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21世纪能源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3 08:37:1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能源》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教材通过安排阅读、讨论、制作等学习环节,主要介绍能源的概念(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叫做能源),说明能源可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匮乏的严峻形势,倡导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知道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能量无处不在。教材在“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能源话题的讨论,使学生们意识到能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课题:《能源》 教材分析:

能源是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的来源。在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今天,了解有关能源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课从学生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通过找寻能量是从哪来来的,引出能源话题,进而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况,介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认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初步认识能源。

1、通过列出家中使用能量的清单,让学生感受到能量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说明能源影响我们的生存和生活;

2、介绍能源的基本情况,指出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两类,并举例说明,从而概况性地揭示出能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关注能源问题。

第二部分,了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危机,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作用。教材通过一段阅读资料、柱状对比图、饼分图指出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机,使学生在看到这些资料、数据后,意识到不可再生性能源的现状,为下一课的节约能源教学活动打下伏笔。为了让学 1 生了解使用可再生性能源的意义,教材还分别安排了制作太阳能灶、小水轮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可再生性能源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促进学生重视利用可再生性能源,并为下一课开发新能源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利用各种能量的实例,深切体会能量与我们的关系,掌握能源的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搜集、查询、阅读资料,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矿物能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

第三部分通过尝试制作、实验活动,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美好前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了解能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能够动手实践,制作或设计能源利用的装置。 科学知识:

知道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知道合理利用不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你知道这些物品都依靠哪些能量工作吗?(电脑依次出示幻灯片的图片。

学生回答。

2、了解能量的来源

2 播放幻灯片问题,居民烧饭烧水的生活燃料和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师问:生活中这些常见的能量都是从哪里来的?

播放幻灯:常见的能量来源,知道不同的能量是依靠不同的物质提供的。

师问:你还知道哪些可以提供能量的东西吗?(风、水、海洋、原子等)

师小结:我们把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称为能源。(幻灯出示)

二、讨论、交流能源问题

1、师生讨论能源的分类:

(1)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提示,可从能源的来源和形成的方式,能源的利用和是否可以用之不竭四个方面来思考。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教师播放幻灯片,给学生介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等分类方法。

2、重点理解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了解能源危机问题。师: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随着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大,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而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再生的能源,却因为技术不成熟或者无法大规模广泛应用,仅占能源利用结构的很少部分。

师生查阅百度图片,关键词:排队加油

http://image.baidu.com/

五、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利用风能或水能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工作的装置,可以画出,也可以描述。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能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能量必须由一些物质产生,这些物质我们就称之为能源,进而认识到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它可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学生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认识到能量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能够体会到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阅读、讨论、交流了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通过动手实验制作,去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方法,探索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

应该说,本课的难点正是学生对不可再生性能源所面临的危机没有深切的体会,虽然可以在电视媒体、报纸杂志上了解一些能源危机,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受年龄和其他条件限制却感觉不到能源危机,没有深刻经历,自然感受不到。因此本教学设计着力从两个方面去突破教学难点。

4 本课的教学策略之一,便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数据、资料来建立科学的概念。通过查询、阅读书本上提供的数据、图表等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能源问题。早在1987年,美国科学教育研究者尤尔(Larry D.Yore)就指出:“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科学学习,在科学教学中,阅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科学成就的取得。”同时,在教学中辅之以网络资料的搜索与呈现,紧扣现今社会生活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出行问题,展现互联网上“排队加油”等燃油供应紧张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类利用矿物能源面临的危机,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策略之二,是在“STS”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尝试制作、实验活动,通过制作“小水车”,让学生感受再生性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感受到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美好前景。课后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家乡新能源制造企业,了解风能发电的利用现状,拓宽了学生视野。

限于课时安排的不足,本课的部分教学环节不能深入开展,以致于教学设计意图体现还不够明显,学生的活动也是浅尝辄止,不能让学生尽兴而为,这是今后在教学实践、课外活动中需要尝试改进的。

推荐第2篇:《能源》的教学设计

《能源》的教学设计

1.知道什么是能源。

2.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知道哪些能源是常规能源、哪些能源是新能源。

3.知道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1.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烧水呢?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对,把生米做成熟饭,把生水烧开都需要能量。煤、煤气、柴禾、天然气等等在燃烧时都能提供能量。那么要开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需要消耗什么呢?

教师:对,汽油、柴油燃烧时也能提供能量。同学们再想想,江河里的水流能不能提供能量呢?

学生:能。山上采伐的木料放到江、河里能顺流而下,水流可以运送木料做功。

学生:水流还可推动水轮机做功,使磨转动,水轮机还能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来。

教师:同样,流动的空气——风也有能量,风能推动风车做功。像煤、天然气、汽油、水流、风等等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把它们都叫做能源。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都离不开能源。那么能源包括哪些种,我们应该怎样来开发和有效地利用它们呢?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进行新课

(1)什么叫能源?

板书:〈第十四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节能源〉

教师:什么叫能源呢?

板书:〈像煤、石油、天然气、水流等等,凡是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叫做能源。〉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教师:同学们知道吗?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那么煤、石油、天然气等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地下的这些东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的动物、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化石燃料。

板书:〈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

教师:一次能源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教室里点灯,家里开收音机、电视机,工厂里开动机器都要用电能,电能是哪里来的呢?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火电厂把煤、石油等化石燃料转化成电能;水电站把水流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电能是由化石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所以叫做二次能源。

板书:〈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是二次能源〉

(3)世界能源消耗量迅速增长

教师:现在我们大量使用二次能源——电能,但实际消耗的还是转化成电能的一次能源——目前我国主要还是消耗化石燃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

三、四十年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生活也渐趋现代化,使能量消耗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各种能源的消耗量都折合成燃烧值为×107焦/千克的标准煤计算,在1950年是26亿吨,1987年就是110多亿吨,估计到XX年要超过200亿吨。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也在迅速增加,1953年全国能源消耗仅为亿吨标准煤,到1992年已达到亿吨标准煤,增加了近20倍,预计到XX年将增加到14~17亿吨标准煤,几乎接近20世纪初全世界1年能源消耗的总量。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会不会引起“能源危机”呢?人类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煤和石油越采越少,人类可能要出现能源危机。

学生:人们可以寻找新的能源。

(4)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从古到今,人类使用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

教师:同学们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古代生长的动、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那么这些动、植物又是怎么能生长壮大的呢?植物生长靠太阳把各种养分进行光合作用变成植物生长的养料,动物生长靠吃植物或者其他的小动物,所以化石燃料从根本上来说,于太阳能。那么水能和风能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太阳照到地球上,使空气变热上升,冷空气就下降形成风。

学生:太阳照到江、河、湖、海的水面上,使水蒸发,蒸发的气上升到空中,在高空遇冷使变成雨雪降下来,降到高山上的雨和雪融化成的水从高处流下,形成水能。

②新能源的利用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化石燃料、水流能、风能等都于太阳光的辐射,即太阳能。课本上的图14—2就画出了太阳能的转化情况。太阳每秒钟要向周围空间辐射×1026焦的能量,其中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只有×1017焦,但仍有大量的太阳能还没有被利用。近年来发明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还刚刚开始。这里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此外自然界还存在大量的潮汐能和地热能,我国和有的国家已试验用潮汐能和地热能来发电,由于有些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使造价过高,因此还没有被广泛采用。另外本世纪初还发现了原子核能,原子能已经做为核潜艇、航空和破冰船的核动力,也广泛地用于核电站。

板书:〈我们把化石燃料、水流能、风能等人类早就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把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

(5)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

教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我国虽然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新油田也在不断被发现,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能耗巨大,节约常规能源的消耗,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同学们努力吧,为将来给祖国作出更多的贡献而努力学习吧。

3.总结

4.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①什么叫能源?②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③哪些是常规能源?④哪些是新能源?

(2)把课本上图14—2所示的太阳能的转化情况用你自己的语言正确简练地写出来。

推荐第3篇:21世纪的能源教学设计

14、21世纪的能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文主要介绍21世纪几种新能源的特点。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

1、2自然段)介绍当今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第二段介绍21世纪将普遍使用的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3钟新能源的特点。第三段举例说明末来新的能源很很富。

2这是一篇宣伟传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课文的段落结构比较清楚,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点的的选学课文。课文中有些专用术语,只要求大致了解它们的意思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并用段落结构比较清楚,并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21世纪将普遍使用的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3种新能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归纳主要内容时,语言的组织是一个难点。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事先阅读有关能源的科普读物。21世纪普遍使用的新能源挂图。

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

(二)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谁知“能源”可以用来干什么?

你知道的能源有哪些? 2自学课文。

(1) 自学字词:生字读准音。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读通课文。

(2)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用抓重点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自学检查。

(1) 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 讨论分段。(第一段:第

1、2自然段。第二段:第3-5 自然段。第三段:第6自然段。) 4学习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当今我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

(2)课文开头的三个设问句,点出了什么?(能源的作用。)

5齐读第一段。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

二、三段,概括段意。

2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 教学过程

1回忆:当今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 21世纪的新能源会是些什么呢?它们有什么优点呢?请同学默读第二段,完成下表。

能源名称特点(优点)用途

(2) 交流。

原子能

威力最大

发电(比煤省)

潜艇可长期潜行

巨型船舰更多

太阳能

最清洁 价廉

无污染 发电(太阳能收集器) 进入生活领域

地热

最便宜

供热取暖

(3)用“______最_______,它能_______。”的句子来介绍能源。

(4)想一想: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三种能源的特点的?

(先概括后具体)这样写有什么样好处?

