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01:26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现状分析

七年级共有 人 ,其中男生 人,女士 人。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消元法,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形式选择适当的解法;

3.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4、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4、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5、了解全面调查,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了解抽样调查及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代表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垂线的概念、性质1和画法。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3、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4.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 5.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学会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1.画线段和射线的垂线。

2、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是难点。

3、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理解“消元”的基本思想。

4、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5、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7、样本的抽取,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五、课时安排

推荐第2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乐昌市梅花镇中学:邓志远

一、学生 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

7、8)班数学,两个班共有学生110人。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师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作业习惯抄袭,勤思好问的少。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

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四.教学进度

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

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4月6日前后 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期中考试初定在5月6日前后 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6月2日前后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

实数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习,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测试,初定在1月8日前后 七月份:(20-21周,约10课时) 自主复习与答疑,考前指导。

2008年3月1日

推荐第3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王闫九年制学校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七(1)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五、课时安排

第一周5.1相交线 5.2平行线

第二周5.3平行线性质 5.4平移

第三周数学活动 小结6.1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四周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五周第六周数学活动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七周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镶嵌 第八周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九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 8.2消元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8.3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二周小结9.1不等式

第十三周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四周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五周9.4课题学习小结 第十六周 10.1平方根 10.2立方根 第十七周10.3实数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考试

推荐第4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上学期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 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课时安排表(教学进度)

张振宇

本学期,本人仍担任七年级四班的班主任,通过上学期观察,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不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且行为习惯也很差,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后进生较多。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应该努力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刻注意一些后进生的发展动向,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根据班级的情况,本学期我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班风

强化班级的总体奋斗目标,以班训为指针,使同学们振奋精神,共同为班级的未来努力奋斗,形成“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观念,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人人争做班级的小主人。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抓好自习课纪律,提高课堂效率。利用班会等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班主任,本人要做到早上早到教室、平时多去教室,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首先,鼓励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制度》,重点从提高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做起,从小事做起,建立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要求学生力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争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也保持个人的卫生和服饰整洁。开学初,及时召开班会,明确本学期的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要在学习及做人中都体现出积极性和先进性。

其次,严格要求班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 在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工作。对于班级里一些较特殊的学生,例如:邴大山、秦旭鑫、李锋、艾凌霄、王雪琦、陈立忠等。他们或是智力有问题,或是学习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顽皮捣蛋爱拿别人的东西。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保持正确的态度,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对后进生要一分为二,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个别生首先要找出个别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很强的自卑感,造成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是精力过剩,人很聪明,而班级生活对他来说很不满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会搞出“恶作剧”。总之,对个别学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及时了解学情:

经常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准确把握各学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材施教,重点在抓基础知识上下功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五、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要做到:时时处处都得讲、时时处处都得做。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想尽办法把问题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点。尤其是学生校外安全和校内休息时间的安全,必须做好,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平时,把学生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作到心中有数,请家长协助鼓励或帮助学生,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结合学生的表现,开好家长会,针对学生的现状,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好安排,尽快形成家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计划只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本人将在本学年中,在不断向有经验班主任学习的同时,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学习,努力抓好各项常规工作,从学校的日常检查工作做起,协助任课教师,积极创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争取七(1)班在本学期中做到稳步前进,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宋海华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我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我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7—12章,包括力、力与运动、压强、流体的力现象、功与机械、机械能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 第七章 力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4、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5、知道什么是弹力、弹簧秤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秤。

6、理解影响力的作用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做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7、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8、知道摩擦现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第八章 力与运动

1、理解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

2、学会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实验的探究方法。

3、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结论。

4、会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结论进行简单计算。

5、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6、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原理,学会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探究方法。

7、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8、理解并掌握惯性的定义,会用惯性解释有关问题。

9、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10、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11、知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第九章 压强

1、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

2、通过实验理解压力。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6、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7、知道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

8、能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9、能在实际应用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10、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1、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2、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1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1、知道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认识浮力。

4、了解产生浮力的原因。

5、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计算浮力的大小。

7、理解沉浮条件。

8、利用沉浮条件解释潜艇、气球等的原理。

9、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10、通过实验探究,熟悉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4、理解机械效率。

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十二章 机械能

1、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了解生活中的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2、通过学习,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能解释简单的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用图片、投影、录像、光盘等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推荐第5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光辉学校对初一一对一学生教学计划

