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高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0 08:38:37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球下落过程中不同的反弹结果。】

小结:各种球从高处落下都会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却不相同,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屏出示) (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 (4)小组如何分工?

4、出示教材第81页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说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争论,也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有效的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

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

大屏幕出示操作的过程,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1)测量时的注意点。

(2)落球时的注意点。

(3)观察球的反弹高度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把球从指定高度下落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坐上标记。

(3)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及时做好记录

(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多做几次。

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

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2)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使学生能够熟记实验步骤,学会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实践操作:全体学生分成六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根据各自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各自的发现。(大屏出示) (1)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 (2)实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 (3)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4)引发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再次实践,充分验证。

1、学生再次合作实践。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自主阅读教材。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实践研究仍需继续。】

推荐第2篇:真实的高度_教学设计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2分)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外国名著,也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叫《茶花女》,它的作者是谁?

师:作者是小仲马,看过课文我们都知道了。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小仲马成名的一篇文章,题目就来自于他在成名后说的一句话,“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板书:真实的高度)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质疑

师:看到这个题目,结合小仲马,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生:真实的高度是怎样的高度?为什么说这个高度是真实的?小仲马是怎样达到这个高度的?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很好,阅读文章就是这样,抓住题目,心怀疑问。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5分)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按照学习单初学过课文,现在罗老师要考验大家的学习成果,同学们有信心接受考验吗?

2、检查词语 1)易读错词语

不露声色

名不见经传

盛名

师:谁先来读读前三个词,词语中这些多音字读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理解

不露声色: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名不见经传:是指一个人不出名、没有名气,经指的是《山海经》,传是失传的古书。

你怎么知道这些词语意思的?遇到困难要去请教我们另一个老师—字典。 2)读词语

大仲马

小仲马

碰壁

敲门砖

大名鼎鼎

退稿笺

沮丧

迥然不同

一举成名

赞叹不已

3、主要内容

师:哪位同学愿意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你已经理解你选用的词语了!(多叫几个同学,表扬能用上不同词语)

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不依靠父亲大仲马,面对一张张无情冷酷的退稿笺,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终于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茶花女》, 取得了最真实的高度。

三、感受小仲马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初步感知“真实的高度”(6分)

1、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题目,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问题,首先“高度”指的是小仲马什么方面的高度呢?哦,小仲马事业上的高度或者是文学创作上的高度(板书:文学高度)

2、小仲马的文学高度在课文中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你把课文中的文字读出来,你一定认真读过文章,马上就能找到,你真棒!

3、是的,《茶花女》的问世,使小仲马一举成名, 一举成名的意思是一下子就出了名。《茶花女》为何能让小仲马一举成名,它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文章里是怎么说的?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你的反应真敏锐)

4、罗老师这里也有一份资料来介绍茶花女,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5、看了这份补充的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这部小说具有非凡的影响力,震撼了许多人,这说明我们的小仲马太成功了!你能把这份成功读出来吗?(找几个同学读一读)

6、当时一位资深编辑简直不敢相信这伟大作品竟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之手,他曾问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

7、小仲马如何回答,让我们找到他的话,一起读,“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四、感受“真实”,体会小仲马的自力更生,坚毅执着(15)

1、师:我记得前面有同学对题目提出疑问,这真实的高度是怎么达到的?为何真实?我们来读读课文2~4自然段,走进小仲马。自己边读边用笔划下你有话想说的句子,然后跟同桌说一说。

2、谁想跟全班做交流,同学们初读课文的感受很多,读文章我们不仅要品味句子,还要拼读出句子中词语的味道呢!

3、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么一句话,也是小仲马说的一句话“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这句话很有韵味啊,谁来读读,我们多读几遍 师:小仲马为什么要说这番话的?

4、你找到第2自然段他的父亲大仲马说的话“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父亲为什么要这么说?

预设:哦,他想帮助儿子尽快发表文章,取得成功;他想试探儿子的决心;他不像看着儿子四处碰壁,心疼儿子„„

5、一封信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父亲是瞎说吗?因为„„,来来,来来谁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脑瓜子真灵光,一下就找到了要点!文章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

6、的确,小仲马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有这么一位父亲帮助,要发表作品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小仲马有这么做吗?他是怎么做的?

7、你找到了吗?你来读。这里有组关联词,谁能把这组词的味道读出来。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

这里的“敲门砖”是敲门的砖头吗?这里是指利用父亲的名望敲开成功的大门。

8、所以我们再来看小仲马说的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真的是摘苹果吗?是指小仲马摘取事业、文学创作的成功。你再来说,坐在您的肩上那就是?依靠父亲的名声。没味道?对小仲马来说,他认为什么是有味道的?只有靠自己真才实学取得的成功,才是有滋有味的。

10、师:是啊,在小仲马心中,没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得来的果实是无味的。

11、指导朗读:这次罗老师也想读,我跟你们一起读,你们读父亲的话,罗老师读小仲马的话。我读的好吗?为什么?

读这句话应该怎么去读?(言辞拒绝的语气,语气坚定、坚决等 ) 。 我们再合作一次

12、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仲马?(自强自立;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板书:自强自立

13、师:是啊,自强自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凭着自己的力量,小仲马却四处碰壁,什么叫“碰壁”?理解词语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读文章,请你在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笺就是——写信用的纸。在这里就是指各大出版社拒绝大仲马作品时的信!

一次退稿就是一次碰壁,这一张张退稿笺就是一次次碰壁。现在你知道“碰壁”什么意思了吗?比喻受阻碍或遭到拒绝。可是即使遭受到一次次拒绝,小仲马仍然„„,从中又读到了小仲马的什么?(坚持不懈、永不言败,坚毅执着,迎难而上)板书:坚持不懈

14、我们把他这份坚持不懈读出来,谁来读一读?带着感悟去读书,文字语言才会富有灵气。

15、假如小仲马接受了他父亲的建议,情况会怎么样?(轻而易举获得成功,追问:这样获得的“高度”真实吗?这还是“真实的高度”吗?不准确、不真实、虚假的。

17、所以,谁来解答对题目我们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的高度?(凭自己实力获得成功才是真实的高度。

16、小结: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罗老师可是引用了名言,就这样,小仲马在挫折与困难面前,自强自立,坚持不懈,用“真才实学”,量出了“真实的高度”。在小仲马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一种真实的人格魅力。(板书:人格魅力)

五、联系生活,谈启发(6分)

1、同学们学习了文章以后,一定有很多感想,我们要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两句话,也是一种积累,现在,就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启发。

2、谁来读一读。

3、当小仲马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4、同学们,像你们写的那样,自强自立,面对挫折和困难坚持不懈吧,总有一天,你们的老师和父母也会为你们而骄傲!!

推荐第3篇:《父爱的高度》教学设计

《父爱的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给予“我”的能力支持和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能力培养:

体会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父亲的爱是大多数人都体会过的,它深沉而含蓄,常常撼到人心。父爱可以有方式,可以有深度,但父爱的高度是怎么回事呢?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度呢?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期待赶快到课文中去领略一番吧。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读文。

要求:圈画生字,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都和什么有关?

3、按课文内容分段

小结,要求学生说出分段的依据。

4、分析 第一段:

指名读文,说说这段起到什么作用? 第二段:

1 / 2

自由读文,画出能体现出父亲喜爱电影的句子。

讨论:父亲看电影至少要站一个多小时,为什么还要带上不懂事的“我”? 指导朗读。 第三段:

自由读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指导朗读。 第四段:

齐读课文,体会父爱的伟大。

师指导朗读、分析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三、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感悟到在生活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无私的爱。

不足之处: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的不够透彻。

2 / 2

推荐第4篇:《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1. 课前预习中,积累了哪些词语?发现规律:”名”词汇集、近义反义词、四字词语 2. 课文内容上有什么了解?大小仲马简介。 3.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4. 质疑名人名言:“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小仲马 5. 解疑。

6. 留疑。什么是真实的高度?他是怎样让自己拥有真实的高度?他最终拥有真实的高度了吗?

