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中国舞蹈史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05:0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舞蹈史

1:掌握香港舞蹈的起始和发展,香港的三大专业舞团,香港普及的舞蹈教育和舞蹈活动?

答:

1、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内地的先民陆续迁徙到香港地区,从而揭开香港文明史的序幕。就舞蹈而言,北宋末年和清末便以有大量的客家和潮州人士从福建、广东大量的迁入香港,而客家人的《火龙》和潮州人的 《英歌》等内地民间舞就这样被带到了香港。具有驱除瘟疫、祈求甘霖、欢庆节日、娱神娱人、祈福驱邪和团结族人的有效手段。

2、20世纪初,一些俄国侨民曾在香港开办了几家芭蕾舞学校。由于昂贵的学费与中国民不聊生的形成了反差,致使芭蕾艺术无法大面积的普及。40年代初,几位英国舞蹈家在香港开办了芭蕾舞学校。相比之下,新舞蹈因其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故而在广大民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962年香港大会堂建成香港舞蹈开始登堂入室,逐渐成为合格的剧场艺术。70年代初,王仁曼、毛妹、陈宝珠成为香港的三大芭蕾舞伶。1980年,香港拥有“三团一院”。90年初,香港舞蹈界一共拥有了四个民间性质的舞蹈组织:香港芭蕾舞学会、香港舞蹈总会、香港舞蹈团体联会和香港舞蹈联盟。

3、(1)香港舞蹈团、(2)香港芭蕾团、(3)城市当代舞蹈团

4、普及教育,最红火的莫过于芭蕾舞。以学校的形式在香港得到了较好的推广。

2:澳门舞蹈发展的特点?

答:与香港和台湾不同,澳门没有专业舞蹈团体,而业余舞蹈教学和演出活动却相当频繁而活跃。与香港和台湾相同的是,澳门舞蹈界同内地关系密切,因此产生于内地的舞龙、舞狮等传统的舞蹈活动,无论是演出,还是比赛,都一直是澳门当地民间娱乐活动中热情最高,气氛最浓的项目。

3:澳门民众热爱舞蹈的原因?

答:

1、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中释放压力。

2、可以提高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语言表达、日常行为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推荐第2篇: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中国舞蹈史

(一) 中国古代舞蹈史部分

前 言

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舞蹈,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舞蹈既是艺术之母,又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原始人类从本能的情绪情感的发泄到生存欲望的表达、实现,都是依靠动作来完成的。动作浓缩了原始人的思想情感、情绪和激情,孕育了原始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修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各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促使他们在一个高层次上进行舞蹈的学习、表演、欣赏、评论以及创作、教学与研究。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

原始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从能上能上几个方面来把握原如舞蹈与原如生活的密切联系,认为原始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然内容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绪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正如闻一多总结原始舞蹈的性质时所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物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

一、原始人与舞蹈

1、不以审美为目的的活动

2、画中的舞蹈形象

二、原始舞蹈的种类

1、图腾祭祀

2、劳动生产

3、战争生活

三、原始舞蹈的性质

1、强烈的功利目的 2、高度的生命情调 复习思考题:

1、舞蹈与原始人的关系。2、为什么说原如舞蹈是原始人生命形态的最高展示? 本章参考文献:

《通史》 《路史》 《礼记·月令》 《山海经·海外西经》 《吕氏在秋·仲夏记·古乐》 《史记·五帝本纪》 《左传·昭十七年》 《韩非子·十过》

闻一多《伏羲考》、《姜履大人迹考》

第二章

夏商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掌握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同“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性转变。习管“女乐”是为奴隶主的享乐服务的,但它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人们在乐舞方面的审美意识的萌芽,显示出舞蹈艺术原始状态逐步走向文明的必然趋势。与次同时,舞蹈在原始时期的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使祭祀舞蹈得以较大发展。

一、奴隶女乐

1、以巨为美

2、北里之舞

二、祭礼舞蹈与巫

1、“通天地四方者为巫” 2、舞雩求雨

三、纪功舞蹈

1、《大》 2、《桑林》 复习思考题:

此阶段得注意的舞蹈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吕氏春秋》 《韩诗外传》 《管子》 《尸子》 《路史》 《古今图书集成》 《盐铁论》 《左传·襄十年》 《竹书纪年》 《庄子·养生主》 《史记·殷本纪》

第三章

两周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首先要了解周王朝“制礼作乐”的目的和意义,了解“雅乐”在“礼制”中的地位以及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六大舞”即为从黄帝始到周武五止的六代“圣王”之纪功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懂得周代的乐舞教育是我国最早的美育教育;弄清“礼崩乐坏”与民间乐舞兴起的社会文化根源和艺术规律上的原因;了解儒、道、墨三家的基本乐舞观,重点认识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一、“雅乐”的建立与制度化

1、乐制与乐治

2、《六大舞》 3、《六小舞》

二、乐舞教育

1、仪表气质

2、道德精神

三、“礼崩乐坏”与民间舞蹈

1、“紫之夺珠” 2、“市也婆娑”

四、宫廷女乐与政治生活

1、丽靡鸾翔

2、苎罗绝色

五、蜡祭与傩祭

1、举国若狂

2、索室逐疫

六、“百家争鸣”中的乐舞理论

1、“乐与政通” 2、“为乐非也” 3、“大音希声” 复习思考题:

1、雅乐在西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2、“礼崩乐坏”的根源何在?

3、儒、道乐舞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周礼·春宫》 《陈乐书》 《乐记·宾牟贾》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 《论语》 《说苑》

《左传·襄二十九年》 《墨子·非乐》 《礼记》

《后汉书·礼仪志》 《孔子家语》 《拾遗记》

第四章

汉代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最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民间俗乐舞在汉代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同时需要了解“百戏”的含义和演出形式,了解舞蹈的汉代是“百戏”的组成部分。“百戏”的综合性质是使舞蹈深受影响,从而形成汉代舞蹈杂技性技巧的特征。其次,由于汉代已经有了类似“舞蹈训练班”的经营以及较为普遍的女乐舞蹈活动,促成了为数可观的舞蹈人才的出现,她们高超的舞艺,对于提高汉代的舞蹈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生活中广泛的礼节舞和即兴舞,也促进了汉代舞蹈的发展。同时,汉人的舞蹈意识开始成熟,集中体现在傅毅(舞赋)的舞蹈美学观点中。

一、“百戏”舞蹈

1、巾袖舞

2、道具舞 3、杂技舞

二、“四夷乐”

1、鼓吹乐

2、巴渝乐

三、即兴舞与礼乐舞

1、饮宴起舞

2、以舞相属

四、汉代著名舞人

1、戚夫人

2、李夫人 3、赵飞燕

五、汉舞审美特征

1、古拙与天真 2、柔美与狂欢 3、凝重的韵律

六、汉舞艺术成就

1、纵向继承

2、横向吸收 复习思考题:

1、汉代舞蹈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汉代舞蹈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前汉书·武帝记》 《前汉书·东方朔传》 《前汉书·西城记》 《独异记》 《西京赋》 《蜀都赋》 《南都赋》 《舞赋》 《乐府诗集》 《西经杂记》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此期间,社会的动荡、民族和迁徙,促使了中原乐舞文化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长期交流相濡以墨;同时,玄学之风形成了人们精神的解放和人格的自由,使其勃发出特有的艺术创造精神,这一切,促成了魏晋南北朝乐舞的变革,奠定了唐代舞蹈金字塔的基石。

一、清商乐舞

1、杂舞 2、吴各西曲

二、中西乐舞交流

1、胡乐胡舞 2、融合出新

三、唐代舞蹈的奠基 1、“软舞”的准备 2、“健舞”的先声 3、部伎的构架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隋唐五代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集中介绍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代舞蹈的式样这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空前。具体需要了解唐代宫廷舞蹈的构成、内容和形式,认识唐代宫廷“燕乐”含义及功能。了解“九部乐”、“十部乐”、“立部伎”、“坐部伎”、“健舞”、“软舞”、“歌舞戏”、“大曲”、“法曲”等不同的乐舞类别,了解唐代舞蹈的审美理想和宗教舞蹈世俗化的倾向。认识唐代统治者利用乐舞歌功颂是唐舞高度发展的重要的原因。懂得唐代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黄金时代,是于其政治的开朗、经济的繁荣和艺术上的广采博取、立足自我完全不可分的。同时,也应懂得在艺术发展规律制约下,在唐代舞蹈的高峰之后将会出现的必然趋势。

一、宫廷舞蹈

1、

九、十部乐 2、软舞、健舞 3、大曲、歌舞戏

二、社会生活舞蹈

1、元宵百戏

2、节日踏歌

三、宗教舞蹈

1、佛事之舞

2、尚仙之舞 3、祭祀之舞

四、皇家乐舞设施

1、太常寺

2、教坊 3、梨园

五、舞谱与舞论

1、敦煌舞谱残卷 2、文赋中的乐舞思想

六、五代十国舞蹈

1、伎人歌舞

2、太常雅乐 复习思考题:

1、唐代宫廷乐舞机构对唐舞的发展有无积极影响?为什么?

2、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本章参考文献:

《旧唐书·音乐志》 《唐会要》 《唐诗纪事》 《太平广记》 《隋书·音乐志》 《教坊记》 《北里志》 《通典·乐章》 《乐府杂录》 《杜阳杂编》 《新唐书·百官志》 《南部新书》 《津阳门诗》

第七章

宋元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重点掌握宋元是中国舞蹈史上的第二个转折时期。宋舞的形式与结构,已同过去的舞蹈有了较大差异,最突出的是其歌、舞、念、答的结合,使宋舞具有了叙事性、性节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而其叙事性、情节性、综合性又是在一种固定的程式中来体现。所以,宋代舞蹈是在对韵味、情趣、意境的追求中,在对本身的赏玩中来表现主观精神境界的。宋元舞蹈的程式性、情节性和综合性,大大增强了舞蹈的表现功能,奠定了戏曲的基础,同时,其高度的程式化,成为中国舞蹈符号体系形成的标志。

一、宋宫廷“队舞”

1、《小儿队舞》 2、《女弟子队》

二、发间“舞队”

1、技巧类 2、情节类 3、道具类

三、元宫廷乐舞

1、“乐队” 2、十六天魔舞

四、杂剧中的舞蹈

1、剧情舞蹈

2、纯舞表演 复习思考题:

1、宋代舞蹈的特征是什么?

2、宋元舞蹈的意义何在? 参考书目:

《武林旧事》 《梦溪笔谈》 《元典章》 《辍耕录》 《陈乐书》 《元史·刑法志》 《宋诗纪事》 《宋史·乐志》 《新元史·乐志》 《东京梦华录》 《西湖老人繁盛录》 《续文献通考》

第八章

明清舞蹈

本章要点:

本章要求学生明确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在戏曲舞蹈里,舞蹈的传统和某些精华被保留下来,并在一整套严格规范下进行表演,其虚拟性和抽象性都在非常强,远远不是过去的舞蹈能与之抗衡的。戏曲舞蹈的虚拟表演,使戏曲的舞台时空始终保持着不确定性以及不断变化的灵活性而显示出高度的自由,故中国戏曲舞蹈虽然程式严明,却于谨严中见丰富、于套路中显变化,以有限的舞台时空展不无限的舞台意象,此乃戏曲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另外,本章还要求学生懂得,明代朱载的“转之一字,众妙之门”的理论,是中国舞蹈形式特征及意象精神的高度总结。

一、皇宫乐舞

1、飨宴乐舞 2、祭祀乐舞

二、戏曲舞蹈

1、“以歌舞演故事” 2、艺术特征

三、民俗舞蹈

1、汉族民间舞蹈

2、兄弟民族舞蹈

四、纯舞余绪

1、惊鸿舞《观音》

2、小娥擅“凌波”

五、舞学舞谱

1、“转之一字,众妙之门” 2、舞谱舞图 复习思考题:

1、你怎样认识戏曲舞蹈?

2、朱载“转之一字,众妙之门”的命题其意义何在? 本章参考文献:

《明史·乐志》 《续通志》 《续文献通考》 《清史稿·乐志》 《皇朝通典》

《乐律全书·律吕精义外篇》

中国舞蹈史

(二) 中国现、当代舞蹈史部分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根叶深茂。它随着历史的长河,从远古流至今天,又将从今天流向未来。中国现、当代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它既保存了数千年中华舞蹈的传统,又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发展。虽然兴衰荣枯时有起伏曲折,但历史向我们证实:舞史悠悠、舞星灿烂、舞学精深的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它还以博大的胸怀,归纳百川、荟萃中外,逐步形成以我为主、多元并存、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态势,翘首以待新世纪的到来!

一、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史》是联接中国古代舞蹈史和舞蹈现状的一条纽带。百年沧桑、几度枯荣,有成功亦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实在是当代舞蹈家们不可缺少的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们了解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史实,而且要从这些史实中认识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舞蹈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时观摩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和舞蹈家的录相),要求学生对历史上的重要舞蹈思潮、舞蹈家、舞蹈作品有系统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的安排

第一章

中国古代舞蹈的历史回顾

本章要点:

对中国古代舞蹈中作一简单概括的回顾,将古代和近现代舞蹈史联结起来。 1、悠悠舞史 2、灿烂舞星 3、精神舞论 本章参考文献:

《中国舞蹈发展史》 《舞蹈艺术概论》

第二章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舞蹈概况

本章要点:

传统舞蹈的存在和生活方式,西方舞蹈传入我国的途径。 1、中国传统舞蹈(宫廷舞蹈、戏曲舞蹈、民间舞蹈)的状况 2、最先引入西方舞蹈的宫廷舞蹈家——裕容龄 3、西方舞蹈文化传入我国的几种途径 复习思考题:

裕容龄生平,她是怎样引入西方舞蹈的? 本章参考文献:

《 20 世纪中国舞蹈》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本章要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新舞蹈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启蒙和催化作用。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美育论述

2、新文化运动对舞蹈美育思想形成的启蒙作用

3、黎锦晖与儿童歌舞:《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 复习思考题: 蔡元培和黎锦晖对新舞蹈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各自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第 30 辑《中国舞剧史纲》

第四章

吴晓邦和中国新舞蹈艺术

本章要点:

吴晓邦对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创性贡献。 1、新文化运动培育了吴晓邦的舞蹈观 2、三次赴日求学发现了现代舞

3、抗日烽火使他真正跨进了生活的大门 4、吴晓邦的舞蹈和舞剧作品 复习思考题:

吴晓邦在中国新舞蹈艺术发展上的历史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吴晓邦:《我的艺术生涯》

《舞蹈艺术》第 30 辑(《中国舞剧史纲》)

第五章

李伯钊和革命根据地的舞蹈活动

本章要点:

革命根据地和革命军队中的舞蹈活动

1、土地革命时期的歌舞和“三大赤色舞星” 2、美国记者斯诺眼中的红军舞蹈

3、抗日时期根据地和人民军队中的舞蹈活动 复习思考题:

李伯钊对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的舞蹈活动作出哪些贡献?

第六章

戴爱莲和“边疆舞”

本章要点:

戴受莲在发展、传播中华民族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 1、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回归祖国 2、20 世纪 40 年代的“边疆舞”热潮 3、戴爱莲编导和表演的舞蹈作品 4、一位沟通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大师 复习思考题:

戴爱莲在发展、传播中华民族艺术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 本章参考文献:

《 20 世纪中国舞蹈》 第七章

秧歌运动和中国新民间舞

本章要点:

秧歌运动中新文艺活动中的历史作用。 1、秧歌运动的由来和发展

2、秧歌运动在陕北、在重庆、在昆明、在上海、在北京„„ 3、秧歌运动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秧歌运动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 20 世纪中国舞蹈》

第八章

40 年代活跃在中国舞坛上的舞蹈家

本章要点:

全国范围内新舞蹈活动的发展情况。 1、新疆第一舞人——康巴尔汗

2、草原上飞舞的大雁——贾作光和内蒙歌舞团 3、长白山下朝鲜族舞蹈家——赵得贤 4、活跃在中国南方的梁伦和中国剧艺社 5、胡果刚、查烈和军队舞蹈 复习思考题: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舞坛涌现出哪些杰出的舞蹈家? 本章参考文献: 《 20 世纪中国舞蹈》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舞蹈事业的开创和起步

本章要点:

中国舞蹈艺术的划时代变化。

1、舞蹈家的大会师和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的建立 2、各级歌舞团队的建立——舞蹈队伍大发展 3、舞蹈艺术教育开始起步

4、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的出版 5、建国初期的舞蹈和舞剧 复习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舞蹈事业有哪些重大举措? 本章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舞蹈》 《中国舞蹈词典》

第十章

新中国舞蹈事业的初步发展

本章要点:

新中国建立后舞蹈事业取得较大进展的时期。 1、北京舞蹈学校的创建

2、各种专业和群众业余舞蹈会演 3、中国舞蹈开始走向世界

4、前苏联舞蹈思想与实践对我国的影响

5、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的创作与演出 6、中国第一本定期的公开的舞蹈专业理论刊物(舞蹈)出版 7、北京舞蹈学校演出芭蕾舞剧《天鹅湖》全剧 复习思考题:

新中国的舞蹈事业在这个时期取得哪些成就? 本章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舞蹈》 《中国舞剧史纲》

第十一章

革命化、民族人、群众化的理论和实践

本章要点:

首都音乐舞蹈工作座谈及其影响。

1、首都音乐舞蹈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讨论

2、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和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 3、音乐舞蹈史诗《东主红》的创作和演出

4、大型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问世 复习思考题:

应该如何评价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理论和实践? 本章参考文献: 《中国舞蹈词典》

第十二章

十年*,舞坛凋零,拨乱反正,再展风采

本章要点:

批判“四人帮”对舞蹈事业的破坏 1、民族民间舞蹈横遭戕害 2、芭蕾艺术畸形流变

3、弘扬优秀的民族舞蹈传统,为抒情舞正名 4、歌颂英雄、缅怀先烈、张扬真理、揭批丑类 5、中国舞蹈家协会恢复活动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欢呼新时代

本章要点:

十一届三中会以后舞蹈事业的新跃进。 1、建国 30 周年献礼演出中的舞蹈作品 2、《丝路花雨》和献礼演出中的舞剧 3、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人才辈出 4、全国少数民族会演千姿百态 复习思考题: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舞蹈艺术出现了哪些新作品、新人才? 本章参考文献:

80 年代初期的《舞蹈艺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第十四章

舞蹈艺术多样化探索的新发展

本章要点:

舞蹈创作的多样化发展。

1、音乐舞蹈史诗、古乐舞新编和大型歌舞的创演 2、全国芭蕾比赛

3、“桃李杯”舞蹈邀请赛 4、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 复习思考题:

80 年代中期我国舞蹈创作有何发展? 本章参考文献:

有关舞蹈专业期刊

第十五章

风格各异、争奇斗妍的新舞剧

本章要点:

1、三种不同风格的舞剧

2、1988 年舞剧研讨会 3、90 年代初的舞剧观摩演出 复习思考题:

我国舞剧形成了几种不同的风格特色? 本章参考:

《中国舞剧史纲》 第十六章

多元发展,奔向新世纪

本章要点: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舞蹈艺术的多元发展 1、间舞蹈(歌舞)的创新和发展 2、欧美现代舞的引进和传播 3、1994 国际舞蹈会议 4、群众性舞蹈活动的蓬勃兴起 复习思考题: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舞蹈艺术有哪些新情况?

第十七章

新时期舞蹈事业的突出成就

本章要点:

概括阐述新时期以来舞蹈艺术事业的突出成就。

1、舞蹈工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舞蹈艺术事业的天地也更加开阔。2、舞蹈、舞剧创作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 3、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脱颖而出,各具风采

4、舞蹈艺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逐步建立起多学科、多层次、衔接互补的教育机制 5、舞蹈学研究琐果累累

6、舞蹈与人民大众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复习思考题:

新时期舞蹈事业有哪些突出成就? 本章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概论》

推荐第3篇:舞蹈史

1. 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四个高峰。 . 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四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西周雅乐 第二个高峰—汉朝俗乐 第三个高峰—唐朝燕乐 第四个高峰—宋代民间舞蹈。 2.昆曲中把舞蹈融于歌唱与戏剧表演中的代表作是什么? .昆曲中把舞蹈融于歌唱与戏剧表演中的代表作是什么? 剧作家汤显祖的《游园惊梦》 。 3. 名词解释“走会”“歌舞戏” . 名词解释“走会” 歌舞戏” , ①“走会”是一种综合性,游行表演的形式,它常把散于民间的各种技艺的一人集合在一起,在灯节等节日里集体出 现在游行表演队伍中。其中包括舞蹈、杂技、滑稽表演等。 ②歌舞戏,是受戏曲艺术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民间歌舞逐渐演变为风格各异的歌舞小戏。它们大多是歌舞、故事相结 合,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歌舞戏的代表作有《花鼓戏》《采茶戏》、、山东的吕剧、“五音戏”、安徽的“黄 梅戏”、江苏的“锡剧”等。 4. 民国时期,提出美育教育思想的人是谁?其对中国舞蹈发展的作用? . 民国时期,提出美育教育思想的人是谁?其对中国舞蹈发展的作用? 蔡元培。他提倡的美育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影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他的思想对五四时期音乐舞蹈教育起 到重要作用。我国早期的舞蹈艺术,特别是儿童的歌舞艺术,就是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美育理 论倡导下发展起来的。 5. 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是谁?及其主要作品 . 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是谁? 黎锦晖。主要作品《麻雀与小孩》 《葡萄仙子》 《三蝴蝶》 《小小画家》 《月明之夜》 《小羊救母》 《春天的快乐》 《最后的 胜利》歌舞《可怜的秋香》等。 6. 被誉为“三大赤色舞星”的舞蹈家是指?及其主要贡献。 . 被誉为“三大赤色舞星”的舞蹈家是指?及其主要贡献。 ① 李伯钊。苏区歌舞艺术的开拓者,他编创的《乌克兰舞》 《海军舞》 《红军舞》等,和根据伊莎多拉`邓肯的演出而 创编的《国际舞蹈》成为苏区歌舞的代表作品。 ② 石联星。苏区舞蹈开拓者,他创作了舞蹈《游击战》还和刘月华共同创作了舞剧《台湾人民反抗殖民主义者压迫》 等,为开拓繁荣苏区戏剧、舞蹈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在电影《赵一曼》中塑造了赵一曼的抗日英雄形象。 ③ 刘月华。她曾担任红旗剧团的领导,在前线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在苏区舞蹈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7.1942 年毛泽东发表了什么?掀起了新秧歌运动。 年毛泽东发表了什么?掀起了新秧歌运动。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型秧歌的兴起时中国舞蹈发展的

重大转折点,舞蹈艺术从此走上了新的道路。 8.中国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获奖的作品。 .中国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获奖的作品。 ① 第二届:中国汉族典型舞蹈《大秧歌》 《腰鼓舞》取得特等奖的优异成绩。 ② 第三届:中国的《红绸舞》藏族民间舞《春游》古典哑剧舞蹈《三岔口》获得二等奖。 ③ 第四届:汉族民间舞《采茶扑蝶》 《跑驴》 《狮舞》 《荷花舞》等获得了

一、二等奖。④ 第五届:蒙古族民间舞《鄂尔多斯舞》中国古典歌舞剧《闹龙宫》等获一等奖。 除此之外,戴爱莲编导的《飞天》 ,汉族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傣族民间舞《孔雀舞》 ,汉族民间舞《花鼓舞》 《龙舞》 , 蒙族民间舞《蛊碗舞》等也在联欢中获得优异成绩。 10 文化部委托北京舞蹈学校举办的两期舞蹈编导培训班,各自的作品及不同之处 文化部委托北京舞蹈学校举办的两期舞蹈编导培训班, 1955 年 12 月第一期舞蹈编导培训班,有吴晓邦,戴爱莲等指教,创作了《宝莲灯》 1985 年第二期舞蹈编导培训班请来了被誉为芭蕾舞双人舞托举之王的苏联著名编导古雪夫创作了中国大型舞剧《鱼美 人》 不同之处: 《宝莲灯》是民族舞剧,以民族素材为元素,采用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鱼美人》是民族舞与芭蕾舞的相结 合 12 建国初期,为了庆祝解放,戴爱莲先生及欧阳予倩编创了舞剧《和平鸽》舞剧主要采用了芭蕾舞和现代舞的手法进 建国初期,为了庆祝解放,戴爱莲先生及欧阳予倩编创了舞剧《和平鸽》 行编排的。 行编排的。 13 解释新秧歌,新秧歌剧 解释新秧歌, 新秧歌:是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从旧秧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而发展。新秧歌不但可用于娱乐,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在娱 乐之中,又自我教育的手段。秧歌主要内容包括腰鼓,花鼓以及“龙灯” “旱船”等。 新秧歌剧:是指戏曲音乐舞蹈诗歌融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中国歌舞剧的雏形。代表作品有《兄妹开荒》 《夫妻识 字》 14 解放以后有哪些著名的编导家?及其作品。 解放以后有哪些著名的编导家 及其作品。 名的编导家? 刘敏《昭君出塞》贾作光《渔光曲》 《迷途的羔羊》黎锦晖《麻雀与小孩》黄豆豆《醉鼓》田露《孔雀飞来》 《红珊瑚》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长调》等。 15 谈举办“桃李杯”比赛和“荷花奖”比赛的意义。 谈举办“桃李杯”比赛和“荷花奖”比赛的意义。 “桃李杯” :桃李杯是由文化部教育司,中央电视台,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创办的,有(艺术)院校参加的国家文化艺术 政府奖赛事。自 1985 年至今该赛事已经成功举办

了九届。在检验专业舞蹈教学成果,发展优秀舞蹈人才,繁荣舞蹈创 作,总结交流教学及创作经验。促进舞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享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的美誉 “荷花奖” :这是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联合主办的“荷花奖”是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层次的专业奖励。在二十一世纪就 要走到终点的时刻,作为一种象征,荷花再次成为舞蹈界关注的焦点与中心。 “荷花奖”的诞生,在舞蹈界为之多年不 遇的大事,他感应着时代的脉搏,迎合着社会的召唤,在中国人民踏上新征途,即将迈入新世纪应运而生 16 现代舞在中国舞的发展 建立了现代舞蹈团。主要有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大专班,北京现代舞团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等 创作现代舞作品《传音》 《太极印象》 《问世》 《红扇儿》 《红与黑》等 参加国际现代舞蹈大赛成绩斐然。1990 年 11 月第四季国际舞蹈大赛中现代舞《传音》及《太极印象》获现代舞双人舞 大奖。1996 年第九届维捷布斯克国际现代舞比赛中广东现代舞团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比赛,便包揽了金银铜奖 现代舞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的课程之中 中国编导吸取了现代舞编创手法,创作了很多作品 17 20 世纪末中国舞剧发展的几个特征 中国舞剧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高潮 50 年代,以《宝莲灯》为先导掀起了第一次舞剧发展高潮。其特点是,民族舞剧的建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80 年代由《丝路花雨》为首的第二次舞剧发展高潮。其特点是:舞剧的语汇,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全方位多样化 的发展。 以《阿诗玛》为代表而掀起第三次舞剧发展高潮。其特点是,舞剧题材语汇,风格综合开阔,形成了以立体系统,网 络式丰富多彩的景象。 中国舞剧三个类型特点 答:①解放后至*前,民族舞剧得天独厚②*十年,芭蕾舞剧无我独尊 ③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舞剧奋起争衡 18.当今中国舞蹈有何发展和创新 当今中国舞蹈有何发展和创新 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华当代舞蹈全面多元的发展时期。在继承 50 年代舞蹈创作,重视民族风格和社会作用的 传统的同时,吸取西方现代文化精华,探索中国舞蹈发展道路。因而舞蹈创作更加重视舞蹈的概括力与表现力,强化 舞蹈的艺术质量与审美情趣,并在新的题材形式舞蹈创作中,致力于民族精神于时代精神的体现,标志着当代中华舞 蹈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舞蹈走向繁荣昌盛的新时期。 19.谁编制的《舞谱》中有音乐、舞姿、歌词、文字说明、场图记,是古代流传至今最完整的舞谱。 谁编制的《 谁编制的 舞谱》中有音乐、舞姿、歌

推荐第4篇:舞蹈史

第一章

1,论述中国原始社会的舞蹈内容及其作用

原始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作为礼仪性的舞蹈,还是以身躯律动性的摆动作为纯粹欢愉的精神表达,舞蹈充分支配了原始人的生活。”

中国古籍中有许多记述原始舞蹈的内容,如“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若国大旱,则帅巫而雩舞”(《周礼·春官》)等。对原始先民来说,舞蹈艺术是和所有的人类传统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对于要达成某种实际和重要的目的的时候,其舞蹈所表现的是一种魔术般的动作。舞蹈给人以力量并能增强氏族或部落内部的秩序与和谐,舞蹈还表达了原始先民一厢情愿祈求降临福祉或避开凶祸的美好愿望。表现祭祀是舞蹈常见的一种形式。

《周礼》、《后汉书》等就载有我国古代人用舞蹈仪式驱逐四方疫鬼的内容(参见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我国现存独龙族的牛锅庄舞,景颇族的„金再再‟舞,傈僳族的„死舞‟,都属于祭祀仪式的蹈。”(林耀华主编《原始艺术史》)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中,舞蹈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和明确的宗教内涵,它所表达的既有崇拜的意味,也是在祈祷——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如北美洲印第安人跳的“野牛舞”、“熊舞”,西非部落的猎舞,澳洲土人的袋鼠舞等。最典型的要数一些非洲部落的性爱舞,它的功利性是刺激生殖欲望。

恩格斯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仪式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具代表性的是澳洲的“科罗波利舞”,它的感情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是模拟再现,例如模拟再现战争或狩猎过程。

第二是力动表现,即纯舞(参见袁禾《中国舞蹈》):它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原始的祭祀舞、狩猎舞、战争舞、性爱舞的确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四大 特征。

2,简述生殖崇拜的舞蹈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乳房、臀部。 原始人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当有妇女分娩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祝祷仪式,要到野外去分娩,认为这可以使土地肥沃。如果妇女因分娩而死(这在原始社会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要对死者举行英雄的葬礼。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是普里阿帕斯,其神像的最大特点是阳物雄伟异常;中国古代的生殖之神则多为女性,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等。

3,论述原始舞蹈

原始舞蹈是一种人类原始文化形态,它还不是有意识的娱乐或艺术创作。 对原始舞蹈的起源,中外学者有各种认识,如起源于游戏、巫术、性爱、劳动等等。中国舞蹈史学研究中的多数意见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形体,还特别创造了人的思想,使舞蹈成为文化而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动作,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然而不能说舞蹈仅仅起源于劳动,还应包括非生产劳动的其他生活活动:战争、性爱、祭祀等等。

4,解释巫术舞蹈

中国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而巫术仪式是世界各民族童年时期的一种原始宗教性的文化活动。巫术仪式中的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其产生看,其产生在尚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舞蹈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中国古代舞蹈与世界其他民族舞蹈一样,也是在先民图腾崇拜与祭祀活动中产生的。其功能则是为先民现实生存服务的,是先民们祭告神灵、传达神意以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其表演也多在祭祀性场合。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这是各民族早期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舞蹈中的遗存。因为中国传统舞蹈产生于特殊的时代和环境,所以仪式性特征十分明显,舞蹈艺术后来作为审美性极强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抒情、审美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仪式性。而巫术仪式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蜡祭:是古代一种祭歌。

女乐:乐舞奴隶,她们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

大韶:简称《韶》,是六乐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还曾见过。 摊祭:古代驱鬼除疫的一种祭祀方式。

六代舞:相传为中国古代黄帝、唐、虞、夏、商、周六个时代的祭祀乐舞。又称六乐。 雅乐舞:雅乐舞蹈是礼乐教化的正统舞蹈,内容很丰富,不过却很难被人理解。 2,简答

《大武》的问世年代及主题。

旋娟与提嫫活跃于何时代。

举出战国时期三个著名的表演性舞蹈或三个著名舞蹈家的名字。战国时代,出现了两个著名舞人── 旋娟与提嫫。从有关记载分析,她们可能掌握了舞蹈与气功中的“轻功”相结合的绝技。 《萦尘》、《集羽》、《旋怀》,旋娟与提嫫这两个最早被记录下来的中国古代舞蹈家的技艺,是令人惊叹的。而舞姿轻盈,确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崇尚的审美特征。

3,论述题

“六代舞”和“六小舞”在西周雅乐文化体系中的表现和作用。

中国古代女乐舞蹈的基本形成脉络即主要审美特征。 “以巨为美,以众为观”是指哪个朝代的舞蹈?含义是是什么?

唐朝。因为唐朝李姓源自鲜卑民族,而鲜卑士兵各个彪悍英勇。是善战的民族。举杨贵妃一例,就多少看出唐王朝李姓血统对体壮结实的勇士是很崇敬的。而这里所提到的“巨”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胖”或“结实”。所以审美角度上看着很健康,很雍容,很勇猛,很魅力。

试论西周雅乐舞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和思想基础。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舞赋:以描述丰富多彩的舞姿为主。傅毅在这里记录的乃是汉代时极为盛行的“般鼓舞”,又称“盘鼓舞”。

舞袖:舞动袖子或者舞衣的袖子

翘舞:即《云翘》舞。用于郊祀的一种乐舞。 胡舞:西域的舞蹈

灵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巴俞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 七盘舞: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建鼓舞:一种击鼓而舞的舞蹈,汉代“百戏”的节目之一。其舞具为建鼓,建鼓又名“楹鼓”,传始于商代。建鼓舞的特点是讲究技巧性,也十分注重技巧与艺术相结合,这也是汉代舞蹈的整体特征。

鱼龙曼延: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

折腰之舞:这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题动作的艺术舞蹈, 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 以柔软的腰功显示她的舞蹈魅力。随时有快节奏的技巧表演和昂扬气势, 但其基调是以柔美轻捷见长, 色彩明丽, 极少萎颓废的情绪。

以舞相属:汉代一种交谊舞,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 2,简答题

赵飞燕之舞的最大特点。

赵飞燕的舞蹈艺术, 《赵飞燕别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的技巧,最早见于史料,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并能控制呼吸。赵飞燕“善行气术”,传说她“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可见其轻功极好,且可能她已能在空中做高难度的技巧,轻盈飘逸,挥洒自如。赵飞燕不仅是位舞蹈艺术家,也是位出色的琴家,她有一张琴名为“凤凰宝琴”。当时长安有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张安世,自幼习琴,15岁时便名满天下,后入宫为汉成帝和赵飞燕演奏了一曲《双凤离鸾曲》 ,其出色的技艺和优美的音乐令皇帝夫妇如痴如醉,赵飞燕尤为激动,令人取来她的琴奏了一曲《归风送远》 ,飘逸逍遥,令张安世惊叹不已。赵飞燕爱惜张安世之才,特求成帝允其随便出入皇宫,并给他一个侍郎的官职,还送给他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两张名贵的琴,一曰“秋语疏雨”,一曰“白鹤”。

“以舞相属”是哪个时期的舞蹈形式?特点是什么?

是两汉魏晋时期的.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

规矩就是失礼

3,论述题

用实例论述汉代中外舞蹈交流状况。

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汉 代宫廷音乐家李延年根据此曲,创作出“新声廿八解”,用于军乐。另外还 有,汉灵帝喜爱西域文化“好胡服、胡帐、胡板、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 竞为之”。统治者对外来乐舞文化的偏爱,以至影响整个阶层的风气。与此 同时,中原乐舞文化也传入外国

从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象谈汉代舞蹈的种类与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技艺向高难度发展,结合舞蹈与杂技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以长袖为特征的《袖舞》,双手执长巾而舞的《巾舞》,也是汉代著名的舞蹈.

