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南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1 08:36:08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学南音教学反思

关于中学校本课程—泉州“南音”的教学研究与反思

黄秋玲

在音乐课上,我问多位同学喜不喜欢南音,他们都回答:“听不懂,也不知道什么感觉。”这让我惊愕不已,并留给我无限思考。作为植根于闽南花锦山川,有着“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民族乐苑的奇葩” 美誉,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南音,如今却面临着听众“断代”非常严重的现象。如何加快南音的普及,培育南音保护和传承的土壤,让其焕发新生命力,引起人们关注和探讨。

在我们的印象里,南音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心里的歌,是思乡切切的游子的天籁,是古典雅韵的安静缠绵。通过走访村落间的南音社,我们发现南音的发展现状和印象中的差不多,在南音社中,绝大部分是一些老人,很少发现年轻人的身影。于是我对十五至三十岁的人群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大群众对南音的了解还是很少,南音传播难题已成为制约南音传承和发展的最大障碍。 走进校园,发现许多学校都建办了南音社团,组建南音兴趣小组,泉州中小学还举办一年一度的南音比赛,这些都对南音的传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南音这个特色文化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已经慢慢地进入校园,成为校园另一道风景线,然而,据不完整调查,真正开设校本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以南安2014年度的中小学南音演唱演奏比赛为例:小学组相对开设学习的多,但是占全市的小学是极少的比例。另外中学组的更少,而且参赛选手并不完全来自有开设南音课的学校。为此,我认为中学南音的传承和发展,应注意以以下几点:

(一)南音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

泉州南音保存着中原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悠久历史、丰富内涵深受世人瞩目。这种高深优雅的戏曲文化,能历经千年而流传至今,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先辈们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积累下来的诸多“法度”,如引、搭、贯、接、过撩、做韵、唱词叫字等,这些原生态文化,应原原本本继承下来,并当做宝贵财富予以保护。在当今科学十分发达的社会,青年人已不满足目前南音的现状,因此南音的创新发展是必经之路。南音工作者是南音发展道路上的领路人,在南音中加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南音既传统又现代,即在创作南音戏曲时,在传统音乐元素中添加现代的音乐元素将促进南音在青年人中的推广。同时积极探讨能否将南音的舞台形式也加以改变,例如将其以合唱形式展现,多人合唱展现不同的层次音高,吸引听众。

(二)南音发展保证传承的连贯性

无论是南音工作者还是其爱好者都面临“老龄化”,因此,推动南音发展应从娃娃抓起,南音发展校园化就不会只是空谈。

1、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除了在南音专业开展专业教学外,应在高校范围内扩大南音教学规模,如在各高校开设南音选课、创办南音社团、在学校进行南音表演等,邀请大学生参与其中,为大学生提供多种途径以接触和了解南音,从而提高南音的教学层次。

2、鼓励大学生进行南音创作。南音作品的滞后性要求我们在南音中注入新的元素,而大学生是流行文化的代表和生力军,因此鼓励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现代元素带入南音的创作中,使南音作品更贴进现代生活,更现代化,这更易于南音的创新与传播。

3、创新发展南音的舞台表现形式。例如将其以合唱形式展现,多人合唱展现不同的层次音高,吸引听众。南音普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在青少年中普及南音才是最根本的传承。进一步在学校普及南音课程,在提升普及量的基础上保证教育的质量。将老艺人、民间音乐家和地方馆阁的表演艺术家引进校园,以讲座或演出的方式使学子们融入这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中,使学生与专家进行互动,便于学生接收大量传统音乐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南音的传播与普及,同时也能使学子们感受到南音的魅力,进而欣赏并喜欢南音这一传统艺术。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南音传播的重要平台。一是为学生搭建平台,给予学子们表演的机会。由于艺术的舞台魅力往往不同于剧场的体验,学生在舞台上和舞台下对艺术的体验差别很大,因此,亲自参与和欣赏感受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二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深入民间,走访社会大众,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人们对南音的看法,普及南音的基础知识,宣传南音的魅力,加深南音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也能开阔眼界、磨练意志,增强专业水平。

(三)南音发展应借助社会平台

南音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可通过建立南音基金会为南音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南音的传播离不开社团以及媒体的支持。南音社团的发展是南音传播的载体,而媒体则是南音宣传的一种主要途径。社团可举办多种形式的比赛及交流活动,比如以市级或者县级进行南音比赛;在传统节假日进行南音踩街活动;定期与其他南音社团进行交流活动,并邀请社区或者高校学生参与;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南音下乡活动;媒体开设专栏进行南音基础知识以及音乐学习等方面的传播,关注南音社团以及有关南音活动开展。

(四)南音发展需引起基层政府的重视

国家在推动文化大繁荣的同时,各级政府也更加关注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南音是属于闽南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南音的发展。

1、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本着传播南音文化,传播闽南人优秀品质的信念,政府应考虑在支持传统文化方面进行财政支持,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南音的改革以及南音的传播途径的拓展中,从而有效地扩大南音的参与人群。同时,政府应推出监督机制,使资金切实到位,并准确的投入南音的发展中。要抓住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契机,大力发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形成有利于“非遗”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同时努力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2、加大对南音的投入和宣传。政府对南音的投入,不应该仅仅只停留于口头上,而应该加大一些更具实效性的投入。如政府能够以官方的名义定期开展南音的交流和比赛活动,从而更大程度地扩大南音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五)南音对于青少年人群的推广和在学校中的创新方式

1、南音的节奏,南音的唱法,以及歌词不能让多数人明白。

2、南音在人们心中,是一种比较古老,死板的音乐。

3、多数人认为南音较陌生,没有从小培养对南音的兴趣。大部分家长,更喜欢孩子学习流行乐以及钢琴等乐器。

推荐第2篇: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

南音,又称弦管、锦曲、南乐、南管,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南音是闽南民间乡土音乐,萌生于泉州。南音乐曲的曲调、风格,有的与南戏音乐相互交融,有的直接吸收南戏选段和大唱段的乐曲,经加工改造,使之减少戏曲味,更符合南音的特点。至清初,南音已有成熟的清唱散曲、套曲和器乐演奏辩,并一直流传到今天。南音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以泉州话演唱,演奏活动在闽南侨乡十分流行,城镇乡时常可闻丝竹管弦之声。据不完全统计,泉州所属各县(市、区)共有南音社团500多个,其中专业团体有泉州南音乐团,厦门、漳州等地也有专业、业余南音乐团。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南音远播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成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世代珍视和竞梧传唱的乡音,其演唱、演奏风格保留着故乡泉州的传统特色。

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谱是唐大曲遗存,词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曲、道情的东西,吸收楚歌、吴歌、潮调及闽南地方音乐,并吸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南音的表演形式和音乐内容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很高,代表曲有《八骏马》、《梅花操》等。

泉州南音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泉州南音研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化文化部列入“中亚——东西方文化间对话”项目计划。

泉州高甲戏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1] ,最初源于明末清实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和台湾省,还流传到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

高甲戏的演出剧目分为“大气戏”(宫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生旦戏较少。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大半来自京戏、木偶戏和布袋戏,小部分是吸收梨园戏的,还有一些是艺人根据历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编而创作的。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可以演员按剧情顺口溜。唱做也较自由,没有一定的台位,演出时间可长可短。

高甲戏的音乐唱腔兼用“南曲”、“傀儡调”和民间小调,而以南曲为主。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伴奏乐器以管乐、唢呐为主(解放后改用琵琶为主),此外还配有横笛、二弦、三弦等。打击乐器及其打击方法与京剧相同,如〔冲头〕、〔长锤〕、〔急急风〕等,但“三通”和“出将”时则与京戏不同。丑旦戏或轻松场面加用双铃、响盏等。解放后,1951年成立泉州大众剧社(1957年改为泉州市高甲戏剧团),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 ,《桃花搭渡》、《扫秦》荣获剧本奖和演出奖。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木偶戏

泉州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1957年定名为线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属于傀儡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元以降,即流传于泉州地区,俗称嘉礼戏。经数百年传承,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规制、表演线规、偶像制作工艺及丰富的演出剧目和独特的剧种音乐—— 傀儡调。江总书记在泉州视察时,饶有兴趣地观看雕刻精美的泉州提线木偶。 历史渊源

福建泉州素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的美称。

相传唐末王审知入闽时,傀儡戏就随之传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福建泉州汉族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了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到了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木偶制作技术大大提高了,艺人们根据《目连》、《西游》、《封神》等戏的特点,创造了不少花脸、鬼脸头像。同时改进了活动头像,把木偶又前推进了一大步。 种类划分

泉州木偶戏分掌中木偶戏与提线木偶戏两种。

掌中木偶戏,福建汉族民间俗称布袋戏,自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把小小的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结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在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其戏剧精品有传统剧目《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

掌中木偶戏,顾名思义,是因为它能将戏偶套入十指,在手

中操弄。至于为什么也叫“布袋戏”?相传有多种说法:有人说,从前,布袋戏的演出从一地到另一地。艺人们将木偶收于布袋中,以便搬运而得名。也有人认为是木偶的衣服四四方方如布袋所致。另一说是:布袋戏演出时,舞台的布帷下,通常置有布袋,上搁竹杠,放置木偶,因得“布袋戏”之名。真正的起源已经无从考究,只有少数稗官野史的记载。

布袋戏可能是由唐代傀儡戏演变而来。相传是明代嘉靖年间,晋江落第秀才梁炳麟从街头说书发展为“隔帘表古”而形成的。

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以维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稗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于是,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因为木偶演于掌中,人称此为“掌中戏”,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如今,掌中木偶戏这颗祖国民族戏曲中璀璨的明珠,在其发源地泉州晋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晋江木偶戏剧团也以独具的风采蜚声艺坛,驰誉海内外。该团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发掘和继承传统,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非常重视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大胆探索,不断给古朴的传统艺术灌注新的活力,先后在1999年和2002年福建省第21届、22届戏剧会演中获得优秀剧目奖和九项大奖;其中《五里长虹》还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3届“百花文艺奖”和文化部第九届国家文华新节目奖。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悬丝木偶”、“线戏”、“弦丝傀儡”,顾名思义由其操作的弦线而来。旧时,闽南人逢吉庆盛事,常邀请木偶戏来演出庆贺,故提线木偶戏又称为“嘉礼戏”。提线木偶的每具木偶身上系有16条提线,最多的有30多条,由艺人在幕后操纵表演,使没有生命的木偶摄入思想感情,从而演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精彩动人的故事。正是“顷刻驱驰千里外,古今事业一宵中”。清人蔡鸿儒在《晋水常谈录》曰:“傀儡,木偶也,今俗之线戏„„泉人最工此技。”

清末民初,号称“嘉礼才子”的林承池在当时反帝思潮影响下,曾与文人杨秀眉创作了《说岳》、《水浒》等连本戏,从而把木偶戏脱出仅服务于婚丧喜庆的圈子。林承池、连天章等人,还创造和改进了不少表演艺术技巧。如拔剑、插剑、弄蛇、伞舞、织布、弄钹等,大大丰富了提线木偶戏的表演艺术。

