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二年地理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1 07:56:38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二地理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特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知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分布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等)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调查家乡土地资源状况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土地资源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教学,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①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和我国耕地、林地及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②学会阅读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资源统计图等图表的方法,培养利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土地国情和国策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

①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②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准备 ①课前,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活动小组,每组以6~8人为宜。每个学生准备红色和黑色粗笔各一支。

②课前,教师准备与各课时相关的图、表、文等资料,包括挂图、投影片、录像片、动画课件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提示和建议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更新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作答,教师略作总结并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哪些用途?如果失去了土地,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会怎样呢? 教师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谈谈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讨论、谈认识,由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土地的用途很广,有的土地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有的土地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有的土地可以生长牧草,为人类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有的土地还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教师提问:人类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土地的认识也很深刻。课本上有6句话对“什么是土地?”作了精辟概括,请解释这几句话的含义。

学生思考、讨论、谈自己的认识,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总结(略)。

教师承转: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们知道,土地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这正说明土地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地才有着不同的用途。土地的类型如何划分?又具体分为哪些类型呢? 教师板书:1.土地资源的类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投影片(或录像片),

本课是全节的基础,要把基本知识砸实;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得出有关结论。

认识土地的用途不是

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认识不

同土地资源的用途,为学习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打下基础。

问题的第二问发散性较强,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保护学生的探究欲。

对这6句话,学生解释得准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解释其涵义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类对土地的感情,使学生对土地的认识得以升华。

□师生活动

那么,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

教师板书: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 教师提问:我们学校附近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槐树镇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看下图说出)。

关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教学要注意两点:第一,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知道耕地、林地、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加以拓展,如滨海地区的学生理应知道用于发展养殖业的滩涂也属于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一种(还有坑塘、湖泊、河流等);第二,要结合图3.8让学生知道目前的土地不都是可利用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承转: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那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如数量大小、类型多少、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等。

教师板书:2.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材料。 [文字材料] ①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

课本是从全国角度探讨土地利用类型的,未免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为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加强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理解,故设计了这

□提示和建议 斯、加拿大、美国等大国相比,我国山地面积最大,两个问题。教师还可提出我国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10,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印度)的耕地比重都在30%以上;我国森林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课本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师生活动

一些更贴近生活的话题去谈,如你村、你家周围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并可让学生画一画分布草图。

学生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求学生一定要脱离课本,有关结论必须从这些材料中获得,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第二,要教给学生分析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的方

□提示和建议

[统计表] 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法和技巧;第二,教给学生概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现状的方法和知识结构(如总数量、人均数量、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以便做到举 一反三。

[统计图] ①课本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 ②课本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学生阅读后分组,每组重点分析一部分材料,从中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某些方面。由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全班评议,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从圆形统计图3.8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既有耕地、林地、可利用的草地、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可利用的土地,也有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利用的土地;第二,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第三,从文字材料、图3.7和3.8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分别只占13.5%、16.6%),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只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

教师板书: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从图3.8可以看出,有利条件是:

学生活动时需提示:第一,从图3.8中分析得出的应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方面的特点:第二,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其次是分析特点的成因(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因素),第三是分析这些特点对生产有什么有利和不利之处。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课余,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询问父母,

□提示和建议

了解一下你家乡的土地主要有哪些利用类型,构成比例如何,你认为这样的比例构成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我国土地资源既有对生产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知道,除数量、类型和构成等外,地区分布也是说明土地资源现状的重要方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师板书: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重点阅读课本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概括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图3.

9、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和以下4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在图3.9上,用红色和黑色粗笔分别标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②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一定设法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得,不能参照课本的现成讲述,否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目标便不能实现。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学生播放反映三大林区、

四大牧区等景观的录像片。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课本和地图

册的插图即可。 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③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④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还是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东部近海地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学生分4组读图、讨论,各组由代表重点总结其中一个问题,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平原或低缓丘陵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种植业和渔业;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

□师生活动

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山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林业;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属于高山、高原和盆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牧业。)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读图,比较完整地分析、概括了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请同学们再用4个字,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总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参考课本内容思考。

标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能为学生读取土地资源分布大势、分析成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指图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读图意识,牢固建立土地分布的空间概念。

□提示和建议

本节正文内容较少,活动内容较多。活动分两大学生总结:分布不均。 教师板书1.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低缓丘陵

2.林地-东部季风区的山地

3.草地-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总特点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在读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大势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完成活动1:用简练的文字填写比较表,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解释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填表比较(填表略),分析原因,教师启发、补充。由教师总结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是由我国地形、气候分布的东西差异所造成的。首先,因为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而且我国东部属季风区,降水比较丰富,所以这使得东部平原区特别适宜用作耕地。第二,因为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它们成为我国三大宜林地区。第三,因为我国的高原、高山和大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处于内陆,气候干燥,不适宜森林的发育和耕作业的发展,而是分布着面积广大的草地;另外,由于我国西部地势高峻、气候干燥、自然环境恶劣,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目前条件下还未利用的土地。

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不仅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且南北方也有很大不同。请同学们结合图3.

9、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题、三个内容,一是土地

分布的东西差异;二是耕地的南北差异;三是水土匹配的南北差异。对学生

的要求逐步提高,由比较差异,到分析原因,再到评价。活动能使学生对正

文的认识深化,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分析能力。

表中的“未利用土地”,应相当于“难利用土地”,要给学生说明。

分析原因是难点。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我国地形类型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土地东西差异的成因做好铺垫。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学生播放反映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景观和农民劳作场面的录像片。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

课本插图即可。 读图3.10和3.11,认识我国耕地南北差异中的第一个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下面三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在图3.9上,标注出旱田与水田分界处标志性的山脉与河流的位置和名称;标注出与分界处位置比较接近的年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值。

标注旱田与水田的分界及比较接近这一分界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②从图中获取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信息,值,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进行比较(可列表)。

③联系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或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析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不同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由学生总结,教师提示、补充。

学生总结:首先,在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旱田,以南为水田;其分界处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边标注边讲述)。第二,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可归纳在下表中:

第三,因为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水源缺乏,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旱田;而我国南方降水充沛,水源丰富,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水田。由于环境不同,使两种耕地的作物种类、播种方式等产生了差异。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读图3.12,认识我国耕地南北差异中的第二个内容,即比较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并评价这种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对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图3.19制作的动画,演示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教师指导、补充。 学生总结:(首先,我国北方的土地资源比南方更丰富一些,相差大约1/4;而南方的水资源比北方丰富的多,相差大约1/2。第二,这种水土资源的匹配,对农业生产是不合理的。因为北方虽然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缺乏,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而

能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

识,应认真完成这一环节。

比较旱田与水田的不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不局限在课堂上提供的信

息,也可根据自己平时通

过其他途径(如网络、电

视、广播、旅游、文章等)获得的信息去比较和描

述,把学习课本知识与平

时的 生活积累结合起来,丰富课本内容。

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课本插图即

可。 在认识我国水土南北差异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差异普遍存在的思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既然我国南北方水土分布不均,不利于农业生产,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这样一环节个问题:我国的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这种不均的突出表现是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养发在东部又有南北方的不同。可见,我国土地资源的差异无处不在。这种差异既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也使我们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

第三课时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共同探讨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两个问题,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现状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它属于可更新资源,如果利用恰当,就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相反,如果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请同学们看两个不珍惜土地资源的事例,阅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两段文字的投影片。 ①古巴比伦的兴废——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王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由于不珍惜土地,致使土

□提示和建议

根据课本和学生实际,教师也可在其他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激发探究欲,培散思维能力。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课教学的立足

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遵守法规、珍惜土地、

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需要强调,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是本节

课的重点所在,应贯穿教

学的始终。 列举人类不珍惜土地资源的事例,目的是让学

生的思维做一次反向扩散,强化“合理利用土地”地遭到侵蚀,水土大量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居住在那里的苏美尔人不得不纷纷逃离家园,很多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完全停止了小麦生产。原来一个土地肥沃、兴旺发达的巴比伦古国变成了不毛之地。

的认识。类似事例很多,教师可以选取更典型的事例提供给学生。

②中亚土地的荒漠化——中亚地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使草场退化、荒漠化十分严重,成为世界四大沙尘暴活跃区之一。

学生谈感想,并达成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共识。

教师导入

从世界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我们深深认识到: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师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师生活动

阅读后,要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感想,达成共识,为探讨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铺垫。

□提示和建议 教师承转:我国的情况怎样?目前,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形势非常严峻。那么,我国土地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教师板书:1.存在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材料,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然后用几个字分别概括它们各属于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哪一类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反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的景观和下面一段文字材料的投影片,利用课本图旁的3段文字配上解说。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到1985年,我国森林实际消耗量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采伐一遍。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有原始森林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可采的地步。学生分析、概括,教师引导、补充,使对每个问题的表述更加准确。

学生总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乱砍滥伐森林,乱占耕地等。)

教师板书: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

化草原退化 滥伐森林乱

占耕地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课本第71页问题。

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耐心启发,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由学生代表归纳、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了解到许多前面提到的土地利用中存在

学生播放反映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录像片,以增强直观性和生动性。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课本插图即可。

因为森林是三大土地资源之一,而课本没有有

关我国森林被破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所以补充了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

重”这段材料。

图片“土地荒漠化”中

也包含“草原退化”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中

读取这一内容。 课本第71页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力图拓展对我

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并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些学生还不

的问题,但问题不仅仅是这些。综合同学们所讲的内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农药和污水对土地的污染,农村建房抢占良田,有些耕地闲置、浪费等等。)

教师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了解到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是立国之本,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土地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教师板书:2.解决措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一自然段、图3.14和阅读材料;接着分4组做简短交流并回答这些问题。

□师生活动

善于发现问题,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去回忆和联想,认识并讲出发生在自己身边不珍惜土地的一些事例。发生在身边的土地利用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更能增强危机感和紧迫

感,激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感和兴趣。

□提示和建议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4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保护土地资源? ②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 ③我国把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全国土地日”?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土地日?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 ④我国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人士提出了哪些不同的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请你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各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评议,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们的看法是:首先,针对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针对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应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针对过度砍伐森林,应做到砍伐与植树相结合;针对乱占耕地,应做到耕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如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农村建房屋要建在非农业用地上,将平房逐步改为楼房等。第二,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宣传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进行社会调查,为合理利用土地出谋划策等。)(其他问题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归纳大家的看法,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依靠法律管理和保护土地;二是科学规划用地;三是因地制宜用地;四是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五是开展宣传活动等。

教师板书:依靠法律

科学规划用地

因地制宜用地

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

开展宣传活动等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共同完成活动内容1,说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上互联网查一查2002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当年我国举办了哪些宣传活动等。

在学生分析的问题中,“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请你也谈谈自己的看法。”等三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提示。其中,让学生谈自

己的看法,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解决的措施;二是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些什么。(其他问题略)

课本原则性地讲述了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

问题的措施,只要求学生

□师生活动

灭绝。“小草的哀求”——由于超载过牧,导致草地退化甚至荒漠化,草地产草量下降,草质下降。“飞来的山峰”——由于人口增加,其住房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使耕地大量减少。

活动2和活动3中的第一部分可以合在一起完成。

活动3中的第二部分需要安排课下专门时间进行。可分组去村、乡、县等土地管理部门调查,以获取材料。可以写调查报告,也可采用其他体裁。调查报告可以借鉴课本上这篇报告的内容结构,但应增加“建议”“展望”等内容,在激发学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各类土地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势在必行。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我们的努力会换来一片片肥田沃土。

□提示和建议

活动2和活动3中的第一部分都属于发散性活问题教师应多加启发,提供话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时,对城市和乡村学生的要求应有区别,要根据当地实际有所侧重。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事先确定几个典型地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查,以获得第一手材料。

推荐第2篇: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案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案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学生回答]海盐资源、石油资源。

[活动]读我国沿海盐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看看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的海盐较多?为什么?