7. 揭题。让我们带着预习的收获和疑惑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初读感知:

1. 自由读文,完成“我的思考” 2. 交流,展示。 细读研究:

(一)“不露声色”

从哪几句话中看出他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A: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B: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1.自由读,找到同时在两句话中出现的词语——不露声色。 2.理解“不露声色”意思。(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3.明白“不露声色”地干什么?

A:师:小仲马为什么要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笔名呢?

从哪里看出大名鼎鼎?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作家。他写了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等。这些作品广为流传。) 当时他的父亲就已经是大名鼎鼎了,同学们,如果他写了自己真实的姓名会怎么样?对,就像父亲说的。

出示: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师:如果你是小仲马,听了父亲的话会怎样说? 可运用上我们积累的自强自立的名言来

师:是啊,只要小仲马稍微借助父亲的盛名,就不会到处碰壁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出示: 小仲马( ) 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师:(1)单从字面上看这一句子,似乎在说摘苹果的事,那究竟是说什么呢?请读读第

二、三自然段,读懂这句话的意思。

师:坐在肩头摘苹果本是容易摘啊,他却说无味,那是少了什么呢?

师:在小仲马心中,没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得来的果实是无味的。

小结:我们联系下文读懂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2.扣词对应,深入理解。再对应着读一读,这句话中的 “您的肩头”“摘苹果”“味道”分别指什么?

交流:您的肩头就是指父亲的盛名;摘苹果就是取得的成功;味道是成功的喜悦。

(板书:您的肩头——父亲的盛名摘苹果——取得的成功)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敲门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敲门”即敲开成功之门,”砖”是工具(达到自己成名的工具)

师: 你能举几个像这样有双重含义的词吗?(如:拦路虎,绊脚石。。。。。。)

3.把握语言规律,习得语言。(1) 揭示规律,明晰现象。

(板书:您的肩头——父亲的盛名摘苹果——取得的成功)

小结:像这样,词语的意思在原来的基础上打了个比方,有了新的意思,我们把这叫做词语的比喻义。(板书:比喻义) (2) 转换对比,深入感受。

出示:“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不,我不想以父亲的盛名来取得成功,那样取得的成功没味道。”文中的句子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两句话意思一样,读一读,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第一句生动形象,婉转含蓄;另一句是直接明了,实事求是。课文选用第一种说法避免了句子表达的重复。) (3)迁移学习,读段画词。

在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中,还有带有比喻义的词语,请同学们默读画一画。交流: “碰壁”:字面上的意思是碰墙壁,课文中指一次次退稿笺,生活中指困难。 “敲门砖”:字面上是敲开大门后就扔掉的一块砖,文中指开启成功的一种方法。 从这两个词中你对小仲马有了哪些了解?(不怕困难,踏实地成长。)

师:你看到了“不露声色”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小仲马?是啊,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6.指导朗读。

7.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我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的小仲马。

8.指导再朗读。小结:面对父亲的好意,面对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选择了“不露声色”,这么做只源于一个原因——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4)“迁移运用” A拓展阅读,尝试补写。

同学们,课文结尾了,但这个故事没有结束。出示补充材料:

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剧场爆满,万人空巷。

当小仲马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读一读短文,你觉得父亲会怎样鼓励小仲马,怎样表达自己的高兴心情?请同学选用以下词语补写一句话。

(1)试着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摘苹果、肩头、碰壁、敲门砖、高度。 (2)(2)选用课外的一些带比喻义的词语:桂冠、文学大门、文学之路、作品。

B.交流成果,再次阅读。

出示原文句子: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交流:这里的“作品”指什么?

3.小结、释题: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退稿,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对一次又一次地碰壁,我们的小仲马总是这样不露声色,这样的坚持不懈地写作,他创作的《茶花女》,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说明在不断的磨练中,小仲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当这位资深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你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出示: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想拥有的是什么?这个真实的高度指什么?

(三)“赞叹不已”

1.老编辑赞叹的不仅是

,还是

五、总结文本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要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否像小仲马一样有真才实学,才能达到真实的高度。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即使你成功了,那成功也只能昙花一现。但愿我们班的同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步,迎难而上,永不言败,为有一个真实的高度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推荐第5篇:真实的高度 教学设计

马,小仲马的精神受尽了煎熬。

4.创设情境——退稿笺的打击。

读信,想象信笺对小仲马的锤炼:出示信笺,音乐渲染,进行写话训练。

“您的小说构思太过普通,予以退回。对不起先生,同样的作品,我更欣赏**的。先生,读您的文章简直是一种折磨!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糟的作品吗?„„”

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又似一盆盆冰冷的水,试图扑灭小仲马的创作热情; 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

); 这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仿佛一(

),(

)。

5.朗读体验。男女生,齐读。批注: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小仲马?板书:坚持不懈,不露声色。

(三)父子对话

1.过渡:在小仲马出在创作低谷的时候,大仲马出现了。2.解读读大仲马的话。从“一句话”,“一封短信”中读出了什么?预设:影响大,一句话,一封短信对小仲马而言是一件(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3.解读小仲马的话。可是小仲马却这样回答—— 读懂坐在您的肩头——

苹果——

理解整句话

4.想象小仲马说话时的神情,朗读体验。小仲马(

)地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评价推进:严肃

我感受到你的认真,小仲马。

若有所思

小仲马,你肯定做好了独自战胜困难的准备。

一本正经

令人钦佩!了不起! 5.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拒绝父亲的好意,只留下„„课件推出文字,仅留“碰壁”,“退稿笺”。接着,朗读渲染。女、男,齐声。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

6.再次批注。此时,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小仲马? 点拨:坚毅执着,不露声色之余,更是一位(板书:自食其力)的人。

7.写话。触碰小仲马刚强的内心世界:是啊,孩子们,面对一次次碰壁,面对一封封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没有退缩,仍然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因为小仲马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声音:“

!”

四、小仲马的高度

1.出示小仲马的成就。终于„„一部文风和大仲马迥然不同的作品横空出世„„ 板书:一举成名

2.与编辑对话。师生合作读。

好奇地

诧异地

如有所思

疑惑不解

百思不得其解

3.总结提升:这是文学的高度,更是人格真实的高度!

五、写写读后感。

推荐第6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定稿)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

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

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 (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 的不同感觉。)

2、引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3、揭示课题:球的反弹高度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

2、明确实验注意点:

(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

弹高度时,取整厘米数;

(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3、用同一种球,选择不同的高度做实验。(1)要求:分三次进行,全班统一,每次确定一个下落高度( 高度分别为100厘米、120厘米、150厘米),及时记录;

(2)小组分工活动并填好记录表;(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注意两点:①将球的上沿与高度齐平时可以用平直的工具(如书本、直尺。)

②观察反弹高度时要仔细,及时标记,若看不清可以重复一次。

4、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1)通过观察用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反弹高度也不一样,但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5、选择其他不同球分别做三次实验,继续采用上面统一的下落高度。(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实验,步骤如上。 (2)小

6、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1)通过观察不同的球做并展示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 (3)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三、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而不同的球的弹性是

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

四、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上网了解有关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其他因素。

推荐第7篇:父爱的高度教学设计

父爱的高度

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屋六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蹬、咯”和多音字“传”。

3、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4、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给予“我”的能力支持和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 授课教师: 宋玮婧 教学教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1):歌曲《父亲》说说欣赏这首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1 谁都体会过父亲的爱,它深沉而含蓄,常常撼到人心。父爱可以有方式,可以有深度,但父爱的高度是怎么回事呢?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度呢?让我们带着强烈的期待赶快到课文中去领略一番吧。(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课件出示(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总结。课件出示(3)

2、小组读文。

要求:圈画生字,多读两遍。课件出示(4):要求认的字和多音字。

三、读中悟,读中思。

1、再读课文,品读课文。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课件(5) 生读课文。

谁能回答课文描写看电影的场面是怎样写的?