泉州提线木偶传统剧目有七百余出,而且都以抄本形式世代相传。其中有些戏文,如《窦滔》,尚为全国其他戏曲剧种所罕见。经数百年传承,泉州提线木偶戏已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规制、表演“线规”、偶像制作工艺及丰富的演出剧目和独特的剧种音乐—— “傀儡调”。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各类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木偶戏种。“傀儡调”声腔刚健质朴、粗犷高亢,至今仍保留着三百多个曲牌的旋律曲调。

泉州提线木偶表演难度较大,每个木偶形象都设置有16条至30余条纤细的提线。历代艺人凭借精湛的传统线规和娴熟的表演技巧,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角色,体现了泉州提线木偶细腻逼真、生动传神的艺术特色。许多年来,泉州提线木偶戏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创造了以提线木偶表演为主、综合杖头木偶和掌中木偶于一台的新颖演出形式,受到中外观众欢迎。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与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汉族传统工艺珍品。

历史悠久的中国木偶艺术流传至今,在泉州地区仍然盛行不衰。泉州、晋江、惠安等专业木偶剧团,其表演精彩、细腻、传神、逼真,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誉满中外。1960年,晋江木偶表演艺术家李伯芬和漳州木偶大师杨胜、陈南田等组成的中国木偶艺术团,参加罗马尼亚国际木偶联欢节,表演的《大名府》、《雷万春打虎》,荣获一等表演奖和金质奖章。1979年,泉州木偶剧团赴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演《火焰山》,获得一等奖。1980年,晋江木偶剧团创作的《白龙公主》参加全国戏剧会演,荣获文化部的嘉奖。1988年,著名木偶艺术家黄奕缺携带《驯猴》等3个精彩小戏,赴日本参加国际木偶节,获得很大成功,好评如潮„„

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如今,泉州已先后举办五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每届“国际木偶节”中,众多国内外的木偶表演团体汇集泉州,进行木偶精品节目荟萃展演与交流,使得“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成为一种大型的多边性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盛会。许多参加展演交流的外国艺术家们赞叹:“我们走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而像泉州这样精彩的木偶戏还从未见过,泉州不愧是木偶之城!”“真正的东方古典艺术!”„„ 我们深信,在泉州广大木偶艺术家和木偶戏艺术爱好者的关心支持下,泉州的木偶戏一定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从而把这古老的艺术推上新的发展阶段,使这朵艺苑奇葩开得更加鲜艳,香溢人间!

石狮民风习俗

(一)婚嫁

石狮境内的男女婚嫁,历来有一整套繁琐礼仪。首先是提亲,由媒人或亲友介绍男女双方情况,经父母同意,确定议婚意向。提亲后送庚帖,即“提生月”。媒人把女方用红纸书有生辰日月的庚帖送至男方家。男方将其压在厅堂神龛香炉底下。3天之内,若家事顺遂,即谓“三日圆”,适于缔亲。“三日圆”之后,男女双方择日央请婶姆、长辈到对方家中察看仪表,了解人品和家况,谓之相亲。

结婚当天清晨,男方安排花轿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头罩乌巾上轿.挥泪哭别,然后“封轿门”。花轿一到男家,即由新郎撕去封条,“踢轿门”,由一男孩将新娘“请出轿”。新娘在两位婶娘的牵扶下,步经厅堂进入洞房。进洞房后,由新郎挑去新娘罩头乌巾,夫妇共吃“相见圆”(红色糯米丸)。是夜,新郎新娘在厅堂跪拜天地,然后开始“吵新娘房”(闹洞房),尽情逗乐。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妻回娘家,称之为“做女婿”。娘家办酒席接待新女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自由婚姻,一夫一妻制。童婚、纳妾、嫁木主、女婢陪嫁等婚姻劣俗废除。未婚男女两相情愿,符合结婚年龄,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开个茶话会或“旅行结婚”,即告婚礼完成。“提亲”、“送庚帖”、“相亲”等旧俗大都

自行消失。

20世纪50年代后,新娘出嫁改乘装饰喜气色彩的三轮车。80年代后,新娘出嫁,乘小轿车。70~80年代,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旧有婚俗渐次回潮。90年代,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日盛。石狮市人民政府大力倡导婚事简办,经常举办集体婚礼,由镇长或村委会主任主婚,各家亲友欢聚一堂,举行茶话会,分送喜糖,简朴隆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城镇“担盘”也为双方举办联婚宴席所取代。

(二)生育

民国以前,石狮农村和沿海渔村普遍采取土法接生,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高。致使境内有许多愚昧落后的地方生育习俗。

产妇临盆,家人煮甜鸡蛋让其吃下“压肚”。产后一个月内,妇女一日多餐,要吃姜油煎炸的鸡蛋、线面,以及鸡鸭、参茸等滋补品,为其祛除风寒,恢复体质。产妇忌吹冷风和浸洗冷水,外人不得进入“月内房”。

婴儿出生,初哺以甘草黄连汤以至珍珠粉,后喂以母乳。婴儿出生9日,长辈为其安置摇篮。出生14日,生男者得向堂亲邻里分赠“糖豆”报喜,并给产妇娘家送去香油饭,俗称“报生饭”。娘家则回赠鸡、鸭、鱼、蛋、线面等食品,给产妇“补月内”,同时送给婴儿四衫、四裘及被裙等物。到了满月,娘家得备办“满月红”(婴儿穿的红衣服)、虎仔帽及布料送到男家,并蒸“满月圆”和相当数量的鸡蛋,供婴儿“剃头”之后分赠亲友;男家则回赠粿粽、“三牲”等物。满月前一天,请理发师为婴儿“剃头”,在婴儿后脑勺留一小撮羊尾巴,俗称“寿毛”,寓意长寿百岁。“四月日”(4周月),开始让婴儿坐轿车,婴儿的姑母赠予“涎围兜”,外婆家则赠予裘衫、金银手链、帽子、布料及面制“四月日桃”。男家则以粿、粽回赠。 十六岁,男称“成丁”,女称“及笄”,意即长大成人。于是大办酒席,隆重庆贺。外婆家赠送毛巾、扇子、服装、布料、金首饰、自行车以至彩电、摩托车等丰厚礼物。其他亲友也都有比较贵重的馈赠。十六岁是最后一次祀敬床母、檐口妈和七娘妈等神明,除供品特别丰盛外,有的还把亲友赠送的首饰、衣物、电器等礼品一并陈列敬神,让人参观,藉以炫耀孩子的“贵品”。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科学的普及,社会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生育上的陈规陋俗已渐废除,但某些习俗仍被沿袭。

(三)寿庆

石狮人做生日,均以农历出生年月为依据。逢十,即五

十、六

十、七

十、八十岁,称“大生日”。但也有提前一年做生日,即七十九做八十生日。因方言“九”与“久”谐音,寓意长寿。不逢十则为“闲生日”。以前,由于人口平均寿命较短,一般娶了儿媳、嫁了女儿,有了孩子,五十岁便开始做“大生日”。“闲生日”较为简单,一家人(包括已出嫁女儿)团聚,早晨吃吃鸡蛋线面.中午加加菜即可。做“大生日”则颇为隆重。寿庆前夕,在外地的儿孙辈都要提前回家、女儿则要和女婿、外孙回娘家,同时送来猪脚、线面、金首饰等寿礼。石狮境内还有在做“大生日”时为长辈做寿衣、置寿板,以示孝道的习俗。做寿衣称做“张老衣裳”;置寿板,即预备老人百年后收殓的棺木(有的只备木料)。运寿板时,要请“红甲吹”迎送。寿板以红漆为底色,绘有二十四孝图案,并用新草席包扎,挂上红布,再插以金花,然后竖放在祖厅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和卫生保健条件大为改善,人生七十不算稀,故大多数到七十岁才开始做“大生日”。改革开放以来,时兴送生日蛋糕。做大寿前一天,要“惠面”,均用熟面分赠族亲邻居(今为方便起见,则以快熟面和猪肉罐头代之)。寿诞当天,天未亮时,有的人家还摆香案敬天公,叩谢上苍保佑老人健康长寿。旭日东升时,儿媳妇到祖厅焚香点烛,敬五果,放鞭炮,为长辈祝寿。早餐,合家吃寿面,各加2个太平蛋。中午,则在家里或到酒家大摆寿筵,宴请亲友邻居,来者多以大红烛、喜炮作贺,也有过从甚密且家庭殷富的亲友,赠送电视机、电冰箱或沙发等贵重器具。90年代,有的还在有线电视台点歌,或放映电影以示庆贺。祝寿礼毕,让已婚女儿、孙女等至亲带回寿面等物以分送邻里,欲称“压筐”,意为“内外欢喜”。

(四)丧葬

石狮境内历来葬礼隆重,葬仪繁琐。凡年上半百或已身为祖辈的老人临终前夕,将其抬到祖厝厅堂,置于用4块床板搭成的简易床铺上,为其更换寿衣,俗称“上厅边”。老人辞世后,即用被单将其盖紧,并在尸体上放置一面铜镜。

丧家门口悬挂白布,门上贴白色挽联;分派堂亲到诸亲戚家“报丧”。被报亲戚,应给报丧者一杯清水,让其嗽上一口,余者倒掉以示添“彩气”。

老人去世后,多在翌日由“土公”将尸体抬移入棺,并用冥纸、面巾填塞“寿内”,然后封棺钉盖。其时,道士做法事,唢呐哀鸣;倘有生肖与死者相克的,应自回避,以免冲煞。倘为妇女去世,应待其娘家亲眷观看后,方可入殓。入殓后,即将死者用过的衣物,草席等物送至村外荒郊焚烧,俗称“送草”或“送脚尾”。 “送草”后设置灵堂,堂上立置纸龛和死者遗像,灵柩停放堂中,四壁列置亲友送的挽幛、花圈。就近另设“丁忧所”,接待亲朋故友及有关人士吊唁。亲友邻居的赙仪,俗称“金银礼”,由族亲专人签收。守灵时日少者1昼夜,多者3~7日。守灵期间,每早由媳妇、女儿在龛前哀号;崇佛信道者大多还“做功德”,请僧道摆神坛,做法事,超度亡灵。

出殡时,棺夫先把灵柩移至宅外开阔地,孝男孝孙跪列两旁。孝眷跪地哭挽,行过“棺前祭”,送葬队伍徐徐行进,锣鼓阵阵,哀乐齐鸣,哭声凄切。出殡队伍前面、左右均有数人沿途“压金银”、鸣放鞭炮。有的还特制一面“灵旌”,由族中命相最好的年青人骑马执旌于队列之中。同时,聘请一位武官骑马殿后。灵柩抵达墓地,先祀“后土”,再行墓前祭。诸礼完毕,棺木落土,孝眷以丧服掬土一一,依次绕墓地一周,徐徐将士撤入墓中,俗称“帕土”。此后即由送葬族亲邻里合力封盖墓穴。尔后,送葬队伍红灯前导“归虞”,俗称“返主”。丧家设宴飨客。“返主”后,立纸龛满7日,即行“倒龛”,把厅堂中之纸龛焚烧。丧事完毕之后,丧家要以咸煎、粽子(后改为咸糕子及饮料)答谢亲友邻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丧事简办,开追悼会,不送纸烛送花圈。石狮建市后,市人民政府颁发(石狮市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火葬,丧事简办,限制送葬乐队,废除殡仪活动中的封建迷信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俗,深受群众欢迎。1997年1月,石狮市实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

