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6:11:2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这次 ,我有幸到文山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领略了来自全国各省的优秀青年教师的风采, 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本次观摩听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课前互动各具特色,彰显教师的智慧。

课前谈话犹如戏剧的“序幕”,必须讲究艺术。作为语文课的课前谈话,不管你是讲究预设的美丽,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有一点却是要始终牢记的:让课前谈话也姓“语”。课前谈话的内容既要尽量讲求语文的工具性,也要尽量追求人文性,让情感交流与语言文字训练水乳交融。参赛教师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课前谈话、让一堂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让听课的我也在互动中流连忘返,情不自胜。

1.幽默风趣,智慧课堂充满愉悦。

丹阳“十大杰出青年”张学伟老师在执教示范课:《风筝》之前和学生的互动谈话,幽默风趣,有策略,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为新课的学习铺了路搭了桥。 杨老师用他的幽默、智慧,让课前谈话这一小小的环节如春风化雨,沟通起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得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自然流畅,新课导入不留痕迹。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伟忠老师执教《“死”了十二次》,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上课前,教师紧扣文本的“有趣”,“死”?是什么死?还是怎么死?从“死”字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好奇,为后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是最高境界的谈话,几乎分不清哪是谈话,哪是导入,真正做到“不了痕迹”。

3.真诚交流,口语交际精彩纷呈。

“长辫子老师”郭学萍老师是我映像最深刻的老师,我从她的课中,学到了如何上好一节课的精髓。在执教示范课:《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时,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充满想象,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逐步进入了课堂。郭老师教学的设计真令人叫绝!从童话起笔,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用词语概括出来,再把词语连在一起,就是一首首“荒诞诗”。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使学生懂得要儿童诗的种类、以及表达方式等,去猜想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使学生获得的语感不断得到强化,而这种方式,使课堂顿时活跃了起来,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在这样一个充满气氛,充满活力又充满想象的课堂当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什么是“儿童诗”,怎么写好“儿童诗”,并且对儿童诗充满了无限的兴趣。

4.《不能没有你》是台湾最具影响力语文老师何绮华老师执教,何绮华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小孩子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一本《不能没有你》的漫画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就像看着漫画,听着何老师配音,整个会场犹如一个电影院。漫画主题鲜明,教会孩子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责任是什么?对、学知识就必须先学做人,不懂做人,何谈知识?

二、课堂教学方法独到,彰显教师的素质

这次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堂空间广阔,课型多样,流派纷呈。既有阅读课,作文课,寓言课,又有口语交际课,读写混合课,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叶圣陶先生对朗读的功用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时综合;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三、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 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在他们的课堂中语文教学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 尤其是张老师的《风筝》,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张老师就让学生认识“嗔、眸、袅”三个生字,在字词教学方面要做到严谨、精确,做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以悟来促读,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对文章进行了升华,张老师是这样总结的:“生活中,其实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也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请不要吝啬我们的微笑。”虽简约但扎实,正如茉莉清新淡雅却沁人心脾。

总之,在文山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每一位老师给我的启发都会让我在以后的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自信。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性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推荐第2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学名师教学精髓 创自己教学特色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石宝中学 廖华勇

根据古蔺县教育局骨干教师培训的安排,我有幸于2013年3月29日至30日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首先是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罗怀海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李百艳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

真实的写作意图。比如刘飞耀老师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是,就引导学生抓住范进中举是的语言描写,即“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学生不仅揣摩出范进的疯态,还揣摩出范进此时的心态,感悟出范进中毒之深,明白了吴敬梓批判的矛头直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侯雪莉老师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中国画“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更让学生感受到人和物在浩瀚的宇宙中的渺小和微弱,衬托出张岱当时怀才不遇的一丝淡淡的惆怅。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以为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去细读和深读文本,只有这样,给学生的才会更有味道,也更有营养。

其三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刘飞耀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

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荡涤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情感,凑出最动听的乐章,放飞学生的梦想? 唯有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

2013年4月9日篇三: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毛口乡小学白云

2012年12月8日至12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在六枝特区煤机厂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这一天半的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三位名师的经典课堂以及他们的专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特拟以下几点想法:

星期六上午,我听了罗鸣亮老师的课堂《可能性》,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始终以“摸球活动”为主线,在第一次摸球活动中,学生没有受到老师的限制,而是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黄球,就一定只能摸到黄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黄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他又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既暴露学生的认识,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 “一定”、“不可能”、“可能”是可以互相转化。 下午,听了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仲广群的课《 找规律》以及他的专题

讲座《数学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教学意蕴》,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设的“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解读。仲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数学故事对“基本数学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精辟解读。王老师则以课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对数学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两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解读,与会者高度认可,颇为受益。

星期日上午,便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从他上的精彩示范课四年级《解决问题》,这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酷似学生中的一员,有疑惑、有成功的欢呼雀跃、有与学生面红耳赤的争论,他俨然成为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刘松老师对课堂的投入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位教师如果能学到这种执着和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对学生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通过刘老师的课堂,听刘老师的赞扬的语言,诸如“神仙”“王老师”称学生为“高人”„„,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和大胆的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刘老师把课堂主动给了学生,一句“你真了不起”(握手),体现了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他关注到了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那么的善于思考,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刘松老师的课让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数学的眼光、一种数学的情怀,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之美、之妙、之变化无穷。你想让我们的孩子感动吗?你先感动自己,数学一定要有激情,美好的事物都是激情的产物,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课合一,也就是一定要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

通过这次学习,对我的教育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当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推荐第3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在行将开学之际,中心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了新课标下名师课堂风采教学观摩会的学习。亲耳凝听了多位全国着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感慨很多。一堂堂优良课都生动地诠释着新课标下的新课型,每堂课又不失个人风格、特点,亮点很多,如繁星闪烁,令与会教师们赞叹、敬佩。在短短的一天里,特级教师的课堂风采仍在我脑海中不断显现,久久回味。我的心中也荡涤着做老师的幸福,那就是在课堂上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显现出***的、焕发生命光彩的课堂,产生着使人震动的课堂生命力。我深深地感悟到在21世记要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合格的老师,如何做优秀的老师,要走很长的路。

优秀老师的课是一种美,听优秀老师上课真是享受美。他们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理性的豪情,有着对学生深深的爱。细细想来,这一堂堂自然天成的课堂教学境地里,该有多少值得揣摩、学习、研究、反思的地方呀。 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实实更有歌。老师们的课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们只是仰仗引导孩子反反复复地读这一最原始、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便深深激起了全体业课孩子与听课教师们的心灵共振。专心灵朗诵、专心灵聆听、专心灵倾诉,这是老师们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它着眼整体、思路清楚、顺次渐进。纵观整堂课,轻预设、重天生,教法简单却极其富有实效。特别是在整整40分钟的时间内,始终热情弥漫,面带可亲的笑脸,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挥动右手,打着起伏有致的节奏,师生宛如共同演奏着一曲美好的乐章。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地弄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增进本身教学水平的进步,增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推荐第4篇: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会有感

教育局组织我们于3月30日——31日到武汉参加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这两天,我们观摩了支玉恒老师、武凤霞老师、管建刚老师、陈琴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巧的教学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支玉恒老师课堂教学语出难料,机智叠出。

已经75岁高龄的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他的示范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很有深度,比如支老师请学生给每一个小的故事起一个带点古味两个字的小标题,这一点考验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古文知识;在“入城”的故事中,支老师给学生演示了晏子的三段式推理:访问狗国—钻狗洞;访问楚国—钻狗洞;楚国—狗洞。两千年前晏子就能够巧妙的运用这种形式逻辑,非常的了不起。后来在“会王”的故事中让学生试着来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兴趣高涨。在“赴宴”的故事中,支老师用南橘北枳巧妙地展示了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看到孩子们求学若渴的眼神,和在场老师们聚精会神的倾听,我深感惭愧,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太浅薄,以后可要多学习,给我的学生也展示一片新的天空。

支玉恒老师的讲座《就课例谈课改》主要阐述了新课改要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支老师比较善于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几件事或者几个要表达的情感起几个小的标题,板书标题,把握整体内容。我觉得这种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学生也易于掌握。

二、武凤霞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武凤霞老师展示的是《伯牙绝弦》,她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几个语气词的语句,体会钟子期称赞时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称赞的语气;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另外,武老师让学生尝试换词:把课前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AABC式运用到“峨峨兮若江河”的句式中,让学生过一把当古代人的瘾,同时把课文中词语句子活学活用,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知音。再加上武老师堪与播音员媲美的范读,更是营造了古文学习良好的氛围,也给我留下许多回味。

武凤霞老师的讲座《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中提出,在教古诗文时,应重视学生的自助学习,不妨让学生猜猜内容的意思,理解时应该虚实结合,教学以诵读为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意境和诗情的理解,还要丰富自身的古诗词底蕴。

三、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课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管建刚老师的示范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明白本文的启示,然后找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发现语言对称的美。接着管老师就引导学生明白这堂课是为了学习如何“用一句话变一篇文”。后来根据课文内容,管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学生学写议论文:提出观点,举出例子(正面例子或者反面例子),最后得出结论。整堂课条理清晰,气氛轻松,学生都踊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听了管老师的这堂课我才知道原来议论文可以这样教呀! 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引用朱光潜老师的一句话“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说谎的路。”以及管老师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说明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非常的重要。还有管老师对于发表作文活动的一些方法比如:积分活动,集卡活动,稿费活动,来推动孩子们的写作动力。这些都让我感受很深,写作要回归儿童的心灵世界,不然就不是写作而是写作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运用这些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四、陈琴老师通过吟诵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陈琴老师的示范课是《诗经.卫风.木瓜》,她首先通过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吟诵”的含义:读出每一个字的平仄规则,按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法试读《春晓》。接着读《木瓜》原文,了解大意,然后标出关键字的平仄声,随着陈老师的巧妙点拨,学生们吟诵诗句的韵味越来越足。最后,连听课的老师们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吟诵起来。

