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9 08:42:2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表现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在教学中把主动权交换给学生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感受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感受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推荐第2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导学案设计

合肥市56中小学 杨献军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的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的开始都是以一首现代诗歌打头,非常有新意。孩子们也爱读。第十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首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全诗共有八个小节,分三个部分来写:

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至七小节为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第八小节为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显示出了“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和情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在老师指导下读懂开头和结尾,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 ,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3、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学习活动一:检查预习,个性展示

1、这篇课文有好多生字,你通过预习学会了吗?

(1)小组内认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2)组内互相检查书上的描红练习,指名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或者难记,也可以介绍自己巧妙识记字形的办法。

2、小组汇报预习情况。学习活动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哪些小节内容联系紧密,用“‖”给诗歌分段, 诗歌有什么结构特点?

3、小组内分节读课文,相互交流所学

4、学习展示:

(1) 指名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2) 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 交流: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 动物有家 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 (4) 指名读第一节和第八节,感受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活动三:指导写字

1、小组交流:“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你认为本课最难写的字是()。

2、出示难写字的笔顺和学生共同书写,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小组内互评。

五、课内小结。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六、当堂达标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uǒ lù sōnɡ shǔ jì mò

( ) ( ) ( ) huānɡshānyělǐnɡ zhīfányâ mào ( ) ( )

jiān áo páo xiào ɡē yáo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摇( ) 散( )掌( )包( )寂( ) 谣( ) 撒( )撑( )袍( )叔( )

三、用“√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春风(fēnɡ fēn ) 染绿( lǜ lù ) 锨镐( ɡāo ɡǎo ) 涌起(yǒnɡ yōnɡ )

结束(sù shù ) 树丛(cónɡ chónɡ) 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第二课时略)

预习案:

1、朗读第一遍课文,借助生字表或字典,争取读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读破句。

2、默读第二遍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或查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思? 4.你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出示学习目标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2.诗歌是美的语言,是情的艺术。我们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诗中描绘的情境和表达的情感。谁来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

师生评议:从他(她)的朗读中能听出些什么? 你还想怎么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 师范读。

说说你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听了别人的朗读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3.读课文,读通、读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首尾,学习写作 1.师引读第

一、第八小节。

2.生找出这两个小节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3.说说首尾呼应的好处,(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四、设置悬念,顺延激情

那么,是哪一位魔法师让“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呢?下一堂课,我们将揭开谜底。

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1.写同音字

yáo mò xiao 歌( ) 寂( ) 咆( )

( )远 ( )非 ( )敬

( )摆 ( )汁 微( ) 2.默写词语

荒山野岭 叮叮当当 裸露 枝繁叶茂 又蹦又跳 拥抱 3.指名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读。

河畔

推荐第3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千岛春色

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咀嚼要点]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

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 )的家园

( )的树叶

( )的秋天

( )的果园 ( )的家园

( )的树叶

( )的秋天

(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我们仿佛来到了植树的现场,听到了掀镐丁丁当当的歌谣,清水哗哗作响的乐曲,看到了少先队员们有的挽起袖管,用力的挥动着铁镐,有的抱着小树苗来回穿梭,还有的拎着水桶忙着给树苗浇水„„一派欢快的景象。

转眼间,光秃秃的山岭,成了绿色的海洋,山岩也躲进了绿荫,再也不被烈日暴晒,群山到处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群山起伏,犹如阵阵海涛,那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小鸟起来了,又是搭窝又是筑巢;松鼠、小兔、小猴更是在绿色的大伞下,茂密的树丛中快乐地玩耍。山下的河水也不再浑浊了,碧绿碧绿的„„秋天到了,山上的果园散发出阵阵清香,一派丰收的景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读题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植树经历,仔细看图,给在家讲讲植树的场面。

二、课内外结合,读好课文。

1、乡郊野外那清新的泥土气息,同学们手中丁当碰撞的劳动工具,无不给我们的大自然送去了春天的第一声问候,当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间消失于泥土的缝隙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读好这一段文字吗? (1)组织评论

(2)边想象劳动的场面,边读好课文。

2、师范读

三、

四、七节

读了要让别人感觉到满眼的苍翠,满山的生机。

3、绿色世界的不断扩大,不公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也为小动物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天堂,该怎样把这种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一起读好

五、六小节。

(1)小鸟、小兔、小猴有了自己的家,那动物王国的其他动物来到这之后又会怎么样呢?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赞一赞这美丽的家园。 (2)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你知道它还有哪些作用于呢?先小组交流一下每人的课题研究资料,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汇报研究成果。

三、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1、大家看植树还有这么多的好处,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劳动能使大地披上绿装,能使用权小动物在自己的天地里快乐地生活,内心就有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喜悦

2、教师引读第

一、八节

3、春光为何能染绿我们的双脚呢?

4、国为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苍翠,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所以地球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要从小参加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美化地球,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用我们的爱心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四、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经声背

3、配乐齐背

五、拓宽视野

1、学习班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固沙的“尖兵”;抗盐碱的“勇士”,大气的“清洁工”,净化污水的“能手”,噪声的“消音器”,天气的“预报员”等。

3、把那段赞美的话写下来,可用上提供的词语。

推荐第4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导学案 第一课时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武兆敏

参与人:朱爱美吴 娜王付香徐秀英审核人

成功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好课文。

2、我会认识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认读两条绿线内4个二类生字。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资料链接:

作者滕毓旭:1937年2月生,大连市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任教,曾担任过杂志社的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高级讲师。滕毓旭儿童诗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版的作品有:《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绿色的梦》、《我是小乖乖》、《老虎怕山雀》、《谈天说地唱儿歌》等等。

课前预习:

1.根据提示,简要概括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节):写。 第二部分(第2-7节):写。 第二部分(第8节):写。 (友情提醒: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相信你一定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我认为本文中最易读错的字有(注音):

最难写的字有:

3.描红课后生字,再各写2遍,给生字注音。并画出生字词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抄写三遍。(友情提醒:抄写时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4.理解词语的意思,可写在书上 。(建议: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5.摘抄诗歌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并用()附后说说为什么?() 家长(督查)签名:

预习反馈:

1.组员之间互读生字词,说说该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或字形。

2.组员分节朗读课文,看谁读锝正确、流利。

3.交流你所摘抄的诗句。

质疑探究:

1、初读了全诗后,你的问题是

(友情提示:这个问题你能完成吗?先自己尝试着做一做,课上再在小组内交流。)

2、自由朗读全诗,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3、认真读读,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当堂检测:

1.给带点字注音。

gēyáoluǒlùjìmòpáo xiàomào mìyōng bào()() ()()() ()

zhī fán yâ màohuāngshān yě lǐng

()()

mò()不关心()逆之交沉()寂()

yáo歌()()役煤()()远佳()

2.按要求写近义词 :

煎 熬 ()待到()滋润() 裸 露 ()咆哮 ()寂寞()

3.《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体裁是() 。这首诗歌,细致地描绘了()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了()以实际()的决心。

成功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导学案 第二课时

成功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好课文。

2、我会认识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认读两条绿线内4个二类生字。

3、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课前预习:

(友情提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诗歌读一遍,再完成下列题目。)

1、诵读课文,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

2、找出全文首位呼应的句子,并写下来。

预习反馈:

1.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2.找出全文首位呼应的句子,说说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1.各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读课文2-7小节,思考:

(1)说说你的植树经历。

(2)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植树造林很辛苦,可“我们”却是“撒一路欢笑”“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我们”?

(4)你还知道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

2.“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思?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

当堂检测:

1.给正确的读音画“——”

锨镐(gāogǎo ) 流淌(tǎntǎng) 河畔(pànbàn )

结束(shùsù )树丛(chóngcóng) 撑起(chēnchēng)

2.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中的“光”的解释应为()。“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小鸟抖动彩翼,();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4山下的河水不再(),()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看到今天“丰收的果园”,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昔日那里曾是“()”。 (填成语)

知识积累:

1.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Δ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Δ多一片绿叶,多一分温馨。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2.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

Δ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

3、植树造林的好处:大致说来有三点:

Δ首先,植树造林可以绿化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就会显得气氛单调、枯燥乏味。有了绿化的环境,从大的范围说,可以调节气候,防止风沙;从小的范围说,可以消除污染,减弱噪音,吸滞尘埃。难怪人们一说到绿化环境,就想到了植树造林呢!

Δ其次,植树造林还可以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总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空气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保持平衡。

Δ第三,植树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那就能促使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课后作业:

1.照样子写比喻和拟人句

小鸟抖动彩翼,仿佛展开一把五色的绢扇。

山下的洪水不再浑浊咆哮,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2.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成功反思:

推荐第5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读书、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3、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准备:教师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诗歌成就有所了解。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师板书课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中感悟

1、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师: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

5、过渡: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百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披文入情,走进劳动现场

1、齐读诗歌第一小节,思考:“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你仿佛看到是谁欢笑着迎着春风走来?写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向荒山野岭进军的画面,感受大家植树造林的豪情和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2、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来描述同学们劳动的热烈场面的?默读诗句,画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1) “锨镐叮叮当当”“奏响”“歌谣”“哗哗”“滋润”等词语中体会植树劳动的热烈场面和同学们的欢欣喜悦。 (2)、照样子写词语:

丁丁当当-- 哗哗流淌-- 棵棵树苗-- (3)、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

(4)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这热闹的植树场面

3、教师描述:乡间野外那纯朴的泥土气息,同学们手中叮当碰撞的劳动工具,无不给我们的大自然送去了春天的第一声问候,当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间消失于泥土的缝隙时,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读好课文吗?(出示语段)

4、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劳动场面。 (3)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春天到了,同学们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扛上铁锹去荒山植树造林,给大地带来绿色,带来生机。有了绿意的点缀我们的家园——地球才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绿色的世界。

二、品读诗句,感悟巨变

1、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绿意和生机? (1)、学生自读,感悟。

(2)、组织交流:从\"枝繁叶茂、林涛\"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相机学习生字: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2、练习朗读。

3、小结过渡:绿色世界的不断扩大,不仅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也为小动物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1)默读诗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幸福生的场面的。画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从“抖动”“快活” “再也不怕”“开心”等词语中体会植树造林让小动物们呼朋引伴快乐生活的情景。

(2)用一句话说说小动物们在绿色大地上快乐活动的情景。

(3)讨论: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会和这些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4、山上是这样的美好,山下也是诗情画意,无限憧憬——“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5、巩固:齐读2-7自然段,9边听边想象画面),选择其中一段背诵。

三、学习最后一小节:

1、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一段和第一段语言重复较多,师讲解:反复是现代诗歌的一种常见的手法,(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⒉它们是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

4、“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小结:因为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苍翠,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所以地球上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小参加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美化地球,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用我们的爱心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课文的理解。

2、想一想 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的,你还知道有哪些作用呢?

3、说一说 (1)荒山在我们手中变得那么美好,请你想象这美好的景象,说一段话,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出示),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2)你准备如何为春天增添绿意?(自由说)

五、作业(任选其一)

1、背诵全文。

2、课外积累更多的描写春天的诗文,并把它摘抄在采蜜本上。

六、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文字优美又朗朗上口的现代诗。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教学这首诗歌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学生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

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

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 “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孩子们在收获绿荫、收获幸福的同时,还收获着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地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了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不足之处:

首先,我有些忽视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体验。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我总是给予引导性评价,而没有让学生尽情抒发胸中的想法。没有能让学生一步步深入的挖掘出语言文字的美,使美丽的语言文字化身为美丽的画面。

其次,我注意到了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这一环节给学生留的思考、发挥的时间有些少,本环节处理的有些仓促,没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今后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在背透教材的基础上,多备学生,充分预设课堂,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附1前置性学习单