石狮风景名胜

石狮山海交融,滨海旅游优势独具,67公里的海岸线岛礁棋布、碧海银滩,省级旅游度假区“闽南黄金海岸”和省重点旅游项目“海洋世界”点缀其间,港湾优美,风光怡人,是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石狮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姑嫂塔、六胜塔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海上航标,也是闽南侨乡的重要标志。永宁镇镇海石、蚶江海防官署碑记和唐代与台湾鹿港对渡的林銮古渡,是台湾与大陆经

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标志,永宁城隍庙、虎岫寺、朝天寺、洛伽寺则是宗教圣地。

灵秀山

于福建省石狮市西南境内,海拔174.2米,与泉州城东的灵山,晋江安海的灵源山成鼎足之势,并称为泉州“三灵”。灵秀山前有高耸的宝盖山。

再借亭

位于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西南的林銮古渡”边,据传此亭是明代蚶江一带军民纪念曾樱而建的。曾樱任分巡兴泉道时,政绩突出,抗倭奇功,后“皇恩‘再借’巡视海道”。

亭内有一石碑,高2.71米,宽0.93米,厚0.16米,中镌“再借亭”三个大字,右镌“都指挥黄浮阳率部捕队兵立”,左镌“张瑞图题”。

姑嫂塔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塔身从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

传说在很早以前,石狮宝盖山下有一户农家,父母过世后,兄妹两相依为命。后来阿兄娶了妻子。妻子非常贤惠,对小姑也非常好

。一家三人虽然生活清苦,却也过得平平淡淡,没有缺少欢乐。

有一年苦旱,天不下雨,五谷无收。自古闽南地区田少人多,遇到灾害人民无法谋生,就纷纷到南洋。阿兄只好和妻子、妹妹商量,跟着同乡到南洋去。阿兄去了南洋,几年没有回家乡,也没有寄来一封信。他到底是死是活,是好是坏,真叫姑嫂两人牵肠挂肚,日夜思念。姑嫂两人经常登上宝盖山顶,对着大海看啊看,可是每次却只能看到一个灰蒙蒙的大海,哪有阿兄的归帆?

为了能看得更远的大海,她们一次又一次的扛来石头,堆迭起来,年久月深,成为一个高高的站台,她们站在石台上,踮起脚尖,不停地看啊盼啊,可是一月过了又一月,一年过了又一年,阿兄还是没有回来。有一天,姑嫂俩看到孩子们在放风筝,心想,可以写封信,把它绑在风筝上,让风筝随风飘到南洋去。可是放

风筝,得有风筝绳索。姑嫂俩就剪下自己长长的头发搓成风筝的绳子。

这系上家信的风筝,飘到南洋上空落了下来。系在风筝上的家信被番客们捡到,辗转传到阿兄的手里了。原来阿兄到了南洋后也没有找到什么好出路。他落泊在外,没有脸面给家里写信。他读完姑嫂俩这血泪写成的家信,悲痛大哭,就急急忙忙收拾行装,赶回故乡。

这日,天气晴朗,姑嫂两人又登上宝盖山顶的站台,对海眺望。一会儿,大海出现了归帆,亲人相聚就在眼前了。可是,就在这一刹那间,狂风大作,海浪滔天,船翻沉海底。姑嫂眼睁睁看着即将相会的夫、兄葬身大海,惨哭几声,相抱跳崖自尽。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这对姑嫂,就在姑嫂俩迭石堆台的地方,建了一座石塔,叫姑嫂塔。这当然是传说,但姑嫂塔的传说却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的历史见证,是人间最深沉感情的记载。

石狮特产之一古浮紫菜

据了解,石狮市祥芝镇古浮村紫菜种植有50多年的历史,该村位于泉州湾入海口,有优良的港湾和广阔的浅海滩涂,种植紫菜条件得天独厚,紫菜品质优异。长期以来,“古浮紫菜”一直以光滑细腻的菜质、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古浮村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几名养殖户正在忙着精心包装紫菜。据悉,2009年,合作社统一了古浮紫菜的外包装,规范“古浮”商标标识使用。优质的古浮紫菜从此穿上了“新衣”,有了自己的识别标志,这些新包装古浮紫菜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市场认可,“身价”上涨了2—3倍,古浮村养殖户的紫菜销售收入也随之提高了近50%。“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商标的又一层提升,今后只有在石狮市祥芝镇古浮村生产的才能称为‘古浮紫菜’。”据石狮市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已有100多户紫菜养殖户,紫菜养殖总面积达1500多亩,产值350万元,古浮紫菜成为石狮沿海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古浮村紫菜种植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该村位于泉州湾入海口,有优良的港湾和广阔的浅海滩涂,种植紫菜条件得天独厚,紫菜品质优异。早在1958年9月,这里就开始了人工养殖紫菜

附苗试验。1963年3月,原中央水产部投资23万元在古浮村建立全国第一个紫菜养殖试验基地,同年,紫菜全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并向全省推广。“古浮紫菜”具有光滑细腻的菜质、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价值等诸多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截至目前,该村有100多户紫菜养殖户,紫菜养殖总面积达1500多亩,产值350万元,古浮紫菜已是沿海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石狮特产之二红膏蟹

红膏蟹主要产地为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位于晋江和洛阳交汇入海处,淡水与咸水交融,很适合蟹的生长。石湖蟹健壮肥美,营养丰富,浑身膏红,故名“红膏蟹”。

石狮特产之三甜粿

谈起石狮的特长,自然少不了甜粿,而说到石狮的甜粿,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义兴”这一甜粿百年老字号。

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上关于石狮塘头的义兴甜粿厂,是这样描述的:王义兴甜粿,早于清朝咸丰年间已享誉盛名,并畅销东南亚。1981年,王义兴后裔重新在塘头恢复经营。

到达塘头村后,沿着只能容得下一辆摩托车经过的村间小路上转了好几个弯,才到达目的地义兴甜粿厂。从外面看,这只是一幢简单的农家房屋。然而,就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义兴甜粿远销海外,闻名遐迩。石狮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义兴”甜粿这一百年老字号,不少人慕名前来购买。逢年过节,义兴甜粿厂接到的定单不计其数,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义兴甜粿成为他们去海外必带的礼品。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也是义兴甜粿的真实写照。

关于义兴甜粿有着美丽的传说。据说一年大旱,晋江变成了一条小溪,其他的河流都没有水了,田土龟裂,庄稼眼看着就要枯死。民间集资祭祀神灵,祈风求雨。但是求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下一滴雨。这时,有人提醒,祭祀神灵所用的甜粿不对,应该用义兴甜粿。祭祀完毕后,当天就下了一场瓢泼大雨。此后,当地祭祀神灵都用义兴甜粿。另有一个传说。晋江的一个穷秀才屡试不中后,心灰意冷,于是搭一条货船下南洋谋生。临行前,秀才只带了一袋义兴甜粿上船。船行不久,就在海上遇到-,迷失了方向。漂泊了七天七夜后,船上能吃的东西已所剩无几。因为吃甜粿经得起饿,全船的人最后就靠着秀才带的那一袋子义兴甜粿活了下来,并到达了目的地。此后,义兴甜粿在南洋声名日

隆。传说后来下南洋的人都要带上义兴甜粿,才能保证一帆风顺。

石狮特产之四田螺肉碗糕

早年,碗糕是闽南人过年时必备的糕点之一,而且,家家都要做。别的可以没有,但一定要蒸碗糕以供神供佛供祖先。闽南碗糕一是得“发”,就是发酵,象征发达、发财、发家致富。二是要笑,碗糕发得适当,旺火蒸,顶面就会做四五个胀开的口子,叫做笑,象征全家欢欢喜喜笑呵呵。会笑就是好事情,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制作碗糕的主料很简单:糯米、红糖或白糖。

田螺肉碗糕是在传统碗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品种,它的特点是有传统碗糕的外形,但田螺肉碗糕外面更光滑,口感又软又韧,中心还有一块特别韧、特别香的肉仁,就像田螺肉,所以叫做田螺肉碗糕。田螺肉碗糕比一般的碗糕袖珍,现在的早餐工程摊点上,一般都有出售碗糕和田螺肉碗糕。

田螺肉碗糕:前头拼音后头英文

碗糕就碗糕,却与田螺肉扯上关系,这个名称有一种趣味性,在汉语中,田螺肉直接就说明了这种碗糕的特别口感,而闽南方言中的碗糕的得名,则是因为这种米糕是放在一个个小陶瓷碗中蒸的。在英语翻译中,这些将如何表达呢?在中学教英语的周小姐是这样翻译和解释的:碗糕是泉州的方言对这种食品的叫法,所以可以直接用拼音+英语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wangaos teamed rice soft cake。在五星酒店公关部任职的小蔡给的翻译是snail inthe sticky rice bowl cale,他解释说这是按食物材料的方式给出的翻译。

推荐第3篇:南音爱情诗歌

我一路向南

因为你在边关

于是我快马加鞭

想到达你的彼岸

我时常在梦里听到

你起床时的号角

也许你在站岗彻夜未眠

日新月异对于你

不过还是日复一日

于我而言却是年复一年

你还在那个地方

守卫江山

我还在这个地方

守护你和那抹橄榄绿

我默默捧起那一份耕耘

奢求你目光停留在我的方向

可我看到你眼中是祖国的

万里河山

于是我夜不能眠

哪怕一年只见一面

而见的多了

就灵验了我许下的心愿

你在的方向不远

一首军中绿花

就可以来到你的身旁

只是叫唤着在思念在思念

别人永远不会发现。

推荐第4篇:《鸟音》教学设计

《鸟音》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通过批注与交流,体会爷爷的爱鸟之情,并从爷爷的话中感悟出做人的道理。

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课件展示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枝头跳跃的情景,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2、看到这些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画面,你最想说的一个词是什么?(自由、幸福、快乐……)

3、鸟是天地间的精灵,它们的鸣叫千回百啭,它们的舞蹈百态千姿。今天,就让咱们轻轻走近森林,去聆听鸟儿们的歌声,去感受它们的高贵精神吧![悦耳动听的曲子,优美柔和的画面,充满情感的语言,让学生走进了大自然,意在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有5个生字。经过认真练习,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面向全体学生,还学生自主练习读书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注意读准:胡同(tòng)、藤蔓(wàn )、揣度(chuǎiduó)。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重点指导爷爷的三次讲话。[寓检查于指导之中,指导与检查相结合。生在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4、默读课文,了解大意,完成下面填空:课文主要写“我”童年时代极其喜欢 ,并逮了许多放在家里喂养,但在一次捕鸟中听了 ,让我懂得 ,并从 悟出做人的道理。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预设问题:鸟专家爷爷听到笼子里的鸟叫,为什么总是面带愠色?“鸟鸣为其心声”是什么意思?“这正是它的高贵之处,这不为求得人们的欣赏和评赞而歌唱,而只为终生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活着。”这句话怎么理解?“不为名利,不为诱惑”是什么意思?)