陈琴老师是“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她的讲座《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中,告诉我们,针对一篇经典文章,学习目标虽然可以从多个层面定位,比如:

1、理解;

2、赏析;

3、感悟意境;

4、概述大意;

5、生发多种讨论的话题。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文史类的文本学习最为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诵读乃至记诵。而几十年来的教学模式恰恰把最重要的环节省略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对母语中的经典文本的记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导致母语文化严重滑坡的致命点。

听了这些课,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机会,我们定将观摩中学到的先进经验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探索、钻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的完善自己,积淀教学素养;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灵活多变组织课堂教学,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推荐第5篇: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

参会有感

教育局组织我们于3月30日——31日到武汉参加全国著名小语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研讨会。这两天,我们观摩了支玉恒老师、武凤霞老师、管建刚老师、陈琴老师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精巧的教学设计、细致的点拨、独到的见解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感悟颇多,受益匪浅。这次教学观摩研讨会,各位名师都是先进行示范课,接着是专题讲座,最后是与现场老师们的互动交流。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本次活动安排的教学内容丰富,呈现出了不同的课程形式,让我们听课的小语教师享受了丰盛的精神大餐,带来许多不曾预见的精彩。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支玉恒老师课堂教学语出难料,机智叠出。

已经75岁高龄的支玉恒老师的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他的示范课《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很有深度,比如支老师请学生给每一个小的故事起一个带点古味两个字的小标题,这一点考验了学生们平时积累的古文知识;在“入城”的故事中,支老师给学生演示了晏子的三段式推理:访问狗国—钻狗洞;访问楚国—钻狗洞;楚国—狗洞。两千年前晏子就能够巧妙的运用这种形式逻辑,非常的了不起。后来在“会王”的故事中让学生试着来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都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兴趣高涨。在“赴宴”的故事中,支老师用南橘北枳巧妙地展示了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看到孩子们求学若渴的眼神,和在场老师们聚精会神的倾听,我深感惭愧,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太浅薄,以后可要多学习,给我的学生也展示一片新的天空。

支玉恒老师的讲座《就课例谈课改》主要阐述了新课改要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重要性。支老师比较善于通过抓住课文中的几件事或者几个要表达的情感起几个小的标题,板书标题,把握整体内容。我觉得这种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学生也易于掌握。

二、武凤霞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体验学习。武凤霞老师展示的是《伯牙绝弦》,她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几个语气词的语句,体会钟子期称赞时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称赞的语气;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另外,武老师让学生尝试换词:把课前看似毫无关联的词语AABC式运用到“峨峨兮若江河”的句式中,让学生过一把当古代人的瘾,同时把课文中词语句子活学活用,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知音。再加上武老师堪与播音员媲美的范读,更是营造了古文学习良好的氛围,也给我留下许多回味。

武凤霞老师的讲座《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思考》中提出,在教古诗文时,应重视学生的自助学习,不妨让学生猜猜内容的意思,理解时应该虚实结合,教学以诵读为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意境和诗情的理解,还要丰富自身的古诗词底蕴。

三、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课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管建刚老师的示范课《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明白本文的启示,然后找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发现语言对称的美。接着管老师就引导学生明白这堂课是为了学习如何“用一句话变一篇文”。后来根据课文内容,管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学生学写议论文:提出观点,举出例子(正面例子或者反面例子),最后得出结论。整堂课条理清晰,气氛轻松,学生都踊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听了管老师的这堂课我才知道原来议论文可以这样教呀!

管建刚老师的讲座《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中,引用朱光潜老师的一句话“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说谎的路。”以及管老师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说明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非常的重要。还有管老师对于发表作文活动的一些方法比如:积分活动,集卡活动,稿费活动,来推动孩子们的写作动力。这些都让我感受很深,写作要回归儿童的心灵世界,不然就不是写作而是写作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运用这些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四、陈琴老师通过吟诵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把美好的种子留给学生。陈琴老师的示范课是《诗经.卫风.木瓜》,她首先通过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吟诵”的含义:读出每一个字的平仄规则,按照“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法试读《春晓》。接着读《木瓜》原文,了解大意,然后标出关键字的平仄声,随着陈老师的巧妙点拨,学生们吟诵诗句的韵味越来越足。最后,连听课的老师们都不由自主的跟着吟诵起来。

陈琴老师是“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她的讲座《让经典快乐回归到课堂——经典素读教学法例谈》中,告诉我们,针对一篇经典文章,学习目标虽然可以从多个层面定位,比如:

1、理解;

2、赏析;

3、感悟意境;

4、概述大意;

5、生发多种讨论的话题。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文史类的文本学习最为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诵读乃至记诵。而几十年来的教学模式恰恰把最重要的环节省略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对母语中的经典文本的记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导致母语文化严重滑坡的致命点。

听了这些课,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青年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机会,我们定将观摩中学到的先进经验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探索、钻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的完善自己,积淀教学素养;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平等对话,灵活多变组织课堂教学,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推荐第6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高新小学刘东宁

5月25—26日两日的渭南学习,听了7堂专家的讲课和讲座,真是让我耳目一新,眼见大开。20年来,也听过各种名师、各种形式的观摩课,但可谓千篇一律,英雄所见略同,唯独这一次听王崧舟、支玉恒、窦桂梅的课,让我深深懂得小学语文教学的路改往何处走,我也不敢再认为小学语文没什么难度,再也不能拿着书本就进入课堂,总而言之,这次观摩听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什么是教书匠,什么才是教育家。

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是《去年的树》,我以前也听过几次,曾经也被老师的深刻分析所打动,体会到了树与鸟的深厚感情。王崧舟老师的课没有流于一般形式,就课文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在平淡的文本叙述中展开想象,想鸟唱歌可能在什么时候,然后让学生把想象的词语加入课文,再齐读课文开头,,通过两个“天天”体会的鸟与树的深厚感情,接着问学生想认识这只鸟吗?想见见这颗树吗?引导学生第一次当堂写作,写写学生心目中树的外貌,鸟的样子。学生写作后,王老师再让学生根据所写重新讲故事的开头。王老师紧接着讲课文的开头并不是这样的,课文的开头写树的高大了吗?写鸟的美丽、可爱了吗?生回答没有。于是老师板书“平淡”;通过写外貌、写表情、写心理的平淡,三次当堂写作,引导体会平淡的言辞中透着深厚的感情,最平淡的语言,可以讲下最生动的故事。

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境视眼下的雨用教学”,认为语用教

学是整体的教学,和谐的教学,统一的教学。语用学习和内容理解相结合,语用学习和情感陶冶相结合,语用学习和学法指导相结合,我们的日常教学知识做到了前两条,王老师的语文教学如一股涓涓细流,把三者完美统一,不漏痕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陶冶了情操,又学会了改如何写作,即故事不在文本,在每个人心中。

窦桂梅老师以美国作家惠特曼的诗歌开头:“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中的一部分„„”她从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步骤讲了《魅力》这片鄂教版小说,让每位学生以及在场老师深感卡佳的天真、纯洁、善良。窦桂梅老师以“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为宗旨,以“什么样的文本还它什么样的味道”理念,用火一样的热情给听众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通过她的讲座,多少老师明白了不能把所有的课,都上成一个模式。小说有小说的上法,诗歌有诗歌的上法,散文有散文的上法„„课堂一定是给予文本属性的的课堂,儿童的课堂。

支玉恒老师年已74岁还在深入课堂教学,他的作文示范课——《个性的表达》,沉稳厚实,娓娓道来。是的,作文难,难在内容上,那么,如何上好一堂作文指导课,得从内容入手。内容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能够写下去,写完,这是多写、多练的前提;生活有取决于人对生活的认识,作文指导得注意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认识来源于实践。小事情来源于实践,大事情来源于书本,这些理论环环相扣,但句句真理。

支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教的。他的课没有花招,课堂实效性很高,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两天的学习,带给我长时间的反思,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教学,教育教学的路很长很长,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学习,继续研究,争取向研究型教师迈进,努力培养更多新世纪人才。

推荐第7篇:小学语文名师观摩活动

“射河金秋”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11月8日,室外寒风扑面,香港路校区的至善讲堂里却春意正浓,“射河金秋”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正火热举行。这是附小集团本学期继“射河金秋”南通、连云港、盐城乡村骨干教师小语培育站联盟活动之后承办的又一盛会。

本次观摩活动邀请到的名师有“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著名特级教师吴勇;江苏省特级教师、来自盐城市实验小学的丁庆军;以“作文教学革命”著称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

8日上午,吴勇老师和六年级的同学就教材作文《我的动物朋友》,分别上了作前指导课和作后评讲课,课堂上的吴老师思维缜密、妙语连珠、评价精当,尽显名师风范。吴勇老师用儿童的文化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精神阐释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构建作文教学,让学生“步子迈的小,点点去落实”,非常实用,孩子的作文又何愁写不好?这样的示范课,老师们能不欢迎吗?