(5)归纳第二段段意。 学习第三段

(1) 读第三段,说说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

(未来的新能源还有很多。)

(2)仍用“______最______,它能_______。”的句子来介绍新能源。

(3)这道填空题能填空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还有更多的新能源等待人们去开发。)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 读三段段意。

(2) 独立归并。

(3) 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在归纳主要内容时,注意语言的组织。

5齐读课文。

6作业:课外阅读科普类书籍,拓宽知识面。

推荐第4篇:”直接能源物质ATP“教学设计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东源中学

李永恒

一、教材内容、地位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人教版)必修I《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2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各部分内容的联系与渗透十分典型,需要综合理解与应用。同时,该节内容在《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一章中的承接作用相当明显,学习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后面包括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组成细胞的分子》一章的学习,学生对能源物质与能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为学习ATP这一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奠定了基础。但是ATP与ADP作为两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又是学生新接触的两个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侧重对此两种物质化学组成简式的分析与解释。此外,学生通过物理、化学两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能量转化的知识,将其转移应用到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上,来认识细胞内的能量转化,是有帮助作用的。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首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汽车和空调消耗能源的例子,引出人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并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能源物质来引出本节内容。本节内容首先展示萤火虫发光器的对照实验,让学生认识ATP是直接的供能物质。对于ATP的结构,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和与互相讨论的方法,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则先让学生观看课件,再总结写出反应式,ATP的利用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再总结。最后是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本节课还采用了小组竞争制,将全班按座位分成四个大组,每组代表主动举手回答一个问题(且正确)加上一颗星,比一比哪个大组表现更积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2)写出ATP分子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萤火虫发光问题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与设计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共同绘出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理解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通货的原因;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阅读与思考、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3)通过分析ATP、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生态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2)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六、教学模式

CAI模式、引导发现法

七、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师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汽车和 空调消耗能源的例子,引出人的生命 活动也需要消耗能量:

从现实生活中学生可

体会生物学的知识,

2.根据学案,进行有关生物体能源物活动主题一: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承前启后创设情境 同时也了解生物与科技质的回忆和总结。以问题过渡:这些的知识复习, 引入新课 之间的联系。 物质能否直接为为生命活动提供能

(10分钟) 量?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掌握ATP是直接能3.实验探究(PPT显示实验内容),引通过与同学讨论,培养学

对照实验的有关原理。从实验现象中讨论源物质 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导找出新的能源物质——ATP,并体现

得出结论:萤火虫(生物体)生命活动所

惯。通过探究的方式提高其重要性。

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而不是葡萄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带着疑问观看,聆听。

模型建构,可将抽象理论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同时 ATP具有怎样的结构呢?让我们通过阅读与讨论来学习ATP的结构。

(一)模型建构,理解ATP分子的化 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又提升了知识的理性认知。

探索新知 培养能力 1.课件展示ATP的结构图片,以提问 方式引导学生对ATP的基本组成元素 (20分钟)

总结。并试着师生共同对其结构简式

的模型建构。

2.ppt展示正确的ATP 结构简式,讲 解何为“高能磷酸键”,修正学生所

既要形成学生的接受性ATP的结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学习,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画的结构模式图。对学生的课堂学案

描述能力,也要充分调动进行纠错评价。而结构简式及其特点

1.活动主题二。阅读教材,结合课件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用数字记忆法(

1、

2、3)总结加深认

容总结ATP组成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模型识图、图文结合的分析能识。

建构。(先画出ATP的结构模式图再评价)。 力。对ATP与ADP的转化

(二)问题导学,突破ATP和ADP的

2.反馈训练,对自己所画的ATP结构简式分析,提升学生的对比分相互转化

模式图进行修正,掌握高能磷酸键的能量析能力。

3.多媒体展示情境资料: 值。

【资料分析】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

大约至少能活3天。那么人体如果没

有ATP 的合成,又能活多长时间? 【数据】氰化钾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3到6分钟

3.从数据中得出结论:ATP的特性是:含

量少,转化快。对体内稳定的供能有重要就会死亡。一个正常人体内ATP和ADP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

的意义。 总量是很少,基本保持一定,约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完善2mg~6mg,但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

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下所消耗的ATP为 48kg。根据资料 数据与你的体重相比,能得出什么结

论?

4.设置问题:

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的能量

由谁来提供?

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指导学生讨论:ATP与ADP的转化过程是否可逆?

4.解析教材中的转化示意图,认识ADP与ATP可相互转化;描述在两者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

活动主题三:(小组讨论):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是不可逆的反应,具体从反应需

(三)分析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多种图片,指导学生讨论要的条件、场所、能量来源几个方面说明。 ATP中的能量用途,并渗透关于吸能反

应和放能反应与ATP 的水解和合成

根据图示进行描述,结合物理化学的知识之间的关系

充分体会到ATP作为能量“通货”的地位

重要性。并明白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 的利用

小结:

一、ATP具有高能磷酸键

二、ATP和ADP相互转化

三、ATP的形成途径

四、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五、比较总结能源物质

精讲点拨 回应主题 评价反馈 课后作业 (10分钟)

用生活中常用的流通货币打比方,将各种通过“通货”比喻教学,能源物质清晰的区分描述:糖类(银行卡),进一步加强学生对ATP脂肪(定期存折),蛋白质(不动资产),作为直接的能源物质的ATP(小额现金)

认识

首尾呼应,点出本节的主题——能量“通

货”是什么

课堂实时强化练习。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给相应的小组画星。总结,比较各组得分情况。

思考,解答。

及时巩固新知

活动主题四:课堂实时强化练习。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练习;

(2)三维设计的对应章节练习。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简式:A—P~P~P

二、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ATP

ADP+Pi+能量 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三、ATP的利用

十、教学反思

推荐第5篇:《21世纪的能源》教学设计(材料)

《21世纪的能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文章内容,了解作者使用的常用说明方法。

3、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感谢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文章重点。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4课《21世纪的能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飞机在蓝天上翱翔,火车在原野里奔驰,轮船在大海里遨游,他们靠的都是什么?学生交流预设:汽油、煤……或者直接说能源。

师: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能源吗?像煤炭、油、天然气等能产生能量的物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能源。到现在为止你都知道哪些能源?学生汇报,老师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概况。

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能源?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精读准备,了解文章特点。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本课介绍的新能源都有哪些?重点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简要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学生汇报,点出详细介绍了三种新能源。师随机板贴新能源)

师:通过再次读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其他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指出本文是一篇介绍有关能源方面知识的说明文。(说明文)

师:提到说明文,你知道的说明方法都有哪些?学生回答,老师出示有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课件出示:(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等。)

三、精读课文,了解新能源特点。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在本篇课文中为说明这三种新能源特点,都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一)、教师指导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自由读第3自然段:

1.用“_____”画出新能源的特点;

2.用“~~~~~”画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一特点的?

3.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汇报学习成果,师总结学习方法。 原子能

师:课文在介绍原子能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汇报预设: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相结合的说明方法。 师:谁能结合书中的语句具体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1吨铀产生的能量,大约相当于200万吨煤;上千吨煤相当于0、5千克的铀。

潜艇可以长期在深海里潜行,十几年不用加燃料;地球上的少量的铀足够人类用上两千年。

师:(出示列相关数据的句子)通过以上几组数字的对比,你发现了原子能的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预设:原子能不但威力大而且用量小。(板书:威力大

用量小) 师总结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是非常常见的说明方法,会让读者清楚的知道不曾了解的事物,这就是恰当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让我们亲眼看一看原子弹爆炸时的巨大威力。(播放多媒体课件)

过渡:原子能的威力很大,可是核废料的处理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如果控制不好,造成了核泄露,那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资料,了解核泄露的危害。

(二)、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来学习第4-5自然段。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

1.用“_____”画出新能源的特点;

2.用“~~~~~”画出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一特点的?

3.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汇报学习成果,了解能源特点。

按照顺序,先说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再说出这一能源的特点。(板书:根据学生汇报,逐一板书新能源)

太阳能

学生汇报预设:太阳能的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无污染。据估计,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能量的总和,比目前全世界各种能源产生的能量总和要大1万倍。人类将建设许多太阳能发电站。由于夜晚没有太阳照射,太阳能发电站无法发电,于是人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就是把太阳能收集器送到离地面23000千米高的固定轨道上,这样,收集器在一天中就可以有23个小时沐浴在阳光之中,不断地接收太阳能,再用微波把能量输送到地面上。太阳能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冷冻机等,这些都

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伙伴。(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清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无污染。)

(1)课文在讲述太阳能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列数字和举例子。列数字:像23000千米高、23个小时等;举例子如: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冷冻机等。

(2)“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价格低廉,而且又不会带来污染。”这句话怎样理解?

学生汇报预设:太阳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播放太阳能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媒体课件)太阳能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之一,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它还将更为深入地造福于人类。

地热

学生汇报预设:地热的特点是最便宜。地热可以用来供热取暖。(板书:最便宜、温度高、投入少。)

(1)课文在讲述地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 学生汇报预设: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距地面5千米深处的温度可达摄氏300度以上。”

(2)“地热也可以用来供热取暖。”通过日常观察谁能介绍一下地热最主要应用于哪些地方?

学生汇报预设:楼房有地热的。(师介绍有关冰岛的多媒体课件)一些高寒的西方国家。例如冰岛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以从地下抽取7740吨80摄

氏度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

四、理解能源特点,模拟自我介绍。

(一)、刚才我们细致阅读了课文中详细介绍的三种新能源的特点及它们的用途。

模拟自我介绍

1.选择一种喜欢的新能源,把它当成是你,向大家进行介绍。

2.要说清楚这种能源的特点和用途。尽量让所有不了解它的人都能认识它、了解它。

(二)、分组练习说话后指名介绍。

五、揣摩语言,学习表达方法

师: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说学习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文章似乎没有结尾。我们人类刚刚跨进21世纪,未来还有很多新的能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所以作者留出空间让我们想象。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的发展变化一定会日新月异!

六、课外延伸,提高语文素养

1、你还希望未来的能源会具备哪些功能和优点?

2、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能源写一写,运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出它的特点和优势。

七、板书设计:

21世纪的能源

(说明文)

原子能

太阳能

潮汐涨落

威力大

用量少

无污染

最便宜

海水温差

大风

垃圾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21世纪的能源》教学设计

横道镇中心小学 张明超

推荐第6篇:人教版《17.1 能源家族》教学设计

人教版《17.1 能源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什么是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常识性了解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难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形式的能.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都需要能量.日常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

新课教学 1.能源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它们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我们利用了哪些种类的能源呢?