学生:任忠玉

科目:数学

任忠玉同学很聪明,吸收新知识快,但自觉性不强,学知识只学了表面,很多地方没学到知识的本质,有时候还有点懒。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任忠玉同学的学习成绩上升一个新的台阶,我拟定了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二、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三.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

任忠玉同学数学基础不算太差,所以不可能一节一节的细讲,这样时间也不允许,我会采用“一课三练”的形式,也就是先精讲各章知识点,待他记住以后,再在课堂上讲解经典例题,课后,我会布置相关练习题加以巩固,每一章讲完后,都会有一次测试,这样,学生想不记牢都难了。 四.课后巩固很重要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辅助一定的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因此我将在每次给他讲解完知识点后,都会布置相关的习题让他巩固新学的知识点,使之能真正的掌握。 五.家长的支持也关键

学生的自信不仅来源于学习的好坏,也来源于家长的支持,父母的鼓励往往是学生动力的源泉。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六.加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有关教学课程等教材。 2.加大对自己和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解剖。

3.加强对自己和上课的标准,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和请教,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加强对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俗话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应有一桶水的容量。只有自己有了充足的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到知识点。

七.教学内容安排:

1.完成初二上册数学课本上(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20次课,即60节课)。 2.每次课前十五分钟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实行滚动性复习,所谓温故而知新。

3.三次课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并讲解错题难题及卷子带回家家长签字后交 与学校保存,过后每周一次周考且考试会有针对性。

4.每次课后布置与本次讲解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最少10道题)。 5.最后两堂课概括复习全书内容并做两套期末考试模拟卷,为期末考试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本计划从拟定之日起执行,在校领导的督促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欢迎家长参与监督,并希望家长积极配合!

学 校 意 见: 教 师 签 字: 家 长 签 字: 学 生 签 字: 时

间:2011-3

推荐第6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乐昌市梅花镇中学:邓志远

一、学生 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

1、2)班数学。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这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习惯较差。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师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作业习惯抄袭,勤思好问的少。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课堂作业,学生能认真完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 ,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

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7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

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四、教学进度

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

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4月6日前后 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期中考试初定在5月6日前后 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6月2日前后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

实数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习,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测试,初定在1月8日前后 七月份:(20-21周,约10课时) 自主复习与答疑,考前指导。

2012年3月1日

推荐第7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全期数学教学计划

太平中学:吴敬华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4)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男生23人,女生19 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

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第三章因式分解、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 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式分解”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成绩的“分界点”,对于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如

“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等相关知识,就知识体系而言,应该补充,但就书本对这方面的要求来说,我们应该稍微降低一点要求开展教学。

4 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方面的知识,是初中几何部分真正的“入门”知识,就学生的知识层次来说,由数到代数式,由代数到几何,是质的飞跃,是几何证明的入门与关键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几何证明能力的培养从这里开始,几何证明的规范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何语言的养成,都是从这里开始,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何证明书写的规范性、几何证明的严密与严谨性、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等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开始,有一个良性的开端。

5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让学生进一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本章应注意的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6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是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从而找出它们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求出其方差,应该让学生明白它们各自的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数据求出它们。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组)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

②掌握整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熟练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化简。了解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其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行幂的乘法、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方面的运算。

③掌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概念,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整式的因式分解,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补充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因式分解知识有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④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有关概念,理解平移的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垂线的性质及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进行几何证明的正式实训阶段,正确掌握几何证明的书写步骤与思路,本章知识是几何入门的重要且关键的环节之一。

⑤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与旋转对称图形,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从实例中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

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

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有关概念,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并了解在Excel中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具体方法,为数学适应的信息化学好相关的知识。

五教学重、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是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难点是在实践与探索小节中通过实例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内容,对初一学生来说,是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分寸。

3、相交线与平行线、轴对称与旋转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到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移的观点、垂线及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轴对称、旋转对称、中位线、角平分线、图形的简单变换等相关知识。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这些知识的合理性、必然性,并掌握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难点是数学说理(也就是几何证明)。

4、数据的分析,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相关概念,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这些数据的具体求法,并让学生掌握在计算机中如何求出它们的具体方法(知识扩展)。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推荐第8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涟源市伏口镇中心学校

