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三下教学设计语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14 07:48:4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下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三下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大禹治水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2、读懂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想象这感人的情景,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21世纪教育网教学过程:21世纪教育网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

一、检查预习学习新课21世纪教育网

1、根据布置预习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习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习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二选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

一、细读课文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

2、

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升华主题21世纪教育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拓展延伸21世纪教育网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习《炮手》。(必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

吃尽苦头

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推荐第2篇:三下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揭示课题。(以旧带新,激发学习兴趣)

1.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充分利用插图,图文结合,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2、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 自学课文。

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 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 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 )荷叶( ); 又看到( )荷花( ); 还看到( )花骨朵( )。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 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 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 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 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 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花 色彩美

看着 美 冒 露 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 爱 风过了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 复习阅读。

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 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 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 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 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 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 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 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 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 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 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 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 板书:

我爱( ), 我爱( ), 我更爱( )。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 (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

(4)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 说话训练: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 (学生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

荷花

蒲公英 色彩

我爱,

外表美 姿态美 我爱,

茎叶

内在美 品格

我更爱。

课后反思:

《荷花》一文,我这样设计 :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谈话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二 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 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 《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 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 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 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 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通过品读,感受汤姆钓鱼技术的熟练以及钓着大鲈鱼后惊喜激动的心情和爸爸对儿子的赞赏。)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 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 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 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 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通过汤姆心情变化的词句,感受爸爸的高尚人格,感悟汤姆心情变化的原因和当时的想法。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1) 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 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 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 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 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 齐读最后一段

(四) 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 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 → 不情愿 爸爸: 赞赏 → 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反思

本课的教学应采取充分表现新课标理念的新型课堂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训练不能丢。本文的教学,要有机地插入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想办法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推荐第3篇:三下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2、积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

3、看图说成语,积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等方面的成语。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朋友,想认识它们吗?这三个朋友分别是谁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的、地、得”)学生齐说。

2、课件出示:“读一读”

珍贵的邮票 轻声地说 笑得很大声

洪亮的声音 专心得听 写得不清楚

可爱的小狗 拼命地奔跑 表演得很精彩

(1)自由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找规律。小结。

3、课件出示:“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 ) 清澈见底的( )

弯弯曲曲地( ) 和颜悦色地( )

鲜花开得( ) 时间过得( )

(1)学生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我会选”。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的 地 得

1。叔叔跑( )满身都是汗。

2。客人来了,我们很热情( )招待他们。

3。婆婆自言自语( )说:“我( )钱包哪儿去了?”

4。他把桌子上( )东西收拾( )干干净净,然后才放心( )离开。

二、“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1、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分男女生读词。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理解哪个词语?

4、谁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齐读。

6、像这样关于勤奋学习的词语有很多,你还收集了哪些?老师也送几个给你们。课件出示词语:

凿壁借光 悬梁刺股 开卷有益 手不释卷

学生齐读。

7、背成语。自由背,同桌互背,比赛背。

谈话: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积累了许多成语。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课件出示:

【趣味语文】 看图说成语

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看清图上画了些什么,再说成语。

课件出示图画。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教师补充图画,学生猜谜。猜出谜底:悬崖勒马、指鹿为马、藕断丝连、鹤立鸡群、八仙过海、杯弓蛇影。

4、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编制的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推荐第4篇: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

5、雪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一读,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卡片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以及“哀”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引导学生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过渡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雪儿的故事。

二、精读赏析第

2、3段

1、出示幻灯片,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

2、出示幻灯片: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那飘浮悠悠的白云„„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三、精读赏析第4——6段

1、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出示幻灯片: (1)“啊”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

(2)“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

“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 (3)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 ),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2、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写近义词

本领( ) 似乎( ) 快慰( ) 向往( ) 忠实( ) 于是( )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雪儿

洗澡 盼望 ← 敷药

取名

渴望 ← 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 ← 欢呼 望着 喃喃说道 轻轻捧起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下册学过的课文《生日礼物》吗?文中的小朋友过生日,妈妈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那是一份怎样的生日礼物?(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结果怎样?(小男孩把小鸟放飞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小鸟有关的课文《雪儿》,看看文中的小男孩与小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感知大意

1、小声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一读:勾画出生字词语多拼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二读:长句、难句作上记号多读几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三读: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纠正字音,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生字

1、给“熟”“阻”“递”“弧”找“朋友”,比较区分。

2、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指导“哀”“熟”“递”“弧”等字。

第二课时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1、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1)全班交流。

(2)引导:当你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孤单、寂寞)

(3)指导朗读: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过渡:这里,爸爸给我带回了一只白鸽。爸爸带回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鸽呢?

2、带着问题默读第2段,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语句。(用“”画出)

(1)全班交流。这是一只受伤的白鸽。它的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相机理解词语“哀伤”。

(2)面对这只受伤的白鸽,你有什么感受?“我”和爸爸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用“”画出有关词语:洗澡、敷药、取名)

(3)爸爸和“我”的精心呵护,让“雪儿”发生了什么变化?

(4)从此以后,“我”和雪儿朝夕相处,我们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相机理解词语“飘飘悠悠”)他们还会看到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对“雪儿”的怜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3、指导朗读、感悟3~6段。

(1)一天一天地,“我”和“雪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爸爸对信鸽的介绍,更加深了“我”对“雪儿”的了解。“我”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相机指导理解词语:“艰难险阻”“蓝天信使”)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对“雪儿”的赞美。

(2)终于有一天,“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蓝天信使”雪儿飞起来了。“我”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

引读:啊,我为雪儿欢呼!

师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指导朗读第4段。

(3)“雪儿”能展翅高飞了,就要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男孩了。美美地读读第5~6段,用“”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勾画的句子,指导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下面三个句子。

①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着我,似乎在感谢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你从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雪儿养好伤即将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主人,它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能代雪儿说说心里话吗?

指导朗读:读出“我”和雪儿的不舍。

②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望着这位点缀春光的“蓝天信使”,顿时觉得自己的腿伤轻了许多,心里十分快慰。

美丽的雪儿飞走了,虽然我们有点难舍难分,但我的心里却十分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感到快慰呢?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我在默默地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对雪儿的不舍和祝福。

4、是啊!雪儿该走了,“我”多么舍不得它,它也多么舍不得离开“我”,真是人鸟情深啊!但雪儿属于广阔的天空,它应该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搏击风云,自由翱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和雪儿一样,伤好后去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讨论交流,畅谈体会

1、学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小男孩说什么吗?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指名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四、摘抄优美词句。板书设计:

2雪儿

精心照料:洗澡 敷药 取名

放飞蓝天我:轻轻捧起 望 快 慰

雪儿:望 感激 祝福 人鸟情深

推荐第5篇: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3、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2、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3、“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4、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5、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学习生字。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学习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自主预习,立标质疑。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图:望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五、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

3、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3、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4、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5、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6、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7、默读更羸说的第

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 )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8、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一„„就„„拼命)

9、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

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 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10、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二、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7、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8、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9、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①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②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③ 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④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

2、3句。分别指名读。

10、齐读这三句话。

11、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12、朗读总结: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 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13、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14、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三、小组合作,达标助低。

1、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讨论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 “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抄写字词。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2、: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件、杨桃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立标质疑。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师生互动,解惑释疑。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小组合作,达标助低。

小组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四、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推荐第6篇: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时间飞逝,转眼之间这学期已结束。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思绪万千,现总结如下:

一、我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地方。在本学期我认真做好“备、教、改”工作。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我做好每一节课课前准备,深钻教材。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运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平时积极参加新课改,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敢想,做学习的主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注意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特别关注双差生。给他们以最大的鼓励,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学而有趣,有所进步。语文知识是掌握各门知识的工具,是学习和阅读各种材料的武器。正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现在喜欢上语文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比较浓。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是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实行竞争机制,一周一小评两周一大评。评选出学习认真的好学生,奖以花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每天在早读和中午读书的时间里,安排一位学生当“小老师”负

责早读和中午的读书情况。以此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朗读能力。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上课的热情高涨,也锻炼了自我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首先定时定量的训练,师生定时检查。以使他们逐渐养成习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基础。三年级是学生正式开始学习写作文。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从阅读入手,让他们读优秀的作文选和童话选。把他们读的兴趣,又慢慢引到写的上面来。如:由喜欢读童话到自己动手去写童话。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编故事写出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语文实践课,在春、秋游的时候,注意指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当场叫他们用学过的好的词语或好句子来形容周围的事和物。我就耐心的帮他们一一纠错,告诉他们应该这样而不能那样,说得好的、准确的就及时表扬。这样既养成了他们观察的习惯,又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写作收集了素材。这样,学生的观察习惯基本养成了,学生的收集材料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三年级学生的写字往往会被老师忽视,没有

一、二年级那么重视。但我在本学期,注重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教学生字时,很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从这些生字中去发现问题,并想想,它的边旁、结构、意思、用什么办法才比较容易记住它,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课堂上和课外都注意指导他们认真书写,分批次的上黑板书写,写得好的可以为自己争得一朵花。如此这样,渐渐的我班良好的书写习惯基本养成,也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三、加强培优补差的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本班是个特殊的双差班,差异也很大。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着重“抓两头,带中间”。注重培养优生,同时,还在班级里开展“一帮一”的活动。激励双差生树立信心,做到课外辅导,课内多给他们创设机会,以此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在班里掀起一股,先进帮后进,后进学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好的风气。这样,全班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四、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教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积极参加学校一切教科研活动。虚心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不断得到提高,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我在本学期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尽量做到最好,努力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

推荐第7篇: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张公庙小学 张兴江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所带学生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本人认真分析总结了一下,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大多数学生想学、肯学,养成了爱动脑子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习惯。

二、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本人始终认为:一个不重视课堂教学管理的教师是一个对学生、对学生家长、对社会、对国家不负责任的教师。针对现代孩子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人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使学生们能主动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

三、不断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逻辑性、趣味性、生动性,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学生学习活动起来精神饱满,兴味盎然,思想活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敢于表现,敢于表达,与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密切配合。

四、重视双基训练。在教学中尽管本人不断地、积极大胆地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但始终立足根本,牢牢把握住教育教学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知识规律、知识奥妙,锻炼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习到基本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形成基本能力,形成能终生受用的基本能力。

当然,学生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还与本人扎实勤奋工作,踏踏实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分不开。但是本人觉得:本人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后仍将再接再厉,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更加完美。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日

推荐第8篇:三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三

(四)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思绪万千。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题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三、加强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 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会随笔写下精彩段落。

(二)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1、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口头作文与即兴作文的训练合指导。

3、作文应用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4、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也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合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些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2.有些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够专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3.有些学生思维较慢,不肯积极动脑,作业质量不高。 4.阅读短文缺乏正确的方法,没有认真去读,按照要求答题,字迹不够工整,背诵课文不够熟练。有的字不会写。

5.作文没有新意,句子不够通顺,表达不够完整,字数没有符合标准。

解决措施:

1.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多与家长沟通,家校配合,做好教学工作。

2. 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从基础抓起,平时就要盯牢。取得进步就要表扬。

3. 认真备课,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

4.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做好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多练习讲评,逐步提高阅读答题的能力。

5.

