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大学实践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2 08:32:45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大学教学计划

大学的教学计划应该怎么制定?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学教学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教学计划范文

1一、自身发展。

在工作中,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积极参加政治业务等学习,按要求记录学习笔记;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材料,书籍,认真记录自学笔记;教学中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汲取他人的教学精华为我所用,借以促进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班级管理。

1、卫生清扫靠大家。指导学生认真做值日,不留卫生死角。

2、建立有凝聚力、有带头作用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协助老师管理班级。

3、精心设计布置班级墙壁,为学生创设一个清新、有竞争意识,充满欢乐的班级环境。

三、教育教学。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本学期,我将合理运用标、增、删、改、调的原则。进行二次备课,力争使教学设计更具合理性和时效性,实现预设详细,生成精彩。

2、上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上用生动、诙谐,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确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营造爱学、乐学的课堂气氛。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巧设不同层次问题,让成功光顾每一个学生。

3、持之以恒,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即课前预习,课上质疑,课后拓展、提高的习惯。

4、课后及时认真书写教学反思,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发扬亮点,弥补不足。

5、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对学生的辅导要时时处处。早自习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要充分利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辅导更要关注差生,重点辅导对象为:郭美玲、刘镓萁。

有目的、有计划,工作才会有序、井然进行。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的初步计划。在实际工作中,我将努力遵循,并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大学教学计划范文

2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广泛和深入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我知道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那就是要不断学习、提高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为此,特制定本学期个人计划如下:

一、师德方面

(一)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身边的一实验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永不满足的钻研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与时惧进的创新意识;爱生如子的崇高品质;认真踏实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规范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教师威信。详细了解学校制度,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规范和要求。长期坚持,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德育方面本学期德育工作以构建魅力德育为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和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力争通过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细化、德育工作的长抓不懈,从而在德育实效上有所突破,最终能培养出具有我院特色的、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魅力学生。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2、发挥我的特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喜欢信息技术,热爱信息技术。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其次是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追求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研方面

1、积极实施学院教学改革,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学期中,在教学中我将对教材要认真分析,整合个工作流程模块,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同时争取本年度能有1-2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交流或获奖。

2、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从教育科研过程上来看,参与教育科研就是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过程。比如,课题的确定、论证,研究的实施,报告的撰写,无不需要广泛地学习多种理论,在这样的主动学习中,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飞跃式的。这样的教科研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可使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升。在本学期里我将自主寻找与专业教学项目相关的实际问题,制定既有前瞻性和研究水准,又有具体措施的问题解决方案,并认真实施研究方案,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时更有利于自己专业课教学。同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确立课题,作好笔记,及时反思。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文学素养,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及时把自己的文章感悟上传博客。

四、努力争取尽早完成研究生学习学业,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和完善。

五、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加强自身建设。

2、请领导、同行多听课、多指导,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大学教学计划范文

3通过之前两年的适应和磨合,可以说我作为教师和同学们完全的熟悉了,再也没有之前的陌生感了。所以在同学们进入大学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我的工作变的轻松了很多,不过我不会放松对他们的教育的。

艺术设计装潢班的同学经过大学三年的适应,绝大多数同学完全转变为大学生状态懒了,班主任工作也开始变得轻松,但我相信紧跟学院的学生管理步伐,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班团委是可以将这项工作做好的,现就班主任工作计划安排

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相对中学生成熟、独立,所以单纯的思想理论教育,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有说教的嫌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工作。我计划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从三方面来开展,一是利用班会,从小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我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对思想、情绪不稳定,有激进倾向的学生,要多次进行谈心。一些积极上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再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周报表和月报表,认真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分,以此来约束和考核学生。

三、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配合学院、系上,认真完成学院和系上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做好班委和团支部的分工工作,并注意培养和考核班颁布。同时,作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特别加强对学生考勤、晚上外出的管理,一经发现违纪,严肃处理。对典型的违规事例,触犯原则的行为要加大力度处理。

四、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利用学院、分院、各部门、老师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多参加相关活动,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体验,在精彩的演讲中受到启发。

五、狠抓班级学风

学生进入第二学期,人头熟了,地头熟了,刚进校的凌云壮志已经被磨平了,这学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个转折期,转变得好的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有所获,转变得不好的,可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在班周会上要次次强调,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引导其获取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知识,对一般学生要注意鼓励和督促,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找原因,尽最大限度让其心思放在学习上。继续以寝室为学习单位,同学中互帮互助,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晚自习中开展主题活动,让知识在沟通和交流中被接受和熟悉,乃至升华为一种意识和行为。

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中越来越重要,由于生理、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由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不少学生会产生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心理素质教育中能即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注意加强心理委员的教育和辅导,让心理委员切实开展好工作,我要和心理委员常常联系,通过他来了解班上。

七、注重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学生寝室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缩影,让他们把寝室当成第二个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形成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特别是把上学期做得好的几个寝室要继续保持,争取在这学期能更上层楼。积极响应分院号召,把寝室卫生天天9分做为一种达标标准。

在这一学期里,我计划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把班级做好,让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的提高。大学时期他们就剩下一年多的时间了,可以说他们的大学时光可以用倒计时来数了,所以我会让同学们更加珍惜为数不多的大学时光了,让他们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努力学习,积极进步。

大学时光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无忧无虑,不用担心外面时事的变化,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前途,所以每一名大学生都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学习,直到毕业的那天,走上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大学教学计划范文

4一、坚持不懈,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加大专业建设与改造力度。学校一方面积极申报新专业,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应用性改造的力度,区别对待、凝炼特色,逐步形成“网格状”的发展态势;做好省特色专业的遴选申报工作。

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抓住本次全国专业目录调整的契机,对接行业、关注就业,充分调研,不断细化“三类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做好20xx年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积极做好“创新班”的调研与筹备工作;继续深化卓越计划的试点改革工作。

3、持续推进课程的应用性改造。以“应用性课程标准”为引领,以“千人业师”为载体,做实校首批“优秀应用性课程”,培育院级应用性课程,以点带面,扎实进行课程应用性改造;选择部分专业,做好职业证书与专业课程对接工作。

4、改革招生模式,尝试进行大类招生的试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院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落实专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本科专业校内竞争机制。

二、突出重点,持续推进“优秀课堂”的创建工作

1、不断深化“优秀课堂”创建活动。坚持每天检查到课制度,抓两头、带中间;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创建力度;加强调研、筹备教师业绩考核制度的修订工作,引导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效果;做好“优秀课堂”的阶段性总结,提前布署下阶段的创建工作。

2、确保高质量教学运行。全校上下应按照评估的要求,从教学计划、课表安排、教师确定、教材选定、教学资料、考试组织试卷批阅等方面,细化每一个环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保证日常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序。

3、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举行教学技能比赛,引导各学院广泛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结合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研究交流、等各项工作,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做好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培育与遴选工作。

4、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工作。加强调研、统筹兼顾,与人事、科研等部门一起,稳步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工作。

三、注重应用,继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工作

1、推动实验平台建设与改革。以“开放、复合、共享”为指导,深化实验管理平台建设与改革;完善实验室建设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项目资源;做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效能工作。

2、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深化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改革,积极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机制;突出重点,抓好校级优秀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工作;强化社会服务意识,以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提高与政府、企业的对接与管理服务水平。

3、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积极准备启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

四、精心准备,做好评估专家回访及教学质量发布会工作

1、精心做好评估专家回访工作。全校上下要认真总结评估一年多来取得的办学成果,起草完成评估整改报告;以此为契机,各学院各专业再次梳理人才培养的规格、办学特点与改革举措。

2、继续办好本科教学质量发布会。对照本科教学状态数据与办学指标,有的放矢地加以完善;积极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结合专业建设与二级管理,逐步建立动态监机制。

3、认真总结整改与教学质量发布的经验,规范管理、形成完善制度,夯实教学工作的基础。

五、明晰职责,做好二级管理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

1、按照学校二级管理的整体要求与部署,加强调研,明晰校院两级教学建设与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制订教学相关实施细则;以此为契机,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院加强质量、提升效益。

2、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监控,更加重视备课、作业、辅导、答疑、实验、毕业设计(实习)等教学环节的监控;进一步发挥教学督导与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完善信息反馈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各子系统的保证机制建设。

3、结合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遵照教学规律,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

六、强化服务、不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1、结合二级管理的需要,教务处将继续改进工作内容流程,完善奖惩,内提效率、外拓资源,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与能力。

2、鉴于教学管理干部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参观和教学研究等活动,不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科学性。

3、稳步推进学生的选择权。积极拓展辅修专业、完善学生选教师制、完善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完善课程中心建设,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4、积极发挥现代管理技术作用,提升管理服务效率,积极探索科学管理与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

推荐第2篇:大学教学计划

大学教学计划

(一)

通过之前两年的适应和磨合,可以说我作为教师和同学们完全的熟悉了,再也没有之前的陌生感了。所以在同学们进入大学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我的工作变的轻松了很多,不过我不会放松对他们的教育的。

艺术设计装潢班的同学经过大学三年的适应,绝大多数同学完全转变为大学生状态懒了,班主任工作也开始变得轻松,但我相信紧跟学院的学生管理步伐,通过自己的努力,依靠班团委是可以将这项工作做好的,现就班主任工作计划安排

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相对中学生成熟、独立,所以单纯的思想理论教育,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有说教的嫌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工作。我计划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从三方面来开展,一是利用班会,从小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我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尤其是对思想、情绪不稳定,有激进倾向的学生,要多次进行谈心。一些积极上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再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周报表和月报表,认真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分,以此来约束和考核学生。

三、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配合学院、系上,认真完成学院和系上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做好班委和团支部的分工工作,并注意培养和考核班颁布。同时,作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特别加强对学生考勤、晚上外出的管理,一经发现违纪,严肃处理。对典型的违规事例,触犯原则的行为要加大力度处理。

四、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充分利用学院、分院、各部门、老师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多参加相关活动,在培训中学到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体验,在精彩的演讲中受到启发。

五、狠抓班级学风

学生进入第二学期,人头熟了,地头熟了,刚进校的凌云壮志已经被磨平了,这学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个转折期,转变得好的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有所获,转变得不好的,可能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在班周会上要次次强调,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引导其获取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知识,对一般学生要注意鼓励和督促,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找原因,尽最大限度让其心思放在学习上。继续以寝室为学习单位,同学中互帮互助,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晚自习中开展主题活动,让知识在沟通和交流中被接受和熟悉,乃至升华为一种意识和行为。

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中越来越重要,由于生理、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由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不少学生会产生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心理素质教育中能即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注意加强心理委员的教育和辅导,让心理委员切实开展好工作,我要和心理委员常常联系,通过他来了解班上。

七、注重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学生寝室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缩影,让他们把寝室当成第二个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形成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特别是把上学期做得好的几个寝室要继续保持,争取在这学期能更上层楼。积极响应分院号召,把寝室卫生天天9分做为一种达标标准。

在这一学期里,我计划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把班级做好,让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的提高。大学时期他们就剩下一年多的时间了,可以说他们的大学时光可以用倒计时来数了,所以我会让同学们更加珍惜为数不多的大学时光了,让他们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努力学习,积极进步。

大学时光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无忧无虑,不用担心外面时事的变化,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前途,所以每一名大学生都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学习,直到毕业的那天,走上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大学教学计划

