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1 08:32:16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昌乐县红河镇中学 孙玉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秦的疆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进步作用。

学习过程

导语:同学们,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大家知道: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六合之中,狼烟四起。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大战于长平,战争空前激烈。结果,秦军大获全胜,秦将白起坑杀了赵国降卒40多万人。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秦国趁此良机,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平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天下。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感受秦王的雄才大略。

新课教学:

一、秦统一六国

师生互动学习

1秦统一六国

(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示意图”

(多媒体显示): 阅读探究:秦王赢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 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联系?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可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见媒体资料),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教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指斤两的轻重。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巩固秦的统一,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焚书坑儒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三、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长城的修建

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使其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1万多里,用以抵御匈奴的进攻。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越族地区的开发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3.秦的疆域

总结评价: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通过《秦王扫六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相信“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终归是会到祖国的怀抱!

知识延伸(作业):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或到相关网站查找有关秦始皇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

推荐第2篇:《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江 苏 邵伊灵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

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本课概念多,在教学过程中把统一的主线抓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各个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是切实学好本课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焚书坑儒进行正确的评价,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难点: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处理方法:让学生从课本内容中筛选史料,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识记。

二、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讲授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到了战国时期,秦赵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战争吗?(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进攻。地处北方的燕国也意识到了秦国的威胁,而又无力阻止。在这种情况下,燕国想到了用刺杀秦王的办法来阻止秦军。燕太子丹为挽救燕国亡国之危,收买来自齐国的著名刺客荆轲,待为上宾,以良驹车骑,美食歌女尽量满足荆轲取乐,甚至杀自己心爱的千里马将马肝奉荆轲就食。秦军大举攻燕的危急时刻,荆轲奉太子丹之命使秦刺杀秦王。临行前,太子丹和部下一律穿白色孝服把荆轲送到易水岸边,荆轲悲歌道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而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被杀害。也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统一六国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秦王是如何扫平天下以及统一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课《秦王扫六合》。(板书: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二)新课讲授

(1)秦的统一(板书:

一、统一六国)

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板书:1.建立:公元前221年 咸阳

嬴政)

2.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嬴政,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统一全国呢?也就是说此时有哪些条件促使统一的出现?请根据课本56-57页以及地图册13页《秦灭六国》中秦灭六国的顺序,分小组讨论。(板书:统一的条件: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教师讲述:秦统一的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乱,渴望统一。而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发生严重的矛盾,诸侯割据,相互之间戒备森严,关卡重重,交通受阻,货币不一,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的统一符合了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另外,秦王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许多能干的人,而自己又能礼贤下士,这也为其统一创造了可能。在统一的过程中,秦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灭六国的顺序基本上是由近及远,体现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与距离较远的国家先搞好关系,攻打近距离的国家,攻下之后再从此国出兵攻打下一国家,减少了远距离行军造成的兵力损耗。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存在,秦王实现了统一大业。

(2)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实现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纳。(板书: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讨论后得出以下答案,1.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3.思想上:焚书坑儒;4.军事上:北方:修长城;南方:修灵渠。

教师讲述: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面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图)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有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还规定皇帝自称曰“朕”,皇帝的命令曰“诏”,皇帝的印曰“玺”。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象征。

经济文化上: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很多不便。例如,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人民币、英镑还有美元,而且这些货币分属不同地区使用,即一种货币只能在一个地方使用,那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时,首先得把货币兑换,再进行交易,否则就会出现用甲地的货币到乙地买不上东西的现象。度量衡也一样,如果不统一,那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就得换算,非常麻烦。文字不统一问题更大,它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人因为使用文字不同根本就没办法交流,更重要的是诏令下达到地方,官员会说看不懂而不执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因此,秦始皇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对度量衡的统一表现为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国家的统一,不仅表现为政治、经济上的统一,也表现为思想文化的稳定,如果在思想领域出了问题,那最终也会危及到政权的稳固,因此,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又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坑杀,这在历史上称为“焚书坑儒”。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秦始皇焚书,并不是什么书都烧,像医药、占卜、种植的书没有烧,坑儒也不是是儒就坑,而是坑杀背地里批评他的儒生,由此可见,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政权,而不是他杀人成性,恣意妄为。但是这种做法不可取。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政治上镇压反动派的举动,这些人思想守旧,向往过去的旧制度,心怀不满,反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对他们采取措施是必然的,因此,焚书坑儒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这种行为带有野蛮性和残酷性,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摧残,对后世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许多封建帝王所效法,大搞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另外,大量书籍被毁,也给我们研究历史带来了许多困难。

军事上:在北方,对于匈奴的进攻,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主要是三步。一是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二是把内地民众移居到河套平原垦田戍边,充实边防;三是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在南方,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为了加强对于越族的管理,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疆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下面我们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

总结: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统一六国

巩固统一的措施

1.建立:公元前221年

咸阳

嬴政 2.统一的条件:①商鞅变法,国力增强。 ②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③重用人才,雄才伟略。 ④正确的军事策略。

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

北方:修长城;南方:修灵渠。

疆域

五、作业

《同步导学》1-14。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以及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归纳,培养了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体系清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过渡显得较为生硬,关于统一文字对巩固统一的作用讲解不够到位,这是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努力的。

评课意见:教学体系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讲解到位,教姿教态自然,教学方法得当,但作为新教师,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显得单调生硬,时间控制的还不够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推荐第3篇: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中召一中 岳永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

多媒体放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 六国的气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又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统一 的措施呢?,下面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走进《秦统一中国》

多媒体出示:第9课秦统一六国

讲授新课

教师:请同学快速阅读教材42页到45页,看我们今天主要学习那几个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一 秦灭六国

多媒体出示:秦灭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 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教师: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 都咸阳。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说一说,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 呢?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 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

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 的官僚队伍。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之后,是否就不存在在问题了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故事 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多媒体出示:《楚人买马》和《秦人做裙》。

教师:从上面的故事中你能看出哪些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会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度量衡不统一,给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也不利于秦朝的统一,为此秦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方法

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学生:观看影片,了解《焚书坑儒》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指导学生看《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东西的的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教师: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地区。在南面设了三个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并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多媒体出示三个郡的示意图和灵渠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小结巩固的措施。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秦的疆域形成。 多媒体展示秦的疆域,然后要求学生看会后填空。 课堂小结: 多媒体出示:歌谣

布置作业:完成第9课历史课时练《高效探究导学》

推荐第4篇:教学设计——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

唐山镇中学 国振永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容易主观臆断。 教学方法:

1、分组学习法: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讨论法:学生自主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战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我们课文导入框中的内容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谁能更好的给我们讲一下这个故事呢?好了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秦朝,先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讲授新课 一、秦统一六国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 一定还记忆犹新,那么“战国七雄”是指哪七国呢?能不能按地理方位说出这七个国家?(出示战国形势图)

(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教师学生)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从北向南分别是赵、魏、韩三个国家(三家分晋)

(教师):秦灭六国用了多长时间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西边的秦国就灭掉了其它六国,统一全国。现在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秦灭六国:公元前____年至公元前____年秦朝的建立,公元前____年,定都____,建立者__________。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灭六国而实现统一?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讲解):综合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归纳成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公元前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教参)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的动脑筋部分,思考一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渡)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出示秦朝疆域图)面对这样一个大帝国,他又该如何管理呢?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现在同学们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看课文,找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然后派出代表说出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敬佩。而他自己也洋洋自得,豪不谦虚。原来战国七雄的最高统治者都是称王的,嬴政就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如果还是称王的话,就与自己的功业地位不相称了。结果他怎么办呢?

