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各类文章体裁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55:52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文章的体裁

文章的体裁

文章的体裁,一般人把它分做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四类。现在分别说明如下:

(一) 记叙文:记叙文是记事文和叙事文的合称。记事文又叫做记述文,是把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像的情形,将人物、地方或事物的形状、色彩、状态、情景、性质、效用、方法记述下来的文章。叙事文,又叫做叙述文,是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动作、变化,使人知道事实经过的文章。

(二) 论说文:论说文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说明文是解释事物、阐明事理、分析因果、说明意义,使人知道事物、事理或因果知识的文章;议论文是发表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列举理由和例证,来确立自己主张,使别人信服为目的的文章。

(三) 抒情文:凡是抒写个人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微妙情绪,如忧悒、颓唐、宁静、兴奋等心灵感触的文章,就叫做抒情文。

(四) 应用文:凡是人们日常生活上,为了处理公私事务所写的文字、文书,都属於应用文。常见的应用文如:书信、日记、便条、公文、契约、柬帖、启事、对联等等都是。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3)神话故事

(4)民间故事

(5)传说

(6)回忆录

(五)、戏剧

推荐第2篇:文章体裁分类

文章体裁分类

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 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 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

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

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答案补充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3)神话故事 (4)民间故事 (5)传说 (6)回忆录

(五)、戏剧

推荐第3篇:问文章体裁

.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 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

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6.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8.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19.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1.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2.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3.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4.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5.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 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

象或严密。)

26.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7.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推荐第4篇:文章的三大体裁

文章体裁既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那么这些文章体裁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二分法

二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分类法,也是“文学”与“文章”尚未分家时的一种粗略的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作品的语言是否押韵而把所有的文章分为韵文和散文两个大类。

2、三分法

三分法是欧洲文学史上流行的一种传统分类方法,它是根据作品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将文学作品划分为三大类: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

3、四分法

我国“五四”以后流行的是四分法。四分法是在长期沿用传统的二分法的基础上,借鉴外国的三分法而提出来的。四分法是根据文学作品在形象塑造、体制结构、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把作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类。四分法的划分注意到了文学作品的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而且也注意到不同体裁在体制上的差异,同时也符合文学发展的实际。正因为“四分法”定名具体,类属单一,容易掌握,所以成为我国的习惯分法。

文学是发展的,文学体裁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分类方法已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学现实。有人在四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影视文学和说唱文学,但是还不够,现在又有了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所以我们应该从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来了解文学体裁,而不必拘泥于某种分类方法。

推荐第5篇:文章体裁做题总结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2.打比方 把事物事理比作什么,具有抽象性,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把„„比作„„,体现了„„的„„特点„„)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5.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引.....的例子,说明„„.....的„„.....的特点。)6.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8.引言论/引用/引资料/做引用 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10.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打比方与比喻的区别打比方只是一种说明方法,适用于说明文。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适用于各种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散文,诗歌等文章都可广泛运用。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不宜用借喻。说明文中,如果是为了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此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介绍该事物服务的)从这一角度说,比喻就是打比方。如《苏州园林》:“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说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着眼在画意,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如说明文《笑》最后几段话(23-28)“笑,你是嘴边一朵花,在颈上花苑里开放。笑是脸上一朵云,在眉宇双目间飞翔。你是美的姐妹,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爱的伴侣„„笑,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你是一种动力,推动工作与生产前进。笑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也是一种集体生活感情融洽的表现”是作者用诗一样的优美语句讴歌“笑”,不属于说明或介绍“笑”的内容,所以,这几段文字只是运用了比喻修辞,而不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推荐第6篇:文章体裁与文学体裁

文章的体裁有哪些

最佳答案 议论文 记叙文 小说 说明文 散文

文学体裁有哪些

最佳答案

文学体裁一般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诗歌,是语言精练、分行分节、讲究韵律的。

戏剧由布景,角色介绍,人物台词等组成,在形式上也是好区分的。 小说和散文比较容易弄混,可从以下两方面区分:

1、小说是虚构的,散文选材一般是真实的。

2、小说重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散文重线索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文章的体裁有哪些? 文章的体裁称之为文体, 分为四类: (一) 论说文

(二) 记叙文

(三) 抒情文

(四) 应用文

文章的种类和作法

论说文的作法

论说文分为两种: (1) 议论文

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

见,以说服别人为目的. (2) 说明文

解释事物,说明意义,使人了解

事理或事物现象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作法

(1)_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法方式. (2)_以记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容. (3)_通过描写人物,事件以及状物,写景表

现中心思想.

(4)_以记叙方式为主,综合运用其他各种表

达方式,包括: 正常的记叙文

倒叙式记叙文

特殊式记叙文

正常的记叙文

依事情的顺序,而叙时间不颠倒. 倒叙式记叙文

★先说明结果,在说明原因,先说现

状,然后在讲过去.

★此种记叙文,使人有一读便可明了

其的用意所在. 特殊式记叙文

把一件事最精采的部分,或者是中心

部份,特别加以描述. 抒情文的作法

凡是透过文辞,表现心灵上感触的情绪的

一种文体. 大概分为三种:

情尽乎辞:心中有十分感觉,笔下也写十分, 是理想的抒情文.

情溢乎辞:心中有十分感觉,笔下只写七八分. 若没暗示作用,则流於词不达意.

辞溢乎情:心中有七八分感觉,笔下却写十分, 没有真实感觉,应引以为戒. 应用文的作法

用於社交或一切实用的文章,例书信. (2) 书信通常分三部分:

开头:称谓,题称语,应酬语. 正文:书信的本体. 结尾:敬辞,署名,月日. 根据以上作文文体

为这一次校外教学

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作文一篇: (1) 自定作文题目

(2) 不限字数

(3) 不限文体

散文包括哪些体裁?

在今天,我浅谈对散文的看法。

其实,散文包括的很广。那么,散文包括哪些体裁呢?

其实,杂文.杂谈.报告文学.散记.通讯.观后感.纪实文学(纪实散文.纪实小说).侧记.特写.速写等......都属于散文类。在古代,小说.故事等也属于散文类。

一孔之见,望多交流。希望朋友们讨论。请大家发表意见!

“散文”是对于“韵文”而言的。因此含义很广。狭义的散文概念,大概排除了小说。

写作文体裁有哪些

最佳答案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3)神话故事

(4)民间故事

(5)传说

(6)回忆录

(五)、戏剧

推荐第7篇:文章体裁的分类

1 什么是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围绕着所给话题,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内容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在上述例题中,只要考生所写作文与“树”有关,都算切题。记叙文可写自己亲历的或看到或想到的有关“植树”或“毁树”的人、事,也可以记叙以“树”所喻之人、所喻之物、所喻之抽象的文化现象,又可以是畅想未来社会的人与树之间的生存关系;说明文可说明树(也可以是一种树)的种类、特点、作用、栽植等知识,也可以说明植树(或毁树)的作用(或危害);如果写议论文,可由树的自然特点谈起,由物及人,引发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议论,如树木与“树”人,如由“树木、树林与气候”引发的生活、社会现象思考。此外,还可写成戏剧。

把握话题内容的实质,追求与话题内容“神似”,行文中可能没有提到与“树”的字眼,但也算切题。

上面的分析表明,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例如所举例题,不管是写有形的树,还是写无形的树,但都应该与树有关,这样的作文才算切题。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给了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一般情况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试可以自拟题目。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 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 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将来可能会去掉此限。实际上2000年某些地区中考已经允许考生写诗歌),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

(4) 想象自由。丰富的想象力是佳作的特征之一。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中考生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一般考生所未想,写一般考生所不能写。想象的自由中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思维的深度。作文的深度就是思维的深刻性。看透所写事物的本质,把握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辨证的分析事物,写出的文章才能使读者觉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

总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的含义是作文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权:考生自己选;选适合考生自己的。就这一点而言,话题作文缩少了对考生作文限制的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作文的体裁

一、记叙文

二、说明文

三、议论文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根据内容需要,穿插使用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手

我们可以用顺叙、倒叙、插叙或补叙法写作。

记叙文的一般要求:

(一)感情真实。

(二)内容具体而有重点。

(三)结构清晰而完整。

二、说明文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阐释道理的文章。它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用等作出科学的解释,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

说明文的一般要求:

(一)内容须带科学性和知识性。

(二)有层次、有条理地解说论点或看法。

(三)文字简洁

三、议论文 议论文是用来分析事理、阐明观点和主张的文体。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的一般要求:

(一)开头时,根据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定下一个立场或论点。

(二)以所持论点为基础,提出有力的论据或道理来令读者信服。

(三)层次须分明、语言要简练。

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

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

推荐第8篇:语文文章体裁分类

文章体裁分类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 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 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 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