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6)(7)进行加以解释说明。

2、电影迷的父亲怎样看的电影?‘我’是怎样看的? 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8)(9)父亲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说明什么? 父亲直到电影结束才放下,可以想象出什么?

3、课件出示(10)

长大后,写‘我’看露天电影时的情景,哪段文字令你感动?为什么? 因为在电影场看到了一个惊人相似的动作,触动了‘我’,原来,天下的

2 父爱都是一样的。

4、出示课件(11)

课文中‘我’几次流泪?在什么情形下流泪了?那一幕‘我’想到了什么?

5、‘父爱的高度’指什么?出示课件(12)

四、积累内化。出示课件(13)

讲一讲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亲对自己的爱,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五、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浓浓的父爱。父亲的爱,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但当你在某一刻领悟到它的时候,却发现在尘封的旧事中,撒满了父爱的温暖与宽厚。也来写一写你体会到的父爱吧。写在日记中。

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出示课件(14) 父爱无言,却给了我一生的力量。

板书设计:

父爱的高度

小时候

托着

父爱的高度

露天电影

基石

赞美、感悟

长大后

披衣

3

推荐第8篇: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

《测量旗杆的高度》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问题,以分组合作活动的方法进行全班交流,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3).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数学模型来源生活,又为解决生活中的某一问题而服务,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条件,性质和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何联系课本中的知识。

1

2、抓住测量方法,结合所学,进行问题的解决。

教学资源:标杆、卷尺、含30度的直角三角板、镜子、测倾器、纸、记录笔。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操场的旗杆很高,我们如何能知道它的高度呢?我们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将全班分成4人一组,选出组长。 活动1: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原理: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得到△ABE∽△CDB 具体操作:小组选一名同学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身高AB、观测者的影长BE、

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BD 计算方法:由△ABD∽△CDB得

ABBEABBD从而求出CD.CDBDBE优点:1测量简便易行 2计算快捷 缺点:需要阳光,阴天不行

活动2:利用标杆,用眼睛观测,观测者的眼睛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2 的顶端“三点共线”

实验原理: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因为人所在直线AB与标杆、旗杆都平行,过眼睛所在点A作旗杆DC的垂线交旗杆DC于N,交标杆EF于M,于是得△AEM∽△ACN.

具体操作: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适当的标杆。观测者适当调整自己所处的位置,当旗杆的顶部、标杆的顶端、观测者的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B、观测者的脚到标杆底部的距离FB和到旗杆底部的距离BD、标杆的高EF.计算方法:可以得出△AME∽△ANC,列出比例式CNANME,再用CN+DN即求出旗杆的高度。 AMAMME,可得ANCN优点:1无需阳光 2有关数据易测量 3测量工具简单 缺点:1需要工具 2要求标杆与地面垂直 “三点一线” 活动3:利用镜子反射

3 实验原理:根据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得到△ABE∽△CDE 具体操作: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身高AB、观测者的脚到镜子的距离BE和镜子到旗杆底部的距离ED。 计算方法:

根据△ABE∽△CDE,列出比例式

ABBEAEDE,可得CD CDEDBE优点:1需要工具少且容易计量 2计算较简单 缺点:1镜子需要水平放置 2旗杆前无障碍物 活动

4、利用锐角三角函数

实验原理:构建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具体操作:

①在测点A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旗杆顶部M的仰角∠MCE=30°; ②量出测点A到旗杆底部N的水平距离AN; ③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

需测量的数据:A到旗杆底部N的水平距离AN,∠MCE及测倾器的高度AC 4 计算方法:在RT△MCE中,ME=CEtan30°,ME+AC即为旗杆的高度。

三、实验收获与反思:

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显性收获是学会了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如何构建相似三角形,如何构建直角三角形,将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有关知识体系进行一定程度地梳理;隐性收获是体验到哪些方法可行,哪些方法不可行,那些方法较容易操作,得出的结果比较精确,从而获得构建几何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5

推荐第9篇: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球下落过程中不同的反弹结果。】

小结:各种球从高处落下都会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却不相同,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屏出示)

(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

(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

(4)小组如何分工?

4、出示教材第81页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说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争论,也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有效的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

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

大屏幕出示操作的过程,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1)测量时的注意点。

(2)落球时的注意点。

(3)观察球的反弹高度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把球从指定高度下落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坐上标记。

(3)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及时做好记录

(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多做几次。

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1)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

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2)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使学生能够熟记实验步骤,学会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实践操作:全体学生分成六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根据各自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各自的发现。(大屏出示)

(1)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

(2)实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

(3)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4)引发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再次实践,充分验证。

1、学生再次合作实践。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自主阅读教材。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实践研究仍需继续。】

推荐第10篇: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

《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

作者: 王献省 (

) 评论数/浏览数: 5 / 555 发表日期: 2011-01-11 16:20:02

我曾经在《走进科学》中看到这样一个例子,成都金沙遗址出土3000年前“金面具” 厚0.04厘米,现代人用最先进的设备都打造不出来。相信现代人比古代人聪明得多,只是不知道古代人的方法而已。 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能一味的灌输知识,有一句话说得好:“知识可以复制,但是智慧不可复制。”所以,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提问,教会学生方法是很重要的。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是重中之重。

在设计“测量旗杆的高度”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每次升旗我们内心都有一种激动,适逢国庆60周年,这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荣耀更是暴露无遗。之前在 “无主题班会”上,大家讨论的主题就是“爱国”问题,无论是关于国庆的,关于台湾问题,关于动漫的,还是关于体育运动,无一不是围绕着“爱国”这一主题开展的。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最先,我曾经在班会总结时说过:“爱国之心,每个人都有,我们爱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情景时,我把国庆六十周年升旗录像作为引入点,升旗结束我说:**旗杆高度是约33米,而一般的旗杆都要比它低。那么我们学校的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测量旗杆的高度地方法,我们同学可以去实际测量一下。(为课外延伸做铺垫。)

在方法讲解时,我先抛砖引玉,讲述第一种方法----利用阳光下的影子的思路,需测量的数据,要注意的问题,和求旗杆高度应用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和同学们一起总觉归纳,让同学都参与进来)。

到了第二种方法-----利用标杆,让学生通过思考,合作交流,总结出思路,需测量的数据,要注意的问题,运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模型。 学生交流总结了两种思路:

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是:测量数据中应该是测人眼到地面的高度,而不是身高。学生出现问题后,我没有马上更正,而是让学生从课本叙述中去寻找答案,调动学生参与度。

第三种思路是学生不容易想到的,我给出提示,让学生找出运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模型)。

学生从中感受到相似三角形的构造方法,同时复习应用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第三种方法-----利用平面镜反射,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去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能感受到理科知识的相互联系。 此种方法,直接让每一个学生自行解决,得出结论。选一名学生板演。

提出问题:物理学了平面镜成像。平面镜还可以换成什么?

学生纷纷回答:平静的水面。

我的问题:雨后初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可以看到积水中的影子,你能否用积水测量旗杆的高度,其中原理是什么?