(学生)把古代三皇五帝的“皇”字和“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又希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而自己是第一个皇帝,就自称“始皇帝”。

(补充)后来,秦朝没有象秦始皇希望的那样前世万代,但“皇帝”这个称呼却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灭亡。但面对当时那么大一个国家,要管的事情多得不得了,就靠他一个人能搞好国家的管理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发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总结)综合前面讲的内容,同学们能用一个简图来概括出这套封建制度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极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统一,所以一直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过渡)刚才同学的表现非常好,现在哪组同学再来说出其他方面的措施呢? (学生)秦灭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

(讲解)秦统一六国后,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这叫统一度量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把小篆作为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通行全国。(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67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通过观察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什么意义?

(学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过渡)秦始皇在思想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学生)焚书坑儒。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讲解)秦始皇为什么要实行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这又是谁给他出的主意呢?,(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发布了焚书令)同学们知道这个焚书令要烧的是什么书吗?(除了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外,其它的都要烧掉。)焚书之后,秦始皇还不满意,第二年他又借口一批儒生批评他,谣言惑众,将他们抓起来全部活埋了,这两个历史事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焚书坑儒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7史学家郭沫若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呢?

(学生)

1、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学生)

2、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中华文化。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好,但不管怎么说,秦始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上控制了全国。但是,这还没有让他感到高枕无忧,因为我国的北方和南方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于是,他又将目光盯在了边境上,要消除边境上的隐患。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巩固边防的。

(学生)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教师)这是在北方的措施,那在南方又做了什么呢?

(学生)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 (2)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教师)说起长城,相信每位同学都不会陌生,这里有没有同学爬过长城呢?“不到长城非好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同学们想一下: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和灵渠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

(补充)匈奴族与汉族本来同出一源。都是大禹的后代。在夏王朝之后,夏桀的一支后代逃亡到北方,成为匈奴族。在不断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匈奴迅速壮大,在秦汉之际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部族,建立了统治中国北方的第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政权。而秦始皇修建灵渠,主观目的是解决50万秦军的粮草问题,但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秦朝的疆域

(教师)现在同学们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秦朝的疆域囊括了哪些地方。(说出秦朝疆域四至)。

(学生)看图填图(历史地图填充图册)

(讲解)秦朝不仅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那时侯,世界各地还处在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阶段,而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则一般比中国晚得多。

小 结:好了,这节课的内容到这里我们就学完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领教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的睿智和霸气,也看到了他在巩固统一时的雄才大略与残暴。而后人对于这位始皇帝的评价也是耐人寻味的。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说他是一个十恶的“暴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位皇帝的呢?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战争,他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以上史实说明了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的统治又是极其野蛮和残暴的。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他“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中华文化。这是应该受到后人批判的。但对他总的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 板书设计: 一、秦统一六国

1、关键战役:长平之战

2、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3、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

4、都城:咸阳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长城御匈奴,开发南疆修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作 业:

必 做: 同步训练P41-42自我测评第

一、二题。

选 做: 讨论一下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说一说在你原先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到的秦始皇与历史记载中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 ) ①韩国 ②赵国 ③魏国 ④楚国 ⑤燕国 ⑥齐国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③④①②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B.秦朝C.周朝D.汉朝 3.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 )

A.公元前230年B.公元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1年 4.建议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是( ) A.董仲舒B.李斯C.蒙恬D.赵高

5.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焚书坑儒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D.统一语言

6.秦统一后,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是( )A.隶书B.楷书C.小篆D.草书

7.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8.秦统一后,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圆形方孔钱 9.秦朝疆域广大,西到( ) A.东海B.陇西C.长城一带D.南海

10.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其主要功能是( )

A.旅游景点B.军事防御工程C.划定国界D.扩大秦朝在世界的影响

推荐第5篇:《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1感知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经济上巩固统一措施 3文化上巩固统一措施 4思想上巩固统一措施 资源名称

图形显示政治措施

素材类型

图形+文本

水平分析,综合,评价 应用、评价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评价 识记

来源 开发

使用时间

3M

应用方式和作用

图形归纳,掌握知识脉络

图像显示古钱币、图像显示古文字 视频播放焚书坑儒

图像+文本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3M 直观教学系统感知

图像+文本 视频 图像

2M 比较学习了解古文字

4M 感悟文化上的专制

5长城和灵渠 图像显示长城灵渠

2M

感知工程的浩大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图表,时间3分钟,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2、图像:古钱币,时间3分钟,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3、图像+动画:古文字,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

4、视频:焚书坑儒。AVI文件,时间4分钟,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说明:

1)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

教师深情朗诵:“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 多媒体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诗句及‘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而在诗句中讲到了“诸侯尽西来”。这蕴涵了什么含义?

学生:秦位于西面。 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

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队伍。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教师: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全国统一使用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活动:计算书本上的例题,八尺=23.1厘米×8=184.8厘米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指导学生看《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东西的的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教师: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地区。在南面设了三个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并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多媒体出示三个郡的示意图和灵渠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小结巩固的措施。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秦的疆域形成。 多媒体展示秦的疆域,然后要求学生看会后填空。 课堂讨论题

1、秦的历史作用

2、对秦始皇的评价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课堂练习:

一、选择

1、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C)

A .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2、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3、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B)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二、探究学习

假如当时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马上着手这一系列的改革,或者说,当时他还是继续在马上奔波,打天下,使秦朝的疆域继续扩大,那么你能设想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场面发生?那如果不改革,国内建设没有紧跟上来的话,对于秦朝的发展会是更好还是更糟?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推荐第6篇:秦王扫六合 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姓名:张帅 单 位:滕州市滕东中学 课 型: 新 授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体过程,掌握秦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政治、

经济、思想、军事等各项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秦朝统治措施的学习,让七年级的新生初步掌握历史的分类

方法;由对秦始皇的评价逐步掌握辩证、客观的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秦朝的统一理解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秦统一以后采取的各项措施 教学难点:对秦始皇的评价

教学流程:

一、时政热点 情趣导入

师:(展示奥巴马的图片)同学们认识他吗? 生:认识,美国总统。

师:奥巴马除了是美国总统之外,他还有另一个“头衔”,同学们知道吗? 生:(部分学生知道并回答)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师:对,但是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奥巴马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人们认为:

他虽然致力于“争取”和平,但尚未真正实现和平。 生:(学生也有同感)

师: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比奥巴马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伟大

人物,因为他真正结束了中国五百年的分裂和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与和平。他就是…… 生:秦王嬴政(秦始皇)。

二、三大篇章 开讲本课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投影板书: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下面先来看第一篇章秦朝版的《建国大业》。 投影板书:

第一篇 建国大业

生:看到标题后,非常兴奋,因为这是一部电影大片之名。 师:展示秦统一地图,请同学们看地图、读课文

了解“秦王”是如何“扫六合”的?

生:大约两分钟后,了解并掌握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过程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呢?(投影板书:秦统

一的背景 并提示学生)可以联系一下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从政治、

军事、个人等方面去思考。

生1:我们前面学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生2:我还知道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秦军消灭了赵军主力,从此东方六国

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对!那么,秦统一的完成有没有秦王个人的作用呢? 生:秦王嬴政本人有雄才大略,非常了不起! 师:(屏幕出示 总结)

1.政治: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 2.军事:长平之战 灭敌主力 3.个人: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

师:(继续)“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

界”,面对一个崭新的国家,嬴王嬴政如何巩固他的统治呢?下面我们

来看第二篇章

投影板书:

第二篇 治国方略

(说明: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方面思考巩固统一的措施)

(说明:此处设计的目的是让七年级的新生初步掌握历史的分类方法)

生:(大约5分钟时间,自学课文进行分类。)

师:好,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看巩固统一之政治,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生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生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生3:地方推行郡县制,天下分36郡,郡下设县。 师:这叫……

生:(齐答)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投影板书: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 加强中央集权) 师:好,我们继续巩固统一之经济。

生1: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师:这种圆形方孔铜钱代表着中国古人对自然的一种朴素的认识---------

“天圆地方”。

生2:除此以外,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即尺寸、升斗、斤两。 师:同学们,这些经济上的措施有什么作用呢? 生: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投影板书: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师:那么,巩固统一之文化呢?