(二)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24名学生,其中有17位女同学,7位男同学,经大学一年级下来,我班总体情况良好,班内大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被评为苏州市文明班级。现在我班已经进入了大二阶段,在班级管理上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不抓紧,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良。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参加补考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多问、多做、多看,向优秀生学习。

2、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多参加系、学校活动,如卡拉OK、网页制作等比赛。我班有几位同学在文娱方面表现突出,鼓励他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参加校内外活动,把班级气氛搞得更活跃。

3、发掘学生特长,培养多方面的人才,锻炼学生动手、动口能力,为他们不久要踏上社会打好基础。这方面准备在这学期多开展主题班会,如演讲比赛等。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在校内要尊重老师,主动打招呼;在参加公众场合注意班级面貌,()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学期初,对原有的班委进行调整,每位班干部都认真写好工作计划,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6、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对象是对学习不重视和有谈恋爱倾向的,在这方面我准备多场地家长联系,双方共同来督促其认真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7、做好勤工俭学工作。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外出打工,目前我班有5位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外勤工俭学,我将不间断地与任课教师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8、关心住宿生生活。今年我班一部分同学住在东门,还有一部分同学自己租房。情况比较复杂,这就给管理上加大了难度,所以我将更加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经常光顾他们的宿舍。

三、班级主要活动内容

1、组织部分学生到苏州补考,并及时对学习上重视的教育。

2、向学生进行尊师教育,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启发学生用各种方式向教师。出版第一期黑板报。

3、组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进行思想教育。

4、组织学生一次秋游活动。

5、开展庆祝国庆节活动,出版相应黑板报。

6、开展一次演讲比赛。

7、组织学生参加工程系的卡拉OK比赛,争取进入院比赛。

8、组织迎新年庆祝活动。

9、组织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

10、抓好复习,参加期末考试。

以上是我拟订的大学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重点抓好学生的学习工作,抓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争取在大学的本学期不出差错,把好每一关。使我班继续保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再创佳绩!

大学教学计划

(三)

商aXXXX班在20XX年度的学风计划,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基础,以抓学生考风考纪、专业技能、职业操守、身体素质为核心,以实现同学们的全就业为目标,积极营造“人人思学,人人思进”的良好学习氛围和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努力培养同学们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强健的体魄和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的精神,使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在20XX年学风建设计划中,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思想篇

坚定同学们的政治立场,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操。目前,班上有16名同学已被党组织接纳,其中有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委计划让这批同学继续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推荐班上优秀学生入党。

二、学习篇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好“考研、考公务员、创业、就业”辅助工作。班委分别组织成立了“考研小组”、“考公务员小组”、“创业兴趣小组”,我们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不断完善它,为大家提供着着实实的服务。

三、班风篇

良好的班风,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班风。班委会将继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班级学风管理。在《aXXXX班班级管理条例》的基础上细化工作方式,健全评先评优制度,完善学风建设激励机制;施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设立专项奖学金;建立“三级”考勤制度;抓考勤纪律,规范课堂考核制度。

四、班委篇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因此,全面提高班委会素质是班风建设的关键。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我们班委会规范了权责范围。并且我们有每周班委集体会议制度,班级的重大决策都是班委会开会讨论决定,并接受同学监督。所以我们班委会的素质是不错的。并且计划在本学期结束时,再次举行班委会换届大会。我们将全面做好班委轮换工作。

五、活动篇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丰富的课外的活动是班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感情、健康身心的保障。为了缓解同学们生活、学习压力,班委会组织了《心声》这样一个脱口秀栏目,为大家提供一个倾诉心里话的平台。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一活动,并不断创新,推出类似、切实可行的活动,活跃班级生活。

良好的班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作为大三的学生,现在都对所剩不多的大学生活倍加珍惜。因此,更加懂得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不管从行动上,还是从思想上,都会努力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化。同时,作为aXXX班的一员,作为“文明班级”的一员,我们也必然会更加努力,负起一个“文明班级”的责任,向广大老师和同学展示“文明班级”最光彩的一面!为促进学校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促进优良校风的完善,贡献我们应有的一份力量!

最后,我们忠心感谢学校和商学院领导对班级的关心与支持,忠心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工作,正是有了你们的关爱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推荐第3篇:实践教学计划

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读写看部分、调研部分 第

一、读写看部分:

选择课程相关电影,看过后写出看影片时感兴趣的或者触动较大的问题,并附有对该问题的讨论见解。

具体做法:每五到十人一组,共同看一部相关的电影。看完后提出在看的过程中感兴趣或触动较大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写出讨论的结果或者对问题的见解。要求问题不少于五个,小组全体成员都须对该问题作出回答或者发表看法,并要求对该问题有一个总结式的见解。(要求手写)

相关影视资料:《圆明园》、《甲午风云》、《东京审判》、《鸦片战争》、《我的1919》、《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红河谷》、《太平天国》、《大国崛起·百年维新》、《孙中山》、《长征》、《辽沈战役》、《高考1977》等。

第二、调研部分:

根据本课程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做出调查问卷、分析、研究报告。 具体分配:每五到十人一组,根据课程相关内容上报调查研究题目,题目批准后,可以开始进行实践教学,上报题目时间以及分组情况为下周。

实践部分,要求每组根据题目制作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人数不少于一百人。调查后根据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要求,研究报告字数为3000--5000字,报告后要附上每人详细分工,并将调查问卷附于研究报告后一并上交,此作为考核一部分。

研究报告格式要求,标题为小二,宋体;正文中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其余为小四,宋体,行间距为1.5,A4纸,要求有页码。

作业上交时间:十二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推荐第4篇:实践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 践 课 教 学 计划

一、实践课教学目的

1、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纲要》课理论“三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实际生活,既可以在运用科学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又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2、在《纲要》课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社会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思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去指导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实践课教学的具体内容

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1)题目:《我家乡的烈士陵园》或《我家乡的××纪念馆》 (2)内容:要求学生对最靠近自己家乡的烈士陵园或纪念馆进行调查,考察它的建立、所纪念的革命先烈的数量、牺牲的时期,列举数名最著名的烈士的事迹,还要调查陵园或纪念馆的规模面积、管理及经费来源等情况。

2、时间进度

(1)开课第一周对学生布置实践课任务,说明具体要求,让学生准备调查提纲;

(2)主要利用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及双休日的时间完成; (3)第20周提交调查报告。

1 (4)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层次划分。

三、具体要求

1、调查报告、论文写作要遵循以下具体要求来完成: (1)题目和形式要规范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材料要翔实丰富。 (3)引用资料有出处

(4)必须附有自己在现场调研的照片资料和相应的图片资料。

(5)用A4纸打印,字数不少于3000字。

2、PPT课件的具体要求

(1)图片不少于30张;当只有少量的图片时,课件不能单独作为实践课的最后作业,只能作为报告的附带资料。

(2)每张图片都有清楚明确的文字说明; (3)引用资料有出处

推荐第5篇:西华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

西华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

(修改稿)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的有关规定,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教社科[2011]1号)的要求,须从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一定学时进行实践教学,并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将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提出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构想。

第一部分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

1、实施范围:实践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除外,下同)所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中统一实施。

2、教师职责:任课教师是所承担课程实践教学的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须依据相关实践教学的规定,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实践教学。

3、时间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原则上根据《西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的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每届学生的第2学期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第

3、4学期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第

5、6学期完成。

4、学时学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共计32学时,2学分。全校本科学生必须参加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划分为2个组合,分别由3个模块构成。其中,组合1由如下3个模块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块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块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模块3);组合2由如下3个模块组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块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块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块4)。

5、组织形式:实践教学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面”:实践教学覆盖全校本科学生,实践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统一实施。“点”:每位任课教师以自己所教的教学班级为单位根据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择优推选1名学生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外出实践活动,学生代表参观学习后须回到所在教学班级将考察学习情况向全班同学汇报,“由点到面”辐射全班同学。同时,任课教师以所在班级为单位推选1篇优秀论文参加学院统一组织实施的评选活动,优秀论文将编入该年度的实践教学学生成果论文集。

6、成绩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考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相分离,实行单独计成绩,单独计学分。在每个学期结束以前,教师应该将学生实践教学成绩上网登录。

7、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由于实践环节贯穿4门课程,由至少3位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历时3年时间,教师的工作量大,教师的工作量按照理论学时计算。

8、组织保证:政治学院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部负责统筹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任工作,牵头组织实践教学的实施和完成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工作。

9、经费保证:学生外出实践及学生论文成果集所需经费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中支付。

第二部分实践教学的实施细则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基本思路及实施细则

项目名称:社会调查(模块1)

(一)基本思路

1、组织方式:实践教学以学习团队(7~10人)为研究主体,采取课题研究模式进行组织。团队组长负责团队学习的协调和文档资料的形成。

2、内容安排: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应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教学的重点来产生。学生学习团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规范学习进程并撰写调研报告。

3、实践类型:实践教学的类型为社会调查,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献资料研究等方式完成调查活动,并规范撰写调研报告。

4、教师职责:(1)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提出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2)指导学生组织实践团队和拟订学习进程安排、指导实践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评定学生团队及个人的成绩;(3)形成指导教学过程中的书面材料;(4)完成对该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5、教学学时:16学时。

6、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定。前者侧重于团队内依据对成员贡献大小协商评定,形成团队成员自评成绩;后者由教师对团队成果及成员平时表现情况加以评定,形成团队研究报告成绩和个人平时成绩。该项实践教学的总成绩为:团队成员自评成绩(25%)+团队研究报告成绩(60%)+个人平时成绩(15%)。

(二)流程安排

1、1~4周:团队组建与项目申报。

2、5~11周:团队调查研究与撰写报告。

3、12周:报告评价与成绩评定。

(三)实施细则

1、团队组建与项目申报

(1)团队组建: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以自愿原则为基础,按7~10人规模组织学习团队,并推举组长1人。不能自行组建团队的学生,由任课教师统一安排并指定组长1人。学习团队一经组建,原则上不再进行调整。

(2)项目申报:实践教学项目申报应以学习团队为单位进行。申报前,团队应就准备申报的项目进行先期研讨,分析从事该项目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学习计划,共同提出书面申请(见附件1)。

2、过程指导与团队研究

(1)过程指导:在学生实践教学项目选定后,指导教师应灵活指导团队进程。指导教师至少参加每个团队的团队活动一次,了解各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指导教师应将指导过程形成书面记录(见附件1)。

(2)团队研究:团队研究是本实践教学重要环节,是在个人研究基础上,在团队范围内集中进行的学习研讨。每一团队的研究次数不少于2次,组长担任团队研讨召集人并负责保存讨论记录(见附件2)。

3、撰写报告与团队总结

(1)撰写报告:团队研究报告由团队分工协作集体完成,并由一人统稿。指导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写作。

(2)团队总结:团队组长应认真填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团队总结表”,并根据团队研究过程中成员的表现情况,按照每人对团队工作的贡献大小依次排序,贡献最大者排为第一,依次递减,原则上不并列,并参照各项评价指标,形成团队各成员的自评成绩(见附件3),得分上限为25分。