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是高效课堂的目标。成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课堂教学之后而进行的。正如斯卡金所说:“教学效果基本取悦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只有激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才能揭示知识记忆的全过程。)

三种方法都学完了,请同学们思考:今天所学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问题的提出是希望同学们加强优化意识---寻找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1、方法一要求晴天阳光,阴天只能用方法二和方法三测量。

2、方法一与方法三误差范围较小,方法二误差范围较大,因为肉眼观测带有技术性,不如直接测量、仪器测量操作得到的数据准确。

3、方法一简单易行,是个好方法。

4、测量中允许正常的误差,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得到结果。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是很重要的,这节课轻松一刻: 学校操场上新立了一个旗杆,各科教师都围在旗杆周围议论旗杆的高度,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见,数学教师上前把旗杆拔了出来,横放在地上,用皮尺量了量,又把旗杆立了回去,在全体教师的诧异中说道:高度是33.5米。

这时,物理教师不屑的说道:他测量的是长度,而不是高度。 „

笑过之后,同学们想一下:还有其他方法吗?(各抒己见,共同参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学生想到的方法:

量升旗的绳长;看利用升旗的速度,时间,求距离;

还有学生说:在旗杆顶端自由下落一物体,测时间。(对其思路肯定----运用物理的自由落体运动,指出其操作的不可行性。)

老师点拨思路:如果旗杆周围有足够地空地使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影子都在平地上,并能测出影子的长度,那么,可以在平地垂 直竖一根小棒,等到小棒的影子恰好等于棒高时,再量旗杆的影子,此时旗杆的影子长度就是这个旗杆的高度。(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同样是同一时刻影长与高度成正比。)

更多的测量方法在今后学习三角函数后我们将学到。(提前感受)

练习题突出应用本节所学原理,同时便式训练提高学生思维。

便式训练:

(发散思维)

课堂小结和作业都对应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立足于以展示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学生优化意识。 使学生学会了运用相似形有关知识求旗杆的高。使学生体会到交流的快乐,大家有不同的方法,彼此交流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相似三角形及其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要灵活地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晴天时利用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包括小镜子);阴天时使用手拿刻度尺进行目测,也可以使用小镜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原理比例),当然,晴天时也可以使用手拿刻度尺进行目测的办法.我们既要注意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比如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比如晴天与阴天)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应该细心地观察生活,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多尝试不同的数学操作活动,控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小组合作的完成情况,从活动经验中得到“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它们的影长成比例”这一数学活动事实,并把它应用到求旗杆高度问题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代替了,而“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基本上做不到,可以看出,数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本节课可设计的问题串大致是:

(1)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有什么关系? (2)旗杆的高度与人所站的位置有关系吗?为什么? (3)还有其他测旗杆高的方法吗?为什么? (4)在没有影子(阴天)的情况下,还能测旗杆高吗?为什么? (5)如何才能想到多种办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数学实践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及问题提出后,并不急于回答,问题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解决,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引导和补充完善,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交流与探索中找出问题的答案,甚至可创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11篇:太阳高度及应用教学设计

太阳高度及应用教学设计(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2.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总结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4.能用太阳高度的变化,处理楼间距问题,处理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课前检测:

1.地球上哪里的昼夜永远等长?该地的昼长几小时? 2.全球各地何时昼夜等长?此日晨昏线与经线有何关系? 3.夏至日地球上哪里出现极昼现象?

4.国庆节小长假期间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此期间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5.下列四幅图中,反映北半球冬至日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导入】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阳光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院内阳光充足,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他分析一下原因吗?

【新课讲解】

【自主学习】

一、太阳高度角

(1)概念: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简称太阳高度

(用h表示),如右图所示。 (2)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的变化:何时最大,何时最小?

二、正午太阳高度

【活动探究】 学生读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正午太阳高度角即地方时是12点的太阳高度。

2、指导学生在光照图上绘制地球上某一天某一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生读图,归纳总结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A、夏至日

达到全年最小达到全年最大90 °S 23°26′S 0° 23°26 ′N 90°NB、冬至日

90 °S 23°26′S 0° 23°26 ′N 90°N达到全年最大达到全年最小C、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3)正午太阳高度动态变化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距)

第12篇:测量旗杆高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测量旗杆高度》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影长的比计算旗杆高度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的数据急速旗杆高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实际测量影长,记录、计算、交流测量旗杆高度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获得承德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活动准备:

(一)各小组准备好采集应带的工具,如:1米、1.75米长的竹竿各一根、卷尺、笔、数据记录表等。

(二)组长根据本组情况进行组内分工。若6人一组,可以安排1人记录,其他5人进行测量,其中3人测量竹竿的高度以及影子的长度,2人测量出旗杆的影长,

(三)各组自由选择阳光较好的时间去操场进行测量活动,由记录员记录所测量的数据。

三、活动过程:

本次实践活动用4课时完成。活动前小组分工、准备1课时,数据采集1课时,数据整理及分析运用1课时,交流展示评价1课时。

四、“班级汇报展示”教学过程

设计了四个环节,即导入——汇报展示——盘点收获——活动作业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当你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上空时,有没有注意过高高耸立的旗杆呢?有没有想过这根旗杆有多高呢?这就是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测量旗杆高度。

课件出示学生测量时的照片,师生共同欣赏。 教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旗杆高度呢? 生:通过测量影长来计算旗杆高度。

教师:用这种方法测量旗杆高度的道理是什么呢:

生:是因为同一时间测量的不同物体高度和影长成比例,然后运用了比和比例的知识来解决的。

(二)小组汇报

之前我们进行了小组测量、组内交流与讨论的环节,下面进入今天的汇报展示环节。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

各小组进行汇报。 重点是:

1、小组如何分工和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

3、怎样计算旗杆高度? 汇报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

1、介绍古代数学家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

2、介绍国旗杆高度知识。

三、盘点收获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你得到了那些启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呢?

四、活动作业

将这次实践活动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层层深入,让学生真正走进旗杆高度的测量活动,认真思考,自己解决问题。采用活动课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和帮助,共同经历学数学、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

1、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遵循了三条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手段,以能力提高为目的。学生亲身经历了测量、记录、计算、交流的全过程,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2、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测量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从而完成同时测量三个影长的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深深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3、在探究测量方法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知识,得出结论;实际测量时,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反思这堂课,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置身于大自然很自然的过渡到置身于数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中,并能自觉地参与到解决问题行列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并且,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多数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提问、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培养遇到困难团结友爱、共同克服的团队精神及敢于探索和实践的优良学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3篇: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案例

第四章 相似图形

7.测量旗杆的高度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初步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具备了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的基本知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测量活动,解决过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测量旗杆的高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相似图形》的第七节,本节课的内容是继《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的复习与应用.它将生活中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物体高度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决.通过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探究,渗透数学识模和建模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课后分组合作活动的方法进行实践以及进行全班交流,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与态度: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

重点: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与课本中有关知识相联系. 关键:抓住测量方法,结合所学,进行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以活动课的方式学习,先集中讨论、确定测量方案,后分散实际操作,最后再集中总结交流.活动的展开主要以“引导发现—学习探究—归纳拓展—分组实践—交流总结” 的模式进行.学生通过猜想、推理验证、实践和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测量高度的实际问题.

第一环节 拓展思维、探究方法

活动内容: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引导、学生课上讨论,归纳总结出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的方法:

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旗杆的高度,如图4-20’:

图4-20’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在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同学的影长和此时旗杆的影长.

点拨:把太阳的光线看成是平行的.

