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46:49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和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主体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和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吴芳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

体育

音乐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九年级

10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是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圆的知识方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包括“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等四个方面。

本章是在小学学过的一些圆的知识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圆的概念、性质、圆中有关的角、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圆和正多边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圆的有关计算等知识。在本主题单元中,我把和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设计成四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通过结合射击问题,得出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并讨论过三点的圆。专题二: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首先学生讨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然后共同研究直线和圆的相切的情况,总结出直线和圆相切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专题三: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通过两个圆相接近的实验,重点讨论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专题四: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多边形,它有一些类似于圆的性质,正确掌握它们,也为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这些知识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圆和圆、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 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心,掌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三角形的内切圆、了解切线的概念,掌握切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4.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

5.了解两个圆相离(外离、内含),两个圆相切(外切、内切),两圆相交、圆心距等概念。 6.了解正多边形的相关概念,掌握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

2.通过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3.通过画圆的切线,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索有关公式,让学生懂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学会点与圆,直线与圆、圆和圆、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对应的数量关系。 2.知道三角形的内切圆、外接圆、内心、外心。 3.掌握切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4.掌握切线长定理。 5.掌握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如何确定点与圆,直线与圆、圆和圆、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3.如何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如何利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4.如何对正多边形进行计算

专题一: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1课时) 专题二: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5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三: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2 课时)

专题四: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 (2 课时)(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理解并掌握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内d

2.复习圆的两种定理和形成过程,并经历探究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能作圆的结论及作图方法,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接下去从这三点到圆心的距离逐渐引入点P•到圆心距离与点和圆位置关系的结论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 专题问题设计 (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多媒体课件

飞镖、标盘

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一、课题引入:让学生三人搞一次掷飞镖比赛。教师把镖盘钉在一面土上,让三名学生轮流掷飞镖。规则是谁掷出落点离红心越近,谁就胜。如下图中A、B、C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某一轮掷镖的落点,你认为这一轮中谁的成绩好?

二、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问题。

1、圆的两种定义是什么?

2、如下图中A、B、C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某一轮掷镖的落点,你认为这一轮中谁的成绩好?

三、自学新知

自学提示:自学教材第90页———第92页推论前内容,尝试自主解决以下问题:

1、思考:平面上的一个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哪几部分? 各部分的点与圆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小结: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的距离为d,

则有:点P在圆外 圆的外部可以看成是 的点的集合。

点P在圆上 圆是 的点的集合。

点P在圆内 圆的内部可以看成是 的点的集合;

2、探究、实践、交流:

(1)、平面上有一点A,经过已知A点的圆有 个,圆心为 。

(2)、平面上有两点A、B,经过已知点A、B的圆有 个,它们的圆心分布的特点是 。 (3)、平面上有三点A、B、C,经过A、B、C三点的圆分为两类:一种是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的圆有 个,圆心为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时经三点 作圆。上述结论用于三角形,可得: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作圆。

3、有关概念:

①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圆,这个圆叫做 。 ②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 。 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 ,它到三角形的 。

4、想一想

①一个三角形的外接圆有几个?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几个? ②什么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的第一步是什么?

5、教师提示:可更具本班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自学检查

1、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厘米,AD=4厘米

(1)以点A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2)以点A为圆心,4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3)以点A为圆心,5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任意的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2)任意一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 (3)经过三点一定可以确定一个圆( )

(4)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

四、当堂训练

1、课本93页练习1.2.3.4题

2、课本P101习题24.2复习巩固1,综合运用

8、10(第10题做在书上)

五、归纳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学们分享。教学反思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评价要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当堂测试

专题二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所需课时 5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b、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

c、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分析、对比,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关系。此外,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归纳的思想的认识。

3)情感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素材入手,像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便于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也便于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变化

专题问题设计 1.通过观察、演示,你知道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2.怎样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怎样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课件 圆 直尺

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程序(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授-------巩固练习-----学生质疑------学生小结------布置作业

[提问] 通过观察、演示,你知道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讨论] 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照片 [新授] 给出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类比] 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数量关系。通过类比,从而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定理及判定方法。

[巩固练习] 例1,

出示例题

例1 在Rt△ABC中,∠C=90°,AC=3cm,BC= 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1)r=2cm; (2)r=2.4cm; (3)r=3cm

由学生填写下例表格。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公共点个数

圆心到直线距离d与半径r关系 公共点名称 直线名称 图形

补充练习的答案由师生一起归纳填写 教学小结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然后老师在多媒体打出图表。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归纳、演绎、类比的思想方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产生于生活的思想,并且将新旧知识进行了类比、转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转变了角色。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评价要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当堂测试

圆和圆的5种位置关系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学习目标:

1.掌握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两圆连心线的性质;

2.通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3.通过演示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专题问题设计 教学难点:

两圆位置关系及判定.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

两圆的五种位置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课件 圆 直尺

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一)复习、引出问题

1.复习: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各是怎样定义的?

(教师主导,学生回忆、回答)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即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各种位置关系是通过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

2.引出问题:平面内两个圆,它们作相对运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二)观察、分类,得出概念

1、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分别得出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包括同心圆)这五种位置关系,准确给出描述性定义:

(1)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离.(图(1))

(2)外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2))

(3)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此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图(3))

(4)内切:两个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以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切.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图(4))

(5)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时,叫做这两个圆内含(图(5)).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个特例. (图(6))

2、归纳:

(1)两圆外离与内含时,两圆都无公共点.

(2)两圆外切和内切统称两圆相切,即外切和内切的共性是公共点的个数唯一

(3)两圆位置关系的五种情况也可归纳为三类:相离(外离和内含);相交;相切(外切和内切).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并进一步考虑:从两圆的公共点的个数考虑,无公共点则相离;有一个公共点则相切;有两个公共点则相交.除以上关系外,还有其它关系吗?可能不可能有三个公共点?

结论: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圆只存在以上五种位置关系.

(三)分析、研究

1、相切两圆的性质.

让学生观察连心线与切点的关系,分析、研究,得到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这个性质由圆的轴对称性得到,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考虑如何对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2、两圆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

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组织学生研究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r和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图形略)

两圆外切 d=R+r;

两圆内切 d=R-r (R>r);

两圆外离 d>R+r;

两圆内含 d<R-r(R>r);

两圆相交 R-r<d<R+r.

说明: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

(四)应用、练习

例1: 如图,⊙O的半径为5厘米,点P是⊙O外一点,OP=8厘米

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小圆⊙P的半径是多少?

(2)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

解:(1)设⊙P与⊙O外切与点A,则

PA=PO-OA

∴PA=3cm.

(2)设⊙P与⊙O内切与点B,则

PB=PO+OB

∴PB=1 3cm.

例2:已知:如图,△ABC中,∠C=90°,AC=12,BC=8,以AC为直径作⊙O,以B为圆心,4为半径作.

求证:⊙O与⊙B相外切.

证明:连结BO,∵AC为⊙O的直径,AC=12,

∴⊙O的半径 ,且O是AC的中点

∴ ,∵∠C=90°且BC=8,

∴ ,

∵⊙O的半径 ,⊙B的半径 ,

∴BO= ,∴⊙O与⊙B相外切.

练习(P138)

(五)小结

知识:①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②以及这五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和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

③两圆相切时切点在连心线上的性质.

能力:观察、分析、分类、数形结合等能力.

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六)作业

教材P151中习题A组2,3,4题. 评价要点 圆与圆的5种位置关系的灵活应用

推荐第2篇:散步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散步》《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两篇》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尊老、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5课

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从这

录音机,图片,多媒体中相关的链接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整体感悟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推荐第3篇:成语故事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实验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成语故事

一、积累成语: 1.成语过关

师生对口令:成语串串烧——我的成语妙 教师计时,小组评比。

各组每人任意说出一个成语均可过关,表现高效组加分。若重复了别人说过的成语,则

必须稍后过第二关方可坐下。 2.教师导语

教师:“成语是古老而智慧的中华瑰宝,走进成语的孩子不仅知识渊博,品德高尚,

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 3.见字猜成语

(出示课件/见字猜成语) 学生见字猜成语 4.听声猜成语

“易读宝”读故事,学生听声猜成语。

二、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 “易读宝”读出《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是概述式的,课文是描写式的,让学生读出课文描写生动、形象的精妙之处。特别强调读出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疑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完后,抓紧修改预习记录。 2.积累好词

学生有感情读词,大家快速找到该句读句子。 教师出示该课精彩词语,学生起立比划读词。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撒腿就跑 骨碌一转

茂密的森林 狡猾的狐狸 多大的胆子 老虎的威风

3.体会语感

体会文中描写狐狸和老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的词句。读出滋味。 4.明白寓意

寓意:比喻借助他人的势力威吓人。 5.成语造句

联系生活,用成语“狐假虎威”造句。

三、创编游戏 1.成语变变变

师生对口令:成语变变变——成语变句段

教师:“成语世界丰富、浩瀚,我们前两天走进了数字成语,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成语吧。”

2.成语变句子

各组长将成语卡(印有5个成语)领回小组,组员任选其中一个动物成语,联系生活,创编句子。

1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鸡鸣狗盗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2 狐假虎威 老马识途 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 守株待兔 3 蛛丝马迹 门可罗雀 狼狈为奸 蚕食鲸吞 莺歌燕舞 4 狼子野心 鱼目混珠 狼吞虎咽 心猿意马 兔死狐悲 5 虎头蛇尾 凤毛麟角 鹏程万里 蝇头小利 杯弓蛇影 6 鹤立鸡群 抱头鼠窜 狗急跳墙 翁中捉鳖 鹬蚌相争 7 鹤发童颜 爱屋及乌 骑虎难下 顺手牵羊 蜂拥而至 8 一箭双雕 门可罗雀 蜻蜓点水 生龙活虎 虎口拔牙 9 骑虎难下 虎背熊腰 虎口脱险 调虎离山 羊入虎口 10 放虎归山 龙腾虎跃 狼吞虎咽 谈虎色变 指鹿为马

各组代表汇报用成语创编的句子。 3.成语变片段

要求:运用成语 联系生活 想象丰富 有点意思 学生任选至少五个动物成语,联系生活,创编精彩片段。 附:动物成语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鸡鸣狗盗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狐假虎威 老马识途 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 守株待兔 蛛丝马迹 门可罗雀 狼狈为奸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指鹿为马

莺歌燕舞 鸟尽弓藏 狼子野心 风声鹤唳 獐头鼠目 飞蛾扑火 鱼目混珠 管中窥豹 狼吞虎咽 心猿意马 兔死狐悲 噤若寒蝉 白驹过隙 虎头蛇尾 凤毛麟角 鹏程万里 鸟飞鱼跃 黔驴技穷 螳臂当车 沉鱼落雁 蝇头小利 瓮中捉鳖 鹤立鸡群 声名狼藉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抱头鼠窜 狗急跳墙 翁中捉鳖 鸡鸣狗盗 黔驴技穷 鹏程万里 鹤发童颜 管中窥豹 爱屋及乌 骑虎难下 顺手牵羊 螳臂挡车 蜂拥而至 一箭双雕 噤若寒蝉 门可罗雀 蜻蜓点水 狐群狗党 生龙活虎 虎口拔牙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骑虎难下 龙潭虎穴 降龙伏虎 虎背熊腰 虎口脱险 调虎离山 羊入虎口 放虎归山 龙腾虎跃 养虎遗患 狼吞虎咽 谈虎色变 虎视眈眈 如狼似虎 为虎作伥 鸡犬升天

