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年级上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1: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

彭丽萍

1、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参加开国大典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条理清楚地叙述的特点。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参加开国大典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条理清楚的叙述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开国大典录像、开国大典相关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1、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准备:录像《开国大典》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为建立新的国家而举行的隆重仪式。

3、想想:开国大典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你的理解形容一下。(隆重、庄严、热闹、盛大„„)

4、你了解到开国大典的哪些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

二、初步感知。

1、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

2、观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3、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课文是怎么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呢?我们自由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qínɡ xiàn niǔ zhì tánɡ 擎 县 钮 帜 膛

口头为生字组词:擎着、县城、按钮、旗帜、胸膛。 找到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自己读读。

5、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1、开国大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盛况。

2、练习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参加开国大典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条理清楚地叙述的特点。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精彩,学习过渡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政府、容纳、擎着、县城、按钮、旗帜、胸膛、隆重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感染了你?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交流。 填空:

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估计总数约( )人。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

从第一段,你了解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了解到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与人数等,感受到大典的隆重、庄严。) 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

“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参加开国大典的人们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描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时的情景的?

回忆《开国大典》的电影、电视,结合课文中的彩色插图,进一步体会这一段课文所描写的感人场面。

(1)比较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①30万人的眼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②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望着)这五星红旗。 (2)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 “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4、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

5、感情朗读“这庄严的声音,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声音,这雄伟的宣告,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

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体会此处排比句的好处。 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车上,跟铁人一样。”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6、学习课文第四段。

读“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7、找到课文的过渡句,体会课文的结构。

“接着,升国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这些句子简洁明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快速读课文,按列出的提纲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开国大典

大典前:1949年10月1日 ** 约30万人 隆重、庄严

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升国旗;

庄严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大典后:阅兵式 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

2、七子之歌(节选)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澳”“虏”“寐”等。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2、让学生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澳门”一节。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第一节。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七子”的历史资料。阅读闻一多的诗作。《七子之歌》歌曲磁带。 教学时数:2课时

2、七子之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理解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预习使同学们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3、能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澳门回归图片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咱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

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3、这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这优美的音乐,这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歌中描述的境界。你明白歌曲中蕴涵的内容和情感吗?我们仿佛听到,澳门在呼唤祖**亲,在呼唤回归。你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了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而作,而是1925年产生的一首诗歌。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

5、这首诗歌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儿子对母亲抚育劳苦的咏叹和怀念。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读通。

1、这首诗作者是谁呢?(闻一多)

简介作者闻一多。可以由学生根据搜集的有关资料来介绍。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2、理解题目的意思。“七子”指的是什么?根据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后面的附文,了解“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

3、教师范读诗歌。

4、自由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音。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也可以先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5、同桌互相听读诗歌,将诗歌读准读通,交流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

6、指名读生字“澳、虏、寐、啕“,组词,如:澳门、俘虏、梦寐、号啕

7、指名读诗歌,注意读准“襁褓、啖、唆、号啕、狞恶”的字音。

8、交流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如 妈港:葡萄牙给澳门起的名字 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狞恶:(面目)凶恶。 号啕:形容大声哭。

三、再读诗歌,把课文读流利。

1、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读一读诗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学生就课文质疑。

如: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书写的8个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澳: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是“奥”字,不要多一横。 虏:半告包围结构。第三笔不要把“横钩”写成“横”。 寐:下面部分左边笔顺是“竖折、竖、横、撇”

2、自由书空写一写。

3、将每个字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并组词。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价。

五、作业设计。

1、把这首诗歌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2、找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读一读。

七子之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使同学们能了解香港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对这首诗歌的诵读中,了解有关历史,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认读生字。

听写生字、新词。

2、“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出示实物投影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

二、诵读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 (澳门离开母亲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2)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

理解“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 (3)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漂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了解澳门吗?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读。背诵) 过渡:《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也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理解诗中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字典,或同学讨论。 我们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3、自主学习附文的五节——台湾、广州湾、威海卫、九龙、旅顺大连,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香港、澳门回归资料。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四、作业设计

1、把这两首诗的生字词写两遍。

2、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节选)

离开太久 澳门 香港 身分虽微

梦寐不忘 地位险要

我要回来!

教学反思:

3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教学难点: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这节课老师要恭恭敬敬地写一个人名,请大家认真看。

2、请同学们轻轻地读出人名,你们认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詹天佑。

3、请同学们看图和詹天佑的介绍资料。

师述:詹天佑,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怀的名字!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魅力和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的铁路建设抒写辉煌的一页,更为中华民族在备受屈辱的日子里,赢得世界的尊重。

4、来,让我们一起来呼唤这个名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詹天佑,一起感受詹天佑。 二.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将生字读准,句子读通,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词语:阻挠、要挟、勘测、隧道、藐视、竣工、恶劣、坠入、岔道口、居庸关。

3、一提起詹天佑,我们就会想起一条铁路,那就是——京张铁路(板书)。用上詹天佑、京张铁路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读完了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那几件事情?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三.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1、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

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1400多个日子里,一定会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情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打出屏幕:

细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哪些动人的情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

提示:边读边感悟,特别注意细节,在有所感悟的地方做上记号。

2.组织交流,抓住文本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艰共苦等优秀品质。 交流预设:

片段一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 请大家想象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样的话?(指名回答,并读课文中詹天佑勉励工程人员的话。)

2. 引读,进一步体会“勉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生成引读情境) 片段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3.那么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请学生从书上找相应句子回答,屏幕出示以下文字——配上贝多芬的《命运》,老师低沉缓慢地读屏幕上的文字):

因为袁世凯夺取了清朝的政权,当了临时皇帝,形势急转直下: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4. 看完了这几段让人动容的文字,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一定有别样的触动。自读詹天佑心里想的话。 生(齐):“这是„„”

5.同学们,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的,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指名学

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1.引导学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练习朗读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课件演示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岩层,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体会詹天佑的超群智慧。

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课件演示“人”字形铁路的行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出示京张铁路通车时的照片补充说明。

(三)孩子们,修筑铁路的日子里,詹天佑让人感动的情节,绝不只是课文里写的这些!如果,我们对当时当地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一定会对詹天佑更加的肃然起敬。 .过渡:正是凭着这份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教师指板书:学生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师:也正是凭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在詹天佑的带领下,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这是危难中的奋进!艰辛中的辉煌!)

写话:如果你是詹天佑,你是修筑铁路的工人,你是参加庆典的群众,你会怎么说。请同学们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选读一 “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飞船着陆时人们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情。

3、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准确生动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神舟”五号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我们参加了隆重庄严的开国大典,我们聆听了悲怆激愤的七子之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到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神舟”五号就要发射升空了!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此时你心情怎样?

3、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将近22小时后,马上就要着陆了,想亲眼见证这让人激动紧张的时刻吗?让我们一起去现场。

4、板书课题:“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

二、自主阅读,交流讨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自己不理解的新词,不会读的字划记出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2、交流“神舟”五号的相关资料,如新闻、通讯、访谈、图片、诗歌散文等,结合课文阅读,对课文描述的新闻事件,谈谈自己的了解。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神舟”五号顺利返回地面的录像,这样,学生通过视频,倾听讲解,结合课文阅读,就能比较好地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

3、分组进行阅读比赛,交流阅读体会。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课文内容、课文语句、课文情感提出问题,每组选派代表向对方组提问。可以是字的读音,可以是词语的理解,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了解和写作上的

特点。

如,甲组: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由乙组回答,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补充,问题解决后,再由乙组提问,正确地回答出一个问题,给该组加分,两组轮流提问解答,最后累计分数。如果两组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

老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提问: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心情怎样?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的? 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紧张?读到飞船顺利着陆,你想说什么?

