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新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9:29:1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喊叫水九年制学校张红旗

李岚清副总理曾提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系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那么课堂上如何围绕这个伟大的目标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教师。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这项活动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大脑的认知过程,而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和领悟程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那么能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呢?那就得看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了。叶圣陶先

生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精辟论述,只有使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着眼于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力,发展智力,这也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的理想境界。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上作了一些尝试,为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条件。

一、注意教学设计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首先应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方法。讲究教学过程设计就是要寻找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案,便于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克服讲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讲读课文就应多设计些让学生讨论、思考、分析的教学方案,而复习课就应在强化训练、巩因此知识,运用知识等方面作出设计等。

二、注意教学设计的实践性

课堂教学要避免教师一言堂,就必须让学生多实践、动手、动口、动脑。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多方要求的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堂练习中逐步体会、感悟,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特别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更应让学生多练习实践,如课文中的“语法知识”、“偏正语法”木语概念多,篇幅虽短,但学生不易掌握,老师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练习,便于学生掌握:先看书,划出要点,再模仿课文短语示例,让学生大量举例。其次,让学生标出词性,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区别定语和状语。通过一系列练习,学生很快明白偏正短语:一偏一正;偏在前,正在后,名词前面是定语,动、形前面是状语,定语组成有形、名、代、量,状语组成是形容词和副词两种,最后让学生再看书理解,完成课后练习,效果则较好。

三、注意教学设计的连续性

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逐步培养,整体训练,长期坚持,才能最终达到。因此在知识技能的养成方面,教学设计必须坚持连续性,不能操之过急。如:给文章作批注,划分段落层次,写读书提要,归纳单元知识,按脉络背育课文等都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反坚持,教给学生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所见效。

四、注意教学设计的启发牲

课堂教学设计还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得透、学得活。如词语“前仆后继”,又有人认为是“前赴后继”开始同学们争休。老师就不能直接说出答案,如有意引导他们讨论区别“仆”与“赴”二字,再结合词语整体理解就很清楚了。诸如此类,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机应变,积极启发学生思考辩析。不要怕耽误时间,更不要越诅代扈。长期坚持,学生在这类辩析中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

五、注意教学设计的刺性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一堂课结束,学生实际掌握不太好。这就说明教师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不相符,对于这样一类的问题,应予及时修改,采用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例,口写读后感,学生写不好,一是重复叙述所提供的原文材料,二是不会提炼论点。三是光举例,不会作议论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词l;练。要求学生做到:一是限定用3一5句话来概括原材料;二是用1一2句来提炼观点。然后提供材料,让学生讨论,看哪一组的概括简洁,哪一组点明确,由于调整及时训练有针对性,学生学有所成,态度积极,情况大有好转。

六、注意教学设计的兴趣性

有时发现老师按苦心准备的教案上课,并没有激起学生的举学生反映冷淡,以后备课就注意,特另”是对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学习,就可以穿插设计一些竞赛,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积极热情地学习。在《陈涉世

家》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多,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先在组内讨论,发动大家找这种语言现象,然后再写在黑板上。同学们担心自己组落后,热烈讨论、积极寻找,一节课有多人上黑板写,最后再由老师总结评点,比单纯老师讲、学生听效果好得多。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关键在于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样才会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追求教学艺术的最佳境界,那么这将是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推荐第2篇:教学设计撰写标准

课堂流程设计撰写标准

教学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一生的学习反思都可以说是在为教学做准备。针对具体的教学,更是需要进行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准备。教学准备就是掌握“内外之道”,即先学好、后教好。教师先要通过持续和充分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苦练内功,从而消化吸收教学内容,然后才有可能自如地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去展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方案,并走向教学实践。

建议课堂流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成:

一、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围绕三维目标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将静态的文字和分散的材料加工成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适合于教学展开的组织状态。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预设

三、教学策略、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组织运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手段、策略。

教学目标不会自动实现,而是需要好的教学方法去达成。能否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高效课堂里的教学方法通常有案例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在教学策略上例如:先设预习课,后上展示课 ,先独学、对学、群学再进行教学互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建构过程,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里要强调的是,书写教案时必然包括教学过程,但不能想当然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

一、

二、

三、四„„”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理路逻辑地展开的。实际上,教学过程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凭借教师的引导在学生思想中展开的过程。

教学过程要和课堂实录区分开来,只需将所教内容按逻辑划分好步骤或板块,然后分别说明每个步骤或板块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的原因或达到的目的即可。

五、作业与活动设计

作业与活动,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途径。高效课堂模式下,作业与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堂,学生必须动脑、动手、用心,教师更要首先用心设计。

六、教学反思

另外还可以包括教师小结等内容。

推荐第3篇: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丁玉祥

(一)何为教学设计

在现代教育科学的视野中,“教学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经过设计的外部事件是为了支持内部的学习过程。”(加涅、布里格斯等)也就是说,教育过程中这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更加有效的过程,就被称为“教学”。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作的安排。根据教学的这一特性,布里格斯(LeslieJ.Briggs)曾为教学设计下了一个定义: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瑞达·瑞奇(RitaRichey)提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境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在他们的定义中,都包括了生成教学资源和活动,以及试验和修改教学评估活动。加涅(Robent

M.Gagne)在他的《教学设计原理》(1998)中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赖格卢特(Reigeluth)则特别强调,“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科学,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他们对教学设计的表述,涉及到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以及教学成效的评估等方面。

我们不妨说,就其本质而言,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通常,教学设计的流程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设计者要对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学习者进行分析和把握。第二个阶段是教学设计的决策和生成阶段。这个阶段要求设计者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传媒以及设计的方式方法做出选择和决定,并且创造性地设计出产晶,同时考察其可行性。第三阶段是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即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与修订。这三个阶段贯穿管理过程并形成一个闭合的反馈调节系统。

综上所述,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教学设计的内涵:

(1)根据信息论原理,教学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传播过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信息传播过程进行规划,在这个意义上,教学设计是一项现代教学技术。

(2)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问题和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反馈评价方式等三个方面内容。

(3)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等都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4)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是由教学设计要求系统功能最优化原理决定的。

事实上,把教学设计和备课、写教案对立起来是不合适的。教学设计应包括检测、反馈、修正方案后再实施。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过程工艺化、模式化,并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提出操作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供教学设计者和教师选用。因此,开展教学设计及实施活动,旨在提高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这不但可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还可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这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无疑具有战略的意义。

(二)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的控制结构系统,有助于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和顺利实施。

由于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特征,教学设计需要解决教与学的最优结合,因此,对教学过程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做系统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明确教学过程的控制结构系统可以的指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协同关系与控制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的控制系统结构图如下[8]:

掌握教学过程的控制结构,将为教学设计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设计的设计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有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也就自然要以此为依据。

(四)、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其任务是通过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确定学习的起点;②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决定阶段性教学目标;③围绕目标差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的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是研究学生的需求.及教学内容的状况以便编制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首先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然后在某些教学策略指导下,合理安排课的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这些都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部分,“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教学设计。如果说,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回答了“如何教学”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学得怎么样”。它要求回答:阶段的或最终的教学结果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是教学设计的反馈——调控环节。其任务是测量、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教学的反馈调控获取详实的信息。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得到不断反馈、矫正而更趋完善。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一定阶段的总结性评价组成。

(五)教学设计具体环节的操作要求

1.分析教学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学情分析,会使教学“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学对象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一项重要的分析工作。分析的要点包括: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为确定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困难和选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包括对学习兴趣、情感、动机和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分析和学习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的估计,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3)社会背景。分析学生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对教学可能产生的正、负面效应。

2.分析教学内容

这里要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和学习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点包括:

(1)内容选取恰当,适应多层次的需求。即内容的范围、深度既与学生的“现有水平”相衔接,又适合学生的“潜在水平”,有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或“顺应”新知识。教学要求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正常的学习活动, 够基本掌握。