1、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1)我会读

歌谣

裸露

寂寞

枝繁叶茂

咆哮

茂密

拥抱

荒山野岭 (2)我会填

yáo

luǒ

páo xiào

mào mì

yōng bào zhī fán yè mào (

) (

) (

) (

) (

) (

)(

) mò

(

)不关心

)逆之交

沉(

寂(

yáo 歌(

) (

)役

2、我知道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___ 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___ 。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1.课本中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来写在下面

2.植树的场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这样的场景,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

3.有关于植树的意义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比较

1、8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

5.你准备如何为春天增添绿意? 【积累提高】

1.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

2.荒山在我们手中变得那么美好,请你想象这美好的景象,说一段话,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出示),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 【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感情。

个人简介:吴小翠,滕州市西岗镇田岗小学。

推荐第6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教学目标

1.能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清文章的脉络,借助课文重点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用板书设计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描写春天景象的成语或语句、诗句。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在熟读并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诗歌主要内容。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背诵课文。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评价: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为轮流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环节中,采取默读、圈划、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3.借助分层,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了解诗歌的特点。

4.借助扩展小练笔,训练学生会用拟人修辞手法写作,让习作更生动、形象和有趣。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教学课件

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引出话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能哪些自然景物能感受到?你能用哪些成语、哪些诗句形容春的景象?

(草长莺飞、白花争艳、春意融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朱自清《春》……)

2、说说你眼中的春!

3、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白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出示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情况。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要注意左右结构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写这类字的规律。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课后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 (1)正确读词。

(2)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练习说话。 3.检查朗读课文。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余学生帮助正音)

(2)指导读好诗歌,读出诗歌的韵味。(注意语速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边听边想象画面。

教师描述:乡间野外那纯朴的泥土气息,同学们手中叮当碰撞的劳动工具,无不给我们的大自然送去了春天的第一声问候,当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间消失于泥土的缝隙时,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读好课文吗?(出示语段) (2)指导朗读: ①学生自读

②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劳动场面。 ③齐读。

(3)理清诗歌写作顺序:

①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②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③交流: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5)小结提升:作者用精练的26个字生动地再现了造林的欢快场面。全世界的人们植树造林的大行动给地球穿上绿装,带来生机,所以说--(生:\"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师描述)有了绿意点缀后的地球家园又是那么神采奕奕,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绿色的世界。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绿意和生机。

(三)学生自读,感悟。

(四)组织交流:从\"枝繁叶茂、林涛\"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渎

(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趴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片。\"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2.第二部分。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竹,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牛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渎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六)拓展延伸

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课后请大家到课外书上、网络上查阅资料,下节课用简单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七)布置作业

1.抄写10个表现春景的成语,2遍;摘录描写春景的语段。

2.背诵2-7自然段。

3..搜集资料,(延伸内容)

(八)板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推荐第7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梅花小学五年级语文个性化练习

编辑

尹寒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 作业等级________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山岭换新颜。(填上课文中的两字词语)(

)的山岩披上绿袍,山下的河水不再 (

),(

),的荒山涌起林涛,流淌的溪水滋润(

)。

2.动物乐翻天。(填上动物名)(

)快活叫,(

)抖彩翼,(

)开心跳,(

)不怕雕。

八、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搭窝筑巢

阵阵松涛

碧波

荡漾 梅花小学五年级语文个性化练习

编辑

尹寒

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绿,来自你的手”„„3月l2日植树节就要到了,学校要开展绿化校园活动。你能设计一两条关于植树造林或爱护学校花草树木的宣传标语吗?

十名著阅读

一、填空。

1.黄帝名(

),他与(

)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了一起,中华民族是(

)的说法由此而来。

2.(

)的儿子启建立了夏王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制王朝。 3.烽火台上的士兵一旦发现敌情,白天就点起(

),夜间点燃(

)向四处报警。 4.郑国商人(

)把自己贩卖的(

)送给秦国军队,还假称这是郑国国君对秦军的慰劳,使得敌人放弃了对郑国的偷袭计划。 5.公元前(

)年,(

)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

)。 6.“不鸣惊人,(

)”的(

)善于纳谏,从一个昏君变成了一个英明的君主,使楚国成为了诸侯中的强国。

7.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年。孔子周游列国()年。因为苏秦的合纵策略,秦国有(

)年不敢出(

)关攻打六国。 8.司马迁说:“假如(

)还活着,我即使为他驾车,也是心甘情愿的。” 9.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10.(

)建议秦始皇修筑(

),以保护秦朝不受北方各少数民族军队的滋扰。 11.淮阴侯(

)年轻时就敢于忍受(

),承受各种折磨,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12.通用至今的诊脉疗法,仍遵循着确立的理论。

13.(

)通过赛马的方式,向齐威王推荐(

)。 14.屈原创造的诗体被后人称为(

)。

15华夏民族的祖先是 (

)和(

)。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17历史上所说的“春秋五霸”是指(

18“管鲍之交”指的是著名历史人物(

)和(

) 。 19使秦国由弱变强,逐步走上霸主之位的著名变法是(

)。

20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是(

)。

21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时即兴创作了一首著名诗歌,题目是(

) 2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的“成败人物”是指(

)。 23走出一条中原通西亚的“丝绸之路”的人物是(

24《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作者(

)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推荐第8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10.郑和远航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

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

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13.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俑

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

威武凝重

骑兵俑

勇猛善战

兵车俑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拏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 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规模宏大

19 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20.七律.长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

解的长征。

2、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

1、正音。

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

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

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夸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 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更喜、尽开颜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6.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水/

师: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作者凭借这最简单,最平常的字要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不认识、拿不准的字侃侃书后的生字表,也可问问老师。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你可以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评:读得正确——你比他读得更有语感——相信你们学完了课文,会读得更有体会。)

5.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6.作者想借用水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同学们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小节,老师随机正音“水窖”,让全班同学读,再让读错的孩子读。)

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一)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师评:再次听到你的乡音,希望你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喊小的泉眼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如何感受水的珍贵?)

出示: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齐读这段话。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让我们走进第二幅画,这幅画中,哪些语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3、请同学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水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久旱无雨,天降甘露,你说该怎样读?