阙昌福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数学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始终围绕新课标的三个目标进行教学。(知识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重视学生兴趣和基础知识的培养,坚持“小步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日常规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七年级(264班、265班)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其中264班55人,265班57人共112人(从外地转回来4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三、教材分析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

65 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 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式分解”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成绩的“分界点”,将它提前到七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实际上也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前了,对于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如“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等相关知识,就知识体系而言,应该补充,。

4、本书的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方面的知识, 严格上讲是初中几何部分真正的“入门级”知识,就学生的知识层次来说,由数

66 到代数式,由代数到几何,是质的飞跃,是几何证明的入门与关键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几何证明能力的培养从这里开始,几何证明的规范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何语言的养成,都是从这里开始,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何证明书写的规范性、几何证明的严密与严谨性、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等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开始,有一个良性的开端。

5、本书的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一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这两章将继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思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本章应注意的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6、本书的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从而找出它们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求出其方差,应该让学生明白它们各自的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数据求出它们。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IT教室”,让学生掌握用Excel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对于这个方面,应该让学生通过上机等方

67 式正确掌握,这是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知识之一,掌握知识与提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7、课题学习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一个课题学习。长方形包装盒的设计和制作 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实际情境,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应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收信数据,分析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据与图示等方式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在实验过程中是认识不确定现象的极其有用的手段,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组)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掌握整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熟练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化简。了解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其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行幂的乘法、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方面的运算。③掌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概念,能根据课本的安排,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整式的因式分解,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稍微扩充一下,补充十字相乘法及分组分解法,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因式分解知识有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④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有关概念,理解平

68 移的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垂线的性质及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进行几何证明的正式实训阶段,正确掌握几何证明的书写步骤与思路,本章知识是几何入门的重要且关键的环节之一。⑤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与旋转对称图形,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从实例中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有关概念,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并了解在Excel中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具体方法,为适应数学的信息化学好相关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初步了解定理与公理的合理性,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

69 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并能通过所学知识,掌握平行、垂直、平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③通过实践体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有关概念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会掌握其计算方法,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 教学重、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是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难点是在实践与探索小节中通过实例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内容,本来是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这次调整,无疑是将教学难点向前挪移了,对整个初中学习阶段来说,是分散难点,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切忌这一部分的知识学习变成了学生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分水线。

70

3、相交线与平行线、轴对称与旋转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到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移的观点、垂线及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轴对称、旋转对称、中位线、角平分线、图形的简单变换等相关知识。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这些知识的合理性、必然性,并掌握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难点是数学说理(也就是几何证明)。

4、数据的分析一章,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相关概念,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这些数据的具体求法,并让学生掌握在计算机中如何求出它们的具体方法(知识扩展)。

5、课题学习重点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在实践探索加深理解有关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与能力。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71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课时安排(共约76课时)

第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共14课时 1.1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课时 1.2.1代入消元法 3课时 1.2.2加减消元法 3课时 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4课时 1.4三元一次方程组 1课时 小结与复习2课时 第二章 整式的乘法 共15课时 2.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课时 2.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2课时 2.1.3单项式的乘法 1课时 2.1.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课时 2.1.5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课时 2.2.1平方差公式 1课时 2.2.2完全平方公式 2课时 2.2.3运用乘法公式计算 2课时

72 单元复习,测验 4课时 第三章 因式分解 共14课时 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1课时 3.2提公因式法 4课时 3.3.1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课时 3.3.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课时 补充:用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 2课时 小结与复习、测验 3课时 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共14课时 4.1平行、相交、重合 1课时 4.2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1课时 4.3图形的平移 1课时 4.3平行线的性质 2课时 4.4平行线的判定 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综合运用 1课时 4.5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2课时 4.6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课时 小结与复习、测验 3课时 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 共4课时 5.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课时 5.1.2 轴对称变换 1课时 5.2.1旋转 1课时

73 5.2.2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1课时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共4课时 6.1.1 从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 1课时 6.1.2加权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1课时 6.2.1中位数、众数 1课时 6.2.2方差 1期末总复习10

课时 课时

2015年2月20日74

推荐第9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3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华师版)

一、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

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等。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3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4——7周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8——10周 半期检测……………………………………………………….第11周

第九章:多边形:………………………………………….第12——14周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第15——17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18——20周