(2)揭示学习内容中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关系,分析蕴含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

(3)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出该部分内容在整体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3.编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达。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意和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编制教学目标的有力的理论武器。在编制学科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时,要依据教学大纲,特别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即包括教育、教养和发展三方面的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和适切性等特征。

教学目标具体的编写方法,包括:

对象和行为的表述;标准和约束条件的表述;目标要逐级分解到单元和课时,具有阶段性和可操作性;逐级分解的层次目标应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认知的飞跃。在编写时,还要注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区别。

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

(1)教学的起点要求是什么?(起点) (2)教学的最终要求是什么?(终点) (3)由起点到终点的差距是什么?(目标差) (4)要使学生由起点到终点,需要教什么?(内容)

这几个问题解决了,意味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已初步完成。

4.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设计,从宏观上来说,首先是设计者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育价值观,各种教育、教学流派所提出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模式的选择。从具体操作来说,包括了如下三个主要方面:①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②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③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策略可以因着眼点的差异而作不同的分类。例如,可以按要达成的不同的教学目标(认知方面的、动作技能方面的、情意方面的等)来分类,也可以按达成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论来分类,还可以按教学结构或教学模式来分类等等。

教育实践一再证明,不存在对达成任何教学目标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微观角度,选择传统的“接受式”、布鲁纳的“发现法”的教学策略、斯金纳的“程序法”教学策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或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策略,以解决某种局部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例如,课堂教学设计中提问的策略、创设情景的策略、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策略、加强即时反馈和矫正的策略等等。

5.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地分段进行的,在设计“如何教学”时,首先需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一定数量的可教、可学的单位,这些单位通常称作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解决好如下一些问题: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广度应要求恰当;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要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教学内容难点在哪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检查,要有可操作的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恰当,有科学性。最后,练习的配量,包括练习的量和质,练习的方式和方法,都要精心设计。

6.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由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活动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集体授课(以班集体为主要形式)、小组教学(包括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模拟等不同形式)、个别化教学(包括程序化自学课本、录音自学练习册、计算机自学课件、多媒体学习包和各种个别教学系统等个别化学习技术和方法)是教学设计时可供选择的典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

(1)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显然,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完成;

(2)依据教材的特点。不同学科性质的教材,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教材,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条件;

(5)依据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实际情况;

(6)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7)依据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时间、效率、设备和环境的要求。

在教学设计中,既选择了适当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中一个重要问题。

7.优化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离不开教学信息的传输,而教学信息传输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要优化设计教学媒体,使之产生最佳效果,就必须恰当选择媒体和使用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显示信息的手段或工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的媒体,如教材、教具(如挂图、模型、标本等)、学具、黑板、实验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及CAI课件等。狭义的教学媒体专指录音、投影、电影、录像、电脑等现代电教工具与书本、语言、黑板、图片等传统教学工具。广义的教学媒体还包括参观、实验、讲座等在内。媒体组合教学最能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运用媒体,使学生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

(1)媒体选择思路[9]

要使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做到客观、准确,最好用系统方法来选择媒体。其基本思路是:

l 分析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并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是认知型、动作技能型还是情感态度型)。

l 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教学活动。

选择刺激种类。应依据对学生的年龄、阅读能力及其他基本特征的分析,决定选择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刺激种类。此外,目标所要求的最终行为结果也是考虑的因素。

列出备选媒体。根据刺激种类,列出备选媒体,它们能传递所选择的刺激。但这一步并不是为教学活动选择媒体,而是做出一个备选媒体范围,供以后选择。其目的是保证某一媒体更能适合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而不至于将其遗漏。如传递印刷文字的媒体,可列出教科书、板书、幻灯、投影及计算机CAI课件等。

选择理论上的最佳媒体,此时所选媒体不受实际因素的限制。教师可根据媒体的一般选择原理来判断某一媒体对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而言是不是理论上最好的媒体。

选择最终的媒体。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活动等因素,还要考虑某些实际因素。如物质条件是否具备,教师是否能熟练使用和操作等。经过理论与实际因素的综合分析,就可以选出适宜的最终媒体。 (2).媒体选择的原则。

基本原则是根据教学媒体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进行选择。其他原则包括:

没有一种媒体对所有教学目标都是最佳的,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最佳媒体,并力求媒体组合优化。

每一种媒体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便决定了这种媒体适用于某一教学情境。应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与之适应的教学媒体,使媒体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

l 根据学习的类型、学习等级和学习者的能力与心理特征选择媒体。

l 许多媒体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刺激,要根据教学环境选择。

l 在允许的条件下,应变化所使用媒体的种类,使媒体选择体现多样性。

l 对所选择的媒体,教师应熟悉其特点和功能,并能熟练使用和操作。

l 选择和运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应当防止为选择而选择,为运用而运用的形式主义的做法,要敢于取舍。

(3).组合运用教学媒体的操作要求

l 正确选择媒体。教学媒体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技术可行性的要求,以满足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

l 媒体组合恰当。媒体组合要适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深化效果的需要。

正确演示媒体。媒体演示要有①针对性。即要切合目标,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②启发性。要重在创设教学情境,切忌以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⑧必要性。媒体不是越多越好,切忌过泛、过滥;④连续性。多媒体演示要注意呈现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⑤适时性。媒体演示或用于“验证”,或是用于“发现”,教师要心中有数,是先演示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演示,或是边讲解边演示,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切忌讲解与演示脱节。

8.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是以学习目标的形成评价为主。学习目标的到达度,应是评价的主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其目的在于形成适合于学生的教学,在于目标形成过程的诊断,通过反馈及时矫正使教师明确下一步应如何教,学生明确下一步该如何学,从而帮助师生完成既定的目标。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到达度。总结性评价通常还给予成绩或等第,以资激励。在一个阶段(例如一个大的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学活动后,应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设计,除了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测验、问卷、观察,个别谈话等)查明事实,并作出价值判断外,还要特别重视评价信息的反馈,并以此来调整,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或对学习未达到顶期目标的学生给予帮助。

推荐第4篇:新教师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新教师如何撰写教学设计

流渡中学 严庄坤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写教案,那么教学设计与教案有什么异同呢?新老师对此比较陌生,应该加强学习和了解。

相同点:

两者都是课前撰写的,可以说都为一节课“预设”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究课题、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不同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教学的思路和策略,从宏观、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不仅要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设计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景、问题、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设计一般较为简单,

教案设计的特点(教案既有活动设计,也有重难点阐释,更有对教学一般细节的安排)

教案设计主要呈现怎样做,不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案设计侧重于呈现教学的全过程,以及预设的情景、问题、活动、训练、评价等素材。

1 可以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 教案相比显得冗长

以下内容是一般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可以结合每个学科的特点,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即: 第一部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其任务是通过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确定学习的起点;②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决定阶段性教学目标;③围绕目标差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的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是研究学生的需求.及教学内容的状况以便编制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学”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首先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然后在某些教学策略指导下,合理安排课的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这些都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部分,“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教学设计。如果说,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回答了“如何教学”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问

2 题是“学得怎么样”。它要求回答:阶段的或最终的教学结果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是教学设计的反馈——调控环节。其任务是测量、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教学的反馈调控获取详实的信息。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得到不断反馈、矫正而更趋完善。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一定阶段的总结性评价组成。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写法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2、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3、教学主要过程——与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雷同

(二)、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预期的改变。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教师和相关教学资源间的互动,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

3 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听,还应指导学生去看、做、问、议、讲、想、练,使学生在观察、思维、质疑、解惑、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要明确行为主体,学习者即行为主体,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要明确行为动词(指向),陈述要明确具体,要可以观测,应采用《课程标准》上界定的行为动词,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不确定的语言;要明确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要明确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程度或要求等。