图4-20 ∵太阳的光线是平行的,∴AE∥CB,∴∠AEB=∠CBD,

∵人与旗杆是垂直于地面的,∴∠ABE=∠CDB,∴△ABE∽△CBD ∴CD=ABBD BEABBE 即CDBD因此,只要测量出人的影长BE,旗杆的影长DB,再知道人的身高AB,就可以求出旗杆CD的高度了.

2.利用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分别测出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标杆底部的距离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

如图,过点A作AN⊥DC于N,交EF于M.

图4-21 点拨:∵人、标杆和旗杆都垂直于地面,∴∠ABF=∠EFD=∠CDH=90° ∴人、标杆和旗杆是互相平行的.

∵EF∥CN,∴∠1=∠2,∵∠3=∠3,△AME∽△ANC,∴

AMEM ANCN∵人与标杆的距离、人与旗杆的距离,标杆与人的身高的差EM都已测量出, ∴能求出CN,∵∠ABF=∠CDF=∠AND=90°,∴四边形ABND为矩形. ∴DN=AB,∴能求出旗杆CD的长度. 3.利用镜子的反射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作为观测者.在他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固定镜子的位置,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够通过镜子看到旗杆项端.测出此时他的脚与镜子的距离、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

点拨:入射角=反射角

图4-22 ∵入射角=反射角 ∴∠AEB=∠CED ∵人、旗杆都垂直于地面 ∴∠B=∠D=90°∴

ABBE CDDE因此,测量出人与镜子的距离BE,旗杆与镜子的距离DE,再知道人的身高AB,就

可以求出旗杆CD的高度.

活动目的: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测量某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因此首先要明确测量方法.

活动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在讨论中的可能的想法要及时予以点评、指导.

2、在总结测量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运用方法1时可以把太阳光近似地看成平行光线,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身高. 运用方法2时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标杆与地面要垂直,在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

运用方法3时应注意向学生解释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现象.

第二环节 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人小组,选出组长,分头进行户外自行寻找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被测物不一定是旗杆,也可以选择楼房、树等进行测量.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提前将学生分组,活动工具必须课前准备好,各小组都必须准备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来源:学科网]

2、教师在活动中要加强巡视观察、引导,对学生测量中的不当之处要立即纠正.

3、学生实际测量后回教室进行计算,小组间交流测量结果.

4、在实际测量时,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5、进入小组汇报总结阶段时,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寻求最优化意识.

第三环节 丰富联想

活动内容: 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想一想]同学们经历了上述三种方法,你还能想出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你认为最优化的方法是哪种?

思路点拔:

1、如果旗杆周围有足够地空地使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影子都在平地上,并能测出影子的长度,那么,可以在平地垂直树一根小棒,等到小棒的影子恰好等于棒高时,再量旗杆的影子,此时旗杆的影子长度就是这个旗杆的高度.

2、可以采用立一个已知长度的参照物在旗杆旁照相后量出照片中旗杆与参照物的长度根据线段成比例来进行计算.

3、拿一根知道长度的直棒,手臂伸直,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使直棒刚好完全挡住旗杆,量出此时人到旗杆的距离、人手臂的长度和棒长,就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进行计算.等等.

[谈一谈]古埃及金字塔的高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

思路点拔:测古埃及金字塔的高度与本节课的方法1相同:在金字塔顶部的影子处立一根杆子,借助太阳光线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塔高与杆高之比等于两者影长之比.因此可以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活动目的:通过本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的注意事项:注意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上来.

第四环节 活动评价,评价自己与他人

活动内容: 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在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你是否想到最优的方法?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4、你的同伴中你认为最值得你学习的是哪几个人?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测量有一定认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加以应用并逐步树立数学建模意识,同时在评价自己与他人时学会关注他人.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课本144页习题4.9第

1、

2、3题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遵循了三条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手段,以能力提高为目的.在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充分设想学生在探究测量原理和实际测量时可能出现和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给予详细的解答.

2、在探究测量方法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知识,得出结论;分层次设置问题,为学生展现才华提供机会.下图就是学生将第2种方法加以改进后的测量方法.

3、在实际测量时,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反思这堂课,成功之处应当在于课题目标具体,准备时间充分,可操作性强,学生们都可以动起来,课本知识点掌握牢固.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置身于大自然很自然的过渡到置身于数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中,并能自觉地参与到解决问题行列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并且,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多数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提问、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培养遇到困难团结友爱、共同克服的团队精神及敢于探索和实践的优良学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4篇:《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了解小镜子使用的物理原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2.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增强相互协作的同时,经历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依据.2.有序安排测量活动,并指导学生能顺利进行测量.

三、教学难点

1.方法2中如何调节标杆,使眼睛、标杆顶端、旗杆顶部三点成一线.2.方法3中镜子的适当调节.

四、教学方法 1.分组活动.2.交流研讨作报告.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师]

今天我们要做一节活动课,任务是利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测量我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有关条件.[生]对应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其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Ⅱ.新课讲解

[师]好,外边阳光明媚,天公做美,助我们顺利完成我们今天的活动课目——测量旗杆的高度.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测量原理.请同学们根据预习与讨论情况分组说明三种测量方法的数学原理.方法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出示投影片§4.7 A)

图4-34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了两个相似三角形(如图4-36),即△EAD∽△ABC,因为直立于旗杆影子顶端处的同学的身高和他的影长以及旗杆的影长均可测量得出,根据高度.可得BC=,代入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BC的[师]有理有据.你们讨论得很成功.请乙组出代表说明方法2.方法二:利用标杆.(出示投影片§4.7 B)

图4-35 如图4-35,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因为人所在直线AD与标杆、旗杆都平行,过眼睛所在点D作旗杆BC的垂线交旗杆BC于G,交标杆EF于H,于是得△DHF∽△DGC.因为可以量得AE、AB,观测者身高AD、标杆长EF,且DH=AE

DG=AB 由得GC=

∴旗杆高度BC=GC+GB=GC+AD.[同学A]我认为还可以这样做.过D、F分别作EF、BC的垂线交EF于H,交BC于M,因标杆与旗杆平行,容易证明 △DHF∽△FMC ∴由

可求得MC的长.于是旗杆的长BC=MC+MB=MC+EF.[师]你想得很周到,大家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老师感到骄傲,请丙组同学出代表讲解.

图4-36 方法

三、利用镜子的反射.(出示投影片§4.7 C)

这里涉及到物理上的反射镜原理,观测者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是虚像,是倒立旗杆的顶端C′,∵△EAD∽△EBC′且△EBC′≌△EBC

∴△EAD∽△EBC,测出AE、EB与观测者身高AD,根据可求得BC=.

,[师]同学们清楚原理后,请按我们事先分好的三大组进行活动,为节省时间,每组分出三个小组分别实施三种方法,要求每小组中有观测员,测量员,记录员,运算员,复查员.活动内容是:测量我校操场上地旗杆高度.[同学们紧张有序的进行测量] [师]通过大家的精诚合作与共同努力,现在各组都得到了要求数据和最后结果,请各组出示结果,并讨论下列问题: 1.你还有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2.今天所用的三种测量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通过下表对照说明测量数据的误差情况,以及测量方法的优劣性.(出示投影片§4.7 D)

对照上表,结合各组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综合大家讨论情况做出如下结论.1.测量中允许有正常的误差.我校旗杆高度为20 m,同学们本次测量获得成功.2.方法一与方法三误差范围较小,方法二误差范围较大,因为肉眼观测带有技术性,不如直接测量、仪器操作得到数据准确.3.大家一致认为方法一简单易行,是个好办法.4.方法三用到了物理知识,可以考查我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同学们提出“通过测量角度能否求得旗杆的高度呢”.有大胆的设想,老师很佩服,在大家学习了三角函数后相信会有更多的测量方法呢.Ⅲ.课堂练习高4 m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长6 m,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4 m,求该建筑物的高度.

