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背景(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3 08:37:20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背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探情。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与上篇课文不同。《这不是一颗流星》反映的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而本课反映的是社会家庭亲人的关系。前者是父亲心目中的儿予,后者则写的是儿子心目中的父亲,人物形象的悬殊,也构成了课文完全不同的内容。但作为记叙性文章,在写作方怯上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而思想、感情上的家庭亲情,_同样是一脉相承的。

教学本文,重点应放在特定环境下父予深情的特定表达方式,抓住文章命题立意的角度和文章线索来作为分析的突彼口;还应抓住本文独特的写人记事的朴实自然的语言,从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 文可分两课时讲授。第一课时主要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贯串全文的线索,侧重完成第一个教学目的;第二课时则以重点语段、语句的体会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完成第二个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突出往事回忆的结构形式;用\"背影\"连接贯串故事情节的艺术构思。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可在课前进行)。 ①让学生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②结合课后练习

三、七体会课文。

本文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分三层,概括出它们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起、讫语句。 2.教师导语(先板书出课题)。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同《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样,属于记叙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与《这不是一颗流星》有很多相同点,如都是写家庭亲情,都是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材料。,都县通过一定的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通过场面和人 物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意思。在这些相同点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法。阅读时要善于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旧课文,比较鉴别,从中融会贯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我们在阅读《这不是一颗流星》时,是从分析结构形式入手,弄清故事情节及其表现形式。本课的学习也应该这样。

3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e):卸 ,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a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另读sa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6u chu),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u),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廻\",曲折、绕远。 蹒跚(pan sha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i),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e),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ing),光洁透明。 4.朗读课文。 找学生朗读课文,最好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5.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个部分,应怎样分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三个部分的分界线,划出三个部分后,归纳大意,要求用同样的语式(字数、结构形式大体相同),训练概括能力。

\"那年冬天\"是现在与回忆的分界线,\"这几年来\"是回忆与现在的分界线。第一部分,首段;第二部分,首、末之间的

段落;第三部分,末段。各部分的大意可以归纳如板书所示。 板书: ①开篇寄思 ②往事回忆 ③结尾怀念

此板书上的概括不是唯一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此处千万不能约束学生发挥自己见解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当然,这种概括必须是正确的。 这里有个严格的界限,也必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如学生能用\"背影\"作线索概括,也应肯定。 ①不忘背影 ②描写背影 ③思念背影

(2)本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文章叙事 的层次又可以分成几层意思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中间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交代父子分别时的家境 第二层次:送行前父亲的细心关照。 第三层次;送行时看到父亲的背影 还可以有别的概括,比如: 中间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交代家境 第二层次:浦口送别

在第二层次\"浦口送别\"中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层次: 第

一、细心照顾

二、车站买橘

三、车门话别

如按此划分,板书设计为

(3)在划分段落层次时,应从开始就告诉学生,文章本身的结构形式是固定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划分层次应力求符合作品本身固有的思路及其结构形式,但由于读者认识

的差异、角度的不同、目的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法。这就要作具体分析。有的最这样分也可以,那样分也未尝不可;有的则绝对不行。划分层次还是有原则的,不是可以任意划 分的。学生进入中学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养成独立阅读和分析的习惯,比教师\"一言堂\"、只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的.灌输性教学,不知要强多少倍,不必担心学生会有损失,也 不必担心达不到教学目的。

6.引导学生弄清情节线索,体会取材角度。

本文用什么把全文的故事情节连接起来并且贯串起来?是很容易找到的。 这就是\"背影\"。 现在,要弄清楚:

(1)作者是怎样用\"背影\"来贯串并连接全文的?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并随时归纳。 本文在几处写了\"背影\"? 本文在四处写到\"背影\"。

这四处写\"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每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第一次在开头,不忘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送别时,望父买橘时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背影消失在人群中. 第四次在结尾,泪光中再现背影。

第四次背影的出现,是怎样随着文章情节的推进而有不同的表现力的呢?或者说,文章对父亲的回忆是怎样以\"背影\"为线索连贯起米的呢? 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板书设计如下:(2)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教师可引导学生作短暂的交谈、自由讨论。然后集中发言,教师择忧肯定、适当补充。 作者所以选取\"背影\"这种特殊的角度来反映父亲的面貌,基于表现内容的需要,体现着高明的艺术构思:

①可以表现父亲在持定环境下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优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②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③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

这三点对初一学生来说,认识上可能有一定差距,只要求能够一般的理解即可,重点在于提高认识.不要求掌握。故教师讲清楚,不必整理笔记。

7.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在结构形式、情节线索方面,在选取材料、组织材料方面,以及写法上都有相同之处。试作比较。 《这不是一颗流星》的结构形式是: \"现实--回忆--现实\" 《背影》的结构形式也是: \"现在--回忆--现在\" 《这不是一颗流星》以熊皮手套为线索贯串全文;《背影》则以背影为线索贯串全文。 《这不是一颗流星》的主体部分选择病房这一场合表现主人公的活动;《背影》的主体部分则选择\"车站送别\"这一特定环境重点描写。

《这不是一颗流星》选取孩子关心阿婆冻伤的手这一主要情节来表现主题;《背影》则选取\"浦口送别\"这一主要情节来表现父子深情。 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

一、

四、五。

做练习一将重点划在书上。熟读课文第6自然段,并学习重点分析。可按照这样的顺序思考:①写了什么,②怎么写的,③好在哪里。将思考的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准备课上 口头回答。

2.做课后统习二。

这一题要认真思考,有明确的观点,简要整理成文字,准备在课上口头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朴实语言、平凡细节的深刻内涵;父子间的深挚感情。 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语。

上节课着重分析了课文的段落层次、情节线索,以及从\"背影\"这一新的视角命题立意选材组材的意义,并与《这不是一颗流星》作了对比。这节课要着重体会本文朴实自然的语 言,体会作者怎祥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平凡的细小的事情来叙事抒情。

下面,沿着课文的顺序,挑出一些重点语句或语段,细细体会作者语言的特色,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如何饱含着深情。 2.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

作者在文中三次写了流泪,每次写法各有什么不同,各自在什么情况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作者三次流泪,都是在三个部分的最紧要时刻。

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这一次掉泪,引出父亲的在大中为数不 多的重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的这几旬话,表达的感情是很丰富的,很深沉的。这里有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第二次流泪是在浦口送别时,作者眼看父亲跨过铁道瞒跚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这一次掉泪,因为是在车站上,

又是在临别之前,特定的情况决定了作者的举止,\"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

推荐第2篇:《背景》的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课文,在品词析句中,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父亲》(低声地),渲染气氛。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童年的梦想;父亲是一把伞,为我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从悲伤飞向快乐。是啊,深情的话语饱含着我们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实的写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作者资料。

2、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作者资料。

朱自清,中国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学生齐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三、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过渡: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得不提到他的《背影》。他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个主题。现在,请你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是啊,《背影》是一支爱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牵梦绕,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泪下。文中处处都凝聚着爱,一种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深沉而热烈的爱。

1、言行中看父亲

速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思考:从父亲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 教师点拨归纳:

父亲劝我嘱咐茶房亲自送我忙讲价钱拣定座位嘱托茶房为子买橘远行回头 惦记儿孙

[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的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 过渡:父亲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动作,一句质朴的话语,一个孤立的背影,一处离别时的回眸,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在这些细致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处是什么,为什么?

2、感动中谈父爱

学生交流最感动的一处,教师总结过渡:的确,文中的父爱堆积如山,处处可见,而其中“为子买橘”可谓是经典之笔,让我们一起走进父爱的世界。

3、细节中悟父爱

(1)看视频片段“为子买橘”,听读。 (2)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最打动你的细节。 (3)学生自由读,为个别读蓄情。

(4)配乐个别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得到熏陶。(轻音乐:《月光》) (5)配乐齐读,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于是,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清晰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爱,打动了作者,打动了同学,也打动了我。作者流泪了,我们也是。)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们理解了关键的一词一句后,才会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设计通过比较阅读,把精彩的细节删掉,换成无感情的叙事文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所渗透出的真挚的感情。本设计摒弃了烦琐的基础知识与词典意义的词语解释等形式,着眼于对文本的人文内涵与思想精髓的整体挖掘。]

四、赏读课文,理解亲情

1、感受中看儿子

面对父亲的言行,儿子有着怎样的感受?请在文中作圈点勾画。

2、变化中谈儿子

出示感受的句子,齐读,思考:儿子对父爱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学生读句子,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儿子对父亲由先前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最后深深地自责,真切的感受,细微的变化让我们感悟到作者对父亲真挚的爱。)

3、美读中悟儿子

美读文章结尾部分,学生配乐读。

(轻音乐:《奇迹》)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从“我”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研讨作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作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得更深刻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时,具备了鲜明的道德标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 过渡:

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幅沉重而又艰难的背影凝固在眼前。“背影”成了父亲最好的诠释,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动人的篇章。看到这篇文章,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也一定被父亲深深地打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五、敞开心扉,释放亲情。