5、让我们在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还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6、孩子们为什么如此欢呼雀跃,读第一小节。

7、这可是久等难逢的雨呀!在更多的没有雨的日子人们是怎样的情况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三小节。风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明白了,但还有些许疑虑。身处细雨分飞的江南,怎能体会?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多少次的苦苦等待才盼来一场难得的好雨,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板书:享受

9、这上天的恩赐的甘霖给村子里的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啊!从中你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10,是啊,这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11、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这水的背后藏着多少的期盼与欢乐、等待与苦楚啊!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珍贵。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板书: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浇水

推荐第9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读4个二类字;积累文后8个词语。

2、借助语言材料,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体会本文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诗句内容,初步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出第一和第八小节。 教学难点

领会诗句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资源

1、PPT课件。

预习设计:

1.认真朗读诗歌,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下列词的读音:

裸(luǒ)露 锨(xiān)镐(gǎo) 煎(jiān)熬(áo) 寂寞 咆(páo)哮(xiào) 蹦(bâng)跳 荡漾 搭窝筑巢 河畔(pàn) 2.自学生字。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 如“裸”是衣字旁,“寂”下面不要多一竖,“哮”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考字。 3.想一想诗歌主要描绘了什么。

4.仔细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见附2)。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渲染导入 激发兴趣(5分钟)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沐浴春光,你们向往去哪些地方呢? (公园、山水间、郊外„„)

2、说起春天,你的脑海里迸现出哪些词儿?

答案要点:(春色满园、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

3.在美丽的春光里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春光是那样的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10分钟)

1.这是一首诗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苏教版的教材第一篇课文大多是诗歌。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的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上个学期是-----《走我们去植树》。

2.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更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读诗歌的要求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这首诗歌。

△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咆哮 歌谣 裸露 寂寞 茂密 彩翼 拥抱 树丛 煎熬 锨镐 又蹦又跳 叮叮当当 叽叽直叫 荒山野岭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教学“裸”的书写结合“袍”一起学习。避免写成“示”字旁,“哮”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考”。

△锨镐通过图片来认识。

4.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进诗歌中去,先来欣赏课件中“视频欣赏”。 5.同学们看得很认真,被美丽的春光陶醉了,被少先队员的热情感染了。现在就请你们尽情朗读这首诗。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并想一想这首诗歌写了什么?

△自由读,说一说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轻快、充满激情)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全文写了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祖国的决心和豪情。

板块三:品读语言,了解结构 (20分钟)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另一位同学读第八自然段,老师来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答案要点:(第

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3.出示学习单1:春光只能照耀,怎么会染绿我们的双脚?春风是迎着,怎么说是踏着?请同学们再轻声地读读第一和第八自然段,待会儿说说你的发现?

答案预设: △重在感受,从“踏”、“撒”“染绿”感受到诗的味道。 4.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这首诗歌首尾不完全一样,你找到了吗?

答案预设:在朗读感悟第一和第八自然段时,第一自然段中的我们应该是斗志昂扬,信心百倍,而第八自然段中的我们应是欣赏、陶醉于自己劳动后的环境改变,更加愉悦欢快)。

5.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为什么会又如此神奇的变化?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块四:学习生字(5分钟)

1.剩下的时间请同学们完成习字册。尤其要注意“裸”“哮”的书写

作业:

1、摘抄第一和第八自然段,争取背出。

2、完成语文练习册的部分作业。

【教后记】:

第二课时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句内容 ,理解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野岭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领会诗句内容 ,理解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知道两个染绿的意思。 资源利用 PPT课件。

板块一:揭题导入 预习反馈 (3分钟)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

3、那“青山碧岭”呢?(出示图)

板块二:学习第二小节 (8分钟)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少先队员植树的场景。

2、同学们你有过植树的经历吗?

答案预设:如:满怀激情地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挖坑,放苗,填土,浇水。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

3、轻轻地读着这些诗句,边读边跟着诗句想象,我们仿佛来到了植树的现场,听到了掀镐丁丁当当的歌谣,清水哗哗作响的乐曲,看到了少先队员们有的挽起袖管,用力的挥动着铁镐,有的抱着小树苗来回穿梭,还有的拎着水桶忙着给树苗浇水„„一派欢快的景象。

板块上:学习三——七自然段:(22分钟)

1、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自由读3——7自然段。

2、读着这些富有韵味的语言,你的眼前有没有看到什么?耳畔有没有听到什么?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3、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学生自我展示分节朗读。

4、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但是同学们在朗读中有没有细细的想过诗歌这种文体形式,在语言文字的表现上有些什么特点?一起来探究一下好吗? 学习单1:

(1)认真读读第三小节,

(2)细细地想想诗歌这种文体形式,在语言文字的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1)以第三小节为例:

我们走到哪里,

哪里便披上绿袍;

千年裸露的山岩,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

△文章要善于推敲,尽量选择最恰当、最能表情达意的词语、句子。你觉得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就写得很有诗歌的味道?

△ 裸露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答案要点:(荒山野岭上没有了小鸟翻飞的身影,到处飞砂走石,让人睁不开眼。放眼四周,一派荒凉的景象。)

△ 烈日怎样煎熬着山岩?

△ 结束了烈日的煎熬,也就是?(山上种上了树木)但作者并没有这样写,这就是诗歌的文字美,音律美,含蓄美。

△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地读读第三小节,品味诗歌的韵味。

(2)后面几小节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转眼间,光秃秃的山岭,成了绿色的海洋,山岩也躲进了绿荫,再也不被烈日暴晒,群山到处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便涌起阵阵林涛。

①“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图)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②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 ③“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品味“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恰当的拟人手法。 果园丰收是怎样的场景?