4、报告评价与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应仔细阅读学生团队提交的研究报告,并书写简要评语,根据报告质量给出团队研究报告成绩,得分上限为60分。同时,指导教师应从团队成员自评成绩、团队研究报告成绩以及个人平时成绩三个方面加总形成团队每个成员的实得成绩(见附件1),其中,个人平时成绩主要依据指导教师在过程指导中对各团队成员的评价,并参考团队讨论记录中“发言重要性排序结果”得出,得分上限为15分。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基本思路及实施细则

项目名称:经典著作阅读(模块2)

(一)基本思路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实践教学类型为经典著作阅读。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教学内容,阅读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学习思考撰写读书笔记。

2、教师职责:(1)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拟订学习进程安排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价。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二)流程安排

1、1~4周:内容选择与制定学习计划。

2、5~9周:经典阅读与撰写读书笔记。

3、10周:报告评价与成绩评定。

(三)实施细则

1、内容选择与制定学习计划

在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独立提出经典著作阅读申请(见附件4),分析进行该经典著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申请提出指导意见。

2、过程指导、经典阅读及撰写报告

在学生经典阅读篇目选定后,指导教师应灵活指导学生阅读过程。学生将阅读过程的具体进展情况记录在项目书中,并完成经典阅读研究报告。

3、报告评价与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应仔细阅读报告,并书写简要评语,按要求给出报告评价成绩,最高分100分。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基本思路及实施细则

项目名称: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述评(模块3)

(一)基本思路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或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认真研究并撰写关于这次重要历史事件或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述评。

2、教师职责:(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二)流程安排

1、1~4周:内容选择与制定学习计划。

2、5~9周:事件或人物述评并撰写报告。

3、10周:报告评价与成绩评定。

(三)实施细则

1、内容选择与制定学习计划

在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根据自身选择,学生独立提出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述评申请(见附件5),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应对学生研究申请提出指导意见。

2、过程指导及撰写研究报告

在学生写作方向选定后,指导教师应灵活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将实践学习过程的具体进展情况记录在项目书中,并完成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述评研究报告。

3、报告评价与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应仔细阅读报告,并书写简要评语,按要求给出报告评价成绩,最高分100分。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基本思路及实施细则

项目名称: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模块4)

(一)基本思路

1、组织方式和实践类型: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认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撰写观后感。

2、教师职责:(1)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撰写观后感;(2)完成对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3、教学学时:8学时。

4、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实践教学研究报告评定。

(二)流程安排

1、1~4周:内容选择与制定学习计划。

2、5~9周:观看影片与撰写报告。

3、10周:报告评价与成绩评定。

(三)实施细则

1、内容选择与制定学习计划

在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根据自身选择,学生独立提出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写作申请(见附件6),制定学习计划。教师应对学生研究申请提出指导意见。

2、过程指导、影片观看和撰写报告

在学生爱国主义影片选定后,指导教师应灵活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将实践学习过程的具体进展情况记录在项目书中,并完成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写作报告。

3、报告评价与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应仔细阅读报告,并书写简要评语,按要求给出报告评价成绩,最高分100分。

推荐第6篇:大学实践

2011年社会实践工作总结院校:

专业:

班级:

姓名:

我于2011年7月13日进入单位工作实习。现将情况作一个报告。 在单位,特别是在实习期间,我主动了解我公司职能范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基本情况,并对财务等工作有所研究。并且利用周末的时间学习会计知识,考取基础会计证书。

一、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天津市xx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成立于2007年9月。主营拆除工程\旋挖工程\打桩工程\基础工程\机械转包、各种工程机械租赁等。是独立法人个体经营的公司。财务部5人、出纳3人、销售5人,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实习岗位的简介

本次实习的职位是财务总监助理,负责帮助总监打理财务资料、学习查对财务账目、学习ERP流程、成本组合资金管理组学习。通过实习,将进一步掌握和强化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社会需求,增强专业责任感、使命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将来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提高自己的财务工作能力,积累经验。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

1、第一天来到公司被安排到了成本组,在成本组实习期间,我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工资及成本结转这四个岗位分别实习。该公司使用的财务软件是“浪潮通”。该公司制造费用岗位包括核算该公司全部承包单位车间的费用,也分管公司的差旅费用的报销。因为我在公司培训使用ERP财务软件,所以在会计部门同事的指导下很快就能使用该厂的“浪潮通”财务软件进行制证。并且自己可以按照要求审核原始凭证,核算差旅费用的报销业务。

另外,还了解了职工工资的计提、摊销等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财务会计分录。工作中我发现在成本组业务的会计分录与书本上基本一致,只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上分的非常细致,它体现在其明细科目上。不过,一些细节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例如:报销差旅费用的时候各级员工的火车票,汽车票、住宿补贴,等等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不像课本上的仅仅靠会计分录一笔带过。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单位的规章制度。实际上这些细节看上去都比较简单,但有时操作起来却很伤脑筋。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在学校里面根本没有接触到,或者不受重视的一些内容。但是会计工作事无巨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让我强烈的感觉实际工作中的严谨和甚微。通过熟悉这些也对我在余下的两个组实习大有帮助,进行一些工作时轻车熟路。

因为半个月的工作比较突出,所以调到了资金管理组在该组,本人了解到了材料的购进、入库、领用,材料成本分摊,材料差异摊销。主营销售业务,以及企业税务知识。最初在师傅的讲解后就能独立完成物资采购的各项业务处理。在税务方面我除了学习增值税的计算,我还跟随该公司会计前往国税局、地税局办理相关业务。为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保证供销业务顺利进行,财务部门工作进行了调整:

①报价日报、周报的上报时间进行确定。

②对采购审批中出现的单价变动情况的处理。

③对各项费用报销时限的规定。

④对销售中出现的货物在7天内未提清,要加收栈存费。

⑤对采购业务中的尾款的清理时限做出了规定。

⑥装卸费的收取、运费的收付、出车补助、派车、出车费用、运输消耗等工作具体落实到人。

⑦与合作单位结算的业务经仓库、财务确认后再入账。

⑧低于销售固定报价的审批流程确定。

2、确定供销车队的运费标准,控制里程数,达到降低运费成本目的。

3、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有效地发挥企业内部监督职能

4、为了高效、快速的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公司引入ERP系统,并举行ERP软件系统的培训,全体财务人员全程学习此系统,积极主动的参与培训与讨论,为日后公司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财务报表制作:

1、短信日报:货币资金日报、在途资金日报、。

2、月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费用预算表、实际费用汇总表、往来明细表。

3、年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费用预算表、实际费用汇总表、往来明细表。

四、培训工作及问题:

1、我是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及业务培训。为了培养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公司制定了《财务部培训计划》,按时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每天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参加公司培训,工作固然累,但却丰富充实。

2、每周参加召开财务例会,总监会进行周工作的总结及下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财务工作中存在好多的问题,例如成本管理薄弱、成本、费用审核控制不严谨、审核执行力度不够等。

五、学习收获和体会

实习是本科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工作实践是我成功迈上社会的重要基础,虽然我所学专业是旅游酒店管理,但是我认为企业经营活动是财务核算工作的基础,搞好财务服务和财务监督工作非常重要,既要严格监督、把好关,又要尽职尽责的为业务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尽“力”,还要尽“心”,真正做到加强财务监督,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决策支持,才能促进业务发展。会计核算不做好,谈何进行会计监督与参与管理。以信息化(erp)为手段,结合财务软件的使用,加强审核与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监督,来规范我们的核算,提高核算的效率,降低核算的成本,从而间接的为企业创造效益。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

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既然财会人员是企业效益的创造者之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更多的为企业创造效益。

1、专业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职称水平,同时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总结,通过实践积累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2、团队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提高和发扬团队精神,整体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工作有分工又有牵制,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把财务工作做得更好;

3、沟通与协调。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的每个部门,需要沟通与协调,这就要求财会人员还要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将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理念贯彻到每个部门,并得到理解和支持,从而使财会人员创造效益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推荐第7篇:大学体育教学计划

篇一: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一、概述

2002年8月,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本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订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也是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

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回顾历史,在历届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在体育教学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认识、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到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和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视角全面认识体育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厦门大学新一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1)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课程教学形式。结合课内外的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需要学生做什么,变为学生根据自身状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2)放开修课时间限制。改变以往学生只能在大

一、大二修完全部体育课程的有关规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修课计划,除大一第一学期要求修完规定的基础体育课1学分外,其他3个学分均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修完,不再对大学体育课课程的修课时段做限制。

(3)获取学分途径多样化。除大一第一学期1个学分外,其它3个学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获得,一是学生通过正常的体育选修课获取学分;二是通过特色项目来获取学分。特色项目学分:是指学生根据专长自选特色项目,如游泳、马拉松项目等。选择特色项目的同学必须要参加体育部组织的测试并达到规定要求,或者直接获得体育部认可的相关体育运动奖项。一个特色项目为1个学分。

二、课程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刻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较熟练掌握两项以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身心健康目标。根据学生需要来精心设计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在课内外体育运动实践中,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保持良好的生理健康状态。并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根据体育课程独有的学科性质特点,通过运动竞赛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

充分考虑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师资队伍状况以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剔除和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加了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地方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运动项目。目前,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篮球裁判、排球、软式排球、排球裁判、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棒(垒)球、高尔夫球、游泳(冬泳)、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散打、形意强身功、舞龙舞狮、健美操、形体塑造、瑜珈、体育舞蹈、街舞、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健身健美、马拉松、体适能、保健与康复等35门课。

四、体育课程学分设置

体育课程设4个必修学分,除大一第一学期必修1学分外,余下3个学分可在大学期间的任一学期完成;可以是任选课学分或特色项目学分,详见体育课程考试内容构成与说明。

五、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定量或定性的评分标准。体育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优(85-100),良(70-84),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六、体育课程要求:

1、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性文件要求,体育课程未修满规定学分不能毕业,只能作为肆业处理,只有在新学年补满必修学分后,方可补办毕业证书。

2、体育课程不及格只能重修,不能补考。如因运动受伤等原因,经任课教师同意方可缓考,并在新学期开始前三周进行补考。

3、体育课程缺课(见习、请假、旷课)累计达1/3总课时者,该学分必须重修。

4、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保健与康复体育课,参加保健体育课学生需持医院保健科证明,在开学前3周转入保健班学习。学期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

篇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说明

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我部在原有的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以形成我院特色的体育课程,保证我院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紧紧围绕育人的宗旨,把体育理论知识、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把与之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培育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健全的人格结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教育使全体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增强,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得以促进。

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身体锻炼;其次是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锻炼效果的评价方式等,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两项自己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为今后的锻炼打好基础。

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身体健康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在形态机能方面达到较为理想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健身原理与方法及有关的保健、营养及卫生等知识,为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服务。心理健康目标主要体现在情绪的调控能力、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和对抗挫折能力等方面。社会适应性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教育在此方面发挥着其它课程难于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河南财经学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和体育欣赏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三、河南财经学院体育课程的任务

(一)全面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增强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能力。

(二)传授运动项目的技术,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意义,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评价身体健康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体育欣赏能力。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个人体育专长。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

(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高财院大学生竞技运动水平,为国争光,为校争光。

(五)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敢于拚搏、开拓创新、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

四、课程结构与设置

根据《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河南财经学院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对课程结构与设置应突出学习者的立体角色,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实现知识、健身、行为、习惯、情感的统一。在必修课基础上,开设选修课、保健课、体育健康等多种类型体育课,体现课程结构的多样性、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一)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男)、健美操(女)、中长跑、短跑、24式太极拳、八段锦、体育理论知识等。