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写一写你的经历,谈一谈你对父爱的理解。(可以用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可以用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也可以用一首隽永的小诗„„) [设计意图:在写作过程中,轻声播放萨克斯音乐《奇迹》,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手法,在和谐的气氛中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写作水平;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教师积极地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总结:难以忘记凛冽寒风中你送来的厚厚冬衣 难以忘记远行时你那不经意的回头 更难以忘记买橘时你那蹒跚的背影

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去安慰父母那颗“可怜”的心,因为面对父母的养育和爱护,一切豪言壮语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与无力。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表述的概括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是无所求的,但是,作为子女应该明白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推荐第3篇:设计背景

(三)激情昂扬诉梦想

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年轻时的周恩来远涉重洋,历经磨难,将自己的奋斗血液注入中国历史的大河;

乙:“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和一些同学少年,用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的荒原,让真正的民主之花开在新中国;

甲:无数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正是在梦的指引下,浴血奋战,自强不息,用爱心血汗浇灌了富强美丽的新中国。

乙: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梦想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

甲: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有多大。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大家的梦想是什么。

(学生畅谈梦想:个人的梦想、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心愿)

乙: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远大的理想,有的同学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有的同学要成为医生,有的要成为人民警察,而有的同学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快乐的人……

甲:其实理想不分好坏,只要是为了祖国的振兴,为人民造福,为了社会的进步,那就是个伟大的理想!不管我们将来干什么,我们一定都是社会的需要,祖国的需要

乙:只有努力奋斗,才能使理想早日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不懈努力!成功的花朵,有赖于辛勤的汗水去浇灌;理想的果实,靠知识的土壤去培育。

甲:我们光有着空谈的理想可不行,我们必须从今做起,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而努力!而今,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乙:上面几位同学讲的很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关心家庭、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社会、关心祖国的一切发展。我们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与祖国的命运和前途结合起来,祖国需要的时候正是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

甲:我们的明天就是祖国的明天。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乙:同学们,让我们放飞理想,为建设我们的祖国添砖加瓦。请同学们把你的理想画在理想叶上,画完的同学把你的理想叶贴在象征祖国明天的参天大树上,祝我们的祖国绿树常青!繁荣昌盛!

(配乐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学生们到黑板前贴上理想叶。

甲:梦想不只是一张小小的纸片,我们更不能让梦想只是一个梦而已,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乙:让我们记住责任,发奋学习,努力拼搏!

甲:热爱祖国,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乙: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

甲:有梦就有未来。每一个同学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了明天的中国梦。

乙: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协作支撑,需要积极探索。对个人来是说,就是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甲: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历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为祖

国的一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响应时代的召唤,让民族精神传统的火炬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吧!

(四)、中队辅导员朱老师讲话

习近平的中国梦是民族复兴梦,中华强大梦,更是新世纪中国成长成熟梦。中国梦是一种精神,中国精神;中国梦是一种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中国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把目标扛在肩上,义无反顾走下去的责任。

命运靠自己主宰,人生由自己把握。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美好的梦想,让我们的梦想尽情飞翔,让它带领我们走向成功,走向完美。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繁华!让梦想照耀中国,闪亮世界!

甲:老师的话饱含了对我们的殷殷期望,为了更好的明天,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我们一定要为梦想去好好打拼一番!

乙:通过这次班会,大家定会树立远大理想,创世纪辉煌,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首不朽的诗篇!

甲乙:“点燃我的梦,铸就中国梦”!命运在自己主宰,人生由自己把握!本次主题班会结束,谢谢大家!

中队长:中国,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她养育了我们,因此我们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而骄傲,我们为

伟大的祖国而自豪,而我们能有这样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祖国,都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梦,一个美丽的

中国梦!现在我宣布,五三中队主题班队会“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正式开始,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

迎主持人!

2甲、乙、丙: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丁: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

甲: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

乙: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五三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梦的起航

乙:多么独特的感受,多么深刻的体会啊!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那就让我们吹响梦想

的集结号,去看看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梦想吧!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抄报,书画作品。

丙:一个梦想实现了,另一个梦想又开始发芽了,梦想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接下来请欣赏

由邱殊

玥等同学带来的乐器独奏串联《》

丁:为梦远行,首先要从小事做起,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请听三句半表演《养成好习惯》

(三)梦的飞翔

甲: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请允许我们用最真诚的爱来祝福我们最伟大的祖国

吧!请欣赏大合唱《大中国》

丁:歌声是悦耳的,梦想是美丽的。我想,大家通过这次班会,定会树立远大理想,创世纪辉煌,

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一首不朽的诗篇!现在有请辅导员为我们的活动作最后的总结,大家掌声欢迎!

辅导员:首先,很感谢为这次主题班会的准备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同学们,本次班会,同学们都表现

得很积极主动,能大胆地畅谈自己的梦想,树立自己的信心,看你们自信的表演,听你们充满豪情的语

言,我相信你们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是的,梦想是还没有实现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这要求

我们好好把握今天,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梦想实现的前提是把握人生,

把握人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它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力,恒

心与毅力。更多的时候,把握人生的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习惯,坚持自己的原则, “而顽强的毅力可

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恒心与毅力,在征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命运由自己主宰,人生由自己

把握。同学们老师祝福你们!

甲:感谢老师的祝福,相信我们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中国的梦!

合:五三中队“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中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第4篇: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油画笔,教师课件、学生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比较喜欢哪部动画片呢? 生:.......................师: 现在老师也带了几幅动画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展示图片)。哪位同学能讲一下,这个动画图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片段或故事情节?主要表现什么,次要的又表现什么?

生: 懒洋洋和灰太狼

师:很好,一幅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那么这幅画中的主体就是........那后面的景物我们把它叫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二、发展阶段:

1、(课件展示)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作为主体,而背景就成了陪衬。

主体:事物的主要部分。

2、(课件展示)师出示几幅同一主体、不同 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猫先生”都去哪玩了? a:花园 b:湖边 c:果园

d:雪地

2、大家观察的真仔细,那大家发现这些照片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呢?

生:

师:主体相同,背景不同。大家在想一下,每幅画又表达什么意思呢?

a:春天到了猫先生开开心心的春游 b:炎热的夏天,他想去湖中戏水 c:秋天到了高高兴兴的摘水果 d:下雪了在雪地里堆雪人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传达了不同的思想,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点题)强调:背景衬托了主体(主体产生的效果是由背景决定的)。

3、师:接下来,我们看看这组图片,你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背景相同主体不同,给人们的感觉也不同。

4师:那么大家在绘画中究竟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呢?(看大屏幕)同学们觉得哪一幅的主体表现的更好一些? 你更喜欢哪一副?

生:..........师:为什么?

生:(第一组画,因为右边主体比较小,和背景对比主体不突出)

生:(第二组画,因为左图主体物颜色鲜艳,和背景对比鲜明) 师:(第二幅主体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很接近,这样给人感觉画面比较的平淡。 生:(第三组,右图主体画偏了…..师:很好,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主体物的大小适中、色彩一定要鲜艳,主体居中这样才能使主体物更加的突出。

三、教师辅导,学生自由创作:

师:现在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作品,你是不是也想创作一幅完整的作品了啊? 好,老师这里带来了几个主体,(课件展示)我想请同学们帮设计一个漂亮的有创意的背景。使它们成为一幅有主体的完整的作品,来讲述一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作为主体,创作一幅完整主体与背景的作品。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完成后拿到前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四、作业展示、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结束,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把有创意的作品黑板展示,进行评价。

五、课后拓展:

课下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当成主体,来设计一个背景,让它带我们去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

推荐第5篇:《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xxx小学 姓名:xxx xxx年xx月xxx日

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2.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及在小组合作中提高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

4.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学难点: 设置幻灯片中的预设背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很高兴今天又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我知道同学们一向表现出色,相信今天会表现的更棒!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个演示文稿,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3.学生分析回答,引出课题。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看到第二个演示文稿比第一个演示文稿更漂亮。第一个演示文稿没有设置背景,第二个演示文稿设置了背景。设置背景后,更能衬托主题,幻灯片上的文字更清晰了。那么你们想不想为你们的演示文稿也设置出漂亮的背景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出示课件并板书(课题:设置幻灯片背景)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打开D:\\五年级学生素材\\塞上新五宝1.PPT演示文稿,并翻开书40页,自学完成做一做,如有问题请教书中金钥题。(出示课件:做一做) 2.谁操作成功了,你愿意为同学们演示你的操作过程吗? 学生演示(至少2-3个学生) 3.通过刚才同学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在设置背景颜色时选择“应用”按钮。

4.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打开背景对话框后,除了有应用按钮,还有什么按钮? 全部应用

5通过你们刚才的操作说说他们的不同,可参考书中52页小博士。

6.刚才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背景命令,弹出背景对话框,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打开背景对话框。

学生演示另一种打开背景对话框的方法。 7.没有完成做一做的同学续继完成。

三、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我来说,你们做,看谁快。

1、将“塞上新五宝” 演示文稿中的“黑宝”幻灯片设置为灰色背景。

2、将“塞上新五宝” 演示文稿中的“绿宝”幻灯片设置为绿色背景。(保存设置结果)。

3.刚才为幻灯片设置的都是单色背景,你们想不想为幻灯片设置出更复杂、更漂亮的背景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4页试试看。遇到问题可以请教他人。

