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案例研究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55:02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反思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课堂教学反思已经越来越被中小学教师所熟悉。课堂教学反思最基本的形式是对每一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育教学成功之处,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反思失败之处,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一、课堂教学反思的类型

㈠从反思的对象来分:包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对学生怎样学的反思。

第一,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历程、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进行全面的或专题的反思;也可以对一节课进行全面的反思或重点部分的反思。 第二,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借助于现场听课、他人课例录像或他人写的课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主张,对照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已被公认的正确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以期寻找自己与他人的结合点,吸收他人的教学长处,达到改进自己教学的目的。

第三,对学生怎样学习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方面的最大任务是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课堂时间结构,课堂学生的听课方式与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㈡从反思的范围来分:按照从大到小的范围可分为对个人整个教育历程的反思;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学年或学期课堂教学反思;单元教学反思;一节课的反思;一节课的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一节课中某些片断、某个片断的反思。 ㈢从布鲁巴赫理论来分:美国学者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中反思;二是对实践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意外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做出反思并作行为调整;“对实践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评价和判断;“为实践反思”是指通过实践中反思与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使教师拥有预测未来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

㈠课前反思的内容:课前反思是指在每节课备课之前对以前上本节课的反思。教师可以对照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照新课程理念进行重新审视与检讨,并提出具体修改之处;也可根据前一节课的课堂反馈情况,反思与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总思路、总策略、总方式、总结构。 ㈡课中反思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反馈情况与学生的意见,而当场做的课堂教学方略、教学内容量与度的调整。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普遍有困难,教师就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 ㈢课后反思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后,及时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归纳出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的地方以及下一节课如何改进与修正,还有下一次再上这节课时要怎样处理。课后反思又可分为全面课后反思、片断课后反思、专题课后反思、案例课后反思等。

第一,全面课后反思。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思教学理念。是否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三维目标的和谐体现;是否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把课堂变成学生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过程。 二是反思教学方式。是否着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方式;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问题意识。

三是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采用启发式、发现式、引导式、探究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是否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是否只讲结论不讲过程;是否替代了学生的思维。 四是反思教学情境。是否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直观的课堂问题情境;形象的案例教学情景;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

五是反思课堂结构。是否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体、是课堂学习主人的地位;是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否要求明确、训练到位;是否讲练结合。

六是反思教材处理。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是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否重视知识运用过程的教学;是否重视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七是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训练情况、回答情况、课后练习、课堂小测与平时考查、与学生交谈等途径,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片断课后反思。所谓片断课后反思,顾名思义就是集中精力将某节课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进行重点反思。对该教学片断中的得与失进行全面或有选择地分析,并提出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比如对于某节课的引课部分进行片断反思,认真学习研究同类课型如何引课,对于不同班级进行反思后的修改、尝试、再修改、再尝试,以期形成新的教学特色经验。

第三,专题课后反思。就是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某个教学理论层面的问题,或某一角度进行反思。教学理论层面指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某一角度指从学生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自身的角度来分析与反思。专题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某一旧习惯,取得较快的进步。比如,对于如何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进行专题反思,设计多种策略与方式进行比较,找到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自学习惯培养方法。

第四,案例课后反思。所谓案例教学反思,是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案例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偶发事件的处理;有意或无意发现的某位学生典型的学习故事、独特的学习方法、感人的学习案例等。其意义在于帮助教师积累多种典型的教学案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迪,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第五,札记式课后反思。所谓札记式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利用写札记的形式,将教学过程中与平时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困惑、感想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略。札记或课后反思具有适应性广,可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反思等特点,特别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选用。

案例研究

把案例教育法(也称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的基础教育,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所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急需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困惑。因此,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与教学课例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案例又称教育个案或教育实例。它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的教育事例。经过案例撰写者客观地概括事实,描述出来的一个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具体情景;教育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及解决过程的实际情况的记录、描述与评价;是一个把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记叙下来并加以分析评价的文章体裁。时下不少教育工作者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教育案例的文章,有的把原本简单的教育案例,描述成理论性很强、很深奥、很抽象、很复杂的概念,这是没有必要的。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是应该加以区别的不用概念。

第一,教育案例。所谓教育案例,就是对某种教育现象或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教育故事、教育情景的真实描述与生动评点。客观上可以写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微观上可以写一个人、一堂课的一个情节。也可以说,教育案例就是故事加点评,通过叙述揭示一定规律说明一定道理。根据人们习惯的叫法,如“麦克劳德杀狗”、“陶行知与四块糖的故事”、“罗森塔尔效应”等,都是经典的教育案例;从一般概念上来说,教育案例是包含了教育管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课例、研究个案等属于教育范畴的一切案例。不过,在撰写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时,要严格加以区分。因为,他们的功能、特点、格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教学案例。所谓教学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内或课堂外的,与教学紧密相联系的各种事件或情景的真实描述与点评。教学案例一般指能够反映教师教学特色与风格的独特的教育事件。它能够揭示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过程,能够给师生以启迪与帮助。

第三,教学课例。所谓教学课例,是指有价值、有意义、典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重点选择的教学实录,加上反思与点评。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课例,只要是典型的,能够给人以启发或教训的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课例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文体要求,既可以是叙述性的,也可以是描述性的还可以是实录性的。

应该说明的是,教学课例既非教学设计,也不是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是事先规划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课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现象或教学过程 的纪实与反思;教学论文则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一种写作文体。

第四,关于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也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教育案例=教育故事+点评 教学案例=教学实景+点评

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思路+课堂教学实景+反思与点评

综上所述,通常所说的“教育案例”实际上是教育教学案例的简称。它包含了“教育案例”与“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包括课堂教学案例与课外教学案例;课堂教学案例简称为“课例”。

二、怎样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一、为什么要提倡教师写案例。一是教师学习与运用教学理论的需要。许多理论观点虽然耳熟能详,但并不一定深刻理解和掌握。通过案例的撰写,可以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学会运用;二是教育案例撰写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过程,是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教育理论的提炼升华的过程,有助于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与独特的教育方法,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转变;三是教育案例是教育的情境故事,可以引发同行的不同解读与争论,有助于进行交流与研讨,是教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好载体,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四是教育案例解决的都是教育教学中教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五是促进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自觉性,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与教师撰写教学论文相比较,案例更贴近教师的生活,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更易于撰写,更有利于传播交流。 第

二、教育教学案例的五个基本特征。一是教育教学案例讲述的是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教学事例;二是教育教学案例讲述的是一个有完整情节的故事;三是对教育教学全程或片断的具体记录与客观描述,不是笼统的概括与人为的想象;五是反映真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提供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启发与参考。 第

三、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五个要素。一是背景:案例作为一种教育故事,一定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起因等。二是主题:写案例与文章一样应该明确自己要说什么,即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去收集素材,进行纪实与反思点评。三是细节:案例的特征是生动感人,富有教育启迪作用。最容易让人感动的莫过于细节,要抓住关键性的细节详细写,不能一带而过。四是结果:与教学设计注重设想,教学实录注重过程相比较,教学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的描述,还要说清教学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与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等。五是评价:案例撰写者或读者用一定的观点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与内容,案例写作者要有个人的独到方法与分析。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平常所学习的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进行点评,以揭示案例所蕴含的教育一般规律与启示,这是撰写案例的主要意义所在。 第

四、教育教学案例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一是与论文的区别。论文是以充分的论据来支撑所提出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案例则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以记叙事为主的文体。二是与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设计是事先构想的教育教学思路与活动设计,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反思。三是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是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记录,而案例则是根据研究目的有所选择地记录,一般以片断记录为主。四是与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所进行的分析反思,提出改进自己教学的意见与措施,主要针对个人;案例则是对宏观或微观教育事件,长期或短期教学过程,对困扰教师的教学难题提出解决方法,适合于本人与他人。

三、怎样开展课例研究? ㈠课例研究的概念

所谓课例,顾名思义就是课堂教学的实例;典型课例是指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最能代表某类教材的教学处理、某位教师教学特色,或是某种课堂教学模式,或是某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实例。它往往有明确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有独特的教学设计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对它的分析和研究,达到对同一类教学现象所蕴藏的一般规律的熟悉与了解,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课例既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视频的。 所谓课例研究,是指针对某个课堂教学实例的现场、或是某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或是某个课堂教学实录文本,所进行的独立分析或集体研讨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是以教师实践知识为基础,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解决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的一种研究;课题研究追求的是解决现实的课堂问题,期望的是提高教学实践的高效性;课例研究的终结不是成果的文本化,而是问题的解决和行动的改进与完善;研究的全过程是为了真实展示上课教师教学的过程及教学特点,让全体参加研究的教师、教研人员获得有益的启发。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下引进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种回归,是比较切合教师实际,便于操作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例研究中教师才是真正的专家,是研究的主体;课例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课例研究在美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开展得比较早,也研究得较为深入,并提出了许多教育前沿理论。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展开,课例研究必将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 ㈡课例研究的步骤 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选题:与其他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先选定一个研究主题。有了主题就可以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展现特定的情景。研究主题要求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可以是一个教育过程、一个教育情景、一个教育事例、完整的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比如,着重研究某节课的课堂结构、某节课的难点突破办法、某节课的课堂训练方法等。不要用诸如“如何上好一节课”、“这节课怎样上才好”之类的一般意义上的问题作为主题。 第

二、选课:选择最能体现研究主题的课。要研究某个类型的课应该怎样进行课堂结构调整,就要寻找相应类型的课来进行研究。如要探讨某个学科某一部分的复习课怎样进行当堂训练,就自然要选择能够代表该学科相应内容的典型课例来研究。 第

三、设计:主要是将新课程理念如何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追求课堂三维目标的和谐与整合,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

第四、实施:把教学设计变为现实的课堂教学,并仔细观察分析其实际效果。研究者要把目光转向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例研究主要采用叙事研究,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要从研究材料中得到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第

五、反思:课后对课堂设计的理念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改进教学设计策略,提高后续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反思是课例的基本特征之一,缺乏反思的课例不能称之为课例,只不过是教学实录而已。 ㈢如何撰写教学课例

