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欣赏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6 07:52:1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欣赏课《樱花》教学教学设计

欣赏课《樱花》教学教学设计

欣赏课《樱花》教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的人民格外喜爱它,它又是日本的国花。每年花开时节,日自己民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自己民爱花、争先观赏花的情景。

歌曲为一段体,只有14小节。在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 ”(

3、

4、

6、

7、

1、3)上构成,句尾“4—7—4—3”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大跳音程是其特有的风格。44 拍级进式的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常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自己民。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2、激发同学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音乐的愿望。

3、启发同学以各种方式来表示樱花的美、表达对樱花的热爱。

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相辅。

2、引导同学用多种形式发明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钢琴、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强调课堂的奖励规则,激发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3、师生口号:(师:快乐课堂,生:你我共创!)

二、导入教学

1、播放电影>片段,(里面有樱花飘落的美景,有动感的音乐和舞蹈。)引导同学边观察画面边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模仿影像中的舞蹈动作动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同学看到樱花飘落的情景又可以进行热身运动!)

2、引入樱花的介绍。

3、引入歌曲的初步欣赏。

三、学习新课,展开主题

1、课件出示歌曲词谱,介绍歌曲。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歌曲《樱花》,感受歌曲的情绪。

引导同学说说歌曲的情绪,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优美、抒情)

3、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词。提醒同学哼唱时必需注意歌曲的情绪!

4、跟课件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5、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6、简单介绍日本的民间“都节调式”和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在此过程中简单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并对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跟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用投影仪出示任意几首歌曲),让同学了解这种奇特落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也以此来激发起同学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音乐的欲望!

7、播放歌曲《樱花》和《五木催眠曲》(这也是一首日本的都节调式歌曲),尝试品味日本特色音乐的韵味。

8、再次欣赏歌曲(以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欣赏),启发同学说说听后感受、感想。(提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四、深入拓展,评价验收

引导同学边听音乐的边讨论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文学、诗歌、绘画、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对樱花的赞美和热爱;也可以谈谈欣赏歌曲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先展示组里认为较好的一种方案,假如时间允许的话也可展示组里的其他方案。)

推荐第2篇:欣赏课 《赛马》教学设计

欣赏 《赛马》教案

赤湖中心小学 林金铃

[教材分析] 《赛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文艺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二胡独奏曲《赛马》是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黄海怀创作的。作品取材于内蒙古民族音调,描写了内蒙古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段体曲式。2/4拍,速度稍快。第一段音乐热烈奔放,以坚定有力的强音和急促的音型,宽紧相间,刻画出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欢腾场面。内蒙古民歌《红旗》是乐曲的第二段,曲调兴奋昂扬,抒发了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之情,用二胡特有的演奏技法,和充满激情富有特色的旋律,把人们带入辽阔而美丽的草原。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热烈欢腾的赛马情境又展现在观众眼前。

[教学内容] 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 [教学目标]

1、(情)通过《赛马》一课的学习,能体会到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的欢乐与对生活的热爱,坚定自己对理想的追求

2、(过)通过问答比赛,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及学习兴趣,随音乐自由表现,提升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3、(知)学生通过《赛马》这一乐曲对蒙古“那达慕大会”及二胡有所了解,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赛马》的音乐形象和情绪特点。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段落的情绪变化及对乐曲的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木棒,课本

[课型] 音乐欣赏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律动导入

1、同学们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声中走入教室 师生音乐问好

2、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师生:《我是草原小骑手》

3、师生随音乐《我是草原小骑手》进行律动表演,模仿骑手,射手,摔跤手的动 作。

4、同学们真像是英勇的草原小勇士,那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来一次“草原之行”一起去看看内蒙古草原上的“那达慕”大会,看看那里的蒙古勇士们在大会上都进行了哪些比赛?

5、展示“那达慕“大会的图片,视频,老师在旁解说

设计意图:一边复习歌曲,唤醒学生对草原骑手的记忆,一边进行律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创设草原大会的情境,导入新课。对“那达慕”进行介绍,也对接下来的情景创设进行铺垫。

三,初听乐曲,感受表达的画面

师:现在,同学们和老师已经来到了“那达慕”大会的现场,各项激烈的比赛正激烈进行着。这次的草原之行,老师将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我们边听,边欣赏“那达慕”大会上的一项重要赛事,与此同时,老师将设下的三个小关卡,分小组进行问答比赛,答对的同学,该小组能获得小星星,回答正确最多的小组还能获得老师额外附赠的小礼物。

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喜羊羊队,沸羊羊队,懒羊羊队,暖羊羊队),进行问答竞赛

2、进入第一关,初听整首乐曲,猜一猜,我们看到的会是什么比赛?展示各项比赛图片,可以根据比赛图片进行选择,学生抢答,回答对的学生获得星星

3、再次聆听乐曲,展示乐器图片,聆听不同乐器的音效,说一说,这首乐曲是哪种乐器演奏的?

4、简单介绍二胡和二胡独奏曲《赛马》

四,听赏第一部分,感受紧张节奏

师:同学们成功的通过了第一个关卡,并且与老师一起认识了二胡这一乐器,现在 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关卡,带着乐曲,来细细品味今天的赛马比赛吧。

1、播放《赛马》第一部分,回答,这是哪一个环节,为什么(展示赛马的各种图片)选择图片进行回答

2、再听一遍,第一部分,说说表达的情绪,像什么声音(马蹄声)

3、展示第一部分的主旋律谱,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唱主旋律,感受激烈的节奏

4、老师拿出音乐百宝箱,展示不同的教具,请同学们说说哪种声音最像马蹄声?(双响筒)

5、奖励给回答正确的同学使用双响筒

6、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由慢至快,打击主旋律节奏,感受赛马比赛热烈激昂的节奏。

五:听赏《赛马》第二部分 感受旋律变化

师:好,现在同学们先把手中的小木棒和乐器收起来,我们准备进入第三关,也是最后一个关卡了,还没回答的同学加油了

1、播放赛马的第二部分,展示赛马图片,选择乐曲所表达的环节

2、再次播放第二部分,说说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是否有重复呢?

3、展示第二部分的主旋律谱,老师哼唱,再次请同学们回答

4、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唱旋律,拿起手中的乐器,小木棒一起打节奏,感受其中得意的情感特点

5、再次聆听第二部分,请同学们说说还有那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重复的时候是否有不同

6、同学们起立一起动一动,随音乐起舞

7、X组的同学,通过团结合作,运用集体的智慧,终于获得本次问答比赛的胜利,老师和同学们也欣赏了场非常精彩的赛马比赛。

六:播放动画《赛马》视频,同学们自由表现

师:今天的草原之行即将进入尾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次回味一下这场精彩激烈的赛马比赛

1、播放,《赛马》动画

2、再次播放动画,请同学们自由表现(打节奏,创编动作„„)老师进行动作指导

七: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我们今天的赛马比赛就结束啦,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通过了老师为你们设下的三个关卡,和老师一起感受了这场热烈的赛马比赛。

老师想问问大家,随着关卡难度的不断加深,是什么,让你们成功的通过了老师的关卡呢?