(1)展示,评价。

同学们做得很好,不但快而且准。现在老师有一个难题:我的幻灯片套用了模板,我想去掉它,自己重新设置背景颜色,可是我不会,你们能帮助我解决吗? (2)请同学们边尝试边操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遇到问题可以请教书中42页小博士。(文件存放在D:\\五年级学生素材\\塞上新五宝2.PPT) (3)阅读第42页的“小博士”,探究。

谢谢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帮老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下我知道怎样去掉模板了,我会用你们交给我的方法来修改我的演示文稿。

四、拓展延伸

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的作品,这几位同学对他们的作品并不满意,想请你们帮忙重新设置出漂亮的背景来。你们愿意帮他们吗?老师将这些作品存放在D:\\五年级学生素材\\学生作品,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五、作品交流

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评价他人作品)

六、评价小结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设置背景的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设置了合适的背景后,不仅可以呈现主题,使文字看的更清晰,而且也很美观。我为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而感到高兴,希望你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中去。

推荐第6篇: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设置幻灯片的背景》一课是在继承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使用设计模板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设置幻灯片的背景,进一步对幻灯片进行修饰和美化,让幻灯片变的更漂亮,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设置幻灯片的方法与步骤,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即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前几章已经熟练掌握了演示文稿的启动与退出,能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和插入图片以及改变图片的位置与大小,还会在演示文稿中增加新的幻灯片,会使用幻灯片的版式和给幻灯片设置背景音乐;同时还能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会使用设计模板,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审美观念。而设置幻灯片背景一课,在继承前几节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与步骤,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知识与技能以及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包括颜色背景和填充效果背景。

2、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和步骤。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情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教学策略:上课开始时送给学生四件“礼物”——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敢于探索、善于合作,以此提出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接着播放准备好的两组演示文稿作为情景导入,一方面以丰富的色彩背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导入新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试一试”、“做一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当小老师引导大家明确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突破重、难点时,教师适时点播引导,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培养他们人际交流和善于合作的精神,同时教师要适时总结和评价,要求学生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以及该注意的问题,对于“应用”、“全部应用”以及填充效果里的四个标签下的不同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区分度,逐渐落实教学任务。教师还要巡视指导,对学困生给予指导,实现全部学生的发展,对于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反映迅速的学生,老师引导他们打开教师总结的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作为参考,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后,教师参与学生的总结,并布置作业以巩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法: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小组互助学习法 学习环境:多媒体微机室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演示文稿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启发式教学,引出“背景”。出示“小礼物”: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敢于探索、善于合作。出示两组背景颜色不同的幻灯片,布置任务。提问“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让学生仔细观察,区分两组幻灯片之间的不同。学生举手回答:背景颜色不同。

打开“D”盘“学生”文件夹下的“演示文稿(无背景颜色)”,找“背景”命令并探索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学生认真观察,并再“做一做”,同时与同桌讨论交流、对比。

让“小老师”(学生)讲解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教师即时总结,更改幻灯片背景颜色步骤:

①在菜单栏上,单击“格式”上的“背景”。 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拉列表箭头。 ③选择颜色。 ④单击“应用”。 引导学生区分“应用”跟“全部应用”之间的区别,将更改应用到当前的幻灯片,单击“全部应用”,将更改应用到所有的幻灯片,指导学生做出不同背景的幻灯片。

在学生会使用颜色填充幻灯片背景情况下,通过“比一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填充效果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师巡视指导,并在教师机控制下演示部分学生作品。“大家比一比,看还能利用其它效果做出不同风格的幻灯片吗?你们再试一试!”引导学生利用填充效果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师个别指导后,“我们请几位小老师演示一下他们刚才的小发现,大家可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还要超越自我!”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填充效果下四种标签中的不同效果,教师并指出“选择图片”时注意图片存取路径。

“请大家再做一做!这一次一定要做出、做好自己的幻灯片背景,我们还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呢!”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与步骤。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过渡背景步骤:

①在菜单栏上,单击“格式”上的“背景”。

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拉列表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渐变”选项卡。

③单击所需的选项,再单击“确定”。 ④“应用”或者“全部应用”。

教学反思:在学生初步利用“背景”设置幻灯片背景后,教师给予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做一做”,并改进不足;引导学生利用“应用”和“全部应用”设置不同风格的幻灯片背景,要及时指导;学生使用“图案”和“图片”效果时,须注意图案和图片的存放路径,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的几点。最后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目的使本节课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进一步强化,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过程步骤,应鼓励学生动手多做,形成敢探索,勤思考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信息素养。

推荐第7篇:《幻灯片背景设置》教学设计

《幻灯片背景设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在幻灯片中应用设计模版,插入图片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能通过使用设计模板、使用配色方案、用背景对话框设置幻灯片的背景,进一步对幻灯片进行修饰和美化,增强作品的美感,提高伤口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幻灯片的效果更加美观,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信息素养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文字编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已初步肯有罗辑思维能力,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他们对于新事物、新挑战具有强烈的欲望。所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感知来突破本课的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探索、合作学习,使他们在新的学习方式中建立自信、得到肯定。设置幻灯片背景颜色,要求运用学生平时积累的色彩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通过再认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学会设置填充效果背景;学会操作应用设计模版。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设计幻灯片背景,自主完成操作,理解创作目的,在教学中,提倡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丰富功能,提高操作技能,为自主设计幻灯片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正确选择幻灯片背景颜色、背景图案。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打开画图软件,打开“颜色编辑”器。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颜色编辑”器的基本颜色,想一想哪些颜色适合作为

成语故事集幻灯片的背景颜色呢? 生回答。

教师展示演示文稿范例,指导学生观察幻灯片的背景颜色。

师:添加幻灯片背景,使幻灯片视觉效果更好,表现力更强。背景颜色要与文字颜色相匹配。文字选用浅色,背景选择深色;文字选择深色,背景选择浅色。背景要尽量衬托出文字,当然在背景相对杂乱的情况下,你可以设置文本框的背景颜色。 揭示课题—幻灯片背景设置。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教授新知识点,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设置背景色 教师演示:

(1)打开“成语集.ppt”演示文稿

(2)打开菜单“格式”->“背景”打开“背景”对话框 (3)在背景对话框中设置背景色 (4)点“应用”按钮 (5)保存文档

学生打开自己制作的成语故事集演示文稿,设置单色背景,老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 教师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对其进行评价: (1)背景色是否明显衬托出文字。 (2)色彩、色调是否适合作品主题。 请几名学生说说,选择背景色的理由。

2、设置“填充效果”背景

教师讲授“过渡”有渐变的意思,本活动是设置“单色渐变”效果。通过演示文稿进行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幻灯片的单色过渡效果。 (1)打开“背景”对话框

(2)点击“填充效果”对话框,点“过渡”选项卡,点击“单色”单选框 (3)在“颜色”下拉框,选一种合适的颜色 (4)拖动“深浅”滑块,调整颜色渐变

(5)单击“横向”单选框,在“变色”中选择一种颜色渐变的方向 (6)点“确定”

(7)点“应用”

(8)试一试:让学生自学设置“双色过度”效果和设置“纹理”背景,设置图片背景

3、使用“应用设计模板”

教师演示,如何打开“应用设计模版”对话框,浏览各版式,分析其用途。指导学生阅读P64活动三导语内容,了解什么是应用设计模版。

师:设计模版是powerpoint2003提供的设计好的版面格式。可以直接套用设计好的模版制作幻灯片,即在模版指定的位置上套上文稿内容。 教师演示: (1)新建演示文稿

(2)打开菜单“格式”->“应用设计模板”

(3)在“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中,选择设计模板,点“应用”使用 (4)观察使用“应用设计模板”后的效果,并说说。

鼓励完成任务的学生试一试,创建一个演示文稿,插入几张幻灯片,在“背景”对话框中,选择单击“全部应用”按钮,为幻灯片设置背景,观察其结果。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学生可以寻求书本帮助和同学间的互助,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三、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和如何应用设计模版制作幻灯片。很多同学都把幻灯片装饰得很漂亮,都掌握了很好的技巧。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设计意图】做好总结,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好的总结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的知识,加深其记忆,帮助其进行知识的梳理。

板书设计:

幻灯片的背景设置

一、设置背景色(打开菜单“格式”->“背景”打开“背景”对话框)

二、设置“填充效果”背景(点击“填充效果”对话框,点“过渡”选项卡,点击“单色”单选框)

三、使用“应用设计模板”(打开菜单“格式”->“应用设计模板” )

教后反思:

教学是门艺术,艺术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室和数字投影的教学资源,但是自己在组织教学时,激励性评价不够,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造成了缺憾,语言也有缺乏严谨之处,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推荐第8篇:《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渐变、纹理、图案、图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同时,体现自主探索、分层次学习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学生急切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心理,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以及自信心的培养。

(4)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设置幻灯片背景。

三、教学难点:

设置幻灯片中的预设背景。

四、教学准备:

红蜘蛛多媒体电子教室,PowerPoint软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很高兴今天又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我知道五(1)班同学一向表现出色,相信今天会表现的更棒,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两个演示文稿,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

生:第二个演示文稿比第一个演示文稿更漂亮。

生:第一个演示文稿没有设置背景,第二个演示文稿设置了背景。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师:你们觉得设计背景后,效果怎么样? 生1:设置背景后,更能呈托主题;生2:设置背景后,文字更清晰了。 师:你的回答真棒。