2.能源的种类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古代的动植物在长期地质变迁中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我国目前利用的能源中90%以上是煤和石油.煤和石油的开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化石能源的储量尽管丰富,但终究有限,而且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长期大规模开采,终有开采完毕之日.水能是可以再生的,但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有限,全世界每年可以开发的水能只占现在能源总需求量的百分之十几.一旦化石能源用完,只靠水能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同学们可能说我们可以用电能.要知道电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能源转化而来的.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包括电力、煤气、汽油、煤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等.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消费的能量,占太阳照射到地球总辐射量的0.2%.这个比例虽不大,但绝对值很惊人,光合作用消费的能量是目前人类能源消费总量的40倍.可见,生物质能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 实际上,自然界提供的能源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化石能源、水能、风能都是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即太阳能.化石能源可以用完,但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自然界存在的潮汐能、地热能也还没有充分利用.随着人类日益深入地认识自然,上世纪还发现了核能.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

太阳把地面和空气晒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晒热的空气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又转化为风能.太阳把水面和地面晒热,并使一部分水蒸发,蒸发的水汽升到空中形成云,以雨、雪的形式落下来,流入江河,太阳能转化为水能.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植物作为食物被动物吃掉,又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古代的动植物在地质变迁中变为煤、石油、天然气,转化为这些燃料的化学能. 小 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能源的基本概念;

2、能源的分类;

3、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能源家族

一、能源的概念: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二、能源的分类:

1、一次能源

2、二次能源

三、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后记:

本节重在掌握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区别,以及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只要讲这两个问题讲清楚,本节的学习就迎刃而解。

推荐第7篇:人教版《17.4 能源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17.4 能源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能源的四个文明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未来能源的憧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同学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2、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难点: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 教学器材:植物生长挂图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让我们先来了解这一人类进步的阶梯吧.

新课教学

1.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

远古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只能利用无私的太阳所赐予的天然能源——太阳能.如图16-11所示,各图按能量转移的先后顺序串联起来为: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兔子吃草吸收草的能量,人或其他动物吃兔子吸收兔子的能量,猎人通过吸收食物的能量才能进行各种运动.

图1 (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

柴薪是人类第一代主体能源.是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当时的人类用树枝、杂草等作为燃料,用于燃烧、煮食和取暖,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能源革命.相对于当时的人口和当时的生产力,柴薪是一种数量巨大、能够方便获取的可再生能源,它们不仅用于燃烧,还被用于饲养牲畜,靠人力、畜力并利用一些简单机械作动力,从事手工生产和交通运输活动.从远古时代直至中世纪,在马车的低吟声中,人类度过了近一万年的悠长的农业文明时代.

(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新里程碑.人类从此逐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它直接导致了第二次能源革命.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

18世纪西欧产业革命开创的工业文明,逐步扩大了煤炭的利用.煤气灯的使用,照亮了人类的漫漫长夜.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一跃成为第二代主体能源,以煤炭作燃料的蒸汽机的应用,使纺织、冶金、采矿、机械加工等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蒸汽机车、轮船的出现,使交通运输业得到巨大进步.19世纪以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得由蒸汽机作为动力的发电机开始出现,煤炭作为一次能源被转换成更加便于输送和利用的二次能源——

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二次能源.它最终还要转化为光能、内能、动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才能为人类所用.电能被广泛应用,是由于它的优势是便于输送和转化.

(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

公元前250年,中国人首先发现石油是一种可燃的液体.1854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石油工业由此发端.19世纪末,人们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奥托内燃机和狄塞尔内燃机.1908年,福特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汽车.此后,汽车、飞机、柴油机轮船、内燃机车、石油发电等,将人类飞速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成为第三代主体能源.

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几十年来,核电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由于核电比火电更清洁、安全、经济,核能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常规能源.

(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的能源消费大幅度增长.众所周知,煤炭、石油均为矿物能源,是古生物在地下历经数亿年沉积变迁而形成的,不可再生,其储量极为有限.按现代的能源消耗,世界上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生物化石能源将在几十年至200年内逐渐耗尽.另外,大量矿物能源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60年代以来,“能源革命”的呼声日渐高涨.“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绿色能源,包括新能源(如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逐步代替矿物能源.绿色能源将有望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在课本中豆子生长的过程,按顺序应为B、A、C、F、E、D.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可以通过技术处理使植物生长、花开的次序逆向,但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不可能的.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性的.

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起来,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

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变成了地面、空气的内能,这些能量能够自动地用来再次开动汽车吗?显然不能.这些能量虽然没有消失,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它.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有的东西可以成为能源,有的却不能. 小 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

1、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

2、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能源革命

一、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

(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

(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 (3)石油内燃机——现代文明 (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

二、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教学后记:

本节的教学方法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1、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地设计程序.

2、剖析现象,突出过程,积零为整地设计程序.

3、释难解题,查漏补缺,集中归类设计程序.

推荐第8篇:高中物理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设计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整体设计

本节从能量守恒定律入手,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向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拓展,阐述了能量守恒定律推出的艰辛历程,让学生感受物理规律得出的历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并且指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展示了科学的和谐美.教材第二部分,能源和能量耗散,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由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使学生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建议本节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谈谈自己对能量的认识.特别应该对教材中“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所说的“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的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逐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能源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一节教学目标的落脚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上.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理、历史等.

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知道既然能量守恒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3.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4.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在20世纪的最后几分钟里,一项新的多米诺骨牌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北京颐和园体育健康城综合馆和网球馆诞生.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成功推倒340多万张骨牌,一举打破了此前由荷兰人保持的297万张的世界纪录.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作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1张最小,长9.53 mm,宽4.76 mm,厚1.19 mm,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积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的时候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 mm,宽30.5 mm,厚7.6 mm,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1张,必然会波及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1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而按同样比例制作的第32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将高达1.24×1015 J,又扩大了20多亿倍.不过,A.怀特海德毕竟未能制作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 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

这种巨大的能量从何而来?能量之间又是如何转化的?

故事导入

在2004年,某杂志报道,一位家住“河南郑州二七区齐扎阎乡”,自称是“新加坡籍华人”“博士、院士、专家委员”名为“梁星人”的人,成了当时的网上名人,其原因是他声称建成了“宇宙引力能永动机”,并获得了中国专利(实际上只是申请了专利,还未获得批准),而且还有一家“海南星人永动机发电厂有限公司”正在生产改永动机装备的车辆,你分析一下制造这种永动机的可行性.

问题导入

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的基本方针是: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但有人认为“能量是守恒的”,不需要节约.谈一下你对此的看法,并观察周围可利用的能源哪些是“绿色的”.

新闻导入

2003年12月8日国内某媒体报道了下面的这则消息:这个冬天,对于湖南长沙市的150多万市民来说,将格外漫长,因为从今年11月30日起,可能一直要持续到明年三月份,这里的市民,将分区分片“享受”每连续供电三天后,停电24小时的“待遇”.《某某晚报》11月27日的报道中,已经赫然出现了商店秉烛营业的景观.

长沙并不是唯一的例子,从今年春天就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的电力危机,在盛夏季节达到一个短暂的高峰,至今这个阴影仍然挥之不去,影响范围先后涉及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省份,有人戏称,中国电力市场又退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

仅仅是电力吗?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入秋之后,柴油的紧张状况,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从福建到浙江,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流行病”,即使在北京地区,限量供应的情况也再次出现,就差没有“凭票供应”了.

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能源危机?如何应对? 推进新课

一、能量守恒定律

问题: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计算结果发现,减少的重力势能的值大于增加的动能的值,即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原因就是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和空气的阻力等.是不是考虑了各种摩擦和阻力后这部分能量就消失了呢?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没有,它转化成为除机械能外的其他的能量了.

教师引导:它转化成了机械能外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除重力、弹力之类的力外,其他任何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实质上都是其他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的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普遍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

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例子,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例,并说明其中的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

参考案例:

1.风吹动柳枝摆动―→空气的机械能转移到柳枝上. 2.放在火炉旁的冰融化变热―→内能由火炉转移到冰. 3.电流通过灯泡,灯泡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思维拓展

课件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明各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情况.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过程,为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作准备.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图片并回顾相关知识,归纳总结:

图1:太阳能电站: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图2:内燃机车: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图3:水电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图4:水果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或转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用教材上的话,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师生总结: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定律的表达式:E初=E终,ΔE增=ΔE减

3.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重点说明:该定律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一条主线.在应用中,要分清系统中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发生了哪些转化和转移.

1一小滑块放在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绝对值)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C,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弹力不做功,实际上为摩擦阻力的功),因此ΔEk=A-B+C-D;

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ΔEp=-C; 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因此ΔE=A-B-D.答案:见解析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问题: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情景引导:有些事可以倒过来进行,但有些事情却是不可能倒过来进行的.你可以向前走路,也可以倒退着走路,但是,打碎的镜子不可能自动复原成原来完好的样子,冒起的煤烟和散开的炭灰不可能重新组合成一堆煤炭.类似的,自然界中自发的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也具有某种方向性.

问题:根据上面的提示,能否举出生活中关于这种方向性的例子,并说明其中能量的变化?

参考案例:

1.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逐渐慢下来,最后静止,足球不能主动从静止开始运动. 足球的机械能减少,转化成内能,内能不能自发地转化为机械能.

2.同学们围着火炉取暖,热量从高温的火炉转移到同学们身上,同学们却不能利用比自身温度低的物体取暖.

热能够自动地从高温的火炉向人体传输却不能从低温物体自发地向高温物体传输. 师生总结:与热现象有关的能量转化过程是具有方向性的.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在其他的宏观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但不会再自发地分离开来.通过实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阅读课本,举例说明自然界能量转化过程的方向性,如:冰箱制冷、瀑布中水的机械能转化、喷出的香水、松弛后的发条等.

学生交流:自然现象的变化也具有类似的不可逆性,例如沙漠化的土地不会自发地再变为绿洲.因此人类不仅要珍惜能源和资源,还要自觉地保护自然.

总结:能量耗散

1.能量耗散:流散的内能无法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的现象叫做能量耗散. 2.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的能不可能全部变为内能

B.在火力发电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变为电能 C.热机中,燃气内能不可能全部变为机械能

D.在热传导中,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解析:凡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电流的能可全部变为内能(由电流热效应中的焦耳定律可知),而内能不可能全部变成电流的能.机械能可全部变为内能,而内能不可能全部变成机械能.在热传导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而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所以选项B、C、D正确.

答案:BCD 阅读材料: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能源和环境是两个全球所关注的问题,能源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常规能源的有限储藏量与人类的需求存在矛盾,同时大量消耗常规能源带来了环境问题,正确地协调和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是生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职责.