四、提炼主题 1.布置作业 课后准备: A 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联系生活的感悟,完成一篇网络习作。

B 练习讲述,准备参加“成语故事会”。 2.教师祝语

教师:“祝福大家——”

学生:“积累成语

灵活运用创意不断 精彩纷呈”

推荐第4篇: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设计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4 课时,本单元共研习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四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词人,其特有的纤细、敏感、细腻的女性心理在其诗词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诗词作品无处不充满着崇高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这些构成了她的生命意识学习鉴赏李清照的诗词,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词人抒发的情感,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无疑在整个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单元主题下由《声声慢》《永遇乐》两首必学诗词和《渔家傲》《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四首课外自读诗词组成,另外再联系学生初中时背诵掌握的其他李清照诗词,这些诗词是漂泊中的李清照感情的真实告白,学习这几首诗词,能窥一斑而观全豹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李清照幸福过后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及有关诗篇,了解古往今来的人们对她的评价,为李清照写小传另外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预期成果: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生命意识,展示自己对李清照的理解与评价,撰写李清照诗词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2.理解诗词作品中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李清照的深切情怀,增强民族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李清照诗词中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 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怀的? 如何评价李清照的才华与性格? 专题划分

专题一: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2课时) 专题二:光阴的痕迹——李清照诗词中的时间意识(2课时) 专题三: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 ( 1课时)

专题一

爱的乐章——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清照、赵明诚的夫妇之爱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少有的例外,他们志趣相投,互敬互爱,带近代爱情色彩作为古代知识女性的清照对赵明诚的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是任何男性词人所不能及的反映到词作中,就表现为对夫妇之爱的深情歌唱、倾诉和积极给予词人这种大胆热烈追求爱情的“超前”意识,是她高度体认自我、肯定自我的表现清照是一位热烈追求幸福生活的成熟女性,具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因而,易安词中显现出极为鲜明的主体性,她作为恋人的形象情意绵绵,以至于九百多年之后的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她特殊的爱情魅力

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理解其诗词中的情爱意识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单元哪几首诗词侧重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 词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自己的相思?

如何理解李清照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李清照 问题:

1.你学过李清照的哪些诗词?你对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有哪些了解?

2、本单元哪几首诗词侧重表达词人的相思之苦?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上网查阅李清照的相关资料,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读诗入门 问题:

1、读诗词有哪些要求?

2、你能选取其中的一首词,为其编写一份诵读指导吗? 为提高诵读效果,活动前播放阅读文本的示范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朗读效果 活动三:品味鉴赏 问题:

1、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首词,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的?

2、再从所选诗词中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自由品读

3、你能从这几首词中找到他们的词眼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吗?

4、反复品读,熟读成诵

活动四:合作探究

问题:

1.李清照诗词中的情爱意识仅仅表现为相思之苦吗?

2.如何评价李清照诗词中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李清照的诗篇,了解李清照的幸与不幸,了解古往今来人们对她的评价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相关书籍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李清照爱情诗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编写一份诵读指导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读自评 评价指标:注意读音、节奏和语气,理解到位,读出感情 2.对李清照诗词词中景与情、词眼的分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3、对李清照诗词中这种对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心中的青春激情的评价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光阴的痕迹——李清照的时间意识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经历是季节的冷暖交替,文字是情感的花开花落.李清照擅长将情意杂糅进她眼中的一花一草,深情流转却又不动声色,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一感一伤、一叹一吸都会在她的文字中流淌伴随着相思之作,李清照的词也不乏惜春悲秋的关于时间流失的题材词人对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有细入毫芒的体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比怜惜的美好感情;词人经历了幸福甜蜜,也遭受了国破家亡之恨背井离乡之哀,词作中闪现着幸福已逝、青春不再的时间意识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愁”与“酒”,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 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学习成果:理解杜甫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愁”与“酒”,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词人的人格魅力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选诗词中有哪些“愁”? 怎样表现“愁”的? 词人为何而“愁”?

李清照的“愁”与晏殊、晏几道等人的“愁”是否相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寻“愁”

所选诗词中有哪些语句表达了“愁”?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析“愁”

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愁”的?她为谁“愁”?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解“愁”

李清照的“愁”与晏殊、晏几道等人的“愁”是否相同? 对比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你能感受到时光刻在这位伟大女性身上的痕迹吗 ?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晏殊、晏几道等人表达“闲愁”的诗篇,查阅北宋与南宋后期的社会背景,理解李清照诗词中“愁”的深刻性

活动四:再次朗读《声声慢》《永遇乐》《醉花阴》《武陵春》等词,以品带读,加深对“愁”的内涵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对词人表达“愁”的技巧分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李清照诗词中时间意识的理解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磨难的力量——李清照诗词中的爱国意识 ( 2课时)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清照横跨北宋南宋两个朝代,对于强敌对中原故土无情的糟蹋蹂躏、战争造成的凄苦漂泊与悲愤之苦、北宋官僚的腐败懦弱等等都太过明白但是,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又是区区一位弱女子的她,不要说是对改变现状根本无能为力,连照顾自己都恐怕有困难!但是,躲不过的历史残酷事实依旧造就了情感难以承受的包袱,让多愁善感、难以抛下对北边故土的情感的她,也只能苦笑地以诗词来反映魂萦梦牵的乡愁以及愤慨了李清照在诗歌中,锋芒毕露,壮怀激烈,慷慨陈词,爱国情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李清照诗词中爱国意识的理解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并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李清照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 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忧患意识、爱国意识 分析评价婉约词人笔下兼具的豪放风格 本专题问题设计

怎样理解《渔家傲》中描写的梦境? 怎样理解《武陵春》中物是人非的深沉苦痛?

你觉得《渔家傲》的风格与李清照其他大多数诗词的风格有何异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李清照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继上堂课反复诵读六首诗词

学生品读文本《渔家傲》《武陵春》,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渔家傲》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梦境的?怎样理解作者的梦境?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 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怎样理解《武陵春》中物是人非的深沉苦痛? 学生找出文本中直抒胸臆的语句,继续品味赏析 活动四:指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品味其表现手法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表现手法的掌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

寻美之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这篇教学设计曾获省级一等奖);教材说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醉花阴》(薄;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是整个教材;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经能读懂简单的诗词及文言文,;

1、在教学中,执教者力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经历,反复;

2、力求课堂环节明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约;教学目标:;知识

寻美之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设计 (这篇教学设计曾获省级一等奖) 教材说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四课《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是整个教材体系中唯一的宋词单元,这一单元所选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教材所选的李清照《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属于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作品,教材编入这两首词,意在使学生了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内容、风格上的特点。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李清照写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给赵明诚,以寄相思。其词语言清丽柔媚、委婉含蓄,营造了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清新、寂静的意境,结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名句,值得品味。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经能读懂简单的诗词及文言文,但对于作品意象、意境及情感的把握还不到位,还需要学习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比如知人论世,因声求气等。 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执教者力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经历,反复诵读作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

2、力求课堂环节明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简约而不简单。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作家经历对作品内容、风格的影响。

2、总结李清照前期作品的特点。

方法与途径:在诵读中体会李清照词的声律之美。

情感与评价:理解词中表达的感情,把握词的意境,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现代教学手段:PPT,视频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表达的感情,把握词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赏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教学准备:

课件、《醉花阴》视频。 教学过程: 导入

宋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宋词的配乐演唱。

①歌词写的怎么样?(美)

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度这一次寻美之旅。 环节一:美之探源

①谁给我们创造了这种美呢,让我们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女词人。她的词在苏轼、柳永、

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我用四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少有才名 伉俪情深 后期: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教师简要解释四个词语:

少有才名: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伉俪情深:李清照十八岁嫁了礼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中经丧乱:1127年,金人南侵,李清照随丈夫南奔避难。逃难中,赵、李辛苦收集的书画,家业大半被焚。 1129年,赵明诚病亡,李清照得病,又有“玉壶颁金”之谤,打击磨难纷至沓来。

晚景凄凉:宋人又有李改嫁张汝舟的说法,婚后不久即“讼而离之”。 李清照在《投内翰綦公崇礼书》中说:“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意思是:我与这个人(指张汝舟)实在难以相处,我怎么会在自己的晚年,以清清白白之身,嫁给这么一个肮脏低劣的市侩呢?!张汝舟纯粹是一个市侩小人和骗子,一心想获取她的古籍和收藏的金石书画。张汝舟感觉捞不到好处,丑恶嘴脸彻底暴露出来。因

此他恼羞成怒,借题发挥。平时故意与李清照过不去,经常找茬辱骂李清照。每天动手动脚,打骂凌辱。事情发展到这种恶劣地步,李清照彻底看破了张汝舟的丑恶嘴脸和罪恶用心。因此李清照决不会屈服忍让,坐以待毙。她要严阵以待,掌握张汝舟的把柄,适时给予反击!后来李清照终于发现张汝舟曾经跑官买官,利用行贿和欺骗手段获取官职。李清照掌握这一情况之后,对张汝舟毫不客气,马上向官府检举揭发了他的丑恶罪行。

当时根据宋代刑法规定:妻子揭发丈夫的罪过,也要负连带责任。就是说,就算是妻子告发丈夫的罪行是事实,证据确凿,妻子也要跟着服刑两年。那么,李清照要揭发张汝舟的罪行,自己不是也要被判两年徒刑吗?对于这一点,李清照心里是很清楚的。但是她决心已定,丝毫不怕,绝不悔改。心甘情愿入狱坐牢,也不愿跟张汝舟苟且凑合。哪怕自己被判处多年徒刑,也决不能让张汝舟这样的市侩小人和骗子逍遥法外!因此,李清照检举揭发了张汝舟的罪行之后,自己也跟着进了监狱。然而,李清照入狱不久,她的故旧亲友不会坐视不管,朝廷里的有势力的官员也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样,张汝舟将受到朝廷严厉的惩罚。而李清照在监狱只关了9天,就被官府衙门释放出来。

李清照再婚与离异,前后只有100天时间。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②代表作品

反映到作品中,她的词也分为前后期,前期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后期多写伤时感怀,怀旧悼亡,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念奴娇》(萧条庭院)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③这首词是在什么样情况下写的,让我们了解写作背景。PPT3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游宦在外;李清照独居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④关于词牌PPT4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

环节二:美之理解

①有感情自由朗读两遍,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②结合文下注释,借助联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薄雾淡淡,阴云浓浓,这漫长的白昼啊,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真令人发愁啊。为了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只好在兽型的香炉当中点起了香料。恰好又碰上了佳节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让“我”更加想念在外的丈夫。秋夜就寝,玉制的枕头,轻纱作的帐幔,凉气透骨,真叫人彻夜难眠啊!