认真抓作文教学,教育学生多观察,多看课外书,多积累,按照要求写好每一次习作和小作文。

以上是我对这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希望领导予以批评指正。

推荐第9篇:三下语文教学反思

1《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是开学的第一篇,本单元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篇课文郑振铎先生用美丽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我将重点放在了体会作者语言的运用美。第一自然段作者就用简洁但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燕子的外形特点,我在教学时注意写作方法,让孩子背加学,结合每课一练,先让学生试着描写兔子,给上句子模型,接着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写,很多学生写得很不错,有写小狗、小猫、大龙虾、大象„„而且语句生动,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描写动物和人的写法。在学习第2自然段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朗读上,在读细雨与柳丝时语气是轻柔和缓的,在读“赶集似的聚拢来”语气可稍加快,而“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应该欢欣雀跃,并边读边想象,不过这个环节所花时间较长,学生的朗读总还差点味道。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姿态,特点能概括成一个字,那就是“快”,抓住重点词感悟,“掠过、斜着身子、一转眼、唧唧地叫着”,体会燕子飞行时轻快自在。第4自然段重点抓住两个比喻体会燕子的停歇美,合理运用多媒体,理解为什么作者用五线谱打比方。但整篇文章教学时总缺少一份韵味,反而是一段一段分裂的教学。

4《珍珠泉》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感受珍珠泉的美,通过感受泉水美和水泡美两方面来感悟,但是在上的过程中感觉面面俱到,没有抓住一个点,反而让学生没有收获。其实可以抓住两个点,一个是体会泉水的绿、深、清,一个是体会在太阳的照耀下水泡的美,通过这两个点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美,加强朗读,还可以试着让学生来背一背,抓住语言点“泉水那么清,清得„„”、“泉水那么绿,绿得„„”、“泉水那么深,深得„„”,想象除了太阳照耀下的水泡美,还有什么时候水泡是美的,能不能描绘一下,这样抓住重点,学生就会有所得,而不是泛泛带过。

6《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反思:首先在课堂上聚焦“困难”。孩子们在第一次朗读时,只能很表面地知道燕子遇到了麻烦,在能够读正确的基础上,先从孩子的起点出发,让他们从主观上找找自己觉得最让燕子感到困难的是什么?在学生说的同时,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加深“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这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例如:“气温骤降”这个词语以2幅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气温降得快,降得突然。“长途跋涉”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飞过了……飞过了……还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中体会到燕子飞行路途的遥远以及燕子的辛苦劳累。理解了这几个重点词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燕子遇到的困难,燕子的可怜,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同情心,学生边理解边读,朗读水平有层次地获得了提高。

在聚焦“救护”这个教学环节中,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播音员如何呼吁,体会瑞士人民的焦急心情.学习小姑娘的做法时,让学生看图想象她的动作、语言,体会她对小燕子的珍爱,学习居民们救助燕子时,让学生思考有哪些人纷纷走出了1 家门,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角色反复朗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燕子”一句,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居民们为了救燕子不辞辛苦,不怕困难。最后进行拓展,让学生欣赏鸟类图片,为保护小鸟设计宣传语.但这堂课好几点没做到位:

1、对孩子整体的情绪与表达把握不够。特别是到了后面感觉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不够到位。

2、教师在范读方面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关注学生的情态发展,挖掘课堂的生成资源,让自己的教学教态更从容,更淡定。更多把平台让给学生,让他们施展,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孩子们发展。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文章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当我接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既震撼于故事的那令人痛心的结尾,同时又深深地为它那精练而发人深省的语言文字所吸引。我觉得,这并不是一般的阅读教学,还得让孩子更深一层地体会到文章包含的韵味;但同时,这更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不能把所谓的环保意识强加给孩子,而只能在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去体会和思考。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就期望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创设朗读和感悟的情境,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语言训练与学生心灵的感悟融为一体,使严谨而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具有审美性和趣味性。正是这样的思考使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斧头”主线,引发矛盾冲突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反复出现了“斧头”两个字,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虽然课文中在斧头的前面加上的只是“锋利”这一个词,但这斧头包含着许多深意,却不是孩子们粗读课文所能够体会的。当人们拥有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所有他们想要的一切的时候,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也许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带来幸福的斧头,而当村民们用乱砍滥伐,导致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的时候,这又是一把罪恶的、残忍的、悲剧性的斧头。这样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孩子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难道一切都是斧头的罪过吗?怎样才能避免这样悲惨的结局呢?从而使孩子们除了懂得环境保护的道理外,还能够在自己体悟的基础上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客观地看待村民砍树的这一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仅仅去遗憾或是去痛恨。人们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只是不可以过度地、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让“斧头”引出“斧头”背后的东西,这比起单纯地说教,要孩子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效果会好得多。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的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都比较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也比较注意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省略号,孩子们可以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东西;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什么”究竟指什么,让孩2 子自己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联想到文字外的;我还适时地穿插图片和视频,使孩子对留白的理解适时地和画面达成共鸣,进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并运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复习前面的第一个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点。而这种方式由于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跃,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读一读有所体会的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9《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解释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在把握故事内容上,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其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寓言的方法。

一、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的形象地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1)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学习《亡羊补牢》可以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中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中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说明了有错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

三、重视课后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但是不要让学生背诵课文)教师要尽量拓宽学生的思路,结合实际谈,讲的例子要多一些,广一些。思考练习题到最后。

10《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是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主题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而在备课过程中,我也一直很纠结,最后决定上第

1、

5、9自然段,其中第9自然段是更羸如何一步步做出分析的过程,是重点也是3 难点。第一次试教,在第9自然段的处理上有点蜻蜓点水,思路也有点乱,没有突破重难点。在教研组老师的帮助下,决定重点突破第9自然段,于是舍弃了第5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孩子们先自己研究学习,在他们学习过的基础上,采用学习单与板书紧密结合的方式,将更羸的推理过程一步步地呈现。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孩子对于学习单的完成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对于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由看到和听到想到了什么没有问题,但是下面一步步地推理就很有难度。只有个别小组完成了。接着对着板书进行因果句式的训练,先拎出一句,这一句是先果后因,让孩子试着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然后你能看着板书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吗,同桌互说,说得越多越好,最好能分层说。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说得还不够多,不够扎实,有点匆匆带过,还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后面总结是什么让更羸能想到这种办法射大雁时,也可以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整节课语言的训练点就围绕因果句式展开。

11《画杨桃》教学反思

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 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课后反思

根据课改精神,针对教材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习

4

新课标倡导的是自主学习的精神。或许,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或“自由学习”。我的理解是,自主学习应该是师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习课文中的故事,学完后又引出类似创新的故事。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中增长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我想,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符合他们那种的爱听故事的心理,又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地学习。

二、文中留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复印教材时,我故意把它隐去,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思考练说的机会: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由于文章在关键之处嘎然而止,这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补充教材的冲动。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明白师父称赞小徒弟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说一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的多。

三、课后设拓展,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此,学完课文后,我穿插了两个故事。它们既是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又是课外知识的延伸。我想这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如何构思、选材都会有一定的好处。当然,如果一味地听故事,未免太枯燥,太单一。最后,我在新课快要结束时,安排了一个实践操作:书中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多,我们就来比赛看谁骆驼画得大。(对采用何种比赛,我思考了很多,但很得意于忽然蹦出来的思维火花——比赛骆驼画得大)这样的题材,有顺手捏来之妙处,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疑。通过比赛,鼓起了学生想创新的欲望,学到一点点以小见大这种创新的方法,体验到创新的滋味,又在创新的过程中明白了道理:创新头脑不是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要平时积极动脑,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13《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文章。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快速奔跑,今天过去,还有明天,好像时间是永远过不完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相信同学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会有更多收获。板书课题。边读边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教学。

二、“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从以下几个方5 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永远变成昨天,爸爸永远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觉得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此时再次引导回读这句话,从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时间的无情流逝,体会“可怕”的心情,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最后引读6-7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翔”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

复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来 了,第三次深刻领会爸爸话里的意味深长。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三、“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从中体会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导学生在体验到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无时不刻可以和时间赛跑。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此时,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这个问题。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而后悔终生。再结合作者的经历感悟这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6《绝招》 教学反思

《绝招》是第六册语文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一、重语文基础学习

《绝招》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曾听说过有教师对略读课文的教法是可上亦可不上。想然,这样的教学是过于简略了。虽说是略读课文,但有些方面,诸如生字、词的学习还是不能忽略的。生字、词语乃语文的根本之所在。

在本课中,有好几个见面字、词的笔画较多,学生不易读准,此时,不如我们把要求拎高一些,把这些生字、词语领出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读、念念。我教学时把12个较复杂的词语单独出示,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接着指名读,再请小老师领读,最后才是齐读。这样,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印象,并领略中国汉字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二、我的思考

