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之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23 08:32:34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月之故乡》教学案例

《月之故乡》案例分析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好一个“看月亮,思故乡”,这是彭邦桢的《月之故乡》,他抒发了一位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与思念之情。4月份有幸在南充参加了优秀青年教师陈金龙老师的《月之故乡》教学观摩课,这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对于诗歌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来看陈老师是如何教学《月之故乡》的。

一、抓住关键词句,注重诵读训练。

诗歌教学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主题。根据不同的诗歌,采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情感去读诗歌,最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掌握诗歌的语调、节奏和重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读出诗歌的内涵。比如,陈金龙老师在教学《月之故乡》时,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停顿来表达诗歌的感情,并让学生配合肢体动作帮助理解诗歌的意境,读“天上一个月亮”时,让孩子们抬头看天上,想象天上挂着一轮月亮;读“水里一个月亮”时,又让孩子们低头看“水里的月亮”,这样,就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诗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学生思想达到了,朗读也就达到了。此外,陈老师还让学生找出诗中给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是“看月亮,思故乡”。抓住了这一关键词句,孩子们很容易就明白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领悟了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训练,

效果非常明显。在诵读训练中,陈老师还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激励,如,陈老师说:“读读以上诗句,诗句上都是二年级学生就认识的字,你能读出六年级的水平吗?”这句话又把孩子们读诗的激情提上了另一个高度,读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陈老师没有枯燥的讲解,也没有惯例的问答,只是引导学生诵读,让孩子们在读中就把握住了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二、利用背景资料,丰富诗歌教学。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让学生想作者所想,要让学生感同深受。”诗歌教学的难点也就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每一首诗的创作都有特定的背景,如果不了解创作的背景,单一的让学生从诗歌的语言文字中去阅读体会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了解诗歌的背景能为学生理解诗歌做一个很好的铺垫。那么,该如何利用背景材料,了解哪些背景资料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了解作者的经历。每一首诗词都饱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和情感,因而从诗人出生的年代、家庭状况、身份地位、生平事迹、后世影响等诸方面来感知、体验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认识,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重要的意义。陈金龙老师在《月之故乡》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陈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作者彭邦桢这一生的奔波地图,湖北——印度——台湾,辗转一生都回不了祖国家乡。通过对他经历的了解,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体会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诵读诗歌,效果又有不同。

2、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许多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就不能深刻的理解诗词。陈老师在介绍了作者彭邦桢后,适时的点拨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继续了解作者的漂泊之路,太湾——美国,就是回不了祖国家乡,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当时不得不辗转数国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个时候学生的情感被彻底调动,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一个老人的遗憾,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在理解了作者的思乡之心后,再读起诗歌来味道又不同。

3、作者的其他相关诗词。在诗词教学中不妨将该作者的其他相关诗词提供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自己查找,然后进行比较赏析,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不是孤立的了,而是成为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根据教学安排的需要,陈老师在这点上只做了简单的提点,让孩子们有了一点全面的意识。

三、适当的拓展活动,扩展学生思维。

拓展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平台,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诗歌教学既要教学生诗歌品读的方法,同样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拓展教育。所以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教学,要让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知识。陈老师在《月之故乡》一课中开展了两个拓展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围绕“故乡月”改写诗歌,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的扩展和发散,写出来的诗歌让台下老师们拍案

叫绝。最后陈老师在歌唱中结束了本课的教学,音乐比较容易把人的思绪和情感带进某一情境,让学生听着音乐,学着唱一唱这一首诗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诗歌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优美语言的目的。

推荐第2篇:乡月教学设计

《乡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乡月的唯美画面,概括其特点。

2.体味作者表达的多种感情,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3.学习作者文情并茂、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研读情景交融的段落,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读写交互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请自设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一.导入新课

月亮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千百年来歌颂月亮的文章不计其数,为什么千百年来月亮让无数的中华儿女魂牵梦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天福的《乡月》。 二.文本研习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月亮的,分别写出了月亮什么特点。从文章找出相应的文段。

明确:春夏秋冬

特点: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羞、爽、美、清) 具体描写:

春月 “第一缕春风首先吹弯的是霞妹的两道春眉,弯得像初月的蛾眉月。我窥见霞妹是那天晚上偷偷地在窗前对着镜子借着月光照着月牙画眉,”“最惬意的是在朦胧的月夜”,这些句子写出了月的羞涩多情。 夏月 “是村边池塘里的蛙鸣声把凉月叫爽的。”“由凉爽的晨月伴着”“最爽的是夏夜里月亮升起的时候。热,下去了;凉爽,升了起来,弥漫到夜空里、到村子里、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等 写出了夏月的凉爽和明朗。 秋月 “故乡的凉月分外朗润。”“如果经霜抚摩,那月更加金灿厚重,若一轮古朴的金色的玉。”“我和这大千世界浴在乳一般的月光海底里。” 写出了秋月的美和朗润。

冬月 “雪,把冬天唤来,清清的冰月也被唤来。”“鸟雀珍惜满地清洁、圣灵的月光,不忍践踏,躲到树丛中盖着月光睡,它们做着清洁的冰月梦。冬眠族沉眠于地下,它们的梦呓和鼾声轻轻地抖动着冰清的月光。”“月光像偌大的被将大地覆盖。”“月光被南海禅寺的钟声覆盖,禅寺的神秘中添加了朦胧;月光被汝河的流水覆盖,河水晶莹剔透中添加了含蓄;月光覆盖不住父亲那颗勤劳的心。”等写出了冬月的清冷和动人。 2.文章结尾也说“我像一只风筝,不论飞多高、多远,思念的原点就是故乡的月”请大家阅读文章,看看我思念的原点仅仅是“故乡的月”吗?

明确:除了故乡的月,还有月下的故乡包括故乡的人,故乡的生活。 3.作者写了故乡的那些人、那些生活。目的是什么。

人: 生活 目的 霞妹 爱情、劳作 多情 云哥和嫂子 乡人的劳作享受 夫妻间的相互体贴 村里男女老幼 勤劳、善良、质朴 我 月下遐思 对如诗如幻乡村的热爱 父亲 勤劳

父亲和乡亲送我远行 乡情和亲情的美好、感激 总结:

对温柔多情的故乡的赞美。

对勤劳纯朴的父老乡亲的讴歌。 对如诗如幻的乡村的热爱。

对养育自己的故乡的感激与怀念

4.中国散文精英奖评委会认为,张天福的散文文情并茂,情景交融。从文中挑出文段研习。

(1)霞妹带着月羞去田野刈草,禾苗“哗啦!”泛绿了;去笋竹林采摘,笋竹儿憋足了劲儿,一夜之间赶趟儿似地从地面、从山野、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去桃源施肥,花蕾含起了苞苞等待着怒放;去山里踏青,山坡上笼盖着一坡暖,绿是苗儿的羞,笋是竹子的羞,蕾是花儿的羞。

(2)冰月色是人类的朋友,毫无怨言,在门外耐心地等,稍一有缝隙,就挤了进来,坐在椅子上、伏在书桌上、甚而至于躺在你的床上和妻和你睡在一起。

5.如何写好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写好情景交融就是处理好景和情的关系。 (1)据情选景:

选择符合自己心境的景物(绿苗、笋竹儿、花蕾)

(2)绘景融情:

a.抓住能表现情感的特点重点突破(欲说还羞的爱情、亲密无间的友情) b.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拟人)

c.使用一些情感鲜明的词语(暖、绿、毫无怨言、耐心)

6.通过研习,讨论修改自己的文章。

重阳节,在教教室里望着那漆黑的夜。今晚的月亮似乎没有往常那般圆滑,那般皎洁,似一把弯弯的泛着光亮的镰刀。没有星星的陪伴,那月尤显得孤独、寂寞。窗外蛙声连连,显得夜里如此安静。

修改:

推荐第3篇:《月迹》教学设计

篇1:7 月迹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

3、体会文中所体现的童心、童趣,发现生活中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品味奶奶的形象特点及其作用。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两张不同的月亮幻灯图片,让学生分别用一句平实话叙说图中的月亮;再分别用一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图中有月亮。

2、展示以前学过的几句咏月的诗句,让学生回味一下这几句诗各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导入: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从另一角度来写月亮的文章《月迹》。

二、简介作者(幻灯展示)

三、检查预习,读准加点字音

倏忽(shū) 锨刃(xiān) 袅袅(niǎo) 粗糙(cāo)

面面相觑(qù)嫉妒(jì dù) 掬着沙(jū) 踪迹(zōng)争执(zhí) 酥酥(sū)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寻月的踪迹。

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时间:中秋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了里、院子外(沙滩)

人物:奶奶、我们这些孩子(我、三妹、弟弟)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重点)——议月亮

2、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月亮的踪迹?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指出来。

月迹:中堂盼月——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心中有月)

3、在寻月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心迹:高兴——失望——羡慕——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月亮竟是这么多的——都觉得满足了

4、这些情感的心迹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情感追求?

明确:追求美好

5、发现月亮踪迹时,孩子们是怎样想象月亮的?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如:“月亮是长了腿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6、文章为什么用“月迹”作为标题?用“寻月”或“赏月”好不好?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发言,言之有理就行。

7、我们已经弄清了寻找月迹的过程,那么,课文是按是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发言回答

(1)按时间顺序来写(事情发展的先后)

(2)按空间顺序来写(地点变化)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心中月是两者结合。

课堂小结

月迹就是心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所以“月亮”就是美好。 板书:

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沙滩议月 (失望) (争执) (人人都有)(处处都是)(竟是这么多) (满足) ——心中感月

(属于每个人)

篇2:月迹教学设计

一、设计设想:

学习本文,最终应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了解课文的行文线索,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本文的教学应先整体感知寻月的过程,然后抓住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入手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

1.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重点。

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了解作者通过寻找月迹所要表达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

搜集作者的资料,搜集与月亮相关的诗文;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可以从内容、主题、语言等角度提)。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内容 理清寻月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把握课文主旨。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睐。现在我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与月亮相关的诗文。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④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⑥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⑦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月相关的散文,看看你能体会到哪些东西。

(二)、认识作者(由学生介绍为主)

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读课文,读后交流。)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弟妹妹;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2、明确文章重点:寻月亮。

3、脱离课本说说寻月的过程。中堂里,镜中看月:月儿由圆而亏,终无踪迹。 院中望月:月光“玉玉”“银银”,月亮既大且圆,里面有桂树,还有人。 进一步在院内寻找:发现一切光洁之处,俱有月亮在其中。 兴之所至,院外河中寻月:发现“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突然瞳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精读课文,

答记者问

1、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及本文的材料,将每人提的问题先在组内解决(可不全部解决)。

2、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以作者的身份上台接受采访。

3、台下学生作为观众就自己的疑难向作者提问,台上同学予以解答。预设问题:

(1)、课文开头写道:“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2)、如何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

(3)、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了什么?

(4)、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不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神奇,他们对大自然发生的任何现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求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孩子们在寻月,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2)、一轮圆月挂在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3)、寻月过程中孩童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失望”。——“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

(4)、奶奶了解、爱护并有意于发展孩子的童心童真,孩子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也在关注着月亮。是奶奶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月亮消失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出去寻月吧”;是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里有桂树,有嫦娥,给了孩子们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当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月亮,这简直是一个非凡的创意;最后还是奶奶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了水中之月,又见到了瞳中之月。奶奶了解童心,自身对生活也充满了热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奶奶又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引领进新的高尚境地。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五)、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像,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写作特点:①线索清晰 ②富于童趣 ③立意丰富而深刻

(六)、课后学习皎洁的月亮,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神奇与享受。相信在晴朗的夏夜,你一定凝视过神奇的夜空,神往过灿烂的星辰。请以“夏日星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定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一切与星空有关的人与事都可以写进去的

篇3:教学设计《月迹》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获得美的熏陶。

3.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激发爱美之心。

教学重点: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获得美的熏陶。

2.感悟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激发爱美之心。

教学难点:

自主合作探究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热爱美,追寻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材料,学生分组(月亮兄弟组和月亮姐妹组)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对吟月诗。

教师预设1:上课前请同学们微微闭上双眼,听一首歌。(播放歌曲)这首歌使你想到什么呢?