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

推荐第5篇:两位数乘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

主题单元标

作者姓名 两位数乘法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

音乐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小学三年级 课内共3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公用1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方法。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掌握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方法。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学生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主题单元问

题设计 1怎样快速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2怎样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专题一:口算乘法—怎样快速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3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 4课时)

其中,专题 二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所需课时 三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生会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中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如何快速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专题问题设

计 2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 网络

2纸,笔,教材等

1、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生会运用乘法口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中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

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

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

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评价要点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

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专题二

所需课时 (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专题问题设

计 (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评价要点 (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专题三

所需课时 (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专题问题设

计 (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评价要点 (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推荐第6篇:音乐歌唱祖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音乐歌唱祖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语文

数学

美术

外语

生物

历史

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地理

物理

体育 歌唱祖国

七年级

课内3课时,每周1课时

本单元是由演唱曲《彩色的中国》、《国歌》,欣赏曲《国歌》、《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以及知识技能与实践创造组成。学习主要采用歌唱、聆听等方式进行全面学习。在磅礴大气的音乐中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感! 重点:歌曲的演唱,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

难点:节奏、节拍以及节奏型的理解,歌唱姿势的基本要求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正确把握歌唱的基本姿势,理解节奏节拍以及节奏型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唱、聆听,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展开!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以及欣赏,学生在歌唱与聆听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进而努力学习对应课标 1.能够感知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 2.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能够根据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去表现歌曲内容,进行即兴创编表演活动 4.能够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中华民族地大物博,你能举例你所知道的民族吗? 2.你知道中国地图的颜色有几种吗?它们分别代表什么?

专题一:学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1 课时) 专题二:欣赏《国歌》、《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1课专题划分 时)

专题三:实践与创造

(1课时) 其中,专题3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所需课时 彩色的中国

课内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 能够认识和掌握音乐中常见的音乐记号和用语,掌握歌唱的正确姿势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与欣赏歌曲,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从而歌曲。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专题问题设计 聆听音乐作品,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视频、音频文件

钢琴 多媒体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了解祖国

1.欣赏祖国山河美丽的图片 2.观察地图

活动2:欣赏《彩色的中国》 1.读歌词,体会情感

2.欣赏歌曲录音

活动3:学唱《彩色的中国》 1.学唱乐谱

2.带着感情跟钢琴、录音、伴奏进行练习活动4:总结

讨论、交流彩色的中国什么颜色可以再多一些

1.能够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

评价要点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精神

专题二 欣赏《国歌》、《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走向复兴》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能够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努力学习精神状态 2.感受歌曲中蓬勃向上的民族张力以及民族魅力

1.你在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专题问题设计

2.谈谈你知道的类似的赞颂祖国的音乐作品

专题三 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创造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的诠释歌曲,表现歌曲 2.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能够理解歌曲,知道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专题问题设计 不同场合《国歌》响起,我们的心情,奥运会带给我们的荣耀,谈谈你的感受

推荐第7篇:单元主题:食物语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通过一个真实自然的情景会话,教给学生如何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别人吃东西时的表达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听懂会说:I like…… Have some……Here you are.Thank you.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二)能力目标

1.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以上交际用语。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能够运用为别人提供或请别人吃东西的简单日常用语进行交流;在餐厅用餐时能够顺利交流。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学会餐桌上的礼仪,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句型I like…… Have some的模仿和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四、课前准备

1、准备与今天所讲的食物。

2、教师准备教材磁带、录音机。

3、学生每人画一份这五种食物的小图片

五、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1、Free talk: Hello, hi, How are you ? What’s your name? Nice to meet you !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对话形式,巩固复习前阶段所学日常对话。

2、师生共唱歌曲 “Old MacDonald”,边唱歌曲可以边表演动作。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Step2:Presentation

1、Mike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Mike妈妈准备了很多食物: T: I’m Mike’s mom.(师将准备好的食物呈现在学生面前。) T: There are so many food.They are yummy! What are they? Ss: hamburgers, hot dogs, cake,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一阶段的单词,为下一步的句型操练打下基础。

2、师强调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要说:I like…… T: I like hamburgers.What do you like? Ss: I like …

师带领学生边拍手边说Chant: hamburgers, hamburgers,I like hamburgers.hot dogs,hot dogs,I like hot dogs.…,…,I like ….

设计意图:通过Chant形式,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拍手活动中,学会使用句型“I like … …”。

3、师走到学生中间练习I like 句型对话,引出Here you are。 T: What do you like? S:I like bread.T: Here you are

4、师与生练习I like 句型对话,替换食物,同时加入Me too.例: T: I like cakes.S1: Me too.S2: I like hot dogs.

S3: Me too.T:Have some…,please.设计意图:引出句型:Have some…

5、录音机呈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多次的听读,跟读,能使孩子们熟悉句型,为后面更好的熟练运用句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6、欣赏歌曲:Let’s have a picnic today.设计意图:为下阶段的小组活动创设情景.Step 3.Practice Activity1: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每人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吃的食品并出示相应的图片。操练句型:I like …

Activity

2、创设野餐情景,4人一组,操练所学句型。例: S1: What do you like ? S2:I like hamburgers.S3:I like chichen.S4:I like cake…..S1: Here you are.! Ss: Thank you ! Step4:extension 师介绍餐桌上的文化,例如别人给食物,需要感谢。不能浪费食物,不能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

Step5:Homework:利用Let\'s talk / A 部分的内容在家招待同学,邀请同学到家里做客。

推荐第8篇:初一《春之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听评课网tpkw.net,海量优质课、公开课、音乐美术辅导视频!

主题单元标题 《春之声》

作者姓名 莱芜市莱城区初中音乐田老师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 体育 音乐√ 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初中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三课时,每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地位和作用: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个永恒的主题。本单元以“春之声”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景象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通过学生的创编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本单元的构成:

一、唱歌《渴望春天》

二、欣赏《春节序曲》

三、学唱《春游》

重难点:重点是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并有感情的来演唱;难点是学唱三声部合唱《春游》,,并理解作品内涵。

专题的划分和关系:从渴望春天——欢庆春天——走进春天;

主要学习方法:教师教唱,学生跟录音学唱,欣赏,小组合作学习

预期的学习成果:学生能熟练掌握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通过自身的感受,能在音乐中感受到春的美感,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

听评课网tpkw.net,海量优质课、公开课、音乐美术辅导视频!

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听评课网tpkw.net,海量优质课、公开课、音乐美术辅导视频!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流畅、舒展、圆润的声音来表现《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师讲解和自主演唱后的思考,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积极感受、探究作品中所运用的民族音乐语汇。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能够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够在感知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你热爱春天吗?应该怎么去热爱春天?

专题一:演唱《渴望春天》 ( 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欣赏《春节序曲》 ( 1课时) 专题三:学唱《春游》 ( 1课时) 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演唱《渴望春天》

所需课时 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通过对《渴望春天》的学唱,感受八六拍的律动,并学习用相应指挥图示辅助歌曲的准确学唱。结合分析歌曲的创作手法及了解莫扎特的创作经历,力争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更加准确的表达歌曲的艺术内涵。 专题问题设计 春天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春天代表着什么?春天有哪些特有的活动?你热爱春天什么呢?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听评课网tpkw.net,海量优质课、公开课、音乐美术辅导视频!

音乐教室、钢琴、多媒体设置、春天的图片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听录音范唱。仔细聆听音乐,在头脑中形成对歌曲的初步印象——旋律、速度、节奏、情绪。

活动二:教师简单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演唱情绪提示;八六拍子的节奏特点;歌曲中较难乐句的演唱。

活动三:学生自己演唱并相互检查歌曲演唱。小组成员检查学习,相互指出唱得不对的地方并相互指正教唱。

活动四:大胆展示自我,希望同学们能有感情的演唱给老师和同学们,锻炼培养自信心。 评价要点

专题二 欣赏《春节序曲》 活动三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活动四是展现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展现的环节。

所需课时 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通过对《春节序曲》的欣赏,逐步积累一定数量的经典曲目,背唱主要旋律音调。能够积极感受、探究作品中所运用的民族音乐语汇

专题问题设计 《春节序曲》有几个旋律主题?分别表现了什么情景和活动?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听评课网tpkw.net,海量优质课、公开课、音乐美术辅导视频!

音乐教室、钢琴、多媒体设置、有关春节的风俗图片、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完整欣赏一遍《春节序曲》,感受作品的速度情绪变化,形成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活动二:再次欣赏《春节序曲》,在欣赏的时候,小组讨论作品的速度情绪变化。 活动三:伴随着乐曲,大家用自己想表达的方式,表示对春节的感受。

评价要点

专题三 活动二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活动三是学生创新音乐、感受音乐、律动音乐的重要环节。

学唱三部合唱《春游》

所需课时 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学唱三部合唱歌曲《春游》,理解作品内涵,了解作品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中中重要的作用,了解作者李叔同。

专题问题设计 《春游》所传递出的意蕴是什么?了解学堂乐歌和弘一法师李叔同吗?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音乐教室、钢琴、多媒体设置、有关春天的图片,有关介绍学堂乐歌和李叔同的影视资料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

听评课网tpkw.net,海量优质课、公开课、音乐美术辅导视频!

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完整欣赏一遍《春游》,感受作品的速度情绪变化,形成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活动二:教师分声部教唱《春游》,让学生体会合唱的魅力。

活动三:一起进行合唱《春游》的演唱,在演唱品味歌曲的意蕴,和合唱的魅力。

评价要点

活动三是学生创新音乐、感受音乐、律动音乐的重要环节。

推荐第9篇:四年级下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主题阅读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完成《乡村的夜晚》、《一只绿色的歌》、《天籁》和《小巷人家》的阅读;2.勾画描写田园美景的语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体会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回顾(课件)

1.本单元我们走进了《 》领略了乡下人家______、______的风景;我们走进了有着______美誉的荷兰;走进了_______月的乡村,看到了乡下人家的______;走进了春季的乡村,看到了乡下孩子的______和________。 2.这节课我们再去认识一些具有认准目标,不懈追求精神的人和物。

二、阅读浏览

(一)《乡村的夜晚》 1.轻声读文。

2.说一说,乡村的夜晚美在哪里?学生上台说,与同学互动交流。3.美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二)《一只绿色的歌》 1.分段读课文。

2.说说“绿色的歌”指什么?上台展示,互动交流,补充。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天籁》 1.默读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上台说,与同学互动交流。

(四)《小巷人家》

1.默读课文,思考: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巷? 2.读完后想说什么?各抒己见。

三、主题回归

1.学生总结:说说读完这几篇课文的感受。2.写下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

《乡村的夜晚》 宁静美丽 《一只绿色的歌》 优美 令人向往

1 《天籁》 玲珑可人

《小巷人家》 玲珑可爱 恬静明洁 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2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

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教后反思:

3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 纸上》、《全神贯注》和《父亲的菜园》四篇课文,指引学生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身上体会和学习那种执著专注、不懈努力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通过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单元导读型

一、谈话导入

人从小学到成人,起点是一样的,可是

三、四十年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走进第七单元,感受不同人生的不同体会。

二、读导语,明确单元主题:执著专注,努力追求。

三、逐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目标:课文写谁?他(她)是如何不懈追求的?你从 他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2.逐一读文,逐一交流展示,学生随机板书重点词语。板书: 认准目标 不懈努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敢挑战权威

全神贯注 罗丹 专心 痴迷于工作

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刻苦学画 入迷

父亲的菜园 父亲 坚毅 不放弃

四、填空,总结升华主题。 1.填空(课件)

本单元的课文分别讲了( )、( )、( )、( )四个人,有伟大的( )、( )、( )和普通人。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 )。 2.听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五、布置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

1.平时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谁是你敬佩的人?你为什么敬佩 他?他做了什么事值得你敬佩?