5、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板块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5分钟)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一和第八自然段。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第

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那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2、在实际生活中,植树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植树造林是很辛苦的,可是我们却是“踏着春风”“撒一路欢笑”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我们呢?(是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

3、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怎么理解的? 答案预设:染绿,赋给无形的以色彩和动作,形象生动。第一个染绿表现了少先队员要向荒山进军,改变生态环境,让绿色覆盖山山岭岭,第二个染绿既展示了植树造林的成果,又表现了少先队员的壮志豪情。

4、植树让荒山野岭变成了绿色的天地,改善了环境,到处都有春天的脚步,春意才会如此贴近我们,我们的双脚才会被春光染绿。同学们让我们掬一捧春光,在春光斑斓里放歌,前进。配乐诵读。(能背诵的就背诵)

板块五:作业布置 (2分钟)

1、有感情背诵整首诗歌。

2、完成语文练习册。

3、诵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 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 荡漾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 【教后记】:

附2:预习阅读材料

(一)

作者滕毓旭,1937年2月生,大连市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先后在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任教,曾担任过杂志社的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儿童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高级讲师。滕毓旭儿童诗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出版的作品有:《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绿色的梦》、《我是小乖乖》、《老虎怕山雀》、《谈天说地唱儿歌》等等。

(二)

1、“植树节”的由来。

三月十二日是中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中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2、植树节趣话

世界上每月都有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该州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也是该州1932年发行的。我国1980年3月12日,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3、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呢?

大致说来有三点:首先,植树造林可以绿化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就会显得气氛单调、枯燥乏味。绿化环境,能使祖国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使人们聚居的地方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有了绿化的环境,从大的范围说,可以调节气候,防止风沙;从小的范围说,可以消除污染,减弱噪音,吸滞尘埃。难怪人们一说到绿化环境,就想到了植树造林呢!

其次,植树造林还可以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煤炭和柴草的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天长日久,是不是空气中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就越来越多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总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空气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保持平衡。

第三,植树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那就能促使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推荐第10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全文分八小节,结构很清晰,内容也不是太深奥,学生理解、感悟应该不太难。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朗读上。

一、抓关键词语,辅助图画,读中感悟。

诗歌中有不少采用拟人手法进行生动表达的词语,比如“寂寞多年”、“披上绿袍”、“轻抚”、“拥抱”等等。这些词语就从字面上解释,很难和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联系起来。所以我出示了有关的图片,一张一张精美的图片的出示,让学生看到了植树带来的奇迹,原本的荒山野岭陡然变成了青山碧岭,荒山披上了绿袍,动物们有了美丽的家园,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了。直观的图画,让植树后的变化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用过多的语言,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植树的重要性。

二、多形式朗读,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又采用了分小组读、领读、齐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拓展延伸了有关绿化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朗读变得更感人,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最后,让学生再齐读课题,自然流露的情感充斥课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依然按照传统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五年级上册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共分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页为“自主修改作文”;第

二、三页为“多种渠道学语文”。教材均用图片直观地给学生展现了教学内容。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好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发地这么去做,不然就只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了。

这节课只是一个引子,让学生认识到“自主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这节课重点讲了“自主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在引导学生讨论““自主修改作文”时,学生们从以往的学习经验中得到了启发,大家七嘴八舌说出不少,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修改作文时要专心致志,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修改。

2、在修改中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

3、动笔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在上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通过启发引导和交流讨论,弄清本册教材对学习习惯养成的要求,学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随时”上,重视“随时”,抓住“随时”,这样才能让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这一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仅有说教是不够的,应该紧扣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从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靠这一节课就可以养成的,这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加注意,多加指导。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冰心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文学功底深厚。她春游归来,偶遇一群接一群的小天使,不禁联想起两句古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而且反其意而用之,变成了“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同时以其中后一句作为标题,然后以“寻春”为线索,紧扣题意,集中到“儿童多处”去写,目光不离儿童,从颐和园门口“飞涌”而出的儿童,

写到知春亭畔有说有笑的儿童,背倚树根看小人书的儿童和湖面上乘船荡漾的儿童,再写到玉澜堂院落里“围聚”过来的儿童……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就在那里。文章1—4自然段正是描写了以上闹嚷嚷的场面,无论读到哪儿,儿童就多到哪儿。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何让学生与充满生机的儿童融合在一起呢?那就是读!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句子,突出关键词语,把儿童热闹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本文中,作者以浓墨重彩描写海棠花,把开得密密层层的海棠花比喻成阳光下“几座喷花的飞泉”,非常“饱满”,非常“烂漫”,甚至情不自禁地“在花下大声赞叹”。这样用墨,其意何在?作者是在借花喻人,海棠花欢畅活泼地开放,令人舒怀、快乐,实际上是暗喻儿童,他们生气勃勃,活力无限,不正是春天的所在吗?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春天!这正是文章的精妙所在,也是冰心文学功底深厚的最大体现,她善于发现、热爱儿童的情感真实感人!为了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一点,我在让学生感受花儿繁多、烂漫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儿童与春天的花儿一样多,一样生机勃勃!

抓住“早”字,感受人物品格!

——《早》教学反思

《早》一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学习这篇精美的游记,不乏要知道这三个方面: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对蜡梅花的赞美以及对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初学课文,学生对课文的脉络把握不清,感觉凌乱,尤其对事物与事物

之间的关系更是无法明辨。这就需要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与引导,为学生理清思路,找准方向。

1.走进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书塾,里面的陈设极富古代书塾味道,笔墨纸砚、戒尺条案等一应俱全。根据方位找准三味书屋内的陈设稍有难度。课堂上,我让学生拿着书面向东(本来是面向西上课的),这样,书上的插图三味书屋就是面向西开的,正好符合三味书屋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分别搞清南墙在哪边,鲁迅的书桌在哪边。学生马上就分清了方向,头脑中有了比较准确的空间概念。在这个学习环节里,我还引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这句话是与后面介绍蜡梅花有呼应作用的,而且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视。

2.闻香寻梅,体会“早”的不同含义

文章的

4、5小节重点介绍了三味书屋后园的蜡梅花。短短的几句话不仅写出了蜡梅开得多、颜色美、形态美,还写出了蜡梅开得早。“早”,这不就是课文的题目吗?这里有什么关系吗?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正好引入课后练习3的一道题,虽说学生的答案不是很完整,可也基本答到了点子上。