下午,管建刚老师执教了五年级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管老师的教学语言富有童真童趣,看似无厘头,其实十分接地气,深受孩子欢迎。教学设计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在轻松愉悦的对话中将教者对教材的独特解读一一诠释,真可谓“深入浅出”,使听课者越琢磨越觉得有味。

此外,丁庆军老师还与六年级的同学就“联想”这一重要的写作手法作了有益的探索与交流。

附小集团一直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系列的教学观摩活动,让老师们足不出户就能一睹名师风采,接受新理念的洗礼,从而成长得更快更好

推荐第8篇: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

得体会

罗桥小学

程细丽

2014年11月1日和2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来自全国的几位名师给老师们讲授了语文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知识,帮助老师们把语文教得更好。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受益匪浅。

什么是微课?什么叫做翻转课堂?我的了解真的不多。宋运来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急吼吼》让我大开眼界。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也是让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地方。很多老师都找不到教作文的好办法。他们常常抱怨学生怎么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清楚,一篇作文怎么有那么多的错别字。我教三年级的语文,我也抱怨过,抱怨孩子们错别字太多,字数太少,语句不通顺。我也在思考应该怎样让孩子们写作文时有话可说,而且说得通顺,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孩子们不爱写作,老师也害怕教写作。

宋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是这样教的:他把急吼吼这个小男孩上学迟到这件事情分成三部分,即起床、穿衣和上学。每一部分都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他让孩子们从自身情况出发,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说话,比如在起床这一部分,他先问孩子们是谁叫他们起床的,有的孩子说:妈妈。这时宋老师会引导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妈妈叫我起床的。我觉得宋老师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非常好。他的这种做法特别适用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我马上就想到了我班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在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如果我不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期待他们直接写出好作文,那是不现实的。

张学伟老师在他的讲座《语用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中也提到作文,他说作文可以通过听写、扩句和续写等方式来练习。他提倡以围绕语言运用的活动来组织教学。他在讲座中提到几个语用课例,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对学生写作文也有很大帮助,如下:

一、补白——抓住空白,合理想象。例如《第一朵杏花》

听了竺可桢爷爷的话,小男孩想(

); 第二年,春天来了,小男孩(

); 三十年后,小男孩已经成了一位生物哲学家。 当他回想起这件事,他想,这第一朵杏花。

二、扩点——重点词句,想象延伸。

这次学习给我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思路。我根据我班孩子的情况,总结出以下教作文的方法:

1、让孩子们多听写,多默写。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可以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提起笔都是错别字。通过听写、默写可以让孩子们在作文中少写错别字。

2、多给孩子们说话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多给孩子们时间表达运用语言。比如让孩子们补充课文,让他们扩句和续写等等。让孩子们从词语、句子开始,慢慢地会写一段话,甚至一片文章。

3、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留意写作方法。比如这个单元主要讲动物,那么教师在教这个单元的课文时要注意讲解关于动物的写作手法,并在课堂上多训练。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对教语文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我认为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句,能理解课文意思,会做题。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张学伟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刻。他说教语文不教课文,用教材不教教材。教语文不是停留在课文上,而是运用课文让学生学到知识,真正能学以致用,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正如丁雪飞老师在她的讲座《让翻转课堂理念接上小学语文教学改课的地气》中提到的要发展学生。她说翻转课堂必须有以下条件:

1、每一位学生家里都要有上网的电脑设施。

2、每一位学生都要有充裕的课外自由支配时间

3、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学的自律精神。

看到这三个条件,也许我们老师会认为翻转课堂在我们这样的乡村小学无法实现,因为我们许多孩子家里还没有电脑,我们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自律能力又不强。然而,我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引用。没有电脑我们可以把孩子们需要做的事情打印在纸上,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我们可以先再课堂上进行,等孩子们养成习惯了,再让他们回家完成。

翻转课堂在那些方面翻转呢?丁老师做了详细的解释:

一、在课堂理念上,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翻转;

二、在主角定位上,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

三、在教师预设上,由指令的刚性预设向生成的弹性预设翻转;

四、在学习方向上,由习惯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翻转;

五、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

六、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

七、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

八、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答题训练向听说读写综合的翻转。

丁老师对翻转课堂的解释很全面很具体,她把翻转课堂和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作比较,使我们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更深。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翻转课堂呢?我们真的必须像丁老师说的那样,做到以上八点吗?我认为要一步做到以上八点是很难的,毕竟老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以丁老师讲的为依据,慢慢地做到以上几点。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学着放手,给孩子们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有的老师说教无定法,我也认同这一点,但是我们老师还是应该多学习,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等等。都说学无止境,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热爱学习,珍惜学习的机会。我们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全盘吸收,我们可以吸取其精华。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见识了微课程作文,对翻转课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虽然那些名师讲的很多方法很多方面在我们乡村小学现在还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适当引用,把那些可以做到的做到,做不到的我们想办法克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老师要尽心尽力,让每一个孩子学好。总之,这次外出学习我收获很大,很感谢上级领导和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心 得 体 会

蔡庄小学 俞天晔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来自全国的几位名师给老师们讲授了语文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知识,帮助老师们把语文教得更好。每一次学习,内心都会沉淀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叹,两天的学习日程、四场发人深思的专家报告,引发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思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受益匪浅。

一、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回味无穷。

什么是微课?什么叫做翻转课堂?我的了解真的不多。宋运来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急吼吼》让我大开眼界。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也是让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地方。很多老师都找不到教作文的好办法。他们常常抱怨学生怎么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清楚,一篇作文怎么有那么多的错别字,我也抱怨过,抱怨孩子们错别字太多,字数太少,语句不通顺。我也在思考应该怎样让孩子们写作文时有话可说,而且说得通顺,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孩子们不爱写作,老师也害怕教写作。

宋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是这样教的:他把急吼吼这个小男孩上学迟到这件事情分成三部分,即起床、穿衣和上学。每一部分都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他让孩子们从自身情况出发,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说话,比如在起床这一部分,他先问孩子们是谁叫他们起床的,有的孩子说:妈妈。这时宋老师会引导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妈妈叫我起床的。我觉得宋老师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非常好。他的这种做法特别适用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我马上就想到了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开始写作文。如果不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期待他们直接写出好作文,那是不现实的。

下午,见识了诸向阳老师幽默与教学风格,他执教的微课程《梅花三弄》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时听取了《语文微课程研发的五大策略》专题讲座。

诸老师课程设计很精巧,讲的很动情,课的过程中诸老师抓住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两首词在对比中学习理解词意,尤其抓住一个“笑”字和“哭”字,把两首词表达的内涵给挖掘了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对比中品词,在读中悟情,课的最后教师播放微课程《梅花三弄》,从而升华主题。整堂课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的风范,让我看到了微课程设计的巧妙。接下来诸老师为我们讲了《校本课程研发策略》的讲座,从这个讲座中让我知道了微课程的开发不是“滥开滥发”的,而是跟地域有关,例如他们的微课程就是围绕他们的地域特色“梅花”来开发的,其中主要体现了: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诸老师让我们大家欣赏了他们的微课程。

另外,诸老师还讲解了语文微课程研发的五大策略,分别是:

1、凭借教材研发课程。2 、凭借特长研发课程。

3、凭借地域研发课程。

4、借助问题研发课程。

5、以仪式为平台来研发课程。从中让我感受到研发微课程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它既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它只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有对教育朴素的感情,有对孩子们的喜欢和热爱。 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张学伟老师的《螳螂捕蝉》与他的《用教材教语文》。

张学伟老师用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与学生,在讲课和讲座的过程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张老师把一个大故事拆分成两个小故事,“螳螂捕蝉”,“少年智谏”。从小故事一步一步拓展最终使学生明白课文,了解吴王内心的变化以及想法上的变化。并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张学伟老师范读时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和学生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课的最后,老师把白话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学生们能够有节奏的读出文言文,这说明同学们经过前面白话文的学习已将课文的内容主旨完全把握。张老师以有效的朗读促成了高效的课堂。

张老师说,读是过程也是方法,读是目的也是手段。《螳螂捕蝉》课中张老师让学生阅读故事,感悟道理;扮演吴王,练习表达,学得有情、有趣、有效。课堂上,张老师不仅激情四射,而且幽默风趣,尤其是朗读的指导更是独具匠心。逐字逐句的为学生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文,让学生挑选角色,看似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之后是张老师做的专题讲座,张老师谈了他的主张:

1、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要分清哪些是你的责任,哪些不是你的责任)

2、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习得。

3、学习语言的主要做法是课内得法、课外得益。

4、对待课文教材要会“挖”:1)、抓人物,2)、抓文眼,3)、抓矛盾,4)、抓主题,5)、抓主线。在备课上课还要重视读书、重视学生、重视效率。

张学伟老师在他的讲座《语用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中也提到作文,他说作文可以通过听写、扩句和续写等方式来练习。他提倡以围绕语言运用的活动来组织教学。他在讲座中提到几个语用课例,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对学生写作文也有很大帮助,如下:

1、补白——抓住空白,合理想象。

2、扩点——重点词句,想象延伸。

二、不求甚解谈谈心得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关于翻转课堂,翻来容易,转时难。

(一)、定义翻转课堂

不言而喻,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下面的问答能让我们更加准确的理清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不是视频取代教师

不是在线课程。

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

(二)、翻转课堂是什么?

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

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

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 。

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

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三)、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下面的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翻转”就是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

翻转课堂在那些方面翻转呢?

一、在课堂理念上,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翻转;

二、在主角定位上,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

三、在教师预设上,由指令的刚性预设向生成的弹性预设翻转;

四、在学习方向上,由习惯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翻转;

五、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

六、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

七、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

八、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答题训练向听说读写综合的翻转。

总之,“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彻底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教师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科学深透的把握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要因材施教,为学生作选择,为学生作取舍,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

可见翻转课堂并没有忽略我们教学中的任何环节,只是结构上的教学环节改变,微课程、翻转课堂值得我们学习!

