了解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此歌曲 教学难点 :四分休止符 教学准备:

钢琴、锣、鼓、镲、彩条、气球、课件、橡皮泥、龙头头饰 教学过程:

(一)学乐器《堂鼓和钹》 1. 展示堂鼓、小钹打击乐器。

2. 请学生说出名字,学生可能将堂鼓说成小鼓,将小钹说成是小镲,这也无妨。 教师分别介绍并示范这三种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堂鼓用单槌击和双槌同时击都是基本的演奏方法;小钹上下相击,左右相击也都是基本的演奏方法。

3.学生分三组,分别学习堂鼓、小钹和的基本演奏方法。 堂鼓可奏“× × ×× ×”的节奏,小钹奏“× ×× × ×”的节奏。然后两组齐奏,形成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

4.各组分别探索堂鼓、小钹、的其它演奏方法,如堂鼓击鼓边、或用手按住鼓皮敲击、小钹磨擦发音等,

总之,要求学生在同一件乐器身上探索发出几种不同音色的声音,这一练习是很有意义的。

5.用堂鼓、小钹伴奏,请学生在课外作好设计,下一节课大家共同来实践。

(二)歌曲《龙咚锵》

39 一、放《新年好》的音乐引入

1、导入:“孩子们,林老师给你们放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你们一定会唱,想听吗?(——)听了之后告诉我,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2、听歌曲《新年好》,听后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知道什么节日来到了?(——)你看见人们举行了哪些活动庆祝新年?”(——)

3、师小结,介绍中国春节的一些风俗:很多地方庆祝新年的方式都不相同,比如在北方吧,他们喜欢吃饺子,预示明年丰衣足食;而在我们南方,会包汤圆吃,表示来年团团圆圆;还有的地方会举行踩高跷、舞龙、舞狮、扭秧歌比赛。我们一块去瞧瞧,这些小朋友是怎样欢庆新年的?”

4、看课件,看后提问:“你看见了什么?能学一学吗?你呢?能做一做吗?能模仿一下吗?”

二、学习歌曲:

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歌声,有信心吗?(——)

那我们就来学一学、唱一唱这首《龙咚锵》。”贴对联中的横联

1、听范唱一遍。“听一听歌曲唱了哪些歌词?”学生回答后,贴出上、下联。

2、教读歌词一遍。

3、分角色读歌词。“林老师想和你们比比赛,有没有信心超过我?„„”

4、认识四分休止符。出示课件,提问:“这个符号像什么?(——)听听,它想给我们说什么?(——)。”老师在上下联和横联的后边分别加上三个休止符,学生加上手势读一遍。

5、跟琴初唱一遍。

6、纠正四分休止符,加上手势唱一遍。

7、分组唱。“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反应力,我出左手表示这边的同学唱„„哪一组没接上就算输。”

8、敲锣打鼓唱一遍。“我觉得就这样唱还不够热闹,你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气氛变得更加热闹?”(——)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带领学生用凳子当鼓,边敲边唱一遍。重点强调最后一乐句。

9、将所有活动和合起来演唱一遍。

40 四 制造情景,结束活动。

师:“听,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年的到来。”

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数倒计时,然后听新年的钟声,“喔~~~~,过新年了,”踩气球(放鞭炮)表演唱《新年好》,学生边舞龙、扭秧歌、敲锣打鼓,边唱《龙咚锵》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新春乐》

2、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齐奏《新春乐》,

2、感受乐曲明朗质朴的民间音调以及它所描绘的人们欢度新春佳节时的那种欢欣、喜悦的情趣。教具准备: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新春乐》音乐进教室。

2、新学期谈话:希望小朋友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上好每一堂音乐课。首先挑选唱歌优秀的同学参加合唱队。

二、欣赏《新春乐》

1、导入: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过年的?

2、你们知道在中国过年的传统习俗是什么吗?

3、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描绘中国人过年习俗的小提琴独奏曲《新春乐》,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4、初听之后问:这首乐曲表现了几种情绪。

41

5、唱一唱两个主题的主旋律。

6、复听,感受两种不同的情绪。师:乐曲《新春乐》中欢乐喜悦和委婉抒情两个鲜明主题的情绪区别,乐曲以它那明朗、朴素的民间音调,描绘了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时那种欢欣、喜悦的情趣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7、完整欣赏,说说演奏形式。

三、拓展活动。

1、西方的“新年音乐会”上庆祝新年的音乐多用谁的作品?用什么乐器、乐队表现?(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或者“波尔卡”,管弦乐队演奏)

2、中国民间(尤其是北方)庆祝新年的音乐大多数用什么样的乐器?

四、总结: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过年总是非常喜悦的,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多了解一下中西放不同的过年习俗。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出示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的图片或幻灯片(全家团圆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等活动)。

3.放录音听赏一遍;教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4.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5.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6.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42

第16篇: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四季》教案

四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天”“四” “是”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拼读与识记、看图与想像、交流与游戏、朗读与表演等学习过程,初步体验识字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受汉字的一些特点,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读书姿势正确,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我们学过了《秋天》这篇课文,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除了秋天,你知道还有那些季节?板书课题。

看图片(连续出现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最后定格)。

2、教师小结: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四季(板书课题2.四季 ) 过渡: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请打开书本60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1、老师范读课文。

2、根据字音,读读课文。(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要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一定要认识生字宝宝。瞧,刘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上了大屏幕,你们会读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0个生字。

2、齐读(顺序读、不按顺序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3、去拼音读——男女生比赛。(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4、读词语。(齐读、指名读)——词语娃娃也来了,我们一起读读。

5、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这么棒的表现,果园里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忙摘苹果,你们愿意吗?谁的苹果摘得好,农民伯伯还有礼物送呢!)

过渡:小朋友们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现在他们回到课文里,我们来看看课文。请看大屏幕。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句

1、哪些小朋友喜欢春天的?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读。(春天的小草长得嫩嫩的,绿绿的,我们要读得轻细些。)

3、图上画了什么?(草芽 小鸟)

4、师:春天到了,小草绿了,小鸟飞来了,谁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草芽)——他就是指草芽。

5、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除了能看见嫩嫩的草芽、可爱的小鸟,想想,还能看到什么呢?(说话训练)

过渡:春天过去,夏天来了。

(二)学习第二句。

1、看看图上画了什么?(荷叶 青蛙)

过渡:瞧,小青蛙跳出来了,猜一猜荷叶姐姐会对他说什么呢?(说话训练)

2、指名读,指导读。

(夏天到了,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多高兴呀!)

(三)学习第

三、四句。

过渡:春天、夏天这么美,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走进秋天、冬天去看看。读读课文,还可以配上自己喜爱的动作读。

1、出示秋天图,哪个小朋友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秋天到了,谷穗成熟了。

2、指名读。

相机指导:“谷穗”(谷类植物的果实。) “鞠着躬”(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3、配上动作读。

过渡:冬天到了,瞧,一群小孩子堆了一个大雪人,可爱吗?(可爱)

4、那我们读读吧。(齐读)

5、配上动作读。相机指导:“一挺”(谁能做?) “顽皮”(“顽皮”就是十分调皮。)

(四)齐读全文

师:我们走进四季,感受了四季的美丽。让我们一起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吧。

(五)课堂拓展

师:课文写得太美了!我也想学学诗人,像课文那样说一句话。我想说:“苹果红红,她笑着说:————”说什么呢?(谁来帮我说说呀?)“桔子圆圆,他对大树说:——”(课后,还可以说给小伙伴听。)

五、写字指导。

1.认识笔画撇,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2.指导学生书写“

四、是、天”。

(1)引导学生发现“

四、我、是、天”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四”,第四笔是竖弯,不要写成竖弯钩。“是”,第二笔是横折,第五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天”,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最后一笔是捺,从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汇处捺出。

(2)学生观察字形。

六、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四季,知道了四季的特点。放学后,小朋友们可以把四季中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说给爸爸妈妈听,或者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第17篇: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案《天地人》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

1 天地人

教案A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 “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 6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过渡:上有天,下有地。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二、利用字卡,认读“天地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地人”,学生充分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天:①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③组词识字:天上、天空、每天、天真。 (2)地:①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土”。 ②“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③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3)人:①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③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④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三、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学生尝试朗读最后一句话。回忆我们刚才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又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四、利用字卡,认读“你我他”

1.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2.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3.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

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土”。

五、游戏巩固

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六、课堂小结

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教案B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2.在儿歌、游戏等各种形式的复现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生字,理解字义,对生活中识字产生初步兴趣。

3.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被称为“三才之道”,从字体演变图中了解“天、地、人”字体的本义。

4.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

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上学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前面学习的《上学歌》吗?(记得)现在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一遍。(学生朗读《上学歌》。)

过渡:我们说到也要做到上学不要迟到。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识字。 (教师向学生逐个出示汉字“天、地、人、你、我、他”,让学生齐读;最后显示课题:天地人。)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二、学习“天、地、人”

1.出示甲骨文的“天”,猜猜是什么字。 2.出示“天”,读一读。

3.配合图片,结合甲骨文,教师讲解“天”的本义。 4.认识田字格中的“天”,初步感受汉字书写的美。 5.同“天”的教学方法类似,教学“地、人”。

6.读一读《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了解“天地人”的含义。三才,就是天、地、人。 天地人合一,有了这三个方面,世界才开始。

三、学习“你、我、他”

1.教师从“人”字,引出 “你、我、他”三个生字。 2.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根据句式“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 我们都是___________。”找3名小朋友上台做互相认识的口语交际小游戏,从而巩固生字“你、我、他”。

四、巩固游戏

1.摘苹果游戏:可重复玩几次。

2.找朋友游戏:找找图片中认识的字,学习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3.开火车游戏:除了读图片上的词语,还可以给“天地人你我他”找更多的朋友口头组词。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字宝宝?

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每天里,无论在哪里遇到这些字宝宝,以及其他你认识的,想认识的字宝宝,都留心读一读,比一比谁交到的字宝宝朋友最多。

第18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日月潭》教案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背诵2~4自然段。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给学生展示中国地图,我们祖国看上去是个雄鸡,这只鸡它有个鸡蛋,它的名字叫台湾省,台湾省里有个很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去旅游下这个美丽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地方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大家能把它的名字说出来吗?对了,日月潭。(板书:日月潭)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考学生听力)(课件出示1)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 (3)日月潭有什么景色?美吗?