1、引导学生说出 获胜的关键是团结互助,是同学友爱

师:对啦,是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有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更好的收获知识,一句俗语说道,一只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这便是团结的力量,这,便是我们“新八德”里的 友学

小木棒就是优胜小组获得的奖品

3、同学们在《赛马》的音乐声中舞动着离开教室

推荐第3篇:《宝莲灯》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宝莲灯》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年级:五年级下册(人音版)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欣赏动画片《宝莲灯》的插曲是人音版教材第十册第三课内容,包括《天地在我心》和《望月节》二首。歌曲《天地在我心》为三段体,由男高音独唱,旋律优美抒情,抒发了沉香思念和深爱母亲的真挚感情。《望月节》是动画片中的配乐,由女声主唱,辅以乐队和人声的衬托。整段音乐都是以同一音调为基础,多次变化出现,同时在伴奏中还运用了电子合成器,营造了神话的神秘氛围。 学生情况分析:

1、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还需要老师的引导,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认真地聆听和积极的思考,进而以自己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设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寄托,启发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教育学生学习沉香的精神,做一个孝敬父母、不怕困难、勇敢自信的好孩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续编故事,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简单了解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和电子合成器,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二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教学重点:

欣赏二首插曲,熟悉音乐及主题思想,感受其音乐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欣赏进行唱续编故事,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的表现出来。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效能。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对音乐初步感受的浓厚兴趣,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自由讨论对音乐进行分析与描述来理解作品,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欣赏中得到熏陶与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整堂课由“创设情境——欣赏音乐——分析理解——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构成,将聆听、唱歌、创编融合在一起,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表现,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对学生良好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教学媒体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利于音乐欣赏与音乐表现创造的整合,有利于与非艺术学科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节省了板书、换磁带、搜索等时间,使课堂内容大大增加。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P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通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有感而发的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欣赏

1)教师课件出示一盏莲花灯:这是什么? 学生很惊奇,七嘴八舌地说出来。 师:这就是传说中的宝莲灯。

2)老师有感情地讲述《宝莲灯》的故事:天宫中的三圣母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她喜欢上了人间的一位名叫刘彦昌的书生,因而触犯天规被其兄二郎神压锁在华山底下,三圣母的儿子沉香长大成人后,从土地爷的口中得悉自己的身世及其生母被陷囹圄的悲惨遭遇,立即带着母亲的宝莲灯逃离天宫,来到人间,决心救出自己的母亲。在孙悟空的指点和帮助下,沉香以顽强的意志过人的勇气,历经磨难和考验,终于战胜了阴险残暴的二郎神,救出母亲,母子得以团聚。 3)今天,我们就通过音乐去感受沉香救母的故事,体验幻想的无穷魅力。(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宝莲灯》)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一盏莲花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在此情境之中有感情的讲述《宝莲灯》的故事引出欣赏课题。

(二)欣赏歌曲、分析表现 1)初听《天地在我心》

学生聆听动画片《宝莲灯》中的插曲《天地在我心》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音乐) A、歌曲是故事中的哪个角色在演唱?

B、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 (答案A、歌曲是故事中的沉香在演唱。 B、歌曲是男高音独唱。) 2)复听《天地在我心》

师: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再听一遍 (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C、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乐段的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合作性学习:听完歌曲后学生对照问题自由讨论做回答。 4)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C、歌曲分为三乐段。第一乐段表现了魂牵梦萦、思念母亲的痛苦心情;第二乐段表达“我”战胜邪恶,劈山救母的坚定决心;第三乐段气氛宁静,情绪由激动转为平和,蕴含着对自己拥有的力量的自信和对光明的未来的向往,表达了沉香思念和深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5)再听《天地在我心》

师:刚才在欣赏的时候一些同学都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了,现在把自己当作沉香有感情地放声歌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频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直观地聆听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围绕老师的问题分析歌曲,同时通过将自己当作主人公体会歌曲的感情。

(三)音乐知识、过渡导入 1)再听《天地在我心》

老师提问:歌曲中除了歌声以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动物叫声、风声、雨声„„

师:动物叫声、风声、雨声、神奇的棍声等等,这些都是由电子合成器制作的电声音乐,它往往给人一种神秘感,使人产生幻想。(课件播放风声、雨声、神奇的棍声等等。)什么是电声音乐?什么是电子合成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2)介绍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和电子合成器(课件出示电子合成器图片及解释)

电子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应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的音源进行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钮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3)师:沉香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艰难的前进着,他翻越重重大山,淌过条条大河,历尽艰辛万苦朝着救母的方向奔去,突然前方亮起了一团火焰(课件出示),这是什么? 学生瞪大了眼睛。

师:接下来欣赏《望月节》就知道了。(多媒体课件出示《望月节》)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电子合成器的图片演示,让学生直观的学习电声音乐知识,并根据电子合成器模拟的风声雨声产生联想,导入《望月节》。

(四)欣赏乐曲、即兴舞动

1)老师介绍:在影片中,这段音乐是神话中的部落民众因二郎神“一手遮月”而恐惧,在举行祈拜仪式以免灾祸的场景的配乐,由女声主唱,辅以乐队和人声的衬托,营造了神话传奇的神秘氛围。在欣赏时请同学们仔细体会电子合成器营造的神秘意境。(多媒体课件出示)

2)学生聆听音乐。(多媒体播放视频音乐)

【设计意图】首先老师介绍,让学生体会电子合成器营造的神秘意境,将欣赏和幻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1)师:沉香救母获得了成功,母子终于团圆。他们团圆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谁能够接着续编故事? 2)探究性学习:学生自由发挥,续编故事。

3)鼓励学生,老师小结:大家的想象力十分的丰富,希望你们开启聪慧的大脑,大胆的想象,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内容启发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道幻想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寄托,由此激发他们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推荐第4篇:《梁祝》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课《梁祝》教学设计

年级: 地点: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梁祝》选材于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创作的标题性音乐。这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作品共分为十六个小的标题,演奏时间为26 分钟。教材将作品放在“音乐与戏剧这一单元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因此对于本首乐曲的教学将用3-4 课时完成,首先用2- 3课时采用分段聆听、对比聆听的方法,分步骤地解决乐曲中需要学生聆听和了解的内容,然后再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完整聆听乐曲,以解决学生长时间聆听音乐的疲劳感和茫然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欣赏之中。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帮助学生从听觉上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音乐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性地领略《梁祝》的主题动机与越剧唱腔的关系。

2、通过对比速度、节奏、、力度、演奏乐器这四种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同一主题,在乐曲的不同段落所呈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以及作曲者不同的表现意图。

3、通过视、听结合,让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舞蹈、戏剧这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梁祝》这一音乐主题的不同表现。教学内容:

1、聆听小提琴协奏《梁祝》的音乐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了解作品的艺术成就

4、了解作者:陈刚、何占豪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让学生能够记住音乐主题。

推荐第5篇:高中英语阅读欣赏课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欣赏课教学案例设计

一、案例实施背景

任何语言的习得和学习都离不开大量阅读的实践。许多教师也意识到高中阅读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用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微技能。当然这样做的目的确实也提高了学生测试性阅读的能力。如阅读前讲解重点生词或词组,阅读中找main idea, 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学生理解阅读,呈现表格,运用复述,角色扮演,采访等不同形式来开展阅读任务。以上虽均衡了话题及功能两方面,但这些方法仍只停留在字,词,句及其他细节的表层理解上。要想真正让学生内化阅读材料,除了表层的理解外,阅读也要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层理解和文化内涵。这点我们可以从语文学习上得到启示。《英语新课程标准》就阅读的知识性和欣赏性上提出了指导思想: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就是要关注说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从而加深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除了训练测试性阅读之外,需要大量的欣赏性阅读材料来补充教学。教师应该冲破词汇,语法的束缚,在阅读中突出技能渗透的同时,应将课文阅读教学提高到欣赏性阅读的美学高度,真正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为高一NSEFC Book 1 Unit 4的reading task。作为地震内容的阅读补充材料,它是著名作家Jack London的笔下之作。以一个目击者的身份,介绍了旧金山大地震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地道优美,描述性较强。重点是欣赏阅读中训练略读和查读两大阅读微技能,逐步加深对旧金山地震及细节理解,并对地震中发生的一切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情感态度,体会人们地震后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本课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paraphrase 课文中的几个句子如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es.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较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有着更强的求知欲。不满足单一的课本教材学习,具备对于兴趣的话题会去网上搜索知识来获得信息的能力。半个学期的英语教学已经让他们意识到高中英语阅读不同于初中的手把手阅读,更多的是他们自主思考,对疑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本次欣赏性阅读材料是美国文学原著,他们也是第一次碰到,有些句子理解上比较难,注意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另外为了帮助学生逐层进行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识水平,注意因材施教。