(一)常规能源

1.能源: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2.常规能源: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叫做常规能源,人类消耗的能量主要是常规能源. 3.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4.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2)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氢氧化物等,在降水过程中溶入雨水,使其成为酸雨.煤炭中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

(3)光化学烟雾: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质——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

另外常规能源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一种污染.

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既损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损坏建筑物及文物古迹,严重时可改变大气的性质,使生态受到破坏.

(二)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常规能源的短缺和利用常规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使得新能源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 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或能量转化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能源叫绿色能源.人类可开发和利用的绿色能源主要有下列几种:

1.风能.

2.水流(河流、潮汐)能.风能和水流能是可再生能源.而石油、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3.太阳能. 4.氢能源. 5.反物质能.

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绿色能源储量丰富,只要我们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必将对人类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课堂小结

新课程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本节“思考与讨论”对能源问题做了讨论,这是一个质疑的范例,它引导我们考虑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宏观过程的方向性,在现阶段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在其他的宏观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但不会再自发地分离开来.通过实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布置作业

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

1、2题.

2.设想有一间房间,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完全绝热.房间里有一台电冰箱在工作,如果电冰箱的门是开着的,那么,房间里的温度会变化吗?认真讨论一下,形成书面材料,与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1.内容

一、能量守恒定律

2.建立过程1.能量耗散

二、能量耗散

2.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1.常规能源

三、能源

2.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活动与探究

课题:永动机

目的:通过具体的能量转化的分析,说明永动机不能制造的理由.

内容:有人设计了这样一台“永动机”:距地面一定高度架设一个水槽,水从槽底的管中流出,冲击一个水轮机,水轮机的轴上安装一个抽水机和一个砂轮.他指望抽水机把地面水槽里的水抽上去,这样循环不已,机器不停地转动,就可以永久地用砂轮磨制工件做功了.分析这种装置的能量转化过程并判断能否制造.

设计点评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与能源危机,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发表自己对能量的认识.在能源和能量耗散方面,本教学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了自然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具有方向性,让学生了解了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由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意义,能够从自己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备课资料

一、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

能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从16世纪到18世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茨以及伯努利等许多物理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动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萌发.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联系相继被发现.伦福德和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定了热质说.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机械运动联系起来.1800年发明伏打电池之后不久,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其他的一些电磁现象.这一时期,电流的化学效应也被发现,并被用来进行电镀.在生物学界,证明了动物维持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所摄取的食物的化学能有关,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了必要的准备.

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19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亥姆霍兹等人完成.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1842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对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25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400多次实验,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在1847年,当焦耳宣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亥姆霍兹在柏林也宣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来,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亥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律为人们广泛接受.

在19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样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认为它的发现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二、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

研究大气现象时常常用到热力学第一定律.通常把温度、压强相同的一部分空气作为研究的对象,叫做气团,直径上千米.由于气团很大,边缘部分和外界的热交换对整个气团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气团的内能的增减只等于外界对它做功或它对外界做功的多少.

阳光烤暖了大地,地面又使得下层的气团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因而上升.上升时气团膨胀,推挤周围的空气,对外做功,因此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越高的地方,空气的温度越低.对于干燥的空气,大约每升高1 km温度降低7 ℃.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的时候,舱外气温往往在-50 ℃以下.由于机上有空调设备,舱内总是温暖如春.不过这时空调的作用不是使空气升温,而是降温.高空的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空气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来.在这个过程中,空气压缩机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上升.如果不用空调,机舱内的温度可能达到50 ℃以上!

推荐第9篇:教学设计 世纪的能源第1课

世纪的能源

一、教材分析

1课文主要介绍21世纪几种新能源的特点。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三段(第

1、2自然段)介绍当今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第二段介绍21世纪将普遍使用的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3钟新能源的特点。第三段举例说明末来新的能源很很富。

2这是一篇宣伟传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课文的段落结构比较清楚,是落实三单元阅读训练点的的选学课文。课文中有些专用术语,只要求大致了解它们的意思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并用段落结构比较清楚,并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21世纪将普遍使用的原子能、太阳能、地热等3种新能源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归纳主要内容时,语言的组织是一个难点。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事先阅读有关能源的科普读物。21世纪普遍使用的新能源挂图。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谁知“能源”可以用来干什么? 你知道的能源有哪些? 2自学课文。

(1)自学字词:生字读准音。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读通课文。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能源?用抓重点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自学检查。

(1)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讨论分段。(第一段:第

1、2自然段。第二段:第3-5 段。) 4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当今我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

(2)课文开头的三个设问句,点出了什么?(能源的作用。)

5齐读第一段。

自然段。第三段:第6自然

推荐第10篇:李江苏教版六下教学设计能源

《能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2.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2.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2.能节约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分类。

难点:认识到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的危机及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作用。做太阳能灶时将铝箔平整的贴在碗内壁。

教学准备

制作太阳能灶具的材料,活动记录单,一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各种能量和能量的转换,可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在我们做一个猜猜它是谁的游戏。师出示几种能源的描述,根据描述同学猜是哪种能源。猜完后,请学生学生回答。

2、提问:煤,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它们在起什么作用? (提供能源)

3、师:像煤、水流、风、太阳光等等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叫做能源。(板书:能源)

二、活动认识各种能源

1、观察课本57插图说说你认识这些物品吗?他们都利用了哪些能源? 请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后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记录单。

3、小组汇报各组所填内容。(师适时板书) 三:认识能源的种类及重要作用

1、提问:我们家里每天所利用的能量又分别来自哪种能源呢? (这里学生可能会说很多能量都来自电能,教师要给予引导——介绍目前世界上发电的方式主要是火力发电,而这需要大量的煤炭)

谈话:家中的和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多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能源”。

2、课件出示: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要经历漫长(几千年、几亿年)的地质形成的。

3、开展撕纸活动,体验不可再生能源所面临枯竭的危险。(教师说一个家庭中使用的能量,学生对折撕一片纸,教师再说再对折撕,直到学生手中的纸不能撕甚至化为乌有为止,以此让学生体会到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已经面临枯竭。

4、再生能源,是指不随本身的变化或被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它们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四、了解不可再生能源的现在现状。

1、阅读教材第58页的资料。

2、如果你是能源部长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中国并不是一个能源富裕的国家,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增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我们要节能降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并开发应用新能源。)

3、看视频后小结: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但要节能,还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四、学习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1、阅读58页制作太阳灶。

2、各小组根据桌子上老师所给的材料做一个太阳能灶。

4、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6、展示完毕,同学们课后请你把土豆放在你的太阳能灶上并观察记录土豆的变化。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3、能源

不可再生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可再生 太阳能 风能 水能 节约能源 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第11篇:第1节 能源家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了解能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能够动手实践,制作或设计能源利用的装置。 科学知识:

知道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知道合理利用不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了解能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基本情况。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你知道这些物品都依靠哪些能量工作吗?(电脑依次出示幻灯片的图片。

学生回答。

2、了解能量的来源

播放幻灯片问题,居民烧饭烧水的生活燃料和交通工具使用的燃料有哪些? 师问:生活中这些常见的能量都是从哪里来的?

播放幻灯:常见的能量来源,知道不同的能量是依靠不同的物质提供的。 师问:你还知道哪些可以提供能量的东西吗?(风、水、海洋、原子等) 师小结:我们把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称为能源。(幻灯出示)

二、讨论、交流能源问题

1、师生讨论能源的分类:

(1)教师出示幻灯片进行提示,可从能源的来源和形成的方式,能源的利用和是否可以用之不竭四个方面来思考。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教师播放幻灯片,给学生介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等分类方法。

2、重点理解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了解能源危机问题。

师: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随着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大,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而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再生的能源,却因为技术不成熟或者无法大规模广泛应用,仅占能源利用结构的很少部分。

师生查阅百度图片,关键词:排队加油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资料,谈谈自己的感想。

3、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情境假设:过一天没有能源的日子 小组讨论3分钟,并请一名代表上台发言。

4、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真是离不开能源。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合理利用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让我们有更长久的幸福生活。

5、教师播放介绍太阳能相关知识的幻灯片。

三、动手做,设计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1、介绍、演示太阳能灶模型。

2、各小组用提供的水轮制作材料,进行水轮模型实验。

3、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四、拓展延伸

百度搜索关于家乡江阴风力发电的资料,了解风能应用的典型案例。

五、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利用风能或水能或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工作的装置,可以画出,也可以描述。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能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能量必须由一些物质产生,这些物质我们就称之为能源,进而认识到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它可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学生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例子,认识到能量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能够体会到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阅读、讨论、交流了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通过动手实验制作,去体验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方法,探索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

应该说,本课的难点正是学生对不可再生性能源所面临的危机没有深切的体会,虽然可以在电视媒体、报纸杂志上了解一些能源危机,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受年龄和其他条件限制却感觉不到能源危机,没有深刻经历,自然感受不到。因此本教学设计着力从两个方面去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策略之一,便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数据、资料来建立科学的概念。通过查询、阅读书本上提供的数据、图表等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能源问题。早在1987年,美国科学教育研究者尤尔(Larry D.Yore)就指出:“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科学学习,在科学教学中,阅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作用于科学成就的取得。”同时,在教学中辅之以网络资料的搜索与呈现,紧扣现今社会生活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出行问题,展现互联网上“排队加油”等燃油供应紧张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类利用矿物能源面临的危机,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的教学策略之二,是在“STS”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尝试制作、实验活动,通过制作“小水车”,让学生感受再生性能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感受到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美好前景。课后鼓励学生上网查找家乡新能源制造企业,了解风能发电的利用现状,拓宽了学生视野。

限于课时安排的不足,本课的部分教学环节不能深入开展,以致于教学设计意图体现还不够明显,学生的活动也是浅尝辄止,不能让学生尽兴而为,这是今后在教学实践、课外活动中需要尝试改进的。

第12篇:第1节 能源家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什么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并能说出哪些能源属于一次能源,哪些能源属于二次能源。

2.了解主要能源的利用方法。 3.会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投影展示】三峡水电站

2012年7月4日,三峡水电站32台机组全部投入工作。自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始发电,截至2012年7月,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达到5 648亿千瓦时,相当于从滚滚长江中捞起了近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4亿吨、二氧化硫500多万吨。

提问:三峡电站是如何发电的? 【投影展示】三峡水电站的发电原理

1.利用大坝拦截住长江水,使上游水位上升,增加水的势能。

2.高水位的水向下流,推动水轮机转动。

3.发电机在水轮机的带动下旋转,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发电。 电能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广为使用的能量的一种。 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无法离开能量的使用。 新课讲授

【投影展示】

一、能源的概念

讲解:能够提供热、光、机械能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来源就叫能源。

金属的冶炼、机器的运转、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行驶需要能量,生活中烧饭、取暖、照明等也需要能量。

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量,是通过不同的能源提供的。各种能源的广泛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能源的种类。

提问:我们的生活中都用到了哪些能源?

