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40:06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本课题实施以来,通过学习与参与课题研究,本人对生命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系统的认识。现呈现于此,供大家阅评指正。 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进行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过程,其目的就是经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使每个学生的生命更加灿烂,使学校更加焕发生命的活力。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确实,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力,这是谁也不能剥夺的。因此,教育理应承担起让生命飞扬的责任。

学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关爱生命的情怀。 生命教育是教育回归人性最基本的呼唤。生命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新要求,因此我们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实际上就是试图以生命教育研究为抓手,通过开发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和大量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以捍卫每一个生命的尊严,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提升师生的生命品质,推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赵丽环

推荐第2篇: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青铜峡市铝业学校 51号朱玲凤 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感受大自然赋予生命的奇妙。从小让孩子懂得生命的难能可贵,通过此次对生命教育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相比传授知识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可能意义更大。怎样把生命教育融入到课堂和生活中,通过培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生命的概念很模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认识生命。通过对植物,动物的观察,对大自然一些现象的了解,使孩子知道生命是各种各样的,需要人类去关心和保护。

二、尊重自我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不可挽回的悲剧。怎样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除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可贵,还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如记住各种急救的电话号码,安全使用煤,电,水,不在马路旁,池塘边玩耍。进出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

三、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意义。生命是每个人的财富,世界因有了生命而绚丽多姿,生机勃勃。利用阅读或身边的小事让孩子们热爱自己的生命,把握人生中的每分每秒,少玩电脑,少看电视,学习更多的知识,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长大做个多别人有用的人。

推荐第3篇: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生命教育心得体会1

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而语文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怀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阅读和写作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再个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折射出来的社会各种因素,正以极强的力量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校更有份量。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留给孩子的烙印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再尽职尽责,也难与家庭的影响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这个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教人育人的问题,我们教师自身难以完全担当,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把他们看做生命发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愿意尽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学生送去安慰,送去阳光,让他们轻松健康地成长。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2

为期两天的“生命教育”培训结束了,与以往参加培训后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参加过几次教师培训,要么是一些“专家们”向我们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要么是“名师”向我们介绍成功的经验,总让我感觉遥不可及,而此次培训让我有了碰触心灵之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充分:充分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反映出来的客观现状,充分欣赏每一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三点无一能够做到,以前,总是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学校领导没有为我们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家长不理解我们教师的苦心,抨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斥责应试教育等,为我们所教出来的低素质学生找理由。

其实,作为教师,我的教学实践又何尝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那些后进生,我总抱怨他们不思进取,批评他们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我又何曾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厌恶学习的真实背景?我从没做过,甚至没有试图去做,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可救药的,也或者说是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教育好,把责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随着自我审视与提高。静默自问是总结反思的良方。静默自问:我在工作中的常态是什么?我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吗?从前,我的工作常态是忙碌、烦躁,总有忙不完的事,却总觉得做的是无用功。我工作围绕的核心是学生,却又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矛盾让我一直感到疲劳和痛苦。经过曹教授的点拨,我认识到,工作是为了自己,这让我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而工作,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静默自问可以让我们觉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其强烈,在曹教授讲“归属感”的瞬间,我想到了从前所听的“名师”报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营造的是有归属感的环境,也让我真正地明白“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的实质。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没有及时抓住他们,却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怕我,总是用胆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缘由。

记得两年前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有点资历的老教师曾告诫我说,和学生见面上的第一节课就要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就压不住他们了。殊不知,下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远也不敢向我们靠近。建立归属感的环境,要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家,并且要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责、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不是改变教育的体制,也不是改变教学条件,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为名师,但静默自问,我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3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华考范文网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

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细微,智慧也会在这细微中得以成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推荐第4篇: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可是,幼儿园的孩子却是难以理解,让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难能可贵,就需要我们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学习,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幼儿园的孩子对生命的概念很模糊,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对动植物的观察,让孩子对生命加以了解,知道生命是各种各样的,他们比我们都弱小,需要我们的关心和保护。

其次,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社会日益发展,日新月异,马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可是由于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这本来繁荣的景象中,掺杂了一丝丝的悲剧。怎样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除了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例如:如何安全的使用火、电、煤气,遇到危险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为了让孩子进一步的感受和珍惜生命,我们组织幼儿观看一些交通事故的录像,或发生车祸的图片,通过视觉上的冲击,让幼儿实实在在的感受生命的难能可贵。让幼儿把“交通安全”这四个字在心里永远扎下根。