四、案例实施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1.教师用播放San Francisco的音乐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what is the song about? 去欣赏.( Now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After listening, tell me What the song is about) 2.然后问问题:

What country is it in? In what part of the country does it lie? PPT呈现一张地球板块分布图,并让学生说出旧金山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San Francisco lies where the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eet.The two jump and an earthquake may be felt)

教师自然引入:This was just what happened in 1906.由于学生刚学过唐山大地震的相关知识,了解板块运动会引起地震,图片即或学生原由有背景知识,为下文的阅读做好铺垫。

(二)pre-reading:预测全文。

浏览题目 the story of an eyewitne呈现两个问题帮助学生预测大意。

Q1: What does an eyewitne mean? Q2: If you were an eyewitne, what would you see and hear during the earthquake? 播放一短视频让学生用几个句子来描述所见所闻。

学生一般都这样描述: The world was at an end! The bridges cracked and broke; the people were killed; buildings were destroyed…The houses were shaking and then the buildings collapsed and were destroyed; Everything was in ruins…..

predicting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微技能,目的是让学生猜测文章可能会讲什么。提前预测能够更快激活学生脑中原有的图式,帮助学生更快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唐山大地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震前,中,后发生的有所了解,让学生用句子或小篇来描述所见所闻符合有效的输入---输出的英语学习规律。当然直观的视频教学也更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这环节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找到作者在旧金山地震中的所见所闻。

(三)Skimming Q: What did the author see and hear? 划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句子。

Skimming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的一种阅读能力。本文的中心就是地震后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可跳过某些细节,围绕问题,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引导读读段落的段首或段尾。该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如何进行略读。

(四)Scanning Q1: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author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Q2: Can you find an adj to describe how the people felt about the earthquake? Why? Scanning称扫读或寻读。目的是找出某些特定信息或回答阅读理解题所需要的事实及依据。在对通篇文章疏而不漏的快速扫描中,迅速定位信息点,而和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可一带而过。该阅读材料文学性强,所描述的细节也很多,学生很难以找出一主线去分析地震景象。以上的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这两个问题十分有效地让学生去思考人们在震中和震后的感受。通过第一个班的教学,笔者发现可以先将Q2提前解决。因为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人们的感受。They are kind, sad…教师顺势抓住学生的思维,马上问Why? Can you find some sentence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进一步提升问题的本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很快也能找到支撑的信息:They helped one another climb the high hills around the city.Never in all San Francisco’s history were her people so kind as on that terrible night.第二个班级教学中说到人们为什么很悲伤难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有人说他们失去了家人,亲人,朋友;有人说他们失去了房子,无家可归;由于课文中的一句话还能证明他们可能会由于失去财产和至爱而悲伤。我也趁机问学生: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e sentence? “whole families put everything they owned and could save into wagon”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they may lose poeions and beloved ones so they are very sad.然后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你能在文中找出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么?其实这也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参与和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五)Careful Appreciation 1.Discovering structure 让学生观察以下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重复和排比的修辞现象。 1) San Francisco is gone.2) Its businees are gone.3) The factories, hotels and palaces are gone too.1) 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es.2)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3) A list of all those killed will never be made.让学生文中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能体会其中的情感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What did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by using these sentences? 2.Paraphras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A list of buildings undestroyed was now only a few addrees.让学生第一次做意译,先渗透一些paraphrase的技巧:可以使用句子中的同义词、反义词,注释性说明,改换说法,倒换顺序等。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brave, library, addre等的同义来意译。 3.Comparative reading NSEFC Book 1 Unit 4中前后两篇阅读文章“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和“The Story Of An Eyewitne”虽然都是描写地震,但风格截然不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体裁风格,教师设计了一表格来进行对比阅读。 Tangshan earthquake San Francisco earthquake Main idea Details Point of view Response of people Where the writer shows more feeling

(六)布置作业:写一篇描写台风之后的小短文the story after a typhoon。 本单元中心是自然灾害及自我保护,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写家乡最常见的灾害台风之后情景。

五、课后反思

本课以任务型为教学原则,本案例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学习者“学”的角度设计的。通过小组活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学生的每一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较好地体现有效性的教学。教学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意思,使学生体会地震后人们相互帮助并勇敢面对的精神。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用自己准备了录音和图片自然衔接,时间短但有效能引起学生兴趣,猜测旧金山地震的相关内容。在各个环节中能运用激励评价和过程评价来鼓励学生去说。

不足之处是在于很多设计问题难度过高,教师一开始没有预料到,直到第一个班级的教学发现诸如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去意译有很大困难,A list of the brave men and women would fill a library.问题给出后一片沉默,即使是程度比较好的同学也是难以入手。到了二次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的同义词去替换解释。In what kind of situation are they called brave people? What does “library” mean? 这两个问题的铺垫较好地处理了教学难点。在今后类似的教学过程中,我想可以提供几个选择项,降低难度,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

教无定法,高中阅读欣赏课也不例外。阅读可分导入,快速阅读,表层理解,深层理解,欣赏,拓展等步骤进行。但教学过程不能只将重点放在处理词汇或讲解句子上。阅读欣赏课可对开设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阅读欣赏课的文学作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阅读中启迪学生思维,由表层及深层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推荐第6篇:谈谈欣赏课的教学设计特点

1、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依靠课文原材料反复多次聆听。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在听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并对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加以对比,分析这样运用的好处,这样对于理解音乐作品很有帮助

2、视听中应多加运用视听器材,如:录音带、电脑多媒体、网络等设备,以及配合教学所用的图片、实物等,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助于欣赏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3、通过打击乐伴奏,肢体律动来加强音乐记忆。例如:歌曲《小白船》是一首典型的三拍子歌曲,在欣赏中如何引导孩子关注并感受三拍子荡漾的韵律感呢?那么打击乐伴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初初感受音乐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哪些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孩子根据歌曲情绪和拍子的特点,学生会选择碰铃、串铃、铃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教师再引导孩子用准确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通过这种音乐表现方式来加深对歌曲的感受。很多少数民族的乐曲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孩子的自我表现欲望又非常强,其鲜明的节奏经常让孩子们不禁手舞足蹈,跟着音乐雀跃起来,但这种舞不应该是无目的,无选择地舞,这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欣赏三下《阿细跳月》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其特有的节奏型,并在最后两拍中加入跺脚、拍手、踢腿等富有彝族风格的动作,不仅让孩子乐在其中,也更加深了音乐的记忆。在欣赏一下《运动员进行曲》中结合律动,跟节拍进行踏步走与队形变化,不仅加深了孩子对音乐的记忆,也进一步让孩子感受了进行曲的风格。这样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又能让学生进入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

4、通过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音乐形象。小学音乐有许多歌曲都有明确的故事情境,如:《雨天等妈妈》,就讲述了雨天孩子盼望妈妈归来的急切心情。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稚嫩却真情流露的表演,将歌曲中的情绪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也进一步巩固了孩子对歌曲音乐形象的记忆。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通过音乐欣赏,引领学生寻求真善美的音乐境界。

推荐第7篇:刀娅欣赏课教学设计《捉迷藏》

《捉迷藏》 昭阳区二小:刀娅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演奏的乐曲——《捉迷藏》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着装要求:无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这首钢琴曲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游戏导入部分的提问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用心仔细聆听作品。并因此引发了关于音乐作品的情绪、结构等方面的讨论。这样的聆听方式,孩子们能记住某个节奏、跳音的变化,来全面感受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在让学生听得过程中做游戏,这样更能加强音乐的记忆。