【投影展示】柴薪;煤炭;汽车使用的是汽油;飞机飞行消耗汽油;城市照明。 提问:地球上的能源是否是无尽的呢?

二、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讲解:钻木取火使人类实现了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开启了人类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钻木取火。

讲解:柴薪主要通过砍伐森林获得,现在,大面积砍伐森林会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同时,由于燃烧柴薪获取能量的效率较低,人类需要开发其他的能源。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砍伐森林。

讲解:蒸汽机的发明令人类成功地将燃烧获取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了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新时代,人类的主要能源也从柴薪转化为热值更高的煤。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行驶中的蒸汽机火车。

讲解: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煤炭。

三、能源的类型

讲解:像化石能源这样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等均属于一次能源。

展示图片: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 讲解: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电能。 【投影展示】电能的利用 讲解:电能可以做什么?

供照明;供电磁炉类用电器产生热;驱动电动交通工具;供电子设备工作;供电风扇类用电器工作。

四、21世纪的能源趋势

107 J/kg的标准煤来计算,1950讲解:如果把全世界的能源消耗量折合成热值为2.93×年为26亿吨,1987年为110多亿吨,2003年接近140亿吨,2007年达到160亿吨。

化石能源是现代人类文明所需的主要能源。由于其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而且,在开采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所以开发新能源、更好地利用已知能源是全球范围的重要课题。

【投影展示】展示图片: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讲解: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时代。

课堂小结

1.能源的概念。 2.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3.能源的类型,主要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4.能源发展的趋势:发展核能源。 学生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板书

第1节 能源

一、能源的概念

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叫做能源

二、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柴薪

煤炭

石油

三、能源的类型

1.一次能源: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 2.二次能源:电能。

四、21世纪的能源趋势 核能发电

第13篇: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教案

【学习目标】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掌握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简述山西能源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学习重难点】山西资源开发条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学习过程 【要点梳理】 一.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包括 2.非可再生能源:包括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状况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条件 市场广阔

3.交通条件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

②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

2.效果:形成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五.环境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废渣:煤矸石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

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 废水:沉淀净化

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对矿区道路和作业面洒水降尘,对煤矸石自燃区阻氧灭火

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

【重点研讨】

研讨一: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优势条件

2.开发面临的问题

研讨二:山西省紧邻黄河,为何不发展水运?

研讨三: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巩固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

) 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有关山西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一直呈上升趋势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3)山西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A.小浪底

B.万家寨

C.三门峡

D.龙羊峡 (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过度开展土地复垦

C.小煤窑过度采煤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问题。

(6)你认为山西省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3 (7)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该题主要考查山西省几种主导工业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 答案:(1)B

(2)B

(3)B

(4)D (5)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

(6)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7)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2010·安庆模拟)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发展的问题,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风能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能源面临的问题。

(2)材料二中A处风能贫乏,但却掌握着中国的能源命脉,试分析原因。

(3)我国已把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开发重点,并把河北、上海、福建、广东作为风能的重点开发区域,分析重点开发这些区域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能源问题、能源分布。第(1)题,材料一提示了我国的能源构成和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反映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大于生产。第(2)题,A处为塔里木盆地;受周围山脉阻挡,风能贫乏,但该地油气资源丰富。第(3)题,要从风能资源蕴藏量、能源需求与供应、经济技术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1)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费大于能源生产,能源短缺。 (2)A处为塔里木盆地,盆地地形,四周高大山脉阻挡风的进入,风能贫乏;该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中国西气东输的起点。

(3)风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常规能源;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利于保护环境等。

【达标检测】

1.(2009·山东文综·T29(3)、(4)·11分)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1)、(2)题。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命题立意】以热点区域——环渤海地区入手,主要考查环渤海地区资源、能源利用的特点、成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影响

【精析精讲】准确理解注释内容和分析表中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表格中环渤海地区与全国的各要素数值可发现,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全国低。由此可总结出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第(2)题,环渤海地区资源利用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因而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要围绕能耗高来回答。 【参考答案】(1)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高。 (2)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2.(2007·广东地理·T21·3分)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发展起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

A.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B.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精析精讲】正确认识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多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产业结构单

一、链条较短,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随着资源的减少,这些产业会逐渐萎缩。二是制约发展的因素凸显,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落后、就业压力大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资源型城市的出路是实施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答案】AC

(2010·蚌埠模拟)读以下两图,回答问题

(1)该省煤炭资源不向北运,也不向西运输,是因为____ _________。主要向东运输有三条铁路线,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2)该省可以变输煤为输电,但输电的不利条件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图乙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山西能源开发利用情况。第(1)题,该省北部的内蒙古和西部的陕西煤炭资源丰富,而东部的京津唐地区能源短缺。第(2)题,火力发电耗水量大,而该区缺水严重,建设火力发电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第(3)题,根据图乙中箭头方向可判断E、F处的工业部门。 答案:(1)北部的内蒙古和西部的陕西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大秦线

神黄线

焦作—兖州—日照线

(2)山西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

当地建设火电站会带来严重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

7 境压力

(3)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时事链接·中国陆域发现可燃冰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国土资源部2009年9月25日宣布,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据粗略估算,该地区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材料二

世界已探知“可燃冰”分布

(1)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作为能源,可燃冰具备的特点可能包括(5分)

) ①可再生

②使用方便 ③燃烧值高

④清洁无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结合材料二,描述已探知可燃冰的分布规律。(7分) (3)青海省可燃冰开采可能面临哪些问题?(8分) (4)试分析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的重要意义。(8分)

解析】第(1)题,由于可燃冰为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是其重要组成成分,因而其为非可再生能源;“可燃冰”遇火即可燃烧,且燃烧后只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因而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第(2)题,主要考查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能力,结合地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可燃冰”的地下储存条件特殊,这决定了它开采成本很高且对开采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开采时也很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青藏高原地区作为我国的“水塔”,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第(4)题,“可燃冰”的储量大,且为洁净的能源,其发现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与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D (2)主要分布于陆地的近海地区(海洋大陆架)。

(3)对开采技术要求高,开采成本高,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 (4)“可燃冰”作为“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对我国扩大新的清洁能源领域,增强我

8 国能源战略储备、促进能源多样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14篇: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霍州一中

张春燕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2.理解山西省对外输煤与输电的利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表的阅读,分析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与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们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一分为二地看待能源基地的建设措施,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有新的突破。

2.凡事都有两面性,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看待地理事物。教学重点:山西能源基地的措施

教学难点:山西对外输煤与输电的利弊(对山西而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师)问:首先,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山西什么自然资源最为丰富?

(生) 答:煤炭

(师)答:,这个问题大家知道,不过,好像地球人都知道,是吧。咱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就和山西煤炭有关。山西煤多,多到什么程度,大家可能并不是太清楚,先给大家看个资料,对山西的煤炭资源状况做个简单了解。 展示背景资料(山西煤海)

山西煤炭资源居于全国第一位,所以如何搞好咱们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是咱们本节要探讨的话题。 推进新课

板书: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我出示相关资料,主要是图,大家通过读图分析图来得自己结论 出示图片“山西省原煤生产”

(师)读学案上的第一幅图,思考我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一个措施是什么。提示,注意审图,这是一幅坐标图,坐标图要注意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观察图中的变量柱状随着横坐标的推移,对应的纵坐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思考我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一个措施是什么

针对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老师做相应的点评。

结论一:扩大煤炭的开采量(板书) 承接:

(师)问:我省每年开采这么多煤炭,自己能用完吗?(用不完)更多是卖出去了,要出售那么交通就不能不考虑了,咱们不是刚刚学过五种运输方式吗,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运输方

1

式,并说说理由。

(生)答:根据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运输对象煤炭的特点,我选择铁路运输,因为我们山西主要是铁路-公路-航空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的优势是,运货量大,长途运输成本低,煤炭量大且不易腐烂变质,所以我选择铁路。

(师):分析的很好,请坐。咱们山西在向外输煤时确实是以铁路为主,不过还有公路。咱们看下面这幅图 出示图片:“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并指出三条运煤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引导学生对三条用煤专线做简单的了解(包括他们的起止点、以及到达港口后再采取的运输方式。先铁路后水路,再运到华南、华东以及国外),为什么不在陆上直接运输,而要先运输到海边,再选择海运呢?

(生)答:因为长途运输海运最廉价。

(师):很好。那么咱们就看学案上的第二幅图,思考我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二个措施是什么。 提示大家,图中这三条运煤专线是一开始就有的吗?(不是)好,那么着三条运煤专线由无到有,能说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针对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老师做相应的点评。(学生可能会回答提高了煤炭的运输量,提示学生运煤专线在没建成之前是不是该运输的煤炭业要运输出去,只是可能由于交通拥堵耗时会长一些)

结论二:提高煤炭外运能力(板书)

承接:

(师):煤炭最大的用途是可以干什么?(发电),关于煤炭资源,山西除了向外运输原煤之外,还把煤转化成其他产品向外运输,看学案上的第

三、四幅图,思考我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三个措施是什么。

出示图片:“山西省能源的转换”与“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 问题提示:

(师)问:我们除了原煤外用外,还向外运输什么? (生)答:电力和焦炭

(师)问:并且你还能看出向外输出过程中,电力和焦炭不管是数量也好,所占比重也好都在上升,这说明措施三是?