撰写课例首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课堂教学的新问题,作为主题进行撰写;撰写时最主要的是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突出教学反思,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赋予教学事件以教育意义。

第一、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教学课例设计的一般表现形式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这里的“教学设计”是指设计的总体思路或设计说明,而非平常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是指围绕课例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有选择地记录,而非有闻必录;教学反思是指围绕主题进行专题反思或总体反思,而非面面俱到。 教学课例还有三种变式:

一是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景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说明+真实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三是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二、教学课例的基本特征。撰写教学课例要注意体现以下七个特征:

一是选择性:要有选择地对教学中的某些片断或教学场境进行记录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感受与启示。既不是对教学全过程的详尽叙述,也不是对全过程或复杂场景的提炼。

二是典型性。选择的课例要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能够反映某种课型或某类内容教学的共性,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归纳一些规律,探索出一些新方法,诞生一些教学智慧。

三是真实性。课例必须是教学实景或教育情境的客观叙述与反思,一定要基于真实课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选择,不能人为提炼,不能用假想来替代实现。

四是独特性。教师撰写的课例主要是自己教学中的某个真实课堂,或是深入到他人的课堂现场,或是借助于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一个好的课例,最重要的特征是必须写出自己独立的反思、独特的思考。不能照搬他人的想法,人云亦云。 五是统一性。一个课例最引人的地方是生动的教学场景,最主要的地方是教学反思部分。在教学反思中,要结合自己学习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整合,力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防止课例的过度理论化与过分经验化。

六是生动性。课例写作的特点是保持其生动引人。对事件、场景的描述要真实、直观、形象、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亲历其事之感。每个课例至少要有一个亮点,让人印象深刻。

七是示范性。课例要有新课程理念、最新教育理论的体现,特别是三维目标落实与教学方式转变方面要有创新与突破,对于其他教师能够起到启发与示范作用。

推荐第2篇: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2015年秋学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3人.从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 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赏识,少责备.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单元:位置与方向……3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倒数的认识……1课时

2.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比

1.比的意义……1课时

2.比的基本性质……2课时

3.比的应用……2课时

五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扇形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百 分 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2课时

2.节约用水……1课时 八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九单元:总 复习……4课时

2015年秋学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乔云波

2015年9月

2015年11月18日、20日,我和语文教研组长韦献华老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目标教学专题研讨会暨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展示,参观校园风貌……耳濡目染,受益匪浅,谈谈对目标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有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此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二、以教学反馈为手段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三、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可以进行学生分析,也可以进行学生调研,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谈话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总之,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多进行教学反馈来实现目标。

全国目标教学专题研讨会 暨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

——心得体会

教师:乔云波

2015年11月23日

推荐第3篇:研究目标

工作目标:通过学校领导“结对子帮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共同协作,使学困生的在校期间守纪律,讲文明,学习成绩经过努力有所提高,并逐步使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不断前进。从而确保校园的安定稳定。根据学校提供的名单每位领导完成两位学困生转化工作。

三、具体措施:

1、确定学困生名单,研究分析每一个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改进方案提供基础。

2、领导“结对子帮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得到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特别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3、根据不同的学困生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思想交流,触动其内心世界,树立起成长进步的自信心;二是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特别是从细微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引导起,以求逐步改进;三是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由低到高渐进式监督完成。

4、强化每周的经常性反复工作,务必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每周两次的领导与学生对话活动;

(2)每周两次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班级表现和学习情况,检查目标完成的情况,发现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3)每周与家长交流一次家校表现情况;

(4)每周向学生提供一篇正面教育的小故事文字材料,让其阅读;

(5)学生每周提交一篇思想汇报材料,长短不限,但一定要实际有效。

5、学生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并由学校领导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6、每学期召开两次关于学困生提高的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客观分析帮扶情况,表扬、奖励改进明显的学困生;并认真做好记录,包括工作当中的经验与教训,提供今后工作的借鉴与改进。

推荐第4篇: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中学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案例概述: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因此也应该每天都去思考如何更为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为此我和同行们以一些课为例进行了分析,大家的很多思考与实践经验,为案例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思想,提升了案例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前瞻性。《椭圆的标准方程》便是我们研究的课例之一。该内容来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选这个内容的原因有二:

(一)椭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模型,具有很多优美的几何性质,这些重要的几何性质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及其他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这个课题的重点是标准方程,难点是标准方程的推导,由于推导比较麻烦会占用较多时间,因此很多教师在处理上重视重点而忽视难点,然而这个推导,它的意义不仅仅在推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上,它还是体现了一种思想一种方法,因此忽视推导,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打折扣,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校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平时上课时的课堂气氛活跃。而我本人平时在教学中能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1.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第一课时:椭圆的标准方程.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达到“掌握”的层次。根据该课题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求我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能力和德育情感四个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椭圆的标准方程解题;(3)使学生学会用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坐标转移法求椭圆的方程.

思想方法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渗透转化的思想;(3)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能力;(4)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德育目标:(1)结合事物的可转化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激励求知欲望,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椭圆的标准方程;(2)会用多种方法求椭圆的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作为今后研究椭圆性质的根本依据,并以之来介绍求圆锥曲线方程和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双曲线、抛物线奠定了基础.自然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熟练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表现)仅在“圆的方程”一节中有过一次感性认识,但由于学生比较了解圆的性质,从“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角度来看,学生并未真正有所感受,所以,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成为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3.关于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班学生基础尚可,但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方面参差不齐,因此我在速度和难度上取适中水平,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发点和关键点上不断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给出“思考指向”,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这样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4.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依据

(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在学习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固然不可少,但如果是单纯由教师讲授让学生记住结论将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在理解记忆关键之处和应用等方面将很难深刻,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参与研究、探索,才能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课堂讨论法,我将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让学生议,创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样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可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3)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虽然我是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学有所获,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采用了分层作业,给成绩较好的同学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为他们提供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在形式上鼓励他们共同探讨合作学习;

(4)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很好的体现从圆转化为椭圆的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指导了学生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

(1)创设情境,回顾引入

椭圆的定义作为椭圆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理应在本堂课作出回顾,但如采用直接提问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本节课在开始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架救援机从A地出发进行救援任务,之后必须回到B地加油,已知飞机一次最多能飞行500公里,而AB两地相距200公里,问这架飞机能够救援到的区域是怎样的?采用实际问题既可以在本节课的开始吸引学生又起到复习的作用,同时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 圆锥曲线的有关知识在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通过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受椭圆的广泛应用,进而再提出两个问题1.汽车贮油罐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的形状是椭圆,怎样设计才能精确制造它们?2.把一个圆压扁了,像椭圆,它究竟是不是椭圆?(flash演示).由“是不是椭圆及如何设计椭圆”提出研究课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观察、共同探究

在回顾了求圆的方程的步骤后引导学生去考虑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该怎样建系,先由定义

去得到一个方程,在列出方程以后,出现了含两个根式的无理方程,这种方程初中代数中出现过,只是这里根号下的式子复杂些教学时适当放慢些速度,让学生合作讨论是可以解决的,在得到更为简化的形式后再通过适当启发使其得到焦点在x轴上标准方程.由焦点在x轴上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让学生猜想、论证得到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最后让学生去总结对标准方程的认识。此时的重点放在方程建立的思维过程上,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发生过程,伴随着类比、估测、审美等思维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激活。

(3)小试牛刀、初步体验

在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后及时安排一组简单的练习之感受、理解篇来让学生“小试牛刀”以巩固探究成果。

(4)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接下来就可以来解决引出课题的两个问题了,同样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所采用的方法---定义法、坐标转移法.并在第二个问题的研究中让学生认识到椭圆与圆的区别与联系。

(5)巩固练习、思考实践

练习之思考、运用篇是这样安排的

1、若方程 表示的曲线是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求k的取值范围.(变:若是 取值范围为-4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标准方程: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且过( , ).第一题解决后采用变题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活力使之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而第二题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由学生的思考、讨论与练习,总结有两种求法:其一由定义求出长轴与短轴长,根据条件写出方程;其二是由已知焦距,求出长轴与短轴的关系,设出椭圆方程,由点在椭圆上的条件,用待定系数的办法得出方程.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 时,得到以 为未知数的方程组,并且未知数在分母上,初中学过用换元法解方程组,这样问题便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以后,求两条曲线的交点的问题,包括求椭圆与双曲线的交点的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6)合作小结、自主评价

让学生去总结在本节课的收获可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7)课外训练、分层要求

课外拓展训练第一题要求学生课后加强探究,第二题采用分层要求以符合不同学生的情况,第三题让学生关注身边的椭圆并创编这方面的问题下节课请其他同学解答,为下节课同学间互助学习的开展做好准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能够获得这些数学,有数学专长或爱好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寻求自己所需要的进一步发展。

三、评价与反思

课堂教学中出了点“小意外”,由于一个学生在引例上的错误考虑,使我们多花了点时间在引例的处理上,因此我在最后一题的处理上稍作改变,在讨论了不同的做法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完成,然后及时进入了总结阶段.虽然和预设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我觉得引例是对定义的应用,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定义,就不能很好的对椭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个学生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不管是对是错,都能很好的帮助我们教师去了解学生的想法,能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努力的引导学生去得出预定答案.其实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的思维是受到禁锢的。也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突发事件”采取冒然打断的处理方式以保证自己的预设可以顺利完成.我觉得这样的课不能视为一节有效的课.学生的想法中也许蕴涵着创造性的火花,也许会有急待教师纠正的误解,因此教师不应该在这上面怕花时间,怕影响教学进度.当然这要求教师要有临场应变的能力,要能在教学中及时调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布鲁姆)。

此外《椭圆的标准方程》这节课中如何简化方程形式,使数量关系更加明朗化,使式子更加的简单、整齐、美观,从而得到标准方程的形式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亲自尝试才能有所收获,我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中的代表在黑板上推

导,其余的同学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化简,由于我在请同学的时候刻意喊的是中等的同学,所以上黑板的同学时不时还出些差子,但真实反映了问题,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任务,我想这不论是对于上黑板的同学还是在下面的同学都会记忆深刻的。