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推荐第9篇:英语文章的体裁 [1500字]

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议论文 ,记叙文,应用文,新闻类文章,科普文,说明文 我们把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大致划分为五个步骤:

以阅读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从整体入手感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与层次结构;然后把握词汇与语法知识,对文章作深入细致理解;最后再采用综合方法,达到整体全面地理解

1.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

1.归纳法,既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演绎法,即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对照法即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即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记叙文

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发生的事件,再介绍怎样发展的,

最后是为什么是这样,通过文章升华出什么人生哲理,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三)应用文

应用文阅读属于信息性阅读,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某方面的信息,其试题大多数是客观性较强的表层理解题,比较容易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多注意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或数据等。

(四)科普文

科普类文章是英语考试阅读理解中必不可少的题材,以介绍某一科学现象居多。在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科普类文章占有大量的篇幅。

(五)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1.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对象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明确的概念。

2.举事例: 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

3.做比较 : 选择有外部或内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

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4.打比方: 适当运用比喻,能够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5.列数字: 通过阅读大量的说明文,学生总结归纳出常见的说明顺序:

1.空间顺序。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按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作介绍。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2.时间顺序。这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的一种顺序。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推荐第10篇:不同体裁文章的教与学

不同体裁文章的教与学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人物、事件为主的一种文体。在语文教材中,安排的都是简单的记叙文,它的结构简单而严谨,语言准确、朴素、鲜明、生动,便于学生阅读。

一、记叙文的教学

记叙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但往往是写人、记事互相交织,难以截然分开。如《洗衬衫》一课。这类记叙文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作上,常把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但采用的最基本的表现方法是叙述和描写,描写包括人物外貌、言语、行动和心理的描写,动植物等的形态、颜色和变化的描写,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

记叙文教学应注意:

(一)学习记叙文的语言。记叙文的语言,涉及到叙述、描写、说明等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些表达方法是社会交际和学生学习简单记叙文经常运用的。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低、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学习生动形象的词、句,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帮助学生理解,高年级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其言语表达能力。

(三)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弄清文章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这有利于读懂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思想品德培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

(五)为学生学习简单记叙文的写作打基础。

二、说明文的教学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说明文作为语文材料,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传授关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二是说明文的语言简明易懂。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语言。

说明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观察力。 (二)密切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实践。要把学到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观察运用,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

三、应用文的教学

应用文教学是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常用到的相对固定格式的文体。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书信、借条、日记、请假条、收条、领条、申请书等多种应用文。应用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讲清应用文的性质、作用、格式和写法。教学时尽量结合实际,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它讲清楚。如书信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给班上某一同学写封信,等讲到书信这一课时,拿出老师写给同学的信进行比较。

(二)要把格式与内容统一起来。应用文的格式和语言如果不跟内容结合在一起教学,学生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的毛病。闹出笑话。如:请假条的格式写成留言条的内容。

(三)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应用。应用文强调学以致用,学生学习应用文目的是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教学中注意学练结合。

四、其他体裁课文的教学 (一)诗歌的教学

诗歌是诗和歌的总称,诗歌的特点在于它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丰富的想象;语言朴实、凝练、生动形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简短的诗歌学生可以背诵但体会诗的思想就有较大困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不同要求。教学诗歌应注意:

1.引导学生多朗读,达到背诵

教学诗歌应配上合适的挂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多通道”反复朗读,如运用视觉、听觉、运动觉(抄写、读)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效果,熟练背诵。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由于诗的语言有较大的跳跃性,教学时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手段(挂图、课件等),引导学生想象,让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展开想象。(二)童话和寓言的教学

1.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的新奇有趣的故事。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夸张和带有离奇幻想色彩的生动情节受到儿童的喜爱。教学应注意:

(1)引导学生认识童话中的人和事,从而分辨是非、善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童话一般有较多的对话,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插图分角色读,在表演中读等多种形式训练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对话时的语气。

(3)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图画,让学生建立起具体的感知形象,在此基础上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

2.寓言的教学

寓言情节简单,有生动的形象,寓言讲的多是动物、植物和其他事物的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生动,适合学生阅读。

寓言教学应注意:

(1)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感受形象。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故事是形象的描绘。寓意是抽象的概括。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的形织。才能领会它的寓意。学生的思维总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所以寓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丰富表象。寓言的课文大多配有图画,这些图画反映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增强了趣味性。教学要结合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丰富他们的表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寓言的艺术形象。

(2)通过朗读突出鲜明的形象。寓言的语言像诗歌的语言一样精练。朗读有其特点:要用讲故事的口吻,读得有感情,语调轻松、幽默。分角色朗读是朗读寓言的好方法。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多朗读。

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来说.虽经学习但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进行独立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先从学生预习课文人手,预习时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同时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习惯,例如:文中的妙言警句可用“一”标出,用“?”标明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在语文课上教师可结合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引导讲解。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开始学生还是不能正确选择所读书目)。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毕业时,部分能够达到小学二年级的阅读水平。

第11篇:体裁分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体裁分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文章的体裁,一般人把它分做记叙文、论说文、抒情文、应用文四类。现在分别说明如下:

(一) 记叙文:记叙文是记事文和叙事文的合称。记事文又叫做记述文,是把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想像的情形,将人物、地方或事物的形状、色彩、状态、情景、性质、效用、方法记述下来的文章。叙事文,又叫做叙述文,是叙述人物或事物的动作、变化,使人知道事实经过的文章。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写人的记叙文一般是(1)一事一人 (2)多事一人 (3)两人文章 (二) 论说文(初中常常分成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论说文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

说明文是解释事物、阐明事理、分析因果、说明意义,使人知道事物、事理或因果知识的文章。

初中常见的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说明:解说实体事物的形状、结构、性质、特征等的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说明: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的说明文。这类说明文的特点在于通过对现象的说明,达到剖析本质的目的。

科学小品说明:用文艺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既有科学性,又有文艺性。这类作品题材广泛,短小精悍。

科普说明文说明:语言比较平实、非文艺性的介绍知识、普及科学的说明文。

解说词说明:对事物、人物进行讲解说明的一种说明文体。是配合实物、图画的说明。

1、阐释性说明文

从几个不同侧面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叫阐释性说明文。有关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科学卫生、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字或教材、科学实验报告、器物使用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阐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解释原因,阐明事理,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章或教材以及考察实验报告、器物工艺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 2、述说性说明文

通过简述概况或情节来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叫述说性说明文。电影、电视剧各戏曲的剧情简介,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心的内容提要、连环画或某些摄影照片的解说词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说明文以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录物象变化、人物经历,诸如自然现象记述、工艺流程介绍、人物生平简介、书刊介绍、电影戏剧作品的内容提要、重要建筑物的解说词等均属于这一类。

3、文艺性说明文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具有较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

一般说来,前两类的写法比较平实,重在对事物或事理的条分缕析的解说。后一类的写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议论文是发表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列举理由和例证,来确立自己主张,使别人信服为目的的文章。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三) 散文: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⒈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⒉抒情性散文:凡是抒写个人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微妙情绪,如忧悒、颓唐、宁静、兴奋等心灵感触的文章,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

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 散文的特征

⒈较强的纪实性

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

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

⒉取材的广泛性。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

⒊议论性散文

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

(四) 应用文: 应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所写的文字、文书,都属於应用文。经常应用的个人简历、调查报告、实习报告、思想汇报、工作总结、求职演讲、慰问信、表扬信、感谢信、祝贺信、嘉奖书、合同样本、商业广告、通知、通报、产品说明书、申请书、读书笔记、说明书、书信、日记、便条、公文、契约、柬帖、启事、声明、对联等等都是.应用文的格式: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分享:

第12篇: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及体裁

七年级上册

第—单元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记叙文

4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散文

第二单元

9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第三单元

11 春 朱自清

12 济南的冬天 老舍

13 夏感

第四单元

17 看云识天气

18 绿色蝈蝈 法布尔

19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20 关山市 蒲松龄

第五单元

21 风筝 鲁迅

22 羚羊木雕 张之路

23 散步 莫怀戚

自传

散文

散文

散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记叙文 小品文 记叙文

记叙文

记叙性散文

第六单元

26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童话

28 女娲造人 袁珂

神话故事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金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3丑小鸭

安徒生

第二单元

7

最后一课

都德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童话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

童话

小说

议论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杨振宁

人物传记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传记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1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莫泊桑