针对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老师做相应的点评。

结论三: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板书)

(师)说:山西在向外输出煤炭的同时也输出大量的电力,咱们霍州是不是都有一些大型的发电厂?那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个话题“山西是输煤还是输电好(对山西而言)”,并简述理由,来,单排往后转,六人一组,分组讨论

活动题:出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下列四个方面讨论:价格方面,环境效益方面,运输成本方面,山西水资源方面。

从价格方面:受市场煤价和电价的影响,一般情况是输电利润更高,因此从这一方面考虑输电较好。

从环境效益方面: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从这一方面考虑输煤好

从运输成本方面:输电的成本比较低,而输煤需要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因此从这一方面考虑输电好

从山西水资源方面:山西水资源比较短缺,而燃煤发电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因此从这一方面考虑输煤好。

学生自由回答

此活动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答案不固定,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可以,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咱们应该用全面的一分为二地观点看问题,输煤和输电各有利弊,咱们目前是煤电都在输,不

2

过是,在不同时间段中,可能会因为市场需求或煤电价格差额等的影响,在输煤和输电上可能会有些侧重。

刚刚咱们提到煤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废渣废液废气等很多污染,但,如果咱们能把这些废渣废液废气回收再利用的话,是不是咱们就可以达到双赢,既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那么咱们看学案上上的第五幅图,思考我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四个措施是什么。

出示图片“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 针对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老师做相应的点评。

课后作业: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煤炭方面再提一些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本节涉及到的除外),希望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为山西的腾飞献计献策。

每人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扩大煤炭的开采量

二、提高煤炭外用能力

三、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四、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3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学案)

霍州一中

张春燕

学习目标:1.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2.理解山西省对外输煤与输电的利弊

学习新课:

一、读下图,思考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一个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山西省原煤生产

读下图,思考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二个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2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

读下面两幅图,说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第三个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山西省能源的转换

5

图4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

读下图,思考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第四个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二、活动题:山西输煤好还是输电好(对山西而言)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价格方面(提示:市场煤价和电价不稳定)

2.环境效益方面

3.运输成本方面

4.水资源方面(提示:燃煤发电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三、课后作业: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煤炭方面再提一些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今天涉及到的除外),希望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为山西的腾飞献计献策。

每人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第15篇: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2.了解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3.了解能源的消耗趋势以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4.阅读反映能源革命的资料,讨论和调查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5.通过对能量转移、转化具有方向性的理解,增强节能意识,关心 自己身边的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关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大量消耗能源所带来的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负有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和转 移的方向性,能源可持续发展。 2.2 教学难点

收集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资料用以讨论。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在能量转化方面的进步历程是怎么样的呢? 【生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通常要做转化才能被我们所用,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能源革命。 【目的】:引发学生对能源历史进程的思考和兴趣。

6.2 新知介绍

1、人类进步的阶梯

1)【师问】人类能量的起源是什么?

【生答】 太阳能是远古人类唯一利用的能源。 【图片展示】 如右图所示。

2)【师问】那么人类是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呢?

量 【生答】首先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然后进一步摄取动植物的能量,来间接实现。

【图片展示】如下图所示。

2、三次能源革命

1)人类今天的文明与发展经历了三次能源革命。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录相,了解能源革命导致人类文明的跃进。

【目的】学生收看录像,思考问题,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 【师讲解】

l 第一次:人工取火,使人类由“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 柴薪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了畜牧渔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导致陶器的产生,加快了金属冶炼和制造业的发展。

l 第二次: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化石燃料工业的兴起,使人类进入工业化的社会,使人类又进入电气时代。

l 第三次:可控核能的应用。以核燃料为主要能源,为人类提供了更安全,更经济,效率更高的能源。

【图片展示】

人工取火 蒸汽时代 核能时代

3、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

1)【合作与探究】如下图所示,是豆子生长过程,不过次序已经打乱,请你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生答】生长顺序为:BAFECD。

【师问】①豆子的生长是否可逆?电影技术能否做到?

【生答】豆子的生长如果按相反顺序是不会发生的,自然界的过程也是有方向性的。能量的转移和转化也都是有方向性的。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

【师问】②汽车制动,由于摩擦,动能转 化为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些能量能 够自动开汽车吗?

【生答】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 化成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这些消耗的能量不能再自动地被用来驱动汽车。

2)电能的转化 【师归纳】

【师问】电能的优点是什么呢?

【生答】便于输送和转化。

【师讲解】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利用能量,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3)21世纪能源趋势

【想想议议】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给自己造成了麻烦,说一说你的看法?

1)21世纪能源趋势 【图片展示】

【师讲解】能源消耗的迅速增长,地球储存的化石能源将日益减少,最终将枯竭,必须不断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律,同时要节约能源,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

【师问】能量失控的问题有哪些呢? 【生答】火灾,火山爆发等。 【图片展示】①火灾。

②火山爆发

【合作与探究】在消耗各种能源时,对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呢?下表是某物理小组调查的结果,用“√”表示大量消耗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的破坏,用“×”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破坏。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师归纳】 u 热岛效应 u 温室效应 u 酸雨 u 烟尘废气 u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u 有害辐射等

课堂小结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2.了解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3.了解能源的消耗趋势以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课后习题

1.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均是可再生能源

B.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C.太阳能无法被人类直接利用

D.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2.根据媒体了解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C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

3.“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 )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人为毁坏物品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新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板书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2.了解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3.了解能源的消耗趋势以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第16篇: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第十节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宗彦峰 陕西师大附中 710061)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设计理念】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理论是发展的观念,也为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考虑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奠定基础,使得学生的有关能量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了机械能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体会到能量概念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概括。从而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守恒”。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机械能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具备了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守恒”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知道能量守恒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 2.能应用能量守恒解决一些问题。

3.知道能量耗散,了解自然界中宏观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到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4.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增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问题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能源关系到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培养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耗散

2、教学难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学方法】查阅文献+调查研究+交流讨论

【教学思路】通过学生进行素材的采集和整理,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检索等形式查找能量守恒定律的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通过调查访问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材料,对自己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A、查找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形成和建立过程的资料。

B、通过调查的形式,搜集生产、生活中与能源有关的资料,能弄清楚涉及了那些能量、能量的转化方向、能量转化中那些力做工引起了各种形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C、通过获取素材、整理素材、形成观点的过程,认真体会能量是更深层次上反映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工具。

二.新课教学 一)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2、能量的转化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能源的利用经历

2、能量耗散 三.教学过程过程

环节

1、各组的调查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环节

2、教学过程

问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计算结果发现,减少的重力势能的值大于增加的动能的值,即机械能的总量在减少.原因就是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和空气的阻力等.是不是考虑了各种摩擦和阻力后这部分能量就消失了呢?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没有,它转化成为除机械能外的其他的能量了.

教师引导:它转化成了机械能外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除重力、弹力之类的力外,其他任何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或减少的过程,实质上都是其他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 转化的过程,在转化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的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普遍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

问题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例子,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例,并说明其中的能量转化或转移过程? 学生举例:

1、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克服摩擦力做多少功,就有多少机械能转化成等量的内能

2、通过电流的导线变热,电能转化成内能

3、灼热的灯丝发光,内能转化成光能

4、燃料燃烧生热,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参考案例:

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

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能是状态量,功是过程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如举重运动员把重物举起来,对重物做了功这一过程中,运动员通过做功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并且,运动员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量的具体值往往无多大意义,我们关心的大多是能量的变化量,能量的变化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某种力做功往往与某一具体的能量变化相联系。

问题3:分析常见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对应关系:

重力做功:

弹力做功:

电流做功:

解答: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

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

电流做功:电能和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或转移的.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用教材上的话,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补充资料:对于能量守恒,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1801年,戴维发现了电流的化学效应;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21年,塞贝克发现了温差电现象;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40年,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1842年,迈尔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并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1843年,焦耳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从而,

确立了电化学、电和磁、电和热、力和热等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1847年,亥姆霍兹在理论上概括和总结了能量守恒定律。„„

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表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对自然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除了物理学外,别的学科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也有贡献。

师生总结: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定律的表达式:E初=E终 E增=E减

3.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 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例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分别与物块A、B相连,A、B的质量分别为mA、mB。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块A,使物块B上升。已知当B上升距离为h时,B的速度为v。求此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

解答:由于连结AB绳子在运动过程中未松,故AB有一样的速度大小,对AB系统,由功能关系有:

FhWmBgh求得:

1(mAmB)v2 21WFhmBgh(mAmB)v2

2例2:一小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绝对值)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弹力不做功,实际上为摩擦阻力的功),

因此

ΔEk=AD;

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 因此

ΔEp= - C;

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 因此

ΔE = A – B – D

教师点评:

⑴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一条主线。

⑵要分清系统中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发生了哪些转化和转移.

⑶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距离的乘积在数值上等于系产生的内能、即:QFL相对

注意: (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一定和增加量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这也是我们列能量守恒表达式时的两条基本思路。

例3: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波音757飞机以900km/h的速度撞击纽约世界大厦,已知波音757飞机质量为7t,携带航空汽油质量为30t,汽油的燃烧值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64104kJ/kg,飞机长80m,求:⑴飞机撞击世贸大厦释放多少能量?

