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06:20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任务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任务是: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任教的是二(2)班,现在我班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在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

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2周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3----5周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6周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7----9周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10周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11—13周

(七)、统计(3课时左右).............................14周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15周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16周

推荐第2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理解“倍”的意义。

3、知道简单的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带括号),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

5、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6、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的方向。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8、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类统计的方法。

10、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1、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认识。

12、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乘、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5、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3、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数与代数方面: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单元),表内乘法(第

二、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表内除法(第七单元),有余数除法(第八单元),混和运算(第十单元);

2、空间与图形方面:角的初步认识(第三单元),方向与位置(第六单元);

3、统计与概率方面:统计与可能性(第九单元);

4、实践与综合应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

纵观整册教材,乘除法的初步认识以及表内乘除法,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另外,有余数的除法、方位的认识也将是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之一。

教材在编排上: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

2、由“情景串”引发出“问题串”;

3、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6、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

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保证必要的练习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恰当地进行评价。

5、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

6、重视评价方法的改革。

三、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5、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

五、教学进度表:

第1周

第一单元:看魔术——信息窗

一、二 第2周

第一单元:看魔术——信息窗三;第二单元:看杂技——信息窗一

第3周

第二单元:看杂技——信息窗二

第4周

第三单元:小制作——信息窗

一、二 第5周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秘密;第四单元:凯蒂学艺——信息窗一 第6周

国庆放假

第7周

第四单元:凯蒂学艺——信息窗

二、三 第8周

第四单元:凯蒂学艺——信息窗四;回顾整理

第9周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

一、二

第10周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

三、四

第11周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信息窗五;阶段性复习与诊断

第12周

第六单元:小桥流水人家——信息窗

一、二

第13周

实践活动:我喜欢的地方;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信息窗

一、二

第14周 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信息窗

三、四 第15周 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信息窗

四、五 第16周 第七单元:制作标本——信息窗五;回顾整理

第17周 第八单元:野营——信息窗

一、二

第18周 第九单元:亲近大海;第十单元:休闲假日——信息窗一

第19周 第十单元:休闲假日——信息窗二;第十一单元:过年

第20周 第十一单元:过年 第21周

期末复习第22周

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海底世界——数数;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践活动;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换牙了——统计;雪山乐园——总复习等内容。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或=的含义,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5)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6)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8课时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时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四、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2课时

五、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3课时

六、有趣的游戏

——图形与位置„„„„„„ 3课时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八、我换牙了

——统计„„„„„„2课时 实践活动

——大蒜有几瓣„„„„„„ 1课时

九、雪山乐园

——总复习„„„„„„ 5课时

课时 16

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踏踏实实工作,下面就本学期我在教学方面总结如下:

一、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我一向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课前能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和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案详细。上课遵循科学的教学程序,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工整,条理清晰

二、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一踏上教师这个职业就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我还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积极开展教研和教改。在教学研究方面,本人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汲取别人先进的经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科研活动中,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探究,大胆实践,注重总结,勇于开拓创新。

四、开展四人小组互助活动,以点带面,以优带差,提高班科成绩的合格率。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开展自主读书或是堂上讨论活动,我大多都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小组里一般都有一两个优生,这样一来,小组里的中下生,在优生的提示和帮助下,一般都能比较认真和自觉参加读书或讨论活动,从而使这些中下生在参与这些学习活动中也得到了提高。

五、狠抓课堂常规的落实和班风学风的建设。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检查,如果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一般都不急着开始上课,我宁愿不上课也要先把课堂常规落实好。通过狠抓班风学风的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的语文成绩,在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教学质量也达到了学校的要求。今后,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继续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方面深入研究,精益求精,大胆创新,积累丰富的经验。

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时光转瞬即逝。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我较好的完成了我的四(2)语文教学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前段工作如下:

一、通过一段时间了解学生,也只有互相了解,沟通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从期初到期中,都以了解为主。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班本来就在一到三年级就已经有较好的小干部队伍,但还需要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建立互助组: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四、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五、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更加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习惯。其次,积极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调整。再次,注重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适时的开展活动,又次,积极会同各学科教师积极备好学生,针对当前的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积极的运用电话,见面等形式同家长联系,及时反映、了解、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共同管理教育学生。

六、成绩方面:在升级考试中,自己所教学的班级成绩总体优异,这次期末由于抓了差生,能使合格率提高,却疏忽了优秀率,我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缺点,通过总结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努力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完善。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有句话很好,成功是站在失败之上的。

班主任工作计划

大家都说班主任工作是烦琐而辛苦的,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我也有同感,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更不好做,如何才能使天真烂漫的小朋友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呢?我觉得责任非常重大,现制订计划如下:

一、激发爱上学的热情

一年级的小同学刚从幼儿园升上来,过惯了有吃有玩的生活,现在一下子要他们适应小学生活是很难的。首先应稳住他们的情绪,根据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开展多种有兴趣的活动,并在上课时想方设法吸引他们,让他们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热爱小学的生活。

二、制订好班规文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刚步入本校门的小学生,他们很多事情不懂,辨不清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能做。所以刚开学时比较难管理,应制订好班规文约,并组织全班反复地学习,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三、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拍球"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3,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树立榜样,培养班干。

四、培养学生中的榜样,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方面的培养。

一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弱,自学性差,要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先培养好得力的班干部,给每一位同学一个机会,考察一个星期,看谁各方面的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然后才选出最好的那位作为班长,为全班同学树立榜样,其他的班干部也同样,只要谁有进步,表现好,就给他机会。这样,我想同学们都会从各方面争着表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会很快形成。

五、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如:文明小标兵评选,小书法家,小发明家,小诗人,数学小博士和爱书人等各种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

六、另外,本学期班队主题活动大体拟定如下:(依据学校政教处的安排可灵活调节)

第一周: 学生报名,做好开学工作。

第二周:安排好学生座位,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第三周:挑选班干部,制订班队活动计划,强化常规管理条例。

第四周:主题班会:“我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坐立走姿势要端正月

第五周:主题班会“整治四乱,从我做起。”

第六周:我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第七周:我的事情我来做

第八周:期中考试动员、考风考纪教育。

第九周:复习迎考。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得失谈。

第十二周:我是小小书法家

第十三周:主题班会:交通安全知识 第十四周:好人好事总结会。 第十五周:我运动,我快乐。

第十六周: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

第十七周:期末复习动员。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动员。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推荐第3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虽然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及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尺”等。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积累一些测量长度的经验,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的图形交换方法,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加深体验,提升认识。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的初步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相关的思想渗透。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牢固掌握重难点。

六、教具准备

小黑板 口算卡片 多媒体课件等。

推荐第4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蒋金芝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二年级小40班、小41班两个班,期中小40班41班均为40人,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习惯逐步好转,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也明显进步,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这学期应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

(二),观察物体

(一),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

(一),总复习。其中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知道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教学

时依附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重学法渗透。除了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学懂、掌握外,更要重视数学学习中所采用的方法。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尤其是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提前准备及专心听讲的习惯。

9、要渗透德育,善于提出问题及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10、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11、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12、检验、有错必改的习惯。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3、

2、

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4、6的乘法口决(3课时左右)

5、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1、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量一量 比一比(1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5课时左右)

2016-9-1

推荐第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尚小学 路行军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31人,大多数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但基础较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

(二)认识图形

(三)米、千克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

(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

(五)表内除法

(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特别是渗透环保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13课时)

1、两位数加一位数

3课时

2、两位数减一位数

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4课时

2、

3、4的乘法口诀

复习和整理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

看一看

摆一摆

(七)统计

(八)数学广角

(九)总复习

3课时 1课时

5课时

3课时

4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4课时

推荐第6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

(一),乘法口诀

(二),分一分与除法,时分秒,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统计与猜测。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以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5、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6、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有将近一半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堂上好动,但学习积极性很高,还有学生接受能力慢,作业完成的慢,课堂十分被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基于以上情况和对一年级数学课程的了解,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但鉴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和习惯仍未养成,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一年级所学课程掌握的不够,在新的学期里,仍需教师下大力度引导和培养,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四、教学进度安排:

详见前页教学进度安排表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

1、学科检测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反馈的重要依据。

2、每教完一个单元后,命制一份适合学生的好试卷,进行一次单元检测,命题既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注意对重点知识考察,既要面对实际夯实基础,又要兼顾能力分级考查,并适当给以拓展、延伸。

3、考完后进行试卷分析、总结。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进行点评和表扬,以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在第五周安排一次“节日广场”专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2、在第十三周安排一次:“月球旅行”专题活动,以“月球旅行”为主线,呈现四个场景、游科幻城、乘坐飞船、称体重和一个课后活动,设计月球学校。

3、在第十七周安排一次实践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前面学习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七、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计算教学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各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结合生活情境,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

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6、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妥将及时予以修改。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推荐第7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略)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年,学生刚刚由一年级升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推荐第8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7、

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

7、

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推荐第9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与以往有所变化,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测量、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除法、、数学好玩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加与减”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第二单元“购物”。主要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并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知道并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简单的叙述出图形的变化的过程。

5.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6、第六单元“测量”。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会测量的具体过程,进而从中掌握测量的方法。