第四单元

16

社戏

鲁迅

17

安塞腰鼓

刘成章

18

竹影

丰子恺

19

观舞记

冰心

20

口技

林嗣环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22

在沙漠中心

记叙文

记叙文

小说

抒情散文

艺术散文

艺术散文

记叙文 记叙文

记叙文

23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记叙文

24

真正的英雄

里根

演讲稿

第六单元

26

记叙文

27

斑羚飞渡

沈石溪

记叙文

28

华南虎

牛汉 说明文

29 马

布封

说明文

30

蒲松龄 记叙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2 芦花荡 孙犁

小说

3 蜡烛

西蒙诺夫

小说

4

书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通讯文

第二单元

4

6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记叙性散文

7 背影

朱自清

散文

8 台阶

李森祥

小说

9 老王

杨绛

10 信客

余秋雨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12 桥之美

吴冠中

13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4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15 说“屏”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帧

17 奇妙的克隆

谈家帧

记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19 生物入侵者

梅涛

说明文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说明文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23 核舟记 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 《礼记》

第六单元

26 三峡 郦道元

28 观潮

周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1藤野先生 --鲁迅

2我的母亲 --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5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记叙文

说明文

散文 写景散文

记叙性散文

记叙文

记叙文

人物传记

记叙文

6雪 --鲁迅

抒情性散文

7雷电颂 --郭沫若

散文诗

8短文两篇 --巴金

散文诗

9海燕 --高尔基

10组歌 --纪伯伦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12罗布泊.消逝的 --吴刚

13旅鼠之谜 --位梦华

14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15喂-出来--星新一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鸡蛋 汪曾祺

散文诗

现代诗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说明文

科幻小说

记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

18吆喝 --萧乾

记叙性散文

19春酒 --琦君

记叙性散文

20俗世奇人 --冯骥才 小说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3马说 --韩愈

24送东阳马生 --宋濂

26小石潭记 --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 ---欧阳修

29满井游记 ---袁宏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书信

传记 说明文 赠序

记叙文

记叙文

记叙文

记叙文

演讲议论文

演讲议论文

书信体议论文

8.* 致女儿的信

书信体议论文 第三单元

9. 故乡

小说 10.* 孤独之旅

小说

11. 我的叔叔于勒

12.* 心声

第四单元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两篇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小说

小说

议论文

议论文

议论文

杂文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 小说

22. 唐雎不辱使命 小说 23.* 隆中对

议论文 24.* 出师表 议论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目录

第二单元

6、蒲柳人家(刘绍棠)

8、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第三单元

9、谈生命(冰心)

10、那树(王鼎钧)

11、地下森林狂想(张抗抗)

12、人生(勃兰兑斯)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14、变脸(节选)(魏明伦)

长篇节选

长篇节选

议论性散文

散文

散文

话剧

戏曲

15、枣儿(孙鸿)

话剧

16、音乐学习(节选)(勒曼)

电影剧本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共120 11

第13篇: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分体裁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分体裁复习提纲

我们可以将现代文阅读考察要求概括为:文章思路结构分析、内容主旨理解、词句揣摩分析(语言品味)和表达看法、探究思考这几个方面。课标的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适用于各类文体阅读。中考主要从三类文体来把握:记叙性文体(包括小说和叙述性、抒情性散文),主要考点是记叙要素、顺序和线索、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等,如果是小说自然要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入手;科技作品(说明文)主要考查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顺序和说明语言等;议论文主要考查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和议论文语言。

其它文体:诗歌(古体诗、近体诗)、戏剧、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书信、神话、寓言。

一、记叙性文体 [知识点储备]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记叙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顶针、互文、呼告。

4、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⑦、夸张:突出、强调; A、现代诗 知识储备

1、诗歌的语言特点:凝练。所谓凝练,就是用精练而优美的语言,表现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押韵,韵脚:诗句的末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就为押韵;句末押韵的字就称为韵脚。

3、词是古代韵文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调子,可以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长短句。词有上下阕之分。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6、《理想》(流水河)

14、*《秋天》(何其芳)

16、《化石吟》(张锋)

24、*诗两首

27、郭沫若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纸船》(冰心)

《天上的街市》《静夜》

七下

4、诗两首

6、*黄河颂(光未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八下

10、组歌(节选)(纪伯伦) 《浪之歌》《雨之歌》 九上

2、《雨说》(郑愁予)

3、《星星变奏曲》(江河)

4、外国诗两首

《 蛔蛔与蛐蛐》《夜》(叶赛宁) 九下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我爱这土地(艾青) 乡愁(余光中)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4、外国诗两首

祖国(莱蒙托夫)黑人谈河流(休斯) [考点提炼]

1、诗歌的特点:抒情性、概括性、形象性、音乐性。

2、按表达方式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3、按体裁分为:旧体诗、新诗。

4、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B、小说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下

7、最后一课(都德)

16、《社戏》(小说) 八上

2、《芦花荡》(小说)

3、《蜡烛》(小说)

8、《台阶》(小说) 八下

15、《喂,出来》(科幻小说) 九上

9、《故乡》

10、《孤独之旅》

11、《我的叔叔于勒》

12、《心声》

17、《智取生辰纲》

18、《杨修之死》

19、《范进中举》 20、《香菱学诗》 九下

5、《孔乙己》(短篇)

6、《蒲柳人家》(长篇节选)

7、《变色龙》(短篇)

8、《热爱生命》(长篇节选) [知识点储备]

1、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情节、环境。

2、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

3、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侧面。

4、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7、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提示文章主题。

8、根据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9、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C、散文

知识储备

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记人,叙事,也可以写景,状物。散文中无论 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所记叙或描写的人,事,景,物为依托。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的深化。散文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几种表达方式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4、《紫藤罗瀑布》(抒情散文)

11、《春》(写景散文)

12、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

13、《夏感》(写景散文)

21、《风筝》(记叙文)

22、《羚羊木雕》(记叙文)

23、《散步》(记叙性散文) 七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性散文)

2、《爸爸的花儿落了》(回忆性散文)

9、《土地的誓言》(抒情性散文)

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的星期天》

17、《安塞腰鼓》(抒情散文)

18、《竹影》(艺术散文)

19、《观舞记》(艺术散文)

21、《伟大的悲剧》(记叙文)

22、《在沙漠中心》(记叙文)

23、《登上地球之颠》(记叙文)

26、《猫》(记叙文)

27、《羚羊飞渡》(记叙文) 八上

6、《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

7、《背影》朱自清

9、《老王》(记叙性散文)

10、《信客》(记叙性散文) 八下(记叙性散文)

1、《藤野先生》(记叙性散文)

2、《我的母亲》(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3、《我的第一本书》(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6、《雪》(抒情性散文)

7、《雷电颂》(散文诗)

8、《短文两篇》(散文诗)

9、《海燕》(散文诗)

10、《组歌》(散文诗)

16、《云南的歌会》(记叙性散文)

17、《端午的鸭蛋》(记叙性散文)

18、《吆喝》(记叙性散文)

19、《春酒》(记叙性散文) 九上(抒情性散文) 九下(议论性散文)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议论性散文)

9、《谈生命》(议论性散文)

10、《那树》 考点提炼

1、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2、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及近(由近及远)。 D、戏剧(剧本) [知识点储备]

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

供演出用的剧本,即戏剧作品。主要特点: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来;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口语化。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演出的需要,剧本里有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叫做“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舞台说明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

1、分类:

①、按表现形式: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 ②、按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

③、按题材反映的时代: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④、按篇幅规模:多幕剧、独幕剧。 [相关课文篇目] 八下

《雷电颂》郭沫若 九下

13、《威尼斯商人》(话剧)

14、《变脸》(戏曲)

15、《枣儿》(话剧)

16、《音乐之声》(电影剧本) E、童话、神话、寓言 [知识点储备]

童话 寓言 民间故事 神话知识要点

(1)童话 寓言都通过丰富的想象,采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塑造种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反映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两者不同点是童话更富于幻想,故事大都神奇曲折,语言生动浅显,富有儿童情趣。寓言则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短的故事里面,语言简朴明快,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一般都含有讽刺或劝戒的教育意义。

(2)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民间故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3)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七上

26、《皇帝的新衣》(童话)

28、《女娲造人》(神话故事)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童话) 30、《寓言四则》 七下

3、《丑小鸭》(童话) F、传记

[知识点储备]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七上

9、《我的信念》(自传文) 八下

4、《列夫·托尔斯泰》(人物传记) G、演讲稿、书信、新闻 知识储备

新闻通讯的知识要点

(1)新闻和通信都是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鲜而重要的信息,要求真实,及时。不同点:新闻比较简短,通信比较详尽。新闻以记叙为主,让事实本身说话,一般不作描写,议论,抒情等。通信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往往综和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新闻的语言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信则要求具体生动,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对人,事作多方面的或全过程的具体报道。

