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真实”的高度

发布时间:2020-03-01 17:52: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真实”的高度

【背景】课标中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然而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跨年级、跨学科的现象比比皆是,“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崔峦语)。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找回学生认知的“真实”的高度呢?

问题一: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案例1:一老师在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然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三分钟后)

师:现在看看你们书读熟了没有?课文总共有六段,现在叫六个同学轮流读课文。 (指名六位同学读,并随时正音)

师:现在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1:讲了浅水洼里的小鱼的故事。

师:是讲浅水洼的小鱼,小鱼在浅水洼里了,后来

生1:小鱼在浅水洼里了,后来小男孩„„

生2:小鱼在浅水洼里了,后来小男孩捡起来。

师:是呀,小男孩捡起来,就是小男孩来——

(学生还是没想到)

老师无奈的说:小鱼在浅水洼里了,小男孩救小鱼。(师板书“救”) 片段二:

出示句子: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师:小鱼可真多呀,谁来读?

(指三个学生读)

师:这么多鱼,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1:成百上千

师:还有哪些词?

生2:菜买很多

生3:鲜花盛开

„„

师:哦,你们可能一时想不到,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

(出示:数不胜数,成千上万,不计其数,数以万计。指名读,齐读) 师:是呀,这么多鱼,所以课文中说“甚至”,你现在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反思之一】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人教版二上的一篇文章,新课标中说:“识字是1~2年级的重点。”然而纵观整个课堂,没有看到一处识字的教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流利的朗读好课文也实属不易了,但是教者仅仅让学生通读了一遍课文,检查了一遍,就让学生来概括,真是难为我们的学生了,学生讲的费力也在情理之中了,要知道到三四年级也只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片段二当中,当学生已经知道鱼的多,然后指导读好这句话就足够了,非要让学生想出一个词来,第一个学生好在知识面比较广,但是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班级中的绝大部分学生绞尽脑子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再说这些词的出示与本文关系不大,与其花时间读这些毫无相干的词,不如老老实实把书读好。 问题二:原地踏步徒劳无功

案例2:一老师在执教《玩出了名堂》

片段一:

(在初读检查第一组词之后,出示第二组词:清闲,拜访,阅读,俄国) 师: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生1:“门”加“木”就是闲。

生2:“门”是木头做的,悠闲的关着门。

生3:“人”在“门”外看书。

生4:我用“闲”里面换一换就是“阅”。

„„

片段二:

师:他是怎么玩的?

生1: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师:清闲什么意思?

生1:就是悠闲

生2:空闲

师:那他是怎么玩的?

生3:磨镜片

师:是呀,他是一边守门,一边磨镜片呀。你能用上“一边„„一边„„”说个句子吗?

生4:外婆一边烧菜,一边切菜。(生大笑)

师:哦,这样是不行的。

生4觉不好意思的,随即说: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苹果。

生5:郑老师一边改试卷,一边动脑筋。

【反思之二】

《玩出了名堂》是人教版三上的一篇文章,对于三年级来说,已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而第二组出示的四个词中,“闲”和“访”学生在前几册就已经会认读了,但是执教者却花那么大的功夫在对“闲”字的识记上,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大的意义,还不如花点时间让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的书写这几个字。

片段二中出现一个关联词“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早在一年级就已经出现并让学生口头练习,到了二年级时让学生反复的训练,到了三年级了,再用这个词训练,作用也不大,虽然刚叫起来的学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但是随即他便马上意识到错误,并改正过来。

问题三:舍本逐末好高骛远

案例3:一老师执教《路旁的橡树》

片段一:

课开始,老师出示一段资料《路旁的沙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男孩子在路旁的沙滩上堆沙子,堆了很多有趣的造型。这时一辆洒水车开来了,眼看就要把刚才堆的造型弄坏了,男孩大哭起来。不久后,车开走了,洒水车停止了洒水,小孩子的杰作完好无损。

师:你认为小男孩为什么哭?(大约十来个举手,大部分学生一直盯着幻灯片) 生1:因为路旁的沙滩会被洒水车弄走的。

生2:因为他堆的沙子会被洒水车冲坏的。

师:你觉得坐在洒水车里的人会怎么想?(举手寥寥)

生1:他会想小男孩会很伤心的。

生2:他会想再洒水会冲走沙子的。

(此时再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老师随即引出本课的课题《路旁的橡树》) 片段二:

(当学生理解了高尚之后)

师:时间回到二十年后,你成了一位非常著名的设计师,你准备要建造高楼大厦,但是刚好在遇到一棵树,树上有鸟窝,里面有几个鸟蛋,你会怎么选择? 生1:移动鸟窝

生2:先停下来

生3:等鸟孵出来再施工。

师: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如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时,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建设,很多古老遗迹将被淹没,但这个工程却很造福人民,人们该怎么做?(学生不知所措,最后老师自己总结)这样的问题回去再好好思考。

【反思之三】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在两座大城市间,人们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在这里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棵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含义深刻,特别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然而执教者显然没有顾及到文本本身的价值,却在开头弄一个同样类型的《路旁的沙滩》,而且在及其简短的时间内就要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学生讲的也是零散的,多数学生也是迷茫的。假若学生能够读懂并理解《路旁的沙滩》,那么《路旁的橡树》不用教,学生自己也能读懂了。

课标中对中年级的要求是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而到了高年级才出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对文本还没接触就要进行价值判断,很显然这种判断也是虚空的,如空中楼阁一般。再说,即便学生没有接触了文本,对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有所感悟,此时,又出现片段二当中再让学生做出价值判断,着实难为我们的学生了。仿佛我们的文本就只剩下最后一句话了,然后拼凑几个类似的文章,这课与思想品德课有什么异样?

“像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中高年级的教学与低年级的区别不大。” 崔峦老师在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如是说。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找回学生认知的“真实”的高度呢?

【策略之一】准确衡量凸显生本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目中有学生,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学

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时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够从似乎都差不多的学生中,发现每个人特有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和志趣,大胆地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顾及个别优生的胃口,更应该顾及学困生的胃口,由于学困生的胃消化能力有限,教师就要适当控制知识量,同时教学中不能一把尺子量学生,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比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策略之二】准确定位凸显文本意识

教师眼中除了学生外,还要目中有书,准确定位,凸显文本意识。

一本书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既然是标准,就是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一个合适的标准,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同样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低年级则侧重于正确和流利,能读出感情是再好不过的事,切不可满目的让所有的学生一味有感情的朗读;中年级则侧重于朗读技巧的指导;高年级就是指导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然后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所以读好了这本书,掌握了合适的标准,就不会出现“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的尴尬想象了。

另一本书是我们的文本,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一线的老师,要利用好这个例子,“得意、得言、得法,实现‘例’的增值”(崔峦语)。切不可好高骛远,一味的拔高或偏离文本的主旨。此外还要读整本语文书,读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书,甚至九年一贯的语文书,只有这样,才能对整个九年一贯制有个整体的把握。

总之,我们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准确的定位教材,才能正真找回属于学生认知的“真实”的高度。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第一版 《崔峦老师在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发言稿》,人教论坛,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412775

真实的高度

《真实的高度》说课稿

真实的高度读后感

真实的高度教案

《真实的高度》读后感

真实的高度_教学设计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真实的高度 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三:真实的高度

真实的高度教后反思

“真实”的高度
《“真实”的高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