教材简析:

歌曲《捉迷藏》是丁善德为我国儿童谱写的钢琴套曲之一。这首乐曲时快时慢、时强时弱、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时那种碰抓跌撞、逗人发笑的有趣情景。通过聆听体验歌曲充满童趣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形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描绘出新中国儿童的聪明伶俐、健康活泼的形象。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色彩,并用乐器再次来表现捉迷藏时的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能够感知、理解音乐言语的特征。

2、亲身实践游戏,感受音乐变化以及音乐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亲身实践游戏,感受音乐变化以及音乐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知、理解音乐语言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同学们,老师想请几个同学和我做个游戏,请同学们猜猜看,我们做的是什么游戏? 生:捉迷藏

二、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这首曲子,就是表现这种游戏捉迷藏,那猜猜《捉迷藏》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钢琴

师:猜对了!那么,你能说说你在音乐中想象什么吗? 生:音乐中有几句较慢的、有较快的,好像有个同学在蒙着眼睛找其他同学,当他听到旁边有点动静时,就加快步伐捉人。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更精彩的想象吗?

生:让想象到:有个同学在找的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找到,后来找到一个同学后,就你追我赶的,他们玩得非常开心。

生:有一段很慢的旋律时,让我感受最深,让我想到他们做完游戏后,非常高兴,手拉手在在跳圆圈舞。

生:哪个顽皮的孩子在蒙眼的孩子背后去轻轻拍一下又迅速地逃开,这样来惹他逗他,还几次都差一点点就被抓住,弄得大家都很紧张又兴奋。

师: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为我们表演一下捉迷藏,一个同学用红领巾蒙着眼睛找人,另一个同学躲起来。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的表演? 生:我觉得可以让他们跟着音乐再来做一次,被蒙住眼的同学在开始的时候动作要稍微小一点,慢慢的去摸,当察觉到有动静时,应该把动作做大一点,因为刚才听的音乐中,是由慢到快的,

师:播放音乐,学生做游戏。同学们哪个同学再来说说,这次他们两做的游戏和刚才那次有什么区别? 生:这次游戏,我就能感受到游戏过程中的紧张感啦。

师: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捉迷藏这首钢琴曲独奏,其中一些快慢节奏,这样听上去也显得更紧张兴奋的感觉。

三、再听歌曲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初了解歌曲有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变化。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听一听,这次一定要听得更仔细些。然后全班分成几组,每组要随着音乐来玩玩捉迷藏,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捉迷藏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变化。看看哪组做得最生动形象。

四、拓展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想不想看看我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是怎么演奏呢?

欣赏钢琴独奏《捉迷藏》视频。我们不仅可以用游戏来感受,还可以用乐器来表现。

1、以组为单位,每组分发不同的乐器

2、播放音乐,让学生们跟着音乐用乐器来表现捉迷藏时的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变化。

五、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老师和你们一起边听歌、边做游戏,也非常开心,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和身边的小朋友们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下课。

推荐第8篇:教师资格音乐备考:欣赏课《思乡曲》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音乐备考:欣赏课《思乡曲》教学设计

最强推荐:2015年云特岗教师笔试辅导课程

不得不看:2015年云南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资料

课题:《思乡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2.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3.知识与技能:了解音乐家的创作背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分析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诗,有哪位同学能起来朗诵一下?(出示余光中的小诗《乡愁》) 如果咱们给这首诗配上音乐的话,你觉着用什么样的音乐合适呢?(提示速度,力度,速度缓慢,略带忧伤) 老师带来了两首乐曲,同学们听一下,你觉得用哪段音乐比较合适? 为了检验大家的选择,我们结合《乡愁》这首诗配上这段音乐表现一下好吗?(配乐朗诵) 二.新授

1.大家想知道这首背景音乐的名字及作者吗?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思乡曲》,作者是马思聪。(出示马思聪的介绍)马思聪: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就是他的作品,《思乡曲》是马思聪1937年创作的《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在*期间他惨遭“四人帮“迫害,被批斗,无奈出国,一直没有机会回乡。 回家的路是那样的遥远,而回家的心情却是更加的炽烈,马思聪病了,长女给他寄去中药,引起了他的思乡,就连在北京带去的一斤普普通通的枸杞子他也舍不得吃,放在冰箱里。回家成了老人魂牵梦绕的词,然而就在老人75岁高龄准备回家的时候,不幸在一次心脏病手术中 突然离世,回家成了老人永远的心结。(点击思乡曲主题音乐,配乐朗读这一段) 下面,让我们一起融进老人的心声,去体会一下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吧!(完整聆听作品并出示问题,1)乐曲中有没有你熟悉的旋律?2)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到第三部分音乐时,轻声问学生:这段旋律同学们在前面听过吗?) 3.刚才大家通过聆听,感受到了前面的这段旋律在后面出现过,在语文上,我们把他叫做什么?(首尾呼应)大家通过聆听觉得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出示ABA图谱) 4.下面请同学们重点听一下第一部分,注意:这部分音乐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是怎样的?这样的速度和力度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体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速度慢,力度弱,比较抒情,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5.下面请同学们重点听一下第二部分,注意:这部分音乐速度是怎样的?力度是怎样的?这样的速度和力度带给你怎样的情绪体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速度快,力度强,显得略为激动,感觉作者的思绪如海水般汹涌澎湃,在回忆故乡) 6.下面请同学们重点听一下第三部分,注意,这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什么异同点?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相似,但速度更慢,显得更为缠绵,就像在回忆童年时光,追忆往昔的岁月和欲说还休的乡愁)

7.让我们把乐曲完整的欣赏一遍吧!(欣赏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演奏视频) 8.我们感受到老人的思乡情怀,大家愿意把思乡的主题旋律演唱一下吗?(先用“啊”来模唱,再唱音符)

推荐第9篇:影视欣赏课《父与女》教学设计

影视欣赏课教学设计

——《父与女》

年级:三年级 单位:宝成小学 主讲教师:刘璐

一、教学背景:

1.电影背景介绍:

《父与女》是英籍荷兰人米切尔〃德〃维特2000年创作的一部动画短片,此片为他夺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这部8分钟的小片子,情节朴实、简洁,画面虽不华丽但极其写意,大量使用毛笔笔触以及绘制线条的感觉,没有花哨的镜头转接,只是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安静的故事。简单的手风琴伴奏,悠扬地把欢乐或者悲伤全部表现了出来。

2.电影内容情节: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对父亲的深深眷恋和执著的等待。 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父亲与女儿拥抱告别,转身离开。走到船边,父亲忍不住回身再抱抱女儿,不舍地登上了小船。女儿在湖边静静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

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春夏秋冬,风雨无阻。

在女孩孩童时代,她会经常去等父亲回来,即使狂风呼啸,也无法阻止她前进的步伐;长大后的女孩有了自己的伙伴,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她依旧期盼着父亲的归来;而恋爱之后,路过湖边她也不忘转过头看看远方。

时间流逝,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步入中年的女孩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对父亲的感情又增加了,她带着孩子坐在河岸一直眺望着,等待着;就像花草会凋零,女孩也变成了老婆婆,骑着自行车都晃晃悠悠的了,仍然坚持来到河岸等父亲归来。

垂暮之年的女孩已经蹬不动自行车了,可她依旧会迈着蹒跚的步伐来到父亲离去的地方,而陪伴她几十年的自行车也无力再坚持,终于倒下了。她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草丛中,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她默默地凝视着,走到小船里躺下,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恍惚间女孩看见了自己等待了几十年的父亲,她兴奋地冲向父亲,仿佛又回到孩童时代,父女二人深情凝视彼此。最终,她如愿依偎在父亲的怀抱里。