由于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我就考虑的比较细致,加之又和一些资深数学教师进行了多次探讨,预设了很多可能发生的情况所以整堂课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结果说明平时多重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的研究对于我们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很多地方还是值得改进的。例如在分组讨论的时候采用的是就近原则,没有考虑到做一些合理的组合,所以在课堂上各组讨论的情况不太一样,有些组非常热烈,有些组就没起到应有的效果.再如在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后让学生“小试牛刀”时由于题目比较基础,所以一些反应快的同学很快脱口而出,致使一小部分反应慢一些的学生还没看好题目就知道答案了,最终作了一回检验员,学习的效果打了些折扣,也使他们少了些求出答案时的兴奋感觉.虽然这种抢着回答问题的场面使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热烈的背后也存在着问题.如何解决呢,我在后来的教学中就和同学“约法三章”——先做出来的可以示意我但不能影响其他同学思考(课堂的留白其实很重要),在我觉得可以揭晓答案的时候我会优先让最早示意我的同学作答。这样一来不仅给反应慢一些的学生留了一些思考的空间,也保护了反应快的同学的积极性,鼓励了竞争。

我认为若在课堂设计时能抓住方法的精神实质,精心组织设计,在具体实施时创造良好情境,就可使多数学生处于亢奋状态,增强探索者的自信心理,学习前人的探究精神,逐步领会其中的主要思想方法.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既发展学生的认知,又培养学生的情意,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其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真正实现人格化教育。

推荐第5篇:研究教学案例《美猴王》

【案例研讨】

案例3-2 《美猴王》

一、在该课堂案例中,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媒体?

1按表达方式来分:口头媒体(口头教育)首先进行简洁的导入,将陌生的文字等这都属于口头教育,印刷媒体(教科书),电子媒体(运用了视频播放美猴王的相关电影等)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流向分类:视觉媒体、视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

3按历史发展:传统媒体(黑板),现代媒体(多媒体计算机)。

二、在此案例中使用教学媒体时遵循了哪些理论原则?有哪些具体表现?

1.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1)老师首先加强了理论基础知识,播放教学媒体,他重视理论知识的表达,再直观形象基础上提高到抽象理论层次。(2)老师播放的视频,都是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接受能力和思想品德等实际出发,使基础知识和学生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播放视频更为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3能正确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画画,并自己讲解。

2.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给大家一看相关的视频,并且老师与同学一起相互探讨。

3启发性原则,老师大胆放手,引导参与;小组探讨,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点评。

三、该案例中运用的教学媒体,是否存在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课堂中所运用教学媒体中,播放视频时,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并且注意内容与教科书的连接,运用教学媒体时,也要注意与教科书的相互结合。

推荐第6篇: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有的题型我们教师讲过,甚至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学生仍然不会。学生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们往往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各环节配题。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问题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2 母亲26岁结婚,第二年生个儿子,若干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到3倍,此时母亲的年龄为几岁?

解法一:设经过x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由题意得 26+x=3x 解法二:设母亲的年龄为x岁。

由题意得 x=3(x-26)

(二)精选讲例,探求新知

例 某班有45位学生,共有班费2400元钱,准备给每位学生订一份报纸。已知《作文报》的订费为60元/年,《科学报》的订费为50元/年,则订阅两种报纸各多少人? 巩固练习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规则: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20次,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三)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1 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100次,小明投中率为40%,小明投中率为40%,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问题2 已知某电脑公司有A型、B型、C型3种型号的电脑,其价格分别为A型6000元/台、B型4000元/台、C型2500元/台,我校计划将100500元钱全部用于从该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脑共36台,请你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供学校采用。小红的方案:她认为可以购进A型和B型电脑,请你判断小红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并通过计算说明。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A、B两地相距36千米,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从B地出发步行到A地,两人同时出发,4小时候相遇。若6小时后,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某班借来一批图书,分借给同学阅览,如果每人借6本,那么会有一个同学没书可借,如果每人借5本,那么还剩5本书没人借,问该班有多少人,有多少书。

(五)拓展

1、变题训练问题2中,若学校要购买A、B、C3种型号的电脑,有如何安排?

2、某中学新建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道门进行测试,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分钟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分钟内可以通过800名学生。

⑴问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

⑵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大楼的学生应在5分钟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大楼每间教师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这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分析:

1、本课的配题注重从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学生熟悉的事入手选题,有开放型题、变式题,有数学思想的渗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应该说配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

2、本课的教学容量太大且选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很难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地、完整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由于太多的题不会做,课堂的时间等于空耗。

3、由于时间紧,不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学生对于习题所传达的知识、方法很难理解透彻。所以常常出现习题做了很多,但是在遇见题还是有困难,习题的功能没有发挥。

修改:

1、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配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习题的难度再降低一些,使他们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删除

(二)

(四)两组题,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去迎接挑战。

2、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能力强、弱搭配。在上述习题中选出部分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适合学生探究的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对于“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同于一般例题内容的教学,而是应该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从教材设置的“数学活动”及“拓广探索”栏目下的习题等都设置了带有探究性的问题。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设计必要的铺垫,适时地追问,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应鼓励探究多种不同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更大收获。所以教学中不能盲目地扩大习题量,而是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数学活动和相互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推荐第7篇: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研究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师生互动

——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研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是每个物理教师一种离不了的教学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既能产生引人注意的问题,又能提供种种感性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常有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之分,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并结合一定的趣味实验、异常实验等,有效地利用实验这种载体,恰当地展开互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突出物理特色,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下面我以“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为案例,浅谈怎样通过师生互动来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的。

教学目标: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变量控制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学流程设计:教学问题从生活中来(通过放手后手上的粉笔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质疑,引出课题)→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注意直觉经验和逻辑推理的矛盾,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与情景对话,学生之间协商,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和逻辑思维)→讨论问题,回到生活中(利用钱毛管的演示,使学生认识到探究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是必须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学片断分析:落体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用观看赛跑的生活情景来说明我们研究物体运动往往首先关心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直接引入该问题)

(1)提示学生想象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落体运动(或具体举例)。提出疑问:以经验来看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

(2)直接经验:重得物体下落快──也是历史上亚里士多德认可的观点(简介亚里士多德)。

说明:此环节将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落实在其运动的快慢上,直接问“是否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是为了更易进入主题。

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相互矛盾的结论既是对学生头脑中错误概念的震撼,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可相互讨论,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其余倾听、思考。)

逻辑推理为后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学生明确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互动,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先介绍每个实验桌上有硬币、塑料板、薄纸片、大泡沫块、小纸团等。然后提议同桌两人商量一下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案。在学生讨论中,老师巡视并随机抽问几组同学们的商量结果。大多数同学都会正确选择让两个物体等高同时下落,反复比较各次运动的差异。这正是“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等实验思想的体现。

定性实验探索:学生开始自主探索,他们通过广泛动手操作和观察与提供的物理环境发生直接而又频繁的作用。常常是刚得到的结论,又立即被新的事实所否定,同学们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被更新和重建,探究气氛异常活跃。

成果交流点评: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广泛发表观点,经过集体讨论后达成如下共识:(1)下落运动是一个加速运动;(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不是决定其下落快慢的唯一因素;(3)所受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体下落的快慢;(4)当阻力影响相对较小时不同物体的下落趋于同样的快慢。

为了进一步证实观点(4)的正确性,教师再做演示实验:当牛顿管中的空气被抽去后,可观察到羽毛片和金属片下落得一样快。学生对此实验结果很能接受并非常满意。教师顺势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水到渠成。

比较传统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过程设计,可以看到它们在教学主线、师生互动、学习目标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型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如下:传统型教学模式,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解题训练,教学手段单

一、陈旧,学习氛围沉闷。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似乎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其教学模式可以用“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来表示,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很难得到培养。研究型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如下: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成了学生的助手和导师,学生则一直处于探索新知识的主体地位。他们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物理问题的实验研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体现为“参与一一体验一一内化——外延”的新模式。具有开放性特点。它能使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互动,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1.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是热情的,上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错过了一次次的思维碰撞的机会,一次次互动的契机。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多鼓励外,老师可以想办法同学生共同创造一些课堂制度: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等,形成开放的课堂风格,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

2.突出物理的实验特色,有效利用载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是每个物理教师一种离不了的教学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既能产生引人注意的问题,又能提供种种感性的材料,引发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常有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之分,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并结合一定的趣味实验、异常实验等,有效地利用实验这种载体,恰当地展开互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突出物理特色,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

3.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教学过程中,往往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组整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起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师生互动是研究性学习形式之一,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中师生互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对其进行研究,努力使之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强有力的武器,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样给人留下了思考。其中有不少的教师产生了这样一种困惑:如果在课堂中留出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师生相互交流,那么相应的就会有一部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如果不展开师生互动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解决好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的一对矛盾呢,一堂课教师的讲解多少为合适,因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确定了这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不同的课型可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更有待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推荐第8篇: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 ————《椭圆的标准方程》

一、案例概述: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因此也应该每天都去思考如何更为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为此我和同行们以一些课为例进行了分析,大家的很多思考与实践经验,为案例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思想,提升了案例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前瞻性。《椭圆的标准方程》便是我们研究的课例之一。该内容来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选这个内容的原因有二:

(一)椭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模型,具有很多优美的几何性质,这些重要的几何性质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及其他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这个课题的重点是标准方程,难点是标准方程的推导,由于推导比较麻烦会占用较多时间,因此很多教师在处理上重视重点而忽视难点,然而这个推导,它的意义不仅仅在推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上,它还是体现了一种思想一种方法,因此忽视推导,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打折扣,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校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平时上课时的课堂气氛活跃。而我本人平时在教学中能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1.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1-1“椭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熟练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学生对“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表现)仅在“圆的方程”一节中有过一次感性认识,但由于学生比较了解圆的性质,从“曲线与方程”的内在联系角度来看,学生并未真正有所感受,所以,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成为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3.关于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班学生基础尚可,但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方面参差不齐,因此我在速度和难度上取适中水平,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知识的引发点和关键点上不断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给出“思考指向”,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这样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4.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依据