再一个,要让幼儿热爱生命,让其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对幼儿讲述科学的道理,他们肯定是难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活动以及现实中的各种案例,来让幼儿知道生命短暂,例如和幼儿一起种植花儿,花儿在绽放的时候,努力地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可是,它总有凋谢枯萎的时候,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并非遥遥无期,所以,当我们在拥有生命的时候努力地展现。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原来,让孩子学到生活的知识,学会生存的技能,懂得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意义性,胜过任何的教育,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者,就必须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而且要积极地,健康的让孩子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推荐第5篇: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夏萍荷

世界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爱”这种东西很空泛,它可以是看得见的,也可是看不见的,但它肯定是可以感受的到的,因为人是一种情感型的动物,它热血而不冷血!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很多情况下,爱是一种特殊的动力,可以创造新的生命,创造新的奇迹,创造教育的辉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是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每位学生都是充满单纯、善良、天真的品性,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会铭记于心,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日祝福,是感动、是欣慰,更是一种幸福!这就够了,爱的教育,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爱后,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育是一种“良心式”的工作,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来偿还学生对我们的无止境爱。也许这需要用上我们的一辈子!

同时,教育还需要博爱,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白天鹅”要爱,“丑小鸭”更需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面对“后进生”一次次“旧病复发”,老师应该是宽容地就势引导,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坚信教育是一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坚持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人心总是肉长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感化。在阅读那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名学生的教育手记,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将来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体实践出来的好书。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即为“源”点,是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如此。它同时是核心,是过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单纯在于“活着”,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教育的一切都应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激扬、涵养和完善,为了人的生命的强化、净化、优化和美化。当然,教育不能拒绝适当的灌输、训练和惩罚,但绝不能野蛮,甚至失去理性与人性。

从生命意义上说,教育更应该像阳光,温暖心怀;像金色的河流,澄澈而明净。因为——孩子的生命美丽如花,教育的作用就是让这些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细细地倾听每朵花慢慢开放的声音!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教育的生命将会因爱而动听!

《认识负数》评课稿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夏萍荷

听了周老师上的《认识负数》这一课。我就从学生课堂活动情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才能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基本能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中自主选择信息、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之间基本能做到有效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能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教学质疑,并提出不同意见。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对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出负数

活动:数学活动引入“说相反的话,做相反的动作”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

活动:小游戏给卡片分类,将准备好的卡片进行分类,让学生进行分类,再次探讨零的问题,加深0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新知探究——认识负数

数学活动:通过完成表格,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赚了1500元,赔了500元,体重重了2.5千克,体重轻了2.5千克等活动,来解决生活中正负数问题。

数学活动:课件体温表上零摄氏度的出现,学生有了质疑,是正零还是负零,从生生互相讨论中,得出结果,零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负数这一新知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质疑解决探究,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通过学生的联系应用。认识负数,解决问题,电梯的楼层,,记录账目的收入与支出等,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拓宽了学生获得新知的知识面的同时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概念教学的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

纵观本节课教学活动转换的情况,课堂教学结构在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比较合理的,由于本节课是概念教学,教师讲得部分用时比较多。小小的建议是在练习部分应该少而精,太多的练习题让学生不知所措,在紧张的气氛下学生掌握的知识反而得不到升华。

推荐第6篇:生命教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欣赏了塔河四小安波老师的《爱在地动山摇后》,和松岭一小张琳琳老师的《吃出健康来》两节生命教育观摩指导课,这二节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这次观摩指导课为我们生命教育教师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两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两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而且,互动模式多样,采用看图、看动画的模式或创造一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对生命教育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其次,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对于备课,我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二位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要旨,而我平时备课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极致。

2、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推荐第7篇:小学生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关注生命安全 确保健康成长

——浅谈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引导

前几天和一位家长在交流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听到家长讲起她与儿子之间互不理解的状况:尽管这个单亲孩子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母亲还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希望儿子能认真读书。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就是不争气,根本就学不进去,一心只想玩。自尊心强的母亲对孩子越来越失望,以至于后来常常在生气时动手打孩子。可是这个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却是个犟脾气,对母亲的打骂毫不示弱,每次都还手与妈妈对打。后来有几次在挨打之后竟威胁母亲说:“你经常打我,对我一点也不好,我还不如死了算了。”„„