三、小结拓展。

1、对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学习方法。

2、我们祖国航天航空事业正蒸蒸日上,继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后,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托举中国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这在世界航天领域,也属先进。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华儿女还会创造出更激动人心的航天神话。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1、写一写:想像我国或世界的航天前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着陆记

通过黑障区——空中探索——顺利着陆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生字新词,巩固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把它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理解。

2、指导学生通过《开国大典》中掌声的描写,了解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通过正面、侧面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情绪的表现手法。

3、将古诗名句补充完整,积累古诗。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詹天佑》一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的写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并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6、指导学生掌握写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关注社会,调查研究,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句段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会短文的主旨。

3、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搜集整理有关“七子”今昔变化的资料。 教学时数:3~5课时 语文乐园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拾贝——词语超市、金钥匙、填一填。

2、古诗诵读——《花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引入:今天,有几位曾熟识的朋友再次来到我们的教室,想跟大家见面。考考你们是不是还记得它们。你们可要做好准备,集中注意力,看清楚它们都是谁! 2.出示词语:号啕。读一读,记一记: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号”读第二声)你怎么记住这个词?它出现在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哪篇课文?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号啕”一词口头造句?

3.出示其他词语。

指名读,齐读,检查词语是否读准。

说说“脂膏”“藐视”等词的词义。 4.指导书写。

观察词语,指名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这些词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如:“脂膏”中的“膏”字书写时要注意它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高”第六画是“点”第七画是“横勾”。

5.熟记这些词语,听写要求会写的词语。

二、金钥匙

1.过渡:重新和老朋友见面,还积累了更多的词语,收获真不少。今天语文乐园要交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金钥匙呢?

2.找到《开国大典》中描写掌声的地方。

这里有夸张,有比喻,有的正面写,有的侧面说。

3.说说哪些句子有夸张,哪些有比喻,哪些是正面写,哪些是侧面说。 4.能用上夸张或比喻描述一件事物吗?如:这里的操场只有巴掌大。(夸张)

三、填一填

1.过渡:刚才我们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热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古诗句中漫步。 2.自由读一读,填一填。

3.读古诗,发现填空的规律:所填都是花名。依次填:梨花、红杏、桃花、白莲。 4.背一背这几首诗。

5.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花”的诗句?

四、古诗诵读

1.过渡:梨花、红杏、桃花、白莲„„这么多可爱的花儿,被诗人争相吟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和花有关,想读吗? 2.读文题:花影(板书:花影)

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简要介绍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自由读一读这首绝句。

4.指名读,集体正音,读准几个多音字:重(chïnɡ)、教(jiào)、将(jiānɡ) 5.读出古诗节奏韵律: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6.理解古诗大意。

重重叠叠:指无数花影交叉叠映。

瑶台:指美玉砌成的台,言其华丽。

几度:几次。

教:让。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为什么扫不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7.带着自己的体会诵读这首古诗。

语文乐园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搜集、整理各种相关资料。

2、全班交流

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语文生活”

1、朗诵诗歌《七子之歌》。

2、引入。

《七子之歌》表达了诗人闻一多对台湾、香港、澳门等七块土地的深深眷念,诗人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你了解这些地方的今昔变化吗?同学们一定搜集、整理到了许多有关的资料,等着向大家作介绍吧!

二、分小组合作讨论

1、检查资料搜集、整理的情况,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录像等。检查学生是否用笔记本、卡片等把有用的资料抄写、描绘下来;是否有学生做剪报;是否注明资料的出处。

2、分小组,先把大家找到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分成几个类别,比如关于香港历史的为一类,关于香港回归的为一类,关于香港现在的情况为一类。 可以有别的分法吗?

(还可以把香港的今昔图片放在一起,文字资料放在一起;也可以把资料分为两大块——“今”与“昔”。)

3、要求:

组内介绍时,一人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听完后作必要的补充,或质疑。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发言进行综合,将相同的资料放在一起,把每个地方的资料放在一起。

每位同学发言时,除了说出“七子”之一的变化,最好还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搜集资料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就资料发表自己的感想,还可以是说了或听了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每个小组推举三四个同学,在班上向同学们介绍整理好的资料。每人介绍一类资料;最后由一个同学作总结,注意说出今昔的变化。

2、组织学生评价。

从语言是否流畅、态度是否大方、资料介绍得是否完整清楚、是否说清楚自己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评价。也要对听的同学进行评价。

3、总结。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台湾回到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我们深信,最终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语文乐园一(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2、引导学生根据习作题目和 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中选取习作材料。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研究了许多问题,成了研究专家了,怎么让别人了解自己研究的问题呢?那就要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听上去很艰深,实际上我们都写过。

2、引入:我们四年级时学过写读书报告,大家一定还记得读书报告有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需要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内容简介、读书收获及心得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另一种报告——调查报告。

二、了解调查报告。

1、什么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2、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①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如“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如《为什么香港能回归祖国》。 ②正文。

先要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再与以往的历史相比较。 然后详述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③结尾。结尾可以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结合本单元习作要求指导写作。

1、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名读课本中的要求:

把你们了解到的情况写出来,比如地理位置、被侵占的过程、回归的过程、现在的情况,等等。

也可以把你们的看法、感想也写下来。

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写,每个部分加一个小标题;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写;还可以附上有关的图片。

2、小组合作,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讨论调查报告的提纲。

3、举例指导。

指名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写作提纲,相机指导。

四、习作。

1、提示学生抄写的格式。写好习作的标题,注意打好标点符号,尽量杜绝错别字。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语文乐园一(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习作讲评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评习作。

1、回忆习作指导课上的习作要求。

2、谈话:中国有句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今天的作文评改课,就先来点自查自省,给自己的作文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何?

3、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认真阅读,就作文中的字、词、句、标点,仔细地检查修改。

4、对照调查报告的内容、格式等,检查评价自己的习作。

5、综合自己的写作态度、写作质量,写出恰当的、比较具体的自我评价。

二、引导学生互相评改习作。

1、过渡:大家最擅长的恐怕还是给别人当评判,热心的同学也很高兴能批评别的习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呢!评价别的习作,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接下来的作文评价,我们要评价别的习作。

2、提示评价要求。

本着尊重他人的观点,认真阅读,细心检查,热心指出缺点,不吝啬地赞美习作的优点。 最好是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作文的后面,不贸然修改。

3、将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每组互评习作。由一人读,其他人提出评价意见,组长写下评语。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典型习作。

三、推荐典型作文,集体评析。

1、佳作放送。

小组推荐读到的最好习作,朗读出来,大家一起学习习作的优点。

2、典型习作分析。

将发现的典型习作挑选一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或朗读。集体评改这篇习作。

四、总结。

1、对本次的习作质量进行评价。

2、对自评、互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教学反思:

4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两首诗的诗句意思,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拓展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4 古诗二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诗人热爱生活、执著信念、坚持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而面对失败,你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2、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难。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了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3、今天我们来看看晚唐的诗人李商隐是怎样把心中的烦恼遣散的?

4、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范译参考:

傍晚来临觉得心情不太舒展,驾车到乐游原想把烦恼排遣。 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黄昏将近良辰终究短暂。

三、品读感悟

1、一知诗人心。

①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②指导朗读

一、二句。

2、二感诗景美。

①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②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③指导读第三句。

3、三悟诗人愁。

①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②补充简介诗人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③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④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四读诗歌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像。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4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3、体会古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思乡念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思乡念亲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

2、入题。而今又到重阳,诗人王维15岁就往京都长安求学,两年没有回家了,他也想家,那难以遏止的思念流淌成一首朴素无华的小诗,打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思念,走进这首小诗。

3、读题,解题。忆——思念、想念;山东——此处指诗人家在华山之东。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写“茱”、“萸”二字。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范译参考:

独自在外乡作外乡的客人,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远远想像兄弟们登高之处,插满了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三、品读感悟。

1、轻读诗句,找出题目的中心字——(忆),全文围绕这个“忆”字写了诗人的哪些心情与表现?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心情——孤独、思亲怀乡; 表现——倍思亲、遥想。

2、品味孤独与思念:

①齐读一二句,哪些词写出了诗人王维的孤独和寂寞?品味“独”、“异”二字。 ②是什么原因使得17岁的王维“倍思亲”呢?为何愈是佳节,诗人便愈是感伤?“倍”、“每逢”二词说明了什么?

创设情境想像:还会在什么样的日子里或佳节时,王维在思念亲人呢?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③指导朗读,读出孤独感和对异乡的距离感,读出你深沉的思念。

3、品味缺憾与期盼。 ①齐读三四句,思考:

重阳节兄弟们一起登高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是怎样的欢乐情景?在欢笑的同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那是缺什么呢?品味“遍”的圆满与“少一人”的缺憾。 ②角色体验:

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采访诗人王维:你如何知道远方的的亲人们正在思念自己呢?客居他乡,你又有什么样的心声?