(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在学习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固然不可少,但如果是单纯由教师讲授让学生记住结论将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在理解记忆关键之处和应用等方面将很难深刻,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参与研究、探索,才能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课堂讨论法,我将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让学生议,创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样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可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3)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虽然我是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学有所获,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采用了分层作业,给成绩较好的同学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为他们提供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在形式上鼓励他们共同探讨合作学习;

(4)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很好的体现从圆转化为椭圆的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指导了学生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

(1)创设情境,回顾引入

椭圆的定义作为椭圆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理应在本堂课作出回顾,但如采用直接提问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本节课在开始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架救援机从A地出发进行救援任务,之后必须回到B地加油,已知飞机一次最多能飞行500公里,而AB两地相距200公里,问这架飞机能够救援到的区域是怎样的?采用实际问题既可以在本节课的开始吸引学生又起到复习的作用,同时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 圆锥曲线的有关知识在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通过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受椭圆的广泛应用,进而再提出两个问题1.汽车贮油罐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的形状是椭圆,怎样设计才能精确制造它们?2.把一个圆压扁了,像椭圆,它究竟是不

是椭圆?(flash演示).由“是不是椭圆及如何设计椭圆”提出研究课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观察、共同探究

在回顾了求圆的方程的步骤后引导学生去考虑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该怎样建系,先由定义

去得到一个方程,在列出方程以后,出现了含两个根式的无理方程,这种方程初中代数中出现过,只是这里根号下的式子复杂些 教学时适当放慢些速度,让学生合作讨论是可以解决的,在得到更为简化的形式后再通过适当启发使其得到焦点在x轴上标准方程.由焦点在x轴上标准方程的结构特征让学生猜想、论证得到焦点在y轴上标准方程,最后让学生去总结对标准方程的认识。此时的重点放在方程建立的思维过程上,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发生过程,伴随着类比、估测、审美等思维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激活。

(3)小试牛刀、初步体验

在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后及时安排一组简单的练习之感受、理解篇来让学生“小试牛刀”以巩固探究成果。 (4)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接下来就可以来解决引出课题的两个问题了,同样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所采用的方法---定义法、坐标转移法.并在 课外拓展训练

我认为若在课堂设计时能抓住方法的精神实质,精心组织设计,在具体实施时创造良好情境,就可使多数学生处于亢奋状态,增强探索者的自信心理,学习前人的探究精神,逐步领会其中的主要思想方法.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既发展学生的认知,又培养学生的情意,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其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真正实现人格化教育。

推荐第9篇:教学案例研究制度

教学案例研究制度

信庄小学2009.8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在教学教研过程中,主动思考,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创造了一些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优秀教学案例,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对优秀教学案例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切实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根据县教研室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教学案例研究制度。

一、撰写教学案例基本要求:

1、优秀教学案例的特点应具有实效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典型性。

2、注重撰写格式。格式一般包括六个部分:案例名称、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细节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 结果主要是指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

3、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教学案例不少于6篇

二、加强理论素养,提高案例质量

写好教学案例,教师自身的理论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往往就难于发现和抓住有价值的事例;没有一定理论素养,对一些教学事例的归因往往缺少理论的支撑。只有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使自己身边发生的教学故事擦出问题的火花,对发生的教学问题能作深刻的的反思,对事例中启示的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因此,还必须重视自身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加强自身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之外,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要求,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课程标准,关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案例,研究和探讨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得少于3万字的理论学习笔记。

三、强化教学案例的交流推广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之一是相互交流,是与同行资源共享、分享经验的一种方式,且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其实,教学案例的撰写,还可以利用集体智慧来完成。如,集中一些教师在一起,大家各自讲自己的教学故事,然后从中确定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案例,进行集体研究,集体拟定教学案例的初稿(提纲),集体研讨案例中问题,对案例提出集体修改意见。在集体交流和研讨中,更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学校确定每周四

第一节晚自习时间为案例交流时间。

四、奖励与展示

1、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学案例评比,评比按照教研组初评,学校总评,上报的程式进行。

2、对获奖者颁发证书,作为年度考核赋分的依据。

3、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应有的物质或现金奖励。

4、各教研组举办优秀案例研讨会。由获奖教师作典型发言,学期末予以汇总,编纂成册。

推荐第10篇:识字教学案例研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是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识字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达到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呢?我以为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识字,巧妙引导。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汉字比拼音文字难学,这是人们容易看到的一面。其实汉字也有易一面——汉字有形声、象形、会意这些特点,它们能帮助我们学习汉字,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特点来识记字形。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其识字能力,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识字兴趣

1、体态动作演示法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看”时,可以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又如学习“弯、圆、扁、闪”等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动一动手,眨一眨眼睛,这样也可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再如学习“打、拔、拍、跳、跑”时,如果仅让学生知道这些字与手、脚的动作有关,显然是很不够的,如果让学生动手、动脚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运动中认记这些字。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2、表演法

还可以利用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识字时安排学生演一演,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鸡、鸭、鹅、羊、猫、狗”等动物的时,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让学生尽量地把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给表演出来。这样,识字教学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

3、实物演示法

通过实物演示,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汉字形、义的目的。如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得出毛笔的上面(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的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 又如学习“灭”字时,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再如学习“尖”字时,出示一支削好的铅笔,学生一看便知:一头粗,一头细就是“尖”。

4、加一加,减一减

为汉字做加减法。即让学生把算术中学到的加减法迁移到认字中来,对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这种识字方法很让孩子们喜欢。如在学习“人、大、太、天”时,要将“人”作为字根,用添加笔画的方法记住“大”和“太”“天”。又如“香、星、早、圆、秋、种”等合体字时,可以引导学生用部件相加方法来识记字形:“禾加日是香”“日加生是星”“日加十是早”等。再如,学习“巴、也、毛、卖”等字时,可引导学生用减部件的方法来识记字形:“爸减去父是巴”“地减去土是也”“笔减去竹是毛”“读减去言是卖”等。这

样简单的加减法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

5、比较法

对形近的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理解。如,“日”和“目”,“日”就是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是眼睛,眼睛每个人都有两只,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又如“鸟”和“乌”,“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漆)乌黑。再如“北”和“比”,两兄弟背靠背“北”,两兄弟齐头向前跑“比”。

6、自编谜语法

猜谜语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编谜语可分为编字谜和编物谜两种。编字谜可根据字形结构特点直观、形象地编字谜,也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展开联想编字谜,还可以根据字义编谜语。如学习“全”和“碧”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编字谜:“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又如学习“告”和“并” ,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又如学习“影”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

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你走,

有时前有时后,有时左有时右, 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

有时短有时长,中午在你脚下藏。

通过猜谜语,学生不仅知道了雪花、影子的形状和特点,而且使“雪”和“影”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久记不忘。

7、自编儿歌法

根据字的形和义把生字编成儿歌,也便于识字的形和义。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再如在指导书写“心”字时,可把“卧钩”看成一个小锅,三个点看成是三条小鱼,可以编成这样的儿歌:一口小锅,煎了三条小鱼,两条蹦出了锅外,一条留在了锅里。这样学生对“心”字的三个点印象特别深,再也不会把它们的位置写错了。

三、自作“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

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各种商店的名字,还有各种报刊杂志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注意积累,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四、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参与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第11篇:教学案例背影三维目标

从《背影》教学设计看语文三维目标达成

语文《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提高了学生感悟作品、理解表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本文以《背影》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了三维目标统一的意义和策略。

从《背影》教学设计看语文三维目标的达成

一、新《课标》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即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一百年来语文单独设科的根本原因。语文新《课标》继承民百年语文教育的实践经验,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和各阶段目标中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虽然表述的重点在语文能力方面,但也对相应的语文知识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等。在实施新课标教学以来的语文教学实际中,出现弱化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倾向:比如,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不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也不重视落实相应的语文知识。解读文本时粗枝大叶,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文章内容的随意发挥,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音乐美术欣赏课,乃至主题班会课。其实,即使课文的内容是谈作者欣赏音乐的感受,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如何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以及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不应该重点讨论音乐欣赏问题,否则那便是音乐欣赏课而不是语文课。

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我根据新课标“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明确地提出:①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②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形象特征进行描写;③领会本文语言朴实而简洁的特点;④学习作者认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⑤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教学《背影》一课时,我注意了紧扣文本,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我首先提出三个问题:(1)“祸不单行”一词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2)“找出文中正面表现父爱的语句”、(3)“找出文中表现„我‟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理解“祸不单行”词语意思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等“惨淡”的家境。再通过探究这部分内容与下文刻画父亲的背影有何关系、为何反复写父亲“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穿着,培养了学生知道作文中的铺垫、情感氛围、前后连贯等地地道道的语文知识。然后重点研读“车站送别”一节,推敲父子双方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以及父亲的肖像特征,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都比较深入细致,既掌握了重点词、句知识,表达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语文知识,又提高了感悟作品的语言和在平淡的文字中体会蕴含的父子深情的语文能力。

二、新《课标》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丰富的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又一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表达的是关于社会人生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不像数理化课程的内容都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生活相去较远,也比政治、历史等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因而语文教学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优势,也是语文课程理应承担的重要任务。而且,语文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又不单纯是语言文字能力,阅读文章要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写文章则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语文能力的高下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必须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原因。一度时间,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驱使下,语文教学越来越弱化思想内容,越来越多地舍弃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内涵。语文新《课标》针对时弊痛下针砭,大力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一点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为学生心灵发展树立人格楷模;列举生活中的榜样模范,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提供“文化大餐”;善于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必要的教学情景,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子深情之后,恰当地提出两个问题:在你的记忆中,父亲如何关心过你?假如父亲节来临,你将怎样表达你对父亲的关心?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热烈的反响,一个女孩说,她想送给父亲一支护手霜,因为父亲从事花草园艺工作,十分辛劳,近年来双手粗糙、干裂,他想让父亲摸在自己脸上的手光滑些。诚挚的话语赢得满场掌声。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尤其是读到第三部分中父亲关于“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来信时朱自清的心潮难平、激动不已后,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对父母有没有“太聪明”的时候?果然就有学生大胆反省,我又请大家回去以后都好好想想这个问题。随后,我告诉他们:我们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请关爱自己的父母吧!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就像朱自清先生捕捉到的父亲的背影一样。我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启迪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我爱我家,我爱家人,增进一种普遍需要的„良知‟”。另外,在对课文的探究中我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从“徐州见父,面对家庭困难,朱自清„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却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话,以及行文至尾,父亲„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这两处描写中领会到些什么?学生发言很踊跃,各抒已见,体会很深,最后我们一起归结为两点:一是要如何对待生活,那就是面对困境,不悲观失望,应振作。二是面对人生的不幸和坎坷,要采取积极的心理方式去适应。是啊,在当前有些学生书生气十足,面对人生的不幸显得很脆弱。因此,教育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