(四)、翻转课堂的六大好处

1、翻转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2、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4、翻转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5、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6、翻转改变了课堂管理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语文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教语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句,能理解课文意思,会做题。“教语文不教课文,用教材不教教材。”才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教语文不是停留在课文上,而是运用课文让学生学到知识,解答题目不是把眼睛死死地盯在所谓的标准答案上,而是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表达。真正能学以致用,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讲座《让翻转课堂理念接上小学语文教学改课的地气》中提到的要发展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必须有以下条件:

1、每一位学生家里都要有上网的电脑设施。

2、每一位学生都要有充裕的课外自由支配时间

3、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学的自律精神。

看到上述六大好处,我当时便觉信心百倍,可面对这三个条件,我就觉得,翻转课堂,翻来容易,转时难。因为我们许多孩子家里还没有电脑,我们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自律能力又不强。或许,有人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引用。没有电脑我们可以把孩子们需要做的事情打印在纸上,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我们可以先再课堂上进行,等孩子们养成习惯了,再让他们回家完成。可实际操作起来呢?

关于微课,微课其小,智慧其大

初识微课,当时对这个词感到很新鲜也很陌生,直到去年好像有个微课什么竞赛,才特意上网浏览了解了一上,直至这次培训学习,才使得我真正揭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说到这,我真是觉得微课,真好。想想专家教授们的几天、几周做一节课,再想想我们的一天上三四节课,真是:微课其小,智慧其大;要想做好,累死老师。

以上,就是本人此次学习所得,视频资料已全部上报到学校,心得体会难免与专家所授相去甚远,还请列位同仁包涵。

最后,温馨提示:各位老师要想求取真经,可到教导处调阅培训全程视频。谢谢!

推荐第10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甘肃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2009年 9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兰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阅读课,小语会专家崔峦老师的现场评课,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两位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专题报告,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本次听课的一点体会:

一、带给学生“爱”的真情

上课的几位教师都是知名教师,但他们放下权威,带着激情,带着爱心,带着尊重走进课堂,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可信的微笑来吸引和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李芳老师课前的一句“孩子们,你们好”的亲切问候,徐世赟老师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怎么样的老师?请你们说说我的优点,好不好?”让学生如沐春风。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向上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二﹑留给学生“读”的时间

学生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留给学生读的时间,以读带情,以读悟情。可见,“读”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对于朗读指导总感觉有些困难。这次,听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受益非浅。他们采用的方法虽然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自由读、老师范读、学生感悟自读等,但是怎么就有那么好的教学效果呢?几位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老师们在课堂上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快慢急缓的语速,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吸引学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李芳老师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词串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小柳树是什么样的?小枣树是什么样的?”学生读:“小柳树是绿绿的。细细的,小枣树是弯弯曲曲的,光秃秃的。”教师相机指导叠词的读法,并美美的范读,令孩子们陶醉。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入情入境地美读,读出了词的韵味。如徐世赟老师在上《白鹅》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鹅样子的词语 “历声呵斥”“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然后又让学生找出三种描写白鹅样子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品读。教师范读突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学生再读,学生越读越好,通过多层次的读,学生读出了白鹅吃饭时的高傲和有趣,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情境。

三、还给学生“讲”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讲,通过发言。让学生在对话中相互启发,促进,形成清楚有序的表达能力。如:张祖庆老师的作文课,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童话?谈一谈。”同学们畅所欲言,兴趣高涨,接着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想一想,图上有什么?并发挥想象编故事,经过老师的巧妙点拨和引导,激发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表达意识,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不知不觉融入作文教学,画面上的面包时而是一朵白云,时而是一朵雪花,时而是一团棉花,孩子们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丰富故事的内涵。此时,孩子们不再觉得说话是一种负担,他们争相发言,急于表达,达到了“情动辞发”,“不吐不快”的境地。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对我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用今天所学,将各位老师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博采众长,大胆求新,构建活力四射的课堂。

第11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黔江城东小学

费远飚 早在一个多月前,我就接到了学校安排的重庆听课的通知。终于有机会去感受全国名师们的风采了,对于一个巴渝边陲区县的一只井底蛙来说,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四月初旬,正值暮春时节,天气却犹如初夏,我和来自黔江不同学校的六位同行一起如约参加了《本次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听取了罗才军、薛法根、朱文君等五位全国知名教师的课,圆满地完成了共计20学时的取经活动,虽然收获颇丰,却觉意犹未尽,现将一些收获提炼了整理如下:

一、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

语文教学究竟教什么?说实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复杂,就拿我们的课文教学来说,一学期下来,二三十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可是你每节课教了什么,又是把什么当作重点来教的呢?我想有些老师是茫然的,我也是其中的一个糊涂虫。

观摩了此次全国语文名师经典课堂的教学,我有了一定的启发。名师薛法根老师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学生知道的,我们不教;学生自己读了就懂的,我们不教;老师教了学生不懂的,我们也不教。以其执教的《匆匆》为例,他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其文笔优美,精华很多,看起来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多,我们都一一地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在本课的教学中就摒弃了一般老师抓字词,逐字逐段的对内容分析,分析修辞手法特点,抓优美的语句的教法,而是从学生不易觉察,不易懂的叠词入手,先圈点文中的叠词,体会其效果,从而指导学生的朗读,定下本文的感情基调。

然后抛出一个时间过得快慢的问题,让学生体味,重点落在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所说的二十几年如针尖上的一滴水。

二、小学语文怎样教

小学语文教什么,我从薛老师哪里得到了一些体会,那么小学语文怎样教呢?自本次学习过后我也有一定的看法。

1.深挖教材

所谓的深挖教材,不光是明确教学标准,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还要认真研究每一篇课文,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如何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好教育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值。

2.语文教学重在读

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点拨,学生要想更好地学习好语文,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使其读通、读熟、读出感情,从而读懂、读透,各位名师的教学中无一不是利用这一点。

3.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来,自觉主动地、欢乐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才更好。各位名师在其教学活动后的经验交流中都谈到,他们最怕遇上的学生就是死气沉沉的,问他们无动于衷的,木讷的学生。

4.注重学生多重训练

语文的教学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只训练学生的某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应该是听、说、读、写并行,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感染力十分重要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师能够感染所教的学生,对他们的情绪,以及知识的接收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所有的执教名师感染学生的能力都很惊人,其中尤以罗才军老师最为突出。罗老师为什么有那么强的感染力呢?首先,他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情绪,说话声如洪钟,使得学生上课激情高涨;其次他上课的语言幽默,善于点拨,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然,他还具有良好的修养,知识渊博,使得驾驭课堂的能力超群,讲课收放自如,教学的各个环节水到渠成,试问:“有此三点,学生学得能不欢快吗?”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瞬,两天的时间就过去了,我虽想多多聆听名师们的讲授,但随着名师们悄然的离去,我也不得不离开美丽的重庆,怀揣名师们的馈赠回到执教的学校,开始我的教学生活,在此谨向本次执教所有的老师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无私的传导!”

第12篇:参加“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参加“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我很荣幸参加了xx师范大学在xx举行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语文名师高效课堂、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任教长达2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迫切希望这次活动能使自己的思想受到碰撞,观念得到触动而学有所得,更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而愉悦地成长。因此,两天的学习,我认真观摩四位名师的课堂,细心聆听他们的讲座,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这些名师、特级教师在教育探索方面独具匠心,教育方式与众不同,站在了教育的前沿思考并实践着基础教育的课程,也让自己深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与黎明共舞,塑造阳光心态

作为教师,摆正心态。有一句至理的名言说:“态度决定一切。”许多事情,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待事情的态度,只有心态端正,才能生活快乐幸福。作为教师,我们不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至少应该让我们自己生活快乐。我们不可避免要面对生活的清苦,绩效的纷争,职称的无奈等诸多烦心的事,但如果我们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就会豁然开朗,正如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祝禧老师的讲座《让看不见的被看见》——如:中国文化中许多的人造物象(亭台楼阁)、人物形象(母亲、船长、水手、诸葛亮等)、自然意象(蚂蚁、狐狸、蜜蜂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赋予了这些比较固定的意念,但几乎没有谁去关注他们背后在说些什么?感受自然,打通心与自然之间的隔膜。细细想想,沿海城市人们的收入的确比较高,但别人可能付出的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这些收入,有许多也是金钱买不到的,这更包括我们的身体。许多光鲜的背后更多的是辛酸。我们教师作为知识的传导者和灵魂的塑造者,更应该用心灵的眼睛和耳朵去注视并倾听我们的生活,学会让我们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者,不要被生活中的琐碎蒙蔽我们的双眼,阻挡我们的幸福快乐。

面对学生,塑造阳光心态。小学生就像花圃里的花朵。要想花儿开得娇艳,园丁得用心照看。常听同事们说:“一个班带的时间久了,老师的许多特点就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一个阳光四溢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小学生,我们从小就应该让他们阳光自信地面对生活。对于这一点,我觉得东洲小学的晨诵课程的建设——与黎明共舞,很值得我们借鉴。晨诵的目的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也不是为了进行记忆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活,既培养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怀、美感及音乐感。与黎明共舞,是希望儿童每天黎明时分朗诵诗歌,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呼唤心灵,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由此开启一天的学习。晨诵课程,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词句优美,便于儿童在吟诵时感受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师生一起诵读,晨诵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开启诗、日常诗、生日诗、情境诗等,诵读内容必须积极健康,诵读过程也因年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东洲小学创设的这种校本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一脉相承,这种晨诵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潜移默化,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习惯成自然,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塑造了学生的阳光心态。