3.影片和语文教材的勾连点: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为“亲情”,单元中三篇课文都是围绕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展开。而《父与女》这部影片也是讲述了父女之间的亲情,这正是影片与教材的切合点。因此,影视教育既可以借助于语文教学,从而更好地理解影片的真谛;又可以服务于语文教学,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课文主旨。

二、教学目标:

1.这部影片紧扣“亲情”这一主题,着力表现父女之间深深的爱,而“孝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欣赏这部影片,旨在教育学生明白父母对于子女深深的爱,结合“亲情”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2.影片中的女孩在等待父亲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这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在的学生意志力薄弱,迎难而退,通过欣赏这部影片,旨在教育学生凡事贵在坚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3.影视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新型模式。通过此次影视欣赏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影片,在观影的过程中分析、学习、感悟,终有所获。

三、教学方法及主要过程: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家里都有什么人?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影片,内容也与家人有关,片名叫做《父与女》。

2.了解影片背景,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影片内容的设想。 3.欣赏影片。(8分钟)

4.请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内容。(电影中没有语言,学生可以随意发表自己对于电影的看法,不受限制)

5.再次欣赏影片。(教师以旁白的形式将导演想表达的内容复述出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影片)

6.在深入了解影片的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自己观影后的感受。(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

7.总结学生发言,并出示关于亲情的文段,与学生共同品味。 8.布置作业:

(1)试着把你观看《父与女》后的感受写下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欣赏影片《和你在一起》、《暖春》。

四、教学总结:

此次教学的效果良好,基本实现课程目标。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基本上都能抓住主题展开分析交流,并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学有所获。

推荐第10篇:《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五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认识乐器。

师:钟老师知道,我们班是乐器班,对乐器的了解一定不少,下面就考一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点课件出示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听听它的声音。

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长笛音色明亮、活泼。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单簧管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定音鼓浑厚,有力。

2、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

师:这七种乐器的音色都有自己的特点,你都记住了吗?下面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世界里听一听,它是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交响童话和童话故事有什么区别呢?谁知道?(用乐器来表现童话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既有音乐、又有故事旁白),让我们听一听,每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音乐表现的是谁?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明快 师:这段音乐是描写谁的?(彼得)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小提琴),在这个故事中,小提琴所演奏的音乐代表的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彼得。

2、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

下面,听音乐看老师,谁来了?(小鸟)所用乐器是?(放音乐)感觉小鸟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快乐、高兴的)

3、欣赏描写小鸭子的乐段。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 接下来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双簧管)猜猜是谁来了?(放音乐)

4、欣赏小鸟和小鸭的争执:

哦,小鸭子来了,小鸟和小鸭之间发生了什么?音乐在速度上起了什么变化?这时出现了那两种乐器的声音。(放音乐)(两种乐器交替出现)作曲家用音乐生动的刻画出了这样的情景,真棒。

5、欣赏描写小猫的乐段。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就在小鸟和小鸭子争论不休的时候,猫来了,从音乐中,你想像出小猫是怎么来的吗?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猫的形象呢?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听音乐)(回答:单簧管)

6、猫捉小鸟:

猫来了之后,她想干什么?你能听出几种乐器?分别是什么?(放音乐)

7、欣赏描写老爷爷的乐段。音色浑厚的木管

接着往下听,这里所用的乐器和之前的乐器一样吗?(大管),为什么用大管来表现老爷爷的形象呢?(声音低沉,走路缓慢)所以很适合表现老爷爷。评价:哦,你们对音乐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老师。

8、老爷爷和彼得。

收悉的音乐再次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这回你又听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势。(放音乐)(双簧管、小提琴)

9、欣赏描写狼的乐段。注意,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放音乐)能用你的表情来告诉大家吗?(恐惧、害怕)全班同学一起来做恐惧害怕的表情。

评价:你们不当演员太可惜了。

哦,可怕的狼来了!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圆号),圆号表现了狼的形象。

9、狼吃鸭的乐段:

接下来狼会有什么举动?又出现了那些乐器的声音?(放音乐)评价:你是个专心的孩子。可怜的鸭子被狼给吃掉了。

10、欣赏描写彼得和小鸟抓狼的乐段。

大灰狼的出现,使故事变得越来越紧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听听这段音乐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做出相应的演奏姿势。(放音乐)。

刚才的音乐中还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猎人)他的枪声用了什么乐器演奏?(定音鼓)板书

通过彼得、小鸟和猎人的努力,终于把狼给抓住了。你觉得彼得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勇敢)

四.连线练习:

音乐听到这,我们的故事也结束了,通过欣赏这首交响童话,你知道每种乐器所代表的角色是什么吗?

1、请两位学生上台找出与角色中相对应的乐器。

2、其他学生,在书本上将每一件乐器与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六、表演:在这么多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能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吗?(多生表演)

七、小结:这首交响童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还想不想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下节课再次细细的品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彼得与狼的视听网址,回家后可以上网听一听,还可以把这首交响童话边说边表演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

第11篇:刀娅欣赏课教学设计《吉祥三宝》

《吉祥三宝》 昭阳区二小:刀娅

教学内容:欣赏演唱歌曲《吉祥三宝》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 着装要求:无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对独特的东西有很大的好奇感,模仿能力也很强。这首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有限的记忆。音乐欣赏课就是运用聆听,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不同的人声,加深音乐的记忆,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在音乐欣赏课上,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在获得美好音乐的享受时,通过亮点来记忆音乐。

教材分析:《吉祥三宝》是一首一家三口对答式的蒙古歌曲,曲调简单,歌曲中一家三口温馨幸福的对唱传达出来的家庭和谐与美好,很打动人。歌曲中的太阳,月亮、星星、花儿、果实、爸爸、妈妈和孩子,虽然是造化使然,但其中的亲情与至爱却唯独人类所独有,别致的编曲和RAP的蒙语开场,让人耳目一新,温馨和谐的美好氛围,让学生感知亲情。

教学目标:

1、聆听《吉祥三宝》,并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领悟歌曲内涵,珍

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能听辨童声、女声、男声三种人声,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人声。

3、能准确划分《吉祥三宝》歌曲结构,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辨童声、女声、男声三种人声,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人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划分《吉祥三宝》歌曲结构,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师生问好,同学们翻开课本22页,我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上节课学的蒙古族名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孩子们唱得真棒!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在座的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家,谁愿意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呢? 生:我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生:我家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 生:我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生:我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外婆

二、初听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伙伴,她可幸福了,他爸爸创作了一首歌曲《吉祥三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我们来听听。小朋友们有个小任务,就是听听看歌曲里面是由哪种“人声”在唱歌,你们能完成吗? 生:能

师:好的,那就请小朋友们仔细的听喽! ——播放音乐 师: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

师:嗯,好听,那你们还记得歌曲里面都由哪种人声演唱的? 生:童声、男声、女声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可真厉害啊,都听出来啦!

总结:1.孩子的声音叫童声,听起来明亮清脆,我们小朋友的声音都是童声。2.哈哈哈声音叫女声,听起来柔和清丽,3.爸爸的声音叫男声比较深沉浑厚,

这首歌曲也是蒙古族的名歌,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草原吧!播放课件! 生: 好

三、再次听歌曲

师:那老师问你们,这首歌合我们平时听到的歌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对了,不一样的,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歌到底唱了些什么?

师:课件播放音乐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听到的这些物体,给他们分分家?哪些可以成为一家?