教师预设2:每当圆月挂在天空,总会引起我们无限的诗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豪情激荡着我们的心灵。看到月亮,你会想起哪些诗句呢?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纷纷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二.整体感知,比寻月迹。

1.初识作者。

2.教师预设: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吗?(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过程来说。

盼月(1—4)、寻月(5—30)、议月(31—36)

3.教师预设: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有没有注意到旁批中的“感悟 品味 欣赏”呢?对照这些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找出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过程,一边思考那时孩子们心中的感受(提示:可以用一个两字词语来表示。)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根据图示一一完成。

共同小结:随着寻月足迹的不断变化,孩子们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原来,寻月的过程正是孩子们获得满足的过程,寻月的过程正是童心升华的过程呀!

三.品读佳句,赛悟月美。

教师预设:月亮是神奇的,所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那么,孩子们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并作批注,说说你的感受。

多媒体展示范例:

A.“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月亮兄弟:“款款”运用叠词,形容月亮的美好姿态,款款而来,

多么优雅呀!

“溜”形容悄悄地,仿佛捉迷藏;“长了腿”拟人手法,一个活泼可爱的月亮来到我们面前。

B.“哦,一个女子,我想:······”

月亮姐妹:听完奶奶月中嫦娥的故事,“我”想象着,月宫应是冰雕玉器的,所住的女子应是美丽多姿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C.“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月亮姐妹:因为喜欢月亮,所以才会有争执,这正体现了孩子们对美的热爱与渴望。

D.“大家都喝下肚去······”

月亮兄弟:把月亮喝下去,就是把美装进心里,心中有美那么一切都是美的。

E.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月亮兄弟:每个人心中有美,就可以找到美,发现美。

F.“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中的印章吗?

月亮姐妹:拥有了月亮还不够,还想拥有天空,拥有美还不够,

还要去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教师小结:说得太好了!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拥有了美丽的心灵,就可以去发现美,创造美。原来,月亮就是美的象征,寻月的过程就是寻美的过程啊!

孩子们心灵美好,所有可以发现美,这不正是纯真的童心童趣的体现吗?作者就是用这样富有童心童趣的语言来表现儿童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四.争探月喻,竞抒月怀。

1.“月亮是个好。”在你眼里月亮又是个什么呢?如果问我,我会这样回答:······

你也来说说吧!

月亮兄弟月亮姐妹们纷纷发言,教师及时肯定。

2.让我们共同欣赏月空,也用我们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对她的热爱吧。

教师展示范例。

请写下你的感悟,下节课,我们将共同欣赏你们的佳作。

推荐第4篇:《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

朱则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

1.播放歌曲《童年》(多媒体播放),鼓励同学跟唱。

2.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唱出了我们内心的欢悦;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我们人生的斑斓!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她记载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闪烁着童心孕育的梦幻之光。这节课,就让我们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触摸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走近文本,感知“月迹”

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完成三个任务:

⑴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的踪迹?请勾画出来。

⑵地方不同,月亮的特点不同,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

⑶请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标上“?”。

2.师生交流。明确:

⑴孩子们在“镜中——院中——杯中——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中——眼瞳中”寻到了月亮。

边交流,教师边随机引导学生勾画课本每页右侧的赏析文字,明确写作思路: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河滩议月;或概括为:盼月——看月——寻月——议月。(只要扣住了内容,其他的概括方式亦可。)

⑵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梳理出在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甜蜜。(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自圆其说即可。)

三、与文对话,品味“月迹”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为使成果交流时不走乱步子,教师可提示学生按一定的思路赏析,如可以注重于品“月迹”,遵循“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河滩议月”的次序,找一找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赏析;或者注重于品孩子们因月亮而变化的“心迹”,寻找孩子们“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甜蜜”等心情变化的过程,找一找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赏析。)

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探究,①找——和问题相关的语句;②分——联系上下文及生活体验,分析、综合;③结——归纳认识,得出结论;④问——提出疑难。

合作学习:各小组内部交流成果,知识共享,合作探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①紧紧围绕要求讨论交流;②认真听取每个同伴的探究成果;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同伴的探究成果作修正或补充;④共同帮助学有所难的同伴;⑤提出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向其他小组或老师咨询。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既对探索过程进行及时调控,还适时点拨,推波助澜,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使探究过程更加热烈、丰富、深入。

3.交流成果。

估计学生会谈到以下几处。

①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我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它,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十分优雅。“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作者用一个“爬”字,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

②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的,银银的” 写月光亮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两个名词作形容词,也是一种比喻;“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的”写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累累”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多。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

③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袅袅”,形容花香,将无形赋予有形,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的踪迹了;“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似无;“痒痒的”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独特的联想和奇妙的通感,巧妙地将视觉形象变成了嗅觉、触觉意象,遥不可及的月形月影变成了可闻可触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④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酥酥地”,既有形状上的“碎”,又有触觉上的“软”,一个酒杯中荡漾着的月影被写得似乎可以触摸到,也可以感觉得到;“使人可怜儿的样子”是儿童心理感受,写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⑤月亮是个好。

—“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直接把月亮和“好”联系起来,用童真的语言表明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⑥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教师要边引导学生品味,边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师生对话,探究“月迹”

1.自由朗读课文。用“?”标出疑问处。

估计会提到以下问题:

⑴开头第一句话与主题无关,能否去掉?

⑵“月亮是这么多的”这是为什么?

⑶为什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 ?

⑷文章说“我们都满足了”,满足了什么?

⑸为什么说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2.教师相机整合为下边几个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⑴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

⑵为什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 ?

⑶“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怎么理解?

3.速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4.交流成果。明确:

⑴“不觉满足”—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发生的任何现象他都充满了好奇,他的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来说,他们总是“不觉满足”的。

“满足”—寻找月亮,其实也是在寻找梦想和希望。找到了月亮,也就有了希望,心里便踏实了,满足了。

⑵这里的月亮不单单只代表月亮,而是美好事物的象征。所以,孩子们“寻月”,实际上是追寻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月亮是每个人的”实际上在告诉我们只要不停地追求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追寻到美好的事物,都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⑶很有诗意的回答,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长天为纸月为印,表明天空是我们的作品,天空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贴切新奇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

5.教师小结。

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对于你们是如此,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二、质疑问难,反思“月迹”

读完本文,我们最深切的感受是: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美。那课文中的“美”你有没有完全读懂?经过刚才思维的碰撞,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疑问?

三、联系生活,丰富“月迹”

1.中秋节,你就在这一群孩子中,你们一起盼月、看月、寻月、议月。讨论“月亮是个什么样呢”,你会怎么回答?

2.生活中,你寻到属于自己的月亮了吗?

教师总结:同学们,时光带走你们的童年,让你们长大;岁月增长你们的阅历,让你们成熟。尽管美好的童年一去不返,但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一个游戏是一种创造„„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四、课外探究

阅读贾平凹《对月》一文,与《月迹》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

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暂短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的完成啊!

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资料宝藏】

1.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3- ),原名贾平娃(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陕西丹凤人。上初中时“*”爆发,因父亲的原因全家受牵连,中途辍学在家务农,后还在建筑工地从事过重劳动等。1972年被推荐到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处女作《一双袜子》。1975年毕业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78年以《满月儿》(上海文艺1978.8)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1980年调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3年起任作协陕西分会专业作家。贾平凹是个多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早晨的歌》、《腊月正月》、《天狗》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商州散记》、《红狐》等。其中《腊月 正月》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获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又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小说《二月杏》、《好了歌》曾因“不健康倾向”而遭批判,上世纪90年代初又因小说《废都》中过多的性描写而引起争议。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是以陕西山村的普通人为题材,抒写恬淡的生命旨趣。自“商州系列”起,从历史的深度展现陕西秦川地区的古老民风,旨在向商洛文化寻根。近来作品的文化意识渐浓,离民间乡土渐远。他的文笔纯熟流畅,有很强的语言把握能力。

2.悠悠千古月 款款赤子情——读贾平凹的《月迹》。

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种种情思,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名篇佳作。人们吟咏边关冷月,卢沟晓月,床头明月,“杨柳岸晓风残月”;人们写月形月影,“缺月挂疏桐”,“飞镜又重磨”;写月色月波,“滟滟随波千万里”,“梨花院落溶溶月”„„“月诗月文”浩如烟海,各出机杼。以至于令后人望月而兴叹,不敢随便吟咏摹写这涵蕴无穷的月。然而贾平凹却敢凑这个热闹,于“月山月海”的诗文路上另辟蹊径——写月迹。写得虚虚实实,掩掩映映,写得那样娇美灵动,写出了只属于他而又能引起人们情绪共振的那神奇美妙的月迹。

写月迹并不稀奇,苏轼早就写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得幽幽静静,缠缠绵绵。而像贾平凹这样写得如此别致的却不多见。其奥秘何在?

从描摹手段来看:一是拟虚为实,巧妙地设置参照物,将无形无态的月迹写得可触可感。作者巧妙地用竹帘,葡萄叶,小酒杯,小河水,小孩子的眼睛,清清晰晰地写出月亮轻盈的踪迹——她“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的圆便满盈了”。后来又在葡萄叶丛上发现了她,还装在了酒杯里,落在了小河里„„如轻盈飘逸的少女,又像是淘气调皮的小男孩,可触可摸,有情有意,是那样令人惊喜,那样富有情趣。虽是镜中月,杯中月,水中月,却是全无虚无空幻之感。

二是虚实转换,虚实一体。当听说月宫中有桂树时,倏忽间觉着“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而且似乎“就在身后袅袅”,仿佛又“到了头发梢儿上”,甚至还“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幻觉,觉得“我们已在

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作者巧妙地将视觉形象变成了嗅觉、触觉意象,遥不可及的月形月影变成了可闻可触的近旁存在。而同时又因为月宫、桂树、嫦娥、玉兔等虚拟物象的掺和,又使得真真切切的月变得虚幻而又奇妙了。这种境界,不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你我他;也不是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虚空超越。而是月我同一,天人融合,虚实一体而又忘我忘神的境界。令人分不清是人在月中,还是月落人间。这样写,突破了写月形月色,月影月波的窠臼,从“感觉”这个角度着笔,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意境。也改变了读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客观对象的传统审美方式,而是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让读者走进这美妙的月色之中,和作者一起追寻这月的踪迹,同作者一同天真地、全身心地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获得一种美的愉悦。

三是虚实相生,一箭双雕。作者将嫦娥比三妹,或者说是将三妺比嫦娥,让三妺也拥有月亮,并为这种拥有而自豪。将凡俗与神幻融为一体,交织于“漂亮”这个立意上,使空灵的月亮美得实在,美得真切了,也便现实的人儿美得神妙,美得飘逸了。

古往今来,大凡写月者,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覊旅怀乡之情;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睹月思人之意;或“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感叹人生的短促,时光的流逝„„而在本文中,全然没有这许多的沉重复杂的情和意。有的只是一种轻轻松松的童心与童趣,以及只有这种童心才拥有的纯真与美好。整个构思都是从孩子的灵心慧眼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建构文本的。在跌落反转的过程展示中,写出孩子的一种真切的心理历程。