4 2.在平时读书学习中积累形容人物不懈努力的词语。

课文解读型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和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动作、语言)。 课文解读方法:问题导读法

预习:1.课前搜索并阅读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有关资料、图片;2.自学生字词语,自制生字、词语卡片;3.找出课文中有关词语的近、反义词,多音字等;4.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大屏幕出示布鲁诺的故事,学生阅读。

2.简单说说读后感受(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体会人物不畏 强权追求真理打下铺垫)。

3.学生展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资料。

二、自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怎样的?请从文 中有关语句体会体会。 读、画,二人小组交流、展示。

补充资料: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 而且是形式逻辑创始人,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这样的人应该被尊重,但尊重不代表盲目迷信。

5

(二)体会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

1.找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体会。

2.找、画出文中有关伽利略语言、动作的描写,批注体会。3.试验理解伽利略试验的科学性。(课件出示验证)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精神(不迷信权威,大胆怀疑,相信 科学,执着追求)。请读出你的体会。 以文带写(看插图,练笔。)

1.图片想象:当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 怎样说,怎样做?

2.请通过人们的语言、动作来描写。3.表演展示。

作业:1.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2.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提问:伽利略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公认的大科学家,他的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二、检查预习

1.小老师主持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2.小组交流识字情况,展示学习成果。 3.课堂练习:多音字组词

zhao ( ) geng ( ) de ( ) wei( ) 着 zhuo ( ) 更 的 为 Zhe ( ) geng ( ) di ( ) wei ( ) 辨 辩 辫 区分。

质疑解疑:提问—自读—解疑。(试验过程和结论) 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成果或再提疑难。 完成写字。

26*.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6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课文解读方法:抓关键词句解读法

预习:1.自制字词卡片,自学生字词语;2.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搜集罗丹或茨威格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一次次坚持不懈的实验和探索取得了成功。今天要学的这一课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我们走进《全神贯注》。 自读探究

1.通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两人交流、展示)。 2.读、画、批注: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写 感受、体会。 交流、展示。

1.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说说你的感受。(个人) 2.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对罗丹佩服的原因。 3.联系实际谈谈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回读整合。

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2.小结(学生)收获。做任何一件事情,全神贯注就容易做好, 做成功,如果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极容易半途而废。

3.拓展阅读:以文带文——主题读写《把耳朵叫醒》,简单浏览交 流,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批注)。 当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2.积累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3.默读课文; 4.交流资料(罗丹、茨威格)

2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 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7 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2.学习作者对人物观察和描写方法。 课文解读方法:抓关键词句解读法

预习要求:1.自制生字卡片,自学生字词语;2.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3.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名画等) 课时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科学家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取得辉煌的成就, 艺术家全神贯注,在艺术上有很大的造诣,那么普通人,或者残疾人会不会坚持不懈,也能成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感受残疾人成功的经验以及给我们的启迪。

二、预习展示:小组展示生字词的学习成果。

三、初读感知:

1.自主读文后,谈谈自己对这位青年的初步印象。(2人小组交流后反馈) 2.说说他给你这样印象的理由。(2人互相补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说说自己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聋哑青年?

二、细读品味

1.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动作及神态的词句,在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体会。

2.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上台展示,并与其余同学互动交流。3.作者对青年的印象有什么变化吗?读,找,个体交流: 举止特别——静静地画——好骄傲——聋哑人——甜甜地笑了 所以,作者眼里,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青年。 在我眼里,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青年。

三、美读积累

1.二人小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美读展示(个体),读出青年的勤奋,专注,对他的欣赏和敬佩。师生评价。

体会作者耐心、细致的观察,生动具体的描写。抄写描写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

8

2、回归主题,随机请学生发表感言,从聋哑人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不论是健康的人,还是残疾人,只要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四、以文带写,随堂练笔。

1.观察插图,想象青年画画时围观人群议论的情境。重点写出人们的表情、语言。

2.动笔写,展示评价。

28*.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学习重点:1.学习父亲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理解“父亲 的菜园”来之不易及其喻意;2.提高学生自读能力。 课文解读方法:问题质疑导读法

预习:1.自制生字词卡片,自学生字词;2.理解词语意思:坚毅,狰狞,气馁,贫瘠,疑惑不解。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设情境: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认准目标,坚持不懈,都取得了成功,那么我们走进一个普通家庭,了解一位父亲在自己菜园子里的故事,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自读感悟

默读课文,交流: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写了几件开垦菜地的 小事?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父亲是怎样的人,在相应段落处做批注,两人交流并上台展示。

讨论:为什么作者不把课题写作“我家的菜园”或“我们的菜园”, 要写成“父亲的菜园”。换一下行不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以辩论的方式展示。(是父亲同自然环境做斗争的结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代表的不仅仅是父亲在荒凉中创造的奇迹,更是父亲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的胜利。后来想起菜园,就会想起父亲坚毅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给人启示。)

三、美读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父亲言行的句子。

2.学生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的“父亲”,我从

9 他身上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成果展示

1.以小组展示方式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

2.课件出示词语,说说意思,或连词成段,或用上几个词语概括 课文的主要内容。

坚毅平缓 边缘 可怖 红肿 榨干 荒凉 疑惑不解 舒畅 疑惑 新辟 狰狞 贫瘠 信心十足 精心伺候

五、以文带文,阅读《蚂蚁与将军》。问答:你从本文得到什么 启发?读完后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同伴。

主题阅读型

教学目标:1.完成《最棒的玉米》、《百合花开》、《50年的守护》 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阅读;2.勾画描写人物外貌、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言行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回顾(课件)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我们认识了______罗丹,_______伽利略,______聋哑青年和________的“父亲”,他们身上共同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

2.这节课我们再去认识一些具有认准目标,不懈追求精神的人和物。

二、阅读浏览

(一)《最棒的玉米》 1.轻声读文。

2.说一说,棒玉米的哪些地方、哪件事让你很佩服?学生上台说, 与同学互动交流。 3.齐读最后一段。 4.朗读卡耐基的话。

(二)《百合花开》 1.齐读课文。

2.说说百合花的哪些地方让你佩服?为什么?上台展示,互动交 流,补充。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10 4.欣赏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

(三)《50年的守护》 1.默读课文。

2.说一说,故事中的人物哪些地方、哪件事让你很佩服?学生上台 说,与同学互动交流。

3.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认为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四)《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1.两人一起读,遇到对话分角色朗读。 2.读完后想说什么?各抒己见。

3.爱因斯坦的哪些地方让你佩服?小女孩呢?

三、主题回归

1.学生总结:说说读完这几篇课文的感受。教师小结: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2.主题升华:欣赏歌曲《风雨过后是彩虹》。3.写下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认准目标 追求不懈

最棒的玉米 耐心等待 努力不会白费

百合花开 有没有人欣赏都要开花 汗水浇开 50年的守护 梦想珍藏在脑子里 不放弃 成 功 花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在于谦卑

口语交际型

交际主题:我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回顾,引发思考:伽利略、罗丹,父亲无论是名

人还是普通人,只要制定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认准目标,长期坚持不懈,都获得了成功。作为正在长身体、长见识的青少年一代,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准备素材,准备交际

11 1.从《主题阅读》或者你身边的人中发现具有执著追求的人,以 “认准目标,坚持不懈”为主题,展开交际。小组长负责确定一个人,组内交流,说清楚是从什么事上,看出有目标,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哪些成绩?

2.指定三个小组上台为大家介绍本小组要赞美的人及精神。要求 展示结束后,及时当主持人,和大家共同互动,或者做补充,或者做评价,或者谈心得体会。

三、挑战交际

同学间,小组间可以互相挑战,要求说出以“认准目标,坚持不 懈”的人和事,并且为对方评价鼓励。

评价要求:所说的人物事例是否具体;态度如何;语句是否通顺 连贯;是否认真倾听等。评出“最佳口才”。

习作教学型

教学目标:1.学习怎样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或优秀品质,表达敬佩之情;2.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言行等方面写清楚一两件事;3学习按写作要求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时光流逝,带走了多少个平凡的日子,却带不走这些令人感动的 面孔(播放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图片)

这些曾经令亿万中国人动容的面孔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精神的 洗礼,他们的壮举感动国人,他们的善举撞击灵魂,他们是一群感动中国的人,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丰碑,是我们最敬佩的人。今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我们心中最令人敬佩的人(板书:我敬佩的一个人)

二、明确要求:

1.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或优秀品质,表达 出敬佩之情;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抓住人物神态,言行等方面去写清一两件事。4.写完后认真修改。

三、指导

12 1.审清题意

今天的习作写一个怎样的人?(抓题眼:敬佩)

什么是敬佩?(敬佩就是值得尊敬的,令人佩服的地方,可贵的 品质) 2.搜集素材

就像感动中国的那些人物一样,虽然他们的面孔我们并不清晰, 但是他们的感人事迹却久久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看来打动我们的不是他们的面孔,而是他们的事迹。怎么来写事迹呢? 课件出示词语:

自强不息 拾金不昧 助人为乐 默默无闻 尊老爱幼 品学兼优 勤学苦练 一丝不苟 坚持不懈 勤学好问 舍己为人 持之以恒 善解人意 大公无私 聚精会神 不骄不躁

学生读一读词语,老师: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物的精神品质,请 从中选一两个词语,送给身边你熟悉的、让你感动、让你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为什么选这个词语,送给谁,他(她)做了什么事。 指名汇报(一般学生汇报,优生补充、提建议) 3.片段品读,领悟写法

同学们,怎么才能让人物的形象在你的描写下活灵活现地呈现 在大家面前呢?课件出示:

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 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仅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 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本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了,父亲笑了。 读一读,你发现什么?