生: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的六国文字。后来又推

广更为简单的隶书。

师:这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真可谓“功在千秋”啊!可是,秦始皇在文化上还做了另外一件事, 却是一场文化的浩劫!

生:(齐声)焚书坑儒!(同时请学生阅读小字内容,进一步了解史实) 师:秦始皇出于一个目的,却做出了两件影响截然不同的事情。 生1:一个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生2:两种影响,统一文字 功在千秋!焚书坑儒 文化浩劫! (投影板书:3.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师:最后,我们来看巩固统一之军事。 生1: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了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生2:他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兴修了灵渠。 师: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师:在注意长城的同时,同学们还要注意灵渠,这是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

的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生:它沟通长江珠江水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师:郭沫若先生评价其为“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投影板书:4.军事:反击匈奴修长城统一东南修灵渠)

师:同学们,经过努力秦朝最终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生1: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幅员辽阔。

(投影板书:疆域四至:东-东海,西-陇西,北-长城一带,南-南海) 生2: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投影板书: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那么对本课的核心人物秦始皇,我们应该作何评价呢?下面请看第三篇章《始皇大帝》其功过是非、如何评说?

第三篇 始皇大帝

(学生大约3分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生1:结束分裂、统一天下。 生2:统一文字、推广隶书。 生3:统一度量衡。 生4:修建长城、灵渠。

生5:修建长城、灵渠的同时好大喜功耗费国力。 生6:焚书坑儒 造成空前的文化浩劫。 师:(略加总结 展示对联)

雄才大略 一统天下中央集权第一人 焚书坑儒 好大喜功 万世基业二世亡

横批:千古一帝

生:(看到对联 异常兴奋)

三、课堂小结 回扣全文

师:最后,我们“一二三四”总结全文(展示课堂小结) 生:(水到渠成)

一位皇帝

秦始皇

两个时间

公元前230 公元前221 三大职位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四项方略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军 事 测验题目一

1. 秦始皇结束春秋战国五百年分裂历史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3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朝统一后使用的文字是() A金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3.简述秦统一后巩固统治的措施。

测验题目二:

《历史助学》的部分题目

板书设计:

一、建国大业——秦的统一

秦王扫六合

二、治国方略——秦的统治

三、始皇大帝——秦的皇帝

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时以新闻人物导入新课,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打破了教材原有的框架,把内容分为“建国大业”、“治国方略”、“始皇大帝”三个模块来处理的,希望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外,讲课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活动和情感深入,借由学生的讨论 和知识的自我归纳,变书本知识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讲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借用了一些时尚元素,例如奥巴马的照片,电影“建国大业”的名称等等,学生很感兴趣,一度非常活跃、甚至有些兴奋,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课堂纪律的调控避免失控,这就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荐第7篇:秦王扫六合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及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的是引导探究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历史,播放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和“焚书坑儒”“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影象资料。然后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思考历史,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探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伴着《高山流水》的优美乐曲,师生共同朗诵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从中感受诗人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有不理解的部分,大家共同研究,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后,教师提出问题:历史上的秦始皇到底是怎样的皇帝呢?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回到战国、前往秦朝,去看看他的真实面目吧。 2.探究秦王扫六合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

多媒体放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最后统一六国的影象资料。提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刚才气氛的渲染,学生好象置身其中,兴致盎然,情绪活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原因:(1)客观上的需要: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实际上的可能: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之后通过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分析这种局面分裂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灾难,让学生能理解统一的必要性。 3.分组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组讨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之后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基本上能把措施答全。之后电脑展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运用电脑图示逐次演示,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样通过电脑逐次演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2)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动画:秦统一后天下的百姓是一家人了,一个原来齐国的百姓到秦国来买布,由于货币不同,没有买到。然后他又到原来的楚国,由于布的尺寸不一样,他又没有买到。最后他到原来的赵国,但由于不认识赵国的文字最终还是没有买到。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动画片段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提出:“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通过刚才的讨论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回答这个问题。(3)焚书坑儒。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放映课前搜集的“焚书”“坑儒”有关的影象资料,让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焚书坑儒”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分组讨论:焚书、坑儒这两件事发生的背景、动机,最后让学生谈谈对这两件事的看法,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秦刚刚统一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我这样安排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要依赖大量具体生动的史实,借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历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学观点,从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教师播放长城、灵渠的影象资料,使学生能够感受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秦朝的疆域图。 4.展开辩论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有关秦始皇的历史故事和资料,就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展开辩论赛,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5.课外拓展:请学生就当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小结:先让一位同学带领其他同学回顾本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战国末期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的过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并且建立了崭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实现了空前的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开端,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

板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朝的统一

二、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措施

1、政治: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统一文字

4、思想:焚书坑儒

5、军事: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6、边疆和少数民族关系: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三、秦朝疆域

课后反思: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历史情感体验。

推荐第8篇:秦王扫六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及有关简表,培养学生压缩历史信息及用表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温故而知新、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身处地、用表归纳历史史实、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3)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及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你看过电影《英雄》吗?这部电影是以历史上的“荆轲刺秦王”为蓝本,演绎了一个大侠刺秦王的故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生娓娓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从这个历史故事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末期七雄的兼并战争非常激烈。强大的秦国通过兼并战争,不断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历史在逐步地趋向统一。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战国末期的形势。(课件动态显示《战国形势》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生答略)(课件显示商鞅图像及变法场面)继续问:为什么说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呢?教师在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后指出: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事力量增强,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秦是怎样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呢?

①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地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②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强大攻势。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

2、(简介)姓嬴名政,13岁即秦王位,22岁亲理国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发动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3、(课件动态显示秦灭六国过程示意图)展现秦依次灭掉六国的过程,并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课件闪烁一个大大的“秦”字)强调指出: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课件动态显示李白诗)再现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与气魄。

4、各抒已见:你如何看待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学生讨论作答后明确: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5、动脑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生答略)

6、过渡: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7、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动态逐步显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

在学生思考回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后,强调: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提醒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份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

8、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那么秦始皇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呢?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呢?具体情况怎样?秦统一文字、货币及度量衡有何历史意义?(学生看书归纳)

(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情况)

设身处地: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背景环境下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9、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就是焚书坑儒。(课件依次显示)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结果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用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10、根据教材,郭沫若语你如何理解和看待\"焚书坑儒\"? (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11、(长城地图)问: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课件动态显示匈奴的进攻及《匈奴鹰形金冠饰》图片,点明长城修建的目的和过程;课件动态闪烁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强调: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2、开发南疆──统一越族地区

(课件动态显示越族生活地区)教师介绍:越族在秦派兵进入以后,已是秦疆域内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的?(课件显示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的建立)

13、开发南疆──开凿灵渠(课件动态显示灵渠、湘水、离水及相关图片) 指出: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

14、(课件显示)秦的疆域地图 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秦朝的疆界四至呢? 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并让生准确地在地图上标出疆域的四至。(当学生用鼠标指出的时候,疆域四至便自动地显示出来)

15、动动手: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压缩历史信息。示意图如下:

三、板书设计

通过图示,让生认识到: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呢?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探讨一下。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创新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会的,教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它细微之处,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释疑过程中,有些小问题的设置稍显牵强;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习题设计过于单调死板,以后应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出现困难时,教者引导的语言有些罗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对学困生的关注明显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推荐第9篇:秦王扫六合

>说 课 稿

--- 黄甲铺乡中学 姚宇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下面我分几部分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秦王扫六合》这节课位于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节。秦王扫六合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学完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秦灭六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也将起到极好的引导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 (2)“焚书坑儒”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教学用具

(1)教学方法:情景引导法 活动表演法

师生谈话法 图片教学法

(2)教学用具: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历史。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

三、学法指导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发现学习法,情景体验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四、教学步骤