图4-37 分析:画出上述示意图,即可发现: △ABC∽△A′B′C′

所以于是得,BC=

=

=16 (m).即该建筑物的高度是16 m.

六、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分组活动,交流研讨,学会了测量旗杆高度的几种常用方法,并且明白了它的数学原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初步积累了一些数学建模的经验.Ⅴ.课后作业习题4.9 1.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实践报告.附:习题答案与提示: 2.小树高4 m.3.参考方案:选取罪犯直立时的影像并量取长度,再选当时室内一参照物并量取参照物实际高度和它影像的高度,由罪犯实际身高∶罪犯影像长=参照物实际高度∶参照物影像高度.可得罪犯实际身高.Ⅵ.活动与探究

雨后初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可看到积水中的影子,你能否利用积水测量旗杆的高度?其中原理是什么? (借鉴课本中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法2).●板书设计

§4.7 测量旗杆的高度

一、测量原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二、三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三、课堂练习(学生画示意图)

四、小结

课后反思:

《测量旗杆的高度》作为一节活动课来呈现意在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最深之处在于:

1、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求学热情,在兴趣情境中体验、探索新知识,是一节成功课的关键。

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后,教师应让学生从解决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题目的拓展,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去再次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15篇:《数学活动: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测量物体的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2.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数学活动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小结、归纳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课本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既丰富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又有利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如:利用平行投影,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中心投影,测量路灯杆的高度;利用视点、视线、盲区的相关知识测量物体的高度;利用光学原理测量物体的高度(习题10.7第7题)等.

第二层次:组织测量活动. 实地测量物体高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选择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如:当天气晴好时,可利用平行投影,光学原理,视点、视线、盲区的相关知识等测量物体的高度;阴天时,可利用视点、视线、盲区的相关知识测量物体的高度;夜晚,可利用中心投影,测量路灯杆的高度.又如:当被测物体的底部不能直接到达时,设计的测量方案有可能要相对复杂一些,等等.

第三层次:完成“数学活动评价表”. 在“测量物体高度”的数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被测物体的精确度.

第16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测量物体的高度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测量物体的高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测量像旗杆、高楼、塔等较高且顶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有哪些测量方案?

生:(1)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测量;(2)利用标杆测量;(3)利用镜子的反射测量 师:这些测量的方法都用到什么知识? 生:三角形相似,根据相似比求其高度。

师:回答得很好,同学们刚学过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用这方面的知识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高度呢?

二、适当引导,组织学生探究

师:如果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测量物体的高度,需要用到哪些数据?

生:旗杆的两个端点、测量点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必须知道一个锐角的度数和一条边的长度。

师:请你画出示意图并说出你的测量方案? 学生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如图)。

生:用三角板测角度,皮尺测距离,将三角板放在地面上,使三角板的斜边和旗杆的顶端在同一直线上,量出BC的长,再根据∠C=30°,可以算出AB的长。

师:你这种想法和愿望很好,但是我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保证三角板的斜边和旗杆的顶端在同一直线上呢,我们能做到吗?

生:从C点用眼睛看,使旗杆的顶端在AC的延长线上。 师:那我们应站在哪个地方看? 生:?

另一生调侃:在操场上挖一个洞,站在洞里用眼睛看保证三角板的斜边和旗杆的顶端能在同一直线上。 众生笑。

生:可以在操场上放一张桌子,把三角板放在桌子上测。 师:这种方案可行,但比较麻烦,要保证旗杆的顶端与三角板的斜边在同一直线上,我们要不断调整测量点的位置。长度可用皮尺测量,但用三角板测角度误差较大,也不方便,那么我们有没有比较好的工具来测量角度呢?下面我来教大家制作一个测量角度的工具。

教师拿出制作测角仪的材料按组分发给学生,教给学生制作测角仪。分组制作测角仪,小组内总结,讨论测角仪的使用步骤。

师:制作测角仪时应注意什么?

生: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刻度线要重合,否则测出的角度就不准确。度盘的顶线PB与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0刻度线要互相垂直,并且度盘有一个旋转中心是铅垂线与PB的交点.当度盘转动时,铅垂线始终垂直向下。

师:用测角仪如何测仰角?

生:

1、把测角仪的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B在水平位置。

2、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经对准较高目标,记下此时铅垂线指的度数.那么这个度数就是较高目标的仰角.

师:你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生:如图,要测量测量点的仰角,我们将支杆竖直插入地面,使支杆的中心线、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重合,这时度盘的顶线PB在水平位置,我们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目标M,此时铅垂线指向一个度数,即∠3的度数.由图我们不难发现:

∵∠1+∠2=90°,又∵BA⊥AC ∴∠3+∠1=90°∴∠2=∠3 ∠3的度数就是物体仰角的度数。

师: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很强,回答相当精彩下面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如何用测角仪测量一个低处物体的俯角呢?

生:和测量仰角的步骤是一样的,只不过测量俯角时,转动度盘,使度盘的直径对准低处的目标,记下此时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同样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铅垂线所指的度数就是低处的俯角.

师: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利用测角仪测量物体的高度。(下略)

三、学以致用,鼓励每位学生体验成功

师:刚才同学们设计出测量学校操场旗杆和教学楼的高度的方案,能够测出这些物体的高度的前提是可以测量出这些物体的底部到测量点的距离,如果我们要测量我们学校南面小山的高度用这种方法可行吗?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1:可先测量测量点到山脚的距离,再测量山顶的仰角,就可计算出来。

生2反驳: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因为不能测量出小山底部到测量点的距离,而测量出到山脚的距离没用。

师:有道理,那么用以前所有的太阳光的影子、镜子、标杆等工具可测量吗? 生:也不能。

师:难道我们就这样放弃?同学们能不能想想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老师,我们组找到一个方法,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 师:请把你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先在A点测量小山顶部M的仰角设为α,假设A点到小山底部的距离是AN,如果将测角仪往前移一段距离到B,再在B测量M点的仰角设为β,B点到小山底部的距离是BN,即使AN、BN的距离不能测量,但是AB的距离可以测量,我们利用α、β和AB的距离就可算出小山的高度。

师:真不简单,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 根据CD=AB=b,且CD=EC-ED=b.又EC= , ED= .所以 - =b, ME= ,MN= +a即为所求物体MN的高度.

师:下面我们就去测量物体的高度。(分发测量报告给学生)

学生分组活动,先测量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再测量学校南面小山的高度,获得相关的数据,填写测量报告,并进行初步的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活动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同学们在测量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并遇到什么困难? 生1:我们掌握了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的高度的测量方案。

生2:老师,我们测量小山的高度,怎么两次测量的角度非常接近,几乎没有多大的巨别,这是什么原因?

生3:为什么我们小组测量的小山的高度与别的小组相差较大?要差十几米。 师:你们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吗?请想一想,影响测量数据的因数有哪些?找找原因。 生1:我们一组测量的距离太近。 生2:可我们一组的距离不算太近,但两次测量的角度也不明显。

生3:可能是测角仪没有放平,铅垂线和度盘的0°刻度线没有调好就去测量。 生4:可能是风吹动测角仪,使得测量不准。 师: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影响测量数据的原因?