作者先从平静处起笔,很快推进到情绪高扬处——中秋节的夜晚,早早地就坐在院子里盼月亮。月亮进来了,特别惊喜,“都屏气不敢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从痴情的期待,到专注的神态,凸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然后适时地来了个跌落反转——当那月迹悄悄离开那镜子,“亏了,缺了”,末了“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也留下了“一个失望”。作者将一种心理情绪交织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用景物的渐变过程来写孩子们的心理感受过程。可以想象,伴随着穿衣镜上的月迹的出现,从一道白光——半圆——满盈,再到亏了——缺了——全没了,这样一个月迹移动的过程,孩子们也经历了一个由期待——惊喜——惬意——满意,到紧张——遗憾——失望的心理历程。而这种心理过程则完全是因为痴情与专注,一旦发现这悄没声儿的月迹移到了葡萄叶丛上时,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惊喜。作者就是通过多次运用这样的跌落反转,递相翻进,将孩子们的情绪推向高潮,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伴随看孩子们追月寻月的天真稚嫩的足迹,读者和孩子们一同发现了那娇美的月亮在水中,在空中,在眼里,在心里。“玉玉的”,“满满的圆”。她属于院落、竹帘,属于桂树、葡萄叶丛,属于小河、沙滩,属于三妺,也属于所有的孩子。她无处不在,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拥有。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温柔与安宁的美!无处不有的恬适与雅静的美!谁不想追求这种美的圆满?谁不想拥有这种美的纯净?作者的用意恐怕也就在这里。真是入于孩童而又出于孩童了。 (华文写作在线http://www.daodoc.com/hwxz/index.aspx)

3.浅析贾平凹散文集《月迹》中的禅意美(李晖旭)。

禅学不仅是一门高深的佛学,更由于后世诸多文人骚客,古圣先贤的参禅悟道而发展为一种人生的哲学。禅门以不着语言、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为宗旨。即心即佛,一切现成。禅宗对中国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而在当代散文家中,没有谁的散文会像贾平凹散文那般浓重地浸染着道禅味了。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使贾平凹的散文清丽脱俗,秀美难言,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灵异的奇光。读他的散文,与其说是艺术欣赏,不如说是在书卷中作美的参禅,你获得的十二分快感,三分是艺术品味,七分是人生顿悟,还有两分是嗒然失身的灵的徜徉。这种浓浓的道禅意识,不仅表面在贾平凹的文艺观上,更表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

《月迹》收入了贾平凹早期的34篇散文。其意韵之深远,恰似“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令人“欲辨已忘言”。这主要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尤其得益于他对禅意的妙悟。贾平凹是深受禅宗影响的当代作家。他曾在传统文化中寻根,并在禅道文化中寻找自己的体悟。他说:“对于佛道,看的东西不多,看了也不全懂,但学会了‘悟’,他们的一些玄理常常为我所悟,悟得与人家原义相差甚远,但我却满足了,反正只是悟出了对我有用的东西,便不管它原本是什么。” 他追求乡村的静美,并以“静虚”作为自己审美内蕴的核心,这一点恰与禅宗的“亲自然,远尘世”之风相契合,使他能深悟禅意之精蕴,同时也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幽柔纤巧的审美风格。

《月迹》收入的是作者1980年前后的作品。此时,作者在经历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单纯入世”阶段后,由于读的书多了,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思想越来越驳杂,逐渐地了解了生活的某些阴暗面,“发现了民性的愚昧麻木,世态的反复多变,人情的冷暖无常等等,以前对人生的光洁单纯的眼光,适足以加剧他此时的悲观、失望,甚至使他涌动着浩茫的痛苦”。“在这种痛苦惶惑的时刻,古代失意文人才子那种厌弃世俗,投向大自然去寻找美和心境和谐的共同举措,通过古代诗文向他呈现了巨大的诱惑力。”由于对庄子、陶潜、苏轼的喜欢,这些作家的追求自然,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庄禅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所不同的是贾平凹将他们出世的消极,妙悟为入世的超然达观。通过妙悟,他认为“人应该超脱、达观,应当站在宇宙中俯瞰时空,对世界、人生、历史作冷静的观照,而不应加入其中,汲汲于得失,与世风时观相俯仰。”所谓超脱、达观,“并不是彻头彻尾的遗世独立”,而是对生活的加倍热爱,一种更深沉的执著。因而,在《月迹》中,作者虽然有时也表现出抑郁忧伤,但旋即能解,旋即能悟,从主体上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而这些又都被溶化并沉积在《月迹》所展示的空灵静寂的禅宗式的意境中,这种意境首先表现在作者给我们营构的一些禅意充盈的意象营中。

月是其中主要的意象,散文集《月迹》中直接以月为题的散文就有《月迹》、《月鉴》、《对月》,而另有《静虚村记》中的“月下树影”,《夜籁》中“显得很小的月亮”,《空谷箫人》中的溶溶的月,《夜在云观台》中的新月等等,作者给我们勾画了一群月的意象。

佛教中常以月来喻世界与本性清净,是心“无念”的具体体现。贾平凹以月来构筑他的空灵静谧的意境,来表现他对“静虚”的审美追求。在他的笔下,总是月下的空明,是“花开月下,竹临清风,水绕窗外,没有一点儿俗韵”的空灵之境。有真实的“水中月”之境:“月亮又上来了,月在水里,看得见那黑脊梁的在星群中间游行。”也有似真非真的水月之境:“果然,石崖走过,看见前面一色白茫,上接月空,漠漠不见源头,下注深谷,蒙蒙亦不辨终底。月下看不见那水气的五光十色„„满世界只有一个乳白色的谜!”④还有直接取自禅宗的月境,比如《月迹》中的一段:“我们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哩。”“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我们再看《住持禅宗语录•圆瑛江法》之云:“一月在天,影合众水,月无临水之心,水无现月之意,感应道交,法尔如是。试问此月,是一是多?为同为异?若言是一,千江有水千江月;若言是多,千江月只一月摄。若言为同,则天涯相隔;若言为异,则一相圆明。”又有:“人人自心月,无古亦无今,灵光常无味,体性本晶莹。辉映天地,迥脱根尘,不离当处,岂假外寻。”贾平凹正是妙悟了此中禅意,并将他的参悟,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给读者。这种参悟,少了禅的神秘,少了玄奥,在对月的追寻中,展示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空明,“人人自心月”的禅理。

我国古代文人也多喜欢写月。李白的诗文中,月的形象明丽、亲切,情意深长。有美丽得令李白欲挂于东溪松的月:“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有秋天明丽清冷的峨眉山月:“峨眉山月半轮秋”;有给诗人美好的回忆的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有可寄愁心的解意的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还有一往情深的山月:“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而王维的笔下,月的形象皆明净清冷。“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这月是发着清辉的清冷的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月是空静的月;而《白石滩》中的月如浣洗的轻纱,有些虚无缥渺。

贾平凹笔下的月则是淡淡的:“月亮已经淡淡地上来,那竹在淡淡地融,山在淡淡地融,我也在月和竹的银里、绿里淡淡地融了„„”这样的月是可以融入一切的。而静虚村中的月下之景更是一种自然的、质朴的虚静之境:“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月下树影,盘腿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醉入梦,风止月暝,露星闲闲,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为静虚村。”而《夜在云观台》中的月更有一种脱俗的禅味:“我独坐在禅房里品茶。新月初上,院里的竹影投射在窗纸上,斑斑驳驳,一时错乱,但竿的扶疏,叶的迷离,有深,有浅,有明,有暗,逼真一幅天然竹图。我推开窗便见窗外青竹将月摇得破碎,隔竹远远看见那潭渊,一片空明。心中就有几分庆幸,觉得这山水不负盛名,活该这里没有人家,才是这般花开月下,竹临清风,水绕窗外,没有一点俗韵了。”在禅房里赏月,品茶,观竹,使我们想起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那份宁静,那份超然。

贾平凹吸取了李白的达观,王维的超然。李白的月达观,而贾平凹于在达观中更多了一种虚静和进取。王维是用晶莹明净的月亮来喻自性清净,一尘不染的,但他的月多了一层出世的清冷。贾平凹的月是他主体精神的象征,是他追求、探索的美学象征:“月亮是亲爱的,月亮有时也是不可摸透的;使我为渴望着探索到它的秘密而被折磨着,悲哀着。”

贾平凹的月与李白、王维的月之所以有这种不同,是由于他们的时代和思想境界不同。李白、王维是封建士大夫文人,他们不满现实却又无法改变现实、超越现实,在矛盾的痛苦中或无可奈何地漂泊,流连山水,或厌弃世俗,离群索居,隐匿山林。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及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追求心境的平和虚静。贾平凹作为一位当代作家,进取的时代决定了他必然会追求不息。在“复杂处世”中虽也偶有抑郁忧伤,但作者能在自己的创作中发现美,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他于禅道中所妙悟的“静虚”思想相结合,因而他的月是超然达观的“溶溶”的“静静”的月。

《月迹》中的意象还有水、清泉、小溪、飞鸟、白云等等,这些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都能给人以神韵超然的感受。

水在佛教,尤其在禅宗被认为是清净无瑕,湛然恒静的最高境界。清冽的泉水,淙淙的清溪,是自性清净、任运自然的象征。《月迹》中多处讲到水、溪、山泉:《清涧的石板》中石缝里的水是清极亮极的;《溪》中的小溪是缓缓地悄悄地流淌着的;《紫阳城记》中的水亦禅意悠悠,深远而有韵致。

山,在贾平凹的作品中,也有一种超乎自身的象征意义。他曾说自己是山地之子,对山有着特殊的感情。《读山》,表现了他对山的内蕴的追求。山的神秘,山的莹透以及山的拙朴,都是作者对山的力量的一种解悟。最后作者说:“几次不知了这山中的石头是我呢,还是我就是山中的一块石头?”正是物我两忘,身世皆忘,超越了一切时空的禅意。

另外,作者还用飞鸟、白云等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向往:“漫天的鸟在如撕碎纸片的自由,一朵淡淡的云飘在山尖上空了,数它安祥。”白云、飞鸟在佛禅中是无所挂碍的禅悟象征。贾平凹正是用这些意象,构成了自己的空灵静谧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特定范畴。王国维创“境界说”,谓“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中国的各种艺术无不联系着这一审美范畴。禅境所追求的是空寂闲静、一尘不染的境界。《月迹》给我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静寂空灵。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习应品》中有一段:“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世界既无生灭和垢净增减的变化,也无过去、现在、未来,整个世界一片空静。佛禅从心性观念出发,否认客观世界,也否认物质运动。他们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动的,人们感到动,是因为心动。《坛经》中有则著名的公案——关于风吹幡动之议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只要能凝然守心,不执著于外境,就能达到成佛的最高境界。

我国古代有许多文人孜孜追求着这种心的绝对的静。王维即是典型,他的名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即表达这种绝对的内心寂静。苏轼有云:“欲令诗语妙,无如空且静,静能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贾平凹于《月迹》中所要传达的,亦为一种静虚的静境。

贾平凹的这种静境,“不是表现主体对客体的矛盾、冲突、征服,激发起奋发的豪情和斗争动荡的愉快,而是表现实践和实现统一引起的一种闲适、平静、超然、愉悦的感情。”贾平凹执著地追求这种静境,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静虚村”,并在作品中一再表现。在《静虚村记》的开头,他写道:“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附近,就更其为难了。”在城市,他感到扭曲、压抑,感到有一种不能舒展的苦闷。只有回返乡村,他才能感到境与人和,人与境谐,适心宜性。