我对教学程序的设计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探究——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新授课导入很重要,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地理位置资料图片,同步播放古战场背景音,让学生重回战国时代。当学生置身情景当中时,问∶你们喜欢战乱连连的战国时代吗?在学生做了否定回答后,教师因势利导∶可见当时统一是多么重要。然后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简单介绍秦统一六国的经过。最后提问:“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概括学生的答案并展示出来。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学习后面的知识作好了铺垫。

第二环节:学习探究。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常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哪位同学能谈一谈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统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价。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电脑展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运用电脑图示逐次演示,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

(2)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秦朝的货币、度量衡、文字距离现在历史久远,学生不熟悉。将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样更直观、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相关历史知识。 为了加深对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作用的认识,指导学生表演一个情景剧,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意义。

接下来要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欧洲为什么要使用统一货币?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学会古为今用。

(3)焚书坑儒。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展示“焚书”“坑儒”的相关图片资料, 感性上加深对焚书坑儒的了解。然后分组讨论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相关的几个问题。这样安排是因为七年级学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往往要依赖大量具体生动的史实,借助想象和再加工,才能形成历史概念,接受抽象的史学观点,从而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史实中进行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秦长城的起止点以及灵渠,秦朝疆域等空间概念。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化为形象的图片记忆,增强记忆效果。同时长城图片的展示也会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第三环节:知识延伸。

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先展示李白对秦始皇的评价,抛砖引玉之后,鼓励学生中肯的评价秦始皇。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

教师提出:通过《秦王扫六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五、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突出本节的重点、难点。能让学生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课后作业

作业的设置遵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选取精炼的题目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我的说课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及有关简表,培养学生压缩历史信息及用表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温故而知新、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身处地、用表归纳历史史实、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进步的意义。 (3)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5)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作用。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及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你看过电影《英雄》吗?这部电影是以历史上的“荆轲刺秦王”为蓝本,演绎了一个大侠刺秦王的故事 (课件显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生娓娓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从这个历史故事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末期七雄的兼并战争非常激烈。强大的秦国通过兼并战争,不断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历史在逐步地趋向统一。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战国末期的形势。(课件动态显示《战国形势》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生答略)(课件显示商鞅图像及变法场面)继续问:为什么说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呢?教师在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后指出: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事力量增强,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秦是怎样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呢? ①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地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②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强大攻势。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

2、(课件显示嬴政像及其简介)姓嬴名政,13岁即秦王位,22岁亲理国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发动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3、(课件动态显示秦灭六国过程示意图)展现秦依次灭掉六国的过程,并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课件闪烁一个大大的“秦”字)强调指出: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课件动态显示李白诗)再现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与气魄。

4、各抒已见:你如何看待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学生讨论作答后明确: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5、动脑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生答略)

6、过渡: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7、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动态逐步显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

在学生思考回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后,强调: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提醒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份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

8、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那么秦始皇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呢?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呢?具体情况怎样?秦统一文字、货币及度量衡有何历史意义?(学生看书归纳)

(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情况)

设身处地: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背景环境下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9、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就是焚书坑儒。(课件依次显示)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结果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用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10、(课件显示郭沫若语)你如何理解和看待\"焚书坑儒\"? (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11、(课件显示长城地图)问: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课件动态显示匈奴的进攻及《匈奴鹰形金冠饰》图片,点明长城修建的目的和过程;课件动态闪烁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强调: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2、开发南疆──统一越族地区

(课件动态显示越族生活地区)教师介绍:越族在秦派兵进入以后,已是秦疆域内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的?(课件显示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的建立)

13、开发南疆──开凿灵渠(课件动态显示灵渠、湘水、离水及相关图片)

指出: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

14、(课件显示)秦的疆域地图

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秦朝的疆界四至呢?

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并让生准确地在地图上标出疆域的四至。(当学生用鼠标指出的时候,疆域四至便自动地显示出来)

15、动动手: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压缩历史信息。示意图如下:

三、课堂结构图示(屏幕显示)

通过图示,让生认识到: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呢?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探讨一下。

四、轻松闯三关 (屏幕显示)

(一)你能做对吗?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221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3、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二)比较辨别(课件显示影视剧中秦始皇的剧照及历史照)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没差别?

(让生认识到:影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而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三)历史人物评说(课件展示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神韵和秦始皇陵的图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充分肯定秦始皇在历史上功绩,指出他对历史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同时还应指出:作为封建专制皇帝,他在完成统

一、巩固统一的同时,对人民施行了暴政,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五、历史回味,情感升华

历史使人智慧。学习本课历史后,你有什么认识或启示或收获? (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

六、课外实践活动

1、寻踪觅影:游览秦始皇兵马俑、长城,寻觅历史踪迹。

2、小组合作设计长城示意图,了解秦长城建造的目的和起止点。

3、以秦统一前后的历史环境为背景,编写有趣的历史故事。

(作者简介:唐全林,女,1973年11月出生。如今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已有十年。论文获省一等奖并发表、课件《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获市一等奖、多媒体教学课堂实录获市二等奖、获县优质课一等奖等。

第11篇:3.1 “秦王扫六合”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我们课文导言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话说,战国末年,曾经也是战国七雄的燕国面临着被秦国灭亡的危险。为了挽救燕国,一名叫荆轲的壮士答应了燕国太子丹的请求,到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我们知道)秦王乃是一国之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见到的,更别说刺杀他了。那怎么办呢?荆轲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还有秦国的将军樊于期,背叛了秦国,逃到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荆轲就想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的。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于是他就劝樊于期自杀,然后带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在秦国的宫殿里,荆轲先向秦王献上樊于期的头,秦王见叛徒被杀高兴极了。荆轲趁机将藏有匕首的地图在秦王面前打开。当地图差不多全部打开的时候,匕首就露了出来,就在这一瞬间,荆轲拿起匕首刺向秦王,但可惜没刺中,反而被秦王拿起他背在背上的剑砍断了左腿,然后被残忍的杀害了。这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好了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秦王,看看他是否该杀。那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走进秦朝,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二、讲授新课: (一 )、秦统一六国: 统一六国的原因:

[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 一定还记忆犹新,那 “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 (挂出战国形势图)

[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引导学生)西边是秦国,齐国在东边,燕国在东北面,赵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魏国和韩国夹在中间

[引导]:到了公元前221年,西边的秦国就灭掉了其它六国,统一全国。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

一、二段的内容,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讲解]:综合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归纳成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公元前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

[提问] 请同学们看课文的动脑筋部分,思考一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学生] 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讲解] 这样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都城定在咸阳。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过渡]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对于这样一个帝国,他又该如何管理呢?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提问] 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四小组,每组同学都花1分钟的时间看课文,找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然后派出代表说出你们组选择那方面的措施,及这方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 回答 (恩,这位同学回答的就是秦王从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引导] 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敬佩。而他嬴政也洋洋自得,豪不谦虚。原来战国七雄的最高统治者都是称王的,嬴政就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如果还是称王的话,就与自己的功业地位不相称了。结果他怎么办呢?

[学生] 把古代三皇五帝的“皇”字和“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又希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而自己是第一个皇帝,就自称“始皇帝”。 [补充] 后来,秦朝没有象秦始皇希望的那样前世万代,但“皇帝”这个称呼却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灭亡。

[讲解] 认为自己功高盖世就称皇帝,可见秦始皇的霸气。但那么大一个国家,要管的事情多得不得了,就靠他秦始皇一个人能搞得掂吗?不行?那怎么办呢??我们这位聪明的皇帝呀,又立刻寻思着为自己找来了三位得力的干将。他们分别就是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这三人我们合称为三公。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其职务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而这三人又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这样一来,秦始皇既分担了压力,又把中央的大权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可谓一举两得。控制中央之后,下一步就看他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了。针对这个问题,群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建议他仍沿用周朝的分封制,有的则建议他把全国分为郡县,然后由皇帝派官吏直接管理。那这位皇帝最后是选择了什么制度?为什么? [学生] 自由发言。

[归纳] 在分封制下,诸侯王都是世袭,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权力非常大,到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再听中央的命令了;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总结] 好了,综合前面讲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概括出这套封建制度的特点吗?我们来看这个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过渡] 第一组的同学表现得非常好,现在哪组同学先来?