略读课文,更多的应是让学生自由去读,自由去学,自主体会。但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扶的多、牵的多,放的太少。我们今天的课堂,不应该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观;并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并经历语文知识的“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17《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想象沉默中的孩子们会想些什么,我原以为孩子们会说出很多精彩的话,可是只有寥寥几个同学举手,答案也很单一,无非是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好,觉得自己很内疚,认为应该给父母祝贺生日,6 这些想法当然是对的,可是这些答案却没有真实的反应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并没有将课文中的孩子与自己联系起来,这样怎能更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呢,即使理解了我想也是肤浅的。那么怎样能让他们真正的走进课文呢,我想在提出这一问题时,也可以像文中的老师一样作个调查,问问孩子们是否也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否也向父母祝贺,有些孩子可能也会沉默,在沉默中他们的想法可能会更真实,更能反应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更能理解课文中孩子们沉默的可贵。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竟被我忽略了,预想的高潮竟这样平淡无奇。在本课结束时,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对身边的亲人说说心里话,这个环节其实也应是个情感的高潮,可是孩子的回答太局限了,除了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就没有别的话要说了,难道这就是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吗?我有些失落。文中的老师找到了蕴藏在孩子心中极为可贵的东西-----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关爱父母,而我呢?还将继续寻找。下课后,我也在沉默,这个沉默也是可贵的,它让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多钻研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8《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

课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学习的范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1、从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本课着力于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但是并不是把这些重点词句都拿出来给学生分析,而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读句子,画词语,从个性化的读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我抓住一个例句,让学生默读,自主感悟句子,接下来通过朗读把个人的体会读出来,通过引导他:“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理清自己的从哪里感受到的,从而归结出,刚才是从读当中重读了某些词语,就是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这个学习方法是在学生的学中总结的,从引导当中水到渠成的,并适时评价“你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2、学生在每个句子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体会人物的心理 当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通过加强默读、自读自悟和加强朗读,培养语感,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凭借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语言的基础上,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文章读通了读7 透了,这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会水到渠成。

21《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初次接触到科普说明文,对于这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对其写作方法所知甚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的重点在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我设计了一个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上课时,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从故事发生的不可能从文中找出有力证据,有简洁的词语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并适时总结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讲解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从文中找相关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汇报时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这一环节后我还不忘出示关联词语的小练习。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有所获,基本上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再有,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多巡堂,察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课二反思让我受益良多,相信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27《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思路设计上主要把重点放在和学生一起积累四字词组和通过人物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这两方面。下面就教学中的败笔谈几点感受。

一、虽然抛开细节,想突破重点,但是却在指导中不能很好地深入,有蜻蜓点水之嫌。尤其是在对学生自主学习后同学生一起体验课文人物的言行举止所反映的内心活动时,只做笼统的朗读指导,采用齐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限制了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机会。

二、虽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效果差强人意。在解决“我为什么要放弃买木雕?”这个问题时,我是在提出自读要求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可从教学中可以看出,大多学生更倾向于自我学习,8 不擅交流。但好在学生基本上还能初步理解“我为什么放弃买木雕”。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虽然我们能接受和理解新的教学理念,也尽可能地适时地运用到教学中,但主要还是自身学习不够,教学能力不强。有待努力钻研,逐步提升。

31《西门豹》教学反思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课文写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文章的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是主要写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方法,惩治了“首恶——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训了“一般官员”教育了“百姓”的经过。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其次通过接读的形式找寻邺地越来越穷的原因,然后在默读静思中分析西门豹计策的巧妙之处,最后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寻求答案,使得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课堂气氛较热烈。在领略了西门豹的睿智与胆识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次想象补白的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官绅的表现以及河岸上老百姓们目睹这一切后会议论些什么。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很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抓住了人物的神情、心理、语言进行表述,合理逼真。这样的练习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这节课识字教学进行的比较扎实,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引导学生分析其巧妙之处,思路清晰,各个环节衔接的比较紧密。但是同样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这9 样反而使得模糊学生的理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预设到的情况,我未能及时的引导,耽误了很多教学时间。当然正是因为这些不足,让我对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与文本更近一步。我相信,只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对文本的解读的反思,会有更大的进步!

10

推荐第10篇:三下比较教学设计

《比较》教学设计 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勾卓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策略解决简单问题。

2.在经历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增强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寻找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推理解决问题的意思和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产生“比较”的需求

(一)运用旧知识,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图画,认真阅读文字,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3只小狗和1只小猫共重26千克,每只小狗重8千克

引导: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小狗一共重多少千克?小猫重多少千克?

2.分析与解答

这两个问题都有价值,而且还有联系。如果我们想知道小猫的体重,怎么求?

预设:26-8×3=2(千克)

用总重量减去3只小狗的重量剩下的就是小猫的重量

3.回顾与反思

每只小狗重8千克 同学们,我们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4只小动物的总体重,同时还知道了一只小狗的体重,我们就可以求出小猫的体重;反过来,如果知道小猫的体重,我们也可以求出小狗的体重。刚才你们很准确地分析了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关系”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二)减少条件,产生冲突

过渡:(出示图2)如果我们只知道这4只动物的总体重,还能求出小猫和小狗分别重多少千克吗?

引导:刚才的问题能够解决,就是因为“小猫”和“小狗”之间有关系,而现在它们之间没有关系,所以就不能解决了。找到“关系”常常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关系有时像刚才的问题一样是“直接的”,有时也可能是“间接的”,需要同学们去发现。如果再给你们一组信息(出示图1),你能求出每只小狗和小猫各重多少千克吗?

预设:不行;只看一组信息不行,如果把两组信息联系起来就可以求出来了 过渡: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思路。“将两组信息综合起来”真的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想一想、画一画或写一写解决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伴听,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更巧妙、看谁能说得更清楚、明白。

二、深入探究,感悟“比较”的策略

(一)初步感悟,解决问题 方法一:

两组信息中都有3只小狗和1只小猫,它们是一一对应的。这时图1还剩

图1

图2 下2只小猫,所以2只小猫的体重就是30千克比26千克多出来的4千克,每只小猫重2千克。

追问: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2只小猫的体重就是4千克呢? 方法二:

将相同的3只小狗“抵消”,这时左边剩3只小猫,右边剩1只小猫,所以3只小猫比1只小猫重4千克,也就是多出的2只小猫重4千克,每只小猫重2千克。

追问:为社么能将3只小狗“抵消”?小猫怎么不“抵消”呢? 方法三:狗+狗+狗+猫+猫=30千克

狗+狗+狗+猫=26千克

通过比较我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重4千克,就是因为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出了2只小猫,所以可以得出每只小猫重2千克。

方法四:(30-26)÷2=2(千克)

追问:算式中30-26求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求出小猫的体重后,还可以用(26-2)÷3=8(千克)求出每只小狗的体重

小节: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价值。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看出两组信息之间的关系,算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进行两组数量关系的比较。画图和算式都是解决复杂问题时帮助准确分析的好方法。

(二)总结提升,掌握方法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知道两种量(小狗和小猫重量)的和,要求各自的量。只借助一组信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虽然同学们有的画图、有的列算式,但是大家的思路都是综合运用两组信息,并将两组条件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相同和不同,相同的部分就可以“抵消”,不同的部分对应着数量相差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先求出一种动物的体重,再求出另一种。

(三)巩固练习,应用方法

每辆铲土机和小汽车各多少元?

85元

130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方法一:(130-85)÷3=15(元)(85-15×3)÷2=20(元) 方法二:(130-85)÷3=15(元)(130-15×6)÷2=20(元)

引导:同学们通过“比较”准确地找到了两组信息中相同与不同的部分,再抓住不同的食物与不同的数量,准确地解决了问题。请大家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小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选择,选择恰当的信息就可以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更简洁。

三、灵活应用“比较”,解决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比较,能够求出两组条件中两个不同的数量。生活中,有时问题会比这更复杂,你能挑战吗?

(一)灵活应用:三种物体比较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预设:4个乒乓球、2个羽毛球和1个足球共重472克;1个乒乓球、2个羽毛球和1个足球共重460克。求1个乒乓球重多少克?

引导:这个问题中有三种不同的物体,情况更复杂了,请你试着比一比、算一算。学生独立尝试分析解决问题。 (472-460)÷3=4(克)

(二)灵活应用:三组关系比较

引导:同学们已经能够灵活地应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顺利地求出每个乒乓球的质量。能够进一步求出每个羽毛球和足球的质量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想法:不能求出羽毛球和足球的质量。 提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 补充信息

470

学生汇报:将第二组和第三组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每个羽毛球重10克,进而可以求出每个足球的质量是436克。

四、全课总结

第11篇:三下《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选自人教版第六册第九课《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类似的文章,对寓言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寓言故事都是利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有的学生甚至提前看过这两篇寓言故事;而且寓言故事的内容一般比较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有兴趣。但是,对于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如何学会的,并与同学交流。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可按以下两个步骤教学:(1)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简要地说说寓意。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寓言的道理是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寓意。教学时要注重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不同意思读出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亡羊补牢》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圈”,记准“窟窿”、“街”等字 的字形。

3.抓住“亡”和“牢”来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道理,并能在学习、生活中及时做到亡羊补牢。

一、回顾导入

1.老师带来了两幅图画,请看大屏幕: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那个词语?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2.没错,这些都是我们二年级的时候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言,讲道理)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寓言故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4.“亡”和“牢”的理解。

哪些同学知道这个故事?那谁能来猜一猜“亡”和“牢”的意思?(学生猜测)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明白了。请把课文翻到第34页。

二、读通课文,解决字词。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故事,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解决字词。

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能来来读一读。 (针对学生的情况老师适时引导) ①多音字和轻声字。

(这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下;很厉害,连多音字和轻声字都读对了) 齐读词语

②理解“街坊”和“窟窿”的意思。

谁知道街坊的意思?窟窿呢?(“窟窿”都是穴字头,与洞穴有关,并指导写法。)

③找词语解释“亡”、“牢” 你觉得在这些词语当中,谁能解释“亡”和“牢”的意思呢?(丢失、羊圈、窟窿)

三、再读全文,解读为什么“亡”羊 1.快速朗读课文。

解决了字词,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一边读,一边思考两个问题:养羊人“亡”了几次羊?每次“亡”羊的原因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解读亡羊的原因。①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

原来羊圈破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大屏幕出示)

谁能带上“因为„„所以„„”来说说第一次丢养的原因? 学生回答,简单评价 分小组读句子(三大组) ②还有一次丢养的原因呢?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大屏幕出示)

你读出了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你读出了养羊人的无所谓;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感受到了他一丁点儿也不着急。

当养羊人满不在乎的时候,我们的街坊怎么说? 当养羊人毫不着急的时候,我们的街坊怎么说?