2013-2-26

推荐第10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五、课时安排

略。

备注:本教学计划适用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1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本班及格率达到67% 人,算是达到预期目标,但优秀率只达到30%,与预期尚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仅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瓶颈,造成班级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习近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 。本章内容调整与大纲下的课本相比,本章作了一些调整:(1)加强了实数学习必要性的感受;(2)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运算的应用;(3)精确运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不要求分母有理化;(4)加强了估算;(5)鼓励使用计算器进行有关繁难的计算和近似计算。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五、课时安排

各章授课时间大致分配如下(灵活机动):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

实数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复习备考

课时 8课时 7课时 课时 课时 9课时 课时

14

12

11

10

第12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力求全面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从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体现学科教学的最新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包含如下几方面: 第七章 整式的运算 第八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九章 可能性 第十章 数据的表示 第十一章 三角形 第十二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的运算,熟练应用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2、认识平行与相交的特征, 初步认识余角补角,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且学会用尺规作图

3、了解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初步接触可能性,能简单运用

4、进一步认识三角系那个,掌握三角形的全等并且证明。

5、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中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注重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空间几何观念,学习基本的推理。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的初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认真工作。把认真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七章

2月25日——3月15日 第八章

3月16日——4月05日 第九章

4月06日——4月13日 期中复习及考试

4月13日——4月20日 第十章

4月20日——4月27日 第十一章

4月28日——5月20日 第十二章

5月20--------6月1日 期末复习及考试

6月1日 --------考试

七、教研课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13篇: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内容: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怎样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准确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四章 多项式的运算

本章主要要求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以及乘法公式。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重点:对于每个概念的正确理解,以及各项法则的正确、灵活的应用。

难点:探索各项法则的形成原因。

第五章 轴对称图形

本章主要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重点: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几何规律。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本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形成结论的教学方法。 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计算及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理解极差、方差的有关概念与意义;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分析。

难点:能联系实际问题,利用数字特征分析数据组的统计特性,并对不同数据组的性质进行比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三、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 (4)课后复习习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三周: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四~八周: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 第九~十周:多项式的运算 第十一~十四周:轴对称图形 第十五~十六周: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十七~十八周:期末复习与考试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七(1)班共42人,相对二班而言,上课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自觉性不佳,成绩距离二班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二班学生共有41人,学生相比而言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成绩较为理想,但仍然是两级分化严重,两个班都有数量不少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且学习方法、读书习惯、作业习惯都不佳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对图形这一部分的学习难度还少些,而对于代数部分就感觉难度很大,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旧知识的补习,提高学生兴趣,特别是数学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计算能力。

二、教情分析

上学期采取了如下几个教学措施,但是没有抓到位,本学期应该继续做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之更有实效性。

1、

规范练习本,开始之初就对练习本做了一个格式的规范,本学期开始首先要规范练习本,要求:练习本的样式要规范,首页可以自己题上前言,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数学学习的要求和总结,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一定要强调练习要加强实效,认真书写,采用组内互评和教师抽查的形式来落实,一般抽查到练习本一定要全批全改,并写上针对性的评语。

2、

作业本的要求,作业本去掉形式主义,作业本一般变为家庭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布置,以总结性(知识结构图、解题方法总结等形式)、改错本(写明错因)、好题集、问题集、小论文等内容为主,成为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思维火花的记录本。作业本首先是组内互批,然后教师集中浏览和二次重点批阅。

3、

活页资料,要求学生准备好活页纸张,随时整理课堂笔记和数学学习中好的解题方法,以及自己发现的好的数学资料等,可以粘贴于作业本、课本中。每周做一次整理。

4、

一日一练,上学期虽然基本上坚持了一日一练,但是监督不到位,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习惯,本学期重在检查,注意分层,可以是学习中的深化。按照122责任制,各组做好监督,题目采取全班轮流出的形式,但是采用分组制即组长级,组员A、组员B三层,但是检查时采取组长查组员B,组员B查组员A,组员A查组长的模式。一般前一天的中午时间是一日一练出题的时间,当日中午或者活动时间是检查时间,检查必留评语。教师抽查,如果学生落下一天则罚其笔算五道计算题目(计算算式、解方程等),具体负责由检查者负责并监督执行。班中由各组组长轮流负责一日一练的总体实行情况。一般采用值周的形式。