2、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准备在班上提出。[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自主阅读。]

3、小组汇报已解决的问题,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对于质疑,有的可以当时“释疑”,有的可以暂时“存疑”,有的还可以让学生继续“生疑”。[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酥、酣、愠、赋、禄。

2、端正姿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握笔做到“三个一”。

3、认真临写:在临写生字的过程中,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⑴“我”极喜欢百灵鸟,捉了许多来喂养。⑵爷爷是研究鸟的专家,却不喜欢“我”喂鸟。⑶一次,爷爷带“我”到森林,教育“我”要爱护鸟类,“我”从中受到做人的启迪。)重点写了什么?在哪些自然段里?(4-18自然段)

2、自由读第4-18自然段,谈谈读后收获。

二、进入情境,激发情感

1、当爷爷把我带到一片遮天蔽日的森林时,我看到怎样的景象?画出文中有关语句并读一读。

2、“仿佛是百鸟之神,把天下所有的鸟都集合到这里开演讲会似的。”读这句话,感受到什么?(森林里的鸟多)连接前两句,指名读,读出鸟之多。

3、“真是不到鸟林,不知百鸟鸣啭的妙境啊!”不改变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4、让我们走进《苗林的早晨》,一起来欣赏这样美妙的境界。(课件播放苗岭的早晨)

5、如果用文字来描写这段乐曲,正如文中所写:它们忽而不约而同地 ,忽而又 , ;间或还有 。(引读具体描写百鸟鸣转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现了森林里的鸟音怎么样?

三、批注课文,文本对话

过渡:此时“我”多想捉几只鸟啊,可爷爷阻止了“我”,只是让“我”听辨,是笼子里的鸟叫得好听,还是树上的鸟叫得好听,读读爷孙俩下面这段精彩对话。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17自然段。(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

2、这段对话写了什么?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过渡:这些对话是爷爷教导“我”的过程,也是“我”逐步明白道理的过程,字里行间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我们琢磨、品味。如果你有想法就随手写在课本的空白处,以供交流。[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是落实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形式之一。]

4、课件展示批注示范,让学生自悟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5、学生边阅读,边动笔批注课文。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去,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思考。[还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

三、批注交流,精神互动

1、以教材文本为中介,以批注“成果”为话题,学生的在小组内展开对话交流。(教师提醒学生学会倾听、适当评价)

2、师生对话,共同成长。[此刻,教学没有了预设性,却有了生成性。它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以学而教,顺学而导。] 重点交流对爷爷说的话的理解与领悟:

(1)“它生来属于大自然,不属于你、我、他。你把它捉住入了笼,便使它失去了原本的天性,成了可怜的玩意儿。”

“你、我、他”代表什么?“原本的天性”你认为有哪些? 小动物学家告诉我们,动物和人类生存所需的生态环境是相同的,损害动物就是损害人类自己。

(2)“鸟鸣为其心声呀!”

联系上下文说说爷爷是怎样具体说明这句话的。从中看出爷爷真是鸟的什么?

只要我们有一颗真正的爱鸟之心,就也能像爷爷一样成为鸟的知音,读懂鸟儿的悲欢哀乐,并与它们共同奏响生命的乐章。

(3)“这正是它的高贵之处,这不为求得人们的欣赏和评赞而歌唱,而只为终身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活着。人要有这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就好了,不为名利,不为诱惑。”

这两个长句子含义深刻,学生不易读懂,如有批注,首先表扬他会思考、敢挑战学习精神,然后帮助理解: a、反复朗读句子。

b、句中的“它”指谁?百灵鸟的本色和特性是什么?人的这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表现在哪?

c、学生再次谈谈自己的感悟。

d、发散思维:古往今来,有些人为功名利禄而身败名裂,但也有许多不为名诱,不为利惑,情节高尚的人。你们会想到谁呢?并能用上“不为___,只为___”的句式说话吗?(如:郑板桥为官,不为荣华富贵,只为能帮一方百姓排忧解难。)

你们说得很好,老师希望同学们也努力做一只充满个性、品格高尚的百灵鸟。

五、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人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篇——《倾听鸟语》[这一环节意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爱鸟情怀。]

六、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大自然,徜徉其间,欣赏了美妙的鸟音,并聆听了爷爷的谆谆教诲,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更加自信,更加有个性。

推荐第5篇:《鸟音》教学设计

鸟音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语言朴实,用词生动,道理深刻,发人深思,通过“我”的经历讲述了笼中鸟和林中鸟鸣叫的不同,告诉人们,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应该自由自在飞翔和歌唱的道理。 设计理念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在阅读中充分展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成长,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爷爷话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自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认识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爷爷与“我”的对话,感悟爷爷话语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疑,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枝头跳跃的情景,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之下,绿树成荫的林中,常常此起彼伏地演奏着连音符都难以谱成的美妙乐曲,那就是百灵鸟们高唱的情歌,这节课就让我们轻轻走进自然,去聆听那来自天籁的声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注意带拼音的字,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文,检查读文效果。

3、默读课文,感知大意,说说通过读文知道了什么。预设:

1、“我”小时候非常喜爱鸟,喜欢养鸟。

2、“我”喜欢百灵鸟,逮了许多在家里养,邻居们也都爱听百灵鸟歌唱。

3、爷爷不喜欢养鸟,也不喜欢“我”养鸟。

4、树林中鸟儿的叫声与笼中鸟儿的叫声不一样。

5、爷爷带“我”到林中听鸟儿的叫声,告诉“我”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鸟,“我”从中受到启迪。

三、直奔重点,交流感悟

1、同一种鸟,在笼中的叫声与在林中的叫声有什么不同?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林中鸟儿——清脆 甜美 笼中鸟儿——哀怜 哭诉 [学生总结,教师相机板书。]

2、作者很快听出了,一样的百灵鸟儿,在笼子里养着的和长在树林里的叫得不一样,但他想不出这是为什么,是通晓天地万物的爷爷的一番教导让他逐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和缘由。爷爷的话字里行间有许多值得我们琢磨、品味的地方,细读爷孙俩这段精彩的对话,数数爷爷说了几次富含哲理的话,认真体会这些话的含义。 师生共同整理: 针对“我”的疑惑,爷爷说了三次教导“我”的话。

3、汇报交流对爷爷说的话的理解与感悟。

(1)课件出示:“花有花色,鸟有鸟性呀„ „成了可怜的玩意儿。” 预设:

A.鸟儿的翅膀是为了自由自在地飞翔,嗓子是为了自由自在地歌唱,这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所以它属于大自然,应该得到自由,在大自然中生活。 B.鸟儿是大自然的自由使者,应该在大自然里自由的飞行和放歌,把它捉住放在笼子里,多么可怜啊!

过渡:爷爷说笼子里的鸟失去了自由,成了可怜的玩意儿,但任性的作者并不认同爷爷的说法。(指名读文中相关内容)

(2)课件出示:“是它唱的歌。但那是一支悲歌,一支痛苦的歌„ „”

“鸟鸣为其心声啊„ „违背了鸟的天性呀!” 预设:

A.人说话有“言为心声”的说法,鸟儿的鸣叫同样表达了它的心声,它的喜怒哀乐。 B.自由自在的鸟儿在树林里放声高歌,歌声清脆婉转;自然的精灵被生生地囚禁在笼中,失去了自由的翅膀和歌喉,它又怎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呢?

C.为大自然而自由歌唱是鸟儿的天性,关在笼子里为人鸣叫违背了鸟的天性。

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林中鸟儿鸣叫的清脆、甜美;读出笼中鸟儿鸣叫的哀怜、哭诉。)

过渡:爷爷的这番话让“我”沉思了许久,觉得有道理,可还是不能完全接受,请读出文中相关语句。

(3)课件出示:“这正是它的高贵之处„ „自由地活着。” 预设:

A.鸟儿在笼中鸣叫得到人们再多的欣赏和赞美都不会快乐,因为在它们心中自由最重要。

B.鸟儿们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活,没有虚荣和矫情,不求人们的欣赏和赞美,这是它们的本色和特性,更是它们高贵之处。

4、发散思维训练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功名利禄而身败名裂,又有多少人不为名诱,不为利惑,和鸟儿一样终身保持自己的本色,此刻,你想到了谁?请用“ 不为

,只为 。”的句式说说。

5、小结:捉鸟未有收获,但却从爷爷的话中得到了比捉鸟更珍贵的东西,爷爷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

(1)A.爷爷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为大自然歌唱是鸟的天性,把鸟关在笼子里为人鸣叫,是违背它的天性。

B.爷爷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鸟儿是大自然的天使,它们活着的理由是自由地飞翔,自由地歌唱。

C.爷爷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鸟。 (2)“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是:疑惑→不相信→半信半疑→明白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我”放飞了所有的鸟儿,可爱鸟儿的心是不会变的,鸟儿在“我”心里依然是最珍贵的,“我”会做些什么呢? 预设:

1、“我”会在心中默默为鸟儿祈祷:鸟儿啊!飞得更高更远,唱得更响更甜吧!