[学生] 我们回答经济文化上的措施。秦灭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归纳] :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讲解] 秦统一六国后,就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制度作为统一标准来使用,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把小篆作为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通行全国。(拿出自制文字图片进行讲解)

[提问] 好了讲了那么多,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什么意义?

[学生] 促进了个地区个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过渡]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之后,秦始皇又做了些什么事呢?轮到哪组同学发挥了?

[学生]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又进行了焚书坑儒。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讲解]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后,为了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公元前213年,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发布了焚书令。同学们知道这个焚书令要烧的是什么书吗?(除了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外,其它的都要烧掉。)焚书之后,秦始皇还不满意,第二年他又借口一批儒生批评他,谣言惑众,将他们抓起来全部活埋了,这两个历史事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焚书坑儒了。 [提问] 同学们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的呢? 请结合课文引言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 秦始皇的主观目的是想通过这样做来反对效法古代治理国家的方法,巩固统一,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野蛮,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应该给予批判。

[过渡] 我们先不评价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否过激,总之经过这一系列措施,秦始皇就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上控制了全国。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将目光瞄上了边境。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巩固边防的

[学生] 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添戍边,并修筑了万里长城。

[引导] 这是在北方的措施,那在南方又做了什么呢?

[学生] 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 [归纳] 很好,我们在黑板上归纳一下: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 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引导] 说起长城,相信每位同学都不会陌生,这里有没有同学爬过长城呢?“不到长城非好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同学们知道万里长城是从什么时候修筑的?修筑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 防止匈奴入侵骚扰。

[补充] 匈奴族与汉族本来同出一源。都是大禹的后代。在夏王朝之后,夏桀的一支后代逃亡到北方,成为匈奴族。在不断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匈奴迅速壮大,在秦汉之际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部族,建立了统治中国北方的第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政权。说完长城,我们就看说灵渠了。同学去过桂林吗?知道桂林兴安县的灵渠吗?主观目的是解决50万秦军的粮草问题,但它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秦朝的疆域:

[引导] 现在同学阅读课文最后一段,看看秦朝的疆域囊括了哪些地方,然后我从每组找出一位代表到讲台上补充地图上空缺的地名。 [学生] 填图。

[讲解] 秦朝不仅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那时侯,世界各地还处在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阶段,而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则一般比中国晚得多。英吉利王国在829年统一的,俄国则到十五世纪晚期才形成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学们,算一算,我国统一的封建过的形成比欧洲早多久。

课堂小结

好了,刚才我们就一同回到秦朝,领教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的睿智和霸气,也看到了他在巩固统一时的雄才大略和残暴。作为一名皇帝,秦始皇是耐人寻味的。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称他是“暴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回到我们课文导言的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是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了秦始皇是对我过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板书 一、秦统一六国 统一六国的原因

过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0年 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0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 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第12篇: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合》教学案

教学目标

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知道:秦始皇有功有过,且功大于过。

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以及归纳史实的能力。 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以上黑体字“掌握”“了解”等字眼儿是教学目标里经常出现的,以下出现的加粗字都是经常用到的)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 教学难点: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

你看过电影《英雄》吗?这部电影是以历史上的“荆轲刺秦王”为蓝本,演绎了一个大侠刺秦王的故事。

请欣赏电影《英雄》中的易水送别片段。(课件显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最终荆轲刺秦成功了吗?(生答:没有)。

荆珂刺秦没有成功,秦王嬴政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同学们,想知道原因吗?(生:想!)那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英雄的历史——秦王扫六合(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0分钟)

(一)请大家预习课文,读完一遍课文后,试着自己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结合上一课知识,你认为秦为什么能够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

2、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都采取了那些措施?(提示: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五个领域来进行总结。

3、秦朝修建的哪个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4、秦的疆域如何?

5、你的疑问是?

(二)请将你的答案和前后位小组内进行交流,看是否有所补充或删减。

三、成果展示,答疑解惑(15分钟) 小组推荐轮流回答目标问题,教师适当点评。 重点提示: 目标2:

①教师出示课件图片(秦始皇帝和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的格局图片)提醒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份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

②(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情况)

③(课件依次显示)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用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④(课件显示长城地图)问: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教师总结: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目标3:(课件动态显示灵渠、湘水、离水及相关图片) 教师强调: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

目标4:(课件显示)秦的疆域地图

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并让生准确地在地图上标出疆域的四至。

目标5:(质疑问难)

教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解决了好多问题,不知道你还有什么疑问,不妨提出来,让我们共同加以解决?(适时鼓励提问题的同学)

三、质量检测,整体提升(8分钟)

1、给大家4分钟时间记忆刚才学过的历史知识,然后我们搞一个测试,检查一下大家,看谁学的更扎实。(学生记忆知识)

2、好,我们下面开始检测大家的本课学习情况,(教师课件出示检测题)

四、历史回眸,情感升华(8分钟)

通过检测,发现大家对本课掌握的都非常好,但老师有个问题,

1、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充分肯定秦始皇在历史上功绩,指出他对历史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同时还应指出:作为封建专制皇帝,他在完成统

一、巩固统一的同时,对人民施行了暴政,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2、学习本课历史后,你有什么认识或启示或收获? (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

3、本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请大家下课后,自觉搜集一些关于秦始皇的历史故事,我们下节课开一个故事会,更深层次的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上众说纷纭的皇帝。

第13篇: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教学设计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 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 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历史情境创意法、图表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视频:《秦始皇》主题歌

二、讲授新课

《秦始皇》主题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

多媒体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诗句及‘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而在诗句中讲到了“诸侯尽西来”。这蕴涵了什么含义?

学生:秦位于西面。 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二)、秦王嬴政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教师: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全国统一使用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指导学生看《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东西的的两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教师: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东南和岭南地区。在南面设了三个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并修筑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多媒体出示三个郡的示意图和灵渠的图片 利用多媒体小结巩固的措施。

(三)、秦朝的疆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既安定了北方,又开发了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的广大,下面我们就结合地图,掌握一下秦的疆域。

东至东海,本到白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先给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多并媒体展示本节课知识点 四【课堂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朝的都城在:(

A 阳城

B 咸阳

C长安

D洛阳 2.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东周

D秦朝

3、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 .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4提出焚书坑儒的大臣是(

A李斯

B蒙恬

C尉缭

D王翦

5、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6秦朝负责修筑长城的大臣是(

) A李斯

B蒙恬

C尉缭

D王翦

7、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二、材料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⑴李白称赞的秦王是谁?

⑵“扫六合”指什么事?具体时间是那一年?

⑶秦王扫六合后于什么时间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都城在哪?

三【合作探究】评说历史人物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怎样看待秦始皇?