(二)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毽球、定向运动、体适能、体育保健等。

(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提高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专项水平和能力、培养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以各项目教学比赛和娱乐健身方法为主要手段。开设课程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手、健美操、体育舞蹈、健美、田径、体育与健康课等。

(三)保健体育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康复保健知识以及物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为主。

篇三:体育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方针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使用权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学制:标准学制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四、学分:总学分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教育学及社会实践等课程有34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选修课 总数为40学分。

五、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三大部分。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必修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程两部分,安排1854学时左右,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6类课程领域的相关内容,组合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主项提高课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副项提高课每个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而且不能与主项提高课重复。

选修课程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生至少要选修4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要选修16学分,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从第二学年开始选择。公共选修课至少要在科学技术类和人文社会类各选修4学分,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程中的重点,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才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合格人才。实践性环节分为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科研实践,约需16-18周时间。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

为了实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结合我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人力、物力资源状况,课程设置就必须满足以下特点:

1、增大学科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主干课程模块化,必修课程学科化,专业选修课程方向化,公共选课程领域化。

2、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具体表现为:增加课程门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

3、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促进教学管理体制进入到完全学分制。

六、相近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参见《贵州师范大学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和《贵州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暂行规定》

篇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基础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一.体育课教学的目的

通过基础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必要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品德高尚、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合格人才。

二.体育课教学的任务

(一)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全面发展身体机能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与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学会

一、二项独立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四)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提高其思想素质,正确认识锻炼身体的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选编教材的原则

(一)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编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教材。

(二)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及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选择锻炼价值高,发展形体及增强体质最有效的内容。

(三)注意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和时代特征,同时考虑与中学体育教材相衔接,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四.教材的时数分配和说明

一年级进校较晚和军训的原因,第一学期只有15周,第二学期18周,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66学时。每学时按50分钟计算。每堂课教材可安排两个内容,也可以分钟为单位安排教材,便于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给教师更多的主动权。

(一)根据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基础体育课基本教材分为五类:

1.体育理论知识

2.运动项目

3.身体素质

4.娱乐体育(情感培养的可操作性内容)

5.民族体统体育项目

(二)各类教材说明:

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讲授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养护,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要介绍高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体育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如何制定运动处方等知识。

2. 运动项目:选择田径、球类、健美操、游泳项目中的基本练习,所选教材不是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而是根据各项运动基本技术结构加以提炼,使其成为具有较高锻炼价值和适宜大学一年级学生易掌握的技术教材。

3. 身体素质:对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类教材在大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和比重,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内容有所侧重。

4. 快乐体育:这里包括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可操作性内容练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生产的发展,人们在紧张的劳动、学习之余应采取一些轻松愉快的身体娱乐活动有效地消除身心疲劳。因此,应使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快乐体育、情感练习等,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身心健康,愉悦身心的能力。

5.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增强体质、医疗保健、调节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八段锦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教材,以使我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适合所有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五.教材纲要

(一)体育理论知识

1. 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养护

2. 体育锻炼处方

3. 体育卫生保健与健康

4. 运动能量代谢与营养知识

(二)运动项目

短跑:

1.基本教材

①跑的专门性练习

②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

③介绍短距离跑的完整技术,简介短跑的比赛规则、比赛方法,接力项目介绍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短跑是一项无氧代谢的极限强度的运动,要安排好每个课时的运动负荷。

②途中跑中蹬摆技术的协调配合及快速奔跑能力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不能忽视正确的摆臂动作。

③发展快速力量是提高速度素质的重要途径。

中长跑:

1.基本教材

①途中跑及提高耐力和速度耐力的练习

②呼吸和极点;介绍中长跑的完整技术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中长跑比较单调、艰苦,但它对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心肺系统的功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毅力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要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安排有趣味性、竞争性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从事锻炼的自觉性。

②重点应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学会放松、节省体能、协调有节秦的途中跑技术。

③合理安排负荷,强调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养成锻炼的习惯。另外,注意中长跑运动中的安全问题的教育。

篮球:

1. 基本教材

①传球、接球、运球、投篮基本技术练习。

②个人进攻与防守练习。

③二人简单配合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篮球运动不仅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②要克服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单调、枯燥倾向,多采用综合性、竞赛性的练习方法。

排球:

1.基本教材 ①准备姿势与移动

②垫球、传球、发球和接发球站位。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主要使学生掌握传球、垫球、发球的基本技术,其中垫球为学生掌握的重点基本技术。

②采用多种练习方法,注意技术动作的细节。因为排球对动作技术的要求是非常精细的。

③注意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足球:

1.基本教材

①脚内侧和脚背侧踢、停、运球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主要使学生掌握脚内侧和脚背侧内踢、停、运球技术,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

②足球活动量较大,可穿插一些增强球感的游戏性练习,以调节运动量。

③通过足球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游泳:

1.基本教材

①熟悉水性的练习(闭气、呼吸、漂浮、滑行)

②蛙泳上、下肢基本动作练习。

③蛙泳腿臂和呼吸的完整配合动作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重点加强对初学者的辅导,使他们在熟悉水性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蛙泳技术。

②游泳教学要加强组织工作,根据学生水平进行3-5人的编组,以利于相互照顾。

③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健美操:

1.基本教材

①健美操基本姿势、基本姿态、上下肢及身体的运动方式。

②健美操基本步伐。

③《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第二套(1级)。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重点加强对学生身体姿态的培养。

②注意培养上下肢协调发展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

1.基本教材

①心肺耐力:健身跑,512分钟定时跑、越野跑、跳绳、走跑交替耐久跑、变速跑、跑台阶、间歇跑、重复跑与循环练习。

②肌肉耐力与力量:俯卧撑、腹肌练习、背肌练习、各种跳跃练习、跳绳等。

③柔韧:上下肢及腰背部位的静力性牵拉肌肉与韧带的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注意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②科学掌握运动负荷,局部肌肉练习不要超过学生本人的极限。

③注意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合理安排素质练习内容。

(四)快乐体育:

1.基本教材

①活动性游戏。

②培养各种情感性的练习内容。

③交谊舞练习。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灵活掌握游戏教材内容,在体能游戏、快乐游戏的练习中,体现丰富的体育文化内涵。

②注意游戏中的安全教育。

③把握游戏规则。

(五)民族传统体育:

1.基本教材

①八段锦。

②二十四式太极拳。

2.教学要求与建议

①教学中要注意稳定情绪,注意对学生精、气、神的培养。

②加强动作的连贯性,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③对学生进行中华武术精神的传播。

推荐第8篇:大学体育教学计划

大学体育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重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我部在原有的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以形成我院特色的体育课程,保证我院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方针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使用权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等级和计算机二级等级的要求。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三、学制:标准学制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四、学分:总学分17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4学分、教育学及社会实践等课程有34学分,专业必修课70学分、选修课 总数为40学分。

五、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三大部分。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必修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程两部分,安排1854学时左右,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运动人体科学类、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6类课程领域的相关内容,组合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主项提高课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副项提高课每个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个项目。而且不能与主项提高课重复。

选修课程分为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生至少要选修4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至少要选修16学分,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从第二学年开始选择。公共选修课至少要在科学技术类和人文社会类各选修4学分,专业选修课是选修课程中的重点,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主要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才能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合格人才。实践性环节分为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科研实践,约需16-18周时间。

(二)、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

为了实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结合我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和人力、物力资源状况,课程设置就必须满足以下特点:

1、增大学科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主干课程“模块”化,必修课程“学科”化,专业选修课程“方向”化,公共选课程“领域”化。

2、拓展课程的形式与内容。具体表现为:增加课程门类,力求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合理化,课程结构弹性化,课程形态多元化。

3、从课程设置的改革入手,促进教学管理体制进入到完全学分制。

六、相近专业: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参见《xx师范大学本科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办法》和《xx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暂行规定》

推荐第9篇:大学足球教学计划

校园足球教学工作计划

孙伯镇中心小学

李海泉

一、前言

本次足球教学课程为期16周,共课16时。此次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足球运动知识、适当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在足球练习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单独练习、团体练习、分组比赛等形式,感受足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二、指导思想 1·遵守《义务教学法》,尊重学生,依法教学。 2·参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 况,展开教学活动。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安全性。 3·努力构建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学手段,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4·兼顾学生智育与德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足球技术的提高,而且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质养成。 5·树立“长远教学”的思路,旨在通过本次教学,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足球这项集体运动的理解,并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用“足球精神”鼓舞自己,不断成长。

三、目标任务 1·基础技术: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足球技术,包括、控球、传球、带球、射门等。

2·团队意识: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强调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足球综合素质:此次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还要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于足球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成为真正的足球爱好者。

四、方法措施 1·基础技术:通过一个人或几个人结合球练习,掌握基本的带球(控球)、传球和射门技术,主要包括内外脚背带球、内脚背传球和脚弓射门。旨在使学生熟悉球性,提高球感。 2·团队练习:通过分小组和小队训练和比赛的方式,进行抢圈训练和分组比赛对抗。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的足球技术,进一步调高竞技能力。 3·足球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足球技术教学是主体,同时,足球常识和足球文化教学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通过口头传授、知识比赛、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足球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奖励措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表现积极、成绩优异的同学要有所奖励,可以是口头夸奖,也可以使实物奖励(如奖状、奖品)。

五、具体课程安排

本学期由于场地设备有限、学生刚刚接触足球和课时有限,所以,本学期足球训练的重点是熟悉球性和练习足球基本技术。

校本课程

校园足球教学计划

孙伯镇中心小学

李海泉篇二:足球教学计划

足球教学计划

足球运动是一种全球性的,能让人热血沸腾的运动,因为通过足球运动能够使人的体质得到有效锻炼,而且锻炼期间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枯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一个人的坚持性,忍耐性,灵活性,团队合作性以及全局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增强,所以热爱足球是新时代每个人的极有价值的选择。对于中大班的幼儿,足球运动的竞技性和实战性都要求不高,而主要以培养兴趣,锻炼身体,以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为主。如果想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补充一点激情飞扬的元素,那么选择足球,没错!!