注重语文实践,树立大语文教育

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其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育应当贴近生活、靠拢生活。这次活动,几位名师在语文实践和生活化教学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如:祝禧老师的微课《推开窗儿》中涵盖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及感悟、思维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融汇古今中外有关窗的知识;丁雪飞老师尤其注重学生生字书写和朗读的指导,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上网查找;xx老师的习作指导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一开始就以周恩来、台湾作家三毛和一些日本小朋友的理想为引子,让学生明白“理想只是发自内心的并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鼓励孩子说真话,选择和树立与现实相切合的理想,这在他的讲座《关于小学习作教学若干问题的梳理》中的主张“生活化写作”、“我手写我心”相吻合;魏星老师的课堂和讲座更是注重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语用规律,做回了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洗课”。这几位教师,都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一个单元的专题,一册教材的特点及组合规律,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而广之,初中的、高中的,更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广泛地接纳生活百科,作为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认清形势,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xx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对这一观点,我十分赞同。试想:不能规范书写的老师怎样指导与判别学生书写的正确与否?不会读书的老师怎样指导与评价学生朗读的优劣?不善学习的老师又怎样给予学生更优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思想,从心灵深处认识到自己现在面临的教育形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1、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熟练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努力使语文教学与现代社会发展步履相适应,树立“网络式”的大语文观,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3、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实践中增长教学智慧,建立教学自信心,提高自己的教学气质,做回到真正的语文教师。

第13篇: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2102年9月22日、23日这两天,我们几人有幸随校领导前往哈尔滨参加了‘育师启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因为来的都是在全国语文界极富盛名的专家、领导,所以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可以给我的‘教育教学浅渠’注入新鲜的源头活水,同事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充电,叫我记录本变得沉甸甸的厚重。所以,无论从对待教学的精神层面上,还是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的物质层面上,我都是收获巨大的。 此次外出学习,我从诸位教育专家的教学与讲座中汲取和借鉴的东西实在很多,在这里,我只就著名特级教陈延军所讲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来谈谈我切身的体会。 陈老师作为名师讲课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在他朴实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语文功底。他的这节散文科的教学并没运用太多幻灯、课件,没有丰富的游戏、表演,教师的说教也并不是多么的激情满怀,但课堂却能深深的吸引着听者。回头想想这节课,陈老师把这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实现的真真切切,恰如其分。可以这样说,陈老师真正做到了是语文课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陈老师的这节课更好的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统一。 陈老师的课,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

一、他把语文上成了语言文字的揣摩课

汉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着人类的文化,也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应牢牢地装着语言文字把语文上成语言文字课,让孩子们逐渐发现语言文字的精妙特点,并且学会运用他们。

课的开始,在学生读了课题后让学生讲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换个说法。这样就有了‘别人的花是让自己看的’、‘自己看的是别人的花’、‘别人看的是自己的花’几种不同的说法。又将‘自己’换成‘我’,‘别人’换成‘他人’就有了‘我的花是让他人看的’,‘他人的花是让我看的’这样的说法。这样看是简单的揣摩文字的活动,为后文学习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做了很好的铺垫。陈老师说“语文是有眼睛的,每个段落,每个句子都有眼睛。陈老师引领学生找到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深入体会。抓住‘四五十年以前’、‘今天’这样的词语了解文章写作顺序;‘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时都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这几句话中‘都’字的揣摩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语言文字有是有依托的”抓住‘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中的‘真切’、‘吃惊’,‘美丽的东西很多’中的‘很多’,‘多么奇特的民族,多么奇丽的景色’中的‘奇特’、‘奇丽‘这样的词语找到文字依托,体会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和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变的民族美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课文中每一处关键词,老师都领着学生走一步踏三步。理解一篇课文确实是这样,语言文字揣摩的越深,文章的感情也就理解得越透。

二、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读书训练课。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们多读书,但我们的语文课如果缺乏了读书的训练,孩子们不懂的读书的技巧,怎么会爱读书。每一节语文阅读课都可以当做很好的读书训练课。这节课的课堂从始至终都灌输着读书方法的指导。比如要求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共浏览;边读边圈画;边

读书边找到重点文字的依托;出声朗读加深理解的读书方法。

三、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生动活泼的情感课。

宇宙万物,有情才是美的,文章更是如此。文章中精准的语言会很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究文字,文字探究了,情也就出来了。师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情感的熏陶,课堂生动,完美。

四、陈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良好习惯的养成课。 语文新课标修订版中增加了‘每节语文课十分钟鞋子训练’的要求。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我找到了如何在课堂实现写字训练的有效方法。陈老师把这十分钟的写字训练贯穿整堂课的讲解中,这样的写字训练,及练习了字的写法,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避免了集中写字的枯燥。陈老师强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查字典习惯的培养,词语积累习惯的培养,以及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

另外,陈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说‘不’既不伤害孩子的内心,又鼓励学生灵活思考。善于抓住标点符号,修辞方法,写作方法来引领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的引导很到位。例如在学生理解四五十年后的一天,季羡林老爷爷又回到德国时,老师及时补充季老当时与四五十年前相比较的不同地位,不同社会阅历,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的从季老今日与昔日看花的同样吃惊的态度中感受德国人那恒久不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高尚思想境界。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像是想不到这么深刻的。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会会使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有效率。没有或是缺乏引导的课堂,则等同于自己学习,自由学习。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乳交融的关系,在陈老师的这节课中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学生将语文知识掌握得透,情感体会深入。这不禁是我把自己的课堂与之比较,发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改革历程中,或是犯了左倾的错误:即之中是工具性,在语文课堂上,一味的让孩子们读字写词,理解生词,概括文章中心,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就是读、背、写,没有别的花样。后来,逐渐强调了人文性,强调了要运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时间,在优质课评比中,幻灯、课、游戏、表演满天飞,老师上的激情满怀,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而我们也一度被这样的课堂气氛沾沾自喜,沉醉其中。。。。。。今天,我们再静下心来与陈老师的课对比却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因过度借助多媒体而渐渐忽视了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工具性薄弱,重度轻写,重视轻说,都是现今语文优质课的弊病。而我们真正的课堂上,不少教师则多用原有的旧办法,每节课都一个样子,学生都能猜得出老师每一步要做什么,目中无学生,重教不重学,以一遍遍的让学生抄写,做题来提高语文成绩。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教师地语文本质性的东西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用创新的思维进行教学设计,这与当今弘扬的‘培养创新性的人才’的形式及不相称。

语文是比较纯净的课程,阅读教学更是纯而又纯的课程。但现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味道淡泊,远离灵动的语言文字,上沉了索然无味的说教课,分析内容课,难怪有的课堂让人听了觉得不是在上语文课。其表现是语文教师没有从语文的根本上钻研教材,不是从学语文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多从无关紧要的内容上下功夫。一个肤浅的东西充斥着整个课堂,结果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远离文本的过度分析,正是缺乏以人为本,从语言文字入手的语文观。把学生当成了静止不变的容器,凭主观愿望灌输,以教师个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其结果比是学生想的死,想得少。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消极,停滞不前。

陈老师的课,让我更多思考自己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心做好与文人,明明白白教好书。更让我深深感感受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应该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了。篇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甘肃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2009年 9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兰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阅读课,小语会专家崔峦老师的现场评课,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两位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专题报告,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本次听课的一点体会:

一、带给学生“爱”的真情

上课的几位教师都是知名教师,但他们放下权威,带着激情,带着爱心,带着尊重走进课堂,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可信的微笑来吸引和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李芳老师课前的一句“孩子们,你们好”的亲切问候,徐世赟老师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怎么样的老师?请你们说说我的优点,好不好?”让学生如沐春风。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向上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二﹑留给学生“读”的时间

学生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留给学生读的时间,以读带情,以读悟情。可见,“读”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对于朗读指导总感觉有些困难。这次,听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受益非浅。他们采用的方法虽然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自由读、老师范读、学生感悟自读等,但是怎么就有那么好的教学效果呢?几位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

感情;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老师们在课堂上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快慢急缓的语速,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吸引学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李芳老师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词串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小柳树是什么样的?小枣树是什么样的?”学生读:“小柳树是绿绿的。细细的,小枣树是弯弯曲曲的,光秃秃的。”教师相机指导叠词的读法,并美美的范读,令孩子们陶醉。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入情入境地美读,读出了词的韵味。如徐世赟老师在上《白鹅》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鹅样子的词语 “历声呵斥”“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然后又让学生找出三种描写白鹅样子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品读。教师范读突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学生再读,学生越读越好,通过多层次的读,学生读出了白鹅吃饭时的高傲和有趣,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情境。

三、还给学生“讲”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讲,通过发言。让学生在对话中相互启发,促进,形成清楚有序的表达能力。如:张祖庆老师的作文课,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童话?谈一谈。”同学们畅所欲言,兴趣高涨,接着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想一想,图上有什么?并发挥想象编故事,经过老师的巧妙点拨和引导,激发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激起

了孩子们强烈的表达意识,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不知不觉融入作文教学,画面上的面包时而是一朵白云,时而是一朵雪花,时而是一团棉花,孩子们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丰富故事的内涵。此时,孩子们不再觉得说话是一种负担,他们争相发言,急于表达,达到了“情动辞发”,“不吐不快”的境地。