从文章一开始的“清香”到“书香”,再到开得最早的“蜡梅花”,进而联想到鲁迅书桌上的“早”字,文章要传递的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文章的最后已经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就像蜡梅花一样“早”,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最后的教学环节当然是融合“花早”与“人早”,让学生明白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时时早,事事早,要珍惜时间,做东风第一枝”。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著名绝句。诗篇描写了游园未遂,红杏出墙的情景,表现了春天有着压抑不了的蓬勃生机,流露了热爱春天的赞赏之情。诗人游园不值,未免惆怅、扫兴,但抬眼之间,却见一枝红杏越过墙头,报告着春天的讯息,使诗人尽管见不到满园春色,但也产生了稍许快慰之感!这一枝特别的红杏,不仅让诗人惆怅之情得以慰藉,更是把满园的春色尽情展现了出来。但是从字面上,学生无法真切感受到透过纸背的满园春色。如何让学生真正领会诗歌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呢?丰富的想象是一个好办法。从“一枝红杏”入手,大胆想象园内的美丽春光,把对春天的感受用具体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园内有一座假山,假山后面有一个大水塘,几只鸭子正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地游泳呢。池塘周围肯定有许多垂柳,在微风中,柳树姑娘正在梳理她那纤细的秀发呢!】【园内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许多蜜蜂、蝴蝶正在这万花丛中翩翩起舞呢】【许多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学生在细心观察插图的基础上,丰富的想象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美的事物是无法阻挡的。同时在教学中,我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体会到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一读文章,心中不免激情澎湃,更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不已。这是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传递给我们的。

2003年10月15日,现在的五年级学生有些才刚刚出生,对“神舟”5号是没有记忆的。为了让这些孩子能真切感受火箭发射的壮观景象,我特地找来了当时火箭发射的视频资料,在清晰的生动的画面中,孩子们的情绪被感染了。与此同时,我又指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和推敲文中的句子,以求让学生内心的激情被彻底地激发出来。如“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线的自豪。”这一句里有好几个词语都值得推敲探究:“一片欢腾”,“一片”表示全体,没有例外;“每个人”、

“都”,具有强调作用;必须探究的主要是“澎湃”,如何理解当时涌动在人们内心的澎湃的激情呢?我适时地指导学生想象:指挥大厅里的人们在飞船发射之后,最期待的就是从飞船发回的信息,一旦得知“发射成功”,内心的激情岂不有如大江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剧烈震荡?发于心,现于形,这种内心的激情当然会从脸上显露出来了,如此描写切时、切境、切情。

文中值得细细咀嚼的句子还有好多,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把大声朗读与静思默读相结合,给足学生朗读的时间,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文章语言科学性较强,本课让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体系有了了解,让同学们知道科学中也存在许多未知,科学的海洋是辽阔和有趣的。

本文最精妙的地方在于遣词造句的科学严谨,这两个水的来源都用了比较模糊的词语“也许”“可能”来推断,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踏上火星,所有的这些都是据理推测,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再写火星上留不住水的原因:火星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使得火星表面的水“集体大逃亡”。“大逃亡”这个比拟放在这里也很贴切,使得原本严肃的科普短文多了一些随和、温暖。这一点从课题“孪生兄弟”上也可以看出。这些都让这一类的说明文多了一定的可读性,文章也更生动有趣了。

除此之外,课后第2题中也提示我们有两个很明显的地方体现了课文语言的特色——非常形象生动,一处是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的行为说成是“家常便饭”,还有一处是把大量的火星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说成是“集体大逃亡”,非常形象,读来感到情趣盎然。学生通过朗读后不难理解这两处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这种语言的特色,我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加深体会。比如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这一句改成“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学生通过朗读便能很快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情趣性。

第11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第12篇: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同学们,下星期学校要组织我们参加什么活动?(植树节活动)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待歌,

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

二、初渎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渎绿线中的生字。 (3)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指劳动工具。(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共几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渎

(2)讨沦: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插放动画,画面思示:少先队趴在荒山边走边植树,所经之处留下绿色-片。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翠绿,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

(5)怎样读好这-节?自己试-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演示水土流失实验,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竹,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牛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牛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渎第3~?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活。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自拟题日: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荒山披绿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第13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第十册)

第十册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领会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大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tclizhong

第十册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一、谈话导人.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tclizhong

第十册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蹦: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品诗韵,赏语言,用情诵,立志行。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tclizhong

第十册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品味诗句 之一: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植树经历。例举: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

tclizhong

第十册

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

)的家园 (

)的树叶(

)的秋天 (

)的果园

2、近义词。

裸露(

)茂密(

)滋润(

)咆哮(

3、按要求写句子。

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缩句) 小鸟拍打着翅膀,来这里做窝。(改成拟人句)

4、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tclizhong

第十册

备课资料:

1、词语提示

锨镐:锨,铲土的工具;镐,刨土的工具。

老雕:又叫鹫,是一种很凶猛的鸟,羽毛褐色,上嘴钩曲,能捕食山羊、野兔等。

彩翼:彩色的翅膀

春光:指春天的景致。 染:用染料着色的意思。

2、“植树节”的由来。

三月十二日是中国的植树节。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中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中国正在实施“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3、植树节趣话

世界上每月都有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

tclizhong

第十册

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该州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也是该州1932年发行的。我国1980年3月12日,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4、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呢?