《百纟宁舞》,《盘鼓舞》是哪个时期的舞蹈?分析比较他们的特点。

长久流传, 晋至唐的

五、六百年间,一直盛行不衰是酒宴表演中的保留节目。舞者佩戴珠翠饰品,身穿白色长袖舞衣,动作以舞袖为主。她时而高举双袖如天鹅飞翔,时而低回婉转,轻移舞步,如推若引,似留且行,乐声节奏渐快,双袖急挥如雪飘,敏捷步态似流波,如流风行云般轻盈飘逸的舞姿,在观众面前掠过。盘鼓舞:汉代

中国汉代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舞蹈。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盘鼓舞》中作道具的盘是木做的,椭圆形,鼓稍高于盘子,直径约三十多厘米。一般鼓为一面或两面,盘为六个或七个,也有用四个、五个或三个的。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一鼓,所以又称七盘舞(有时只用鼓而不用盘,或以鼓代盘)。

汉代女乐舞蹈的动作特征。

一、

二、

三、

四、艺、技相融,以舞为重 美丑相兼,刚柔相济 神秘奇谲,以悲为美 形神兼备,意境深邃

推荐第5篇:舞蹈史

一.名词解释:

彼季帕: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芭蕾之父”,出生于芭蕾之家,奠定了性格舞的形成。他的舞蹈既保存了古典芭蕾的高度技术,又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对情节舞和哑剧场面都很重视,利用一切手段来为展开剧情服务。(加入了大量的民间舞和性格舞;作品有严格的程式化模式,与浪漫芭蕾不同)代表作品有《堂吉可德》《舞姬》《睡美人》《天鹅湖》《海盗》等等。

伊凡诺夫:伊凡诺夫在音乐启发下产生舞蹈形象的时候起才开始自己的创作过程的,音乐引导着他,他才按照音乐的内容和形象来设计舞蹈和场面。伊凡诺夫是在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主要源泉,这一点在《小雪花舞》中尤其表现得明显。伊凡诺夫从音乐出发竭力在舞蹈编排中体现交响原则,他创造性地运用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了天鹅形象,传达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这是芭蕾历史上原则性的进步,柴氏的交响性音乐启发编导做出了交响性舞蹈处理,他正确理解了柴氏音乐的实质,创造性地设计出象征白天鹅的“主导动作”(与音乐的“主导动机”有机统一)。

仙女:编导为塔里奥父女。《仙女》中的“仙女”舞蹈开创了传之后世的浪漫主义芭蕾风格,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开山之作,它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在内容主题和戏剧结构上的变革。这部作品是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的一个典范。舞剧《仙女》一反旧时舞剧的大团圆、狂欢舞蹈、华丽终场的惯例,以忧郁悲伤的场景结束全剧,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这种处理既有诗意和真实性,又揭示出现实生活不如人意,幸福失之交臂以及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等的主题,使作品的容量加大,主题深化。

吉赛尔: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之一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被称为“芭蕾之冠—浪漫芭蕾代表作”。舞剧《吉赛尔》体现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典型主题;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尖锐的分歧,冲突和矛盾;代表了舞蹈艺术的新成就;女主角面临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的挑战;编导技术的重大成就;群舞队改为统一的抒情整体;编排上体现为“交响芭蕾”思维的萌芽。舞剧中的第一幕终场和第二幕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

拉班:鲁道夫•冯•拉班是现代人体动作科学思想的伟大代表人物,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最伟大的贡献也在于他的人体动作的科学研究。代表作品有 《摆动的大教堂》等,有关人体动作科学研究的代表著作有《舞蹈家的世界》(1920)、《舞蹈设计学》(1926)、《劳动操作效率》(1947)、《现代舞蹈教育》(1948)、《舞台动作探究》(1950)、《舞蹈与动作记谱原理》(1954)和《为舞蹈而生活》等等。拉班曾被人称为舞蹈界的爱因斯坦,拉班揭示了人体世界小宇宙的秘密,他对于人体动作的研究所提出一个著名公式是人体动作=动作内容+动作形式;拉班认为人体动作的内容属于动作内部力量变化效应的象征,在人体动作的内容研究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力效"的学说,这是拉班对人体动作所作的本质层面的把握;拉班对人体在空间运动的各种要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球体空间"的概念;拉班对于动作系统的科学分析,揭示了生命运动的本质与规律性,并向我们揭示,通过人体动作,观察生命是可能的,理解生命是可能的,发展生命是可能的,拉班认为人类对于他活动者的外在世界引起知觉,来源于环境不断地刺激之流给予他的感受。 邓肯: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一直被现代舞蹈家奉为精神领袖,被誉为“现代舞之母”著名代表作品:《马赛曲》《国际歌》《少女死亡之舞》《牧歌》《仲夏夜之梦》《无词歌》等等。邓肯舞蹈的艺术特色是对古希腊艺术精神的追求;伴随音乐起舞;即兴作舞,即兴中形成了自我无法被人模仿,也无法被超越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邓肯的舞蹈思想是建立民主自由的美国舞蹈;生活与艺术一体化;赞美女性自由的身体与心灵。邓肯作为现代舞之母的历史地位,来源于她对现代舞蹈发展的伟大贡献,邓肯舞蹈创造的意义在于重返舞蹈的本原;提升了舞蹈的意义;弘扬了舞蹈独创性的本质。当然,也邓肯作为舞蹈家的历史局限有反对芭蕾舞剧,对芭蕾以偏概全;作为现代舞的先锋人物,尚未能形成自身舞蹈艺术的系统理论。

德尔萨特“表情体系”:德尔萨特揭示了人体动作和内心活动之间的一条普遍的规律:人的任何内心活动都是与其身体的某种外形运动或某种动作欲望相关。德尔萨特的“表情体系”建立在人体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视时间、空间、运动为人体动作的基本条件,并认为它们三位一体互为依存。他认为人的身体运动具有的三重性—即理智的、情感的和肉体的三个层次,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得出人体分类三分法;他认为“没有什么比缺乏动机的姿态更可悲了”;这个体系在当时一味追求空洞的外在形式美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育中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并打开了现代舞蹈与教育的大门。

达尔克罗兹“优美节奏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视为乐器,用人体的动作去掌握、解释和表现音乐节奏。从简单的节奏反应,逐渐到大幅度的人体运动区提下音乐节奏的经验。通过姿态和动作,去将文字和曲调的精神法则和属性加以视觉化,并且将它们提高到一个艺术经验的水准上。这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听觉方面的敏感,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良好的节奏训练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和控制能力,将身心一体地统一于节奏表现,并将在音乐中获得节奏的经验变为有益的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自由表现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冲动。这一体系使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富有创作性的心灵,为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提供了精神指南。

力效:“力效”视为一切动作的根源,是一切动作产生的内在冲动。“力效”由四种基本要素构成,这就是重力、时间、空间和流畅度。“力效”的功能在于它负荷着动作的内容,并赋予动作以表现性。“力效”早非语言性的动作语法表现中,类如由单字组成片段,表现动作的节奏。它属于某种可以目睹的符号使我们认识人类的内在态度及其推动力。动作的八种基本力效样式有砍动、压动、扭动、滑动、弹动、轻敲、冲击和浮动。

玛丽•魏格曼:德国著名现代舞蹈家,欧洲表现主义舞蹈创始人。被认为是继邓肯之后,对现代舞产生最显著影响的舞蹈家。她的主要著作有《舞蹈的语言》《玛丽魏格曼手册《以及《结构》等等。她的舞蹈的表现往往“使人感到人类将沦于万劫不复”的境地。“黑暗”、“死亡”的主题与气氛弥漫着魏格曼的舞作。代表性的舞蹈作品有《百无聊赖》、《节日的韵律》、《变换着的景色》《女巫舞》等等。她的舞蹈思想有舞蹈是表现人的语言和经验;舞蹈产生于时代及其精神;舞蹈具有纯舞蹈与戏剧舞蹈之分;关注舞蹈与生命本质的统一。舞蹈个体与整体应并行不悖。

保罗•泰勒: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新先锋派”舞蹈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就十分具有先锋性,做出了类似《叙事诗》那样“简约风格”的作品,和后期的“涂鸦风格”的作品。泰勒推出独舞《叙事诗》,创造了当时舞蹈史上最少动作的“舞蹈”。《昆虫与英雄》是泰勒早期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光环》是泰勒一部重要纯舞蹈作品,他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交叉点》《美国起源》《玫瑰》。泰勒读的后期作品是对“新古典”的追求,《海滨广场》使他成为一位新古典主义舞蹈艺术家,其他著名的还有《空气》《海浪飞花》《阿尔丁庭院》。青春、爱情、生命的冲动是保罗•泰勒舞蹈的主题,也是他舞蹈风格形成的主导成因,他认为他取自生活,将其规则化,风格化然后放进舞蹈中的东西太多了,这其中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总之,对于他而言,“现代舞是一张特取证”,使他有可能做他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书写着美国现代舞的一段历史。

皮娜•包希:德国著名现代派舞蹈家,尤斯曾让她在《绿桌》中担任母亲一角,1967年,上演她的第一个舞蹈《碎片》;1968年,发表她的杰作《在时间的风中》;1969年,获得“科伦作品编导奖”。皮娜•包希重要的代表作品有《春之祭》、《七种死罪》《与我共舞》《华尔兹》《蓝胡子》等等。后来,皮娜以各地的生活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环境编舞法”的作品,如以罗马为题材创作的《胜利者》,以香港为题材创作的《拭窗者》。皮娜赋予“舞蹈剧场”这个概念的形态,她拯救了德国舞蹈,却将传统舞蹈剧场艺术粉碎了。皮娜的舞蹈剧场有三个重要艺术特色:1.破碎的舞蹈剧场2.对两性与暴力的深刻表现,如创作的《与我共舞》《交际场》《蓝胡子》等作品3.对重复偏爱,在包希的舞蹈中,“重复”不是同性的,它永远变化无穷。包希的舞蹈观念是关注人为何而动;揭示两性永远互动的主题;表现终极的人文关怀。

坎宁汉: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新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机遇舞蹈”的创始人。创造了“机遇编舞法”,形成“纯舞蹈风格”,代表作品有《冬枝》、《风声尚在》、《旋转木马》《空间点》等等,专著有《舞蹈家与舞蹈》《变。编舞手记》等。他主张“舞蹈就是舞蹈”。他的舞蹈思想是舞蹈的基础是动作;舞蹈创作是一种偶然;舞蹈创作与社会同步。

贝雅:以自己的理念把芭蕾艺术从僵化的状态中引出迷津。1953年组建自己的第一个舞团“明星芭蕾舞团”,代表作品有《孤独人的交响》。他创作了一种以古典芭蕾为基础,以现代音乐为伴奏,协调而富有表现力的,受大众欢迎的“新型的芭蕾”。贝雅的舞蹈极具综合性,但主要有三类风格,即纯芭蕾、神秘芭蕾和整体芭蕾。主要代表作品有《霍夫曼的故事》《婚礼》《快乐的寡妇》《浮士德的沉沦》

二、简答题

1、格雷姆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

这套体系是以呼吸为原动力,是一套极具表现力的身体运动技巧,业已成为现代舞蹈技术的经典。其特点如下:(1)以呼吸为原动力;(2)伴随着呼吸,以躯干为轴,向四肢收缩与舒展(吐气时收腹内敛,吸气时肢体挺直外展);(3)伴随着呼吸,复以脊椎为轴,身体进行螺旋式的拧转;(4)伴随着呼吸,顺应地心引力,不断地实现重心的转换。

2、丹尼斯舞蹈的艺术特色:

以东方主题和情调传播宗教精神和艺术精神,并且以独树一帜的舞蹈技巧和服装设计影响美国舞蹈的一代舞风。

(1)执着的宗教精神,丹尼斯久藏于心的舞蹈意念是经由舞蹈求神,这种强烈的宗教感情和意念使其为之奋斗一生,使其艺术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 (2)东方的形式 ,丹尼斯不是一个“东方舞蹈家”,而是一个选择东方舞蹈形式传达人类宗教精神的艺术家,为了张扬东方色彩及其宗教精神。(3)音乐视觉化,这种方法最单纯的形式是将一部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与和声结构科学地转换或翻译成身体动作,而不是解释或揭示其任何内在涵义。“音乐视觉化”的编舞方法,类似于后来的交响编舞法,舞蹈的结构,节奏甚至是节拍都以音乐为基础,并且追随音乐的旋律,情感以及变奏。这种方法对规范舞蹈创作科学化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借鉴音乐创作的结构,节奏与变奏和声等方法,丰富舞蹈的视觉形象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3、邓肯的舞蹈思想:

(1)建立民主自由的美国舞蹈,邓肯梦寐以求的舞蹈理想是建立属于美国的充满民主精神的自由舞蹈。(2)生活与艺术一体化,他认为“生活的每一部分,不仅是爱情,都应当成为艺术”,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艺术有机地溶合在一起。(3)赞美女性自由的身体与心灵。邓肯认为她的舞蹈是人性解放的艺术,因而她的妇女解放的思想也在舞蹈中得到充分地显现。如邓肯反对芭蕾舞的美学对女性人体的束缚与摧残,主张女性的身体应该以丰腴,自然为美。

4、韩芙莉的“失衡—复衡”技术体系:

韩芙莉技巧的中心是由呼吸带动的失衡后的复衡。韩芙莉认为人体因地心引力作用向下跌落,随即人为抵抗这种引力,为恢复平衡作出努力,这两种冲突的对比贯穿在动作之中。 第一要素分别从机械节奏,呼吸节奏和情绪节奏等建立起各种动作片断。第二要素是通过肌肉紧张与松弛形成生气勃勃的动力强度变化。第三要素是一种人体动作变换时的补偿性动作。第四要素为动机(情绪性或戏剧性)的诱发,会让舞者和观者双方感到满意,并达到心领神会的审美境界。 P180

5、“机遇舞蹈”:

后现代舞的基础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创作人是美国后现代舞大师坎宁汉,其核心的“非确定性”思想和“投掷硬币”的方法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以变为本”的宇宙观和“摇签落地”方法论。以掷硬币的方法决定动作构图,舞段串连,演员人数,空间方位,节奏类型以及舞蹈编舞的诸种成分,最后将其连接起来,类似于“拼贴”手法,取得某种出人意料之外的效果。 P251

6、贾德遜纪念教堂舞蹈剧院:贾德遜纪念教堂很长时间来一直作为自由主义教徒的集合场所,常常被教民用于讨论政治改革,公民权力和艺术活动。教堂采取给予艺术家帮助的政策,并且不作任何检查地支持先锋艺术,教堂很快成为城市年轻一代先锋派舞蹈中心,其历程不仅载入贾德遜纪念教堂历史,更载入美国舞蹈的历史。“贾德遜”已作为一个舞蹈的新时代—民主的身体的标志。

1962年7月6日,贾德遜的舞蹈家以“舞蹈发布会”的形式举行他们在“贾德遜剧场”的首场演出。

贾德遜纪念教堂舞蹈剧院成为年轻的编导们为寻找一个发表他们实验作品的专门活动中心形式的地方。贾德遜纪念教堂舞蹈剧院成为舞蹈领域新先锋派活动的中心,年轻舞蹈家在这个免费的表演空间里试验,借鉴,批评,颠覆,教堂是个提问的地方。

7、“舞蹈剧场”:“舞蹈剧场”这个词最早由尤斯于20年代使用,那时他正力求创造一种古典芭蕾与新舞蹈结合,并能完整表达剧情的舞蹈。库特·尤斯创造了“舞蹈剧场”这个概念,皮娜·包希赋予它以形态。包希指出“舞蹈剧场可以包括歌剧,音乐,甚至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指更广泛的一种空间,包括运用在舞台上的道具—说不说话,跳不跳舞……舞蹈剧场可以包括很多东西,可以是芭蕾,可以广泛地指任何艺术,或生活……”

创造“舞蹈剧场”,最初只是想让观众明白,他们来看的不是芭蕾。更重要的是希望在作品中能自由地采用多种形式及其语言,更真实的表现舞蹈作品的主题。

8、《波莱罗》:“波莱罗”是一出独幕的交响芭蕾,属于法国现代芭蕾的晚期代表作,音乐拉威尔,编导贝雅。“波莱罗”本是西班牙的三拍子民间舞,节奏松散而消闲,常在酒吧的餐桌上表演。1928年,经拉威尔改编后登上严肃的音乐殿堂,这部只有15分钟长度的芭蕾舞曲为拉威尔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9、《春之祭》:《春之祭》是皮娜·包希最著名作品之一,她以杰出的才华,用肢体的语言在舞台上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的精神。在一场原始部落祭祀春之神的仪式中,选择部落中一位最纯洁、美丽的少女做为牺牲献祭给春之神,部落的人们观看少女跳舞至死。她在舞台上铺上真正的泥土,舞蹈的动态原始而粗犷,原始宗教的神秘与无所不在的神的威力弥漫着舞蹈空间。此后,皮娜·包希突破艺术之瓶颈,放弃了传统“舞蹈”作为艺术的支撑。

10、《空间点》:坎宁汉8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正如其名称所示是对空间的认识。“空间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爱因斯坦的理论成为这个作品创意的基础。坎宁汉在这个舞蹈中关注的是动作在空间中“量”的变化。人体的各种姿态,人体的各种部位都在1—300度之间精确的被把握着,在人体动作本身的意味中揭示舞蹈的意义。 P250

三、思考题:

1、20世纪美国“先驱一代”、“奠基一代”及“新先锋派”(后现代)舞蹈家们有哪些不同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答:1)先驱一代舞蹈家生活在世纪之交,在价值观上他们属于理想主义者,他们意欲以艺术激发现实,表现人类生活的欢乐和生命的激情;在艺术观上,他们主张艺术的宗教化,把舞蹈作为一种仪式,将其视为生活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思想上追求个性解放,以人体的解放与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

2)奠基一代舞蹈家生活在zh战争的炮火和硝烟的笼罩下,在时代动荡,生活贫穷的艰难困境中挣扎,在价值观上,他们z注重揭示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艺术是属于人的艺术,因此,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关注的j焦点与探索的主题;在艺术观上主张形式追随功能,注重揭示时代精神与现实生活,思想上主张真实地反映世界,不仅表现人性的善,也揭露人性的恶。

3)美国新先锋派舞蹈家,他们的艺术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在价值观上他们往往认同人存在的荒谬性,人生的无意义性,推崇卑微美学,反对以美学对生活进行证明;在艺术观上主张进一步解放身体,反对使舞蹈由于戏剧,文学及情感的因素而变得膨胀,认为舞蹈艺术的形式是自足与封闭的,能自我表达与自我检验,认为形式就是一切,形式即内容,创造了一系列的编舞方法。

同时,同中有异的欧洲舞蹈剧场的舞蹈家们,注重的是人类为什么而舞蹈,舞蹈开始以另外一种方式注入人文气息,\"舞蹈剧场\"进一步释放了动作。

2、请分析库特·尤斯代表作《绿桌》的创作特色与表演特征

答:《绿桌》的第一台本为《死神之舞》,选材于中世纪的背景。在舞蹈中表现了乞丐,国王,主教,农妇,妓女先后以自己的生活所形成的方式死去,揭示了在死神面前人人平等的主题,舞蹈以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死亡原因,创造出风格鲜明而多样的舞段。

《绿桌》以严谨的结构,简练的手法,创造了一系列的具有象征性,高度抽象的人物形象。通过死神与各种人物的象征性舞蹈,揭露出战争冷酷无情的本质,并通过母与子,夫与妻,恋人间的充满人性的,生死离别的,凄婉动人的舞蹈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死难者深深的怜悯。

3、请分析艾尔文·艾利代表作《启示录》的创作特色与表演特征

答:《启示录》这一作品代表艾利舞蹈团的艺术方向和精神。《启示录》以黑人的灵歌为背景,表现黑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了鲜明的黑人生活主题。全舞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哀伤的朝圣者\",表现了黑人的苦难和命运,三位男孩和五位女孩身穿着褐红色的衣裙象征大地,凝重低沉,同时低沉凝重的音乐揭示着黑人内心的痛苦,压抑和反抗;第二部分是\"把我带到水边\",表现了受洗礼的场面,舞蹈的动态带着浓郁黑人舞蹈的特色,胯部灵活而富有表现力,演员们旋转着,使舞蹈充满活力;最后一部分是以快速激烈的三人舞和夕阳下生活场景构成的\"行动吧,伙伴们!\",表达着黑人对未来s生活的美好,热烈地向往。

4、请分析苏珊·林克代表作《浴缸》的创作特色与表演内涵 答:苏珊·林克通过纯粹动作组织,揭示抽象的象征意义。《浴缸》是通过人体和浴缸之间的关系性探寻,让观者去生发联想,建立起浴缸和人的肢体形象构成的种种意味的理解。

推荐第6篇:外国舞蹈史

第一节 舞蹈概说 一.舞蹈的定义

1.“人体动作的艺术”

2.抒情性特征

3.概括性特征

二.舞蹈的构成

1.舞蹈的三大要素---时间、空间、力度

现代舞首先完整地提出,将以往“定性的” “描述性语言” 提升到了随后的“定量的”“标准性”语言。 2.舞者的三种调性---低调、中调、高调

低调舞者---现代舞;中调舞者---民间舞;高调舞者---芭蕾舞 3.舞蹈的三种调性---低、中、高

现代舞力---向下;民间舞---水平移动;芭蕾舞---向上 4.舞台的三种平面---门、桌、轮

5.舞台的三层空间---低空、中空、高空

三.舞蹈的特征

1、舞蹈是肉体的---最原始、最天然、最基本,也是最健康的刺激。

2、舞蹈是精神的---最物质、最形象、最鲜活,也是最空灵的属性。

在远古,舞蹈是与神对话的唯一途径;是宗教仪式上必须内容;被用作驱鬼除邪的有力手段;被用作净化心灵的有效方式。

3、舞蹈的最高境界---肉体与精神的完美合一。

四.舞蹈的功能

有了人类,就有了舞蹈。因为舞蹈从人类诞生时的第一个动作---呼吸、第一个表情---啼哭起,

就开始与之相伴;因为舞蹈是在人类传情达意时无师自通,最基本、最简单的手段。

1、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而动作是生命的第一信号。

2、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最早的语言是非文字的动作语言

五.舞蹈的起源

1、模仿说(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19世纪德国学者毕歇尔)

3、劳动说(19th德心理学家,威廉.冯特,19th末20th初俄理论家政治家,普列汉诺夫)

4、图腾说(20th 美籍德国艺术史学家,萨克斯)

5、巫术说、宗教说(19th英民族学家泰勒+格兰德,美人种学家摩尔根

6、性爱说(19th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及大量西方学者考察的结论)

7、合一说:内外合一并动的结果。

六.舞蹈的分类 三分法:

1.以娱乐为目的

1).娱己舞蹈:为自得其乐而跳的舞蹈 2).娱神舞蹈:为取悦神灵而跳的舞蹈

2..娱人舞蹈:为给他人带来愉悦或教益而跳的舞蹈。2.以生命为主题

生存舞蹈、宗教舞蹈、节庆舞蹈

第一章 自娱舞蹈 一.原始舞

文物之最: 世界最早的舞蹈形象出现在西亚地区,大约公元前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原始舞

多以群舞出现;并男女分别跳舞。

1、原始舞艺术特征:

1、生活即舞蹈:人类生活是原始舞乃至整个舞蹈赖以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外在环境。

2、目的性明确:目的性+模仿性

功能多样化:模仿,战争,抒情,嬉戏,狂欢之各种舞蹈。

3、大多为群舞,歌舞不分家。

4、初以自娱为主,后被用来娱神。

5、炫耀力量与耐力;节奏举足轻重;

6、男女界限严明,跳舞多为男子的特权。

二.民间舞

定义:民间舞又称民俗舞,土风舞,本是产生并流传于平民百姓中的群众性舞蹈,早期多以乡村经济

宗教,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为土壤,倡议自娱性和仪式性为特征,并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 朝鲜族象帽舞 ;印度民间舞 ;阿尔及利亚婚礼舞蹈;犹太民间舞 ;夏威夷民间舞;希腊民间舞

第二章 芭蕾

来龙去脉

起源于15th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型并兴盛于16th----19th 法兰西,鼎盛于19th下的俄罗斯,丹麦20th 走向世界

芭蕾释义

Ballet---芭蕾,舞剧

舞剧---dance drama(戏剧化的舞蹈)

广义地说,ballet本来泛指各种舞蹈或舞剧,凡以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戏剧故事内容或者某种情绪心态的的舞蹈演出,都可以称之为ballet,即“舞剧”。

狭义地说,ballet是西方的一种特定物种,是claical ballet 的略称,专指十五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三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剧)”。

一.芭蕾的起源(早期芭蕾)

(一).古希腊的舞剧

希腊是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音乐戏剧建筑雕塑和舞蹈各种艺术形式都很发达。“没有希腊的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在的欧洲。”(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没有古代希腊罗马的高度发达的文化特别是悲剧,喜剧,拟剧的演出,没有中世纪杂耍和意大利职业喜剧的艺人的技艺,很难设想会有后世芭蕾艺术的诞生。

(一) 古希腊舞剧 按舞蹈特征分类:

宗教礼仪舞蹈:祭神:少女表演祭神舞;葬礼:狂舞。 战争舞蹈:“皮洛斯” 家庭舞蹈:自娱性舞蹈,多半模仿劳动过程。 酒神祭舞蹈:“科莫斯”宴会结束时表演。后演变成为庞大的歌队,称为希腊喜剧的雏形。

(二).古代罗马的拟剧 拟剧(拉丁文pantomim,“用模拟再现一切”),亦译为“哑剧”。古希腊艺术传入罗马后,当地居民改造后的艺术形式。在“拟剧”表演中,演员用手势和动作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到公元一世纪,“拟剧”已经用来泛指一切戴面具表演故事的戏剧舞蹈形式。最为著名的拟剧大师:巴蒂路斯,比拉德斯,被公认为罗马拟剧的奠基人。

thth

(三)中世纪(5末-17中)职业喜剧 早期芭蕾形成的因素 封建教会(禁欲主义)vs.民间歌舞(产生职业艺人)

杂耍者:(拉丁文joculator,耍滑稽戏的人,小丑)。能歌善舞,拿着盘,碟,刀,枪,剑等道具跳舞。花样多,技巧较高。

1.在戏剧结构和演出形式上:借鉴了希腊的悲,喜剧;罗马的拟剧;中世纪的职业喜剧。 2.罗马拟剧对芭蕾中的哑剧成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3.最初的芭蕾动作语汇,搬用的最初宫廷舞会上的舞步以及吸收整理了种种形式流传下来的欧洲民 间舞蹈。

第一部真正的芭蕾

意大利的“席间芭蕾”(1489):有男女贵族自己饰演;包括朗诵,歌唱,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 法国(1581):《王后的喜芭蕾》。全长5小时,兼有音乐,舞蹈,诗歌朗诵和杂耍表演。演于巴黎卢浮宫的小波旁宫正厅。

戏剧结构的雏形+人物形象,第一部“真正的芭蕾”。

三.路易十四与宫廷芭蕾

吕里:1631-1687,意大利人。 从仆役到宫廷小提琴家与作曲家,为歌剧,芭蕾插舞和芭蕾舞剧写作音乐。1672年,被任命为皇家音乐院的首任院长。作品:歌剧芭蕾《爱的凯旋》1681,《和平田园牧歌》1685等。与莫里哀合作芭蕾喜剧《讨厌鬼》1661等。吕里注重音乐与舞蹈的联系。他的音乐节奏明快,宁静和活泼相互交替出现,在以后的整整一个世纪里常常被舞蹈家选用。

皮埃尔.博尚:1636-1705.法国人。巴黎宫廷乐团任乐师和舞蹈演员。1661年被路易十四国王任命为皇家舞蹈员的院长。他把哑剧与舞蹈技巧结合在一起。法国芭蕾从之前的支离破碎,互不连贯的舞蹈节目,几十年间发展成为具有简单的舞蹈情节,和较复杂的舞蹈技巧,博尚是功不可没的人

四.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

为促进芭蕾艺术的快速发展,成立学术研究所和剧场。皇家舞蹈院:1661-1680。由13名最有经验的舞蹈老师组成。研究舞蹈队形,花样和动作。按宫廷审美规范分类整理并定名,沿用至今。教师资质的严格审核。

意义:它对形成中的古典芭蕾起到了规范,奠基的历史性作用。但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工作,。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芭蕾作为独立举重的发展。

剧团:皇家音乐院

1671年成立,名为“皇家音乐舞蹈院”; 1672年吕里将该院改名为“皇家音乐院”,任院长。 1875年迁入新建剧场并改名为“巴黎歌剧院”(Grand Opera, ). 1713年在芭蕾歌剧院下面成立了第一所舞蹈学校。

芭蕾艺术的种类

马术芭蕾p50 席间芭蕾p51 幕间芭蕾p51 喜剧芭蕾p52 歌剧芭蕾:在题材上逐渐向复杂深沉的悲剧发展,最终取代了“喜剧芭蕾”p52-p53。

芭蕾歌剧:p54(早期,浪漫,古典,现代)

戏剧芭蕾:讲故事 p54。(早期,浪漫,古典,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 心理芭蕾p56

交响芭蕾p57

二.前浪漫主义芭蕾

18世纪

(一).启蒙主义对其的影响

 新兴资产阶级 vs.封建势力(第一,二等级)--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

 启蒙主义者: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霍尔巴赫:“自由,平等,博爱”。

 地点:英国--法国

启蒙主义对其的影响

 十八世纪法国芭蕾的审美思想是在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奉行“艺术要模仿自然”,“凡是有自然创造的东西没有不正确的”的原则,艺术既要根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是艺术家根据自然素材精心加工出来的结果。

 启蒙主义者猛烈抨击宫廷芭蕾的浮华纤巧,华而不实的风格,提倡现实主义的表演风格。

(二).18世纪的法国芭蕾

    拉芳丹:开女性芭蕾艺术表演之先河

玛丽.卡马戈:1733年,伏尔泰说:卡马戈是“敢于与男子比试高低的女演员”。

玛丽.萨莱:使芭蕾成为富于戏剧真实性和自然表现力的舞台表演艺术。

让一乔治.诺维尔:1760年发表《舞蹈与舞剧书信集》。其改革的意义在于他把18世纪受到革命洗礼的新近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原则灌输到了芭蕾舞剧中,要求剧院不能成为空洞的华丽的娱乐,而要成为严肃的有意义的演出,在舞台上体现启蒙主义时代的基本思想。“舞蹈界的莎士比亚”。

诺维尔的改革思想

 1.情节芭蕾:“舞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机械的或者说技术性的舞蹈;第二类是哑剧的或是情节性的舞蹈。前者只向眼睛说话,用他们的动作对称,辉煌舞步⋯⋯来取悦于人。这一切只是舞蹈的物质方面。后者通称为‘情节’舞蹈,失误者的灵魂。它给予前者以生命和表现力,在于人眼目的同时感动心灵,用扣人心弦的激情充满心灵”。

 2.主张大自然是唯一的审美对象,灵魂的源泉,是情节芭蕾的范本。

 3.重视戏剧结构,同时强调舞剧的特殊性。

 4.重视情感表达,反对偏重舞蹈技巧:“要精神与身体同时并重,否则,要是演员不能为自己的角色强烈感动,不能真实地掌握角色的性格,就无法自称获得成功和给人以喜悦”。

 5.强调舞蹈艺术家地全面修养。

多贝瓦尔与《关不住的女儿》1789  多贝瓦尔创作特点:富有民主主义倾向,反映现实生活,着力塑造“第三等级”代表人物的鲜明性格,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主要采用哑剧,在他的作品中舞蹈不够丰富,但却能为情节服务,同时他也广泛吸收法国和各国民间舞蹈。其在理论上主张哑剧与舞蹈量大要素应在舞剧演出中达到优级的统一,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并没有能充分实现上述思想。

 1789年首演于法国波尔多。

 情节:丽莎是一位淳朴活泼的农村姑娘,她不顾母亲的反对,长工科林斯偷偷相爱。但贪财的母亲出于对金钱的崇拜,想把女儿许配给富有的邻居魔方住的傻儿子阿兰。在唱功的帮忙安排下,科林斯躲在麦秸捆中混入丽莎家中,与她幸福约会,沉醉于热恋和对未来的憧憬之中。不料母亲突然从外面回来,柯林斯急忙躲入储藏室。母亲发现丽莎偷懒不肯干活,又不肯嫁给阿兰,一怒之下把她也关进了储藏室。在公证人陪同下磨坊主带领儿子来订婚,然而打开储藏室的小门时,走出来的是一对恋人——丽莎和科林斯。母亲无可奈何,只好答允了丽莎和科林斯的请求,为他们祝福。

分析:

 此舞剧体现了诺维尔及其弟子们的审美思想和舞蹈改革的理论主张。

 它采用写实的手法,较多的利用了生活中的服装和舞蹈动作。  它拥有非常简明清晰的戏剧结构,富有舞蹈特点。尽管没有台词,观众对情节也可以一目了然。

 它对后世发生巨大影响:《吉赛尔》第一幕就是对它第一场的模仿。

第五章

古典芭蕾1887-1898 西欧芭蕾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衰败时期,保存和发展古典芭蕾(主要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优秀传统的重大责任落到了俄罗斯芭蕾肩上。 佩蒂帕-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1818-1910

1、佩蒂帕创作编导了一大批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芭蕾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

2、《堂·吉诃德》(1869)、《舞姬》(1877)、《睡美人》(1890)、《天鹅湖》(与伊凡诺夫合作,1895)、《莱蒙达》(1898)、《魔镜》(1903)。

佩蒂帕的贡献

在这些舞剧中佩蒂帕做出的最大贡献:

1、他打破了浪漫芭蕾原有的两幕格局,奠定了大型古典芭蕾舞剧的固定样式:情节通过哑剧阐述。

2、大型抒情组舞:双人舞——双人、男变奏、女变奏、双人;三人舞;四人舞;宏大对称的群舞,

起着概括主人公情感的作用;

3、另一方面,佩蒂帕更是一位开始成功运用交响化的芭蕾音乐来进行舞剧创作的编导家,这也为20世纪交响芭蕾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艺术史学家们赞誉佩蒂帕是“古典芭蕾之父”

佩蒂帕的舞蹈思想

思想:他认为舞蹈不是娱乐消遣的手段,也不是歌剧和话剧的附庸品…认为必须在内容充实的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舞蹈手段的形式构成和表情潜力。

作品欣赏与分析

1、欣赏作品《唐吉诃德》片段 p94

2、作为古典遗产,舞剧《唐吉诃德》的主要价值在于佩蒂帕成功地编排了些舞蹈,如几段西班牙色彩浓郁地双人舞(第四幕酒馆里基特莉与巴塞尔的双人舞至今仍是各种国际芭蕾大赛指定节目)和成功的体现交响编舞原则的《梦》-白纱裙的群舞等等。

3、舞蹈作品《舞姬》p95

4、在这部作品中,佩蒂帕充分显示了编排古典芭蕾双人舞,群舞的才能。他的舞蹈既保存了古典芭 蕾的高度技术,又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对情节舞和哑剧场面都很重视,利用一切手段来为展开剧情服务。尤其第四幕的“幻影的舞蹈”,被公认为交响芭蕾的萌芽,也是古典芭蕾群舞的典范。

5、作品《睡美人》: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

此作品最终的成功还有一个致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柴科夫斯基的加盟,这是他第二次为舞剧创作音乐,也是第一次和彼季帕合作,从现在的角度看,我们很明白这样的梦幻组合将创作出一个怎样的舞台奇迹,然而当时的柴科夫斯基(1988)却对舞剧音乐创作缺乏热情和信心,而原因就是1877年初次排演失败的《天鹅湖》.然而,真正的艺术家不会在被点燃激情的时刻放弃创作,《睡美人》正是这样一个题材,在和符谢沃洛日斯基,彼季帕沟通了创作思路后, 柴科夫斯基被这里大有可为的音乐创作空间深深吸引.小红帽,穿靴子的猫,蓝鸟都可以成为舞剧中的元素,如此富有童话色彩的作品使柴科夫斯基又一次走上了舞剧音乐创作的道路.

6、对于彼季帕来说,创作《睡美人》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他非常重视和柴科夫斯基的合作,正是 由于双方的相互尊重,才为这一次天才合作奠定了成功的基础.1889年5月,柴可夫斯基完成了《睡美人》的乐谱。在乐谱的最后一页,柴可夫斯基写道:“1889年5月,晚上8点整,我完成了手稿。感谢上帝!(去年)10月我写了10天,(今年)1月我写了三个星期,现在,又是一周!大约用了40天……它(《睡美人》)充满了诗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已经被它俘获。”与《天鹅湖》不同,《睡美人》首演之后连续跟进了约50场,获得巨大成功。

列夫.伊凡诺夫

(1834-1901)

《胡桃夹子》最初的作曲计划是由佩蒂帕撰写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觉得无法接受,不少地方突破了佩蒂帕设下的条条框框。伊凡诺夫从音乐出发竭力在舞蹈编排中体现叫响原则。

舞剧的情节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与老鼠国王》。一百年来,世界各国舞台上出现过大批大同小异的演出版本。

在《胡桃夹子》中,伊凡诺夫遵循的创作原则是与佩蒂帕的原则有所不同的。

第六章 现代芭蕾1909-1977 一.现代芭蕾的显著特点

1.与古典唯美主义的对立

2.创作思想自由开放,多元素吸收

3.创作手法多样化,提倡创新。4.内容与形式上 ,与现代舞一致。

5.作品规模和长度上,短小多变。

代表人物 早期阶段:

1.谢尔盖.佳吉列夫1872-1929 古典芭蕾的传播者与奠基人

2.米歇尔.福金 1880-1942 现代芭蕾之父 代表作品 现代芭蕾处女作《仙女们》1909;1914年英国《泰晤士报》上的《现代芭蕾宣言》P106 3.瓦斯拉夫.尼金斯基1890-1950 “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表演家”:除主演了《仙女们》等代表性现代芭蕾,更是编创了《牧神的午后》(1912) 《春之祭》两部至今依然具有超长魅力的现代芭蕾。 莱奥尼德.马辛 1895-1979 开交响芭蕾之先河

布朗尼斯拉瓦.尼金斯卡:1891-1972 表演家,编导家,教育家。 “构筑20世纪的编导家之一”

• 乔治.巴兰钦 1904-1983 编导《阿波罗》1928 ,《浪子回头》1929这两部20世纪现代芭蕾的上乘代表作。

• 安娜.巴甫洛娃 1881-1931 “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 “不朽的天鹅” • 塔玛拉.卡尔萨文娜 1885-1978:表演家,作家,教育家。

• 恩里科.切凯蒂 1850-1928 “芭蕾史上最伟大教育家之一”:表演家,教育家。 • 玛丽.兰伯特:1888-1982 英籍波兰表演家,教育家。 • 妮奈特.德瓦卢娃:1898-2001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奠基人。

• 亚历山大.高尔斯基:1871-1924 “苏联现实主义戏剧芭蕾的奠基人之一” ,芭蕾改革家。 • 费多尔.洛普霍夫 1886-1973:表演家,编导家,教育家。

• 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 1892-1909:芭蕾表演家,编导家,奠基人。

阿格丽彼娜.瓦岗诺娃 1879-1951:俄国芭蕾表演家,教育家。

中期:

• *乔治.巴兰钦

林肯.科斯坦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欣赏《春之祭》片段

• 谢尔盖.李法

弗雷德里克.阿希顿

彼得.古雪夫

加林娜.乌兰诺娃

玛雅.普利谢茨卡娅 • 伊韦特.肖维蕾

安东尼.图德

罗斯基斯拉夫.扎哈罗夫

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

晚期:

• 莫里斯.贝雅

约翰.克兰科

肯尼斯.麦克米伦

杰罗姆.罗宾斯

尤里.格里戈洛维奇

• 鲁迪.范.丹茨格

鲁道夫.努里耶夫

米哈伊.巴里什尼科夫

卡拉.弗拉奇

第七章 当代芭蕾 1977-2007

两个阶段

 1977-1999 基里安任荷兰舞蹈剧院艺术总监

1999至今

第一阶段代表人物 第一阶段:伊日.基里安“舞蹈,用身体去探索人类的灵魂”

 《代表作品:《川流不息》、《D调交响曲》、《小交响曲》、《婚礼》、《跺地起舞》、《顽童惊梦》、《板凳游戏》、《不再儿戏》

 编舞特点:

-作品节奏鲜明,乐感细腻,调度考究,结构清晰

-善于将畅若流水的古典芭蕾与奇思异想的现代舞融为一体

-不炫耀高难技术动作,而更为关注人类命运并抒发田园诗意

 基里安之贡献:为世界级舞团荷兰舞蹈剧院创造了一种展新的结构 p146:  一团,剧院主体,整个舞团的最佳表演阵容。

 二团,实习演出团,为附属舞校优秀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

 三团,专为5位不惑之年的表演家创立的小型演出团。

欣赏基里安作品:黑白芭蕾

 第一阶段:威廉.福赛斯

 美国芭蕾编导大师威廉·弗赛斯是全球公认的最著名的当代芭蕾编舞大师之一,30余年来始终活跃在世界舞坛之巅。威廉·弗赛斯在二十岁刚出头时便到欧洲发展,曾任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驻团编导、法兰克福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并且于2004年以自己的名字独立建团。中国观众所熟知的《多少悬在半空中》正是他的一部经典作品。威廉·福赛斯的舞蹈创作以标新立异的巨大原创力著称于世,赋予了芭蕾这一古老的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同时在古典芭蕾技术体系的基础之上加入了21世纪动感十足的流行文化的元素。

 欣赏《多少悬在半空中》片段

第二阶段代表人物

 纳乔.杜阿托 :西班牙当代芭蕾编导大师

 编舞特点:将古典芭蕾的条件,能力,技术和流畅同现代舞的观念,时代,个性与原创等各种优势有机地融为一炉,不仅大大地增强了芭蕾舞者的躯干表现力,且把全球当代芭蕾的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 戴维.宾特利

 西尔维.吉扬

十.古典现代舞1926-1960 玛莎格莱姆

 收缩-放松 美国现代舞最重要技术体系的动作原理和简称。

 -对呼吸的能动把握

-对脊椎灵活性的训练

-腹肌痉挛般的“收缩-放松”

 这三者协调作用产生的能动力,由此艺术地再现生命地原始过程。

多丽丝.韩芙丽

    倒地-爬起:动作根本上的平衡;动作的戏剧性

倒地-激动人心的危险

爬起-宁静与平和的反应

动作要素:

节奏:地心引力的作用

力度:强度的变化

图形:补偿性动作

默斯.堪宁汉

机遇编舞法: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

-《易经》赋予的灵感:“非确定性”思想。 -以“投掷硬币法”来结构动作和组合

舞蹈影像

学习运用计算机编舞法的第一人

十一.后现代舞

1960初-1980末

另辟“纯舞蹈”蹊径,与“古典现代舞”背道而驰。 动作来源于日常生活,兼收并蓄的自由风格。

革命性,创造性,实验性,可能性 特征:1消除艺术门类的鸿沟

2灵活性与自由性“一切动作皆是舞蹈”

3兼收并蓄塑造了不同的

风格特色和审美理想

4“过程即目的”

5反对崇拜权威,自由至高。

贾德逊舞蹈剧院:

对于“舞蹈是什么”进行了身体力行的创新性革命。

放松技术:崔莎.布朗。美国后现代舞大师。后现代舞自古典现代舞规范中解放出来后从精神到肉体的整个状态。

“即兴编舞法”: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似思考活动中的联想,是一种“最为自发,最为原始,最为自然,最有创意”的过程。

“接触即兴法”:“限定性即兴”中的一种,动作原理p210。

“环境编舞法”: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环年和方法之一。在自然环境或生活空间中,创作和表

演舞蹈。

十二.后后现代舞 1980末-2007 舞者构成:文理生,具舞蹈选修课背景。东西方舞蹈文化集大成者。

舞蹈思想:融会贯通的思想理念;通俗而不庸俗,流行照样严肃。

表现手段:行为艺术。融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戏剧,声乐,马戏,各种音响设备等。

创作理念:走出排练厅,舞台,剧场,舞蹈范畴,用身体去反映社会和人生的热点问题

十三.德国现代舞 1914-2007 一表现派舞蹈

亦称“新舞蹈”“德国舞蹈”“中欧舞蹈”,以反对古典芭蕾为宗旨,现称为“现代舞”。

“人体律动学”:鲁道夫.冯.拉班借助于几何原理,对动作形式以及舞者与空间的变化关系进行

了科学的分析,并将这些动作形式和变化关系放进“二十面体”这种几何形式中。

拉班舞谱:动作被记录在乐谱上,纵向出现在谱面上,识谱要自下而上地进行。是已出现的,

最重要的与最完备地动作及舞蹈记谱体系。

代表人物

玛丽.魏格曼

-创作思想:身心一元论“没有狂喜,就没有舞蹈;没有形式,就没有舞蹈:。

-舞蹈构成:空间,时间,能量是舞蹈构成三大要素

-作品表现思想: 1表现人类物质世界和物质需要的 2表现人类的欢乐情绪的 3 表现人

类的精神世界的作品:《女巫舞》p243 二 舞蹈剧场(1932至今)

舞蹈剧场:两大流派: “表现论”和“模仿论”vs.纯舞蹈的“形式论”p247 形式:1“既不传情又不达意,为动作而动作”;2舞蹈语言的生活化非艺术化

内容:极端的政治化&极端的非政治化 什么是舞蹈剧场?