2、“我” 会一有闲暇时间就到林中去听鸟儿自由的歌唱。

3、“我”会像爷爷一样,劝那些养鸟的人还给鸟儿自由。

4、“我”会做一名爱鸟宣传员,告诉喜爱鸟的人们给鸟自由才是真正地爱它们。

5、“我”会做一名爱护动物的使者,尽自己的努力保护动物。

五、联系实际,升华认识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你从故事中获得了那些感受和启发? 预设:

1、我们要善待动物。

2、我们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生命对自由的渴望和呼唤。

3、我们要尊重动物的特性和本色。

4、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要爱慕虚荣。

5、我们要珍惜自由,善待生命。

六、落实识字,迁移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

2、多种形式认读。

3、扩词巩固。

七、推荐美文,扩展阅读

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自由与生命》一文,谈谈感想。

八、真诚对话,深情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徜徉其间,欣赏了世上最绝妙的音乐——“鸟音”,并聆听了爷爷的谆谆教导,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有爱心,更加聪慧,更加有个性,更加自信。

板书设计

笼中鸟之 哀怜哭诉

鸟 音

林中鸟之 清脆甜美

推荐第6篇:南音演艺旅游策划

南音演艺旅游策划

旅游演艺则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依托著名旅游景区景点,表现地域文化背景、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的形式多样的主题商业表演活动。旅游文化实景演出,让历史文化“动起来” 第一,演艺使旅游文化的概念从单纯的寻访名山、名水、名胜古迹演变成一种心灵感悟的过程,参观旅游演艺,能使人的身心升华到一种忘我境界(概念拓展,从游山玩水到心灵感悟);第二,演艺的进入,能极大丰富旅游产品打捆式的营销方式,衍生出众多新型的旅游产品,以此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空间拓展,衍生旅游产品);第三,演艺产品比较容易形成品牌,能使僵化的、静态的东西舞动起来,增强吸引力(形成品牌,舞动历史)。

南音-千年古乐

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

创会66年的新加坡湘灵音乐社

菲华南音大师蔡友镖先生:创办石狮市狮城南音研究社 创作“双交手”《见浑天》师承晋江彭田蔡嘉齐、安海高铭网、黄守探、罗山后林吴敬水和惠安陈玉春五位南音名师 新加坡华乐团

《福建南音网》

晋江市武林南音社社长 柔美的南音与刚劲的武术合为双壁

孟府郎君(后蜀后主孟昶)花蕊夫人 创始人

民俗文化村中华百艺盛会

四川天地人艺术策划制作有限公司、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旅游景区:超级大秀场,山水实景剧,旅游与文化结合,皇帝登泰山祭天

印象·刘三姐:可以持续演出的夜间文艺表演产品,全天候旅游的夜间环节。舞台实景化、道具灯光大尺度化、表演群体化、演员非专业化、以及艺术动感化。

郊野剧,就是在郊野之中,开展戏剧化的演艺活动;以山水大地为舞台,使用实景道具,吸纳观众游客参与,把戏剧化的舞台,搬到景区山水之中,同时,把戏剧演出转变成了游客共同参与的游乐。

秀:生活艺术化、营销娱乐化、表演动感化

利用著名景区的美丽景色、深厚文化、原始民俗等等,使其艺术表现升华

长城上举办的世界明星演唱会、法国周活动、长跑活动,紫禁城(太庙等)的雅尼、三大男高音、图兰朵的演出,布达拉宫广场上的时装秀

南音主要应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和越音。

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推荐第7篇:音诗音画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一、教材分析:

《音诗音画》是人音版的八年级上册的第4单元,这是第二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唱《我的祖国》、欣赏《图画展览会》这两个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了解“音诗、音画”这一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我的祖国》,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求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知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并自信的表演

3、过程与方法: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诗音画”这一概念,并能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2、欣赏《图画展览会》,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2、学生创编、表演《图画展览会》——“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哑剧。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说说为什么?

2、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你们的这种情感代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感情,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吧!(揭示课题)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我的祖国》感受作品,熟悉旋律。

2、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3、简单介绍作者

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4、再次聆听歌曲《我的祖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随旋律哼唱歌曲。

5、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歌曲中的那一句或者哪一乐段?(指名学生回答)

6、学唱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填入歌词演唱,教师同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2)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呼吸缓慢,句尾部分保持稳定,高音不要下坠,歌曲结尾部分,要求减弱处理。

3)齐唱,教师强调转调时要能够准确地把握转调,并进行多次练习。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4)分组演唱

男女生演唱、分小组演唱、声部演唱 欣赏《图画展览会》

(一)师:把描写自然景物等描绘性的交响诗称“音画”,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画展。(多媒体展示三幅画)

1、完整播放《图画展览会》(书本上的三个主题)

提问:另你印象最深的音乐能哼唱出来吗?

2、师哼唱漫步主题,并做漫步欣赏的动作。

3、聆听音乐,并想象看画展的意境。哼唱漫步主题。

4、跟随师一起哼唱。

主题、情绪、速度、旋律特色、音色特点、画面内容 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

(二)创编表演

1、复听《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根据音画,分组讨论、创编哑剧

2、分组表演哑剧

3、分组讨论、创编,并推选两人分角色表演哑剧。

4、表演及欣赏。(三) 课堂小结

大家的表演非常精彩,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唱了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欣赏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也了解了“音诗音画”这一题材的音乐。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每一个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我相信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板书设计:

一、《我的祖国》 捷克:斯美塔那

二、音诗音画:《图画展览会》

① 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代表作《跳蚤之歌》 ② 漫步主题:

1、牛车:

2、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

3、基辅大门

推荐第8篇:《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培养学生听辨声音高低和音色的特点。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学生感受力,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基本分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

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分析

通过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如大钟与碰铃、大鼓与小鼓、老人与年轻人、动物的叫声以及其他各种乐器声音的对比,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由教师启发通过两位同学的身高对比,让学生懂得我们这里的高低比较是用眼睛,通过观察来完成的。

2.教师讲解:其实声音也有高、低之分,我们可以用耳朵通过听辨,分辨出声音的高低。

二、音乐小活动

1.初步感受音的高低

(1)教师分别播放牛和羊、老虎和猫的声音。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比较它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2)请学生分别模仿这两组声音。(教师提示学生在模仿动物叫声过程中注意比较声音高与低。)

(3)请学生试着列举出几组动物声音高低对比的例子,并模仿出来。(教师提示学生动物叫声的举例要明显,要可以明确地表现出叫声的高低音。)

2.在乐器的音响中感受音的高低

教师语:动物的叫声有高低,我们音乐王国中乐器的声音也有高低之分。

例如:

(1)大号和小号

教师要求:学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高低,用声音模仿。

(2)大提琴和小提琴

教师要求:学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高低,用声音模仿。

3.建立音的高低概念

(1)教师分别用钢琴弹奏高音区、低音区各一个音。

教师聆听要求:请学生说一说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弹奏的这两个音,一个低,一个高,这时教师要启发并提示学生,两个音在音色上也有不同。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音在音色上的差异。)

(2)教师总结:我们把听起来比较尖细、轻巧的音叫做高音。听起来比较粗重的音叫做低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高音与低音在音色上的不同。)

4.音的高低游戏,体验音的高低。

游戏规则:全班分为四组,教师分别弹奏几组高低对比的音,让四组同学听辨,认为音高的垫起脚,认为音低的蹲下,最后看哪组判断准确哪组获胜。

5.运用声音表现感受到的音的高低音色。

(1)显示节奏谱:

4/4

X X X X | X X X| 大 钟 小 钟 一 起 响, 叮 叮 当 当 真热 闹,

X| X X XX|

叮 当 叮 叮 当, 叮 当 叮 叮 当。

(2)教师提问:这首歌谣中说的是大钟和小钟音色高低的特点,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请学生模仿大钟、小钟的声音体会音色高低的特点)

(3)请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拟大钟、小钟,并按节奏谱读谱。(让学生通过歌谣中对大钟、小钟的声音长短的变化,体会大钟和小钟声音高低的特点。教师还要注意提示学生,在读歌谣过程中除了声音要模仿准确,节奏也要模仿准确。)

(4)请学生选用乐器来模拟小钟的声音?(踫钟、三角铁)

(5)老师用钢琴的低音模拟大钟的声音,其他同学按节奏读谱。

教师要求:在教师与学生合作读节奏谱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第一,心里要有节奏,速度不能忽快忽慢。第二,没有拿到乐器的同学在读谱过程中,不要忘记模拟大钟、小钟声音的高低。

(6)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读谱并用乐器模拟大钟、小钟声音。

三、课堂小结

声音的世界真神奇,有了高低不同、音色不同的神奇声音,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很有趣。今天,我们了解了用“高”、“低”来分辨声音的音色特点。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请你试着用声音高低不同的乐器或是动物来创编新歌谣的歌词。

推荐第9篇:客途秋恨(南音)

南音)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小生缪姓莲仙字,为忆多情妓女麦氏秋娟。见渠声色性情人赞羡,更兼才貌的确两相全。今日天隔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

耳畔听得秋声桐叶落,又只见平桥衰柳锁寒烟。第一触景更添情懊恼,亏你怀人愁对月华圆。旧约难如潮有信,新愁深似海无边。亏我情绪悲秋同宋玉,况且在客途抱恨你话对乜谁言。记得青楼邂逅个晚中秋夜,我共你并肩携手拜月婵娟。我亦记不尽许多情与义,真正缠绵相爱又复相怜。共你肝胆情投将有两个月,唔想同群催趱要整归鞭。

几回眷恋难分舍,真系缘悭两字拆散离鸾。泪洒西风红豆树,情牵古道白榆天。共我杯酒临歧同我饯别,在望江楼上设下离筵。你牵衣致嘱我个段衷情话,叫我要存终始要两心坚。今日言犹在耳成虚负,屈指如今又隔了一年。近日听得羽书驰谍报,重话干戈乱扰江村。昆山玉石也遭焚毁,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你系幽兰不肯受泥污染,又怕傩莵矸冈轮邢伞苫ㄈ舯豢耧L损,一定玉容无主情乜谁怜。个阵辗转马前遭血溅,日落魂归玉化烟。你话若然艳质遭凶暴,我宁愿同埋白骨去伴姐妆前。或者死后得成连理树,把杨枝甘露救出火坑莲。等你劫难逢凶俱化吉,个的灾星魔障两不相牵。亏我心似辘轳千百转,空绻恋,娇呀但得你平安愿,我就任得你天边明月照别人圆。

(转乙反线)闻击柝,鼓三更,只见江枫渔火照住愁人。几度徘徊思往事,劝娇唔该好咁痴心。风尘不少怜香客,罗绮还多惜玉人。你话烟花谁不贪豪富,做乜你偏把多情向住小生,况且我穷途作客囊如洗,掷謇p头愧未能。记得填词偶尔写个段胭脂井,含情相伴你对着盏银灯。你细问我曲中何故事,我把陈后主个段风流讲过你闻。讲到兵困景阳家国破,歌残玉树后庭春。

(抛舟腔)携着二妃藏井底,死生难舍意中人。闻听此言多叹息,重话风流天子更重情真。

(转正线)但系唔该享尽奢华福,謇C江山委路尘。你系女流也晓个的兴亡恨,不枉梅花为骨血为心。重话我珠玑满腹实在原无价,知你怜才情重更不嫌贫。想到此情欲把嫦娥问,无奈枫林见得月色昏。远望楼台人影近,人影近,莫非相逢呢一位月下魂。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睇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小生系缪姓乃是莲仙字,为忆多情嘅歌女呀叫做麦氏秋娟。见佢声色以共性情人赞羡,佢更兼才貌仲的确两相全。

今日天隔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嗰对双飞燕,睇我独倚蓬窗我就思悄然。耳畔听得秋声桐叶落,又只见平桥衰柳锁寒烟。第一触景系更添情懊恼罗,睇我怀人愁对嗰个月华圆。即系旧约难如潮有信,新愁深似海无边。睇我呢种情绪悲秋同宋嘅玉,况且客途黎抱恨你话 叫我对乜谁言。 记得青楼邂逅个晚中秋夜,共你并肩携手拜月婵娟,我亦记不尽许多情与义,总系缠绵相爱,又复相怜。共你肝胆情投将有两个月,又点想同群催走要整归鞭。几回眷恋难分舍,都只为缘悭两字拆散离鸾,个阵泪洒西风红豆树,情牵古道白榆天。