五、布置课后作业

学习与测评 历史第10课

第14篇: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湖南省江永县允山中学

何小辉(13170462264)

教材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华统一的先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始皇实现统一,既卓而不凡又专断残暴,成为后人争与评说的千古一帝。本课内容即以秦始皇为核心安排和展开。灭六国是实现统一;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巩固统一;焚书坑儒从主观上仍是为强化统一;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将祖国境内的多民族置于秦的统一旗帜之下,更成就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伟业。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秦的疆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进步作用。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概念多,跨度大。 本课的难点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概念的理解。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方法,知识体系很松散,主要表现在:

1、知识状态

①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

②对长城非常熟悉,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2、认知能力

①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②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

3、学习情绪

①对扫六合、焚书坑儒等故事性较强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有求知欲。 ②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

但求知欲强,在教学中将着眼于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方法的培养。 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概念多,跨度大这一特点。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动态图示法、角色扮演、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辩论赛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针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概念较难理解。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又较差的特点,教师采用直观图示法和联系法,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充分调动,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观看的时候同学们就要注意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幻灯片1——视频《荆轲刺秦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生:“荆轲刺秦王”

师:“荆轲刺秦王”的义举值得惋惜,但历史的发展却并不因他的牺牲而逆转,最终秦还是完成了统一。那么秦是如何实现统一,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真实的秦始皇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题──“秦王扫六合”。 (画面展示幻灯片2——板书设计) 讲授新课

师:(画面展示幻灯片3——《战国形势图》)在共同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风云争霸后,我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肯定还记忆犹新,那 “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

生:“战国七雄”是指韩、赵、魏、楚、燕、齐、秦。最强大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伴随着学生的回答,画面动态显示七国)

师: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和远交近攻的战略兼并东方各国土地。在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之间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画面动态显示)。在这次战役中,赵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其他诸侯国再也不敢抵抗秦的进攻。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后(动态显示嬴政图),对六国就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这样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十年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画面动态显示六国消失,将秦移向中央放大;画面回到幻灯片2——《板书设计》)那大家想一想,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画面展示幻灯片4——《问题讨论》问题1) 生:回答

师: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光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但敬佩之余有的同学肯定不免又多了几分担忧,为什么?因为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现今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对于这样一个帝国,他又该如何掌控?大臣们的意见又怎样呢?我想要窥探秦王的秘密,同学们就要发挥协作精神了。下面老师就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参照课本并讨论(画面展示幻灯片5——淳于越和李斯的观点),秦王是采纳了谁的观点?他是如何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的? 生:看书、归纳

师:请听第一题(屏幕展示题目──“判断下列动画反映的是秦王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

画面显示幻灯片6——示意图

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之,怎么办呢?我们这位聪明的皇帝呀,又立刻寻思着为自己找来了三位得力的干将。即屏幕上显示的“三公”。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而这三人又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这样一来,秦始皇既分担了压力,又把中央的大权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可谓一举两得。下一步就看他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了。针对此,群臣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建议他仍沿用周朝的分封制,有的则建议他把全国分为郡县,然后由皇帝派官吏直接管理。那这位皇帝最后是选择了什么制度?为什么?(出示第二题)

生:自由发言。(归纳出:分封制下长官世袭,权力过大。郡县制下中央有了实权,郡县权力过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画面显示幻灯片5——示意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师: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师:解决了政治上的分裂后,我们再来看看六国的子民又为他们的帝王提出了什么难题?请听第三题

(画面显示题目──观看历史模拟剧。找出剧中人物遇到了几个麻烦,又该如何解决)

“历史模拟剧场”设计:

秦国贵族在楚国的游历

贵族甲:乙君,皇上现在统一全国了,今日无事,楚国离我们最近,去游历一下,你看怎么

样?

贵族乙:好啊,我早就听说楚国物产丰饶,就是没有机会去。 (两人带仆人来到楚国,显出疲倦的样子)

贵族乙:甲君,今天走了很远,先找个地方歇歇吧。 贵族甲:是有点累了。(叫仆人:)你去看看,附近有没有店家。 仆人:是。(仆人回来,告诉贵族甲乙:主公,前面有一店家,还蛮讲究的。) 贵族甲乙:我们就去那里歇歇。

一行人进店,店主吆喝:客官,请里面坐!请问要点什么? 贵族甲:要你们店里最上等的菜,再上壶好酒。 店主:好嘞,不过客官我们店要先付钱的。 贵族乙叫仆人:给他。 ::够吗?

店主:噢,是秦币呀,对不起,我们这里只收楚币。

贵族甲乙齐声喝斥:皇上都把全国统一了,你们这里怎么不收秦币?岂有此理! 店主:对不起,对不起,请您们去其他店家看看。 甲乙一行人出店。

贵族甲:看来我们这样走下去每天吃饭都很麻烦,不如看看买些特产回去吧。 贵族乙:是啊,(正好听见有人吆喝卖茶叶)哎,你看那边有卖茶叶的。

一行人走过去,仆人抓了一把,闻了闻,拿给主人看,说:主公,这茶叶不错。 卖茶人附和:是是,这是刚出的新茶,上等的。

贵族甲乙两人也看了看,闻了闻。叫仆人:真不错,你拿称称一下。 仆人拿称称了一下:60斤。

卖茶人:你的称不对,我在家称是96斤,怎么可能差这么多。 仆人:你自己看看,是60斤吧。不信你拿旁人的称称称。 卖茶人:你看,是96斤吧。 两人争论:你的称不对。 贵族乙(听到,有点怒):都别吵了,呈上来给我看看。(问卖茶人):是你的不对,你的称怎么才10两一斤?

卖茶人:我们这里都是这样的。

贵族甲听到,对贵族乙说:哈哈,我明白了。我们忘记这里是楚国了。 贵族乙、仆人和卖茶人齐声:有什么不对吗?

贵族甲:我们秦国是16两一斤,楚国是10两一斤。所以,用我们的称称是60斤,而用他们的就有96斤。算了,我们今天不买了,赶快回去报告皇上去。

秦国两个贵族到楚国游历,遇到两个麻烦──货币、度量衡不统一。 生:回答

(画面显示幻灯片

7、8——统一货币、度量衡》): 度──丈量长度的工具“尺”

量──量容量的容器,“斛”“斗”“升” 衡──称重量的衡器“秤”

师: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就下令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文字。

师:正是为了便于统一后各地经济的流通,秦始皇下令将全国的货币统一成了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钱,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

师:在统一了度量衡后,各国交流中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生:文字

师:(画面显示幻灯片9——《统一文字》)例如一个马字七个国家就有七种不同的写法。不仅如此,各地还有不同的方言。我们知道,即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有感于语言交流的障碍,更何况在交通不便利的秦代,文字又不统一。这种困难可想而知。认识到这一点后,秦始皇就下令将简化了的小篆作为了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以后又出现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一直到现在,我们知道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但有一点却始终是统一的,这就是文字。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功在当时,利在千秋。

师:然而秦始皇接下来他又上演了一幕“焚书坑儒”的悲剧。(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焚书坑儒”)对于“焚书坑儒”刚才大家都已经接触了,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这里的“焚书”是不是焚烧了所有的书籍?“坑儒”又是坑的哪些人?(画面显示幻灯片11——《你怎样看焚书坑儒?》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选出代表回答,最后归纳。提示: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这种作法是否可取?秦始皇“焚书坑 否换来了秦朝的长寿?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师: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这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是势在必行的,但他采用了极其野蛮和残暴的方法,给我国文化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这是我们应该批判的。但钳制思想后,自己的帝国是否就长治久安了呢?请大家看一首诗。 画面显示幻灯片12——唐代章碣的《焚书坑》: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师:解释:(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象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

师:为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对知识分子是防之又防,但最后却是草莽之夫推翻了他的统治,只说明了一点──正是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师:正当秦始皇踌躇满志地构筑他强大的帝国体系之时,北方一个少数民族──匈奴也正肆意崛起,并不断威胁着秦北部的边防。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又是如何应对的?