幼儿喜欢足球运动也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的发展速度是迅猛的,走,跑,跳,平衡,反应,心肺,循环等等能力需要及时得到锻炼和加强,这些物质的条件是影响智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于是,不断的摔打和奔跑使他们的本能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孩子在体验快乐的同时及时地发展了自身的素质,为学习和模仿不断地注入了能量。我们的口号是:放手让我们接受磨练和考验

吧!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吧!狂风暴雨中我才学会坚强! 注:1:所有形式的课程需引导幼儿认识“安全第一”,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同伴。 2:鼓励勇敢坚强的幼儿、互相帮助的幼儿、有团体意识的幼儿,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3:鼓励自理能力强的幼儿(自己穿鞋子,系鞋带、整理物品等)篇三:足球课教学计划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期授课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

系(部): 初等教育系 教 研 室: 体育教研室 课 程: 足球 班 级: 2013级体育教育一班、体育教育二班 教 师: 闫斌 教材名称:现代足球 教材作者:何志林 教材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教材出版时间: 2000年6月

编 制 者: 王洪荣 闫斌 系主任:刘代琴 系通过日期:2014年2月20日

授课计划表 篇四:足球教学计划

水平五足球模块教学计划 篇五:足球单元教学计划

理工足球社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

1、学习脚背正面运球的方法;

2、学习脚背外侧运球的方法;

3、学习脚背正面

踢球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用脚运球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要求: 自觉练习,多开动脑筋,力求尽快掌握所学技术,并逐步提高。

推荐第10篇:大学英语教学计划

篇一:大学英语授课计划

广 东 白 云 学 院

学 期 授 课 计 划

注:

1、依据教学大纲制订授课计划。

2、本计划由主讲教师填写一式三份,经教研室主任及系(部、中心)主任签字后送教务处一份,教研室一份,主讲教师留存一份。

主讲教师: 乐丽萍 系(教研室)主任: 学院(教学部)教学副院长(副主任):

2013年 3 月 3 日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表

篇二:大学英语二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xx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表

系课程 教师

专业班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篇三:2012级大学英语教学计划

2012级大学英语教学计划

一、2012级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框架及教学要求

继续实行分级教学;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听说能力的训练。

实施基于校园网上的“视听说”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

通过两年的基础教学,以及各种其他的课外活动,全年级学生基本达到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其中,入学时二级起点的学生,达到“较高要求”。

二、分级教学形式

1、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级教学,使不同基础、不同起点的同学都能学有所获。因教学要求的区别,国际教育学院和艺术与设计学院以及体育特长生不参加分级教学。

2、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内,进行“新生入学英语考试”。并依考试成绩,分出以二级为起点的a级班和以一级为起点的普通班。

3、新生基本以学院为单位,原则上以 4:6 的比例,分出二级班。(即:各学院中,分出40%的学生为二级起点班,60%学生为普通班)

4.外语学院负责组织分级考试、阅卷和划分出二级班的学生名单。其出考题、监考、阅卷和分班的工作,额外计算工作量或给于额外的补助。

5.教务科在网上将各教师的授课时间和地点公布出来,供学生选班上课。

三.课程设置 1.综合课程、实训课程、选修课程。 普通班:综合课程、实训课程。

教学模式:3 + 1 × 4 . 3:综合课程 包括读写课 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听说课 1 学时。 1:实训课 网络自主学习检查指导课,每周1学时。学生网

络自主学习,进行口语活动。教师在网上检查学

生学习的情况。 4:4个学期。

二级起点班: 综合课程、实训课程、选修课程。

教学模式:3 + 1 ×3 + 2 3:综合课程 包括读写课 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听说课 1 学时。 1:实训课 网络自主学习检查指导课,每周1学时。学生网

络自主学习,进行口语活动。教师在网上检查学

生学习的情况。 3:3个学期。 2:2门选修课。(每门选修课1.5个学分。)

普通班按正常教学进度实施教学,学完《大学英语》第1—4级。

二级班以《大学英语》第二级为起点组织教学。学完《大学英语》第2—4级后,于第四个学期选修提供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由大学英语部在第三个学期末提交限选课程的课程名称以及任课教师的名单。学生按开设的英语选修课程和个人兴趣选课。

2.学分构成

普通班:英语综合1—4 每学期3个学分,共12学分。

二级起点班:英语综合2—4 每学期3个学分,共9学分;

选修课 每门1.5个学分,共3个学分,总共12学分。

3.考试方法 a) 综合课程包括听力考试。听力和综合课程按3:7的比例,记载综合总

成绩。

b)听力实训课程。第三学期期中统一考试,不及格者需重修、补考,直至及格。

4.成绩评定

a) 综合课程1—4 :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由1)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自测成绩和单元测验的成绩构成和

2)随堂测试、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综合记载而成。

口试成绩记入“平时成绩”项目栏中。

b)听力实训课程为: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考试试卷难度等同于国家四级考试水平。

四.措施与要求

1.实行口语必考制。

无论普通班还是二级班的学生,每学期(二级班的学生前三个学期)都必须参加口语考试。学生的口语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2.实行淘汰制。

二级起点班的第一和第二学期总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淘汰到普通班学习,被淘汰到普通班学习的学生,所缺成绩按级进行补修、补考。普通班的优秀学生可跳级(第

一、二学期)。跳级前提是,学生本人书面申请,任课教师签署推荐意见。条件是,申请跳级学生的学期期末英语总成绩须在学生所在班前2—3名。

3.所有学生按分级后,重新组成小班,每班设上限约35人。教师按小班上课,按各自任课的小班登录成绩。 4.开课后试行两周,二级班学生如果自觉跟不上,可以回到一级班学习。自第三周起,各级各班学生确定。 五.实训课程自主学习与管理

1、网络自主学习部分继续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交互式英语视听说”教程。

2、现代信息技术中心(网络中心)负责入网学生的登录工作及技术管理。

3、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业务管理。具体抓以下5个方面的管理与监控: 1)教师每周随时跟踪检查学生网上的学习情况,记载学习进度,起督促作用,每学期网上监控时间 15学时; 2)定期地组织课堂讨论活动,检查网上学习内容、答疑、布置网上学习内容及进度、学生做学习交流; 3)每学期的第六周、第十二周进行随堂听说小测验,检查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4)网上学习的单元测试成绩和随堂听说小测验成绩记载入平时成绩;

5)每学期自第二周至第十八周,每周安排3位教师在固定的时间上网答疑,并记录、汇总学生的问题。

4、外语学院教学改革办公室于每学期的第1周和第12周向各教研室提供每个

教师上网的时间统计表,以管理教师是否完成额定每学期网上监控的时间。

六.教辅措施

英语竞赛 第一学期安排一次“听力竞赛”, 第二学期安排一次“演讲朗诵

竞赛”(计划另定)。

外国语学院 2012年7月

篇四: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英语教学计划与安排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英语教学计划与安排

(2011-1-20)

一、大学英语综合课和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单元及考核安排

1.大学英语综合课 1)09级:book4:1, 2, 3, 6.2)10级:

(1)a班: book2:unit 4, 5, 6, 7, 8 book3:unit 1, 2 (2)b班:

book2: unit 1, 2, 4, 5, 6, 7, 8 2.大学英语口语课 1)09级(常规班): book4: 4, 9, 10, 11 2)10级: (1)a班:

book3:1, 4, 6; book4:1, 2, 5, 6.(2)b班:

book2:2, 5, 9, 12; book3:2, 4, 5. (注:口语教案设计框架请见第六点)

3.音体美、专升本英语课

1)09级:

(1)09级音体美本科生: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book2:1,2,3,4,5,6,7 (注:第7单元为候选内容;听力课每两周完成一单元或一个半单元) 2)10级:

(1)10级音体美本科生和学前班:

《大学英语综合教材预备级》book2:1,2,3,4,5,6,7 (注:第7单元为候选内容;听力课每两周完成一单元或一个半单元)

(2)10级专升本: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book4:同09级常规班的教学单元 (注:听力课每两周完成一单元或一个半单元,补充大学英语四级级辅导材料)

二、各类课程考核: 1.09级大学英语常规班和10级a、b班的课程考核成绩比例:平时成绩占70%,其中,(09级)词汇测试20%,口语20%,

读写作业10%,网络听力10%,考勤10%。 (10级)同上学期。

(注:平时学习考核内容可能会稍作修改);

期末考试占30%。 2.09级大学英语拓展班的课程考核成绩比例: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40%。 (注:口语教案设计框架请见第六点) 3.音体美、专升本班的课程考核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占50%,其中:课堂表现20%,作业20%,考勤 10%; 期末考试占50%。

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

依据行政?2009?215号《温州大学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请见附件),除音体美专业外的其它普通非英语专业本科的大学英语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采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大学英语拓展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为了有效实施本教学模式,特将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如下:

(一)大一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1.课程名称:大学英语综合、大学英语口语。 2.教学方式及每班学生数:

1)大学英语综合:合班多媒体教室授课,每班50学生(含)以下;

2)大学英语口语:小班多媒体圆桌教室授课,为大学英语综合课的1/2学

生数;

3.课时结构:

大学英语综合54学时 + 大学英语口语18学时 = 72学时/学期。

注:每学期除课堂教学72学时外,另外每周安排2学时让学生上机自主学习。学习模式为模块班学生课外合班在计算机机房开展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自主学习,任课教师对各自的任教班级予以辅导、监控、学业评价等。

4.教学目标:

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与应用,帮助学生从高中英语向大学英语过渡,加强语言知识的输入,不断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法的敏感度,拓宽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力争第二学期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70%左右。

(二)大二提高阶段的课程设置: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

1.课程名称:大学英语综合、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拓展(包括英语中的化学元素与生活、国际商务英语沟通、实用英语视听说、实用翻译、美国社会与文化、英语中级口语与口译基础、电影口语、环球英语博览、在线应用英语)。

1)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未合格的学生开设下列课程:大学英语综合、大学英语口语。

2)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的学生开设下列课程:大学英语综合、大学英语拓展(选读9门拓展课其中之一)。 2.课时结构: 1)第三学期四级未合格者的课时结构:

大学英语综合54学时 + 大学英语口语18学时 = 72学时/学期。 注:每学期除课堂教学72学时外,另外每周安排2学时让学生上机自主学习。学习模式为模块班学生课外合班在计算机机房开展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自主学习,任课教师对各自的任教班级予以辅导、监控、学业评价等。

2)第四学期四级未合格者的课时结构:

大学英语综合36学时 + 大学英语口语36学时(其中语音室听力课占18学时)= 72学时/学期。

注:每周增加2学时的课外网络听力自主学习与辅导。 3) 第

三、四学期四级合格者的课时结构:

大学英语拓展72学时,其中包括大学英语综合18学时。

注: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内容视大学英语拓展课的单元主题而定,全

年级不做统一安排,由各拓展课按需组织教学与考核。 每周增加2学时的课外网络听力自主学习与辅导。 3.教学方式及每班学生数:

1)大学英语综合:合班多媒体教室授课,每班50学生(含)以下; 2)大学英语口语:

(1)第三学期:小班多媒体圆桌教室授课,为大学英语综合课的1/2学生数;

(2)第四学期:注重听说,加强四级听力训练。每周2学时,口语和听力各1学时。由于北校区文科学生英语基础好些,大多学生到了第四学期时已经通过了cet4考试,剩下来上常规班口语课的学生不多,另外,北校区的语音室比较富裕,因此,北校区的听力课可以安排在语音室授课,按照隔周2节课的方式排课,每班学生数同大学英语综合课。南校区未过cet4的学生多,现有的语音室数量不够常规班学生上听力课,因此,听力同口语一起都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每周2学时。

3)大学英语拓展:合班多媒体教室授课,每班40-50学生。 4.教学目标:

加强语言运用能力训练,帮助学生练好语言基本功,力争整个年级在学完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后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为他们今后学习专业双语教学课打好语言基础。

(三)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各类课程实行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两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分数比例上表现为:平时70% + 期末考试30% = 100分(总成绩)。 2.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分配:

1)大学英语综合:总分100分。具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在新生的第

一、二学期及其同年级中未过四级学生的第

三、四学期开课。第一至第三学期每学期54学时、各2.5学分;第四学期36学时、2.0学分。

(2)在新生的第

一、二学期及其同年级中已过四级学生的第

三、四学期开课。

一、二学期每学期54学时、各2.5学分;第

三、四学期每学期18学时,与大学英语拓展课合并计算学分,每学期各3.5学分。

2)大学英语口语:总分100分。具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在新生的第

一、二学期及其同年级中未过四级学生的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课。第一至第三学期每学期18学时、各1.0学分;第四学期36学时、1.5学分。

(2)学生在第二学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者,第

三、四学期口语课免修,选读大学英语拓展课。

3)大学英语拓展:总分100分。四级考试合格的学生在第

三、四学期选读大学英语拓展课各一门。每门课每学期72学时、3.5学分。

课程考核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40&。请按照大学英语拓展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开展教学。

(四)大学英语各类课程学期设置表

四、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组建

1.拓展课教学团队:

(1)美国社会与文化:纪翠萍(组长)、万晓影、王素娟、周小琴、薛丽芳、杨远威

(2)实用翻译:朱晓红(组长)、李雪燕、张娟、谭乡荣、王廷达、毛伟 (3)实用英语视听说:余春梅(组长)、项丽娜、朱瑜 (4)国际商务英语沟通:黄苗苗(组长)、罗添娴、章辞 (5)英语中的化学元素与生活:苏玉洁(组长)、周亚娟、徐小舒 (6)电影口语:木小燕(组长)、冯小芳、叶小芳、罗珊冰、秦江霞、冯欢乐 (7)英语口语与口译基础:邵星宇(组长)、张莲妹、孙春 (8)在线应用英语:陈晓文(组长)、郑宇 (9)环球英语博览:杨志玲(组长)、杨晖、杨琳琳

2.听力教学设计团队:

(1)09级:贾秋仙(负责)等

篇五:2012级大学英语教学计划

2012级大学英语教学计划

一、2012级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框架及教学要求

继续实行分级教学;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听说能力的训练。

实施基于校园网上的“视听说”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

通过两年的基础教学,以及各种其他的课外活动,全年级学生基本达到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其中,入学时二级起点的学生,达到“较高要求”。

二、分级教学形式

1、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级教学,使不同基础、不同起点的同学都能学有所获。因教学要求的区别,国际教育学院和艺术与设计学院以及体育特长生不参加分级教学。

2、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内,进行“新生入学英语考试”。并依考试成绩,分出以二级为起点的a级班和以一级为起点的普通班。

3、新生基本以学院为单位,原则上以 4:6 的比例,分出二级班。(即:各学院中,分出40%的学生为二级起点班,60%学生为普通班)

4.外语学院负责组织分级考试、阅卷和划分出二级班的学生名单。其出考题、监考、阅卷和分班的工作,额外计算工作量或给于额外的补助。

5.教务科在网上将各教师的授课时间和地点公布出来,供学生选班上课。

三.课程设置

1.综合课程、实训课程、选修课程。 普通班:综合课程、实训课程。

教学模式:3 + 1 × 4 . 3:综合课程 包括读写课 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听说课 1学时。

1:实训课 网络自主学习检查指导课,每周1学时。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进行口

语活动。教师在网上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

4:4个学期。

二级起点班: 综合课程、实训课程、选修课程。

教学模式:3 + 1 ×3 + 2 3:综合课程 包括读写课 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听说课 1学时。

1:实训课 网络自主学习检查指导课,每周1学时。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进行口

语活动。教师在网上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

3:3个学期。 2:2门选修课。(每门选修课1.5个学分。)

普通班按正常教学进度实施教学,学完《大学英语》第1—4级。

二级班以《大学英语》第二级为起点组织教学。学完《大学英语》第2—4级后,于第四个学期选修提供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由大学英语部在第三个学期末提交限选课程的课程名称以及任课教师的名单。学生按开设的英语选修课程和个人兴趣选课。

2.学分构成

普通班:英语综合1—4 每学期3个学分,共12学分。

二级起点班:英语综合2—4 每学期3个学分,共9学分;

选修课 每门1.5个学分,共3个学分,总共12学分。

3.考试方法

a) 综合课程包括听力考试。听力和综合课程按3:7的比例,记载综合总成绩。

b)听力实训课程。第三学期期中统一考试,不及格者需重修、补考,直至及格。

4.成绩评定

a) 综合课程1—4 :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由1)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自测成绩和单元测验的成绩构成和

2)随堂测试、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综合记载而成。口试成绩记入“平时

成绩”项目栏中。 b)听力实训课程为: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

考试试卷难度等同于国家四级考试水平。

四.措施与要求

1.实行口语必考制。

无论普通班还是二级班的学生,每学期(二级班的学生前三个学期)都必须参加口语考试。学生的口语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记入期末考试成绩。

2.实行淘汰制。

二级起点班的第一和第二学期总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淘汰到普通班学习,被淘汰到普通班学习的学生,所缺成绩按级进行补修、补考。普通班的优秀学生可跳级(第

一、二学期)。跳级前提是,学生本人书面申请,任课教师签署推荐意见。条件是,申请跳级学生的学期期末英语总成绩须在学生所在班前2—3名。

3.所有学生按分级后,重新组成小班,每班设上限约35人。教师按小班上课,按各自任课的小班登录成绩。 4.开课后试行两周,二级班学生如果自觉跟不上,可以回到一级班学习。自第三周起,各级各班学生确定。

五.实训课程自主学习与管理

1、网络自主学习部分继续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交互式英语视听说”教程。

2、现代信息技术中心(网络中心)负责入网学生的登录工作及技术管理。

3、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业务管理。具体抓以下5个方面的管理与监控: 1)教师每周随时跟踪检查学生网上的学习情况,记载学习进度,起督促作用,每学期网上监控时

间 15学时;

2)定期地组织课堂讨论活动,检查网上学习内容、答疑、布置网上学习内容及进度、学生做学习交流; 3)每学期的第六周、第十二周进行随堂听说小测验,检查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4)网上学习的单元测试成绩和随堂听说小测验成绩记载入平时成绩;

5)每学期自第二周至第十八周,每周安排3位教师在固定的时间上网答疑,并记录、汇总学生的问题。

4、外语学院教学改革办公室于每学期的第1周和第12周向各教研室提供每个教师上网的时间统计

表,以管理教师是否完成额定每学期网上监控的时间。

六.教辅措施

英语竞赛 第一学期安排一次“听力竞赛”, 第二学期安排一次“演讲朗诵竞赛”(计划另定)。

第11篇:大学英语教学计划

09级大学英语1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大学英语第三教研室)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遵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精神,依据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淮阴工学院《09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自身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面临的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按照外语教学的科学规律,从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的改进,课程内容安排及课程评估等方面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和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掌握新词和词组1200个以上,其中500词汇为积极词汇,要求全面掌握,其余达到领会式理解,.听, 说,读,写,译的具体标准如下:

读:能够顺利阅读难度适中,不同题材的1000字以上的英文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 事实和细节,并能进行一般的分析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意图,阅读速度达到70wpm.快速阅读难度 略低的文章,能掌握中心思想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110 wpm ,准确率为75%.

听:能听懂语速为130wmp的一般性会话,报道和讲座.如:能听普通语速的国内英语新闻,专题报道等 的广播及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较为准确地理解讲话人的意图和态度.说:能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就某一主题进行连续5分钟左右的较流利的陈述,对热门话题能进行一 般性讨论或辩论,思想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交谈中能够适当运用会话策略.

写:能在30分钟就某一话题写出内容较为深刻的短文,字数在150词以上,内容完整,语言正确,条理 清晰,句子连贯.

译:能翻译一般题材的英语文章段落,或有一定难度的汉语文章段落,译文达意,语句通顺,无重大语言错误,适当运用一些翻译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

三、四册读写译教程及配套的听说教程第三册;《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

三、四册及《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全新版)第三册及其它辅助资料。其中江淮学院、艺术单招班、经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材为《新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及配套教材、《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全新版)、,其余学院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及配套教材。

课内完成《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听说教程》、《视听说教程》的部分听力和口语练习部分,适量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课外学生自主(在线)完成各相应级别的《综合教程》的练习与测验,以及《听 1

说教程》《视听说教程》的部分听力练习与测试部分.学生在线学习的记录及在线记录的测试成绩将作为期末总评的重要依据(占10%);《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全新版)第三册、《听说教程》及《快速阅读》以期末考试中涵盖的方式检查课外自主学习的效果.

具体安排如下:

大学英语 (新视野Ⅲ &IV)

读写教材:共上17个单元,其中8个单元详讲,分别为第三册的:Unit

1、Unit

2、Unit

3、Unit

4、Unit

6、Unit

7、Unit

8、Unit 9。每单元4学时,期中SectinA为3课时,SectinB为1课时;第四册Unit

1、Unit

2、Unit

3、Unit

5、Unit

6、Unit

7、Unit 10为阅读补充单元,按主题穿插在第三册的课文的讲解中,每单元2课时。第三册没有讲授的两个单元由学生自主学习,任课老师给出自主学习任务,这两个单元的单词、短语和其它语言点均属于考试范围

听说教材:分为精听和泛听,精听内容为《新视野听说教程》,共上10个单元,其中8个单元详上,和读写教材内容相对应,每单元2课时。泛听内容为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三版)第三册,泛听内容和《新视野听说教程》Unit

5、Unit10由学生自主学习,由校电台在课后播放。两种教材内容均属于期末考试范围。说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读写教材的话题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大学英语 (新世纪Ⅲ &IV)

读写教材:共上10个单元,其中第三册有5个单元详讲,分别为:Unit

1、Unit

2、Unit

3、Unit

4、Unit 6,每个单元8课时,第四册Unit

1、Unit

2、Unit

3、Unit

4、Unit 6为阅读补充单元,按主题穿插在第三册的课文的讲解中,每单元2课时。第三册其余三单元由学生自主学习,任课老师给出自主学习任务,这三个单元的单词、短语和其它语言点均属于考试范围。

听说教材:分为精听和泛听,精听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0个单元,每单元2课时,泛听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三版),由校广播电台播出,由学生自己课后完成,两种教材内容均属于期末考试范围。

读写课备课要求包含下列内容,具体教学请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具体实施:

1.每个单元必须完成以下内容:

1.1 Warm-up questions

1.2 Background knowledge

1.3 Questions on text

1.4 Structure analysis

1.5 Reading Skills

1.6 Exercises for language points

2.每个单元必须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和课后学习内容,其中课后练习以书后练习和《综合训练》为主,备课教师结合单元重点对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详解,并体现在备课资料上。

听说:具体教学要求:

1.在听练的过程中,结合六级听力题型帮助学生掌握听力技巧,既要练听还要会听;

2.要求学生大胆说英语,讲英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不开口的学生,老师决不迁就。可以就读写教材进行话题讨论。

四、课外听音安排,另行通知。请各位课任老师督促学生课外听音。

五、教学对象

09级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

六、考试及评估

1.成绩记录和平时作业批改:

1).本学期学生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纳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70%。

2).平时成绩构成:考勤、预习和复习情况、课堂参与、随堂小测验、网上自主学习、写作、

平时作业完成质量(教师每学期应为每位学生至少批改五次作业)、期中考试。

3).理论课授课结束,汇总各平时成绩,算出平时成绩的平均分,登在记分册上和登陆在网上。

4).本学期要严格考勤制度,凡违反学校的有关规定,不符合期末考试条件的,一律取消考试资格,并填表上报教务处。学校的有关规定:

2.期末考试由大外部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内容及所占百分比见下表:

1) 听力约占35% (《听说教程》15%,《读写教程》10%,课外10%);

2) 阅读约占30-35% (包括: 《综合训练》、快速阅读、网上练习25%,课外内容10%);

3) 完型填空占10%;

4) 翻译5%

5) 写作约占15%;

3.考试时间安排:初步定在19周周末,具体时间视教务处安排而定

七、教学安排进度表(见附录)

附录一:2009级A班2010-2011第一学期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安排进度表

附录二:2009级A班2010-2011第一学期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安排进度表

注意事项:

1.第一周导入课时,老师要向学生重点介绍介绍教学模式,教学任务,要求,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特点以及考核办法等.

