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年级上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6: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进度计划表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音乐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口风琴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口风琴吹奏方面,少部分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教学分析: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从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2、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3、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

(三)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风琴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口风琴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口风琴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四)教材的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2、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六)本学期教学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课

同一首歌

3课时 第二课

草原牧歌

3课时 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

3课时

第四课

茉莉芬芳

3课时 第五课

神奇的童话

2课时 第六课

劳动的歌

2课时 期末复习

2课时 期末测评

2课时

第一课

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2、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3、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4、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5、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新授

(一)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二)学习歌曲《同一首歌》

1、跟伴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三)设计演唱形式: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因本首歌曲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学起来很容易,主要在处理情绪和合唱部分稍下功夫,大部分学生应该可以完整演唱)

2、表演。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同一首歌》作为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要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且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在学唱《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时,学生能用抒情的声音进行演唱。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还让学生自由组合,积极思考,尝试各种多样的演唱形式。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

在教学中我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以便确定教学方法。如果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采用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要在适当时候让学生唱歌谱。对于那些识谱能力比较低的学生,这种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识谱能力。这首歌曲大家都十分熟悉,对主旋律接受都很快,在感情处理上表现的很好,特别是在后面的表演上学生积极性很高,充分展示了歌唱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导入

1、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导入:

1、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2、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3、进行合作排练。

4、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5、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二)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学会并背唱歌曲的主旋律,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了解其演唱形式)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3、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习了三首歌曲,学生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第二课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创设情景导入: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 (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蒙古族,让同学们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节日、文化等,便于明确的表达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入蒙古族节日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 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银杯》是一首短调民歌(民俗性宴歌),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我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三种不同的蒙古舞蹈,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通过欣赏蒙古舞蹈,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来,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影片、创编表演的方式再现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热闹场面,增强音乐表现力,激起对其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在演唱歌曲教学中,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展现音乐形象放在首要位置上。

本课是一堂唱歌课,所以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恰当的表现歌曲上。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先跟随范唱进行默唱,再讲解歌曲演唱背景、环境,谈谈用什么感情演唱歌曲,小组讨论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听,最符合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最后演一演,在情境中演唱歌曲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 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

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通过一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学习要深入,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鲜明的民族风格。

通过欣赏、演唱、比较,学生在了解基础音乐风格的前提下,进一步从歌手的音色、旋律的走向等各方面更加深入的感知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色。比较全面

的了解了蒙古族音乐的长调和短调,知道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著名歌手德德玛和腾格尔及其演唱风格。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师: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时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小黄鹂鸟》是一首内蒙古地区的民歌二声部合唱歌曲。本节课,我深深体会到,真实是音乐新课程期待的核心,只有真实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感到音乐课的价值,使教师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真实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反复,学生如此,教师亦如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断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相信,当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了习惯、收获了性格,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充满快乐,一定会是成功的。

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

[教学目标]: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2、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3、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4、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视听设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导入:

1、竞猜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

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

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

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

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利于对歌曲风格及特点的了解)

2、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二)学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拉库卡拉查》是一首具有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风格的墨西哥民歌。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表演,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启发学生用废旧的物品创作)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授

(一)激趣导入:播放加拿大乡村音乐舞蹈片段导入新课内容。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

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入乐谱

6、纠错

7、有感情演唱

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三、课堂小结,下课

四、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还是完整、有效的。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地学会了这首歌。这节课的闪光点,就是歌曲的教学很顺畅,特别是学生的声音非常纯净。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得很好,弱起小节和切分节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

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很快掌握了。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就沉浸在乡村音乐的氛围中,影片中的舞蹈把加拿大乡村音乐风格传递得很好,给学生营造了浓郁的加拿大乡村音乐风味的氛围,学生都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整个课堂洋溢着快乐、亲切、自然,师生一起沉浸于音乐、享受着音乐。当然了,一节课上下来总会有一些缺点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我想关键在于课前的备课,所以在平时我们还是要好好的把歌曲和欣赏的内容仔细钻研,争取做到带着详细的、设计全面的教案进教师上课,这样以来,我想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平时扎扎实实的教学中而有所提高,真正做到让音乐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