走近名师, 走向成熟

——赴双流“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听课感受

邻水二中王遗锐

一、会议概况

2009年6月18日至21日,“东升杯”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在四川双流县隆重举行。大赛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语会)主办,四川双流县中学承办,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东升小学协办。大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和谐、高效”为主题,本着“以课会友,切磋教学技艺;以课促研,融会课改成果”的精神,突出“双基、语文、汉字、规律、效率”重点,推动汉语教育健康发展。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全国中语会委员会委员、著名特级教师、张富教学法创始人张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中语会读写训练专题研究组组长、总课题组组长李一行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语会、教科所(院)的负责同志、教研员,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盛会。

双流中学唐文莉《相信未来》

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刘春芸《囚绿记》 成都树德中学袁学民《哀江南》

川师大附中赵琳《遥远的幸福》

牡丹江市一中张奕《江南的冬景》

新疆八一中学蒋舟《定**》

江苏张爱丽《一种离别,千般风情》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许艳春作文教学示范课《感知——作文之根本》

天津庞海鹰《想象作文》

陕西西安曾琦《秋天之美》

大连孙俊《陈情表》

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金明专题报告

河北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尤立增《教学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张富专家报告《语文交际教学研究》

二、专家讲座

本次大赛,除课堂教学赛课(含展示)与专家点评外,还有三堂精彩的专家讲座。 在陈金明的专题报告《让文章本身教育学生——也谈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中,他旗帜鲜明地批评了时下语文课中流行的“泛人文教育”。他认为,这种“泛人文教育”

课脱离语言、远离文本、提问荒谬、架空分析,贻害无穷。譬如,在《荷花淀》教学中提问,假如水生嫂被日军强暴了,她该怎么做?教学《促织》一课,讨论蟋蟀怎样斗?陈金明认为,“不抓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张志公语);人文教育的大旗无论举多高,都不过分,关键是如何实施。“读写本领、人文情感、思想教育应该三位一体有机统一”。他指出,语文教师在实施人文教育时,应该“让文章的本身去教育学生”,即依据语文自身的规律,循文求义,由语言文字而深明其内容,把语文课恢复原生态,还其本来面目,上出真正的“语文味”。他还谈到,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以读悟文、以读促思、以读激情、以读导练,一定要学会揣摩语言,揣摩就是反复想,会想是会听说读写的前提。

在尤立增老师讲座《教学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中,主要强调了“素养”与“能力”两关键词。他认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素质就是要有“教学生学会,教学生会学”的本领,把客观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他大力主张“本色语文”(素课),认为语文学科本身要求语文教师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广泛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多读书,现代化工具只是服务于课堂,老师不能成为信息技术手段的奴隶。要利用假期外出学习,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起深厚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方案,从事教学工作。要提高自己吃透教材的能力,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把参考书真正放在参考的位置。要了解学情,尊重学情,从宏观上把握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把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从预习作业了解学生认知的起点,尊重学生读的权利,说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课堂上教师要进入文本角色,更要转变教学角色,变知识霸权者为知识分享者、变指导者为学友、变一桶水为一眼泉、变提问者为应答者、变蜡烛为果树、变统治者为平等的首席。要锤炼语言:科学、准确、精炼、艺术。要“门门通”,还要有“一招鲜”。组织教学要突出点拨的作用。“点”——点要害;“拨”——拨疑难,排障碍,答对了要肯定赞扬,错了一定要委婉指出、及时指出。

在张富专家报告《语文交际教学研究》中,主要强调了语文教与学交际过程中要“高进快出”,“重对象、重内容、重场所、重目的”,“听说读写并重联动四位一体”,认为“学重要,习更重要”,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帮助每个学生走向相对意义的成功。

关于课改精神,综合各专家报告和现场点评,主要有二:考试的指挥棒性质不变,教学就绝不能与高考脱节,这是一张皮而不是两张皮的问题;阅读教学要注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 建议。

三、关于赛课

本次参赛或展示的课共有11堂之多,分为诗歌鉴赏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作文指导教学。可谓门类众多、精彩纷呈。但在此我不打算全部复述,因学校订了一套教学实录光盘,等寄回后挂载在校园网可自行观看研究。重点说一下作文教学。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华杯”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河北的许艳春带来了一节快乐与智慧交织的展示课《感知——作文的根源》。这节课由“送礼物”开

始——教师送给全班同学每人一片树叶,并让他们观察树叶写一段文字。然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即兴创作的这段文字,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会从外形、功能、气味、触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去感知、观察、思考、描写、联想、感悟,最后提供了课本中用感知来写文章的范例——朱自清《春》、张爱玲《明天》。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趣味、搭建智慧展示平台、引导学生思维发散、第二次学生习作展示五部分。教学意图集中,步骤设计科学合理,课堂节奏明快,巧妙自然,教师循循善诱,学生智慧“井喷”,互动踊跃,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设计、清新的教学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大赛评委及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示了一代名师的方家风范!

天津的庞海鹰老师在《想象作文》一课中,借助对一个简笔画展开的古铜钱图案,借助多角度的想象与想象组合来启发展开学生思维,从而合理地构思作文,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想象的丰富、合理和集中,最后以经典题目——“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大森林的小木屋中,突然响起敲门声??”收尾,引导学生培养作文想象能力。整堂课,设计精巧集中、实施严谨有序,方法传授快捷高效,不失为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陕西西安曾琦执教了《秋天之美》。老师首先向学生播放了自己拍摄的秋景,让学生感受秋天之美,激起学生对秋山秋水秋风秋雨秋花秋果等秋景的兴趣;引入本堂课题《秋天之美》后,询问学生由秋天想到了什么,又引发了什么情绪。教师明确观察角度后,又以“如何用文字把这些景象生动再现,让没去过、没看过的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神,如闻其声?”设问,二次激发学生的探究与表现欲望,进而点拨描写(含修辞)、联想、抒情等技巧,拓展写作教学的广度、深度;最后要求学生整理成文。

三堂作文课中,都特别重视学生写作前的心理准备与思维开启,重视想象和情感在文字表达中的作用。教师的引导点拨大同小异,都遵循了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二是通过引导明确感知、观察角度;三是借助联想拓展学生思维领域;四是指导学生运用描写、抒情、感悟等技巧;五是动笔写作;六是展示、交流、修改、提高。

四、观摩感受

感受之一:关于教学预设与效果生成的问题。

这个感受主要源于牡丹江市一中张奕老师《江南的冬景》一课,张老师在整堂课中,从情景导入、主体教学、讨论分析直到最后小结,99%都是按其印发的教案在复述,课中有几处学生偏移了教师设计却有价值的思考提问情形出现,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她运用教师智慧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探究,而是按自己想法硬生生把学生思路拉回了教师预设,课堂民主气氛较为欠缺,教师为主体的套路化色彩明显。听完该课,当时第一个感觉,这个老师可能与大奖无缘了。

事后,我反复听录音、看笔记,将该课与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刘春芸老师执教的《囚绿记》等10堂课进行对比,想到了预设与生成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学肯定是需要预设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备者,准备也。没有准备,也就是随意为之,无论教师资质多么聪慧,经验多么丰富,其课堂教学肯定“不是少了必要的,就是多了不必要的”,最终免不了“信口开河、想到哪说到哪、胡乱敷衍、乱侃一番”的莫大嫌疑。

所以教学常规严格要求老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备学法,也要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前三者是基本原理,最后一点是个性特征。正是因了这个个性,同样一堂课,同样一群学生,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处理技巧;不同的名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共性的、适合自己的可以借鉴吸收,个性的东西学不来也不必学。教学,不备自己,就是不尊重自身学识涵养与教学水平的客观实际,自然不会扬长避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如果一味盲目模仿某某大家某某名师,那肯定是画虎不成,自我尽失,最终也只能做个技艺并不算高明的教书匠。可以说,一堂堪称成功的课,其预设一定是十分详尽周到且又有所侧重和取舍的。

但是,我们在实施教学时,除了要讲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外,更要讲体现教师智慧的灵活性,能针对那些不曾预设的课堂临时情形进行合理引导调整,而不是搞“一言堂”,因为专制、独断的教学浸淫只会引来学生的枯燥无趣、心生反感或者盲目屈从,自我意识与创新思维火花尚未点燃就被无情掐灭了。这显然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任,夸张点说等于戕害,于心何忍?因此,我们需要教学预设,更需要随机应变。这也是我校所主张的“和而不同”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运用实例。只有课堂和谐,师生沟通配合默契,教学生成效果也必然最佳。

感受之二:关于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的灵活运用问题。

本次大赛,包括专家讲座,无疑全部使用了体现现代化气息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容量、表现形象直观、图文音频视频素材完美结合、增加教学趣味、吸引学生注意力等诸多好处。但它毕竟只是为教师所用、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辅助手段,运用得当,自然生成效果很好;运用不当,则会对教学的有效性构成很大伤害。在孙俊老师阅读课《陈情表》、曾琦老师作文课《秋天之美》中,两位老师都于课堂结尾要求学生思考完成作业时,播放了冲击力较为强劲的音乐和视频,据说是为了启发。我个人认为,应属节外生枝、画蛇添足,严重干扰了学生思考或作业的有效注意,结果适得其反,预设实现不了,反成无意中的伤害。

感受之三:关于课堂导入的问题。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引入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初始环节。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然。通常,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是单刀直入式,用时减省并且有效。但赛课就不一样,那是出彩的一个高地,往往需要巧妙迂回。本次大赛的十一节课,在导入上都是各尽其妙和十分成功的:有的是用音乐营造气氛进入情境,有的是用师生互动游戏或学生表演拉近心理距离,有的是用朗诵(朗读)相关文本驳接教学内容,有的是抛出新奇问题引发学生联想,有的是检查预习发现问题引入,有的是教师娓娓讲述导入,还有的讲笑话造幽默出对联送礼物引入??不一而足,都是为了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铺垫。此外,个人认为,这里有个时间限制的问题,标准是“合理、有度”,决不能毫不相干、喧宾夺主甚至虎头蛇尾的遗憾式精彩。