妹呀,你杯酒临歧同我饯别,在个处望江楼上设离筵。你重牵衣致嘱个段衷情话,叫我要存终始两心坚。今日言犹在耳成虚负,屈指如今又隔了一年。近日听得话有羽书驰谍报,重话干戈乱扰江村。昆山玉石也遭焚毁,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妹啊,你系幽兰不肯受污泥染,又怕贼兵来犯月中仙。 你话娇花若被狂风损,嗰阵玉容无主情乜谁怜。一定辗转马前遭血溅,日落魂归玉化烟。你话若然你豔质系遭凶暴,我宁愿同埋白骨去伴姐妆前。

或者死后得成连理树,好过生时常在呢个奈河边,但望慈航法力总要行方便,把杨枝甘露救出火坑莲。等你劫难逢凶俱化吉,个的灾星魔障两不相牵。睇我心似辘轳千百转,空绻恋,娇呀但得你平安愿,我就任得你天边明月照别人圆。 (转乙反线)闻击柝,鼓三更,只见江枫渔火照住愁人。几度徘徊思往事,劝娇唔该好咁痴心。风尘不少怜香客,罗绮还多惜玉人。你话烟花谁不贪豪富,做乜你偏把多情向往小生,况且我穷途作客囊如洗,掷謇缠头愧未能。记得填词偶尔写个段胭脂井,含情相伴你对着盏银灯。你细问我曲中何故事,我把陈后主个段风流讲过你闻。讲到兵困景阳家国破,歌残玉树后庭春。

(抛舟腔)携着二妃藏井底, 死生,难舍,难舍难舍意中人。 闻听此言多叹息,重话风流天子更重情真。

(转正线)但系唔该享尽奢华福,就把锦绣江山委路尘。你系女流也晓个的兴亡恨,不枉梅花为骨血为心。重话我珠玑满腹实在原无价,知你怜才情重更不嫌贫。讲到此情欲把嫦娥问,无奈枫林见得月色昏。远望楼台人影近,人影近,莫非相逢呢一位月下魂。

推荐第10篇:《终南别业》教学设计

《终南别业》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反复诵读,感悟诗意,品味其艺术魅力。

3、欣赏诗歌描绘得优美的自然景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终南别业》通过描写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刻画了隐者形象,表现出诗人隐居终南山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情趣。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其父迁居于蒲州,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作大乐丞。后受宰相张九龄知遇,得为右拾遗。后被贬,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有《王右丞集》。

2、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4),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无常,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

2、“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四、合作探究:

怎样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

明确:“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今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义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可见,这两句诗便是一幅山水画。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诗中有画,意境深远,富含哲理。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首五律,通过写诗人自己退隐山林后游山玩水,自由自在欣赏大自然的闲适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终南别业

中年厌俗信佛教;赏景兴致与乐趣; 随意而行好心情;遇叟交谈忘归期。 ————闲适怡乐、热爱自然。

第11篇:人音版第六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二、读谱知识:拍号4/4和四拍子指挥图式

三、综合训练

1、轮唱练习

2、节奏写作练习

四、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一、学习交替运用连贯与跳跃的唱法,表达对祖**亲的挚爱和幸福的心情,为学习断音唱法作好准备。

二、通过对《国歌》的再次欣赏,使同学进一步树立自身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三、知道4/4拍的含义和其强弱规律,并结合学习歌曲和轮唱的演唱形式,练习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4/4拍的认识

课时布置: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4/4拍号

二、综合训练

1三、歌曲识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复习2/

4、3/4拍号指挥图式。

2、介绍4/4拍号,在学习其强弱规律时,先不告诉同学,由老师打节奏,同学听强弱变化。

3、进行拍手拍腿的强弱训练,加深识记。

4、介绍4/4拍拍号指挥图式。

5、综合训练1:先做为单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做到音准,4/4拍强弱感清楚,在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轮唱训练。

6、歌曲识谱

(1) 听录音范唱,在初步熟练全曲的基础上进行识谱练习。

(2) 单独练习* 节奏。

(3) 分段识谱教学,注意唱好和点节奏。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4/4拍知识。

二、歌曲教学

三、欣赏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综合训练

12、复习4/4拍知识

三、新课教学

1、歌曲导入:让同学联系自身有所体验的事例,来表达幸福美好的感受启发同学用挚爱之情抒发对祖国***热爱与赞颂。

2、在老师的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歌曲处置:速度宜用中速,力度上第二乐段要比第一乐段更激情,连音与断音的唱法要在一个乐句中,鲜明地表达出来。

4、欣赏

(1) 进一步启发同学的联想,听赏时,将自身置身于国际竞赛的授奖仪式上看到我国的运动健儿手捧奖杯,在庄严雄伟的《国歌》声中,眼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动人情景,回咎《听听想想》。

(2) 介绍声乐演唱形式—齐唱。

四、小结:

第二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大雁歌

二、读谱知识

1、音名,唱名

2、全音、半音

3、跳音记号

三、综合训练

1、声乐训练

2、识别半音的练习。

四、欣赏:我乘上小马车(童声二重唱)

教学目标:

一、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对比练习,使同学懂得两种不同的唱法的表示方法,和其作用,并在歌曲演唱中运用。

二、认识音名和唱名,并了解各音名和唱名之间的全音和半音关系。

三、初步感受“重唱”的表示效果。

教学重点:跳音记号的掌握

教学难点:音名、唱名

课时布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跳音记号

二、综合训练民

三、歌曲识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

mi yu mi ya mi ya mi ya

发声练习要求同学上鄂要向“天文馆”的屋顶,圆形的,眉毛挑起唱。

三、新课教学

1、跳音词记号:由发声练习的连贯唱变成跳唱引进跳音记号,表示该音要唱得短促有弹性,其时值大致是原音符的一半。

2、综合训练1,完成后半部的断音唱法,音断气不时。

3、学唱歌曲《大雁歌》

(1) 复习3/4拍的强弱规律,作综合训练2。

(2) 介绍大雁的知识

(3) 拍击节奏特点,注意* 节奏型。

(4) 标唱名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大雁歌》

二、进行歌曲处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同上课)

2、节奏训练:复习《大雁歌》的节奏。

三、新课教学:

1、按节奏把歌词朗读下来,朗读歌词时要有感情,启发同学理解大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优良品德。

2、跟琴视唱歌曲的唱名。

3、跟琴小声唱词。

在练习带有跳音记号的第三个乐段时,应与第一乐段作对比,比较* 和 的不同唱法和不同效果。

4、歌曲处置:力度处置分作三个层次

(1) 1-10小节:坚持稍弱

(2) 11-18小节:力度适当加,表达坚定不移的决心。

(3) 19以后:从弱开始,模进局部“唱着歌儿,把路赶”,力度稍作增强,以后随旋律逐渐上升,力度也要相应做渐强的变化,把歌曲推向高潮。

四、结束:复习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歌曲《大雁歌》

二、学习音名、唱名、全音、半音。

三、综合训练

2四、欣赏《我乘上小马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同上课,复习《大雁歌》

三、新课教学:

1、读谱知识

(1) 音名:C,D,E,F ,G,A,B在键盘和五线谱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2) 唱名do,re,mi,fa,sol,la,si在首调唱名法体系中是可以流动的,每个键上的音都可当do.(3) 介绍全音、半音:在音阶中,两音之间音高的最小距离是半音,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全音。

(4)做综合训练2:在歌曲《大雁歌》中,找出两音之间相距半音的地方,用铅笔轻轻地作这样的标志“╲╱”

2、欣赏《我乘上小马车》

(1) 初听前介绍歌曲背景

(2) 提问:歌曲的拍节

(3) 复听,演唱形式?

(4) 听音乐跟琴哼唱

(5) 谈感受

四、小结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边区好地方

二、综合训练

1、听辨和声音程连接

2、节奏连接练习

三、欣赏:浏阳河(男女声对唱)

教学目标:

一、学唱一个升号调的歌曲,继续熟悉该调号的首位。

二、通过学唱和欣赏民歌《浏阳河》感受当年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政权,领袖所怀的自豪与深厚感情。

三、初步认识乐段中前后两个乐句刘,在节奏上的联系和节奏组拿 规律;听辨由和声音程的连接构成的音组,培养初步的多声部听觉。

教学重难点:听辨音程,初步熟悉和声旋律。

课时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

1、

2二、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综合训练1:听辨弹奏的是哪一组音

* (1)

* (2)

老师先接顺序弹奏2遍,使同学在听觉上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再弹奏其中的一组,由同学回答是第几组音,再分两组音程组合。

三、新课教学:

1、综合训练2:应先让同学把每一条节奏都练一遍,让同学自身讨论哪一条更合适。

2、学习歌曲

(1) 范唱,讲解民歌的背景。

(2) 此歌用听唱法学唱,因为g调这一知识至今教学中尚未涉和。

(3) 掌握节奏:*

四、小结:节奏是学习歌曲的基石,只有掌握了节奏才干更好的学习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会歌曲《边区好地方》

二、欣赏《浏阳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琴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边区好地方》的节奏。

三、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边区好地方》

(1) 通过每行曲谱开始时所标的唱名提示,以和对歌曲音调的熟悉,引导同学局部旋律中的唱名,即有利用更准确地学唱歌曲,也为今后视唱g大调的旋律打基础。

(2) 学习歌词:按节奏读歌词,跟音乐加词。

(3) 歌曲处置:讲解放前陕北延安人民的生活,以和根据地的解放军使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变好,让同学体会人民心听喜悦,以达到处置好歌曲内涵。

2、欣赏《浏阳河》

(1) 讲解湖南与陕北的地方特点,和民歌风格。

(2) 提问:歌曲唱的什么内容?歌颂谁?

(3) 小声跟音乐

四、小结:我国疆土广大,民族众多,民歌的色彩丰富,风格多样,是各族人民一起的文化财富,我们每个人都以此为自豪,并努力地去了解和学习各民族的民歌。

第四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鹰

二、读谱知识:力度记号

三、综合训练

1、轮唱练习

2、力度和音程的练习

四、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教学目标:

一、指导同学运用力度记号的变化,以优美流畅的歌声来表示雄鹰的健美形象,抒发自身豪迈的志向。

二、小结和练习运用各种常用的力度记号

三、引导同学注意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在旋律,力度上的表示特点,从而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并比较独唱与合唱形式演唱的不同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布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发声训练

三、新课教学:

1、学习力度记号: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叫做力度,这是塑造音乐形象表示音乐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

F(强)、mf(中强)、ff(很强)

P(弱)、mp(中弱)、pp(很弱)

渐强 渐弱

2、综合训练

1(1) 读节奏

(2) 视唱

(3) 按力度变化唱一遍

(4) 两声部合唱

(5) 给歌曲《鹰》的和唱局部标唱名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

2二、学习歌曲《鹰》

三、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男低音独唱)(男声合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综合训练2

复习力度记号,用相反的力度和相反的进行方向来模仿老师所唱的音组

第12篇:学习音母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韵母üe ün ,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会读它的四声。

2 能准确拼读声母üe ün与组成的音节。

3 试着自己拼读儿歌,感受阅读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读准韵üe ün母和准确拼读相应的音节。

教学方法

导读法做游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投影等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认读学过的复韵母,前鼻韵母。

二学习üe ün

1 看图,由月引出,引导读准,相机提示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各种形式读记。

2 学习ün。指导看,它由什么和什么组成?在图中表示什么?