生:影响测量数据的原因很多,(1)刻度盘没有放平;(2)风吹抖动;(3)两次测量的距离太近,角度差别不明显;(4)两次的测量点到小山的顶端不在同一直线上。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在测量时粗心大意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1:在建造摩天大楼是如果测量和计算失误,大楼就会倾斜,甚至倒塌。 生2:桥梁设计方面如果测量不准,就会造成焊接不稳固,会使大桥断裂。 生3: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上哪怕有小小的计算失误就会坠毁或丢失。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有细微的差别,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差别就比较大。(1)要尽可能减少客观因素带来的误差。(2)要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在科学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马虎,特别是在精密仪具、工程建筑方面,如果你有小小的测量和计算失误,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知道了不可以到达底部的物体高度的测量方案,利用这种方案你们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高度?

生1:我们可以站在一个大楼的顶端测量对面大楼的高度: 生2:我们还可以测量小山上通讯塔的高度。

教师:好大家进一步讨论这些高度的测量方案和计算方法,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你更聪明。

第17篇:细节决定高度

细节决定高度

一个人参加工作以后,不管在哪个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做小事的“蘑菇”期。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工作初期都有可能被派去做一些琐碎的小事。我遇到的一些在日就职者,总是眼高手低。其实,与其藐视自己的工作,抱怨命运之不公,不如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磨练自己的意志,为未来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句重要的忠告需要我们每个在日就职者铭记在心:与其昏昏噩噩浪费时间,不如从你经手的每一件琐事、每一件小事中得到成长。

作为普通人,在生活的日子里,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不屑于小事和细节,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

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单位情况、加强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会,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和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你的专业水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小事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必然。脚踏实地的耕耘者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机会,抓住了机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那些不愿俯视手中工作细节的人,在焦虑的等待机会中,度过了并不愉快的一生。最优秀的人是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的人,最优秀的人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最优秀的人是为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不断重复,最终使之成为现实的人。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看不起工作的人。

总之,工作中无小事。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即使是最普通的事,也不应该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相反,应该付出你的热情和努力,多关注怎样把工作做得最好,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

第18篇:旗杆高度

一、旗杆高度

1.企业旗杆一般为3支或5支,旗杆中间为中国国旗,两边为企业旗,企业旗一般比国旗旗杆矮0.8-1米国旗,中间国旗最高不得超过30米。如果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旗应与外国旗同高,但在实际施工时中国旗旗杆可略高于外国旗杆一般为50mm。

3.政府机关,部队,法院,监狱,少管所,行政机关一般用一根国旗旗杆,高度也不能超过30米,一般高度为19.49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很多单位)。

4.广场旗杆一般高度为12-18米-29.8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旗杆高度。

5.体育馆旗杆一般高度为12米-16-19米根据需要确定。

6.酒店旗杆既豪华又要显得庄重一般高度为12米~19.8米之间,一般用6-12-19支,中间为中国国旗,两边为其它国家国旗,酒店,酒厂,赞助商旗帜。

7.公立学校旗杆一般采用一支旗杆,升中国国旗,高度为12米~19.8米之间, 外国语学校一般按多少国家语言安装多少根旗杆。

8.工厂旗杆一般采用3支旗杆,但如果是中外合资或外资工厂也可用5支或更多,高度一般为8米~19.8米,如厂房或办公楼为多层的可选用更高一些。

二、旗杆间距:旗杆与旗杆之间的距离一般大于或等于旗帜宽度,如旗杆较多时可适当减小间距(18米以下一般选择:旗杆的高度乘以0.6=旗杆与旗杆的间距)。

三、旗台颜色一般采用白色,黑色,印度红,三种颜色,形状可由设计师设计,旗杆的预埋件要预先埋好并且应考虑到旗杆底座与旗之前有120~200mm高的加强筋板,此部分应埋在旗台下,否则如加强筋板凸在花岗若平面之上就必须加装不锈钢装饰罩(旗台材质一般有汉白玉,代理商,花岗岩,人造石等构成)。

四、球冠选择(锥形旗杆一般选用360度顺风旋转球冠,减去了旗帜缠绕的尴尬局面。)政府及企业事业单位可选用圆球或平顶球,球可镀钛金,星级酒店可选用皇冠型和椭圆形球冠,由金色和银色两种,根据不同的高度选择不同大小的球冠。

五、旗杆的3种升旗方法: 1.手动(手摇)

2、电动(遥控器远程控制)

3、风动使用场合及使用方法

六 电动与手动旗杆的升降旗帜介绍 1.手动升旗适合15米以下的旗杆。

2.电动升旗适合12米~30米,如果超25米最好采用2首国旗升旗,电动升旗通常手动按钮、电动和遥控电动三种,为升旗的严肃性,正规升旗时应采用手动按钮升旗,升旗手面向前方,左手侧面按动按钮(眼睛只看前方不看按钮,和**升旗一样)试验升旗时可用遥控升降。

3.风动旗杆通常适用于室内没有风吹到的地方,如体育馆内举行开幕式或闭幕式且有电视台直播的现场风动旗杆不需加装顺风装置。

第19篇:高度较量

一、怪异的老头

夏 日外

清晨,这条路上的行人还不多(远景,俯视)。偶尔从梧桐树上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拉近,全景,特效鸟叫的声音)。仿佛要打破喧闹都市里,这种难得的宁静。也似乎要诉说一些我们所不能深悟的美好故事。隔着几棵硕大的梧桐看去,隐约地看到不远处路旁的长木凳上,坐着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远景)。只见他若有所思地仰望着天空。久久地一动不动(镜头推近到全景)。

二、路人的效仿

夏 日外

一位小朋友实在好奇,就顺着老人仰望的方向望去(特写,镜头随小朋友仰头的方向上移动)。有人见了小朋友向着天空望,就也跟着向天空望去(拉远,中景)。于是,一个个好奇的脑袋都跟着仰望蓝天。越来越多的行人,不管是背着包的上班族,还是牵着手的恋人或者是晨练的老太太,都向着蓝天胡乱地张望(镜头拉远,全景)。

三、滑稽的车祸

夏 日外

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小伙子,看到那一群人都仰着头看天(全景),就也忍不住要看个究竟(特写,镜头跟着抬头的方向向上推近)。却一不小心撞到树上去了(配碰撞声,特写车轮撞在树上,接着马上镜头拉远带全景)。他自行车的一个轮子都脱离了出来,滚了好远(对准滚动的轮子,拉远)。

一个开着小轿车的老板由于看天去了(特写,专注看天空的表情。要表现出老板完全没有发生车祸的警觉),没有注意前面摔倒的小伙子,小轿车便把那小伙子撞飞了好远(全景)。

一个妇人看到此景,脸立马变得煞白 (特写)。之后她慌慌张张地颤抖着手播通了“120”(镜头拉到打电话的中景,再特写电话中拨的120)。不一会儿,救护车便伴着清脆的警报声和警车一同驶来(远景,配救护车声和清脆的警报声)。

四、警察探密

夏 日外

一个高大的警官从车上走了下来。一步步走向了这个怪异的老头(全景,镜头跟真这警察走向老头)。警察低着头恭敬地对着老人说:“您好,老人家。”(推进,中景)老人没有作声,依旧仰望着蓝天(特写,镜头移向老头),还是一动不动。“老人家,您能告诉我,您在看什么吗?”(中景,镜头拉开)老人还是没有作声。仿佛他根本就是一个耷子,也根本看不到身旁的任何人。警官转动着惊讶的眼睛继续说到:“老人家,你看,这么宽的马路都给堵了呢。您是不是„„”(特写,警官转动着惊讶的眼睛)说着警察扭过头看了看那堵在十几米外的车辆望去(镜头跟着警察的扭头移动,拉远到远景)。然后他无奈地抹了一下光亮的额头(特写)。