7、第七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测量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测量。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推荐第10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一、表内乘法

(一);

二、角的初步认识;

三、表内乘法

(二);

四、除法的初步认识;

五、认识方向;

六、表内除法;

七、观察物体;

八、有余数的除法;九解决问题;

十、总复习。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1、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5、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

一、表内乘法

(一)…………………………………… 5课时

二、角的初步认识 ……………………………………… 4课时

三、表内乘法

(二) …………………………………… 10课时

四、除法的初步认识 …………………………………… 9课时

五、认识方向 …………………………………………… 4课时

六、表内除法 …………………………………………… 10课时

七、观察物体……………………………………………4课时

八、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

九、解决问题 ……………………………………… 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六、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七、课题研究

《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实践与研究》

第11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7、

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

7、

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位数………………………………………………3课时左右

2、

位数………………………………………………5课时左右

3、

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

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

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四、教学进度

、第一大周(8.31—9.13)长度单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2、第二大周(9.18—9.30)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第三大周(10.9—10.19)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角的初步认识

4、第四大周(10.23—11.2)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

5、第五大周(11.6—11.16)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

6、第六大周(11.20—11.30)6的乘法口诀观察物体

7、第七大周(12.4—12.14)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

8、第八大周(12.18—12.28)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9、第九大周(01.2—01.11)统计数学广角

0、第十大周(01.15—01.25)总复习

1、第十一大周(01.29)复习迎考

五、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经过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六、教学措施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10、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第12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九个单元: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观察物体(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时间、搭配

(一)、总复习。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表内乘法

(二)。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此外在假期中,有学生能够做到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知识也略有掌握。二(4)班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但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开小猜等,习惯不够好。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该依然将习惯培养放在首位。另外林家正完成作业非常慢,习惯边做边玩,。二(5)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因此在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探究方法、多采用生生互动的模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题意理解的能力。另外姚世霖、谢相宜、梁逸飞的理解能力较弱,要注重训练她们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姚世霖、梁逸飞书写依然不规范,因此对两位学生还需加强规范书写的训练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4、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教学目标:

1、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并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重点:能够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教学难点:从抽象中去理解平面图形中的角,并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用乘法口诀正确的、比较迅速的进行计算。

3、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用乘法口诀正确的、比较迅速的进行计算。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像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教学目标:

1、经历7~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

3、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半时、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合理利用时间的能力。 第八单元:搭配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第九单元:总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建立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梳理、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感知复习的方法及重要性。

四、教学措施

1.关注课前、课上每一个学生的上课状态。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先做好的习惯。课上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坐姿端正、发言之前先举手等习惯。

2.强化每日作业的准确率及规范度的要求。采取展示优秀作业、鼓励进步大的同学等激励措施,培养学生规范书写、作业本干净整洁习惯。

3.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生帮生”的结队方式,帮助学困生掌握知识。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在计算能力培养的方面,注重规范学生笔算的书写格式。采取课前“视算”、在家“听算”、每周一测等形式,达到计算天天练,最终学生能够熟练口算100以内加减法。

5.培养学生逐字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预期目标:

合格率:100%

优秀率:80%

第13篇: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教学计划2008-08-01 17:26阅读1139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

实践活动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

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

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

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

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

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

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

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

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

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现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

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

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并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

程中。学习乘法计算的目的是用它解决问题。渗透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乘法计算教学与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结合编排,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的机会练习乘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

就可以达到目的。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

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课时安排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 …………………………………………………………………………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

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 …………………………………………………………………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第14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家庭背景各不同,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有个别学生连两位数加减法也不能正确计算,但都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因此课堂上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4、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4、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5、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安排:

第一周:数一数与乘法

第二、三周:乘法口决

(一)

第四周:观察物体

第五、六周:分一分与除法

第七周:整理与复习

(一)

第八周:方向与位置

第九周:时、分、秒

第十周:乘法口决

(二)

第十一周:整理与复习

(二)

第十

二、十三周:除法

第十

四、十五周:统计与猜测

第十

六、十

七、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考试

以上是本学期对所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步设想,展望本学期的教学,也期待着作最大的努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唐春兰

2011.9.8

第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

(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

(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和统计这四个领域来进行设计的教学的。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重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教材富于童趣,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表内乘法

(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剪纸、做沙包、折纸飞机和做中华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习的。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5、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6、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7、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8、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10、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多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问题,逐步引导理性思维的养成。

11、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认真书写作业等。

第1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通过了解二年级一共有学生77名。其中5名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反应敏锐,有将近一半学生学习不主动,课堂上好动,但学习积极性很高,还有8名学生接受能力慢,作业完成的慢,课堂十分被动,不举手回答问题。