[学生回答]北方海域产盐多。这与气候有关(降水少,雨季短)。

[提问]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转折]大家看我国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已经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采了石油。

[转折]对于海洋资源,应该说我们开采得还很不够,但是鉴于人类对陆地资源开采的教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开采方式呢?请大家讨论“想一想”中的题目,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进一步解释]然而,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区的渔民确实在采用第一种捕鱼方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转折]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污染了海洋。污染源包括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针对海洋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

探究活动

1、活动名称:海产品调查

活动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海产品在丰富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我国海产品的现状。

活动步骤:

(1)寻找10种日常用品,条是原料必须有海产品。

(2)了解近来这几种产品的销售变化情况和原因。

(3)开一个主题为“人类与海洋”的班会,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2、活动名称: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并意识到海洋资源尽管是可再生的,但这是在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案:安排学生查找人们破坏或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资料,并提出问题“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请你用你的资料来说明你的观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推荐第3篇:初二地理教案长江

初二地理教案(长江)

滚滚长江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各段的名称。

2、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讲解教师与图片资料,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2、学会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和世界其它大河做比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学会分析一条河流大小。

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课本长江水系图,提高学生识记地理事物及阅读水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对比教学、启发式教学

五、教时教具:一课时,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同时学生观看ppt (长江风貌图)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广大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可“长江”的风采。 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长江的概况。

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6“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中四个问题。 学生活动

(一)

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找出它的发源地、注入什么海? 老师提示:观看ppt总结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总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

学生活动

(二)

教师提示: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老师根据ppt提问:学生齐声回答后教师展示这两个城市)

(结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阅读)长江各段的名称。 教师讲解:(展示ppt)长江上游各河段从河源往下依次是沱沱河、通天河、金

沙江等。自四川省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

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学生活动

(三)

长江流经哪些地区? (从流经省区和地形区两方面看)

教师、学生总结:按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播放ppt展示),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按中国地形地势图(播放ppt展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结合课本长江上游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

(四)

教师提问:请用黒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

教师、学生总结: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教师详解:雅砻江流经横断山区,在攀枝花市注入金沙江。

乌江是贵州省内第一大河。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其最大支流大渡河在乐山与其交汇,岷江最后由宜宾汇入长江。

沅江、湘江经洞庭湖注入长江。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宝鸡,黄土区土质疏松,中游流经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它成为四川省内携带泥沙最多的河流,最后在重庆市汇入长江。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由武汉汇入长江。

赣江经鄱阳湖注入长江。鄱阳湖是长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

由此我们结合活动一中长江干流可知: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

(2)四个城市:(雅砻江)攀枝花、(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

江)武汉

(3)沅江、湘江和赣江经洞庭湖、鄱阳湖汇入。

转问

(一):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

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边讲边播放ppt) 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七、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1.长度源头

注入的海洋

2.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及各段别称

3.流经区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地形区

4、全长、流量和流域面积

5.主要支流和湖泊

课堂总结: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注人海洋、流域面积、流量、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以及各河段的划分等长江的概况。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条大河,无论在航运上,还是在发电、灌溉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长江流域的开发,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一、母亲河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荐荐荐高初初一中一

地地地

理理理

教教教

案案案

[1000[1000[1000

字字字

]

]

] 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 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000字]

推荐第4篇:初二地理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复习课教案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一),(共4课时)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

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4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

(总第一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

1

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

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

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总第二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总第三课时)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总第四课时)

●主要知识点

3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二) (共二课时)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河流概况,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及水文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

4、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的分布。

4 教具:中国河流图投影片、矿产资源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总第五课时)

●主要知识点:

1、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我国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作用等),我国五大的淡水湖和青海湖。

4、长江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5、黄河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识图

1、长江水系分布图

2、黄河水系分布图

3、我国五大淡水湖轮廓图

5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总第六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状况。

2、我国土地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

3、我国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三大林区和“三北防护林”。

5、我国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的分布。

6、我国渔业等水产资源,第一大渔场、盐场。

●识图

1、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图

2、我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

推荐第5篇:初二地理反思

初二地理反思

为了更好的掌握初二年级地理的教学能力,提高实际教学水平,我个人认为,从各个方面来看,较之去年,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学生学习局限,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我校学生,信息来源单一,网络覆盖较差,多数学生缺乏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实际条件展开教学:

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地理图册,观看地图,又买了世界地图和中国行政地图,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的调动起来。

正式教学阶段,我针对教材的单元设置,分为大的专题,如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的地势地形等等,充分利用央视频道的《天气预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选取和教材密切相关的片段整合,进行专题教学。

根据学生反馈和学习检测,我发现,平行班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地理学科的信息量,另外进行专题教学,加强和学生的学科专题意识,一则使学生有了直观的知识结构,二则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复习,这种由分散的知识点组合形成知识结构,通过笔者引导,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改变传统的文字学案,努力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学案

根据心理学和认识学理论,人对图片和视频接触最为敏感,记忆最为深刻。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图片和视频为主要内容的课件,这样教学课程中文字大幅压缩,除了一个必须的归纳表格,全部字数仅仅三十余字。根据教学观察,有的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较高,但是课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动画,本来卡通动画只需在导学部分应用,能调动课堂气氛即可,却一再使用,使得学生被和教学关联性不强的卡通动画干扰,极大的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据此,笔者制作课件本着朴素明快的原则,对视频和图片是反复推敲,充分保证引用资料与教学的密切度。 此外,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使学生与笔者能够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

三、优化习题设置,紧跟会考命题思想,摒弃题海战术

地理课程在中考中占很小的位置,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重视这门课,甚至在课上也没有兴趣学习,为此我是非常着急的。

农村教育有两个“极端现象”:其一是教育基础普遍薄弱,其二教学力量不均衡导致的教学质量两极分化。有鉴于这个客观因素,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划分为三个层次,在习题练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1)将题目仔细分析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大胆的跳出习题册的拘泥,重考的命题动态进行试题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交流命题,借鉴吸收其他教师的命题经验和成果,将这些习题应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2)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标准化作业”教育,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教学、练习、讲评的各环节的需要,制定出“答题五步骤”,让学生再做练习时,按照五步骤依次完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第一步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语”可有效防止学生看错题目和漏题现象;“第二步阅读题支,作答并说明理由或解答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细节意识和对课本知识点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时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思路偏差以作为讲评的依据,例如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在比例尺换算和错别字等方面的问题,在讲评中有的放矢,极大的节约了教学课时,减轻了笔者与学生的负担。使节余下来的时间充分地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地理课外知识的拓展上面。