(2)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标题通常是新闻内容的提要。导语是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主体则是介绍有关情况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3)新闻一般应交代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符号记叙文的六要素)

(4)新闻的标题有时不只一个,有正题(展示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引题(交代情况,烘托气氛);副题(对正题作补充说明)

书信有关知识要点

(1)日常书信一般有六个部分:称谓,问候,正文,祝颂,具名,日期。

(2)称谓应顶格写,单独一行,后面加上冒号。问候语是礼貌用语,应在称谓的下一行,空两格。

(3)祝颂语分两截,前一截连接正文,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一截必须另起一行,顶格写,以示尊重。

(4)具名的位置,应在祝颂语后一截的下一行接近末尾的地方。日期在具名的下一行靠右一点。日期最好写全,即年、月、日。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 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七下

24、《真正的英雄》(讲演稿) 八上

1、《新闻二则》(新闻)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书信)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梳理了多少考点。汇总一下。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 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

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类型3]、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考点之三:表现手法[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设制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考点之

四、含义作用题型[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人称在文中的作用对策:了解人称的作用,再根据具体内容答题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类型2]、让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结构或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对策:了解文段或句子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呼应前文,承上启下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照应开头;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回味无穷。[类型3]、对具体句子的品析。对策:联系前后文,在句子的前后找答案。注重抓中心词、关键词、有关议论抒情描写等词句。在句子前后找答案可以用原文回答,有些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类型4]、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 对策: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类型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对策: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考点之

五、结构层次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

对策:

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2、概括层意的方法(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考点之

六、内容及中心的概括[考查1]直接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 对策:了解内容概括方法:①文章标题法;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一线串珠法④六要素法[考查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对策:

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考查3] 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 对策:

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考点之

七、语言赏析[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反问句加强语气,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考点之八。知识拓展题[类型1]、人物事件拓展。如:本人主人公是一个爱国将领,你还能举出哪些? 对策:弄清人物身份、性格,或把握事件的性质,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寻找合适答案。类型2]、仿照文中某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对策:

1、分析文段中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及感情色彩;

2、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进行仿写,力求形神兼备。

①修辞类:比喻,拟人

②表现手法类:欲扬先抑,象征,想象,联想,借物抒情 09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八大考点及答题对策 F、说明文 [知识点储备]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知”。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相关课文篇目] 七上

17、《看云识天气》(说明文)(自然现象)

18、《绿色蝈蝈》(说明文)(动物) 七下(事物性说明文)

29、《马》(说明文) 八上(事理性说明文)

11、《中国石拱桥》

12、《桥之美》

13、《苏州园林》

14、《故宫博物院》

15、《说“屏”》

16、《大自然的语言》

17、《奇妙的克隆》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9、《生物入侵者》 20、《你一定会听见》 八下

11、《敬畏自然》(事理说明文)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事物说明文)

13、《旅鼠之谜》(事物说明文)

14、《大雁归来》(事物说明文) 九上 考点提炼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分类别、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

3、文章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4、说明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5、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①“XX”词好在哪里?

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②、“XX”词能不能删掉?

不能,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用了“XX”词不达意,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③ 说明方法:打比方;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0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考点总结

考点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 “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

三、说明方法

类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

四、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考点

五、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

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

5、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之

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

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

八、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

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

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考点九 中心句

类型

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

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

十、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方法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

(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

(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

(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

(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来源:

(2)给段落标上序号。

(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来源: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G、议论文 知识储备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方式:立论,驳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而从“事”到议。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一事一议”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1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

[相关课文篇目] 九上(驳论文)

5、《敬业和乐业》(演讲议论文)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演讲议论文)

7、《傅雷家书两则》(书信体议论文)

8、《致女儿的信》(书信体议论文)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15、《短文两篇》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杂文) 考点提炼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议论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5、驳论的种类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6、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

运用了XX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信服。

第14篇:CET4记叙体裁文章的阅读攻略

>>阅读

英语四级考试记叙体裁文章的阅读攻略

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题所占的比重为35%,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的成绩。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成为大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是深度阅读中的三种文体。这三种文体文章的设题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考查文章大意(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age? / The paage is mainly about .../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age would be ...);猜测个别单词的含义(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X is right?); 就一些细节提问(Why does the writer .../ What does X mean?); 推断题(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age / paragraph X ? ...) 等。但是,各种体裁文章的设题和作答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这一期和下一期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记叙文体裁文章的阅读技巧。

首先大家要注意的是,在近几次考试的阅读题中,记叙文体裁的文章比重有所增加,比如2007年6 月试题中的第二篇深度阅读和2007年12 月试题中的第二篇深度阅读等。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x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有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记叙文的写作常伴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因此议论和抒情往往夹杂其中。无论是顺叙还是倒叙,在引出话题,讲完一件事情后,作者往往会表达个人感悟或提出建议等。说到记叙文,必然要提到它结构中的5个W (when , where, who, why, what) 和1个H (how)。毫无疑问,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元素是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四级考试中的记叙文讲述的内容多为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所以大家在复习时可以把教育作为一个主题,积累相关的词汇,了解中西方教育的文化差异,这对于做阅读题和听力题都非常有帮助。有人称阅读为“行踪不定的实体(elusive entity)”, 因为阅读的过程绝不是一个被动的输入过程,而是一个需要读者去理解思考的动态复杂过程。读者既要理解文章的词句,又要理解文章大意,甚至作者的写作目的、态度等。前者是理解的基石,后者是理解的目的。因此,在题设中这两部分就成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我们就以词句和篇章的理解为切入点,一起来学习如何阅读记叙文。

一、词句的理解

1.有关因果的题设

词句的理解属于细节题。很多细节题考的就是记叙文六要素中的why和how, 尤其是就某事的原因提问。比如2007年12月第二篇深度阅读有两个设题与原因有关;2007年6月第二篇深度阅读中竟有三个设题是与原因有关的。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Why did someone do something? / Some-one did something because ______./ Someone attributed the succe / failure to ____.

对于这类题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答案。

(1)体会文中的直接引语

这些直接引语往往能清楚地表明说话者的目的和动机。比如2007年12月第二篇深度阅读中女儿的话(I just want to tell the story of an angel going to first grade.) 就一目了然地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根据文章内容和常理总结

比如2007年12月第二篇深度阅读中,没有直接说出母亲帮助女儿修改作文的原因,而是通过一系列排比句表达了母亲作为一名作家深知写作过程的艰辛。其目的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历其中的痛苦,想帮助她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3)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

题设中询问的原因往往出现在所讲事实的前后,这时大家尤其要意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信号词和句型。信号词有:because (of),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since, as, for, 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thus等;句型有:So the reason is (was) .../ Someone does something for ...等。此时,大家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题所占的比重为35%,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的成绩。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成为大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是深度阅读中的三种文体。这三种文体文章的设题方式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考查文章大意(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st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age? / The paage is mainly about .../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age would be ...);猜测个别单词的含义(Which of the following about X is right?); 就一些细节提问(Why does the writer .../ What does X mean?); 推断题(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age / paragraph X ? ...) 等。但是,各种体裁文章的设题和作答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这一期和下一期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记叙文体裁文章的阅读技巧。

首先大家要注意的是,在近几次考试的阅读题中,记叙文体裁的文章比重有所增加,比如2007年6 月试题中的第二篇深度阅读和2007年12 月试题中的第二篇深度阅读等。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x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有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记叙文的写作常伴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和表达,因此议论和抒情往往夹杂其中。无论是顺叙还是倒叙,在引出话题,讲完一件事情后,作者往往会表达个人感悟或提出建议等。说到记叙文,必然要提到它结构中的5个W (when , where, who, why, what) 和1个H (how)。毫无疑问,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元素是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四级考试中的记叙文讲述的内容多为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所以大家在复习时可以把教育作为一个主题,积累相关的词汇,了解中西方教育的文化差异,这对于做阅读题和听力题都非常有帮助。有人称阅读为“行踪不定的实体(elusive entity)”, 因为阅读的过程绝不是一个被动的输入过程,而是一个需要读者去理解思考的动态复杂过程。读者既要理解文章的词句,又要理解文章大意,甚至作者的写作目的、态度等。前者是理解的基石,后者是理解的目的。因此,在题设中这两部分就成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我们就以词句和篇章的理解为切入点,一起来学习如何阅读记叙文。

一、词句的理解

1.有关因果的题设

词句的理解属于细节题。很多细节题考的就是记叙文六要素中的why和how, 尤其是就某事的原因提问。比如2007年12月第二篇深度阅读有两个设题与原因有关;2007年6月第二篇深度阅读中竟有三个设题是与原因有关的。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Why did someone do something? / Some-one did something because ______./ Someone attributed the succe / failure to ____.