当养羊人“亡”了一只羊后还不去“补牢”的时候,我们的街坊怎么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大屏幕出示)

(指导朗读:老师听出你为养羊人着急了;你读得很有诚意;你那是语重心长地在劝他啊)

分角色朗读对话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同桌间分角色来朗读;

请一组同桌来展示(你们的朗读感情十足,你们的朗读个性鲜明)。 男女生分角色读

是啊,当好心的街坊们都劝养羊人赶快堵上窟窿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是啊,他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说——(齐答)怪不得他又丢了一只羊。那么已经丢了两只羊了,到底该不该“补牢”呢?

四、默读

4、5自然段,讨论该不该“补牢”。

1.默读

4、5自然段,找一找该不该补牢,并从课文中找出理由。①“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想在修还不晚。” 从哪个词语特别能看出养羊人也觉得该补牢了?(后悔,不晚) 朗读指导(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他后悔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想象说话) 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为什么羊会又少一只呢?

是啊,就是因为没有把羊圈的窟窿堵上啊,所以“牢”该不该补? ③大家都认为该补牢,那养羊人是怎么补的呢?

(大屏幕出示)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指导朗读:赶快、结结实实) 学生齐读

是啊,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同学们,说明亡羊补牢算不算晚?来不来得及?

所以说——

(大屏幕出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这就是亡羊补牢的故事,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读。 (齐读课文)

寓言故事不都是揭示一个道理的吗?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什么呢? 学生回答

没错,这个寓言故事就像告诉我们,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五、联系生活,明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1.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也经常犯养羊人这样的错误,也有不少这样的窟窿呢,而且很多窟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已经给你指出来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把这些窟窿补上呢? 让我们都来检查一下自己身上的窟窿,谁先来来说一说?

(学生反馈,适时追问:你把窟窿堵上没有?)

2.窟窿都找到了,把你们打算把窟窿补上吗?很好,希望你们真的能赶快把自己的窟窿补上,因为(大屏幕出示)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3.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窟窿,有的已经补上了,有的正打算补上,可是也有一些人啊,他们会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做到“未雨绸缪”,请同学们在课外找找这个《未雨绸缪》故事。

板书设计

起因 圈破羊丢

不听劝告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经过 后悔

再次丢羊 为时不晚

结果 修补羊圈,不再丢羊

第12篇:《恐龙》教学设计(三下)

《恐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裕安区城南镇中心小学 崔启凤

二○一二年四月

《恐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主要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因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因此,作者多处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恐龙,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恐龙与小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因文末提出了恐龙的消失之谜,这又将大大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你看恐龙们来了。(播放课件恐龙世界)

二、精读课文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也是千奇百怪。(板书:种类很多,形态千奇百怪)

2、种类又是如何多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2到第4自然段,找出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和它的亲戚,并在名称下划横线。

3、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和它的亲戚?(请一位同学来回答)(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2到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指导要求:并进行指导,明确内容和要求)

请学生站起来和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指导朗读:重点读庞然大物,六头大象,还要重,每,雷鸣

(打比方、作比较)

我最喜欢梁龙,因为它很长。

书上是这样说的:“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

指导朗读:重点读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动的吊桥。(列数字、打比方)

我最喜欢剑龙,因为它的样子很特别。

书上是这样说的:“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指导朗读:利剑一样的尾刺)

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的样子很奇怪。

书上是这样说的:“三角龙的头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指导朗读: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要重点读)

我最喜欢霸王龙,因为它十分凶猛

课文上是这样说的:“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

(指导朗读:锋利的匕首,重点读。大脑袋、短身子为了突出它的凶猛在这里稍读短促些)

(在学生介绍恐龙时相机出示恐龙的图片,以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对恐龙更为了解)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平时也一定很喜欢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你们都还知道哪些恐龙呢?(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恐龙以及它的特点)

出示图片: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恐龙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那么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一些什么呢?(有的恐龙吃植物也有的恐龙吃肉)

(板书:食物:植物、肉)

你是从哪个小节看出来的?那么它们又如何繁衍后代呢?(它们是卵生)

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板书:繁殖、卵生)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好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能告诉大家吗?(生总结今天的知识点)

这些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亿多年,大约6500万年前,他们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人类至今尚未解开这个谜团。恐龙的世界虽然神秘,但是凭借着我们人类的智慧,这些秘密终会揭开,而解开它们,要靠今天的你们今后的探索。 【板书设计】

21 恐龙

种类 很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植物、肉

繁殖 卵生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作者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先深入感知雷龙的形态特点及感受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雷龙的,即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感受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选择一种恐龙,研究描写它的句子,思考作者用哪些说明方法将事物描述具体的,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这样孩子们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说明方法,一举两得。

第13篇:三下平均数 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南京怡馨花园小学

胡艳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即平均数反映整体水平。

2、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的分布规律,即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大课间活动更加丰富了,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好玩吗?你们看,这是三年级的同学在进行男、女生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

李小钢和吴燕最先开始套圈,李小钢套中了6个,吴燕套中了10个,你们说,谁套得准一些?吴燕。为什么?因为吴燕套中的个数多。

过渡:是的,谁套中的个数多,谁套得就准一些。比赛还在激烈地进行着,他们的成绩怎么样呢?

2、让我们把成绩统计出来看一看,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这是什么统计图?生:条形统计图。

提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信息?

3、提问: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从图上看,男生和女生都有4个人,还能不能单独比李小钢和吴燕套中的个数呢?那比什么呢?

板书:6+9+7+6=28(个) 10+4+7+5=26(个) 小结:大家注意,男女生都是4个人,因为人数相等,我们可以像这样比套中的总个数,男生套得准一些。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这时,又有一位女生加入。是谁呀?她套中了几个?沈明芳套中了4个。现在,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汇报:不能再比总数了,比总数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刚才可以比总数,现在却不能比了呢?生:因为人数变了。师:男女生人数相等时可以比总数,现在男女生人数不相等,就要比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提问:怎样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同桌讨论一下。

如果学生先汇报“移多补少”的方法,我在图上移一下就知道了。追问:你是怎么移的?来试试看。

说明: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个数变得一样多,这一过程我们叫它“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好,我们来看看,我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操作方法,发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还有其他方法吗?

先求和,再平均。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9+7+6=28(个)28÷4=7(个)

提问:28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7表示什么?28÷4=7(个)表示什么意思?

揭示:男生套中的个数有多有少,通过移多补少使他们的个数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平均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7个”就是男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①结合图:你们看,每个人套的都是7个吗?实际上有人套中的个数比7个多,有的比7个少,有的刚好是7个。平均数7个表示男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并不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

②求出女生套圈平均数

a、那你能不能在图上移多补少,找出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怎么移?先和同桌商量一下。请一位同学来操作。

b、你能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吗?写在作业纸上。 汇报:10+4+7+5+4=30(个)30÷5=6(个)

“6个”就是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实际上(指算式)有的比6个多,有的比6个少。有没有人正好是套中6个的?没有,6个只是女生套圈成绩的总体水平。

③比较:为什么男生的总个数除以4,而女生的总个数要除以5?生:因为男生有4人参加,女生有5人参加。

小结:男、女生套圈成绩的平均数我们都可以用:套中的总个数除以人数等于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4、揭示结果: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了吗?7个>6个,答:男生套的准。

总结:在刚才的套圈比赛中,我们发现一个人和一个人比,可以直接比个数,人数相等的时候可以比总个数,人数不相等时,我们可以比平均数。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说一说。

①三(3班)同学的平均身高135厘米。 ②植树节时,三年级平均每个班植树20棵。

2、移一移: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求出来吗?

3、算一算

第2题:在跳绳比赛中,小林跳了30个,小红跳了42个,小丁跳了24个,平均每人跳了多少个? 提问:96个表示什么?为什么除以3?32个是什么?是三个人跳绳的平均数。 第3题:小丽有下面这样的三条丝带。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看这三条丝带,最长的是?24厘米。最短的是?14厘米。18厘米和它们比怎么样?哦,比24厘米短,比14厘米长。也就是说,平均数总是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过渡:根据平均数的这个特点,你能不计算就很快选出合适的答案吗?

4、选一选。

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30千克。为什么不选其它几个数呢?平均数总是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5、辩一辩。

你们觉得安全吗?如果你是小芳,你会怎样说服小明呢?

6、你知道吗?

在演唱比赛中,每个评委都要为选手打分。计算选手的平均得分时,往往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每个评委的欣赏角度不同,每人给同一位选手打出的分数也就不同,这是正常的。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可以使最后的得分更加公平合理,更能代表选手的实际水平。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4篇:三下 争吵 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课前三分钟: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喜欢哪个故事?谁愿意和同学交流一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争吵。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

2、文中的“我”和克莱蒂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他们到底为什么而争吵?

克莱蒂不小心弄脏了我的本子,我因为嫉妒他获奖报复了他,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

二、新授

(一)我的表现

1、争吵后两个人各有什么表现,事情有什么结果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找找争吵后我和克莱蒂各有什么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下来,并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3、学生自读,勾画

4、汇报

①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板书:不安 后悔) 不安是怎样的心情?我为什么会不安呢?请大家读读前文找答案。 这句话还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后悔)我为什么后悔呢?

② 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扛多了柴~~ 想到了克莱蒂种种的好,我的心理更觉得后悔,觉得自己不该那样做。

点拨:同学们,我们刚才抓住了“不安”“后悔”这两个关键词,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了我为什么不安和后悔,现在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我的不安后悔。 生有感情朗读 ③ 我又记起~~~

知道自己错了想要去认错,可是碍于面子怎么也说不出口,这种心情可以怎样形容?(板书:矛盾)

5小结:刚才大家交流了争吵后我的表现,从中体会到我不安、后悔、矛盾的心情。 那争吵后克莱又有怎样的表现?

(二)克莱蒂的表现

1、

①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神态的描写)

克莱蒂为什么悲哀?(板书:悲哀)

②想到这里克莱蒂又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他们俩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请你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2、此时此刻,两个好朋友的心理是多么得复杂,老师讲的功课我可能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克莱蒂呢,也可能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一天过得多么难捱。看课文的这句话“终于挨到了放学。”挨可以换成别的词吗?