课后,我布臵了一道课外作业:“一个山里的孩子写道:„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你也试着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一下养育你的亲人。”这触动了学生们思想的火花,创作的灵感。有的写道:“母亲就像一把风雨中的大伞,竭尽浑身力气撑过女儿的头顶”有的写道:“父亲就是那只狠心把小鹰扔一山谷的老鹰。”还有好多学生写得情真意切。

三、新《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的弊端就在于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和记。讲授内容陈旧老套,千篇1律,无非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之类。而学生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见解以及情感态度得不到重视,也没有表达的机会。学习过程中只有接受,没有思考,无法形成和坚持个人见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丧失了独立学习的能力,熄灭了探索的动力和兴趣,最终遭到扼杀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能抱着一堆现成的结论和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知识几乎空手而归。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中,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玄奥和神秘,只要领会其精神实质,运用起来并不困难。在实际操作上,只要能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诱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之后,可设计3-5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就在这样的讨论和辩论之中,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比如:要采用肯定、赞扬的方式,或具体点拨与指导的做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使其从内心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与满足;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要注意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这个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当然也有区别,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体验感悟,既能整理归纳所学所知,又可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背影》的阅读课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正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背影》一课的学习可以说主要以三个问题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个人感受,比如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就顺着:“祸不单行的家境——父亲仍无微不至地关爱儿子,儿子终被打动流泪——读到父亲来信中那句话羞愧、伤怀,念叨起父亲的好,写下这《背影》”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结构,明确了本文的感情氛围。尤其是在找表现父爱的语句中,我让学生们四人一组进行比赛,看谁找得多、快、准,并说明理由。学生们热情高,很仔细,连那件铺在椅子上的紫毛大衣、那个“拣座位”的“拣”字等细节他们都找出来并有体会,从而很自然地联想起自己的父亲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所以在后边的问题“在你的记忆中,父亲如何关心过你?假如父亲节来临,你将怎样表达你对父亲的关心?”提出后,学生发言积极、流露真情,再次真正地感受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内含。教师没有也无须作过多地讲解与分析,学生已自主领会了父亲的爱子深情。在讨论“我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过程”这个问题时,我发动学生找句子、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换位揣摩作者的心理、分小组讨论学习,充分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可以跟同学对话,也可以跟老师说、跟大家同学说,也可以保留在自己心中,还可以发诸于笔端。像有的学生提到:要跟父亲在网上聊天,增进沟通、给父母过生日,过情人节等,很有一点“与时俱进”的意味。像学生能在朱自清的父亲“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句中体会出父亲有良好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实在是很有现实教育意义。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尤其是显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整个学习过程不但使学生在认识成果和认识方式方面有较大收获,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会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坚持和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第12篇:教学目标前期分析案例

《巴西》教学目标分析

“四结合”作者 济南市五十八中曲丽君

一、概述

《巴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篇章。这一节主要介绍有关巴西这个国家的知识,介绍了它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载体,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借助网络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协作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

本案例以“我眼中的巴西”这一学习任务为中心线索,不断地辐射到其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不断创设的情境问题中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情境性、自主性、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等特点。课堂教学实施以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的学习资源库为基础,教学活动由“展示学生作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组织、引导评价”、“教师小结提升”、“课后交流反馈”等七个环节组成。通过学习活动与任务的完成,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地理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得以培养,也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地理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巴西的概况,包括种族特征及形成过程。

(2)能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

(3)能根据巴西的相关资料提炼并阐述其自然和经济特征。

(4)能评价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5)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提升查阅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3)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13篇: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摘 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设计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及如何落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从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开始。经过教学实践总结,我对教学目标重要性认识更深刻,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设计“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在备课时我参阅了大量的网络文章,重点对教材内容分析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研究。

参阅网络文章时,我发现一些教学设计的问题:

案例一:

1.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德育渗透: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前三条都可以合为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只能算是二维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它没有说清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习得能力,提高素养。

案例二:

1.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2.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比前者具体了,也有三维目标的思想,但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它是从教师的角度制定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从目标的设计开始,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其次,一味求全,曲解了教学目标的意图。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踏实、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哪一个都不到位。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它们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为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分分类、换钱游戏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即1元=10角,1角=10分。

2.以识别人民币和归纳十进关系为载体,提高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3.了解关于人民币的常识性知识,产生爱国情感,知道合理使用和节约。

适度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差的误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依据教材特点、学情实际,确立教学起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度。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一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简单购物的生活体验,并且对购物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需求)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二,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盲目抄袭,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

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习得是有层级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另一层含义是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起点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要求,在预设时教师应通过课前调查、分析、观察等确定班级的课时教学目标,对起点比较高的班级目标可以适度提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比如可以拟定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如果不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核心,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保障。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课堂。我坚信,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更能正确认识,深刻挖掘目标内涵,拟定出一个“全、精、实”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准绳,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第14篇:案例研究

壳牌公司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探析 专业:会计学学号:13862003姓名:李志明

一、总体评价

本篇文章采用的是单案例研究分析的方法。之所以本篇文章采用了单案例分析,可能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1.案例极其典型;2.研究的是纵向案例。 本篇文章以壳牌公司为背景阐述了以下一些问题:早期的壳牌公司“股权之上”的管理模式直接导致了公司与相关利益者的矛盾,致使公司声誉受损、业绩下滑,这迫使壳牌公司对其管理模式进行根本变革(WHY)。之后对壳牌公司进行纵向描述(并非分析),介绍了公司管理模式变化的过程以及一些做法。之后对其变革的主要做法予以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HOW)。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壳牌公司的管理模式创新和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总的来说本篇文章基本符合了案例研究分析的要求。

二、文章需要改进的地方

1.缺少与文献对话:本篇文章既然是单案例研究,那么,为了加强其外部效度,大量的引用支持其观点的文献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为了建立其内部效度,引用一些与其观点向佐的文献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这两方面,本篇文章做的不是很好。

2.案例分析规范性略显不足:本篇文章并没有阐述其研究方法、也没有做一些规范的数据收集分析,这使得整篇文章更像是一篇描述性的案例研究,内部效度也因此略显不足。

3.不能吸引读者:这篇文章给我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并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整篇文章逻辑略显老套,不能吸引读者。

4.内部效度欠缺:本篇文章其实仅仅突出了壳牌公司是通过怎样的变革使其业绩上升的(HOW),但并没有充分提到为什么壳牌公司能够通过这些变革使其业绩上升,而这一点又恰恰需要相关数据的支撑,还需要大量文献的引用,而在这两方面,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一样,本篇文章做的工作显然是不够的。

第15篇: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案例1.

.国有企业火炬化工厂与另外一国有企业火星化工原料厂决定共同作为发起人建立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2000万元。火炬化工厂以厂房、机器设备和土地使用权出资,评估作价 100 万元;火星化工原料厂以原料及厂房出资,经评估作价 100 万元;另外,火炬化工厂还以本厂的商标及专利技术出资,经评估作价 1500 万元,该专利技术并非高新技术。公司将以募集方式设立,发起人认购股份总额的30%;国内其他法人认购股份40%;向公司内部职工发行股份30%。 试分析:

1.发起人的出资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股份的公开募集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 ?答案:答题要点:

1. 无形资产作价出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出资资本的 70%, 而火炬厂的无形资产作价已超过了注册资本的 70%, 不符合法律规定。 2.《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公司的 , 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两个发起人的出资所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未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不符合《公司法》规定。

案例2

张某,是一位个体户。他与另一位个体户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家A服装贸易公司,并由该公司买下了张某全部的产业。不过,公司并没有给他现款,而只是给他股份和债权(即公司承认欠他的钱)。张某几乎拥有了公司全部股份(90%)。由于经营不善,该公司最终解散。张某声称自己是公司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偿还他借给公司的钱。但是,公司其他债权人主张,既然公司成立后的业务与公司成立前完全一样,而且张某拥有公司几乎全部的股份,所以,实质上A公司几乎就是张某的私人企业,张某就是公司。因此,张某与公司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债权债务关系。张某无权要求公司财产偿还所欠债务,而只能由其他债权人共同分配公司财产,以清偿债务。为此,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试分析:

1.张某对于公司的债权,能否与公司其他债权人一起参与分配? 2.张某要求清偿债务有无依据? 答案:答题要点:

1.张某作为股东持有公司股份所表现出来的财产,在公司解散时,不能与其他债权人共同受偿,只有在公司财产满足全部债权人的债权以后,才能就剩余部分对公司股东按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张某又是公司的债权人,他对公司的债权属于他的个人财产,这一部分财产不属于公司财产的范围。在公司法中,由于公司财产与股东出资以外的个人财产是分离的,所以张某对于公司的债权,应当与公司其他债权人一起参与分配。

2.张某要求清偿债务是有依据的,公司买下他的所有产业以后,有给他股份和债权的,有债权了就说明这个是得到公司认可的,那就是公司的债权人,虽然大多数股份都是张某的,但是因为公司没有给他现款,给他了股份和债权,所以才造成了张某手上有90%的股份,并不是自己主观上投入下去的,是被动接受的,所以要求做为公司的债权人是可以得到法院支持的