《月迹》中,作者写了许多村庄、村巷,无一不是静静的。静虚村中的村民,“厚诚”得几乎近于“傻昧”,生命形态呈现出一种原生的质朴。再看渭北瓷城陈炉吧,作者远远看到“青烟就端端地冒出来,而且有了鸡啼。这便是一个村了;屋舍看不见,人家都住在塄下”,这不禁令我们想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那种闲静来。还有《白夜》中的村子:“静悄悄的,没有一点人影,也没有一只狗咬。从巷道里过去,雪落得很深,一脚踩下去,没了小腿,却没有一点声息。走进一家,院子里静悄悄的,一直走近门口,门被雪封了半边,只看见那黑色的门环,一动未动,像画上的一般。”这样的一个村庄,被雪封住了也不知道,人们正在甜睡中,一切都正处于安谧的原初状态。

在作者的笔下,还有幽静的空谷,静谧得雄壮伟大的池塘,伟大静默的山,还有小小的文静的文竹,静若处子的兰,他们共同构成了贾平凹的静境。

贾平凹笔下的动境,“也不是表现主体和客体激烈冲突,抗争,唤起的不是斗争的激情,而是主客观世界谐调的愉悦,闲静,所以本质上也是静的”。即使是热闹的街市,在他笔下,也少喧嚣,烦扰。且看《延安街市》:“最红火的是那些卖菜者„„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称都翘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点,要么三个辣子,要么两根青葱,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在这里全没有。这里的人与人之间是那样和谐,一对老亲家,在街市上相遇了,便寻着块空地,投机地谈起儿女的亲事。拴在堤栏杆上的毛驴,便偷空在地上打滚儿,叫了一声,整个街市差不多就麻酥酥地颤了。”真是“境与人和,人与境谐”呀。虽曰闹市,却仿似“静虚村”,仿似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

禅被彻底理解时,就得到心的绝对的平和。人人从事其正当的生活。无论是静虚村中的村民,还是渭北瓷城陈炉的人们,或者是《白夜》村巷里的人家,他们都是那样平和而悠然地生活着,“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衣着朴素,都是农民打扮,眉眼却极清楚”。他们在自己平凡的位置安居乐业,没有喧嚣,没有世故,没有庸俗,有的只是一种自然的质朴,一种心地无杂的清朗。他们身居苦境而不知其苦。静虚村的人们乐于他们的土院,《陈炉》中的人们,“吃饭极少吃菜,一顿饭,两个馒头,一碟辣子也便算了;洗脸水总是刚刚盖住盘底,依墙靠着,一家人老的洗了少的洗,脸洗湿了,水也便完了。”《夜籁》中的老汉喝着又苦又涩的汁汤,却哈哈大笑着说:“土命人也不像你说的可怜,苦是苦,苦中仍有甜呢。”这样一种身居苦境而不知其苦,能够于苦中见甜的达观超然的胸襟,正是作者于禅中妙悟到的,是作者审美内蕴的核心——禅宗的“静”、“虚”。禅宗要求人们从变幻的外界去认识动中所藏的静的本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说:“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不离动。”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也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贾平凹深谙此中真义,他常用动来表现极静。在幽谷中响起箫声,使幽谷更幽更静。在《夜游龙潭记》中写万籁俱寂:“桨起舟动,奇无声响,一时万籁俱寂,月在水中走呢。”再用满湖的啸嚣来衬托:“听满湖啸嚣,如千军万马厮杀战场,我身骨儿都吓得软了。”写出了静得可怕的绝对的静。

另外,作者既酿造出月下的空灵,也有迷迷蒙蒙的如水中月镜中花式的空灵。在雨中:“石板路是潮潮的了,落叶浮不起来,一时深、浅、明、暗,层次分明,远峰愈高愈淡,末了,融化入天之云雾。”是一种如飘渺虚幻的云雾似的空灵。在月下渡口:“夜里,船到山湾间,月显得很小,两岸黝黝的山影憧憧沉在水里,使人觉得山在水上有顶,水下有根,但河面却铺了银,平静静的似乎不流„„”这是一种“水中月”式的空灵。云雾漫山时:“滚着滚着,满世界都白茫茫一片了。偶尔就露在山顶,树木蒙蒙地细腻了,温柔了,脉脉地有着情味。接着山根也出来了。但山腰,还是白的,白得空空的”。质言之,这些意境空灵而迷蒙,使景与意无隔,现实和幻象相融,使幽者更幽,静者更静,空者更空。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意无穷”。

贾平凹以他特有的气质、个性和感受力,妙悟了禅意,并在《月迹》中通过象征式的意象构筑了一种禅宗式的静寂空灵的意境,使他的作品读来意蕴深远,韵味深长。毫无疑问,这种审美取向,将给当前的散文创作提供一种别开生面的创作启示。

(摘自《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推荐第5篇:月字旁教学设计

“月字旁”写字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写月字旁及带月字旁的字。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学会写月字旁及带月字旁的字,指导学生写好月在左在下

的字,要求得正确、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教学重点:按笔顺正确书写月及带月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脱、股、背、青”字的书写指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画,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字?教师课件展示月字的演变过程,学生看图猜字。

我们中国的汉字是多么形象生动,富有趣味。今天我们就和月字交朋友,学习月字和带有月字旁的字的写法,好吗?板书课题

二、观察比较,感知字形美。

1、(课件展示规范的字)请你们用明亮的大眼睛细心观察怎样写月会漂亮呢?

教师补充并总结:“月”字旁第一笔为竖撇,要写长一些,第二笔横折钩与竖撇底部基本齐平,书写要有力,书写框内两横要稍偏上些,第二横的位置大约在横中线的下缘,并且平分竖撇,第一横写在横中

线的上面要平分第二横上面的部分,横画间布白均匀。) 要想写好月字,写好竖撇也是很重要的

2、为了写好月字老师还总结了一句口诀,出示课件并提示“月字窄长横偏上。

3、现在我们来看看视频到底怎样写月字。

4、(教师讲解要领范写,边板书,偏旁边讲解:“月”字旁第一笔为竖撇,要写长一些,第二笔横折钩与竖撇底部基本齐平,书写要有力,书写框内两横要稍偏上些,第二横的位置大约在横中线的下缘,并且平分竖撇,第一横写在横中线的上面要平分第二横上面的部分,横画间布白均匀。

5、学生练习。

(1) 打开你的练习本美美的写两个吧!

(2) 教师提示:坐姿:头正 身直 臂开 足平

握笔姿势:拇指和食指捏住笔,中指横在下边,手离笔尖一寸,身体离桌子一拳头。 (3) 学生练写。

(4)抽取一个或两个展台展示,看看他们写的好看吗?(重点和范写的对比、评价)写的不好,我们来帮助他,教师用红笔纠正,强调横折钩与竖撇底部基本齐平。) (5)学生再练写两个,同桌矫正。

6、教学“脱、股”。

刚才我们学习了月字的写法,同学们写得很不错,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月字做偏旁有什么变化?

(1)课件出示:“脱、股”

(2)小朋友,请你仔细地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月字有什么变化?学生交流各自的意见。

(3)、教师小结,“月”作为偏旁时要写得瘦长一些,其它地方在书写时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4)、教师范写。

(5)学生书写例字:脱、股,同时提醒写字姿势。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的坐姿、握笔姿势,随机表扬表现好的同学,强调一看二想三写,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6) 教师挑选典型的字样,通过比较,发现问题。

展台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对好的夸一夸,对有毛病的进行“会诊”,教师随机用红笔纠正,学生再次练习写。

7、大家写的真不错,为了表扬你们,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个手指操活动活动。

8、课件出示:“背、青”

(1)月字真奇妙,它跑到下边还和原来一样吗? (2)学生观察后回答。

(3)教师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同时点击课件。 (4)写这两个字还需要注意什么?(|背钩要高于左边的竖,并且竖和竖弯钩的距离要相等,青的三横要向右上倾斜,并且三横间的距离一定要相等,最后一横要长,拖住上面的两横一竖)

(5认真看写“背和“青”两个字,你们能照着老师的样子写写吗?

那你们就认认真真的写两个(强调坐姿和执笔姿势)针对一至两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展示。学生再练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月字,月字窄长横偏上。还学会了月字在左和在下的区别。月字在左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推荐第6篇:月字旁教学设计

硬笔书法《月字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月字旁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书写的一般规律。

2、写好“肚”“胡”“青”,写得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3、通过学习,感受汉字的形态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教学重点:写好带有月字旁的字,了解月字旁的字一般书写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月字旁的书写要领。 教学准备:

学生:常用写字用品,每生准备一支红笔,垫板。

教师:课件、实物投影、红笔、写字纸,在黑板上的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书写姿势

1、课件出示(ppt1)写字姿势不正确有什么害处呢?

2、课件出示(PPT2)指出几个害处。

3、课件出示(PPT3)写字歌,全班齐读。二,学习“月”

1、(PPT4)写字歌里出现了“臂”“脚”“肩”字

2、提问: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带月字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带有月字旁的字。

3、(PPT5)视频播放月字旁的由来。

4、(PPT6)总结视频肉月旁的含义。

5、(ppt7)我们在书写“月”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出示写好月字旁的小口诀:竖撇写挺拔,横短竖直长;两横布均匀,靠左又靠上。(学生齐读)

6、(PPT8)学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7、展示评价,师生评议。

三、学习带有月字旁的字。

(一)教学“肚”字 (1)(PPT9)月在左边做偏旁时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ppt10):出示“肚”,一起来看这个字。

生答:月字旁变瘦了。

师:从哪一笔笔画变瘦了?(横折钩) 师:这在汉字书写中叫“避让”,给右边的朋友让出一点空。板书:避让 师:仔细观察,写“肚”是什么结构?(生:左右结构)应注意什么?(生:土的起笔和收笔都比月字旁稍高一点)(板书:左低右高) (3)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二)教学“胡”字 (1)(PPT11)月在右边做偏旁时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ppt12):出示“胡”,一起来看这个字。

师引导:月字在右也变瘦,“月”字的撇要托起左边的“古”字,这叫“穿插”(相机板书:穿插)

古的起笔和收笔应注意什么?(生:都比月字旁稍高。)(板书:左高右低) (3)师黑板范写,生书空。

(三)教学“青”字 (1)(PPT13)月字在下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PPT14)出示“青”,一起来看这个字。

生:月字在下撇变成竖。

师:写时还应注意什么?