③、指导朗读,读出你的遗憾与期盼。

4、学生练习朗读全诗。

四、延伸拓展

1、背诵默写本诗。

2、你还了解王维什么?师补充简介诗人及推荐欣赏其作品。

3、收集其它思家怀乡的作品读一读,丰富积累,如《月夜》、《杂诗》等。

教学反思:

5 骑马上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5 骑马上天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3、整体感知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天山的诗文、图片等相关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用文段,创境导入。

1、“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无论谁读到这样的句子,都不禁对文中的所描述的地方——天山充满了向往之情。

2、今天,天山不再遥远,我们有幸随著名作家碧野一道“骑马上天山”,去领略天山美丽的风景,去亲近她明媚的面容。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疆、撇、皑。

4、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文中提示游览路线的句子。

三、自主学读,理清线索。

1、理清路线:碧野先生仿佛是我们的向导,带着我们畅游天山,你能找到提示我们游览路线的句子吗?也就是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七月的新疆炎暑逼人,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天山上美丽、神奇的景色是十分迷人的。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没有任何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上繁花无边的天山美景。

3、自读品味:顺着这条线路,作者饱赏了天山哪些景物?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美美地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 交流,质疑解疑。

四、主题展示,丰富认知。

1、天山留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呢?——奇、美。 你了解天山吗,你还知道有关它的哪些资料呢?

2、“美丽的天山”主题展示——学生展示有关天山的资料。 师相机补充出示天山图片,介绍天山。

3、诗人笔下的“天山”也令人神往。诵读积累有关天山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清•洪亮吉

“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汪曾祺

4、小结,评价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五、课后研读,丰富积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之美。

2、练写生字,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及诗词。

5 骑马上天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情景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感知美

1、碧野先生写道:“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那近在脚下的天山又如何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打马而行,走进天山,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入题。

二、亲历美

1、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

①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是美的?有什么特点? ②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

③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雪峰、密林、野花三个片段进行发言,相机引导。 ——学习第二自然段。

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

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象雪水、浪花的景象,说说你还会怎样形容它们? 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 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配乐齐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

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

讨论:文中说马蹄溅水、几声鸟鸣“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样写是不是相矛盾? 男女生比赛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走马花海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 交流感受。

快把我们在美中沉醉的心情读出来吧。指导读,配乐读。

3、升华:置身于溪流花海之中,满眼的明媚,扑鼻的芳香,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浮想联翩呢?难怪作者对天山赞不绝口呢。

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对天山的赞美。

三、延续美

1、天山如此美景,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收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天山写几句赞美的话,或写一首小诗。你还可以改变身份变幻成天山上的一片云、一条小鱼、一朵花等,以它们的口吻来写也很好。

2、师生展示作品,交流,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3、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段落和句子,课外读读《天山景物记》以及碧野的其它作品。 附:板书设

5、骑马上天山

炎暑 → 秋天 → 春天

雪峰高大

雪峰 雪水壮观

奇、美

溪流清澈

密林: 广大、稠密、幽静

野花: 艳、大、多、高

6* 威尼斯之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使学生了解欣赏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体会作者对这个城市的情有 独钟的爱恋,激发学生关心国外风土人情、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欣赏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图片,配读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中国的江南水乡之夜幽静而美丽,今天,我们将随一位外国作家,去领略异国水城之夜的恬静与优雅。

2、入题,读题,故设疑问:从题中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想知道的?

3、梳理学生问题,相机出示作者及威尼斯相关资料,与学生交流。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蔚、镀、膏。

4、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句,思考:作者对“威尼斯之夜”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是哪些情景给了她平静、安谧、静止的感受呢?过渡到探究课文中。

三、品读感悟

1、听读感受:师配乐朗读,请学生闭目倾听并感受,威尼斯的夜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喜欢其中的什么情景?

2、理清结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能找到提示我们主要特点的句子吗?指名说,朗读。

3、自读品味:

①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展开描写的? ②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美美的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

4、交流反馈。

5、朗读回味。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和朗读,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夜晚、赞美威尼斯的风景? 把你感受到的威尼斯的美读出来。自由练读,配乐朗读。

四、拓展提升

1、你还想了解威尼斯的什么?课后查阅相关图片资料,感受威尼斯神奇的魅力和迷人的风情。

2、找几篇外国文学作品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选读二 埃及金字塔见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教学准备:埃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

4、轻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埃及金字塔的什么知识?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由交流。

三、研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齐读作者的疑惑(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2)小辩论:为了给一个死去的帝王建造陵寝,要有多少奴隶陪葬在沙漠中啊!你认为这样的牺牲值得吗?

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从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

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1、熟读积累词语,达到相应的识记书写与理解运用的要求。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把握提示与要领来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

3、熟读积累“歇后语”,感受传统语言文化的魅力。

4、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欣赏短文,感受荷兰田园诗般的美景,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并自主积累词句。

5、写一处自己所熟悉和喜爱的景物,训练和考察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描写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歇后语,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2、自主阅读积累,感受大自然之美;学习观察生活、发现和描写生活中的美。 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2、学习观察生活,发现和描写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前收集补充的歇后语,相关阅读资料。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乐园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语海拾贝——词语超市、金钥匙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入题

2、出示第一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

质疑解疑:这些词语你哪些地方不懂或者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识记。

3、出示第二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 质疑解疑。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上台书写演示,共同订正。 书写练习,识记。

4、你还积累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好词语?向大家推荐。

二、金钥匙

1、激趣入题:“金钥匙”有着神奇的魔力,谁拥有它,谁就掌握了解读课文的密码,找到通往课文灵魂的捷径。

2、自读题目,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3、回读第四课,体会题目所说的意思,说说你的看法。

4、交流,第四课《骑马上天山》的解读“密码”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5、举一反三,试着运用抓住重点句子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来读读本单元其它的课文,说说你的体会。

6、小结。试试“金钥匙”的魔力,运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课外其它文章。

语文乐园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拾贝——歇后语积累

2、古诗诵读——《天净沙•秋》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歇后语,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2、理解《天净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歇后语,相关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歇后语

1、激趣入题。(师创设情境时用上一两个歇后语。)

2、初读感知:自由读,指名读歇后语。

3、你了解歇后语吗?它有什么样的格式与特点? 师生交流歇后语的相关资料

4、熟读成诵。

5、这些歇后语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不懂的吗?

6、创设情境练习用歇后语说话。

7、拓展:歇后语接力赛。

二、古诗诵读 1.导入。

在“语文乐园”里,我们去了“词语超市”,积累了好词语;又拿到了一把“金钥匙”,收获真不小,现在我们来领略一首元曲的魅力。 2.读题。

指名读题:天净沙•秋。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唐诗宋词元曲”,散曲在元代,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等。“天净沙”是元代散曲小令中的曲牌名。“秋”,才是这首曲子吟咏 的主题。 3.简介作者。

白朴:元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 4.指名读这首小令,正音,理解词语。

①残霞:晚霞。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5.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作者在曲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表现了秋天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描写了十二种景物,每一句基本全由名词构成,好像在为我们呈现一幅幅的 秋景图。)

7.读读想想:这首曲前后有什么变化?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写秋天萧瑟凄冷的情景。而“一点飞鸿影下”转出“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样一幅活泼鲜明的图景。) 8.一边想象曲中描绘的图景,一边读,读出这首曲的韵味 9.指名读,集体试背。

语文乐园二(第

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文生活——写身边的美景

2、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写一处印象深刻的景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天山胜景令人向往,水城威尼斯让人留恋,埃及金字塔神奇而迷人„„其实,并不是名胜名景才美,美无处不在,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

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一起来感受生活中的美,描绘生活中的美。

二、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写作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题中向我们提示了什么?并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

2、交流: 1)、写你熟悉和喜爱的一处景物。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可以写苍翠的山岭,阴凉的树林,平静的水库,潺潺的溪流,一棵老槐树,一座菜园,一个池塘,一座小桥,一个院子„„

假如你生活在城市,可以写市政广场,街心花园,小区绿地,一个公园,一所学校,一段林荫道,一个大院„„

除了写景物,还可以写人们在其中的活动,还可以写四季的变化、晴雨晨昏的不同。 2)要求:

不要面面俱到,可以选两三个有特点的地方来写。

注意观察,如果方便,习作的时候还可以专门去观察、感受。 也可以在习作前阅读其他写景的文章,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题目自拟。

三、交流拓展思路。

哪个地方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美在哪儿?有什么样的特点?指名说说,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学生酝酿写作。

①提示:确定好自己的写作内容,可以打腹稿,也可以列出写作提纲。 ②选取有特色的几点来具体详细地描写,不必面面俱到。 ③从以前读到或者学过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学习把自己的文章结构处理得更好,把事物的特点刻画得更生动,把语言写得更美。

五、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7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 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韵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感悟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达到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7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中部分的重点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脉络。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清诗歌脉络。

教学难点:能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在那里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校园里,我们有时

会享受成功,有时会遭遇失败。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哭、会笑。哭笑之间,理想和信念在我们心中悄悄萌芽。对于明天的生活,身在校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摇篮。今天我们就走近《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跟着课文一起回顾我们的校园生活点点滴滴。 板书: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 范读课文

要求:听清楚诗句中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歌的整体 感受。

b)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 要求:画记节;把诗句读通,读准。

3、检查与反馈

A、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B、理解词语的意思。 倾听:细心地听取。

佩服:感到可敬可爱、钦佩。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比喻感情好,气氛融洽。

4、学生默读思考:诗歌中写了同学们在那片树林中的哪些欢乐?

5、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上内容。

6、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读出了什么感受?想怎么朗读? ①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 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

指导:这两行诗揭示了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理。要指导学生读出好奇、神秘的感受。

②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的呼吸 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指导:这两行诗表现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幻想,赋予了翠绿的叶子和幼笋以人的思想,而这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得轻,读得优美。 ③我们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 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

指导:在这两行诗中,云雀的歌儿变得有形,歌儿从叶片上滑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蚂蚁像人们一样在劳动中吹起了号子,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这都是充满纯真的想象。要指导学生读得优美,读出儿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与快乐。 ④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 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 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 我佩服你散文里蕴含的神韵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

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 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昆虫标本

指导:这两节诗描绘了校园活动精彩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出活动中的快乐,对成长的欣喜。 ⑤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 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

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

即使明天长成大人,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

指导:这一节诗要读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读出童年校园生活中的温馨、快乐与纯真。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提示: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形式。

1、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2、反馈学习情况。

第一部分(第1-4小节):写同学们在树林里留下的点点滴滴的汗水和欢乐。 第二部分(第5小节):写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孩子们童年温馨的摇篮,是令学生难忘的。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

你发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方法记忆生字。

2、观察汉字的结构。

3、示范: 饲:“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区别开。 “蚂”、“蚁”都是形声字,都是“虫”字旁。

4、请个别学生示范。

5、指导练习。

五、作业

1、抄字组词,抄写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诗歌

7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光临 倾听 滑落 神秘 标本 和谐 佩服 轻柔 摇篮 温馨

2、回顾: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有什么?我们在那儿做什么?

板书:神秘的声音 童年的足迹

二、感悟诗歌意境,指导朗读。

1、浏览课文,哪些小节描绘了树林中神秘的声音?哪些小节描写了我们在树林的活动。

2、合作学习: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反馈与交流:

⑴指导感悟、朗读课文

1、2小节。

哪些同学研读了课文

1、2小节,指名读文。

树林里有什么声音?那些声音是怎样的? “叶子轻柔地呼吸”、“幼笋爆出地心”、“云雀的歌”、“蚂蚁的号子”中,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声音?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叶子轻柔地呼吸”让人感受到叶子成为了具有思想的生命体,令人充满好奇;幼笋向往着光明,克服了重重困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而“爆出地心”,令人充满敬畏;“云雀的歌”美而清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蚂蚁们整齐的“号子”,表现了在集体生活中成长的快乐。这些声音伴随着孩子们成长,成为他们学校生活的全部内涵。 ①听到这些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了什么? ②感悟品读相关诗句。 ③指导朗读

1、2小节。

⑵ 指导感悟、朗读课文

3、4小节。 ①指名读

3、4小节。 ②思考:“我们”在校园门口那片树林里展开了什么活动?

③在这些活动中会感受到什么? 小结:“我们”在林中“写作诗歌”、“构思散文”,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们”“采蘑菇”、“捉彩蝶”会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纯真与愉快。

用快乐、满足的语气,有感情朗读第

3、4小节。 升华情感,指导创作

① 在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些什么?

i.观看学生校园生活录象。

三、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校园生活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第5小节,有感情地读读第5小节,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这节诗歌能表达你对学校生活的全部感受吗?你还想说什么? 继续创作:

校园是童年的摇篮,

校园是 。

4、小结: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童年的摇篮,它孕育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校园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家,远大的理想就在这里萌芽。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展翅飞翔。

五、作业

1、背诵诗歌。

2、继续完成诗歌续写。 板书: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神秘的声音 有趣的活动

童年的摇篮

8 我的第一首诗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真美”与“真糟”“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的含义。

4、促进学生与本文“对话”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本课新字新词,自主积累,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真美”与“真糟”“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教学难点:体会“真美”与“真糟”“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8 我的第一首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3、自主学习课文,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我的第一首诗》,指导读题。

2、介绍作者背景。

巴德.舒尔伯格是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 ,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左翼,1937~1940加入共产党。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3、小结:《我的第一首诗》讲的是巴德.舒尔伯格小时侯亲身经历的的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情,作者学会怎样对待批评与表扬。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自由读文,自读自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字音,然后用自己的一句话说说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2、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上批注,标记有疑问的地方。

3、反馈:读读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悟或者提出你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讨论。(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第二课时解决。)

4、朗读初步指导:

⑴指导读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的句子。如,母亲的赞美,父亲的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等孩子的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交流。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㈠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

鼎(dǐng)指导读准后鼻音;骚(sāo)平舌音;辅(fǔ)不能读“pǔ” ㈡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 ㈢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汉字字形与结构。

2、示范:

鼎:是个象形字,共12画,书写比较复杂,中间是个“目”字。 嚷:共20画,右边笔画较多,注意写得紧凑,笔画间隔要匀称。

3、请个别学生示范。

4、指导练习。

四、作业

1、练习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8 我的第一首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 有不同的看法。

2、通过阅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 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的内心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作文,第一次写字,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面对这些第一次,我们都会获得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人的不同评价。说说你记忆最深刻的第一次。

二、梳理课文

1、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特写的第一首诗,也得到父母的评价,是怎样的评价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板书:母亲 真美

父亲 很糟

2、同学们品读这两种评价语言,你发现了什么?同一首诗为什么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意见呢?这一切还得从故事开始说起。

三、合作学习1——13自然段。

1、分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就初步研读了故事内容,这一节课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继续研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讨论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2、反馈:通过学习,你认为哪些句子要重点研读,为什么?怎么读?怎么表现? 研读母亲:

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的是你写的么?”(惊喜、欣赏、赞美) “不过,本,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美极啦!”(劝慰、赞美)

“本,你有时就是让人闹不明白。”妈妈生气了,“巴德还小,这是他学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生气、失望) 研读父亲:

终于,我听见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直截了当地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很糟!”(严格、批评)

“世上的劣诗已经太多了,”爸爸却很固执,“如果孩子写不出好诗,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当诗人不可。”(固执、严厉) 研读“我”:

我面红耳赤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开心、骄傲)

我简直等不得了———他呀,是好莱坞著名的剧作家,一个大名鼎鼎的大人物!(着急、以为会得到赞美)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紧张、担心)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伤心、难过、失望)

3、学生表演故事。

4、评价交流。

5、小结。

四、精读14-16自然段。

1、讨论:通过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知道了母亲的评价让“我”期待与欣喜,父亲的评价让我失望与难过,同学们喜欢哪种评价呢?