对于这类题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答案。

(1)体会文中的直接引语

这些直接引语往往能清楚地表明说话者的目的和动机。比如2007年12月第二篇深度阅读中女儿的话(I just want to tell the story of an angel going to first grade.) 就一目了然地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根据文章内容和常理总结

比如2007年12月第二篇深度阅读中,没有直接说出母亲帮助女儿修改作文的原因,而是通过一系列排比句表达了母亲作为一名作家深知写作过程的艰辛。其目的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历其中的痛苦,想帮助她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3)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

题设中询问的原因往往出现在所讲事实的前后,这时大家尤其要意一些表示因果关系的信号词和句型。信号词有:because (of),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since, as, for, 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thus等;句型有:So the reason is (was) .../ Someone does something for ...等。此时,大家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The streams, lakes, meadows, mountain ridges and forests that make the Poconos an ideal place for black bears have also attracted more people to the region.Open spaces are threatened by plans for housing estates and important habitats are endangered by highway construction.To protect the Poconos’natural beauty from irresponsible development, the Nature Conservancy named the area one of America’s\"Last Great Places\".Q: The purpose in naming the Poconos as one of America’s\" Last Great Places\"is to ______.(CET-4,2005年6月)

A) gain support from the local community

B) protect it from irresponsible development

C) make it a better home for black bears

D) provide financial securit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答案&解析

1.B)。此题是考查原因的细节题。表明事实后作者马上陈述了原因,即人们经常爱从性别的角度询问其工作的相关情况。故选B)。

2.A)。此题是考查指称的细节题。代词往往指代之前所提到的相关事物。前一句话里已经很清楚地说到engineering and the liberal arts。故选A)。

3.B)。此题是变相考查原因的细节题。文章用一个不定式表示原因,即to protect the Poconos’ natural beauty from irresponsible development。故选B)。

这一期我们来学习如何从整体上准确地把握记叙文体裁的文章。

二、语篇的理解任何文章都有主题思想。考查主题思想也就是考查记叙文六要素中的what。试题一般不会考查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 但是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是大家必须要弄清楚的。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如下:What do we learn (conclude) from the X paragraph? / We learn (conclude) from the paage that ____./ How did the author feel about X? / This paage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 an article entitled “_____”.

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考查语篇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考查文章大意、考查作者的态度以及为文章选个题目。

1.文章大意大家要注意的是,试题有时考查的是整篇文章的大意,有时是某一段落的大意。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中,往往在段落或文章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有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主题句,但是记叙文就不一定了。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往往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和概括。这种理解既不能太笼统,也不能太具体,因为主旨题的干扰项有三种:第一种是概括范围太窄,只表达局部信息或某一细节;第二种是概括范围太宽,所表达的内容超出了文章叙述的内容;第三种是文章中未提到的或无依据的信息。下面我们以2007年12月四级真题A卷中第二篇深度阅读的第一题为例,看看如何做这类题。

In this age of Internet chat, video games and reality television,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mindle activities to keep a child occupied.Yet, despite the competition, my 8-year-old daughter Rebecca wants to spend her leisure time writing short stories.She wants to enter one of her stories into a writing contest, a competition she won last year.

Q: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A) Children do find lots of fun in many mindle activities.

B) Rebecca is much too occupied to enjoy her leisure time.

C) Rebecca draws on a lot of online materials for her writing.

D) A lot of distractions compete for children’s time nowadays.

此题选D)。参见上段可知,在这个网络聊天、电子游戏和电视的时代,很多无需动脑筋的活动使孩子们分心。但是尽管如此,我8岁的女儿却想利用业余时间写短篇小说。她想参加作文竞赛,去年她获过一次奖。由此可见A)、B)、C)均为干扰项,只有D) 项概括全面。

了解了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并不意味着理解了整篇文章,把握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和主题的密切关系才真正地把握住了整篇文章。记叙文实际上是夹叙夹议的文章,通过记叙得出一个结论或给出一些建议等。记叙的部分用来引出结论,理解好了结论就能更透彻地理解记叙部分的内容。所以在阅读前,大家可以问问自己: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它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带着这些疑问,在阅读时就能抓住中心,既看得到“树木”,也看得到“森林”。读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读到一个母亲为了不让自己年幼的女儿对写作失望,帮助她修改作文,这样好让她的作文能够在比赛中获奖的故事,你的结论是什么呢?可能是感慨母爱的伟大,也可能是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多干涉造成孩子心理脆弱。其实只要能讲清楚你的理由,这些结论都没错。但是作者要表达的结论只有一个,我们必须以文章为立足点,绝对不能“想得太多”。在读完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后,你就明白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告诉家长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中有所收获,而不需要事事都“把着手教”。

2.作者的态度之前我们讲了一些方法帮助大家获得作者的意图,如转折连词的使用等。对于夹叙夹议的文章,大家尤其要注意记叙与议论部分过渡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都是点睛之笔,如Now I’m not so sure.(CET-4,2001年1月,Paage 2)。从这句话可知,之前作者对某件事是非常肯定的而现在又变得犹豫了。句中的一些词组和句型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如Why should ...,表达作者不认同某事;而I had done something without even realizing it.经常表示对做了某事的后悔之意。文章的结尾段(句)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态度。如2003年6月四级真题中Paage Four 的最后一段:Certainly, the biological link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is fundamental.But biological parents aren’t always preferable to adoptive ones, and biological parentage does not convey an absolute ownership that cancels all the rights of children.

Q: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judge’s ruling could be described as ______.

A) doubtful B) critical C) cautious D) supportive

此题选D)。这篇文章讲的是两对夫妻的孩子在出生时不小心被抱错。若干年后,一对夫妻因孩子死亡发现此事,欲夺回自己亲生孩子的监护权,将另一对夫妻告上法庭。最终的结果是孩子的监护权仍然归其养父母。从最后一段,尤其是But后的句子我们可以肯定作者对法官的判断持肯定的态度。故选D)。

3.为文章拟题目

记叙文的主题句不明显,因此给拟题目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浓缩,文章的主题词(名词)会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为了避免重复啰嗦往往会用一些代词或限定词A该名词的上位概念来代替。掌握了这个规则,对大家解答此类题目会有很大帮助。另外,有时还可以根据题干来确定题目。大家可以根据题干中反复出现的词为依据,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有重技巧而轻行动的毛病。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也不例外。我想提醒大家一句,要阅读,首先要识字。换句话说,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就要认识更多的单词。大家一定要在脑海中建立自己的单词库,并通过多种方法,如词缀法、联想记忆法等,不断让这个词库扩大和巩固,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阅读练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戒掉阅读时出声、唇动、心动等不良习惯,实践我们的攻略和技巧。我相信大家这样做肯定能得到好成绩。

1.While stepping back was difficult

for me, it was certainly a good first step that I will quickly follow with more steps, putting myself far enough away to give her room but close enough to help if asked.All the while I will be reminding myself that children need room to experiment, grow and find their own voices.(CET-4, 2007年12 月)Q: What’s the author’s advice for parents?

A) A writing career, though attractive, is not for every child to pursue.

B)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freedom to grow through experience.

C) Parents should keep an eye on the activities their kids engage in.

D) Children should be given every chance to voice their opinions.

2.I headed off to college sure I was going to have an advantage over those students who went to big engineering \"factories\" where they didn’t care if you had values or were flexible.I was going to be a complete engineer: technical genius and sensitive humanist (人文学者) all in one.

Now I’m not so sure.Some-where along the way my noble ideals crashed into reality, as all noble ideals eventually do.After three years of struggling to balance math,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with liberal arts courses, I have learned there are reasons why few engineering students try to reconcile (协调) engineering with liberal arts courses in college.

Q: The author’s experience shows that he was _______.(CET-4, 2001年1月)

A) creative B) ambitious C) unrealistic D) irrational

3.Today I research and teach at Barnard, a women’s college in New York City.Recently, some-one asked me how many of the 45 students in my cla were women.You cannot imagine my satisfaction at being able to answer, 45.I know some of my students worry how they will manag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 desire for children.And I don’t dismi those concerns.Still, I don’t tell them \"war\"stories.Instead, I have given them this: the visual of their physics profeor heavily pregnant doing physics experiments.And in turn they have given me the image of 45 women driven by a love of science.And that’s a sight worth talking about.(CET-4, 2007年6月)

Q: What does the image the author presents to her students suggest?

A) Women students needn’t have the concerns of her generation.

B) Women have more barriers on their way to academic succe.

C) Women can balance a career in science and having a family.

D) Women now have fewer problems pursuing a science career.