警察见老人依旧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一下。就又揍得更近端详着这个老人(近景)。这时他突然发现老人手中的一根烟已经烧到手上了(特写)。但老人似乎一点也没有觉察(镜头从手往上移到脸部)。警察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就赶紧把手揍到老人的鼻前停了一会儿。呀!他惊叫到:“他没气啦!死了!”(拉远,中景)警察那惶恐的表情,就像做了一场恶梦。(推进,特写)。

五、中年人的哭丧

夏 日 外

围观的人群纷纷议论起来。他们都不敢相信,那是一个断了气儿的人。大家都一边自责,一边为这位死去的老人哀叹起来(拉远,全景)。过了一会儿,从人群冲出了一个中年男人(推进全景)。他激动地跪倒在了老人面前。泪水象喷泉一样喷洒着。(推进,中景)他嘴里激动地呐喊着:“爸,您怎么能这么丢下我呀„„呜„„呜„„”众人看着悲痛的中年人,都同情地流下了眼泪(拉远,全景,配伤感的音乐)。

六、面具人的抢夺

夏 日外

突然,一个带着面具的人从人群跳了出来。然后冲上前去把那个哭得稀里哗啦的中年人推倒在一旁。之后他使劲把那个老人往肩上一扛,就往外冲。(推进,全景,镜头给这面具人移动)。

中年人迅速地追上带面具的人(镜头转向中年人),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 (特写),然后夺过扛在他肩上的老人,放在一旁的椅子上(拉远,全景)。接着,握他紧拳头正要向面具人打去(特写,镜头跟着拳头的运动移),却被警察拦住啦(拉远,中景)。面具人连忙走到老人跟前,他紧握住老人的手臂(拉远,全景),使劲一扯(特写,配撕裂声),只见一个完整的手臂被他扯了下来。中年人见此情景,差点没气得晕过去。忽然,他猛然挣脱了警察(拉远,中景)。又握紧了愤怒的拳头(特写),向面具人冲了过去。正当拳头要砸到他时,(拉远全景)。面具人说了一句话,让中年人定住了。

七、“琪罗”的杰作

夏 日外

面具人认真地说:“这个人是假的,只是我刚完成的一个雕像而已。我是一个雕像家。”(推进,中景)接着,他拉下了自己带着的面具(特写)。又一把扯下了老人的脑袋(特写,镜头随着手往下移)。然后他提着那个脑袋给中年人看。中年人仔细看了看那个脑袋。才发现,那真的只是一个雕像(拉近,中景)。于是,他傻傻地看着这个自称是雕像家的人(特写,面部表情)。众人都围了上去,他们都仔细地探究起这个精湛的艺术品来(拉远,全景)。

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嘿„„那位不是东街那个艺术家琪罗吗?(全景,同时配说话声)面具人答道:“是的,没错!我就是琪罗。”(推进,中景)然后,琪罗对那个正在用手触摸那个艺术品的人使了个眼色(特写,眼神)。要他帮着把那个硬东西送上他的肩。那人一把搂住那个“老人”,放到琪罗的肩上(拉远,全景)。

众人为琪罗这个高超的艺术家让开了一条路(全景,镜头跟着人群让开的路跟去)。他们面面相觑,都惊诧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推进,中景)。之后又沸沸扬扬地议论开了(拉远,全景)。

八、如此赞叹

夏 日外

那个中年人放松了紧握的拳头(特写),突然,像极了一根笔直的木棒子“砰”的一声倒了下去,一旁的救护人员似乎根本没有觉察到这个需要急救的中年人,他们只是看着这个艺术家,仿佛看到了他们那个医学界最了不起的人(拉远,全景);警察张大了嘴巴,睁大了眼睛看着琪罗。然后用手揉了揉僵硬的脸。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他突然觉得自已的威严莫名地已荡然无存(特写);

那个最先认出琪罗的人看着琪罗,之后默默地竖起了大拇指(特写)。他以前是看过琪罗的艺术展的。但他实在不敢相信琪罗的雕刻技术会进步得这么快,他不解地摇了摇头(拉远,中景);

九、“琪罗”非琪罗

林荫道 日外

琪罗背着他的艺术品。腋下夹着他的扯下的“手臂”,左手提着一个“脑袋”。向着那个碧绿的林荫道扬长而去„„(拉远,全景,慢慢消失在镜头,出现远景碧绿的林荫道)

琪罗继续往前走着。当他觉得周围已经没有人的时候,他便停了下来,他四处看了看(全景,镜头随着他的头四处摇,并画面出现四周的环境),然后他小心地一点一点把贴在脸上的东西撕了下来。然后他盯着这张撕下的面具,得意地说到:“琪罗,你这愚蠢的家伙,你居然跟我打赌,说这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高超的雕像家。哈哈„„我就是!”(推进,特写)

十、戏中戏

林荫道日外

接着,他又盯着左前方的一棵梧桐说到:“你出来吧。”(镜头转向只左前方的一棵梧桐,又回到他的面部特写)。见一个中年人带着几分狡黠的笑从梧桐树背后走了出来。面具人说到:“你的戏的不错!哈哈„„琪罗那家伙大概要好好郁闷一阵子啦!哼哈哈„„”(拉远,全景)

在一棵高大的梧桐树背后站着的人偷偷地冷笑到:“哼哼„„这个狂傲的笨蛋,我就觉得琪罗怎么敢在我面前班门弄斧呢!”(推进,特写)。然后他一个转身要离开,却把站在他身后的一个人给撞倒了。这个人正是琪罗。(拉远,全景)

十一、真生活

琪罗家 晚 内

琪罗便从梦中惊醒了。他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又看了看睡在一旁的爷爷。当他反应过来这只是一场梦时,便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推进,特写)。然后他安静地低下几公分,悄悄地揍前去(拉远,中景),在爷爷满是皱纹的老脸上,深深地吻了下去(特写)。接着,琪罗脸上瞬间绽放出幸福的笑(特写,镜头转移到琪罗的面部表情)。他突然觉得生活无比美好。然后,他放心地倒下去,又快乐地睡着了„„(美好的音乐响起)

[片尾字幕]:别忘了,到最后,最大的“高度”、最真实的震撼往往是在现实生活里,众然平淡,却能虔诚、高雅地活着。而这种境界,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

第20篇:商场设计如何提升整体高度?

商场实际上只是联系着商品和消费者的媒介,而商场展开装修设计也是为了更好的销售商品,所以商场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点,方便顾客购买商品。

首先商场设计应使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商品。商品的位置应在消费者的视线范围内,高度要适中,这样消费者才能更快的发现商品。同时合理的高度也会使整个商场空间更加的宽敞,舒适;流线设计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只有顾客接触到商品才能购买商品。

其次商场设计应使顾客的眼光受到商品的吸引。商场装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衬托商品,所以装饰设计不能喧宾夺主。设计师可以利用灯光几种照在商品上,不仅突出商品的特色,同时也是消费者能在第一眼看到商品。

最后,商场设计流线时要主动引导顾客“逛”商场。流线就像脉络,顾客是血液,脉络引导血液的流向。使顾客按照商场设计好的浏览每一件商品,增加他们的购买率。推荐瞳孔商业空间设计公司。瞳孔商业空间设计公司16年来到百货商场设计、购物中心设计、商业综合体设计、商业地产设计,一直执着于为百货商场、房地产等商业地产企业服务。成功案例遍布100个城市,拥有由数十位行业资深商业空间设计师组成的专业设计团队,其中多位国外商业空间设计师常驻意大利、韩国。瞳孔商业空间设计公司为数十家百货商场、购物中心提供商业地产策划定位、商场设计、商业空间规划等服务,包括北京西单商场、河北天一城商业广场、西安领汇乐城商业广场、拉萨百货商场、内蒙古正基百货商场等众多国内A类百货商场或购物中心。

教学设计高度
《教学设计高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