5、

122小组合作制,按照考试成绩,划分小组,原来的小组成员不变,但是,每组内的组长可以变换,一般一名组长负责两名副组长,每名副组长负责两名组员,采取组间竞争,组内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制。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共有七章,其中几何图形部分有三章,分别是角、平行线、平面图形的认识三章,代数部分主要有二元一次方程、整式的乘除二章还包括综合性的图像与坐标、概率一章,由于部分同学对于上学期的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的加减掌握不是很好,所以本学期的衔接空间给同学的也较多,应该充分利用空隙做好差生补习工作,角这一章的教学注意联系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同时注意联系上册学习线段中的知识块:线段的相关概念、表示方法、度量、大小比较、计数、中点等知识,来类比学习或者猜想角的学习(基本上也是学习以上环节,至是中点改为角平分线);对于平行线这一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惯,函数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难点,注重图像和概念的教学和训练,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借助图像给出更复杂的函数的探究思考题目,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要充分复习和联系一元一次方程,两种转化方法和应用题教学是重点,整式的乘法亦是本学期的难点,学习之前一定要复习好整式的加减运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字母运用,去括号仍然是重点训练。基本的图形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观察总结能力,加强学生的走我发现知识的训练。这一章最好不要事先预习。概率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展开实验,并做好数据记录和处理,发现结论。

四、教学建议

1、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入门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多读一些相关的图书(事先统计调查图书室的图书,并给学生推荐)可以让其按照自己的模式,直奔主题,兴趣主要在课堂情境导入中加以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但是不要过于拘泥于兴趣,兴趣仅仅是佐料,但是可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介绍数学中的美的东西、数学故事、数学知识的历史来源、数学趣闻、数学趣题、班级数学报刊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对优秀学生的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应该加以推广和命名,多创造一些好的情境尽力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是本学期重点探究的方面。

2、差生转化,采用结对子、指导学生方法、重点补习、分解学习等形式来做好差生转化工作,这也是本学期重点做好的工作。做好分层教学工作。

3、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没单元都系统的做好知识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与学生交流,每日有固定的批阅学生练习和作业的时间,坚持写教学反思。认真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画知识树,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六、教学配当安排

因本学期相对时间较为紧张所以安排相对紧张

第九章:角,计划1.5周时间

第十章:平行线,2周时间

第十一章图形与坐标2.5周时间

第十二章二元一次方程2周时间

第十三章,走进概率,1周时间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3周时间

第十五章平面图形的认识,2周时间。 复习1周时间

共计15周时间。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性质.定理.概念)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整式 ※1.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

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

项式.¤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

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

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

不能混淆.※2..※3.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

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

(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

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

正数,且m>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六.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 。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

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

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

样的错误。 九.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台球桌面上的角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或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180°(或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注意:这两个概念都是对于两个角而言的,而且两个概念强调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相互位置没有关系。 它们的主要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即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判定定理,共有三条: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特征

※平行线的特征即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共有三条: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

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对任意一个正数可能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这种记数的方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2.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统计工作包括: ①设定目标;②收集数据;③整理数据;④表达与描述数据;⑤分析结果。

第四章 概率

¤1.随机事件发生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不总是各占一半,都为50%。

※2.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

学科。

※3.了解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

※4.了解几何概率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

事件发生概率= 第五章 三角形 一.认识三角形

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这里要注意两点:

①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就不

存在; ②三条线段“首尾是顺次相接”,是指三条线段两两之间有一个公共端点,这个公

共端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根据公理“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性质定理,即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另一个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对于这两个性质,要全面理解,掌握其实质,应用时才不会出错。 设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a、b、c则:

①一般地,对于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来说,一定有|b-c|<a<b+c成立;反之,只有|b-c|<a<b+c成立,a、b、c三条线段才能构成三角形;

②特殊地,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那么a、b、c三条线段就能构成三角形;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那么这三条线段就能

构成三角形。

3.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为180°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4.关于三角形的中线、高和中线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

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如图1;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边,如图2;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如图3。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

线交于一点。

二.图形的全等

¤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同,或者说只是满足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两个图形都不是全等的图

形。

四.全等三角形

¤1.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所谓“完全重合”,就是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各条边对应相等,各个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经常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

五.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

“AAS”

六.作三角形

1.已知两个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角边角”即(“ASA”)

来作图的。

2.已知两条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角边”即(“SAS”)

来作图的。

3.已知三条边,求作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即(“SSS”)来作

图的。

八.探索直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为“斜边、直角边”