(教读,抽读,齐读)

3 练读四声。

三学读儿歌

1 拼读音节词。

2 自由拼读儿歌。

3 多种形式练读。

四完成试着读读连连

五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六学习拼一拼

七指导读书

八巩固练习

第13篇:一曲南音绕乡情作文600字

一曲南音绕乡情作文600字

文/萧燕姿

“走,燕姿,带你去听南音。”爸爸说。“听南音?好耶!”怀着期待,我们来到了文庙广场。“哇,那么多人啊!”我不由地惊叹道,看来南音确实具有巨大的魔力。典雅优美的声音独具魅力,虽然我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内容!但那柔美、婉转的曲调,令我深深陶醉在其中。

南音也称“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一南音。

认识南音,源于我们村有个民间组织的南音诗社。那时,每逢周末,我都会跑去那个诗社。每次到那里,都会看见几位奶奶各执一乐器列坐两旁,中间站着一人,手持拍板,缓缓吟唱,动情处,眼中不时噙着闪闪泪花。后来我才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到,那时候他们唱的是《孤凄闷》,寄托着他们对远在台湾的亲人的无限眷恋和思念。那相思之情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今年“三八”节,我跟着妈妈去了金门,竟然在异地听到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南音,让我很是兴奋。我想,或许只有南音才最能挑动异乡游子千丝万缕的故园情与“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相思意吧。

一曲南音绕乡情,“ 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无论身处台湾抑或祖国大陆,无论是花木争荣的春夏,抑或月光如水的秋冬,入夜时分,长街仄巷,露天广场,这丝竹之声悠悠回响,总是那么地摄人心魄,又如此地动人心弦。乡音乡情,南音这株艺术奇葩一定会让家乡的味道更加浓郁醇香、沁人心脾。

第14篇:南音科目二《音乐作品分析》[全文]

泉州师院2013年MFA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音乐作品分析》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考生须掌握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风格特征,并能对一些常见的结构类型进行音乐学分析, 包括对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旋律、节奏、曲式、和声、调性等的分析,南音作品的曲体分析,并写出分析材料,以达到对音乐作品进行比较科学、全面地分析和研究的目的。

二、考试的基本内容

1.主题分析

2.曲式结构分析

3.南音曲体分析

三、考试题型

1.主题分析分值比例30分

2.曲式结构分析分值比例40分

3.南音曲体分析分值比例8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为杰 陈丹布编著1991年6月第一版

2.《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王耀华著2010年10月第一版

第15篇:《南海上的明珠》教学设计

《南海上的明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欣赏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

2、揭题:孩子们,歌中介绍的天涯海角就在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地方——海南岛,想去游一游吗?让我们一起到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上去观光吧!

3、师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直观感受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学生互相交流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正音。

4、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和各段的意思。

5、学生相互质疑、答疑、筛选问题。

三、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1、整体感知:学习第1段。

(1)、自读第1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欣赏图片:感知“万里碧波”和“富饶美丽”。

(3)、指导朗读,体会万里碧波上的明珠——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2、图文赏析:学习第2段。

(1)、欣赏“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等图片,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2)、欣赏海南岛在不同季节里硕果挂满枝头的丰收图和各种名贵水产图片。

图文结合,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海南岛的物产丰富。

(3)、再鼓励学生选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板书设计:

南海上的明珠

明珠

橡胶园、椰子园、热带植物园

(多)

海龟、鲍鱼等名贵水产

(不计其数)

铁、石油、天然气

(蕴藏量丰富)

五指山

挺立

万泉河

奔流

天涯海角

壮观

土地肥沃

气候宜人

亚龙湾海滩 椰林风光 物产丰富

风景优美

迷人

惹人喜爱

高歌、赞美

第16篇:《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3、尝试用地方方言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学生对民歌不怎么排斥,也不怎么兴趣的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福建较为著名的民歌《采茶舞曲》,采用与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对第二单元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飘逸的南国风》课件等。

五、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南方民歌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问题。对前三节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民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难点

1、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南方民歌。

2、让学生更全面的对各地区民歌有一个大概认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民歌的认识。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伴随轻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进入课堂,并光看南方特色图片,教师介绍南方的地理区域和特点学生感受。

(二)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1、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弥渡地处滇西高原。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其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2、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1-2名同学回答。

4、教师点评。师语:“依哪!”,这句便是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很常见。而前面歌词中的“蜜蜂、梁山伯”等,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句歌词“哥抬石头妹兜土”,这种手法叫做比兴。

5、总结 《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1)教师提问。 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吗?

(2)聆听歌曲,说说其中的出现了什么词。由教师简介歌曲。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 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句子,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

(三) 欣赏歌曲《幸福歌》

1、聆听歌曲。

2、教师简介歌曲。《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歌曲的内容歌颂解放后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随堂小游戏 答案: (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 (2)《青春舞曲》—————— 新疆民歌 (3)《回娘家》——————河北民歌 (4)《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五、归纳概括

1、阅读书本37页第一段文字,思考一下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六、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七、课外探究

自选一首南方民歌演唱,

下课!

下节课小组比赛。

第17篇:《南海上的明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海南岛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收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欣赏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

2、师谈话揭题:孩子们,歌中介绍的天涯海角就在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地方海南岛上。要体验海南岛的神奇与美丽,当然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一下海南岛的风光吗?让我们一起踏上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学生互相交流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4、通读全文,在了解课文大意和各段意思的基础上交流看到了哪些景物,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三、学习第一段,整体感知

1、自读第1段,说说第1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欣赏图片:感知万里碧波和富饶美丽。

3、指导朗读,体会万里碧波上的明珠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四、图文结合,学习第2段

1、(课件显示)欣赏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的图片,让学生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2、(课件显示)欣赏海南岛在不同季节里硕果挂满枝头的美景图和各种名贵水产等图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海南岛的物产丰富。

3、再读第2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五、读悟结合,精读第

3、4段

1、自读自悟学习第3段:

(1)可用读读、勾勾、悟悟的方法学习,说说本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交流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3)鼓励学生交流学习本段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4)赏读全段并小结:本段从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滔滔奔流的万泉河、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景。

2、自主学习第4段:

(1)可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读读、勾勾、悟悟、背背自学本段。

(2)讨论交流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等,可借助音像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如教学句子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3)课件出示椰子林的画面,让学生在看看议议中体会屏障。

(4)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将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里。

(5)想象情景,指导朗读。

(6)鼓励学生找出本段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主动积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赏读本文,赞美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2、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词、句、段,或勾画,或摘录,或读,或背。

七、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欣赏家乡的美景,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先说后写)

第18篇:二年级音乐《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培养学生听辨声音高低和音色的特点。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学生感受力,激发音乐情感。教学重、难点

1.能基本分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

2.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材分析

通过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如大钟与碰铃、大鼓与小鼓、老人与年轻人、动物的叫声以及其他各种乐器声音的对比,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教师启发通过两位同学的身高对比,让学生懂得我们这里的高低比较是用眼睛,通过观察来完成的。

2.教师讲解:其实声音也有高、低之分,我们可以用耳朵通过听辨,分辨出声音的高低。

二、音乐小活动 1.初步感受音的高低

(1)教师分别播放牛和羊、老虎和猫的声音。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比较它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2)请学生分别模仿这两组声音。(教师提示学生在模仿动物叫声过程中注意比较声音高与低。)

(3)请学生试着列举出几组动物声音高低对比的例子,并模仿出来。(教师提示学生动物叫声的举例要明显,要可以明确地表现出叫声的高低音。) 2.在乐器的音响中感受音的高低

教师语:动物的叫声有高低,我们音乐王国中乐器的声音也有高低之分。 例如:

(1)大号和小号

教师要求:学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高低,用声音模仿。 (2)大提琴和小提琴

教师要求:学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高低,用声音模仿。 3.建立音的高低概念

(1)教师分别用钢琴弹奏高音区、低音区各一个音。 教师聆听要求:请学生说一说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弹奏的这两个音,一个低,一个高,这时教师要启发并提示学生,两个音在音色上也有不同。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音在音色上的差异。) (2)教师总结:我们把听起来比较尖细、轻巧的音叫做高音。听起来比较粗重的音叫做低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高音与低音在音色上的不同。)

4.音的高低游戏,体验音的高低。

游戏规则:全班分为四组,教师分别弹奏几组高低对比的音,让四组同学听辨,认为音高的垫起脚,认为音低的蹲下,最后看哪组判断准确哪组获胜。 5.运用声音表现感受到的音的高低音色。 (1)显示节奏谱:

4/4

X X X X | X X X | 大 钟 小 钟 一 起 响,

叮 叮 当 当

真 热 闹, X | X X X X | 叮

叮 叮 当,

叮 当。 (2)教师提问:这首歌谣中说的是大钟和小钟音色高低的特点,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请学生模仿大钟、小钟的声音体会音色高低的特点)

(3)请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拟大钟、小钟,并按节奏谱读谱。(让学生通过歌谣中对大钟、小钟的声音长短的变化,体会大钟和小钟声音高低的特点。教师还要注意提示学生,在读歌谣过程中除了声音要模仿准确,节奏也要模仿准确。)

(4)请学生选用乐器来模拟小钟的声音?(踫钟、三角铁) (5)老师用钢琴的低音模拟大钟的声音,其他同学按节奏读谱。 教师要求:在教师与学生合作读节奏谱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第一,心里要有节奏,速度不能忽快忽慢。第二,没有拿到乐器的同学在读谱过程中,不要忘记模拟大钟、小钟声音的高低。

(6)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读谱并用乐器模拟大钟、小钟声音。

三、课堂小结

声音的世界真神奇,有了高低不同、音色不同的神奇声音,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很有趣。今天,我们了解了用“高”、“低”来分辨声音的音色特点。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请你试着用声音高低不同的乐器或是动物来创编新歌谣的歌词。

第19篇:泉州南音高等教育的构建与实践

泉州南音高等教育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王 珊 字数:3162 选自:《人民音乐》 2007第1期

世界文化是由地方文化组成的,没有地方文化,就没有世界文化。这一认知逐渐影响了高校的专业设置。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高校的研究动向以及课程设置总是时刻保持着与现实文化状态千丝万缕的联系,犹如一面显微镜透视着中外文化的走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高校原有专业设置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文化形式,许多地方性高校都在原有的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由知识型逐渐向文化型或理论型向实用型的转变,许多过去被忽略的专业被逐渐引入高校,尤其是人文学科。以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区域文化传承的一个平台,将地方乐种作为传承对象纳入当代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研究系统,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把传统音乐置于其文化发展脉络中传承、认识、研究\"的研究理念,从学科专业建设入手,对泉州南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泉州师范艺术学院创办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几年来的办学探索。