师:那么你们想不想为你们的演示文稿也设置出漂亮的背景呢?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出示课件并板书(课题:设置幻灯片背景)

(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D:\\五年级学生素材\\中秋节.PPT演示文稿,并翻开书35页,自学完成做一做,如有问题请教书中金钥题。(出示课件:做一做)

生:看书自学,有问题请教书中金钥匙

师:谁操作成功了,你愿意为同学们演示你的操作过程吗? 生:演示(至少2-3个学生) 师:通过刚才同学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在设置背景颜色时选择“应用”按钮。

师: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打开背景对话框后,除了有应用按钮,还有什么按钮? 生:全部应用

师:通过你们刚才的操作说说他们的不同,可参考书中36页小博士。 师:你理解的很对,老师补充。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背景命令,弹出背景对话框,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打开背景对话框。

生:演示另一种打开背景对话框的方法。 师:你的自学力真让我惊讶!老师为你高兴。 师:没有完成做一做的同学续继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

师:完成了吗?想不想迎接挑战,我来说,你们做,看谁快。(教师说试试看) 1.将“中秋节” 演示文稿中的“第二张片设置为青青绿园背景。 2.将“中秋节” 演示文稿中的“第三张幻灯片设置为纹理背景 (保存设置结果)

师:刚才为幻灯片设置的都是单色背景,你们想不想为幻灯片设置出更复杂、更漂亮的背景呢?(想)(出示课件)36页做一做。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或书中小博士。

生:完成任务,学生展示。

师:你是怎样做的,边说边演示设置背景的步骤。(生演示时会运用到底纹样式,师并引出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师:出示试试看(课件出示),看谁设置的背景最漂亮。 师:展示,评价。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不但快而且准。现在老师有一个难题:我的幻灯片套用了模板,我想去掉它,自己重新设置背景颜色,可是我不会,你们能帮助我解决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尝试边操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合作中遇到问题可以请教书中36页动动脑。(文件存放在D:\\五年级学生素材\\中秋节2.PPT)

生:阅读第36页的“动动脑”,合作探究。 师:以小组汇报示范讲解。

师:我知道其他小组也一样帮老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谢谢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这下我知道怎样去掉模板了,我会用你们交给我的方法来修改我的演示文稿,下节课带给大家一起来欣赏。

(三)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的作品,这几位同学对他们的作品并不满意,想请你们帮忙重新设置出漂亮的背景来。你们愿意帮他们吗?(愿意)老师将这些作品存放在D:\\五年级学生素材\\学生作品,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课件出示:

1、我爱我家

2、认识哺乳动物

3、珍爱生命(远离网吧) 要求:制作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课件出示)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 生1展示

师:你觉得他的作品怎么样,你喜欢他的作品吗?为什么? 生

2、生3„„

(其中会有插入图片的作品,让学生演示方法。)

师:你常常给大家一个惊喜,你的这种尝试精神很可贵,值得我们大家向你学习。 师:我想他们看了你们的设计,肯定会非常满意,并愿意和你们交朋友的。

(四)评价小结

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自评

师:你最欣赏谁的表现,愿意学习他的什么? 互评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设置背景的方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设置了合适的背景后,不仅可以呈现主题,使文字看的更清晰,而且也很美观。我为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而感到高兴,希望你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中去。

(五)总结归纳

通过讲解和学生上机练习的反馈信息,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PowerPoint幻灯片的背景和应用模板,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操作中应注意事项。你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六)布置作业

自己设计一个包括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并按自己的思路来设计他们的背景。

六、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室和数字投影的教学资源。

2.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3.教学中不足之处主要是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处理得不够及时。应增加对上一节所学内容的复习回忆环节。

七、板书设计

给幻灯片添加背景

渐变 纹理 图案 图片

全部应用

应 用

推荐第9篇:《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课型:

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 2.讲授新课

(1)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2)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3)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1/2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贴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课堂反思:

在制作本节课的范作时,我把一张画着维尼熊的旧贺年卡的背景镂空掉,背面又贴上了一个封套,然后画了好几张风景画的背景插进去。这样就变成了“维尼熊去雪山”,“维尼熊去林海”等等有趣的画面。上课演示时引起了学生们很大的兴趣,也很容易明白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2

推荐第10篇:《美丽的背景》教学设计

《美丽的背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全面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小学信息技术是发展思维、提高欣赏水平,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学会使用设计好的背景;掌握用“颜色填充”背景的方法。《美丽的背景》这一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十三课,这是一个富有欣赏力的背景制作,不仅让学生去欣赏,还要让学生想象、去创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去赏析各种美丽的背景,激发同学们对计算机教学的热爱。本课讲了两个大内容即:

1、使用计算机设计好的背景;

2、多彩的背景。其中使用计算机设计好的背景又包括了两个小内容:⑴设计一组现成的彩色背景;⑵设计一个空白的背景。多彩的背景也包括了两个内容:⑴设计一组彩色背景的幻灯片;⑵设计一组填充效果的幻灯片。教本课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学操作的训练,让学生在自学中体会制作背景的乐趣。 【设计特色】

课件引路、赏析、创造、想象结合、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件引入

出示各种背景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背景的重要性)

二、教学生操作方法:

a)、学习使用计算机设计好的背景 讲解:内容①设计一组现成的彩色的背景。

②设计一个空白的背景。

b)、学生自学多彩的背景

对照书中范例,理清脉络可以知道文中多彩的背景的各种效果。 c)、指导操作中明理,教师制作,整体感知。然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修改自己设置的背景。学生精心修改,教师个别指导操作方法。

三、课外延伸

1、设定生活情境,激励学生创造。(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在美丽的背景上制作各种动画。

2、小组合作、交流、互评,以竞赛的形式汇报自己小组的优秀作品,投影展示。

四、总结全课:

1、学生根据板书和对课文的理解总结全文主要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根据一课的内容操作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操作水平。) 【设计评析】

本教学设计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阐述为 本课的教学是全新的启发式,没有灌注的痕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很好的水活化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乐中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

第11篇:教学背景

《春》教学反思 教学背景:

叶圣陶曾这样说过“谈到文体的完满,文字的会写语,黄山市人民法院。朱老师该是首先被提及的。2012黄山旅游攻略。”可见,黄山奇石的名称。朱自清的文章文质兼美,不问可知,特别是《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描写春回大地,鸟鸣阳世,草木争荣,花红万象一派生机振奋的景致,意想厚实,意境精美,更是一篇风景画:云南自助游最佳路线。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各具特质-犹如切实再现,足显作者锻炼词语的功力之深重,文章呈现出一种音乐美,图画美,黄山市环保局。发言美乃至情感美。练习应以朗诵、品读、分析为主,应谛视练习经过中学生的不同感受、体验、明白、价值取向。 教学案例

一、初读课文-感受局面。

1、古诗导入-激发乐趣。(板书:春)

2、视听欣赏-整体感知。

(拔出春风摆柳、春花烂漫、春雨濛濛、风筝飘曳等图片)

3、对比图片-梳理课文。

小组议论:文章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教授指导小结。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板书:小草报春图、百花争春图、轻风鸣春图、细雨润春图、风筝添春图 )

二、细读课文,领悟思想。

1、再读课文,体现以读为本。

2、小组议论:作者在全文走漏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教授指导。(板书:称赞喜欢)

三、赏玩课文,小学教学反思。品味体会。对于安徽黄山歙县邮编。

1、教授以春风图为例品析文章精美的发言。

(启发学生从发言、修辞、写法、特质等角度来分析。)

2、学生就自身喜欢的段落、句子、字词作品析。

3、点评学生情况,激发收获念头。

四、拓展延迟- 擢升效果 。

1、秋天代表性的事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质?

2、学生相易,互相补充。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五、作业 完善“秋”的日记 教学深思:

〈一〉器重乐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春》教学反思

任何一堂课导入很紧张,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率。在《春》这堂课上器重激发学生练习,采用古诗导入法,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层认识中相关“春”的古诗句,极具有召唤力,且同龄阳世相互感染,黄山汤口镇地图。相互吸纳,学生的思想也经常会获得最大水平的激活,更多的体现了新课标的“自动.自愿”的练习。 《春》是初一教科书所选的一篇精美的散文,但初一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阅读力不很强,短缺深切的体会,在整体感知中互助了一些春风杨柳、春花烂漫、春雨润物、春光彩媚等图片来擢升对课文的品析角度,运动手脚了课堂气氛,你看《春》教学反思。每一位学生擦拳磨掌显显露极大的求知欲。 〈二〉阅读为本,让学生与作品间接对话。

一篇精美的散文,对比一下反思。总是很讲求词藻的,细细品味能力真正领会其美。《春》这堂课上,器重了阅读教学,作育成就学生具有感受.明白.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速读,整体独揽课;细读,深入作者感情;精读,品味发言百味。看着黄山奇石图片及名称。正所谓“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因形体味”,也唯有在阅读中注入一共的生命情感,融入一共的人格和心灵自动地参与并进入文章的情感范围和艺术世界,相比看黄山迎客松旅游网。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向我们走来,和我们倾心交谈。