答案&解析

1.B)。参见选段可知,这是作者指导孩子写作的感受,也是给其他家长的建议,即她要提醒自己给孩子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尝试、成长、表达自己的心声。故选B)。

2.C)。第一段表明作者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认为自己会成为一名工程师。第二段话锋一转写到现在不那么自信了,他从前的想法与现实相矛盾,随后又有进一步的说明。可见,作者过去是不现实的人。故选C)。

3.C)。参见选段可知,作者通过向学生们展示自己怀孕期间做实验的情景,使全班女生受到鼓舞,她们向作者展现出45位热爱科学的女性形象。由此推断作者是要表达女性可以事业和家庭都兼顾的观点。故选C)。

第15篇:初中语文经典文章欣赏

『佐』手倒影 ,『鼬』手年华

当鲜血染红了天空,当泪水淹没了记忆。当你已离去,他已远离,回去的路,是否还会为你们而保留。

有些人,总觉的不管离开多久,记忆中的他依旧是那样美好鲜明,每一次想念都还是怀揣着初见时的那份悸动。 有些感情,总觉的不管感慨多少次,都还是像第一次那样的深刻到让人不得不屏住呼吸,只想要时间停驻在那个瞬间。 ——那一刻穿插于灵魂的疼痛与感动。

一句【对不起】,纠缠了一生一世的牵连,从此颠覆了整个世界。

『若是时光逆流』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可不可以回到我们还在做梦的那段时光。 我想要记住你那时的每一个微笑。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可不可以回到我们满怀思念与仇恨的那些不眠的夜。 我想要带着你去到一个不悲伤的地方。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可不可以回到我们互相厮杀的那一刻。 我想要抱住你对你说声“对不起”。 只是,如果真的可以回到过去。

那么要用怎样的一种方式去铭记的你的每一个微笑,应该面向哪个方向去寻找寻找远离悲伤的地方。 该用怎样的一种心情去请求你的原谅。 谁可以告诉我答案。

—佐助&鼬

『记得当时年纪小』

我们有时候总是会抱怨生活太过平淡无奇,直到真正的变化席卷而来时,又是那么怀念曾经的纯真年代。 那些不懂悲伤为何物的日子,应该是这辈子最美好的记忆,只是当时却并没有用心去记住它。 总想着明天也是这样子的,所以没有想过要用力记住昨天发生的事情。 等到身边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不悲伤的事情时,就会开始怀念那段过往。

可是关于那真实经历的事情,却觉得异常的模糊,记得的,只有那时候特别甜蜜的感觉。

弟弟总是粘着哥哥,哥哥总是一副大人的样子细心地保护着弟弟。 归纳起来,这就是你们小时候的样子吧。

没有太多的波澜,一直都是那样甜美的微笑着,少年不知愁滋味。

抱着还不会走路的弟弟,轻轻呢喃着“不要害怕,不管发生什么事,哥哥都会保护你的”。 那时候还未曾知道,这世间的诺言终究敌不过天人永隔。

轻轻戳下已经学会撒娇地弟弟的额头,温柔絮语道“对不起,佐助,下次吧”。 那时候还未曾知道,人的一生终究是不可能一直活在习惯之中。 画面最后定格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哥哥意味深长的对弟弟说

“你是我这世上唯一的兄弟,我会作为你必须超越的障碍而存在下去,持续存在于这个世上, 就算是被你憎恨也是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兄长”。 是否这就是哥哥曾经对年少时光的正式告别呢。

『物是人非事事休』

改变,看起来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字眼。

人们总是会说,你变了或是这个世界变了,总是想着过去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 却从未认真想过那改变的过程,开始和结局并没有多么的不堪与悲伤。

最让人感到无力的是那变化的过程,眼睁睁地感觉着某些东西从最熟悉到最陌生,而又束手无策。

再也看不到弟弟总是微笑着扑向哥哥的怀里,央求着哥哥满足他一些小小的要求。

再也看不到哥哥轻轻戳着弟弟的额头,然后带着满脸宠溺的笑容说着“对不起,佐助,下次吧”。

——突然一夜的转变

弟弟所有的天真都荡然无存,满含着泪水痛苦地嘶喊“那个男人,我一定要杀掉他”。 哥哥所有的温柔都消失殆尽,面无表情的冷冷地说着“我愚蠢的弟弟啊,你太懦弱了”。

他在雨中落寞的背影,斩杀掉所有的牵绊,只为有一天让一起都彻底的终结。 他在雨中悲哀的双眸,掩埋掉所有的情感,只为有一天让一切都可以回到原点。

改变的是这个世界,还是他们,又有谁能说清楚。 只知道这改变中最痛苦的是他们。

『未成锦年已成殇』

有人曾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曾经被这句话感动的一塌糊涂,直到现在才明白,世界上没有比生与死更遥远的距离。 等到连存在都没有的时候,那么就连努力的机会都没了。

即使想要再叫一句“哥哥”,即使想要再说一句“对不起”,但却永远也寻不到彼此的身影。

到如今都想不起比那更让人心碎的笑容,所有的爱,无奈,释然,都在顷刻间显露。

从此心里住进了这么一个人,他美丽虚幻到遥不可及,却又是那样的鲜活的站在记忆的每一个路口。 “对不起,佐助,这是最后一次了”。 短短的十二个字,这就是最后和弟弟的告别吗?

到最后,连说“再见”都没了力气,只留弟弟最后站在海边痛苦的哭泣。 如果还有下一次,可不可以稍微自私一点,即使是告别,也可以微笑地拥抱。

—终—

「佐」手倒影「鼬」手年华 他穷尽一生,也只是希冀弟弟的倒影可以永远地定格在他的年华之中 他追寻一生,也只是希冀哥哥的年华可以永远地停留在他的倒影之中

第16篇: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文体知 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 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有的情 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 影》 。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 《猫》 。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

(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 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 志的信任》 。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 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 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3)分类 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 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 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 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对象 事物——事物说明文 事理——事理说明文 (5)说明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时间顺序 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 事物的内部结构 空间顺序 建筑物的方位、布局 从现象到本质 从整体到部分 从原因到结果 从概括到具体 从特点到用途 由浅到深 由近到远 由已知到未知 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

(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7)说明语言平实 生动

3.议论文

(1)定义: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 理的文章体裁。(2)

特点 内容具体有理论性 结构具有逻辑性 语言具有概括性 政治论文 广义的议论文 分类 按论证方式分 学术论文 立论 驳论 (4)要素

①论点:是作者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a.符合客观实际,表意正确 b.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特点 c.具有鲜明性 d.必须新颖独特 e.可以多侧面思考和分析 ②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引用论证 分层论证 引申论证 (5)论证

论证地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6)最基本的结构 结构 其他 纵式 横式

提出问题 (引论) 分析问题 (本论) 解决问题 (结论) (7)语言

抽象性 概括性 严密性 准确、中肯、鲜明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 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 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 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文学体裁常识 1.小说 (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 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 人物被称为 “典型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 。 常见的方法有: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 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 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2)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 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古代小说题材: ①志怪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 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 ②轶事小说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淡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的 一种小说。 ③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 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 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 ④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 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用于传授他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⑤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 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 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 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⑥谴责小说以揭露社会弊病,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 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⑦演义小说是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

(3)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2.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 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2)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 为主,见有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 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 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 形象。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 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 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

3.戏剧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成,也常专 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话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 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2)戏剧文学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指的就是剧 本。它分为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 ①舞台提示。这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 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心理情绪、动 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等 多种作用。 ②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3)戏剧的种类 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戏剧和正剧。 (4)戏剧的特点 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事件高度集中的原则;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 具有口语化、动作化。 (5)元杂剧 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①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只单调的曲,简短精 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 又叫“散套” “套曲” 。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 的情节、事迹、或夹叙夹议。 ②杂剧 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 只有对白。科介是动作、表情。结构上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 , 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 的自然段落。

4.诗歌 (1)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 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 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 达思想感情; 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按题材田园诗 山水诗 讽喻诗 叙事诗: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来抒发诗 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 说理诗: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律诗 格律诗 绝句 按内容 诗 歌

按表达方式

自由诗 散文诗: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文人创作

按作者身份 民歌民谣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 《诗经》 )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古诗十九首》 ) 七言诗: 成熟于唐代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 “行” “歌行” “引” “曲” “吟”等名称 绝句近体诗 (成于唐代) 五言绝句 (王之涣 《登鹳雀楼》 )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排律(白居易《长恨歌》 ) 古 体 诗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律诗

词(又称“诗余” “长短句”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 两宋成就最高 小令 (短小的曲子) 马致远 ( 《天 净沙·秋思》 ) 套数(散曲) (睢景臣《高祖还 乡》 ) 杂剧 (是供演出的剧本) 传奇