师:为抵抗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万里长城(画面显示幻灯片13——《秦长城图》)。那后世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工程的?先让我们看两则材料。

屏幕显示幻灯片14: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清·杨鸾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

师:从材料一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修筑的长城确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直到今天,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还以它的雄伟而文明于世。然而从材料二中,我们却又看到了修长城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修筑长城,秦始皇动用民工达三十万之众。被征集来的民工,风里来,雨里去,肩膀压肿了,腿脚摔坏了,在监工的鞭打下,没日没夜,流血流汗地干活。许多人牺牲在了长城脚下了。不仅如此他还修筑了一些建筑,大家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 生:回答

师:为修筑这些建筑,秦始皇征发了

3、4百万劳力,男丁不够用的时候,甚至连妇女都被征调。其残忍由此可见一斑。师:凭借着一位皇帝的睿智和胆略,秦始皇实现了中原的一统,他是否就此满足了? 生:没有。

师:他不仅没有满足,相反还酝酿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即征服历代统治者都望而却步的岭南地区。 (画面显示幻灯片15——《南征越族形势图》)然而, 50万秦军的粮草问题却又成了另一道难题,因为当时的长江和珠江之间还没有河流相通,正在这时一个叫史禄的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筑了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这条运河就是今天的灵渠。(画面显示地图)灵渠修筑后的秦军不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岭南,而且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岭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交流。

教师总结:秦始皇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统治和巩固了统一,使秦朝的疆域广大(画面显示幻灯片16——《秦朝的疆域》)同学们谈一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画面显示幻灯片17——《动脑筋》)在这里生活着各族人民,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秦始皇却耐人寻味,并日益成为后人争与评说的焦点。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称他是“暴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画面展示幻灯片19——秦始皇图及李白诗,展开辩论赛) (注:如时间允许则进行,时间不够则让学生进行并作为《活动课3——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的准备。)

师:针对各点,引导学生对秦始皇一一评价。引出辩证的观点。 课堂巩固

(画面显示幻灯片18——本课知识网络及知识点,让学生动态填空)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练一练”:应选B。 2 完成《课程基础训练》各题。 3完成《历史填充图册》各题。

4 为《活动课3——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做好准备。 5提醒学生预习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板书设计

一、秦统一六国时间:前230年—前221年灭亡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结果: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二、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新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课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教

3、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学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筑长城,抗击匈奴6.边疆和民族关系上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和地位

第15篇: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对内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讨论掌握本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的建立及巩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由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秦小明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你想知道他身边发生了哪些历史故事么?那今天我们就跟随秦小明一起去看看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出示题)

二、落实标

教师:(出示)秦小明:我父亲是本是秦国一小兵,跟随秦王南征北战十余年,六国尽灭,天下归一。

1、你知道六国尽灭指的是什么事么?

2、为何秦王能一统天下?

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

学生;了解六国灭亡顺序

教师:秦灭六国的原因

教师:秦统一后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那?(出示)秦小明:我父亲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太尉,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辅佐皇帝。

•你知道皇帝是谁么?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有何职责?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是何种制度么?

学生:读书、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出示等级示意图

•教师:国家统一后秦始皇又会遇到什么问题那?(出示)秦小明:天下初定,一日我父亲随皇帝秦始皇出巡,听到这样一事

•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原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原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请问:

1、变超短裙是不是裁缝偷工减料?

2、为什么裁缝只要刀币而不要圆形货币?

:如果你是秦始皇听到情况你会想什么?又该如何做那?

学生:读书、探究、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此时解决不就又有事情发生了(出示)秦小明:公元前213年,我父亲受招赴宴,回家后惶恐不安将家中大多书籍焚毁。

学生:看视频了解真相

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还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学生:读书、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国内刚刚安定,边疆战事又起(出示)秦小明:经过皇帝的治理国内刚刚稳定,可边疆战事又起,皇帝再次派兵“北抗”、“南讨”。

•“北抗”、“南讨”指的是什么?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安定边疆。

学生:读书、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边疆安定会秦始皇又会做什么(出示)秦小明:经过不断征战皇帝终于平定了天下,为了便于统治,他命我父亲等绘制疆域图。

•你能帮他的父亲完成任务么?

学生:动手制作秦疆域四至。

教师:出示制作

回顾所学知识了解统一国家的意义。

三、巩固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国家统一有哪些好处、对今天有何启示?(出示)

小测试

四、小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16篇: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上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完成了教学目标。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创新

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本课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点拨、同时辅以材料展示。我还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如:我指导学生到黑板上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会的,

教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它细微之处,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释疑过程中,有些小问题的设置稍显牵强;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习题设计过于单调死板,以后应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出现困难时,教者引导的语言有些罗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

对学困生的关注明显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方面:在讨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时,他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非常透彻、全面。尤其是说说他们原先印象中的秦始皇时,学生的反应特别积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比较关注历史的,我们有理由对历史教学

充满信心。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教学心得。

第17篇:新课标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m

【课程目标】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作用。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 【教学方法】

历史情境创意法、图表法、讨论探究法。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2.对学生进行分组和分工。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或组拼图型,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图型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5.教会学生简单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以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配乐诗朗诵。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他的功为统一全国,但是他奢靡浪费,诗中谴责了秦始皇,最后落得家破国亡。 教师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 教师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评定〕:通过配乐诗朗诵和人物图的插入,恰切自然导入新课。情境的创设,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

教师:请同学根据书中所述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完成游戏大拼图(模型)。 规则:①在游戏大拼图的指定位置标明秦统一的时间、都城。 ②按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组成一幅秦朝疆域图。 学生:(活动略)

教师: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教师出示(板书):

建立统一: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让我们穿越大秦时空隧道回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开国大典这一盛大时刻。(演绎历史) 学生:(分工,进入角色) 学生(礼仪官):秦国大典现在开始,有请大王登基。 众学生(大臣):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学生(秦始皇):众爱卿,免礼平身。今天下已定,万民归心,为号令天下,造福百姓,特诏,本王自称“朕”,名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朕决断。地方设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教师出示(板书):

加强统一:建立中央集权。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皇帝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守)、县(令)

学生(秦始皇):众爱卿,可有本奏? 学生(李斯):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我国的“半两钱”,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我大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后患无穷。 臣秉呈吾皇之意,现已整改:自发布日起,全国统一使用我大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我大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教师出示:(板书)

巩固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小篆,统一度量衡 学生(秦始皇):就以爱卿所奏,诏告天下,即日实施。 学生(李斯):遵旨。 学生(淳于越)吾皇万岁,臣也有本奏。 学生(秦始皇):讲来。 学生(淳于越):皇上,今天下已定,万民归心。普天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论功讲德,皇上已远远超过三皇五帝,正是吾皇效法旧制,分封诸王之时。 学生(李斯):臣有不同意见。 学生(秦始皇):讲来。 学生(李斯):儒生淳于越借古非今,实有藐视吾皇权威之意。效古分封势必造成天下动荡,惑乱百姓,纯属毁我大秦之基业。身为儒生,本应以天下为己任,歌功颂德以传扬天下。此人用心不良,罪不该敕。 臣建议发布“书焚令”,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对那些谣言惑众之徒抓捕活埋以效天下。 学生(秦始皇):依卿所奏,此事由你全权处理。 学生(李斯):遵旨。先拿下淳于越。 教师出示:(板书和相关图) “焚书坑儒” 学生(蒙恬):臣自追随吾皇以来,备受重用,奉命统率30万大军镇守北疆。今北方匈奴不断侵扰,百姓苦不堪言。南方愚蛮也是祸事连连,也应早早提防。请皇上下旨定夺。 学生(秦始皇):北方匈奴乃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尔可先主动出击,夺取河套;再从内地移民到此屯田;后筑边防,北方之危可解矣。南方愚蛮,爱卿尽管放心,朕择日另派他人。对此愚蛮只要恩威并施,传达文明,兴修水利,后患可绝。 众卿凯旋之时,就是我大秦强盛之日。 学生(礼仪官):庆典仪式结束,退朝。 教师出示:(板书、秦朝疆域图、长城和灵渠相关图)

〔评定〕:师生共同演绎秦国开国大典的历史情境。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增添了戏剧色彩。同时,也使相关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习效益的目的。

教师:让我们再次穿越大秦时空隧道回到公元21世纪。 教师出示:

一、选一选

二、找一找你身边有关秦始皇的故事。

三、谈一谈秦始皇采取的郡县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游一游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利用校域网)。〔评定〕:反馈选材精炼,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历史情感体验。

第18篇:10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2.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组织讨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讲授的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朝,学生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对国家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统一对于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

难点: “焚书坑儒”及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统一”概念及意义没有清晰明确的印象,缺乏“统一”对国家的存在、发展的理性认识;空间感明显缺乏,因此,加强这两方面的视觉效应会给学生比较直观的感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及有关简表,培养学生压缩历史信息及用表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温故而知新、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身处地、用表归纳历史史实、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进步的意义。

(3)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5)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策略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你看过电影《英雄》吗?这部电影是以历史上的“荆轲刺秦王”为蓝本,演绎了一个大侠刺秦王的故事。

(课件显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生:娓娓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从这个历史故事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末期七雄的兼并战争非常激烈。强大的秦国通过兼并战争,不断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历史在逐步地趋向统一。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战国末期的形势。(课件动态显示《战国形势》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生答略)(课件显示商鞅图像及变法场面)继续问:为什么说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呢?教师在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后指出: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事力量增强,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秦是怎样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呢?