阅读的重点是赏玩,是阅读审美的最高地步,真正的阅读是擅长在文章中逾越文字的畛域,发现作者的心思微妙,领略作品艺术地步的无穷风景。在《春》中创办了一个协调的气氛:黄山的名茶。“读自身喜欢的,析自身明白的”,怂恿学生大胆地,看着黄山市怎么样。有创意地去和作者对话,发挥他们的创办潜力,怂恿他们别开生面,打垮抱残守缺的框架式教学,让学生思想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三〉课内涵伸,黄山奇石天狗望月。启发学生自主研商。

无论是一部书还是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结晶,别人之思一定尽同于自我之见,黄山市屯溪区地图。相互思绪不能重合之处,都是值得研究的住址。再说对文章内在的明白也有一个接续生成,接续深入的经过,对于2012黄山旅游攻略。一篇课文读完往往不是阅读的结果,杭州到苏州二日游。而是新一轮阅读的起头。这堂课由“春”“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能够引发“秋”的联想“秋”的探讨,谈一谈,议一议,写一写,会在发言的独揽上有更深切的体会。

当然,非论你是若干好多年教龄的教授,也非论你这堂课讲了若干好多次每每事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憾,对于教学。正所谓“学海无涯”“学无尽头”吧!这堂课缺少了字词的堆集,俗话说“万丈高楼高山起”,根蒂根基的东西不应丢,应在朗诵中拔出字词。还有一点不敷之处,在拓展延迟处若能让学生绘制一些关于“秋”的图片拿进去议论、相易,怂恿其大胆创新。对于《春》教学反思。这也会体现新课标理念,教授不单仅存眷学科的学问形式,同时把眼光眼神投向其他相关学科,从个别操走向团体创作。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我则以为“教而不思也罔”,教学深思有益于及时的把教与学的成效作总结与反应,是教育事业者的一把砺剑。

第12篇:16《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16《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南京市下关区第二实验小学 虞继文

■ 教材分析

“设置幻灯片背景”是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6课的内容。主要知识点是学会使用模板、配色方案、用背景对话框设置幻灯片背景。教材对这三个知识点进行了操作上的示范讲解,配色方案可以和使用模板放在一起学,使用背景对话框设置幻灯片背景,可以看作是一种个性化的设置方法,这对于开拓学生的眼界,有很大的帮助。 ■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初步学会插入新幻灯片、文本框、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剪贴画等的操作,在Word的学习中,学生对于表格的背景设置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这对于本节课中使用背景对话框设置幻灯片,有一定的操作基础。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设计模板、配色方案及运用模板改变幻灯片背景的意义;

(2) 学会使用模板、配色方案、背景对话框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明确美化幻灯片的基本标准,通过自学课本或小组探究的,引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感受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

4、行为与创新

通过不同作品的表达需要,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背景设置方法。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 应用设计模板设置背景色,美化幻灯片的方法;

(2) 对比“应用于所有幻灯片”和“应用于所选幻灯片”的区别。

教学难点:利用背景对话框美化幻灯片的方法。 ■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发现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去尝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和启发点拨的作用。 ■ 课前准备

网络机房、PPT课件。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展示学生的作品或自我推荐《我的兴趣爱好》 师:说说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

2、欣赏教师的作品《我的兴趣爱好》或其他班同学的作品(运用设计模板的) 师:从老师的作品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比较作品,揭示课题:16《设置幻灯片背景》(板书)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复习),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激励。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学生给幻灯片设置了不同的背景,可以设问:他的幻灯片与刚才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教学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展开。

二、学习任务一:应用设计模板设置幻灯片背景色

1、师介绍幻灯片中的“设计模板”

2、自学课本P93

3、出示任务一:应用设计模板设置幻灯片背景色 (1)由一学生上台示范

(2)学生尝试,并提示学生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撤消刚才的操作。 (3)展示学生作品,设问:使用模板以后,你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疑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字的颜色与背景不和谐了„„,如何再回到不使用模板的„„ (4)配色方案的使用

师:软件中给我们提供的模板并不多,大家选来选去,还是有好多同学选的是一样的。这就好像我们进了服装店,大家喜欢相同的款式,但是颜色却各有喜爱?如何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作为背景呢? (5)自学课本P95,尝试修改自己的作品

(6)作品展示,并请一学生上台来示范,帮助学生体会“应用于所有幻灯片”与“应用于所选幻灯片”的区别。

(7)完善作品,保存后,自我推荐与他人推荐相结合,展示学生作品,并拟定一个评价标准:

色彩和谐 突出主题 整体美观

【设计意图】在幻灯片中使用设计模板,是最常用、最便捷美化幻灯片的一种方法,所以在这教学环节,是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展示、评价这样的模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在三次作品展示中,解决学生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归纳出美化的评价标准。为创作有个性化的作品设计打下基础。

三、学习任务二:用背景对话框设置背景

1、接着任务二的作品展示,引导学生分析,使用统一种颜色作为背景,有什么不足之处?(色彩单一)

2、作品欣赏:低碳生活(使用背景的渐变效果) 讨论:这样改变以后,效果如何?板书:背景对话框

3、出示任务二:用背景对话框设置低碳生活幻灯片 (1)师介绍一下

(2)分组探究(按座位形式分组,6人左右一组最好。)

渐变

纹理

图案

图片

(3)放音乐,小组合作探究(有学生操作,有学生填表格,有学生专门汇报) (4)全班交流探究心得和成果(作品展示) (5)小结

结合黑板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及疑惑解答。

【设计意图】使用背景对话框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是一种个性化的需要,以避免与别人的作品表达形式上的雷同,从作品分析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问题。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教学难点),是通过小组合作,化解难点,继而达到个性化设置的需要。

四、实际运用

1、分组选择半成品PPT,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所提供的作品主要有(1)教师的课件;(2)科学知识;(3)植树活动;(4)传统节日

2、全班展示

3、总结。

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常用的有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4、作品欣赏:优秀作品展示,拓展学生视野。

【设计意图】本段给出了不同主题的幻灯片作品,目的就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并鼓励学生在操作中有创新的表现。 附板书:

设置幻灯片背景

应用设计模板设置背景

配色方案

色彩和谐

突出主题 用背景对话框设置背景

渐变

纹理

图案

图片

教学反思:

第13篇:0422《设置幻灯片背景》教学设计

第22课 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材分析】

设置背景是对幻灯片及整个演示文稿的一种美化装饰。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利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修饰幻灯片的方法,本节课通过设置幻灯片背景来进一步修饰美化幻灯片。本课主要介绍三种设置背景的具体方法:一是配色方案,可以快速地更换背景色;二是用背景对话框,不仅可以配色,还可以选择多种填充效果;三是模板,“WPS演示”中有多种设计模板和在线模板可以选择,便捷而实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幻灯片的制作比较感兴趣,对于幻灯片的修饰,除了图片修饰以外,已自行尝试用过模板修饰幻灯片。但对于背景修饰的意义及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以形成清晰的概念,提高美化作品的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设置幻灯片背景的实践操作,掌握设置背景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提高审美能力。能利用所学的技能,制作富有个性化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难点:掌握用背景对话框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应用设计模板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法”三种教学方法。

在学法选择上,本课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分组协作——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设置幻灯片背景》成品演示文稿,《设置幻灯片背景》半成品作品范例。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对比,激发兴趣

1.作品对比,引发思考

(投影出示:内容相同,其中一件对背景进行了设置)

提问:观察这两件幻灯片作品,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哪一件作品更能引起你的关注呢?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对比,让学生自然的关注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激发学生想要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想法。

2.学生讨论,自愿回答

教师适时小结:通过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可以增强幻灯片的表现力,幻灯片作品更容易受观众关注。

3.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师:怎样通过设置背景美化和装饰幻灯片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设置幻灯片背景吧!

出示课题《设置幻灯片背景》。

二、自主学习,互动探究

1.明确主题,自主探究

教师:请同学们自学第22课内容,找出教材中所讲述的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并与组内成员相互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有几种方法?哪几种? 教师及时板书:配色方案

背景对话框

设计模板

【设计意图】小组协作,完成对新知识的自学,教师适时给予引导,突出本课的学习要点。

2.互评互问,协作学习

教师:这三种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自主完成内容学习,教师在学生中巡视,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归纳出操作的步骤。

(1)用设计模板设置幻灯片背景 事先设计好的一种格式。(包括字体、字号、背景色等) (2)用配色方案设置背景

配色方案由幻灯片设计中使用的八种颜色(用于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强调和超链接)组成。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由应用的设计模板确定。(设计模板包含演示文稿样式的文件,包括项目符号和字体的类型和大小、占位符大小和位置、背景设计和填充、配色方案以及幻灯片母版和可选的标题母版)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幻灯片并显示“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任务窗格来查看幻灯片的配色方案,所选幻灯片的配色方案在任务窗格中显示为“已选中”。设计模板包含默认配色方案以及可选的其他配色方案,这些方案都是为该模板设计的。

(3)用背景对话框设置背景

可以设置不同的填充效果,包括渐变色、角部辐射等。

【设计意图】让知识的传递与迁移内化在学生团结互助的学习过程当中,潜移默化中完成设置幻灯片背景的学习。

3.演示操作,互动探究

(1)提问:请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班级内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自学成果,每个小组限讲一种操作方法。