2.每次上课结束时,请提醒学生本周自主学习内容和进度并向学生强调下周课程的任务,以便学生准备;老师在上课时应以适当的方式检查学生所完成的相应内容.

3.课内的听说训练,以《听说教程》和《读写教程》中的主题为主,老师也可以适当补充高质量的自备材料.

4.积极配合教研室和外国语学院,创建英语第二课堂,指导学生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全院范围的英语文化节和英语辩论赛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结合实际教学开展科研活动.

二O一0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12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中培养良好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学校、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和实践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知识目标:

(1)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一些常识。 (2)进行参与、合作、研究、能力。

3、能力目标:

(1)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4、过程目标: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5、人格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团结和谐、合作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的实现。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实践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研究、调查及设计等都能较好的配合。他们动手动脑积极活跃,活动时合作意识较强,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实践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继续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具体工作: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实际情况,综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主要围绕怎样使用压岁钱、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农村中学生周末活动研究、家乡的风景名胜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课,并恰当处理好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范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虽然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4个主题,分为怎样使用压岁钱、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农村中学生周末活动研究、家乡的风景名胜。

三、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一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

五、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教学措施: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范文3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针,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活动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

7、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听取学生方面有效可行的建议,灵活机动的开展活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纲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结合《纲要》领会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意图和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6、每一活动主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

7、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8、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9、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10、指导学生注意收集资料。把资料整理好,保管好,对活动的结果要开展交流活动。 五,教学内容:

4个主题:怎样使用压岁钱、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农村中学生周末活动研究、家乡的风景名胜。

第13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四年级下)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通过使用简单、常见的材料,使它们变废为宝,动手制作简单的模型。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操作简单工具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日历探秘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北京悠久历史,了解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讨论卡通人物和卡通故事,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可通形象,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第14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六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1、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热爱集体。

2、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办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3、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诚实待人、对待自己的错误、失败、挫折的办法、策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2016—2017学年度四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016—2017学年度三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实验研究目标

在三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围绕“美化校园”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园绿化。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实验研究内容 (一)课程特征

1、通过“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

在校内外分别设绿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搞各类调查活动,做到校内外紧密结合,强调语文,数学,自然,美术,劳动等学间的渗透与整合。

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栽种,规划设计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学期“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方面来开展:

1、专题研究:本学期开展两次专题研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践在老师帮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校园绿化的研究专题。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到花圃内进行实地的调查和行动研究,小组合作。

2、操作实践: 春天来临了,调查适合野外栽种的花木,买花种在校内,外,花圃里栽种,定期养护。

2、学生小组合作,并在美术老师指导下为绿地进行花圃设计,选出一两套较好的花圃设计图,按图纸进行实地花圃种植。

3、植树节前后,组织一次植树活动。

4、在各合作小组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盆花栽种比赛。

5、进行市场热销花木调查,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写出调查报告。

(三)课程实施

1、课时:每周二课时,安排在周二和周三下午放学后各一课时。

2、课型: ⑴方案设计型——学生在学习了简单园艺知识及美术图案知识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花圃设计,校园绿化总体规划设计等,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设计和民主交流。

⑵知识普及型——鼓励学生上网,到图书馆吸取有关知识,教师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学生,要注重学生对普及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和运用。

⑶实践活动型——组织参观访问,实际练习栽种花草,进行花圃养护等活动。要关注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的经历,体验,感悟和探究。

⑷专题研讨型——进行校内绿化情况的专题研讨,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独立或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而民主的讨论。

⑸成果交流型——既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过程经验和失败过程教训的交流。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成功过程的经验和失败过程的教训,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⑹论文答辩型——要提倡让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学生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提问和答辩,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思辩能力和自信心理是让学生经历“答辩”过程的最终目的。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研究小组,校长为实验研究组负责人。

三年级班主任及综合实践课老师、自然、劳动、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组成课题小组成员。

(四)课程评价: 该课程评价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三部分组成。 重点在评价学生在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校园绿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意识、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思维、方法。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是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可运用“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档案袋收集资料如下: (1)学生成果:标本,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图,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等。

(2)获奖证书: (3)各种评价:应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应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对教师的评价应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组成。

三、实验研究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三月

综合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学生到花卉种植基地参观。 老师上一节花圃设计指导课。 做好组织工作。

2、四月

学生画花圃设计图。 学生种植盆花。 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优秀花圃设计图评比。 开展一次花卉种植比赛。 各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确定课题。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3、五月

设计研究方案,在辅导老师指导下开展综合性研究学习。 写一份研究报告。

到街道绿化园地按花圃设计方案进行室外种植,定期养护。 在学生中开展指导老师测评。

4、六月

植物知识智力竞赛。

花木市场热销花木调查,(热销花木名称,热销原因,养护方法) 在老师指导下再次确立一个研究课题。 做好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 2016—2017学年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习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2.为学校提供一株花卉,了解其种植方法,栽种在校园里观察其生长,保证成活,为美化校园出力

四月份:亲近自然

1. 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2. 游正润生态园:通过正润生态园二日游,让学生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观念

五月份:感恩母亲

1. 举办“三个一”活动: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制作一份贺卡,写一篇赞颂母亲的作文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第15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综合实践课教学计划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工作,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在今后的活动中力求做得更好。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1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设置1课时。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各科任老师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3、整合学校资源,把有特长的教师参与进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更上一层楼。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2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3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5月:各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6月: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稻庄镇中心小学

2017.02

第16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目标:为了确保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有效融合,我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和迎接奥运的契机,设计了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综合实践与德育、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二、内容:

(一)本学期综合实践主题:

1、走近雷锋(

5、6)年级(

3、4月份)

2、温馨校园提示语(

3、4)年级(

3、4月份)

3、我生活的社区(

5、6年级)(

5、6月份)

4、我们的传统节日(

3、

4、

5、6年级)(3--7月份)

(二)各个主题的基本结构及汇报形式

1、活动一----走近雷锋

第一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格言、精神。在班级进行交流、整理形成,为了确保学生们在整理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雷锋的印象,要求学生将雷锋的格言、生平和精神部分,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整理。(手抄报)

第二阶段:根据学生整理的雷锋事迹,通过搜集雷锋的故事、诗歌、歌曲、小品等进行再创作,在班级进行交流、表演,并收集或创作的作品进行整理留存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雷锋的了解,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的精髓。(搜集到的作品)

第三阶段:学习雷锋,我为校园(祖国)添姿彩活动,在了解雷锋及其精神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想学习的雷锋的精神,设计为校园添姿彩活动,可以是劳动、清扫美化校园的,可以是刻苦学习争创好成绩的,也可以是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养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的。总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活动内容,记录活动过程,保存活动资料,资料最好是图片和体验日记。 (图片和体验日记)

第四阶段:将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的雷锋的生平、事迹、格言、精神,搜集或创作的关于雷锋的故事、诗歌、小品、歌曲,为校园添姿彩活动中的照片(日记)等,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整理,在全班进行交流。

活动二: 创作校园提示语

第一阶段:收集展示有关的公益提示语,并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分析这些提示语的的用途及组成

第三阶段:调查学校需要 提示语的地方,进行交流,确定创作提示语的必要性

第四阶段:创作提示语,并制作提示语牌,挂贴在相应的地方。

活动三:我们生活的社区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第四阶段: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由过去收集资料时一张纸的简单记录到现在综合实践的资料搜集、研究报告等,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活动四:鸟语花香鱼儿游

第一阶段:参观,激趣 ,产生研究欲望

带着问题参观---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你对此感兴趣?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你不明白的? 请学生做好相应的记录,并想一想 参观完鸟鱼花市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第二阶段: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

1、交流提出的问题 ,确定主题和小组研究主题,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分组。

2、小组根据主题初步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小组分工,填写研究计划和小组分工

3、根据主题初步确定实践活动的方式

第三阶段:搜集资料,研究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小组主题搜集资料和相关信息 (上网、市场调查、询问)

2、组织学生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将对研究有帮助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交流

3、根据学生的研究需要调整活动内容,组织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可以再到市场进行某个专题的研究观察。

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养花、树 、鱼)等, 记好研究和观察日记。

第四阶段: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报告,进行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初步的研究实践结果

2、组织学生对研究观察结果进行验证

3、填写研究报告或将活动过程进行加工、提炼 ,得出结论

4、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研究汇报。

过程资料留存:摄影图片、小组分工计划表、搜集资料,研究过程日记(图片),研究过程中的其他资料,研究、观察报告。

篇二: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教学总目标:

综合实践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以下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自我反省、自信心。

5、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的等等。

一、阶段目标的侧重点:

小学阶段的目标侧重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自然、社会、自身,形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为:要有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重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经验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重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一)学生与自然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学生对自然的认识与了解。

(2)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3)学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学生与社会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真、善、美的。

(2)了解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阳光固然灿烂,但阳光灿烂的地方必定有阴影,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3)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了解社会,并立志改造社会,使我们的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三)学生与自我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不亢不卑的人。

(2)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我和勇于超越自我,从而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内容的安排:

周 次 教 学 安 排 课 时

1 肯德基与健康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2 调查与统计 2 3 整理分析资料 2 4 活动总结 2 6 肯德基为什么是垃圾食品

5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7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资料、2 8 垃圾食品的讨论会 2 9 活动总结 2 10 对可可可乐的调查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11 收集可乐不宜多喝的资料 2 13 整理分析资料 2 14 活动总结 2 15 油炸土豆条、片伤身体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16 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 2 17 活动总结, 2 18 关爱自己,关爱健康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2 19 小型辩论会 2 20 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 2 活动总结,写《倡议书》 2

篇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甲型h1n1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篇四:三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1、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具体要求及措施

1、引导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带领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篇五: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本学期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化观念,加强培训

第一阶段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了更好地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集中加强对学生有关培训。

(1)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的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收集信息的来源,我们集中在前几周,就如何进行汉字输入、上网浏览,下载相关资料进行了辅导;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巩固学习。