感受之四:关于课堂旋律与节奏的问题。

本次大赛,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参赛教师几乎都有超时拖堂。这又不得不回到我谈的第一个感受——教学预设与课堂操作问题。我想,在有限的40分钟里,老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各自任务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时间如何分配,执教者心

头应该有个预设的通盘考虑,可以根据经验或戴手表控制课堂的旋律与节奏。这里我说的旋律,特指教学内容的主次多寡;节奏,特指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控制。按照“三主”教学思想,教师是主导者,有这个调控权或曰调控义务,一定要有灵活性,既要遵从教学预设也要讲个临时调整,力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大家熟知的电视剧《霍元甲》中以霍氏拳法为主体兼集各派精华的迷踪拳,它其实也是有预设套路的,但在临场的高手比武时,它又是不讲套路只凭眼快手疾随机出招的,所以它总是赢家。课堂旋律与教学节奏的控制与之同理。

本次大赛观摩,还有很多思考与感悟,鉴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值得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成熟、成功?学无止境、教无止境,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积累和不断提升。

第14篇: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课听课感想 2011年3月16日到18日,“益阳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既观摩活动”在益阳桃花宾馆举行,承蒙学校领导关照,我有幸聆听了这11节的优质语文观摩课,真是受益匪浅!老师们上的这些课,让人赏心悦目,感觉老师们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他们的课堂师生情绪饱满,气氛和谐,非常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平等交流,给学生创设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听了过后,让我感想颇多,现在简单的谈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次讲课,大部分老师都在努力将自己由教学的主宰和中心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前氛围必不可少。几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作好了充分准备,有做游戏导入的,有观看视频导入的,有和孩子们交流导入的。有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出了一个绕口令,让孩子们练习,孩子们兴趣十足,加上教师语言风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位老师在上新课前让孩子们观看了一段《北京亮起来了》的视频,让孩子们对熟悉而又陌生的北京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为新课授课打下了基础。总的一点,就是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先让孩子们了解你这个朋友并愿意和你做朋友继续交流下去。

三、孩子们学习轻松,愉快。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老师很好的把语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现了蝙蝠探路的方法。整个课堂上孩子们非常踊跃的表现自己,从而达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新理念。《晏子使楚》中,老师通过一句句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导大家迅速的找到当楚王侮辱晏子时晏子的三次反击,在轻松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了解到了语言的艺术。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中,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导演,在导演电视剧的同时来理清课文思路,开放的教学设计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大家兴致很浓。

四、老师的激励无处不在。当孩子们的回答对时,老师会用“你真聪明!”“你爱学习!”“说得很不错。”“你的想象力很丰富。”等等语言来激励,甚至还有老师事先准备了小奖品,如:笑脸、大拇指来奖励回答的很棒的孩子。及时的鼓励,让孩子们获得成功感、自豪感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思考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五、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其实很多的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可以说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就联系到同学们熟悉的桃花仑小学,从讲述桃花仑小学的来由引出课题。在《蝙蝠和雷达》这堂课中,老师先让同学亲身体验蒙上眼睛走路会有怎样的感受,再引出蝙蝠探路的方法。《动手做做看》就抓住我们人的惯性思维,认为有影响力的人说的话就是对的,面对老师还没做实验就得出结论,孩子们想也不想就赞同来引出本课主题,凡事都需要自己动手做做看。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我也深深的感受到,只有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更具特色。

六、较强的应变能力。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是老师无法预料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动手做做看》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个课堂上,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自控能力较差,面对诱惑力极强的投影仪,大家纷纷把小手放到投影仪上来展示自己的“手势”。发现这一情况后,老师因势利导,巧妙的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既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课堂次序有序的进行下去。可以说是经验丰富,处变不惊。

人就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听了这些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老师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极其深厚严密的教学语言,以及非常精彩的教学设计。我更深深的感到自己课堂教

学的不足,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我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重视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我过分的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殊不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次听了桃花仑小学学生的朗读,我才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小学语文就该在朗读中体会文本、理解其意。

二、必须不断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水源来自哪里,就需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地充电。每次和大家探讨问题时,我就会感叹自己知识量的严重不足。如此狭窄的知识面怎么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特别在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看到学生上课不认真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生气,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学生的一个小举措而大发雷霆。现在我开始学会反思:我的课堂够吸引人吗?如果够,那为什么还会有学生开小差呢?答案很显然,我准备的还不够,教学手段的大同小异让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没有新鲜感的课堂,学生当然没有喜欢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教者丰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新颖化。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四、做个有心人。在大部分老师和学生的眼里,我是非常“凶”的,这种感觉让学生望闻生畏。在这次听课中,有位老师让我印象深刻,她整堂课都是以“笑”来贯穿全场,声音的柔感让我连想也不敢想。正是由于她如此,整堂课学生异常的听话,基本上没有孩子做小动作,大家都在认真的倾听。那一刻,我似乎知道了,学生要的是什么。今后,我也会努力,让自己把爱心、耐心、用心结合起来,真正让自己做到以“理”服人。 2011-3-20篇二: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这次国培我有幸看到老师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课堂,使我受益匪浅,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情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总目标的一部分。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包括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对一节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上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目标明确,传授那些知识,进行那些语文基本功训练,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读、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落实读写训练。

二、新课程概念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1、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教学,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还有范读、指导读等,在读中悟,悟中读,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找出自己疑惑得地方??利用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也加强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谭雪梅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结尾中抑扬顿挫的朗读和激情昂扬的总结,到现在让人记忆犹新,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每位教师都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注重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语言训练严格扎实。

三、教学过程,要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删繁就重,从容指导。

以前我存在这样一些教学误区:总感觉一堂课给我的时间不够,时间到了却还有好多的内容没有传达给学生,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并不是给你的时间不够,而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时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你这堂课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们很多老师常犯一些认识性错误。

所以我认为应删去很多多余的知识,做到敢于有所放弃。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追求“简洁”的心理,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3、使用多媒体,以“趣”带“动”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个人认为我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一个“趣”字,而不是灌输式或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还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学。“趣”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呈现课文内容,学的人是否乐“趣”,就要看你的教学策略问题,然而其终极目标就是达到读、说、写的能力。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那么这时学生对你,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减弱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反感。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读”“练”环节中,培养创新精神。“读”“练”的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问题敢于求异创新,提出自己的独生简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堂中,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和积极评价的效果。

四、教学艺术。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多媒体设计教学的效果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结构环环相扣。总之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需要我重新塑造自己,提升自己,努力探索,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篇三:听语文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听语文观摩课学习心得体会

坪头小学郭丽霞

2月25日在县教委组织下,我有幸到固隆小学观摩学习,此行上午我听了李沁阳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只捡儿童多处行》,并参与评课交流,课改研讨。下午听了张江霞老师《让评价与课改齐飞》的讲座,经过一天的学习给我很深的触动,感受甚深,不虚此行,收获很大。非常感谢县教委给我们提供的此次学习机会。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本人的感受。

激情课堂,我心飞扬。我听了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让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课堂上仅仅扮演的是一个导演的作用。学案设计巧妙,学习目标简洁明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针对性很强。自主学习问题比较容易,一般学生自己就能够完成,这节课学生学习主动性强,人人参与,看不到一个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这种学习氛围让我们这些听课的教师也无形中也被融入到课堂之中,随着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漫步在知识的海洋。

精彩的讲座,引发无尽的思考。张江霞老师由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进行了深度分析,把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真真正正的说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和误区,究其根源,我个人认为,还

是对课标精神不了解,对阶段性目标不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思考的。

总之,此次去听观摩课让我收获很多,让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我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环境,实际的学生,学生现有的水平,借鉴别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案,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去做,让课改真正融入课堂,让课堂从此变得真、善、美。

第15篇:小学英语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XX年10月14日—15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教育中心组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培训活动,为期两天的培训活动使我收获颇丰。

从教25年鲍当洪老师在课堂上的幽默甚至能把与会的教师时不时的逗笑,他所讲授的两节课,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带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他设计的板书,能对知识进行梳理,对思维的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王xx老师的权威解读: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分析,让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了更高的认识,应该多用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多提能让学生思考的How,why,whatdoyouthingof...?Doyouhaveadifferentidea?等问题。

马xx老师做的“浅谈游戏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的报告,指导教师们用丰富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很多在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游戏,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很有实用价值。

张xx老师讲的课《Let’aveanimals.》很能打动人心,令人震撼!她通过各种有关动物的视频,激发听课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尤其是在看到动物在马戏团,在大自然中惨遭人类的折磨与杀戮,着实然人心痛。顺势引导听课者们要保护动物,应该怎样做,给听课者指明方向。不仅是学生受到教育,与会教师也被深深打动。

总之,通过这次新课堂教学研讨会,给我的英语教学能力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也乐于尝试把学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实际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我在教育教学各方面都能取得较大的进步!