听了这位家长的叙述,我大吃一惊。想想这个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心里觉得很诧异:除了有时在学习上表现不好会被大家点名批评外,在课外总是看到他和同学们在一起玩的生龙活虎的啊!这么一个活泼的孩子,怎么就经常想到死了?而且威胁的还是自己的妈妈?这可是一个只有8岁的孩子啊?我又想起在刚刚过去的6月1日,**中学陈文鼎跳楼自杀的事情。这个只有17岁的“天才少年”,因为对制度的失望,对老师的不满,而选择了一种自以为可以报复别人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花季里的生命,留给了我们太多的遗憾和思考。

以上两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孩子的事例,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深深的反思:与生命相比,学习成绩何足挂齿?与死亡相比,成长的点滴烦恼何足以惧?可是我们的许多孩子,却无法看得深远、想的明白,一时的意气用意就可以摧残自己年幼的生命之花。而作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师和家长,是否也应反思自己在关注孩子们学习成绩、物质生活、交通安全的同时,真正了解过孩子们的思想状况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如果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帮他们拨剧,许多事情不是可以避免的吗?

那么,如何防止孩子们的自杀倾向,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呢?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对“生命”话题进行探讨,让他们时刻牢记这十二个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健康成长”。同时也建议各位老师与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孩子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是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源。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是全家人的永远的牵挂与期盼。每个孩子来到人间是很不容易的,她们都是由每位妈妈经过十月怀胎和痛苦的分娩才来到人世。妈妈生育孩子的痛苦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过去医学条件不发达的时候,许多妈妈为了生宝宝,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说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自己的父母,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自己的生命。二是要让孩子们感受父母的辛劳、知道死亡的后果。父母为了培育我们这个幼小的生命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可现在的很多孩子只因从小太过溺爱,却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似乎觉得一切理所当然。还有些孩子觉得学业太重,父母给的压力太大,认为死了就会进了天堂,一切烦恼都会没有了。殊不知他们的离去会带给父母多大的精神痛苦,也毁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让他们明白,你死了是没有痛苦了,可是却痛苦留给了最疼爱自己的亲人,你的爸爸妈妈会在在深深的后悔与自责中度过余下的几十年。所以说这种自杀的想法是一种极端的无知与自私,是不爱爸爸妈妈的表现。三是应让他们学会宽容待人、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处理生活、学习中的纠纷,宽待他人,真情待人,学会感恩。要懂得每天能健康、开心地活着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而每个人在少年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相对于今后的人生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遇到挫折,要多和父母、师长交流,寻求他们的帮助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难题,而不应该独自承受,隐藏于心。只有做一个心理阳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做工作中的细心人,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变化,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一朵朵娇嫩的花朵越开越艳。

推荐第8篇:小学生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关注生命安全 确保健康成长

——浅谈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引导

前几天和一位家长在交流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听到家长讲起她与儿子之间互不理解的状况:尽管这个单亲孩子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但母亲还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只希望儿子能认真读书。可惜的是这个孩子就是不争气,根本就学不进去,一心只想玩。自尊心强的母亲对孩子越来越失望,以至于后来常常在生气时动手打孩子。可是这个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却是个犟脾气,对母亲的打骂毫不示弱,每次都还手与妈妈对打。

听了这位家长的叙述,我大吃一惊。想想这个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心里觉得很诧异:除了有时在学习上表现不好会被大家点名批评外,在课外总是看到他和同学们在一起玩的生龙活虎的啊!这么一个活泼的孩子,怎么就经常想到死了?而且威胁的还是自己的妈妈?这可是一个只有8岁的孩子啊?我又想起在刚刚过去的6月1日,**中学陈文鼎跳楼自杀的事情。