案例3

甲、乙、丙、丁、戊拟共同组建一有限责任性质的饮料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拟不设董事会,由甲任执行董事;不设监事会,由丙担任公司的监事。饮料公司成立后经营一直不景气,已欠A银行贷款100万元未还。经股东会决议,决定把饮料公司惟一盈利的保健品车间分出去,另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保健品厂。后饮料公司增资扩股,乙将其股份转让给C公司。

试分析:

1.饮料公司设立保健品厂的行为属于公司分立的哪种形式?2.设立后,饮料公司原有的债权债务应如何承担?3.乙转让股份时应遵循股份转让的何种规则?答案:答题要点:

1公司将其全部财产分割,新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原公司应按法律规定进行清算称为派生分立。饮料公司保健厂属于派生分立。

2设立后饮料公司原有债权债务应由原饮料公司承担,原公司股东按出资额承担所欠A银行债务。因当时注册资本为200万元,所以应全额还款。

3乙转让时应遵循(1)公司成员同意(2)有转让合同(3)有国家法定机关认可的股东转让协议。(4)必须到有关部门办理股东变更手续。

案例4

某市造纸包装公司创始于1964年,1992年被国家列为全国五百家大型企业之一,被轻工业部列为全国大型造纸企业之一。1993年该公司会同一家中外合作企业和一家造纸试验厂发起组建北京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根据《股份有限公司的规范意见》共同拟定了关于组建“飞翔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在章程中他们约定:1.公司发起人为北京造纸包装工业公司、中外合作企业、造纸试验厂。2.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万元;3.公司采用募集方式设立,发起人认购股份总额的30%;国内其他法人认购股份40%;向公司内部职工发行股份30%。其中中外合作企业以专利出资300万元、造纸试验厂以非专利出资150万元、包装公司以机器设备投资216.6万元。

问题:《公司法》颁布后,上述条件是否符合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规定?

答:不符合。

因为: 1)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募集方式设立,发起人要大于认购股份总额的35%。而这家公司发起人只认购股份总额的30%。

2)中外合作企业以专利出资300万元、造纸试验厂以非专利出资150万元,首先要确认这些知识产权他们是所有人;其次要评估作价;最后要办妥转让手续。包装公司以机器设备投资216.6万元也要评估作价。

第16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美术活动是学龄前儿童用符号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幼儿审美情趣、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等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家长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关注程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幼儿绘画技能的提升以及对我园美术教育的建议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了解家长及幼儿的需要,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幼儿园中大班随机抽取的65名幼儿家长 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问卷内容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研究》课题 ————家长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家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在价值,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使儿童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我园开展了《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研究。为了让孩子在本课题中有更多的收获,我们需要您的支持。为此我们设置了本问卷调查表,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1、您的孩子在家喜欢画画吗?(

) A、喜欢画

B、偶尔画画

C、从来都不画

2、您认为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发展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3、您认为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哪些好处?(可多选)(

A、智力思维有很大提高

B、审美能力、观察力、创造力有很大提高

C、有利于手部小肌肉的发展

D、没有好处

4、您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美术作品吗?(

A、偶尔关注

B、不关注

C、经常关注

5、您对孩子的美术作品满意吗?(

A、一般

B、满意

C、不满意

6、您觉得孩子的绘画涂色能力有所提高吗?(

A、没有提高

B、有一定提高

C、有很大提高

7、您觉得孩子的色彩搭配能力、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吗?(

A、没有提高

B、有一定提高

C、有很大提高

8、您对我园环境创设有何态度?(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9、您对我园美术活动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分析如下:

1、美术教育的重要性:85%的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还有15%的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发展不重要。

2、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99%的家长认为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智力思维、审美能力、观察力、创造力、手部小肌肉的发展。只有1%的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作用不大。

3、家长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关注程度:56%的家长表示会经常关注幼儿的美术作品,37%的家长只是偶尔关注幼儿作品,7%的家长不关注幼儿作品。

4、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幼儿绘画技能的提升:85%的家长认为幼儿通过上学期的美术学习,绘画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15%的家长认为通过上学期的美术学习,绘画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5、对我园美术教育的建议:通过这次的家长问卷调查,大多数家长认为我园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孩子很喜欢,表示大力支持,希望今后园内美术活动继续开展。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还不够,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观念还有待转变。

五、对我园美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不断探究,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美术教育。

幼儿的教育本来就是游戏化、生活化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也应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师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情景,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做到真正以幼儿为主题,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长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和支持者,所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来很重要。园内可以利用节日氛围、亲子活动等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同进行美术创作,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喜悦和成长,用事实来引导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

第17篇:怎样开展教学案例研究

以往对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较多的表现为抽象的理论概括,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介绍。总结的经验往往是大道理。比如,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等等,而缺乏对“如何做”的过程描述和分析,致使优秀教师的经验不易为广大教师接纳和借鉴。

现将教学案例产生及研究的过程作概括性描述和介绍。

一、发现典型,选择可供研究的对象

物设优秀教师,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教学案例,是这项研究的首要环节。这里的优秀主要表现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是指能给广大教师以启示,回答什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

在选择研究的对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供的经验一般不会尽善尽美,也不大可能是现成拿来就直接可用的。因而需要做好挖掘工作,发现蕴涵在优秀教师教学中那些体现素质教育的“闪光点”,抓住有价值的因素加以提炼、升华。

二、摸底调查,确定优秀教学案例

确定对面上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案例是紧接着的工作,需要深入细致的调查。主要的方法有: (一)现场观察

1、参加教师备课活动。在了解教学设计的形成时,重在看设计项目有否增减。比如,以往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方法、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现在有否增加诸如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材的作用分析以及对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等等。

2、深入课堂听课。首先要把握的是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是否一致。如教学设计中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那么在课堂上就要仔细考察教师是否能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其次考察课堂教学有什么特色,是否有创新的因素。比如,有的教师能将良好的个性因素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情感的传递,热情肯定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鼓励学生“插嘴”,等等。最后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课堂上学生思想活动是否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发挥,学生是否在掌握了应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掌握了学习方法等。

(二)访谈调查

1、向教师调查,主要了解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设计的目的、意义、依据及整个过程。

2、向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体验和收获,可以问学生诸如“你喜欢上这一类课吗?”、“这节课与其他内容课有什么不同?”等问题,从中了解优秀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理解案例事实加强沟通的主要方法是深度访谈,以便与优秀教师形成共识。首先是将不解的内容向教师提问,以提高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次是进一步挖掘。因为优秀教师潜在的观念、经验往往需要通过与其沟通,才能挖掘出来。此外,还可以通过备课组、教研组及全校性教学研讨会等广泛收集大量材料。

四、分析材料,解释案例事实整理和加工事实材料,为教师提供围绕某一堂“课”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思想、教案、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后记等分析和解释。最终为教师提供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样式。

下面介绍两种分析思维方式: (一)整体性分析

所谓整体性分析是指既关注教师的教学外显行为(如教育方法和教研手段) ,又关注教师内隐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1、“是怎样的一节课”的分析

主要着眼于就教学活动具体运作方面进行描述和诠释。比如从以下反映的教学过程的四个方面,表明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1)导向:通过启发,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2)导学: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尝试练习,并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明确提出行为要求; (3)导律:运用以知导入新知,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规律; (4)导标:在训练中引导学生自我操作,自我体会知识和能力要求,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又从以下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的四个方面,表明学生的角色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学生是(1)联想的主体,(2)自学探讨的主体, (3)总结规律的主体, (4)体验演示的主体。

2、“这种课是怎样产生的”分析 1)教学思想分析

主要抓住教师的教育观念展开,尤其是对学生观和教学观进行深入的探讨。学生观方面:比如,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的只是如何完成事先安排认知任务,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发展对象。在教学观方面:比如,教学不只是传播知识与经验的“特殊认识活动”,而应当是促进学生主动和谐与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整体性质发展要求的活力。

(2)教学技术环节的分析

关于不同环节,通常以完成教材规定的“认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熟悉教材标准和要求(有时是考试标准与考试要求)→确定授课目的→定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反馈评价。其出发点是完成教材的学科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课前活动、学生背景→学生发展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反馈评估。其教学目标来自于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过体验、感悟和探究,获得解决的需要。

关于同一环节的不同内容,比如,教学评价,以“认知任务为中心”的评价,大多以教学任务实现而终止。未充分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拓宽学生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二) 个性特征的分析

所谓个性特征分析是关注教师教学活动本身的课堂教学创新特征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因素。如:禁用批评--不急于评论学生提出主意的优劣;自由奔放--以新奇的、意外的、完全矛盾的因素引起学生的主意,激发智慧的火花;追求数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之主意的数量越多,期间好的主意产生的可能性越大;综合改进--创造机会让学生倾听别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综合自己与他人的主意,进而提出新的意念等。

五、反馈、修正、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案例初步完成之后,需要向被研究者进行反馈,同时听取优秀教师的意见,并对取得的初步成果再作修改,形成最终的成果。

推广的具体途径有: 召开专题创新研讨会、“课”的展示、以及现场“听课”、优秀教师“说课”、专家与老师共同“评课”„„

第18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研究

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案例研究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一堂好课,能够在贯彻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功能——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

课堂的基本要素:纵向看,有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的核心要素是课堂教学设计;课中涉及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类型、课堂教学策略等诸多要素;课后要素主要是教学反思。横向看,课堂构成的要素包括人与物两类。人要素指教师和学生,包括他们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动机、需要以及社会责任感,构成课堂系统的整体格局;物要素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学媒体,是一种信息载体。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都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既有崭新的视角、入微的分析,又有针对性强的建议,篇篇扎根、点点写实,“即看”则可“即用”,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可操作性强,实效性突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强调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层次上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还要提倡学生对他人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讲解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活动变化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等。由教育部认定的学科课程培训专家具体策划、设计,并参与主持、主讲。培训内容以专题为单位进行组织,注重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旨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惑。

在培训的方式上突出了培训的层次性和多样化,有课程专家的理论指导,有教研员深入浅出的分析,也有教师的案例示范和心得体会,因此,本培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视性。 目录