2、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喜欢朗读的同学盖上表扬印章) (1)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认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划出生字宝宝,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

(4)多读几遍生字宝宝。

3、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认识哪个字,让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指认生字,说生字结构)

(2)带拼音齐读生字。齐读生字三遍,开火车

(3)玩卡片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老师在旁指导生字。 (4)老师念生字,学生拿出生字卡片,给最快拿出卡片的学生盖上表扬章。

(5)让学生自由拼读,老师玩打牌游戏。

(6)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7)多音字。 盛 shèng (盛开)

Chéng(盛饭)

4、理解难懂的一些词语

日月潭实在是太美了,这些生字也都跑到日月潭里去了,我们也赶紧去看一看吧。

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情况,老师出示一些难理解的词语。环绕 附近清晰 建筑 朦胧 仙境 树木茂盛 隐隐约约(PPT4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上节课难掌握的词语:

环绕 附近清晰 建筑 朦胧 仙境 树木茂盛 隐隐约约 2.多音字填空练习(PPT5)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指名朗读第一段并学习这段内容。

老师出示“日月潭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2.分组讨论,明确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重点词语。(教师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3.用各种读书形式,熟读第二段。

(1)通过对比句子来体会日月潭的形状之美,并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

(2)把“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能不能删去呢?为什么? “弯弯的”不能删,因为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如果删去,就不知道月亮是弯的还是圆的了。 “圆圆的”这句话听起来形象,亲切。

“弯弯的”和“圆圆的”是对应的,这里朗读时要重音。

4、学习

3、4自然段。

(1)读

3、4自然段,理解这两段主要写什么。让学生自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分组讨论“倒映”“隐隐约约”“模模糊糊”“清晰”“朦胧”(清晰与朦胧的意思相反)能够显示出日月潭风光多姿多采。 (2)再读

3、4段,出示“早晨、中午和下雨时日月潭的风光是怎样的?” 这一问题,通过熟读和讨论让学生知道: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还飘着薄薄的雾……。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群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要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 体会日月潭是个美丽的地方。 5.学习第5自然段。

(1)再观察插图,让学生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说说日月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再读第5段,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

(3)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象日月潭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就要爱它的山山水水

三、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6)出示本课生字田字格课件:名 胜 迹 央 丽 华 展 现 披

(1)观察生字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展”“现”字的书写。(幻灯片)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这些生字,师指导字形结构及笔顺,巡视指导。

第19篇: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

彭丽萍

1、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参加开国大典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条理清楚地叙述的特点。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参加开国大典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条理清楚的叙述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开国大典录像、开国大典相关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1、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准备:录像《开国大典》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为建立新的国家而举行的隆重仪式。

3、想想:开国大典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你的理解形容一下。(隆重、庄严、热闹、盛大„„)

4、你了解到开国大典的哪些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

二、初步感知。

1、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

2、观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3、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课文是怎么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呢?我们自由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qínɡ xiàn niǔ zhì tánɡ 擎 县 钮 帜 膛

口头为生字组词:擎着、县城、按钮、旗帜、胸膛。 找到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自己读读。

5、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1、开国大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盛况。

2、练习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参加开国大典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条理清楚地叙述的特点。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政府、容纳、擎着、县城、按钮、旗帜、胸膛、隆重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感染了你?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交流。填空:

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估计总数约( )人。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

从第一段,你了解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了解到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与人数等,感受到大典的隆重、庄严。) 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

回忆《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感人场面。

(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眼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这五星红旗。 (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5、感情朗读“这庄严的声音,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声音,这雄伟的宣告,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

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体会此处排比句的好处。 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跟铁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6、学习课文第四段。

读“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7、找到课文的过渡句,体会课文的结构。

“接着,升国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这些句子简洁明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开国大典

大典前:1949年10月1日 ** 约30万人 隆重、庄严

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升国旗;

庄严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大典后:阅兵式 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

2、七子之歌(节选)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澳”“虏”“寐”等。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2、让学生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一节。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第一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七子”的历史资料。阅读闻一多的诗作。《七子之歌》歌曲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

2、七子之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理解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预习使同学们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3、能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澳门回归图片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

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这优美的音乐,这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吗?我们仿佛听到,澳门在呼唤祖**亲,在呼唤回归。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了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而作,而是1925年产生的一首诗歌。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

5、这首诗歌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儿子对母亲抚育劳苦的咏叹和怀念。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

1、这首诗作者是谁呢?(闻一多)

简介作者闻一多。可以由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2、理解题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后面的附文,了解“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

3、教师范读诗歌。

4、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诗歌,将诗歌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指名读生字“澳、虏、寐、啕“,组词,如:澳门、俘虏、梦寐、号啕

7、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唆、号啕、狞恶”的字音。

8、交流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如 妈港:葡萄牙给澳门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狞恶:(面目)凶恶。 号啕:形容大声哭。

三、再读诗歌,把课文读流利。

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诗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学生就课文质疑。

如: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书写的8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澳: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是“奥”字,不要多一横。 虏:半告包围结构。第三笔不要把“横钩”写成“横”。 寐:下面部分左边笔顺是“竖折、竖、横、撇”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将每个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并组词。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把这首诗歌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2、找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读一读。

七子之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使同学们能了解香港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

听写生字、新词。

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出示实物投影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

二、诵读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 (澳门离开母亲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2)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

理解“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 (3)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了解澳门吗?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背诵) 过渡:《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理解诗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学讨论。 我们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3、自主学习附文的五节——台湾、广州湾、威海卫、九龙、旅顺大连,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香港、澳门回归资料。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四、作业设计

1、把这两首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节选)

离开太久 澳门 香港 身分虽微

梦寐不忘 地位险要

我要回来!

教学反思:

3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这节课老师要恭恭敬敬地写一个人名,请大家认真看。

2、请同学们轻轻地读出人名,你们认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詹天佑。

3、请同学们看图和詹天佑的介绍资料。

师述:詹天佑,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怀的名字!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魅力和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的铁路建设抒写辉煌的一页,更为中华民族在备受屈辱的日子里,赢得世界的尊重。

4、来,让我们一起来呼唤这个名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詹天佑,一起感受詹天佑。 二.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将生字读准,句子读通,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阻挠、要挟、勘测、隧道、藐视、竣工、恶劣、坠入、岔道口、居庸关。

3、一提起詹天佑,我们就会想起一条铁路,那就是——京张铁路(板书)。用上詹天佑、京张铁路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读完了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那几件事情?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三.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1、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

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情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打出屏幕:

细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哪些动人的情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

提示:边读边感悟,特别注意细节,在有所感悟的地方做上记号。

2.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艰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 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并读课文中詹天佑勉励工程人员的话。)

2.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引读情境) 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相应句子回答,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缓慢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因为袁世凯夺取了清朝的政权,当了临时皇帝,形势急转直下: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 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自读詹天佑心里想的话。 生(齐):“这是„„”

5.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

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课件演示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岩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体会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课件演示“人”字形铁路的行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出示京张铁路通车时的照片补充说明。

(三)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情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的肃然起敬。.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指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写话:如果你是詹天佑,你是修筑铁路的工人,你是参加庆典的群众,你会怎么说。请同学们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选读一 “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飞船着陆时人们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情。

3、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神舟”五号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我们参加了隆重庄严的开国大典,我们聆听了悲怆激愤的七子之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到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神舟”五号就要发射升空了!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此时你心情怎样?

3、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将近22小时后,马上就要着陆了,想亲眼见证这让人激动紧张的时刻吗?让我们一起去现场。

4、板书课题:“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

二、自主阅读,交流讨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新词,不会读的字划记出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交流“神舟”五号的相关资料,如新闻、通讯、访谈、图片、诗歌散文等,结合课文阅读,对课文描述的新闻事件,谈谈自己的了解。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神舟”五号顺利返回地面的录像,这样,学生通过视频,倾听讲解,结合课文阅读,就能比较好地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

3、分组进行阅读比赛,交流阅读体会。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课文内容、课文语句、课文情感提出问题,每组选派代表向对方组提问。可以是字的读音,可以是词语的理解,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了解和写作上的

特点。

如,甲组: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由乙组回答,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补充,问题解决后,再由乙组提问,正确地回答出一个问题,给该组加分,两组轮流提问解答,最后累计分数。如果两组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

老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提问: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心情怎样?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的? 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紧张?读到飞船顺利着陆,你想说什么?

三、小结拓展。

1、对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学习方法。

2、我们祖国航天航空事业正蒸蒸日上,继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后,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托举中国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这在世界航天领域,也属先进。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华儿女还会创造出更激动人心的航天神话。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1、写一写:想像我国或世界的航天前景,写下来。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

通过黑障区——空中探索——顺利着陆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生字新词,巩固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把它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理解。

2、指导学生通过《开国大典》中掌声的描写,了解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通过正面、侧面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情绪的表现手法。

3、将古诗名句补充完整,积累古诗。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詹天佑》一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的写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并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6、指导学生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关注社会,调查研究,学习写调查报告。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句段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会短文的主旨。

3、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搜集整理有关“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 教学时数:3~5课时 语文乐园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拾贝——词语超市、金钥匙、填一填。

2、古诗诵读——《花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引入:今天,有几位曾熟识的朋友再次来到我们的教室,想跟大家见面。考考你们是不是还记得它们。你们可要做好准备,集中注意力,看清楚它们都是谁! 2.出示词语:号啕。读一读,记一记: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号”读第二声)你怎么记住这个词?它出现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篇课文?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号啕”一词口头造句?

3.出示其他词语。

指名读,齐读,检查词语是否读准。

说说“脂膏”“藐视”等词的词义。 4.指导书写。

观察词语,指名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这些词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如:“脂膏”中的“膏”字书写时要注意它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高”第六画是“点”第七画是“横勾”。

5.熟记这些词语,听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二、金钥匙

1.过渡:重新和老朋友见面,还积累了更多的词语,收获真不少。今天语文乐园要交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金钥匙呢?

2.找到《开国大典》中描写掌声的地方。

这里有夸张,有比喻,有的正面写,有的侧面说。

3.说说哪些句子有夸张,哪些有比喻,哪些是正面写,哪些是侧面说。 4.能用上夸张或比喻描述一件事物吗?如:这里的操场只有巴掌大。(夸张)

三、填一填

1.过渡:刚才我们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热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古诗句中漫步。 2.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3.读古诗,发现填空的规律:所填都是花名。依次填:梨花、红杏、桃花、白莲。 4.背一背这几首诗。

5.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花”的诗句?

四、古诗诵读

1.过渡:梨花、红杏、桃花、白莲„„这么多可爱的花儿,被诗人争相吟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和花有关,想读吗? 2.读文题:花影(板书:花影)

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简要介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自由读一读这首绝句。

4.指名读,集体正音,读准几个多音字:重(chïnɡ)、教(jiào)、将(jiānɡ) 5.读出古诗节奏韵律: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6.理解古诗大意。

重重叠叠:指无数花影交叉叠映。

瑶台:指美玉砌成的台,言其华丽。

几度:几次。

教:让。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为什么扫不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7.带着自己的体会诵读这首古诗。

语文乐园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搜集、整理各种相关资料。

2、全班交流

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语文生活”

1、朗诵诗歌《七子之歌》。

2、引入。

《七子之歌》表达了诗人闻一多对台湾、香港、澳门等七块土地的深深眷念,诗人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你了解这些地方的今昔变化吗?同学们一定搜集、整理到了许多有关的资料,等着向大家作介绍吧!

二、分小组合作讨论

1、检查资料搜集、整理的情况,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录像等。检查学生是否用笔记本、卡片等把有用的资料抄写、描绘下来;是否有学生做剪报;是否注明资料的出处。

2、分小组,先把大家找到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分成几个类别,比如关于香港历史的为一类,关于香港回归的为一类,关于香港现在的情况为一类。可以有别的分法吗?