四、教学工作不足之处和自我反思

初二年级地理根据实际的教学检测,笔者发现,从整体看,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普遍认可地理学科。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反馈良好,有明显提高,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尚未真正建立“标准化流程”,学习效果提高有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状,我必须在今后教学中将此现状认真分析,探讨,逐步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推荐第6篇:初二地理竞赛题

2017年周南秀峰初二地理竞赛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50小题,每题2分、共100分)

北京时间2012年02月16日02时34分,在广东省河源市邻近新丰江水库的东源县(东经114.5度、北纬23.9度)发生震级4.8地震;相同地点在2013年02月22日11时34分,也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在11千米。读图1判断1~4题。 1.东源县邻近的重要地理界线是

A.0度经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2.图中的公白镇位于震源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3.当2013年地震发生瞬间,远在英国伦敦的留学生小明恰好所处的时刻是 A.2013年02月22日10时34分

B.2013年02月22日19时34分 C.2013年02月22日03时34分

D.2013年02月22日02时34分 4.对震源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描述,正确是

A.地势平坦、集镇密布的平原地区

B.地势平缓、人迹罕到的高原地区 C.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

D.冬季有较丰富降雪的地区 5.图2中,阴影部分实地面积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

6.图3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判定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以及A点和甲村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山地、大于500米

B.山地、小于500米

1 C.丘陵、大于500米

D.丘陵、小于500米

7.来长沙旅游的玲玲住在长沙饭店看见大堂四个城市的时钟(如下图)在同一时刻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B.地球自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C.地球自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D.地球公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读“经纬网图”,完成8~9题。

8.图中④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A.(60°N,150°E) B.(60°S,150°E)

C.(60°N,150°W)D.(60°S,150°W)9.图中②地位于①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0.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错误的是(

)

A.④地位于西半球

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

C.③地位于南半球

D.①地位于南寒带 11.管窥线条俯察地形。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修建水库大坝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某地(28.2°N,84.7°E)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多名登山者失去联系。下列哪幅图能解释此地多地震的原因(

)

1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B.红海的面积会缩小 C.阿尔卑斯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D.地中海的面积会扩大

14.2012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欢迎晚宴致辞中讲到:“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为使“APEC蓝”保持下去,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①使用纸质贺卡表示祝贺

②机动车实行单双号行驶

③污染物排放企业全部停产

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⑤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读北半球四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5—16题。

3 15.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城市中,与①地处于同一温度带的是( )

A.印度孟买 B英国伦敦 C.美国纽约 D.中国北京

17.下左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下右图中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认真阅读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人种都信奉基督教 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C.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人口稠密 D.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9.“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 ) A.北非地区 B.极地地区 C.西亚地区 D.东南亚地区 20.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涉及全球,这说明( ) A.人民币国际化速度逐步加快 B.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C.世界经济的单极化已经形成 D.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21.根据世界局部地区图判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尼罗河—注入黑海

B.②—苏伊士运河—连接黑海与红海 C.③—波斯湾—石油资源丰富 D.④—印度洋—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

22.材料一: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材料二:右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

图中“一带一路”的最西端是世界上城市密集分布的地区之一,

该区域城市旅游资源不包括(

A.巴黎埃菲尔铁塔

B.印度泰姬陵

C.威尼斯水城

D.伦敦塔桥 23.下列关于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长的国际性河流是莱茵河

B.气候复杂多样,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C.地形以平原为主

D.西部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24.有关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4 A.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B.跨东西距离最长,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地跨寒、温、热三带,具备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向心状流向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25~26题。

25.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B.从大陆中心向沿海四周更替

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26.大多数河流的流量与流经地区的降水量密切相关。据此推断,图中四条河流中,流量最大的是(

) A.甲河

B.乙河

C.丙河

D.丁河

27.如图是沿北美洲北纬35度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丙、丁处降水最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8.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主要咽喉要道是图中的海峡(

29.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极的“主人”是企鹅,北极的“主人”是北极熊 B.南极地区虽被称为“白色荒漠”,但淡水资源丰富 C.到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北半球的冬季

D.极地地区气候条件恶劣,都没有人类的长期定居

30.琳琳计划暑假与父母一起去东南亚旅游,为此搜集了许多该地区的资料,其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B.旅游业发展迅速,吴哥窟、巴厘岛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C.是海外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D.盛产稻米和小麦

5 31.下列分界线与①、②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不吻合的是( )

A.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B.农耕区与畜牧区分界线 C.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D.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A.①、②两地区相比,①地区的煤炭资源更为丰富 B.②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种植业和淡水渔业发达 C.③地区气候干旱,特色农业是水田农业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32.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D.④地区的居民多信仰藏传佛教,布达拉宫是其圣地

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征,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完成各题.

33.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金色中国”﹣-茫茫戈璧,黄沙漫漫 D.“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34.四块区域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的传统民居窑洞﹣﹣黄土广布、深厚且具有直立性 B.“金色中国”的坎儿井﹣﹣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C.“银色中国”的内外交通不便﹣﹣河网密布,著名的水乡

D.“绿色中国”的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35.2016年暑假,小明和家人一起到拉萨旅游,下面是他对当时景观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雪山连绵,牦牛成群 C.鱼米之乡,河湖密布 D.布达拉宫,金碧辉煌 36.下面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征的是(

)

37.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如何实现山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山区风景秀丽,适宜开发生态旅游 B.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

C.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以满足市场需要D.山区急流处水能丰富,可合理建设小型水电站

6 38.生活在我国云南地区的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泼水节期间,一群群男女青年用 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傣族泼水节活动 行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C.降水丰富,河湖遍布 D.地势高,光照强

39.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平坦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40.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41.根据下图小芸同学从就读的某中学回到距离40千米远的家乡度假,最便宜的交通方式(

) A.公路 B.铁路

C.水运

D.空运

42.读我国分区略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为西北地区 B.丙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二熟

C.乙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丁为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43.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 ) A.东北平原种植冬小麦 B.海南岛大面积种植甜菜,发展制糖业

C.四川盆地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出口型农业” D.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