(三)和好如初

1、终于挨到了放学,两个人的争吵最终是什么结果呢?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和好如初、重归于好)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他们和好的部分吧。

2、两个好朋友由争吵又变得和好如初,我们的一颗心也落了地,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3、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4、我想同学之间冲突、争吵是难免的,当发生争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王老师想告诉大家,朋友之间相处要宽容,发生了冲突要主动认错,像克莱蒂那样先伸出和好的手,你就会发现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爱会像空气一样包围在你的身边。这是老师送给你的爱的教育。文中父亲也给了我很多爱的教育,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三、练笔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主要是通过哪方面的描写表现我的心理活动? 克莱蒂的心理活动又是通过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呢?

大家想想如果调换过来,我的心理活动通过语言、神态来表现,克莱蒂则是直接描写他的内心活动,行不行?

点拨:当用第一人称写作也就是以我的口吻来写时,我的心里活动要通过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而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应该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

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你和同学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像课文那样写出你的心理活动。 想想你想写什么事?想写出你的什么心理活动?

第15篇: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4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和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我们从上学到现在看过很多书,你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

3、学习“寓”字。引导:这是一个生字,想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 (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引导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出示生字词:

巴望 焦急 纳闷 枯燥 强弱 宋国 兴致勃勃 筋疲力尽

(1)指名读、齐读。

(2)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3)齐读生字词语。

理解题目意思:揠苗助长——揠:拔;拔禾苗帮助它长高。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

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

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希望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

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

6、理解第

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4)提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 (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禾苗怎么长高了一大截?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

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做什么事,不要着急,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

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寓、疲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疲:半包围结构,病字旁。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愿望:苗长

办法:拔苗 说明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结果:苗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鹬蚌相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通过学习者则寓言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你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学习鹬蚌相争

1、揭示课题

(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

(3)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

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

1、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

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谁,什么事,结果如何。

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

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 ),蚌( ),双方( ),结果( )。

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

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

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导学生抓住:

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 (2)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 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别人获利。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闷、枯、弱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弱:弓下面一点一提。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啄——威胁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25 争论的故事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述这个故事;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及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抓住时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你与谁发生过争论,为什么争论?(交流)

2、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指生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归纳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号。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赞许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味道 浪费

嫩绿

争辩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课文脉络,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休:休息,争论不休息。说明在不停的争论。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谁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什么?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 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 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 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4、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5、引读

4、5段

6、齐读盛老师的话。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烤、辩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烤:左右结构,理解用“火”才能烤。

辩:左右结构,与“辨”对比着写。

赞:上宽下窄,注意两个“先”的写法

嫩:左、中、右结构,要写得紧凑 剖:左宽右窄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抄写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盛老师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听了盛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题目是——,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盛老师

兄弟俩

争论不休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回顾理解

1、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2、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 出争论语气——可以通过一些动作表现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请同学讲

(2)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6——10自然段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射下大雁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5) 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抓紧时间射大雁

3、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4、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听什么——同学们谈感想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同学们各抒己见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无论做什么事请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2、布置练笔

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作业设计:

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26 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 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禁:多音字。写拼音,组词。 (2) 指名读、齐读。

(3) 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2自然段

(1)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某一方面有特长得人(指导说话) (4)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5)出示句子:

(6)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7)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8)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9)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什么疑问?

(10)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介绍为什么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4) 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5) 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什么呢? (6) 指名交流,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挥、舞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挥:左右结构,左窄又宽。

舞:要写的上紧下松。

靠:上紧下松,下部“非”两竖挺直。 熟:右上“九”加一点。

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摘抄成语,用成语说话。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能手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剪枝的学问”,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

二、回顾理解

1、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剪枝是为了——获得更多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

“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指名朗读句子

3、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朗读出果实的大、多、喜人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8、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作业设计:

1、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

2、实践活动: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能手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习作八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体会童话故事生动、有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3.编写的故事语句要通顺,条理清楚。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教育学生养成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难点: 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童话编写生动有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一两篇童话故事,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前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呢? 指名讲讲知道的童话故事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学生充分发言)

过渡导入:是呀,童话故事中所有的事物都富有了生命,让人读起来感到生动有趣。有一位叫耿新华的同学,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他动脑筋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想读吗?

(二)学习例文,了解写法

1、研读例文,明确写法

(2)请大家轻声读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边读边思考: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说了谁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有什么不良习惯?

(3)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满脑子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会有什么话说呢?有什么问题哪?快快说出来。(读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以上问题)。 (4)学生再读例文,想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学生同位交流)。

小结: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就能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看来,童话故事的作用的确很大

过渡,引导写文: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原因是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怎么样?

2、展开想象,口头初创 (1)想不想自己也编个故事? 其实同学们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一点儿也不比书上的小作者差。咱们都来与他比一比,看谁脑袋最聪明,编的童话吸引人。

(2) 交流出示。 (出示书上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 (小猴子——写字姿势不正确;小猪——吃多了糖果牙齿不好;小白兔——不想吃萝卜,太挑食;小狗——吃饭要妈妈跟着喂,不利于身体健康。) (3)口头编故事.这几幅图只是提供给同学们选用的。同学们还可以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呢?你准备写什么呢?想让谁来做主人公?他的不良习惯是什么?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后来是怎样做的?要尽可能地把事情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达标好处叙述清楚。 (在自己独立思考后,说给同位听) (4)全班交流。 二.下笔成文

1.自己选择一个“不良的习惯”,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让学生自由拟题,指名交流。) 2.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视。(巡视中了解全班同学习作的大体情况,掌握共同的优缺点,记下典型习作,为下面的评改做准备。教师巡视时要做到:①提醒学生坐姿及写字姿势。②提醒部分学生要快速成文。③分层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予以相应的引导;而对于优秀生,教师可提出:合理想象、恰当使用好词佳句使习作生动等要求。) 板书设计:习作八

不良卫生习惯——后果——做法

第二课时

一、作后评改

1、对照习作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出示:好文不厌百回改。读是最好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提出批改要求:请同学们对照习作要求读自己编写的童话,看是否符合习作要求,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然后改正过来。

2、挑选典型习作,生生互评互改

指名读作文(实物投影出示原文)注意选文的指导性,有修改特点 放手让生紧扣习作要求评价两篇习作,并且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自己的作文,再指读文章, 思考问题:

(1)童话故事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 (2)习作存在哪些不足? (3)你认为怎样修改更好?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自主修改童话故事,师巡视发现典型。展示修改习作,及时鼓励学生有价值的修改习作。

四.誊写作文。 作业:

1、评选出本班“童话故事大王”(3-5位)写在本次作文题目旁边。

练习8 教学目标:

仔细看图,明白三个小伙伴及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然后再用几句话写下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最后议一议: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照样子,练写“晶、蒜、森”三个字;背熟四条成语和《明日歌》;选择最感兴趣的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班级展览并交流;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看图写话、想想做做,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用字词、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三个小伙伴》这篇文章,谁还记得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今天又来了三个小和尚,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你来看看

(1) 出示第二组连环画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想想三个小和尚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 教师播放《三个小和尚》的故事。

(3)出示同桌讨论,说说图中内容,注意把故事的结果说清楚。

(4)全班交流:你是喜欢“三个小伙伴”呢,还是喜欢“三个小和尚”?为什么?

3、练习。

(1)指名说说读了两个小故事后的想法。

(2)大家评议,学生各抒己见,只要有想法,说得有道理就行。

(3)请学生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想法,不会写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询问老师、同学。

(4)请几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句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发现学生写的生动形象的句子或板书或表扬。

(5)其他同学可与小伙伴交流,修改意思不明确的句子。

4、议一议。

(1)请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三个小和尚”该怎么做才能让庙里的小缸总是满满的。

(2)合作伙伴间先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对话。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3、指导。(1) 出示三个字:晶、蒜、森。

(2) 请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谈发现。

(3) 出示:(书上)我的发现:下半部分要写得左小右大才好看。

3、练习。

(1) 学生练习描红。

(2) 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 展示写得好的字,请该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2) 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作业设计:

1、练习写“品字形”的字。

2、与家人一起讲故事。板书设计: 练习8 晶 蒜 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 请学生说说想怎样学习成语。

(2)学生自主学习成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发现成语意思及用法并归类。(难解的字或词可让学生当即查字典,必要时老师讲解。)

(3) 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明白这些成语都有一个故事——寓言故事,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明日歌》。

(1)学生自由读这首诗,谈谈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明白这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4)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课后可收集表达同样意思的诗或名言警句。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含书上的一幅)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笔画:“竖折撇”“竖折折钩”。

4、指导。

(1) 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 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 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5、练习。

(1) 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 指导练习书写“专、考”两个字,注意“竖折撇”“竖折折钩”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及大小。 作业设计:

1、背诵8条成语。

2、练习写毛笔字。板书设计: 练习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想想做做)

1、谈话,交流自己的爱好。

2、明确学习任务:办一份手抄报,请学生谈谈打算怎么办小报。

2、老师引导从选取主题、收集资料、编排设计、分工合作几方面谈。

4、学生自主选取主题,给小报取名字。

6、全班交流,指导抓住主题命题。

7、自由组成编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办报。

8、学生完成后带来,组织学生评议,准备办一个小报展览。

(1) 组织一个记者招待会,请各位同学拿出自己办的小报,以推销员的身份向大家推销小报。要求:把小报的特色说清楚。

(2)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评议,可吸取优点,也可提出建议。

(3)评选出销量前几名的小报,布置张贴。

(4)办得不理想的,可再进行修改。 作业设计:

练习办一张“六一”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练习8 想想做做——办手抄报

第16篇:苏教版三下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写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这里有个谜语:四腿长长脖子弯, 背上驮着两座山, 一次吃饱水和草, 几天不饿口不干, 驮着重担走沙漠, 不怕烈日和风寒。猜一动物。你能猜出来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3、看到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请读课文,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1)出示词语: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疙瘩”,查阅词典,了解意思。并口头造句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

3、4自然段)

4、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四、精读感悟

1、指名读第

1、2自然段,思考第

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 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4、讨论理解

(1)小红马说小骆驼什么难看?把小红马说的话画出来,多读遍。

(2)听了小红马的话,小骆驼有什么想法?(委屈)