关注学生经过教学之后,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

总体要求:符合课程标准、明确行为主体、切合学生实际、发挥教师特长、表述规范。

三维教学目标的表述示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一般分开写。一般写法是:“学习水平+相应目标”,其中,学习水平一般应使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行为动词”(知识的用语是: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技能的用语是初步学会、学会、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方法”主要指科学研究方法,如探究方法、观察方法等。

一般应通过“过程”,感受、认识或运用(学习水平)相应的“科学方法”的。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学习水平+相应的科学

4 方法),即,通过„„过程,感受(认识或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或经历„„的探究过程)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物理学习过程,领悟科学方法用语是感受、认识、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般应通过“过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上引起相应的变化。写法,一般是:通过„„过程+(学习水平+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通过„„过程,在相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科学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关爱生命、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等)上达到所期望达到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思想情感、具有科学态度,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用语是体验、感悟、形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资源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 个方面:一是 ,二是 ,三是 。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 。方法是: 。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 。方法是: 。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 课时。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图、流程图说明、教学主要环节

5

推荐第5篇:怎样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聆听卢臻老师“怎样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报告心得

2013年4月16日,我们在九十六中报告厅聆听了郑州市教研室课程专家卢臻老师关于怎样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报告,报告令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我觉得卢臻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6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卢臻老师最后在报告中提到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再次,报告中的一些案例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报告,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推荐第6篇:怎样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怎样撰写精品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陈静 2013年10月9日,我学习了陈昌敏老师关于怎样撰写精品教学的教学设计的课程,令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陈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7年了,工作的这6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学习,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推荐第7篇:教学设计新

新设计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教学目标

1.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4重点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5教学过程

5.1 第二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活动2【讲授】复习上节课内容 【自主学习】

1、我能快速默读课文,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感受他们之间的真情。

2、我知道课文写了老人的哪些事情?

一、

二、

三、

3、我知道课文写了海鸥的哪些事情?

一、

二、

三、

4、我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和对子交流。

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预设:

1、读了课文14至19段,我了解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指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读了1至13段,我了解了原因:

3、我能选取感受最深的语句,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感情。我要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4、老人去世后出现了感人的场面,我能选择自己最受感动镜头,说说我的感受。我能把海鸥对老人的感情读出来。

要求: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并预展。

活动4【导入】展示提升 要求:以组为单位合作展示

展示形式多样:讲解、表演、朗读等 展示1

读了课文14至19段,我了解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指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展示2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读了1至13段,我了解了原因:因为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顾喂养海鸥,把海鸥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作它们的亲人。 展示3

我能选取感受最深的语句,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感情。我要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例如: 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海鸥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师:这位同学划的是老人喂海鸥的片断。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哪几个词语最能表现出老人对海鸥的关心照顾? (生抓住几个动词说)

2、师:那老人喂海鸥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 生:老人喂海鸥的节奏是时而快时而慢的。

3、师:老人喂海鸥为什么时快时慢? (生:①海鸥多就快,海鸥少就慢。②海鸥吃得快就快,海鸥吃得慢就慢。)

4、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来,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而事实 上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边走边放。

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生①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生②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生③读) 展示4

老人去世后出现了感人的场面,我能选择自己最受感动镜头,说说我的感受。

例如: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因为老人十年如一日照顾喂养海鸥,把海鸥当作是自己的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作它们的亲人。)

2、师:你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非常好。从这段话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海鸥也像人一样,他们有着人一样的情感。从“纷纷落地”能够看出海鸥们虽然没有人指挥,却如同有人指挥一样站成两行。从“站成两行”能够看出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它们“肃立不动”能够看出它们对老人的去世非常悲痛、非常难过。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对老人的怀念与牵挂。)

3、师: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质疑、补充,教师总结、提升。

活动5【导入】小练笔

出示课件:

假如我就是一只被老人喂养并关心过的海鸥,我会对去世的老人说:

假如去世的老人看到这令人感动的场景,他心里会想:

活动6【导入】整理导学案 活动7【导入】达标检测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是为老人家守灵的白翼天使。”你从这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2、“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你觉得课文中的“扑”能不能换成“飞”?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推荐第8篇:撰写教案心得体会

撰写教案心得体会

通过我市开展的优秀教案编写活动,使我认识到撰写教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己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从案例格式的书写,到标题反思,从关注学生到反思教学过程,让我学到了许多,更让我觉得自己在撰写案例时的不足与欠缺,也让我意识到写案例的重要性。首先,撰写教案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研究教材,同时又要走出教材,不局限于教材。其次,撰写教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在写教案时,要把关注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写教案时要想想: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创设情境时,要与时俱进教案的设计要让学生的“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再者,在写教案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和方法,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最后,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并且要多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变化,梳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教训,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今后的教案撰写中,我要多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使教案更接近学生,贴近学生,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写出实用的、有特色、有个性、有品位的教案,通过课堂提高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推荐第9篇:dfs_service_实验5+撰写教学设计

实验五

撰写教学设计

——以“大洲和大洋为例”

实验材料: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解读 实验内容。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四.教学方法与教具。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重点)。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六.小结与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推荐第10篇:教学设计10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设计10]

课题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2、尝试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

3、分工完成,互动互审,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重点

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难点

方法应用。 教法

讲座与活动形式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为方法辅导,第2课时用于草稿出来之后的集体讨论,修改文稿。

教学准备用品

研究性学习CAI《研究性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各组研究报告是否写好及报告的情况。 二.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指导 1.运用CAI,内容大致如下——

研究性学习写作方法

1.分类

按照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1)课题研究类是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为主要目的。高中一年级学生提出的研究性学习题目目录中,诸如以下各题均属此类:

 相对论与爱因斯坦(1)  生物进化论研究(2)

 驻澳部队营地考察(3)

 “珠海十景”历史与现状(4)  市场饮料品调查(5)  格力公司管理模式调查(6)  花卉温室培植技术研究(7)  锻炼与体重的调查与分析(8)

以上问题都围绕客观事物是什么样的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提出。解决途径可以是:

(2)项目(活动)设计类是以研究操作问题,提出实际解决办法为目的 在高中一年级学生提出的研究性学习题目目录中,诸如以下各题均属此类:

 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 学校草坪病虫害的防治  煤气报警器试制  最佳学习时段的选择

在上述这些题目中,研究者最终要拿出检测、防治和选择的办法,或试制出报警器成品。这类研究性活动还包括对一项活动的策划或对环境建设改造的设计等。

2.研究报告的写作特点

力求用事实来说话,注意在收集素材时做到: 重数据,重图片、表格,重实例

研究报告的通用格式:大标题能突出主题(论点)。 小标题一般有: 问题的提出(略写) 研究目的(略写) 研究内容(略写) 调查过程(较详) 调查结果与分析(写详) 讨论(较详)

插图的处理: 插图从哪里来——自拍、向对方求得、网上或资料收集 版权注意——凡采用他人的图片,在文末要声明来源。 图片格式——插图一般取JPG格式。

数据的处理:数据从哪里来——实验、调查、收集 版权注意——凡采用他人的数据,在文末要声明来源。 数据的处理——应用Excel工具处理。 数据的表示——应用Excel工具的图表向导,制作成图表。

3.范文分析

《几种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报告》 《中学生近视的调查与研究》 《蚝壳的综合利用探究》

三、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如何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要求分工明确:包括报告的主稿人、数据的统计与图表、插图的筛选与处理、审稿修订、及打字等。

在1周后要求各人完成草稿,然后全组讨论审查,互相提出修订意见,对照要求修改,如果不满意还需要进行第三次修订。完成后交给指定的同学进行统稿,整理成完整的研究报告。

待学生的初稿出来后,进行审理,指导不合要求的小组作进一步修订,促成学习成果的产生,提高作品质量是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对学生研究报告的修订,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绝不包办。