1.世界當代三大新舞蹈流派:-舞蹈剧场,美国后现代舞,日本舞拓

2.诞生:20世纪70年代,德国“乌普塔舞蹈剧场” 成立.3.特征:表现形式与内容更加自由:

-形式:歌剧,音乐,舞台布景,道具,表演者语言,肢体;

-内容:包罗万象。芭蕾?非芭蕾?现代舞?任何艺术,甚至生活……

关于皮娜 (1940-2009)

祖籍:菲律宾 1973年任德国乌普塔舞蹈剧院院长兼首席编导家 代表作:《春之祭》《蓝胡子》《穆勒咖啡馆》,《交际场》(青少年,老年)《康乃馨》

皮娜的话:“我在乎的是人为什么动,而不是如何动…” “舞步总是来自其他什么地方,而从不来自两条腿”。“即使是一个轻触也是舞蹈,是人类最真实情感的呈现。”

身体剧场(1980至今)

身体剧场:极力强调身体张力及表现力的舞蹈形式。更强调以身体而非大脑为主要手段的创作。是肉体的,本能的冲动。

Dv8:1986年由L.纽森创办 p262 作品:《清一色男人的垂死梦》p265

当代舞(1920至今)

当代舞:早期是现代舞的姊妹,后又密切借鉴古典芭蕾的元素与现代舞的共同之处:p268

推荐第7篇:外国舞蹈史

一、填空题。

1. 中国文豪(闻一多)称“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2. 神秘的东方舞被称为称(“东方芭蕾”)。 3. 夏威夷草裙舞的风格特征(艺术性)、(娱乐性)。 4. 香港三大专业舞蹈(香港舞蹈团)、(香港城市当代舞团)、(香港演艺学院)。 5. 香港四个民间舞组织(香港芭蕾舞会)、(香港舞蹈总会)、(香港舞蹈团体联合会)、(香港舞蹈联盟)。

6. 台湾舞蹈的种类(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民族舞)、(土风舞)。 7.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顶水舞)。 8. 朝鲜著名的民间舞有(《农乐舞》)(《长鼓舞》)、(《僧舞》)。 9. 韩国舞蹈界四足鼎立的繁荣局面(传统舞)、(创作舞)、(芭蕾舞)、(现代舞)。 10.韩国、朝鲜半岛新舞蹈的开拓者是(崔承喜)、(赵泽元)。 11.韩国的六种传统舞蹈包括(萨满教)、(佛教)、(儒教仪式)、(宫廷娱乐)、(乡村或民间舞蹈)和(假面舞剧)。

12.韩国创作舞经历了(开创期)、(兴盛期)、(维持期或衰退期)。13.日本三大古典舞(舞乐)、(歌舞伎)、(能乐)。 14.歌舞伎始祖是(阿美国)的《念佛舞》。

15.(歌舞伎)和(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姐妹花”之称。16.日本的传统舞蹈有(歌舞伎)、(雅乐)、(能乐)、(文乐)、(狂乐)、(琉球舞蹈)、(乡村歌舞伎)。

17.印度十分常见的神像是(舞神)。18.印度文学宝藏两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19.印度古典舞的三大要素(尼里塔)、(尼里提亚)、(那提亚)。 20.(瓦加诺娃)是苏联古典芭蕾教育体系的奠基人。 21.(诺维尔)是(情节芭蕾)的奠基人。

22.俄罗斯音乐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性)成为(标题舞)和(日常圈舞)的基础。23.活跃在俄罗斯的法国编导有(狄德洛)、(塔里奥尼)、(佩罗)、(圣利翁)、(勃拉齐斯)。 24.(瓦尔贝赫)和(格鲁什科夫斯基)将文学著作搬上舞台。 25.20世纪20年代(《绿桌》),编导家(尤斯)是(舞蹈剧)的奠基人和铺路者。 26.传统的英国民间舞蹈是(乡村舞)。

27.在英国20世纪芭蕾史上有两位女杰被誉为“英格兰 现代舞之母”,她们是“伦敦舞蹈艺术学校”和“皇家芭蕾舞蹈团”的创始人(妮奈特·德·瓦卢娃)和“兰伯特舞校”及“兰伯特芭蕾舞团”的创办人(玛丽·兰伯特)。 28.英国芭蕾学派就是(阿希顿)和(麦克米伦)。 29.第一部真正的意大利歌剧是(《围攻罗斯特》)。 30.17世纪后期英国最重要的音乐家是(普赛尔),代表作(《达朵和埃涅阿斯》)。 31.(《吉赛尔》)有浪漫主义芭蕾舞剧代表作“芭蕾之冠”的美誉。 32.英国的民间传统舞蹈在英格兰有三类:(剑舞)、(摩里斯舞)、(乡村舞)。

二、名词解释

1. 歌谣舞: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大致可分为手拉手和不拉手两类,而表现内容则有男子祈祷许愿的舞蹈,女子消怨解恨的舞蹈,以及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女性与月亮对话的舞蹈。

2. 即兴舞:又称讽刺舞,是舞者于情绪高涨时,自由地即兴发挥的舞蹈,能够突出地表现每个朝鲜人各自的性格和气质。

3. 处容舞:即东海龙舞,是韩国的一种非礼的古典舞蹈,这种舞蹈原来是一种独舞,后来成为一种双人舞,到朝鲜时代初期成了一种四人舞。

4.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时期,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保留至今,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顷斜”因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给起雅号“歌舞伎”,歌代表音乐,舞代表舞蹈,伎代表表演的技巧。 5. 纯舞蹈:指没有故事情节,只是用肢体来表现不同的韵律、节奏和动作。

6. 东方舞:狭义,指流行于埃及、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肚皮舞;广义。指整个东方国家,即亚洲和非洲等国家的舞蹈。

三、简答题。

1. 法国领域的三个世界第一。

答:①巴黎歌剧院,芭蕾舞蹈团——当今世界最强阵容; ②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芭蕾教育机构——皇家舞蹈学院; ③世界第一个穿足尖鞋的女演员——塔里奥尼。 2. 台湾舞蹈的优势与不足。

答:①优势:a 中西合璧

b 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 c 舞蹈行政管理人才,训练有素 ②不足:a 对评论、史论人才的培养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b 没有独立的舞蹈专业刊物

c 由于缺少理论方面的人才,致使台湾在舞蹈出版方面相对匮乏 3. 印度古典舞可分为那三种形式?

答:①纯舞蹈指没有故事情节,只是用肢体表现不同的韵律、节奏和动作;

②有表演的舞蹈有一些情节和内容,也歌颂祈祷某种神灵或英雄,故事不要求完整,通常是独舞,在叙述故事情节是一人可扮演多人的角色

③舞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众多的演员合演,每个扮演各自的角色,演员在舞台上,可以说,也可以唱。

4. 在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创办人)舞蹈发展中曹诚源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答:①为人豁达和用人得当是他的成功之处

②与搭档黎海宁20多年的精诚合作,为舞团的壮大凝聚了力量

③合理高效的舞团结构与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则是该舞团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 ④以推动整个香港舞蹈和文化建设为己任。 5. 玛丽·魏格曼在舞蹈史三大贡献有哪些?\\ 答:①德国著名现代舞蹈家,欧洲表现主义现代舞创始人,被认为是继邓肯之后对现代舞产生最显著影响的舞蹈家

②贡献:在舞蹈构成上,他的观点是:时间与能量是赋予我的以生命活力的三大要素; 在舞蹈原理上,她的“紧张—弛缓”与美国现代舞家的“收缩—放松”动作原理上相似; 一是丰富与发展了即兴舞蹈,二是丰富与发展了无音乐舞蹈,三是她和拉班共同创造的德国现代舞体系对欧亚三大洲的现代舞祈祷了播种的作用。 6. 印度古典舞的风格样式。

答:①印度古典舞的形象经过很长的时间雕琢才逐渐形成

②印度古典舞在技术上遵循城市化、提炼化和规范化的原则

③表演程式在印度古典舞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日月积累的锤炼

④印度古典舞种情感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演员训练有素的身体,加以表现的意愿和清醒自觉的理性去进行的。

7. 俄罗斯芭蕾舞的革新家福金的主张和影响。

答:福金被誉为芭蕾艺术的革新家,主张继承古典芭蕾的传统,同时又要有所创新,他主张,每部作品中“创新出符合于情节,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性格,最有表现力的新形势”。他在编导手法上吸收了交响音乐的主题、变奏、复调、对位等方法,加强舞蹈的表现力和哑剧的动态感,福金对芭蕾的革新对29世纪苏联和欧美乃至全世界的芭蕾艺术的发展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8. 英国克兰科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是什么?

答:克兰科既精通俄罗斯芭蕾,又益于英国皇家芭蕾的传统,他融会贯通,大胆实践,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既富有高度戏剧性,而又不陷阱哑剧的泥坑,具有高度舞蹈性,既有大写意的手法,又不失人性细腻深入的刻画,既有历史的真实感,又不乏现代气息,而他那充满情感和诗意、流畅新颖的双人舞,尤令人叫绝,给我们留下那一忘怀的深刻印象。

9. 美国现代舞鲜明特点以及伊莎多拉·邓肯的主张各是什么?

答:美国现代舞鲜明特点:反映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性;人们的心理特点,故称“现代舞”,亦有称“当代舞”、“新兴舞蹈”、“现代派舞蹈”等,英文名为modern.Dance .

伊莎多拉·邓肯的主张:伊莎多拉是现代舞的创始人,她反对芭蕾程式和形式主义倾向,提供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的表现思想感情,这不仅对僵化了的传统观念是个冲击,为现代派舞蹈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天地,同时也使舞蹈艺术从少数权威垄断中解救出来,成为群众艺术。 10.澳门舞蹈的特点有哪些?

答:①无专业舞蹈团,业余活动丰富、活跃

②中国传统民间舞广受欢迎,并广泛参与

③政府和社区热爱舞蹈,创办各种舞蹈比赛活动

四、论述题。

1. 简述伊莎多拉·邓肯的主张与成就。

答:①伊莎多拉•邓肯是现代舞的创始人,她反对芭蕾程式和形式主义倾向,提供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的表现思想感情,这不仅对僵化了的传统观念是个冲击,为现代派舞蹈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天地,同时也使舞蹈艺术从少数权威垄断中解救出来,成为群众艺术。

②由于现代舞不是一种固定的舞蹈形式,它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创造方法上,也不止是训练体系的不同,它还强调发挥艺术的个人特点,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创造出她的“法典”。 ③大舞蹈家邓肯的去世,使女人真正领悟到舞蹈的愿意,是来源于造物主创造了女人与首肯、赞美和感激,她为后人留下了《夜曲》、《努力进行曲》、《俄罗斯工人之歌》、《革命者》、《母亲》等现代舞杰作,最令人瞩目的,应是她那部传奇式的自传《我的生活》——不仅作为20世纪舞蹈革命的宣言广为流传,而且被各国女大学生们奉为新时代、新女性思想解放的“圣经”,更作为第一部舞蹈家的著作,堂而皇之地步入了《世界经典文库》的行列,为世人所敬仰。 2. 试述俄罗斯芭蕾历史的进程以及芭蕾学风的形成各是怎样的?

答:历史进程:①俄罗斯芭蕾舞于

15、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17世纪后期芭蕾传入俄国,1673年外国演员带来了最早的节目,进入18世纪,皇室对芭蕾舞更感兴趣,1738年在圣彼得堡建立了第一所舞蹈学校,重点就是教学芭蕾舞。

②19世纪中叶40年代,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塔里奥尼父女,佩罗圣·列翁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布农维尔的学生们约翰逊(在圣彼得堡)布拉西斯(莫斯科)的教学活动,他们向俄国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为俄国芭蕾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③在“俄罗斯舞派”的形成和发展中,法国芭蕾编导佩蒂帕、意大利的切凯蒂为俄国芭蕾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培养芭蕾人才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芭蕾的中心逐渐移到俄国了,这一时期,在俄罗斯的舞台上创作和演出了《堂·吉诃德》、《舞姬》、《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浪漫主义芭蕾达到了新高峰。

④从此俄国在世界芭蕾史上开始占有重要位置,切凯蒂的学生,包括著名的舞蹈家巴甫洛娃、瓦家诺娃和福金

⑤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联教育人民委员会卢纳察尔斯领导舞蹈界为建设新的苏维埃舞剧进行了努力,在实际发展中,苏联芭蕾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芭蕾的优势传统,并 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崭新艺术。 ⑥40到50年代,苏联芭蕾艺术把戏剧化作为发展的主流,促进了芭蕾艺术的发展与繁荣,但在一定得程度上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⑦1957年基洛夫芭蕾舞团上演格里戈罗维奇的《宝石花》是个转折点,预示苏联的交响芭蕾获得了重视,在交响芭蕾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戏剧芭蕾仍继续发展,并有名作《哈姆雷特》等问世

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艺术创造不再有现实主义要求的限制,在芭蕾舞创作方面更加自由,特别是90世纪初,俄罗斯境内出现了大量的独立芭蕾舞团体,在这些独立的芭蕾舞体团里,芭蕾舞艺术更加个人化,出现了很多新创作,更多地使用了现代舞、自由舞和其他舞蹈语言

⑨1991年后,重新认识和评价十月革命时期流亡国外和苏联时期逃判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和编导在欧美取得艺术成就,认可这些成绩也是俄罗斯芭蕾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被写入《俄罗斯芭蕾舞全书》。

学风的形成:①俄国芭蕾吸收了意大利的技巧,法兰西的风格,丹麦的教育体系,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学艺术的基础上给俄罗斯演体型特点,创立了俄罗斯的芭蕾学风,训练成功许多出售的芭蕾舞蹈家,还培养了杰出的编导。

②在这个体系的创立阶段约翰逊和切凯蒂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向俄国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为俄国芭蕾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培养芭蕾人才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切凯蒂的学生,包括著名的舞蹈家巴甫洛娃、瓦家诺娃和福金。

3. 试述香港舞蹈有何特色。

答: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香港舞蹈就揭开了香港文明史的序幕,北宋末年和清末便已有大量的客家迁入香港,他们的涌入带去了当地舞蹈,20世纪初,一些俄国侨民曾在香港开办了几家芭蕾舞学校,但未能普及。 ① 第一特色快,这不单指舞蹈动作的节奏和场景的转换,而更是编舞家们编舞心灵的快捷,香港三个职业舞团全年合共推出十五台全新节目,再让其它半职及业余团体的演出,以及有限的编舞家人数来说,可算是创作惊人。 ② 第二特色轻,轻是虚无,不是浮夸,而是被压在沉重包袱下的举轻若重,今日属于香港的编舞家们成长于殖民教育体系下,因此被认为普遍缺乏民族历史意识,当代人感叹香港没有足够重量级的作品去咏怀香港历史,却不知舞蹈家们正以无根而轻盈的方式去摘取这个城市的记忆,以没有包袱而轻巧的手段重塑这个城市的面貌。 ③ 第三个特色冷,冷是一种态度,是对历史的怀疑,是对社会的信任,而产生的冷漠和冷淡,九七前香港时空造就下的舞蹈家们既不能成为欧洲殖民宗主国建构的一部分,又不愿溶入相对封闭的中国文化系统,所以最佳的方式莫如冷眼旁观,以稍精彩介入却随时抽离的态度去选择编舞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④ 第四个特色锐,香港舞坛的竞争颇为激烈。生存不易,不过,香港的好处是,只要你愿意,那管你来自什么地方,说什么方言,跳什么风格的舞,都可以留下来成为香港舞坛一份子。这样龙蛇混杂的情况,使其中最优秀的舞蹈家锻炼出敏锐的头脑和锋锐的目光,才能在纷纭扰攘中冒出头来。

香港的舞蹈,快、轻、冷、锐,概括了本地最优秀编舞家们的创作面貌,同时也反映这个城市的特质,这个城市曾经是个殖民地,到现在仍是开放得不设防,有人嫌它不够深刻,不够凝重,不够热情,不够博大而对之嗤之以鼻,但也有人因为他的快、轻、冷、锐而对之加倍爱惜。

4. 试述朝鲜舞蹈文化特点和影响。、

答: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古代的扶余,高句丽及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这个东北地区的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

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的,其特点幅度的,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表现潇洒、欢乐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朝鲜族舞蹈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朝鲜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被称为“歌舞的民族”。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是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恰似轻灵高雅的百鹤,其中著多的民间舞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民族的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剑舞、顶水舞、扇舞、扇舞、鹤舞、绩麻舞等民间的舞蹈也广为流传,朝鲜舞蹈在中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朝鲜舞蹈1959年先后成立了中国音乐、舞蹈协会的各延边分会,驰名中外的延边歌舞团已有50年左右的历史,他们出色的创作和表演了大量民族歌舞受到了中外人士的普遍爱好。

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延边残疾人艺术团,同样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东北朝鲜族先后成立了东北新兴艺术协会,哈尔滨朝鲜艺术馆、牡丹江市朝鲜艺术馆等全面负责当地的朝鲜族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积极促进了朝鲜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推荐第8篇: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

一、课程说明

(一)教材的选用

本课程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作为主要教学参考用书。

(二)本课程的目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吸取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丰富专业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做好新闻工作。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前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3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5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讲述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其中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和延安《解放日报》整风改版是重点章节;而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和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的反复为本课程难点章节。

(五)本课程的知识范围及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新中国文化史的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建立前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法规、管理等新闻事业演变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的归纳和描述。新闻学专业的理论和业务等课程都会使用新闻史料来阐释相关的问题的。

二、课程内容

绪论(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

对于这种说法,克罗奇有一个很经典的论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就是说我们对一切历史的认识,都掺入我们当代人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不能毫无主观色彩的去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大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历史和现当代的具体事实相联系。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也曾经说过:“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讲述的是人类的经验及后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加进了许多因素,如社会形态、人等。”

二、新闻史是新闻事业演变的历史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史属于文化史,同时又是通史的一部分;就内容而言,它包括四大媒体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包括新闻教育、新闻法规等有关新闻的演变的历史。中国关于新闻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建设始于19世纪后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显学。

关于新闻史研究的起点,新闻史学界公认的看法是我国从唐朝开元年间开始出现朝廷官报,从那时着为起始、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有1230能多年的历史,从主流媒体(即报纸)发展的情况看,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从唐朝开元年间——19世纪20年代(古代报纸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有1100年的时间,期间出现过3中类型的古代报纸:朝廷官报、非法民报(也叫小报)、合法民报(京报),其中小报出现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直到明清;京报出现于明朝末期,盛行于清朝;官报则存在于自唐朝开元年间至清末所有的朝代,属于主流报纸。

(二)19世纪20年代——90年代初期(在华外报的发展和垄断时期)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在南洋一带创办中文近代报刊,20年代初,外人办报开始从澳门、香港进入中国大陆,鸦片战争前外国人在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创办了6种近代报纸和17种外文近代报纸;鸦片战争后,外报更加发展,出现了在华外报网,垄断了中国的报刊行业,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申报》、《新闻报》,使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19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前10年(国人自办报刊的高潮期)

早在1874年,王韬就在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但只有当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后,才形成了第一次国人自办报刊的高潮,戊戌变法后,革命派报刊风起云涌,改良派报刊也方兴未艾,而且两大报刊有大论战,形成了第二次国人自办报刊高潮,出现了许多报刊报人。

(四)1915年——1927年(黄金时期)

从1915年的《新青年》出版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报刊繁荣期,其表现主要有5个方面:

a.a.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现。

b.b.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和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

c.c.民营企业性大报的发展。

d.d.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和通讯社事业的发展。

e.e.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五)1927年——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新闻事业对立格局形成与演变时期)

这个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a.a.1927年4月——1937年7月两级新闻事业格局形成阶段。

b.b.1937年7月——1945年8月两级新闻事业格局暂时共处阶段。 c.c.1945年9月——1949年10月两级新闻事业格局在大陆的最后较量阶段。

从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事业的性质来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① ① 各种新闻媒体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发展前进。

② ② 政治家办报使中国新闻媒体运作的主流。比如维新派、革命派、改良派、共产党、国民党办报等。

(2)从新闻业务来看,中国的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是重视政论。

从1874年的《循环日报》开始就有政论发表,发展到《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等报纸都很重视政论,在以后的报纸上,经常会出现以政论来论证的情况出现。

(3)从管理体制上看,机关报成了中国新闻事业传媒的主体。

尤其是从党派报刊出现后,各党派都创办自己的机关报,用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主张,而且这些机关报成了我国新闻传媒的主体。

(4)中国的传播事业有一个特殊的时期,即在华外报的发展和垄断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没有自己办的报纸,一些外国传教士、商人等在中国办的报纸影响都比较大,形成了外报对中国报业的垄断,其性质可以说具有侵略性,但是外报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为自己报纸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为中国报纸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同时也随着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

三、研究新闻事业史的目的、意义

1.首先,学习新闻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进而对新闻事业进行更深如的研究。

我们对新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的研究。对于新闻史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报刊史的研究为主,直到20世纪才出现了广播、电视、而关于报刊的研究中,对于报刊的产生、发展规律常有争议。

2.学习新闻史,我们可以借鉴前辈的办报经验和教训

比如,我国报纸有专门利用副刊进行宣传的经验。在五四时期,我国处在了著名的四大副刊,对当时社会有极大的影响。现在的报纸几乎也都设有副刊,如何办好副刊、利用副刊进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宣传,还是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失败的教训也有不少,我们也是应该“以史为鉴”的。

3.学习新闻史,可以让我们学习到许多著名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

4.学习新闻史可以丰富我们的专业历史知识。

四、对新闻史的研究和现状

对于新闻史,尤其是报刊史的研究,可以说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在各个时期表现的局面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对于新闻事业的研究有过繁荣期,也有过萎缩期。

各个时期的研究情况:

1907年 商务印书馆《上海闲话》之《上海报刊史》是第一个出现的新闻史研究资料。

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报刊发展的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本书主要是研究浙江、北京和武汉等地的报刊出版发行情况。

20世纪

2、30年代 胡道静《上海日报》、《上海的期刊》、《上海新闻事业史的发展》出版。

40年代 中华新闻学院出版《新闻学集成》

1942年 章丹枫《近百年报刊发展及其趋势》

1955年 人大、复旦、中央党校合出《中国现代革命报刊史讲义》

张静庐《中国出版史料汇编》主要收集各种报刊的发刊词。

50年代还出版了《五四期刊介绍》(上、下各三册,共六册)、《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介绍》等书籍。

60、70年代由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事业处于停滞阶段,这个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研究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属于新闻史研究的停滞阶段。

80年代 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回复发展,出现一派繁荣局面。

1981年 方汉奇出版了《中国近代报刊史》一书

另外还有论文汇集的丛书《新闻研究资料》出版。

90年代,新闻史研究的著作空前发展。

五、学习新闻史应注意的问题:

(1)要能够多方面搜集资料,辨别真伪。有的资料可能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或者其他主观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真实的情况,或者欠缺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要能够分析资料的真伪,这是我们考察历史的重要方面。

(2)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学习新闻史。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二要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在学习新闻史时,我们还要处理好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关系。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同等重要的,在对新闻史的学习中,我们要把握主线,突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

我们要明确新闻史的主线是:从政论报刊道政党的新闻业;重点主要有:政论时代的报刊活动;黄金时期的新闻事业发展,两极对立时期共产党的新闻活动;其它的主要包括古代的报刊活动,在华外报的情况,两极对立时期的报纸和私营企业性大报的情况等。

复习思考题:

学习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章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报纸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正确认识早期的报纸。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动的物证。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家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传播活动更为频繁。

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闻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播。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传播。(举例说明)

2、绘画传播。譬如,有人在河中捕到了鱼,便在河岸的沙滩上画下那种鱼的图画,以昭示后来人在此捕鱼。

3、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有诗云“战火连三处,烽烟照五京”便指于此。

4、木铎。《术·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竹、帛和露布。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简上面可以用笔书字,传之四方。 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

露布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古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实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

除了这些传播媒体外,我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关于传播功能、传播效果、传播技巧、传播心理、传播道德乃至于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论述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传播学的真正发祥地。

第二节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所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外新闻史学者都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

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日本学者 后藤武男 著有《新闻纸研究》

杉村广太郎 著有《新闻概论》

美国学者 白瑞华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2、汉朝说。持这一观点的有日本学者楚人冠,英国学者安东尼斯密斯和中国新闻史学者戈公振。

戈公振提出来的主要论据是:

①汉朝已经出现过传递新闻的活动;②汉朝已经有“邸”,而“邸”在唐宋以后各朝,都是发行官报的机构。但这些论据都不足以证明汉朝已经有了报纸。据有些学者证明汉朝的“邸”,都与后来的“邸报”无关。现存的汉朝文献资料中,也看不到“邸报”字样。

3、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物证是两份唐代的进奏院状。现在这两份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研究这两份进奏院状,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古代雏形报纸的一些特征: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为主,由地方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具有官报的性质,但还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它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

研究宋代报纸的发展要注意此时“邸报”、“进奏院”的含义已与唐代有了较大的区别。

(一)宋朝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称邸报。负责发行官报的机构是进奏院。负责采集信息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以后,发报制度逐渐正规、统一起来。

(二) 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

(三)宋代的封建统治者开始注意对邸报的管理。

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一)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报纸。

据现有资料研究,小报的特征有:

(二)统治者对小报的限禁

第四节

一、

一、的新闻传播活动

元代存世较短,体制不完备,没有建立由中枢部门统一发布官报的制度。

二、

二、代的邸报抄传制度

研究明代报史要注意和唐、宋、元的报史联系起来,使用比较的方法,注意明代邸报、民间办报与前代的连续性。研究本朝代出现的新特点。

(一)明代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二)明代邸报的特点

三、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通过引文来为明代已有民办新闻事业和民间报房这一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明。

研究民办报房的几个特点。

现存明代邸报的抄本和抄件中主要有《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唯一的原件是《急选报》

四、

四、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明代农民起义使用的传播工具有竹筹、揭贴、旗报和牌报等。他们用这些工具传播军情、捷报,鼓吹起义,扩大农民军的影响,瓦解敌人士气。

五、

五、清代的报房京报

一、

一、代的官方新闻传播制度

清代封建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但也与明代有所不同。

有关清代官报的情况可归纳如下几点

除发行邸报外,清代的提塘官们还曾经发行过一种小报,又称小抄。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刷写报文者们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北京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乾隆中叶以后,一部分人分化出来,以民间身份私设报房,专以编发报纸为职业 。

报纸在形式上的明显变化。

三、地方新闻事业与辕门抄

清代各省会和较大的地方州府也出现了专门从事办报活动的人,以获微薄之利。起初是省塘自设报房,翻印京报,定价出售。后来有些以私人名义开办的报房在民间兴起,有专门的,也有以此为副业的。

复习思考题:

1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是什么?

2中国古代报刊有几大类,主要内容及性质如何?

第二章 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外国人在中国办报的历史及其报纸的性质、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从历史教训中懂得国富民强的道理,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要学习和借鉴外国人办报的宣传方式,为我所用。

第一节近代报刊在华南沿海的出现

一、外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时的官办邸报,民间报房的京报,没有新发展,流于程式化,长期处于主要抄传谕旨,奏折等官文书的状况。内容、形式僵化。

二、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的出现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禁传教,英国传教士因无法在中国公开活动,便转往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开展工作,以期起到渗透和过渡作用

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伦敦会成立于1795年,是英国一个海外传教组织。马礼逊(1782-1834)祖籍苏格兰,父母双双信

教,自幼受到薰陶,15岁时信奉基督教。1803年入神学院学习,随即成为伦敦布道会的教徒,并于1804年上书该布道会请求派他去“困难最多”的中国传教。

19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1785-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它创刊于1815年8月5日。主要编辑、撰稿人为米怜、中国人梁发及英人麦都思、马礼逊等。

此外,麦都思于1823年在巴达维亚创办中文月刊《特选撮要每月纪传》。传教士纪德于1827年在马六甲创中文月刊《天下新闻》,都继承《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模式。

三、近代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澳门始有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16世纪,葡萄牙人殖民澳门。1822年,葡人巴波沙少校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编辑。这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该报鼓吹立宪,抨击贵族保守派。最终成为政治派别斗争的牺牲品。

除《蜜蜂华报》外,居统治地位的葡人立宪派还先后出版了《澳门钞报》、《帝国澳门人》、《澳门政府公报》等报纸,为葡人政治、经济活动服务。葡文报纸的出版带动了中国大地其他地区近代报纸的发展。

四、近代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英美人为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窥察中国社会情况,1827年,美商伍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报》,不久转归英国鸦片商马地臣所有。此外,《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丛报》、《广州周报》等英文报刊先后创办。这些都是商业报纸,以刊载商情为主,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叙述详细。重视新闻和言论,印刷出版业务仿效西方本土报刊,较为先进。嘲笑中国贫穷落后,公开鼓吹和煽动西方列强武力侵华。

五、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一、英文商业报纸纷起一时

鸦片战争后,香港割让于英国,英文报刊迅速发展。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刊是《香港公报》,主编为英军翻译马儒翰(马礼逊之长子), 1841年在澳门出

版,不久迁香港,获香港军方支持。该报最初并非商业性质,但次年即并入香港的商业报纸。

(一)《中国之友》1842年3月17日在澳门创刊,同年24日出第2期时迁香港。创办人为英商奥斯威尔德。1843年产权出售与卡尔,至1850年,台仁特取得该报产权,并任报纸发行人主编。报纸论调开始大变。

(二)《香港纪录报》:前身为《广州纪录报》,1839年迁澳,1843年迁港,改本名,为怡和洋行所办,至1849年转为英商史屈泉所有。产权几度变化,1863年停刊。

(三) 《德臣报》,汉译为《德臣西报》、《中国邮报》。1845年2月创刊于香港,为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创办人和主笔为英出版商肖锐德。

(四)《孖剌报》:1857年创,由美商茹达和英商莫罗创办。次年完全为莫罗所有。为外国人在华的第一张日报。

这期间新出版的报刊中,1863年创的英文《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晚报。1877年创的《香港天主教纪录报》,是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刊。1881年创的《士蔑西报》,与《德臣报》、《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大报。

二、中文商业报纸相继出版

鸦片战争后,香港最早出现中文商业报纸。由于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相对发达,这些报纸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其办报模式、经验,对后来的内地的中文商业报纸影响较大。

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出现于1853年,即由英华书院和马礼逊教育会共同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

1861年7月,《德臣报》发行中文《香港新闻》,刊登行情、船期和新闻,后停刊。1871年3月,开辟中文版《中外新闻七日报》,每周六出,标榜不牟利、广见闻。刊登新闻、评论等。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日报》。先后为周3刊、日刊,出至1941年才停刊。

第三节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和通商口岸。人口激增,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业中心。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

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务的外文商业报纸,其中主要是英文报。

二、《字林西报》与其他外文报刊的发展

《字林西报》,是上海最早的一家英文报纸,前身为《北华捷报》1856年出版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字林西报》,从1864年独立出版,至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部“侵华史”。

同时期,上海出版的其他外文报刊有《上海每日时报》、《上海晚差报》、《文汇报》等各种英文、法文、日文、葡文的日报、晚报。这些报纸都显现出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三、《申报》等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

1861年11月,《北华捷报》创办了上海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首任主编是传教士伍德。版式创新,白报纸两面印刷,每期直栏、四版。主要刊登行情、船期和广告。传递商情迅速,最先刊登电讯稿。选录各地报刊新闻。不重视言论。

《申报》的主要特点是:

1、在经营管理方面,

⑴尽量降低成本,使用中国土产连史纸印报,售价低廉;

⑵努力搞好发行,设代销点、上门送报、沿街叫卖,买报人可先取报,月底缴款,剩余报纸退回;

⑶大力招登广告,对华人实行优惠价,付给外埠代招广告者回扣;

⑷经营其他文化事业。

2、在编采业务方面,

⑴报名中国化。取名为“申”。经营和编撰工作由中国人担任,书册式装订,文章风格适合中国传统文人口味。

⑵重视新闻,为吸引读者,大量刊登猎奇性、趣味性的社会新闻。

⑶重视言论,每天头版均有一篇言论,政治倾向保守。

四、宗教报刊的发展与《万国公报》

19世纪50年代起,教会中文报刊在上海首先发展起来。1857年,英国伦敦会创办了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六合丛谈》,仅出版一年多,便告停刊。1868年《中国教会新报》创刊,1874年9月5日改版,更名为《万国公报》。该报宗教内容较少,主要刊载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信息。增设论说。读者对象为官员、士大夫、商人等。1883年8月,因主编林乐知忙于他务而停刊。1889年2月,由广学会复刊,半月刊,仍由林乐知任主编。

复习思考题:

1外国人在中国主要创办了哪些报刊?性质如何?

2《申报》、《新闻报》在业务改革方面有什么贡献?

第三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章学习,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活动及特点,学习王韬、梁启超等人的政论风格。

第一节

一、国人与近代报刊的背景与概况

中国人最早与近代报刊接触的,是梁发、蔡高等广州的雕版印刷工匠,在前文已提到。

70年代初,主要由洋务派官员、商人和要求改革的知识分子办的报纸,在汉口、香港、广州、上海等地诞生。此时,严重的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日渐暴露,这些报纸受到强大的封建统治和外国势力的双重压制,表现出明显的反对侵略,追求进步的倾向。

二、林则徐、魏源、洪仁轩与近代报刊

林则徐是最早注意到外报的清廷官员。1839年3月,到广州禁烟时,组织翻译外报材料,译报主要来自《广州周报》和《广州记录报》,主要内容是外人对中国禁烟的评论。

继续和发扬林则徐译报思想的是魏源,他依据林则徐的部分材料和他自己的一些文献编著成著名的《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中国人中最早提议创办近代报刊的是太平天国的洪仁轩。洪仁轩(1822-1864),字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官禄土布村人,洪秀全的族弟,在其治国纲领《资政新篇》中曾提出,开设新闻馆,并论述过新闻馆有反映民情、传播商业信息和时事等作用。

三、《循环日报》与香港早期国人报刊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香港的一些熟悉报刊出版事业,又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的中国人,受内地洋务运动的鼓舞,开始投资于出版印刷业,创办或盘进了一批中文报刊。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循环日报》。 第一节 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出现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香港的一些熟悉报刊出版事业,又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的中国人,受内地洋务运动的鼓舞,开始投资于出版印刷业,创办或盘进了一批中文报刊。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循环日报》。

(一) 王韬介绍。

(二) 关于《循环日报》。宗旨,可概括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即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振兴中华,抵御外患,进行爱国主义的变法自强宣传。

(二)

三、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特点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概况:

19世纪9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运动达到了高潮。与此同时,也掀起了一次办报高潮,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一百一二十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及与它有联系的社会力量创办的报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二、康有为与强学会的三个报刊

1894年,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愈演愈烈。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挺身而出。举行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又创办报刊、组织团体,积极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怡,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人。维新思想家,著名报刊政治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幼读经史,少有大志,青年时即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曾在香港和上海大量收集和研读西学术籍与报刊。

1895年8月15日,康、梁等人主办《万国公报》在京创刊,双日刊,版式与《京报》相似。内容主要为与变法有关的西方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1895年,11月中旬,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机关报于1895年12月16日出版,该刊新闻只占二三页,大部分篇幅是“译印西国格致有用诸书”,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格致理论》、《英国幅员考》、《各国驻华报馆考》、《地球奇妙论》等,每篇末加编者的“附论”。

该刊自撰论说,仅见《中西纪年比较表》和《论垦荒广种屯田为农务之本》二文,1896年1月20日,强学会遭清政府查禁,《中外纪闻》被迫停刊。从创刊到停刊,只存在了一个月零五天。

1896年1月12日,上海强学会机关报《强学报》在上海创刊,由康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5日一出,铅字排印,竹纸印刷,装订成册,页数不等。其政治色彩比《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更为鲜明。影响也比前二者大,公开强调变法维新的必要性,明确提出维新派的一些政治主张。1896年1月25日,被张之洞下令停刊,只存在14天,出版3期。

三、梁启起与《时务报》

随着维新运动的继续发展,康有为、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时务报》,经费来自上海强学会的余款和黄遵宪的捐助。注康年任总理,负责馆务及对外,梁启超任总主笔,负责文字编撰。社址在上海英租界四马路。

梁启超(1873-1929),以全部精力投入《时务报》的编撰工作。字卓如,又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曾用笔名饮冰、哀时客、中国少年、中国之新民等40多个,是晚清最杰出的报刊政论家,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从小熟读经史,8岁“学为文”,9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人。

四、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

《知新报》1897年2月22日创刊,铅印,书册式。初为5日刊,不久改旬刊,后改半月刊。由康有为之弟康广仁主编,维新派人士为其撰稿。出版至1901年停刊,是戊戌变法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纸。

第三节 维新运动时期报刊在业务上的改进

一、重视政论的作用

维新派对维新变法主张的阐述和宣传,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主要都是通过政论的方式铺陈展开的。维新派的一大批骨干人物都是撰写政论的大手笔,他们创造出“报章文体”,又称“时务文体”。其特点一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感而发;二是强调具有较为自由而通俗的形式,倡导浅显易懂,灵活自由的文风。

二、寓评论于新闻报道之中

戊戌时期的报纸与期刊尚未有严格的分野。新闻报道也未能成为报纸主角。报纸多利用新闻报道来发表政见。

三、改进编辑工作

四、注意新闻采访工作

复习思考题:

1王韬对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2《湘学报》、《湘报》、《国闻报》、《知新报》何时、何地,何人主编?在维新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3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前后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对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第四章 旧民主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这一时期的办报活动的特点,吸取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的经验和教训,学习资产阶级诞生时期报人的英雄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

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史上一个光荣的里程碑,资产阶级革命派深知舆论重要,“将图国民之事业,不可不造国民之舆论”,他们十分重视办报活动,出现了一批宣传家和报人。

第一节 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宣传话动

一、利用小册子宣传

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利用王秀楚《扬州十日记》、朱子素《嘉定屠城纪略》等小册子进行反满宣传。

二、香港的办报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香港创办了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中国日报》(1900.1.25-1913)。还办了《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唯一趣味有所谓》。

三、国内外宣传活跃

国内有: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日报》和《苏报》、林獬办的《中国白话报》、蔡元培办的《警钟日报》、陈仲甫办的《安徽俗话报》等等。

国外有:檀香山《隆记报》、新加坡《图南日报》、《仰光新报》、旧金山《大同时报》,留日学生还办了《开智录》、《译书汇编》、《国民报》以及各省同乡会办的《江苏》、《浙江潮》等报刊。

四、“苏报案”及具有英雄行为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资产阶级宣传家邹容和陈天华。

第二节 旧民主革命高涨时期的报刊

一、《民报》

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办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它共出二十六期,1910年停刊。《民报》宣传三民主义;热情介绍支持外国民族解放斗争;介绍西方进步文化和各种新思潮,值得注意的是它已对马克思和社会主义作了介绍。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报刊上展开的一场论战

这场论战的主要阵地是《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即:

(一)要不要推翻清朝政府——关于民族革命的论战。

(二)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关于民主革命的论战。

(三)要不要改变土地所有制——关于民生主义的论战。

(四)要不要进行革命—一关于革命是否会引起瓜分和内乱的论战。

论战从1905年到1907年进行了两年之久,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并为辛亥革命作了很好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

三、国内办的几个报刊及其特点

(一)主要报刊:

上海有:《国民日报》、《警钟日报》、《中国女报》、《神州日报》,竖三民报:即《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横三民:即《民权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

武汉有:《商务报》、《大江报》等。

广州有:《人权报》、《平民报》等。

京津和各省市还有一些报纸。

(二)办报特点

这时期报刊活动和民族民主革命竞争结合的非常紧密、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报刊文字浅显通俗,读者对象扩大。

新闻业务有改进,出现了针对性强,短小精悍的时事短评;新闻写作广泛运用夹叙夹议,报纸栏目增多,重要消息发号外。

第三节 辛亥革命后新闻事业从发展到幻灭

一、临时政府成立后新闻事业大发展

武昌起义半年后统计,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

191

2 2多数集中在京、津、

二十家,其中以

年 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新创办的报纸沪、广州、武汉等地。

通讯社在1912年至1918年间,有了较大发展,新创立的通讯社不下邵飘萍主办的东京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影响最大。

二、北洋军阀对报纸出版的摧残

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了宋教仁,又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在这 种封建淫威下,

国民党系统的报纸迅速地垮了下来。1915年秋后,袁世凯又因帝制问题封了一批改良派

的报纸。这时北京报纸所剩无几。

袁世凯垮台后,相继执政的各派军阀宣布袁世凯关于报纸法令一律有效,并实行新闻

邮电检查,颁布了《报纸法》。从此报纸被封,记者遭迫害的事接踵而至。

第四节 民初的新闻记者和新闻学研究活动

这时期有名的记者有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刘少少等人,这些人各有所长,各有成就。

这时期新闻研究活动也开展起来了。1918年10月14日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翻译了日本松本君平的《新闻学》,美国休曼的《实用新闻学》。邵力子、徐宝璜出国学新闻。北大增设新闻学课程,请回国的徐宝璜主讲。

复习思考题:

1《中国日报》、《民报》的创办及其宣传情况如何?

2于右任办过几个报刊?其性质怎样?

3《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4简述“苏报案”。

5民国初年有哪几个著名记者,各有什么贡献?