①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地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②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强大攻势。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

2、(课件显示嬴政像及其简介)姓嬴名政,13岁即秦王位,22岁亲理国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发动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3、(课件动态显示秦灭六国过程示意图)展现秦依次灭掉六国的过程,并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课件闪烁一个大大的“秦”字)强调指出: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课件动态显示李白诗)再现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与气魄。

4、各抒已见:你如何看待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学生讨论作答后明确: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5、动脑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生答略)

6、过渡: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7、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动态逐步显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 在学生思考回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后,强调: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提醒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份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

8、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那么秦始皇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呢?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呢?具体情况怎样?秦统一文字、货币及度量衡有何历史意义?(学生看书归纳)

(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情况)

设身处地: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背景环境下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9、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就是焚书坑儒。(课件依次显示)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结果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用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10、(课件显示郭沫若语)你如何理解和看待\"焚书坑儒\"? (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11、(课件显示长城地图)问: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课件动态显示匈奴的进攻,点明长城修建的目的和过程;课件动态闪烁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强调: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2、开发南疆──统一越族地区

(课件动态显示越族生活地区)教师介绍:越族在秦派兵进入以后,已是秦疆域内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的?(课件显示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的建立)

13、开发南疆──开凿灵渠(课件动态显示灵渠、湘水、离水及相关图片) 指出: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

14、(课件显示)秦的疆域地图

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秦朝的疆界四至呢? 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并让生准确地在地图上标出疆域的四至。(当学生用鼠标指出的时候,疆域四至便自动地显示出来)

15、动动手: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压缩历史信息。示意图如下:

三、课堂结构图示(屏幕显示)

通过图示,让生认识到: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那么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呢?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探讨一下。

四、轻松闯三关 (屏幕显示)

(一)你能做对吗?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30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3、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二)比较辨别(课件显示影视剧中秦始皇的剧照及历史照)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没差别?

(让生认识到:影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而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三)历史人物评说(课件展示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神韵和秦始皇陵的图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充分肯定秦始皇在历史上功绩,指出他对历史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同时还应指出:作为封建专制皇帝,他在完成统

一、巩固统一的同时,对人民施行了暴政,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五、历史回味,情感升华

历史使人智慧。学习本课历史后,你有什么认识或启示或收获? (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

六、课外实践活动

1、寻踪觅影:游览秦始皇兵马俑、长城,寻觅历史踪迹。

2、小组合作设计长城示意图,了解秦长城建造的目的和起止点。

3、以秦统一前后的历史环境为背景,编写有趣的历史故事。板书设计

第19篇:秦王扫六合说课稿

《秦王扫六合》说课稿

长城中学熊丽君

一、说教学内容

“秦王扫六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课,也是教材的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中国的史实,罗列了秦始皇巩固,维护统一国家的措施及作用,简述了秦朝的疆域。我认为该课是本册教材重点内容之一,在本册教学和本学期教学有着重要的地位。一是该课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史的开端,二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创始,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三是用历史唯物观,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生的第一次,对学生成长意义重大。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初涉历史学科,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是十分了解,对历史内容学习的意义作用体会不是十分深刻,没有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和技巧,因此我想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历史观的形成上下工夫,又所突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个人认为说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本课学生应该掌握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维护统一国家的措施及作用,秦朝疆域等基本史实,二是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学会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等问题。三是历史唯物观的初步的形成,学生要学会根据史实尊重史实客观评价秦始皇“千古一帝”。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说课教学重点应该是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维护统一的措施及作用。教学难点应该是“秦完成统一的原因、意义,还有就是秦始皇“千古一帝”的评价。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我准备用预习练习法、图表归纳法,讨论法合作实施我的教学。通过预习练习法,梳理掌握基础知识,用图表归纳法突出教学重点,用讨论法合作解决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用复习导入法进入新课。由春秋战国的纷争特点:争霸、兼并,提出“兼并”的最后结果来切入课题“秦王扫六合”。

接着将预习练习课堂完成,并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板书。

然后用图表法完成,巩固、维护统一国家的措施和作用的阅读和归纳,完成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的理解,秦朝疆域的识记。

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合作归纳,秦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对秦始皇“千古一帝”的评价。

作业用选择题呈现,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时间允许课堂完成,如果时间不够就课外练习。

第20篇:秦王扫六和教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对焚书坑儒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

问题1:战国七雄指哪几个诸侯国? 问题2: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意思就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在学习具体内容之前我们欣赏一段视频,对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播放描述秦国经过争战,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的视频《秦》。

三、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每讲授一个问题前,先让学生自学,找出问题答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学生找到答案后教师归纳总结,以齐读、穿插故事、结合图片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掌握。

(一)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各国再也无法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商鞅

变法又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下面就请同学阅读56页这一自然段,了解一下秦的统一过程。

提问:在什么时间,谁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什么?都城在哪?

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答案: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蠃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结合多媒体,我们来了解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

通过多媒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秦的统一时间,建立过程,加深记忆。

(二)、秦王嬴政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自己的封建统治,秦始皇在政治、

经济、文化、思想、边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57页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哪几个方面?

政治方面: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此处介绍“皇帝”一词的由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是后由皇帝决断。

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结合

2、3两点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

经济、文化方面: 看故事答问题

旁白:公元前221年的某一天,秦始皇出巡,他来的市场上,

看到了这样一幕。

张三:山东海盐便宜啦! 不买你会后悔的。 李四:老板,来一斤盐。 张三:好嘞!一斤3个刀币。(伸手要钱)

李四:老板我只有两个刀币,那你收鬼脸钱还是收布币? 张三:我不收鬼脸钱和布币,圆形方孔钱就收。

那你用两个圆形方孔钱当一个刀币吧。

李四: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圆形方孔钱当一个刀币的,一个吧。 张三:不干!

旁白: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引来了很多人。

秦始皇问明情况之后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问题1:张

三、李四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如果你是秦始皇看在这种情况你会想什么?

争吵的原因是货币不统一;秦始皇会想货币、文字、度量衡不统一,不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不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措施:

1、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多媒体展示各国货币)

2、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多媒体展 示秦朝度量衡力片)

3、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多媒体展示六国文字)

思想方面:

在秦始皇的一系列措施里有一条与政治、经济相配合的就是加强思想控制, 下面请同学们看58页这一段,看一看在思想上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措施:焚书坑儒

边疆方面:

秦始皇边疆方面的成就主要就是北筑长城和开发面疆,请同学们阅读59面的内容,归纳出在边疆上的措施。

学生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归纳出北方和南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同桌为单位,相互讨论,找出答案)

北方的措施:

1、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国戍边。

2、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成的作用、起止点、古长城遗址、北京的成里长城,并提问通过长城图片欣赏,能联想到什么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通过传说,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去看待修长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南方的措施:

1、派兵统一东南、领南等地区。

2、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三)、秦朝的疆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既安定了北方,又开发了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的广大,下面我们就结合地图,掌握一下秦的疆域。

东至东海,本到白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四、小结:多媒体展示知识点

五、巩固练习

1、给学生3分钟时间,快速流览知识点。

2、多媒体展示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看图说史题、活动探究题等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顶尖学案 。

秦王扫六教学设计
《秦王扫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