(2)指导学生学习写研究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水平必须经历一个萌芽、发展到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指导学生写研究方案就是要使学生从中感悟做某一件事先要考虑些什么问题?怎样搭好完成这一件事的大体框架?怎样根据这个框架去做好这一件事?指导教师提出了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打算怎样做的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抽象概括出怎样写活动方案:一是有研究的主题(如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 ),二是研究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如调查、访问、查资料,上网查询等),三是活动的目标(这里目标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要有层次),四是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如聘请指导教师,成立或参加研究小组,查找相关资料、走访调查,动手实验等),五是写活动报告(可以根据活动方案的撰写提纲来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总结和展示)。当学生活动研究方案形成初稿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小组成员一起参与修改方案。只要能表明了自己的活动步骤,指导教师都允许让学生去实施。在实施中,有的学生遇到了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能及时调整方案。同时指导教师也帮助他们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3)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建立档案袋,自行设计封面。纸张可以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意思。可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档案袋的封面:学生的姓名、性别、生年月日和和历次研究问题的主题;主题内容:我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合作的方式,成果展示;相关资料:收集的相关资料,活动记录,活动体会,作品,获奖情况等;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包括家长评价)。

(二)主题活动入手,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导到位

第二阶段: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第二阶段我们结合学校的争创实小工作,提出争创实小,我们做些什么这一大的主题,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三)确立子课题 ,尝试研究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自己确立课题,写研究方案,撰

写研究报告,尝试研究。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实施

1、实施保障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实施小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课时的确保与安排

三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课。

3、具体形式

①集中授课:知识技能的普及等。

②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

③方案设计课:主题的确立等。

④综合课:课题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课: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4、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2005.9.1---2005.9.30)

①成立研究活动领导小组和中心研究组。

②领导小组与中心研究组学习、研讨并制订研究实施方案。

③调整三年级课时,设置并确定教学人员。

④各级有关人员上岗培训。

⑤成立校外实践基地。

实施阶段:(2005.10.1---2005.12.30)

①召开三年级学生家长会,成立校外导师团。

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③参与市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④各级实验教师做好实验案例的积累。

⑤每月举行一次校级的实验研讨小结。

⑥参加市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

总结阶段:(2005.1.1---2005.1.30)

①学校进行活动总结。

②导师团送交方案评比,包括:理念、目标、特征、内容、课型、安全、管理、评价八个方面。

③完成学生的学期评价。

五、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自组研究小队,并起一个健康响亮、积极向上的队名,针对以后的活动,制定队规。

2、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指导。

3、进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写的指导。

十月份:

1、指导建立自己的档案袋。

2、根据争创实小,我们该做什么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

1、展示争创实小,我们该做什么成果。

2、确立子课题,尝试研究。

十二月份

1、组织有关的录像的观看,参观,知识讲座。

一月份

1、对于未结束的活动专题继续组织开展好活动。

2、各责任老师撰写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结。

3、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师生进行互评。

4、开展好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5、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六、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在新的评价系统中,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信息,通过多方力量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在整个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比较;既要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要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要进行自我评价,又要进行他人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以诊断问题为基点。以促进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平,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拟采用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

第17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综合组备课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以学科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基本依据,规范和改进课程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促进综合学科的活动开展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坚持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原则,以解决在学科教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为核心,在教学观摩研讨中提高兼职教师的学科素养。

二、工作重点

1.逐步引导片区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引导任课教师探索学科教学。

2.参加全市教学创新大赛(教学设计、说课比赛、课堂教学比赛)。3.片区的专题研讨“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或实践活动)计划”。

本学期本备课组继续结合区、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控的研究”,抓好课堂教学的研究, 围绕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寻找有效对策,开展“案例研究”。 切实将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生活、学会做人的主题活动,构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活动课程。 结合六年课改总结工作,认真做好新课程实验的教学反思、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⒈完善备课活动制度。

本学期需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组织,专业引领。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鼓励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并联系实际写读后感、教后感。倡导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在小组内安排教师轮流主讲,主讲内容来自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来自于身边的一些典型案例,来自于教学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段课堂教学录象点评等等。

主要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备课,因为任课教师均为兼职,所以备课组活动时间是两周活动一次,注重提高备课活动的实效性。 ⒉抓好师资培训工作。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多参加市、区组织的讲座、新课程课堂观摩研讨活动教学研讨,重视与兄弟学校的研究交流,拓宽研究渠道,广聚研究信息。帮助任课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理解和掌握新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和实施原则,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转变,更新教育方式、监控方式。

3.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把握能力。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体现了结构创新、主题构建、精选范例的原则,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教学内容能指导生活,怎样使用才能使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真正能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力图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传统的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力求突出重点,立足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自我寻找教育题材,自我升华。

4.本学期,结合市创新大赛工作,组织教师进行《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研讨。开展任课教师互相听随堂课活动。

5.突出课题研究的重点。

重点研讨:怎样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地学习?如何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闽南乡土教材进校园等几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如何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来达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的目的。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活动课,营造良好心育氛围。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学生的心理障碍的预防问题和如何矫正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研究。协同德育处充分发挥“心语小站”的功能,做好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

7.树立成果意识。结合教学活动积累学生个案、教学个案,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切实做到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课题研究成果明显。整理相关材料送市、省、全国参评、汇编。

8.本学期还应重视帮助学生上课认真倾听习惯的养成,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老师交流,把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大家分享的,做到发言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表达流畅,笔记的文字规范、工整。综合组备课教研活动安排:

9月份 1.教师参加市、区级教育学院组织的课程培训。 2.李晓弘老师做六年级教材讲习。

3.备课组讨论新教材内容整合以及学期教研备课计划。4.各年段制定教学进度。 5.片区研讨课教研。 10月份

1.备战市创新大赛课(孙霄老师)。

2.片区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组织至少三分之一的任课教师参加听课评课。3.分学科备课,讨论活动设计及课堂教学组织存在的情况。 4.讨论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整合问题。 11月份

1.进行典型课例的学习,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2.市创新大赛课(孙霄老师)。

3.教学观摩评课,进行理论的学习,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交流教学心得。4.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 12月份

1.积累学生个案、教学个案,收集素材,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2.备课组活动,案例讨论。

3.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教研活动。

4.参与学校区级课题《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控的研究》课题结题的相关工作。元月份

1.组织期末复习研讨,做好教学提质工作。2.教师文章汇编的收集与整理。 3.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第18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为了塑造学生的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特制定以下活动计划:

一、活动宗旨:

1、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活动的知识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考和解决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积极、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具体要求:

1、重视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的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及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当作选择行动的主体和责任的主体来看待.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学生要主体实践亲身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活动.

3、注重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应用和验证已有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学生以有学科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 、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互相交流.

三、主要形式: 社会考察、讨论分析、模拟会议、角色扮演、社会访谈.总之,以上仅仅是个计划,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勇于探究,争取使我年级综合实践实现新的突破。

第19篇:原理实践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的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消化、吸收、内化,进一步确立唯物辨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增强广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实践内容

本学期对2011级全体理科班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读书活动。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月24日至3月8日): 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计划安排、要求等事项;各班分好读书小组成员,原则上5人一组。 第二阶段(3月9日至4月26日): 每组成员在指定的阅读文献中各选一篇文章阅读,并运用各种方法收集、查阅资料,完成个人的读书报告,最后由任课教师选出该小组最优秀的读书报告,并把这选读的篇目作为该小组第二轮的再读篇目。

第三阶段(4月27日至5月24日):各小组成员共同阅读、整理、分析、讨论,完成一篇读书报告,并做成PPT、视频或其它形式,在各班级作5分钟的读书汇报,师生共同选出该班的前几组作品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四阶段(5月25日至5月31日):任课教师收齐各班评选出的读书报告的电子稿和纸质稿,并交到原理教研室办公室;教研室成员将根据读书报告的质量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任课教师收齐获奖的读书报告(手写稿),教研室将会把此稿做成展板在全校展出。

第四阶段(6月1日至6月8日):读书报告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小组成员,再对读书报告进行修改,并把做成PPT、视频或其它形式,在全校作5-8分钟的读书汇报,全程录像(时间定于6月8日上午)。

第四阶段(6月9日至6月20日):任课教师收齐并整理各班所有优秀的读书报告的电子稿,一起上交原理教研室办公室。最后由教研室统一打印,装订成册,存档。

五、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及相关的理论内容,做好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选定读书篇目,确定小组读书的实施计划。具体要求如下:

1、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环节活动,无故不参加者,社会实践成绩按0分记。

2、参加读书活动后,小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读书报告。在写作过程中要态度端正,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获取材料,认真写作,禁止他人代写,禁止网上下载,禁止抄袭、雷同。

3、读书报告必须附有成员参加查阅资料、讨论等相关照片,否则视为抄袭。

4、以小组为单位写出的读书报告正文字数在2000字以上,A4纸打印,标题黑体,四号字;正文宋体,小四号字,单倍行距。

5、读书报告封面要有读书报告的题目、班级、小组成员的学号和姓名以及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如:读书报告撰写者、课件演讲者、回答问题者、搜集资料者、拍照录像者等。

6、读书报告的课件上尽量使用图表,流程图,小图片来反映自己的思路,每张幻灯片上文字最好不要超过30个字。课件风格可以自己设计或者使用好的模版,彰显出个性和小组的风格(简洁明快的风格为佳)。

7、课堂演示时间5—6分钟。

8、读书报告最后定稿必须在本学期6月20号完成,以班级为单位,由学习委员收集,将电子文稿一起上交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任课教师,最后由任课教师交到教研室办公室。

六、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成绩由任课教师主要根据读书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再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和态度、组织纪律、考勤,课堂回答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评出该门课程的实践成绩。其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原则上,所有小组成员成绩相同。但如果出现明显搭便车行为,该同学成绩记为小组成绩的50%;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社会实践成绩均为0分:

(1)无故不参加社会实践者;

(2)未按规定时间上交读书报告者;

(3)读书期间严重违反纪律要求,造成严重安全责任事故或恶劣影响者; (4)读书心得严重抄袭或非本人完成者,内容有明显错误;

(5)几个同学合作某一读书报告,与其他组成员的读书报告雷同者。

七、内容结构

1、写作背景: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篇目的写作背景。

2、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

3、心得评论: 对该作品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提出创造性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或是分析其观点具有的时代价值,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4、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5、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

八、阅读文献

说明:每个班级任课教师根据班上人数酌情把篇目给学生选,避免同一班级选题重复或过于集中。 马克思恩格斯: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1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列宁:

1、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专题文集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五章,《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专题文集 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毛泽东:

1、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邓小平: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江泽民: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国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胡锦涛:

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前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习近平:

1、习近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2、习近平:《在2010’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10年2月26日。

3、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求是》2012年第6期。

4、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5、习近平: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来源:新华网,2013年11月28日。

原理教研室 2014年2月28日

第20篇:下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2011年下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制定本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

1、实践教学课时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课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34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

2、实践教学内容: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调查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

3、实践教学方法:(1)分小班讨论,由班干部组织讨论3次,共6学时。(2)社会调查8学时。(3)每人写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或调查报告1篇,每篇1000字以上。要求用一张A4纸正反两面工整手写,抄袭者以0分计。

4、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1)主讲教师要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足开好实践课;(2)主讲教师要严格实践教学纪律,有组织、有计划、有管理地进行实践教学,不得放任自流;(3)主讲教师要认真检查论文或调查报告。(4)主讲教师要做好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和登记工作,并把作业、笔记和调查报告或论文的成绩按30%的比例记入期末总评成绩。

附:社会调查或论文参考选题(任选一题,可以自拟具体题目):

1、学习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或者构想)。

3、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调查(或者辩证思考)。

4、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5、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6、学习党的“十七大”(或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

2011年8月30日

大学实践教学计划
《大学实践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