(课件依次展示:1:太阳、星星、月亮;2:花儿、果实、叶子;3:妈妈爸爸宝贝;了解歌名含义。

师:她们一家三口相亲相爱在一起,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这就是吉祥三宝。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看看他们一家在舞台上的表演,再听听用蒙古语唱的《吉祥三宝》

四、拓展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 1.小组讨论表现歌曲的方法

师:今天我听了这首动听的歌曲,我们要用进行舞蹈创编、乐器伴奏,请孩子们选择最喜欢的方式,现在开始讨论。

(二)四人小组讨论并练习。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展示,师生共评。

2、舞蹈创编、乐器伴奏。

创编好一起表演。

五、总结

小结:师:从刚才的表演中,老师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幸福,我们二(3)班也是吉祥、幸福的大家庭,希望同学相亲相爱,让幸福永驻我们二(3)班。下课。

第12篇:《竹里馆》诗歌欣赏课教学设计

《竹里馆》诗歌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新课程标准又重新确定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诗歌一般片言只语,要想充分感受其中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旨意,需要反复的诵读。当然这样的诵读不仅仅是一遍遍对诗歌内容的重复上,最重要是从情感、节奏等多层面拿捏作者创作时的体验,这样,文字与读者有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接下来,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行对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的想象中,有了具象的思维,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变得清晰起来。所以,这节诗歌赏析课,我准备以读、赏为主。“读”是酝酿一种氛围,“赏”是获得感性的解读,那么,之后的感悟与品味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2、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

3、热爱诗歌,热爱中国雅致隽永的古典文化,从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环节一:读

1、师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环节二:赏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2、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3、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资料补充:

1、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3、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料补充:宴会、烹饪、饮酒、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

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球、斗鸡、围棋、投壶……

——《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琵琶行》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胡旋女》

环节三:悟

1、出示《江雪》、《陋室铭》、《雅舍》等资料,让学生继续感悟与品味中国文人代代相续的高雅情怀。

2、继续诵读诗歌,以低缓而韵味的朗读声结束课堂。

四、教后反思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说法不仅说明了王维诗画创作的特点,也开创了诗歌与绘画讨论的新领域,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歌和绘画是彼此联系的,在艺术上是相通的,也是互补的。中国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传承了山水派的特点,往往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也是一幅画,或者几幅画面的有机融合。而这节课,我以“读”和“赏”为主,达到了一种诗画相连的效果。这一课,有诗,有画,有学生的沉浸,有老师的享受,感觉不错!

第13篇:《彼得与狼》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欣赏课教学设计

《彼得与狼》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于1936年,是一部加有朗诵的生动有趣的交响童话。它叙述了机智勇敢的少年披得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逮住了凶狠的大灰狼的故事。本音乐作品的显著特点是用一种乐器代表一个角色,使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而且通俗易懂。作品一开始就对童话中的“人物”逐一作了介绍,然后音乐的进行与朗诵融为一体,将故事生动有序地展现开来。本次设计结合大纲的音乐教育目标与实验方案要求,通过电教手段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想象能力等的全面音乐素质并巧妙地实施德育为目的。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初步了解乐器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感受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体验音色、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以及所表现的故事情节。2.能用简短的语言叙述这个故事。

3.德育渗透:貌似强大的敌人,实际上并不可伯;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地和敌人做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感受乐器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难点:体验音色、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以及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揭示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板书课题《彼得与狼》 (二)、新课教学

1.齐读课题《彼得与狼》,解释什么是交响童话并简单介绍曲作者 交响童话:就是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的童话故事。 普罗科菲耶夫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超级神童,五岁就写出了第一首钢琴独奏曲。九岁已经令从学的老师大惊失色。尽管他是金牛座,可是行为作风完全随心所欲,经常往原作里加入随意发挥的东西。他发明了一种“快速配器法”,充满独特的个人见解,以表示不喜欢原有的单调乏味的配器方式。他的代表作《彼得与狼》、《古典交响曲》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被古典乐坛奉为先锋派。

2、分段欣赏,初步熟悉旋律 (1).“彼得”主题旋律 a.出示旋律

b.感受旋律所表现的人物(从旋律、情绪上说)

c.哼唱主题旋律

随琴哼唱

填词哼唱

d.感受乐器

e.介绍弦乐四重奏 (2).“鸭子”主题旋律 师:现在故事开始了。师: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散步,小鸟见到彼得,便飞了过来,高兴地打招呼说:“彼得!早上好!今天天气真好!出来玩吧!” (播放清晨音乐) 师:这时,一只鸭子也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的时候忘了关门。它说:“这一回我可以到池塘里舒舒服服地洗个澡了!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了一只怎样的鸭子呀?为什么?(从速度、情绪、装饰音说)

师:可知道这只鸭子又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呢?(出示双簧管并简单介绍)

(3).“猫”主题旋律

师:小鸟见到鸭子,就和他嬉笑玩闹了起来。突然,谁来了呢?听!(播放猫主题)它想干什么呢?为什么会让你有这种感觉呢?(跳音)

师:这只猫在想:“小鸟正在和鸭子玩闹,肯定不会发现我的。让我过去把它给捉住!”于是,它向小鸟偷偷地靠近。(重播猫主题,师生模仿)

师:能把猫那蹑手蹑脚地,想吃小鸟的心态表现得那么逼真!会是什么乐器呢?可真神奇呀!(出示单簧管) (4).“小鸟飞上树”主题旋律

师:这时,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啊!小鸟,当心!”小鸟听到了,会怎么样呢?听!(播放小鸟飞上树音乐),小鸟可安全了,猫只能呆在树下眼睁睁地看着流口水了。 (5).“爷爷”主题旋律

师:这时,彼得的爷爷出来了,他很担心地说:“你们在这儿玩,多危险哪!万一从树林里出来一只狼怎么办呀?”说完,硬是把彼得拉回了家,并且把门给锁上了。大家想想,用哪种乐器来表现老爷爷好呢?(出示相关的乐器)请和身边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音乐的速度应该怎样?为什么?那听听这段音乐怎么样?它表现了一位怎样的老爷爷啊?(播放老爷爷主题) (6).“狼”主题旋律

师:对于老爷爷的担心,彼得却并不害怕。他说:“少先队员最勇敢了,我可不怕狼。”可是,不久,狼就真的出现了!(播放狼的主题) 师:这段音乐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呢?为什么会让人觉得那么阴森、可怕呢?(出示谱例)

师:原来是因为作曲家运用了非常不协和的和弦,它通常能营造一种危险、恐怖的气氛。

师:这样的音乐让你在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狼呢?能听的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这是用三支圆号演奏的。 (7).“动物们逃跑”旋律

师:小动物们发现狼来了,都会怎么样呢?听!(播放逃跑音乐)这是谁?(猫)他怎么办了?这又是谁?(鸭子)他又怎样拉? (8).“捉狼”旋律 师:现在的情形是这样的,鸭子被狼吞进了肚子,猫和小鸟都躲到了树上,彼得则在大门里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一点儿也不害怕,他决定和小鸟合作把狼给制服。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播放捉狼音乐)放绳子把狼套住,狼越挣扎绳子越套得紧 (9).“猎人”主题旋律

师:狼是被抓住了,可还是不能靠近它呀,会被咬的。这时,大家希望谁能出现呢?那猎人来了没有呢?(播放猎人主题)怎么听出来的?