第五章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五四时期报刊的特点,学习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办报作风,继承无产阶级早期办报的好传统。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新机

一、国民党的报纸复苏

首先是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的报纸开始出现,1915年10月10日在上海出版了《中华新报》,由张季鸾主持笔政;1916年中华革命党人叶楚伧、邵仲辉创办了《民国日报》,之后在北京还先后出版了国民党各派的报纸《甲寅日刊》、《中华新报》、《东大陆民报》、《晨钟报》等。这些报纸反对帝制,相信共和,主张中国走民主的道路,这就从新闻宣传中打开了军阀控制报界的缺口。

二、邵飘萍自办新闻编译社

1916年邵飘萍一面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一面创办“新闻编译社”,既采编本国新闻,也选择外电,向北京各报发稿。他有振兴中国人民新闻事业的雄心,想发展独立自主的新闻事业,这是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反抗,也是一种民主要求。

三、陈独秀的思想转变和《青年杂志》问世

陈独秀“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到日本,1915年回国,9月15日在上海创办了大型刊物《青年杂志》。后来他应蔡元培之聘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依托北大文科,以该刊物为阵地,使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 《新青年》和《每周评论》

一、《新青年》

宗旨:第一卷《青年杂志》其宗旨:“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天职,批评时改,非其旨也”。第二卷改名《新青年》接受读者批评,开始批评时政。

作用:在批孔反复辟中宣传科学民主;在反顽固势力中提倡新文学运动;把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影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运动;造就了一批人才;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二、《每周评论》及新青年团体的分裂

(一)《每周评论》是《新青年》的姊妹刊物,二者相互补充,各有特点,他们协同作战共同扫除新文化运动的障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辟广阔阵地。

(二)新青年团体的主要成员及其分裂

陈独秀,他走过康党——乱党——共产党的道路。

李大钊,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共产主义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支持创办了《少年中国》、《政治生活》等多种进步刊物,写下了近百万字的出色政论文章。

胡适:首先倡导文学改革,后来向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献媚,猛烈地向无产阶级进攻。

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对新文化运动也各有贡献。

第三节 几种主要民主主义报刊

一、《国民》和《新潮》

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主办了《国民》月刊和《新潮》月刊,前者是侧重政治的综合杂志,后者是以研究文艺学术问题为主,这两个刊物都受到李大钊和鲁迅的支持,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们的出版改变了思想文化战线的形势。

二、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的办报活动

(一)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二)周恩来与《觉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三)恽代英与《武汉星期评论》。

第四节 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

一、《新青年》改组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开辟了介绍马列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经验的园地,进行了反对伪社会主义的论战。

二、《共产党》月刊的创办。

为了建党需要而创办,宣传建党知识,探讨中国革命的纲领,与《新青年》配合,进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三、工人报刊的出现

《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其共同特点是应工人需要,由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小型、周刊;通俗,有工人特点;出版时间短,这些刊物主流是好的,也各有缺点。

第五节 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

一、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普遍推广运用。

二、无产阶级新型报刊的诞生及副刊的革新。

三、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

四、向国外派驻记者及瞿秋白的苏俄采访。

复习思考题:

1《新青年》的沿革、作用及影响。

2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在五四时期新闻工作中各自的贡献和作用有哪些? 3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五四时期办过哪些报刊?有何影响?

4五四时期新闻工作有哪些重大改革?

5《申报》、《新闻报》如何向现代化企业报迈进?

第六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复杂情况,明确党的报刊在革命斗争中的特点和作

用。

第一节 政治形势与新闻界概况

一、国共统一战线建立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国出现了革命高涨局面。我党的报刊,中共党员帮助国民党左派创办的报刊获得大发展,并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统一战线破裂,大量的革命报刊停刊或转入地下。

二、新闻界概况——三种报刊

(一)党的报刊和党领导的报刊

党的报刊:《向导》、《前锋》、《新青年》。

(海《民国日

(

团的报刊:《先驱》、《中国青年》。

工人的报刊:《劳动周报》、《工人周刊》等。

二)国民党左派的报刊及进步文化人士主办的刊物:《政治周报》、上报》、《汉口民国日报》、《语丝》、《莽原》等。 三)帝国主义、军阀政客、国民党右派及胡适所办报刊。

第二节 建党初期的革命报刊

一、党的报刊的创办及党报思想初步形成

(一)《向导》的创办及其特点

创办情况、宣传内容及主编蔡和森的情况。

宣传特点:紧密联系斗争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与读者息息相通。

(二)瞿秋白与《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这两个刊物是党中央出版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这两个刊物在党的理论宣传上起了很大作用。

(三)党报思想初步形成

强调党报要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党报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

二、青年团的刊物和其他报刊

推荐第9篇:《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工艺的造型、色彩、装饰以及审美思想特征。从而更好的理解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种理念。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二章 商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第三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第五章

隋唐的工艺美术

第六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一、时代背景

1、唐灭亡后的五十多年时间,我国处于分裂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

2、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历史上称作“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3、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宋室南下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

4、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二、工艺美术概况

1、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达到较高水平。名窑遍布南北各地。

2、缂丝也是这时期出色的产品。北宋时定州是缂丝的重要产地,南宋时云间的缂丝艺人辈出。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如浙江温州。

3、宋代各民族之间的互相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辽瓷、金的钧瓷、西夏的染织等。其中特别是辽,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 陶瓷工艺

一、宋瓷概况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南北方都有许多名窑,创造了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不论在陶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论瓷者往往把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二、宋瓷兴盛的原因

1、饮茶之风盛行。

2、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

3、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以后,形成一条海上的“陶瓷之路”。

三、宋代名窑:

1、定窑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此地古属定州。

定瓷胎质坚细,作乳白色。碗、盘之类因器体很薄,为避免烧制变形,多系覆烧,故口部为不施釉的涩边,常用铜或金银镶口。

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苏东坡“定州花瓷琢红玉”,正是对“红定”的描写。也有装饰金花的,用大蒜汁调金描花,牢固不脱。

定瓷的装饰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划花。

2、汝窑

在河南临汝,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

汝窑产品由于铁的还原而呈葱绿色。釉色天青,深浅不一,釉质莹润,光泽内含。

吸取了越窑釉色和定瓷装饰的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汝窑烧制时间很短,所以传世文物极少。

3、官窑

是指由宫廷官方经营垄断,并由宫廷专用的瓷窑。

宋代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在汴京,南宋官窑在临安。官窑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庄,做工工整。

釉色粉青,紫口铁足,有蟹爪纹开片。

4、哥窑

浙江龙泉地区

釉面有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大小和形状,有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等。哥窑的瓷胎呈黑褐色,器皿的边缘往往显出一条褐色的边,称为“紫口铁足”。

一般把大小纹片结合、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参差出现的“金丝铁线”称为“传世哥窑”。

釉色有粉青和米色。

5、钧窑

河南禹县,金代称为钧州,故名钧窑。

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

“夕阳紫翠忽成岚”,十分形象地描写了钧瓷的艺术特色。 钧瓷的造型常见的有碗、碟、炉、瓶等,造型中以花盆为出色,有圆形、海棠形多种,形式优美,色泽可爱。

器皿的底部有“一”、“五”等字铭的,是宋徽宗时期的产品。

6、龙泉窑

浙江龙泉,宋代最大的陶瓷外销产地。

釉色苍翠,在器皿的转折处,往往露出胎的色泽,称为“出筋”。 常用堆贴、浮雕等手法装饰牡丹、鱼纹等纹样。龙泉窑的品种,有瓶、壶、罐、盘等多种。瓶的式样很多,用双鱼或双凤为耳的盘口瓶,是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烧制出粉青、梅子青等名贵釉色。

7、景德镇窑

景德镇自唐以来烧制青瓷

宋代景德镇窑富有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是影青器。所谓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影青又称“映青”、“隐青”。

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莲花、芙蓉、梅花、卷草、凤、鱼等。

8、建窑

福建建瓯、水吉一带

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兔毫”、“油滴”、“鹧鸪斑”等。

宋代喝发酵的茶,茶有白沫,用黑釉茶盏,斗茶时容易检验。 又称“天目釉”。

9、磁州窑

河北彭城,富有民间特色。

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以画花和雕釉最流行。

画花是在白釉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在黑釉上画褐色花纹的,称为铁绣花。笔力豪放洗练,别具一格。

10、吉州窑

江西吉安永和镇 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

装饰手法多样,以用木叶和剪纸作为装饰别具一格。把民间剪纸运用在陶瓷上,反映出浓厚的民间风采。

四、宋瓷的艺术特点:

1、宋瓷的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和尺度十分恰当。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达到十分完美的地步。

2、陶瓷的式样很多,壶多为长流,壶身往往作成瓜棱形。梅瓶和玉壶春是最有时代特点的式样,斗笠形的碗最为流行。

3、装饰方法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绣花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4、釉色丰富。有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有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

5、宋瓷诸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定窑之清秀、汝窑之浑厚、哥窑官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建窑之淳朴。

第三节

染织工艺

一、丝织

除了传统的锦外,绮、纱、罗、绉、绸、绢、绫等,均有大量发现。

1、锦。

多彩的丝织物,也是丝织中最华美的一个品种。宋锦多采用小朵花,规矩纹,组织规则严整,色调沉静典雅。

2、绮。地纹为斜纹的丝织物。一般都是一色,宋时则又发展有两色的。

3、纱。

轻薄而透明的丝织物,有素纱和花纱。

4、罗。

宋代罗的生产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品种,“宋罗”,素罗和花罗。

5、绢。

平纹丝织物。

6、绫。

织物表面有明显斜纹。

二、缂丝

又叫刻丝、克丝。一种通经断纬的织物。重要是织作绘画或书法。

宋代缂丝,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朱克柔、沈子蕃都是缂丝名手。朱克柔的作品古澹清雅,《莲塘乳鸭图》是其代表作。沈子蕃的《梅鹊图》、吴煦 的《蟠桃图》,也甚为精美。

第四节

小结

1、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2、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崇尚理学。在工艺美术风格上,缺乏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

3、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工艺美术的制作,装饰题材走向文学化和绘画化。文人参与较多,工艺美术明显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

本章重点:宋代陶瓷名窑及艺术特点。

本章难点:宋代工艺美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第七章 元代的工艺美术

第八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第九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三、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结合课件图片理论讲授)、师生讨论、参观博物馆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案展开教学,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把理论教学和现代设计相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充满人文气息。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推荐第10篇: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先秦以前设计艺术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商代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重点之一:青铜器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1)青铜器的型制: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陶范:铸造青铜器的陶质模型。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大都用陶范﹐一般由外范﹑内范组成。内外范之间容受铜液。范上雕镂有纹饰或铭文。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3)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4)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5)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重点之二:陶瓷工艺

(1)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2)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3)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重点之三: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重点之四: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

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掌握概念:

玉琮 玉器礼制 冕服十二章 考工记 深衣 大路越席 钟鸣鼎食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一、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 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华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

一、

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汉代的印染工艺有

涂染:直接将色素涂于被染物。

浸染:将被染物浸渍于含染料及所需助剂的染浴中,通过染浴循环或被染物运动,使染料逐渐上染被染物的方法。

套染:用几种含不同色素的染料分先后两次进行浸染,从而染得由这几种色素调配而成的色彩。

媒染:利用载体使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染料色素染上纤维的方法。这种载体称媒染剂。我国古代常用的媒染济有白矾(茜草染红)和涅(矿物染黑)等。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掌握概念:

长信宫灯 瓦当 画像砖 丝绸之路 曲裾深衣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

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 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大像窟;一种是有一宽敞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环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窟。

莫高窟 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其中,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

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一直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

最有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 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云冈石窟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

1、

2、

3、

4、

5、

6、7-13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出现。这时期许多作品技巧高超、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雄伟、庞大的石刻造像,呈现出秀丽、典雅的风格。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326-约396年),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创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接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 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30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520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基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 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阔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始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掌握概念:

越州窑 看杀卫阶 华带飞肖 裤褶 飞天髻 帔子 明光鎧 云岗石窟 龙门石窟 褒衣博带 秀骨清相 麒麟 辟邪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瓷”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

唐代的金银器吹灰法(是一种分离银铅的方法。银矿一般含银量很低,炼银的技术关键是如何把银富集起来。由于铅和银完全互溶,而且熔点较低,所以古代炼银时加入铅,使银溶于铅中,实现银的富集;然后吹以空气,使铅氧化,入炉灰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中,使银分离出来。),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

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 唐代的漆器工艺也有所创新。

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

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 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顺陵(武则天母亲的陵墓)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四足挺立。作缓步停留姿态的石狮,造型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乾陵和顺陵的石刻所表现的雄伟气魄是服从政治的要求的,是重要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作品。

• 唐代的装饰风格具有近代装饰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花草植物纹。 • 人的意识的解放,带来了开放、自信的清新和活泼。

• 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 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多彩运用以及秀美、富丽、丰满、工整的装饰手法,丰富而清秀。

• 艺术风格概括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

掌握概念:

南青北白 唐三彩 品色衣制度 披帛 胡床 佛塔

宋代的工艺美术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使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宋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但城乡经济和对外贸易仍趋于上升趋势。宋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为“瓷的时代”

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

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北方地区:

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定器有芒。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天青釉,如雨后天空。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冰裂纹开片。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多装饰,用刻、剔、印、镂空手法。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

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宋代的丝织品以罗为特色。而以缂丝最具成就。缂丝,通经断纬,具“雕镂之像”,朱克柔、沈子蕃、吴煦为名家。

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 金银器也甚发达。

宋代漆器主要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和雕漆。

金漆分为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所创。犀皮也为宋所创之新工艺。俗称虎皮漆。螺钿则多黑白对比,富丽典雅。

雕漆有各色剔法,剔犀、剔彩为著。嘉兴为著名产地。 玉雕以“巧色”为最高成就。

石雕以歙砚和端砚为全国第一。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有清淡之美。严谨含蓄,是为“理”。文学和绘画对工艺美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掌握概念:

宋瓷 宋罗 缂丝 高装巾子 雕漆 营式法造

元代的工艺美术

1271年,蒙古族统一了中国。统一伊始,经济和文化遭到很大破坏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畸形繁荣,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的工艺品,制作堪称精美。如:织金锦、棉、毛织品,以及青花、釉里红为代表的元瓷等。

元代的陶瓷工艺总的趋势较为衰落。而随着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彩瓷大量流行。白瓷也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 元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 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元后期达到成熟。 釉里红 与钧窑紫红釉的烧制有关。元时较为灰暗。

元代瓷器造型大而笨重。装饰多见松竹梅、和“琛宝”。 在元代的建筑中,琉璃运用较多。山西为最。

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

毛织品中毡、罽较为普遍,与其游牧生活有关。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习海南彝族人的棉纺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工艺的发展。

元代非常重视金银器,而铜器逊色。金银器出土较多。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等。张成、杨茂是当时的雕漆剔红高手,有“堆朱杨张”之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 螺钿也很秀美。

元代强盛而统一。“尚武”形成粗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 喇嘛教、道教盛行一时,对工艺美术也有影响。 掌握概念:

纳石失 青花 釉里红 堆朱杨张 质孙服 暗八仙 比甲 姑姑冠 雕漆 银槎杯 渎山大玉海 永乐宫

明代时期工艺美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强盛时代。手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外贸经济也得到振兴。新理学的兴起,使经史派更加注重实用和科学技术的研究。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科学的产生,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明代官窑器开始以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压手杯是著名品种,脱胎器也是佳作。甜白釉和红釉最具特色。

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为“麻仓”土,青花原料是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有“灯草口”的霁红釉也是此时精品。 明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填彩和斗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 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活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 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青花五彩: 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图案中的蓝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它部分,最后入炉烘烧而 成。盛于明嘉靖、万历时,由成化斗彩发展而来。但又与成化斗彩有明显不同,即它并不以青花为主色,只把青花作为组成整个画面的一种色彩而与红、黄、绿等色 处于同等地位。

釉上五彩:将彩绘画于已烧成的白釉瓷器上,然后经过800°C的炉火烧制而成。

上下斗合的“斗彩”,成化时期最为精美。小件酒杯,如鸡缸杯著名。

弘治、正德时期总体趋向衰落,但“浇黄”或“娇黄”釉特色鲜明,正德的回回花和“正德式”也各具特色。

嘉靖、万历年间,民窑官窑产量巨大,分工很细。嘉靖的葫芦瓶、万历的蒜头瓶为当时佳器。五彩初露端倪。

明时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最为著名。法人称之为“中国白”。瓷塑像也很有名。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高手。

宜兴窑和石湾窑为明时的精陶产地。石湾窑仿钧瓷,又称“泥钧”。 宜兴紫砂壶以造型取胜,“供春壶”为代表。

明代的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方面,在花色品种方面,都比元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丝织品以江浙、四川、山西和闽广为著。妆花、本色花和织金锦各具特色。江南成为棉织品的主要产地。并有“画绣”之“顾绣”为最。 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宣德炉是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的一批小型铜器,为宫廷和寺庙作祭祀或熏衣之用。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景泰蓝 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艺术特点形、纹、色、光。

明代果园厂雕漆、嘉兴姜千里的螺钿和扬州周翥的百宝嵌、苏州蒋回回的金漆最为著名。黄大成的《髹漆录》作为漆艺专著,享有盛名。

明式家具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制的树种,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概括成: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 精,做工精巧,严谨准确

雅,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玉雕、石、牙、角、竹、木、核、匏雕均很发达。 其中玉雕和竹雕最著。

明代是中华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达到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健”、“约”来形容。装饰性很强,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绘画已经较普遍地用于装饰。明显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 掌握概念:

意匠美 青花瓷 斗彩 五彩 紫砂 件料 吉祥图案 补服 比甲 水密隔舱

清代时期工艺美术

清代的工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艺术创作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清康熙年间,以红釉为著,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器口呈淡青色。古彩“硬彩”笔力健劲,单线平涂,色彩浓艳。青花则称“康青五色”渲染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

雍正时期陶瓷逸丽清秀,富装饰性。以粉彩(软彩)最具成就。

乾隆时期陶瓷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珐琅彩、墨彩、模仿器最具特色。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成就均高。

清代陶瓷工艺继承明代传统,在釉色、彩绘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雍正以后走向繁琐堆饰的作风。

清代丝织种类更加齐全。苏州织造、南京云锦和缂丝为特色。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领风骚。

清代的景泰蓝继承明代。又出铜胎画珐琅,为景泰蓝的演进。另有铁画别有特色。 清代的漆器工艺以北京的果园厂雕漆、扬州的螺钿和福建的脱胎器最为著名。 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结构

清代的玉器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石雕出现端砚、歙砚、青田石雕、寿山石雕、菊花石雕等名品;彩塑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为代表。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分类有:表现幸福者、美好者、喜庆者、丰足者、平安者、长寿者、多子者、学而优者、升官者、发财者。

表现手法: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

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

李斯斌

掌握概念:

云锦 妆花 吉祥图案 五彩 粉彩 珐琅彩 攒盘 曼壶 三山五园 样式雷 山子张 清式家具

第11篇: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又称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经济活动。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过程中,

逐渐萌发出审美观念。

从距今约一万年前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在工艺领域的突出成就是发明了陶器,以“仰韶文化”为主要代表。同时,牙、骨、石雕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均有一定的成就。

艺术起源于劳动。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劳动工具。工具是最早的人工制品,并贯穿于原始的始终。

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经能够打制简单的砍砸器、刮削器及三棱大尖状器等不同的器形。

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山西丁村人。打制技术进步,类型和品种多样,说明用途和打制手法有所提高。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8000年以前。山顶洞人。骨角器、骨针、细石器、细长石等复合工具。

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起点。我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了距今8000多年的陶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资料。

摩尔根曾把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作为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陶器,是人类第一个改变了物质的化学成分而创造的物品。

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湖北。

1、仰韶文化分期: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2、陶器造型:碗、钵、罐、盆、壶、豆、瓶、鼎、鬶

3、装饰: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采用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手法装饰。

4、陶器工艺:泥条盘筑、手捏、轮制

原始社会的各种设计,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3、形式感的应用。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工艺美术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

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 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华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

一、

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

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

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第四章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

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 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 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大像窟;一种是有一宽敞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环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窟。

莫高窟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

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

其中,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

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一直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

最有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

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即今日的云冈石窟。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

1、

2、

3、

4、

5、

6、7-13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出现。这时期许多作品技巧高超、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雄伟、庞大的石刻造像,呈现出秀丽、典雅的风格。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326-约396年),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创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接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 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30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520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基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

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阔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始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

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 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 唐代的漆器工艺也有所创新。

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

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 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顺陵(武则天母亲的陵墓)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四足挺立。作缓步停留姿态的石狮,造型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乾陵和顺陵的石刻所表现的雄伟气魄是服从政治的要求的,是重要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作品。

• 唐代的装饰风格具有近代装饰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花草植物纹。 • 人的意识的解放,带来了开放、自信的清新和活泼。 • 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 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多彩运用以及秀美、富丽、丰满、工整的装饰手法,丰富而清秀。

• 艺术风格概括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

第六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使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宋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但城乡经济和对外贸易仍趋于上升趋势。宋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

为“瓷的时代”

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

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

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刻、剔、印、镂空花。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宋代的丝织品以罗为特色。而以缂丝最具成就。

缂丝,通经断纬,具“雕镂之像”,朱克柔、沈子蕃、吴煦为名家。 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

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 金银器也甚发达。

宋代漆器主要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和雕漆。 金漆分为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所创。 犀皮也为宋所创之新工艺。俗称虎皮漆。 螺钿则多黑白对比,富丽典雅。

雕漆有各色剔法,剔犀、剔彩为著。嘉兴为著名产地。 玉雕以“巧色”为最高成就。

石雕以歙砚和端砚为全国第一。

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有清淡之美。 严谨含蓄,是为“理”

文学和绘画对工艺美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第七章 元代的工艺美术

1271年,蒙古族统一了中国。统一伊始,经济和文化遭到很大破坏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畸形繁荣,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的工艺品,制作堪称精美。 如:织金锦、棉、毛织品,以及青花、釉里红为代表的元瓷等。

元代的陶瓷工艺总的趋势较为衰落。而随着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彩瓷大量流行。白瓷也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

元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元后期达到成熟。

釉里红与钧窑紫红釉的烧制有关。元时较为灰暗。 元代瓷器造型大而笨重。装饰多见松竹梅、和“琛宝”。 在元代的建筑中,琉璃运用较多。山西为最。

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

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 毛织品中毡、罽较为普遍,与其游牧生活有关。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习海南彝族人的棉纺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工艺的发展。 元代非常重视金银器,而铜器逊色。 金银器出土较多。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等。

张成、杨茂是当时的雕漆剔红高手,有“堆朱杨张”之称。 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 螺钿也很秀美。

元代强盛而统一。“尚武”

粗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

喇嘛教、道教盛行一时,对工艺美术也有影响。

第八章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强盛时代。手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外贸经济也得到振兴。新理学的兴起,使经史派更加注重实用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科学的产生,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清代的工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艺术创作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

明代官窑器开始以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

清代陶瓷工艺继承明代传统,在釉色、彩绘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雍正以后走向繁琐堆饰的作风。

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压手杯是著名品种,脱胎器也是佳作。 甜白釉和红釉最具特色。

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为“麻仓”土,青花原料是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有“灯草口”的霁红釉也是此时精品。

明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填彩和斗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上下斗合的“斗彩”,成化时期最为精美。小件酒杯,如鸡缸杯著名。

弘治、正德时期总体趋向衰落,但“浇黄”或“娇黄”釉特色鲜明,正德的回回花和“正德式”也各具特色。

嘉靖、万历年间,民窑官窑产量巨大,分工很细。嘉靖的葫芦瓶、万历的蒜头瓶为当时佳器。五彩初露端倪。

明时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最为著名。法人称之为“中国白”。 瓷塑像也很有名。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高手。

宜兴窑和石湾窑为明时的精陶产地。石湾窑仿钧瓷,又称“泥钧” 宜兴紫砂壶以造型取胜,“供春壶”为代表。

珐华器与佛教有关。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蓝、紫、绿等釉彩。

清康熙年间,以红釉为著,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器口呈淡青色。古彩“硬彩”笔力健劲,单线平涂,色彩浓艳。青花则称“康青五色”渲染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

雍正时期陶瓷逸丽清秀,富装饰性。以粉彩(软彩)最具成就。

乾隆时期陶瓷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珐琅彩、墨彩、模仿器最具特色。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成就均高。

明代的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方面,在花色品种方面,都比元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丝织品以江浙、四川、山西和闽广为著。妆花、本色花和织金锦各具特色。江南成为棉织品的主要产地。并有“画绣”之“顾绣”为最。

清代丝织种类更加齐全。苏州织造、南京云锦和缂丝为特色。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领风骚。

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宣德炉是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的一批小型铜器,为宫廷和寺庙作祭祀或熏衣之用。 景泰蓝的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艺术特点形、纹、色、光。

清代的景泰蓝继承明代。又出铜胎画珐琅,为景泰蓝的演进。另有铁画别有特色。

明代果园厂雕漆、嘉兴姜千里的螺钿和扬州周翥的百宝嵌、苏州蒋回回的金漆最为著名。黄大成的《髹漆录》作为漆艺专著,享有盛名。

清代的漆器工艺以北京的果园厂雕漆、扬州的螺钿和福建的脱胎器最为著名。 明式家具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制的树种,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结构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概括成: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 精,做工精巧,严谨准确

雅,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玉雕、石、牙、角、竹、木、核、匏雕均很发达。 其中玉雕和竹雕最著。

清代的玉器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石雕出现端砚、歙砚、青田石雕、寿山石雕、菊花石雕等名品;彩塑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为代表。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分类有:表现幸福者、美好者、喜庆者、丰足者、平安者、长寿者、多子者、学而优者、升官者、发财者。

表现手法: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

明代是中华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

达到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健”、“约”来形容。装饰性很强,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绘画已经较普遍地用于装饰。明显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

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

第12篇:《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二)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

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

(三)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 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华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

一、

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

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

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

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 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大像窟;一种是有一宽敞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环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窟。

莫高窟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

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

其中,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 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一直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

最有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

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即今日的云冈石窟。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

1、

2、

3、

4、

5、

6、7-13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出现。这时期许多作品技巧高超、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雄伟、庞大的石刻造像,呈现出秀丽、典雅的风格。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326-约396年),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创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接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 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30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520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基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

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阔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始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

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 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 唐代的漆器工艺也有所创新。

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

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 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顺陵(武则天母亲的陵墓)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四足挺立。作缓步停留姿态的石狮,造型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乾陵和顺陵的石刻所表现的雄伟气魄是服从政治的要求的,是重要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作品。

• 唐代的装饰风格具有近代装饰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花草植物纹。 • 人的意识的解放,带来了开放、自信的清新和活泼。 • 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 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多彩运用以及秀美、富丽、丰满、工整的装饰手法,丰富而清秀。

• 艺术风格概括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

宋代的工艺美术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使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宋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但城乡经济和对外贸易仍趋于上升趋势。宋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为“瓷的时代”

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

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

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刻、剔、印、镂空花。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宋代的丝织品以罗为特色。而以缂丝最具成就。

缂丝,通经断纬,具“雕镂之像”,朱克柔、沈子蕃、吴煦为名家。 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

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 金银器也甚发达。

宋代漆器主要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和雕漆。 金漆分为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所创。 犀皮也为宋所创之新工艺。俗称虎皮漆。 螺钿则多黑白对比,富丽典雅。

雕漆有各色剔法,剔犀、剔彩为著。嘉兴为著名产地。 玉雕以“巧色”为最高成就。 石雕以歙砚和端砚为全国第一。

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有清淡之美。 严谨含蓄,是为“理”

文学和绘画对工艺美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元代的工艺美术

1271年,蒙古族统一了中国。统一伊始,经济和文化遭到很大破坏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畸形繁荣,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的工艺品,制作堪称精美。

如:织金锦、棉、毛织品,以及青花、釉里红为代表的元瓷等。

元代的陶瓷工艺总的趋势较为衰落。而随着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彩瓷大量流行。白瓷也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

元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元后期达到成熟。 釉里红与钧窑紫红釉的烧制有关。元时较为灰暗。 元代瓷器造型大而笨重。装饰多见松竹梅、和“琛宝”。 在元代的建筑中,琉璃运用较多。山西为最。

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 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 毛织品中毡、罽较为普遍,与其游牧生活有关。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习海南彝族人的棉纺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工艺的发展。 元代非常重视金银器,而铜器逊色。 金银器出土较多。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等。

张成、杨茂是当时的雕漆剔红高手,有“堆朱杨张”之称。 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 螺钿也很秀美。

元代强盛而统一。“尚武” 粗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

喇嘛教、道教盛行一时,对工艺美术也有影响。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强盛时代。手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外贸经济也得到振兴。新理学的兴起,使经史派更加注重实用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科学的产生,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清代的工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艺术创作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

明代官窑器开始以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

清代陶瓷工艺继承明代传统,在釉色、彩绘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雍正以后走向繁琐堆饰的作风。

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压手杯是著名品种,脱胎器也是佳作。 甜白釉和红釉最具特色。

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为“麻仓”土,青花原料是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有“灯草口”的霁红釉也是此时精品。 明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填彩和斗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上下斗合的“斗彩”,成化时期最为精美。小件酒杯,如鸡缸杯著名。 弘治、正德时期总体趋向衰落,但“浇黄”或“娇黄”釉特色鲜明,正德的回回花和“正德式”也各具特色。

嘉靖、万历年间,民窑官窑产量巨大,分工很细。嘉靖的葫芦瓶、万历的蒜头瓶为当时佳器。五彩初露端倪。

明时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最为著名。法人称之为“中国白”。 瓷塑像也很有名。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高手。

宜兴窑和石湾窑为明时的精陶产地。石湾窑仿钧瓷,又称“泥钧” 宜兴紫砂壶以造型取胜,“供春壶”为代表。

珐华器与佛教有关。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蓝、紫、绿等釉彩。 清康熙年间,以红釉为著,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器口呈淡青色。古彩“硬彩”笔力健劲,单线平涂,色彩浓艳。青花则称“康青五色”渲染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

雍正时期陶瓷逸丽清秀,富装饰性。以粉彩(软彩)最具成就。 乾隆时期陶瓷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珐琅彩、墨彩、模仿器最具特色。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成就均高。

明代的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方面,在花色品种方面,都比元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丝织品以江浙、四川、山西和闽广为著。妆花、本色花和织金锦各具特色。江南成为棉织品的主要产地。并有“画绣”之“顾绣”为最。 清代丝织种类更加齐全。苏州织造、南京云锦和缂丝为特色。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领**。

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宣德炉是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的一批小型铜器,为宫廷和寺庙作祭祀或熏衣之用。

景泰蓝的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艺术特点形、纹、色、光。

清代的景泰蓝继承明代。又出铜胎画珐琅,为景泰蓝的演进。另有铁画别有特色。 明代果园厂雕漆、嘉兴姜千里的螺钿和扬州周翥的百宝嵌、苏州蒋回回的金漆最为著名。黄大成的《髹漆录》作为漆艺专著,享有盛名。

清代的漆器工艺以北京的果园厂雕漆、扬州的螺钿和福建的脱胎器最为著名。 明式家具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制的树种,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结构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概括成: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 精,做工精巧,严谨准确

雅,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玉雕、石、牙、角、竹、木、核、匏雕均很发达。 其中玉雕和竹雕最著。

清代的玉器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石雕出现端砚、歙砚、青田石雕、寿山石雕、菊花石雕等名品;彩塑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为代表。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分类有:表现幸福者、美好者、喜庆者、丰足者、平安者、长寿者、多子者、学而优者、升官者、发财者。

表现手法: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

明代是中华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 达到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健”、“约”来形容。装饰性很强,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绘画已经较普遍地用于装饰。明显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

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

第13篇:中国舞蹈教学教案

二〇一五学年校本拓展课程备课表 年月日 课程名称

舞蹈

备课教师

曹红燕

课题

了解课程,初步感知中国舞蹈

总(2)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熟悉课堂,了解课程内容以及课堂要求。

2、初步感知中国舞蹈的魅力,对中国舞蹈有基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兴趣。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悉课堂,了解课程内容以及课堂要求。 激发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资料

板书

中国舞蹈: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点名

一、让学生熟悉课堂,了解课程内容以及课堂要求。课程简介

校本舞蹈班招收的都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也是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舞蹈种类的了解,以及对各种舞蹈学习简单的动作学习,以学生动作协调能力为训练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提高艺术修养,增加学生对舞蹈的了解。 针对此年龄层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编排和教授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这门课程中各种舞蹈的欣赏与学习,能对中国舞蹈的分类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让学生更充分、正确的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让学生在学完这节课程以后,在柔韧性,模仿能力和表现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欢这门课程。

2、课堂要求

二、初步感知中国舞蹈的魅力,对中国舞蹈有基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舞蹈的兴趣。

三、中国舞蹈的分类 舞蹈,是通过有节奏的、经过提炼和组织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正如闻一多在《说舞》中所言:“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总是与人类最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

简单介绍各个舞蹈种类

中国舞蹈: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

课堂小结:对本课学习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提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后反思

第14篇:外国舞蹈史 复习资料

1.芭蕾起源:1古希腊的舞蹈2.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3意大利的职业喜剧4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5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以及6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2.古希腊舞蹈的最大特点:1舞蹈与诵诗(朗诵).音乐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演出。往往歌者和舞者由一人兼任,载歌载舞。2这些舞蹈的动作很简单,变化不多,主要是组成一些不同的图案。3当时以群舞为基本形式,注重共性和协调,而不突出个性,独舞表演是很少见到的。

3.拟剧: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用模拟再现一切”。拟剧盛行于罗马宫廷,尤其是奥古斯多大帝时代更趋鼎盛,发展很快,十分普及。著名戏剧家色诺芬的名作《宴饮》篇最早提到拟剧。到了公元一世纪,“拟剧”已经用来泛指一切戴面具表演故事的戏剧舞蹈形式。拟剧演员人数一般不多,往往由同一位演员,靠更换面具模仿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以达到塑造不同性格的目的。通过拟剧表演,一方面消遣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喻世教诲的作用。拟剧中音乐和舞蹈比较丰富,烘托着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初期男女角色,一律由男演员扮演,到了3-4世纪才出现了女性拟剧演员。节目内容常常是滑稽可笑和轻松愉快的幽默讽刺,有时甚至拿皇帝和众神作为揶揄取笑的对象。最著名的是拟剧大师是巴蒂路斯和比拉德斯。 4.杂耍者:就是中世纪流浪艺人中的一种。他们能歌善舞,往往拿道具(盘碟)跳舞,这些舞蹈也是他们吸收欧洲民间舞蹈技巧自行编排的,一般来说,花样很多,技巧较高。

5.芭蕾的起源:1,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起始可追溯自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递地方的宫廷里。2文艺复兴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文艺复兴归根到底是要创新--建立资产阶级新文艺,他们树立的大旗是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愈是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传统同自己的民族文学艺术传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就愈能得到重大成就,这一点在芭蕾艺术反面也完全一样,意大利和法国在芭蕾的形成初期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发展较为充分的国家。各个城邦君主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利和财富,常为了举办节庆演出,其中包括舞蹈演出。最为著名的是1489年在托尔纳,有贵族贝尔’冈卓。奇。波塔承办的一次席间芭蕾。其中最为宏伟最受推崇的是1581年的《王的喜剧芭蕾》,由于演出具有戏剧结构的雏形和一些人物形象,又有说明书作为佐证,所以被一些史学家称为第一部真正的芭蕾。4.然而萌芽阶段的芭蕾远远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芭蕾,而是一种综合形式的表演。像意大利的席间歌舞一样,兼有诗朗诵,音乐和舞蹈几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借助于复杂有趣的机关布景。开头有一段诗体致词,引导观众进入剧情,接着歌舞和朗诵互相穿插,这里的舞蹈有很大的哑剧性质,没有复杂的技巧,与音乐也很少有机联系,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整体性。然而毕竟出现了真正的芭蕾,尽管还是很稚嫩,不无欠缺之处。

6.让--巴蒂斯特。吕里:1他最大的贡献是同法国著名戏剧家莫里哀一道,先后创造了幕间芭蕾和喜剧芭蕾这两种早期芭蕾的重要样式。2。17世纪下半叶的芭蕾则被史学家称为吕里时期。吕里迎合法国宫廷观众的趣味,巧妙地运用了意大利职业喜剧的优秀传统,同时她又力图探索和创造新的形式,使芭蕾逐渐从出场集锦向独立的芭蕾舞剧演变发展。他努力利用具有一定节奏的诗歌朗诵作为旋律主线,将若干段出场串联到一起,使这些出场与剧情有了一定的联系,而不是完全纯粹的消遣娱乐。此外吕里十分音乐与舞蹈的联系,由于他人很熟悉舞蹈技术,他为博尚等舞蹈家提供了能够自由发挥舞艺的芭蕾音乐。吕里的音乐节奏明快,宁静和活泼相互交替出现,节奏画面丰富多样,在以后的整个一个世纪里常常被舞蹈家选用。 7.皮埃尔--博尚:1他最大的贡献是将芭蕾流传至今的五个手脚位置加以规范。2他从小就进入巴黎宫廷剧团担任乐师和舞蹈演员,1661年国王路易十四任命博尚为新成立的皇家舞蹈院的院长,据传,他还是舞谱的创始人,写成《舞谱:记录舞蹈的艺术》艺术公布于世。3博尚吧哑剧与舞蹈架桥结合在一起。博尚的舞蹈反映了凡尔赛的风格和感情;他的出场加沃

特和小步舞在出色的曲线中一一展现。对于他来说,技巧超过了花样,正是靠了他,法兰西舞派在欧洲占据了优势,而且法文术语至今在莫斯科纽约和伦敦的芭蕾界使用着。它采用花样芭蕾作为基础,几何图形,对称和正面队形仍旧是博尚编排的舞蹈的重要特点。但是,在博尚的作品中出现了打破缓慢舞蹈的穿插小跑,手臂躯干的姿态也有了不少变化。

8.法国皇家舞蹈院对欧洲芭蕾的历史性贡献:1博尚带领院士们在罗浮宫附近的木剑酒馆每月开会一次,挑选收集到的舞蹈队形,花样和动作,按宫廷审美规范将他们分类整理并且定名,这些动作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典芭蕾术语的基础。古典芭蕾的一些主要原则,如外开,脚的五种位置也都是皇家舞蹈院制定的,它们构成了古典芭蕾美学的核心。2.他还定期考核舞蹈教师,给审核及格者颁发证书,只有持证者才有资格单人教师为以后的芭蕾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3皇家舞蹈院存在的时间不长,他对形成中的古典芭蕾起到了规范奠基的历史性作用,也可以说他为今后的芭蕾科学研究工作开辟了道路。作为独立剧中的发展,加深了芭蕾的宫廷趣味和对民间舞蹈素材的排斥。

9.1671年,作为剧团的皇家音乐舞蹈院正式成立,国王任命佩林担任院长。1681年的《爱情的胜利》中首次登台的拉。封登等第一批四名女演员,标志着芭蕾技巧的萌芽。最初的芭蕾理论书籍:1641年,德。生特--比尤尔《编创芭蕾的方法》;1688年米歇尔。德。比尤尔神父《对古今舞剧的看法》1701年巴黎出版了拉乌尔。费利耶的著作《舞谱。舞蹈记录的艺术》这是一本总结法国芭蕾表演艺术的专著,他可以说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舞蹈教科书。 10.让。乔治。诺维尔: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自幼师从路易。杜普莱,1754年,他排了自己的第一部芭蕾舞剧--《中国的节日》和另一部舞剧1755《青春泉》,《弗拉曼德的嬉游》与加里克的合作,使诺维尔获益匪浅,他决定放弃原来单纯对美的追求,把注意力集中到舞蹈的情节性上来。这是他一生的一个转折点。2。1760年,诺维尔在里昂和德国斯图加特同时发表了《舞蹈与舞剧的书信集》,引起了轰动。他在其中针砭时弊,强调舞蹈不应是歌剧的附庸,或身体的杂技而应是情节自然,没有对话的戏剧,而被英国戏剧家称为:舞蹈的莎士比亚;这本书涉及问题很广,从舞蹈演员的形体条件和文化修养一直到舞剧创作的基本原则,舞蹈与音乐/绘画的关系,几乎涉及芭蕾艺术的所有方面,一根主张革新,反对守旧的红线贯穿全书,勇于探索,力求创新的精神处处可见。3。1763年《美狄亚与伊阿宋》是诺维尔最成功的作品,音乐由舞蹈鲁道尔夫作曲,诺维尔编排的这出舞剧,长约半小时,只表现了这个故事的悲剧性结尾。全剧把哑剧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只有两个片段是诺维尔所谓的机械的或技术的舞蹈性。应该指出,这部舞剧缺少舞蹈,好多是不离开地面的,只有小的打脚,男子动作较复杂。4诺维尔一生创作甚多,仅有记载可查的就又80部舞剧,24段歌剧插舞,和11个娱乐性舞蹈,但由于饱受歧视和打击,大都没有流行下来。他对世界芭蕾史的重大贡献在于它提出来一整套舞蹈革新理论,尤其是他的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为后世的芭蕾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11.多贝瓦尔与《关不住的女儿》1.多贝瓦尔是诺维尔德尔弟子和继承人。1761年首次在巴黎歌剧院登台,后担任独舞演员,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半性格舞蹈演员。除《关不住的女儿》外,还有《逃兵》、《轻浮的侍童》等作品。他的创作特点是富有民主主义倾向,反映现实生活,着力塑造第三等级代表人物的鲜明性格,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主要采用哑剧,在他的作品中舞蹈不够丰富,但却能为情节服务,同时它广泛吸取法国和各国民间舞蹈,这为后世的形象舞蹈,节奏化哑剧乃至性格民间舞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影响颇为巨大。多贝瓦尔在理论上主张,哑剧与舞蹈两大要素应该在舞剧演出中达到有机的统一,但在实践中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并没有能充分体现上述思想。2.舞剧《关不住的女儿》是多贝瓦尔的代表作,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是古老的芭蕾名作也是最早的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平民百姓的现实题材舞剧。他通过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体现了主张婚姻自主,反对等级门阀的封建偏见的进步主题,在表演上采用了意大利即兴喜剧的传统手法,充分体现了多贝瓦尔处理