(3)说说“委屈”的意思,并说说同义词(难受)

(4)妈妈是怎样说的?(指生读妈妈说的话)

(5)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呢?下节课再讨论。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委、屈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委:上下结构,上“禾”下“女”。

屈:半包围,尸字要抱住“出”。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3、找找骆驼和小红马各自的作用或画一张画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委屈:脚掌——又大又厚

眼睛——双层眼毛

后背——肉疙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复述,小红马笑话小骆驼,因为——相机板书

小骆驼有——脚掌——又大又厚

眼睛——双层眼毛

后背——肉疙瘩

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3、指生朗读课文。

4、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

自由读

三、四自然段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用了那个词描述沙漠?(茫茫无边)这个词说明什么? (沙漠无边无际)

(2)面对无边的沙漠,妈妈说什么?(指生妈妈说的话)听了妈妈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骆驼的又大有厚的大脚掌发挥了作用, 脚陷不到沙子里——板书

(3)理解“多亏”、“如果”的用法,口头造句。

(4)此时小骆驼明白了什么?(脚掌的用途)

(5)在沙漠里继续行走,小骆驼又担心什么?(饿了怎么办?)(指生读妈妈说的话)

(6)你知道小骆驼的背上的肉疙瘩是什么了吗?(驼峰)有什么作用?(储藏营养)

(7)一阵大风刮过,妈妈为什么让小骆驼俯下身闭上鼻孔和眼睛?(怕刮进沙子)

(8)你能告诉小骆驼是什么保护了他的眼睛? (双层睫毛)

完成表格,明白小骆驼各器官的作用。

(9)此时,小骆驼对他身上的这三件东西会说些什么?心情如何?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美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又没有用处

(3)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

(5)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讨论交流)

三、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课文,你知道了骆驼的哪些特点?他们的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

四、讨论交流: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会怎么说怎做?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板书设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

眼睛——双层眼毛——挡风沙 驼峰——贮存着养料

15 水上飞机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字词,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像 教学过程:

一、以题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看了文章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飞机是在哪里飞行的?水上飞机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水上飞机有哪些用途?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去拼音,读生字。

(3)课文中的词语有哪些已经懂了,有哪些还没有懂的?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讨论问题。

(1)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读课文句子)

(2)水上飞机有什么作用?(读课文句子)

五、精读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有没有描写水上飞机样子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2)指名读, 出示“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3)“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4)文中也用了一个词——(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怎样才能读出他的奇怪哪?(突出“奇怪”)

(5)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读。 (6)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

(7)刚上课时我们用的“究竟”表示“追问”的语气,而这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

2、指导朗读第1段。

六、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迅、速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迅:半包围结构,与“讯”对比着写,与“询”区分。

速:半包围,“束”最后一笔捺变点。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3、查阅飞机的种类及作用 板书设计:

15、水上飞机

奇怪

迅、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套音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指板书,读题。

2、这些生字大家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认读、默写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飞机有——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海鸥好好参观一下这些飞机,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

二、细读理解课文

1、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你能用它说句话吗?它是怎么问,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二至六自然段。

2、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读完了吗?现在你有没有知道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水上飞机)

(2)我们再来读读它俩的对话(逐句指导朗读)

出示: “喂,船大哥,你好哇!(引导: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 (3)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人呢?练习感情朗读 “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提示:这一句话是谁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多么自豪。引导加上动作)

“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这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读呢?结合提示语“吃了一惊”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这句你知道了什么?(“我”是谁,它的名称、作用。附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4)指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结合提示语“笑了”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5)引导:咦,船只在海上遇难了,为什么不用船去救,而让水上飞机前往救援呢?

(6)读一读,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答案(突出“迅速”)举例比较,越来越远,渐渐你会说句话吗?

3、练习对话

4、总结各种飞机的种类及作用。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 作业设计:

1、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2、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

3、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板书设计:

15、水上飞机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 海上救援机 海上救援

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教学目的: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学会用“谈笑风生”造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义,初步学习应用部分词语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配套音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台风的音像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台风,通过刚才的图像,你知道台风由哪些危害吗?(让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台风到底有多大危害,人类是否有办法预防它。板书:跟踪台风的卫星,齐读课题。理解“跟踪”在本课中谁跟踪谁呢?请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盯住

监视

设在

避进

厉害

撑牢

嘲笑

惊慌

泄气

懒洋洋 狂怒

狂暴

疯狂 怒吼声

(2)指名认读。

(3)去拼音,读生字。

(4)课文中的词语有哪些已经懂了,有哪些还没有懂的?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讨论问题。

(1)台风有多厉害?(读课文句子)

(2)气象文星为什么要跟踪台风?(读课文句子)

(3)气象卫星有办法制服台风吗?

二、细读课文。

1、学习

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台风是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

台风与气象卫星之间的距离很远。

台风狂妄自大,气势汹汹。

卫星紧紧地跟踪台风。

2、朗读第二自然段,感知卫星的作用。

(1)我们知道“小星星”原来是第三代气象卫星。

(2)气象卫星的本领就是“时刻跟踪”台风。

(3)气象卫星不怕台风。

3、指导朗读:

(1)读出台风恼怒和威胁的语气(读出台风“大声地嚷”,“ 竟敢盯住我”等词句的语气)

(2)读出小星星自信和坚定的语气。

出示: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

4、读了这两段,你眼中的台风和“小星星”分别是怎样的?(台风霸道、小星星只是笑笑)

5、台风和小行星之间将如何较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五、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盯、泄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

盯:左右结构,目字旁。(盯是看的意思,看要用目)

泄:左右结构,与“泻”区分字义。

4、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板书设计: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台风——霸道

小星星——只是笑笑

盯、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用“谈笑风生”说句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义,初步学习应用部分词语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配套音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继续学习16课——读课题。

2、认读生字词

3、指生朗读课文。

4、上节课我们知道,台风是——,而小星星却是——,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四人小组自学。

2、出示自学要求:说明台风的“大”,卫星的“小”;台风的“怒”,卫星的“笑”。

3、讨论交流。

(1)台风太目中无人,竟然称卫星是“小东西”。

(2)台风无知,他不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

(3)卫星将台风盯得紧紧的。

(4)台风很可恶。

(5)台风虽凶猛可怕,但人们能及早做好预防的准备工作。

(6)卫星为什么会如此自豪?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卫星的自豪?

4、指导朗读。

(1)读出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读出气象卫星的自信和坚定。

(2)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学习第八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抓住有关词语说说你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1、齐读课文,说说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2、指导“谈笑风生”的造句。

(1)说说“谈笑风生”的意思,谈话很有兴致,并很活跃有趣。课文中写台风来临时,由于人们作了充分的准备,足以抵挡台风的侵袭,所以人们并不惊慌失措,仍然正常生活,并谈笑自若。

(2)学生练习用“谈笑风生”口头造句。 作业设计:

1、用“谈笑风生”造句。

2、查资料,了解一些有关卫星的知识。板书设计: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台风——霸道

小星星——只是笑笑

作用——监视台风,造福人类

习作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2、自拟作文题,并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

3、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联系时,有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学会对材料进行整理、具有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能告诉我,你喜欢的理由吗? 现在是4月份,哪会有那些传统节日要过呢?(端午节)

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端午节,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端午节吧。

二、了解资料

1、在你印象中,你知道端午节要干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其实有关端午节有很多传说和故事,而且各地的活动也各不相同。

3、有位名叫胡瑞芝的同学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大声地来读一读,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4、投影出示:胡瑞芝同学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5、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6、指名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7、指名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端午节以及它的来历、风俗。

8、多媒体演示:赛龙舟、包粽子人们以各种形式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9、四人小组讨论:说说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和吃粽子?指名交流。

10、同学们找来了这么多端午节的资料,能不能根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相机阅读课后习作指导,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三、尝试练说

1、学生自由阅读材料,同桌交流。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3、你对介绍端午节的哪个方面的材料最感兴趣?说说理由。

4、你打算如何把你最有兴趣的材料整理成小短文?(筛选资料、学生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在具体的生活情景和语言环境中吸收、内化和整理知识。)

四、完成草稿

要求学生在阅读、筛选、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把自己想向大家介绍的端午节知识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习作5 说说端午节 名称 时间 来历习俗

重组 取舍 补充 有重点 有条理

第二课时

一、交流互评

1、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同学参与评价。

2、师出示评价要求:

(1)是否合理的安排材料;

(2)是否有条理的叙述自己选好的材料; (3)在筛选材料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特点。

3、师就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1)适当的选择 (2)合理的安排 (3)创意的表达

二、修改誊写

1、自悟自查,自行修改。

2、同桌换读,商议修改。

3、选准范例,集体修改。

练习5 教学目标:

仔细看图上的内容,想一想像什么,用打比方的句式写下来;熟背八条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照样子,练写钢笔字,在实践中体会“点”在字的不同部位的写法;讨论“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并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教学重、难点:

练习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句子,会设计自己喜欢的广告语。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用字词、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题目内容的基础上,各自仔细看图,想想与它们相似的事物,并画下来。 (2)同桌相互讨论,用打比方的句子,把上面的图意说一说。 (3)全班讨论、交流,老师指点、评议。

3、练习。(1)指名讲述。

(2)大家评论,对打比方准确、生动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讲述差的同学给予纠正与帮助。

(3)讲述之后,让学生动笔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满意的答案。

4、反馈。

(1) 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指导。

(2) 发现写得好的,用展示的方式让大家观摩学习。

(3) 找出学过的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打比方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的好处。

三、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审题。

师生谈话,弄清要求。

2、指导。

(1) 投影生字,让学生要写的这三个字了解三个字的结构。

(2)引导观察字形,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的笔画“点”

(3)指导书写“料”。

出示“料”,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点”的写法。

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几个点要写得紧凑、匀称。

学生练习描写一个“料”字。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疼”和“蒸”字。仿写时要看清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

4、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矫正。作业设计:

1、积累打比方的句子。

2、练习写钢笔字。板书设计: 练习5 打比方(比喻) ——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1) 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 (2) 学生自由读。

(3) 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大体说出意思即可,有困难的老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

同座练习背诵。用上一两个成语说句话。 反馈。

(1) 集体齐背, (2) 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带领学生明确本次毛笔字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 出示卡片,学生认读要写的两个字,并指出这两个字中的主要笔画:横折钩、横折提。

(2) 指导写“为”。

(3)出示,引导学生观察“横折钩”的“横”写得较长,且略往右上方倾斜。为使整个字显得紧凑,顿笔后下折,要往内收,钩不宜太长。 (3)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的运笔方法。 (4) 学生练写“为”。 (5) 指导写“计”。 作业设计: 背诵8条成语

用上一两个成语说一段话。 板书: 练习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说说广告

1、审题。

(1)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说说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

(3) 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2、指导。

(1)同学们,当今社会,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有不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不能来谈一谈,给你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2)老师这里,也有几则广告,你们想不想看看?