或“HL”。这只对直角三角形成立。

※2.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的一类,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因而也可用“SAS”、“ASA”、“AAS”、“SSS”来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判定方法可以归纳如下: ①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有一个锐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角、线段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

线合一”。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7.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表示重点部分;¤表示了解部分;◎表示仅供参阅部分;)

第14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3--2014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6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7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8章:整式的乘法; 第9章:三角形;第10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1章:因式分解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四、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五、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周数学活动 小结 一元一次方程的“试位解法”

第三周: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四周 整式的乘法, 期中考试

第五周: 三角形

第六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周: 因式分解

第八周 期末复习考

第15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能运用所学只是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七年级5班数学,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目标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六,培优补潜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七、具体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八,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手段

1,看学生学习状态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

九,探究专题及方法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十,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5.1相交线5.2平行线

第二周5.3平行线性质5.4平移

第三周数学活动 小结6.1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四周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五周第六周数学活动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七周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镶嵌

第八周活动小结期中考试

第九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8.2消元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8.3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二周小结9.1不等式

第十三周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四周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五周9.4课题学习小结

第十六周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立方根

第十七周10.3课题学习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考

十一,计划的实施情况及督察

1, 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行事

2, 向教研组教务处汇报

3, 全体老师领导监督

第16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实数的内容,减少了三角形的内容。内容安排来说比以前更简单了。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

2.26-3.3

5.1相交线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第二周

3.4-3.10

5.3平行线的性质

第三周

3.11-3.17

5.4平移

第四周

3.18-3.24

6.1平方根 6.2立方根

第五周

3.25-3.31

6.3实数

第六周

4.1-4.7

7.1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七周

4.8-4.14

7.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八周

4.15-4.21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周

4.22-4.28 复习进行期中考试

第十周

4.29-5.5

8.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

5.6-5.12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二周

5.13-5.19 小结第八章 第十三周

5.20-5.26 9.1 不等式 第十四周

5.27-6.2 9.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五周

6.3-6.9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小结

第十六周

6.10-6.16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 第十七周

6.17-6.2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第十八周

6.24-6.30 期末复习考 第十九周

7.1-7.7

期末复习考 第二十周

7.8-- 查漏补缺迎接期末考试

2013.2.27

第17篇:学年度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8学年度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您提供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坚持运用以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1、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总目标

1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四、学情分析

本校八年级的这些学生虽然大多数刚进初中时数学底子薄弱,但他们求知欲望强烈,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强化训练,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明显的拓展提高,

学习方法有所改善,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仍然感到吃力。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没有放弃,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所以。作为他们的数学老师,我们有信心帮助他们,使他们的数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材体系,要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尽可能多的阅读参考资料,遵循教学的规律,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备课做到四有五备: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坚持集体备课,整理、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整合集体智慧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采取措施,注重双基教学,把握核心知识,强化双基落实,努力转化学困生。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精讲、精练、精评,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挖掘教材资源、搜索考点,努力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将高效课堂的要求与策略应用到具体的复习中去。在执行教学常规方面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4、督促部分学生端正学习、考试的态度,坚决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加大反馈测试的力度,通过一定频率的强化训练、模拟测试等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解题习惯。

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第18篇:学年度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加来中学 陈辉鱼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坚持运用以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1、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3、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总目标

1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四、学情分析

本校八年级的这些学生虽然大多数刚进初中时数学底子薄弱,但他们求知欲望强烈,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强化训练,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明显的拓展提高, 1 学习方法有所改善,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仍然感到吃力。令人欣慰的是他们没有放弃,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所以。作为他们的数学老师,我们有信心帮助他们,使他们的数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材体系,要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尽可能多的阅读参考资料,遵循教学的规律,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备课做到“四有五备“: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坚持集体备课,整理、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整合集体智慧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采取措施,注重双基教学,把握核心知识,强化双基落实,努力转化学困生。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精讲、精练、精评,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挖掘教材资源、搜索考点,努力打造高效的复习课堂。将高效课堂的要求与策略应用到具体的复习中去。在执行教学常规方面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4、督促部分学生端正学习、考试的态度,坚决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加大反馈测试的力度,通过一定频率的强化训练、模拟测试等形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解题习惯。

六、具体教学安排与目标

第 五 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5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的概念和相关性质,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2.理解平行线、平行公理及其推理、三线八角。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3.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会进行平移作图。