那么,如何防止孩子们的自杀倾向,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呢?我觉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时间组织学生对“生命”话题进行探讨,让他们时刻牢记这十二个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健康成长”。同时也建议各位老师与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孩子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是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源。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是全家人的永远的牵挂与期盼。每个孩子来到人间是很不容易的,她们都是由每位妈妈经过十月怀胎和痛苦的分娩才来到人世。妈妈生育孩子的痛苦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过去医学条件不发达的时候,许多妈妈为了生宝宝,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说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自己的父母,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自己的生命。二是要让孩子们感受父母的辛劳、知道死亡的后果。父母为了培育我们这个幼小的生命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可现在的很多孩子只因从小太过溺爱,却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似乎觉得一切理所当然。还有些孩子觉得学业太重,父母给的压力太大,认为死了就会进了天堂,一切烦恼都会没有了。殊不知他们的离去会带给父母多大的精神痛苦,也毁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让他们明白,你死了是没有痛苦了,可是却痛苦留给了最疼爱自己的亲人,你的爸爸妈妈会在在深深的后悔与自责中度过余下的几十年。所以说这种自杀的想法是一种极端的无知与自私,是不爱爸爸妈妈的表现。三是应让他们学会宽容待人、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处理生活、学习中的纠纷,宽待他人,真情待人,学会感恩。要懂得每天能健康、开心地活着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而每个人在少年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相对于今后的人生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遇到挫折,要多和父母、师长交流,寻求他们的帮助来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难题,而不应该独自承受,隐藏于心。

推荐第9篇:生命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篇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下面是生命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生命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而语文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那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怀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阅读和写作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再个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折射出来的社会各种因素,正以极强的力量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校更有份量。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留给孩子的烙印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再尽职尽责,也难与家庭的影响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这个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教人育人的问题,我们教师自身难以完全担当,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把他们看做生命发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愿意尽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学生送去安慰,送去阳光,让他们轻松健康地成长。

篇二:生命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两天的"生命教育"培训结束了,与以往参加培训后的感觉大有不同,以前参加过几次教师培训,要么是一些"专家们"向我们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要么是"名师"向我们介绍成功的经验,总让我感觉遥不可及,而此次培训让我有了碰触心灵之感,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充分:充分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反映出来的客观现状,充分欣赏每一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三点无一能够做到,以前,总是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学校领导没有为我们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家长不理解我们教师的苦心,抨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斥责应试教育等,为我们所教出来的低素质学生找理由。其实,作为教师,我的教学实践又何尝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那些后进生,我总抱怨他们不思进取,批评他们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我又何曾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厌恶学习的真实背景?我从没做过,甚至没有试图去做,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可救药的,也或者说是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教育好,把责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随着自我审视与提高。静默自问是总结反思的良方。静默自问:我在工作中的常态是什么?我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吗?从前,我的工作常态是忙碌、烦躁,总有忙不完的事,却总觉得做的是无用功。我工作围绕的核心是学生,却又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矛盾让我一直感到疲劳和痛苦。经过曹教授的点拨,我认识到,工作是为了自己,这让我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而工作,其实是一件挺美好的事。静默自问可以让我们觉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其强烈,在曹教授讲"归属感"的瞬间,我想到了从前所听的"名师"报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营造的是有归属感的环境,也让我真正地明白"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的实质。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没有及时抓住他们,却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怕我,总是用胆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缘由。记得两年前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有点资历的老教师曾告诫我说,和学生见面上的第一节课就要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就压不住他们了。殊不知,下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远也不敢向我们靠近。建立归属感的环境,要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家,并且要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责、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不是改变教育的体制,也不是改变教学条件,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为名师,但静默自问,我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篇三:生命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 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华考范文网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细微,智慧也会在这细微中得以成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推荐第10篇: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生命科学认为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进行生命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化学进化产生原始生命后,接着就开始了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命正是这一进化的结果。宏观上说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是其他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生命的一般形态具有某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作为生命高级形态的人类则具有自觉的目的性行为。

生命特别是人的生命,应当由三个因素构成,即生理(自然属性)、心理(社会属性)和灵性(精神属性)。生命的自然属性,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生理范畴,它主要涉及与人伦和人生(生命长度)有关的性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等;生命的社会属性,是人伴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符号识别和社会人文系统,它涵盖了人的成长、学习、交友、工作、爱情、婚姻等涉及人文、人道的种种方面;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生命的精神属性,是一个人我之为我的最根本体现和本质要求,也是生命最聚集的闪光点,它包含自性本我、低层本我、人文本我、形象本我和高层本我五个层次,涉及人性与人格。所有这些,组成了人的生命的全部也即生命维度,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蕴含着生与死、得与失、存在与虚无。