(2)学生代表分组上台演示操作,同时讲解操作步骤。 教师适时予以引导,提示学生注意步骤的简洁,语言的规范。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块展示学习成果的天地,学生在分享自己小组学校成果的同时,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过程。

4.质疑探究,拓展提升

(1)教师提问: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想与同学们分享吗?比如“全部应用”按钮与“重置背景”按钮的作用,背景对话框中的“魔法”等等,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2)学生自主讲述、演示,并做简要讲解。

①若要将背景应用于选定的幻灯片,请单击“应用”按钮。

②若要将背景应用于所有幻灯片,请单击“全部应用”按钮。 ③“重置背景”是指将幻灯片背景恢复至未设置的空白状态。 ④“魔法换背景”是指“WPS演示”系统内随机显示某一背景模板。 (3)讨论:你喜欢哪种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为什么? (4)学生自主发言,教师适时予以总结: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明确任务,自主练习

教师布置本课练习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练习,提示学生在练习期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

2.组内互评,共同提升

分组互相点评作品,并在组内推选出一件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互评。

四、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教案设计:丁兆岩(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

第14篇:《添加亮丽的背景》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给幻灯片添加背景的意义及几种方法。

2、会更改幻灯片背景颜色、过渡背景.3、会添加或更改幻灯片的背景图案、背景纹理、背景图片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给幻灯片添加美丽的背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些好的作品。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

学习方法:

尝试探究法、发现法、练习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媒体可以分为哪5种?

2、在powerpoint中,工具栏没有了,怎么办?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应用设计模板来为幻灯片添加背景,但应用模板是对所有的幻灯片产生作用,要想设计一些具有个性的幻灯片背景,就要利用“背景”对话框来设置了,我们今天来学习背景的设置。(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背景”对话框

1、尝试探索:

试一试:

(1)有几种方法可以调出“背景”对话框?

(2)打开“背景”对话框的同学,试一试单击什么位置可以打开背景颜色,并练习为幻灯片设置背景。

2、指名口答,然后演示自己的发现。

3、教师演示总结。

4、要求学生练习用单一的颜色为幻灯片设置背景。

试一试:“背景”对话框右边的“应用”和“全部应用”的区别。

5、教师小结。

(二)利用“填充效果”做背景。

1、尝试探究:

(1)、在“填充效果”对话框中,共有几个标签?

(2)、试一试:在前三种标签中任选一种背景作为自己幻灯片的背景,记下你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发现?

2、集体交流:

(1)交流并演示自己的发现,

(2)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探讨。

3、教师演示总结学生的发现,重点讲解“渐变”效果的设置。

4、学生练习:

插入5张幻灯片,并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背景,(其中至少有三张为“渐变”效果。)

5、检查评价。

6、教师演示讲解“图片”背景的设置方法。

7、发送图片,学生练习利用图片为幻灯片设置背景。(至少三张)

8、检查评价。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

1、填空

(1)在自行设置幻灯片背景时,在填充效果对话框里可以选择( )、( )、( )、图片,四种选项。

(2)在过渡效果里底纹式样有( )、( )、( )、( )、( )和“从标题”,六种式样。

2、判断

(1)设置好模板效果的幻灯片就不能再重新更改模板的版式了。( )

(2)如果在幻灯片中应用了设计模板又进行背景设置,模板就会被设置的背景效果所遮盖。 ( )

(3)在“渐变”效果中选择单色的效果背景颜色只能是深浅没有任何变化的一种颜色。 ( )

3、看一看下图中是哪些底纹式样,连一连。

从角部辐射 横向 纵向 从标题

六、课堂延伸:

游戏 猜猜“我是谁”。

游戏规则:大家利用我们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制作一组幻灯片,主题为:我的同学。幻灯片中不出现你同学的名字,简单介绍你的同学的特征,然后播放给同桌观看,看谁猜得对。

第15篇: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上是否能够鼓舞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的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获取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积极地开动脑筋,使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幅画、一段动画、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教学中过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学习过程以\"先学后教\"、\"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可以简单讲授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和掌握;也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操作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一定要加强讲授和操作指导。

三、课程整合,人文并重

信息技术学科提倡课程整合,要做到一节课不能只是就知识教知识,就软件讲操作。而是选取一定的现实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能引起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能结合其它学科的内容,或是思品、环保、生活等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策略,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

四、教学评价,激励进取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在一节课的最后,通过展示作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果,这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鼓励和催化,也是对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熏陶。学生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学生在\"评\"中,得到一次提高改进和取长补短的学习机会。 对于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学生,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优选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名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所以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中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多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中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夹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夹的含义,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夹就好像我们用的资料袋一样,里面可以装一些文件在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要给它命名,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中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后,就让学生玩起了“鼠标点击”游戏,在点击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有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合作与交流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两人一小组,10人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展开竞赛,互相促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中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学生的学习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为此,学生应该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良好品德。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互相学习的对象。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中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点”的计算机学科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记得在一次给学生上绘图课时,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画一些基本的图形,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绘图工具以及图画颜色的编辑。于是我就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设计一幅“美丽的家园”,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在创作过程中兴趣很浓厚,后来我在检查学生的作品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一幅幅生动活泼,色彩斑斓,设计合理,极富创意的作品展现在我的眼前。那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环绕的红瓦白墙的小屋边是繁花似锦、鸡鸭成群,空中是炊烟袅袅,燕子翻飞。让人感觉得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美满的家。看着这些作品,我不觉感到丝丝甜意涌上心头。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第16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背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探情。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与上篇课文不同。《这不是一颗流星》反映的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而本课反映的是社会家庭亲人的关系。前者是父亲心目中的儿予,后者则写的是儿子心目中的父亲,人物形象的悬殊,也构成了课文完全不同的内容。但作为记叙性文章,在写作方怯上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而思想、感情上的家庭亲情,_同样是一脉相承的。 教学本文,重点应放在特定环境下父予深情的特定表达方式,抓住文章命题立意的角度和文章线索来作为分析的突彼口;还应抓住本文独特的写人记事的朴实自然的语言,从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 文可分两课时讲授。

第一课时主要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贯串全文的线索,侧重完成第一个教学目的;

第二课时则以重点语段、语句的体会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完成第二个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突出往事回忆的结构形式;用\"背影\"连接贯串故事情节的艺术构思。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可在课前进行)。

①让学生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②结合课后练习

三、七体会课文。

本文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分三层,概括出它们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起、讫语句。

2.教师导语(先板书出课题)。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同《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样,属于记叙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本文作为一篇记叙文,与《这不是一颗流星》有很多相同点,如都是写家庭亲情,都是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材料。,都县通过一定的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通过场面和人 物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意思。在这些相同点中,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法。阅读时要善于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旧课文,比较鉴别,从中融会贯通,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我们在阅读《这不是一颗流星》时,是从分析结构形式入手,弄清故事情节及其表现形式。本课的学习也应该这样。

3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交卸(xie):卸 ,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a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另读sa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6u chu),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u),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廻\",曲折、绕远。

蹒跚(pan sha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i),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e),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ing),光洁透明。 4.朗读课文。

找学生朗读课文,最好分三个部分,找三个同学分别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5.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层次,掌握结构形式。

(1)本文如分成三个部分,应怎样分法?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三个部分的分界线,划出三个部分后,归纳大意,要求用同样的语式(字数、结构形式大体相同),训练概括能力。 \"那年冬天\"是现在与回忆的分界线,\"这几年来\"是回忆与现在的分界线。第一部分,首段;第二部分,首、末之间的

段落;第三部分,末段。各部分的大意可以归纳如板书所示。

板书:

①开篇寄思

②往事回忆

③结尾怀念

此板书上的概括不是唯一的,概括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述方式,此处千万不能约束学生发挥自己见解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当然,这种概括必须是正确的。

这里有个严格的界限,也必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如学生能用\"背影\"作线索概括,也应肯定。

第17篇:【教学设计】主体与背景_美术_小学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一、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课本上的小孩张着胳膊张着嘴的。

1、同学们猜一猜,小明这是在干什么? 生通过表情和动作来猜。 他现在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光靠主体来猜是有局限性的。)

2、现在我以小明为主体,给他添画上背景。再来看。小明现在在干什么?他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 公园------开心

再变背景,画面的故事情节又变了,心情也变了。老虎-----惊吓 过山车-----刺激

3、通过刚才的小游戏你明白了什么?

相同的一个主体,我把他放到不同的背景当中,整个画面内容和故事的情节会发生改变,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主体和背景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主体与背景。

二、在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都有哪些密切关系呢?