(还可以把香港的今昔图片放在一起,文字资料放在一起;也可以把资料分为两大块——“今”与“昔”。)

3、要求:

组内介绍时,一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听完后作必要的补充,或质疑。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发言进行综合,将相同的资料放在一起,把每个地方的资料放在一起。

每位同学发言时,除了说出“七子”之一的变化,最好还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搜集资料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感想,还可以是说了或听了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每个小组推举三四个同学,在班上向同学们介绍整理好的资料。每人介绍一类资料;最后由一个同学作总结,注意说出今昔的变化。

2、组织学生评价。

从语言是否流畅、态度是否大方、资料介绍得是否完整清楚、是否说清楚自己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评价。也要对听的同学进行评价。

3、总结。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台湾回到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我们深信,最终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语文乐园一(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2、引导学生根据习作题目和 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中选取习作材料。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研究了许多问题,成了研究专家了,怎么让别人了解自己研究的问题呢?那就要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听上去很艰深,实际上我们都写过。

2、引入:我们四年级时学过写读书报告,大家一定还记得读书报告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需要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内容简介、读书收获及心得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另一种报告——调查报告。

二、了解调查报告。

1、什么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2、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①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如“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如《为什么香港能回归祖国》。 ②正文。

先要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再与以往的历史相比较。 然后详述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③结尾。结尾可以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指导写作。

1、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名读课本中的要求:

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比如地理位置、被侵占的过程、回归的过程、现在的情况,等等。

也可以把你们的看法、感想也写下来。

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写;还可以附上有关的图片。

2、小组合作,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讨论调查报告的提纲。

3、举例指导。

指名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写作提纲,相机指导。

四、习作。

1、提示学生抄写的格式。写好习作的标题,注意打好标点符号,尽量杜绝错别字。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语文乐园一(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习作讲评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评习作。

1、回忆习作指导课上的习作要求。

2、谈话:中国有句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今天的作文评改课,就先来点自查自省,给自己的作文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何?

3、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认真阅读,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仔细地检查修改。

4、对照调查报告的内容、格式等,检查评价自己的习作。

5、综合自己的写作态度、写作质量,写出恰当的、比较具体的自我评价。

二、引导学生互相评改习作。

1、过渡:大家最擅长的恐怕还是给别人当评判,热心的同学也很高兴能批评别的习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呢!评价别的习作,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接下来的作文评价,我们要评价别的习作。

2、提示评价要求。

本着尊重他人的观点,认真阅读,细心检查,热心指出缺点,不吝啬地赞美习作的优点。 最好是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作文的后面,不贸然修改。

3、将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每组互评习作。由一人读,其他人提出评价意见,组长写下评语。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典型习作。

三、推荐典型作文,集体评析。

1、佳作放送。

小组推荐读到的最好习作,朗读出来,大家一起学习习作的优点。

2、典型习作分析。

将发现的典型习作挑选一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或朗读。集体评改这篇习作。

四、总结。

1、对本次的习作质量进行评价。

2、对自评、互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教学反思:

4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两首诗的诗句意思,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拓展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4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人热爱生活、执著信念、坚持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而面对失败,你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2、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难。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了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3、今天我们来看看晚唐的诗人李商隐是怎样把心中的烦恼遣散的?

4、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范译参考:

傍晚来临觉得心情不太舒展,驾车到乐游原想把烦恼排遣。 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黄昏将近良辰终究短暂。

三、品读感悟

1、一知诗人心。

①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②指导朗读

一、二句。

2、二感诗景美。

①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②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③指导读第三句。

3、三悟诗人愁。

①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②补充简介诗人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③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④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四读诗歌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像。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4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3、体会古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思乡念亲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思乡念亲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

2、入题。而今又到重阳,诗人王维15岁就往京都长安求学,两年没有回家了,他也想家,那难以遏止的思念流淌成一首朴素无华的小诗,打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思念,走进这首小诗。

3、读题,解题。忆——思念、想念;山东——此处指诗人家在华山之东。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写“茱”、“萸”二字。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范译参考:

独自在外乡作外乡的客人,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远远想像兄弟们登高之处,插满了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三、品读感悟。

1、轻读诗句,找出题目的中心字——(忆),全文围绕这个“忆”字写了诗人的哪些心情与表现?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心情——孤独、思亲怀乡; 表现——倍思亲、遥想。

2、品味孤独与思念:

①齐读一二句,哪些词写出了诗人王维的孤独和寂寞?品味“独”、“异”二字。 ②是什么原因使得17岁的王维“倍思亲”呢?为何愈是佳节,诗人便愈是感伤?“倍”、“每逢”二词说明了什么?

创设情境想像:还会在什么样的日子里或佳节时,王维在思念亲人呢?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③指导朗读,读出孤独感和对异乡的距离感,读出你深沉的思念。

3、品味缺憾与期盼。①齐读三四句,思考:

重阳节兄弟们一起登高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是怎样的欢乐情景?在欢笑的同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那是缺什么呢?品味“遍”的圆满与“少一人”的缺憾。 ②角色体验:

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采访诗人王维:你如何知道远方的的亲人们正在思念自己呢?客居他乡,你又有什么样的心声?

③、指导朗读,读出你的遗憾与期盼。

4、学生练习朗读全诗。

四、延伸拓展

1、背诵默写本诗。

2、你还了解王维什么?师补充简介诗人及推荐欣赏其作品。

3、收集其它思家怀乡的作品读一读,丰富积累,如《月夜》、《杂诗》等。

教学反思:

5 骑马上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5 骑马上天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3、整体感知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天山的诗文、图片等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用文段,创境导入。

1、“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无论谁读到这样的句子,都不禁对文中的所描述的地方——天山充满了向往之情。

2、今天,天山不再遥远,我们有幸随著名作家碧野一道“骑马上天山”,去领略天山美丽的风景,去亲近她明媚的面容。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疆、撇、皑。

4、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文中提示游览路线的句子。

三、自主学读,理清线索。

1、理清路线:碧野先生仿佛是我们的向导,带着我们畅游天山,你能找到提示我们游览路线的句子吗?也就是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七月的新疆炎暑逼人,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天山上美丽、神奇的景色是十分迷人的。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没有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上繁花无边的天山美景。

3、自读品味:顺着这条线路,作者饱赏了天山哪些景物?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美美地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交流,质疑解疑。

四、主题展示,丰富认知。

1、天山留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呢?——奇、美。你了解天山吗,你还知道有关它的哪些资料呢?

2、“美丽的天山”主题展示——学生展示有关天山的资料。师相机补充出示天山图片,介绍天山。

3、诗人笔下的“天山”也令人神往。诵读积累有关天山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清•洪亮吉

“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汪曾祺

4、小结,评价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五、课后研读,丰富积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之美。

2、练写生字,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及诗词。

5 骑马上天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情景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感知美

1、碧野先生写道:“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那近在脚下的天山又如何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打马而行,走进天山,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入题。

二、亲历美

1、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

①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是美的?有什么特点? ②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

③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雪峰、密林、野花三个片段进行发言,相机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

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象雪水、浪花的景象,说说你还会怎样形容它们? 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 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配乐齐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

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

讨论:文中说马蹄溅水、几声鸟鸣“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样写是不是相矛盾? 男女生比赛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走马花海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 交流感受。

快把我们在美中沉醉的心情读出来吧。指导读,配乐读。

3、升华:置身于溪流花海之中,满眼的明媚,扑鼻的芳香,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浮想联翩呢?难怪作者对天山赞不绝口呢。

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对天山的赞美。

三、延续美

1、天山如此美景,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收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天山写几句赞美的话,或写一首小诗。你还可以改变身份变幻成天山上的一片云、一条小鱼、一朵花等,以它们的口吻来写也很好。

2、师生展示作品,交流,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3、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段落和句子,课外读读《天山景物记》以及碧野的其它作品。附:板书设

5、骑马上天山

炎暑 → 秋天 → 春天

雪峰高大

雪峰 雪水壮观

奇、美

溪流清澈

密林: 广大、稠密、幽静

野花: 艳、大、多、高

6* 威尼斯之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使学生了解欣赏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体会作者对这个城市的情有 独钟的爱恋,激发学生关心国外风土人情、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欣赏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图片,配读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中国的江南水乡之夜幽静而美丽,今天,我们将随一位外国作家,去领略异国水城之夜的恬静与优雅。

2、入题,读题,故设疑问:从题中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想知道的?

3、梳理学生问题,相机出示作者及威尼斯相关资料,与学生交流。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蔚、镀、膏。

4、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句,思考:作者对“威尼斯之夜”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是哪些情景给了她平静、安谧、静止的感受呢?过渡到探究课文中。

三、品读感悟

1、听读感受:师配乐朗读,请学生闭目倾听并感受,威尼斯的夜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喜欢其中的什么情景?

2、理清结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能找到提示我们主要特点的句子吗?指名说,朗读。

3、自读品味:

①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展开描写的? ②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美美的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

4、交流反馈。

5、朗读回味。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和朗读,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夜晚、赞美威尼斯的风景? 把你感受到的威尼斯的美读出来。自由练读,配乐朗读。

四、拓展提升

1、你还想了解威尼斯的什么?课后查阅相关图片资料,感受威尼斯神奇的魅力和迷人的风情。

2、找几篇外国文学作品读一读。附:板书设计

选读二 埃及金字塔见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教学准备:埃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

4、轻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埃及金字塔的什么知识?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由交流。

三、研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齐读作者的疑惑(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2)小辩论:为了给一个死去的帝王建造陵寝,要有多少奴隶陪葬在沙漠中啊!你认为这样的牺牲值得吗?

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从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

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1、熟读积累词语,达到相应的识记书写与理解运用的要求。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把握提示与要领来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

3、熟读积累“歇后语”,感受传统语言文化的魅力。

4、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欣赏短文,感受荷兰田园诗般的美景,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并自主积累词句。

5、写一处自己所熟悉和喜爱的景物,训练和考察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描写美的能力。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歇后语,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2、自主阅读积累,感受大自然之美;学习观察生活、发现和描写生活中的美。 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2、学习观察生活,发现和描写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前收集补充的歇后语,相关阅读资料。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乐园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语海拾贝——词语超市、金钥匙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入题

2、出示第一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

质疑解疑:这些词语你哪些地方不懂或者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识记。

3、出示第二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质疑解疑。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上台书写演示,共同订正。 书写练习,识记。

4、你还积累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好词语?向大家推荐。

二、金钥匙

1、激趣入题:“金钥匙”有着神奇的魔力,谁拥有它,谁就掌握了解读课文的密码,找到通往课文灵魂的捷径。

2、自读题目,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3、回读第四课,体会题目所说的意思,说说你的看法。

4、交流,第四课《骑马上天山》的解读“密码”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5、举一反三,试着运用抓住重点句子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读读本单元其它的课文,说说你的体会。

6、小结。试试“金钥匙”的魔力,运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课外其它文章。

语文乐园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拾贝——歇后语积累

2、古诗诵读——《天净沙•秋》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歇后语,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2、理解《天净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歇后语,相关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歇后语

1、激趣入题。(师创设情境时用上一两个歇后语。)

2、初读感知:自由读,指名读歇后语。

3、你了解歇后语吗?它有什么样的格式与特点? 师生交流歇后语的相关资料

4、熟读成诵。

5、这些歇后语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不懂的吗?