第16篇:春“名师八桂行”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2015年春“名师八桂行”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所略乡中心小学

李大鹏

2015年3月30、31日,由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联合,举办2015年春“名师八桂行”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名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本次观摩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如徐斌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进行套圈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吴汝萍老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在课前用课件展示“一对鸳鸯”“一对石狮”,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数对”应该是几个数组成的对子,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吴正宪老师教学的《重叠问题》,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次观摩课,老师们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如薛铮老师的《积的变化规律》,以“一直小熊乘着热气球以同样的速度上升”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刘松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同时紧扣教学内容,从座位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三、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本次活动的观摩课,老师们做得尤为突出。如刘松老师和吴汝萍分别执教的同一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虽然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但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环节都具有异曲同工的巧妙之处,同是采用学生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吴正宪执教的《数的整除》徐斌老师在执教《平均数》的过程中,采用前后桌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活动,吴老师和徐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留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学生不明白的问题都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气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适时的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评价,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随时随地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在这次观摩课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所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17篇: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观摩活动之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观摩活动之心得体会

——普古希望小学 廖琴芬

2013年5月25—26日,我有幸观摩了“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贵阳财经大学举办的“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展示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中,听了4节示范课,3个学术报告。听课后,觉得以前教小学生只要课前认真备备课,课后解决些疑问即可,其实这些已经太俗套了,存在着陈旧的观念,已不是今天的教学方法了;听课后,才真正领悟到什么是真正教好语文这门功课;听课后,才真正领略了武琼、申璐、宋运来、周益民这些专家的风采。几位名家大师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力及感召力,下面就讲讲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课堂教学中,注重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宋运来老师教学生《儿童漫画作文》时,宋老师用漫画勾起学生的无穷兴趣,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大胆的发挥想象。对先后有目的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漫画,宋老师先让学生大胆地发言,大胆地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同时课堂气氛也非常生动活泼。

就像宋老师说的,语文老师教学生语文这门课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锻炼出学生能说会写的能力。

二、教学生善于捕捉身边的写作素材

在武琼老师教学生写作时,她就引导学生回忆学生当天遇到的事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感受,结合教师所给的游戏,让学生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任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取自己喜欢的话题,按写事的六要素写清楚即可。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时也把写作的范围扩大了,学生的思维不拘于一格。

三、课堂中,鼓励性评语的使用及积极评价的效果

每位老师在课堂上,都会采用些鼓励性语言和表扬的话,但问题在于用在何时何地更恰当、更有效,就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了。

在这两天的精品课中,名家大师们对学生在精彩的发言后,都能及时有分寸的赞、有效地赞、由衷地赞;在学生欲言又止时,老师能亲热地在学生身上拍拍肩或拍拍背,亲切地引导学生说出来。那么的自然,一切就像水到渠成,突显了教育无痕的艺术。老师们都擅长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闪光点进行积极评价,促进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也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魅力进行了有效的加分。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深切地感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名家大师为榜样,以身边的优秀小学语文名师为榜样,努力地使自己能更好地胜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2013年6月3日

第18篇: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9月17日、18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六枝特区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观摩学习。

两天的会程安排的很满,分别观摩了三位小语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讲座。说实话,从教16载,我一直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在井口大的方寸空间中自以为是的过活着。这次学习,让我开了眼界,终于直面小语教学的专家,亲眼见识了专家那大气,独树一帜的个性,还有他们行云流水般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确实看到了差距,也学到了不少经验,虽然那经验拿回来操作不见得就会得心应手,但我还是如珍藏至宝般将之细细地记录,用心地消化,一点点地融会贯通,让他们慢慢地转化成我的,我们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和进行我们的教学,以达到这次学习的目的。

周老师上的是>,他把诗和图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诗排列成实物的形状,让学生从视觉去理解诗,周老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干净、实在又其乐融融的课堂。没有花里胡哨的课件,没有奇奇怪怪的形式,没有毫无意义的废话,也没有强迫恐吓加假惺惺的鼓励许诺。就是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平易朴实的对话让人心甘情愿地沉进去,再焕然一新地走出来,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满载而。他在专题讲座中告诉我们,教师是永远的读者,作为语文教

1

师,自己要多读书,读文学类书籍、儿童文学类书籍、教学 法、心理学类书籍。只要有足够的积淀,你才能在教学中取之有物,用之不竭。

和周老师一样吸引我的还有张学青老师。她主张专得要深,教得要浅,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她还主张教师要经常写东西,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但不要在被批评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我嘴拙,学不到赵老师妙语连珠的本事,但我很受启发,将语文课堂环节简化。

王文丽老师主张语文老师心中要有爱,爱母语,爱学生,爱阅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童年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几位名师都肯定语文中感悟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关键。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们的课堂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甚至更好。

名师们在前引路,我将紧跟其后,迅速成长起来,发挥自身特长,尽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摒弃掉现在盛行的形式之风,恢复语文课堂的本真。希望今后还能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六枝特区堕却乡荒坝小学: 金开清

2011年9月19 日

第19篇: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课心得体会

高 忠 娥

2014年 10月18日、19日,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在安康晶海酒店举办的小学语文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走近名师,让我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彩。两天的观摩让我收获颇多。

两天的会程安排的很满,分别观摩了何建军、唐国文、刘小波三位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讲座。这次学习,让我开了眼界,亲眼见识了专家那大气,独树一帜的个性,还有他们行云流水般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学到了不少经验,虽然那经验拿回来操作不见得就会得心应手,但我还是如珍藏至宝般将之细细地做了记录,用心地消化,一点点地融会贯通,让他们慢慢地转化成我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我的教学,以达到这次学习的目的。

唐国文老师上的是《走近谢尔》,他把诗歌和图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有趣的漫画和简单的几句话组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视觉去理解诗,理解其中隐含的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引导学生去阅读,从语速到重点词,小到字音的纠正都是那样的自然。唐老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干净、实在又其乐融融的课堂。没有花里胡哨的课件,没有奇奇怪怪的形式,也没有强迫恐吓加假惺惺的鼓励。就是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平易朴实的对话让人心甘情愿地沉进去,再焕然一新地走出来,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满载而归。

刘小波老师所教学的《狼牙上五壮士》,把阅读和写作方法融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并教会学生自己在写作中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刘老师在《泛在阅读,重构教师教学生命格局》专题讲座中告诉我们,教师是永远的读者,作为语文教师,自己要多读书,读文学类书籍、儿童文学类书籍、教 1

学法、心理学类书籍、国学类书籍等。(并向大家推荐了许多书籍)只要有足够的积淀,你才能在教学中取之有物,用之不竭。

课堂,是老师和孩子一同走过的幸福和快乐的生命历程。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几位名师的讲座都肯定语文中感悟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关键。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们的课堂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总而言之,再次感谢领导给我们聆听名家经典课堂观摩和精彩的讲座的机会,让我走近名师课堂,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将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吸收他们的精华,勤恳耕耘,不断探索。

第20篇:长沙小学名师优质课堂教学观摩心得

我观摩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心得

涟源市湄江镇中心小学刘娇

2010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我有幸在长沙育英小学听了七节小学教学课改观摩课,专家门对小学数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的高超把握,无不让人心生敬仰。虽然只有三天,却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了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特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培训,整理笔记盘点收获,几多感悟在心头。观摩了七位数学专家的精彩课堂,从中让我吸取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改教学的实施。

1、真诚欣赏、巧妙运用

空有花的基因,遭遇菜的命运。所以周卫东老师提倡“理答”,也就是说只要学生积极举手回答了你的问题,不管有没有着边,都要给予鼓励,如“你的回答让我们的学习有了争论等等”不要因为他文不对题就不理他。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等待,只要等一等,纠错水到渠成;只要等一等,精彩就会在眼前;只要等一等,成功就不会太远。因为周老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你知道吗》是四年级数学里教十进制延伸的二进制内容,周卫东老师上这节课主要是体现在小组合作上,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懂得了“二进制”就是满2进1,知道了把两个计数器合起

来能组成无数个这样的“二进制”数,还知道了如何把“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进行互化。

2、语言的幽默风趣

专家们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迅速的拉近了师生距离,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前氛围,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十分强烈。罗明亮老师的《可能性》一课,首先问学生“你们认识姚明吗?你们认识刘谦吗?你们认识小沈阳吗?”“你们认识罗明亮吗?”来介绍自己。接着用硬币抛正面,反面让学生知道命中率是50﹪,即可能性是2分之1,最后用扑克牌探索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为整个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又为学生探索新的数学知识激发了欲望。

蔡宏圣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课前游戏新颖有趣。正话倒说:长沙——沙长,我长高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让学生体验游戏的快乐,并感知倒推的方法,正着写,倒着说,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要抓住课堂转瞬即逝的时机,引导学生使之深入研究,将活动推向高潮,对这样的课堂,学生才真正喜欢,这也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理想的教育境界。《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夏青峰老师让学生看课本,找出哪些是自己知道的,哪些是自己还不懂的。通过各种测试,学生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教师

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是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4、开放课堂,让学生体验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席争光老师在《百分数》一课中,引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难死亡群众约占全县的1.3%,死亡群众约占受灾群众的8.7%.引导学生理解1.3% 8.7%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唤醒学生对生命、生活的热爱。最后,引用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有99%的汗水没有1%的灵感是不行的。教导学生要勤奋学习,但也不能傻傻的学习。

总之,几节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的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名家的教学的魅力。他们的特点不管教学还是在作报告,总觉得他和你聊天。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每句话都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幽默、诙谐、智慧。

有这样一首诗:

——牵着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我苦恼着,任蜗牛往前爬,自己坐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和虫鸣,我看到漫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突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上帝叫蜗牛牵着我去散步?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告诉我们

①要别急,“蜗牛”虽然爬得慢,但它有它的可爱,寻找它的可爱。

②要别慌,帮助他补基础,天天积累,天天收获。 ③要放开,让我们和他感受零距离。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