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舞蹈史

发布时间:2020-03-04 02:29: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1,论述中国原始社会的舞蹈内容及其作用

原始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作为礼仪性的舞蹈,还是以身躯律动性的摆动作为纯粹欢愉的精神表达,舞蹈充分支配了原始人的生活。”

中国古籍中有许多记述原始舞蹈的内容,如“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若国大旱,则帅巫而雩舞”(《周礼·春官》)等。对原始先民来说,舞蹈艺术是和所有的人类传统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对于要达成某种实际和重要的目的的时候,其舞蹈所表现的是一种魔术般的动作。舞蹈给人以力量并能增强氏族或部落内部的秩序与和谐,舞蹈还表达了原始先民一厢情愿祈求降临福祉或避开凶祸的美好愿望。表现祭祀是舞蹈常见的一种形式。

《周礼》、《后汉书》等就载有我国古代人用舞蹈仪式驱逐四方疫鬼的内容(参见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我国现存独龙族的牛锅庄舞,景颇族的„金再再‟舞,傈僳族的„死舞‟,都属于祭祀仪式的蹈。”(林耀华主编《原始艺术史》)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中,舞蹈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和明确的宗教内涵,它所表达的既有崇拜的意味,也是在祈祷——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如北美洲印第安人跳的“野牛舞”、“熊舞”,西非部落的猎舞,澳洲土人的袋鼠舞等。最典型的要数一些非洲部落的性爱舞,它的功利性是刺激生殖欲望。

恩格斯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仪式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具代表性的是澳洲的“科罗波利舞”,它的感情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是模拟再现,例如模拟再现战争或狩猎过程。

第二是力动表现,即纯舞(参见袁禾《中国舞蹈》):它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原始的祭祀舞、狩猎舞、战争舞、性爱舞的确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四大 特征。

2,简述生殖崇拜的舞蹈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乳房、臀部。 原始人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当有妇女分娩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祝祷仪式,要到野外去分娩,认为这可以使土地肥沃。如果妇女因分娩而死(这在原始社会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要对死者举行英雄的葬礼。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是普里阿帕斯,其神像的最大特点是阳物雄伟异常;中国古代的生殖之神则多为女性,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等。

3,论述原始舞蹈

原始舞蹈是一种人类原始文化形态,它还不是有意识的娱乐或艺术创作。 对原始舞蹈的起源,中外学者有各种认识,如起源于游戏、巫术、性爱、劳动等等。中国舞蹈史学研究中的多数意见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形体,还特别创造了人的思想,使舞蹈成为文化而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动作,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然而不能说舞蹈仅仅起源于劳动,还应包括非生产劳动的其他生活活动:战争、性爱、祭祀等等。

4,解释巫术舞蹈

中国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而巫术仪式是世界各民族童年时期的一种原始宗教性的文化活动。巫术仪式中的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其产生看,其产生在尚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舞蹈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中国古代舞蹈与世界其他民族舞蹈一样,也是在先民图腾崇拜与祭祀活动中产生的。其功能则是为先民现实生存服务的,是先民们祭告神灵、传达神意以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其表演也多在祭祀性场合。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这是各民族早期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舞蹈中的遗存。因为中国传统舞蹈产生于特殊的时代和环境,所以仪式性特征十分明显,舞蹈艺术后来作为审美性极强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抒情、审美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仪式性。而巫术仪式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蜡祭:是古代一种祭歌。

女乐:乐舞奴隶,她们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

大韶:简称《韶》,是六乐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还曾见过。 摊祭:古代驱鬼除疫的一种祭祀方式。

六代舞:相传为中国古代黄帝、唐、虞、夏、商、周六个时代的祭祀乐舞。又称六乐。 雅乐舞:雅乐舞蹈是礼乐教化的正统舞蹈,内容很丰富,不过却很难被人理解。 2,简答

《大武》的问世年代及主题。

旋娟与提嫫活跃于何时代。

举出战国时期三个著名的表演性舞蹈或三个著名舞蹈家的名字。战国时代,出现了两个著名舞人── 旋娟与提嫫。从有关记载分析,她们可能掌握了舞蹈与气功中的“轻功”相结合的绝技。 《萦尘》、《集羽》、《旋怀》,旋娟与提嫫这两个最早被记录下来的中国古代舞蹈家的技艺,是令人惊叹的。而舞姿轻盈,确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崇尚的审美特征。

3,论述题

“六代舞”和“六小舞”在西周雅乐文化体系中的表现和作用。

中国古代女乐舞蹈的基本形成脉络即主要审美特征。 “以巨为美,以众为观”是指哪个朝代的舞蹈?含义是是什么?