6、创设情境练习用歇后语说话。

7、拓展:歇后语接力赛。

二、古诗诵读 1.导入。

在“语文乐园”里,我们去了“词语超市”,积累了好词语;又拿到了一把“金钥匙”,收获真不小,现在我们来领略一首元曲的魅力。 2.读题。

指名读题:天净沙•秋。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唐诗宋词元曲”,散曲在元代,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等。“天净沙”是元代散曲小令中的曲牌名。“秋”,才是这首曲子吟咏 的主题。 3.简介作者。

白朴:元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 4.指名读这首小令,正音,理解词语。

①残霞:晚霞。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5.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作者在曲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表现了秋天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描写了十二种景物,每一句基本全由名词构成,好像在为我们呈现一幅幅的 秋景图。)

7.读读想想:这首曲前后有什么变化?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写秋天萧瑟凄冷的情景。而“一点飞鸿影下”转出“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样一幅活泼鲜明的图景。) 8.一边想象曲中描绘的图景,一边读,读出这首曲的韵味 9.指名读,集体试背。

语文乐园二(第

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文生活——写身边的美景

2、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点难点:写一处印象深刻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天山胜景令人向往,水城威尼斯让人留恋,埃及金字塔神奇而迷人„„其实,并不是名胜名景才美,美无处不在,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

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一起来感受生活中的美,描绘生活中的美。

二、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写作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题中向我们提示了什么?并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

2、交流: 1)、写你熟悉和喜爱的一处景物。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可以写苍翠的山岭,阴凉的树林,平静的水库,潺潺的溪流,一棵老槐树,一座菜园,一个池塘,一座小桥,一个院子„„

假如你生活在城市,可以写市政广场,街心花园,小区绿地,一个公园,一所学校,一段林荫道,一个大院„„

除了写景物,还可以写人们在其中的活动,还可以写四季的变化、晴雨晨昏的不同。 2)要求:

不要面面俱到,可以选两三个有特点的地方来写。

注意观察,如果方便,习作的时候还可以专门去观察、感受。 也可以在习作前阅读其他写景的文章,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题目自拟。

三、交流拓展思路。

哪个地方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美在哪儿?有什么样的特点?指名说说,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学生酝酿写作。

①提示:确定好自己的写作内容,可以打腹稿,也可以列出写作提纲。 ②选取有特色的几点来具体详细地描写,不必面面俱到。 ③从以前读到或者学过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学习把自己的文章结构处理得更好,把事物的特点刻画得更生动,把语言写得更美。

五、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7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 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韵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感悟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达到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7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中部分的重点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脉络。

教学难点: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在那里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校园里,我们有时

会享受成功,有时会遭遇失败。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哭、会笑。哭笑之间,理想和信念在我们心中悄悄萌芽。对于明天的生活,身在校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摇篮。今天我们就走近《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跟着课文一起回顾我们的校园生活点点滴滴。 板书: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范读课文

要求:听清楚诗句中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歌的整体 感受。

b)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 要求:画记节;把诗句读通,读准。

3、检查与反馈

A、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B、理解词语的意思。 倾听:细心地听取。

佩服:感到可敬可爱、钦佩。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比喻感情好,气氛融洽。

4、学生默读思考:诗歌中写了同学们在那片树林中的哪些欢乐?

5、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上内容。

6、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读出了什么感受?想怎么朗读? ①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 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

指导:这两行诗揭示了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理。要指导学生读出好奇、神秘的感受。

②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的呼吸 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指导:这两行诗表现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幻想,赋予了翠绿的叶子和幼笋以人的思想,而这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得轻,读得优美。 ③我们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 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

指导:在这两行诗中,云雀的歌儿变得有形,歌儿从叶片上滑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蚂蚁像人们一样在劳动中吹起了号子,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这都是充满纯真的想象。要指导学生读得优美,读出儿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与快乐。 ④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 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 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 我佩服你散文里蕴含的神韵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

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 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昆虫标本

指导:这两节诗描绘了校园活动精彩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出活动中的快乐,对成长的欣喜。 ⑤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 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

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

即使明天长成大人,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

指导:这一节诗要读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读出童年校园生活中的温馨、快乐与纯真。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提示: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形式。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2、反馈学习情况。

第一部分(第1-4小节):写同学们在树林里留下的点点滴滴的汗水和欢乐。 第二部分(第5小节):写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孩子们童年温馨的摇篮,是令学生难忘的。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

你发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方法记忆生字。

2、观察汉字的结构。

3、示范: 饲:“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区别开。 “蚂”、“蚁”都是形声字,都是“虫”字旁。

4、请个别学生示范。

5、指导练习。

五、作业

1、抄字组词,抄写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诗歌

7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光临 倾听 滑落 神秘 标本 和谐 佩服 轻柔 摇篮 温馨

2、回顾: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有什么?我们在那儿做什么?

板书:神秘的声音 童年的足迹

二、感悟诗歌意境,指导朗读。

1、浏览课文,哪些小节描绘了树林中神秘的声音?哪些小节描写了我们在树林的活动。

2、合作学习: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反馈与交流:

⑴指导感悟、朗读课文

1、2小节。

哪些同学研读了课文

1、2小节,指名读文。

树林里有什么声音?那些声音是怎样的? “叶子轻柔地呼吸”、“幼笋爆出地心”、“云雀的歌”、“蚂蚁的号子”中,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声音?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叶子轻柔地呼吸”让人感受到叶子成为了具有思想的生命体,令人充满好奇;幼笋向往着光明,克服了重重困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而“爆出地心”,令人充满敬畏;“云雀的歌”美而清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蚂蚁们整齐的“号子”,表现了在集体生活中成长的快乐。这些声音伴随着孩子们成长,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全部内涵。 ①听到这些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了什么? ②感悟品读相关诗句。 ③指导朗读

1、2小节。

⑵ 指导感悟、朗读课文

3、4小节。①指名读

3、4小节。②思考:“我们”在校园门口那片树林里展开了什么活动?

③在这些活动中会感受到什么? 小结:“我们”在林中“写作诗歌”、“构思散文”,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们”“采蘑菇”、“捉彩蝶”会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纯真与愉快。

用快乐、满足的语气,有感情朗读第

3、4小节。升华情感,指导创作

① 在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些什么?

i.观看学生校园生活录象。

三、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校园生活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第5小节,有感情地读读第5小节,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这节诗歌能表达你对学校生活的全部感受吗?你还想说什么? 继续创作:

校园是童年的摇篮,

校园是 。

4、小结: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童年的摇篮,它孕育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校园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家,远大的理想就在这里萌芽。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展翅飞翔。

五、作业

1、背诵诗歌。

2、继续完成诗歌续写。板书: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神秘的声音 有趣的活动

童年的摇篮

8 我的第一首诗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真美”与“真糟”“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的含义。

4、促进学生与本文“对话”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本课新字新词,自主积累,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真美”与“真糟”“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教学难点:体会“真美”与“真糟”“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8 我的第一首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3、自主学习课文,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我的第一首诗》,指导读题。

2、介绍作者背景。

巴德.舒尔伯格是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 ,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左翼,1937~1940加入共产党。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小结:《我的第一首诗》讲的是巴德.舒尔伯格小时侯亲身经历的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情,作者学会怎样对待批评与表扬。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自由读文,自读自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字音,然后用自己的一句话说说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上批注,标记有疑问的地方。

3、反馈:读读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悟或者提出你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讨论。(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第二课时解决。)

4、朗读初步指导:

⑴指导读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的句子。如,母亲的赞美,父亲的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等孩子的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交流。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㈠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

鼎(dǐng)指导读准后鼻音;骚(sāo)平舌音;辅(fǔ)不能读“pǔ” ㈡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 ㈢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汉字字形与结构。

2、示范:

鼎:是个象形字,共12画,书写比较复杂,中间是个“目”字。 嚷:共20画,右边笔画较多,注意写得紧凑,笔画间隔要匀称。

3、请个别学生示范。

4、指导练习。

四、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8 我的第一首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 有不同的看法。

2、通过阅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 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的内心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作文,第一次写字,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面对这些第一次,我们都会获得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人的不同评价。说说你记忆最深刻的第一次。

二、梳理课文

1、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特写的第一首诗,也得到父母的评价,是怎样的评价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母亲 真美

父亲 很糟

2、同学们品读这两种评价语言,你发现了什么?同一首诗为什么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意见呢?这一切还得从故事开始说起。

三、合作学习1——13自然段。

1、分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就初步研读了故事内容,这一节课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继续研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讨论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2、反馈:通过学习,你认为哪些句子要重点研读,为什么?怎么读?怎么表现? 研读母亲:

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的是你写的么?”(惊喜、欣赏、赞美) “不过,本,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美极啦!”(劝慰、赞美)

“本,你有时就是让人闹不明白。”妈妈生气了,“巴德还小,这是他学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生气、失望) 研读父亲:

终于,我听见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直截了当地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很糟!”(严格、批评)

“世上的劣诗已经太多了,”爸爸却很固执,“如果孩子写不出好诗,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当诗人不可。”(固执、严厉) 研读“我”:

我面红耳赤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开心、骄傲)

我简直等不得了———他呀,是好莱坞著名的剧作家,一个大名鼎鼎的大人物!(着急、以为会得到赞美)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紧张、担心)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伤心、难过、失望)

3、学生表演故事。

4、评价交流。

5、小结。

四、精读14-16自然段。

1、讨论:通过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知道了母亲的评价让“我”期待与欣喜,父亲的评价让我失望与难过,同学们喜欢哪种评价呢?

2、作者的第一首诗究竟写得怎样?“我”是什么时候有那样的认识?在课文什么地方?读一读。

3、很多年过去,对于这件事情,“我”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指名读:

4、理解句子:

① 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作者庆幸什么?这段话怎么理解?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在赞美中不迷失自己,在批评中不轻视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追求真实存在,不为外力所左右。

② “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读一读句子,说说你的感悟。

小结:赞美使人陶醉,批评使人沮丧,而这两种声音一直伴随作者成长,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需要竭尽全力保持平衡——既不骄傲、也不泄气,因此学会自我判断,走向成熟。

5、小结: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也使我学会怎样正确地看待“肯定”与“否定”,使“我”学会“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缘自于父母深深的爱。

板书:正确对待 驾稳风帆 爱

五、拓展与延伸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课文对你的启示。

2、读名言,促进感悟。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你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巴德.舒尔伯特

3、总结。

六、作业

1、写一则读后感。

2、指导课后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板书设计:

7、我的第一首诗

母亲: 父亲:

真美 很糟

我 正确对待

驾稳风帆

9* 怀特森先生的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习、研究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习、研究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纠错,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根据生活实践经验感悟文本,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怀疑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纠错,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9* 怀特森先生的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3、整体感知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1、讲故事:在冰川中期,有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夜行兽,它有惊人的夜间视力,在冰川中期这种动物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至于这种动物的其它一切都没有留下来,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野兽?它又究竟是怎样灭绝的呢?同学们猜猜看。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都相信有这样一种野兽的存在。少年时期的大卫•欧文同样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结果因此在科学测试中考了不及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大卫•欧文的文章——《怀特先生的课》。 板书,读题。

二、朗读示范,整体感受

1、让学生听录音示范,要求听清楚课文中生字以及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然后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课文记叙了“我” 小时侯上怀特先生的科学课中发生的几件不寻常的事,在这些事例中,怀特先生教给“我们”怀疑的态度,培养了“我们”坚持真理,勇于纠错的勇气。)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受。a) 自学生字,扫除障碍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方法指导:可以同桌相互讨论;也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理解字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教师检查,正音。

①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凯 蒂 簿 惕 崭 骇

② 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引导学生识记。

凯:kǎi 右边是个“几”字;凯旋 凯歌

蒂:dì 这是一个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

簿:bù 指导学生区别“簿”与“薄”在字音、字形上的区别。帐簿 崭:zhǎn 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崭新。 骇:hài 指导学生了解“骇”、“该”、“咳”在音、形、义上的区别。

3、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汉字的字形,说写法。

教师示范难度较大的字。

簿:笔画较多,注意字形紧凑,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毅:注意左边最后两笔——撇与点的书写位置,不要遗漏。 b) 自由读文,引导质疑

i.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好标记。

ii.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例如:

① 怀特先生为什么‘捉弄’同学?