师总结:上下中正要对齐。 (3)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四)出示(ppt15)生读:描红和仿影时以及临写时注意的点。(板书:一看二写三对照)

(五)(PPT16)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配乐书写)

四、欣赏评价,拓展总结。

1、展示练习,师生点评。(写得好的奖励星)

师:字帖是最好的老师,谁来给他提点建议不足,等会写再写一个。相信在大家的建议

下同学们会写得更好。让我们在再练写一个吧。

2、学生再次练写。

3、教师巡视辅导书写。

4、展示评价,师生生生交流。(同桌互评,用红笔圈出好看的字,并奖励星星,全班评)

5、总结拓展。

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板书,再读“肚”“胡”“青”的书写要领,以及书写方法。 教师总结:古人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勤学苦练,就能克服困难,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加油!(PPT17)

板书设计:

月字旁

避让

穿插

对齐

左低右高 左高右低 上下中正

一看二写三对照

推荐第7篇:诗中之月

古人眼里与诗中的月亮

——中秋之夜读《中华诗词名句》中关于“月亮”

新中国60华诞过后一天,便是中秋佳节。今年的中秋节,由于天气晴朗,看着晴空中的月亮,心情份外的舒畅。也就学习古人,细细地端详月亮。

月亮刚刚升起,黄澄的,挂在山上,象一个明亮、生动、注视着人间的精灵。再端详,她就象一位乡下的姑娘,梳妆之后,走出闺门,脸带着含羞而又热情的神色,顾盼着天下。是的,月亮窥视着她的众生,而地上的人们也在仰视着月亮。但是,人们对月亮的看法不尽一致。

自古以来的文人,创造了许许多多描绘月亮的语汇,如:月色朦胧、月似银盘、白月如霜、月色溶溶、一弯新月、中秋月圆、月朗星疏、月明星稀、明月如镜、月象天窗„„。就是在现代,人们对月亮的颜色看法也有异,有人说红月亮,有人唱白月亮,有人吟兰月亮„„。

中秋节之夜,看过月色,尝过月饼,阖家欢聚之余,读一读《中华诗词名句》,听一听古人对月亮的感叹,由此发现,古人对月亮的也象月亮的运行规律一样,经历了由缺到圆,由圆到缺的一个过程。从《中华诗词名句》上看到,春秋时期的诗人,没有留下对月亮的描绘,也许那时的人们对月亮怀着神秘的感觉,不便随意吟唱。从魏晋开始,有诗人写到月亮了。如:曹操的《短歌行》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论招揽人才的事。“月明星稀”只是用对月的自然描写来表述人才的环境。曹丕在《燕歌行二首》中有“明月皎皎照我床”之句,也是对月的自然描写来表述夜的清寂柔美之韵味。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句。说是一大早去田里除草,直至晚上月亮起来,才肩负锄头归家。这仍然是对月亮的自然描写。南北朝的诗人,对月亮仍然还是那样自然描写。谢灵运《岁暮》中有“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说的是北方的月夜雪地的苍凉。

历史进入唐代,古人对月亮的诗兴,似乎比前代人高涨了许多。唐·王昌龄的《出塞》中写到了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用月来表述时间、空间和人的情景的关系。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真正的中秋吟月思亲诗。在此之前少见。唐·李白用自己的诗,开创了一个人类对月亮探索的新时代。他把人生、酒与月亮联系在一起。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把月亮的运行与时间、空间与人生联系起来了。在《将进酒》中有“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接着,他开始探索月亮是什么?

他在《月朗月行》中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尽管是表达他幼时的天真无邪,而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深究。接着他在《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天上的月亮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这个问题,问了几百年,后人也难以回答。李白对月亮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描写有关月亮的诗也越来越多,而且意境越来越深刻。有《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再往后,李白对月亮的探究更是豪情万丈。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我想要上天去尽情欣赏月亮。览与揽可同义,即:看或拥抱。他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对月亮更是奇想突发,其中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既叹独自寂寞,又感怡然自得。

唐·杜甫,也是对月亮情有独衷。苦恼时,对月空叹;寂寞时,以月壮志;想家时,对月思乡。他在《宿府》一诗中有“中天月色好谁看。”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叹。在《后出塞》中有“中天悬明月”,有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心中呈现出充实和美好之感。在《月夜》中,他叹“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月亮勾起他思念妻儿之情。

在《中华诗词名句》中看到韩愈是另一个写中秋节月亮的诗人,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的诗中,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这是触景生情,面对皓月,诉叹心中的抑郁。诗人们与大自然的交往中,逐渐领悟了人生哲理。人与月亮都是自然界中的一类,而人高于月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从而看到了生命是严肃而可敬的。唐·赵嘏在《江楼感旧》中的“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与张若虚的意思相似。唐·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和他在《望月怀远》中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有望月思念亲朋好友的感伤。唐朝诗人从月亮那里借来多少情感啊!象孟浩然、李商隐等等都有咏月思情的诗。

时间流逝,进入宋朝。宋·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咏月思情的情感推向了新高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人到月,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古世上无十全十美的事。他告诉人们用坦荡、豁达、愉悦的心情对待世事。在此词中,苏轼也象李白一样,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问不仅直率,而有深虑着人生的痛惜和悲伤。这与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是相似的。至此,古诗人从李白一问起,到苏轼一问止,人类社会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整整400年,构成了中华诗词中咏月的高潮期。往后,咏月的人和诗就极少了。

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月是什么?月从何时来?基本认识不成问题。随着人类登月活动的展开,人类对月亮的起源、实质和行运规律会有更多的认识,今人对

月亮不会再象古人那样浮想连翩了。据说,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对青年小夫妻。妻子是刚从敌占区到延安的知识分子。一天晚上,从外面回来,看到天上的满月,很是激动,风风火火地拉着丈夫走出窑洞,丈夫以为发现了什么敌情,背上枪就跟着出来。妻子说:“你看,今夜月色多美啊!”丈夫向天上看了看,便说:“月亮象大饼,有什好看呢?”就回窑洞去了。妻子挺扫兴,在桌子留下半阕诗:“嫁得郎君不解情,竟将明月比大饼。”丈夫一看笑了,在妻子的半阕诗下写到:“寒来花月不能衣,饥时一饼值千金。”这说明人们对于月亮的情趣不同,看法也不同。而如今,我们幸逢盛世,不愁衣食,有心境有条件欣赏大自然之美。人们越来越懂得,我们自己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有灵性的,最有创造力的一部分,应当对大自然的其他部分有更深的理解。

(2009年中秋明月夜)

推荐第8篇:中秋之月

中秋之月

中秋之夜,一轮圆月渐渐升了起来,像一个银盘高悬在天幕上。皎洁的月光如水银般倾泻,给大地万物披上了银灰色的纱裙,呈现出朦朦胧胧的美。透过朦胧的月光,沉思在轻柔朗清的月光下,与月光轻盈慢舞,与月光皎洁相映,发现这平静如水的夜晚竟是如此美丽。

我停笔推笺,伫立在窗前,眺望远方。月是那样的清明,它那圆圆的脸盘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大地,月光照在我的窗前好似覆盖了一层白霜。月的光铺满幽静的小路,凉爽的风飘来淡雅的清香,树梢轻柔的摇曳着月影。几度月圆月缺,聚合离散的情思缠绕心头,他乡明月怎有我乡月明?种植一片相思园林在心中,芳香在梦中家园相聚。

一缕清风载着我的思念,推开期盼你的窗。夜幕中的繁星挂满了我的思念,凝望中我知道你也在想念着我,动情中遥望,思念在繁星中闪烁。在心里同唱一曲缠绵的歌,我陶醉在你的歌声中,甜甜的梦境里和你忘情的舞美着明天的浪漫。酿一坛女儿红,装满琥珀月光,捧一杯美酒飘香。悠悠琴声诉说岁月沧桑,红裙水袖穿云间,风清云淡月夜飞花,醉眼妩媚我青春的舞动,泼墨抒情天与地,留下真情温暖你我心。中秋的月光清如水,它的清辉到处倾泻,倾泻在悬崖断壁上、山坡上,倾泻在建筑物上,倾泻在像手臂一样伸展着的树枝上,使一切都分明清晰,一切都成了活生生的了。轻柔的晚风吹拂我思念的发梢,却吹不散我对你的情思缠绕。明月窗外高悬,清凉舒爽,清辉柔波,竹林飘来心灵的醉音。星空璀璨,摘得一颗暖在怀中,看到的是你深情凝望的双眼。

窗外的夜是沉静的,没有春的奔放,没有夏日的激情。凉风与秋雨结伴,黄叶与晨露相依,大雁也打点南归,温馨的中秋飘然而至。只有缤纷的落叶在静悄悄地飞舞,闪烁的霓虹灯给飘飞的叶片抹上了五彩的斑斓,也给了朦胧的夜色增添了些许的魅力。叶片时而静卧在大地,时而荡漾在水中,一片片地飘飞,又一片片地落下。听着草丛中虫儿的呢喃,笔中摇落层层思念,如果今晚的明月能传送此时的思念,是否已到达你秋景的窗前?明月水中映照着你的影子,那一分静静的美,也会守来凉爽的秋风阵阵轻抚。一轮皓月高悬在夜幕之中,天空是那样的深邃,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无垠,遥望夜空,不禁使人们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更忍不住要吟诗作画。我把自己浸润于寂静的午夜梦回中,聆听心之低语,你能感受到这份平静如水的心情是如此的惬意。倾听音响里缓缓流淌出来的如水音乐,怀揣着真诚,用竹笔描摹平静的模样,感受平静的召唤。生命恰似涓涓流淌的河流,我更像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任凭鱼儿畅游,仍旧波澜不惊。

推荐第9篇:《中秋咏月诗三首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十五夜望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一篇讲读课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是其中汇聚着最瑰丽色彩的一个传统节日。古典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中秋咏月诗词,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并且带有集体情感的特点。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就为我们描绘了中秋之夜中庭美丽清冷的月色,表达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其辞约,其质朴,较适合初一学生诵读品味。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对诗歌中景物特点及情感的把握,对诗歌欣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十五夜望月》面对的是一群初离家庭、寄宿学校的学生,教学时间也大约在中秋节之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较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氛围和情感,感受传统中秋的文化特色。

2、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的孩子对情感的体验更敏锐、更细腻、更准确、更透彻。同时,学生还保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较适合通过想象法来把握诗歌。

3、《十五夜望月》是初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的古诗教读课文。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古诗词,但是,小学阶段的古诗学习还重在对诗歌整体的初步把握,并未涉及到鉴赏诗歌的方法指导。所以,有必要根据诗歌特点对学生读诗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

三、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懂诗歌,体会诗中描写的景色特点,感受诗歌营造的氛围,体悟诗歌抒发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式地通过朗读、想象、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怀人情思

2、教学重难点:对诗歌景物特点的把握,氛围的感受,情感的体悟是重点。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是难点

3、课时安排:

虽然本诗很简短,诗歌情感本身比较明显,但是因为诗歌语言本身的高度凝练的特性,也因为是初中阶段第一次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课,所以在教学上我安

排一节课的时间,用完整的一节课好好品味本诗。

4、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

教师:①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②教师搜集诗人的背景资料,并写课堂练笔的下水片段

③问题情境的设计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

四、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及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料

五、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

依导入新课,营造氛围――朗读诗歌,整体把握――想象品味、景物特点――知人论世、

把握情感――再读诗歌、课堂小结――课外小诗,现学现用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由中秋的话题引入诗歌,营造学习氛围,并且强调诗歌的凝练和丰富,提醒学生专注学习。接着初读诗歌,明确本诗为七言绝句,然后在听读和跟读中整体把握诗歌。然后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第一二句中的景象,在分享和探讨中把握景物特点,为下面的情感把握做好准备。第四步教师介绍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解决情感体会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第五再读课文,在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注重朗读的语音语调,在朗读中加深情感的体会。在课堂尾声,教师要为学生小结本堂课中涉及的诗歌阅读的方法,并提供适合的课外诗歌,运用课堂学习的方法进行赏析练习。

2、教学方法的确定:

针对本首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朗读法感知文

本,想象法拓宽丰富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情境来启迪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循序渐进,问题明确有效。

其次,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运用教师例文来帮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再次,引导学生探究疑难,在讨论中自主地体会到诗歌的妙处

最后,加强总结和练习,在适合的练习中强化课堂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

4、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1) 想象描写环节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自己的想象去理

解诗歌,

其实是对诗歌的再创作,并且通过交流加深对诗歌的把握。教师例文的展示,既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同时也能营造课堂民主平等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和教师一起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2) 课外练习环节的设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地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复习

课堂中学

到的方式方法,体现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重视。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圆月)。确实,圆月,是中秋的象征。这天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大家把课本翻到109页。一般来说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短小的,但是别看它们是小身材,其实有大味道呢。诗歌语言因高度凝练而充满丰富的形象和意义,要我们花大力气去体会。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如果能够把《十五夜望月》这首短小的诗真正读懂,读通,那就是同学们的成功了。这首诗的题目或者还可以写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板书课题)(解题,见注释,注意古代以官职来称呼别人的文化习惯)

二、初读诗歌,明确体裁

师:有没有同学乐意先来帮我们大家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吗?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古诗咯。问题是从文体上说它属于诗歌中的哪一类?(七言绝句,另有五言绝句,八句四联律诗。格律诗)