爱情与笑料的喜剧天赋。3。这部舞剧体现了诺维尔及其弟子们的审美理想和舞蹈改革的理论主张,它采用写实的手法,较多地利用了生活中服装和舞蹈动作,这与当时法国芭蕾中常见的平扎恩(假农民)风格形成了对比。他拥有非常简单的清晰的戏剧结构,富有舞蹈特点,尽管没有台词,观众第情节完全可以一目了然。他对后世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如《吉赛尔》第一幕就是对它的第一场的模仿。这部舞剧的表现手法以哑剧为主,这一点也符合芭蕾艺术历史发展的规律,在这里哑剧是作为生活和舞蹈之间的过度形式出现的。《关不住的女儿》的戏剧结构堪称典范,非常符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简单明了,没有繁枝蔓叶,在这部舞剧中有三种舞蹈:一是自然形态的舞蹈二是情节舞蹈三是表现激情的舞蹈《关不住的女儿》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归功于它的主题思想。4意义:1作为18世纪法国芭蕾改革家诺维尔的入室弟子,他发扬光大了情节芭蕾的优秀传统,在舞剧中保证了舞蹈不再是歌剧的附庸,也不是技巧的炫耀,二是情节生动,趣味盎然的芭蕾舞剧2.第一次用贵族风范的芭蕾成功地表现出一个普通农家的故事3将地道的民间舞加工改造,搬上了芭蕾舞台,不仅为整部舞剧增添了农家气氛和乡土色彩,也为后世性格舞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12.塔里奥尼父女与舞剧《仙女》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起过奠基性的作用,曾担任皇家音乐院首席舞蹈演员,主演舞剧《商队》,在皇家芭蕾舞蹈院此期间,编过一批舞剧,其中以《仙女》《多瑙少女》最为著名

2、《仙女》这部舞剧1832年首演于巴黎皇家舞蹈院取材于1822年发表的诺季埃的短篇小说《灶神里尔比》,但作了较大的改编。《仙女》之所以去的如此辉煌的成就其奥秘首先在于编导充分考虑到了主要角色扮演者的形体条件和技术基础塔里奥尼父女共同创造的这种仙女舞蹈开创了传至后世的浪漫主义风格。这部作品是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的一个典范,没有《关不住的女儿》和《梦游者》,很难设想会有他的第一幕;没有《花神与风神》很难设想会有他的第二幕。而作为抒情舞剧的创始人,狄德洛对《仙女》的整体结构有过重要的影响,正事他的尝试和探索,帮助了塔里奥尼解决历来存在的难题——舞蹈审美特性所决定的表演性,形象性与情节性的矛盾。3.《仙女》的作者一反旧时舞剧的大团圆,狂欢舞蹈,华丽终场的惯场,以忧郁悲伤的场景结束全剧,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这种处理既有诗意和真实感,有揭示出显示生活不如人意,幸福失之交臂以及理想可望不可及等主题,使作品的容量加大,主题深化。应该指出《仙女》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高质量的剧本。情节的展开清晰易懂,同时又为舞蹈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虚构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观众无时不刻不感到情节真实可信。4.在舞剧《仙女》中大获成功的玛丽。塔里奥尼,自幼跟着父亲学习舞蹈,先后到各地巡演,她以抒情细腻,舞艺高超而闻名于世。在芭蕾上,玛利亚塔里奥尼常常被说成是脚尖功和脚尖鞋的发明人。

13.《吉赛尔》是西欧芭蕾史上的重要作品,尤其是他的第一幕终场以及第二幕的维丽丝女鬼的舞蹈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这部舞剧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它的剧本。剧本出自于戈萧埃。圣乔治和科拉利之笔。《吉赛尔》的故事来源于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其《论德意志》书中记录的维丽丝的传说和雨果的《东方诗集》中的《幽灵》短诗2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吉赛尔这个角色也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在群舞的编排上,编导显示出了交响舞蹈的萌芽。从1841年首演至今,160余年过去了《吉赛尔》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在各国舞台上常演出,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第一幕为我们提供了大起大落催人泪下的悲情好戏,而他的第二幕为大家提供了酸楚哀艳优美动人的女子群舞,吉赛尔与阿尔布雷希特的那段双人舞,也因难度系数颇大而成为各大国际比赛的必选节目。

14.《葛蓓莉亚》与浪漫主义芭蕾的衰落1.又名《浅蓝眼睛的少女》据霍夫曼的童话《沙人》改编,如果说吉赛尔是悲剧芭蕾的代表作,那么《葛蓓莉亚》可以算是喜剧芭蕾的力作。从题材上讲,着部舞剧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木偶题材的芭蕾舞剧。在音乐上作曲家德里布,发展了老师亚当在芭蕾音乐方面的成就。《葛蓓莉亚》音乐的成功,标志着芭蕾音乐走向成

熟。在舞蹈处理上,圣列翁有着自己的风格:轻松滑稽与音乐紧密结合,他根据全局的风格和情境要求改编,形成了所谓的性格民间舞蹈。圣列翁本人在舞蹈研究上也很有成就,创造了一套舞蹈记录方法—舞蹈速记法。

15.《海盗》法国浪漫芭蕾中期代表作,1856巴黎歌剧院首演。1858年佩罗把这部舞剧搬上了俄国舞台,这次重排是以马季利耶原版本为基础,增加了一些舞蹈,其中有一段《奴录之舞》,是由彼季帕选用奥尔登堡斯基的音乐排演的,后来成为世界芭蕾的精选之一,三幕五场舞剧《海盗》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同名长诗改编的,这部舞剧在欧洲舞台上早已停演,但他却成为了俄国的保留剧目。

16.奥古斯特。布农维尔:是丹麦芭蕾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介于法国芭蕾个俄国芭蕾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在芭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担任过玛利亚。塔里奥尼的舞伴。布农维尔的作品富有丹麦民族民间色彩,技巧娴熟,特别注重男子舞蹈技术,布农维尔潜心写作,写成一本内容丰富的回忆录《我的戏剧生活》详细地叙述了他一生的舞台经验以及所见所闻各国名人名作。

17.沙尔。路易。狄德洛1788年首次编导舞剧《狮心王查理》和《爵士的恩典》等狄德洛在俄国住了整整十年,给俄国观众带来了法国的所谓帝国风格,深受俄国上层人士的喜爱。在舞剧《台泽伊》与亚里阿娜说明书的前言中,狄德洛陈述了自己对哑剧的看法,他承认情节严肃性不允许他大量采用舞蹈,这部新舞剧不是舞剧二是有舞蹈装饰的哑剧。

18.马里乌斯。伊凡诺夫。彼季帕:俄国古典芭蕾之父。幼年跟父亲学习芭蕾,并随父亲到一些城市演出,后在巴黎歌剧院附属舞蹈学校进修,并在这家剧院的舞台上同艾斯勒等人一起表演《四人舞》。他为俄国新编了《堂吉诃德》《舞姬》《睡美人》《雷蒙达》共54部古典芭蕾舞剧,重编了《葛蓓莉亚》《吉赛尔》《爱丝美拉达》等几部法国浪漫芭蕾舞剧,成就之辉煌,令人折服。为古典芭蕾舞剧确立了双人舞和性格无两大模式。 19.《堂吉诃德》:他割断了舞剧与塞万提斯文学原著的联系,只保留了一个堂吉诃德的外壳。作为古典遗产,舞剧《堂吉诃德》的主要价值在于彼季帕成功地编排了一些舞蹈,如几段西班牙色彩浓郁的双人舞和成功地体现交响编舞原则的《梦》等。明库斯的音乐通俗流畅适合舞蹈,色彩丰富,也是今后这部舞剧走遍世界各地舞台的原因之一。

20.《舞姬》这是一部取材于印度古代寺庙舞姬生活的舞剧,并融合了西方童话故事《泥人卡尔》中的线索。这部作品中,彼季帕充分显示了编排古典芭蕾双人舞2群舞的才能。他的舞蹈即保存了古典芭蕾的高度技术,又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对情节舞和哑剧场面都很重视,利用一切手段来展开剧情服务。尤其是第4幕的幻影的舞蹈,被公认为是交响芭蕾的萌芽,也是古典芭蕾群舞的典范。《舞姬》中的蛇舞是全局的高潮,也是古典芭蕾的一个精品,经常会在晚会上单独表演。《舞姬》是他前期创作的顶峰,是戏剧性与舞蹈性结合3.他坚定的认为舞蹈不是娱乐消遣的手段,也不是歌剧与话剧的附庸品,他不同意所谓哑剧已经陈旧的说法,认为必须在内容充实的晚会上可以单独见到。 4.舞姬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简练单纯的动作、气势恢弘的音乐、七彩斑斓的服装、变幻莫测的灯光,以及由此创造出的艺术魅力—扣人心弦的悲剧、扑朔迷离的幻觉。崇高圣洁的气氛、玲珑剔透的美感,而且具有辉煌铺张的舞台布景,令人心醉的异国情调,对刻骨铭心的爱情与灵魂不朽的生命之讴歌,对芭蕾的是以品质之强调。

21.《睡美人》取材于法国童话作家沙尔。佩罗的名作《沉睡森林里的美女》110多年来《睡美人》以其撼人心魄的音乐,气势恢宏的舞蹈,雍容华贵的服装,奢华铺张的背景,以及压倒一切的人海战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剧场舞蹈奇观,并吸引了各国的舞蹈家和观众们。不少舞段已成为古典芭蕾的经典名目,如第二幕中的《玫瑰慢板》尤其是《蓝鸟双人舞》中的男子独舞,在彼季帕创作的所有男子独舞中技术难度是最高的,特别是弹跳力的绝对高度和一口气完成的24次击脚跳,历来是优秀男演员大显身手的良机。《睡美人》是彼季帕的创作

巅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不愧是“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

22.《雷蒙达》情节取材于中世纪法国普洛宛斯的骑士传奇故事,在舞蹈的编排上,彼季帕去的了一些新成绩。例如第一幕《梦》中的慢板双人舞便是古典芭蕾的精品。显而易见,这部舞剧的故事情节相当淡化,而首演后的十年中,情节进一步被消减,最后充其量只是编导家为串联女主演几个高难度技巧舞段的线索。

23.列夫。伊凡诺夫:对音乐和动作的非凡记忆力,以及超常的刻苦用功,使他16岁便脱颖而出,其浓郁的性格舞表演得到布农维尔的高度赞扬。成功地主演过《无益的谨慎》。根据柴可夫斯基音乐和佩蒂怕老师的提议,由他独自编导的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天鹅湖》中的第

二、四幕已成为100多年来世界各地芭蕾舞团常演不衰的经典。

24.《胡桃夹子》俄国古典芭蕾舞剧中期代表作,在西方人里更是家喻户晓的圣诞芭蕾。舞剧的情节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与老鼠国王》并参照了法国作家大仲马根据原作改编的剧本。由于它发生在圣诞前夜,所以便以圣诞芭蕾的美名百年来来常演不衰,甚至越演越旺,不仅为成年观众带来童年的回忆,为少儿观众带来幸福的期待,而且为芭蕾舞团带来爆满的票房,为圣诞节带来节日的光彩。

25.《天鹅湖》有彼季帕设计的地

1、3幕和列夫伊凡诺夫设计第

2、4幕,伊凡诺夫正确地理解了差事音乐的实质,创造性地设计出象征白天鹅的主导动作,使成为古典芭蕾舞剧的中其代表作。2.一个多世纪以来,《天鹅湖》以其感人肺腑的浪漫爱情对比鲜明的舞剧结构,如梦如幻的舞蹈段落,洁白无瑕的天鹅短裙和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经受住了110多年的时间考验,成为芭蕾舞剧史上一部最负盛名的经典。《天鹅湖》第三幕可谓是戏中戏,它具有自己的逻辑性开端和结尾,结构相对完整,标志着芭蕾艺术在19世纪末去的的最高成就,体现出芭蕾美学“抒情至上,技术其次”的诗意品味,故常在为晚会上单独演出。第二幕的舞蹈一方面是19世纪俄罗斯芭蕾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是通向20世纪未来舞蹈的桥梁。

3.编导大师彼季帕创作的第一三幕可谓火红热闹,异彩纷呈,不仅表现出宫廷生活的奢靡华丽,而且展示出民间舞蹈的徇烂多姿和芭蕾技巧的登峰造极,接连四段的异国情调的性格舞在客观上体现出芭蕾的国际品质,以及民间舞与芭蕾之间的源流关系。在《黑天鹅双人舞》中,舞者一口气定点定量完成32个挥鞭转,则不仅表现出超常的技艺,而其体现出距离即美这条古典美学的原则。

26.交响芭蕾:特指用现成的交响乐或其他音乐为基础而创作的芭蕾,编导家在其中有意抛弃了常规的故事情节,而用动作去单纯地表现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后者则在前者之外,还包括了1.以音乐作品为首要依据和重要灵感,但使用了少量细节或经过淡化的情节,有标题的交响芭蕾2.根据舞曲编导的芭蕾3.根据民歌编导的芭蕾4.根据爵士乐并借助爵士舞创作的芭蕾5.根据摇滚并。。6.交响芭蕾舞剧

2.交响芭蕾的历史又来已久,但这个术语却由美籍俄国芭蕾编导大师马辛创造于1930年

27.俄罗斯学派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特色和代表人物?

1.俄国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兰西、和丹麦三个学派的精华,在本国民族艺术的民主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俄罗斯演员的形体特点,创立了芭蕾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创立阶段,约翰松和切凯蒂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勃拉齐斯、约翰松、切凯蒂几代人的努力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十月革命后瓦岗诺娃、塔拉索夫、密谢列尔、叶儿莫拉耶夫、普希金等人又在基础上推陈出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俄罗斯体系。2.约翰松以舞蹈洒脱动作风格优美而著称,他反对意大利学派片面追求高难度动作的纯技术观点,但仔细借鉴吸收了他们的舞蹈技巧,充实自己的课堂内容。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对学生因材施教,要求极其严格2.发挥学生天生优异条件的同时更加注意克服他的缺陷,培养他摆脱舞台上各种困难的能力3把技术当作表现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经常改进教学方法和创造性地教学。

切凯蒂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制定切凯蒂体系这个体系汉族要特色是对芭蕾主要动作

进行分类,系统地整理,对每一个动作的性格和规格要点做出了比较细致的讲解。

主要特色:1动作优美、自由、风格宽广

2、芭蕾舞曲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内涵,对情感的表达极为真诚

3、芭蕾戏剧性很强,并且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4演员技术全面

28.为什么并非舞蹈家的佳吉列夫却能对西欧乃至世界芭蕾发展进程产生如此重要的推动作用?

1.谢尔盖。巴诺维奇。佳吉列夫从小受到普遍全面的文化教养,他个人的天资也很高,自学绘画音乐戏剧,都有很成绩。此外佳吉列夫还具有很高的管理才能。他渊博的文化修养罕见的交际手腕以及他与上层人士的密切关系,使他有可能办到别人办不到的事。2.他着手准备的俄罗斯演出季,晚会上的节目有《波洛伏齐人之舞》《阿尔米达的别墅》《仙女们》独幕舞剧《火鸟》和《彼得鲁什卡》等著名剧目3.1911年成立的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其中培养了不少著名舞蹈家有20世纪最伟大芭蕾表演家尼金斯基、尼金斯卡、列昂尼德。费多洛维奇。麦辛、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巴普洛娃、里法尔和巴兰钦

1929年舞团解散以后他的编导和演员分布到美、法、英、南美洲成为当地的骨干力量。 4.佳吉列夫发起和组织的几届俄罗斯演出季和以后成立的俄罗斯芭蕾舞团,通过自己的演出活动重新唤起了欧美人对芭蕾的热情,使得当地的芭蕾艺术得以振兴,同时把俄罗斯芭蕾艺术及其优秀传统输入这些国家,普及了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在20年里佳吉列夫充分发挥了他的罕见的组织才能和管理才能,团结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舞蹈家、作曲家、和美术家加盟这一事业,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在世界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大大地推动了世界芭蕾艺术往前发展,他的这历史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2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1917-1927)2.戏剧芭蕾时期(1927-1957)3.交响芭蕾时期(1957-1991) 30.戏剧芭蕾的兴衰:

第15篇:《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 原始舞蹈

1 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 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 传说中的舞蹈有 《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干是盾,戚是长把斧。“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 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 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 夏商奴隶制时代

1 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

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 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 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 两周时期的舞蹈

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

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它以“礼”来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意在通过礼乐的并举,促使社会的外在规范最终化为人们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情感力量,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导致群体和谐。它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西周制定的雅乐舞体系分歌颂那些杰出的氏族首领的《六舞》(或称《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及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小舞》(或称《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 2 《大武》: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 3 《六小舞》是教育少年“国子“的教材,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其中《人舞》“以手袖为威仪”不执舞具,徒手而舞。 4 儒家乐舞理论:

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他主张乐舞用于教育和政治,赞成“雅颂正声”“先王之乐”,反对“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歌舞;认为乐舞可以陶冶情操,移风易俗,起到教化作用;乐舞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表露,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乐舞,可以调和阶级矛盾。 孔子创办私学,将贵族阶级享受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推向广大平民阶层。春秋战国时期,公孙尼子的《乐记》是儒家乐舞理论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有影响的乐舞理论著作。

第四章 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 1 百戏:汉代“百戏”也叫“角抵”、“角抵奇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演奏、歌唱演唱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包括了十分丰富的表演节目如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舞相等。演出规模可大可小,它不仅盛行于民间,还广泛流传在宫廷、贵族中间。是汉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2 以舞相属:汉代自娱性舞蹈,是一种礼仪性的交谊舞。即席间一人舞罢,再属与另一个人舞,如此循环,相属而舞。一般是主人先舞,相属于宾客。汉代,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优势,它是从人际关系来确证个人价值的。人们通过“以舞相属”来审视自己在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地位。 3《盘鼓舞》: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表演时地面上置放数个盘鼓舞者踏盘鼓而舞,准确而富有感情地完成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技巧傅毅的《舞赋》中有极其生动、真切的描写:“„„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 4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是以楚舞为基础并吸收了外域和边疆舞蹈以及姊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它既轻疾又顿挫,既刚劲又舒展,是一种多形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两方面。

思想方面: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执着于现实。神仙幻想是汉代艺术表现的主体。《总会仙倡》就以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现了一个仙凡杂处、人兽同乐的理想王国。汉代舞蹈中,与神仙幻想这种属于原始艺术风范的舞蹈相一致的是那些充满原始活力的舞蹈。如刀舞、剑舞、《巴渝舞》等。这些舞蹈充分显示着原始舞蹈的火力和生命情调。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古拙与气势以及蓬勃旺盛的生命,为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

另一方面,与充满原始想象的神幻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人间。人间的情感生活在汉代的舞蹈中占了相当的比重。从模拟农业生产的《灵星舞》到纯舞性质的巾袖之舞;从诙谐滑稽的《沐猴与狗斗》到抒发个人情怀的即兴舞、礼仪舞,无不充满现实的生活气息和现实的社会情感,表现了汉代人对世间生活的热情玩味。

形式方面,汉代舞蹈通过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首先,汉代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舞蹈讲求的轻盈之美。其次,汉舞继承了“楚舞”的风格。汉代对姊妹艺术的借鉴主要是在杂技、武术和幻术方面。此外,汉代舞蹈还对各边地民族的舞蹈兼容并蓄,班固的《东都赋》就记有当时“四夷乐舞”在京都表演的情况。

汉代舞蹈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使汉代舞蹈在形式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古拙与纤巧、厚重与轻柔的相互结合以及高难度的杂技技巧。汉代舞蹈的意象世界是一个磅礴古朴、天真狂放的意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与生机,一种原始的艺术精神。而那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作为“泱泱汉风”的标志,便成为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1 《高丽乐》:

北魏灭北燕时所得乐舞。是鸭绿江沿岸地区和朝鲜半岛居住的朝鲜族的乐舞,舞蹈具有鲜明的朝鲜族色彩。隋、唐时代被列入《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 2 石窟艺术:开凿的路线以及汉化的过程

于公元四世纪在我国北方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五世纪前期统一北方,在进入西北凉州(今甘肃武威)沙洲(今甘肃敦煌)一带时,在创建于是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36年)的敦煌莫高窟窟群中开凿了一些石窟,就是一直保存至今的北魏石窟。公元398年北魏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大同)后,在那里开凿了驰名世界的云冈石窟。然后又南进,深入到中原腹地,再迁都洛阳,在那里开凿了宏伟壮观的龙门石窟。景明年间,(500——503)又在河南巩县洛河北岸的断崖上开凿石窟,即巩县石窟寺。这些石窟里的舞蹈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生活中的舞蹈形态。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形象是随着当时的政治措施、社会生活、审美标准变化而变化的。 第六章 辉煌唐舞 1《坐部伎》《立部伎》

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宫廷积累的歌颂当朝皇帝的乐舞,乐部名称如下:《立部伎》8部——《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坐部伎》6部——《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歌》、《龙池乐》、《小破阵乐》等。 2 《破阵乐》:

是为了歌颂唐太宗李世民打败诸侯王刘武周而特别创作的,唐太宗为秦王,故名《秦王破阵乐》。后来不仅被列入燕乐,还被选入雅乐,被誉为唐代第一乐曲,拟之于“国歌”、“国乐”。

3 唐人将广泛流传在宫中、士大夫家中以及民间的小型表演性舞蹈依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划分为软舞、健舞两大类。“健舞”敏捷刚健,“软舞”大多较优美柔婉。 4 《踏谣娘》:

唐代歌舞戏著名代表作之一,起源于北齐(一说隋代),情节比较完整。取材于一个酗酒的男人屈打其妻,其妻向邻里哭诉,人们在模仿她哭诉的音调和受屈打的动作中,逐渐演变出的歌舞戏。

5 唐代“大曲”

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相结合的多段体歌舞曲。“大曲”结构复杂,开始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器乐演奏,叫“散序”;接着是慢板的歌唱(有时插入舞蹈),叫“中序”;最后是节奏急促,起伏变化的舞曲,叫“入破”。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7 踏歌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是唐代诗人对当时自娱性歌舞踏歌的描写。“踏歌”是一种自娱性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歌唱、踏地与舞袖。 8《南诏奉圣乐》:

其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舞时有歌,皆祝颂之词。“字舞”结束后,还要表演以下几个乐舞:由十六人演《辟四门之舞》,独舞《亿万寿》,唱《天南滇越俗》歌;还有《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表演各具特色的乐舞,最后一部“军乐部”舞人穿的是南诏民族服装。同时,还有五种不同的调式和多种形式表演《奉圣乐》,由军士歌、女子歌、小女子舞、男独舞、独唱、领唱集众人合唱交错出现等。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凌波曲》《菩萨蛮》《何满子》《叹百年队》《南诏奉圣乐》等。

不仅在内容上,唐代舞蹈的艺术水平之高,还反映在表演、创作、编导、舞蹈美术、舞谱、舞图等方面。

表演艺术:刚劲、矫捷,具有豪放之美的公孙大娘舞《剑器》;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的、展现仙女轻盈飘逸之美的《霓裳羽衣》《凌波曲》;唐代舞者对眼神地运用,也是相当精彩动人的,《胡腾》者、《柘枝》舞者、《霓裳》舞者,都是舞者巧妙地运用眼神以增强舞蹈的感染力;以舞蹈表现悲伤情绪,达到感人至深的程度,如《叹百年队》。 编导艺术:“立部伎”中的“字舞”。字形复杂,笔画多。场面的设计、队形的变化、地位的调度、动作的编排都有一定的难度。李可及编导的《叹百年队舞》是一个场面很大的女子群舞,虽是悼念亡人的舞蹈,舞者却不穿素服,而是饰珠翠,着盛装。庞大的舞队表演,竟能催人泪下。

舞蹈美术:《龙池乐》中,设计者在“池”上下功夫,舞人头戴莲花冠,踏着细碎、轻盈的舞步飘舞移动,犹如水面漂浮的荷花;在唐代大型舞蹈的表演场地通常叫做“地衣”有的舞蹈在地上铺了几百匹粗绸,上面画有鱼龙花纹。《屈柘枝》的布景则是两个巨大的莲蕾,花瓣徐徐张开,露出两个女孩子,她们从盛开的莲花中出来,随乐而舞。

舞谱:从各方面的史料看,唐代记录表演性舞蹈的舞谱,应该包括舞曲(曲谱)、舞图(图谱)与文字(字谱)三个部分。文字说明除舞蹈动作术语外,还会有其他关于音乐、舞蹈如何“合成”的提示。 10 敦煌残舞谱: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的藏经洞被发现,大量写卷等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其中一部分记录舞蹈的写卷被法国人伯希和与英国人斯坦因等人运往国外,现藏巴黎图书馆及伦敦图书馆等处。1925年,刘半农(刘复)留法抄辑了这些写卷并发表于《敦煌掇琐》一书中。这些记录舞蹈的书写卷残卷,不完整也无总标题,发表时刘先生拟名“舞谱”,沿用至今。实际上它们只是一些记录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的提示性文字。 11代舞蹈的审美特征及成因:

初唐的宫廷舞蹈显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具有扩大的气质。唐太宗的《破阵乐》最能代表初唐风韵。它热情歌颂了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成功地揭示了现实中开创者的高尚胸怀。最为关键的是《破阵乐》集中体现了初唐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传达出这一历史时期占压倒优势的社会精神状态。因为隋唐仍是地主阶级最富于冒险精神的一个时期,许许多多的士人都坐着建功立业的梦,他们认为最高的荣耀莫过于习武知兵。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即是对初唐人们普遍的心理写照。《破阵乐》正是显示了这样一种一往无前和雄健壮丽。

到了盛唐,以“法曲”和坐、立部伎为主的宫廷舞蹈,又进入了一种欣欣向荣、青春纵情、流畅轻松、五彩缤纷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霓裳羽衣舞》,构思新颖别致,立意独出心裁,舞蹈设计别具一格,出色的创造了与客观现实不同的一个境界。那是对现实的突破,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升华。达到了唐代浪漫主义乐舞作品的高峰。

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交替的转折时期。南北朝时期较为风行的“软舞”“键舞”,真正达到高峰阶段还是从盛唐末开始的。描写“软舞”“键舞”的许多著名诗句,绝大多数出自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中、晚唐诗人之手。

中晚唐盛行的软舞、健舞和贞元十六年宫廷编制的大型字舞《南诏奉圣乐》《叹百年》,似乎又从玄宗时代那种追求浪漫色彩的情调中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与安史之乱后,禅宗思想的日益兴盛不无关系。

有唐一代的舞蹈文化,是一种有着内在活力的文化,对外来的精神产品具有很强的吸收、改造、融化的能力,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唐代的乐舞,不但包容了许许多多的西域乐舞和其他外来乐舞精华,而且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也以其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唐代乐舞的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充分显示了恢宏、堂皇、绚烂、统一的大堂气象。而唐代“容纳一切、消融一切”的气魄,在创造了属于大唐风范的舞蹈艺术的同时,又孕育了宋元“队舞”、明清戏曲,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第六章 宋的转折

1 五代十国舞蹈艺术承唐启宋的作用:

五代十国,作为一个过渡时期, 在艺术风格上面也有着承唐启宋的功能。1)从“舞头”到“花心”。“舞头”是唐代乐舞中担任舞蹈队列领头或担任领舞、独舞的舞伎。五代时“舞头”不仅领舞,还担任领唱的角色。宋代“队舞”的“花心”多处于舞台中心位置,又要念辞语并与“竹竿子”(舞队指挥)对白,属主要角色,故名“花心”。2)从“舞队”到“队舞”。唐代的“队舞”是单纯舞蹈的舞队,没有致词、对话,因其人众而名之“队舞”。 五代十国时,既不是像唐代“队舞”那样的纯歌舞表演,也不是像宋代“队舞”那样有一定的角色和对白,它是唐“队舞”向宋“队舞”发展转变的一种过渡和演进。 2 “社火”:

宋代民间欢庆节日,以歌舞为主,称为“舞队”,包括各种武术、杂技、说唱等的游行活动,当时称之为“社火”。其来源一说“集各种杂耍为之,非人多莫办,故曰一火(伙)。也有人认为社火来自于祭社乐舞习俗。其活动规模十分可观,名目也很丰富。每年腊月下旬开始,就陆续有舞队出动,到正月初一后日渐增多,至元宵节达到高潮。 3 宋代宫廷乐舞包括:“小儿队”和“女弟子队”各十队。 4 宋代“队舞”,演员有明确的分工并各有其名号: “竹竿子”,是手执竹竿、指挥舞队进出场并念诵致词的人。又叫“参军色”。 “后行”,指舞队后面的乐队。 “花心”,是担任独舞的演员,与“竹竿子”有台词对白。 “四角”,另外四位领舞演员,常组成正方形陪衬“花心”。

在结构上,宋代“队舞”对唐“大曲”采取按需择用,这种方式称为“摘遍”。“大曲”乃是唐宫廷宴会上表演的大型乐舞套曲,每套大曲有同一宫调的若干“遍”组成。大曲一般都有十余遍,每遍各有专名。宋人多裁载用之。即其所用者,亦以声与舞为主。

第七章 元明清的舞蹈 1《十六天魔舞》:

元顺帝时约至正十四年,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十六人表演的著名舞蹈。“盖以珠璎盛饰美女十六人为菩萨像而舞。”舞伎们一手执器,一手变换着繁美的手姿,所谓“背翻莲花”、“玉手昙花”。数十只手臂时开时合,上下翻舞, 变化万千;她们时而如行云飘雪,飘忽游弋,时而急转快旋,扭捏腾踏。是一个十分浓艳、神秘、妖娆、富于性感的舞蹈。这个名为佛事娱神的舞蹈,实际是为了娱人。 2《倒喇》:

从元代到清代,数百年间,一直在中原流传。“倒喇”一词,蒙古语是歌唱的意思。从汉文史书看,《倒喇》近似今蒙古族仍流传的传统舞蹈《灯舞》或《盅碗舞》一类的女子独舞。舞者口含湘竹,可能是吹奏节拍,头顶双瓯,顶上燃灯,或快速旋转,或轻盈飘逸,头上的燃灯随之摇曳,绝妙的表演,令人惊叹,感人至深。 3 朱载堉:

是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他在乐舞理论方面,除继承儒家学说外,更发展创造了自己的乐舞理论。其主要成就:

1、首创“舞学”,是他首先将舞蹈从传统的“乐”(诗、乐、舞三位一体)中独立出来,重视舞蹈的社会作用及作为美育对人的教化总用。

2、他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自己对古舞的理解、想象。作了一些拟古舞谱,如《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等。此记谱法,影响深远,被后人所效法,清代一些记载祭祀孔乐舞的书就是采用朱载堉记录舞蹈动作的方法来编写、绘制的。 4 清代队舞最初名“莽式”,乾隆八年,改各色队舞总名为“庆隆舞”。 进现当代部分

1 我国舞蹈发展史上走出国门、迈出向西方人学舞第一步的人是:裕容龄。

2 戏曲舞蹈:舞蹈是戏曲创造动态美的根本条件和依据。戏曲中凡是成套的身段或单个舞姿动作,都属于舞蹈动态。它们构成了戏曲舞蹈,使之成为能够被独立欣赏、独立认识的舞蹈类型。它分为纯舞蹈表演和舞姿身段类表演两大类。 3.西方舞蹈在20世纪之交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20世纪之交,西方舞蹈通过以下各种渠道向中国社会渗透:1大批留洋学生和出使各国个官员在他们撰写的出版物中记录下了他们在异域所见到的各种舞蹈形式;2西方舞蹈团体到中国演出的趋势一直保持上升趋势;3西方舞蹈还以外国电影为媒介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4一些旅华外侨和中国留洋贵归国人员开办了一些舞蹈学校。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方舞蹈的进入既为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心态和形式。 4 1926年,唐槐秋在上海开设了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舞蹈教学机构。 5 戴爱莲的代表作有:《春游》《哑子背疯》。 6 简述黎锦晖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黎锦晖(1891----1967),作曲家、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家,湖南湘潭人。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并系统的观摩和学习京剧、北方曲艺、钻研汉语。在上海创办《小朋友》周刊;创办了中华歌舞专科学校。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素养和汉语音韵学功底,在“五四”运动后的十年间,为改进普及音乐教育及推广国语,创作了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和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些作品词曲通俗流畅,适合儿童演唱表演,被当时的中小学采用为音乐教材,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自己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天才,给传统的乐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校园乐舞教育的先声,为中国早期儿童歌舞创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7 本世纪早期在中国某些大城市出现的歌舞团有: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

8 延安秧歌运动是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艺界掀起的提倡民间歌舞的运动。

9 新中国成立之初,被称为“东方三绝”的三位艺术家是:阿依吐拉、崔美善、莫德格玛。 10 1951年,《红绸舞》在柏林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赢得一等奖,此后成为中国当代舞蹈史上的一个重要保留节目。

11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问世,在中国芭蕾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2《小刀会》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革命斗争为背景的现实题材的舞剧。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集体创作,于1959年在上海首演,引起热烈反响。其成功是多方面的:它为中国舞剧的现实题材的创作提供了范例,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结构上采用了“章回体”式的安排与布局,具有较强的戏剧性;以独舞和双人舞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群舞为舞剧所表现的民族和社会时代做出背景式的交代与渲染。这些基本思想和原则被视为舞剧创作中不变的法则,而长久的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剧的创作。 13 《鱼美人》:1959年问世的三幕神话舞剧《鱼美人》是一部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经验和艺术手法,试图将西洋芭蕾形式同我国传统的舞蹈艺术相结合,以逐步实现芭蕾艺术民族化的实验性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和芭蕾的明显影响。它在追求舞剧的舞蹈表现功能方面,在探索舞剧自身的艺术规律方面,率先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14 取材莫高石窟壁画由甘肃歌舞团创作并首演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是1979年面世的。 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舞蹈出现了哪些变化和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中国的舞蹈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与在理想之塔中编织美丽的童话,在生活之流的表层寻找舞蹈的依据。在他们看来,生存的困惑,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以及渴求自我表达的内在冲动才是艺术存在的根本理由和舞蹈创作的更高依据。舞蹈不再仅仅是娱人耳目的优雅形式,它应该成为对生命本质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舞蹈美学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作品主题的深化和表现内容的拓展。在创作中出现了一批力图揭示社会与人性之复杂关系和深刻矛盾的舞蹈作品。

16《希望》是80年代初,由王天保、华超编导,华超表演的男子独舞。这个舞蹈没有具体的人物,也没有可以抓住的情节线索,有的只是充满形式意味的肢体律动。《希望》中那个从地平线上站立起来的人体像一个宣言:中国现代舞将从这里崛起。

1、据南宋罗泌《路史》载:神农氏的纪功乐舞名为《扶犁》。

2、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

3、中国最初的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4、周代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六大舞” 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5、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6、据《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我国音乐、诗歌、舞蹈、剧目的重要源头。

1、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2、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3、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

4、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5、元代乐队:元代宴享乐舞称之为乐队,它包括《乐音王队》、《寿星队》、《礼乐队》、《说法队》,每队像宋代队舞那样包括十个小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答案要点: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2分)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2分)思想性——反映当时的社会意识: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在于执著现实。(2分)形式美——纵向继承春秋以来的轻盈之、楚舞的风格(2分);横向吸收边地域外的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养料。使它在形式上具有古拙与轻盈、厚重与轻柔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2分)。

2、戏曲舞蹈的文化性质

答案要点:⑴宫廷舞蹈的严格程式⑵民间舞蹈的风格式样⑶文人艺术的意趣旨归 ⑷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1、夏禹的纪功舞蹈为《夏龠yue 》又名《大夏》。

2、元代名舞有十六天魔舞、昂鸾缩鹤之舞、八展舞、白翎雀舞、倒喇。

3、傩舞是古代民间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舞蹈。

4、周代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5、袖、腰、轻、柔是构成汉族传统舞蹈中“阴柔之美”的风格化艺技。

6、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

7、戏曲舞蹈包括纯舞蹈和舞姿身段两大类。

8、伴随性表情身段是指伴随着演唱或念白过程的身段动作表演,它分演示性动作身段和表现性动作身段两大类。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2、胡乐胡舞: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胡乐胡舞即指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

3、建鼓舞:建即竖立的意思,建鼓就是以木柱穿挂鼓的腰部将鼓竖立起来,鼓面直立,乐人一边击鼓一边舞蹈,其名是舞蹈史学家依其形式而命名的。

4、东海黄公汉:东海黄公是汉代著名的情节舞,以歌舞表达简单的故事。东海黄公开创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先河,舞蹈过程中的人兽相斗的武打和幻术以及特技表演可视为中国以舞说戏、依戏做舞的中国戏曲形式的开端。

5、纪功舞蹈:纪功舞蹈是反映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清商乐舞的特征:⑴抒志言情⑵飘逸闲雅⑶以目传情⑷以轻见长⑸以妙取胜

2、宋代队舞的特征:⑴歌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⑵宋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散序-中序-破。⑶宋代队舞具有综合性⑷宋代队舞具有理趣化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⑹舞蹈风格:娇柔、纤弱、娴静、淡雅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唐代舞蹈艺术的成就具体表现于哪些方面?

答:唐代舞蹈的繁荣盛况,充分展示了舞蹈艺术的成就。 (1)唐代舞蹈是以纯粹人体形式为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段,舞蹈以独立的表演艺术品格登上艺术舞台,它不像周代雅乐那样依附于政治,也不像汉代舞蹈融于"百戏"之中。(2)唐代舞蹈形成了自己的舞蹈分类法,可以以动作技巧和风格特征来划分,舞蹈动作技巧体系得以完善。按风格特征划分:"软舞"和"健舞"。"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舒缓,体现了舞蹈阴柔的一面。而"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体现了舞蹈刚健的一面。(3)唐代舞蹈编导水平的成熟。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在唐代宫廷宴享典礼活动中,所用的是大型的"燕乐",即"宴乐"。而且唐代宫廷将乐舞节目的水准高低,按演出形制划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是人数较少的小型表演。"立部伎"人数众多,上百人表演。舞蹈节目都比较精致,艺术水平较高。当时,"坐部伎"艺人水平为最高,"立部伎"次之。唐代舞蹈中,运用上百人的队形变化和舞人服饰变化而显字,形成"字舞"。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舞蹈没有停留在对前代舞蹈的吸收继承上,而是进一步的创造提高,使舞蹈艺术走向成熟。(4)乐舞形制的完善。唐代乐舞大曲是舞、乐、诗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唐代大曲在继承汉代"相和歌""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吸收西域乐舞形式,进一步创新而成的。形成了一种大型乐舞套曲,其机构分为:"散序""中序" "破"三部分。歌舞相融,独舞群舞结合,独奏合奏相伴。另外,唐代还产生了具有戏剧因素的歌舞戏。代表作有:《踏谣娘》、《钵头》、《大面》。

(5)唐代舞蹈动作技巧十分全面,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动作,如手袖、腰身、下肢腾跳、脚步踢跳、身体旋转、道具技巧以及面部表情和头部动作。(4分)

(6)"舞谱"随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以唐太宗李世民绘制"秦王破阵图"开始,到后来有了成熟的"敦煌舞谱"。舞谱的发展,对舞蹈的创作、编排、记录和传授,都起到推动作用。(4分)

(7)产生了一大批舞蹈文物。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中丰富的乐舞形象。(2分) (8)乐舞思想的产生:舞者乐之容、舞以象功德、、舞以美德操、舞以摅情志、悲悦在人心、知乐为君子、礼乐宁邦国。(4分)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周 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 制礼作乐 ”,代表作品是 六代舞 和 六小舞 。

2、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 诗、舞、乐 “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 文舞、武舞 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风、雅、颂 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各类民间舞蹈十分兴盛 ,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 楚舞 ,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汉 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 技艺结合、技艺并重 的特点, 盘鼓舞 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 健舞、软舞 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 歌舞大曲 故事情节的 歌舞戏 等等。

7、唐代舞蹈主要的发展趋势分为 继承了前代传统舞蹈、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蹈名称的乐舞 和唐代新作

8、从唐以后,古人对所有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 群众性自娱型歌舞 的统称均为“ 踏歌 ”。

9、唐代刻画仙女形象的著名代表作 《霓裳羽衣》 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美化。

10、宋代城市固定表演场所 瓦舍、勾栏 的建立,为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所,促进了各种表演技艺的吸收和融合。

11、元代民间娱乐、欣赏的主要艺术形式是 杂剧,而明代的戏曲也同样盛行。另外明代著名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 朱载堉 ,首创“舞学”,编制拟古舞谱,在中国舞蹈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二、名词解释

1、百戏:

“百戏”原又称“角抵”,是一种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乐器演奏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于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而被称为“百戏”,其是汉代流传最广的,也是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2、歌舞戏:

歌舞戏由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而成,以歌唱、说白、滑稽表演兼具舞蹈动作等手段表现特定内容,反映一定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关系等。在歌舞戏中,戏的成分比较重,歌舞是为戏服务的。这种表演形式的出现标志着部分舞蹈以表现人物和情节为目标的模式开始形成。与汉代的“百戏”相比,他们更具备戏剧成分,可以说是后世戏曲艺术的雏形。

3、“瓦舍”、“勾栏”

宋代城市出现的、专门表演各种技艺的固定场所,也称为“瓦子”或“游棚”,民间舞蹈活动一般都在这类地方或广场中举行。它们的建立对维持艺人生活、传授和提高技艺,以及艺人之间相互学习、切磋、竞争,促使各种表演艺术门类相互吸收融合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4、裕容龄

裕容龄(1882--1973年)是清代末年出生在天津的清宫廷舞蹈家。她是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第一个学习欧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国人,也是唯一一个曾亲自向现代舞鼻祖伊莎多拉·邓肯学习过舞蹈的中国人。曾亲自创作和表演了许多有传统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在舞蹈作为独立表演艺术已逐渐衰落的清代,对振兴中国舞蹈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列举题

1、原始舞蹈的特质:群体性、自发性、自娱性、功利性、实用性、模拟性

2、汉代著名的“四舞”: 《巾舞》、《拂舞》、《鞞舞》、《铎舞》

3、唐代“软舞”代表作:《绿腰》、《春莺啭》、《柘枝舞》、《凉州》、《甘州》、《兰陵王》

4、《六小舞》包含的六个乐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5·周代制定的《六大舞》和《六小舞》标志着我国宫廷舞蹈的正式建立

四、简答题

1、在汉代频繁的“女乐”歌舞活动中乐舞艺人被分成了几个等级?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一阶层的女性艺人?