② 为什么上怀特先生的课每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 ③ 怀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④ 什么是“崭新的怀疑主义”? ⑤ 为什么其他老师不习惯被怀疑? ⑥ „„ c) 作业

i.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ii.针对课堂中提出的、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思考。

9* 怀特森先生的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习、研究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习、研究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纠错,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生活实践经验感悟文本,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怀疑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纠错,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怀特先生的课堂,了解了他的教学思想,了解了他对学生教育与引导的方法。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自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一部分在上节课已经解决,有一部分遗留了下来,现在继续讨论。

二、释疑解难,感悟文本

现在我们将这些问题综合、归纳,然后继续讨论交流。

1、提炼(或者由老师抛出)关键问题,指导学生学文。出示问题:

①怀特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②怀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③什么是“崭新的怀疑主义?”怎样区别于“不信任的怀疑”或“无端的怀疑?”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在的含义。)

3、检查与反馈。

①怀特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哪些同学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怀特先生教会我们什么?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读一读相关句子。 读书:

Ⅰ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Ⅱ 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Ⅲ 我没作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也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思考:从你们读的句子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知道怀特先生想教育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对周围的事物辨证地看待,追求真理,并拥有坚持真理的毅力,以及一旦认为别人错了,有说出来的勇气。

从怀特先生的故事中你能说说怀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吗?

(怀特先生是一个对学生严格、循循善诱、热爱教育、具有超前的教育意识的人。)

三、小组讨论,感悟真谛

1、分小组讨论。

什么是“崭新的怀疑主义?”怎样区别于“不信任的怀疑”或“无端的怀疑?”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3、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作业

1、书写课文中的生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

板书设计:

9* 怀特森先生的课

敢于怀疑

勇于纠错

坚持真理

选读三 大自然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教科书带给作者的感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 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向往光明的生活。

3、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片段训练。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课文内容。

2、仿照课文表达的方法展开片段训练。。 教学准备:准备成长小故事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老师。在家里父母是我们的生活启蒙老师;课堂上站立着向我们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老师;大自然也是我们最忠实的老师,当然,大自然也能成为我们的教科书。

板书:大自然的教科书

2、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读文

1、同学们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交流: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全班交流。

3、通过刚才“质疑——解疑”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阅读的课文中,边读文边思考才能读懂课文。带着问题读书,是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

现在我们把刚才的过程反过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然后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概括性,能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

5、检查反馈,比一比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板书主要问题:

大自然的教科书给作者什么启示? 这种启示怎样来的?

这些启示的作用是什么?

6、解决问题

从大自然的教科书中得到的启示:

①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知道了世界上有着外表相似、实质却不同的东西。 ②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这单纯的少年学会了思索。我懂得了:做坏事的家伙也会披着不同的美丽的外壳。

③ 屈死是多么容易啊! 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伤心又痛心。

④ 我的心忽然充满了一种从来不曾有过的喜悦,就像花朵见着阳光一样。 这些启示的作用是:

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从稚嫩走向了成熟,世界在“我”心中,也越来越明亮。

三、了解写作特点,展开片段训练。

1、学生读文。了解写作特点。

(课文采用了“叙述+议论”的方法回忆了与虫子有关的四个生活片段,用记忆的画面将四个小故事连接在一起,完整地表达了“虫子的教科书使我从稚嫩走向了成熟,世界在我心中,也越来越明亮”的体验。)

2、学生交流感受:你从生活中得到过什么启示?是怎样来的?这些启示对你有什么促进作用?

3、指导学生写作。

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的片段,要求真实、生动。

4、片段展示与交流。

四、总结

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五、作业

1、继续完成片段练习。

2、指导阅读“学校.教育”主题的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感悟诗歌思维的灵动性与跳跃性,引导学生想象,指导表达。

3、引导学生了解打油诗,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自主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6、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语文写作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1、语言积累与诗意表达。

2、习作。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乐园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语海拾贝——词语超市、金钥匙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词语:

温馨 牢骚 啰唆 惊骇

2、读一读你认识的词语,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3、指导识记。

4、用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5、读一读,写一写。

出示词语:

倾听 蚂蚁 佩服 和谐 蕴含 神韵 饲养 大名鼎鼎 评判 诗稿 餐桌 颂辞 相辅相成 遗留 描述 记录簿 警惕 驳论 毅力 崭新 ① 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 出示笔画较多的汉字,指导学生记忆。

③ 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④ 听写词语。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写到四种“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翠绿的叶子轻柔的呼吸”“幼笋无声地暴出地心”“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蚂蚁的号子”。你能听见吗? 其实这些“声音”都是作者诗意的想象,在他的心里,也在你我的心里。

2、指名读,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结:诗歌赋予了叶子、幼笋、云雀、蚂蚁以人的意识。叶子宁静地生长、幼笋坚韧的品质、云雀有形的歌儿和蚂蚁积极的生活都是作者对生活的幸福感受,表现了儿童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对神秘大自然的好奇之感受,这些都是作者诗意的想象。在写作中作者的思维是生动、具有灵气的、是跳跃式的,不受现实的制约。

4、思考:诗歌中用了什么手法?

5、指导学生拓展,续写诗歌。

6、检查与交流。

三、小结。

语文乐园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趣味语文。

2、古诗诵读——《墨梅》 教学重点:

理解《墨梅》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理解《墨梅》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语文

1、出示打油诗: 咏雪 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再交流。

4、探究:这首诗与以前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5、读《语文乐园三》中的趣味语文:你知道了什么?

(打油诗,诗体的一种,泛指那些平仄、押韵不合“规矩”、比较口语化的诗歌。这类诗歌多用俚语,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还暗含讥嘲。打油诗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构成打油诗的基本特征。)

6、拓展:打油诗欣赏。稀粥二首

(一)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起浪千层。 有时一粒浮水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

薄粥稀稀水面浮,鼻风吹起浪波秋。 看来好似西湖景,只少渔翁下钓钩。

二、古诗诵读

1、讲故事《牧童成画家》导入。

2、引入古诗诵读。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就是刚才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元代诗人、画家王 冕所写的《墨梅》。

3、读题。

指名读题:墨梅。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释题:水墨画出的梅花。这是一首题画诗。

4、从题目上看,还想知道什么?

5、范读古诗。自由读古诗。指名读。

6、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 用淡墨圈画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人间。

7、理解诗句的意思。

8、朗读全诗。

9、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语文乐园三(第

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文生活——写我第一次„„

2、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点难点: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第一次”是那么令人难忘的经历,你记得第一次旅游吗?你感受过第一次成功的喜悦吗?你记得第一个握住你的手写字的人吗?第一次在教室落泪、第一次成功脱险、第一次善意的帮助、第一次羞涩的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说明白这“第一次”的奥妙呢?今天,我们就第一次在课堂上来讨论我们的“第一次„„” 板书:第一次

二、口语交际

1、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的第一次„„

要求:① 说真实的故事,表达真实的感受。

② 将故事说具体、有趣。

③ 组内评价交流,推选一人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听的要求:

①听清楚故事的内容。

②针对讲述的内容作出评价,说说故事哪儿有意思?为什么有意思? ③对同学讲的内容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交际要求:

①将故事说明白,说具体、有趣,突出重点。 ②要谈谈自己真实的体会。

三、指导方法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怎样才能将故事讲明白、讲生动?

四、总结

略。

五、指导写作方法

1、同学们的故事都很有趣,但怎样将故事写得有趣呢?这里面是有方法的。

2、出示例文《我的第一首诗》。

①自由阅读例文,说说你的整体感受。

②例文哪些地方重点描绘了,写得仔细。例文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

③作者从他的第一首诗歌感受到什么?我们怎样选择有意义的素材,体现“以小见大”的思想?

④总结方法

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方法,做起事情来就不会觉得困 难。聪明的孩子,从上面的讨论中,你能找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吗?

小结:要把作文写具体,就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仔细。

六、学生写作

1、刚才我们知道了怎样把故事写得有趣,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把自己的故事写一写。要求:

A、将故事有趣地写下来。(故事内容真有趣,动作神态写仔细) B、注意写作格式,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学生习作。

3、读习作,点评。出示学生的文章片段: 优:(1-2名)(红笔圈记)

他(她)的文章什么地方最有趣? 你能给他(她)的文章提什么小建议使文章好吗? 一般:(红笔改)

这是我们班上一个同学的作文,他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重点问题:动作神态具体仔细;)

4、互相改作文:

要求:读——词、句、字、标点——改

七、总结

教学反思:

10、献你一束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写字7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那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服务员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献花是很经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给人献花呢?你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过别人赠送的鲜花呢?(学生自由交流)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叫作《献你一束花》。(板书课题) 2.在课文的结尾,有一个反问句,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鲜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会献给她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谁能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看看它要表达什么意思?(鲜花理应献给凯旋的英雄,而不是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进行简短的自由讨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对鲜花到底送给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说的。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合作。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课件出示,随机抽学生认读。)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服务员为什么要给这个失败的运动员献花?

读完课文,学生回答两个思考题。

三、学习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请自由朗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位运动员为什么一直垂着头?你知道她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朗读,体会女运动员的内心。

四、自由朗读课文

已经理解的地方在课文边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在课文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

全班交流。

五、朗读课文,熟记本课生字词语

六、作业

默写本课生字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不理解的地方尝试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师指导读重点段落,体会胜利与失败的对比

1.自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找出这次回国,机场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次比赛胜利归来: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伸过来要和她握手,许多摄像机镜头对准她,记者死死纠缠,几十束花,多得抱不住。

两年来多次比赛回国:迎接她的是笑脸、鲜花和照相机雪亮的闪光。

这次比赛归来:很少有人招呼她,记者有意避开她。) 1 2.师:第三自然段是插叙的内容,请大家默读思考,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对哪些句子体会很深?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越赢就越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还沉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这两句话的含义。

提示:

你平时有这样的经历吗?请你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文中的内容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话: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就会用很大精力去保住这个胜利,因此,他背着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失败了,他当然会背着包袱。但是,失败以后很可能就是胜利。两者相比,前者的包袱要比后者的重一些。在本课中,是指这位运动员两年来的胜利让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怕自己失败。)

(第二句话:一个人肉体上的痛苦可以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但是,精神上背着思想包袱的话,肉体却无法摆脱开。在本课中,指的是这位运动员背上思想包袱以后,以至于“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她曾经的殊荣,体会她失败的原因。

4.如果你是这名运动员,面对这样不同的迎接场面,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5.你能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吗?

二、学习课文后面的部分

1.同学们,就像大家刚才体会到的,运动员这时的心情非常沮丧,甚至觉得难堪。在你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可能也有像她这样的心情,对吗?在这样的时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别人的理解和鼓励。)

2.就在这个运动员沮丧、伤心的时候,一个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现了。读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运动员收到这束鲜花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分角色再读这一部分,你认为应怎样读好女服务员的话。你怎样看待女服务员说的话?