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表内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6、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8、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10、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第17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特制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一班现有26人。这些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因此学习情况不同,大部分同学上课能专心听讲踊跃发言,思维灵活。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有较少数同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习态度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所以根据上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多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好的采取放手教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习,对于差生主要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争提高全班学生教学素质。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全册共有9个单元。

一、数一数与乘法;

二、乘法口诀;

三、观察物体;

四、分一分与除法;

五、方向与位置;

六、时、分、秒;

七、乘法口诀;

八、除法;

九、统计与猜测;以及整理与复习

一、二;月球旅行;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总复习等学习内容。

2、教材特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重视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2、注重知识之间互相联系与综合。

3、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

4、体现数学文化价值。

三、学期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感受乘法与生活的联系。 “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习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推理能力,能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分一分与除法”,“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感受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正确的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方向与位置”。通过学习,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额线路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猜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建大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的现象,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是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的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分一分活动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正确认识钟面上的时间,理解时、分、秒的进率及时间的经过。

5、会用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生活数学。

6、通过方向与位置的学习,正确辨别方向与位置,会整理数据,制统计图、表。

7、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解决实际问题。

8、计算时间的经过。

五、教学措施

1、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2、培养学生学习教学的良好习惯

与学生主动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习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和同学们称为好朋友。在课堂上注意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创设有趣的学习情趣 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面对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品质。

六、思想教育安排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学活动设计有针对性、趣味性,更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随时渗透思想教育。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配合教学活动安排课外、校外的活动 一单元校外活动操场上进行,老师带领

三单元校外活动,家长陪同观察一个建筑物,并做记录、汇报。 四单元分苹果活动,课外活动,班长组织,教师协助班长。

五单元课外活动,老师组织领学生到校园,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辨认其余的3个方向。

六单元,校外活动,家长带领,参观钟表店,记录好去、回的时间,并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到校汇报。

九单元,校外活动,家长帮助整理数据,制统计图、表。

八、教学进度安排计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

(一)—————9课时

3、观察物体————————5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4课时 5方向与位置————————5课时

6、时、分、秒———————6课时

7、乘法口诀

(二)—————6课时

8、除法——————————6课时

9、统计与猜测———————7课时

第18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1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

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量一量

比一比…………………………………………………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日 期

内 容

1 9月3日

学生缴费、开学教育

2 9月3日——9月9日

长度单位

3 9月10日——9月16日

两位数加两位数

4 9月17日——9月23日

两位数减两位数

5 9月24日——9月30日

6 10月1日——10月7日

7 10月8日——10月14日

8 10月15日——10月21日

9

10月22日——10月28日

10 10月29日——11月4日

11 11月5日——11月11日

12 11月12日——11月18日

13 11月19日——11月25日

14 11月26日——12月2日

15 12月3日——12月9日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评估

国庆放假 角的初步认识 练习评估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2、

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练习评估

观察物体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12月10日——12月16日

整理和复习量一量 比一比 17 12月17日——12月23日

统计

18 12月24日——12月30日

数学广角 练习评估

19---20 12月31日——1月13日

单元复习

21 1月14日——1月20日

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白 治 才

2016.9.5

第19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姚臻环 日期2018年9月3日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

(二),观察物体

(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熟练正确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编制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2、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且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3、要精心设计方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牢固掌握重难点。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要遵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以学生活动为主。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5、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激发,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能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7、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优生方面: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10、差生培养: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大量的丰富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注意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交流让他们产生兴趣,自觉参入到学习中来,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欢乐。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等。

六、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全册教科书共安排了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全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练习以及评价学习情况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各单元的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1—2周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6课时 3—4周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课时 5—6周 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1课时 7—8周

三、表内乘法

(一)…………………………13课时 9周 复习半期考试

10—12周

四、表内除法

(一)…………………………… 9课时 13—14 周

五、厘米和米 ……………………………4课时 15 周 实践活动:我们身体上的“尺”…………………1课时 16—17周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二)……………14课时 18周

七、观察物体 …………………………………2课时 19—20 周

八、期末复习…………………………… 4课时

第20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表内乘法(一) 4.表内除法(一) 5.厘米和米 6.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7.观察物体 8.期末复习。

三、具体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与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并初步理解平行四边形,认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经历连加的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乘法,能够背诵并运用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学习乘法与减法、减法的混合运算。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5.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6.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7.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8.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 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哪些问题可以 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 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 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六、进度安排

内容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8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43.表内乘法(一) 184.表内除法(一) 125.厘米和米 56.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47.观察物体 48.期末复习8

课时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肖能武 2018年9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