答:歌舞作乐是汉代统治阶级奢侈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女乐”歌舞活动十分盛行,导致了多层次多等级乐舞艺人的出现: (1)倡优(女乐):指的是奴隶身份的职业性艺人,其中祖辈搞乐舞的叫做“故倡”。

(2)舞姬:指的是汉代时期家庭妇女中的善舞者,即官宦豪门中的能歌善舞的子女,也有少数是妻妾,他们是属于业余性质的歌舞者。

(3)歌舞者:指的是介于“倡”与“姬”之间的专业舞女,在汉代所占比重较大,不属于奴隶阶级,是专业舞人,出身有别于“倡”,以舞为生,掌握较高的技术技巧。

(4)歌舞教师:指的是专门以训练舞人为谋生手段的专业艺人,这部分艺人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正是从汉代开始,歌舞教师成为了一种正式的职业。

这四个阶层的歌舞艺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得不刻苦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并不断追求表演形式上的创新,对汉代舞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唐代宫廷设置有哪些舞蹈机构?它们的相关职能分别是什么?

答: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不论是宫廷舞蹈、民间舞蹈,还是舞蹈的对外交流都异常繁盛,唐代宫廷舞蹈机构自然十分完备,分别设置有:

(1)太乐署(太常寺),专门掌管“邦国之祭祀享受”; (2)鼓吹署,专门掌管“仪仗”和“大傩”之礼; (3)教坊,专门掌管各种供娱乐欣赏的乐舞;

(4) 梨园,专门教授和演奏最高水平的歌舞。这是唐玄宗时期,唐玄宗为自己而设立的乐舞机构。

总之,唐代的乐舞机构很庞大,将数以万计的歌舞艺人集中起来,给以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支持,为唐代舞蹈走向古代舞蹈发展的高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论述题

1、周代乐舞发展所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

周是我国古代舞蹈历史上取得重大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我国舞蹈发展的第一个集大成时期,同时又是我国舞蹈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在乐舞方面所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艺术成就:

1、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制礼作乐”。这套乐舞制度实际上是治国的手段,并以法律的性质将其确定下来,不容违背。

2、西周“制礼作乐”中的代表作品是《六代舞》和《六小舞》,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雅乐体系从而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

3、从周代开始,“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文舞”、“武舞”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并且其用于何种祭祀活动的任务同时也得到了明确。这些对于之后中国舞蹈的发展,特别是雅乐体系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4、历史上首次设立了专门的乐舞机构和出现了专门管理乐舞事宜的官员,其最高的官职叫做“大司乐”。在“大司乐”以下,还有歌唱、舞蹈、器乐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5、乐舞所具备的陶冶情操、教化人的特殊功能被重视,引入到对贵族宫廷子弟的教育当中。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乐舞教育机构。

6、民间乐舞“俗乐舞”也随之兴起,出现了创编性、表演性舞蹈繁荣的场面。比如《诗经》中的《国风》、《九歌》等等。

7、首次出现了以舞蹈形象定名的舞蹈(比如:楚腰)和舞人(比如:旋娟、提谟)的名字。

8、“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儒家乐舞理论影响深远,波及接下来的两千多年,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9、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楚舞。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轻盈、飘逸、柔曼的审美意识造就了袅袅长袖、纤纤细腰、舞姿变化莫测的审美特征(女)。情绪激昂、激烈,甚至带有一种悲壮色彩的乐舞,即为另一种形式的“楚声”,代表作《结风》、《激楚》(男)。

10、歌舞活动及歌舞艺人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这是该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再次,朱载堉编制舞谱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清代一些记载祭孔乐舞的书,就是采用朱载堉记录舞蹈的方法来编写绘制的。这种记录祭祀舞蹈的记谱法,传播很广,连地处南疆的广东南雄,至今还保存了清代刻本《直隶南雄州志》“礼典·舞谱”。

虽然朱载堉舞谱都取材于前代礼仪祭祀舞,大都属雅乐舞蹈范畴。其主题多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将一些封建礼教准则与某些舞蹈动作生硬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这是作者本人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所必然产生的思想。

最后,朱载堉首创舞学,以及他的舞学理论,有如一颗新星,在中国舞蹈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光辉。

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

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宋代队舞的特征:

⑴ 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

⑵ 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散序-中序-破。

⑶ 代队舞具有综合性

⑷ ⑷宋代队舞具有理趣化

⑸ 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

⑹舞蹈风格:娇柔、纤弱、娴静、淡雅巫舞:是巫术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六大舞” 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大韶》舜的乐舞《大韶》乃古代的一个著名乐舞,简称《韶》。是以歌颂舜帝能继承尧帝之仁德为内容的,舜时,《大韶》就曾用于庙堂祭祀。孔子对大韶推崇备至,评价它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作品。

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天竺乐即古印度的乐舞。印度古典舞蹈来自寺院。所以天竺乐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

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规模宏大,人数众多,气势雄伟。

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人员较少,精巧典雅,温馨致雅。“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可能由于它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节目 所以称为“百戏”。“百戏”有时也叫“角抵”、“大角抵”、“角抵奇戏”汉代百戏舞蹈按特征分为:巾袖、道具、情节、舞像。

汉代百戏的特点:

1、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和音乐演奏、歌唱等多种技艺的综合表演。

2、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者有简单故事情节

3、百戏促进了新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为歌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的乐舞叫《云门大卷》简称《云门》 又名《承云》或《咸池》。歌颂黄帝聚众万民

盛德如云,如祥云,福佑之兆。同时此乐舞还有祈求丰收五谷丰登之意。黄帝氏族以云为图腾。作乐祀之并以云纪事以云命官。而《云门》除了图腾崇拜的意义外 也在于歌颂黄帝的功绩 赞美他团聚万民 《云门》又叫《咸池》。

魏晋南北朝舞蹈正是唐代舞蹈走向高峰的序曲具体表现在

1、独立性与表现性态势

2、中西融合

3、“轻软舞”之准备

4、“健舞”之先声

5、“燕乐”之基本构架

道具舞蹈执武器之舞 如《剑舞》、《刀舞》、《棍舞》、《戚舞》执乐器之舞 如《鞞舞》、《铎舞》、《鼗舞》、《建鼓舞》等载歌载舞 如《相和大曲》

自娱舞蹈:歌舞自娱,是汉代宫廷豪门普遍的日常喜好,在“倡优伎乐列乎深堂”的乐舞环境中,贵族们的舞蹈兴趣和舞蹈才能大为发展,自娱舞蹈有即兴和礼节舞之分,内容随人物心情不同而变化,形式简单。

制礼作乐 以不同规格的示舞作为划分不同等级的标志之一 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制礼作乐”出现的时代是西周。

东周的“礼崩乐坏”春秋战国之际 随着西周王权的崩溃 周初精心建立起来的的“礼乐政治”出现危机,致使“礼崩乐坏”的局面逐渐形成,在加之当时清新活泼充满人间真情的民间乐舞涌入宫廷和贵族之家,严重冲击了雅乐的统治地位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进程“礼崩乐坏”的形成,还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休戚相关,在周初《六大舞》被固定下来后 长期用于宗庙祭祀变成经典的“先王之乐”势必导致原有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活力的丧失 充满生机的“桑间濮上之乐”就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

西施西施是春秋(公元前 770——公元前 476)时代著名的宫廷舞蹈家。越王勾践为了颠覆吴国的政权,设计把美丽的西施姑娘当作礼物送给了吴王夫差。他专门在灵岩山上为西施建造了“馆娃宫”,供西施表演歌舞,又在御花园的长廊下建造“响屐廊”让西施脚穿木屐,裙系小铃,带领宫女在上面跳舞,名曰“响屐舞”。

赵飞燕:聪明伶俐,能歌善舞,汉代皇室舞者中最为著名,跳起舞轻盈飘逸,有非凡的舞蹈技艺,代表汉舞的艺术水平。

原始舞蹈的特征:

1.强烈的功利目的

2.高度的生命情调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答案要点: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思想性——反映当时的社会意识: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在于执著现实。形式美——纵向继承春秋以来的轻盈之、楚舞的风格;横向吸收边地域外的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养料。使它在形式上具有古拙与轻盈、厚重与轻柔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

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是 30 年代在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兴起的产物,它的起点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意义。1933 年他创造了《傀儡》《无止境的动》1935 年 9 月在上海举办了舞蹈作品发表会,吴晓邦开办了中国现代舞蹈史上第一所舞蹈学校,举办了第一次个人舞蹈表演晚会,写作并出版了第一本舞蹈艺术概论。

戴爱莲:1941 年,为欢迎戴爱莲回国,有吴晓邦、戴爱莲、盛婕三位舞蹈家在重庆举行了舞蹈专场演出,1941 创作了《东江》,小舞剧《空袭》是在重庆市目睹日本机狂轰滥炸的残暴行径而创作。1945 戴爱莲深入西康的地搜集民间舞,创作了十余个舞蹈,为祖国打开了民间舞的宝库,为民间舞蹈做出了贡献。

古代舞蹈理论

一、韩邦奇的《苑洛志乐》

二、张敉的《舞志》

三、朱载堉的“舞学”

朱载堉“舞学”的舞蹈内容

1、动作乃舞蹈之本

2、舞蹈含“舞表”、“舞声”

3、舞蹈为礼法之象

4、舞蹈与天地同和

5、舞之发展在于变

6、“转”者,众妙之门

延安新秧歌运动对中国民间舞产生的影响

答:延安新秧歌运动对中国音乐舞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影响,秧歌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汉族传统民间歌舞形式,在《讲话》后,把不健康的因素开始逐渐剔除,为古老的民间艺术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在 1942 年拥有了第一支新秧歌队,也因这支新秧歌队,秧歌得到了继承与发展,是民间舞普及了中国,且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使中国民间舞前进了一大步。

一• 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 1• 小舞•:是相对于“六代舞”而言的,•《周礼 春宫》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大舞用于正式的大规模的祭祀,小舞用于临时祈祷许愿。

2• 俗舞:历朝历代的民间民俗乐舞的名称。• 3• 缀兆: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礼记·乐记》:“屈伸俯仰,娺兆舒疾,乐之文也。”郑玄 注:辍,谓赞舞者之位也 兆,其外营域也。 • 4• 入破:唐宋大曲的专用词。大曲每套都有十余遍,归入散序 中序 破三大段。入破即为破这一段的第一遍。

5• 勾队:是队舞的一种程式,即指挥人数众多的歌舞队出场。

6队舞:是把大曲 诗歌 朗诵和舞蹈综合起来的一种表演样式。用“队舞”来作这种艺术样式的名称,可能开始与唐代,到了宋代已成了宫廷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完善。 • 二 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 • 1• “翘袖折腰之舞”形容是哪一朝代的舞蹈?是汉代。《西京杂记》卷第一记载“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 2• “队舞”是哪一朝代盛行的舞蹈表演形式?宋代。• • 3• “天鹅之死”的编导是谁?俄国舞蹈编导米哈伊福金在1905年为安娜巴普洛娃创作。 • 4• 欧洲古典芭蕾进入浪漫主义高峰期是十几世纪?• •十八

5• 芭蕾舞史上第一部“无情节芭蕾”舞剧是哪一部作品?• 1909年《仙女们》• 6• 我国古代的乐又称乐舞,是指哪些表演形式?自娱性 表演性 祭祀性• • 7•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也。长言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以上这段话出自我国古代哪部著作的哪一篇?•《乐记》。 • 8• 首次让演员立起足尖的舞剧是哪部作品?《仙女》。• • 9• 我国最早学习和引入欧美舞蹈的宫廷舞蹈家是谁?清代舞蹈家裕容龄。• • 10• 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欢迎的《飞天》《荷花舞》是谁编创的?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的当代舞蹈家戴爱莲。• • 三 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80 分) • 1• 为什么说戴爱莲打开了中华民族舞蹈的宝库?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接待厅里,陈列着世界4位女性舞人的肖像艺术品其中之一就是戴爱莲的石雕头像,在揭幕式上,她曾深情地说;荣誉属于我的祖国。”她回国后开始了她用舞蹈艺术为祖国服务的艺术生涯,寻找中国舞蹈的根,开了整理收集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先河,她是人民的舞蹈家。

2• 为什么说伊万诺夫是俄罗斯芭蕾的骄傲?•19市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外国舞蹈家纷纷来到俄国。俄罗斯芭蕾舞派中列夫伊凡诺夫在剧目建设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他与俄罗斯芭蕾之父彼季帕合作编排的《天鹅湖》,独立创作了《胡桃夹子》,十九世纪的俄国芭蕾界著名的编导大多是国外舞蹈家,俄国土生土长的伊凡诺夫能成为世界一流芭蕾大师就不能不成为俄国芭蕾的骄傲了。 • 3• 浪漫主义芭蕾的三个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品是什么?请通过作品说明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开端《仙女》开先河 高峰《吉赛尔》悲剧代表力作 衰落《葛蓓莉娅》 • 4• 柴科夫斯基对芭蕾发展的贡献何在?1876《天鹅湖》1892《胡桃夹子》1889《睡美人》都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 《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 意大利 ,兴盛于 法国 ,1581年诞生的 《王后的喜芭蕾》 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吕里、博尚 和

莫里哀 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 安芝奥林尼 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 怪诞、喜剧、半性格 和 崇高 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 乔治·诺维尔 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 “情节芭蕾” 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 多贝瓦尔 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 《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 《仙女》、《吉赛尔》和 《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 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 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 吉赛尔 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 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 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 和 交响芭蕾时期 三个阶段。

10、现代人体动作的科学思想成熟于20世纪初的 德国 ,代表人物为 鲁道夫·冯·拉班。

11、20世纪西方现代舞蹈家们聚集在现代舞的旗帜下,以 打倒偶像崇拜 为标识, 标榜反传统 为特征,因而曾被统称为现代派舞蹈。

12、洛伊·富勒在对舞蹈本质进行探究之中,建立了 “整体剧场” 的概念,这一观点对美国和欧洲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3、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 伊莎多拉·邓肯 所提倡的自由舞蹈具有 对古希腊艺术精神的追求、伴随音乐起舞 和 即兴起舞 等艺术特色。

14、美国现代舞先驱露丝·圣·丹尼斯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 以东方精神和情调传播宗教精神和艺术精神 ,并以独树一帜的舞蹈技巧和服装设计影响美国舞蹈的一代舞风。

15、玛丽·魏格曼在论文《舞台舞蹈与舞台舞蹈家》中明确指出:现在有两种基本的创作舞蹈类型,即 纯粹舞蹈 和 戏剧舞蹈 。

26、美国现代舞奠基人之一多丽丝·韩芙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与 韦德曼 共同创造了以 “失衡—复衡”为基本原理的技巧体系,后由其学生约瑟·林蒙继承与发展为“林蒙技巧”。

二、选择题

1、18世纪法国芭蕾的发展中,男子垄断芭蕾舞剧的局面被才能出众的女舞蹈家所打破,其中“炫技派”的代表人物是(A)。

A.玛丽·卡马戈 B.玛丽·莎莱 C.范尼·切里托 D.卡洛塔·格里齐

2、从题材上讲,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剧(B)开辟了木偶题材的芭蕾舞剧发展领域。A.《仙女》 B.《葛蓓莉娅》 C.《吉赛尔》 D.《胡桃夹子》

3、被誉为“俄罗斯芭蕾奠基人”,芭蕾舞剧《舞姬》的编导是(C):

A.菲利普·塔里奥尼 B.圣列翁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4、俄国芭蕾史上最重要的经纪人,筹办“俄罗斯演出季”,并在之后正式成立固定剧团,为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是(D):

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福金 C.尼金斯基 D.佳吉列夫

5、大型革命芭蕾舞剧(A)被认为是苏联“现实主义芭蕾的范例”,它的上演标志着苏联芭蕾史上的一个新时期——戏剧芭蕾时期的开始。

A.《红罂粟花》 B.《斯巴达克》 C.《小红星》 D.《永不凋谢的花朵》

6、在芭蕾发展的历史上,“第一个立起脚尖跳舞”的传奇明星是(B):

A.玛丽·卡马戈 B.玛丽亚·塔里奥尼 C.玛丽·莎莱 D.卡洛塔·格里齐

7、(C)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他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并于83岁高龄还创作出了芭蕾舞剧《魔镜》。 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艾斯勒

8、著名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的编导(D),因开启了俄罗斯芭蕾本土化的大门,而被尊称为“俄罗斯古典芭蕾之父”。

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9、芭蕾舞剧(A)是彼季帕的创作顶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不愧于“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

A.《睡美人》 B.《天鹅湖》 C.《胡桃夹子》 D.《吉赛尔》

10、下列舞剧中不属于“三大芭蕾”的是(B):

A.《睡美人》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胡桃夹子》 D.《天鹅湖》

11、下列书籍中不属于芭蕾形成初期就出版的舞蹈理论书籍的是(C):

A.比尤尔的《对古今舞剧的看法》 B.梅涅斯特利耶的《根据戏剧的规则谈论古今舞剧》 C.诺维尔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 D.费利耶的《舞谱:舞蹈记录的艺术》

12、芭蕾舞剧《仙女们》作为“芭蕾史上第一出无情节的芭蕾”,被史家誉为“现代芭蕾的处女作”,其编导(D)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芭蕾之父”。

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圣列翁 C.尼金斯基 D.福金

13、(A)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1907年,她在福金的度身创作中,塑造了《天鹅之死》的不朽形象,并因此被誉为“不朽的天鹅”。

A.巴普洛娃 B.乌兰诺娃 C.塔里奥尼 D.玛戈·芳婷

14、意大利舞蹈教育家(B)素有“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盛誉,他所创造出的严格教学方法和严谨教学体系对意大利芭蕾学派的发扬光大影响深远。A.圣列翁 B.切凯蒂 C.兰伯特 D.图德

15、心理芭蕾的创始人是(C),其编导的《丁香花园》作为“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至今还在上演。

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巴兰钦

16、作为前苏联芭蕾的代表人物,(D)曾多次受前苏联政府的派遣,出国传授俄罗斯的芭蕾艺术,其中包括1957年至1960年间来华,在北京舞蹈学校开设的《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上任教,并创作了中国题材的民族舞剧《鱼美人》,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彼得·古雪夫

1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现代芭蕾”的是(A):

A.《丁香花园》 B.《奥涅金》 C.《卡门》 D.《斯巴达克》

18、当代芭蕾力作《多少悬在半空中》编导是(B),他是美国著名芭蕾编导大师、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A.伊日·基里安 B.威廉·福赛斯 C.马茨·埃克 D.克里斯多夫·布鲁斯

19、(C)作为在西方现代舞台上点燃第一支火焰的美国现代舞蹈家,建立起了“整体剧场”的概念,对美国和欧洲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邓肯 B.圣·丹尼斯 C.洛伊·富勒 D.魏格曼 20、提出纯粹舞蹈主张,常以“黑暗”、“死亡”为作品主题的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是(D)。 A.玛莎·格莱姆 B.圣·丹尼斯 C.泰勒·肖恩 D.魏格曼

三、列举题

1、芭蕾的起源受到哪几方面的影响:

古希腊的舞蹈; 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意大利的职业喜剧; 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 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2、《四人舞》的首演舞蹈家:

格朗; 格里齐; 切里托; 玛丽亚·塔里奥尼

3、奠基一代现代舞蹈家:

玛丽·魏格曼; 库特·尤斯;汉娅·霍尔姆; 玛莎·格莱姆; 韩芙丽; 查尔斯·韦德曼

4、邓肯的代表作品:

《马赛曲》; 《国际歌》; 《少女死亡之舞》; 《斯拉夫进行曲》; 《第六交响曲》

四、简答题

1、彼季帕对芭蕾艺术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答: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其对芭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对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鹤大型群舞等各种古典芭蕾进行创造性拓展;

②将法国芭蕾的优雅流畅与意大利芭蕾的高度技术糅合,同时体现俄国的现实主义传统;

③接受并发展了浪漫主义芭蕾的交响原则,是一位成功运用交响化的芭蕾舞剧音乐创作舞蹈的舞剧编导;

④在古典芭蕾与性格舞的结合问题上做出了革新与突破。既保存了古典的高难度动作,又使剧情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

⑤他曾任教于圣彼得堡戏剧学校舞蹈科,培养出不少俄国芭蕾演员.

2、浪漫主义芭蕾时期芭蕾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哪些?

答: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芭蕾特点概括如下:

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

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轻盈的风格。

1• 米歇尔• 福金• 改革芭蕾舞的主要主张有哪三点?使芭蕾戏剧化;主张将抒情舞蹈和哑剧手势一体化;主张将姿势建立在自然表情的规律的基础上。• •

2• 何谓“图腾崇拜舞蹈”?对那些以族群所崇拜的物类为对象而编制的舞蹈的统称。• •

3• 美国“古典风格”的现代舞三大技术体系是什么?玛莎格雷姆收缩放松;林蒙技术失衡复衡;坎宁汉技术• •

4• 在芭蕾舞史上,成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转折点的芭蕾舞作品是哪部?《吉赛尔》• •

一填空?

1.罗马最为著名的“拟剧”大师是巴蒂路斯和比拉德斯他们的表演十分精彩,喜笑怒骂,入骨三分。被世人公认为罗马“拟剧”的奠基人。?2.芭蕾艺术的“真正”的形成,是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时期,时间是(1643-1715年)?3.1701年在巴黎出版了拉乌尔?费利耶夫的著作《舞谱》,又名《舞蹈记录的艺术》(1701)这是一本总结法国芭蕾表演艺术博尚,比库尔等人的经验的专著。?4.莎莱在编舞上有独到的之处,她首先提出了“情节芭蕾”的观点并在实践中加以具体体现,这对后来诺维尔的“情节舞”理论有直接的影响。?5.加斯帕罗?安芝奥林尼(1731-1803)是“情节芭蕾”的奠基人之一,曾在自己的舞剧说明书的前言中推崇狄德罗和卢梭的美学,大胆冲破旧宫廷芭蕾传统的束缚。指出“质朴,真实和自然--这是一切艺术作品中美的三大原则”,认为表情哑剧要比没有内容的"花样舞蹈”高超的多。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四种: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高。?二名词解释?1.浪漫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和表演上有了重大发展,男子舞蹈技巧也有很大的提高,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仙女》《吉赛尔》《葛蓓莉娅》《海盗》等舞剧的产生造就了一批芭蕾人才。?

2.“拟剧”:“拟剧”表演,演员用手势和动作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原先希腊戏剧的优美,典雅的诗体对白不见了,这里没有台词,只用音乐伴奏。“拟剧”在拉丁文中的原义是“用以模拟再现一切”(Panto一切,mim,模仿)通过拟剧表演,一方面消遣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喻世教诲的作用。?拟剧中音乐和舞蹈比较丰富,烘托着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

3.奥古斯特?布农维尔:是丹麦芭蕾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作为介于法国芭蕾和俄国芭蕾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在芭蕾世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4.芭蕾:英语Ballet一词源于法语Ballet,更远一些词源可以推朔到15世纪,意大利初次出现“芭蕾”时命名为blletto,词源是晚期拉丁语的ballo(动词baller,“跳”)。?

5.《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最早写作的一部舞剧(1876年)首次公演(1877年2月20日莫斯科大剧院)惨遭失败。于1895年1月15日公演成功是彼季帕和伊凡诺夫共同编导的。天鹅湖:?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

三 简答题?

1.简述芭蕾起源于哪个国家,兴盛于哪个国家,并已经形成了集大学派??答:“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最终从俄国走向了世界各国,先后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美国、英国等等学派。?

2.简述《关不住的女儿》舞剧中的三种舞蹈表演形式。?答:《关不住的女儿》舞剧中有三种舞蹈:一是自然形态的舞蹈,它们出现在田野休息和结尾的庆祝场面;二是情节舞,即作为情节的一部分,如第二幕中丽莎的手鼓舞是为了催眠母亲,从她那里偷取房门的钥匙;三是表现激情的舞蹈,如第一幕中丽莎。科林斯的双人舞。

?3.简述前苏联芭蕾艺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17-1927)传统剧目及其改编版本;反映革命现实和革命历史题材的新剧目;探索性剧目。第二个阶段戏剧芭蕾时期(1927-1957)芭蕾逐渐向戏剧方面发展。第三个阶段交响芭蕾时期(1957-1991)芭蕾的发展中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交响芭蕾的编舞法则上来形成了交响芭蕾时期。?

论述?

1.启蒙主义及其对芭蕾的影响。?答:18世纪法国的审美理想是在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奉行“艺术要模仿自然”,“凡是由自然创造的东西没有不正确的”的原则艺术既要根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是艺术家根据自然的素材精心加工出来的结果。启蒙主义者猛烈抨击宫廷芭蕾的浮华纤巧,华而不实的”洛可可“风格,提倡现实主义表演风格。这些思想对后来诺维尔倡导的舞蹈改革也有过重大的影响。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芭蕾舞台上各种流派同时并存,但主流是保守的,因此受到了狄德罗,卢梭和格林等人的尖锐批评。总的说来,在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欧洲古典芭蕾艺术从艺术风格上说是前浪漫主义的,它孕育着19世纪30年代出露头角的浪漫主义芭蕾的一些特征,在人材上和创作上为后者作了准备。?2007年西方芭蕾史纲试题?一.名词解释?1《王后的喜芭蕾》是1581年的《王后的喜芭蕾》,这是根据法国亨利三世的王后路易斯的命令,由宫廷小提琴师巴尔塔扎琳尼`德`贝尔吉奥约索(艺名“博偌耶”)编排出来庆祝若阿耶兹侯爵的婚礼的。它全长5个小时,兼有音乐,舞蹈,诗歌,朗诵和杂耍表演,是在巴黎卢浮宫的小波旁宫正厅里演出的,其中舞蹈占四分之一。?2.芭蕾舞剧: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也就是Ballet(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三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剧”。?

3.让?乔治诺维尔?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让乔治?诺维尔(JeanGeorgeNoverre,1927-1810)出身于一个瑞士血统的法国军官家庭,自幼师从路易`杜普莱,后来又在巴黎歌剧院附属舞蹈学校学习。在1760年,诺维尔在里昂和德国斯图加特同时发表了《舞蹈与舞剧书信集》引起了轰动。?

4.双人舞模式:答:所谓“双人舞”模式,指的就是按照ABA三段体的模式创作和表演的男女双人舞。这种双人舞大多贯穿着浪漫色彩的爱情主题A代表男女合舞,B代表男女分别独舞,行话叫做“变奏”通常是男-女,男女分别跳两轮。主要展示各自辉煌技巧;而第一次合舞必定是在慢拍地音乐中优美抒情地开始,第二次合舞则是在快板音乐月中欢快活泼地结束。?

5.戏剧芭蕾:戏剧芭蕾是表现一些情节的舞蹈。用现实主义手势让文化低的观众看懂;不用纯古典芭蕾舞蹈的虚拟风格,代之以有舞剧内容和历史画面决定的具体的时代风格;塑造集体群舞形象提高群众场面在舞剧中的作用;发展导演在舞剧中的组织者作用,以达到舞台行动的精确性和一贯性。?

二.简答题?1.Ballet一词的广义和狭义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如何译??答:ballet一词来源于法语,从词源上来考察广义地说,Ballet本来泛指各种舞蹈或舞剧,凡以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戏剧故事内容或者某种情绪心态的舞蹈演出,都可以称之为Ballet,即"舞剧"。狭义地说Ballet是西方的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icalballet(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过三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芭蕾,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剧”。?2.古罗马“拟剧”的特点是什么??答:在这种“拟剧”表演剧中,演员用手势和动作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原先希腊戏剧的优美,典雅的诗体对白必见了,这里没有台词,只用音乐伴奏。“拟剧”(pan-tomim)在拉丁文中的原义是“用模拟再现一切”(panto一切mim,模仿)。通过拟剧表演,一方面消遣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喻世教诲的作用。拟剧中音乐和舞蹈比较丰富,烘托着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

3.《关不住的女儿》是由谁编创的,它对芭蕾发展产生着什么影响??答:《关不住的女儿》是多贝瓦尔创编的。他的创作特点是富有民主主义的倾向,反映现实生活,着力塑造“第三等级”代表人物的鲜明性格,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主要采用哑剧,在他的作品中舞蹈不够丰富,但却能够为情节服务,同时他也广泛吸取法国和各国民间舞蹈,这为后世的“形象舞蹈”、节奏化哑剧“乃至”性格民间舞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影响颇为巨大。《关不住的女儿》鲜明地体现了第三等级的新美学思想和新道德观念。这部舞剧有着”健康、明朗、纯朴的思想感情,对生活的理解。是戏剧机构堪称典范,非常符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性。?

4.现代芭蕾何时兴起它有哪些成就??答:从19世纪末叶,西欧各国芭蕾艺术普遍衰落成为了歌剧的附庸和装饰品,1929年异军崛起的现代派舞蹈已经形成为一支足以与古典芭蕾争奇斗艳的新军,两方面的艺术家认识到相互学习,互相补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现代芭蕾(modern?ballet)这个新舞种应运而生,而且逐渐地占领了欧美大部分剧场的舞台。他的创作原则,审美理想和训练体系往往给古典芭蕾界人士以有益的启迪。与此同时,在古典芭蕾内部也出现了戏剧芭蕾与交响芭蕾两种学派的论争,各自推出自己的力作。正因为这样,在二十世纪芭蕾舞台上出现了繁华似锦,百花争妍的局面。?

三.分析题?1.分析启蒙主义思潮对浪漫主义芭蕾有过哪些主要影响?答:18世纪法国的审美理想是在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奉行“艺术要模仿自然”,“凡是由自然创造的东西没有不正确的”的原则艺术既要根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是艺术家根据自然的素材精心加工出来的结果。启蒙主义者猛烈抨击宫廷芭蕾的浮华纤巧,华而不实的”洛可可“风格,提倡现实主义表演风格。这些思想对后来诺维尔倡导的舞蹈改革也有过重大的影响。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芭蕾舞台上各种流派同时并存,但主流是保守的,因此受到了狄德罗,卢梭和格林等人的尖锐批评。总的说来,在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欧洲古典芭蕾艺术从艺术风格上说是前浪漫主义的,它孕育着19世纪30年代出露头角的浪漫主义芭蕾的一些特征,在人材上和创作上为后者作了准备。?西方芭蕾史纲?

一名词解释?1.三长一小?是脖子长,手臂长,腿长小脑袋?

2.彼季帕:马里乌斯?彼季帕(Marius?Petipa,1819~1910年)是所有来俄罗斯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他生于马赛,幼年跟父亲学习芭蕾舞,并随父亲到国内外一些城市演出,后来他在巴黎歌剧院附属舞蹈学校进修,并参加剧院的表演,但因未被列入剧团的编制而离开。后在西班牙工作三年,仔细地学习和观察了西班牙民间舞蹈,成为这方面的行家。1847年他父亲应聘为俄国帝国剧院芭蕾教师,他也随同前往,担任演员。

3.?3.福金英文名:Fokine,Michel(1880-05-05,圣彼得堡~1942-08-22,美国纽约)俄罗斯芭蕾编导,演员,芭蕾革新家。1889~1898年在圣彼得堡戏剧学校学习舞蹈。毕业后在圣彼得堡玛利亚剧院芭蕾舞团担任独舞演员,表演风度典雅,跳跃高而轻盈。

4.?4.伊凡诺夫(843—1901)先在莫斯科舞蹈学校学习,后转入彼得堡舞蹈学校,在玛利亚剧院舞剧团担任演员,成功地主演过《无益的谨慎》。但是,在保守势力的排挤下,他提升很慢,到70年代末才正式被聘为一级演员。?

5.5.哑剧?即“拟剧”表演,演员用手势和动作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原先希腊戏剧的优美,典雅的诗体对白不见了,这里没有台词,只用音乐伴奏。“拟剧”在拉丁文中的原义是“用以模拟再现一切”(Panto一切,mim,模仿)通过拟剧表演,一方面消遣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喻世教诲的作用。?拟剧中音乐和舞蹈比较丰富,烘托着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

6.二简答题?1.《关不住的女儿》是有谁编创的?它对芭蕾发展产生着什么影响??答:《关不住的女儿》是多贝瓦尔创编的。是火灾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是古老的芭蕾名作业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平民百姓的现实题材舞剧。他的创作特点是富有民主主义倾向,反映现实生活,着力塑造“第三等级”代表人物的鲜明性格,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主要采用哑剧,在他的作品中舞蹈不够丰富,但却能为情节服务,同时他也广泛吸取法国和各国民间舞蹈,这为后世的“形象舞蹈”、“节奏化哑剧”乃至“兴国民间舞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影响颇为巨大。?