教学后记

指导学生写作是促成研究性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甚少写科技小论文,所以要让学生多些阅读这方面的文章,在借鉴好的格式的基础上尝试写作,还要注意发挥群体作用,要求在撰写期间各组要合理分工,各尽所能,共同修订,合力打造出研究成果。所以本课重要的是让范文引路,让学生去借鉴上一二年的好作品(事先刻成光盘提供给各组),尝试去写作,教师及时提供帮助,一定要尽力促进研究成果的产生。

第11篇:第14课 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

第14课 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观察,了解调查报告的格式,知道调查报告的结构与要素。

2.通过撰写、完善、美化调查报告,进一步熟练文字处理等相关技巧。3.通过撰写调查报告,体验调查与统计的科学性、严谨性。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的第5课,学生在五年级里信息技术学习时已经接触过调查报告这类课。一份完整调查报告分为:调查目的、调查过程、调查的结果与建议。调查的结果与建议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在让学生提炼观点时要适当的进行引导。本课通过撰写、完善、美化调查报告,让学生体验调查与统计的科学性、严谨性。 3重点难点

重点:撰写调查报告 难点:得出科学的关键论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明确主题

师:谈话引入,奇怪的咳嗽病来自我们五年级语文课当中的调查报告。 生:学生听讲,与师互动。

师:今天,就让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来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2【讲授】了解格式要求及内容 师:一份完整的信息技术调查报告有几个板块组成? 学生看书后回答:报告封面、调查目的、调查过程、调查结果与建议 活动3【练习】撰写报告

1.布置任务一:制作调查报告,初步制作完成,进行对比评价。生:学生自己组内分工,开始撰写调查报告。

2.布置任务二:美化调查报告,告知学生美化要求及评价机制。生:用艺术字、插入了图片、正文:图文并茂、用了图表等根据要求进行二次制作

活动4【活动】

四、展示汇报

学生作业展示,学生进行星级评价

学生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讲一讲撰写中的一些心得 请同学们将作品上传至学习的平台 活动5【作业】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了解了调查报告的格式,学会美化调查报告。

师:课后请同学们去思考本次网络调查报告与实地调查报告有什么异同。

第12篇:怎样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版)

“怎样撰写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报告心得

王燕舞

首先是思想方面的,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总是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渺小,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精神,我觉得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来对待,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要放弃理论知识学习和前沿思想的补充,与时俱进,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要想摆脱落后的局面,更应该接受新思想,进行大胆改革。我们作为普通的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进,才能适应这种变革。

其次,是自己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从学校毕业10年了,工作的这10年,在教学技能上有很大提高,但是说起专业知识,很令人惭愧,也许是觉得找到工作了就可以摆脱枯燥的书本理论了,或者说觉得技能才是更实用的,所以放弃了理论学习,原有的一点点理论知识早已模糊不清了,现在看来,理论的学习还是所有技能的根基,只有接受一些科学的教育思想,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的发展。卢臻老师最后在报告中提到一堂课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了”来总结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教、学、评价”的根本,对我的日常教学很有指导作用,把握好这几点,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应意识到方式方法,学生的身心发展。

再次,报告中的一些案例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为了准备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曾经想尽办法把它搞得花里胡哨,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这种做法是否有效,看似热闹实际是舍本求末了,我觉得基于标准的教学根本就是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效果,也许它朴实无华,但是它一定是精心设计,而且有很细的量化标准的一节课,怎样把一节课做得如此细致,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

本次报告,我觉得是对我的一次警醒,让我脱离落后的状态,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奋起,但是仅凭一时的热情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会在日常教学中勤于思考,争取一天天的进步。不做“教书匠”,不做“土八路”,应该思考自己怎样去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13篇:新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新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

第14篇: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新

《三国演义》读书成果汇报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故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评析人物,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学会全面认识人物。

3、汇报阅读《三国演义》的成果,了解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重、难点:引导学生以《三国演义》为依托,展示自己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个性化见解,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感悟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

1、阅读《三国演义》按要求完成个性化读书笔记。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材料,以备交流。汇报过程:

一、主持人出场:

男:如果说书是海,读书就是游泳; 女:如果说书是山,读书就是攀登; 男:如果说书是天空,读书就是飞翔; 女:如果说书是生命,读书就是走过人生; 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智慧的源泉。 女:所以我们热爱读书,我们选择了与书为友。 合:我们愿意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师:是呀,书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自开学以来,我们就一直开展读书活动。最近,我们师生又共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看到同学们校内校外,课前课后手捧三国,感觉大家都快成了“三国迷”了。这么厚的书你是怎么读的?(生自由发言)

生1:在拿到这部名著后,我先查阅了作者的有关情况(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还有就是了解写作背景,因为老师曾经说过:要知人论世,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

生2:因为这是一部小说,我知道小说就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我之所以爱读名著事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再加上我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电视剧所以先理清故事情节,首先对这部书有一个总体印象。

师:说得好,以为时间有限有一个总体印象,等以后有时间在细细品读,也是一个好办法。

生3:一提到三国我就想到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我特别佩服他,所以这次我把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细读了一遍,积累了不少知识。

师:啊,喜欢谁就读谁,满足好奇心,也是一个好办法。

生4:我在读名著的时候,摘抄了 不少语句和段落。比如说:描写人物的经典段落,以后用在写作中。

师:真是一个有心人,想到学以致用,好!读完书就一定有收获,下面老师考考大家对三国知识掌握多少!

二、三国知识我知晓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抢答题。请同学们听抢答规则:在老师念完题后,知道的同学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行,我们请先站起来的同学回答。好请听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生:(齐答)罗贯中

(2)“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各国首领是谁? 生A:“三国”指的是魏、蜀、吴

生B:魏国的首领是曹操,蜀国刘备,吴国孙权 (3)“卧龙”、“凤雏”分别指的是谁?

生:“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 (4)是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生:徐庶

(5)是谁在长坂坡一战中,在长坂桥布疑阵唬阻曹军? 生:张飞

(6)“宁叫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 (7)“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 (8)诸葛亮病死何地? 生(齐答)五丈原

(9)“三英战吕布”中“三英”指的是谁? 生:张飞

关羽

刘备 (8)三国被灭的顺序是怎样的? 生:蜀、魏、吴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接下来,是各个阅读小组展示小组特长和风采的时间,课堂属于你们!

三、分组进行成果汇报 第一组:人物关系我来理

女:《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名著之一,它留给我们众多的文化财富。里面的人物有1200多,有名有姓的大约400人,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请“人物关系我来理”小组,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

(展示思维导图)

师:为这组同学精彩表现鼓掌,真的很佩服咱班这些小“三国迷”。 第二组:

男:《三国演义》这部巨作,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吸取了中国文化的深厚滋养,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许多同学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中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或一个场面。让我们一起进入“经典文段我来读”环节,有请第二组:

生:我读的是《桃园结义》中描写张飞相貌的一句话。(读„„) 师:读得真好,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

生:我读的是《张飞怒打督邮》中写张飞怒打督邮的一个场面。„„ 师:我们好像看到了张飞真正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生:我喜欢读《官渡之战》中的一首小诗„„ 师:听到你的朗读,我们知道你确实很喜欢这首诗。 生:我喜欢读《刘备托孤》中刘备与诸葛亮的一段对话。 组长:我们小组同学一起为大家朗诵曹操的《观沧海》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你们最高的评价,读得真好! 第三组:三国故事我来讲

女:刚才我们读的这些精彩的语句均摘自于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三国故事中。下面,我们进入三国故事我来讲,请你讲讲你喜欢的三国故事。

生: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齐答):望梅止渴

生:后来这个故事还发展成了一个经典成语。

师:其实,由三国故事发展而来的成语、典故不仅仅有“望梅止渴”,还有许多许多,你能再说出一些吗?