唐朝。因为唐朝李姓源自鲜卑民族,而鲜卑士兵各个彪悍英勇。是善战的民族。举杨贵妃一例,就多少看出唐王朝李姓血统对体壮结实的勇士是很崇敬的。而这里所提到的“巨”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胖”或“结实”。所以审美角度上看着很健康,很雍容,很勇猛,很魅力。

试论西周雅乐舞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和思想基础。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舞赋:以描述丰富多彩的舞姿为主。傅毅在这里记录的乃是汉代时极为盛行的“般鼓舞”,又称“盘鼓舞”。

舞袖:舞动袖子或者舞衣的袖子

翘舞:即《云翘》舞。用于郊祀的一种乐舞。 胡舞:西域的舞蹈

灵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巴俞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 七盘舞: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建鼓舞:一种击鼓而舞的舞蹈,汉代“百戏”的节目之一。其舞具为建鼓,建鼓又名“楹鼓”,传始于商代。建鼓舞的特点是讲究技巧性,也十分注重技巧与艺术相结合,这也是汉代舞蹈的整体特征。

鱼龙曼延: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

折腰之舞:这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题动作的艺术舞蹈, 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 以柔软的腰功显示她的舞蹈魅力。随时有快节奏的技巧表演和昂扬气势, 但其基调是以柔美轻捷见长, 色彩明丽, 极少萎颓废的情绪。

以舞相属:汉代一种交谊舞,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 2,简答题

赵飞燕之舞的最大特点。

赵飞燕的舞蹈艺术, 《赵飞燕别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的技巧,最早见于史料,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并能控制呼吸。赵飞燕“善行气术”,传说她“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可见其轻功极好,且可能她已能在空中做高难度的技巧,轻盈飘逸,挥洒自如。赵飞燕不仅是位舞蹈艺术家,也是位出色的琴家,她有一张琴名为“凤凰宝琴”。当时长安有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张安世,自幼习琴,15岁时便名满天下,后入宫为汉成帝和赵飞燕演奏了一曲《双凤离鸾曲》 ,其出色的技艺和优美的音乐令皇帝夫妇如痴如醉,赵飞燕尤为激动,令人取来她的琴奏了一曲《归风送远》 ,飘逸逍遥,令张安世惊叹不已。赵飞燕爱惜张安世之才,特求成帝允其随便出入皇宫,并给他一个侍郎的官职,还送给他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两张名贵的琴,一曰“秋语疏雨”,一曰“白鹤”。

“以舞相属”是哪个时期的舞蹈形式?特点是什么?

是两汉魏晋时期的.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

规矩就是失礼

3,论述题

用实例论述汉代中外舞蹈交流状况。

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汉 代宫廷音乐家李延年根据此曲,创作出“新声廿八解”,用于军乐。另外还 有,汉灵帝喜爱西域文化“好胡服、胡帐、胡板、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 竞为之”。统治者对外来乐舞文化的偏爱,以至影响整个阶层的风气。与此 同时,中原乐舞文化也传入外国

从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象谈汉代舞蹈的种类与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技艺向高难度发展,结合舞蹈与杂技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以长袖为特征的《袖舞》,双手执长巾而舞的《巾舞》,也是汉代著名的舞蹈.

《百纟宁舞》,《盘鼓舞》是哪个时期的舞蹈?分析比较他们的特点。

长久流传, 晋至唐的

五、六百年间,一直盛行不衰是酒宴表演中的保留节目。舞者佩戴珠翠饰品,身穿白色长袖舞衣,动作以舞袖为主。她时而高举双袖如天鹅飞翔,时而低回婉转,轻移舞步,如推若引,似留且行,乐声节奏渐快,双袖急挥如雪飘,敏捷步态似流波,如流风行云般轻盈飘逸的舞姿,在观众面前掠过。盘鼓舞:汉代

中国汉代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舞蹈。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盘鼓舞》中作道具的盘是木做的,椭圆形,鼓稍高于盘子,直径约三十多厘米。一般鼓为一面或两面,盘为六个或七个,也有用四个、五个或三个的。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一鼓,所以又称七盘舞(有时只用鼓而不用盘,或以鼓代盘)。

汉代女乐舞蹈的动作特征。

一、

二、

三、

四、艺、技相融,以舞为重 美丑相兼,刚柔相济 神秘奇谲,以悲为美 形神兼备,意境深邃

舞蹈史

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 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跳动的舞蹈史

外国舞蹈史名词解释

中国舞蹈史教学大纲

舞蹈史
《舞蹈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外舞蹈史 舞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