(3)播放学生熟悉的几则广告短片。

(4)你们看,这些广告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啊?

(5)是啊,广告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商品深入人心,所以它的语言必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情节要能吸引人。

(6) 在我们所见过的广告中,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是哪个?这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3、讨论。

(1) 分组讨论“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 (2) 每人在小组里说说。

(3) 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4、练习。

(1) 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 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鼓励,对说得差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5、反馈。

(1)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2) 鼓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试着设计广告。

作业设计:

给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一条广告语 板书设计: 练习5 说说广告

第17篇:《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三下)

【习作内容】

如果问到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选一样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设计理念】

本着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语文教学理念,本设计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让学生快乐地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学本领的经历,让每个学生都产生想与伙伴交流感受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心地说和写,大胆地与老师、同学交流。

2.让学生们有话可写。有创意的表达需要有内容,要启发学生从容易忽略的小事中发现趣、奇、新,感受童年生活的色彩斑斓和作文内容的丰富多样。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学会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完整,表达出从不会到会的喜悦之情。

2.在写作的过程中,能用上自己喜欢的词语,把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有趣的经历写得完整些、具体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爱好,都会一种甚至好几种本领,比如游泳、滑冰、烧饭等等。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本领,让同学们也分享自己的快乐,好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人人都参加介绍,同时要求把话说完整。引导学生大胆说,自由说,让学生思想放开,情绪活跃起来。) 师:据我了解,这些本领,有些是同学们自己琢磨着学会的,有些是在同伴的帮助下学会的,有些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的,还有的是通过拜师学艺才学会的。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么学会本领的。(播放事先录好的,张亮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用电饭煲煮饭的录像及王成刚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游泳的经过录像。) 师:大家都看得很仔细。现在我们请张亮同学和王成刚同学说说他学习烧饭和游泳的经过吧!

(张亮和王成刚说说自己学烧饭和游泳的经过。)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比较完整,把学习本领的主要过程都说了,也说了自己的内心体会,这很好。大家也很想说吧!现在请大家选一样自己学会的本领,把学习的经过和体会跟学习小组的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要求人人都说。教师巡回了解,指导部分学生把话说完整。)

二、围绕话题,正确表达

师:如果大家把自己学本领的经历写下来,在班里的习作园地交流,这样,大家共同分享,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先请同学们从自己学会的本领中,选出一次自己感到最快乐的,或是感到最不容易的,感受最深的,认真地写下来。

1.重点引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具体要求。

写之前,要求学生仔细想一想,并相互交流。如果要写好学本领的经过,有哪些需要写得详细些呢?哪些问题需要大家互相提醒的?(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把需要学生注意的问题进行整理,以下面形式出现:

大屏幕出示:友情提示

(1)要注意写清楚学的是什么本领。

(2)学本领的经过要注意一步一步写清楚、写具体。比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3)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或喜欢的词语,把自己印象特别深的,或者特别有趣的地方写得生动些、详细些。

(设计意图:变习作要求为友情提示,意在使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中明白:写作,还需要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变化,而且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帮助。)师:有了上面的提示,同学们再想想在写作的时候还有哪些困难,比如开头难,写不具体等等,教师将给帮助。

根据同学们的要求,教师给大家提供以下参考材料:

●我想向大家介绍自己学习舞蹈的经过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里组织的游泳兴趣小组

●看到妈妈从电脑里打出的字又快又好,我也想试试

●前几天,我刚刚学会了炒青菜 2.学生开始写作文。

3.学生交流习作,师生根据友情提示的要求互相点评。

点评时,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余几位同学对习作中印象最深的、特别感动的地方发表赏识意见,或者就写得不够清楚、完整的地方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赏识、讨论,把学习本领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环节说清楚,说完整,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说说、写写学本领经历的内容时,力求引导每一个学生大胆、不拘一格地说出、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学习本领的经历,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现出童真童趣。)

三、赏析交流,展现自我

鼓励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拿出来与同学交流。

1.提醒学生在朗读自己习作的时候,读好自己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在语气、语速上加以强调,以吸引同学的注意。

2.引导学生认真地听同学的朗读,要求能听完整、听得懂,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3.鼓励学生互相推选或自己推荐习作,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张贴交流。

4.布置学习园地。师生共同为本期学习园地命名一个交流的主题,如:教你学一招、让我告诉你、请分享我的快乐等。

5.指导学生认真地修改并抄写好自己的习作,鼓励学会文字输入的同学用电脑打印,并根据习作的内容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使学习园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指导学生展示赏读,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引导学生赏析自己的习作和同学的作文,能发现其中的亮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懂得展示、赏析自己的学习成果。)

【设计评点】

学生在写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先是怕写不好,不怎么愿意写。开始写了,虽然很想写得生动些、有趣些,但又往往感到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本次设计,老师针对学生的这些写作心理,首先,启发学生以黎明第一次看世界的新奇感,来看自己的成长经历,使自己学会本领的过程由朦胧到清晰,产生突然发现的感动,使作文从被动到积极。同时,通过友情提示、记者访谈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方法和过程,使学生明白:写作,需要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需要一定规范的语言。值得一提的是,杨老师还鼓励学生带着观赏的心态来赏析自己或同伴的作文,通过师生共同对学习园地的设计和布置,促使学生的习作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续,与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融合,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与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文的快乐,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第18篇:人教版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1. 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3.词语卡片

教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我们家乡有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看课件说说景区的名字。(南雁荡山、北雁荡山、敖江南几、温州楠溪江、温州中山公园、金乡海口、文成铜铃山、泰顺原始森林、瑞安玉海楼、洞头的海霞女子民兵营……)

家乡的一山一水总关情。比如小河、小溪、小山、小岭等。你想讲讲哪座山,哪条河呢? 家乡的大街小巷一定是咱们生活和休闲的好地方。你想讲讲哪条街道呢?

你也可以介绍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化。

你知道哪些在你看来很有特点,很吸引你的地方景物?如果有人请你当导游,你最想介

1 绍哪一处呢?

二、明确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打算从几个方面介绍,怎么介绍?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口头填空:我介绍的是( ),那里( )。我打算从( )、( )、( )、( )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要用( )的顺序把它们串联起来。

3.指名学生说说填空,老师引导。注意倾听,构思。

4.指名个别上台介绍。要求: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介绍。

1.小组互相介绍,提问,解答。

2.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四、全班交流。

1.学生介绍时,其他人点评或提问。学生介绍后,其他同学可以点评。点评从几个方面进行:是否按照填空的几个方面来讲。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连贯,特点是否讲清楚,段落是否有序。

2.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具吸引力的风景奖。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自己向父母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要求:

1.语言完整、通顺、尽量做到生动。

2.讲得有一定顺序。

3.重点段落要讲具体,讲明白。

教 学 过 程 (第 2.3 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家乡的一草一木无不洋溢着我们的自豪和对家乡深深的爱。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也得到了一些启发,你打算怎样介绍呢?

生:要把家乡介绍得吸引人。

生:要充满感情,让别人也喜欢我们的家乡。

生:还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让他们印象深刻。

二、指导写法

那怎样才能把景物介绍得吸引人呢?老师有几个小小的秘诀。

1.寻找景物的特点。

(1)先想一想准备介绍哪些景物。

学生互相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校园里的奇形怪状的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说说你要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完成表格。 什么地方什么景物景物特点

(把介绍的目标锁定。为以后的作文做好提纲。) 2.展开想象的翅膀。 出示例句:

(1)读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妙处。

3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

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你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象看到了水的美丽。

生:句子写得很美,把我吸引住了。

生:他们都写进自己的想象。

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

(2)小片段仿写:出示一棵大树的照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大树写具体。

(在具体的一项事物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3)评议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写法。

三、学生写作

掌握了这么多的本领,我们能写好我们的家乡。我们先想好写哪几处景物,再想一想景物的特点,然后展开想象把景物写具体写清楚。别忘了还要取个好题目呢!

四、交流评议。

1.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在交流中渗透按一定的顺序写,有条理地表达。

2.同学们,在交流中大家一定又有一些新的想法了,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第三个秘诀,那就是多修改。一会儿就请大家互相来修改修改作文。我们要颁发“火眼金睛奖”。课件演示孙悟空翻着筋斗云颁发“火眼金睛奖”。

3.在修改以后颁发“火眼金睛奖”。

4.学生誊写习作,请大家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文才奖、和进步奖。

(用评奖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在快乐进取的氛围中学习。)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寻找景物的特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

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 学 过 程 (第 4 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教 学 过 程 (第 5 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第19篇:语文A版三下《夏天好》教学设计

《夏天好》教学设计

执教:刘艺枝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收获、奇花异草、较量、钢筋铁骨、虎背熊腰”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夏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二、精读课文,指导感悟。

第一节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欣赏。

课文写了夏天哪些景物?“我”在干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

A、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B、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边读边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C、学生自由朗读,数数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

D、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夏天好,白云缠在半山腰。”要重读,体现家乡景色美。

“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啊,土壤矿石„„一书包。”要带着欣喜的感情读。

第二节

1、自由练读。

2、听同学朗读。

3、找好词好句反复读。

4、小组齐声表演读。

5、解说,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这一节从哪些方面写出夏天好?