1、绘画离不开主体与背景。一幅作品的画面总有主次之分。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会成为陪衬。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适当的背景能烘托主题,突出主题,增强画面作品的 趣味性和和故事性。

欣赏课本《悄悄话》,通过生动细致的背景刻画,展示出了北方农村的生活场景。 《荷塘夏趣》用国画大写意的笔法描绘出盛夏时节儿童在荷塘边读书的生活场景。画面中前景荷叶的大面积衬托,强化了处于画眼位置的主题人物,既有强烈的深浅对比,又有生动的大小对比,使画面富有情趣。《女孩与百合花》师生共同分析。

主体是画面的主人公,主要部分,我们刻画的时候要仔细,丰富一些。背景是为我们的主体服务的,它可以让我们的画面表达更清楚,更生动。

可以再找一些优秀图例欣赏。

2、了解主体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大小、形状、位置、色彩)的变化,会引起绘画作品的情感和内容的变化。

在我们的美术创作中,通过对主体和背景的不同改变会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图片欣赏。 (1)主体相同,背景不同的

窗户 四季的变化 火车 跑在不同的地方 小动物 去不同的地方玩耍 (2)背景相同,主体不同的

舞台 不同的人上台演出 马路上 白天 黑夜 景点 淡季旺季

三、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体验一下这种改变主体 或者改变背景给我们的画面带来的乐趣吧。通过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两人合作

四、展示 讲一讲你们小组设计的故事吧。

第18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对于这个问题,站在教学系统的不同角度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①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也有的考虑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事实上,对于教材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内心所组织的内容及课堂中由于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各种现象,都将是一种隐性的教材(或者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②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难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通过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根据学习心理特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学习困难?这里,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从以上对教学任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分析同时,可以借助教学理论去思考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需要做好哪些学习准备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帮助,教学的策略也因此酝酿而成。

2、教学目标设计

由于有了教学任务和对象的前期分析,教师对教与学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接下来就可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了。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为教学的组织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同时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因此,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必须符合<科学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 ⑴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

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

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而传统的教案中,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

⑵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形式

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有三种形式:第

一、采用行为术语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二、采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三、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在实际教学中,人们设计教学策略时往往在两者之间寻找某种平衡,人们希望使用替代型策略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同时希望用生成型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出完全的替代型策略,也不可能出完全的生成型策略。那么两者的平衡或结合以什么为标准呢?教师将依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学生的认知策略,自我动机,学习任务的紧迫性,进一步的学习要求等因素,来设计两之间的平衡点。

具体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①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增加,在班级授课制中,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②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这是新课程带来的变化之一。

虽然,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是教学还需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需遵循选择的原则,一般教学论著作中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均有过论述,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此外,除了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程序。

我们应该注意到,以往教师在设计这些教学方法与技能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学法不重视。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应该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是仅仅从教师活动来说的。第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过于一般化,缺乏针对性。如“讲解”和“讨论”, “归纳”和“演绎”,“发现”和“接受”等。第三,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已有的教学方法,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到底有哪些?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考虑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考虑学法指导。

③学法指导

我们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要关注教学过

程的活动化,通过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操作、演示等丰富多样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④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克服旧的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因此,媒体应该也相应地改变以往只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等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⒋教学过程的设计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①过程设计意图

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变革,而教学观念的变革带来的是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

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等)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②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导向的,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⒌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兴发挥和创造)、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书写内容

⒈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⒉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

①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②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

⑤教学过程;

⑥教学反思、评价。

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由于课堂教学设计是非线性的。因此,教学设计的书写也应该体现这一特色。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或者以表格书写,或者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后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呈现,采用文本形式书写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则一般以表格形式或教学流程图书写,从而组织成为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2)在文本的书写中为了便于对教学程序的清晰了解,在方案的最后再加上教学流程图和板书设计图:由于这两项的简洁明了,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使用帮助最大。

(3)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教学过程中流程设计方面可详可略,但对有些学习内容,如引用资料、资源、新知识信息等方面则要详细。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教学目标与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教学目的简单相加。

(4) 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5)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体,特别是媒体使用的方法及作用或预期的结果。 (6) 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多元化和创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四、教学设计的功能

1、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使教学目标明确周全,为教师提供在教学活动实施中的心理参考框架,以切实地达成教学目标;

2、在学习材料方面,它有助于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教学前针对学习主题,选取合适的学习材料,以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

3、在教学方法方面,可引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的性质,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合必要的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活动;

4、在教学时间方面,它有助于教育实践工作者依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5、在教学对象方面,通过教学设计,促使教育实践工作者更具体、全面地关注、了解学习者的基础、兴趣、能力和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可用来衡量教学活动的效果及教育实践工作者教学观念的运作情况,为进一步修正或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

五、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策略

(一)、目标确立策略

确立目标的策略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挖掘教材、教法、教学环节中的教育因素,对其加以细化、筛选、甄别,列出每次教学活动中优先考虑的目标。

1、确立总体目标。即确立各年段、各科、各课的总体教学目标,使目标既包含学科目标,又有创新目标。教学中要坚持情感教育渗透始终,因材施教体现始终,反馈矫正贯穿始终,注意六个结合:教育与教养结合;学识与学力结合;主体与主导结合;教法与学法结合;苦学与乐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2、确立分类目标。新课程实施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分类、分层、有序的教学目标,照顾差异进行教学。

(1)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将教学目标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在教师启发下,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和解答问题;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一道题是一步题还是两步题;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能用分析法分析问题,找出题目隐蔽条件,确定解题步骤,独立解答多步题。

(2)课堂训练分类要求,学生练习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际分类要求,操作时可采取以下步骤:同一练习内容,分类要求;提问要有层次性,先易后难,中差生优先回答;创造条件,让中差生有参与课堂练习的机会;把分类要求的策略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

(3)作业分类要求。

(4)评价分类要求。

(二)、优化结构策略

优化结构的策略,是指凸现教育目标,使教学过程内部诸因素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产生出积极的整体效应,激活学生创新能力。这种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横向组合方式,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纵向活动程序。

1、优化纵向结构。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智能发展水平出发,对教学、对学生进行调控,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并按学生认识过程将每节课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阶段: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调动积极性——激活创新能力。教师要在传授知识中调动思维,在启迪思维中开发智力,通过开发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主动探索、总结、归纳、推理、提炼的创新性学习。教师主导作用在于传授知识中精心设疑、巧妙点拔、激励思维、鼓励创新。每节要设计1—2次思维高潮,开展1—2次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受到德育的熏陶,又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2、优化横向结构。即课堂教学进行到纵向的每个阶段时,教师要把全班教学、小组或成对学习、个别学习的师生交际形式恰当地组合起来,以保证每个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最适合于他的教学要求的学习时间。最终达到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较大收获的教学目标。这种横向结构有以下几种:

单向传递、双向传递、三向传递、多向交流。

(1)以发展思维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宜采用横向结构。在思维训练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横向结构宜采用“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然后“成对学习”或“小组学习”,最后“全班统一学习”的程序或形式。

(2)以训练基本技能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宜采用横向结构。宜先采用“全班统一学习”的方式由教师讲解,对个别学生示范训练,然后再采用“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独立学习,最后采用“成组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把习得的结果表达出来。

(三)、材料选择策略

材料选择策略,是指教师围绕确定的创新教育目标精心选择、设计、制作、组合具体适用的教学材料的策略。

1、材料应同所要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能够通过相互作用揭示有关现象,使材料具有“结构特征”。

2、所选材料应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兴趣,要能适宜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去完成发现并能够激发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思考。

3、所选材料应有多种相互作用,有较广的思考余地,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使学生有不同的发现,而这些发现大多数将和从属概念相关。

4、所选材料不应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标新立异的想法和活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材料,最好先在某个小组做一下试验。

5、随着学生的发展,他们所要理解的概念逐步深化,应选择比较复杂的材料,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旧模式的变革。当我们把视角投向新一轮课改的时候,应该用课改的新理念来透视教师备课的真正意义、诠释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备课的种种清规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呢?

著名教育家徐根荣老师说: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备好课,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基础。孔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我就小学语文课的备课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备课标。语文课标对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搞课改,只能花里胡哨,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这里我所说的备课标指的是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了解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指导思想。如果课程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只有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只有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熟记于心,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收到预期效果。

二、备教材。备教材主要是指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师只有凭借教材才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认为老师在写教案之前就应该先别忙着去看教学参考书,而应静下心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勾词句、作批注,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师却做不到,或者干脆不这样做。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要教育学生对语文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就必须先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就不可能打动别人。

三、备学生。备学生即要摸清学生底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新知识将从这里产生,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起草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学生融为一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知道同样的教材也许会因为学生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等而影响学生的接受效

果。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上一篇关于蔬菜的识字课文时,诸如玉米、白菜等一些词语他们还能理解,但是荞麦这个词语我花了很大力气,他们还是不明白什么样的东西是荞麦。这就是因为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在农村孩子看来不用讲了的词语。所以了解自己学生所处的水平是很重要的。

