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0: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 ),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 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 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1.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 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 (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 作业要求: (1)折扎方法正确。 (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 。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 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 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3. 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 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 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术二年级下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