曲(又称“词余” ) 以元代成就最高 散文 戏剧

(4)诗歌意象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诗人往往对月亮思亲,引发离愁别绪和思想之愁,如“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 )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 : 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张九 龄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等等。

月亮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水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云 代指游子、漂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柳树 古诗中以折柳表惜别。由于“柳”和“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这一习俗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柳永在《雨霖铃》 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 ) 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 脑儿倾吐出来。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

梅花 梅花在严寒最先开放,然后引发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 与赞颂。宋人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的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 :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 眷念之情。

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它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情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 ”

鸿雁 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 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回家。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 一番秋雨之后, 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歇。 ”还未直接描写离别, “凄凄惨惨戚戚”之感以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 的气氛。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郦道元《小经注·三峡》中渔者歌曰: “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情绪。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很显然,在中国 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 之涣《凉州曲》“羌笛无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 琴瑟 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睢》“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 ”又《小 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 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 ”

5.古代文学体裁集释

(1)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 “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 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辞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 的过渡,叫“骚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魏晋以 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 赋”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 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这种文体,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 行于隋唐。唐初仍沿袭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 ,骈文讲“气韵” ,古文讲通畅,骈 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骈文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 “四六文” ,讲究平仄、用典和藻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 思书》 。 (3)古文 指以文言文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代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 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冰城散体文为古文,后用 为散文的专称。

(4)古代议论文体 ①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 ”贾谊《过 秦论》、苏洵《六国论》属于此。 ②说: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它与“论” 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其内容大多一事一议, 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很讲究文采。柳宗元的《捕蛇者 说》就具有这些特点,还有韩愈的《马说》 《师说》 。

(5)记 ①杂记 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但不多加以议论的散文题材。

它包括以下两类: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如《小石潭记》 。 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 富,有历史掌故、轶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学考 证、读书杂技等,五花八门。 《世说新语》 《梦溪笔谈》就属这种文体。 ②游记 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笔调清新,形象生 动,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 ③碑记 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立体,如《五人墓碑即》 。 ④传记(记事)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 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史传可分为如下几类: 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 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 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 国家的。 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通过如实地叙述人物的经历,刻画出人物鲜明的 思想性格,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

(6)赠序 古代送别时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 勉励之辞,如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生序》 。

(7)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 ,有如今日的“引言” “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 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有的序跋还包括对作家作品 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 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 ) 序” 这类文章, 。 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说明编写目的、介绍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 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序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有的则是由别人或编 者写的。 (8)铭 古代刻在器物商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学叫“铭” 。铭文,一般 都押韵,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 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 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

(9)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 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仪,是有 : 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 执议。 ” ①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 ②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 ③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 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 ④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

(10)史书体例 ①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左传》 。 ②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 ③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 ④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⑤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 ⑥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

第17篇:高一音乐 音乐的体裁教案

课题:音乐的体裁—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课型:欣赏课 教学对象:高一 教学目标:

1、聆听《我爱你,中国》《菩提树》《马赛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中外创作歌曲的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2、引导学生参与和感受

3、启发学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 录音机 教学配套磁带 音乐光盘与媒体 教学重点

1、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2、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学生在婉转抒情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 1 入座

教师:(1)请问刚刚欣赏的歌曲它的演唱者是谁?(张也)你们会唱吗?

(2)说说在欣赏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流畅 激越 抒情 歌词真挚 亲切感人)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首歌曲创作于1997年,第一段曲词婉转抒情,音调上有江南一带民歌的特点,之后是一个副歌性质的颂歌,音调激昂有力,歌中唱出了20年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意气风发,自信,自强地走向21世纪时的喜悦心情与昂扬斗志,是一首优秀的群众歌曲,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艺术歌曲与群众歌曲

二、欣赏女声独唱《我爱你,中国》,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该歌曲属于什么唱法?(美声 ) 你知道该歌曲的体裁吗?(颂歌) 你认为该歌曲属于音乐美的哪个范畴?(崇高美) (2)歌曲分几个部分?(三部分)各部分的节奏,旋律有什么不一样,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引子: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把人们引入百鸟俯瞰中国大地,引亢高歌的艺术境界

第二部分:节奏平稳,旋律委婉,深沉,含蓄,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第三部分:旋律富有动力,写出海外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感

教师总结;《我爱你中国》是我国作曲家郑秋枫于1980年创作的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外国的艺术歌曲风格

2 (3)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聆听中文版《菩提树》并回答问题 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音乐体裁?(抒情歌曲) 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4)讲解舒伯特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5)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歌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多有较高的要求 表现手段作曲技法:比较复杂,曲调表现力强

三、说说唱唱你还知道哪些国内外的艺术歌曲

四、欣赏《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歌词:通俗易懂 节奏:轻快,简洁 演唱形式:合唱 欣赏《马赛曲》 音乐体裁;进行曲 节奏:铿锵有力

演唱形式:合唱

教师总结群众歌曲的特点:

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生活有关,他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它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的居多,音域不太宽广,结构亦不复杂,歌词一般通俗简练,易于上口。

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分开来,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五、唱一唱《我的未来不是梦》你认为它那种声乐体裁,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走进新时代》,学生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声中下课

第18篇:新闻体裁

简讯 快讯

事件/动态消息

社会问题

消息

综合/非事件性消息 社会现象

述评消息

服务参考

人物消息

人物通讯

通讯

事件通讯

工作通讯

风貌通讯

人物专访

专访

问题专访(意见、言论、学术)

事件专访

事件

场面/景 新闻特写

人物

景物

工作

风情

社论

编辑部评论 新闻评论

评论员文章

编后语

短评

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特点(1) 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2)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3) 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4) 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5)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6) 结构严密,层次分明。(7) 交代必要的背景。

通讯的体裁特征(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4)通讯的篇幅长,发稿时间

稍缓。

第19篇:作文体裁

作文体裁

一、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3)神话故事 (4)民间故事 (5)传说 (6)回忆录

(五)、戏剧

三、八种常见应用文格式 1.书信

一般书信(包括请柬)包括五个部分: (1)称呼。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起,转行顶格。可有若干段落。

(3)结尾。正文写完,如果正文最后一行空格比较多,可以接着写“此致”、“祝”等词语,否则,另起一行空两格或四格写“此致”、“祝”等词语。然后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祝颂语。

(4)署名。一般写在祝颂词下行的后半行。 (5)日期。写在署名下一行,靠右边写上年月日。

请柬除具有书信的特点外,还要特别写明出席的具体时间、地点。用语要客气有礼貌。 另外,还要注意信封的写法。要写清收信方的邮政编码和详细地址。收信人的姓名、称呼位置居中。称呼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不宜写“父母大人”、“姐姐”等称呼。发信人的详细地址及邮编要写清楚。如果是挂号信,还要写清发信人姓名。 2.启事

启事的写法是:第一行正中写启事的名称,如“征文启事”。第二行空两格起,写启事内容。末尾右下方分两行写署名、日期。启事的有些内容要十分具体明确,如地址、时间、联系办法等。有些内容就不应写得具体明确,如“失物招领”中有关失物的详情,以防冒领。 3.通知

通知的一般格式是:第一行居中写“通知”二字。第二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加冒号(如果正文已明确了通知的对象,被通知方的名称也可略去)。下行空两格起写正文,如果正文内容较多,可分条写,以便读者把握内容要点。署名和日期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4.电报

在电报专用纸上按要求逐项填写收报人的姓名、地址。电文一般不加称呼,不点标点,不留空格。署名紧接正文,可用对方熟知的略语表示。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一格最多可写四位数。写电文既要简洁,又要明白,不要因过简而产生歧义,引起误解。 5.新闻

新闻的样式很多,下面简介一下简讯的格式: (1)标题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2)导语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6.广播稿

广播稿的格式和一般报刊用稿的格式没有什么区别。但要注意收听效果,语言要通俗口语化(书面语改为口头语,文言改为白话),避免因音同字不同造成误解,也不要因念不出标点而产生误解,如“‘希望小学’每个学生都有本《家长捐资助学调查》。”读起来容易使人产生不同的理解。 7.申请书

写申请书的目的是通过向上级或有关主管部门提出自己明确而具体的某种要求并申明理由,以期得到批准。申请书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括事由和文件名称,如“入团申请书”。

(2)正文包括申请原因(含申请者有关方面的基本状况)、事项、理由和要求。 (3)结尾署明申请者和日期。写申请书,事项要明确,态度要积极,言辞要恳切,理由要充分。 8.说明书