2、作者的第一首诗究竟写得怎样?“我”是什么时候有那样的认识?在课文什么地方?读一读。

3、很多年过去,对于这件事情,“我”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指名读:

4、理解句子:

① 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作者庆幸什么?这段话怎么理解?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在赞美中不迷失自己,在批评中不轻视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追求真实存在,不为外力所左右。

② “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读一读句子,说说你的感悟。

小结:赞美使人陶醉,批评使人沮丧,而这两种声音一直伴随作者成长,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需要竭尽全力保持平衡——既不骄傲、也不泄气,因此学会自我判断,走向成熟。

5、小结: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也使我学会怎样正确地看待“肯定”与“否定”,使“我”学会“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缘自于父母深深的爱。

板书:正确对待 驾稳风帆 爱

五、拓展与延伸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课文对你的启示。

2、读名言,促进感悟。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你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巴德.舒尔伯特

3、总结。

六、作业

1、写一则读后感。

2、指导课后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 板书设计:

7、我的第一首诗

母亲: 父亲:

真美 很糟

我 正确对待

驾稳风帆

9* 怀特森先生的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习、研究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习、研究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纠错,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根据生活实践经验感悟文本,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怀疑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纠错,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9* 怀特森先生的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3、整体感知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个段落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1、讲故事:在冰川中期,有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夜行兽,它有惊人的夜间视力,在冰川中期这种动物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至于这种动物的其它一切都没有留下来,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野兽?它又究竟是怎样灭绝的呢?同学们猜猜看。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都相信有这样一种野兽的存在。少年时期的大卫•欧文同样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结果因此在科学测试中考了不及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大卫•欧文的文章——《怀特先生的课》。 板书,读题。

二、朗读示范,整体感受

1、让学生听录音示范,要求听清楚课文中生字以及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然后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课文记叙了“我” 小时侯上怀特先生的科学课中发生的几件不寻常的事,在这些事例中,怀特先生教给“我们”怀疑的态度,培养了“我们”坚持真理,勇于纠错的勇气。)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受。 a) 自学生字,扫除障碍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方法指导:可以同桌相互讨论;也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理解字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教师检查,正音。

①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凯 蒂 簿 惕 崭 骇

② 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引导学生识记。

凯:kǎi 右边是个“几”字;凯旋 凯歌

蒂:dì 这是一个形声字,可以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

簿:bù 指导学生区别“簿”与“薄”在字音、字形上的区别。帐簿 崭:zhǎn 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崭新。 骇:hài 指导学生了解“骇”、“该”、“咳”在音、形、义上的区别。

3、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汉字的字形,说写法。

教师示范难度较大的字。

簿:笔画较多,注意字形紧凑,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毅:注意左边最后两笔——撇与点的书写位置,不要遗漏。 b) 自由读文,引导质疑

i.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好标记。

ii.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例如:

① 怀特先生为什么‘捉弄’同学?

② 为什么上怀特先生的课每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 ③ 怀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④ 什么是“崭新的怀疑主义”? ⑤ 为什么其他老师不习惯被怀疑? ⑥ „„ c) 作业

i.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ii.针对课堂中提出的、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思考。

9* 怀特森先生的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习、研究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主义”对学习、研究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纠错,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根据生活实践经验感悟文本,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怀疑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纠错,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怀特先生的课堂,了解了他的教学思想,了解了他对学生教育与引导的方法。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自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一部分在上节课已经解决,有一部分遗留了下来,现在继续讨论。

二、释疑解难,感悟文本

现在我们将这些问题综合、归纳,然后继续讨论交流。

1、提炼(或者由老师抛出)关键问题,指导学生学文。 出示问题:

①怀特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②怀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③什么是“崭新的怀疑主义?”怎样区别于“不信任的怀疑”或“无端的怀疑?”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在的含义。)

3、检查与反馈。

①怀特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哪些同学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怀特先生教会我们什么?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读一读相关句子。 读书:

Ⅰ 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Ⅱ 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而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Ⅲ 我没作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也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思考:从你们读的句子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知道怀特先生想教育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对周围的事物辨证地看待,追求真理,并拥有坚持真理的毅力,以及一旦认为别人错了,有说出来的勇气。

从怀特先生的故事中你能说说怀特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吗?

(怀特先生是一个对学生严格、循循善诱、热爱教育、具有超前的教育意识的人。)

三、小组讨论,感悟真谛

1、分小组讨论。

什么是“崭新的怀疑主义?”怎样区别于“不信任的怀疑”或“无端的怀疑?”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3、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作业

1、书写课文中的生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

板书设计:

9* 怀特森先生的课

敢于怀疑

勇于纠错

坚持真理

选读三 大自然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教科书带给作者的感悟,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 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向往光明的生活。

3、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片段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课文内容。

2、仿照课文表达的方法展开片段训练。。 教学准备:准备成长小故事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老师。在家里父母是我们的生活启蒙老师;课堂上站立着向我们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老师;大自然也是我们最忠实的老师,当然,大自然也能成为我们的教科书。

板书:大自然的教科书

2、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读文

1、同学们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交流: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全班交流。

3、通过刚才“质疑——解疑”的过程,在学习方法上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阅读的课文中,边读文边思考才能读懂课文。带着问题读书,是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

现在我们把刚才的过程反过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然后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概括性,能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

5、检查反馈,比一比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板书主要问题:

大自然的教科书给作者什么启示? 这种启示怎样来的?

这些启示的作用是什么?

6、解决问题

从大自然的教科书中得到的启示:

①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知道了世界上有着外表相似、实质却不同的东西。 ②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这单纯的少年学会了思索。我懂得了:做坏事的家伙也会披着不同的美丽的外壳。

③ 屈死是多么容易啊! 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伤心又痛心。

④ 我的心忽然充满了一种从来不曾有过的喜悦,就像花朵见着阳光一样。 这些启示的作用是:

大自然的教科书使“我”从稚嫩走向了成熟,世界在“我”心中,也越来越明亮。

三、了解写作特点,展开片段训练。

1、学生读文。了解写作特点。

(课文采用了“叙述+议论”的方法回忆了与虫子有关的四个生活片段,用记忆的画面将四个小故事连接在一起,完整地表达了“虫子的教科书使我从稚嫩走向了成熟,世界在我心中,也越来越明亮”的体验。)

2、学生交流感受:你从生活中得到过什么启示?是怎样来的?这些启示对你有什么促进作用?

3、指导学生写作。

采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小的片段,要求真实、生动。

4、片段展示与交流。

四、总结

这篇课文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五、作业

1、继续完成片段练习。

2、指导阅读“学校.教育”主题的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感悟诗歌思维的灵动性与跳跃性,引导学生想象,指导表达。

3、引导学生了解打油诗,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自主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6、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语言积累与诗意表达。

2、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乐园三(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语海拾贝——词语超市、金钥匙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读一读,记一记。 出示词语:

温馨 牢骚 啰唆 惊骇

2、读一读你认识的词语,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3、指导识记。

4、用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5、读一读,写一写。

出示词语:

倾听 蚂蚁 佩服 和谐 蕴含 神韵 饲养 大名鼎鼎 评判 诗稿 餐桌 颂辞 相辅相成 遗留 描述 记录簿 警惕 驳论 毅力 崭新 ① 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 出示笔画较多的汉字,指导学生记忆。

③ 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④ 听写词语。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写到四种“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翠绿的叶子轻柔的呼吸”“幼笋无声地暴出地心”“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蚂蚁的号子”。你能听见吗? 其实这些“声音”都是作者诗意的想象,在他的心里,也在你我的心里。

2、指名读,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结:诗歌赋予了叶子、幼笋、云雀、蚂蚁以人的意识。叶子宁静地生长、幼笋坚韧的品质、云雀有形的歌儿和蚂蚁积极的生活都是作者对生活的幸福感受,表现了儿童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对神秘大自然的好奇之感受,这些都是作者诗意的想象。在写作中作者的思维是生动、具有灵气的、是跳跃式的,不受现实的制约。

4、思考:诗歌中用了什么手法?

5、指导学生拓展,续写诗歌。

6、检查与交流。

三、小结。

语文乐园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趣味语文。

2、古诗诵读——《墨梅》 教学重点:

理解《墨梅》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理解《墨梅》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语文

1、出示打油诗: 咏雪 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再交流。

4、探究:这首诗与以前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5、读《语文乐园三》中的趣味语文:你知道了什么?