7.2.《吉赛尔》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有什么影响?? 答:@《吉赛尔》是西欧芭蕾史上的重要作品,尤其是它的第一幕终场(“吉赛尔发疯”场面)以及第二幕的维丽丝女鬼的舞蹈,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吉赛尔这个角色也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c要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兼有高超的舞蹈技术和细腻的表演技术。? 3.彼季帕为发展古典芭蕾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马里乌斯?伊凡诺继奇?彼季帕(1819—1910)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他生于马赛,幼年跟父亲(法国外省的一位有名的编导)学习芭蕾舞,并随父亲到布鲁塞尔、纽约和法国的一些城市演出,后来他曾在巴黎歌剧院附属舞蹈学校进修,并在这家剧院的舞台上同艾斯勒等人一起表演《四人舞》,但因末被列人剧团的编制而去波尔多工作。后又在马德里工作三年,仔细地学习和观察了西班牙民间舞蹈,成为这方面的行家。1487年他父亲应聘为俄国帝国剧院芭蕾教师,他也随同前往,担任演员。次年,他在莫斯科重排了父亲过去的作品《巴希塔》,得到总编导佩罗的赏识,但佩罗并没有交给彼季帕什么重要的排演任务,因为佩罗要求编导具备艺术、历史乃至民俗学的知识,而青年时期的彼季帕恰恰缺乏这些修养。1859年圣列翁担任被得堡马利亚剧院芭蕾舞团总编导以后,由于圣列翁经常外出排演作品.才选择被季帕作为助手,给了他编导实践的机会。1869—1903年间,彼季帕担任马利亚剧院舞剧总编导达34年之久,使他作为一位俄罗斯芭蕾大师载人史册。彼季帕充分显示了编排古典芭蕾双人舞、群舞的才能。他的舞蹈既保存了古典芭蕾的高度技术,又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对情节舞和哑剧场面部很重视,利用一切手段来为展开剧情服务。尤其是?“幻影的舞蹈”,被公认为交响芭蕾的萌芽,也是古典芭蕾群舞的典范。? 4.当代芭蕾有哪些特点?? 答:当代芭蕾主要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在美学观念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不再为任何门户之见而冲锋陷阵,而是提倡对当代社会的新观念作出自己的思考,力求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完美统一,主张多元化审美标准的任意选择;二是在动作媒体上,向包括肢体各部位、各种舞鞋、腹胀、道具,布景在内的各个方面寻找动作的可能性;三是在用力方向上,提倡根据具体需要,向地心,向天空,向周围环境任意拓展;四是在舞台空间上,向更大的广度进军,充分挖掘和占领台上下、剧场内外的一切空间。?三论述题? 为什么要学习芭蕾史?学习后有哪些感受和收获??答: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都有自己的一部兴衰史.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舞蹈艺术更是如此。只有了解了芭蕾艺术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只有了解了它在历史上有过的种种流派,它们的特征以及之所以产生这些特征的社会原因和培养过它的民族土壤,我们才能更加具体地、深刻地认识芭蕾艺术的精神实质和审美特征。无论是当演员或是当教师,都离不开这样的学习。否则,练功、排演和教学都会停留在口授心传、依样画葫件的感性认识阶段.而不能上升到理性阶段——掌握芭蕾艺术发展的规律性,更无法在前人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突破。利用前人的论著,我们可以取得必要的史料,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掌握先进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研究方法,把这些史料系统化,从中找到芭蕾艺术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和欣赏活动。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们不能盲从和偏信国外现有的芭蕾文献,而要独立思考,批判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一般说来,研究和学习芭蕾史,应该坚持三个观点,即: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芭蕾艺术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必须放在整个社会的宏观环境之中才能看清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原因。同样,芭蕾艺术又是与其他意识形态、艺术样式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不能孤立地进行观察分析,而且归根到? 底,芭蕾艺术是依附于人类的物质生产的,需要把芭蕾艺术放在整个社会中来考察,从决定义化和意识形态的那个经济基础中探求芭蕾之美的奥秘,追踪不同阶段不同审美趣味的历史积淀过程,这样才能找出芭蕾艺术自己本身的发展规律。? 2.从审美角度对西方芭蕾和中国舞进行具体对比与分析从中阐述不同的舞蹈特征和表现的文化内涵?? 3.什么是“白裙芭蕾”?是由谁开创的?演出的代表性剧目是什么?答1830年塔里奥尼主演《风神与花神》时穿过的长裙,很像后来的“仙女长裙”。1832年拉米才为她设计了这条大受欢迎的长裙,它符合塔里奥尼的体型.又能突出仙女的飘逸轻盈的性格。这种长裙像一口吊钟.它是用纯白的绸子与重叠好多层的薄纱制成的,质地柔软而轻飘,外形优美宛似云霞。整件舞服的上边是细腰、紧身的胸衣,露出颈部;袖子宽而短,露出两臂;下边裙子的长度过膝到小腿以上的部位。除了胸前佩戴着一朵小花外,衣服上没有过多的装饰。背上装点着用浆过的白纱做成的小翅膀,象征着飞翔的仙女。这一创造后来一定被沿用,作为浪漫主义芭蕾的象征。人们把这类作品统称“白色芭蕾”(white?ballet),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舞蹈风格,是由塔里奥尼父女开创的,其代表性剧目《仙女》? 2.是谁第一个推出“情节芭蕾”他的主要论文有哪些??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深刻地影响着法国芭蕾的发展。它的革新思想表现在反对把芭蕾当作供贵族消遣的装饰品,要使芭蕾象戏剧一样,表现现实生活,提倡芭蕾要有社会内容和教育意义,这就是“情节芭蕾”产生的时代背景。诺维尔代表了欧洲芭蕾革新的主流,集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民主主义精神,他在《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他对芭蕾的革新主张。诺维尔的学生——让.多贝瓦尔所创作的舞剧《无益谨慎》至今还在上演,成为当代各大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3.切凯蒂在教学中的主要特点??具体的教学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切凯蒂十分强调学生动作中双脚和双臂之间的协调配合。例如在Pas?Echappe(怕?埃夏佩)跳跃至四位的要求。?切凯蒂认为,如果动作中脚的动作受到限制,双臂的动作也应类似地受到限制,也就是脚与手臂的动作幅度要协调一致。?2.切凯蒂十分注重对学生小腿的力量和灵巧性的训练,他认为通过每天适当的练习就必然可以达到良好的水平。教学中他十分重视上身的感觉,认为头和手臂动作的优雅风格,只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才能够达到,头的动作应该协调配合四肢和身体的运动,使动作更加优雅,风格更加明晰。?3.切凯蒂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动作都是先用右脚练习一个星期,再用左脚练习一个星期,如此交替地进行训练,这样的练习方法是为了使学生左右叫都能同样运用自如,并有助于培养她们很快地掌握不发结构的能力,而且在一个星期的六天教学当中,他为学生精心准备六堂教学内容(动作)不同的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接受能力。?? 一名词解释?1.芭蕾:英语Ballet一词源于法语Ballet,更远一些词源可以推朔到15世纪,意大利初次出现“芭蕾”时命名为blletto,词源是晚期拉丁语的ballo(动词baller, “跳”)。? 2.交响芭蕾:按交响音乐结构规律编排的芭蕾。由于舞蹈长于以虚拟、写意手法表现生活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有着类似的特性,舞蹈的结构也可以借鉴音乐(特别是交响乐)的结构。这种类似性在原始音乐和原始舞蹈之间已存在,到浪漫主义芭蕾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 3.3.双人舞模式:所谓“双人舞”模式,指的就是按照ABA三段体的模式创作和表演的男女双人舞。这种双人舞大多贯穿着浪漫色彩的爱情主题A代表男女合舞,B代表男女分别独舞,行话叫做“变奏”通常是男-女,男女分别跳两轮。主要展示各自辉煌技

4.4.杂耍者(来自拉丁文的joculator,耍滑稽戏的人,小丑)就是中世纪流浪艺人中的一种。他们能歌善舞,往往拿着道具(盘、碟、刀、枪、剑)跳舞——这些舞蹈也是他们吸收欧洲民间舞蹈技巧自行编排的,一般地说,花样很多,技巧较高。?5.表现主义舞蹈:现代舞是去寻找使我们内心深处的种种感情与我们这个时代的情调相结合的手段,是表现的艺术?二简答题? 1.意大利早期芭蕾的源头是什么??答:芭蕾艺术源远流长,在萌芽时期,它吸取了各种不同的养料。其主要有三;在喜剧结构和演出形式上,早期芭蕾借鉴了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罗马的拟据乃至于中世纪的职业喜剧;罗马拟据对芭蕾中的哑剧成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芭蕾动作语汇,则更是直接搬用了当时的宫廷舞会上的舞步,以及整理吸收了以种种形式流传下来的欧洲民间舞蹈。

2.?2.福金的芭蕾革新五项原则是什么??福金最有影响的理论是提出了现代芭蕾的五项原则。这就是:?1.不是把现成的、早已规定好的舞步编成组合,而是在每个场合下创造出符合于情节,能够体现现代精神和该民族的性格的、最有表现力的新形式。?2.舞蹈和手势如果不为表现戏剧行动服务,那么它在舞剧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们也不应该是与整个舞剧的构思毫无联系的纯娱乐性或消遣性的。?3.新舞剧认为,只有在舞剧的风格要求这样做的地方,才可以运用程式化的手势,而在其它一切场合下都要努力用整个身体的哑剧表现来取代手势。人可以也应该从头到脚整个身体都成为富有表情的。?4.要求分组队形和群舞应该富有表现力。在旧舞剧中,编排队形只考虑装饰性,编导从不关心队形或者群舞究竟表现了什么感情。与此相反,新舞剧在发展表情原则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从只用脸部表情发展到了全身参加表情,从用一个人的身体来表情发展到了用一群人的身体,以至用一大群人的群舞来表情。?5.舞蹈必须与其它艺术建立联盟。新舞剧拒绝充当音乐或者舞台美术的奴隶,只有在权力完全平等的条件下才与其它艺术建立同盟,给予美术家和音乐家以充分的自由,与旧舞剧相反,新舞剧不要求作曲家写出为舞蹈伴奏的“舞蹈音乐”,只要是好的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它都接受。它不要求舞台美术给女舞蹈家穿上短裙和粉红舞鞋。他不把任何专门“舞剧”要求强加在作曲家和美术家的身上,而是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创作自由。? 3.3.邓肯舞蹈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4.4.俄罗斯芭蕾舞艺术的形成来自哪几个方面的原因??答:俄罗斯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兰西和丹麦三大学派的精华,在本民族文学艺术的民主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俄罗斯演员的形体特点创立了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的创立阶段,约翰松和切凯蒂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论述题? 1.浪漫主义芭蕾的两个方面辨析简要说明为什么说《睡美人》是19世纪的百科全书请试从音乐和舞蹈两个方面辨析简要说明?答:《睡美人》的剧本,如果按话剧或歌剧的要求来评判的话,是非常单调、冗长的,但它却不失为一个坚实的舞剧基础,因为它遵循了戏剧行动的交响发展的原则,每一幕恰好是交响乐的一个独立的乐章,但又只有与其他各幕放到一起才显得完美。?无论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或是彼季帕的舞蹈,都很鲜明地写(编)出了几位主要人物的主题旋律或主题动作,以后在各有关段落中加予变形,反复出现,并且与群众(伴舞队)形成了复调对比关系,如阿关乐拉、德齐列王了、紫丁香仙女和恶仙女卡拉波斯,等等。音乐和舞蹈的这种有机结合、相互辉映是古典芭蕾史上所罕见的。尽管保留了原有剧本的“神幻芭蕾”的框架,柴科夫斯基巧妙地给一些纯娱乐性的曲目充实情节任务。使之服从于最高主题——对爱情的歌颂。尽管情节取自法国宫廷生活,尽管没有直接引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和舞蹈的素材.《睡美人》中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和彼季帕的舞蹈却都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色彩? 1890年1月30日《睡美人》在彼得堡马利亚剧院上演,并未引起进步评论界的关注,因为他们抱有芭蕾舞剧不值得注意的偏见,甚至认为柴氏去写作这种舞剧体裁的音乐是有辱身份的事情。然而,过了不久,出现了一批赞扬这个作品的评论。1896年初,萨拉科在米兰排演了《睡美人》,在当时这是很少见的.从此俄罗斯舞剧开始走上西欧舞台:1899年,戈尔斯基利用斯杰潘诺夫舞谱把这部舞剧基本原样地根上了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 《睡美人》是彼季帕的创作的顶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不愧于“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

?2008年西方芭蕾史纲试题? 一名词解释

2.席间芭蕾: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还是一个城邦国家。各个城邦的君主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常举办节庆演出,其中包括舞蹈演出。这类席间歌舞很流行。其中包括朗诵、歌唱、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出场”歌舞往往配合宴会内容。例如,端猪肉上桌,就跳狩猎舞、端鱼时便跳捕鱼舞。这便是席间芭

3.3.舞谱:用线条,符号或图文来记录舞蹈的动作和方位变化的名为“舞谱”的记录法。?

4.4.“性格舞模式”:所谓“性格舞”模式,就是根据芭蕾舞剧内容与形式需要,再创作并表演的一连串各类异国风情的舞蹈。?

5.5.戏剧芭蕾:所谓“戏剧芭蕾”就是用现实主义代替虚拟性风格,舞剧内容和历史画面代替纯古典芭蕾舞蹈的虚拟内容的形式,让观众看得懂的形式。即为戏剧芭蕾。?二简答题?

6.1.鲁道夫?拉班的重要学术成就是什么?? 答:鲁道夫`拉班本人是匈牙利人,他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发明了迄今为止依然是最有实用价值的“拉班舞谱”。二,是发明创立能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媲美的“人体动律学”。? 2.俄罗斯芭蕾的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积极意义??答:俄罗斯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兰西和丹麦三大学派的精华,在本民族文学艺术的民主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俄罗斯演员的形体特点创立了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 3.福金对古典芭蕾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福金对古典芭蕾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五项编导原则:第一,新型芭蕾不应去编排现成和既定舞步的组合,每次创作都应根据主题的需要,创造相应的新形式,而这种新形式,应能最充分地表现出某个特定时代和民族的性格,简而言之,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第二,舞蹈和哑剧手势只有作为戏剧性情节的表现手段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失去了意义;第三,新型芭蕾只有在需要某种特定的风格时,才能允许使用规范化的动作,而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应尽力用整个身体的表现力去代替手势;人可以而且也应该,从头到脚都得到表现;第四,新型芭蕾应该重视组舞和群舞的表现力;群舞不应该再是装饰,而应参与整个作品的感情表达;新型芭蕾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应注意演员个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共同的表现力。第五,新型芭蕾提倡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即不作音乐或布景饰物的奴隶,也不把自身的条件或特点强加给作曲家或舞美设计家,而是希望彼此都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 三分析题? 1.请就玛莎?格雷姆的作品及其成就进行简要分析阐述?答:玛莎`格雷姆的创作生涯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立足本土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到美国的本土文化之中,表现美国人的生亚的春天》(1944)等等;二是寻根希腊,在希腊神话中寻找西方文明的起源,触摸人类祖先的脉搏,代表作有《心之窟》(1946)《夜之旅》(1947),《闯入迷宫》(1947)《克吕泰姆湿斯特拉》(1958)等等;三是讴歌永恒,用此前啷个阶段概括得多,抽象得多的方式,赞美人类精神生活中那永恒的东西,代表作有《悲歌》(1930)《光明三部曲》(1981)等等。?格莱姆的作品还有一些外部特征能够让人一目了然,一是简练的服装,包括一物多用的斗篷,富于象征意义的眼罩。各种道具和便于展开动作的现代雕塑景物,这些都是整部舞剧必不可少? 2.请结合西方现代舞发展的史实阐释西方现代舞的内涵及其意义。?答: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亦有称为“当代舞?蹈”、“新兴舞蹈”、“现代派舞蹈”等等。但评论家认为这些名称都不大确切?。因为现代舞不是一种固定的舞蹈形式,它的特征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上,也不只?是训练体系的不同,它强调发挥艺术的个人特色,不存在普遍规律,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创造他自己的“法典”。现代舞习惯上成为所有这些流派的总称,但它却不?能概括各种流派的全貌。??? 西方芭蕾史纲?一名词解释 ?1.芭蕾舞剧: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也就是Ballet(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三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舞蹈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剧”。? 2.情节芭蕾: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深刻地影响着法国芭蕾的发展。它的革新思想表现在反对把芭蕾当作供贵族消遣的装饰品,要使芭蕾象戏剧一样,表现现实生活,提倡芭蕾要有社会内容和教育意义,这就是“情节芭蕾”产生的时代背景。诺维尔代表了欧洲芭蕾革新的主流,集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民主主义精神,他在《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他对芭蕾的革新主张。诺维尔的学生——让.多贝瓦尔所创作的舞剧《无益谨慎》至今还在上演,成为当代各大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3.双人舞模式:所谓“双人舞”模式,指的是按照ABA三段体的模式创作和表演的男女双人舞。? 4.舞谱:用线条,符号或图文来记录舞蹈的动作和方位变化的名为“舞谱”的记录法。? 二?简答题? 1.芭蕾发展经历了那几个时期??答:芭蕾经过了“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当代芭蕾”这五大时期。

2.2.鲁道夫?拉班的重要成就是什么??答:鲁道夫`拉班本人是匈牙利人,他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发明了迄今为止依然是最有实用价值的“拉班舞谱”。二,是发明创立能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媲美的“人体动律学”。3.Ballet一词的广义和狭义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如何用汉语翻译?? 3.答:ballet一词来源于法语,从词源上来考察广义地说,Ballet本来泛指各种舞蹈或舞剧,凡以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戏剧故事内容以称之为Ballet,即"舞剧"。狭义地说Ballet是西方的一种特定的舞种,是claicalballet(古典芭蕾)的略称,专指15世纪出现于意大利,经过三百年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特定的审美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欧洲古典芭蕾,亦即通常所说的“古典芭蕾”或“芭蕾舞剧”。?3.玛丽?魏格曼的舞蹈思想是什么??舞蹈是表现人的语言和经验她认为舞蹈是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目的在于以较高水平来表达人的内在情绪的意想和譬喻,并要求将其传达给别人她认为舞蹈是无法压抑的种种人类生活经验之一,是原于生活并和着生活的节奏创造的艺术形式。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是艺术表现的媒介。舞蹈将其强化了的生活反映呈现出来,而人类生命的欢乐悲伤痛苦恐惧愤怒绝望等等情感是舞蹈家存在的源泉? 三?论述题?1.试论西方芭蕾舞的六大学派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 答:

一、法国芭蕾的特点:1舞姿华丽优雅,动作轻盈纤细?2手形美丽柔和,技术高超潇洒;3舞艺高超,擅长戏剧表演;4以文雅?流畅?轻盈?细腻著称;5讲究舞蹈艺术感觉,以妩媚闻名于世。?

二、意大利芭蕾学派以“简劲”著称,其特但是:1舞姿的优雅与和谐,动作过程的简洁、干净与准确;2舞蹈技术娴熟,风格严谨;3演员的肌肉十分有力量;4追求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与技巧速度快,线条清晰,棱角分明;5小跳动作快速?灵巧,十分独特;6旋转技术高超,并且花样独特、繁多。

三、?

三、俄罗斯芭蕾的特点;1发扬了俄罗斯式的平稳,优美和动作自由?、宽广的风格;2芭蕾舞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的内涵,对情感表达极为真诚;3芭蕾的戏剧性很强,并且富有很强烈的艺术表现力,艺术风格热情?豪放4舞蹈动作十分质朴?适度?柔和;5演员技术全面,能力强,擅长各种大的跳跃和复杂急速的旋转?

四、

四、英国芭蕾的特点:1脚部动作灵活,手臂动作柔和;2注重舞姿的线条和舞蹈技术的质量;3舞蹈动作非常优美?规范?细腻;4女演员舞蹈艺术感觉非常好,男演员“直立”很好,旋转十分漂亮。在世界芭蕾舞界英国学派可以说是独具特色,演技高超,自成一派。?

五、

五、丹麦芭蕾的特点:1舞蹈动作十分注重身体的稳定和四肢的协调;2完美灵活的脚下动作使得男演员舞姿优雅?女演员动作轻盈;3舞剧创作中将古典芭蕾?浪漫芭蕾和丹麦民间舞蹈相结合;4在训练中十分注重对跳跃与击打技术的练习,其弹跳十分的轻巧,创造了一种流畅而轻巧的风格。?

第16篇:跳动的舞蹈史

跳动的舞蹈史

【摘要】舞蹈作为是一门肢体艺术,是靠舞者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所想表达的一切。而舞蹈史论,虽作为一门理论课我想它也不能例外,它也要动起来,跳起来,活起来。其实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历史理论和史料转化成编创舞蹈的动机和素材,并将它加以修饰整合,最终编创成作品,呈现在舞蹈上。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课堂走向舞台。

【关键词】舞蹈史;改革;课堂;舞台.课程教学特色

1.1课程简介。古代舞蹈史论课,是中国舞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舞蹈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设计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实操技术能力为主导,结合具体的舞蹈表演专业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归纳和阐述,其教学重点并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了解历史,摸清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实践创作。我们学习《舞蹈史论》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学生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石。

1.2课程作用。通过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产生、发展的状况及各历史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并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舞蹈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程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起着指导作用。它与舞蹈技能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技能课起了理论指导作用。

1.3课程改革。

1.3.1一定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学没学懂,师生每人拿一本教科书,老师在上面说,学生极没兴趣的拿着笔在书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吃力的划着。其次,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啃书本”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再其次,在理论教学中,增开实践教学部分,并加大实践教学课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3.2此舞蹈史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其教学重点是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去搞懂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我们学习《舞蹈史》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为总结历史上有益的经验,为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石。

1.3.3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理论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授学生如何从一个带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和整体的动态、静态舞姿比较分析,找出舞姿的来源特色,和艺术风格,并以其中的元素进行创作,分三个步骤(舞词、舞句、舞段)最后形成舞蹈作品,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2.改革措施与方法

2.1理论教学

2.1.1课前阅读大量资料、电子教案做仔细,做到每一个教学点都有大量实际例证给学生观看。艺术类教学是一门培养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和制作方法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不能死板,

而且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舞蹈理论学科,进行理论教学,不能让课堂教学枯燥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做好大量的课前资料收集(文献、图片、视频)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教学视频来观看。

2.1.2讲究授课技巧。在课堂上根据教案展开,不读死教案,采取人性化教学方式。有了详细的电子教案之后,接下去就是互动教学了。如果只是把备好的教案诵读出来,那么完全起不到真正教学的目的。首先,老师要有语言组织能力,重视说话的逻辑性以及条理性,语言要精辟要做到点到即止,不要有太过于繁琐啰嗦。有时候更善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和实例及亲身所感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举证,这样老师的课堂就会比较生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产生互动,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其次,在课堂上老师应注重劳逸结合,有节奏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出现听觉疲劳或者视觉疲劳的现象,就采用比较有趣的例子提高他们的兴致,或者就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2.1.3不同的课程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同学历史兴致高,有些同学兴致低。

做为老师要应该分别对待,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去引导学生,去带动学生。坚决不主张强迫填压式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

2.1.4每个教学点都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思辨。每次学生交作业后要进行公开的讲评,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业,有相互间的交流,做到举一反理论课的学习切忌不要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培养开拓学生的思辨能力,活学活用。尤其是在公开讲评思考题时,学生最好能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观点,甚至为了一个问题讨论起来,最后老师再进行深一步的分析与点评。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短时期里有快速的提高。

2.2实践教学

2.2.1要让课堂动起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以往学习理论,枯燥的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丰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舞蹈视频来观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在每章节的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始终保持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每章节的学习中,我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舞蹈史论学习,说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及野史的内容,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里从中加一些思考问题来询问学生,启发学生思辨能力。这样课堂就不会那么死气沉沉。有一次上课,说到有关舞蹈起源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非常活跃,甚至有的同学为了一个观点与我争的面红耳赤。我不怪她,反而觉得这很好,因为说明她有在思考,有自己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我最终的教学目的,课堂互动教学,锻炼学生实践动脑思辨能力。

2.2.2要让学生动起来。

(1)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这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宗旨--实践创作。我把实践创作部分纳入理论教学,就是想要把“死”的历史,让它“活”起来。此教学部分我叫它历史舞蹈创编,是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实践教学。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实践部分,是尝试着对舞蹈史论的教学体系做一个补充。我始终认为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历史舞蹈创编课不是复古它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创新。它是用现代人的现代观点,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过仔细揣摩,研究分析去看待

历史、解构历史。让学生根据前段时间所学的历史理论和对舞蹈文物的参考,并进行课堂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进行摹拟,并从中找到其运动和连接方式,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点,对当时的舞蹈场景进行摹拟复苏,编创出符合此历史朝代舞蹈风格的舞蹈片段,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例如,我院大二学生通过学习,在舞蹈史论实践课上用原始图腾蛙祭祀为题材,进行分析创作,形成舞蹈片段,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舞蹈作品,此作品《蛙图腾》参加澳门第三届国际“金莲花杯”舞蹈大赛荣获大赛最高奖,“金莲花杯”)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要进行编创,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去大量的阅读书籍史料,不仅是课本上,还要去图书馆,以及上网去查询收集,在经过仔细揣摩和分析后,然后开始从中找到编创的的素材和动机,进行创作。经过这样一个从学习到创作的过程,大大的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力和激情,使她对今后学习更加有兴趣,有信心。这也比在课堂上逼学生去背一些死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多,更能贴近我们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实操能力综合型人才。

(2)通过对舞蹈史论学习和对史料、图片、视频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依据史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历史舞蹈创编。锻炼学生艺术思维和编创能力:①选定一个朝代进行分析,以3人或5人形成一个创编小组;②分析舞蹈图片的动势;③找到形成舞蹈动作的5个方法和支点;④然后把5个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词、句、段;⑤最后形成舞蹈片段;⑥再以组为单位加以整合将舞蹈片段进行完善形成舞蹈作品,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3.结语

学生对此课很感兴趣,收获很多。尤其是利用历史资料,题材进行编创,显得很积极,很有兴趣。达到最终教学目的和效果--理论实践相统一。

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过仔细揣摩,研究分析去看待历史、解构历史,根据所学的历史理论和对舞蹈文物进行课堂实践分析,并从中找到其运动和连接方式,编创出符合各历史朝代舞蹈风格的舞蹈片段,最终呈现在舞台上。这种课程改革让一门枯燥的历史理论课,充满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史的兴趣;这种学习方法即提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创作动手能力;所以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舞蹈史会比只有书本文字的舞蹈史更有教学意义,更能提高学生学史的兴趣。

第17篇:外国舞蹈史名词解释

外国舞蹈史名词解释

舞蹈

广义的舞蹈指的是凡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经过组织美化、具有节律的动态的人体文化现象,均可看做是舞蹈或亚舞蹈,它既可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兼有其他功能。狭义的舞蹈指的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生活、创造艺术形象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舞蹈是文化也是艺术,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行为之一,舞蹈是人类历史累积和演进的结果,它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层面,就像考古学中的“历史文化层”,今天的舞蹈是累积演进和层层叠加的结果,不同历史形态和功能的舞蹈产生于与之相应的历史人文环境中,并在后来漫长的时间里沿着各自进化线路发展着,有的消失,有的并行发展,有的被改变;有的发展迅速,经过进化成为今天舞蹈艺术的主体;有的自然传衍,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变化缓慢,前者是今天的剧场舞蹈,而后者是舞蹈中最复杂和最有文化人类学价值的部分。 原始舞

广义地说,原始舞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舞蹈,它与原始社会人类的刀耕火种、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紧密相关,也同当时人类的宗教信念和七情六欲等精神需要密切相连。狭义地说,原始舞是对人类进入原始社会后所跳舞蹈的总称,时间跨度大约在数百万年之前至公元前4000—5000年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入现代时期,全球范围内仍有某些地区的部落处在原始社会的状态之中,因而继续保持着原始舞的形态和功能。原始舞可谓原始人类“感觉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最本能、最鲜明、最形象的身体形式与综合表现。 民间舞

民间舞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形成,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反映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等。 民间舞常以自娱性和仪式性为特征,并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 原生态民间舞

指完全土生土长,不曾受到任何外来经济、文化影响的民间舞。因此,在当代的大工业社会中,当乡村日益城市化,农业日趋工业化,人们以消除城乡差别为己任之时,严格意义上的“原生态”及其舞蹈可谓早已荡然无存,仅具有相对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宗教舞 宗教舞蹈是表现宗教思想、进行宗教活动的舞蹈形式。宗教舞蹈区别于商业性舞蹈、宫廷舞蹈和民俗舞蹈,它与宗教经文教义密切相关,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在宗教中或作为通向彼岸世界的桥梁,或作为降魔驱疫的法术,或用来歌颂宗教偶像。宗教舞蹈主题明确、节奏统

一、爽心悦目、无比虔诚,常常带有许愿的成分,以博得各种神灵的欢心。舞蹈具体的场面因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时期的信念与信仰之不同而各异。在宗教舞蹈中,绝不允许任何个人的“自我表现”,用古埃及祭司们的话来说,就是“个人必须消失在群体之中,而群体则必须融入古代的寓意之中”。 交谊舞

交谊舞起源于欧洲的民间舞,又称交际舞、社交舞,这种舞蹈最初在舞厅里跳。其基本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为人们,尤其是男女之间结交友谊,甚至萌生爱情、组成家庭而跳的舞蹈。因此,交谊舞具有最充足、最健康的自娱特征和社会意义。交谊舞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舞种,每个舞种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舞步和变奏舞步,其舞步则从舞厅舞池伸延到大小城镇的街头巷尾,乃至风靡了世界各地,其中有十项分作两大类,进入了国标舞范畴。 国标舞

国标舞,全称为“国际标准舞”,是英国舞蹈家将交谊舞加工提炼而成的表演性和竞技性的舞蹈,共有十个舞种,分为“现代舞五项”(又称“摩登舞五项”)和“拉丁舞五项”两个系列。“摩登舞”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和快步华尔兹五部分;“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五部分。国标舞舞步严格规范,表演性竞技性突出。 古典舞

古典舞指各民族中长期流传至今的、具有典范意义的优秀舞蹈,是历代舞人在本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加工、创造后逐渐形成的。具有自成体系的美学原则、鲜明独特的风格特色、完整的表现手法和严谨的训练方法,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舞蹈中具有代表性意义。 芭蕾舞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狭义的芭蕾指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哑剧、舞美等形式的舞蹈艺术品种;广义的芭蕾泛指所有舞剧。芭蕾起源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型并兴盛于16—19世纪上半叶国力强盛的法兰西,鼎盛于19世纪下半叶文化昌盛的俄罗斯和丹麦,并于20世纪初从俄罗斯走上世界各地,陆续形成了意大利、法兰西、俄罗斯、丹麦、美国、英国共六大流派,经历了早期芭蕾、浪漫芭蕾、古典芭蕾、现代芭蕾和当代芭蕾五个时期,素有“西方文明的结晶”和“贵族艺术”的称谓,亦有“严肃艺术”、“高雅艺术”等雅号,也有“脚尖舞”的别称,是迄今为止最具国际性的舞蹈品种之一。 浪漫芭蕾

浪漫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时期。浪漫芭蕾是法国流派芭蕾的兴盛时期,其总体特征为高贵典雅、严谨规范、轻盈飘逸、情怀浪漫,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脚尖舞的技术、形象以及一整套相关的审美理想都是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浪漫芭蕾时期的代表作有《仙女》、《吉赛尔》、《葛蓓丽亚》等。 古典芭蕾

古典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时期。古典芭蕾以俄罗斯学派的崛起为背景,是指在浪漫芭蕾之后,现代芭蕾之前的那段特定风格时期,也称作俄罗斯帝国芭蕾、后浪漫芭蕾。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堂·吉诃德》、《舞姬》等。 现代芭蕾

现代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开始的古典芭蕾革新运动的产物。主要特征是芭蕾和现代舞的结合,打破古典芭蕾原有动作、造型、技巧的严谨规范,摆脱其传统的结构形式与表现方法的束缚,扩展了芭蕾表现生活的领域,丰富了表达情感与塑造形象的手段,是对古典芭蕾的一个新发展。 当代芭蕾

当代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第五个时期。就时间而言,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两个阶段。当代芭蕾在美学特征上,将古典芭蕾的条件、能力、技术、流畅与现代舞的观念、时代、个性、原创完美地融为一体。在训练方法上,以欧洲古典芭蕾为科学基础,全面融合了美国现代舞的及时体系。在语言构成上,它使古典芭蕾、古典现代舞和后现代舞这三种既定的舞蹈语言沉淀为舞者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再根据作品需要去筛选、提炼出适合的动作语言。 情节芭蕾

情节芭蕾是以哑剧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形式,也称哑剧芭蕾。情节芭蕾产生于18世纪,它的出现标志着舞蹈与歌唱、语言的真正分离,使舞蹈成为一种独立的戏剧形式。 在情节芭蕾的历史上,最著名的是乔治·诺威尔,他提出了一整套情节芭蕾的理论,为芭蕾改革指明了方向。《关不住的女儿》是情节芭蕾的典范作品。 交响芭蕾 交响芭蕾产生于20世纪。其实践者认为:舞蹈与音乐有类似的特长,应强调其抒情性。主张按照交响乐的结构规律来编排舞蹈。在交响芭蕾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以巴兰钦为代表的美国芭蕾大师,他们使抽象的交响芭蕾达到了较高水平。交响芭蕾典型作品有《小夜曲》、《C大调交响乐》等。 性格舞

性格舞是古典芭蕾时期,由法国芭蕾大师佩蒂帕最终定型的两大舞蹈模式之一,指的是那些根据芭蕾的审美理想和剧情发展的需要,对各种异国情调的民间舞加工改造后的舞段,又称“代表性舞蹈”。这些舞蹈不仅丰富了芭蕾原有的动作语汇,唤起某个特定民族的精神气质,而且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场面、丰富色彩、推动情节,是芭蕾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现代舞

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美国和德国的一场舞蹈大革命,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动作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强调舞蹈要反映社会生活。美国现代舞经历了自由舞、早期、古典、后现代、后后现代五个时期,德国经历了新舞蹈、舞蹈剧场两大时期。 古典现代舞

古典现代舞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时期,旺盛期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高峰期出现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20世纪40年代。主要标志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到这个时期,在理论与实践这两个方面均已形成了体系化的成果,主要表现是以“收缩-放松”为原理的“格莱姆技术体系”和易“倒地-爬起”为动作原理的“韩芙丽-韦德曼技术体系”。 后现代舞

后现代舞是美国现代舞发展史上的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纽约出现的一种现代舞蹈风格。主要特征是在美学观念、动作技术、创作方法等各方面,与前辈舞蹈家建立起来的整个“古典现代舞”背道而驰。动作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风格多种多样,作品常常只采用少量动作,一边言简意赅地传达相关信息。代表人物有默斯·坎宁汉、崔氏·布朗等。 后后现代舞

后后现代舞是美国现代舞史上的第五个时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依然生机勃勃,其最大的特点是舞者对任何主义的美学概念不再感兴趣,而是对所有前人的艺术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提倡融会贯通的美学思想,因此,在作品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而在现代舞蹈史上可谓是集大成的阶段。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旗帜性标志不再是以个人风格出现的舞蹈家,更多的是以集体智慧亮相的舞蹈团。 舞蹈剧场

舞蹈剧场诞生于德国,是德国表现派现代舞在20世纪中后期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的特征是在技术和美学上,均与欧洲学院派古典舞分道扬镳。共有两大流派,一派强调舞台乃至生活的戏剧性,代表人物有皮娜·鲍西等,舞蹈具有浓重的表现论和模仿论的美学意味;另一派以“纯舞蹈”的探索为主,舞蹈带有鲜明的“形式论”的美学印迹和拉班动作理论的影响。 收缩——放松

“收缩-放松”是美国现代舞最重要的技术体系的动作原理和简称。其基本特点包括对呼吸的能动把握、对脊柱灵活性的训练、腹肌痉挛般的“收缩-放松”,以及三者间协调作用产生的表现力,是现代舞赖以生存的基本原理和表情之一。由美国古典现代舞大师格莱姆发展,其动作原理曾受德国现代舞大师魏格曼“紧张-迟缓”原理的启示。 倒地——爬起

“倒地-爬起”是美国现代舞最重要的技术体系的动作原理和简称。作为在编舞过程中能动把握力度的一种方法,“倒地-爬起”的基本过程为产生于失衡阶段与相对平衡阶段这两极之间相互作用的统一,而实际上则存在三个部分:倒地、爬起和暂停,暂停是对爬起达到最高处时的一种控制。这个技术体系由美国古典现代舞大师韩芙丽发展出来。 机遇编舞法

机遇编舞法是后现代舞的基本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创始人是美国现代舞大师坎宁汉,其核心的“非确定性”思想和“投掷硬币”的方法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以变为本”的宇宙观和“摇签落地”的方法论。机遇编舞法可以被看做是编导家在编舞过程中遇到障碍后的一种解决办法,虽然操作起来繁琐费时,但能有效避免编导家的重复。 人体动律学

人体动律学又称“空间和声学”,是关于人体动作的科学分析和艺术研究的一门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鲁道夫·拉班极大地促进了这个学说的完善。他创造性地从人体动作的时空、肌肉能量等要素入手,旁及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层的、综合的研究。该学说论证了人体动作构成要素,发现了动作间固有的协调关系,并发展出了一套动作记录术“拉班舞谱”。 拉班舞谱

拉班舞谱由鲁道夫·拉班创制,正式发表于1928年。由上向下阅读,以不同的符号表示人体、方向、高度、时间、腿的重心、腿的姿态、手的姿态、身体的姿态、头的姿态等。纵向看表示按节拍进行的舞蹈动作,横向看表示每拍中身体各部位的配合。由于此谱以人体动律学为基础,可以科学严谨地记录动作与节奏的变化,具有精确性和灵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

第18篇:《西方舞蹈史》复习资料

《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 意大利 ,兴盛于 法国 ,1581年诞生的 《王后的喜芭蕾》 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吕里、博尚 和

莫里哀 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 安芝奥林尼 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 怪诞、喜剧、半性格 和 崇高 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 乔治·诺维尔 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 “情节芭蕾” 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 多贝瓦尔 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 《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 《仙女》、《吉赛尔》和 《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 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 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 吉赛尔 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 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 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 和 交响芭蕾时期 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 费多尔·洛普霍夫 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惹奈 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 德·瓦鲁娃 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 兰伯特 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 和 美国芭蕾剧院 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13、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芭蕾的发展中,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进行了两种倾向的改革:一是 上演当代芭蕾经典作品 ,如巴兰钦、罗宾斯等人的舞剧;二是 上演法国青年编导的试验探索剧目以及外国编导的现代芭蕾作品 。

14、现代人体动作的科学思想成熟于20世纪初的 德国 ,代表人物为 鲁道夫·冯·拉班。

15、20世纪西方现代舞蹈家们聚集在现代舞的旗帜下,以 打倒偶像崇拜 为标识, 标榜反传统 为特征,因而曾被统称为现代派舞蹈。

16、洛伊·富勒在对舞蹈本质进行探究之中,建立了 “整体剧场” 的概念,这一观点对美国和欧洲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7、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 伊莎多拉·邓肯 所提倡的自由舞蹈具有 对古希腊艺术精神的追求、伴随音乐起舞 和 即兴起舞 等艺术特色。

18、美国现代舞先驱露丝·圣·丹尼斯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 以东方精神和情调传播宗教精神和艺术精神 ,并以独树一帜的舞蹈技巧和服装设计影响美国舞蹈的一代舞风。

19、玛丽·魏格曼在论文《舞台舞蹈与舞台舞蹈家》中明确指出:现在有两种基本的创作舞蹈类型,即 纯粹舞蹈 和 戏剧舞蹈 。

20、美国现代舞奠基人之一多丽丝·韩芙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与 韦德曼 共同创造了以 “失衡—复衡”为基本原理的技巧体系,后由其学生约瑟·林蒙继承与发展为“林蒙技巧”。

二、选择题

1、18世纪法国芭蕾的发展中,男子垄断芭蕾舞剧的局面被才能出众的女舞蹈家所打破,其中“炫技派”的代表人物是(A)。

A.玛丽·卡马戈 B.玛丽·莎莱 C.范尼·切里托 D.卡洛塔·格里齐

2、从题材上讲,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剧(B)开辟了木偶题材的芭蕾舞剧发展领域。A.《仙女》 B.《葛蓓莉娅》 C.《吉赛尔》 D.《胡桃夹子》

3、被誉为“俄罗斯芭蕾奠基人”,芭蕾舞剧《舞姬》的编导是(C):

A.菲利普·塔里奥尼 B.圣列翁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4、俄国芭蕾史上最重要的经纪人,筹办“俄罗斯演出季”,并在之后正式成立固定剧团,为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是(D):

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福金 C.尼金斯基 D.佳吉列夫

5、大型革命芭蕾舞剧(A)被认为是苏联“现实主义芭蕾的范例”,它的上演标志着苏联芭蕾史上的一个新时期——戏剧芭蕾时期的开始。

A.《红罂粟花》 B.《斯巴达克》 C.《小红星》 D.《永不凋谢的花朵》

6、在芭蕾发展的历史上,“第一个立起脚尖跳舞”的传奇明星是(B):

A.玛丽·卡马戈 B.玛丽亚·塔里奥尼 C.玛丽·莎莱 D.卡洛塔·格里齐

7、(C)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他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并于83岁高龄还创作出了芭蕾舞剧《魔镜》。 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艾斯勒

8、著名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的编导(D),因开启了俄罗斯芭蕾本土化的大门,而被尊称为“俄罗斯古典芭蕾之父”。

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9、芭蕾舞剧(A)是彼季帕的创作顶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不愧于“19实际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A.《睡美人》 B.《天鹅湖》 C.《胡桃夹子》 D.《吉赛尔》

10、下列舞剧中不属于“三大芭蕾”的是(B):

A.《睡美人》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胡桃夹子》 D.《天鹅湖》

11、下列书籍中不属于芭蕾形成初期就出版的舞蹈理论书籍的是(C):

A.比尤尔的《对古今舞剧的看法》 B.梅涅斯特利耶的《根据戏剧的规则谈论古今舞剧》 C.诺维尔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 D.费利耶的《舞谱:舞蹈记录的艺术》

12、芭蕾舞剧《仙女们》作为“芭蕾史上第一出无情节的芭蕾”,被史家誉为“现代芭蕾的处女作”,其编导(D)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芭蕾之父”。

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圣列翁 C.尼金斯基 D.福金

13、(A)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1907年,她在福金的度身创作中,塑造了《天鹅之死》的不朽形象,并因此被誉为“不朽的天鹅”。A.巴普洛娃 B.乌兰诺娃 C.塔里奥尼 D.玛戈·芳婷

14、意大利舞蹈教育家(B)素有“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盛誉,他所创造出的严格教学方法和严谨教学体系对意大利芭蕾学派的发扬光大影响深远。A.圣列翁 B.切凯蒂 C.兰伯特 D.图德

15、心理芭蕾的创始人是(C),其编导的《丁香花园》作为“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至今还在上演。

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巴兰钦

16、作为前苏联芭蕾的代表人物,(D)曾多次受前苏联政府的派遣,出国传授俄罗斯的芭蕾艺术,其中包括1957年至1960年间来华,在北京舞蹈学校开设的《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上任教,并创作了中国题材的民族舞剧《鱼美人》,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彼得·古雪夫

1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现代芭蕾”的是(A):

A.《丁香花园》 B.《奥涅金》 C.《卡门》 D.《斯巴达克》

18、当代芭蕾力作《多少悬在半空中》编导是(B),他是美国著名芭蕾编导大师、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A.伊日·基里安 B.威廉·福赛斯 C.马茨·埃克 D.克里斯多夫·布鲁斯

19、(C)作为在西方现代舞台上点燃第一支火焰的美国现代舞蹈家,建立起了“整体剧场”的概念,对美国和欧洲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邓肯 B.圣·丹尼斯 C.洛伊·富勒 D.魏格曼

20、提出纯粹舞蹈主张,常以“黑暗”、“死亡”为作品主题的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是(D)。A.玛莎·格莱姆 B.圣·丹尼斯 C.泰勒·肖恩 D.魏格曼

三、简答题

1、诺维尔在《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的舞蹈改革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答:乔治·诺维尔是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伟大的芭蕾改革家。在他的著作《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一整套舞蹈革新理论,为后世芭蕾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这些舞蹈改革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情节芭蕾

②主张大自然是唯一的审美对象、灵感的源泉,是情节芭蕾的范本。 ③重视戏剧结构,同时又强调舞剧的特殊性。 ④重视情感的表达,反对偏重舞蹈技巧。 ⑤强调舞蹈艺术家的全面修养。

2、彼季帕对芭蕾艺术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答: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其对芭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对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鹤大型群舞等各种古典芭蕾进行创造性拓展;

②将法国芭蕾的优雅流畅与意大利芭蕾的高度技术糅合,同时体现俄国的现实主义传统; ③接受并发展了浪漫主义芭蕾的交响原则,是一位成功运用交响化的芭蕾舞剧音乐创作舞蹈的舞剧编导;

④在古典芭蕾与性格舞的结合问题上做出了革新与突破。既保存了古典的高难度动作,又使剧情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

⑤他曾任教于圣彼得堡戏剧学校舞蹈科,培养出不少俄国芭蕾演员.

3、浪漫主义芭蕾时期芭蕾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哪些?

答: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芭蕾特点概括如下:

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

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轻盈的风格。

4、米歇尔·福金给现代芭蕾提出的五项编导准则是什么?

答:1914年,米歇尔·福金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公开发表了著名的《现代芭蕾宣言》,严厉抨击了古典芭蕾后期的种种弊端之同时,也给方兴未艾的现代芭蕾提出了五项编导准则:

第一,这种新型芭蕾不应去编排现成或即定舞步的组合,而应在每一次的创作中,都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创造相应的新形式,以此为表现某个特定的时代服务,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第二,哑剧手势只有在表现戏剧的情节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毫无意义; 第三,程式化动作只有在重现某种时代的风格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属于堆砌; 第四,组舞和群舞应在新型芭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同独舞一道为表现整部作品服务,而不应继续扮演装饰性的角色;

第五,新型芭蕾提倡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既不作音乐和舞美的奴隶,也不把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强加给音乐和舞美,而是确保彼此都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

5、西方现代舞的总体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哪些?