三、跟读诗歌,初步把握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声音响亮,而且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已经迈出了读懂诗歌的第一步。诵读是理解诗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围,有的需要浅吟低诵,有的需要放声朗诵。下面请同学先听一遍本诗的朗诵,去初步了解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内容。

生听读

师:下面我们跟着录音一起来读这首诗。

生跟读

师: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

(描写了诗人十五夜望月时看到的院中景象)

(抒发了诗人怀人的思绪)

四、发挥想象,欣赏景色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字面疏通:庭院中的地面白色一片,树上栖息着乌鸦,清冷的露水无声地沾湿了绽开的桂花。

2、师:要真这样干巴巴的解释可真是把这首诗给糟蹋了,我们大家都不愿意吧?同学们能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最优美的散文化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诗人想要描绘的景象?(150―200字左右,写在练习纸上)

3、附近的同学交流,推荐出最优秀的,朗读交流

4、教师展示例文

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泻在这个朴素的小小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微雪,又好像是一汪空明的积水,窗边那棵桂树扶疏的树影,则成了水中微动的藻荇。萧萧树荫里,聒噪了一天的鸦鹊,此时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这中秋之夜皎洁到刺眼的月光,先后进入了睡乡,不知道在它们的梦里,可曾出现去年春日青天掠过的一行归航的雁影。

夜又深了一层,桂花的香味也又浓了一度。一条缀满了黄色小花朵的桂枝探到了我的眼皮底下,鼻头跟前。伸手折枝,咔嚓一声,惊落了一手的冷露。是什么时候,这清冷的露珠竟沾湿了枝头的花朵?丝丝寒意由五指游走全身,不知道广寒宫里的那棵月桂树,那树下的白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是否也早已被这无声的露水沾湿。(PPT)

5、品味重点:

结合学生的练笔教师提醒学生想象的注意点:要仔细推敲联想,同时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地白”:诗人写院中的月色,不着一“月”字,哪里体现出是描绘的月色呢?只用了“地白”二字,却给人澄澈、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李白的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结合例文扩展想象)

“树栖鸦”:同学们想一想,树栖鸦的景象是诗人用眼睛看到的吗?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既已夜深,在明月之夜,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息,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应该是凭听觉感受出来的吧。这也恰恰用这种音响变化,来烘托出当时月下小院的静谧安宁。大家觉得这样的想象有没有合理性?至于对于鸦鹊梦境的猜测,我们可否替诗人做此想象呢?这个问题暂时留在这里,等全诗看完了,我们再来讨论。

“冷露无声湿桂花”:作者怎么会发现露水沾湿了桂花,怎么会知道露水是冷的?“冷”是一种触觉,我们可以合理地想象诗人是如何接触到那清冷露水的过程。一个冷字,不仅是在说露水,也在说当时整个的环境,清秋的深夜,似乎连空气都是冷的。我们的想象、联想还要往前,如果你愿意,可以想得很远很远。人间的桂花被浸润了,那么举头望明月,那个悬在头顶的月亮里的影影绰绰的桂树呢?生活在桂树周围的那些人呢?

6、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想象的力量是多么神奇,短短的两句诗居然被我们演绎出这么丰富多彩的内容。经过这样有血有肉的想象,我们眼前有没有那样一幅画面,有没有一部小电影在脑中播映?对中秋夜的景色是不是更了解了?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来揭示这些景色的特点。――寂静、清冷等

五、知人论世,体味情感

身立这样寂静清冷的庭院中,诗人生出怀人的情绪来。怀人的思绪是怎样的?是怎么

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后面两句诗。

推荐第10篇:《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17、18页。【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并记忆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全年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2.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系统掌握有关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记住大月和小月各是哪几个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一年中哪一天是你最开心?学生回答。预设:(1)生日

(2)其他。师:“是的,一年中有很多令我们难忘的日子,但有一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特殊的一天。那就是你的——生日。 师:这是一张2012年的年历,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把你的生日圈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

学生在各自的年历上找生日并画圈。(课前,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2012年的年历卡。) 师:愿意告诉大家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这天是星期几? 学生在各自的年历上找出生日并画圈。 追问:你是怎样找到你的生日的? 知道学生学会看年历。

小结: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在年历上找出不同的日期了。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年月日

过渡:请大家再次仔细观察这张年历,你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一年有十二个月。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那5月前一个月是哪个月?5月后面是哪个月? 你还能知道什么?

预设:我还能知道一个月有多少天。 那一月有多少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原来一个月最后的一个日期数是多少,这个月就有多少天。 那二月呢?三月呢?你能找出这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面表格中吗?

学生独自完成表格。 表格:月份123456789101112 天数

请你将完成的表格和屏幕上的答案核对一下,有错误的小朋友赶紧改一下。

2、认识大、小月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几个月份是31天(板书:31天),是哪几个?

(板书:

1、

3、

5、

7、

8、

10、12),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之为大月(板书:大月)。

还有几个月份是30天(板书:30天),我们把有30天的月份称之为小月(板书:小月),是哪几个月呢?(板书:

4、

6、

9、11)。

下面请同学们将表格中的大月用“√“表示出来,把小月用“○”表示出来。 (实物投影)

讨论:数一数大月有几个,小月有几个,有什么问题? 二月为什么没有标出几号?

说明:2012年的2月是29天,他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小结:学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

1、

3、

5、

7、

8、

10、12月为大月,

4、

6、

9、11为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很快记住大、小月?

3、记忆大小月 (1)出示幻灯片

介绍拳头记忆法:将我们的左手捏成拳头,骨节凸出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表示小月或者2月。数到7月的时候要回头从8月继续数下去,因为2月的天数比其他月份都少,所以我们就说“二月少”,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一次。 点名请学生说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如果不用拳头你能记住吗? (2)故事记忆法

教师讲述:公元年历编制最初是来自欧洲的古罗马。传说在公元前46年,古罗马皇帝凯撒在制定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

一、

三、

五、

七、

九、十一月为大月,每月31天;

二、

四、

六、

八、

十、十二月为小月,每月30天。这样,大小交错相间,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记住。但是,照这样规定,一年就多了一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减去一天。减哪个月合适呢?那个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决,人们都希望二月能快点过去。于是,就从二月中减去一天。这样,二月只剩下29天了。后来,有一个叫奥古斯都的人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先前皇帝凯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却是小月。他为了显示自己和凯撒有同样的尊严,就修改历法蛮横地把八月也定为大月,改为31天。还将下半年八月之后的双月——十月和十二月都改为大月,九月和十一月改为小月。而八月改为大月后,全年多出的一天也从不吉利的二月中减去。于是2月又少了1天,变成28天了。以后这种大小月安排的历法就流传下来并且沿用至今。 (3)巧记

后来人们发现了记忆大月的时候只要七月之前找单数,八月之后找双数。

下面老师想来考考大家,一月----?四月----?七月----?八月----?

4、计算全年的天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有多少天,你能算出2012年全年有多少天吗? 37×7+30×4+29=366(天) 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37×7代表什么?30×4呢?29是?所以今年全年是366天。(板书)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年月日(板书:年月日),通过观察年历,我们发现了很多奥秘, 并从中掌握了很多知识。

四、巩固练习

1、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出示题目

说一说他们在哪一天,你能再年历上标出来吗?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填空。

(1)一年有()个月,其中有()个大月,()个小月。每个大月有()天,每个小月有()天。还有一个月份,它的天数比其他月份都少,这个月份是()月。 (2)下面是2008年5月的月历。根据月历填空。 日一二三四五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这个月有()天。5月10日是星期(),12日是星期()。 (2)2008年4月30日是星期(),6月1日是星期()。

五、思考,本课结束。

思考题:奶奶在我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可能是几月和几月?

第11篇:《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东凤中心小学

伍宝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46页~4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闰年的判别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答案:日历)

2、(多媒体出示)观察以上四幅图,说一说这些的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自由发言,此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年(

)月(

)日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行。 (

)月(

)日是植树节。

)月(

)日是属于我们少年儿童的节日。 你还知道哪些重大的节日?

3、这些有意义的日子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都需要用到年月日)

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1)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2)观看录像,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3)师: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4)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

六、

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拳记法:举起左拳,背向自己,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说明8月要再从1月的地方开始数(二月除外)。师生同时数。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游戏: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说到二月,都不起立。游戏后,教师教给学生随手可以记的方法:左拳记忆法。

2、做一做:找出你的生日和父母的生日。

3、

4、教学平年、闰年。

师: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根据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 师: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师:请同学们观察 1997—2004年中2月份的天数的表格。

师:根据2月份的天数查一查1997—2004年这些年中,哪几年是闰年?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教师补充小知识: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派代表汇报。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师:这就是说,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课件出示计算结果: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查1900年年历发现1900年是平年。在与一般规律发生矛盾时,指导学生看课件,认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我会填。1)、一年有(

)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一年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

2、你来当小法官。(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3)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4)小明说:“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闰年。(

猜生日:狗熊说: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后一天。鸽子说:我的生日是妇女节的前一天。小兔说:我和党是一天的生日。我的生日是„„„„„„(

1、同学说,大家猜。

2、组内互相猜生日)

3、判断下面的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

3、拓展练习。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12篇:月光下凤尾竹教学设计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傣族民族文化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特有的魅力。

2、了解并认识葫芦丝,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并欣赏傣族舞蹈特有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认识傣族民族文化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影像资料、葫芦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原来所学内容——蒙古族民族文化导入

提问: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以哪个少数民族为主,主要的民族乐器是什么?代表性曲目?(答:蒙古族;马头琴;《万马奔腾》)

2、今天我们学习和认识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民族乐器。

二、过程

1、介绍云南省为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25个),而在西双版纳地区的最主要是傣族。

2、请同学说出对傣族有哪些了解 (孔雀舞、葫芦丝、泼水节„„) 讲解:傣族族系发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视孔雀和大象为吉祥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固有“水的民族”的美称。傣族的传统的节日有:泼水节等。

3、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着更加优美的音乐,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首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同学们,根据音乐,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特具民族情调的歌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音乐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

4、这首美妙的音乐曾经被改编成了一首乐曲,多媒体播放葫芦丝版《月光下凤尾竹》,听完后让学生们自己说出演奏乐器是什么。

5、以零件形式展示葫芦丝,边讲解边组装并现场演奏葫芦丝版《月光下凤尾竹》。

6、同学们,这么美妙的音乐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配合就完美了? (孔雀舞)播放视频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傣族风情。 回顾总结:

1、回顾今天所学内容。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舞蹈,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将这种难忘的感觉永记心里。作业: 收集傣族音乐

第13篇:天狗食月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4课 《形状渐变动画——天狗食月》教学设计

知识加油站

《月食形成原因》视频

一、教材分析

宋尚军

《形状渐变动画》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四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flash的各种工具以及逐帧动画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学生掌握形状渐变动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他们爱玩、好动,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做动画,但是毕竟年龄还是小,找不到规律,能够坚持做动画的人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创设让他们感兴趣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2.了解形状渐变动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学生自主学习法

2.让同学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大胆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形状渐变动画的一般制作方法。

2、理解形状渐变动画原理 教学难点:

1、形状渐变动画关键点的设置

2、帧频率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课件以及作品的准备

月食过程开始文件 2.电子教室的维护调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首先让同学们欣赏老师制作的Flash 动画《天狗食月》,然后通过分析动画中由几个形状渐变动画组成,导出课题。 学生:欣赏作品 积极思考 教学目的:观看动画,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动画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对比分析,温故知新

先通过实例复习Flash中的两种渐变动画:创建补间动画、移动渐变动画。再介绍本节课知识点,展示月食渐变动画实例。通过对比,让学生对两种渐变动画有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对比分析做好准备。

(二)、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根解教材自主完成天狗食月。 教师: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记录在黑板上,总结出学生出现的所有问题。

板书问题:(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出现的问题)

1、画月亮的方法,颜色的设置

2、背景设置,属性面板认识

3、擦除时的方法

4、关键的设置——补间:形状(在哪里设置?)