四、备过程。备过程就是设计教学过程,它是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对一节语文课的程序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布鲁纳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是新知识的获得;第二个是转换,使所得的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适合新任务;第三个是评价,即检核与估计知识的正确性。三个过程,它们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课文知识。根据这个原则,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特点。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应有序,合乎逻辑,合乎学生的实际。具体步骤我是这样安排的:①导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这一节课的上好做下一个良好的铺垫,并且会给这节课增色不少。那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导入呢?一首儿歌、一张图片、一段乐曲、一条谜语,乃至教师刻意安排的一个动作,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学时机,随机应变,就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法。孔子早有训语:为师者要因材施教。我们教师都知道教无定法,教育学生不能搞翻版,要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照搬模式,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灵活,能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这主要讲求一个活字。我曾经看过有一教师在执教《七色花》时遇到这样一件事,当时他正在与学生讨论最后一片花瓣的用法,大家都觉得珍妮把最后一片花瓣用来帮助那位不能站立的小男孩很对。如果是他们也会这样做,可是有个男同学却说他觉得珍妮的做法不对,如果是他,他会许一个愿,就是再得一朵七色花。这样不仅可以用来帮助那个小男孩,还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可是一个课本上没有,教参上也没有而始料未及的答案。但我们这位教师的反应相当灵活,他随即赞扬了这个异想天开的同学,又就这个问题开始了更深入的讨论,答案就更是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了。所以活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③板书。板书是简便、有效、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极有效地辅助教学。板书设计没有定法却有规可循,即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简明,布局合理,便于总结,紧密结合教材。板书应着重体现一个精字。④练习。练习要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明确训练重点。设计要适宜合理,练习量要适中,能够促进思考、拓展思维,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备教案。教案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探究的方案,它的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个环节,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安排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理清教学思路,重视结构安排,优化教学过程。教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应以教学的内容和步骤为主。我们提倡教学要有个性,写教案同样应有教师的个性,有见解、实在、实用。在写教案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教案。俗话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一份优秀教案,是教师智慧心血的结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但我们应注意的是,借鉴不是死搬硬套,重在借鉴教学方法的设计,否则会适得其反。

以上只是我在学习了课标后上小学语文课时的一点体会。总之,教师在备课上所花的工夫多少将直接影响授课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每一堂成功的课,都凝结着教师的心血,正是几番心血一堂课,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本篇文章来源于 布衣教师(http://uuun.5d6d.com) 原文出处:http://uuun.5d6d.com/ 7

第19篇:《设置PowerPoint幻灯片的背景》教学设计

《设置PowerPoint幻灯片的背景》教学设计

河北邯郸市永年县第二中学 李明魁

【教学内容】

设置PowerPoint幻灯片的背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以前的信息技术学习,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Windows窗口的各种操作,Word、Excel的学习又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较少,他们对本知识点的学习基本上是零起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对幻灯片的背景进行熟练的修饰。

能力目标:创作一个美观、大方的演示文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实践,敢于创新的思想,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1.应用设计模板。

2.背景。

【教学难点】

背景的填充效果。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 任务驱动法。

学法:讨论法 问题探究法。

【教学环境】

电子极域教室、数字投影。

【教学过程】

一、任务展示:展示已做好的并具有美观大方背景设置的演示文稿,对本课件的背景设置进行分析,提出设计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赞美为主。并让学生对本课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观看本课件,对课件的背景设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的建议,并思考以前在学习中看到的好的课件。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对本课件的观赏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背景设置美观大方的课件,那么这样美观大方的课件背景是如何设置的呢?我们是否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我们通过本节的学习可能会发现这是非常好做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任务实现:PowerPoint提供了很方便的背景修饰功能,应用设计模板、配色方案和背景。

1.应用设计模板

启动PowerPoint,并建立一个包括两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操作步骤:“格式”菜单──应用设计模板,就会弹出应用设计模板的对话框,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样式(右边的预览窗口中可以看到预览效果)。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张幻灯片的背景都变成了我们选择的模板样式,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选择。

[学生]:根据讲解,自己在计算机上练习,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设计模板来设置背景。

[教师总结]:应用模板虽然操作简单,美观大方,选择模板后演示文稿中所有的幻灯片都会自动采用该模板设置的背景、颜色、花边、图案、标题文字等。但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模板都是一些设计好的图案,如果要完全按自己的思路去设计,用“背景”菜单是最好的选择。

2.背景

启动PowerPoint,并建立一个包括两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操作步骤:“格式”菜单──“背景”,就会弹出背景设置的对话框,我们可以在下面的列表框中选择其他颜色和填充效果。

(1)其他颜色只能设置单一的背景颜色,单击“标准”选项卡,选择所需的颜色,或者按“自定义”选项卡,调配自己的颜色,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果要将背景色改回默认值,请单击“自动”,再进一步选择应用或全部应用。应用是只对选中的那张幻灯片有效,全部应用是对演示文稿中所有的幻灯片有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置。

(2)填充效果:填充效果设置的选项有过渡、纹理、图案和图片。

过渡: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过渡”选项卡。单击所需的选项,再单击“确定”。

纹理: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纹理”选项卡。单击所需的纹理,或者按“其他纹理”查找所要采用的纹理,然后再单击“确定”。

图案: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图案”选项卡。单击所需的选项,再单击“确定”。

图片:在“背景填充”下单击下箭头,然后单击“填充效果”,再单击“图片”选项卡。单击“选择图片”,寻找包含所需图片的文件夹,双击该文件名,然后单击“确定”。

经过上述操作如果要将更改应用到当前幻灯片,请单击“应用”。如果要应用到所有的幻灯片,请单击“全部应用”。

[学生]:根据讲解自己在计算机上练习,根据自己的兴趣设置喜欢的背景。

[教师总结]:通过背景可以更改幻灯片的颜色、阴影、图案或者纹理。此外,也可以使用图片作为幻灯片背景,不过在幻灯片或者母版上只能使用一种背景类型。例如,您可以采用阴影背景、纹理背景,或者以图片作为背景。更改背景时,可以将这项改变只应用于当前幻灯片,或者是所有的幻灯片。

【总结归纳】

通过讲解和学生上机练习的反馈信息,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PowerPoint幻灯片的背景和应用模板,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操作中应注意事项。你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布置作业】

自己设计一个包括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并按自己的思路来设计他们的背景。

【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了网络教室和数字投影的教学资源。

2.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3.教学中不足之处主要是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处理得不够及时。应增加对上一节所学内容的复习回忆环节。

第20篇: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在不同背景下欣赏人或物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很多学生能够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有一部分的学生对画面中的关系处理还是比较混乱的,构图处理不当,而本课教学内容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处理画面中各部分的关系 ,合理安排画面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会、认识主体 。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进行绘画练习,恰当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构图。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问学生:图中,他们在干什么?你认为图中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学生答:樱桃小丸子---主体 环境(建筑、人群、沙滩、海水、海鸥等)——背景(一起回答)【活跃课堂气氛】

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片(学生作品),再次请学生说一说作品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指生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孩子们所熟悉的动漫人物为切入点,可以轻松的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分辨主体与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出示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再次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学生的作品(播放课件),启发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课件中这几幅作品的主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背景在这幅画中有什么作用? 3.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构图特点,分析作者是怎样处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的之间的关系的。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派小代表回答) 师补充、总结(出示课件):

主体是画面中着重表现的对象,一般都较大、突出、颜色鲜艳、相对居中,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背景只是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也就是陪衬。

一幅作品,总有主次之分,一般以人或物为主体,当背景发生变化时,画面的主题也会随着变化。

【通过图片、作品的展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课堂所出现的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受大师是怎样构图,处理I画面中物体之间的关系的。】

2)课件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请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紧接着呈现学生作品(有一幅作品背景与主体不符),并请生说一说,这些作品中的背景符合主体吗?

【通过观察主体进行想象这幅作品的背景是什么?由此得出背景虽不同,但主体物相同,联想后的结果也不相同。体会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本环节又一次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通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想象出背景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主体与背景需要合理搭配】。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3)展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符的图片,再次让学生明确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升华:怎样才能突出主体?

出示两幅突出主体案例,请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并讨论。代表回答。 师总结:

可以通过勾线或颜色对比的方法来突出主体。 5)作业要求: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2)可将师课前准备好的主体添加合适的背景(海底世界)。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也可以画成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4)构图合理,注意色彩的搭配,突出主体。 6)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欲望】 7)学生创作、师辅导。

【播放音乐,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环境。并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在多媒体上循环展示优秀作品,以随时给予学生启发。在学生作业中再次体会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8)作业展示、评价。师小结。

本课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通过画展的形式,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的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评价时引导学生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展探究、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 9)学生收拾与整理

三、课后拓展:

欣赏动漫《千与千寻》,请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动漫中画面的处理及颜色的运用。

【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

本课,我以学生熟悉的动漫人物作为导入的话题,立刻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二个环节,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初步感受构图。这个环节,学生表现的都很积极,小组之间讨论的也很热烈,但还是有些同学没有参与进来,只是坐在一边听其他的同学讲。

第三环节,我进一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训练,通过对主体事物的联想,让学生想象出背景会是什么,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主体对背景的反作用,从而了解并不是随便给主体加一个背景就可以,主体与背景需要合理搭配。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很容易的就发现课件中第四幅作品的矛盾现象:人怎么能躺在马路中间睡觉呢?这是不符合常理的,从而得出结论。课堂的气氛也空前高涨。

在作业的处理上,我采取自由作业的方式,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将我课前准备好的主体添加合适的背景。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选择。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单独作业的同学,很快的就完成了任务。小组合作的同学,作业完成的相对慢了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动笔绘画的同学是平时比较活泼,比较自信,绘画水平也比较高的同学,有的同学则在一边观看,仿佛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同学之间协调的也不是很好,这一点以后还需要改进。 评价环节,我通过画展的形式,先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同学之间评比,教师简评的方式进行。而且评价时我请学生尽量使用美术用语进行评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而言,本堂课是很成功的,但其中还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吸取经验,提升自己。

教学设计背景
《教学设计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