大致说来有三点:首先,植树造林可以绿化环境。人们生活的环境里,如果没有花草树木,就会显得气氛单调、枯燥乏味。绿化环境,能使祖国的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使人们聚居的地方绿树成荫,繁华似锦。有了绿化的环境,从大的范围说,可以调节气候,防止风沙;从小的范围说,可以消除污染,减弱噪音,吸滞尘埃。难怪人们一说到绿化环境,就想到了植树造林呢!

tclizhong

第十册

其次,植树造林还可以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进行呼吸,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煤炭和柴草的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天长日久,是不是空气中氧气就会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就越来越多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总是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样就使空气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致保持平衡。

第三,植树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那就能促使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tclizhong

第14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 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

一、第八自然段。

1、请

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

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板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第15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练习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看拼音,写词语。

luǒ lù sōnɡ shǔ jì mò yōng bào huānɡ shān yě lǐnɡ ( ) ( ) ( ) ( ) ( ) jiān áo páo xiào ɡē yáo mào mì zhī fán yâ mào ( ) ( ) ( ) ( )( ) mò ( )不关心 ( )逆之交 沉( ) 寂( ) yáo 歌( ) ( )役 煤( ) ( )远 佳(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摇(

)散(

)袍(

)掌(

)叔(

) 谣(

)撒(

)包(

)撑(

) 寂(

三、用“√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春风(fēnɡ fēn )撑起(chēn chēng)锨镐( ɡāo ɡǎo )流淌(tǎn tǎng) 涌起(yǒnɡ yōnɡ ) 结束(sù shù ) 树丛(cónɡ chónɡ)河畔(pàn bàn )

四、近义词

煎 熬 ( ) 待 到( ) 滋 润( ) 裸 露( ) 咆 哮 ( ) 寂 寞( )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乐(

) 浑浊(

) 寂寞(

) 茂密(

) 结束(

) 美丽(

)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仿写)

2、美好的春天,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改为陈述句)

七、填空

1.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中的“光”的解释应选_____绿我们双脚”的 意思:少先队员通过植树造林活动,使大自然充满绿色,充满生机。

2.《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体裁是____。这首诗歌,细致地描绘了____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了____以实际行动____的决心。 3.锨镐叮叮当当,______,______,_____。请用“_____”来形容植树的劳动场面。

4.小鸟抖动彩翼,______;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_____。 5.山下的河水____,____。____,____ 。看到今天“丰收的果园”,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昔日那里曾是“____ ”“___ _”。(填成语)

八、阅读。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 “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亮晶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 (文中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

)比作了(

)。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你也能写一个拟人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1分)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篇: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了,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一群少先队员也出发了,他们要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课吧。

二、检查预习

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了,接下来我要看看咱们同学的预习情况。(小组检查) 1.检查词语(读准字音)

歌谣 寂寞 咆哮 荒山野岭 茂密 拥抱 裸露 枝繁叶茂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独立解决问题,7分钟后或者小组成员全部思考完毕后才可以开始小组交流)

1.读一读课文,想象诗歌的意境,说说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2.植树造林很辛苦,我们还“一路欢笑”,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我们”? 3.你还知道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写下来吧。

四、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披上滤泡”“枝繁叶茂”“阵阵林涛”等词语体会植树造林的深远意义;“抖动”“快活”“再也不怕”“开心”等词语体会植树造林让小动物们有了自己的美好家园,生活快乐。“荡漾的碧波”“丰收的果园”体会植树造林的硕果。以读来引领学生展开遐想,体味词语的意蕴,伴随自己对诗句的感悟,读出同学们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小鸟„„小猴又蹦又跳”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文章显得形象了许多。

2.体会同学们让祖国遍地披上绿装的豪情壮志。特别是最后一个小结,注意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感。并且最后一个小节在形式上和第一个小结是相似的,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3.使学生了解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感悟到建设绿色家园的重大意义。

五、练习

配套练习册第一页第一题 课后反思:

第17篇:D0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语文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学习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第一课时

【预学导航】

1、认读生字,记住写法,在书上认真描红并扩词;

2、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3、读课文,读通、读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预习过程中,还有你们感兴趣或未解决的问题吗?请写出一两点,我们课堂上一起交流解决。

【课堂学习】

一、激趣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

二、交流自主学习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

2、自由读,教师巡视。

-1- 语文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 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松鼠 叽叽 支撑 锨 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三、群学探究

1、请

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巩固反馈】

1、完成补充习题P

1一、二题。

2、

【拓展提升】

第二课时

【预学导航】

1、默写词语

荒山野岭 叮叮当当 裸露 茂密 枝繁叶茂 又蹦又跳 拥抱 河畔

2、

3、

4、

【课堂学习】

一、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找一找课本写得好的句子在哪些地方?画出来。哪些场景给你-2- 语文 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3、有关于环境变美丽,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4、结尾段的色彩

比较

1、8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

5、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那“青山碧岭”呢?

二、积累提高

1、结合课文,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

2、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哪些。

三、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感情。

【课堂检测】

1、齐读。

2、尝试背诵。

【拓展提升】

1、选用以下成语,写一写植树后的美好景象。(片段练习)

鸟语花香 枝繁叶茂 叽叽喳喳 蹦蹦跳跳 绿树成荫

山环水笑 郁郁葱葱 碧波荡漾 桃红柳绿 丹桂飘香

姹紫嫣红 含苞欲放 落英缤纷 苍翠欲滴 古木参天

2、完成

【学后心得】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3- 语文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4-

第18篇: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从诗句中品读出绿化、改造祖国的豪情壮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 【备课时间】:2012-2-20 【教学时间】:2012-2-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点拨指导。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天就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最令我们欣慰的就是那些红色了,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还专门设立个植树的节日,你们知道这些吗?(让学生简短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出示课题: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齐读课题) 我们的双脚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呢?一起听课文录音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能非常准确快速读出。 (2)指名分节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感知理解以下词语。

荒山野岭

锨镐裸露

枝繁叶茂

咆哮 4.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1)分节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得正确。 (2)让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

(3)植树造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再在读中感知)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先仔细观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有重点地指导。

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描红、临写

3、给予充足时间完成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从读中感悟“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2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写课题,有感情地朗读。

2、谁能说一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呢? (注意链接以前的有关课文。)

二、精读感悟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 (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笫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导朗读,表现出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棵棵树苗。

(3)简要讲解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丁怎样的变化?