5、播放速度设置

(三)、学生作品展示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展示学生作品,发现学生在展示时出现的问题,并解释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四)、讲解分析,突出重点

教师展示制作过程,同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解释原因

教师:演示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师详细讲解及演示几何图形渐变动画制作过程。 学生:认真听讲,观察演示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和演示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习制作形状渐变的方法,并与自己的操作对比,发现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五)、拓展

1、由10帧增加至30帧,通过增加帧数来放慢播放速度,与修改帧频率的对比。

2、完成月食整个过程

七、总结评价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形状渐变动画,同学们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神奇,用所学的知识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欣赏FLASH动画入手,通过展示动画引起学生兴趣,动画中用了几个形状渐变引入课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知识方面,教师应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但任务的设计应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和技能,通过设计探究、拓展任务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方面还应加强。

第14篇:年、月、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时。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本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是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为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一个宽松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质疑、操作、验证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判断某年是平

年还是闰年。

二、教具准备: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制作了有关太阳、地球、月球的关系动态图,激发学生兴趣,又对三者的关系一目了然。导入新课后同桌两个在2015年历卡上标出特殊日子,例如:清明节、中秋节、六一儿童节、爷爷、奶奶的生日。再通过2011年历卡和2012年历卡比较不同,了解二月的特殊性。在巩固练习环节,利用课件出示商品的有效期、保质期、保修期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太阳、地球、月亮动态画面,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探究验证

(一)探究大月、小月

1.出示2011年年历,问“这是哪一年的日历?”“一月份有多少天?” 2.出示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按活动要求填完。 3.观察表,发现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小组交流。 4.全班展示汇报交流。 5.介绍大月、小月。 6.记忆大小月。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1)左拳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3)欢乐总动员:为了进一步记住大小月,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老师说大月时,站起来,说小月时,坐下,比比谁的反应快。

(二)探究平年、闰年。

在上面的游戏中,教师最后报一个二月时提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应了?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有时是28天,有时又是29天,其中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次探究。

1.探究“四年一闰”

2展示表二,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

每4年里有3个2月是28天,1个2月是29天。 3认识平年、闰年。知道为什么四年一闰。 为什么每四年就有一个二月份是29天呢? 了解古罗马神话二月的来历。 教师补充小知识1: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4)闰年年份与4的关系 让学生将表二中闰年的年份涂色。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算一下,从2012年往后哪一年是闰年?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闰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2.探究“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1)发现问题

师: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分组计算判断) 1949年 1992年 1900年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教师出示1900年年历发现1900年是平年。在与一般规律发生矛盾时,出示小知识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为什么“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继续补充小知识: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

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也就是说: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一年有( )个月,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2、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8年、2012年中,是闰年的有(

3、从8月25日到9月30日,一共有( )天。

4、爷爷2008年过了生日就是68周岁了,可他只过了17个生日,爷爷是哪一年那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教材练习十七第2题、第4题。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一 年 12个月

大月:31天

1、

3、

5、

7、

8、

10、12月 (7个)31×7=217(天)

小月:30天

4、

6、

9、11月 (4个)30×4=120(天)

28天平年 217+120+28=365(天) 特殊: 2月

29天 闰 年 217+120+29=366(天)

四、教学反思

《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对年月日又多少有一些了解。怎样在学生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将这么多知识点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怎样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突破教学难点,发现闰年出现的规律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多次教学设计。最终是按照“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验证整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三步来设计的。现从成功与不足两方面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上课时,出示动态课件,立马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大声说出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及关系。我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分享中共同探究。这节课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是探究大月、小月,第二次是探究平年与闰年。两次活动之间是用判断大小月的游戏连接起来的。对比两次活动的设计,基本相同,都是按照“观察—记录—发现—分享交流”来进行的,但又没有重复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分享范围的变换和节奏不同。第一次活动记录时同桌共同记录,四人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分享;第二次活动先是全班共享二月份的天数,再同桌交流发现的规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四年一闰。两次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这是比较欣慰的一点。第二个成功之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主要在巩固练习部分来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年月日与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拓展环节学生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不足之处。由于是四校联谊活动 ,录像设置没有及时到位,拖延十几分钟,学生做的时间相对较长,我也心情紧张,导致授课时没有讲一年12个月。直接讲授了大小月。设计的拓展练习没有时间做,而是作为课下作业布置了。

第15篇: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月亮月光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由台湾童谣整理创编的一首儿童歌曲,旋律柔和优美,歌词写的非常生活化,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歌曲共4歌乐句,旋律以级进与跳进相间,波浪式的进行。歌曲吸收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成歌曲特有的风格。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较前更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增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活动,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参与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聆听,能准确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过程与方法:围绕掌握四四拍弱起节奏的节奏特点,在实践中感受歌曲旋律,体会恬美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恬美意境以及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和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在演唱中弱起节奏的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几幅夜色图片

2、提问:在宁静的夜晚我们会听到哪些声音,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呢?

二、聆听新歌,感受意境

1、这首歌的是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唱的?

2、这首歌的风格是什么样的?

3、感受四四拍的强弱规律

三、新授

1、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深意(向生解释难理解的句子)

2、学生随琴用wu模唱旋律。

3、x ▏x- x ▏根据节奏学唱曲谱,感受旋律的韵律美。

4、引导学生随范唱轻声唱词,感受歌曲的抒情柔美,解决弱起节奏难点,唱出歌词的意境美。(轻声演唱,声音自然柔和舒展)

5、生生合作,演唱歌曲,巩固歌曲弱起节奏。

6、再次聆听,请学生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表现歌曲,加强渐慢、渐弱的处理。

四、拓展欣赏

欣赏童声合唱《月亮月光光》,体会多声部合唱与单声部齐唱的不同效果。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了月夜的情景,体验了音乐带给人们美好的意境,这首歌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第16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1 / 2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2 / 2

第17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的教学

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眉、溪、峡、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吟诵《峨眉山月歌》。

②用联系上下句诗句的意思来理解古诗的意蕴。

③感悟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句中月映清江的美景,依依惜别的深情,体会到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吟诵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

㈠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①吟诵《望洞庭》,感受满月之下的平和静谧之美;

②俗话说“好事多磨”,有一句歇后语还和这个“磨”字有很大的关系,老师说上句,请你跟下句:铁杵磨成针——

③这首歇后语的主人公是谁?(简介李白)出示《早发白帝城》,思考: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李白乘坐的小船的速度快?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二十五岁首次离开四川,“想出去看看”。当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美景时,感怀万千,写下《峨眉山月歌》。

㈡初读全诗,初识诗人出游之旅

①出示生字新词:峨眉山 清溪 三峡 思君 介绍峨眉山的位置

交流“眉”“溪”“峡”“君”的写法

左右结构: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放

半包围结构:注意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横画之间要均衡。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②指名读诗,标注平仄

③你认为峨眉山的月亮还映照在了哪些地方?请用横线在诗句中画出来。

指名回答,板书: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 渝州

④暑假乘坐高铁出去旅游过了吗?最远到哪?你印象中还记得沿途到了哪些高铁站?(讨论交流之后指名说一说)

㈢吟诵全诗,感悟诗人的思念之情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是平声,拖长调子,极言峨眉山的高。“月”是入声,仄声,短促,离我们很远。“半”,仄声,短促,不管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都是“残月”,不圆满,有离别的滋味。“轮”“秋”都是平声,拖长,倒装,感觉秋天离别的惆怅。

“影入”都是仄声,短促。“影”是“月影”,暗示着诗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是“船”。诗人刚刚抬头看到天上的残月,现在俯视水中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里。“平羌江”三字是平声,拖长,极言江之长,“水”仄声,水流很急。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是仄声,连夜出发,不作停留。“清溪”“三峡”都是平声,吟诵时注意拖长调子,一方面强调诗人出游的激动,另一方面表示这些水域之长。“向”“下”仄声,短促,“向”,“驶向”之意;“下”,“顺流而下”的意思。“月映清江,夜行千里”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思君”平声,拖长调子。诗人的行船经过了万水千山,陪伴自己的月儿时隐时现,“不见”是仄声,短促,在“不见”的时候,诗人想见到,见到了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峨眉山和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月儿还是那轮月儿,照在峨眉山,也照在“平羌江”“清溪”“三峡”,甚至“渝州”,可是友人呢?满溢着诗人的思念之情。

③暑假远游,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你首先会怎么做?(给家人报平安。)可是,那个时候,李白只能拜托明月,带去自己的满腔思念,请大家带着这种感情,依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再来吟诵。

㈣比较《早发白帝城》《峨眉山月歌》

㈤总结(略)。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

平羌江

(顺流而下) 清溪船

三峡

渝州

月 映

清 江

第18篇:《年、月、日》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科目:数学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教材46到29页的内容,年历。

二、教学课题

知识培养方面: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品德培养方面:

1、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意识。

2、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智力发展方面: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和推理能力。

2、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材分析: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 月 日》第46页至第49页例1和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习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年月日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前面也许学习了小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学生也知道这几个单位是有关系的,这些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和制作年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和推理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是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知识。 突破方法: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记住各月的天数。

突破方法: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观察、分析、对天数的计算,使学生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学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年月日”的资料,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教师讲解知识,直观,便于操作。03和04年年历卡。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和引导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欣赏音乐《生日歌》【百度】搜索

http://61.164.121.88/gushi/%B9%CA%CA%C2%CD%F5%B9%FA/%B6%F9%CD%AF%B8%E8%C7%FA/%B6%F9%CD%AF%B8%E8%C7%FA%BC%AF%BA%CF/%C9%FA%C8%D5%B8%E8.mp3 问:同学们,谁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学生们兴致很高,纷纷回答自己的生日。

(2)师:在生活中生日是我们有意义的日子,那么谁记得这几个有意义的日子?(PPT出示主题图)搜素图片【百度】

http://image.baidu.com/

强调:4年一闰,逢百年不闰,遇400倍数年要闰。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说个年份,另一位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3)“记闰年的口诀”。 闰年与平年闰年判定口诀: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三千二百年再不闰。

(4)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一年有( )个大月。

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2、课后做一做,练习十二的习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六)板书设计:

年、月、日

大月:

1、

3、

5、

7、

8、

10、12各月有31天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

4、

6、

9、11各月有30天

二月: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 口诀: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平年全年有365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

四、教学反思

本课容量大、概念多,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采用的方法是,总结提炼出消化本节内容所要用到的数学方法,即:猜测观察——推理验证——得出结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如教学大小月的基本知识,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心里有谱之时,才出示系统的知识,为后面的分类认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当最末老师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东张西望在观望他人的动态,学生此时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为什么?这些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一刻,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灵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第19篇:年 月 日教学设计

《年 月 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46-4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和感受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并会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实践,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事,你能说一说它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事吗?

(2)时间很重要,它记录了历史上许多精彩的瞬间和令人难忘的时刻。

出示教材主题图,你知道记录这些令人难忘的时刻都发生在什么时间吗?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呢?(板书课题:年月日)

2、初步感知学习内容

小朋友在生活经历中已经知道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二、激活经验,形成结构

(一)年、月、日的认识

1、观察年历表。

师 :出示年历卡:你认识这是什么吗?在这小小的年历卡里,有许多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吗?用你手中的年历卡,研究一下。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年历卡,小组合作边观察年历,边思考完成下面的“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 (1)、我们小组观察的是年份是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月,其中有的月是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月,共___个月。有的月是___天,这样的月有 ___月,共__个月。有的月是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月,共___个月。

2、交流汇报

(1)引导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并选取分别代表平年、闰年的小组在实物操作台中展示观察结果。

(2)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板书并适当补充、小结) 板书:一年有12个月

31天:

1、

3、

5、

7、

8、

10、12 30天:

4、

6、

9、11 2月28天

2月29天

3、认识大月、小月。

教师介绍:习惯上我们把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书:小月)一年有哪几个大月?哪几个小月?想一想,有没有记住它的好方法?