(打油诗,诗体的一种,泛指那些平仄、押韵不合“规矩”、比较口语化的诗歌。这类诗歌多用俚语,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还暗含讥嘲。打油诗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构成打油诗的基本特征。)

6、拓展:打油诗欣赏。 稀粥二首

(一)

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起浪千层。 有时一粒浮水面,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

薄粥稀稀水面浮,鼻风吹起浪波秋。 看来好似西湖景,只少渔翁下钓钩。

二、古诗诵读

1、讲故事《牧童成画家》导入。

2、引入古诗诵读。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古诗,就是刚才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元代诗人、画家王 冕所写的《墨梅》。

3、读题。

指名读题:墨梅。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释题:水墨画出的梅花。这是一首题画诗。

4、从题目上看,还想知道什么?

5、范读古诗。自由读古诗。指名读。

6、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 用淡墨圈画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人间。

7、理解诗句的意思。

8、朗读全诗。

9、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语文乐园三(第

三、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文生活——写我第一次„„

2、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第一次”是那么令人难忘的经历,你记得第一次旅游吗?你感受过第一次成功的喜悦吗?你记得第一个握住你的手写字的人吗?第一次在教室落泪、第一次成功脱险、第一次善意的帮助、第一次羞涩的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说明白这“第一次”的奥妙呢?今天,我们就第一次在课堂上来讨论我们的“第一次„„” 板书:第一次

二、口语交际

1、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的第一次„„

要求:① 说真实的故事,表达真实的感受。

② 将故事说具体、有趣。

③ 组内评价交流,推选一人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听的要求:

①听清楚故事的内容。

②针对讲述的内容作出评价,说说故事哪儿有意思?为什么有意思? ③对同学讲的内容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交际要求:

①将故事说明白,说具体、有趣,突出重点。 ②要谈谈自己真实的体会。

三、指导方法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怎样才能将故事讲明白、讲生动?

四、总结

略。

五、指导写作方法

1、同学们的故事都很有趣,但怎样将故事写得有趣呢?这里面是有方法的。

2、出示例文《我的第一首诗》。

①自由阅读例文,说说你的整体感受。

②例文哪些地方重点描绘了,写得仔细。例文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

③作者从他的第一首诗歌感受到什么?我们怎样选择有意义的素材,体现“以小见大”的思想?

④总结方法

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有了方法,做起事情来就不会觉得困 难。聪明的孩子,从上面的讨论中,你能找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吗?

小结:要把作文写具体,就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仔细。

六、学生写作

1、刚才我们知道了怎样把故事写得有趣,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把自己的故事写一写。 要求:

A、将故事有趣地写下来。(故事内容真有趣,动作神态写仔细) B、注意写作格式,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2、学生习作。

3、读习作,点评。 出示学生的文章片段: 优:(1-2名)(红笔圈记)

他(她)的文章什么地方最有趣? 你能给他(她)的文章提什么小建议使文章好吗? 一般:(红笔改)

这是我们班上一个同学的作文,他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重点问题:动作神态具体仔细;)

4、互相改作文:

要求:读——词、句、字、标点——改

七、总结

教学反思:

10、献你一束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写字7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那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有什么含义。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珍贵在哪里。体会服务员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服务员关于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献花是很经常的事。大家想想,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给人献花呢?你在什么情况下接受过别人赠送的鲜花呢?(学生自由交流)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叫作《献你一束花》。(板书课题) 2.在课文的结尾,有一个反问句,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鲜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会献给她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谁能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看看它要表达什么意思?(鲜花理应献给凯旋的英雄,而不是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进行简短的自由讨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同学们对鲜花到底送给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说的。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和身边的同学合作。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课件出示,随机抽学生认读。)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服务员为什么要给这个失败的运动员献花?

读完课文,学生回答两个思考题。

三、学习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请自由朗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位运动员为什么一直垂着头?你知道她是怎样想的吗?

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朗读,体会女运动员的内心。

四、自由朗读课文

已经理解的地方在课文边上写下自己的理解,在课文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并与同桌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

全班交流。

五、朗读课文,熟记本课生字词语

六、作业

默写本课生字词语。

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不理解的地方尝试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师指导读重点段落,体会胜利与失败的对比

1.自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找出这次回国,机场迎接的景象跟以往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次比赛胜利归来: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许多只手伸过来要和她握手,许多摄像机镜头对准她,记者死死纠缠,几十束花,多得抱不住。

两年来多次比赛回国:迎接她的是笑脸、鲜花和照相机雪亮的闪光。

这次比赛归来:很少有人招呼她,记者有意避开她。) 1 2.师:第三自然段是插叙的内容,请大家默读思考,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对哪些句子体会很深?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越赢就越怕输,成绩的包袱比失败的包袱还沉重”和“精神可以克服肉体的痛苦,肉体却无法摆脱精神的压力”这两句话的含义。

提示:

你平时有这样的经历吗?请你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课文中的内容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话: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就会用很大精力去保住这个胜利,因此,他背着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失败了,他当然会背着包袱。但是,失败以后很可能就是胜利。两者相比,前者的包袱要比后者的重一些。在本课中,是指这位运动员两年来的胜利让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生怕自己失败。)

(第二句话:一个人肉体上的痛苦可以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但是,精神上背着思想包袱的话,肉体却无法摆脱开。在本课中,指的是这位运动员背上思想包袱以后,以至于“这次她在平衡木上稍稍感觉自己有些不稳,内心立刻变得慌乱而不能自制。她失败了,并且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她曾经的殊荣,体会她失败的原因。

4.如果你是这名运动员,面对这样不同的迎接场面,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5.你能用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吗?

二、学习课文后面的部分

1.同学们,就像大家刚才体会到的,运动员这时的心情非常沮丧,甚至觉得难堪。在你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可能也有像她这样的心情,对吗?在这样的时刻,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别人的理解和鼓励。)

2.就在这个运动员沮丧、伤心的时候,一个理解并支持她的人出现了。读课文五至十一自然段,想一想运动员收到这束鲜花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分角色再读这一部分,你认为应怎样读好女服务员的话。你怎样看待女服务员说的话?

4.出示“谁能避免失败呢?我想,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学生交流体会。

(一个人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对于这位女运动员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从而走向新的胜利。因此,女服务员说“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 5.出示“只见女服务员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她顿时热泪盈眶。”这个“奇异的力量”是指什么?想一想,它会给运动员带来怎样的影响?

三、研读最后结尾部分

课文最后又问了我们一遍:“怎么?鲜花理应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会献给她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现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五、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续写:《收到鲜花以后„„》

11、一诺千金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下来。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教学难点] 课文第

九、十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秦文君的《男生贾里》与《女生贾梅》吗?请你们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吧。其实,秦文君还写了许多哲理散文,现在,让我们打开书,再次走近秦文君,去领略她作品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畅谈感受

1.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可以查字典或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

3.自读课文,读后汇报:

自己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第

九、十自然段,做到读通读顺,初步读出自己的理解,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可以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等。 2.同桌互相交流,读不准的字词互相帮助。 3.指名认读下列词语:

磊落、兑现、瑟瑟、蹿出去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4.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或者读不准,请找出来,与同学一道读一读,互相帮助朗读与理解。

5.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五、作业

熟记生字词语,在熟读课文的同时在书上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者写下自己对某些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1.生字词语“开火车”认读。

2.汇报自己的批注内容,教师现场评价,并从中理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二、共同探究理解课文 1.第一个故事

思考:我的心理都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难堪”的意思,体会那个男生为什么难堪,如果你是那位男生,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2.你读了这个故事,哪里最让你感动?你想对那个男生说些什么? 3.第二个故事

思考:对于两人不同的结局,你有什么想说的?哪些内容最让你感动? 4.第

九、十自然段

思考:你认为这两段应该怎样去读,请读出你的理解来。

请谈一谈你对这两段的理解。

三、品读回顾,提高思想认识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法之妙。

思考:你认为作者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整体构思上,由两个故事构成,中间的议论部分过渡自然。

练说,提高思想认识。

学了这两个故事以后,你对“一诺千金”怎样看呢?请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我觉得“一诺千金”就是„„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诚信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

1.师:“一诺千金”的故事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除了这个故事以外,还有许多讲诚信的人与事。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诚信故事。

2.作业:课外阅读有关诚信的书,可以写一篇读后感,也可以写一写关于诚信的故事。

3 12、小丑的眼泪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小丑为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后的激动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小丑为失明的小女孩表演成功后的激动之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请谈一谈你们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位盲人,请想象一下,你能欣赏到小丑的精彩表演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个小丑与盲姑娘之间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阅读情况。 3.教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请标记生字,并读一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2.交流学习结果。

读准下列生字:篷、滞

读准下列各字并组词:

覆、檐、澈、盲、滞、促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四、理解感悟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也可以与同桌讨论: 1.小丑为什么要到小女孩家为她一人表演? 2.小丑是怎样让小女孩知道小丑是怎么回事的? 3.小丑为什么哭了?