生: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借刀杀人„„ 师:继续讲你喜欢的故事吧。

生:老师我不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欣赏了三国的电视连续剧,让我用配音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一段。(学生配音)

师:非常精彩!掌声在哪里!(学生鼓掌)

生: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七步成诗》„„ 师:曹植真是非常有才华。 第四组:个性人物我来评

男:刚才这两名同学讲的三国故事真是绘声绘色,相当精彩,而且将故事里的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书中描绘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让我们一起进入个性人物我来评,对于这么多的三国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诸葛亮给我的印象最深。我最敬佩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

生2:我也来评评诸葛亮。我觉得他上知下文,下知地理,比如在草船借箭中能成功向曹操借箭。

(展示手抄报:诸葛亮的故事、歇后语)

生3: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反面形象,由于《三国演义》的推刘反曹,曹操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同时,曹操还是个文武双全、极有才干的人,从招募义兵起家,伐董卓、讨吕布、官渡败袁绍到占了半个中国,都是他政治能力的体现。曹操还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有才干、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但由于书中描写他的一些奸诈的表现,成了一个“奸雄”。

生4: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关羽是一个武艺超群、有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生5 :张飞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张飞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

生6: 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

生7: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

(展示手抄报

积累的成语故事)

生8: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生9: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生10:、鲁肃目光长元、有雄才大略的统帅。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诚恳近乎愚钝、优柔寡断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此外鲁肃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情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

组长:我们组用橡皮泥捏出的三国人物供大家欣赏。出示作品展示

女:同学们对三国人物有了新的认识。而三国远远不只这么多英雄,咱们今天交流的也只是沧海一粟。让我们穿越时间,回味无穷的经典名篇,让三国中的人粉墨登场——请看课本剧《三顾茅庐》。

第五组:精彩情节我来演 (学生演绎)

四、课堂小结

师:在大家的侃侃而谈间,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耳边又回想起那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名字,让这间屋子挥洒着一股英雄的豪气。下面就让我们以电视剧《三国演义》那气势雄壮的旋律结束这堂读书报告会。

第15篇:《窗》 教学设计(新)

总第 课时

《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对比描写对凸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本文精巧的构思方法,以及精炼含蓄的语言。

(三)情感目标:

理解人性的美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难点:

学会在作文中有波澜起伏的构思及精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新课:

(一)正音辨形(轮读、正音、齐读、书写自己认为难写易错的字。

俯瞰( kàn ) 一泓( hóng ) 消遣( qiăn ) 充塞( sâ ) 水禽( qín ) 斑斓( lán ) 咳嗽( sòu ) 洗漱( shù ) 卡 住( qiă ) 挪 动( nuó ) 手 肘( zhŏu ) 扣人心弦(xián ) 争相斗妍( yán ) 气喘吁吁( xū )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

(掌握生字词后,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悉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熟悉了课文,我们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两位重病人)

4、小说的环境是怎样的?(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两个人,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

5、一般说来,小说情节的发展有哪几个环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本文既为小说,是否也符合这样的情节发展规律?如果是,具体应该如何划分?

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 1-3 )开端。写两人关系的融洽。

第二部分( 4-7 )发展。写“远窗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第三部分( 8-12)高潮。写“远窗的病人”见死不救。

第四部分(13-15)结局。写“远窗的病人”被抬到靠近窗口的那张床上, 但“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感知人物形象。(1)近窗病人

1、文章一开始反映出两位重病人的关系是融洽的,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明确:“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靠近窗口的病人,每天在仰坐 时,都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

2、靠窗的病人,为我们描述了什么?(注意:不是读课文)

明确:有清澈的湖水,动、植物,商店和闹市; 挽着手的情侣,顽皮的孩 童,美丽的姑娘,扣人心弦的球赛。

3、讨论:窗外的美景是真的吗?靠窗的病人为什么会向另一位病人讲述他虚构的美景呢?

明确:一方面,他这样做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用 对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另一方面也是他自身美好心灵的写照。

4、那我们可以看出靠窗的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友好、热爱生命,对生活有满腔热情,坚强乐观、无私善良、心胸开阔的人。

小结:近窗者的性格大家总结得都不错,不论他主观上是否为他人考虑,但客观上的确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以及生命的勇气,作者对他是持肯定态度的。

(2)不靠窗病人(远窗病人)

1、两位重病人原本相处得十分融洽,为什么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却对病友见死不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这种心理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语句把这个具体的过程说出来。

明确:

A.这是一种极度的自私心理,这种自私心理最初是潜藏的,后来被欲望慢慢激发,发展成为用生命作为代价。这是一种私欲与良心作战的过程„„

B.5、

6、7节:

津津有味 一种享受 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 感到惭愧 克制 困扰 彻夜难眠

2、第6段中有一句“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他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种想法”指的是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表现出了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与冷酷?

明确:

A.那是良知与欲念的交战,这说明他还是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的人,还是有良心的人,他的嫉妒心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终贪欲战胜了善良。

B.“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 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

C.9、11节: 纹丝不动 心想:„„仍然盯着天花板

3、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此问的设计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为,让学生有个心里的道德行为的底线。)

明确:不靠窗病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想占有靠窗的床位的想法是可以

理解的,退一步说,人有点自私心也是正常合理的,况且他还曾为有过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控制过,可是他的私欲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为了私欲,竟然在病友生死挣扎关头,见死不救,自私心泯灭了良心,行为卑劣无耻,不可原谅。

4、你如何看待这个不靠窗的病人?

明确:本性善良、热爱生命、向往美好生活,也有过一丝向善的念头,但随着私欲的膨胀,嫉妒心的作祟,令其灵魂堕落,而变得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见死不救的人。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嫉妒和自私是如何腐蚀人的灵魂的,就像铁受腐蚀而生锈一样。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行为底线。

(四)合作探究,归结写作技法。(1)对比手法的运用

每个人读了这篇文章,都能鲜明地感受到人物的灵魂美丑,那么作者是如何凸现这一点的呢?

(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对两位病人的态度看法。) 归结如下:

靠窗的病人:自编窗外美景,关爱他人尽显高尚心灵 可敬可佩 不靠窗病人:见死而不相救,牺牲他人以利一己之私 可鄙可憎 (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两位病人一美一丑的灵魂。) 讨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两个人物进行对比的?

a:心理上的对比:一个乐于助人,热情帮助伙伴;

一个嫉妒冷酷,对同伴见死不救 b:行为上的对比:一个是生命垂危,痛苦挣扎;

一个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c:人生态度的对比:一个乐观,一个消极

d:思想境界的对比:人情冷暖 人性善恶 人格高下 灵魂美丑 e:前后情节的对比:不靠窗病人对靠窗病人前后态度的对比

窗外之景的前后对比 (虚—实,美—丑)

小结:对比反衬:扬善贬恶、爱憎分明 (2)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要看仔细,看全面,不能放过一个细节。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最后每组各选一个代表把本组的认识汇总起来。)

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明确:

①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等。 ②本文中主要有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作用: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

示例:

(1)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 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欲望的开始)

(2)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 ....明确:除了被病痛折磨之外,还被这中自私的想法所困扰。 (3)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

明确:表现不靠窗的病人为想法所困扰,突出盯着天花板看已经不止一次。 (4)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明确:反应了他的自私,一心想夺窗的心理。 (5)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挣扎着,他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

明确:体现出他急不可耐,想临窗观景。 (3)重点探究,理解主题。

1、小小说篇幅短小,惜墨如金,为何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窗外风景?

提示: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增强了悬念,造成了落差。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公园美景,这些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这些可以看成是蓄势,而最后却是一堵墙,自然是陡转。陡转既要出乎意料之外,又要合乎情理之中。总之,悬念、蓄势、陡转是小小说鲜明的结构特色。

2、为什么同是在一个位置观看,一位病人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窗外世界,另一位病人只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深入研究课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远窗者心灵黑暗、心存妒忌,只能用“眼”去看,当然只看到墙;而近窗者心灵美好、善待他人,是用“心”去看,是用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3、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何作用?