44.下列关于省级区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北京市位于阴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B.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赤道从台湾岛南部穿过 C.香港和澳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

D.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市

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都是各自国家重要的传统工业区。读下图回答45~46题。 45.本着扬长避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的原则,

两地都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①石油化工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机械工业 ④电子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6.两地区工业高度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①控制人口增长,缓解就业压力 ②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节省运输成本

③利于减少工业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7.兰新(兰州—乌鲁木齐)高铁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图4)。图示防护工程的修建,是为了防止( )

A.骆驼出没 B.风沙侵袭

C.干扰其他交通线的正常通行

图4

D.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

48.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据研究发现,温暖湿润地区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寒冷干旱地区含量较低。下列地区中,最适宜种植青蒿的是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家住长沙的小华同学设计了四条暑期游览线路。读下图,回答49~50题。 49.四条游览线路中,穿过我国干湿地区数量最多

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0.若按④路线游览,在途中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银装素裹的大地 B.茫茫的沙漠

C.金灿灿的稻田

D.蜿蜒的长城

推荐第7篇:初二地理工作计划

初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永丰中学 张赛

经过一个愉快暑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推荐第8篇:地理论文初二

地理论文

初二(3)班 杨国威

现在,社会上正在号召人们保护地球,可是现在,人们依旧我行我素,不怎么爱护环境。例如:随地吐痰、乱砍滥伐、随意排放废气„„众所周知,随地吐痰可以使人传染上多种疾病,乱砍滥伐可以使肥沃的土地荒漠化,随意排放废气可以出现酸雨,危害极大。

至今,明知故犯,知法犯法,他们在地球上随意吐痰,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任意排污排废。结果是地球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坏,呼吸的空气越来越差,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碧绿的青山被挖掘,美丽的草原成荒漠,清澈的河水成浊流。树林少了,青山秃了,草原荒了,清水黑了,曾经是山青水秀、蔚蓝的地球母亲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人类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遭受到了应有的报应。近几年来,全球性气候变暖,飓风、暴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非典”、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威胁,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我问你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你也许能够回答是4月22日。但如果我问你世界环保日、世界水日、世界勤俭日是哪一天,你知道吗?

世界环保日是每年的6月5日,世界水日是3月22日,世界勤俭日是10月31日。为什么这些有关环保的日子会贯穿全年?因为我们真的需要在内心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前段时间大家都会谈论的话题之一应该会包括中国将在5年之内停止白炽灯的使用。这一规定的出台,将结束白炽灯使用百年的历史,也将结束每一处的灯源能耗的浪费。

白炽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大部分白炽灯会把消耗能量中的90%转化成无用的热能,只少于10%的能量会成为光。大量的能源浪费最终将白炽灯推向生命的尽头。中国政府预计到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禁止使用任何白炽灯。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有效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减少因灯光使用的能源消耗。

节能环保,从小做起,从现在起,你就可以换下家里的白炽灯,使用更加清洁的节能灯。

也许你知道《环境保护法》,但你是否知道在2007年的时候,中国法律体系中多了一部《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节约能源意味着能源生产的投入将会减少,也就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附。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011年11月11日在南昌开幕的第二届“世界低碳大会”,正是南昌市乃至江西省致力于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宣告。 去年,南昌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列为发展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目前,南昌制定了低碳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重,大力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源热泵技术,广泛使用天然气使用,推进建筑节能,发展低碳交通,全面倡导低碳生活,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为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南昌已被确定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并拟打造四大低碳示范区域,建设并网光伏电站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十城千辆”工程、“十城万盏”工程、城市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节能照明灯推广工程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等八项低碳示范工程。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世界上的再生资源是宝贵的,也是有限的。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加节制地无限制开采,那么就会坐吃山空。

所以,活动起来,保护地球!

推荐第9篇:初二地理学习方法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

在“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节,需要密切联系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初中地理知识,才能学好这一节内容。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 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能力目标 1.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绘画、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板书

由于篇幅较大就节选一些了,看着省事点!!!!!!!!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

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下面是另一位老师的备课

关于“气温的变化”,主要讲解气温的时间变化,建议步骤如下:

1、从学生的日常感受入手,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为什么?(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2、是否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不是)

3、出示动画,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

5、如何利用月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特征的描述)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材分析气候是本章的关键性知识,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知识。气候是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所以要掌握气候知识必须从天气入手。教材以天气预报为例,引出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自然的揭示了天气与气候的共性与差异,即天气是对大气状况的定量描述,而气候是对大气状况的定性描述;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对于天气部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符号和数字的含义,能够从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中各项内容的含义。 这部分教材紧密结合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地理学科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目的是掌握地理环境要素的形成、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有哪些呢?下文来告诉您。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二、科学预习

科学预习就是要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以做到心中有数,为进行新一轮的学习而进行准备,预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预习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只有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才容易打胜仗。可见,只要抓住了预习,就抓住了提高成绩的关键。

预习方法: (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3)、要虚心请教。在预改头换面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同学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总是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 (4)、要适当地做些习题。 (5)、要认真做好笔记。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具体来说,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课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二是每一课中秘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主要心得体会。当然,这五个方面不一定每次笔记都记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灵活处理。

三、专心听课

听课对学生来说,其基本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无数事实表明,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都是在课堂学习中学到和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认真对待上课并学会如何听课。课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1.集中注意,专心听讲。

2、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

3、要理清教师的讲课思路,抓住学科特点和教师的讲课特点来学。

把握住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于重点处下功夫,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不钻牛角尖,做好课堂笔记,争取当堂掌握所学内容。

坚持做课堂笔记,可以促使我们思想集中,及时记下老师讲课的要点,重点和难点,便于课后查阅、复习和巩固;同时,由于听课做笔记需要眼、耳、手、脑并用,因此可使大脑接受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而加深对老师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记忆。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 第一,做笔记时要记下老师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以便课后复习和指导作业。

第二,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洁。重点、难点、疑点要记全,记录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或“关键词“概括老师讲授内容。这样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边听边积极思考,抓住重点,重新归纳,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听课效果。另外,对尚未完全理解的内容,最好也可简要地记下来并加上记号或批注,以便课后复习时予以解决。 第三,笔记不要写得太密,要留有空白,以便课后补充和修正。