交流 (相机板书: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们活得无忧尤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可对比录音的朗读。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板书:青山碧岭--荒山野岭)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三、背诵指导 1.引读助背。 2.练习背诵。 3.指明交流。

四、深化感受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荒山披绿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教学反思】:

第19篇: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 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

一、第八自然段。

1.请

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

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课件出示图片)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

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六、课后作业: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色,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第20篇: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评论

(1)联系课文内容,想象诗歌情境,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2学情分析 评论

苏教版的教材从中年级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一两首现代诗歌,学生对此已不陌生。第十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首现代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轻快而又充满激情,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但和以往的诗歌也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由于这首诗歌的内容相对浅显,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怎么选择成了难点,我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尝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现代诗歌的探索与发现之旅,去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从而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3重点难点 评论

(1)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

(2)理解诗歌内容,懂得诗歌含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改造自然的决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学时重点 评论

4.1.2学时难点 评论

4.1.3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回顾,知文体 评论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一首现代诗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歌,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写故事的、写人物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我发现诗歌的格式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分自然段写,而是分行排列,正是这种分行排列的格式,让诗歌的形式显得很整齐,语言的节奏感更强烈。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一下诗歌的这个特点——板书:分行排列。)

(我发现诗歌有的诗行的结尾一个字的韵母相同,这就叫做押韵,押的是什么韵呀?哪些字是押韵的?用笔把它们圈出来。)

押韵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诗歌的这种韵律美——板书:富有韵味)

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老师都沉醉了。诗歌还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去一探究竟!请同学自读课文。

活动2【讲授】

(二)品读,找特点 评论

(预设)你发现这首诗歌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想象,说画面

生:“我发现诗中每一节就是一幅画。” „„

师:学生说不出来,再问“有没有发现诗中有画?”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里留下的怎样的印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一小节感受到的,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预设:画面1:去植树;画面2:植树场面;画面3:山岩披绿袍

画面4:荒山涌林涛;画面5:动物有家园;画6环境变美丽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读时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诗的画面感读出来了,板书:有画面感。

2.对比,讲反复

生:“我发现诗的开头和结尾基本一样,只改动了一个词语。”„„

师: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再问“有没有注意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很相似,这是现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板书:常用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请你找一找这些诗歌中哪些诗句采用的反复的手法。(出示《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城和运河》)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1.读读这两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中有变化。“荒山野岭”、“青山碧岭”(板书)

2.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荒山野岭是怎么变成青山碧岭呢?(植树造林)

3.质疑,品语言

生:“我发现这首诗的用词特别。”„„

师:如果学生不出来,再问“有没有发现这首诗歌在用词造句上有什么特别的?”

瞧,一群少先队员正在向我们走来,读(课件出示:第一小节)读了这一节,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很特别?——这春风怎么踏?欢笑怎么撒?

师:是啊,老师把这一小节改了一下,大家看(课件出示)

我们迎着阵阵春风,

一路上有说有笑,

我们要去荒山野岭,

让那里春光无限。

你觉得改得怎么样?少了什么感觉?

是啊,这就是诗的语言,诗中哪些字词特别有味,让你特别喜欢?

换成“踩”再读读看。

看来一个“踏”字,“踏”出的是我们轻快的脚步,“踏”出的是我们愉快的心情。

从“撒”这个里你读出了什么?

小结:看来“踏”和“撒”,不是用得不恰当,而是用得不同凡响,让我们读出节奏,读出欢快。。

„„

师提醒还有哪些词用得特别,你们把它换成“出发”再读读看,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师:好,就请你读一读,读出我们改造荒山野岭的豪情壮志。

生读,读得坚定有力。

同学们再看看,老师在这些诗句中添加上一些字,你觉得好吗?读读是什么感觉?是的,诗的语言非常简洁、凝炼(板书),多一个字都嫌

啰嗦,让我们再通过朗读来感受诗的语言美:

看,他们满面春风,读(第1小节)

看,他们意气风发,一路上还会干什么?

想象填空:

闻一路

,

唱一路

,

赏一路

,

讲一路

,

做一路

,

„„

4.观察,找对仗

生:“我发现这首诗中有几处句子是一组一组的(是工整的,或对仗的)。”„„

师:学生说不到,再出示第2小节,讲对仗。瞧,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生齐读。

师:仔细观察这一小节,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

溪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

你发现这两句诗的句型相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相似。这是诗歌格律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成对出现,达到相互映衬的效果,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让我们感受到少先队员们植树的场面怎么样?

这首诗歌中还有哪些成对出现(板书)的诗句?请你读一读。

5.联想,品修辞

生:“我发现诗中有许多修辞。”„„

师:(如果学生说不到)少先队员们热火朝天地植树让原本的荒山野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这时的山岩,指读(课件出示:千年„„煎熬)

这时的荒山,指读(课件出示:寂寞„„林涛 )

这时的河水,指读(课件出示:山下的河水„„拥抱)

读了这些诗句你发现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荒山的变化?有没有发现文中还有不少修辞呢!(比喻、拟人)修辞(板书)是诗歌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技巧。

我们看,植树使荒山野岭变了样,小动物们都来了,都有哪些小动物?(出示:第

5、6小节),两名学生指读,这两小节诗也是成对出现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

一起来,读。(齐读第

5、6小节)

有了美好的家园,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多快乐呀!多自由呀!多幸福呀!

6.品读,学写法

在这里快乐生活的小动物可不止这些呢?你能模仿

5、6小节的句式也来说一说吗?

有了

,

再也不怕

中,

尽情地欢声歌唱。

撒开四蹄,在林间

张开双翅,在蓝天

评价: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啊!

活动3【作业】

(三)齐诵,抒情感 评论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诵读中发现了诗歌分行排列、富有韵味、有画面感、常用反复、成对出现,语言凝炼等许多特点,还学会了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仿写诗句,可谓收获满满,其实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饱含真情,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板书),写出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壮志豪情。

背诵:植树让荒山野岭变成了绿色的天地,改善了环境,到处都有春天的脚步,春意才会如此贴近我们,我们的双脚才会被春光染绿。同学们让我们掬一捧春光,再次走进这美丽的画卷中,在春光斑斓里放歌,前进。请全体起立,齐诵全诗!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模板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