小结:一个人的品质、精神总是通过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只有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才能更好地反应人物的品质或特点。

13

四、学生动笔,老师随机辅导。 第二课时

一、修改:

1.自改(改标点、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用上修改符号)

3.同伴互改,老师指定优生间互换、组长改组员、老师改个别学 困生(有没有写出敬佩之处,有没有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写清)

二、佳作、精彩段落、凤头、豹尾欣赏,送评语。

三、再次修改、誊写。

回顾拓展型

词语盘点

1.我说你找:一学生说某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或意思,其他学 生找出来,并领大家读一读。 2.小组里听写,检查订正。 我的发现(小老师主持)

1.自读,齐读句子。思考:能发现什么。

2.同桌交流,谁的发现有道理。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3.在课文中找一找类似句子,体会引号的不同作用,试着在习作 中运用。

日积月累(词语擂台赛)

提前准备,学生以小组打擂台的方式背诵、说意思、找近义词、造句,补充同类词语,书写积累关于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 成语故事(鹏程万里)

老师激趣:有这样一句话,“鷃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是什么意思呢? 1.自由阅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查,读流利。找出老师问题在文中的句子,并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鷃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意思。 3.看插图,说说成语的意思。(同桌交流) 4.开火车读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 5.理解成语含义并积累成语。 课后反思:

14

第八组 走进故事长廊

单元说明:

本组教材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请接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

单元导读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民族互助团结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故事长廊,去寻找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读导语,明确单元主题:走进故事长廊。

三、逐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目标:课文分别讲了那些故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逐一读文,逐一交流展示,学生随机板书重点词语。 板书: 走进故事长廊

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学习要练好基本功 扁鹊见蔡桓公 防微杜渐 听得进意见

文成公主进藏 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

普罗米修斯 不畏强暴

渔夫的故事 善良、机智勇敢

四、填空,总结升华主题。

填空(课件)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认识了( )、( )、( )、( )等人,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 )。

五、布置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内容:

1.积累民间故事,并试着给他人清楚、完整地讲述? 2.在平时读书学习中积累形容人物外貌的词语。

15

29寓言两则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2.课件。 课文解读方法:问题质疑导读法

教学重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预习展示:复述《惊弓之鸟》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2、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ppt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一)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习方法: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ppt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二)

(学习方法: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提出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16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

二、三自然段。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ppt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4、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交流学生的疑问:

a.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b.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C.以文带写: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读读有关古希腊神话的书籍。

四、板书设计:

30 文成公主进藏 学习目标

17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文成公主进藏图。 课文解读方法:问题导读法

预习要求: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

学习要求: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学习方法: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交流疑问。

(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2)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3、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方法: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二、以文带文: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三、作业布置

1、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四、板书设计

进藏前

考验智慧

文成公主进藏 进藏时

搭桥、撒毛、遇恶、背山

进藏后

贡献

31普罗米修斯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罚的英雄形象,能

18 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后写。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不畏强暴、勇敢盗火的英雄壮举。

2、有感情地复述课文。课文解读方法:问题解读法

预习要求: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

ppt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添字漏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ppt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指导读好本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意。 (3)朗读长句。

投影片出示长句:

三、根据提示练习分段。

1、提示: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2、练习分段。

3、每一组读一段课文。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讨论,引导体会“没有——只好——”中包含的无可奈何。

3、理解省略号的意思,练习用“没有——只好——”接下去说省略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19

2、搜集希腊神话故事。

3、练习用“没有——只好——”写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罚的英雄形象。

2、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后写。

一、谈话:读了课文后,你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课文2——6节。ppt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一)

1、自由读课文2——6节,思考:找出表现普罗米修斯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句子。

2、学生讨论,互相指导朗读这些句子。(朗读时抓住“决心”、“悄悄地”、“小心翼翼”、“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忍受”、“甘愿”等词,体现出他的勇敢。)

3、你觉得宙斯是个怎样的神?

4、讨论板书:宙斯心狠手辣

5、品读句子,读出宙斯的心狠手辣。

三、ppt课件出示句子,辨析感悟:

(1)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2)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提示:“决心”和“决定”的意思相同吗?你能联系课文说说不同之处吗?

(3)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4)齐读第3——6节,读出两位人物的个性特点。

四、展开想象,练习写话。(学习方法:教师引导——想象——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说一段话)

五、读课文第

7、8节。ppt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二)

1、自由读第

7、8节,不懂的地方打问号。

2、学生讨论,解疑。

3、你认为赫剌克勒斯是个怎样的人?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20

六、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神话故事。

七、作业。

1、练习写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机智勇敢

32、普罗米修斯

宙斯

心狠手辣

赫剌克勒斯 伸张正义

32渔夫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课文解读方法:复述感悟阅读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展示:

1、开火车进行生字认读、组词。

2、复述《渔夫的故事》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1、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2、讲故事比赛:(方法.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小组比赛——.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3、说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二、拓展阅读,以文带文

1、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3、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三、作业布置:讲述故事、抄写生字词。

21

四、板书设计:

立足于现实,富有幻想

完整的故事情节{ 开端:捕鱼捞瓶;发展:放魔出瓶

高潮:诱魔入瓶;结局:投瓶入 渔夫的故事

鲜明的人物性格{ 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正义)

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邪恶)

课后反思:

正能压邪

22

推荐第10篇: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读课——《猫》

十、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上册)第一组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二组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本组的导读提示了学习内容,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第三组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四组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语言的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五组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第六组

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

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 第八组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2课时。 (下册)第一组

本组围绕“神奇的大自然”这一专题来编写的。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神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第二组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安排的课文有《中彩那天》、《万年牢 》、《尊严 》、《将心比心 》。这些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第三组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1课时,“综合性学习”与“展示台”2课时。 第四组

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学本组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1课时。 第五组

本组是围绕“珍惜生命”来编排的。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的要求,在《触摸春天》课后,设计了“搜集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办墙报”的泡泡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2课时。 第六组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1—2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第八组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文成公主进藏》突出了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普罗米修斯》盛赞了为人类盗取火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这一篇篇充满人文色彩、语言风格迥异的故事,一定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课文,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1课时,“趣味语文”1课时。

第11篇:反比例函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

东明县渔沃中学张海月2013年7月18日 07:18

反比例函数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反比例函数

张海月

学科领域(在学科名称后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语文数学√ 体育

音乐美术 外语 物理

化学生物 历史 地理

信息技术科学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九年级

课内共用5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章的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反比例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概念、图像和性质、实际问题和反比例函数。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尽管本章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还比较初级,但是这些知识却是后续的函数知识的基础。

这个主题主要分成“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三个专题。

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采取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究及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法上,极力倡导新课程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复习,学生进一步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对函数概念、图像、性质的一个再知和整合的过程。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4)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表示问题情景中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自由学习、运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应课标

(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比例解析式。

(3)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6)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1、什么叫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什么?

3、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专题一: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 1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2 课时)

专题三: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 2 课时) „„„„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其中,专题2作为研究性学习)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2、能利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4、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

专题问题设计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从现实情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函数概念的理解,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交流和回答。了解所讨论函数的表达形式,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概念及一般表达形式。

活动2:挑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挑战对象,给其说出一个解析式,看是否反比例函数。这样既加深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活动3:联想,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怎样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看哪个小组能联想到一次函数。类比一次函数,总结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活动4:巩固,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展示。 活动5:小结,学生畅谈所获,总结本节的知识。

1、能否积极主动合作交流。

评价要点

2、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能否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4、能否正确写出解题步骤。

5、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流畅,思路是否清晰。

专题二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所需课时 2课时

第12篇: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一、有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6、展望未来,无限畅想

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开展单元主题教学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本化、生活化等特性。

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关于主题单元的设计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些教师对主题单元的设计很不理解,他们只教主体课文,把“语文天地”或“语文园地”当成练习,对字词部分还做一做,对拓展阅读、语文活动,有时间就做,时间一紧就不做,考试内容也只限于主体课文所涉及的内容。

也就是说,他们仍然被以往的“课文”和“课后练习”的教材结构和习惯的教学模式束缚着。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否则就没有真正进入课改。

第一、要明确“语文天地”与主体课文是同等重要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主题单元。

北师版在开放单元中,没有主体课文,主题单元就是由“语文天地”构成。如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 “地名”。

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与“课后练习”的关系。

主体课文提供两篇意义相关又不完全是一个角度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两篇课文包含着这个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的文化道德思想内容和应该学习的语言文字等工具性知识。

每篇课文后面有两个思考题,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两个方面。

“语文天地”则是从语文活动的角度设计的,更突出新课标强调的从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语文天地”在各学段的栏目有所变化,但主要内容没有变,它是从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方面对主体课文内容的拓展、丰富,对前后知识的联贯,对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对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会学习的引导。

也就是说“语文天地”活动,是这个主题单元不可或缺的,它要和主体课文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在一个又一个的这种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实现小学语文为孩子未来发展奠下文化之基、工具之基、思维发展之基、学会学习之基的总体目标。

因此,对“语文天地”必须重视,这是必须引起每个教师注意的。

第二、如何理解“主题单元”的“主题” 主题单元设计及单元体系结构特点

对于语文教材来说,选文的标准以及选文的组织结构,是贯彻编写意图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语文教材体系设计,一类是文选式,选一篇1篇作品,由低到高排列,文后设思考题和练习;一类是单元结构式,这类方式有三种:遵从语文知识训练体系,遵从能力培养体系或者遵从文体分类体系。但旧教材不论是文选类结构还是单元类结构,都是线性化的,以训练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工具为目的。

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结构体系造成了语文课程的封闭和乏味,它不能形成孩子真正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选文结构是为贯彻把语文课程定位于工具课、思想课的编写意图服务的。新课标强调语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性,教材选文标准和结构就必须改变以往的结构模式。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主题单元的特点。

教材编写组经过认真研究,根据课标对教材编写建议,为了落实四个奠基,决定采取一种新的主题单元结构,这种主题单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不是知识主题单元,也不是文体写作能力主题单元,它是以文化性或者说是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识字、阅读、习作,以及促进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主题单元。 案例

以一年下册“元宵节”单元为例。这个单元是本册教材一开始的单元,春节刚过开学不久就是元宵节。

这个单元安排两篇主题课文,一篇是一首儿童诗:《元宵节》,一篇是一首儿歌《看花灯》,在“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猜灯谜”、“编灯谜”、“看春联”的活动,还安排了查找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过元宵节的活动。

为什么设计“元宵节”主题单元,为什么做如此设计?钟敬文先生曾说过,中国的传统节日集中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元宵节十分典型。 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写春联,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团圆、欢乐、智慧的追求,大人乐意过节,孩子更喜欢过节,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单元,不是思想教育单元,而是一种文化熏陶单元,使中国“尚圆”的审美追求,在孩子的心灵中扎下根,使这个孩子将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那落脚生根,哪怕是在海外,都有深深的中国根。

同时在这个单元里又学了孩子平常经常接触到的事物的字,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这样的主题单元,能够激发孩子想象力,使他们尝到创造的愉快。 这个单元在“金钥匙”栏目中还设计了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一个主题单元的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包含着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和学会学习意识的奠基,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

当然,并非每一个单元在多功能性体现上都十分完备,因为这要根据这一主题单元的特点来确定,不能很生硬,但各主题单元都不是单一功能的。

这样,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就需要认真研究教材中蕴含的多功能性,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使这种多功能体现出现。不断在文化、工具、思维创新、学会学习人生发展的奠基的四个方面去教学。

2、主题单元包含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大约设计了150个主题单元。 低年级每册15—16个单元,中年段10—12个单元,高年段8—10个单元,年级越高,程度越深,内容越丰富,越具有综合性,因此单元数量相对减少。

那么,这150多个单元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根据21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的生存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教材从这三个方面,选其有奠基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单元。

在人与自然维度,设计了《大海》、《太阳和月亮》、《冬天》、《动物》、《植物》、《星空》、《夏天》、《秋天》、《春天的脚步》、《雨》、《水》、《色彩》、《声音》、《奇观》、《家园的呼唤》、《母亲河》、《海底世界》、《可爱的生灵》、《观察与发现》、《走进森林》等几十个单元,使学生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建立起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的意识。

从人与社会的维度,设计了《劳动》、《朋友》、《祖国》、《合作》、《诚实》、《小英雄》、《我和我们》、《尊重与平等》、《奉献》、《读书》、《书信》、《亲情》、《师生》、《民族之花》、《方寸世界》、《话语》、《规则》、《智谋》、《破除迷信》、《龙》、《遗迹》、《战争》、《美与丑》、《岁寒三友》、《地球家庭》等单元,力图通过这些单元培养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考和文化选择能力,为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不同文化的关系奠定基础。