四、学会自己留作业

五、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的程序:(一)、尝试回忆。(二)、阅读教科书。(三)、整理课堂笔记(四)、看参考书。

六、从容考试考试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是结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价,并从中起反馈作用。

1、考试前不易开夜车。

2、进考场莫患得患难失。

3、答题前纵览全卷。

4、怎样编排解题顺序

5、考场运筹时间的方法。篇3: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第一步: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

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时区、区时;海拔、相对高度;天气、气候;寒潮、寒流;内流河、外流河、;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迚行。

第二步:读乢、读复习纲要、要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第三步: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二步的复习,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觃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觃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觃律迚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觃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觃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四步:练、测幵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迚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觃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乊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觃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理有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迚行讨论或请教老师。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

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迚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自己复习教材、转绘教材。这样就能迚一步加强你的地理空间观念,迚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乊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复习的目的。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収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収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収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觃律及其成因。 除此乊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

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

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

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 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

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

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

源、环境和収展等问题

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 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収展变化是有觃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乊间的关系也是有觃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乊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乢,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収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觃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如下。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

是圆幵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

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

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

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觃律是:0?经线以东

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

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

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

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

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

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

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 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

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乊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乢,掌握科学的读乢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乢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乢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迚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収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仸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乊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

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丼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

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

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觃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迚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觃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迚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迚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乊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迚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乊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収展,是収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収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篇4: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经验技巧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同学们觉得对自己有帮 ??篇5:2013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2013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首先,我们要认真疏理一下自己多年来语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学习中的得失。尤其是那些平时学得较为牵强的部分,并且现在还仍然感觉一知半解的内容,必须对之做一番整理,以便在初三阶段重点攻克、全面解决。 一般来说,阅读方面那些属于语文基础部分的内容,如文言课文常识、文言实词的理解、文句中别字的辨认改正、修辞方法的识辨、说明方法的理解、文章中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搜寻等等,是大多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而文章中某些环境或情景的理解、文中人物或者作者感情的把握、主题的理解及概括、观点的提炼和表达、对论证或者说明过程的分析等,就不那么容易透彻、深入地予以掌握了。这些,也往往是不少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软肋,需要花大力气去努力掌握的。因此,如果能在事先充分了解好自身的弱点,从而在初三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里所说的积累,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指积累的面要广一些。对语文学习而言,必需的积累包括课内和课文学习中重要内容的积累,也包括我们补充阅读和课外阅读时对书籍、报章杂志等某些内容所做的积累,甚至可以广义地包括许许多多其他的内容,诸如影视欣赏、广告宣传、同学讨论、家庭闲聊、诗句歌词等等,举凡可能和语文学习相关者,都值得我们去注目、去倾听,并有意地作一些积累。积累的面广一些,理解、分析时心中可以比照的人、事、物就会多一些,你的思路相对也会拓宽一些,联想也会丰富一些。 其二,是指语文学习重视日积月累。语文知识的丰富、充实,情感的体验和分析水平的提升难以一蹴而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使这些一点一滴地渗入心中,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积累的东西多了,它们就会反反复复在脑中萦回激荡,进而形成蓄势待发的形态。比如,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块——写作,其材料就只有靠自己时时注重生活中的积累;因为,只有材料的不断丰厚,才能使思想也丰厚起来,才具备了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知识性、认知性和社会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十分重视对观察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有一位著名的教师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这种说法的本质,在于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联的。对社会现象,尤其是那些与中学生的生活有较多联系的事和物,能否做到仔细观察;对社会和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否做到深刻入理,都将会直接关系到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如果把这些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毫无疑问就会直接对你的阅读理解和表达水平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推荐第10篇:初二地理期末试卷

初二地理期末试卷

2012.

1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1年3月22日 “世界水日”的主题()

A.“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B.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C.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D.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2、我国的陆地面积约

A、960平方千米B、960万平方千米

C、9600平方千米D、1200万平方千米

3.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

A.23B.34C.31D.3

54.下列省级行政区与简称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上海—海B.重庆--渝C.辽宁省—辽D.香港—港

5.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点的()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1年4月28日公布全国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

A第四.B第五.C第六.D.第七

6.我国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A.改革开放B.计划生育C.科教兴国D.可持续发展

7、我国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土家族B、壮族C、汉族D、藏族

8、泼水节是我国的一种少数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该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B.朝鲜族C.蒙古族D.傣族

9.如图所示的地势变化示意图中,最符合我国实际的是()

10.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中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得益于()、

A 季风气候多样,海洋性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雨热不同期D季风气候多样,灾害性天气少见

11.春节期间,哈尔滨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而南国广州却是温暖如春,是花的海洋,造成这两地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季风影响

1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B.由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3.“‘黄金水道’多河港”体现了长江的

A.水能丰富B.灌溉价值C.航运价值D.养殖效益

14.黄河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形成“地上河”

A.上游B. 中游 C.下游D.源头

1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自然资源总量贫乏

C.人均资源丰富D.总量打,种类少

16.下列各项,属于对土地合理利用的是()

A.在耕地上兴建开发区B.在草地上过度放牧

C.在南方开垦水田D.在山地林地中大量兴建滑雪场

17.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A.跨流域调水B.兴修水库C.防治水污染D.人工降水

18.下列作物中,生长在南方地区的是()

A.甜菜B.花生C.小麦D.水稻

19.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商业

20.上海市位于下列哪一个工业区()

A.沪宁杭工业区B.珠江三角洲工业区C.京津唐工业区D.辽中南工业区

二、连线题(每线2分,共16分)

21.将下列对省级行政区的描述与相应特点连线(8分)

①面积最大的省区A云南省

②人口最多的省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③跨经度最广的省区C广东省

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D内蒙古自治区

22..根据下列情况选择最合理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8分)

①从香港运往哈尔滨一箱急救药品A 汽车

②红星水库鲤鱼运往阿城中心市场B 飞机

③10万吨海盐从天津长芦盐场运往上海。C 火车

④30万吨大米从哈尔滨运往北京。D 轮船

三、综合分析题(共44分)

23.读图回答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2)从与大洲、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洲东部,()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我国位于()纬度,大部分位于(),小部分位于(),没有()。