师:你可知道猎人的枪声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的呀?对,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重播枪声) (10).“众人凯旋”主题旋律

师:听到枪声,彼得连忙喊道:“别开枪,狼已经被我们给活捉了!请帮忙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于是,他们组成了一支胜利的队伍,向动物园凯旋而去。听!多神气呀!(播放凯旋主题) (11).“呻吟的鸭子”旋律

师:嘘,还有个小秘密。就是那鸭子还活着呢!原来,狼刚才吞得太急了,没有咀嚼就把鸭子整个地吞进去了。所以,现在鸭子还在狼的肚子里“嘎嘎”地叫呢!(播放鸭子呻吟音乐)

3、听音乐,演故事

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有所反应: (1).听出这是自己的音乐 (2).会随着音乐做律动,体现分组群体性活动,增加趣味性和音乐体验。 (三)、小结

这部《彼得与狼》完整的播放共需要将近3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能在这节课上完整地播放它了。但是,我们可以在下节课中完整地来欣赏,还可以创编音乐剧,进行表演。相信,完整的《彼得与狼》会带给你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会。

通过这节课对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欣赏,你有什么收获吗?它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要团结起来,机智勇敢地去斗争,就能战胜凶恶的敌人。

第14篇: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唱脸谱》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一)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

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二)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三)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二、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三、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四、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教学拓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持教之功贵在得法”。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我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脸谱的知识,用课件的形式显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看、去想,产生一种直接感受,这就是体验,它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时对其原貌的亲身感受。情感是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在欣赏和学唱歌曲中,我用自己的指挥来引导学生赏析、演唱,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比起传统的教学生认识音符、掌握时值要快的多。

学法指导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可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感受,是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基础。因此,我将常用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他们认识脸谱,了解京剧,并区分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京剧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脸谱产生了兴趣,是否拿着自制的脸谱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15篇:音乐欣赏课教学基本模式

欣赏课教学基本模式

一、什么是欣赏课?

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里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 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对音乐的欣赏教学不是单单停留在听一听乐曲的基础上,而应将音乐表现与音乐欣赏相互结合进行教学。通过聆听、演唱、律动、演奏、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欣赏课的模式结构

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欣赏阶段——音乐实践和拓展阶段——课后巩固阶段

三、教学 模式的操作 (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分析教材编写者让学生欣赏该歌曲(乐曲)的主要意图;

2、分析学生的学情和音乐基础;

3、准备本堂课最需要的教具;

4、拟定详细的教案。(2) 课堂欣赏阶段

1、导入环节:以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内容导入新课,根据情况可采用律动导入、谈话导入、讲故事导入、猜谜导入、游戏导入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欣赏歌曲(乐曲)作好铺垫。

2、欣赏环节:可采用整体欣赏音乐或分段欣赏音乐的方式进行。整体性初步感受环节,也叫初听。目的是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演奏方式、所表现的场景等。分析性参与体验环节,也叫精听或者分段聆听。目的是把音乐作品中包含的著音乐要素、情绪、风格、曲式、表现手段等,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细致的分析,使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逐步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说这个环节是音乐鉴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一个环节。每次欣赏后让学生谈对歌曲(乐曲)的感受,(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谈出情感、力度、速度等方面的感受),欣赏一次,提问一次,总结一次。经过反复的欣赏,提炼出歌曲(乐曲)的段落、风格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其间也可渗透作者的介绍、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歌曲(乐曲)有深刻的认识。

(3) 音乐实践和拓展阶段

在学生对本堂课的欣赏内容和知识点掌握比较透彻的时候,进入到音乐实践和拓展的环节。第一步教师用创设好的方式引领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打击乐伴奏等形式表现歌曲(乐曲);第二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根据自己对歌曲(乐曲)的理解,进行创作表演,这里可以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方式,也可以是个人创编的方式;可以是分段创编的方式,也可以是整曲编创的方式。第三步是师生互评,总结出最恰当最精妙的表现形式,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表演,让大家共享创作的成果和愉悦。

(4) 课后巩固阶段

布置作业,指给学生与本歌曲(乐曲)相类似的一些曲目,让感兴趣的学生下来以后去欣赏和关注,并在下次课与大家分享。

第16篇: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

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

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近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

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

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

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

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

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

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

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

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

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

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

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17篇:书法欣赏课教学刍议

书法欣赏课教学刍议

重庆市垫江县高峰小学校 余群桥 电话:15923632484

【内容提要】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书法作品也有因其本身的方法和规律,以及欣赏过程中还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关键词】书法 欣赏 教学

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小学的识字阶段,要求把字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当然,写文章有文章的构成方法和规律,那么,书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规律。据《汉书》记载,汉代上至皇帝下到庶民百姓已经有能写字且写好字的“写字专家”了,这些“写字专家”在当时以“善书”名世。在汉晋时期出现了许多徽号“书圣”的“写字专家”,例如:张芝、皇象、钟繇、索靖、王羲之等无一不是彪炳千秋的“写字专家”。“写字”这门艺术也因为无数“写字专家”的大力推广,被普通百姓广泛接受,并冠以“书法”的名号;所以,今天我们来谈论“写字”,其实可以说是来谈论“书法”。虽然,“书法”对小学生而言显得有些高深莫测,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小学写字教学的有效实践。针对长期的写字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写字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小学生写字的习惯和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写出与其年龄特征相吻合的、有自己风格的、又不失汉字神韵的(即是大家常说道的:好看)的字来。

说到欣赏书法作品,从古至今已经成为经典的,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都浩若烟海不可计数。根据汉字的不同发展阶段,古代、当代的书法家们也为现在的初学者留下了诸多供以学习、参考、赏析的作品。现就写字教学时如何欣赏书法作品方面浅谈以下两点:

一、分体欣赏:

汉字由最早的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形体上经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几个大阶段。其中,可供小学写字教学采用的主要集中在篆、隶、行、草、楷等五体;在这五体之中,尤以楷书为小学写字教学重点采用,并且,写字教学设计也围绕楷体字教学为中心。那么,在欣赏书法作品这一环节,就要重点欣赏楷书作品。但是,我国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中“天字号”无一例外皆是行草书作品。因此,对于行草书作品和篆隶书作品的欣赏必不可少。这对诱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及欲望至关重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各类书法作品而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例如:在唐代贞观年间才戴上“书圣”桂冠的王羲之所书写的《兰亭序》,其字体形态妍秀、俊美流畅,笔画长短适度、肥瘦均匀、曲直兼备、刚柔相济、变化多端,尽显风采。这完全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字原来可以这样写,而且字还可以写得出一种境界,当然不负“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完“天下第一行书”之后,接着了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等著名书法作品。同时,让学生知道写出“天字号”书法作品的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家,除了行草书写得好外,楷书写得也很好,特别是小楷字写得更好,他们分别是晋、唐、宋时期最杰出的楷体书法家。对此,可以让学生分别欣赏王、颜、苏三家的楷书作品,如著名的《黄庭经》、《乐毅论》、《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喜雨亭记》等作品,并详细地解说这些作品的风格特征及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个性、精神面貌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书写个性等。

二、分期欣赏:

因为,汉字演变的阶段不同,书写工具的古今差异;所以,书法作品有古代当代之分,又有碑帖之异,还有硬笔软笔之别。因此,写字教学要注意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工具书写的作品。让学生在写字训练是既有规律可循,也有原则可依;不至于信手写去,随心随手就写成“我体”,更甚者写出“别体”。针对实际教学,分期赏析,选取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对比观照。古代书法家为大众知之者甚多,而当代书法家为众人熟知者寥寥无几,更何况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所以,对于被选来与古代书法家相比较的当代书法家除了其作品本身之外,最好还要为学生们所熟悉并可以常见。就城区林立的招牌、繁杂的广告而言启功、沈鹏、马识途、诸位先生应该首先进入我们眼帘。城区有许多的牌匾、广告都用了启功先生的字体,以上几位当代书法家不仅字写得好,并且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这都无疑告诉学生,汉字不只是古人可以写好,我们现在也同样可以写好。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几位先生不论道德文章还是书法技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或许,有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毛笔书写的;但是,今天我们常用的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等硬笔作为了书写工具,当然无法写好字。在这里,我们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关于硬笔书法的相关知识,至少欣赏三至五幅硬笔书法作品。我们现在进行写作课教学,各方面的材料都十分齐全。比如选取硬笔书法作品,就可以选取广为熟知的庞中华、李放鸣、司马彦、彭洪顺、黎德良等硬笔书法家的作品共学生欣赏。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明白,硬笔(钢笔)也同样可以写好字,并且写得和古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经典作品一样好呢。同时,为拓宽学生视野,应该适当选取古代小楷精品供学生欣赏及与硬笔书法比较。如:《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灵飞经》等,完全可以当做硬笔习字帖使用。学生们可就此清楚写好字是不分软笔(毛笔)和硬笔(钢笔)的,写字这门中国特有的造型艺术不论古今都是可以发扬光大的。正是如此,我们也一直以书法来探寻中华民族艺术心灵的极致。