五、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与引导(学生讲到哪一段,就组织学生讨论哪一段,并且相机指导朗读) 1.第1—10段。

引导理解:

小丑看着小姑娘那双明澈的眼睛惊讶万分„„我将给你一个人表演。好吗?

思考:为什么小丑“惊讶万分,不知说什么好”,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2.第11段到结束。

3.快速阅读全文,前后对照,找出与小丑相关的句子,教师相机出示:

(1)突然,这个年迈的小丑发现,无论他怎么表演,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头上扎着红蝴蝶结的小姑娘始终不笑。

(2)过了好一会儿,著名的小丑终于开口道:“听着,孩子,我一定要让你知道我为什么可笑。如果你父母方便的话,明天下午六点钟我到你家来。我将给你一个人表演。好吗?”

(3)小丑说:“当然,我答应过的。”他向她的父母致意,然后送给爱丽卡三本厚厚的盲文童话书作为新年礼物。

(4)小丑既没戴眼镜,也没穿戏装,完全没化装,表演能不能成功,他心里没底。

(5)突然,爱丽卡吃了一惊,她发现这个伟大的小丑哭了!

当然,还可以找出写父母的句子,这样,理解小丑为什么哭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拓展延伸

师:盲人生活我们难以想象,我向大家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感受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像小丑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人生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请大家搜集一些,读一读,相信你会收获很多很多。

板书

小丑的眼泪 4 盲女孩:始终不笑→仍然呆滞不变→开始笑了→大笑起来→她笑得气喘吁吁

伟大的小丑:打开心灵之门

选读四

海的女儿

[教学目标] 自由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海公主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海公主的美好心灵。 [教学时数] 1课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美人鱼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这张图片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图片,引入课文。

二、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标上记号,自己想办法解决。 2.在读书过程中,标记优美的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不同意见可以与同桌交流。

三、交流阅读体会

1.标出不认识的字,交流识字经验。 2.交流阅读结果,与同学分享。

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海公主美好的心灵?

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课后阅读《海的女儿》原著,做好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语文乐园四

知识与技能:

(1) 语海拾贝——词语超市,名言警句 (2) 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

(3) 语文生活——如何劝导身边遇到困难的人 (4)习作——写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重难点:对古诗名言的理解,写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相认读,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开火车认读,当场听写部分词语。

二、金钥匙

1.学生自读短文,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2.回顾《献你一束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它们的好处。 3.我们的作文中用到了动作与神情描写吗?请举出例子,与大家交流。 4.教师小结。重点强调作文中如何写好动作与神情,为本次作文训练做准备。

三、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 2.介绍孟子。

3.指名读句子。

4.让学生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5.教师疏通字意、句意。 6.熟读并背诵。

四、古诗诵读

1.引入。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主将指挥不力,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只能眼看着抱负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2.读题,理解题意。

3.简要介绍陈子昂。唐代文学家,他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听读课文。上两句每句五字,两个停顿: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两个停顿: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感悟诗文。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

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我没能亲见其人;未来的贤明之君,至今我也没有能看到他们。想到这旷宇茫茫啊,来的未来,去的已去。唯我一人孤单而寂寞,忍不住悲伤的眼泪直往下落!

6.背诵诗歌。 7.小结拓展。

我们的生命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久存在,所以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亲身经历,未来的世界我们也看不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生命都是孤独的。当人体会到这种宇宙间必然的命运,自然会“怆然而涕下”了。杜甫的《登高》,也包含了这种深远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由《献你一束花》入手,思考:面对因失误而痛失金牌的女运动员,机场服务员是如何做的,她的做法你认为怎样?

二、学习劝慰、帮助别人 1.自读教材中的“提示”。

2.谈话导入,我们平时有过劝慰、帮助别人或者得到别人劝慰、帮助的经历吗?请大家回顾一下,想好之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3.设计情景。

请把平时碰到的困难或烦恼写在纸条上。

每两人为一组,一人上台抽取一张纸条,两人合作,完成劝慰、帮助过程。 4.全班评出表现优秀的合作小组。

三、拓展练习

回家后,与父母交流这方面的体会,如遇到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不高兴时,请想办法劝慰帮助他们。可以把这个小故事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

请以“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提示:

1.写自己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比如师长的关爱、同学的帮助„„

2.“令人感动的一件事”,可能是大事,更可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注意观察、体会日常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人心的善和美。

3.注意先后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但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

4.抓住人物(包括你自己)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二、指导习作

1.谈话导入:请你说一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3.重点指导学生说详细,教师与学生互动,深入挖掘,直到细节清楚为止,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4.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现场点评

随机抽查学生习作,进行讲评,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写完整,写具体。

四、学生誊写习作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把自己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地方,还有标点符号的用法,把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润色,使之更加完美。

二、引导学生互评

交换习作,按教师前面提出的方法相互修改,请用上修改符号。

要求:发现对方的优点,同时,帮助对方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对习作进行修改。

三、教师点评

教师评价本次习作情况。

随机抽取三类(优、良、一般)习作,逐一进行点评。

13、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万物的兴趣。 2.了解蜗牛“慢条斯理”特点的具体体现。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揭题

1.出示谜语:一头小牛黑溜溜,无角无尾不拉犁,背着房子很自在,拖拖拉拉慢慢走。 2.同学们,蜗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你能说说蜗牛有哪些特点吗?(相机板书并理解“慢条斯理”)

3.通过观察和课外阅读我们对蜗牛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全面地了解它?让我们走近它吧!(将课题补充完整) 4.激疑: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介绍了蜗牛哪些特征和习性?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 2.指名答思考题。 3.指名读课文。

(1)检查正音。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泌(mì)灼(zhuï)盹(dǔn)嗅(xiù)卵(luǎn)

(2)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灼热:像火烫着一样热。

黏液:黏稠的液体。

腺:生物体内能分泌某些化学物质的组织,如人体内的汗腺和唾液腺,花的蜜腺。

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课文介绍了蜗牛哪些生活习性?(爬行、睡觉、吃食、繁殖、栖息) 2.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给课文分段。

四、识记生字词

1.自由识记。

2.交流记忆方法。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灼”的右边部分是“勺”,不是“匀”。“盹”注意与“吨”区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蜗牛哪些生活习性?

二、感知蜗牛的生活习性 1.分组自学课文。

找出介绍蜗牛生活习性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蜗牛是怎样爬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2)蜗牛大部分时间不动,待在壳内睡觉。那么它们睡觉有什么特点?

(3)蜗牛吃食、繁殖和栖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4)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征?哪些地方令你感到吃惊? 3.练习: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

)蜗牛背着房子走,(

)我们不会认为一小时爬行4米太慢。

(2)(

)蜗牛的视力不好,(

)它的嗅觉很灵敏。

(3)(

)蜗牛的牙磨坏了,(

)会长出新的。

三、感悟蜗牛的“慢条斯理”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蜗牛的生活是慢条斯理的? 2.讨论交流思考题。

3.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问一答,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蜗牛“慢”的特点上来了。) 4.指导朗读第

1、2自然段。读出疑问与惊讶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课文介绍了蜗牛的习性,谁还搜集了有关蜗牛的其他资料?补充介绍资料。

补充介绍:蜗牛除了钙质硬壳以外,全身都是软软的,但它的力气可大呢,能背动比自身重20倍的东西,能移动比自身重210倍的物体呢!