说明书要求对所说明对象的介绍既全面又有重点。要客观、准确、简明、通俗,不可因追求文词华美生动而失实,产生误导作用。

应用文为特定需要服务,受到明确的写作目的、专门的阅读对象、一定的使用场合等条件的制约,因此,行文要注重得体:既要准确表达意思,又要适合对方的心理情感,适应特定的人际关系,适应传递信息的环境条件和其他条件。遣词造句既要说得“明”,又要说得“雅”,因此,要学会正确使用一些习惯用语和少量惯用文言词语。

注意:

应用文较之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与生活、社会联系更紧密,格式、行文习惯更有规矩。我们无论使用哪种应用文,都必须按其各自规范化的约定俗成的格式来写,不能随意杜撰。

第20篇:古文体裁

文言体裁

文言体裁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类别。白话文中,文章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学作品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自古以来,文言体裁经过古代文人长期的创作实践,发展至今,已经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词赋欲丽。”(曹丕《典论·论文》)不同的体裁,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语言运用、义理辞章、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体裁的分类和样式,分辨各种体裁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比较鉴别,对于理解和分析文义,加深认识和记忆,都是十分有益的。从总体来说,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还可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于白话文的写作。文言体裁的分类,特别重要的比较合用的两家,一家是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一家是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以下简称姚《纂》、曾《钞》)下面结合实例对文言体裁简要地作一些介绍和说明。

(一)论辨类

这类体裁包括论说的文章和论辨的文章。论说偏重于“说”,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发,包括政论、史论、文论、事论等。先秦诸子的文章,有很多议论性的章节片段,都可看作是论说。例如:《孟子·鱼我所欲也》《荀子·劝学》。单篇最早的是汉初贾谊的《过秦论》(上、中、下)。“辨”就是判别。察事物的是非美恶,而能区别之,叫作辨,与争论是非的“辩”通用。论辨的文章有多种名称,例如议、驳说、说、解、难、原等都是,实例很多。还有通常的一事一议,例如周敦颐《爱莲说》、韩愈《师说》《马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苏轼《日喻说》等。

(二)传状类

“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姚《纂》:“传”指传记,古代“为达官名人”作传。首创于司马迁,他的《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以叙写人物为中心的“传”。例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绛侯周勃世家》。这些文章不但记叙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且还有许多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例如:项羽的帐中悲歌,廉颇的居功自傲及负荆请罪,突出表现了人物个性。除了国史立传,还有文士作传,一般写普通人的事迹,写法灵活多样,内容有所侧重。“又实录书人臣卒,必撮序其平生贤否。”(姚《纂》)例如柳宗元《童区寄传》、宋濂《王冕读书》、魏僖《大铁锥传》。除此而外,还有自述生平,兼写怀抱或抒发感慨的自传,例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行状就是品行状貌的意思,据姚《纂》中说:“文士作传,凡为圬者(泥瓦工人),种树之流而已,其人既稍显,即不当为之传,为之行状,上史氏而已。”作为文言体裁,多记述死者籍贯、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一般由死者家属、门生或故旧所作,目的是为向朝廷申请谥号或树碑立传而准备的参考资料,多溢美之词。也有写逸事为主的,例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三)杂记类

姚《纂》说:“杂记类者,亦碑文之属。”所记“大小事殊,取义各异”。而曾《钞》说:“所以记杂事者„„后世古文家,修造宫室有记,游览山水有记,以及记器物、记琐事,皆是。”

由此可见,杂记类包括范围很广,除传状、碑志外,凡是记事记物的文章均可归入此类。大体分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人事杂记等。

台阁名胜记是为修建亭台楼阁或是游览名胜古迹而写的文章。以介绍事情本末、建造者、建造过程、周围景物等为主要内容,作者可借题发挥,抒发个人思想感情、抱负、志趣和意愿。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都是台阁名胜记的名篇。

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例如有写竹、写水、写石、写鱼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有写雪、写堤、写亭、写舟,风景如画、真切感人的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有写景,兼发议论和说理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表现作者非凡才识和高超思致的苏轼的《石钟山记》。

人事杂记是以记人叙事为内容的文章,例如写史可法抗清事迹的全祖望的《梅花岭记》,写家常小事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写病梅以讽刺社会现实的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四)序跋类

姚《纂》说:“序跋类者„„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曾《钞》说:“他人之著作,序述其义者„„”序文常写在一部书或一篇文章的前面,题辞也是这样,跋则在后。一般来说,序详而跋简。《史记》有《太史公自序》,《汉书》有《叙传》,《论衡》有《自纪》,都是序文性质的,并且放在书后。到南北朝时,序文才放在前面。主要是说明作者身世、写作缘起、内容、体例等,让读者心中有“序”,例如萧统的《文选》,孙中山为邹鲁的书写的《序》。有的序以记事为主,例如文天祥《后序》;有的序以议论为主,例如欧阳修《伶官传序》。跋似现代的编后记,是放在书后的说明文,一般比序短小简约。

(五)赠序类

《老子》曰“君子赠人以言”。赠序类是送别亲友而写的文章,即临别赠言。古代文人在饯别亲友的宴席上饮酒赋诗,诗成后请在场的人作序记其事,后来演变成两种情况:一是虽无饯别宴席,却赠文表示惜别、祝愿、劝勉之情,例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是虽然宴饮赋诗,但无饯别内容,也写序文,记聚会之盛,饮酒作诗之乐,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六)公牍类

公牍类是指古代朝廷、官府通常使用的公文。牍原意为古代写字用的木简,公牍指官方文件、书信。诏令类:帝王给臣民的文告,有诏、令、命、制、谕等名目。奏议类:臣下给帝王的上书,有奏、议、章、表、疏、启等名目。常见的有表和疏等。表又称“奏表”,是用来向皇帝陈述衷情的,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都是感人肺腑之言。疏的本意是逐条述说,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言体裁,例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七)书牍类

指个人之间交往的书信。这种体裁也有不少异名,例如书、上书、启、牍、尺牍、简、帖、简帖、札、简札、书札、牒、笺、移等都是此类。古代如同现代一样也常用这种体裁,而且非常重视,把它作为交流思想、通报情况的媒介。许多书信写得词情意切、感人肺腑,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陶宏景《答谢中书(微)书》、吴均《与宋元思书》、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八)箴铭类

姚《纂》说:“箴铭类者,三代以来有其体矣,圣贤所以自戒警议,其辞尤质而意尤深。”箴就是古“针”字,古人以针石治病,故箴文亦寓“疗救”之意。铭是刻(或写)在日常器物、居室乃至山石上的警戒性的文字,“座右铭”则是指题后置于身边坐旁,以便随时警戒自己的铭文。古今铭文,刘禹锡《陋室铭》最佳,可谓前无古人。

(九)哀祭类

是哀悼死者所写的文章。曾《钞》说:“后世曰祭文,曰吊文,曰哀辞,曰诔,曰告祭,曰祝文,曰愿文,曰招魂,皆是。”哀祭文分“文”、“辞”两部分,文以记事,辞(用韵)以悼念。韩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都是哀祭类名作。

(十)碑志类

姚《纂》说:“碑志类者,其体本于诗,歌功颂德,其用施于金石。”碑是石碑,志是记识的意思。碑志文包括纪功碑文、封禅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其中以墓碑文数量最多,内容大体上有死者的籍贯、姓名、生平、生卒年月等。例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全面评价了柳宗元的一生。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是为一次政治事件中五位死难者而写的,褒扬了他们在事件中的功绩。

文言体裁的分类,研究了各种体裁的源流与功用,以简驭繁,分合比较合理,类目比较适当,使人见其名就能知其何种性质,排列次序亦经过仔细考虑。

下面还要简略介绍形式特别的骈体文。

骈是两马驾一车,称全文使用对偶的文章为骈文。东汉时,散文受辞赋的影响,开始注意对偶、排比。魏晋的散文日趋骈化,到了南朝,连公文、奏章、书信,也多用骈体,唐宋时期仍经久不衰。骈体文在语言上的特点:一是句式结构相同,平衡对称,词语对偶;二是讲究平仄、押韵;三是用典多,使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措辞委婉,格调高雅。

例如:(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现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宏景《答谢中书(微)书》)——“高峰”两句对,“晓雾”四句两两相对,“两岸”四句也是两两相对。骈文以对偶为主,还夹杂散文句,对偶有的还对得不工。

(2)“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这段文字主要是四字句与六字句,其中也杂有七字句。平仄协调,音韵和谐。全文几乎句不离典,或引古论今,或借古喻今,或思古悲今,纵横驰骋,出神入化,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张文海,语文特级教师,居湖北宜昌。

初中语文各类文章体裁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各类文章体裁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