24读“中国地形图”,回答:

(1)填出主要地形区:E 是()平原,以“黑土地”著称;B是()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A是()高原,G是()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2)图中C和H之间的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一月份()℃等温线和()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阶梯。受地势影响,自()向()流,最终注入()洋。

25.下图是漠河、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

(1)A,B,C,D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雨季最长的是,最短的是。我国的降水南方与北方的主要不同是。

(4)图中纬度最高的是,位于(温度带),北京位于(干湿地区),上海位于(干湿地区)。

26.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

材料三: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

(1)根据材料一中可以得知我国被联合国列为13个()国家之一。 中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但是人均().(2)材料二中我们得知我国水资源存在空间分布(),出现了南()北 ()的现象。而且存在()现象。

(3)材料三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4)请为家庭节水提出合理建议 (至少两条)

初二地理期末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计40分)

1-A2.B3.B4.A5.C6.B7.C8.D9.B10.B11.A12.D13.C

14.C15A

16.C17.A18.D19.B20.A

二、连线(每线2分,共计16分)

21.①—B②—C③—D④--A

22.①—B②—A③—D④—C

三、综合(共计44分)

23.⑴东, 北⑵亚,太平⑶中,北温带,热带,寒带(每空1分)

24.⑴东北,青藏,内蒙古,长江中下游(每空1分)

⑵秦岭,0,800(每空1分)

⑶一,西,东,太平(每空1分)

25.(1)漠河广州上海

(2)漠河(每空1分) (每空1分)

(3)广州漠河广州漠河

(每空1分)

(4)漠河寒温带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每空1

分)

26.⑴贫水丰富不足⑵不均匀丰缺(或多少)污染(每空1分)

⑶节约用水(1分 )(言之有理即可)⑷略(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11篇:初二地理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初二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12个课时。上学期,平均只有

17、18的优秀率,比起其他的学科有拖后腿的迹象。有的班级B级的同学较多,后劲充足;但也有一些班级落后面实在是大。这学期,需要关注的就是,优秀率的提升,还有班级落后面的改善。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写好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5、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6、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

第12篇:初二地理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两个班12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

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六月中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五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会考考纲还没拿到,如果考纲中对下册内容有选讲的话,复习时间会相对充裕。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地理下册:

1.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二)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地球形状、大小、半球的划分和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

2.经纬度划分和经纬度定位;

3.地图三要素的运用。能在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会识别山谷、山脊、山顶、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线稀密与坡度的关系,绘制地形剖面图;

5.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范围轮廓;

6.板块学说对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释;

7.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常用天气符号;

8.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9.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阅读气候直方图;

1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三大人种、三大宗教的特征与分布;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3.国际合作——联合国。

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本册是复习中重点的重点。

(三)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重点:

1.在图中描述大洲、地区、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邻位置、半球位置等)并进行评价;

2.结合非洲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文化等)的影响;

3.结合热点地区——伊朗、利比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复习西亚北非;

4.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科考价值。

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目标: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四)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我国的位置、面积范围,牢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5.长江、黄河的概况

6.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7.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8.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9.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业基地为重),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注: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内容与下册内容联系紧密,上册的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延展到下册,上册内容学生掌握得巩固,下册加快进度就顺利得多。

三、指导思想与措施

以成功系列创新教法为指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会考导向为抓手,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课堂中心前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决不能为应付会考把地理课上成灌输填鸭,变得苍白和僵化。

1.注重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地理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学案制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对前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加大课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

4.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广泛争取支持。

5.地理复习课不能上成对所学过教材的重复课。复习形式要多样,如以做习题的形式,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比较的形式,以地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利用板报、墙报、办地理报宣传地理知识)。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

分校:初中一校

教师:***

时间:2014/2/22

第13篇:初二地理《我国主要山脉》教案

初二地理《我国主要山脉》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

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主要山脉[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板书]

台湾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板书]

贺兰山脉[板书]

横断山脉[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阿尔泰山[板书]

祁连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

[练习]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关于“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第14篇:初二地理中国的地形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 东低,成阶梯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我国主要丘陵的分布

3、培养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我国主要 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我国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中国的地势

读图2-

1、2-9,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点:西 东 ,呈 分布

2、我国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 海拔(m) 主要地形 位置

第一阶梯

山脉— 山脉— 山脉

第二阶梯

岭— 山脉— 山脉— 山脉

第三阶梯

3、我国地势特点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 ,形成降水

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

③阶梯 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

二、中国的山脉

读图2-2,将山脉名称填写到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西走向山脉

① ② ③

2、南北走向山脉

① ②

3、东北——西南走向山脉

台湾山脉主峰 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4、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① ②

5、弧形山脉:

该山脉的主峰 是世界 第一高峰,海拔

三、中国的地形单元

读图2-9,将地形单元名称填写到上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地形概况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高原占 ,盆地占 ,丘 陵占 ,平原仅占 ,人们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系统成为山 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占陆地面积的 ,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 ,高原、盆地、丘陵、平原镶嵌其中

2、四大高原

名称 位置 特点

青藏高原 峰峦 ,山势 ,终年 , 广布,起伏

,远看是 ,近看是 ,是我国面积最 ,世界海拔最 的高原,被称为“ ”

内蒙古高原 地势 ,我国第 大高原

黄土高原 深厚, 纵横,支离破碎, 严重,是世界 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 崎岖, 众多, 广布( 地貌)

注:塔里木盆地北 部边缘的 盆地中的 是我国陆地最低处,该盆地也 是我国最高气温记录所在地,有著名的

3、三大丘陵

北方:、,南方:

4、四大盆地

名称 位置 外围山脉 特 点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 的内陆盆地,盆地中的

沙漠是我国最 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 广布,西北部受 影响,降水略多, 发达, 和

有相当规模

柴达木盆地 我国地势最 的内陆盆地,内部

资源丰富,有“ ”之称

四川盆地 有“ ”之称,西部平原,有“ ”之称

5、三大平原

名称 位置 特点

东北平原 地势 , 广布,多 ,是我国面积最 的平原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地势 ,坡度 ,由 冲击形成,主力是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 , 众多, 稠密,