在人与自我的维度,设计了《手与脑》、《梦想》、《成长》、《好习惯》、《立志》、《尊严》、《面对错误》、《时间》、《岁月》、《乐趣》、《珍惜》、《收获》、《往事》、《愿望》、《好奇》、《书》、《生命》、《告别童年》等单元,通过这些单元,使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个人意识,使孩子的心里健康成长。

主题单元设计的这样三个方面,只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因为某一单元虽然是从某一维度设计的,但它很可能也涉及另外的维度,因此在教学上也不要绝对,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经常是交错的、融和的。而有些观念,实际上在三个维度上都是适用的,因此,我们还设置了《方法》、《角度》、《科学精神》等相对抽象而又有概括性的单元。

为了使教材更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在强调整个教材使用的开放特点的同时,还在前八册分别专门设置了一个开放单元:《外面的世界》、《车的世界》、《书的世界》、《体育世界》、《集市与超市》、《家乡特产》、《地名》、《纪念日》。

开放单元,没有主体课文,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语文活动学习语文,它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为校本课程的建立提供思路。

在设计这些以文化奠基为线索的单元的同时,还要考虑,这样的单元是否具备让孩子学习识字、阅读、习作的材料,是否含有培养孩子思维发展创造能力的特点,是否适合引导孩子形成自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文化这条线索是以课文的方式呈现,其它三条线索是在课文语文天地结合中呈现。

3、主题单元的整体结构安排。

那么,这150个单元是依据什么原则安排在各册呢?或者说,在各册设置什么单元依据什么原则呢?总体说来,是依据这个年龄段能够接受并有强烈兴趣的原则。

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对某种文化现象是否有具体的感受,这单元的选文是否包含这个年龄段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工具性学习,难易程度如何,量的多少是否适合,以及在思维发展和学会学习方面能做什么引导,即着眼于儿童的实际经验,着眼于儿童这一年段段心理特点,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和思维发展规律,从低年段到高年段由简单到复杂,由体验到思考,由具体到抽象。 空间上,遵从孩子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孩子的现实经验和想象世界,不断扩展单元的范围。 低年级段主要的单元主题的设计是从孩子的身边具体可感的情景入手的,例如一年级的家、手和大脑、太阳与月亮等,二年级的玩具和游戏、妈妈、植树等。

中年段单元主题逐步扩大,例如三年级的塞北江南、集市、海底世界;四年级的收获、地址等。

高年段逐步扩展到抽象的社会大空间,比如五年级的奇观、变化、我们去旅行等;六年级的地球家庭、遗迹等。

如此设计,符合孩子认识世界的本来规律,即从身边逐步扩展开来、由局部到全局、由已知到未知的拓展。

实现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的完全互动,有利于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资源来学习语文,使孩子从小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现实感、乐趣感、成就感。

思维上,重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

从低年段到高年段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低年段主要的单元主题的设计是简单的、可感的概念,例如梦想、成长、认真、朋友、诚实、好奇等,这些简单的可感的单元主题设计渗透了对孩子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渗透。

中年段单元主题逐步深入,例如心中有祖国、我们和我、亲情、师生、规则等,这些单元主题的设计更不是知识与能力的简单灌输与罗列,而是包含着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培养与熏陶。

高年段继续深化,单元主题涉及到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的命题,着重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智谋、方法、面对错误、冲突、战争、英雄、美与丑等等。

这些单元的选文力求做到不同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借助于单元主题创设的学习的平台,使孩子从小能够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的问题、基本的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

我们以往一说“主题”,就是说这篇课文表现的主要的思想。主题又叫“主题思想”,这种主题思想是《教参》已经给归纳好了的,是从孩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做的归纳,这种归纳往往并不能真正地表达课文的主要意义,甚至跟孩子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差甚远,影响孩子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

因为有不少文章并不是为了表现思想的,特别是文学作品主要是要传达某种情感、某种态度,如果硬要挖掘它的思想,就会发现它内在蕴含的思想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有矛盾的。 在这种情况下,硬要给它归纳一个思想主题,实际上是对作品生命的阉割,而这种强加给学生的“主题思想”,还要让学生背下来,作为考试的重要部分,这是孩子讨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所说的“主题”不是单纯的思想主题,它的“主题单元”不是像有的教材那样的什么“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等思想教育单元,它是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的文化单元。

比如第一册的“家”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是写实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在温暖的家中,我快乐的长大”。第二篇是拓展的想象的“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有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在“语文天地”中的儿歌是“给小鸟安家”则是渗透对自然的热爱,与自然和谐、爱心、环保意识的。

围绕“家”这个核心词语,选择它的本意,联想意、引伸意,组织主体课文和阅读课文,并以“语文天地”设计的语文活动与之有机配合,构成主题单元,这三篇课文,如果按思想主题来说并不一致,但它们都和“家”有联系。这样“家”这个词语就具有文化主题的意义。

理解了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的特点,理解它不是思想主题单元,而是以核心词语为中心的文化单元,这样的主题单元才符合语文课的要求,如果单纯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组成主题单元,那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课教材,而不像语文教材了,明白了这一点,教师们就可以从以往的“主题”概念脱出来,不必教每篇课文时硬要往一个思想主题去靠,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当然也不必刻意去讲这个单元题目(核心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只是让学生感受就可以了。

一是主题富于单元学习一个完整的儿童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完整的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技能;

二是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频繁变换,节省教学组织时间;三是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

五、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单元主题教学” 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

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要通盘规划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要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素养全面发展;

(2)按单元主题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确定分年级、分阶段、分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整合的切入口;

(3)根据内容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主题教学,使“主题”各有特色;

(4)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要从自身做起,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不能只沿用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

(6)不能只满足于学科成绩,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所谓理想的分数。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老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两者的关系。 教师要精心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课型设计注重由老师主导到学生主学的过程落实。

因此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还要想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

(2)不能只是固有知识传授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

(3)分单元设计系列化的教学活动,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

(4)研究单元主题教学中各种特性之间的优化组合,如主题的独立性和教材的系统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和知识的抽象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与学生的个体性等。 (5)注重知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从在老师主导下学习过渡到在教师辅导、自主状态下学习。

3、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单元主题教学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和综合性。

整体策划单元教学、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单元活动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线,单元活动主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实际情况,达到掌握单元训练重点的目的。

在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读整个单元的内容,围绕单元,通盘设计活动主题。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多一份关怀。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

(4)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设计自己的单元达标规划,确立单元目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单元主题教学中主题与主题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

要思考它们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如何在教学中有序、有层次地完成,在知识、情感、能力上有效地保证单元主题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和知识能力目标的完整性和系列性。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整合教材内容——明确学习主题——设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式方法等。

七、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八、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点提示

(一)主题单元教材整体解读及学情分析

主题、篇目,主要内容,篇目之间整体联系。分析学生对教材感受,知识能力的起点和需求、要求。

(二)主题单元教学整体目标解读

主题价值目标:知识、能力、体系等具体目标,具体在每课中的分解,课时安排。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及教学设计

围绕专题,对每节课教与学的设计、板书、课件。

基本板块:单元导读、浏览每课、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每课重点实践练系―――回归整体、拓展比较、积累运用、――口语、习作,整理测试。

(四)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呈现方式,评估方式。

(五)单元主题目标达成综合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六)单元主题教学资源包

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五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部分环节)

(一)主题单元教材解读及学情分析。单元主题: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篇目及内容:本组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写盲童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女形象。

《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的故事。歌颂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生命 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用生活中飞蛾逃生、小苗钻土、倾听心跳的事例、引发思考,启发我们珍惜生命。

《花的勇气》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体悟到生命的意味生命就是勇气。 单元教材板块结构

(整体)→(部分)(教材内容之间的整体联系:

一、导语是“目”明确主题,提示学法,课文是“纲”。

二、板块内部的整体联系,课型精读略读。

三、课内外整体联系,搜集资料。学情分析:

四年级: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初步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思维正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正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很少同学对生命进行过思考。

四年级要完成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任务,有目的地渗透第三学段(5-6年级)有关阅读的要求。

可采用“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教学策略。

(二)主题单元目标解读

根据课标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单元课文的特点确定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读正确,读通顺每篇课文,有感情读好重点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抄写,背诵、积累课文,文中优美词语和精采句段。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促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设计思路(例)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把握模块,学习主题。

(学导语,引疑激趣)——浏览并读正确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质疑——提出课外搜集信息要求。

第二部分:部分体验、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根据课型分两个环节推进)

第一环节:理解《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的课文内容

细读《触摸春天》思考,课文讨论3个问题,读句段,谈体会——比较《触摸眼睛》《永生的眼睛》发现相同之处,用方法,划句子,批注、讨论,搜名言。

(三)主题单元教学构想

系统原理告诉我们有结构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基本程序(整体——部分——整体) 注意三个原则:

1、每课主题教学——理解每课内容——综合比较回归整体,探究价值,总结规律。

2、整体构思时:坚持立足主题,关注每课课型,学法指导等方面联系。

3、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读正确全文、)、品味重点词句,展开想像、联系生活实际等实践活动感受“生命”的文化内涵。 第二环节:理解《生命生命》《花的勇气》的课文内容:

细读《生命生命》先复习讨论前两课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导入本课,用本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导入新课—说课文整体感知三个案例。把握课文内容和写作思路。找自己感悟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领悟藏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写体会。

《花的勇气》按提示,自读自悟。指导读出情感变化。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运用前三课体会重点词句的方法,反复品味感受赏作者用词句的精妙。 第三部分:整体感悟,领悟生命的真谛。

对4篇课文内容理解与体验基础上的整体回归,主题教学的升华,走向生活。

一、回顾交流,整体感悟。

1、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最使你感动的语言,形象,事情是什么?

2、通过本次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学到哪些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含义的方法?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3、通过本次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悟?请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

二、引导实践,拓展文件。办报 课外搜集故事 教学流程(略) 单元作业(略) 教学资源包(略) 单元考查试题(略)

九、单元主体教学设计模版 模 板 简 介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读课——《猫》

十、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上册)第一组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二组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本组的导读提示了学习内容,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第三组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第四组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语言的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五组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第六组

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

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2课时。 第八组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2课时。 (下册)第一组

本组围绕“神奇的大自然”这一专题来编写的。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神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犹如一幅幅画卷,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古诗词、散文游记,多样化的文章体裁,丰富多彩的语言,一定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教学本组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本组教材除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积累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搜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第二组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安排的课文有《中彩那天》、《万年牢 》、《尊严 》、《将心比心》。这些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 第三组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选编本组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在实施教学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新意”,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4.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在课上,对这些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与“日积月累”1课时,“综合性学习”与“展示台”2课时。 第四组

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

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学本组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切实把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情感作为本组训练的重点。

教学时,不仅要立足本组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作品,也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等1课时。 第五组

本组是围绕“珍惜生命”来编排的。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的要求,在《触摸春天》课后,设计了“搜集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办墙报”的泡泡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2课时。 第六组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写写、背背”1—2课时。 第七组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第八组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篇幅短小、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有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有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文成公主进藏》突出了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普罗米修斯》盛赞了为人类盗取火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这一篇篇充满人文色彩、语言风格迥异的故事,一定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课文,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1课时,“趣味语文”1课时。

第13篇:主题单元设计学习心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主题单元设计,平时我们经常写教学设计,可是写主题单元设计还是第一回。在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主题单元模板的设计,首先确定主题;描述主题单元的多样目标;分析主题单元涉及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应的课程标准;设计主题单元可包含的学习结果以及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结果及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过程;设计不同的学习过程所适合的评价方式;为主题单元设计和创建资源等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归纳、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它可以: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越发觉得此次学习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平时自己没有时间进行“充电” ,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五天的学习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把主题单元设计学会并熟练的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当中去。

第14篇:小学三年级语文 单元主题教学 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略读课文《鸟的天堂》,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泗水的万紫千红、奔腾澎湃的潮浪和神秘莫测的大榕树,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春日、海潮、大榕树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3---14课时

1. 燕子 2课时

2. 古诗两诗 2课时

3. 观潮 3课时

4. 鸟的天堂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丰富多彩的生活”单元导学课

石泉小学 李开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导单元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

所以呀,从现在起,我们要为“学会读书,学会作文”而努力,有没有信心?