4.出示“谁能避免失败呢?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学生交流体会。

(一个人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对于这位女运动员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从而走向新的胜利。因此,女服务员说“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5.出示“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她顿时热泪盈眶。”这个“奇异的力量”是指什么?想一想,它会给运动员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研读最后结尾部分

课文最后又问了我们一遍:“怎么?鲜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会献给她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现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五、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续写:《收到鲜花以后„„》

11、一诺千金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下来。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教学难点] 课文第

九、十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秦文君的《男生贾里》与《女生贾梅》吗?请你们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吧。其实,秦文君还写了许多哲理散文,现在,让我们打开书,再次走近秦文君,去领略她作品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畅谈感受

1.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

3.自读课文,读后汇报:

自己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第

九、十自然段,做到读通读顺,初步读出自己的理解,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可以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等。 2.同桌互相交流,读不准的字词互相帮助。 3.指名认读下列词语:

磊落、兑现、瑟瑟、蹿出去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4.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或者读不准,请找出来,与同学一道读一读,互相帮助朗读与理解。

5.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五、作业

熟记生字词语,在熟读课文的同时在书上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者写下自己对某些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1.生字词语“开火车”认读。

2.汇报自己的批注内容,教师现场评价,并从中理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二、共同探究理解课文 1.第一个故事

思考:我的心理都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难堪”的意思,体会那个男生为什么难堪,如果你是那位男生,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2.你读了这个故事,哪里最让你感动?你想对那个男生说些什么? 3.第二个故事

思考:对于两人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想说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4.第

九、十自然段

思考:你认为这两段应该怎样去读,请读出你的理解来。

请谈一谈你对这两段的理解。

三、品读回顾,提高思想认识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法之妙。

思考:你认为作者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整体构思上,由两个故事构成,中间的议论部分过渡自然。

练说,提高思想认识。

学了这两个故事以后,你对“一诺千金”怎样看呢?请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我觉得“一诺千金”就是„„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诚信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

1.师:“一诺千金”的故事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除了这个故事以外,还有许多讲诚信的人与事。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诚信故事。

2.作业:课外阅读有关诚信的书,可以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写一写关于诚信的故事。

3 12、小丑的眼泪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小丑为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后的激动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小丑为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后的激动之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请谈一谈你们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位盲人,请想象一下,你能欣赏到小丑的精彩表演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小丑与盲姑娘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阅读情况。 3.教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请标记生字,并读一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交流学习结果。

读准下列生字:篷、滞

读准下列各字并组词:

覆、檐、澈、盲、滞、促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四、理解感悟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同桌讨论: 1.小丑为什么要到小女孩家为她一人表演? 2.小丑是怎样让小女孩知道小丑是怎么回事的? 3.小丑为什么哭了?

五、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与引导(学生讲到哪一段,就组织学生讨论哪一段,并且相机指导朗读) 1.第1—10段。

引导理解:

小丑看着小姑娘那双明澈的眼睛惊讶万分„„我将给你一个人表演。好吗?

思考:为什么小丑“惊讶万分,不知说什么好”,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2.第11段到结束。

3.快速阅读全文,前后对照,找出与小丑相关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

(1)突然,这个年迈的小丑发现,无论他怎么表演,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始终不笑。

(2)过了好一会儿,著名的小丑终于开口道:“听着,孩子,我一定要让你知道我为什么可笑。如果你父母方便的话,明天下午六点钟我到你家来。我将给你一个人表演。好吗?”

(3)小丑说:“当然,我答应过的。”他向她的父母致意,然后送给爱丽卡三本厚厚的盲文童话书作为新年礼物。

(4)小丑既没戴眼镜,也没穿戏装,完全没化装,表演能不能成功,他心里没底。

(5)突然,爱丽卡吃了一惊,她发现这个伟大的小丑哭了!

当然,还可以找出写父母的句子,这样,理解小丑为什么哭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拓展延伸

师:盲人生活我们难以想象,我向大家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感受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像小丑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人生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请大家搜集一些,读一读,相信你会收获很多很多。

板书

小丑的眼泪 4 盲女孩:始终不笑→仍然呆滞不变→开始笑了→大笑起来→她笑得气喘吁吁

伟大的小丑:打开心灵之门

选读四

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海公主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海公主的美好心灵。 [教学时数] 1课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美人鱼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这张图片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图片,引入课文。

二、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标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2.在读书过程中,标记优美的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不同意见可以与同桌交流。

三、交流阅读体会

1.标出不认识的字,交流识字经验。 2.交流阅读结果,与同学分享。

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海公主美好的心灵?

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课后阅读《海的女儿》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语文乐园四

知识与技能:

(1) 语海拾贝——词语超市,名言警句 (2) 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

(3) 语文生活——如何劝导身边遇到困难的人 (4)习作——写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重难点:对古诗名言的理解,写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相认读,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开火车认读,当场听写部分词语。

二、金钥匙

1.学生自读短文,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2.回顾《献你一束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它们的好处。 3.我们的作文中用到了动作与神情描写吗?请举出例子,与大家交流。 4.教师小结。重点强调作文中如何写好动作与神情,为本次作文训练做准备。

三、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 2.介绍孟子。

3.指名读句子。

4.让学生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5.教师疏通字意、句意。 6.熟读并背诵。

四、古诗诵读

1.引入。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主将指挥不力,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只能眼看着抱负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2.读题,理解题意。

3.简要介绍陈子昂。唐代文学家,他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听读课文。上两句每句五字,两个停顿: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两个停顿: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感悟诗文。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

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我没能亲见其人;未来的贤明之君,至今我也没有能看到他们。想到这旷宇茫茫啊,来的未来,去的已去。唯我一人孤单而寂寞,忍不住悲伤的眼泪直往下落!

6.背诵诗歌。 7.小结拓展。

我们的生命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久存在,所以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亲身经历,未来的世界我们也看不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生命都是孤独的。当人体会到这种宇宙间必然的命运,自然会“怆然而涕下”了。杜甫的《登高》,也包含了这种深远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由《献你一束花》入手,思考:面对因失误而痛失金牌的女运动员,机场服务员是如何做的,她的做法你认为怎样?

二、学习劝慰、帮助别人 1.自读教材中的“提示”。

2.谈话导入,我们平时有过劝慰、帮助别人或者得到别人劝慰、帮助的经历吗?请大家回顾一下,想好之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3.设计情景。

请把平时碰到的困难或烦恼写在纸条上。

每两人为一组,一人上台抽取一张纸条,两人合作,完成劝慰、帮助过程。 4.全班评出表现优秀的合作小组。

三、拓展练习

回家后,与父母交流这方面的体会,如遇到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不高兴时,请想办法劝慰帮助他们。可以把这个小故事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

请以“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提示:

1.写自己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比如师长的关爱、同学的帮助„„

2.“令人感动的一件事”,可能是大事,更可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注意观察、体会日常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人心的善和美。

3.注意先后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但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

4.抓住人物(包括你自己)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二、指导习作

1.谈话导入:请你说一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3.重点指导学生说详细,教师与学生互动,深入挖掘,直到细节清楚为止,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4.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现场点评

随机抽查学生习作,进行讲评,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写完整,写具体。

四、学生誊写习作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把自己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地方,还有标点符号的用法,把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润色,使之更加完美。

二、引导学生互评

交换习作,按教师前面提出的方法相互修改,请用上修改符号。

要求:发现对方的优点,同时,帮助对方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对习作进行修改。

三、教师点评

教师评价本次习作情况。

随机抽取三类(优、良、一般)习作,逐一进行点评。

13、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2.了解蜗牛“慢条斯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揭题

1.出示谜语:一头小牛黑溜溜,无角无尾不拉犁,背着房子很自在,拖拖拉拉慢慢走。 2.同学们,蜗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你能说说蜗牛有哪些特点吗?(相机板书并理解“慢条斯理”)

3.通过观察和课外阅读我们对蜗牛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全面地了解它?让我们走近它吧!(将课题补充完整) 4.激疑: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介绍了蜗牛哪些特征和习性?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 2.指名答思考题。 3.指名读课文。

(1)检查正音。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泌(mì)灼(zhuï)盹(dǔn)嗅(xiù)卵(luǎn)

(2)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灼热:像火烫着一样热。

黏液:黏稠的液体。

腺:生物体内能分泌某些化学物质的组织,如人体内的汗腺和唾液腺,花的蜜腺。

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课文介绍了蜗牛哪些生活习性?(爬行、睡觉、吃食、繁殖、栖息) 2.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给课文分段。

四、识记生字词

1.自由识记。

2.交流记忆方法。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灼”的右边部分是“勺”,不是“匀”。“盹”注意与“吨”区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蜗牛哪些生活习性?

二、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1.分组自学课文。

找出介绍蜗牛生活习性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蜗牛是怎样爬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2)蜗牛大部分时间不动,待在壳内睡觉。那么它们睡觉有什么特点?

(3)蜗牛吃食、繁殖和栖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4)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哪些地方令你感到吃惊? 3.练习: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

)蜗牛背着房子走,(

)我们不会认为一小时爬行4米太慢。

(2)(

)蜗牛的视力不好,(

)它的嗅觉很灵敏。

(3)(

)蜗牛的牙磨坏了,(

)会长出新的。

三、感悟蜗牛的“慢条斯理”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 2.讨论交流思考题。

3.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问一答,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蜗牛“慢”的特点上来了。) 4.指导朗读第

1、2自然段。读出疑问与惊讶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课文介绍了蜗牛的习性,谁还搜集了有关蜗牛的其他资料?补充介绍资料。

补充介绍:蜗牛除了钙质硬壳以外,全身都是软软的,但它的力气可大呢,能背动比自身重20倍的东西,能移动比自身重210倍的物体呢!

2.“蜗牛的自述”:以第一人称复述课文,深化理解,练习表达。

五、作业

1.选择正确的答案。

破折号的作用有:①注释说明;②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③表示话题转移;④表示语意的递进。

(1)这“地毯”是它自己铺的——一条黏液做的“地毯”。(

(2)观察蜗牛是挺有趣的——假如你能找到它们的话。(

) 2.练笔:观察一种动物,抓住特点写下来。

板书: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爬行

一小时只能走大约4米

睡觉

灼热的阳光,下雨,整个冬天

生活习性

吃食

整天吃,连吃几个小时不感到饱

繁殖

卵产在洞里,几十粒到上百粒

栖息

潮湿的地方

14、昆虫迷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生对法布尔的了解,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与他对科学的热爱、坚持不懈的精神分不开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法布尔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猜课文会写什么? 2.简介作者:叶永烈,当代著名作家。《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小灵通漫游未来》等。先后创作了大量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简介。

亨利;法布尔(1823—1915年),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做过中学教师。靠自修,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达尔文称他是“难以效法、无与伦比的观察家”。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3.指名读课文,检查正音。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隧(suì)侣(lǚ)擅(shàn)耙(pá)弦(xián)肺(fâi)

4.你从课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专心致志:集中精力,专心做一件事。致: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志:心思。

如痴似迷:形容专心到了入迷的程度。

成年累月:形容时间长久。成年:整年。累:重叠,堆积。

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形容感人至深。肺腑:内脏,指内心深处。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先写法布尔观察蚂蚁搬死苍蝇、蜘蛛捕食蚊子、蜈蚣产卵、蜣螂活动的具体事例;接着介绍法布尔的生平经历和他取得的成就。)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6自然段):法布尔是个昆虫迷。

第二段(第7-18自然段):法布尔的生平经历和他取得的成就。

(3)分段读课文。

四、自学生字词

提醒学生“健”中间的“廴”不要写成“辶”,“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理解内容

(一)理解第一段。

1.自由读。

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法布尔从小就是一个昆虫迷?

2.讨论交流:

(1)“怪人”两个字为什么加上引号?

(2)从哪儿能看出法布尔观察时专心致志?

补充介绍:他曾花了好几个星期,观察一堵古老的墙头,仔细研究鳖甲蜂捕捉囊蛛的动作。他还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观察雄蚕蛾如何向雌蛾“求婚”的过程。但是,当快要得到结果时,蚕蛾不巧被一只螳螂吃掉了。结果,他又花了整整三年,才得到完整而准确的观察记录。

(3)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3.法布尔成年累月地观察昆虫,研究昆虫,文中是怎样写的?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所列举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4.师述:正是靠着这种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观察,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种种有趣的秘密,达尔文因此赞扬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5.文章的开头有哪些与众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更说明他是一个昆虫迷。)

(二)理解第二段。

1.自由读。

思考:法布尔为什么能写出《昆虫记》这样的巨著?画记含义深刻的语句。 2.讨论交流:

(1)法布尔为什么能写出《昆虫记》这样的巨著?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有恒心、坚持不懈?