1.如何帮助学生扩大古诗文积累 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如何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 4.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18学时。

(五)教学方式与时数

1.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以指导性读图、启发性讲解为驱动,以小组交流讨论和活动式练习的方法为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主动探究学习。(6学时) 2.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阅读、读图、练习、发现、讨论、活动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学时)

3.指导学生注重本课中教师所供素材和课本中相关资料的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及学生已知信息,进行收集、交流、运用、处理、讨论,训练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6学时)

二、本文

第一章 如何帮助学生扩大古诗文积累

教学要点:

那么古诗文积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无用之用”呢?古诗文是一种特殊的体裁样式,古人大都通过诗歌来描述一种意境,通过这一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自己的志向。或咏物,或言志,或描写山水,或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一而足。但无一例外,都是通过事、景、物等来创造意境,表情达意。而这就要靠读者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诗歌的意境,才能达到“无用之用”。而简单识记是不能达到此目的,因此教学中要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当前语文教学中,每位老师都很重视古诗文的积累。可许多老师都觉得之所以要积累:一是课标中规定要积累,二是要考试。正因为要考试,所以才要积累。这样一来古诗文的积累功利色彩浓厚,而这功利又掩盖了古诗文积累的实质。那么古诗文积累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古诗文积累的目的就应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如果再深入一步,把古诗文积累放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这个大背景下考察,古诗文积累的最终目的就应是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学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积蓄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一来古诗文积累的目的意义自然就明确了,而其基本任务就是背上优秀的名家名篇,其教学核心就应是引导学生鉴赏体验古诗文所描写的意境,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第二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要点:

传统教学一篇古文的基本过程总是这样:一,字字落实,将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全部搞定;二,句句疏通,将字词连起来,翻译成准确通顺的现代文句;三,整释全文,按“信、达、雅”的标准,将现代文句连成一篇准确通畅又不失优美的现代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岂不知,此时在学生头脑中映现的,已不再是古文,而是完完全全的一篇现代文了。也许这就是学生之所以古文语感难以提高、古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6学时 教学内容:

我们怎样理解语感呢?王尚文先生这样精辟的概括:“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和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总之,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它是个体在长期规范的语言环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一种对言语的的感觉,对学生而言,无不可能假装有,弱不能假装为强,钝不能假装为敏。那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第三章 如何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

教学要点:

一是琅琅出声诵读法。让学生高声朗诵,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二是低声慢吟诵读法。要求学生放低声音,放慢速度,轻声诵读,边读边体会,读出诗文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三是欣赏入境诵读法。 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3学时 教学内容:

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基本素养。课标强调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对课文的朗诵是永远不够的。“采得百花酿成蜜”,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语文学习厚积而薄发的道理。因此,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多层面的阅读积累。

第四章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教学要点: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采用单一的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古诗整体的美感,也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 教学时数: 本章节共3学时 教学内容: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短小凝练,意蕴丰富。它主要以意境这一特殊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应该“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古诗的意境对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都大有裨益。

考核要求 (1)课程作业考核:全程参加本门课程学习,完成课程作业。其中被指导教师评为合格以上的作业不少于3篇,视其为合格。

(2) 研修实践活动考核:“研修实践活动”是学员在学习期间根据课程要求,运用学到的课程知识或理念指导自己教学的实践活动或参与开展的教研活动。学员在学习期间参与活动不少于4次(以上传提交研修成果的方式体现)。其中被指导教师评为合格以上的不少于3次,视其为合格。

(3) 网上阅读、研讨的考核: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阅读课程简报和班级简报,同时还要阅读其他学员的作业,积极参与学习研讨活动。每个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研讨或回复留言不少于8个帖子。回复的帖子要有价值,有原创性、启发性,有针对性,至少有6个以上被指导教师评阅为有价值贴,视其为合格。

(4)发表文章:学员在学习期间,须发表研修感言类文章不少于1篇(800字以上),视其为合格。

第19篇:财务管理目标案例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

案例背景:

青鸟天桥公司是原来的天桥商场和北大青鸟公司合并而成的。天桥商场是一家老字号的商业企业,成立于50年代。北大青鸟借壳上市,成为前者的大股东,公司更名为青鸟天桥。是一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天桥商场的业绩不好,公司为了自身的今后发展打算对合同到期的职工进行裁员,在考虑到裁员行为的合法性和稳妥性后,也考虑了员工的承受能力,决定从合同到期的664名职工中裁员283人,并且划出四条杠杠:1。年老和年轻之间,留用老的。2。夫妻两个都在商场工作的留一个。3。军嫂留用。4。专业技术和经营骨干留用。为了确保这一行动的顺利进行,公司采用了两项措施,一方面舆论先行,在天桥商场内部进行《劳动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另一方面还把需要招工的企业引进商场方便职工再就业。1999年11月18日商场正式广播了董事会的决定:1999年12月26日,有664名职工合同到期,其中283人不再续签合同,并且请全体职工到各部门经理处查阅自己的合同,到期的职工到财务室领取12月份的工资。奖金。档案关系商场于近期转出,目前有8家企业在楼上招工,有200个就业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商场内一片哗然。合同到期的职工不约而同的涌向领导办公室。商场工作顿时处于瘫痪,不得不挂出停业招牌。当晚,未能续约的283名职工在一楼营业大厅静坐,理由是不理解为什么企业这么做,他们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11月20日,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北大青鸟的另外一名代表一起向职工阐述了裁员的合法性,并列举北大方正裁员500人的事例。强调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控制成本,减员增效,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十分正确的,是符合游戏规则的。职工们却有一种被欺骗被出卖的感觉。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却要被裁员。11月25日(静坐的第八天)晚,公司管理曾答应考虑员工们提出的给与经济补助的要求,但是反复阐述青鸟天桥是上市公司,公司每支付一笔钱都要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投票通过,必须按照法律程序办事。11月26日,气氛有所缓和,商场部分营业恢复。当晚青鸟的代表带来消息,董事会将于29日讨论该问题。28日职工向董事会递交了一封信,心中阐述了职工的观点:在目前的改革体制下,国有企业面临新的体制改革,青鸟天桥董事会做出了减员增效的决策,对此我们表示理解和支持。但是我们这些人将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是重新被社会选择。而我们这些人基本不具备高学历和高技能,让我们走向市场,谁要我们!旧的体制不要我们,新的体制我们又进不去,因此我们要求最为工龄补助,养老保险,再就业劳动技能培训,精神伤害等项补助,公司补助每人总计47500元。29日上午,董事会召开。 当晚8时,公司代表带来了董事会的决定,原则同意员工提出的关于工龄补助的要求,但关于养老保险补助的要求,董事会有不同意见,其他补助不予考虑。另外劳动技能培训今后可由北大青鸟免费负责,不再另给与经济补助。并说,如果不同意这个方案,可派两名职工参加12月2日的董事会。董事会的补助方案与员工要求的相差甚远。员工内部开始出现情绪不稳定,一女员工与跳楼,还有人因为静坐时间过长而晕倒。事情引起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主意。并且出面干预,还派出了公安机关维持静坐现场的秩序。在多方协调下,天桥青鸟最后决定给人终止合同的员工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事业的职工予以再就业帮助,对部分生活确实困难的员工予以资助。

格林柯尔系神话破灭的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一、案例介绍

(一)顾氏高层管理者的“资本神话”

天才的发明家顾雏军,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1975-1977年上山下乡,1981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1984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88年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以“顾氏循环理论”为基础发明了格林柯尔制冷剂,这是他此后涉足商海的最大资本,也是他提出整合我国制冷行业的根基。但是,这个可能改写工程热力学理论的“顾氏循环理论”,受到业内广泛的质疑。顾雏军的导师吕灿仁等3人联名发表文章,认为“顾氏循环”在理论上不能成立;清除伪劣科技„顾氏理论‟座谈会使顾雏军与学术界的关系彻底僵化。1989年顾雏军下海经商,1990年在英国注册了格林柯尔制冷剂生产公司,随后又在北美和东南亚广设分公司;5年后,无氟制冷剂的重要生产基地―――天津格林柯尔成立;事业上一帆风顺的顾雏军在1998年成立了北京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进入了资本市场―――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共募集资金5.4亿元港币。有人预计,顾雏军在下海的10年间身价已经超过20亿元。至此,格林柯尔神话开始上演,随后高潮迭起。不可否认,顾雏军有着过人的天赋,他发明的格林柯尔制冷剂成本低、节能效果也很明显。在商场上,他也是眼光独到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但是,让人们刮目相看的是顾雏军在资本市场上同样显得游刃有余,甚至可以说是所向披靡。而最让业界注目的就是顾雏军曾成功入主危机重重的科龙电器。当时同在香港主板和深圳A股市场两地上市的科龙电器,在业界曾是制冷行业和家电生产行业的巨头。1996年和1999年,科龙电器先后在香港和深圳成功上市。1999年公司的销售额一度达到56亿元,但随后科龙陷入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境地,并走入ST的行列。加之科龙电器股权非常分散,因此许多公司开始“觊觎”科龙。出人意料的是,格林柯尔击败了通用电器、松下以及惠而浦等公司,成功入主科龙。