连片,有“ ”之称,由 及其支流冲击形成

【巩固练习】

1、我国的山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

A 1/2 B1/3 C 2/3 D 3/

42、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

A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B 东高西低、呈阶梯状 C 西高东低、呈直线倾斜 D 东高西低、呈直线倾斜

3、位于第一阶梯上的高原 是:( )

A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4、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5、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6、我国第一阶梯上的典型内陆高原盆地是:( )

A柴达木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7、世界最高峰位于:( )

A 中尼边界 B 中印边界 C 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 D 中缅边界

8、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米以下,临黄海和东海的地形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江南丘陵

9、综合题

(1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_ _高_ _低,呈_____ __状分布。

(2)将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山脉:E ,K ,G , M

高原:C ,H

盆地:A ,B ,D 。

(3) 岭、山、山和 山是我国地势第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4)我国最大的高原是 高原,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盆地有“紫色盆地” 之称。

10、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2)我国地势平均 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__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是第_________级阶梯;山东位于第________级阶梯上。

第15篇:初二地理教案:国内主要山脉

悦考网www.daodoc.com

初二地理教案:主要山脉

主要山脉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课时 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初中地理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 主要山脉 [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见图2)

图2 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 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 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初中地理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 [板书]

[读图] 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 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 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板书]

[读图] 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 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 [板书]

台湾山脉 [板书]

[填图练习]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板书]

贺兰山脉 [板书]

横断山脉 [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板书] 初中地理www.daodoc.com 悦考网www.daodoc.com

阿尔泰山 [板书]

祁连山脉 [板书]

[填图练习]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 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没有山脉名称的空白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如条件允许,可放映幻灯或录相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 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

[练习] 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如果时间允许可反复进行巩固练习) 资料来源:初二地理www.daodoc.com 初中地理www.daodoc.com

第16篇:初二地理述职报告

述 职 报 告

从去年毕业来到该学校,我就担任初二级七个班的地理科任。本人自始至终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作为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没节课都以最佳的在状态站在讲台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实施,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地理科在中学来讲是一门非统考的科目,但它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初二学生,学习的全是中国的地理知识,身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连一点中国地理常识都不认识,从这点,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地图知识、地名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知识。所以要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还有,适量适时的练习、作业和测验也是必要的。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尽能减少作业量,把大多的练习放在课堂上,一来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巩固知识,二来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得到反馈并补救。这也可避免有少部分学生抄作业的习惯。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等等。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17篇:初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初二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

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课外实践教学计划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针,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活动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

7、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听取学生方面有效可行的建议,灵活机动的开展活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各年级活动主题安排

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爱我家乡(分组活动、发放调查表)

(二)环境污染调查 (分组活动、发放调查表)

五、具体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纲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结合《纲要》领会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意图和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6、每一活动主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

7、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8、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9、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10、指导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把资料整理好,保管好,对活动的结果要开展交流活动

第18篇:初二地理教学反思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

本人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但在这期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好的掌握初二年级地理的教学能力,提高实际教学水平,我个人认为,从各个方面来看,较之去年,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学生学习局限,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我校学生,信息来源单一,网络覆盖较差,多数学生缺乏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对学生进行了了解,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

实际条件展开教学:

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地理图册,观看地图,又买了世界地图和中国行政地图,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的调动起来。 正式教学阶段,我针对教材的单元设置,分为大的专题,如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的地势地形等等,充分利用央视频道的《天气预报》,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选取和教材密切相关的片段整合,进行专题教学。

根据学生反馈和学习检测,我发现,平行班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地理学科的信息量,另外进行专题教学,加强和学生的学科专题意识,一则使学生有了直观的知识结构,二则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复习,这种由分散的知识点组合形成知识结构,通过笔者引导,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改变传统的文字学案,努力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学案

根据心理学和认识学理论,人对图片和视频接触最为敏感,记忆最为深刻。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图片和视频为主要内容的课件,这样教学课程中文字大幅压缩,除了一个必须的归纳表格,全部字数仅仅三十余字。根据教学观察,有的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较高,但是课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动画,本来卡通动画只需在导学部分应用,能调动课堂气氛即可,却一再使用,使得学生被和教学关联性不强的卡通动画干扰,极大的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据此,笔者制作课件本着朴素明快的原则,对视频和图

片是反复推敲,充分保证引用资料与教学的密切度。

此外,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使学生与笔者能够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

三、优化习题设置,紧跟会考命题思想,摒弃题海战术

我们泗洪地理课程只在中考中占很小的位置,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重视这门课,甚至在课上也没有兴趣学习,为此我是非常着急的。

农村教育有两个“极端现象”:其一是教育基础普遍薄弱,其二教学力量不均衡导致的教学质量两极分化。有鉴于这个客观因素,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划分为三个层次,在习题练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1)将题目仔细分析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大胆的跳出习题册的拘泥,重视自主命题和交流命题,根据中考的命题动态进行试题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交流命题,借鉴吸收其他教师的命题经验和成果,将这些习题应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2)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标准化作业”教育,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教学、练习、讲评的各环节的需要,制定出“答题五步骤”,让学生再做练习时,按照五步骤依次完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第一步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语”可有效防止学生看错题目和漏题现象;“第二步阅读题支,作答并说明理由或解答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细节意识和对课本知识点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时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思路偏差以作为讲评的依据,例如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在比例尺换算和错别字等方面的问题,在讲评中有的放矢,极大的节约了教学课时,减轻了笔者与学生的负担。使节余下来的时间充分地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地理课外知识的拓展上面。

四、教学工作不足之处和自我反思

根据实际的教学检测,笔者发现,从整体看,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普遍认可地理学科。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反馈良好,有明显提高,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尚未真正建立“标准化流程”,学习效果提高有限,学习能力

较强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状,我必须在今后教学中将此现状认真分析,探讨,逐步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011.06.28

第19篇:初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张素萍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7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研究地理课课程标准,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

课程目标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类型与组织形式,组织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目标,既有助于我们进行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又有利于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操作,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我国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进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如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六、适当课后作业帮助知识巩固

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况。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第20篇:初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年又将过去,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 、本学期的工作表现

1、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课堂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4、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设符

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5、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故此,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初二年地理教案模板
《初二年地理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