4.了解命题的概念与结构,能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

2 第 六 章 实数 ----12 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 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

第 七 章平面直角坐标----8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能根据点写坐标和根据坐标描点。2.能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能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 八 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5 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用它表示实际问题中两个相等关系。

2.能用代入法与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三元一次方程组,体会“消元”的思想,并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

3.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应用题. 第 九 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5 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2.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并能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并能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 十 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10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用样本估计总体. 2.会用表格表示频数发布。

3.学会用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会灵活选用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第19篇: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上学期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45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 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 因式分解

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 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

有一定的难度,“因式分解”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成绩的“分界点”,将它提前到七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实际上也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前了,对于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如“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等相关知识,就知识体系而言,应该补充,但就书本对这方面的要求来说,我们应该稍微降低一点要求,根据教材的要求,按照教材的安排,将之安排到后续的知识体系方面去,我们不应该作过多的要求与超前。

4.本书的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方面的知识, 严格上讲是初中几何部分真正的“入门级”知识,就学生的知识层次来说,由数到代数式,由代数到几何,是质的飞跃,是几何证明的入门与关键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几何证明能力的培养从这里开始,几何证明的规范化、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何语言的养成,都是从这里开始,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何证明书写的规范性、几何证明的严密与严谨性、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等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开始,有一个良性的开端。

5.本书的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一章的内容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与操作,感知确认最基本的结论与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这两章将继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的思路,让学生进一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格式,直至学会运用演绎推理的程序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本章应注意的是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6.本书的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一章,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现象,从而找出它们中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求出其方差,应该让学生明白它们各自的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数据求出它们。实验是认识实际问题所隐含的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己动手,反复实验,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体验不确定现象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述各种正确的见解。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IT教室”,让学生掌握用Excel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对于这个方面,应该让学生通过上机等方式正确掌握,这是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知识之一,掌握知识与提升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7.课题学习的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活动形式,本书设置了一个课题学习。

长方形包装盒的设计和制作

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实际情境,又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应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收信数据,分析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据与图

示等方式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在实验过程中是认识不确定现象的极其有用的手段,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组)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

②掌握整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熟练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化简。了解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其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行幂的乘法、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方面的运算。

③掌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概念,能根据课本的安排,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整式的因式分解,并在适当的情况下,稍微扩充一下,补充十字相乘法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因式分解知识有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④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有关概念,理解平移的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垂线的性质及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进行几何证明的正式实训阶段,正确掌握几何证明的书写步骤与思路,本章知识是几何入门的重要且关键的环节之一。

⑤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与旋转对称图形,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从实例中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

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有关概念,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并了解在Excel中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具体方法,为数学适应的信息化学好相关的知识。

2、方法与过程目标:

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

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

②体验探索、归纳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初步了解定理与公理的合理性,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并能通过所学知识,掌握平行、垂直、平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③通过实践体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有关概念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会掌握其计算方法,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 教学重、难点:

1.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是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着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难点是在实践与探索小节中通过实例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内容,本来是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这次调整,无疑是将教学难点向前挪移了,对整个初中学习阶段来说,是分散难点,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切忌这一部分的知识学习变成了学生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分水线。

3.相交线与平行线、轴对称与旋转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涉及到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平移的观点、垂线及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轴对称、旋转对称、中位线、角平分线、图形的简单变换等相关知识。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这些知识的合理性、必然性,并掌握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难点是数学说理(也就是几何证明)。

4.数据的分析一章,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相关概念,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难点是让学生通

过实例体会这些数据的具体求法,并让学生掌握在计算机中如何求出它们的具体方法(知识扩展)。

5.课题学习重点是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在实践探索加深理解有关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与能力。

六、教学进度:

第一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十课时 第二章 整式的乘法 十课时 第三章 因式分解 十五课时 期中复习及考试 五课时 第四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十五课时 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 八课时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十课时 期末复习及考试 十课时

七、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017年2月13日

第20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一周5.1相交线

5.2平行线

第二周5.3平行线性质

5.4平移

第三周数学活动 小结6.1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四周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五周第六周数学活动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七周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镶嵌

第八周活动小结

期中考试

第九周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周

8.2消元五一放假

第十一周8.3再探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十二周小结9.1不等式

第十三周9.2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四周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五周9.4课题学习

小结

第十六周

10.1统计调查 10.2直方图立方根

第十七周10.3课题学习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考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