学生自学第三节

1、有感情地朗读最喜欢的句子。

2、全班齐读整节诗。

3、自学汇报。

夏夜可以坐在树上乘凉;夏夜景色美,晚风轻轻吹,星星亮闪闪„„

三、总结拓展

1、模仿课文从其它方面说说夏天。

2、用一个词形容夏天。

3、总结: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每个季节都是迷人的,每个季节都是快乐的!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

爬山

21、夏天好 洗澡 乘凉

第20篇:苏教版三下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1 赶海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作者对赶海的怀念。写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课件出示大海的图像,学生观看,提问: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 )的大海]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海里物产丰富(引导学生补充)因此每年都会有好多人去海边旅游,在那里他们会——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设疑,让学生对本课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 暑假 舅舅

长须

抓住

逃跑 夹住 大虾 一捏

俘虏

似的 螃蟹

束手就擒

东逃西窜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区分逃、桃、挑、跳 舅:上面的“臼”要写得扁一些,下面是个“男”,舅舅都是男的。 俘:一个人,一下子被抓(爪)住了。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及时订正字音,联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5、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对赶海有什么了解呢?(赶海可以做„„,赶海很有趣)

小结:赶海是指人们在退潮之后捡贝壳、捉蟹、拾螺、钩蛏、踩蛤之类的活动。

三、精读

1、5节。

一想到赶海,作者就想到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大海,我的故乡》)课文有两节都出现了这首歌,我们来读一读,有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指名读课文

“每当”什么意思?可见赶海这件事让作者难忘呀。 一边……一边……说句话 “最爱唱”说明什么? 感情朗读

四、指导写字。作业设计:

a)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 抄写生字词语。临摹字帖 板书设计:

11 赶海

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播放歌曲《大海,我的故乡》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作者一听到这首歌,就想到了赶海这件事。

1、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2)交流。

①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

指导朗读。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同学们想想看,“我”闹的时候会说些什么话、会做些什么动作呢?看谁闹得好,说话说得好,动作演得好,“我”就带谁去赶海!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

心情变得怎样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板书:追浪花。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什么有趣的事,吸引这么多的人呐?请同学们边读课文,便把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出你的想法。交流

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海星。(板书:抓海星)“摸呀摸呀”说明什么?谁能做做动作? ②“我”捉大虾。(板书:捉大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 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出示大虾图)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海星,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海星;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3、讲读第

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第四自然段没写什么有趣的事,好像跟题目没什么关系,你们说呢?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用什么词来形容?(满载而归)

(2)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结束语: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作业设计:

1、在同学们的生活中,肯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请你们回忆一下,下节课我们交流。

2、完成本课的同步和配套练习。板书设计:

11 赶海

追 浪花

趣 捉 海星

螃蟹

捏 大虾

12 荷花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第

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写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过渡:夏天就要到了,来到河边,我们就会看到——荷花开了,看,课件出示,看到这么美丽的荷花荷叶,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欣赏一下这美丽的荷花。板书课题,齐读(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1、我们今天就跟着作者到荷花池好好欣赏一下——出示 (1) 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 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 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 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指图理解,同位做动作

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2、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1) 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 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

提示:

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

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三、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出示要写的字:“挤、蓬、骨、副、翩、蹈、昨、梦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两个字笔画较多,注意观察。

胀: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裂:上下结构,上下均等。 蓬: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逢” 蹈:左右结构,右上“爪子头”。 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记忆理解字词。

板书设计:

12荷花

花香——美丽——千姿百态——爱 一进门——荷花池 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字词。

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第

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字词,同位互相检查。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说说“我”为什么一进公园就往荷花池边跑去?

3、荷叶是什么样子? 白荷花又是什么样子?

二、精读课文,体会理解。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 “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5)、用“有的……有的……”说话

2、自学第

4、5自然段。

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

进行点拨:“我”变荷花的情景;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 风过后…… 蜻蜓、小鱼告诉我……)

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集体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板书设计:

12 荷花

花香——美丽——千姿百态——爱 一进门——荷花池

13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理解《望庐山瀑布》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幼儿班到现在背诵了很多的古诗,谁来背上两首?指名背诵古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就是唐代的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写的,你想知道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诗吗?请看图画。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理解题目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但我们学过《庐山的云雾》谁能说说庐山的云是怎样的?通过当时的录像我们知道,瀑布也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紫、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1)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2)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

三、四行诗句。

(1)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2)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播放瀑布奔流而下的声音)

(3)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5)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五、指导书写

“紫”上下一样大,上面的此不能写分家。“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用一用 板书设计: 13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 绝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绝”、“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

一、二两行诗句。

(1)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3、学习

三、四两行诗句。

4、(1)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2)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1)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2)反复练读。 (3)练习背诵。 四指导书写。

“绝”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色”。左边小,右边大。 作业设计:

用钢笔描红。

背诵课文。

抄写词语,用一用。 展开想象,扩写古诗。 板书设计:

13、古诗两首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习作 4 教学目标:

写清一件事;写好提示语;注意分段描述;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难点:

在写对话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好提示语,并能分段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例文,观察图画内容,起草、修改、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习作:

1、出示一幅著名运动员刘翔运动会的冠军后十分激动的照片,同时出示三种写人物语言的方式:

(1)刘翔()喊道:“!” (2)“!”刘翔()喊道。 (3)“!”刘翔()喊道,“!”

看看刘翔在干什么?想一想他会说什么?

2、引导学生注意三种不同说话方式中,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3、引出本次习作内容,板书:学写对话。

二、写作指导

1、谈话,这样的对话我们见过很多,哪里还有对话?

2、引出例文:有一个叫陆孝娟的小朋友和妈妈在树林里散步,碰到一件有趣的事,她把自己和妈妈的对话写了下来——请学生读例文。

3、交流:陆孝娟和妈妈聊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 指导并板书:首先要写清一件事

4、出示两篇范本:一篇为结构单一的原文,一篇是课文例文,让学生比较两篇内容完全一样的习作在写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学生在读例文,交流谈论 教师板书:分段描述 写好提示语。

5、出示课本提供的一幅画:燕子和小鱼的对话 交流;这个地方你想去吗? 听一听,能听到什么? 闻一闻,能闻到什么?

想一想:小鱼和燕子会说些什么?

6、学生小组合作,把这幅图画表演出来(尤其注意演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师生合作表演交流点评(强调动作、语言、神态)

三、逐层指导,深入写作

1、补充对话

将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来到这里的一段不完整的对话出示,让学生学着补充,合理想象他们之间会说的话,并使用恰当的提示语。

1、接着提供的开头往下,写小鱼和小燕子之间的对话。写之前,再次强调习作要求(即板书) 作业设计:

完成本篇习作

板书设计: 学写对话

首先要写清一件事 分段描述 写好提示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点评让学生明白写了提示语能使文章读起来更生动感人,标点符号一定要使用正确才能表情达意。训练学生点评文章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讲评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阅读优秀作文。

1、指名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学生点评。

(1)朗读自己的文章,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他的文章好在哪儿?什么地方还不够?

(2)指名评议。

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尤其语言前面的提示语要准确。 再请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指名评议。 指名读读自己写得好的句子。 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三、自己修改、订正。写完自己朗读还可以和同位之间交流。

1、再自己读读自己的文章,订正错别字。

2、读老师的评语,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修改意图。

3、同桌互相交换习作欣赏。作业设计:

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家给家长看听取家长意见,再修改。 板书设计:习作4习作讲评——学会修改

练习4 教学目标:

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背熟八条成语及一首古诗。口语交际——练习“约请”。学写毛笔字笔画“竖弯”和“竖弯钩”。 教学重点:

学会查词典,根据语言环境选择适当的解释。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背熟八条成语及一首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练习“约请”。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用字词、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训练要求。

2、指导

(1) 学生自由读师生的对话,想想对话中讲了哪几个意思。

(2) 全班讨论交流。什么情况下查词典?怎样查词典?(在词典中先查到词语的第一个字,再在下面排列的一串词语中找到要查的词语。)词语中有多种意思时怎么办?

(3) 学生尝试在词典中查“神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老师巡视,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 分别指名说说“神秘”在词典里的解释和在文中句子里是哪种意思,并说说自己是怎样选择的。

3、练习

(1) 学生练习查词典理解“流线型”、“大腹便便”和“绅士”三个词语。 (2) 交流查词典的结果。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师生谈话,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出示,让学生认清“章、罩、举”三个字。 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和写字要求。

指导书写“章”。出示“章”,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4)讨论:这个字关键要摆好哪几笔的位置?教师在示范中强调关键笔画。

(5)学生练习描写一个“章”字。

(6)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罩”和“举”。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静心习字。

3、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作业设计:

1、用学到的查词典的方法,预习即将学习的新课文。

2、练习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 板书设计: 练习4 “流线型”“大腹便便”“绅士” 悬针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审题。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纯(翘舌音)),同桌相互读成语。 指名朗读,注意纠正读音。全班齐读。

理解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你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成语适当讲解)

(5)练习背诵。学生再自由读成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再与同桌练习背诵。 (6)反馈。(采用集体和个别背诵相结合的方式)用上一到两个成语说一句话。

2、背诵古诗。

(1)审题: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本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解题并简介作者。

(3)指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正确,读流利。

老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学生再读诗句,说说自己已经读懂哪些词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独怜”“深树”“野渡”三个词语。

指导朗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重音。 指名试读,练习背诵。 检查朗读与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后,师生简议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四”和“包”,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中的“竖弯”和“竖弯钩”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2)教师示范书写,边示范边讲解要领。

(3)学生照样子写。

2、练习

让学生先练习写笔画,再临写“四”和“包”。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写字时要求教室里保持安静,保持正确的姿势。

3、反馈:欣赏评价作业。作业设计:

1、练习写毛笔字。

2、背诵成语。

3、说说古诗的意思。(有能力改写古诗) 板书设计: 练习4 梦笔生花

鬼斧神工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朗读要求,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和要求。注意引导孩子说话的完整性。

(2)师生讨论,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解题:什么叫“约请”?

约请的原因是什么?

你准备怎样约请?(说说约请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礼貌用语。 要说清楚约请的原因。

要确定约请的时间和地点。

3、练习。

同桌分角色演练。

选一对同桌到讲台前表演,大家评议。(评议的重点:内容表达是否正确、完整,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等)

二、总结:通过这次口语交际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练习写“约请”

板书设计: 练习4 约请——礼貌用语 原因、时间、地点

三下教学设计语文
《三下教学设计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