答:现代舞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但其艺术特征还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在艺术创作中,充分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以生命的自由委身不断流动的动态之中,探求奔放的情感表露,其艺术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2)在艺术风格方面,崇尚自然,不再追求优雅和谐,而是紧张、粗粝、神秘、压抑和沉重。

(3)在艺术倾向上,带有古典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某些特征,承认美的多样性。

(4)在艺术思想上,主张真实地反映世界,追求个性解放,以人体的解放与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

(5)在艺术探索上,注重个人风格,并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探索创造富有个性化、系统性的动作体系和技术流派。

6、玛莎·格莱姆创造的“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特点有哪些? 答:玛莎·格莱姆作为一代现代舞宗师,为世界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套极具表现力的身体运动技巧,即“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这套技术技巧体系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了现代舞蹈技术的经典。概括而言,其特点如下: (1)以呼吸为原动力;

(2)伴随着呼吸,以身体躯干为轴,向四肢收缩与伸展,即吐气时收腹内敛,吸气时肢体挺直外展;

(3)伴随着呼吸,复以脊椎为轴,身体进行螺旋式的拧转; (4)伴随着呼吸,顺应地心引力,不断地实现重心的转换。

四、论述题

1.从自身谈起,阐述芭蕾审美标准有哪些。 2.为什么天鹅湖成为芭蕾舞剧史上最富盛名的经典?

3.试论古典芭蕾的动作原理和美学原则,以及它对你专业上的帮助与影响有哪些? 4.收缩——放松。

第19篇:《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 意大利 ,兴盛于 法国 ,1581年诞生的 《王后的喜芭蕾》 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吕里、博尚 和 莫里哀 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 安芝奥林尼 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 怪诞、喜剧、半性格 和 崇高 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 乔治·诺维尔 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 “情节芭蕾” 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 多贝瓦尔 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 《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 《仙女》、《吉赛尔》和 《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 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 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 吉赛尔 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 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 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 和 交响芭蕾时期 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 费多尔·洛普霍夫 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惹奈 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 德·瓦鲁娃 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 兰伯特 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 和 美国芭蕾剧院 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13、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芭蕾的发展中,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进行了两种倾向的改革:一是 上演当代芭蕾经典作品 ,如巴兰钦、罗宾斯等人的舞剧;二是 上演法国青年编导的试验探索剧目以及外国编导的现代芭蕾作品 。

14、现代人体动作的科学思想成熟于20世纪初的 德国 ,代表人物为 鲁道夫·冯·拉班。

15、20世纪西方现代舞蹈家们聚集在现代舞的旗帜下,以 打倒偶像崇拜 为标识, 标榜反传统 为特征,因而曾被统称为现代派舞蹈。

16、洛伊·富勒在对舞蹈本质进行探究之中,建立了 “整体剧场” 的概念,这一观点对美国和欧洲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7、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 伊莎多拉·邓肯 所提倡的自由舞蹈具有 对古希腊艺术精神的追求、伴随音乐起舞 和 即兴起舞 等艺术特色。

18、美国现代舞先驱露丝·圣·丹尼斯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 以东方精神和情调传播宗教精神和艺术精神 ,并以独树一帜的舞蹈技巧和服装设计影响美国舞蹈的一代舞风。

19、玛丽·魏格曼在论文《舞台舞蹈与舞台舞蹈家》中明确指出:现在有两种基本的创作舞蹈类型,即 纯粹舞蹈 和 戏剧舞蹈 。 20、美国现代舞奠基人之一多丽丝·韩芙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与 韦德曼 共同创造了以“失 衡—复衡”为基本原理的技巧体系,后由其学生约瑟·林蒙继承与发展为“林蒙技巧”。

二、选择题

1、18世纪法国芭蕾的发展中,男子垄断芭蕾舞剧的局面被才能出众的女舞蹈家所打破,其中“炫技派”的代表人物是(A)。A.玛丽·卡马戈 B.玛丽·莎莱 C.范尼·切里托 D.卡洛塔·格里齐

2、从题材上讲,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剧(B)开辟了木偶题材的芭蕾舞剧发展领域。A.《仙女》 B.《葛蓓莉娅》 C.《吉赛尔》 D.《胡桃夹子》

3、被誉为“俄罗斯芭蕾奠基人”,芭蕾舞剧《舞姬》的编导是(C):

A.菲利普·塔里奥尼 B.圣列翁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4、俄国芭蕾史上最重要的经纪人,筹办“俄罗斯演出季”,并在之后正式成立固定剧团,为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是(D):

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福金 C.尼金斯基 D.佳吉列夫

5、大型革命芭蕾舞剧(A)被认为是苏联“现实主义芭蕾的范例”,它的上演标志着苏联芭蕾史上的一个新时期——戏剧芭蕾时期的开始。

A.《红罂粟花》 B.《斯巴达克》 C.《小红星》 D.《永不凋谢的花朵》

6、在芭蕾发展的历史上,“第一个立起脚尖跳舞”的传奇明星是(B):

A.玛丽·卡马戈 B.玛丽亚·塔里奥尼 C.玛丽·莎莱 D.卡洛塔·格里齐

7、(C)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他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并于83岁高龄还创作出了芭蕾舞剧《魔镜》。 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艾斯勒

8、著名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的编导(D),因开启了俄罗斯芭蕾本土化的大门,而被尊称为“俄罗斯古典芭蕾之父”。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9、芭蕾舞剧(A)是彼季帕的创作顶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不愧于“19实际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

A.《睡美人》 B.《天鹅湖》 C.《胡桃夹子》 D.《吉赛尔》

10、下列舞剧中不属于“三大芭蕾”的是(B):

A.《睡美人》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胡桃夹子》 D.《天鹅湖》

11、下列书籍中不属于芭蕾形成初期就出版的舞蹈理论书籍的是(C):

A.比尤尔的《对古今舞剧的看法》 B.梅涅斯特利耶的《根据戏剧的规则谈论古今舞剧》 C.诺维尔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 D.费利耶的《舞谱:舞蹈记录的艺术》

12、芭蕾舞剧《仙女们》作为“芭蕾史上第一出无情节的芭蕾”,被史家誉为“现代芭蕾的处女作”,其编导(D)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芭蕾之父”。

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圣列翁 C.尼金斯基 D.福金

13、(A)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1907年,她在福金的度身创作中,塑造了《天鹅之死》的不朽形象,并因此被誉为“不朽的天鹅”。A.巴普洛娃 B.乌兰诺娃 C.塔里奥尼 D.玛戈·芳婷

14、意大利舞蹈教育家(B)素有“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盛誉,他所创造出的严格教学方法和严谨教学体系对意大利芭蕾学派的发扬光大影响深远。A.圣列翁 B.切凯蒂 C.兰伯特 D.图德

15、心理芭蕾的创始人是(C),其编导的《丁香花园》作为“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至今还在上演。

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巴兰钦

16、作为前苏联芭蕾的代表人物,(D)曾多次受前苏联政府的派遣,出国传授俄罗斯的芭蕾艺术,其中包括1957年至1960年间来华,在北京舞蹈学校开设的《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上任教,并创作了中国题材的民族舞剧《鱼美人》,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彼得·古雪夫

1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现代芭蕾”的是(A): A.《丁香花园》 B.《奥涅金》 C.《卡门》 D.《斯巴达克》

18、当代芭蕾力作《多少悬在半空中》编导是(B),他是美国著名芭蕾编导大师、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A.伊日·基里安 B.威廉·福赛斯 C.马茨·埃克 D.克里斯多夫·布鲁斯

19、(C)作为在西方现代舞台上点燃第一支火焰的美国现代舞蹈家,建立起了“整体剧场”的概念,对美国和欧洲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邓肯 B.圣·丹尼斯 C.洛伊·富勒 D.魏格曼 20、提出纯粹舞蹈主张,常以“黑暗”、“死亡”为作品主题的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是(D)。 A.玛莎·格莱姆 B.圣·丹尼斯 C.泰勒·肖恩 D.魏格曼

三、列举题

1、芭蕾的起源受到哪几方面的影响:

古希腊的舞蹈; 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意大利的职业喜剧; 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 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2、浪漫主义芭蕾时期的舞蹈家: 玛丽亚·塔里奥尼; 艾斯勒; 布农维尔; 佩罗; 圣列翁; 狄德罗

3、《四人舞》的首演舞蹈家:

格朗; 格里齐; 切里托; 玛丽亚·塔里奥尼

4、“佳吉列夫舞团”的舞蹈家:

福金; 卡尔萨文娜; 尼金斯基; 尼金斯卡; 麦辛; 巴甫洛娃; 里尔法; 巴兰钦

5、奠基一代现代舞蹈家:

玛丽·魏格曼; 库特·尤斯;汉娅·霍尔姆; 玛莎·格莱姆; 韩芙丽; 查尔斯·韦德曼

6、邓肯的代表作品: 《马赛曲》; 《国际歌》; 《少女死亡之舞》; 《斯拉夫进行曲》; 《第六交响曲》

四、简答题

1、诺维尔在《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的舞蹈改革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答:乔治·诺维尔是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伟大的芭蕾改革家。在他的著作《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一整套舞蹈革新理论,为后世芭蕾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这些舞蹈改革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情节芭蕾

②主张大自然是唯一的审美对象、灵感的源泉,是情节芭蕾的范本。 ③重视戏剧结构,同时又强调舞剧的特殊性。 ④重视情感的表达,反对偏重舞蹈技巧。 ⑤强调舞蹈艺术家的全面修养。

2、彼季帕对芭蕾艺术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答: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其对芭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对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鹤大型群舞等各种古典芭蕾进行创造性拓展; ②将法国芭蕾的优雅流畅与意大利芭蕾的高度技术糅合,同时体现俄国的现实主义传统; ③接受并发展了浪漫主义芭蕾的交响原则,是一位成功运用交响化的芭蕾舞剧音乐创作舞蹈的舞剧编导;

④在古典芭蕾与性格舞的结合问题上做出了革新与突破。既保存了古典的高难度动作,又使 剧情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

⑤他曾任教于圣彼得堡戏剧学校舞蹈科,培养出不少俄国芭蕾演员.

3、浪漫主义芭蕾时期芭蕾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哪些? 答: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芭蕾特点概括如下:

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

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轻盈的风格。

4、米歇尔·福金给现代芭蕾提出的五项编导准则是什么?

答:1914年,米歇尔·福金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公开发表了著名的《现代芭蕾宣言》,严厉抨击了古典芭蕾后期的种种弊端之同时,也给方兴未艾的现代芭蕾提出了五项编导准则:

第一,这种新型芭蕾不应去编排现成或即定舞步的组合,而应在每一次的创作中,都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创造相应的新形式,以此为表现某个特定的时代服务,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第二,哑剧手势只有在表现戏剧的情节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毫无意义; 第三,程式化动作只有在重现某种时代的风格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属于堆砌; 第四,组舞和群舞应在新型芭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同独舞一道为表现整部作品服务,而不应继续扮演装饰性的角色; 第五,新型芭蕾提倡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既不作音乐和舞美的奴隶,也不把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强加给音乐和舞美,而是确保彼此都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

5、西方现代舞的总体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哪些? 答:现代舞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它的最鲜明特点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但其艺术特征还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在艺术创作中,充分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以生命的自由委身不断流动的动态之中,探求奔放的情感表露,其艺术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2)在艺术风格方面,崇尚自然,不再追求优雅和谐,而是紧张、粗粝、神秘、压抑和沉重。

(3)在艺术倾向上,带有古典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某些特征,承认美的多样性。(4)在艺术思想上,主张真实地反映世界,追求个性解放,以人体的解放与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 (5)在艺术探索上,注重个人风格,并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探索创造富有个性化、系统性的动作体系和技术流派。

6、玛莎·格莱姆创造的“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特点有哪些? 答:玛莎·格莱姆作为一代现代舞宗师,为世界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套极具表现力的身体运动技巧,即“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这套技术技巧体系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了现代舞蹈技术的经典。概括而言,其特点如下: (1)以呼吸为原动力;

(2)伴随着呼吸,以身体躯干为轴,向四肢收缩与伸展,即吐气时收腹内敛,吸气时肢体挺直外展;

(3)伴随着呼吸,复以脊椎为轴,身体进行螺旋式的拧转; (4)伴随着呼吸,顺应地心引力,不断地实现重心的转换。

舞蹈基础知识部分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舞蹈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学科的特点及作用;理解并掌握学习过程中常用舞蹈术语和舞蹈记录方法;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明确学习舞蹈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㈠、舞蹈的特点、作用与种类

1、舞蹈的概念: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2、舞蹈作用

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入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它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作为教育手段,舞蹈活动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协调、灵活,富有节奏感、表现力,而且可以丰富、抒发、表达情感,起到良好的健身、健心作用。舞蹈对人们(表演者.欣赏者)的心态、生理、情感、品德等多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所具有的深远的社会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的基本要素直接影响着舞蹈的风格和美感的形成,直接影响舞蹈所展示的人物性格、情操、风度、气质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等。

3、舞蹈种类

根据舞蹈参加者与舞蹈的目的作用不同,划分为公众舞(生活舞)和剧场舞(艺术舞蹈)。

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划分为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特点,划分为独舞(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舞剧、音乐舞蹈史诗。

根据舞蹈的性质、体裁特点,划分为情节舞和情绪舞。

社交舞蹈又名“交际舞”或“交谊舞”。由民间舞蹈演变而成,主要有“华尔兹(三步舞)”、“布鲁士(慢四步)”、“狐步(快四步)”、“探戈”、“仑巴”等。

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舞”。为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五类。“摩登舞”部分包括:华尔兹、探戈、狐步、维也纳华尔兹、快步;“拉丁舞”部分包括:桑巴、伦巴、恰恰恰、帕索多布累、牛仔舞等。

㈡、舞蹈教学常用术语

1、基训:

指以舞蹈演员或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

2、主力腿:

指动作过程中,或者形成姿态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称主力腿。

3、动力腿:

指与主力腿相对而言,非重心支撑的一腿为动力腿,可做各种屈伸,摆动等动作。

4、起泛儿:

舞蹈俗语,指动作前的准备姿势,技巧前的准备动作,都称作“起泛儿”。

5、法儿:

指舞蹈时是否得法,即动作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韵味。

6、韵律: 指在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造成欲左先右,欲纵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辩证的规律,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韵律。

7、身段:

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或训练中,各种舞蹈的形体动作的统称。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如:坐、卧、行、走、甩袖、亮相等都称为身段。

8、形体:

指演员的身体形态。通用在戏剧中,尤为话剧和电影所常用。话剧和电影演员的身体训练和舞蹈训练称为:“形体训练”,这种课程称为:“形体课”。

9、舞蹈动作:

指经过提炼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10、造型:

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们将雕塑性强的动作姿态称为“造型”。

11、亮相:

指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场(有时也用于下场)或—段舞蹈,武打完毕之后,在—个短促的停顿中所做的姿态叫亮相,它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程式动作。

㈢、舞蹈记录方法

主要是书面记录方法。其具体内容包括:舞蹈内容简介、舞蹈音乐、基本动作、场记和舞台美术等五个部分。

1、内容简介(可包括舞蹈主题或训练目的):用简炼生动的文字将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以及展示主题所设置的典型环境和主要情节介绍清楚.作为舞蹈教材作品应写出教学目的或教学提示。

2、舞蹈音乐:一般采用简谱记录主旋律。如果有几首乐曲就按顺序将其编为曲一,曲二……为了便于记录动作顺序、场记,应在主旋律上标出小节数。同时要将音乐演奏的要求,如表情.力度、速度等加以标明。乐曲的演奏顺序,遍数,演奏使用的乐器从音响效果等都应根据需要在乐谱上加以注明。

3、基本动作(可包括主要的主体组合动作):主要记录舞蹈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基本动作和较难做的组合动作。其他动作(如过程性动作等)就可放在场记部分说明跳法;基本动作记录应包括:动作名称或编号,动作节拍数,人体方位,动作起止路线,身体重心变化等,可配上关键性人体动作图。

4、场记:通过舞台调度图和文字说明及必要的动作插图,把一个舞蹈的情节、动作、造型、队形及地位的变化、表演要求等分段记录下来,比较完整地反映其表演过程.场记的记录内容应根据舞蹈作品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取舍。

5、舞台美术:包括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灯光等。它在舞蹈中,为舞蹈形象提供典型环境,显示时代特征,烘托舞台气氛,协助舞蹈更好地揭示主题和塑造典型。舞台美术可用图画、文字结合记录。

舞蹈基本动作与技能训练部分

一、教学目的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舞蹈基本动作、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学习训练,逐步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优美感。初步培养舞蹈时,动作与呼吸,感情体验与表达的和谐一致的能力。为今后的舞蹈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舞蹈基本动作介绍

1、人体自身及各部位运动

2、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形、脚形、手位、脚位

⑴基本手型

①掌型:兰花掌、虎口掌、五指分掌(儿童)

②拳型:半握拳、佛手拳、实心拳、

③指型:单指、剑指、

⑵基本脚型 : 勾脚、绷脚、擓脚、勾绷脚。

⑶基本手位 : 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⑷基本脚位

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3、芭蕾舞基本手形、手位、脚位

⑴芭蕾舞基本手型

⑵芭蕾舞基本手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七位

⑶芭蕾舞基本脚位:

一、

二、

三、

四、五位

4、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和动作

⑴手臂的基本姿态: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托按掌、山膀按掌、斜托掌、冲掌、提襟

⑵手臂的基本动作

①单手基本动作:

撩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②双手配合动作:

晃手、摇臂、云手、小五花、盘手

㈡舞蹈基本动作、技能训练

1、身体各部位中间活动训练

地面练习:勾绷脚、吸腿外开练习、软开度、力度训练等

2、把上基本动作训练

⑴擦地勾绷脚练习

⑵蹲的练习

⑶小踢腿

⑷腰的练习

⑸吸撩腿的练习

⑹控制练习

⑺压腿、耗腿、大踢腿

㈢舞蹈基本技能的介绍与训练

1、转的练习

2、跳跃的练习

3、翻身的练习

㈣基本舞步的介绍与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部分

一、教学目的:

在把上和中间基本动作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身体各部位的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成果的同时使学生在舞蹈时,体验呼吸与动作、呼吸与神韵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舞蹈时的自然呼吸能力,不断提高自身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舞蹈情趣及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

㈠中国古典手臂基本姿态和动作

㈡中国古典舞手脚位组合

㈢提沉组合

㈣冲靠组合

㈤手眼组合

㈥漫步组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部分

第一章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简介东北秧歌的风格、动作特点和种类

1、风格特点;火暴、泼辣、幽默、稳静

2、动作特点;哏、俏、幽、稳、美、浪、颤

3、秧歌的种类:

东北秧歌、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等。

㈡体态动律练习

1、基本体态:

上身略前倾,膝部稍屈。

2、动作韵律:

⑴压脚跟

⑵屈伸:

单屈伸双屈伸软屈伸硬屈伸

⑶上身动律:

① 左、右横摆身

② 左右前后拧身

③ 前后扭身

㈢手巾花:

1、手绢拿法:

全把握巾、单指帖巾、握巾角

2、使用方法:

⑴挽花(里挽花、外挽花)

⑵片花(里片花、外片花)

⑶碎绕花(里碎绕花、外碎绕花) ⑷小王花

3、常用手巾花:

⑴单臂花

⑵交替花

⑶双臂花

⑷盖分花

⑸十字花

⑹展翅花

⑺扁担花

㈣基本舞步

1、后踢步

2、前踢步

3、十字步

4、别步

㈤扇花

1、扇子各部位名称:

扇柄、扇口、扇面、扇角、扇骨

2、扇子的拿法:

⑴二指别扇

⑵二指捏扇

⑶握扇

3、基本扇花:

⑴圆花扇

⑵碎抖扇

⑶八字摆扇

⑷合开扇

⑸硬扭扇

㈥组合训练

1、东北秧歌《基本动律组合》

2、东北秧歌《手巾花组合》

3、东北秧歌《跳踢步组合》

4、东北秧歌《扇花组合》

5、汉族儿童舞蹈:《我是公社小社员》

第二章蒙族民间舞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蒙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简介蒙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1、风格特点:

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

2、动作韵律特点: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㈡体态动律练习

1、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2、手形: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叉腰为一字叉腰。

3、常用手位:

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六位、七位、八位

4、腿部动律:平屈伸

5、上身动律:摆身

6、上身动律:推身

7、上身动律:靠身

㈢手、臂、肩基本动作

1、手腕的动作:

⑴硬腕

⑵翻转腕

2、肩的单一动作

⑴硬肩

⑵耸肩

⑶送肩

⑷软肩

⑸笑肩

⑹收肩

⑺碎抖肩

㈣基本舞步

1、平步:

2、《马步组合》的单一动作

⑴勒马手势:(拉缰绳)

⑵软骑:

⑶硬骑:

⑷铃铛马步(滑步马步):

⑸跑马步:

⑹跺马步:

⑺吸跳马步:

⑻摇篮马步:

㈤组合训练

1、蒙古族《硬腕手位组合》

2、蒙古族《肩组合》

3、蒙古族《马步组合:小骑兵》

第三章藏族民间舞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简介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动作特点和类型

1、风格特点:纯朴、健壮、粗犷、豪放

2、动作特点:颤、开、顺、舞袖

3、类型:果谐、堆谐(踢踏舞)、弦子舞、锅庄等。

㈡体态动律练习

1、手式:叉腰五指并拢,指尖朝斜前下方。

2、动律特点:

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软的屈伸。而有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

㈢基本舞步

1、踢踏舞基本动作

⑴基本步

⑵退踏步

⑶抬踏步

⑷七点抬踏步

⑸横跺步

⑹嘀哒步:

⑺平步:

⑻亮相:

2、弦子舞基本动作

⑴连靠

⑵三步一撩

⑶进退步

⑷平步退

⑸两个动作间的晃范动作。

⑹长靠

⑺退上步

⑻长靠二

⑼单靠

⑽悠踢步

⑾四步转身。

⑿拖步

⒀行礼(献哈达)

㈣组合训练

1、藏族《弦子组合》

2、藏族《踢踏组合》

3、藏族儿童舞蹈:《翻身农奴喜洋洋》

第四章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维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简介维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动作特点和种类

1、风格特点:挺拔、优美、抒情、多姿

2、动作特点:挺胸、立腰、扬头,双膝微颤,小腿灵活轻快地踢出,同时眼神巧妙配合。

3、种类:多朗、赛乃姆、萨玛、纳孜尔库姆、夏地亚纳和其他道具舞蹈。

㈡体态动律练习:

基本动律:摇身点颤。

作法:右腿为主力腿,膝微屈,左脚旁点位离地准备。前半拍,左脚拇指内侧点地,右腿直膝,身体重心上移,同时身体左肩带动平摇。后半拍右膝微屈颤动,身体重心还原左脚离地。

㈢常用手型、手位、脚位

1、手形:立腕,手指松弛,大拇指与中指相捏。

2、叉腰:虎口打开叉在腰间。

3、托帽式:右手托在右耳后,左手指向8点上方。

4、手位:展翅位、山膀按掌位、扁担位、托按掌位

要点—在各种手位上都要注意压腕、立掌。

5、铃鼓拿法:

右手拇指扣住鼓边,三指在鼓面,小指抵住鼓边。

㈣基本舞步

1、点步

2、换侧点步

3、旁点斜上步

4、点踏步

5、基本步

6、碾步

7、点退步

8、三步一抬

㈤组合训练:

1、维吾尔族《手位韵律组合》

2、维吾尔族《舞姿步伐组合》

3、维吾尔族儿童舞蹈:《铃鼓舞》

第五章傣族民间舞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傣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简介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1、风格特点:优美、灵活、朴实、矫健、含蓄

2、动作特点:舞姿具有雕塑性,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躯干和手臂保持一定弯度,形成特有的“三道弯”。

㈡基本手形、手位、脚位

1、傣族舞蹈基本手形:

⑴掌形⑵冠形

⑶爪形⑷嘴形

⑸叶形⑹曲掌

2、基本脚位:

⑴正步

⑵丁字步

⑶之字步

⑷点丁字步

⑸跟点丁字步

3、基本手位:

⑴低展翅(单、双)⑵平展翅(单、双)

⑶高展翅⑷双合翅

⑸单抱翅⑹合抱翅

⑺反抱翅⑻顺展翅

⑼侧展翅

㈢基本舞步

1、平步

2、踮步

⑴单踮步

⑵吸踮步

⑶碎踮步

⑷跳踮步

3、点步

⑴旁点步

⑵点上步

⑶点退步

⑷点跳步

4、《孔雀舞》基本动作:

⑴走步:轻起重落

⑵原地踏步掏手

⑶踏掂步

⑷原地屈伸、提压腕

⑸抖肩吸垫步

⑹退点步

⑺过渡动作

①圆场步后转,半圆蹲

②吸水,抖肩,踏步翻身起

⑻快板动作

①姿态跳步 ②踏掂跑步

③上步转身

㈣组合训练

1、傣族《手位组合》

2、傣族《舞姿步伐组合——孔雀舞》

3、傣族儿童舞蹈:《美丽的小孔雀》

第六章朝鲜族民间舞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鲜族民间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及在幼儿舞蹈中运用。为今后的幼儿舞蹈表现、创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㈠简介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动作特点和节奏

1、风格特点:含蓄、内在、热情

2、动作特点:上身动律小而稳,腿部的快跟步,慢屈伸,动作轻柔,与呼吸配合默契。

3、节奏:

⑴古格里:×·×××××××│×·××××┃

咚哒拉咚哒哒哒哒咚哒拉咚哒

⑵安当:咚·嗒拉嗒咚嗒咚嗒│咚·嗒拉嗒咚嗒咚┃

㈡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

1、基本脚形:

2、脚位: ⑴勾脚

六个脚位 ⑵勾脚尖

⑶绷脚

3、基本手形:

⑴盖手 ⑵摊手 ⑶立手 ⑷垂手 ⑸立手心 ⑹掌

4、手臂的基本姿势:

⑴腰围手

⑵斜下手

⑶横手

⑷斜上手

⑸顶手

⑹抗手

⑺前手

⑻盖弯手

⑼肩围手

⑽交叉手

⑾后背手

㈢基本舞步

1、普通步

2、顿步

3、鹤步

4、滑步

5、盖土步

6、蹉步

7、丁字推移步

8、平转

㈣组合训练

1、朝鲜族《古格里组合》

2、朝鲜族《安当组合》

3、朝鲜族儿童集体舞:《荡秋千》

幼儿舞蹈部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幼儿舞蹈部分的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学习,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幼儿舞蹈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舞蹈表现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习、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适应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服务。

二、教学内容:

㈠幼儿基本舞步

1、走类

2、跑类

3、跳类

㈡幼儿律动

㈢幼儿歌表演

㈣集体舞

㈤幼儿表演舞

外国民间舞蹈部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外国民间舞蹈的介绍与学习,开阔学生的舞蹈眼界,增进对外国民间舞蹈的了解和感受;初步学习掌握西班牙、匈牙利等国家的民间舞蹈基本动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增进舞蹈中舞伴的合作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更广泛地积累舞蹈动作素材提高自身舞蹈素养。

二、教学内容

㈠西班牙民间舞蹈

1、简介西班牙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的特点

刚劲、火暴、热烈的风格特点。

2、基本体态及手型、手位、脚位

3、组合训练:斗牛士

㈡匈牙利民间舞蹈

1、简介匈牙利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的特点

匈牙利民间舞蹈庄重优美,节奏感强。

2、组合

㈢波兰民间舞蹈

1、简介波兰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⑴风格特点:优美、洒脱

⑵动作特点:节奏鲜明、连贯的、柔和不变的步法。每小节的第三拍是柔和的深半蹲,使步法文雅而轻盈。

2、基本动作、手的练习

提示:动作随节奏切断,气质要高傲、体态要挺拔。

3、组合训练

㈣俄罗斯民间舞蹈

1、简介俄罗斯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俄罗斯民间舞优美,富于表现力。女性的舞蹈是优美而朴实的,表现俄罗斯姑娘庄严的性格。男性的舞蹈是刚劲有力的,常有许多花样和离奇古怪的动作,它要求舞蹈者的动作要做得麻利而灵巧。

2、基本动作

3、组合训练

第20篇:中外舞蹈史题5

中外舞蹈史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作答,每题7分,总计35分)

1、雅乐

2、傩舞:傩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因此在古代亦名“逐除”。傩祭的舞蹈特点很鲜明,故人称“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做傩舞。

3、云南花灯

4、多丽丝〃韩芙莉(1895—1958):生于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奥克帕克,卒于纽约市。她最重要的舞蹈理论是倒地—爬起,动作要素:

1、节奏

2、力度

3、图形

5、戴爱莲

6、巴兰钦

1、《葛天氏之乐》

2、“拟古舞谱”

3、六代舞

4、《巾舞》

5、阿热热

6、《倒喇》

7、《观音舞》

8、《坐部伎》

9、朱载堉

10、裕容龄

11、《白纻舞》

12、《明君舞》

13、《西凉乐》

14、《高丽乐》

15、《巴渝舞》

16、六小舞

17、《盘鼓舞》

18、兰陵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40分)

1、简述新秧歌运

2、简述福金芭蕾改革的五项原则动及其意义

3、简述中国民间舞的五种文化类型

4、简述玛莎〃格雷姆舞蹈技巧的基本原理

三、论述题:(任选35分与40分各一题作答,总计75分)

1、论述你对舞蹈功能的认识(35分)

2、论述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35分)

3、论述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40分)

4、通过对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分析,论述中国古典舞风格舞蹈艺术在当代的发展(40分)

《西方舞蹈史》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剧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尚)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哒》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割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柏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葱奈)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德〃瓦鲁娃)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兰伯特)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剧院)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13、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芭蕾的发展中,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进行了两种倾向的改革:一是(上演当代芭蕾经典作品),如巴兰钦、罗宾斯等人的舞剧;二是(上演法国青年编导的试验探索剧目以及外国编导的现代芭蕾作品)。

14、(鲁道夫〃冯〃拉班)发明了“拉班舞谱”,被赞誉为“舞蹈的科学家”。

15、20世纪西方现代舞蹈家们聚集在现代舞的旗帜下,以(打到偶像崇拜)为标识,(标榜反传统)为特征,因而曾被统称为现代派舞蹈。

16、洛伊〃富勒在对舞蹈本质进行探究之中,建立了(“整体剧场”)的概念,这一观点对美国和欧派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7、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伊莎多拉〃邓肯)所提倡的自由舞蹈具有(对古希腊艺术精神的追求)、(伴随音乐起舞)和(即兴起舞)等艺术特色。

18、美国现代舞先驱露丝〃圣〃丹尼斯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以东方精神和情调传播宗教精神和艺术精神),并以独树一帜的舞蹈技巧和服装设计影响美国舞蹈的一代舞风。

19、玛丽〃魏格曼在论文(舞台舞蹈与舞台舞蹈家)中明确指出:现在有两种基本的创作舞蹈类型,即(纯粹舞蹈)和(戏剧舞蹈)。20、美国现代舞奠基人之一多丽丝〃韩芙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与(韦德曼)共同创造了以(“失衡—复衡”)为基本原理的技巧体系,后由学生约瑟〃林蒙继承与发展为“林蒙技巧”。

二、选择题

1、18世纪法国芭蕾的发展中,男子垄断芭蕾舞剧的局面被才能出众的女舞蹈家所打破,其中“炫技派”的代表人物是(A) A玛丽〃卡马戈 B玛丽〃莎莱 C范尼〃切里托 D卡洛塔〃格里齐

2、从题材上讲,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剧(B)开辟了木偶题材的芭蕾舞剧发展领域。A《仙女》 B《葛蓓莉娅》 C《吉赛尔》 D《胡桃夹子》

3、被誉为“俄罗斯芭蕾奠基人”,芭蕾舞剧《舞姬》的编导是(C) A菲利普〃塔里奥尼 B圣列翁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4、俄国芭蕾史上最重要的经纪人,筹办“俄罗斯演出季”,并在之后正式成立固定剧团,为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是(D)

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福金 C尼金斯基 D佳吉列夫

5、大型革命芭蕾舞剧(A)被认为是苏联“现实主义芭蕾的范例”,它的上演标志着苏联芭蕾史上的一个新时期——戏剧芭蕾时期的开始。

A《红罂粟花》 B《斯巴达克》 C《小红星》 D《永不凋谢的花朵》

6、在芭蕾发展的历史上,“第一个立起足尖跳舞”的传奇明星是(B) A玛丽〃卡马戈 B玛丽亚〃塔里奥尼 C玛丽〃莎莱 D卡洛塔〃格里齐

7、(C)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他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并于83岁高龄还创作出了芭蕾舞剧《魔镜》。

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艾斯勒

8、著名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的编导(D),因开启了俄罗斯芭蕾本土化的大门,而被尊称为“俄罗斯古典芭蕾之父”。

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9、芭蕾舞剧(A)是彼季帕的创作顶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不愧于“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

A《睡美人》 B《天鹅湖》 C《胡桃夹子》 D《吉赛尔》

10、下列舞剧中不属于“三大芭蕾”的是(B) A《睡美人》 B《罗密欧与茱丽叶》 C《胡桃夹子》 D《天鹅湖》

11、下列书籍中不属于芭蕾形成初期就出版的舞蹈理论书籍的是(C) A比尤尔的《对古今舞剧的看法》 B梅涅斯特利耶的《根据戏剧的规则谈论古今舞剧》 C诺维尔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 D费利耶的《舞谱:舞蹈记录的艺术》

12、芭蕾舞剧《仙女们》作为“芭蕾史上第一出无情节的芭蕾”,被史家誉为“现代芭蕾的处女作”,其编导(D)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芭蕾之父”。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圣列翁 C尼金斯基 D福金

13、(A)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1907年,她在福金的度身创作中,塑造了《天鹅之死》的不朽形象,并因此被誉为“不朽的天鹅”。A巴普洛娃 B乌兰诺娃 C塔里奥尼 D玛戈〃芳婷

14、意大利舞蹈教育家(B)素有“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盛誉,他所创造出的严格教学方法和严谨教学体系对意大利芭蕾学派的发扬光大影响深远。A圣列翁 B切凯蒂 C兰伯特 D图德

15、心里芭蕾的创始人是(C),其编导的《丁香花园》作为“心里芭蕾的开山之作”至今还在上演。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巴兰钦

16、作为前苏联芭蕾的代表人物,(D)曾多次受前苏联政府的派遣,出国传授俄罗斯的芭蕾艺术,其中包括1957年至1960年间来华,在北京舞蹈学校开设的《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上任教,并创作了中国题材的民族舞剧《美人鱼》,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彼得〃古雪夫

1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现代芭蕾”的是(A) A《丁香花园》 B《奥涅金》 C《卡门》 D《斯巴达克》

18、当代芭蕾力作《多少悬在半空中》编导是(B),他是美国著名芭蕾编导大师、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A伊日〃基里安 B威廉〃福塞斯 C马茨〃埃克 D克里斯多夫〃布鲁斯

19、(C)作为在西方现代舞台上点燃第一支火焰的美国现代舞蹈家,建立起了“整体剧场”的概念,对美国和欧洲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邓肯 B圣〃丹尼斯 C洛伊〃富勒 D魏格曼 20、提出纯粹舞蹈主张,常以“黑暗”、“死亡”为作品主题的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是(D) A玛莎〃格莱姆 B圣〃丹尼斯 C泰勒〃肖恩 D魏格曼

三、列举题

1、芭蕾的起源受到哪几方面的影响: 古希腊的舞蹈: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意大利的职业喜剧;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2、浪漫主义芭蕾时期的舞蹈家: 玛丽亚〃塔里奥尼、艾斯勒、布农维尔、佩罗、圣列翁、狄德罗

3、《四人舞》的首演舞蹈家: 格朗、格里齐、切里托、玛丽亚〃塔里奥尼

4、“佳吉列夫舞团”的舞蹈家: 福金、卡尔萨文娜、尼金斯卡、麦辛、巴普洛娃、里尔法、巴兰钦

5、奠基一代现代舞蹈家: 玛丽〃魏格曼、库特〃尤斯、汉娅〃霍尔姆、玛莎〃格莱姆、韩芙丽、查尔斯〃韦德曼

6、邓肯的代表作: 《马赛曲》、《国际歌》、《少女死亡之舞》、《斯拉夫进行曲》、《第六交响曲》

四、简答题

1、诺维尔在《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的舞蹈改革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答:乔治〃诺维尔是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伟大的芭蕾改革家。在他的著作《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一整套舞蹈革新理论,为后世芭蕾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这些舞蹈改革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一下几点; ⑴情节芭蕾 ⑵主张大自然是唯一的审美对象、灵感的源泉,是情节芭蕾的范本。 ⑶重视戏剧结构,同时又强调舞剧的特殊性。

⑷重视情感的表达,反对偏重舞蹈技巧。 ⑸强调舞蹈艺术家的全面修养。

2、彼季帕对芭蕾艺术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答: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其对芭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⑴对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特大群舞等各种古典芭蕾进行创作性拓展;

⑵将法国芭蕾的优雅流畅与意大利芭蕾的高度技术柔和,同时体现俄国的现实主义传统;

⑶接受并发展了浪漫主义芭蕾的交响原则,是一位成功运用交响化的芭蕾舞剧音乐创作舞蹈的舞剧编导;

⑷在古典芭蕾与性格舞的结合问题上做出了革新与突破,既保存了古典的高难度动作,又使剧情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

3、浪漫主义芭蕾时期芭蕾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哪些?

答: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芭蕾特点概括如下:

⑴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

⑵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了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⑶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经盈的风格。

4、米歇尔〃福金给现代芭蕾提出的五项准则是什么?

答;1914年,米歇尔〃福金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公开发表了著名的《现代芭蕾宣言》,严厉抨击了古典芭蕾后期的种种弊端之同时,也给方兴未艾的现代芭蕾提出了五项编导准则:

⑴这种新型芭蕾不应去编排现成或既定舞步的组合,而应在每一次的创作中,都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创造相应的新形式,以此为表现某个特定的时代服务,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⑵哑剧于势只有在表现戏剧的情节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毫无意义; ⑶程式化动作只有在重现某种时代的风格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属于堆彻;

⑷组舞和群舞应在新型芭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同独舞一道为表现整部作品服务,而不应继续扮演装饰性的角色;

⑸新型芭蕾提倡舞蹈与其它姐妹艺术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既不作音乐和舞美的奴隶,也不把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强加给音乐和舞美,而是确保彼此都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

5、玛莎〃格莱姆创造的“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特点有哪些? 答:玛莎〃格莱姆作为一代现代宗师,为世界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套极具表现力的身体运动技巧,即“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这套技术技巧体系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了现代舞蹈技术的经典,概括而言,其特点如下: ⑴以呼吸为原动力;

⑵伴随着呼吸,以身体躯干为轴,向四肢收缩与伸展,即吐气时收腹内敛,吸气时肢体挺直外展;

⑶伴随着呼吸,复以脊椎为轴,身体进行螺旋式的拧转;

⑷伴随着呼吸,顺应地心引力,不断地实现重心的转换。

《中国舞蹈通史》

一、填空题

1、“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载于( )中。

2、( )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 )。

3、( )是歌颂周武工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 )。

4、汉代“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如( ),是表演者扮成各种鸟兽神仙,表现人降服老虎的故事。

5、汉代出现了歌舞并重的歌舞叫( )。

6、汉代有一种礼仪性和自娱性结合的舞蹈叫( )。

7、( )时代,( )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歌舞艺人,住在特筑的铜雀台上,随时为她表演,这些歌舞艺人被称为(“ ”)。

8、唐代的乐舞机构有( )、( )、( ),集中和培养了大批了乐舞艺人。

9、( )即今朝鲜乐舞,( )即今甘肃武威一带的乐舞。

10、唐代有一个最为铺张豪华的悲舞,“声词哀怨,听之莫不泪下”,它是( )。

11、宋代常用( )手法对唐代最有成就的“大曲”进行按需要择用。

12、用《义勇军进行曲》音乐首创,首演舞者是( )。

13、《尚书〃益稷》中( ),( )是狩猎生活的反映,他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14、歌颂神农发明农具,教民农耕功绩的乐舞叫( )。

15、中华舞蹈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有( )年。

16、( )是古人驱鬼逐疫的舞蹈,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17、相传夏桀欣赏乐舞,以( ),以( )。 哪些成就?

18、从晋到唐代的五六百年间,(《 》)

是历代宫廷宴乐舞中的保留节目,(“ ”)生动的描写了其舞步特征。

19、《胡旋舞》是(《 》)的俗称。 20、( )是宋代时期大城市中商业集中点和娱乐场所。

21、(

)是宋代宫廷宴乐舞蹈,分(《 》)和(《 》)两队。

22、扁担舞,是壮族著名的一种舞蹈,亦称(《 》)。

23、《到春来》,又称(《 》),用于配合剧中的舞蹈情节。

二、简答题

1、唐代“健舞”、“软舞”的艺术特色及其包含的主要舞名。

2、明清两代舞蹈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3、20世纪30年代“学堂歌舞”的代表作及其作为美育教育的社会作用。

4、简述唐代宫廷燕乐(宴乐)及其所包含的舞蹈名目。

5、简述商代舞蹈发展有何新成就?

三、论述题(30)

1、为什么舞蹈艺术在辽、宋、西夏、金时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2、请论述唐代舞蹈的基本审美特征有那些?

3、唐代舞蹈有很高的成就,其中在舞台美术及化妆方面取得了

中国舞蹈史教案模板
《中国舞蹈史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