预设可能: 学生说“有” 提起情绪,活跃气氛。

提示要求:阅读单元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谈谈阅读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交流收获:

1、你周围哪些景物迷人?(为什么)

2这组课文的作用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什么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

关键(小结)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启发语: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板书课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读两遍

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

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有几篇精读课文,有几篇略读课文。

预设可能:(快速浏览课本并回答)四篇。(说出四篇文章的名称)

(板书相关课文题目)张贴预制的教具(课文题目的贴纸)

预设可能:精读课文有三篇,略读课文一篇。

提示学生:看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生活活动?请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预设可能: (说出,师指导)联系“导语”(作为三年级学生,能自己读懂导语中的“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就很不错了。”)

(板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围绕主题,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工阅读12345组五个部分。

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树”的构建。(图片传不上)

提示学生:12345组按顺序完成四课和一个园地的阅读,每个小组只汇报一个(中心问题)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要注意怎样感受。谈一谈:

写日记。(师相机板书:日记)读书笔记。(师相机板书:笔记)写感想。(师相机板书:感想)……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第15篇:五下四单元单元主题写作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写作《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四。这是在学习了第四组以“感动”为主题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一则公益广告,和一个件感动的故事片段,引出学生口语交际的话题——说说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感人的事。然后揭示习作内容《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和习作要求。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要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那么习作时就要围绕“感动”写一件自己经历或听说或看见的事情,要求内容具体,能表达真情实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了解叙述、抒情等常见的表达方法,对“感动”有自我体验和感受,但如何将感动的事写清楚并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大部分学生缺乏有效的方法。同时要如何运用已学的表达方法突出感动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要求和新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教学策略:

1、激趣法。用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心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3、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写好记事作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致的描写把一件事写清楚,突出感动的地方。 2.尝试在叙述中抒情的表达方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重点:

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致的描写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难点:

如何选择生活中感动的素材写一件事,突出感动的部分。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

感悟“感动”

1、回忆本单元所学课文的主题。

2、谈话导入:人生在世,经历过的人和事 不计其数 ,其中很多 人和事 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化了记忆;但也总有一些人和事,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时时触动我们的心灵,激起心灵的阵阵涟漪。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看看哪些图片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激起了我们的心音共鸣。

二、揭示课题

审清题意

过渡:的确,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次习作练习(师板书课题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明确了什么呢?(预设)

生1:从数量上来看,是写一件事,不是写二件、三件事。 生2:要抓住“感动”这个词来写,将感动的部分事情写具体。 生3: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师:恩,同学们理解得真不错

三、指导选材

打开思路

(一) 发掘感动点----抓住细节

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

(二)提炼素材--发掘主题,深化意蕴

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 1:(幻灯片)出示电视公益图片:给妈妈洗脚

师:你们看,这个五六岁的孩子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为妈妈打来洗脚水,要为他妈妈洗脚,看过这则广告之后的你们有没有被感动呢?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孩子的妈妈帮奶奶洗脚,孩子看到后,也学着妈妈的样子为她妈妈打来洗脚水为妈妈洗脚,妈妈对奶奶的孝心影响了孩子,孩子也和妈妈一样有孝心,这其实也就是一种感恩、一种亲情。

(三)整体构思

动笔前一定要想一下要写的

人和事,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四、出示例文

指导写法

过渡:刚才看着大家讲的那么动人的时候,让我不禁也想起了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件非常感人的事,你们想看看吗?

1、(屏幕出示)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觉得老师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了吗? 师:谁来说说看,老师的这篇文章写得怎样? 生1:这其中充满了真情实感。

生2:老师说了很多真话、实话、心里话,心里活动描写得很细致,比如…… 生3:文章还对神态进行了挺细致的描写。 ……

2、师对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引导其回忆第四组课文中所学到的一些描写方法。

3、出示两个主题相同的片段作文,你认为哪个片段好,好在哪里?

五、互动交流

重温“感动”

过渡:这些令人感动的故事大都来自电视、报纸。其实,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令人感动的事。这些看到、或者听到、甚至亲身经历过的感动的事,哪一件最使你感动、最令你难以忘记,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1.学生回忆 2.同桌互说

(师提要求)同桌互相说一说,说的时候,充满感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让听你的人被你讲的故事所打动,另外,一位同学在说的时候,另一个同学一定要认真的听。 3. 全班交流

师:看着大家说得那么投入,谁的故事感动了你?可以从讲述者事情是否讲清楚、讲具体了,语言是否准确、通顺等方面进行评价。

师小结:看来要感动别人:写真事,抒真情;用细节,说具体;语句顺,语言美是很重要的。

六、提出要求

独立试写

过渡: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刚才一起分享了部分同学令自己最感动、最难忘的一件事。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拿起你们的笔来,请根据第四组课文中和刚才老师例文中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把你们故事中那最能打动人心的片段写出来吧。

(生独立撰写

师巡视指导

若有写完的同学,教师可随机适当对个别同学的片段进行简单点评

视情况而定 )

六、板书设计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写什么

真情、善举、美德

怎么写

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

叙述中抒情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评价,修改片段

1.上节课同学们都写了精彩的小片段,同桌交换,相互读一读。 2.给出评价以及修改建议。 3.参考同桌建议做适当修改。

二、完成习作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件展示)开头,结尾的佳句,供学生参考。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三、作品展示(预设) 1-2名学生自主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习作。

第16篇:幼儿园《水果熟了》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所需时间

三个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

适用年级

幼儿园小班

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孩子们尽管从小就知道水果,见过很多水果,也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品尝过水果和果制品。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从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已有经验入手,应尽可能增加幼儿对水果的直接认识,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等活动让幼儿感知水果的特征,将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和经验进行梳理,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水果的认知。

基本思路:本单元的教学是从我喜欢的水果课题开始的,在交流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基础上,导入对水果的一系列探究活动。本单元的课题活动内容是顺着幼儿的认识发展,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和探究的需求。从《我喜欢的水果》调查生活中的各种水果入手,品尝自己和同伴带来的水果,整理已有的水果的知识,从而引发幼儿关于水果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水果哪里来》、《水果真好吃》来认识水果的种类、生长环境,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知道秋天是水果成熟的季节。

2.知道吃水果有益身体健康。

3.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的主要特征,知道常见水果的名称。4.乐意参加集体游戏和创作。 5.体验与同伴分享水果的快乐。

6.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对水果的感知。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你爱吃那种水果?为什么喜欢它?

2.你见到的水果店里的阿姨是怎么卖水果的? 3.你平时是怎么吃水果的? 4.水果从哪里来?

5.你知道的果制品有哪些?

主题单元学习评价

1.能否较好地完成调查表。

2.是否掌握水果的名称等基本知识。3.能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能够与同伴分享自己有关水果的经验。

专题划分

(学习活动过程)

专题1:我喜欢的水果

专题2:水果哪里来

专题3:水果真好吃

活动专题1

我喜欢的水果

所需课时

1课时

活动专题1概述 (对专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

本专题是《水果熟了》单元的开始课,通过提前为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对生活中的知道的水果进行关注和总结,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在记录表上。通过在课堂上交流关于水果的已有知识,通过教师引导,让幼儿增长对水果的基本认识。本专题主要活动包括:感受水果;送水果回家;游戏《水果店》。

本专题学习成果(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果)

1.完成我知道的水果调查记录表。

2.认识自己和同伴带来的水果。

3.会与同伴交流玩《水果店》的游戏。

第17篇:语文主题学习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单元教学目标与流程

单元主题:

古今中外经典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古今中外经典故事”这一专题,安排了11篇文章,其中人教版教材课文5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6篇,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课文:《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

2.《新语文主题阅读》:《太阳鸟的传说》《喜神》《刘海与金蟾》《印第安神话中的大神》《雨神恰克》《丢卡利翁和皮拉》

教学目标:

1.会写27个生字,会认28个生字。2.通过这些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以读带讲、批注式阅读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感受人物形象。

2、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预习达标(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预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 21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八单元自主预习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出示自学提示

一.默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1、默读整组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画出导航卡中的生字词并读准字音(方法:①借助拼音②查字典③请教老师或同学。

(画完的同学立刻把手举起来) 二.认读词语

同桌二人每人读两课词语,互相纠正错误。

29.纪昌 妻子 刺 绑住 虱子 蔡桓公 扁鹊 理睬 肠胃 敷烫 几剂汤药

30.大臣 求婚 绢花 豌豆 沼泽 吉祥如意

31.火焰 驱赶 饶恕 领袖 惩罚 押到 敬佩 违抗 锁在 狠心 双膝 肝脏 挽弓搭剑

32.规矩 捞着 锡口 铁叉 倒霉 报仇 发誓 三.课文朗读

1、同桌共读一本书,读完四篇课文。(要求:①在读的过程中互相纠正错别字。②读正确。)读完后举手示意。

2.组长抽查。抽查组员任意一篇课文的任意一段。过关后在课题后扣章。 3.教师抽查。

1、

2、

13、

14、

15、组的一号同学抽签,抽中哪段读哪段,过关后老师扣章。

四.书写生字

第八单元预习达标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词 2.流利读文 3.知晓内容 4.学写生字 教学设计

一、勇闯识字关 闯关要求

(一)导航卡中的词语

同桌每人读两课词语,互相纠错

(二)教师抽查易错词

.纪昌 妻子 刺 绑住 虱子 蔡桓公 扁鹊 理睬 肠胃 敷烫 几剂汤药

大臣 求婚 绢花

豌豆

沼泽

吉祥如意

火焰 驱赶 饶恕 领袖 惩罚 押到 敬佩 违抗 锁在 狠心 双膝 肝脏

挽弓搭剑

规矩 捞着 锡口

铁叉

倒霉

报仇

发誓

教师抓住典型的词重点正音,然后学生齐读这些易错词进行巩固。

二、朗读过关我最棒

过关要求:在读准确基础读流利

(一)组内过关

1、同桌可以从四篇课文中任意抽查一段,在上节课读正确基础上读流利,就给你的同桌画一张笑脸。

2、在小组内开展个性化朗读,可以齐读、可以默读、可以激情朗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二)抓重点段指导朗读

(三).抽签过关

请9至12组的四号同学抽签,抽中哪段读哪段,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同学,获得老师奖励小红旗。.