明确:一语双关,景窗亦心窗,心美景才美。

4、这篇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可以说是娓娓叙来,但是这个跌宕的结尾,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同学们想想,如果开头就说破,透过窗户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的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章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耐人寻味,给人以无限的想 象和思索。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特点(欧·亨利是美国20世纪初期的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被誉为“美国的莫泊桑”),就是小说一开始叙述故事的正常发展,对最重要的事实却一直保密,结尾才点出真相。这样的文章才显得有波澜、有魅力。

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不妨借鉴这种精巧的构思,给我们文章增添光辉。

(五)拓展延伸:

好的作品的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是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这篇《窗》也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墙”。读到这一结尾,你是不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想象一下,他当时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时的情形?

三、学生自主复习整理。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练习:

1、“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试根据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发挥想象,续写一段“他”心理活动。

2、完成《伴你学》同步练习。

第16篇:新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谚语导入,铺垫教学。多媒体展示(谚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师:这是几句谚语,谁想读给大家听?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生读。)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几句谚语有什么相同点?咱看谁最善于发现? (指生交流。)

师:这些谚语都是关于祖国的大山名川秀丽风光的,我们先来看一幅地图(多媒体展示地图),这是我国的南海海域,在距离海南岛33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群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伏于万顷碧波之上,它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你们想登上西沙群岛去游览一翻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富饶的西沙群岛。(板书课题:

22、富饶的西沙群岛)跟老师一起书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来检查一下生字认识了吗? 多媒体展示生字:

富饶、岛屿、山崖、威武、产卵、渔业、栖息、祖祖辈辈 (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生字认识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吗?下面老师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读完的同学请你用手势或眼神告诉我! (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 生: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师:作者带着大家都游览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

生:作者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师板书: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二、精读品悟,感悟富饶。

1、海面部分

师: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西沙群岛的大海边,这就是西沙群岛的海水,能用一个词语表达一下这里的海水吗?(展示海面) 生:波光粼粼

师:你说的是阳光下海面的美丽景色! 生:蔚蓝

师:你说的是海水的颜色。

„„

师:作者是怎样写海水的呢?自己读读吧。 (生自由读海水的句子)

展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师:谁来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

生: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师:“五光十色”说明了什么?

生:颜色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师:这么多颜色,用另外一个词形容是——?

生:五颜六色。

师:为什么这儿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

生:因为“五光十色”说明水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有光泽。而“五颜六色”只是说明了海水的颜色多。

师:说的真棒,你抓住了“五光十色”比“五颜六色”多出的一个“光”字。每当早晨,太阳出来时,灿烂的阳光往海面上一照,海面就出现了各种色彩,真是——

生:五光十色。

师:西沙群岛的海水就是这么美,没有哪里的海水能超过它的,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是什么?

生:瑰丽无比。

师:这样的海水你喜欢吗?喜欢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谁想站起来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呢?(指生读)

师:老师建议在读表示海水颜色词的时候,最好读得有高有低,听老师来读一下(师范读,生再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读?(一生站起来展示读)

师:读的抑扬顿挫,真好!

师:谁还愿意读?(生纷纷举手)举手的一起读(生齐读)

师:你平常见过的海水是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那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呢?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实答案就藏在其中。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来来回答(抽生汇报)

师: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顿生喜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喜爱之情抒发出来吧。

2、海底部分

师:欣赏完瑰丽无比的海水,我们该去哪儿了? 生:海底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

3、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课文中都写出了哪些海底生物?(生自由读

3、4段,圈画生物)

师: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告诉老师。(抽一生汇报)

生: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师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a、师:这就是珊瑚,好看吗?(展示珊瑚图片)

生:好看

师: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1:各种各样的珊瑚

生2:千奇百怪的珊瑚

生3:形状各异的珊瑚

生4:多姿多彩的珊瑚。

生5:五颜六色的珊瑚。

„„

师:大家说得好,课文写得 更美,快快读一读吧!(生自由读)

师:这是什么句?

生:比喻句,把珊瑚比作绽开的花朵,又比作分枝的鹿角。

师:观察图片,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让生做手势表示“绽开”),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在图中找出“分枝的鹿角”,还有的像什么呢?

生1:还有的像一串串紫色的葡萄。

生2:还有的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

生3:还有的像一个个长满斑点的大鸭梨。

„„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珊瑚,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珊瑚的特点? 生:各种各样

师:你能读出珊瑚的美吗?(抽生汇报读)

b、师:这是海参,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生自由读) 生1:“到处”用得好,它写出了海参的多。

生2:“懒洋洋”用得好,它让我知道海参懒的都不想动了。

生3:“蠕动”写得好,它说明了海参像蚯蚓或毛毛虫一样在慢慢地爬。(动作演示什么是蠕动)

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抽生读)

师:学生评价他读的怎样?

生1:读得太快

生2:没有读出海参的懒(再抽一生读)(全班齐读,强调“懒洋洋”拖开调读,节奏要缓慢)

师:哪个词写出了海参的特点?

生:懒洋洋(师板书:懒洋洋)

c、师:快看,这是大龙虾。有什么特点?找一个词形容。

生:威武。

师:做出威武的样子(生做出威风、神气十足的样子)

师:同学们一个个好威武。谁能读出大龙虾的威武?(抽一男生读,声音特低) 师:老师只能说你长得威武,但读的不威武,谁想挑战他?(再抽一生读)

师:在这几种海底生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喜欢美丽珊瑚的举手,喜欢懒洋洋的海参的举手,喜欢威武的大龙虾的举手。请同学们合作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吧。(分角色读)

d、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鱼,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那里的鱼吧。老师找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来体会。此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鱼太多了!

生2:鱼好美啊!

师:默读4自然段,从哪儿看出鱼的多呢?用“——”画出来,从哪儿看出鱼的美呢?用“~”画出来。(抽生汇报)

生1:我从“成群结队”这个词知道了鱼很多。

生2:我从“多得数不清”这个词知道了鱼很多。

生3:我从“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中知道了鱼很多。

师:鱼真的是一半吗?

生:不是,是为了突出鱼的多。

师: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出示课件“一半„„一半”中的“一半”越变越大)你能把这句话夸张地读一读吗?(生读这句话,重读“一半”)

师:生活中,你见过夸张手法的运用吗?

生:这几天公交车上的人太挤了,都快把我挤成夹肉饼了。

师:人怎么能成了夹肉饼,这就是在夸张,突出了公交车的拥挤。像“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都是在夸张。

生4:我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话中体会到了鱼很美。

(师生对读这一段话,合作填空背诵)

师:哪句话既写出了鱼的多,又写出了鱼的美?

生:第一句话。

师:这一句话放在整段的开头,我们叫它总起句,又叫中心句。这段文字,语言美是一个特点,在写作上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完整,写具体了,接下来,我们就仿照这种写法来个小练笔。

小练笔:围绕中心把话写具体、写完整。

1、我们的新学校真美啊!

2、秋天的公园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3、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

三、游览美景,再悟富饶

师:刚才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海面和海底的美景,接下来的海滩和海岛交给同学们,一会儿请同学们带领教师走进海滩和海岛。请同学们参考老师刚才引领大家学习的步骤,合作学习

5、6自然段。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一读,整体感知,说说大意。

二读,圈画景物,找出特点。

三读,抒发感情,升华中心。

(生合作学习并汇报学习成果,师随机点拨引导)

四、升华中心,积累拓展

1、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通过游览,你想说些什么?生1:西沙群岛真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2:西沙群岛真富饶啊,我多想去看看。

生3:朋友,如果你想旅游,就去西沙群岛吧。

师:(笑着说)你都给西沙群岛做起了宣传广告。

生4:我希望西沙群岛的明天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师板书: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师:让我们带着对西沙群岛的向往,带着对西沙群岛深深的祝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看板书,这篇文章的结构分明,是——?