(3)理解句子含义。

①“学习这件事,有没有人教你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自己有没有自觉。”你是怎样

理解这句话的?(有没有人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自觉。有人教但不自觉,会学不好;如果自觉,没有人教也能取得成功。)

②“有教师的言行指导的人是何等幸福!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坦途。另一种人则要走嵯峨的山崖上的一条小径,由于两眼一抹黑,经常摔倒;他慢慢摸索着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而不知所往。帮他的唯有毅力——根底浅薄者的唯一伴侣。我的命运便是如此。”(第一层意思是有老师的指导,更容易走向成功;第二层意思是,我是一名根底浅薄者,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途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毅力。)嵯峨:山势高峻。

(4)通过自学,法布尔取得了哪些成就?

(5)法布尔有着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仔细,课文是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举例说明)

3.法布尔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说出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话:“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怎么理解这句话?

4.小结:法布尔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探索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法布尔之所以能成功,他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热爱和痴迷,使他成为一位“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如果现在面对法布尔,你想对他说什么?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2.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收获。

四、作业

1.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习作: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一)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

[教学难点] 理解卡特琳的行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平时你听过或见过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吗?交流资料。

2.你见过海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生在一个小女孩儿和一只小海豹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全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

蹒跚(pánshān)舔(tiǎn)笨拙(zhuō)

3.讨论交流。

(1)这个小女孩儿怎么样?这是一只怎样的海豹? (2)她和小海豹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理清脉络

第—部分(第1—6自然段):发现小海豹。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决定养小海豹。 第三部分(第13—18自然段):喂养小海豹。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教小海豹游泳。 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小海豹吃鱼、学捕鱼。

四、理解内容

1.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画记有关语句。

2.小海豹对卡特琳产生了感情,从哪儿可以看出?

3.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汇报交流。ben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_收.集 板书: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一)

发现小海豹

决定养小海豹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二)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为了让小海豹学会在大海生存,付出的辛勤劳动,同时感受她和小海豹之间的感情。教育学生关爱野生动物。

3.复述故事。[教学重点] 1.卡特琳教小海豹捉鱼和对付海浪的经过。

2.感受卡特琳和小海豹之间的感情。[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在《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一)》中,卡特琳是怎样照顾小海豹的?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画记下来。

2.检查正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驾驭(yù)嶙峋(xún)徘徊(páihuái)

3.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悲喜交集 朝夕相处 欣喜若狂 恋恋不舍 驾驭

4.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思考题:

(1)小女孩儿和小海豹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情?

(2)为了让小海豹学会捉鱼,卡特琳和父亲是怎样做的? (3)为了让小海豹学会对付海浪,他们又是怎样做的?

(4)为什么说小海豹学会捉鱼的时候,对卡特琳来说是一个“悲喜交集”的时刻? (5)画记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小组讨论交流。

三、延伸拓展,深化理解

1.小女孩儿很舍不得把小海豹送回大海,她为什么还是要这么做呢?

2.分别时,如果西里克能说话,你猜它会说什么?

3.与卡特琳相比,你认为我们周围的人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得怎么样?你认为在保护动物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4.总结:一只被抛弃的小海豹得到卡特琳等人的悉心照顾,最后回到大海中健康地成长。同时,我们通过学习还发现如果我们爱护动物,善待周围的动物,动物就能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只有我们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和谐、美丽,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关心、爱护动物吧!

四、复述故事

将《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一)

(二)的内容连起来复述。板书: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二)

学会捉鱼:欣喜若狂、悲喜交集

对付海浪:大声喊名字、一把抓住、抱

送回大海:忍住泪水、徘徊、泪水夺眶而出、喊着、呼唤

语文乐园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词语、读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阅读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了解成语的含义。

3.自主学习《塞下曲》,理解诗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4.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词语超市”

1.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3.讨论交流。

4.书写第二组词语。提醒要注意哪些字,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

5.抄写“词语超市”中的第二组词语。

二、教学“金钥匙”

1.自由读题。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思考题。 3.拓展。

(1)回忆《昆虫迷》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和特点。

①“开门见山法”,即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扣住题目。这样简洁,避免离题,便于自然展开文章的内容。

②“介绍背景法”,即说明情况和背景,让读者容易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快把读者带入到文章当中。

③“提出问题法”,即文章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④“倒叙引入法”,这种方法会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激发阅读下文的欲望。

⑤“古诗名言引入法”,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结: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为正文作铺垫。希望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的作品都有很精彩的开头。

第二课时

一、教学“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

2.交流。

(1)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曹操采用什么办法使部队按时到达目的地? (3)小组内讲一讲自己搜集的成语故事。

二、教学“古诗诵读”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塞下曲》描写的是塞外守边将士出击前的情景。

2.读诗题:塞(sài)下曲。古代边塞军歌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斗生活的。

3.介绍诗人卢纶和他的《塞下曲》组诗。

卢纶,唐代诗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

卢纶写的《塞下曲》一组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军营生活。此为第三首,描写匈奴兵利用夜色逃跑被唐军发现时追击的情形。

4.初读古诗。

5.自由读,多读几遍,自悟诗意。

6.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jiàng):率领。

轻骑(jì):轻装的骑兵。

逐:追赶。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首领偷偷

第20篇: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信息课教案

主题一创建我的博客 任务一申请我的博客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博客 2了解博客对生活影响

3、学会申请个人博客

二、教学重点:了妥博客含义,知道博客是发布信息一种工具。

三、教学难点:申请、登陆博客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电子教室。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打开“学校数字化平台”,浏览其班级及课任教师的博客。

2、师:打开儿童博客网,浏览其中儿童博客。

3、揭题:博客就是网络日志,用文字、图片等记录身边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普通日记不同,博客是公开的,可以和大家分享。

二、认识感知

1、指导学生打开儿童博客网或其他如搜狐、新浪博客。

2、学生自主阅读博客中的文章,浏览相册中的照片。

三、新授

1、申请博客

(1)师:(以儿童博客网为例)演示讲解个人博客的申请。 (2)学生尝试操作。

(3)教师重点提醒:记住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

1

2、美化博客

(1)师:演示【修改头像】方法。 (2)学生尝试操作。

四、拓展延伸

1、学生尝试美化博客其他内容:版式等。

五、交流展示

1、选择学生注册及美化的个人博客展示,生自评。

2、学生互评,师点评。

任务二装扮我的博客

一、教学目的

管理我的博客和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

1、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2、收集童年趣事,稚语.

3、装扮我的博客

二、教学重、难点 模板、模块、板式的设置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浏览范例博客,观察他们的博客名字、版面样式、文章标题等。思考:

这些博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

(二)新授 装扮我的博客

1、登录个人博客,单击首页右上角“设置”,单击“开始装扮博客”按钮

2、这时博客页面的左上方会出现一个工具栏。3、单击工具栏中的"设置首页内容"按钮

4、选择要增加的栏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当前窗口.

5、、"搬来搬去",给博客首页上的栏目搬搬家,挪挪地方,看谁布置得既合理又美观.

对首页上的栏目进行拖动时,先把鼠标指向栏目的顶端,待鼠标光标变成四个方向的箭头的形状,并且出现"按住鼠标,可以随意拖动模块"的提示时,再进行拖动.

(三)探讨:比较腾迅QQ空间与博客有什么不同?

(四)作业:在自己的博客日记写自己名字的含义或童年趣事,稚语

3

任务三《管理我的博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对博客进行日志分类,并学会发表日志,上传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学会浏览他人的博客,发表评论和留言。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能对个人博客进行文件管理、图片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博客对信息分享和交流的作用,增强与人沟通。

二、教学重点:学会发表日志,上传图片和音乐。

三、教学难点:能够对博客进行日志分类,对个人博客进行文件管理、图片管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国庆假期有什么计划啊?(指名说说)我想,每位同学的节日生活是不完全相同的,每个人的度假感受也肯定是各不相同的。下面,请同学们登录自己的博客,围绕自己的国庆假期生活,写一篇日志,要求:标题自定;内容简明扼要,体现出个人度假感受。可以只写关键词。限时2分钟发布日志。

2.全班练习;教师发布自己的度假感受日志 (故意打错几个字),准备与学生分享。

3.教师:时间到,要求学生按要求先发布日志。与已完成的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度假感受。同时让学生指出教师打错的字。

(二)新 授 A、管理日志

1.谈话:刚才谢老师匆匆忙忙打错了字,你们有人也打错字了没有?另外,刚才谢教师给大家的时间很短,有人没来得及写完日志内容就被谢老师催着发布日志的吗?

2.教师:没关系。下面,我们再用几分钟时间来管理一下自己的日志。 3.广播教学

(1)谈话:我们怎样才能来管理已经发布的日志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页面,看看能不能找到管理日志的通道?

4 预设A:如有学生发现在日志下面有一行工具条,其中有“管理”按钮。教师则马上安排学生尝试操作,修改日志。 (提问:修改好后,如何保存?)

预设B:如有学生发现页面右上方有 “空间管理”。教师先肯定其发现,再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到日志内容下面的“管理”按钮。

(2)全班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B、管理图片

1.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日志内容下面找到了管理日志的便捷通道。下面,请同学们进一步来观察、研究一下,能否用相同的办法来管理已发布的图片呢?

2.全班探究,尝试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结:通过探究,你们发现用相同的方法能管理图片吗?

4.(屏幕广播教师机)谈话:谢老师的博客上有几个影音片断,你们看,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管理呢?

5.讨论:工具条中的“收藏、分享、推荐”等按钮的作用。

C、管理好友、设置头像和公告、留言等

1.教师:刚才有同学观察到,在我们博客页面的右上方有一个“空间管理”的按钮 /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博客页面的右上方还有一个管理按钮,叫什么?

2.教师:既然名称中有“管理”两个字,你们认为它肯定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好,请同学们点击这个按钮进入这个管理通道,先请大家观察一下,通过这个管理通道,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呢?

3.学生观察、汇报。

4.教师(屏幕广播):好。如果说日志、图片内容下面工具条中的“管理”按钮是我们管理日志、图片的专用通道的话,那么,“空间管理”就可以称为是我们管理博客的什么呢?——管理总通道!通过这个总的管理通道,我们可以进行“空间设置”、“日志管理”、“图片管理”、“好友管理”、“更换模板”等多项管理。

5.教师:好,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重点研究这几项内容的管理。(给各小组分别指定研究项目)

6.各研究小组代表分别汇报研究成果,教师作补充。

5 7.全班练习,全面熟悉空间管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留意表现出色的学生。 (在学会“添加好友”后,请全班到教师博客上留言,内容:班级、学生姓名)

三、课堂巩固

教师请练习情况出色的学生讲讲对自己的空间进行了哪些管理,是如何管理的?

四、本课总结

(1)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主要内容。

(2)师述: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建设我们的网络家园,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当然,这需要我们用一份恒心去坚持付出自己的劳动。

6

主题二建立我的网站

任务一认识网页制作软件

一、教学目标:了解FrontPage网页设计软件的界面和功能;能用FrontPage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会保存并浏览网页。

二、教学重点:新建和保存网页

三、教学难点:保存网页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信息时代的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网络论坛、电子邮件、博客等多种途径进行交流,还可以制作具有个性的个人网站,奖信息发布到因特网上,建立精彩的网上家园。

(二)新授

师:打开桌面FrontPage软件,看看里面都有一些什么内容?