2003年5月,顾雏军拥有全资股份的顺德格林柯尔,在合肥和美菱电器达成合作协议,顺德格林柯尔以2.0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成为美菱电器最大的股东。当年7月份,格林柯尔旗下的科龙与杭州西冷集团签署协议,收购西冷70%的股权。同时,格林柯尔与南京斯威特集团抢食小天鹅,并争购小鸭电器。短短两年,一连串资本运作战绩,使顾雏军一跃成为引人瞩目的“资本狂人”。也就是在抢购小天鹅时,顾雏军喊出了他事后一直追悔的经典话语———“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顾雏军更将触角伸向汽车业,并加快了其整体收购的速度。在家乡扬州,顾雏军布下进入客车行业的第一颗棋。2003年12月,顾雏军以4.178亿元,通过扬州格林柯尔协议收购了亚星客车11527.3万股国家股(占总股本的60.67%),并因此触发要约收购义务。收购扬州亚星之后,顾雏军马不停蹄地收购了国产汽车轴承第一品牌襄阳轴承。2004年4月,襄阳轴承第一大股东襄轴集团将其持有的4191万股国有法人股转让给格林柯尔,转让总价为1.01亿元。转让后,格林柯尔将持有公司29.84%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尽管已掌控4家A股公司和1家香港创业板公司,顾雏军的资本运作仍未停歇。2004年8月,格林柯尔以1.84亿元的价格收购商丘冰熊冷藏设备有限公司;11月,顾雏军通过境外子公司GRCCapital全资收购了法国汽车配件生产商汤姆肯斯的子公司盖兹国际在法国莱维斯的汽车管件工厂,及英国汽车设计公司LPD,从而打通了客车从设计到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的整个产业链。在一系列收购完成之后,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已悄然成形,产业顶端是格林柯尔制冷剂,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资源,一条线路是直接向下游两家电器类上市公司出口,另一条线路是向两家汽车及其汽车配套类上市公司产业延伸。通过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格林柯尔也瞬间缔造了总资产过百亿,横跨制冷、家电和汽车等行业的资本“神话”。

(二)中国证监会的深入调查

2004年8月10日,郎咸平声讨顾雏军,也拉开了“郎顾之争”的帷幕,由此对顾雏军的质疑也达到了高潮。2004年报披露后,科龙便问题频出,陷入了重重危机。2005年1月,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公开谴责格林柯尔包括主席顾雏军、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胡晓辉在内的6名执行董事,谴责原因是公司与天津格林柯尔工厂在2001年的关联交易。由于交易中的有关行为已经超出了联交所授予的在关联交易上的豁免条件,因此违反了创业板上市规则。2月24日,格林柯尔旗下美菱电器又公布了整改报告。由于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在2004年9月27日至9月30日对美菱电器进行了巡查,并勒令其进行整改。主要原因,一是资金占用问题,二是2004年重大借贷事项未及时披露,三是财务和管理上的问题。2005年4月27日,科龙电器突然发布预亏公告,公司2004年预计将亏损6000万元。然而,科龙在2004年1至9月底净利润超过2亿元,每股收益也达到0.2元。但是,三个月多的时间,科龙的业绩就从天堂掉入地狱。祸不单行的是,亚星客车4月26日公布了2004年度和2005年第一季度亏损报告。自2005年4月27日起,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亚星”。与此同时,4月底有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分别下派了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地的证券监管部门联合对格林柯尔涉嫌违规挪用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科龙电器资金,收购美菱电器、襄阳轴承以及亚星客车三家上市公司的事件展开调查。5月10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7月20日,证监会调查组撤出科龙电器。7月26日,美菱电器发布公告称,美菱集团正在与广东格林柯尔洽谈收购其所持股份的相关事宜。7月29日晚,刚下飞机的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闪电被拘。2005年9月2日,佛山市公安局对公司前董事长顾雏军、执行董事严友松、张宏及另外4名原管理人员执行逮捕。

随后,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对科龙电器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顾雏军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中国证监会在经过告知、听证等法定程序后,将依法做出行政处罚。这位负责人重申,为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损害上市公司及证券市场其他参与者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中国证监会将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一如既往地依法严厉查处。

(三)债权人的资本冻结

继中国证监会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格林柯尔的债权人也纷纷向法院申请冻结格林柯尔的相关股权或资产。扬州格林柯尔所持*ST亚星的全部股权也被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冻结,申请的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冻结期限自2005年7月29日起至2006年7月28日止。

佛山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广东格林柯尔所持美菱电器股权,是应交通银行佛山市顺德支行提出的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公告说,因广东格林柯尔、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顾雏军承兑汇票垫款纠纷,交通银行佛山市顺德支行向佛山中院请求冻结广东格林柯尔、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顾雏军的银行存款7500万元,或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的财产,并由交通银行广州分行提供担保。昨天,美菱电器收到了佛山法院所发(2005)佛中法立保字第210号民事裁定书和(2005)佛中法立保字第210号查封清单。 佛山中院裁定书上称,其已于2005年7月15日依法冻结了广东格林柯尔所持的美菱电器82852683股,冻结期限从2005年7月15日至2006年7月14日。资料显示,佛山中院冻结的广东格林柯尔所持82852683股的美菱电器,是广东格林柯尔对美菱电器持有的全部股份。而就在2005年6月底,美菱电器还公告称美菱集团准备回购广东格林柯尔所持的这些股份。按照法院决定的冻结期限,意味着美菱集团将无法实施原定的回购计划。

格林柯尔对美菱电器、*ST亚星所持股权的被冻结,意味着整个格林柯尔系已经达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因为5家 A股上市公司中可能已没有一家还真正属于顾雏军的了。 如果顾雏军到时候不能如期归还相应的款项,这些被冻结的股权将会被各地法院依法采取拍卖等措施。因此,整个格林柯尔系目前可以说已经处于彻底崩溃的边缘。如果顾雏军不能通过出售 A股上市公司股权去填平所挪用的资金的话,其拥有六成左右股权的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也说不定会被强制脱离格林柯尔系。那样的话,整个格林柯尔系就彻底崩溃了。

(四)中小股东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倒顾运动”

因证监会调查而暴露的科龙危机,使长袖善舞的顾雏军遇到了极大麻烦。同时,中小股东、企业内部的力量和其他社会公众也形成了强大的“倒顾”势力。格林柯尔系的审计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与其提出“分手”。占公司销售收入近100%的空调和冰箱业务部分生产线已经停产。2005年7月8日,科龙电器公告称,公司三位独立董事陈庇昌、李公民、徐小鲁提出辞呈。

7月11日,一场公开的“倒顾运动”开始,作为持有100股科龙电器的小股东,知名律师严义明提议召开科龙电器临时股东大会,罢免董事长顾雏军。在上周科龙电器三位独董提出辞呈之后,多次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代理证券民事诉讼案件的上海律师严义明发起了一场“倒董运动”,公开征集小股东的投票权,提议罢免包括董事长顾雏军在内的所有科龙电器现任董事会成员。“自从我们登出征集书以后,已经收到了许多中小股东的咨询或委托。其中也包括一些股份较多的投资者”。上海律师严义明负责征集投票权的助手童女士告诉记者。整个投票权的征集活动一直持续到8月12日,许多的投资者寄来了投票授权书。但是由于口头承诺并不等于最终的实际投票权数,因此不能向记者透露已经做出承诺的投票权数。目前已经与部分科龙的机构投资者进行过接触,得到机构投资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严义明本人也曾在香港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和当地的投资人做了进一步的深层次沟通。按照科龙电器公司章程,持有公司发行在外的有表决权的股份10%或以上的股东以书面在征集人获得满足《科龙公司章程》规定比例的科龙电器股东委托后,征集人将规定格式的书面提议提交给科龙电器董事会,提请科龙电器董事会召集2005年度临时股东大会。

与此同时,格林柯尔内部倒顾势力也逐渐形成。虽然顾雏军对科龙拥有绝对控制权,但是科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在经销商问题、康拜恩品牌等问题上,顾雏军同其他相关人员产生了很深的矛盾。因为顾雏军的绝对权威地位,多数持反对意见的人员已经出走。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些利益受损的经销商和其他人员开始联合倒顾。据称,科龙在推出康拜恩品牌后,因为其超低价格获得巨大成功,有眼光并且肯冒险的经销商也借康拜恩新品推广时期优惠的经销商政策获利不少。但顾雏军觉得康拜恩经销商获利空间太大,决定采取一些制约康拜恩冰箱销售的措施,并辅以高压政策推行这些政策。但是这些措施严重损害了经销商的利益,一些经销商尝试着偷偷避开这些政策。这些经销商一经被发现便被课以高额罚款,全国经销商被罚款金额高达800余万元。科龙公司从营销副总裁到销售总监都极力反对并三番五次劝说顾雏军,但顾雏军态度非常强硬。多个冰箱分公司经理甚至因为替经销商说话而被迫下课。

二、问题提出

1.请描述格林柯尔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作出分析。

2.存在最优的财务管理目标吗?请说明理由。最优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现实中能执行吗?

第20篇:目标设置案例

【例一】

个人发展目标

基本要求:

1.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工作的首要和重心,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2.坚持写随笔,记录观察到的,由所闻所见所读所做而想到的、一直在思考的、希望能够进行突破的等与教育教学工作和职业专业化发展相关的一切感悟;

3.坚持用研究的方式对待工作中的问题,把做论文作为实践总结的最好方式。

近期发展目标:2010年前——33岁

1.顺利完成教育硕士课程的学习;

2.在教育技术专业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必修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完成);3.通过写教育硕士毕业论文,提高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

4.下乡支教,了解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真实现状,接受不同环境下的挑战和磨练;5.尝试班主任工作,为以后进行德育工作做好准备; 6.尝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实践及研究。

中期发展目标:2015年前——38岁

1.任一届班主任,写好班主任工作日志及随笔,做好德育研究实践及论文撰写工作;2.每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1-2篇满意的论文(包括教学设计)、随笔或其他类作品,越多越好;

3.取得1-2个卓有成效的课题成果(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

4.筹划一本反映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师生存及工作状态的书。

长期发展目标:2020-2025年前——43-48岁

1.在信息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领域走出适合自己的路子,出一本记录自己教育生活的书;

2.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成果,最好也能在文章发表和出书方面做出努力;

3.独立思考的硬功,能够从体系研究的角度进行更深更专的探索。

【例二】

我的短期目标(2007-2012):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和班主任

具体任务:

1.加深对“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应用研究,希望教学能力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严谨性和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获取知识。2.争取在这五年里有一个高中三年的教学循环,参加一轮高考班教学。 3.一年承担一次公开课,提高教学水平。 4.争取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 5.争取再做班主任。

6.承担班主任自主发展校本研究的子课题《学生自我健身健心探究》,并在2010年完成课题研究。

7.争取完成两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并发表。8.完善博客网页。

教学目标案例研究心得体会
《教学目标案例研究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