生:总—分—总(师板书:总—分—总)

作业超市

1、搜集西沙群岛的其它资料,在班上汇报交流。

2、为西沙群岛写一篇导游词。

3、搜集一些名山大川的谚语。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 风景优美

海底

物产丰富

海滩

海岛

第17篇:丰碑教学设计 (新)

丰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却生活在幸福优越的环境里,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了解太少,因此会对军需处长“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衣物拿给其他的战士”的举动表示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对当时的环境状况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查找有关红军长征时的资料;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引导抓住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及描写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来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品格,激发他们对伟大人格的崇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写得好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了解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还记得《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吗?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老班长为了把三位受伤的小战士送出草地,光荣地牺牲了。今天我们继续来聆听长征途中又一个震憾灵魂的故事。板书课题:丰碑。学习“碑”字,并强调“碑”字的写法,又问学生“碑”是什么?“丰”的含义?“丰碑”是什么意思?

二、研读课文,感悟军需处长的品质: 快速朗读课文:

1、“这是谁的丰碑,谁成了一座怎样的丰碑?”找出文中写关于丰碑的句子。

(出示句子: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板书:军需处长、晶莹、丰碑。

让学生说说军需处长是什么职务。(事先布置预习任务) (军需处长:负责整个部队作战所需、生活所需的人) 理解“晶莹”的意思。(字典上是光亮而透明的意思) 还有别的意思吗?(质疑)

3、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让我们来找找文中关于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认真地朗读。

4、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读,找、划关键的词句来感悟军需处长为了把棉衣让给战士最后被冻死的那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1)看插图,找出书中描写当时天气的词语。(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大冰坨、吞没)——让学生明白这样恶劣的天气描写为下面军需处长的牺牲作辅垫

(2)从哪些方面来写军需处长这个人物的?找出反映人物此时神态的关键词语,说说你心中的感受。 (神态、动作、衣着。) (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强调衣着描写:出示句子并让学生从“单薄、破旧、贴”感受军需处长为了他人无私的精神。

(3)讨论: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为什么脸上却是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的?(引导学生懂得军需处长是是管衣服的人,他为了战士们能翻越雪山,把棉衣让给了战士,自己忍受寒冷带来的极度痛苦,但想到战士们能爬越雪山,打败敌人,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让大家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他感到十分安慰。因此脸上十分安详,十分安静)

追问学生:这种为别人可以放弃一切甚至生命的境界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板书: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小结:他,为了别人的温暖, 把棉衣让给了战友; 他,为了别人能走出雪山, 自己却永远的留在了山上;他明知自己有死的危险, 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他的身体已被冻结, 但他的信念却在战士们的身体里沸腾。;他的心跳已经停止, 但他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永远作为一种信仰激励着无数红军战士们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同学们你们从军需处长身上找到“晶莹”的另一种含义了吗?

(板书:高洁的灵魂 信仰)

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其实每一位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先烈们都是一座座晶莹的丰碑,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日子,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刻在心中,不断努力、进取!最后让我们为先烈们献上最诚挚的敬礼!

三、拓展延伸

1、这支红军队伍仍然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狂风呼啸,大雪纷飞,面临他们的不仅是恶劣的环境,还有严酷的战斗,敌人的威胁,装备的困难,甚至还有更严峻的考验,但有了老红军这种精神的激励,你们说这支队伍最终能否取得胜利呢?请同学们课后去进一步深入思考。

2、给丰碑拟碑文。

3、找出描写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的句子,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四、板书设计

丰 碑

军需处长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光亮而透明 灵魂的高洁丰碑

晶莹

第18篇:夹竹桃教学设计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夹竹桃》教学设计

一猜花游戏,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做个游戏,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的彩板,猜猜

彩板后面的花是什么?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小结:看来咱们同学平时都很喜欢花,对这些名贵的、美丽的花的特点了如指掌。老师还知道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他也很喜欢花,但是他最喜欢的这种花不是名

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你们想知道他喜欢的是什么花吗?板书课题,齐读

课题,(夹竹桃的夹读一声)而这位了不起的人就是——季羡林(通过预习你对

季羡林有了哪些了解?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对他的介绍,出示作家卡片。(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二、初读感知——自定目标

1、就让我们跟随着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夹竹桃的美丽世界吧。打开书96

2、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思考,季先生从哪几

方面写了夹竹桃?(

3、检查字词(课文大家读完了,这些词你都掌握了吗?开火车读)

居然荇藻(四声)凄清榆(二声)叶梅一嘟噜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微风乍起花团锦簇

(1)“参”和“差”还有哪些读音?(结合字义读准字音)

参加(加入) 人参(草本植物可入药 )参差 (长短不齐)差异(不同)说差了(错误)差遣(派遣)

(2)荇藻出示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这就是我们经常在公园的池塘里见到

的一种草本植物。

(2)凄,这个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出示竖

字词大家都掌握了,季先生从哪几方面写了夹竹桃?谁能试着用上这三方

面内容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抓住作者描写夹竹桃的三方面内容就可以既完整又简练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自悟——质疑探究

(一)质疑探究

刚才初读了课文,咱们不免会问了既然“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那为什么季老先生却“爱上了夹竹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默读、思考,圈画相关的语句,教师巡视。)

(让学生带着心中急于知道的问题展开自读,重在提高感知的导向性。)

(二)交流感悟。

交流“季老先生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问题,根据学生回答,讲读相应的内容。

1.花色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1)因为夹竹桃的花色十分奇妙有趣,所以季羡林先生十分喜爱夹竹桃。

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课件出示红色、白色两盆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火和雪是不相容的。可是你看,(课件出示:两盆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看到这种景象,你又有什么感觉?(相机板书:奇妙有趣)

(3)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奇妙有趣读出来吗?(读时,指导学生注意“不相容”与“融洽”两个词,读出自己的感悟。)(指名读,齐读。)

过渡:夹竹桃奇妙有趣的花色让季老先生喜欢,那他还喜欢夹竹桃的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

(扣“容”“融”二字,理解这不仅是彼此容得下,更是彼此都融入了对方,呈现相互辉映之趣,这便是“奇妙有趣”之内蕴。)

2.花期合作探究感悟韧性

(1)他还喜欢夹竹桃的有韧性,他认为这一点非常可贵。

(2)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单写写感受,也可以把划出来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

A生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①你们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

②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 )

③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它不张扬,正是它“柔”的一面,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④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正是它“结实”的一面,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① 你找的非常正确,可是夹竹桃的韧性表现还不够,大家来帮帮他,怎

样读就能表现夹竹桃的韧性了?(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无日不是什么意思?那我把这个句子这样改可以吗?(无日不换成每日都)为什么?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气更强烈。指名把你理解的读一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依然迎风吐艳,这就叫无日不迎风吐艳。指名三名学生分读季节,合读看不出。

在这段中还有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子,谁发现了?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①

第19篇:四季教学设计新

《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及本班学生实际,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

七、儿、

九、无”4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识字写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模仿课文自创诗歌。 【教学准备】

我准备自画四幅图,分别是草芽,荷叶,麦穗,雪人。最后最为奖励发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初步感受四季美。

1、师:一年之中,有四个美丽的姐妹,他们总是轮流着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快来跟他们打招呼认识一下吧。出示图片,边播放边描述四季的美(想配乐,但还没找到合适的音乐)

2、师问:春夏秋冬他们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四季(板书课题)

3、今天,四季姐姐派了四位小伙伴来与大家见面(展示图画)他们是草芽,荷叶,麦穗,雪人。她说他们要和表现最好的同学成为好朋友,谁学得最棒最后图画就送给谁,把四季带回家。

二、学识字。

2、你也想读一读课文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学习,边读的时候把今天要认识的汉字娃娃用圆圈圈出来,多读几遍。

3、读好的小朋友与小伙伴交流一下,哪些生字朋友你已经认识了读给小伙伴听,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还不认识的交流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4、识字(生字宝宝可调皮了,他们一个个都跑出来想考考大家呢!大家准备好了吗?)