2.“蜗牛的自述”:以第一人称复述课文,深化理解,练习表达。

五、作业

1.选择正确的答案。

破折号的作用有:①注释说明;②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③表示话题转移;④表示语意的递进。

(1)这“地毯”是它自己铺的——一条黏液做的“地毯”。(

(2)观察蜗牛是挺有趣的——假如你能找到它们的话。(

) 2.练笔:观察一种动物,抓住特点写下来。

板书:

蜗牛慢条斯理的生活

爬行

一小时只能走大约4米

睡觉

灼热的阳光,下雨,整个冬天

生活习性

吃食

整天吃,连吃几个小时不感到饱

繁殖

卵产在洞里,几十粒到上百粒

栖息

潮湿的地方

14、昆虫迷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学生对法布尔的了解,知道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与他对科学的热爱、坚持不懈的精神分不开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法布尔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猜课文会写什么? 2.简介作者:叶永烈,当代著名作家。《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小灵通漫游未来》等。先后创作了大量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简介。

亨利;法布尔(1823—1915年),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做过中学教师。靠自修,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达尔文称他是“难以效法、无与伦比的观察家”。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3.指名读课文,检查正音。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

隧(suì)侣(lǚ)擅(shàn)耙(pá)弦(xián)肺(fâi)

4.你从课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专心致志:集中精力,专心做一件事。致: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志:心思。

如痴似迷:形容专心到了入迷的程度。

成年累月:形容时间长久。成年:整年。累:重叠,堆积。

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形容感人至深。肺腑:内脏,指内心深处。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先写法布尔观察蚂蚁搬死苍蝇、蜘蛛捕食蚊子、蜈蚣产卵、蜣螂活动的具体事例;接着介绍法布尔的生平经历和他取得的成就。)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6自然段):法布尔是个昆虫迷。

第二段(第7-18自然段):法布尔的生平经历和他取得的成就。

(3)分段读课文。

四、自学生字词

提醒学生“健”中间的“廴”不要写成“辶”,“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理解内容

(一)理解第一段。

1.自由读。

思考: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法布尔从小就是一个昆虫迷?

2.讨论交流:

(1)“怪人”两个字为什么加上引号?

(2)从哪儿能看出法布尔观察时专心致志?

补充介绍:他曾花了好几个星期,观察一堵古老的墙头,仔细研究鳖甲蜂捕捉囊蛛的动作。他还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观察雄蚕蛾如何向雌蛾“求婚”的过程。但是,当快要得到结果时,蚕蛾不巧被一只螳螂吃掉了。结果,他又花了整整三年,才得到完整而准确的观察记录。

(3)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3.法布尔成年累月地观察昆虫,研究昆虫,文中是怎样写的?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所列举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4.师述:正是靠着这种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观察,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种种有趣的秘密,达尔文因此赞扬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5.文章的开头有哪些与众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更说明他是一个昆虫迷。)

(二)理解第二段。

1.自由读。

思考:法布尔为什么能写出《昆虫记》这样的巨著?画记含义深刻的语句。 2.讨论交流:

(1)法布尔为什么能写出《昆虫记》这样的巨著?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法布尔有恒心、坚持不懈?

(3)理解句子含义。

①“学习这件事,有没有人教你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自己有没有自觉。”你是怎样

理解这句话的?(有没有人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自觉。有人教但不自觉,会学不好;如果自觉,没有人教也能取得成功。)

②“有教师的言行指导的人是何等幸福!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坦途。另一种人则要走嵯峨的山崖上的一条小径,由于两眼一抹黑,经常摔倒;他慢慢摸索着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而不知所往。帮他的唯有毅力——根底浅薄者的唯一伴侣。我的命运便是如此。”(第一层意思是有老师的指导,更容易走向成功;第二层意思是,我是一名根底浅薄者,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途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毅力。)嵯峨:山势高峻。

(4)通过自学,法布尔取得了哪些成就?

(5)法布尔有着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仔细,课文是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举例说明)

3.法布尔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说出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话:“我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怎么理解这句话?

4.小结:法布尔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探索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法布尔之所以能成功,他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热爱和痴迷,使他成为一位“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如果现在面对法布尔,你想对他说什么?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2.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收获。

四、作业

1.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习作: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一)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对小海豹的关爱,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

[教学难点] 理解卡特琳的行动,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平时你听过或见过人类保护动物的事例吗?交流资料。

2.你见过海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生在一个小女孩儿和一只小海豹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全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

蹒跚(pánshān)舔(tiǎn)笨拙(zhuō)

3.讨论交流。

(1)这个小女孩儿怎么样?这是一只怎样的海豹? (2)她和小海豹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理清脉络

第—部分(第1—6自然段):发现小海豹。 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决定养小海豹。 第三部分(第13—18自然段):喂养小海豹。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教小海豹游泳。 第五部分(第23—24自然段):小海豹吃鱼、学捕鱼。

四、理解内容

1.卡特琳是如何关爱小海豹的?画记有关语句。

2.小海豹对卡特琳产生了感情,从哪儿可以看出?

3.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汇报交流。ben文由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_收.集 板书: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一)

发现小海豹

决定养小海豹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二)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

2.理解内容,了解卡特琳为了让小海豹学会在大海生存,付出的辛勤劳动,同时感受她和小海豹之间的感情。教育学生关爱野生动物。

3.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卡特琳教小海豹捉鱼和对付海浪的经过。

2.感受卡特琳和小海豹之间的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在《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一)》中,卡特琳是怎样照顾小海豹的?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画记下来。

2.检查正音,并理解词语意思。

驾驭(yù)嶙峋(xún)徘徊(páihuái)

3.交流讨论,理解词义。

悲喜交集 朝夕相处 欣喜若狂 恋恋不舍 驾驭

4.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思考题:

(1)小女孩儿和小海豹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情?

(2)为了让小海豹学会捉鱼,卡特琳和父亲是怎样做的? (3)为了让小海豹学会对付海浪,他们又是怎样做的?

(4)为什么说小海豹学会捉鱼的时候,对卡特琳来说是一个“悲喜交集”的时刻? (5)画记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小组讨论交流。

三、延伸拓展,深化理解

1.小女孩儿很舍不得把小海豹送回大海,她为什么还是要这么做呢?

2.分别时,如果西里克能说话,你猜它会说什么?

3.与卡特琳相比,你认为我们周围的人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得怎么样?你认为在保护动物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4.总结:一只被抛弃的小海豹得到卡特琳等人的悉心照顾,最后回到大海中健康地成长。同时,我们通过学习还发现如果我们爱护动物,善待周围的动物,动物就能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只有我们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和谐、美丽,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关心、爱护动物吧!

四、复述故事

将《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一)

(二)的内容连起来复述。 板书:

小女孩儿和小海豹

(二)

学会捉鱼:欣喜若狂、悲喜交集

对付海浪:大声喊名字、一把抓住、抱

送回大海:忍住泪水、徘徊、泪水夺眶而出、喊着、呼唤

语文乐园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记词语、读写词语,进一步巩固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阅读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了解成语的含义。

3.自主学习《塞下曲》,理解诗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4.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词语超市”

1.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3.讨论交流。

4.书写第二组词语。提醒要注意哪些字,怎样才能写正确,写美观。

5.抄写“词语超市”中的第二组词语。

二、教学“金钥匙”

1.自由读题。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思考题。 3.拓展。

(1)回忆《昆虫迷》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和特点。

①“开门见山法”,即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扣住题目。这样简洁,避免离题,便于自然展开文章的内容。

②“介绍背景法”,即说明情况和背景,让读者容易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快把读者带入到文章当中。

③“提出问题法”,即文章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④“倒叙引入法”,这种方法会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激发阅读下文的欲望。

⑤“古诗名言引入法”,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结: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为正文作铺垫。希望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的作品都有很精彩的开头。

第二课时

一、教学“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

2.交流。

(1)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曹操采用什么办法使部队按时到达目的地? (3)小组内讲一讲自己搜集的成语故事。

二、教学“古诗诵读”

1.导入:

今天我们要诵读的《塞下曲》描写的是塞外守边将士出击前的情景。

2.读诗题:塞(sài)下曲。古代边塞军歌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斗生活的。

3.介绍诗人卢纶和他的《塞下曲》组诗。

卢纶,唐代诗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

卢纶写的《塞下曲》一组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军营生活。此为第三首,描写匈奴兵利用夜色逃跑被唐军发现时追击的情形。

4.初读古诗。

5.自由读,多读几遍,自悟诗意。

6.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jiàng):率领。

轻骑(jì):轻装的骑兵。

逐:追赶。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首领偷偷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劳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