⑵试估算飞机对世贸大厦的平均冲击力是多大?(设机尾恰好插入大楼) 解答: ⑴飞机撞击世贸大厦释放的能量等于飞机及汽油的动能与汽油燃烧放出的化学能:

12E(mM)v0QM

21(710330103)252301034.62107 2301034.62107

1.410J

⑵飞机撞击世贸大厦时,速度由v0变为零,飞机长80m看作作用距离,所以飞机对世贸

2(mM)v03.710425027

大厦的平均冲击力为:F≈1.4×10N

2S28012说明:能源和高新技术一旦被恐怖分子所掌握,就会成为人类的灾难,纽约世贸大厦就是被飞机携带的航空汽油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而转化为内能,融化了世贸大厦的钢结构导致坍塌。世界各国在积极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十分注意能源的使用安全问题。 问题4: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教师进行情景的引导:匀速的汽车刹车后可以停下来,但是停下来的汽车不能主动运动起来;沙漠沙化后不能自发变成绿洲;打碎的镜子不能恢复原状,人死不能复生等,在提示着我们自然界的一些宏观过程有着一定的方向性。

学生举例:

1、

2、

3、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这叫做能量耗散。

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不便于利用的了。是能源危机更深层次的含意,也是“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的根本原因。

例4:太阳能的储存一直是个难题.科学家发现,盐水湖被太阳晒久了,湖底的湿度会越来越高,并难以通过湖水的对流将热散发出去,而淡水湖不具备这一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盐水湖来储存太阳能.你能分析这是为什么吗?你能根据这规律设计出一种储存太阳能的具体方案吗?(提示:盐水湖中含盐量高的湖水密度大,总是留存湖底不会上浮) 解答:在含盐量高的湖水的表面吸收了太阳能之后,部分水分被蒸发,使湖水表面水层含盐量变大且温度也随之升高.由于含盐量高的湖水密度大,所以这部分密度大、温度高的表层湖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将所吸收的郜分太阳能带到湖底,使湖底温度越来越高。由于湖底盐水密度大于上部湖水密度,因此湖底的盐水不会再向上运动,将热量散失,这就使得太阳能得到储存。

师生总结:

1、能量耗散:流散的内能无法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的现象叫做能量耗散。

2、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

环节三:布置作业:

1、查阅资料:知道能源的分类及其常规能源的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2、知道绿色能源有哪些及其我国利用绿色能源的现状

板书设计

十.机械能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2、能量的转化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可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能源的利用经历

2、能量耗散

第17篇:能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能源化工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系希望通过举办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帮助同学们掌握职业生涯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就业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同学门的就业竞争力。

二、活动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我系学生就业竞争力,我系举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以期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我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固化自己的职业生涯,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创业”,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三、活动主题:规划未来,成就梦想

四、活动地点:能源化工系多媒体室

五、大赛形式:(初赛、决赛)

1.初赛时间:4月25日下午2:00~5:00

参赛对象:能源化工系全体学生

2.决赛时间:5月4 日下午2:00至4:00 ○

决赛对象:初赛选出的50%代表队

六、大赛内容及要求:

大赛内容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近期规划特别是在校期间规划为重点),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内容要求见附件一,占决赛成绩的25%)

(二)、现场展示

(要求用PPT,视频等,展示时限6分钟,占决赛成绩的55%)

(三)、回答评委提问

(回答问题时限2分钟,占决赛成绩的10%)

(四)、才艺展示

(参赛选手可选择器乐演奏、舞蹈、朗诵、曲艺、绘画等方面的技巧、技能进行展示,参赛涉及到的工具等自备。时间不超过5分钟,占决赛成绩的10%)。

七、赛前准备:

1.张贴报名通知、宣传此次大赛活动,同时各班信息员通知到各个班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2.各个参赛选手(可几人为一组)带上参赛选手报名表在会务组报名;

3.邀请基础教研组组长秦会强老师,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4.邀请相关老师和嘉宾,为本次比赛活动做好评委工作;

5.通知参赛同学按照参赛要求做好参赛准备,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演讲稿及PPT。

八、比赛后的准备:

1.初赛结束后,由老师宣布进入决赛的选手及组织名单,并要求指导员进一步指导选手,为决赛做好准备;

2.由黄主任宣布获奖者名单及班级,准备优秀参赛奖,优秀组织奖,并给与班级加分;

3.相关人员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打扫赛场卫生,关闭所有用电设备。

能源化工系

2013.3.

1能源化工系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初赛

信息员:张莉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系希望通过举办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帮助同学们掌握职业生涯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就业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同学门的就业竞争力。根据活动安排,2013.4.25日,我系的23个参赛队参加本次比赛,同学们的精彩展示,深刻的职业生涯意识,赢得了在场评委、观众的掌声和好评。此次比赛在某种程度是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中职生生活学习的目的,有助于同学们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此次比赛的前十名参赛队进入最终决赛,决赛时间为5月4日下午,敬请关注。

第18篇:能源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和电能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发展电能源的种类很多,如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等。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类发电形式,我国由于能源构成的特点更是如此。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发展中国家,而煤炭又是我国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而且这种趋势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虽然在燃煤发电技术上取得很大成效,但火力发电在我国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设备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很多。在火力发电机组中,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是常见的制粉系统。现在多数电厂的该制粉系统仍然使用手动控制,此方式下,系统无法稳定于经济运行工况,造成制粉单耗高,甚至时常出现空磨运行和跑粉现象,产生巨大浪费。 1.2国内外对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研究概况

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火力发电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制粉系统大多数是直吹式制粉系统,对主要应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研究比较少;我国和俄罗斯是使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较多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力体制的改革推进,对于采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火力发电厂积极寻求较优化的运行方式。我国的电力工作者对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集中对制粉系统设备结构调整、设计和综合治理、减少制粉系统漏风、磨煤机的维护与检修、粉仓防爆、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的探讨、控制系统参数的优化及制粉系统自动控制等方面。诸如钢球装载量的试验研究、系统通风量的试验减少制粉系统漏风、粗粉分离器的改造。总的来说,国内对钢球磨煤机本身的研究多于对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整体优化的研究,对制粉系统优化调整的研究理论还不够深入,新兴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少被引入制粉系统优化中,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要我国的电力工作者进行深入的开展。

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火力发电厂作为改革的主体之一。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作为火力发电厂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在运行和优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次论文主要是对火力大电厂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运行调节、制粉系统主要特点、典型事故系处理的论述。从而使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能够达到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1.3论述内容及目的 设计的目的是全面了解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系统特点、主要辅助设备、典型事故预防及处理等,进而以确保制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制粉系统在运行中出现事故能够迅速准确解决,将损失尽可能的降低到最小,同时确保制粉系统设备不被损坏。本次设计主要是确保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及设备 2.1制粉系统概述

现代的大型火电厂锅炉一般均采用煤粉燃烧。所谓煤粉燃烧就是把原煤在锅炉的制粉系统中先经过碎煤机打碎,然后再磨煤机中磨制成煤粉,最后送入煤粉仓中等待燃烧,或者直接送入锅炉燃烧。在火电厂中,以磨煤机为核心的把原煤制成合格煤粉的系统,称之为制粉系统。

煤粉制备系统可以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两种。所谓直吹式制粉系统,就是把煤经过磨煤机磨制成煤粉后直接送入炉膛燃烧的系统;而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是把在磨煤机磨好的煤粉先储存在煤粉仓中,然后根据锅炉运行的需要,将煤粉仓中放出的煤粉经过给煤机送入炉膛燃烧的系统。 2.2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2.2.1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工作原理

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中,从磨煤机出来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过粗粉分离器把粗颗粒的煤粉分离出来后,不直接送入锅炉炉膛燃烧,而是送入称之为细粉分离器的旋风分离器,将煤粉从气粉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储存在煤粉仓中。进入锅炉的煤粉量,用给煤机按锅炉的负荷调节。因此,磨煤机的出力与锅炉燃料的消耗量可以不相等。这样,磨煤机就可以按本身的经济出力来运行,不受锅炉负荷的影响,提高了制粉系统的经济经济性。在电厂中,筒式钢球磨煤机一般都用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中。图2-1给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示意图。

由于细粉分离器不可能把煤粉气流中的全部煤粉分离出来,气流中仍然含有大约10%较细的煤粉。为了利用这部分煤粉,一般把它送入锅炉燃烧。有一种方法就是把它作为一次风使用,即利用这部分含煤粉的气流输送由给粉机下来的煤粉到主燃烧器进入炉膛燃烧,这种系统称为乏气送粉系统。另一种是把它作为三次风使用,即将带有细煤粉的气流送入三次风喷口进入炉膛燃烧,这时利用热风送煤粉到主燃烧器,因而这种系统称之为热风送粉系统。在上述两种系统中,乏气送粉系统使用于原煤水分较小、挥发分较高、容易燃烧的煤种。对于难着火和燃尽的无烟煤、贫煤以及劣质烟煤,由于着火时吸热量大,为了稳定着火,一般用热风送粉系统。 当用的原煤水分很高时,制粉系统的乏气中虽有一定数量的煤粉,但是水分很大,如果送入炉膛,会影响炉内的温度水平,造成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及排烟损失增加。因此,这种情况下把乏气排入大气,这种系统称为开式系统。而上述把乏气作为一次风或三次风的系统称为闭式系统。从总体来看,开式系统虽然损失极少数煤粉,但是还是经济的,不过必须采取一定的除尘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排尘污染。 2.2.2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特点

1、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1) 由于煤粉仓储存有煤粉,或通过螺旋输粉机利用邻炉煤粉,提高了锅炉运行燃料供应的可靠性。

(2)磨煤机运行出力不受锅炉负荷制约,因此,磨煤机可经常处于经济工况下运行。 (3)通过排粉机的乏气中只含有少量细粉,故它的磨损负荷比直吹式制粉系统轻。 (4)通过给粉机调节燃烧煤量,时滞小,改善了锅炉燃烧调节的性能。

2、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1)系统复杂、设备多、管道长、初投资高。 (2)磨煤电耗较高。

(3)煤粉储存在仓中有繁盛爆炸的危险性。 (4)系统多为负压,漏风大,影响锅炉运行经济性。 2.3制粉系统的主要辅助设备

中间储仓式 制粉系统的主要辅助设备有磨煤机、给煤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给粉机、排粉机。 2.3.1磨煤机

磨煤过程是煤被破碎及表面积不断增加的过程。要增加新的表面积,必须克服固体分子间的结合力,因而需消耗能量。煤在磨煤机中被磨制成煤粉,主要是通过压碎,击碎和研碎三种方式进行。其中压碎过程消耗的能量最省。研碎过程最费能量。各种磨煤机在制粉过程中都兼有上述的两种或三种方式,但以何种为主则视磨煤机的类型而定。磨煤机的型式很多,按磨煤工作部件的转速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低速磨煤机、中速磨煤机和高速磨煤机。 2.3.2给煤机 给煤机的作用是根据磨煤机或锅炉负荷的需要调节给煤量,并把原煤均匀连续地送入磨煤机中。国内应用较多的给煤机有圆盘式,振动式、刮板式、皮带式等形式。给煤机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燃煤炉制粉系统,能在很大的负荷变动范围内改善锅炉性能,使过热温度、再热温度和压力温度的控制更稳定,使燃料与所需空气量更为匹配,所需的空气过剩量减少,连续给煤、称量准确、工作稳定、高效节能,是燃煤锅炉制粉系统中与磨煤机相配的先进计量给煤设备。储煤仓中的煤通过煤闸门进入给煤机,由给煤机内部的输送计量皮带连续均匀输送磨煤机中,在输送计量皮带下面装有电子称重装置,该装置主要有高精度的电子皮带称组成,称重传感器产生一个与煤的重量成比例的电信号和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皮带速度信号,同时送入计算器,经计算后得到顺势流量和累计量。

第19篇: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的概念、用途以及物理性质;了解油脂的结构。

2.了解食用油脂对人体健康的意义、科学的摄取油脂,预防高血 脂病。。 3.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指导学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油脂的水解化学性质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油脂的概念、油脂的结构 课题难点

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一听到油脂,你一定说,哎呀,我怕胖,不吃有油脂的东西,其实适量的摄取油脂,是不会让你变胖的,油脂主要的功能是产生热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且对身体的器官也有保护的作用。前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学过烃的衍生物——酯。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脂”。

二、知识回顾

酯分子结构的特征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关系 高级脂肪酸 加成反应

有机氧化反应: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有机还原反应: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用已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可口的饭菜离不开油脂,油脂是人类的主要实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下面我们来学习油脂的成分与性质。 [板书]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汇报]实践活动(生活中有那些食用油脂):

1、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豆油、棉籽油、花生油等。

2、花生油、豆油。

3、油脂在化学成分上都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所生成的酯。

4、在室温,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做脂肪。脂肪和油统称油脂。 油脂的成分

[讲解]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它的结构怎样呢? [启发]写出硝酸甘油酯的结构简式?写出乙酸甘油酯的结构简式?