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将作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故,先贤亦曾云:“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

【参考文献】

1:《字里千秋》刘涛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04版

第18篇: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枉凝眉》教学反思

王陶中学 姬艳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近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例:以《枉凝眉》为例,学习鉴赏四大名著主题歌。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19篇:服装欣赏课教学案例

服装欣赏课教学案例

——初二美术教学案例

在欣赏、评述教学时,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但学生一动起来就会乱,这就需要老师的调控、引导,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鼓励、表扬。

本人自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能努务钻研,积极探索。一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摆脱“权威”阴影下自由、自信、提高欣赏与评述能力。 [案例描述]:

1、学生当回设计师:

师问:同学们,你对老师的穿着进行评价一下?这回可好,就连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都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言,争先恐后的叫老师,我来、老师我来,学生说到, 老师的衣着非常朴素、颜色单

一、但整体美观大方、漂亮,给人以一种很亲的感觉。这样,一个不经意的问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学生的眼里能看得出他们特别的喜欢我。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一件好的设计所必须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作以总结。(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具体生动,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

2、学生当回欣赏、评述家:

师问:同学们比较一下,在家爷爷、爸爸、自己的服装?生回答:爷爷穿的是中山装,爸爸穿的是西装,我穿的是校服(在家里穿的是休闲装)。

出示屏幕:一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人映入学生眼帘(我事先作好的课件)哇!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从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人,今天走进了课堂。接着三四十年代旧上海旗袍,具有鲜艳特色的*时期的军装,简朴实用的青年装,还有现代流行的一些服装,品牌装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时,几乎全班的同学都举手发言,有的对旧上海的旗袍特别感兴趣,从款式、颜色的多样,还有的回答:那些服装看起来那么的“土”,如果我们穿出去的话非被人笑死,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我记忆忧新,老师我看到这些服装好象把我从 一百年前带到了今天,我从中国时尚百年服装展中,能看出中国社会在进步,同时每个时代的服装也正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这正是中国百年历史的写照。(学生的回答,我简直不感相信,一个刚刚上初二的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特激动,我说“你真行”、“好样的”、“太棒了”“你真牛”等一连串的表扬话。) 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位学生也洋溢出愉悦的笑容。

3、学生分小组讨论:

我教学时比较喜欢结合实际,我就对中国旧上海的旗袍做以讨论内容,我问:假设老师身穿一件旗袍走进教室,你们会怎样?这时全班全都笑了(我是一位男士)。我说请安静,做个假设:

1组:老师如果你要穿的话事先告诉我们一声。事先打声招呼。 2组:老师你的身材是不是瘦了一点。不过身材还不赖。 3组:老师会不会男扮女装,再戴上假发。 4组:哇!“老师,我们都会晕”。

我没有批评学生的回答,反而,我又把服装设计的原则,要素及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适合自己及场合也教给学生。(我多以表扬、鼓励来传授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又问我:老师什么是时髦?什么人领导潮流?(请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时髦就是与众不同,花枝招展。 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总结。

她们在追随时髦中有清醒的也有盲目的。清醒者会因红头发适合自己而追随潮流去染发,在追随中仍不忘保持自己的个性;而盲目者是看什么时髦、什么流行就追随什么。她们不明白自己要什么、适合什么,仅仅因为它 “流行”,流行就是好的,于是吃减肥药、穿瘦身裤、着露脐装、穿低胸上衣、拔眉纹眉、纹眼线唇线、留各种怪异的发型、染成像营养不良的颜色„„诸如此类。

真正的时髦需要文化,文化首先是审美,而美首先是顺眼,是看上去舒服。真正有文化的时髦和流行,经得起时间考验。

我认为领导潮流的无非是设计师或一些影视明星。

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 [案例点评]:

通过这节欣赏课的学习我认为美术教师平时要多收集一些资料,这样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为自己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从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展开情况来看,我本没打算把服装欣赏及评述讲的这么具体,只想让学生欣赏时尚百年服装展(把我收集的资料和学生共同享用,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但学生的反映、表现和极度的热情让我不舍得不给他们深入讲解。因为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是一种自主性的主体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的一个过程,真正去感受、体验、思索、品位的过程。同时,针对学生好奇的心理,想了解更多的人文背景,中国的文化等等,所以,就学生的喜好展开了进一步的启发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欣赏能力、评述能力。

第20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用音乐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作为对新教材充满满腔热情的我们来说,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说出你的话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中失去优

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的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想象,正因为想象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交流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产生高昂和振奋的心理状态,从而让学生说出聆听音乐作品后的感受。如欣赏曲《大海摇篮》,我用语言描绘了月光下碧波相逐的海面;再问学生:“歌曲中的还是美丽、平静的,可大海永远都是这么美丽平静的吗?我们再听听这段音乐,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么样?”在初听了《海上风暴》后,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就是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海的另一面直接从音响上给他们深刻地感受,他们要用语言来诠释对海上风暴的理解。

学生1 风很大,有巨浪,还有闪电,大海发怒了! 学生2 它发脾气了。

学生3 像来了魔鬼,真可怕! 学生4 好像要把船打翻了,好恐怖! 学生5 我都紧张的发抖了,还肯定生气了! „„ „„

听听这些孩子的回答你一定发现他们有着不同凡响的思维,他们不说我们怎么能发现呢!

二、唱起你的歌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

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是快乐的、或是优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等),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低段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如《小燕子》《嘀哩嘀哩》《春眠》等。在教学欣赏曲《嘀哩嘀哩》时,我想到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春天”体验“春天”的美,能充分感受春天带来的暖意,带来的笑声,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学会聆听大自然的音乐。我在教室里提前布置了以“春”为主题的场景,让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氛围,参与讨论春天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听优美的歌声《嘀哩嘀哩》去发掘春天的美,还可以自己编唱春天的歌曲。经过前面的体验,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歌曲唱的异常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最后,我们开了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会,我认为这是对欣赏歌曲最好的理解。

三、跳起你的舞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例如在欣赏《钟表店》时,请学生随着音乐的第一段有节奏地模仿各种各样的钟做动作,如眨眼的猫头鹰钟、点头的小鸡吃米钟、摇摆身体的不倒翁钟等,来表现出时钟均速走动的节奏。还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进行情节性的故事表演。如《龟兔赛跑》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音乐主题,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走进音乐,喜爱音乐。

四、动起你的笔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家选择;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是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的尖顶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提了起来,他们的图纸里多了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子里面画了小鸟,天真的认为杜鹃鸟不小心地闯进小房子里不停地转圆圈,原来是乐曲在低吟„„好美的画,好丰富的想象。

五、敲起你的乐器

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给他,他绝对能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的自我肯定。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 ,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例如:欣赏《可爱的动物》,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思维活跃,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用碰钟、三角铁表现小猫的机警和灵敏等等。又如在教学《鸭子拌嘴》时,学生听的比较模糊,我让每位学生手里都拿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在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注意提示学生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孩子们有了兴趣,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之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总之,小学低段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快地容入体验音乐的情绪,发挥想象的空间,能说则说,能舞则舞,能奏则奏„„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是我们每位音乐老师值得深思并努力去探讨的课!

欣赏课教学设计
《欣赏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