泉州南音是南传的中原古文化在泉州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中生成的区域性文化样式,集合了唐宋以来词曲、南戏、杂剧、泉腔、潮腔、昆腔、弋阳腔以及佛曲等历代音乐的精华,蕴含着我国音乐史不同时期的遗存。它典雅优美、委婉恬静、动人心弦,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泉州南音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已成为海内外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如今,泉州南音已被国家文化部确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及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为了传承、延续泉州南音,近几年来,我们先后主持了\"泉州南音的现状考察与研究\"、\"泉州南音的传承研究\"、\"泉州南音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构建和实践\"等课题研究,并进行大量的南音田野调查工作。调查的结果反映出泉州南音与中国其它传统乐种一样令人担忧的现状--生存环境萎缩,传承延续断层。于是,课题组成员围绕着泉州南音的传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传统音乐生存的根本问题不仅在于传承问题,更集中地体现在怎样实现真正传承的问题上,传统乐种必须在其蕴含丰富的地方文化中传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泉州师院应自觉承担泉州南音传承研究重任;南音必须进入高校系统的教育和研究。

基于这样的理念,泉州师院艺术学院于2000年秋季在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南音选修课,2001年,伴随着\"泉州南音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研究的开展、深入,我们创办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的构想逐渐明晰起来。2002年12月底,泉州师院先后向泉州市政府、省教育厅正式提出在泉州师范学院设置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的申请,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分别于2003年1月和2月批复同意该专业方向的设置。同时,我们多次邀请海内外教育界、音乐界、南音界的专家、学者座谈、研讨音乐学(南音方向)的培养目标,审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在征集多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计划,在音乐学(南音方向)的教学计划中不仅开设了音乐学概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论文写作等课程,整合了音乐学必修课,还开设了视唱练耳与工尺谱视读、南音史论和乐学理念、曲式与南音作品分析、南音田野调查与音乐文献检索等课程。为了突出南音方向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泉州方音、南音演唱、南音\"上四管\"演奏、泉州文史概述等课程,以体现\"从文化看音乐\"、\"从文化发展的脉络认识音乐\"的教学理念。在师资配备上,音乐学基础理念、技能课程由本院教师担任,南音演唱、演奏课程及南音学等课程则特别聘请南音民间艺人、专业演员任教。所有这些都旨在达到培养\"具备音乐学基础理念知识、技能的南音师资和南音研究人才\"的目标。

2003年初,泉州师院向社会公布了音乐学(南音方向)的招生简章,首届向泉州市招生。福建省教育厅、泉州市人民政府对该专业的创办给予高度重视,市教委还特别颁文明确音乐学(南音方向)学生毕业择优分配到本市各中小学任教。与此同时,音乐学(南音方向)的创办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来函、来电咨询,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东南卫视、泉州电视台、《菲华时报》等海内外媒体都作了报道,社会反响很大。

2003年9月,20名南音方向本科生正式入校就读,泉州师范学校设置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的构想终于实现了。为了南音专业的建设,我们成立了艺术学院南音系,并将音乐学(南音方向)确立为艺术学院院级重点学科,使泉州南音这一传统乐种传承逐渐纳入高校专业建设的运作轨道。

泉州南音这样的传统乐种进入高校的专业设置方向,规范的教材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方面在现代高校课堂传习泉州南音的技艺,实践\"口传心授\"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传承理念,建立规范的教材文本,丰富技艺传授手段等方式,试图弥补民间技艺传授的某些缺陷,进一步完善这一传承方式,以满足现代高校知识技能传输模式的需求。为此,王珊教授、王丹丹教授于2003年编著出版了《中国泉州南音教程》,本教程是高等学校南音教程的首创。

在人才培养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培养方案,经常带领学生到民间学习南音,观摩南音活动,进行田野调查,举办南音学术研讨会,多次参加海内外南音国际大会唱及学术研讨会。2006年5月,南音系师生还得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教授和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的邀请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泉州南音专场展演\"和\"泉州南音北大演出交流会\",两场活动吸引了许多专家、博士生、硕士生们的关注,他们除了被南音典雅、古朴、柔美的曲韵所吸引,还从音乐学、人类学的角度向南音系师生提出许多他们感兴趣的南音方面相关问题,并就此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泉州南音的历史沿革和艺术特色,南音的曲谱、乐器、演唱演奏特点和经典名曲的赏析,以及它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等,大家认为从南音的曲牌名称、格调韵味和所用乐器的制造特点、演奏姿势等方面看,都足以说明南音与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元散曲有着密切关系,可谓是\"一部活的中国古代音乐史\"。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必然发展趋势,文化的多元发展也应成必然选择。未来的社会成员不仅是\"地球村人\",更应该是有鲜明的民族、区域文化传承的\"区域(民族)人\"。文化的价值在于其鲜明的特色,艺术的价值则在富有文化个性,因而,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成为未来艺术教育追求的品牌标志。我们创办音乐学(南音方向),旨在凭借高校这个平台真正有效地实现泉州南音的传承,实现传统乐种的当代延续,在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广泛推动泉州南音文化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本着以教促研、教研相辅的原则,我们将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的构建与实践,让泉州南音在本土高校肥沃的土壤中枝繁叶茂。

2004年,音乐学(南音方向)本科专业的招生范围已经扩大到厦门、漳州等闽南地区。2005年已扩展面向海内外招生,面向闽南语文化圈的所有热爱这一传统乐种的人们。2006年,音乐学(南音方向)已列入泉州师范学院首批重点学科行列。我们相信,泉州南音将在高等教育平台上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王 珊 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泉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 张宁) 1

第20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掌握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并了解其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习重点:

1、学习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并了解其作用。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习难点:

作比较和举例子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荔枝被世人誉为“岭南果王”,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北方人也能吃上美味的荔枝,可说实在话,我们对有关荔枝生长的知识还真的了解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的文章。(板书:荔枝)

首先让我们先通过看一组图片,来增加对荔枝的感性认识。【图片】

2、依次点击图片,解说:荔枝,常绿乔木,羽状复叶,果实球形或卵形。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一名解释为:“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为名。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我国民间常把荔枝作为滋补品,荔枝补脾益肝,生津止渴,益心养血,中医用荔枝治病历史悠久。

3、问:刚才老师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荔枝的特点?

荔枝的属类、叶子、果、得名、营养以及药用价值。

4、问:那么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荔枝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按照预习作业第二题,挑同学读一下你的信息提取。请其他同学用心倾听,用笔勾画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提取主要信息【整体感知、提取主要信息】

(1)大家围绕中心词找到许多信息,但内容不够全面,那么怎样使所提取的信息更全面更准确呢?

(2)结合最容易出错的 “荔枝花”部分,我们一块来完善主要信息。

第三段写花,全段一共8句话,第一句写花期,浏览全文,它并不能概况全段。还分别写到了花形、花色、花性、数量等内容,顺着句号抓内容,联结全部要点,补充完整。

三、分析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1、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什么?

2、对,本文明显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用排除法就能判断出逻辑顺序。还能用什么方法去判断?对,梳理并分析各部分间的关系。大家一起来分析。

3、明确:本文 2-5段写了外壳、颜色、果形、大小;6-9段写了膜、肉、核。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荔枝果实,采用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10段介绍花,11-14自然段主要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包括它的原产地、习性、栽培史。从全文看,这一部分是次要内容。

因此全文采用的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四、精读课文,聚焦说明方法

1、为了把跟荔枝有关的科学知识给大家介绍清楚,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大家拿出学案,对照课文跟小组同学交流三分钟准备接受考验。【说明方法】

时间到,请小组代表依次回答。

①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举例子,举广东产的两个品种具体说明“荔枝也有淡红色的”。

②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荔枝壳表面裂片的特点。

③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荔枝果实的大小。

④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作引用,引用记载的南越王进贡的事准确说明当时广东已有荔枝,从而说明荔枝的原产地在我国。

⑤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列数字、作引用,具体说明荔枝花多果少的特点。

特别提示的是:(1)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时,要注意主次、先后之分。

(2)分析说明作用时,提取同类项,综合表述。

2、文章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对,作引用!什么是作引用,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一遍定义,之后从课文中找出使用作引用的句子,在下面划上波浪线。(出示课件并板书【作引用】)

(学生思考勾画完毕)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找的并不是作引用,而是举例子。那么怎么区别这两种说明方法呢?请小组交流一下。

3、老师来总结一下区分方法:

首先找语言标志:作引用:双引号、“据记载”等。

举例子:“比如”“例如”“如”或某年某月等标志词语。

其次看内容:作引用一般是名人名言或经典著作,典故谚语等。

举例子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小练习:判断说明方法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

4、本文大量引用诗句、谚语、古书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引用诗句做题目】

(用板书“荔枝”跟题目作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荔枝”只写出了说明对象,而“南州六月荔枝丹”不仅写出了说明对象——荔枝,还写出了产地——南州,成熟时间——六月,颜色特征——丹,说明全面,引用诗句,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容易引起阅读兴趣。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案完成“当堂训练”的习题。填写引用的内容或是做作引用的作用。

①引用诗句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说明了 ——————。

(说明荔枝的颜色是红色的很鲜艳)

②诗句———,形象地说明了荔枝膜的形态轻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③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原旨是借进奉荔枝一事,讥讽唐玄宗荒淫祸国,以致酿成历史悲剧。然而这件事却说明了荔枝———的特点。(容易变质,不易贮存)

④苏轼的《惠州一绝》,说明了———————————。(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⑤—————————,足可以证明荔枝的原产地在我国,当时广东已有荔枝。(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5、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在文中出现了这么多,它们有什么共同的作用呢?【作引用作用】

明确:这些引用的文字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但同时要注意,每一处的引用,它们的具体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是什么决定的呢?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是由引用诗文所在段落的中心内容决定的。如果引用诗文和此段的中心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这类的引用就是败笔。比如——

五、欣赏发现,品味语言特色【科学性】

1、作引用增强了科普作品的文学色彩,作为说明文,它的科学性又该如何体现呢?请快速浏览文章第三段,品味能体现科学性的地方并作以说明。

2、学生活动后交流

明确:为了说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科学性,在第三自然段里,除例举荔枝成熟后都是红色的一些事实和古人有关的诗句外,还举出了它的成熟期不论在广东还是福建都以七月为盛期的事实(“南州六月”系指农历而言,指阳历七月)。这些都足以说明陈辉这句诗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

3、小提示

说明文科学性的体现有很多方面,比如刚才总结出的“运用确凿的资料来说明问题(包括数字、诗句、事实等)”。此外还有“ 既重视引用资料作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语言周密、准确”等等。

4、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再找出相关内容。

例如: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话之后,在第二自然段里指出第一句“壳如红缯”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在第六自然段里指出“膜如紫绡”的形容则“是把壳肉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

“现代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作者用揣测语气,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如果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就变成了肯定语气,指将来必然产生的事实。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

我们将语言准确周密的词语归纳了一下,大家迅速做一下笔记。

六、结束语

在这节课上, 我们不仅认识了一种好看好吃又难移栽的荔枝的科学知识,而且从中也学习到了一种求真求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种精神和态度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大有帮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作引用 ——文学性

语言周密——科学性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南音教学设计
《南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