[讲解] 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 当R

1、R

2、R3相同时,叫单甘油酯。当R

1、R

2、R3不相同时,叫 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板书]单甘油酯、混甘油酯 [思考]油脂的熔点与什么因素有关? [阅读]P10最后一自然段。

[练习]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由重要影响:不饱和烃基相对含量越烃基相对含量越

,熔点越

,熔点越

;反之,饱和

。动物油通常程固态植物油通常呈液态的原因是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解]在人体中,油脂进入小肠后被消化吸收。小肠内接近中性的环境,也有利于脂肪酶的作用。胰液中含有消化油脂的脂肪酶。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油脂被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投影]图示:

[阅读]资料卡片—人体内的脂肪

[讲解]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1、供给人体能量

油脂是热能最高的营养成分,1g油脂在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放出热量约为39.3kJ,大约是糖类(约17.2 kJ/g)或蛋白质(约18kJ/g)的2倍。因此,它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正常的情况下,每人每日需进食50g~60g脂肪,约能供应日需总热量的20%~25%。人体中的脂肪还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

2、脂肪酸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的储存。

油脂是热能最高的营养成分,1g油脂在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放出热量约为39.3kJ,大约是糖类(约17.2 kJ/g)或蛋白质(约18kJ/g)的2倍。因此,它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正常的情况下,每人每日需进食50g~60g脂肪,约能供应日需总热量的20%~25%。人体中的脂肪还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

[板书] 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1、供给人体能量

2、脂肪酸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的储存。

3、合成人体所需其它化合物原料。

4、多种生理功能。

[阅读]资料卡片:“必需脂肪酸”,主要是指人体必需的又无法直接合成的只能通过食物摄取的亚油酸(n-6)、α-亚麻酸(n-3)。如果长期缺乏必需的脂肪酸,会对婴儿湿疹、前列腺素分泌、皮炎、注意力和认知过程等产生严重影响。而人体所需的其他主要脂肪酸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主要脂肪酸失衡,就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因此,科学合理的脂肪酸摄入,是人们保持心脑血管健康的有力保证。 亚油酸是一种脂肪酸。

分子式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学名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

亚油酸与其他脂肪酸一起,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动物脂肪中的含量一般较低,如牛油为

1.8%,猪油为6%;

优质亚麻酸和脂肪酸不足和主要食物营养元素不平衡,是当前中国食物发展和膳食营养改善的重中之重。一般说来植物油及海洋鱼类脂肪中必须脂肪酸的含量高。

[阅读]资料卡片,思考油脂为何酸败?

[讲解]含双键,双键被氧化。防止方法:加入食品抗氧化剂: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油脂属于酯类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2.下列物质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A.植物油

B.甲苯

C.裂化汽油

D.直馏汽油 3.油脂皂化反应后,为使肥皂和甘油充分分离,可以采取下列操作中的() A.盐析

B.分液

C.过滤

D.萃取

4.提取植物种子里所含的丰富油脂,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加水溶解后分馏

B.用有机试剂溶解后分馏 C.用碱液溶解再蒸发

D.榨取 5.实验室中要清洗沾有下列物质的试管,试填写所用的试剂。

(1)苯________ (2)硫________ (3)碘________ (4)铜________ (5)银镜________(6)苯酚________(7)豆油________(8)MnO2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A 4.B

5.(1)汽油 (2)CS2或热NaOH溶液 (3)酒精 (4)稀HNO3 (5)硝酸 (6)NaOH溶液 (7 )NaOH溶液 (8)浓HCl

课堂小结

一、油脂的成分

1、油脂的分类

2、油脂的结构

3、油脂的饱和度对熔点的影响

二、油脂在体内的变化

1、油脂的主要功能

2、油脂的化学性质

三、油脂代谢与人体的健康

四、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

课后习题 P12

板书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一、油脂的成分

单甘油酯、混甘油酯

二、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1、供给人体能量

2、脂肪酸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的储存。

3、合成人体所需其它化合物原料。

4、多种生理功能。

第20篇:第三章 第1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学设计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单元整体分析

【整体分析】从课程设计来分析,体现学科素养,以地理学科思想为思维起点,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经济发展为条件,以实现区域的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练区域资源开发的方法。教材选用了山西煤碳基础建设的案例,分别从区域矿产(煤炭)资源优势条件、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区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归纳了矿产基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会对所有矿产基地的建设会分析。选用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案例,分别从区域的自然背景、早期开发的状况(后果)、综合开发的目的、措施及结果等方面习得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和思路既关注区域内“点资源”的开发(矿产基地建设),也关注区域内“面资源”的开发(区域内资源的综合开发),这样就对一个区域内的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开发,学生的习得这些方法后,就可以在借鉴中,科学地分析区域资源了开发了,如石油基地建设、有色金属基地建设及某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某岛屿资源的综合开发、某湖泊资源的综合开发等,都可以解决,这就是学会,这就是学科素养的培育。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查趋势】 ①内容探究:结合能源基地区域图,考查能源开发条件评价、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常结合流域开发前后植被、居民点、耕地变化示意图以及河流流量变化示意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以及开发措施。②形式探究: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系数在0.6左右,分值为4~8分。③热点探究:山西、西南地区、西江、长江中上游、黄河上游、太湖、洞庭湖、舟山群岛综合开发等。 【逻辑结构】

1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

【教学目标】

1.识记: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理解: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的措施。

3.应用: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4.拓展:归纳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 【教材分析】

1.知识清单:一是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所涉及到相关概念、资源及能源的分类等;二是山西能源基础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内蒙古能源基础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能源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

2.方法体系: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学科技能:主要用案例归纳方法、读图思考法等学科技能,分析资料、获取信息。二是学科方法:综合法与比较法,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以分析区域特征,并以能源基地建设为主题归纳区域特征。

2

三是实践方法:①区域特征分析矿产资源的优势条件;②能源(矿产)基地建设(扩大开采、增加外运能力、加工转换);③能源(矿产)综合利用(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④能源(矿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矿坑的生态恢复、提高资源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治理“三废”)。

3.观念体系:一是学科思想,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在自然资源的开发既为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涉及区域生态的平衡问题,所以资源开发既关注的是资源的开发,也要关注区域生态问题;二是我国五大发展中的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三是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生产规模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消费量都会增大,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又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呢?就是要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学情分析】

1.已知与未知:①已知:有关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知识清单、案例归纳法、综合法、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都是学生已知的内容。②未知:怎样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是未知的。

2.想知与难知:①想知: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能够迁移解决其他矿产基地建设是学生想知的。②难知:怎样从案例同归纳出矿产基地建设的方法是学生难知的。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课程资源】

1.教材:教材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为案例,通过设计了三幅“读图思考”,两项“活动”、三篇“阅读”等材料,为学习思维训练准备了素材。

3

2.课件:系统性地设计了学习路径及方法提练的思路。3.练习:拓展应用,达成应用目标。

4.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生生活经验,在知识同化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案例归纳法 看想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具体内容见课件) 新课导入: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有关资源的知识清单:资源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关系

(1)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自然灾害的关系 (2)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区别 (3)资源的类型

(4)自然资源、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5)能源的含义与分类

(6)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 (7)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供应紧张)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1)资源优势条件 (2)能源基地建设的内容

(3)能源基地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4)能源综合利用:与本地资源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5)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采矿区的生态修复;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既保护生态,又针对老工业衰落的整治);三是提高煤炭的利用技术; 四是“三废”的治理。 3.学习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 一是课前从教材中整理出知识清单;

4

二是熟记清单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三是熟习知识清单过程中,发现有什么疑问?请在课堂上提出质疑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方法训练思维化 (一)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 第一步:区域特征分析

①原理:综合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以能源基地为主题的区域特征分析;

②事例: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

第二步:能源基地建设 ①建设措施

②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是外运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三是能源基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三步:山西能源基地的综合利用 ①综合利用的措施

5

②综合利用的意义

第四步:山西能源基地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①产生了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②办法和措施

一是采矿区的生态修复办法;二是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水平;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内容; 四是“三废”的治理方法。 (二)内蒙古能源基地建设方法

用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分析内蒙古能源基地怎样去建设?并以此归纳方法。

教学小结:由学生根据上述学习归纳出矿产(能源)基地建设的方法,并能迁移到其他矿产基地的建设中去应用。

【课后作业】

1、训练目的:以近年高考题为例,重视学生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2、训练要求:一是学生必须在40分钟内定时定量完成。二是对完成中有困难的地方由学习小组内先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问老师。三是书写要规范,主观题术语准确、语言精练、逻辑合理、层次清楚。四是本次作业由第7学习小组

6

负责讲评。

3、作业内容:《第三章 第1节课后作业提升》 【教学反思】

7

21世纪能源教学设计
《21世纪能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