Frontpage200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用来制作和编辑网页的工具软件,是Office软件系列当中的一个,具有非常强大的网页编辑功能。

二、制作最简单的网页

在Frontpage2000的编辑窗口中输入文字跟在Word中的操作基本一致。 输入“关于自我介绍”的文章,

为了保证你在浏览该网页时候能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请使用IE6.0以上的浏览器,分辨率为800X600以上。

3、保存网页

4、预览网页

制作好了网页,你想马上查看效果吗?单击编辑窗口左下方的“预览”按钮。就可以查看网页了。 想一想

我们选择“保存”时候,是保存在哪个位置,当我们关闭了网页然后,怎么查找到我们刚才的“自我介绍”。 练一练

1、完成一个介绍自己的网页。

7

任务二建立个人站点

一、教学目标:

建立网站文件夹和新建网站的主 页。

建立网站空站点并新建保存主页;

二、教学重点: 在FrontPage 软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 网站空站点并新建保存主页。

三、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站点文件夹的理解。

四、教学教程

(一)引入:

1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几个网站:

思考的问题:什么是网页?什么是首页?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二)新授

(一)启动

FrontPage建立站点文件夹:让学生通过结合书本尝试:请大家在D盘 上为自己的网站建立一个空站点,并以自己姓名的拼音命名站 点文件夹。具体操作步骤:

1“文件”―“新建”――“站点”得新建对话框;

2、在“站点”列表中,选择要用来创建新站点的模板或向导,如选择“空站点;

3、在右侧的“指定新站点的位置”框中,输入新站点的名称及位置,如D:\\liping其中“

liping就是以“李平”同学名字命名的站点文件夹名称。

生:实践,操作,学生间相互帮助

师:巡视、辅导

(三)体验:

尝试着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及文字。 相应素材请从“D:\\――素材”文件夹中选取。

(四)网站主页的保存:

好,接下来,请大家保存网页,并将它作为网站的主页。具体操作步骤为:让学生根据 word 中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学习:

1单击“文件”――“保存文件” ,得“另存为”对话框;

2、在“文件名”栏中输入主页文件名“index

3、点击“更改”按钮,更改网页标题“New Page 1 4、点击“保存”备注:其它网页可根据其内容自由命名,如介绍学校内容可取名

school.htm.但必须注意:最好不要用中文名称命名。

8

三、实践巩固:

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课的准备,为你们的网站建立主页。

四、成果展示:

选择部分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评价、反馈。

五、小结

1、FrontPage的启动以及界面的熟悉。

2、站点文件夹的建立;

3、主页的保存及命名。

任务三制作“说说桂林”网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在网页中插入和设置水平线;

2、学会在网页中插入和设置图片;

3、学会保存带图片的网页;

二、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在网页中插入水平线和图片,以及保存带图片的网页;

三、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图片的设置以及带图片的网页的保存;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将事先准备好的学生的作品展现给大家, 师问:同学们漂亮吗? 生答:漂亮。

师: 你们知道这是谁做的吗?大家一定想不到吧,这是和你们同龄的同学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到网页的制作也并不是那么的困难,增强他们的信心,既然别的同学能做出来,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呢!)

师:上几节课我们对网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我们知道在网页中可以插入文字,但是和我们在网上看到的网页相比,我们自己做的实在太单调,太难看了,

师问: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的网页也像这位同学的那么漂亮呢?

生答:想。

师:好,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打扮我们自己的网站了,

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网页一,网页二打开)“找出不同点”(从而顺利引入本次任务。)

生:多了一条线

师:有和没有有什么不一样,(这条线的功能),线是怎么来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比如是画出来的,或者也有同学知道水平线功能的,让同学上来到教师机演示-教师适当的称赞学生)

师:将控制权交给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

师:同学们都做的非常的好,现在再来“找出不同点”。

生:多了图片

师:要想我们的网页变得漂亮,怎么能少得了图片呢,那么这个图片又是怎么贴上去的呢?(学生中可能会有知道的,如果回答不出来的可以给个提示:在网页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与word相同。请同学讲一下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10

师:现在给你们几分钟时间,看谁厉害能把图片插入进去,并完成练一练第2题。

在这一环节学生碰到的问题可能比较多,在巡视过程中要适时的给予学生帮助:提示同学在哪里找到“图片”工具栏。并鼓励学生对各种效果的尝试。

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如有学生弄得比较漂亮的,让学生上台演示,老师适当补充;若学生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的,老师要总结一下,讲明几个常用的设置:在图片上写文字,

旋转和翻转图片,裁剪图片,设置透明色,选定按钮等。

展示网页四,让学生有个对比,给学生一点时间,分组讨论,对各自己的网页做最后的修改和补充。

任务

三、保存带图片的网页并总结

师:(最后在下课前评选出几组较好的,对他们进行表扬)同学们,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你们的网页已经变得比较漂亮了,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是用什么手段装扮了我们的网页?

生答:水平线和图片

师:对,非常好,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打扮网页的两种手段:在网页中插入水平线和图片。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多的打扮的手段,把我们的网页化得更漂亮,那么怎么样保存起来以便我们下次再使用呢?

生答:点保存按钮,或者是“文件”→“保存”(这一步一般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

师:(按学生说的步骤演示)跳出一个“保存嵌入式文件对话框”,教师作惊奇状,哎,为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的出来,也可能回答不出,对前一种情况只要按学生的说法顺势将图片的保存几个知识点说一下,若没有学生回答出来,教师可自问自答:哦,原来在制作网页的时候如果有图片插入的话,对图片也要进行保存,那么图片保存在哪里呢?)

教师先不作修改,直接按确定以后,关闭网页,让学生寻找刚才保存过的网页,最后发现在什么都不改动的情况下,保存在“images”文件下(对于站点),再打开网页,说明各个设置。

让学生保存好自己的网页(完成课后练一练第3题)

11

主题三制作我的网页

任务一运用表格制作网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表格在网页编辑中的作用;掌握用菜单命令和工具按钮插入表格的方法;学会用菜单命令、快捷菜单命令、鼠标操作等不同的方法对表格进行编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对表格在FrontPage编辑与Word编辑中的功能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通过表格使网页布局合理、美观,从而让学生对网页制作更有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能力,通过自己探究问题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促进学生学习网页制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表格在FrontPage中的作用;表格的插入与编辑,“表格”的菜单命令。

三、教学难点

表格属性、单元格属性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表格的插入

1.直觉判断

(1)观看两个页面进行比较——一个是用表格存放文本、图片,表格边框隐藏,页面美观;一个是上节课制作的页面,有图有文但没有表格的页面。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第一个页面的效果?(学生可能会想很多复杂的办法)

(2)观察第三个页面(用表格存放文本、图片,但表格边框未隐藏的网页),告诉学生其实有一种方法很简单,而且利用的是在学习Word时用过的一种工具,这就是表格,但是在FrontPage中表格的作用比Word中作用更大了。 2.任务驱动、知识迁移、观察总结

布置任务1:

回忆过去学Word时是如何插入一个3行2列的表格的,尝试一下在FrontPage插入课本28页的表格。

小组讨论总结FrontPage中的表格比作用。(更方便地进行编辑操作,使网页上的内容摆放合理、整洁、美观)

二、教学表格的编辑

1.推测、实践、证实(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

12

提出问题:刚才插入表格的方法,Word和FrontPage是一样的,但是编辑表格是不是也一样呢?

出示任务2:

研究在FrontPage中如何完成以下4种对表格的编辑:调整单元格大小;在表格中插入行或列;合并或拆分单元格;调整表格边框的粗细、颜色。

(1)让学生不看书,利用以前学过的Word表格的编辑方式,推测调整单元格的大小是如何操作的。

推测过后,让学生通过看书或实践来证实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教师提示:“推测—实践—证实”是科学家研究问题时常用的手段,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问题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用这种学习方式完成另外2个对表格的操作。

(3)注意引导学生知道:a、鼠标拖动改变单元格或表格大小的方法不精确但操作方便,所以较常用。菜单命令则用在给定数值的时候。b、一般来说菜单命令在快捷菜单中也能找到,所以用快捷菜单会更方便一些。

任务二制作网站首页

一、教学目标:

自主设计一个主题网站首页,会运用表格的布局,合理设计,合理插入动画的字幕。

二、教学重点:首页布局合理,设置表格属性,插入动态元素。

三、教学难点:找到动画及动画保存。四教学过

(一)情景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规划了自己的网站,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物, 它是一个漂亮的网站,它就是“老师个人学校网站”,里面有许多关于同学们的内容,如:你们漂亮的生活相等,请同学们欣赏。

生:学生认真观看,自主互相讨论,畅谈想法及发表意见。 师:继网站筹划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来进行网页的设计了,

第一个要进行的当然是首页的制作。首页是网站的“脸面”,能不能吸引访问者的注意,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设计制作首页时需要特别花心思。怎样设计一个好看的网页让网站第一时间抢占浏览者的眼球呢?再度打开网站的首页。

13 生:

仔细观察该首页的特点。并互相讨论,各抒已见。

(二)新授

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网页元素(如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添加到主页,也可使用教师机的共享资源库的素材。

1、讲解制作网站首页教案设计,如何给首页添加GIF动画、字幕、背景音乐等,。

2、指出学生易出错或难于处理的问题及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3、认真观看教师演示。

归纳总结交流自己动手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功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思路等。

任务三:设置超链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超链接的概念

2.掌握创建文字、图片超链接的方法 3.掌握创建电子邮件超链接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创建文字、图片超链接

三、教学难点:创建、设置热区超链接

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关于菲尔普斯的网页,演示超链接的效果,并引导学生思考超链接的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观看老师 演示关于超链 接的课件,并 思考什么是超 链接。菲尔普斯是学生熟 悉和喜爱的运动员,可以 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利用关于他的网页, 可以自然的导入新课,让 学生容易接受。明确概念 主动探究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总结并明确超链接的概念。向学生出示主动探究的学习任务:在老师事先做好的两个网页之间设置超链接。通过让学生回忆插入思考、理解、总结超链接的概念。图片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在网页中插入超链接方法。在学

14 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后,请完成好的学生演示讲解。老师补充说明插入文字超链接的其他方法。 自主学习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主题

四、打造我的影院

任务

一、制作网上数字影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视频文件的方法。

2.掌握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文件的方法。

3.会添加网页的背景景乐。

二、重、难点: 在网页上添加视频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制作了桂林山水的网站,如果在网站中可以找到视频就更棒了。

二、新课

1、给页面添加视频片段 学生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2、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学生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3、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 学生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15

任务

二、网页的动态效果

一、教学目标:

1.设置“交互式按钮”的方法。

2.掌握网页过渡效果的设置。

二、重、难点: 给网页添加动态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网页的制作过程中,可以给网页上加一些动态效果,比如动态的gif图片,滚动字幕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

二、新课

1、设置交互式按钮,参考41页的内容小组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2、交互式按钮字体效果的设置,小组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3、用横幅广告管理器制作景点相册参考43页的内容,小组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4、为网页设置过渡效果,小组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16

任务

三、网站调试与交流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网站调试的方法;

2、能够在局域网内交流自己的网站;

3、学会评价别人的网站。

二、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网站的调试与交流

教学难点: 网站的调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网站基本做好了,想不想拿出来展示一番?不过先得检查一下才行。

2、新课

(1)检查网页中的错误,怎么进行检查?检查哪些项目? 小组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2)检查超链接情况,超链接是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怎么检查比较好?参考46页的内容,小组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17 (3)欣赏交流网站,怎么在自己的电脑上看到别人制作的网站?参考46页的内容,并参照47页的标准给网站打分,选出你认为最好的4件作品来。小组讨论,学习,操作;交流,展示,点评。

18

部编六年级上册全本教案模板
《部编六年级上册全本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