⑴ 、出示“圆、秋、雪、肚”4个带拼音的生字(将这四个字的偏旁涂上红色),这些偏旁你认识吗?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偏旁的?这些偏旁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交流已有的识字经验,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仔细观察偏旁的变化,养成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⑵、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座交流识字方法。(先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再互相检测)

⑶ 、请你来当小老师,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比如:“说、是”是翘舌音;禾+土=秋,月+土=肚,口+十=叶;“是”和“足”“惊”和“就”长得像,别记混了等等。)

⑷、开火车认读生字和生词。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课间游戏:摘苹果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间游戏的设计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为识字还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再次学习的平台】

5、朗读感悟:

⑴ 将这些生字送回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试着读一读。(自由练读课文)

⑵ 指名读文,听听他读得怎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加强学生的间的互相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⑶、选读:

选读自己喜欢的内容,注意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握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⑷、感悟: 反复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如。每小节讲的是一个季节,课文讲了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都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重个体差异,保护学生感悟。】

三、做轻松操,放松心情。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1分钟有趣的轻松操。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长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进行到一半或一大半的时候,教师带着学生做1分钟有趣的轻松操。这样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很快地把精神集中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环节打下基础。既注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写字指导。

1、出示“

七、儿”两个字,认读。

2、这两个字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你知道它是什么吗?这个笔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新的笔画:竖弯钩。(教师示范竖弯钩的写法)在你喜欢的地方书空,每个笔画各写两遍,注意笔顺规则。

3、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问: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4、练写。(老师示范竖弯钩的写法:折角运笔的方法,要写得圆润。)根据观察所得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认识了11个生字,写了两个生字,读熟了课文。为自己祝贺祝贺!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四季。

【设计意图:既对整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归纳和总结,体现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又是对下一环节的引出。】 板书设计

2、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四季美丽的景色,还初步读了课文。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一起走进画一般的四季。哎,别急,还是先来问候一下生字宝宝吧!

2、课件出示词语:就是 不对 荷叶 圆圆的 夏天 秋天 雪人 肚子 冬天 青蛙 谷穗。

a、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b、你能从这些词语当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话吗?

3、同学们能准确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你们的记性真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吧。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谈话,儿童化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创设情境,学习春天。

a、打开书,边看第一幅图边读第一小节,说一说这句话写了什么?(板书:说)

b、在这句话当中,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你问一问。(板书:问) (在质疑解疑中,学生弄明白草芽是尖尖的、嫩嫩的、绿绿的,心情很高兴) c、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春天来了呢?(课件播放春天的相关画面)我们来看一看想一想(板书:看 想)

d、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让我们带着感情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吧!(板书:读。)

指名读 范读 分角色读 e、总结。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首先我们说一说,第一句话写了什么?然后问一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想一想,还可以从哪些事物上看出是春天。最后我们读一读,把这句话的感情读出来。(结合板书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注重了学法指导,又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勾起学生对春天的记忆。】

2、运用学习春天的方法(说 问 看 想 读)学习夏天、秋天和冬天。 【设计意图:学法迁移,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从使学生而学会学习。 】

3、做轻松操,放松心情。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1分钟有趣的轻松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语文,做到劳逸结合。】

三、整体回顾课文,配乐朗读、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音乐声中陶冶孩子的心灵,读出自己的滋味,读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四、拓展训练创编诗歌。

(一)扶着引导学生创编。

1、出示图片 桃花粉红 ,他对 蜜蜂 说: “我是春天。”

小雨 ,他对 说:“我是春天。”

西瓜 ,他对 说:“我是夏天。”

苹果 ,他对 说:“我是秋天。”

松树 ,他对 说:“我是冬天。”

(指名说,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动态等方面去说。)

2、不出示图片,只提供句式: ,他对 说:“我是 ”

(二)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创编。

1、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仿照书上的句式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上台汇报(可以派代表,也可以四人一齐上台),教师随机评价指导。

3、教师小结创编情况。

【设计意图:体现了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

五、作业设计

(1)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读课文。

(2)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

【设计意图:回家表演读课文,把快乐和家人共同分享。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六、小结

四季的景色很美丽。我们都想把他们留住是吗?那我们就要做一个爱护花草、不随地丢垃圾、保持环境卫生的小使者哟!

【设计意图: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在这样一篇优美的课中应得到体现。因此,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要把这么美的四季留在身边,就必须做一个爱护花草,不随便丢垃圾,保护环境的的小卫士。】 板书设计 四 季

草芽(拟人图) 草芽 春天

荷叶(拟人图) 荷叶 夏天

谷穗(拟人图) 谷穗 秋天

雪人(拟人图) 雪人 秋天

【设计意图:板书是以迎合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题探索的热情而设计的。】

第20篇:《新三字经》教学设计

《新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三字经

教学目标:

1、理解“如囊莹,如映雪”等历史故事。

2、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怕吃苦、持之以恒。

3、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能熟练地背诵。

教学难点:掌握本节课中的几个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上几节课所学内容。

谈话:有的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常常是学一会儿,玩一会儿,最后是一事无成的。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该怎样学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新授:

1、出示三字经诗句:“求学者,贵恒心,磨铁杵,可成针”。

(1)教师读,领读。

(2)板书:铁杵chǔ,杵:铁棒子。

(3)“磨铁杵可成针”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4)生答。

(5)出示图:这就是“铁棒磨成针”的历史故事。有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6)教师讲故事:李白小时候学习没有恒心,整天想玩。有一天,他到山边小溪旁玩,看见一位老婆婆蹲在溪边。使劲地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很奇怪地问:“婆婆,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呢?”“我要把它磨成针”,老婆婆一边回答,一边不停地磨着。

李白觉得这根铁棒一尺多长,怎么能磨成一根针呢?他不解地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呢?

“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李白被老婆婆的话深深地触动了,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怕困难,真连一个老婆婆也不如。从此,李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攻读,终于成为大诗人。

(7)指名说说,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该怎样学习呢?

(8)齐读。

小结导语:古代一些求学的人,为了学到知识,有恒心,有毅力,即使家里很穷,也从不间断学习的。

2、出示图

一、二。

(1)教师结合图讲故事:

车胤(yìn)是东晋著名的学者,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买不起灯油,夜晚无法读书,非常苦恼。一个盛夏的晚上,他看见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发出晶莹的亮光,车胤心里一动,他想:萤火虫的光不是可以利用吗?于是,他捉了几十只萤火虫装在一个网袋里,做成一盏“萤光灯”。以后每天晚上,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读书。

和车胤同时代的孙康,小时候家贫如洗耳恭听,也买不起灯油,他冬天时就借着月光映照下的雪光来读书。靠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孙康亦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莹映雪”后来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家境贫寒而不放弃学习的人。

(2)出示诗句:指名读,齐读。

(3)书:囊萤 映雪 不辍

(4)结合图说说:“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轰”的意思。

(5)指名读,分组读。

小结:古人学习这样刻苦,现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该如何学习呢?

3、出示图:

(1)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学习的?

(2)出示诗句:“海有边,山有路,学无涯,不停步”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4)齐读,男女分读。

四、巩固:领读全诗,齐读,自由读,指背,齐读。

五、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

(2)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对于每个同学而言,学习永远是无止境的。

六、拓展:

1、讲一讲你班级里学习上最刻苦的学生,他是怎样学习的?

2、今后,你在学习的时候,该怎样做呢?

七、作业:抄写所学内容。

八、板书: 新 三 字 经 (学习)

(恒 心) ← 铁 杵 → 针 ↓

(刻 苦) ← 囊 萤 映 雪 ↓

(成 功) 学无涯 不停步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新心得体会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新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