(四)精彩展示

选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得最棒的被评为“语文之星”,由老师盖章

三、内容我知晓

1、根据提示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

2、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有价值问题。

四、小小书法家

1、出示本单元需要写的字

2、抽出部分生字,学生发现什么?(上下结构)

3、提出本年级段写字要求

4、练习

总结;本节课我们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精读引领《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2、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个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注重练好基本功的人。)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纪昌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从课文哪些自然段给你这样强烈的感受?默读

2、3自然段中最喜欢的句子,请同学们拿笔画下来。师:自由读第一次练眼力的句子,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1、课件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交流:“睁大”、“注视”,你为什么关注这些词?做注视的动作,在书中找句子,什么才叫注视?

2、出示句子: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师:他怎么做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为什么? 生交流:“每天”、“聚精会神”(什么意思?找出近义词: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3、出示句子: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你有什么话要说?(生:那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课件纪昌的本领很到家了,芝麻打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师:是需要这样的练习,同学们,我们对纪昌的本事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付出的艰辛。

2、学习了这篇寓言,你向纪昌学到了什么?(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五、总结学习方法

1、通过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里

六、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下一则寓言《扁鹊治病》让我们从中又领悟到什么道理呢。

1、学生默读课文。

2、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3、汇报交流

第八单元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31《普罗米修斯》30《文成公主进藏》32《渔夫的故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能得到读书的方法,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3.把握文中的重点段落,丰富语言。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课文预习了,生字认识了。我检查一下,先写一个,看好-板书:袖

齐读。

师:再写一个,注意看,板书:恕

读的非常正确,有一个字和它长的特别象,知道是哪个字吗?(板书:怒)

恕是如加心,怒是奴加心看他们的区别多小,这回区分开了吗?再读。(擦去怒)这个字在书上组成哪个词还可以组什么词? 最后写一个?(挽)书中组的什么词,什么意思,作做动作挽可以说拉弓射箭,还可以说手挽手,来和你的同学手挽手,看做作动作就能理解字的意思,多好.再读一遍(师擦生字)

二、整体感知,认识英雄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说过读书要眼到、心到、要想,想象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上一两句话或

3、4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自己试一试.(巡视,听学生说出来)

师:

1、他能把这么长的课文用

3、4句话概括出来,真了不起。对,象他这样,把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办法真好,谁再来试试。(如果用上先 然后 最后就更好了)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用简练的语言把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谁再来试试。

师:她讲得十分简洁。一个故事用两三句话说清楚,这就是学习语文形成的很重要概括能力。

师:对,课文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拿取火种给人类(板书:取火),接着写了普罗米修斯受到众神领袖宙斯的惩罚,(板书:受罚)最后写了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所救。(板书:获救)

三、细读感悟,走进英雄

(一)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师:这篇课文很感人,读了课文后,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用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板书:勇敢,正义„„,),课文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描写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画出?用心读、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普罗米修斯,可以把你体会到的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的写在旁边,一会我们交流。

(敏感的同学找到的不是一处两处,习惯好的同学不仅找到了而且动笔写出来了)

1、同学们读书很认真,学习语文的习惯真好.通过刚才的进一步读书,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

(出示: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读的真好,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体会,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决不会„„更不会„„)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或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

一个“决不会„„更不会„„”让我们读出了一个坚定的的普罗米修斯。都来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标点符号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

生:(反问句)

你能把这个问句读给大家听吗?(生读)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人类造福,。没有错。)。看,抓住关键的词句,就能走进人文的内心,现在再读这两句话,一定有更深的体会。(出示:对话)

为了人类的幸福,普罗米修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遭受了怎样的痛苦?请你说。

尽管如此,这里的如此指的是什么?你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说说吗?

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屈服了吗?因为他的不屈服,所以痛苦一直在延续着,(出示: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指名读。

孩子们,普罗米修斯遭受这样的痛苦为的是什么?(板书:为人类造福)

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

1、2自然段,想象一下,人类没有火时什么样?有了火又是怎样的情景?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希望,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的这种行为的的确确在为人类造福(板书:为人类造福)

6、此时此刻,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普罗米修斯?(随机板书:伟大„„)

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孩子们,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太阳神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火神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课下继续编写这个神话故事,好吗?

五、运用学法,拓展延伸。

出示ppt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词语或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

六、通过刚才我们总结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学习以下两篇文章30《文成公主进藏》32《渔夫的故事》

拓展阅读“故事长廊”教学设计(第五课时)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语文主题学习》教材:《太阳鸟的传说》《喜神》《刘海与金蟾》《印第安神话中的大神》《雨神恰克》《丢卡利翁和皮拉》

【教学重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篇故事,同学们感受很深。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些人物,一起去感受他们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

二阅读概览

1、(出示课件六篇文章题目)

2、出示自学提示:

①出示ppt1:默读课文,归纳课文内容。 ②抓住重点词语或语句谈一谈你的感受。

三、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在同步阅读的六篇文章中,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打动你们的心,能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或讲一讲。提个小小的要求,在汇报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把它说清楚。

四、学生汇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 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

3. 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好似“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 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 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

一、导入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 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 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 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 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 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 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 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 听写词语。 3. 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 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 。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 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 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 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 熟读歇后语。

3. 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五、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 “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 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 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六、趣味语文

1. 自读二个小故事,读熟练。 2. 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 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 拓展作业 :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七、阅读延伸

第18篇:语文二下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六单元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语文园地六》。

2.回归整体,梳理单元内容,积累提高。【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知识

第六单元有(3)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课文分别是《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的。

1.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2.《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

)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

)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

3.《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

)到西双版纳和(

)族人民一起过(

)的故事,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二、梳理巩固 第一关

识记字词

复习会读词语以及多音字,自己练习说AABB以及ABAC式的词语,积累含有数字的词语。

第二关

朗读训练 提示学生读句子时要注意朗读要求: 朗读课文长句子时,要注意词语连读和准确的停顿,还要读好本单元以感叹句形式出现的句子。

第三关

妙笔生花

在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一对幽默、爱读书的父与子。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根据下面的四幅图写一个小故事。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回顾本组课文及学习收获,梳理重点。

三、完成小练笔。

第19篇:主题阅读.doc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七组

“成长手册”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成长故事”这一专题,安排了21篇文章,其中人教版教材课文4篇,《新语文 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9篇。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

《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 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朗读经典诵读的9篇诗文时,要边朗读边回味,读出诗人童年时的欢乐,成长中的收获和烦恼,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设计理念:

教师在整体把握这单元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单元主 题”为线,系统地、科学地串起21篇文章。

1.在教学过程中秉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原则,创新读法求高效 减词加词对比读、提示关键承接读、突出重点反复读„„。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情感体验, 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着读着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感悟到了;读着读着共鸣到了„„读能激起学生对童年的共鸣;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感受童年时的欢乐,成长中的收获和烦恼,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2.以批注式阅读为主要学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仔细体会;找出句中的重点之词、传神之 词,反复品读,得其精华。在批注式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3.课堂以学生汇报为主,不过多讲解,重在读书,重在积累、积淀,真正把读书的权利交给 学生,学生从中实现了“大阅读”,课堂成为学生尽情展示的舞台、畅谈交流的乐园。

4.立足教材,围绕主题,实现三本教材的有效整合:以人教版课标教材为主, 《新语文主题阅读》和《主题经典式诵读》为辅。从主题人手,明其“意”,得其“要”,融其“情”,得其“魂”,用其“华”,阅读是大量的,主题经典诵读是丰富的,习作又是具体的。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 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新语文主题阅读》: 《一串葡萄》《家里来了个外国男孩》《在美国的日子》《独享“体罚”之秘密》《儿子的创意》 《成长》《茅以升》《试胆量》。 3.《主题式•经典诵读》:《送报》《呼唤》《童年》《短诗》《生活的色彩是爱》《在山的那边》《请求》《天生我材必有用》《风雨兼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好词佳句,感悟诗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 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4.学习修改文章的方法,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从中学做人、学对待他人。

5.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回忆成长中体验到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 生态度

“两翼”目标:

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 9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指导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获得成功的喜悦,遭受挫折的 烦恼以及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 在成长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正确使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分享阅读感悟和体会,积淀语言。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独特的 看法。

4.学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两翼目标:

《新语文主题阅读》:《一串葡萄》 《主题式•经典诵读》:《送报》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课程资源开发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主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㈠自读:(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

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演示) 颠倒:(举例) 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包含。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楷模,榜样,模范。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 )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第二课时

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主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2.从叶先生对>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两翼目标:

《新语文主题阅读》:《家里来了个外国男孩》《在美国的日子》 《主题式•经典诵读》:《呼唤》《童年》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教学流程:

一、自读:(第三轮)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么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报出示:>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读54页>第二节:(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3.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

二、自读:(第四轮)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11小节。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出示书《日子的回忆》,他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

三、作业:

1.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出示投影片)

课题:《乌塔》 一主目标: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两翼目标:

《新语文主题阅读》:《独享“体罚”之秘密》《儿子的创意》《成长》 《主题式•经典诵读》:《短诗》《生活的色彩是爱》《在山的那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2.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课题:《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一主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两翼目标:

《新语文主题阅读》:《茅以升》《试胆量》。

《主题式•经典诵读》:《请求》《天生我材必有用》《风雨兼程》 教学重难点: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本单元总第7课时 课题: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①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② 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③ 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A、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B、“从《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C、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④ 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⑤ 全班交流。

⑥ 共同评议。

A、引导学生发现小伙伴的长处和进步,善意地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评价。

B、谈谈听了他人的成长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课题: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①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① 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发处要写具体。

② “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延伸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③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课题: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① 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② 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③ 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④ 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⑤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① 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② 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③ 交流各自的发现。 A、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B、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④ 扩展练习。 A、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B、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C、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日积月累

① 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② 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③ 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④ 背诵名言。

⑤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 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展示台

① 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② 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③ 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④ 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第20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观潮》,略读课文《鸟的天堂》,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泗水的万紫千红、奔腾澎湃的潮浪和神秘莫测的大榕树,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春日、海潮、大榕树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3---14课时 1. 燕子 2课时 2. 古诗两诗 2课时 3. 观潮 3课时 4. 鸟的天堂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丰富多彩的生活”单元导学课

商源完小

胡新来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指导单元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叶圣陶老爷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摘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 所以呀,从现在起,我们要为“学会读书,学会作文”而努力,有没有信心?

预设可能: 学生说“有” 提起情绪,活跃气氛。

提示要求:阅读单元导语“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谈谈阅读的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交流收获:

1、你周围哪些景物迷人?(为什么)

2这组课文的作用是什么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通过它我们知道了什么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

关键(小结)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启发语: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板书课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读两遍

二、浏览课文,验证主题

提示学生:同学们看看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有几篇精读课文,有几篇略读课文。

预设可能:(快速浏览课本并回答)四篇。(说出四篇文章的名称)

(板书相关课文题目)张贴预制的教具(课文题目的贴纸)

预设可能:精读课文有三篇,略读课文一篇。

提示学生:看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生活活动?请用简单的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预设可能: (说出,师指导)联系“导语”(作为三年级学生,能自己读懂导语中的“单元主题和阅读要求就很不错了。”)

(板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围绕主题,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分工阅读12345组五个部分。

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树”的构建。(图片传不上) 提示学生:12345组按顺序完成四课和一个园地的阅读,每个小组只汇报一个(中心问题)

四、单元活动,拓展延伸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要注意怎样感受。谈一谈:

写日记。(师相机板书:日记)读书笔记。(师相机板书:笔记)写感想。(师相机板书:感想)„„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