4、介绍记住大、小月的方法

(1)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能用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他们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老师和同学们吧!

(2)教师介绍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自学拳头记忆法:课本第48页

5、游戏:“快速举手”

老师和学生一起游戏:生日在31天月份中的举右手,生日在30天月份中的举左手,提问:有些同学没有举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探索平年和闰年

1、设问激疑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请大家观察,你发现什么规律?(出示1995年到2008年的记录单)

2、介绍平年、闰年。

刚才我们说二月份是一个特殊的月份。观察1996年——2008年二月份天数并填表。注意发现排列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列表格。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二月的天数 28天 29天 28天 28天 28天 29天 28天 28天 28天 29天 28天 28天 28天 29天

平年还是闰年

(1)观察这个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告诉大家,二月是29天的年份叫闰年;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平年。 (板书:平年、闰年)

师: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我们观察表格注意发现有什么规律? 从表格中,根据二月份的天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几年中,哪几年是平年?哪几年是闰年?

观察发现:

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 (2)探索、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根据二月份的天数准确判断出哪一几年是平年,哪一几年是闰年。如果不告诉你二月份的天数,怎样判断哪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四人小组讨论:

(1)、闰年、平年年份除以4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算算看)

(2)、怎样判断1946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讨论后请同学们回答)

(3)、练习判断下面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1995 1996 1998 2000 2004 (4)、试试看,用除以4的办法判断这些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

计算,判断,1900、2100不是闰年引起疑问。(老师提前准备这两年的年历卡) (5)、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请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课件出示:语音、文字)文字内容(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就把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四年就多出了4个5小时48分46秒,如果把“5小时48分46秒” 当作“6小时”来计算就多了一天,把这一天加在二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闰年。这样每4年就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了。因为在设置平年时,是把“5小时48分46秒”当作“6小时”来计算的这样长年累月下去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一百年一般不闰公历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6)、学生计算2000年是什么年?为什么?

3、启发学生根据四年一闰判断199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师生交流,通过巧算判断平年、闰年。

5、试算1997年全年有几天

(1)根据学生的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 (2)让学生说说闰年有几天?

三、巩固深化,实践运用

1、填空

(1)一年里有( )个月,其中大月有( )个,小月有( )个。

(2)大月每月( )天,小月每月( )天。平年二月( )天,闰年二月( )天。 (3)观察今年的年历

一、

二、三月一共有( )天。

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

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2、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暑假从7月1日开始,9月1日开学,共放假( )天。 (3)、小明12岁了,可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四、反思交流,升华认识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我们要珍惜时间,送给同学们几句珍惜时间的格言诗句。

(1)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莎士比亚)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你热爱生命么?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一年都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31天:

1、

3、

5、

7、

8、

10、12

30天:

4、

6、

9、11

2月28天

2月29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

第20篇: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3篇

www.daodoc.com年、月、日

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初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世纪等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2、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和生活相联系,熟练运用年、月、日。

二、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尝试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设计理念: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胡瑗先生的“经学并重”思想体现了他不仅重视知识传授,而且重视能力培养,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一脉相承。故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课前预习搜集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课堂交流、集体验证,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解决措施:运用胡瑗商讨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组内、班内交流合作解决重点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

解决措施:观察年历表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观察闰年年份与四的关系,得出一般情况下判断闰年的方法,结合书上的注解学会整百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年历卡片若干,年历表一张,做一做练习题一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

板书:年、月、日

二、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预习年月日的知识,你们完成了吗?同学们一定懂得了不少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吧!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同时其他同学验证(对照日历)

师:适当板书,大月31天:

1、

3、

5、

7、

8、

10、12月

小月30天:

4、

6、

9、11月

2、小结学生的预习内容

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怎么记住这些大月和小月呢?

学生试着背一背。

你有什么方法,在四人小组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好吗?

3、学生交流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1)数拳头(2)儿歌:要找大月你记住,

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3)回忆一年级儿歌: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指名说交流的方法。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办法记一记。

4、反馈练习:练一练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

5、你还知道哪些年月的知识

引出平年和闰年(板书)

提问:要知道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出示做一做:(2)

6、学生查找今年二月的天数并计算全年有多少天?

学生计算,师巡视。

生口答,师表扬计算简便的学生。

追问:明年二月有28天?是什么年?全年有多少天?

师板书:闰年366天,平年365天

三、学会判断闰年和平年

、要了解是平年还是闰年就得查年历,真麻烦,老师不用查只要你报上年份,我就知道是平年还是闰年,信不信?谁来考考我?

老师能既快又准地说出来是因为我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只要仔细观察这份年历卡,一定也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2、出示年份卡

3、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通常每隔四年闰一次)师用红笔标出闰年年份。

再观察闰年年份和4有什么关系?

提问:遇到末尾是两个0,即整百年呢?(提示学生看书上注解)

4、学生利用手中的年历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自我验证。

四、认识世纪和季度

、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呢?

世纪季度旬等

2、指名说自己对上述时间单位的理解?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提示学生可以从知识方面或学习方法上来谈谈),你还想了解那些关于年月方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提出问题:为何会有平年、闰年之分?

告诉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希望下一期的读书活动我们能办一期关于年月日的手抄报。

六、布置作业

选XX年的一个月制作一张月历

=============================================

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大量关于“年、月、日”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来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关于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方面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会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把“年、月、日”的知识与生活连贯起来,把有关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4、渗透爱国主义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年历卡、草稿本、查阅的资料、预习年历上2月及全年的天数。

教师:、水果卡片、2句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高兴吗?那让我们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板书:XX年10月19日×时×分)

2、XX年,“年”是什么单位?还有其他时间单位吗?(月、日、时、分),我们已经学过时分秒,今天我们来研究年月日(齐读:年月日)

二、探索新知:

(一)自学年月日之间的联系

3、年月日是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年月日的?(演示:物体上的年月日),还有许多,下课自己找一找。

4、我们的日子一年一月一日的过着,你们知道一年一月一日的来历吗?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方面的小知识(演示:年月日的来历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跑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跑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在绕太阳跑的同时自己也在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为一日。),原来一年一月一日是跟什么星球的运动有关系的?(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

5、除此以外,年月日还有许多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自学书本44页,要求填写表格,并阅读后面的文字(大声)。

6、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大月)谁补充?(小月)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还有一个月呢?

7、怎样方便的记住大小月?(拳记法、儿歌)可以用喜欢的方法记大小月。

8、我们认识了大小和二月,下面来练一练。

24个月=( )年

5年=(

)个月

星期=( )天

小红到奶奶家作客,住了62天,正好2个月,这2个月分别是(

)月和(

)月。为什么是

7、8月?为什么小红要住62天?

(二)探索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9、知道了2月有28天或29天,下面进行竞赛,给一个年份,看谁能很快报出这一年2月天数和全年天数,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准备好了吗?现在看屏幕。(从1996年到XX年的年份随机出示)观察1996到XX年总天数,发现什么?(有365天和366天)天数是怎样算的?(平年:31×7+30×4+28

闰年:31×7+30×4+29或365+1)为什么会相差一天,这一天差在哪个月?我们把2月为28天全年为365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2月为29天全年为366天的这一年叫闰年,看一看这里有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多人说)

0、再看看平润年的排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一循环)如果把平、闰年除以4,结果会怎样?用199

6、1997年试一试,你发现什么?那么你知道怎样判断平闰年吗?(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1、判断闰年,先看左边的2个年份(1978年、1904年),算一算。

2、算一算1900年,(学生发现1900是4的倍数,认为是闰年),看1900年2月的月历,28天,说明1900年是平年,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小知识(演示:闰年的来历)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小结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现在谁能说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呢?XX年呢?2100年呢?

3、会判断了平年和闰年,下面来看,我们知道年月日是表示较长时间,有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吗?(1世纪=100年)

(三)综合练习:

4、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要想吃到水果必须先回答水果先生提出的问题。

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

请说说你出生在哪一年,那年的2月有多少天?

今年全年有()天,合()个星期零()天。

单数都是大月吗?

一年中有哪几个大月?

世纪是多少年?我们现在生活在多少世纪?

怎样判断平闰年?告诉方法。

2100年2月有()天。

(四)课外延伸:

5、除了书本上,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6、柠檬先生有个问题:东东已经16岁了,可是他只过了4个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三、总结:

7、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送给同学们一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祝大家幸福快乐每一天。

板书:

年、月、日

世纪=100年

大月(7个)135781012(31天)

小月(4个)46911(30天)

2月28天或29天

平年:365天30×12+7-2

闰年:366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

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时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1980—XX的年历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故事导入:

喜欢金田一吗?喜欢柯南吗?那你们肯定很喜欢侦探故事对不对?老师这边有一个,想不想听?

故事发生在1979年3月7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刚刚大家猜了很多,到底对不对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年、月、日”就知道了。

2、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

(1)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说明过去了(一天),(一天就是一日)

(2)当我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一个月)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的最后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了?(一年)

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观察年历,认识大小月

思考: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的天数一样多?

师:我们把31天的那个月称为大月,把30天的那个月称为小月,28天或29天的2月我们称他为平月。那家看看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一年中有12个月,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谁能想个方法把他们很好的记住?

(1)介绍“拳记法”

师:这个我们把它成为拳记法,来,我们一起来数一遍,一月大,二月平,……

现在数给你的同桌听听。

(2)儿歌记忆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儿歌: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

六、

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来,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记住他。

对于这首儿歌你有什么疑问吗?由儿歌引入平年、闰年

2、认识平年、闰年

(1)如果现在让你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先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法,然后选择你认为的好方法,最后自己算)

汇报: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师: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2)老师不用看你们手中的年历,只要你说出你拿的是几几年的年历,我就可以说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不要考考老师?

学生考老师。

你们还想试?告诉你吧,不管你们怎么考,我都能回答出来,因为我掌握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秘密就在这里(看黑板)——闰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

你能按照规律在再几个闰年吗?你们发现了每几年有一个闰年?

(3)不如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拿你们手中的年份除以4,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汇报:平年的年份除以4,结果有余数,而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他能不能被4整除,如果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闰年,如果不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平年。

那192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4)现在把书翻到第82页,把倒数第2段话看一遍,有没有什么要问的?

“通常”、“一般”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1900年,1990/4=490,没有余数,但他不是闰年,而是平年,因为1990是整百数,当年份是整百年时,要能被400年整除,才能是闰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还有一段呢?听历史。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句话:四年一润,百年不润,四百年再润。

到现在为止,你能回答出那个侦探故事了吗?(因为1979年是平年,平年2月没有29日。)

3、练习

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小芳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和()月

今年的一月、二月、三月一共有()天。

判断:每年都有365天。()

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997年是平年。()(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是我们祖**亲迎回她失去儿子的重要一天,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一天)

XX年是平年。( )

(XX年我们祖国有什么大事呀?[北京奥运],看,这个特殊的日子在XX年,是闰年,那时你们已经上了初中,因此为了我们祖国更美好,现在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时间。)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掌握了什么?

现在把书翻到第81页,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看一遍,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现在老师把这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送给大家,希望你们每一天都有一个愉快的生活。

板书设计: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大月:

1、

3、

5、

7、

8、

10、12——31天

小月:

4、

6、

9、11——30天

2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www.daodoc.com

之月教学设计
《之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