生命的自然属性也即自然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长度,即寿命的长短;生命的社会属性也即社会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宽度,它是以文化为内核和根基,从零开始不断拓展的;生命的精神属性也即精神生命,决定着人的生命高度,它并非纯粹指人在成功的顺境中所能达到的高度,人在失败的逆境中所处的低谷,因为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灵性的深层次激发,也构成了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生命长度、生命宽度和生命高度统一在一起,共同凝成了人的生命亮度,也即个体生命我之为我的生命亮点。

第11篇:全国中小学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培训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

关于举 办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长春经验交流报告会”的

通知

中关教培字【2011】057号 各地有关教育局、教研机构各级有关教师培训部门

各地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中职校):

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的\"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搭建生命教育交流展示平台,促进各地各校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及心理教育,提高实施生命教育的水平,推进中小学心理教育与生命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发展,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协助教育行政领导、校长及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事业做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倡导生命关怀和提升生命价值,构建和谐及安全校园文化建设。为探索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经验,提高教师生命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单位决定2011年9月23日-25日在长春举办“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长春经验交流报告会”。

请各市县教育局、学校等收文单位转发此通知,并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由于会场座位有限,参加老师较多,请各校接到通知后统计本校参加人员,报会务组,以便确认。

一、目标宗旨:

目的是加强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生命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促进生命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教育情怀,提升自我生命的品质与价值。

二、主办单位: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

三、针对吉林省特定议题:

(1)生命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实施。

(2)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问题研讨。

(3)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4)学校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策略

(5)生命教育教研模式研讨。

(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及原则;

(7)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及心理主题班会操作实务;

(8)规范心理健康构建学校生命教育体系;

(9)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技巧与督导;

(10)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心理健康;

四、活动时间:2011年9月23-25(23日全天报到)地点: 长 春

五、参加人员: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

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政教处、团委、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班主任; 各地教科所(教研室)负责人、教研人员;

等提供机会;本会特决定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师“精彩一课”征文活动:提交论文者(请将

论文上注明电话、邮编和地址),本次征文活动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执行“三审”制,优秀论文将颁发《全国中小学教师“精彩一课”教研成果奖证书》(分特等奖、

一、

二、三等奖、优秀奖),评审费另付。将编辑出版《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集》。

八、推荐活动(欢迎来电咨询):

1、2011年10月23-30日组织吉林省校长赴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课改校观摩活动。

2、2011年11月18-24日我单位在深圳、香港、澳门组织海峡两岸音乐、美术、体育教师观摩活动(参会费:1980元;请参会老师在当地公安局提前办好港澳通行证)。

3、2011年11月25-30日昆明举办“全国中小学后勤管理论坛”。

4、2011年12月28日海口举办“全国中小学财务管理培训班”。

5、关于组织因(公、私)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学习考察团。

九、报名说明

1、会务费:480元/人,各老师凭入场券进入会场;食宿协助安排,费用各单位自理。

2、报名方法:请认真填写报名回执表并将回执发送到电子邮箱553164822@qq.com或传真到010-57158191。

十、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57158190

联 系 人:张斌手机:15810798459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中国关工委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2011年 8月11日 --------------

参加“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长春经验交流报告会”报名回执表

第12篇:《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读叶澜教授的《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感谢杜春贞老师,把叶澜教授带到我们面前。叶澜教授在《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中提到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我从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对别人成功经验的借鉴总结了以下几点对我们各科教学都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方面:

一、灿烂的微笑,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二、抑扬顿挫的语言,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课堂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激情进入课堂,必将使你的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三、幽雅的教态,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肢体语言在传递什么信息。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我们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新课程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生活。每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教师都应该主动走进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让课堂教学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成为孩子们主动、活泼发展的广阔天地。那么,你的课堂将会充满活力,你的人生也将会熠熠生辉。

第13篇:《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读叶澜教授的《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中提到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我从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对别人成功经验的借鉴总结了以下几点对我们各科教学都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方面:

一、灿烂的微笑,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二、抑扬顿挫的语言,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的保障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课堂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激情进入课堂,必将使你的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三、幽雅的教态,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肢体语言在传递什么信息。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我们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新课程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生活。每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教师都应该主动走进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让课堂教学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成为孩子们主动、活泼发展的广阔天地。那么,你的课堂将会充满活力,你的人生也将会熠熠生辉。

第14篇:化学教育与生命教育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 咸丰县忠堡镇民族中学----覃方志

本文主要思想: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而人类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教育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美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化学教师,如何利用学科的自然优势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生命,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如何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如何不断地探索与完善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将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本文也只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得出的一点粗浅认识。

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面很窄;二是实验性的科学探索过程多;三是阅读的课外材料少;四是认知不足,很难将生活实际与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鉴于化学学科本身蕴含生命教育的素材十分丰富,比如现代社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的化学产品被人们成功研制出并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化学产品又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其根本的原因是人们生命安全意识淡薄,了解和掌握的化学安全知识较少,安全防护能力较薄弱。

因此,作为化学起始年级的初三,以化学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初三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朦胧阶段,没有系统地形成。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为化学教育工

作者的我们很有必要利用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接受日常教育中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并逐步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有利于“二期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深化。由此可见,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树立生命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联系生命教育的概念界定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他出版的《生命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并不只是训练能够谋得职业,或者从事知识上的追求,而是引导人们充分去体悟人生的意义;生命只是活着的一种历程,既然活着,就不妨活得好,让身、心、灵兼备的生命态度,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元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素质教育,倡导一切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人。事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是教育链条上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开展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追求,是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对当代教育的呼唤和要求。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1、借助于身边的重大事件进行渗透

当今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有许多事例和所学知识有关,以此

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把它们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例如:2008年12月13日的夜晚,湖北省咸丰县城里的一祖孙三人住户,由于天气较冷祖母怕孙子、孙女冻着就把煤炉放在客厅取暖,事后没有处理就睡觉了,结果导致祖孙三人全部被一氧化碳中毒遇难;2009年的6月20日,同样发生在该县的一农户为清理沼气池里的淤泥,因为不懂得必要的安全知识,结果三人先后下井遇难。这些鲜活的事实都是同学们身边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表明了安全教育必须融入课堂从小抓起关爱我们的生命。

2、借助于民生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渗透

在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作为学习情景,来渗透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教育。如:①新装修的住房甲醛超标;② 安徽劣质奶粉事件;③不法企业以苏丹红冒充食用添加剂辣椒红色素,销售给辣味制品生产企业,双汇食品瘦肉精事件等等。以上事例,使课本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在生动的生活事例中得以形象化、直观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进而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锻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挖掘化学课程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同时借助化学实验进行渗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学科,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

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媲比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在生命教育中的优势,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挖掘出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但在实验教学中也存在较多安全问题。

【教学案例1】“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虽很明显,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爆;在实验中要求学生特别注意酒精灯与氢气出场的先后顺序,否则就有危险这不可尝试。

【教学案例2】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若较大的白磷颗粒在锥形瓶里燃烧,膨胀的空气易冲破瓶塞。而且还有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教学案例3】用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时,如果碳酸钠浓溶液和浓盐酸用量大,产生气压过大,会冲开橡皮塞,喷出酸液,腐蚀操作者的手;【教学案例4】在探究药品气味的闻的方法上,先让学生自己闻浓氨水的气味,结果有许多学生被熏得流眼泪,以此做材料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进行科学操作,并意识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一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进行评价与改进,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对有毒的尾气如CO增加处理装置,防止污染环境。

【教学案例5】在讲授酸碱知识的时候,运用所学酸碱性质及中和反应的原理,加强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对生命的认识和保护,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健康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打破这个平衡身体就不舒服、甚至出毛病。当蚊虫、蚂蚁等昆虫叮咬

人时常先向人体血液内注入一种蚁酸的有机物,此时皮肤常起小疙瘩,这就是因为人体血液中酸碱平衡受到破坏所致,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在红肿处涂一些碱性汁液如:肥皂水、魔芋叶的汁液来中和酸性物质。

4、借助多媒体进行渗透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扩大了信息时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每位老师和各个专用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借助于Flash模拟一些毒性较大的、不易操作的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某些化学实验存在一些危险性,若操作不当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一般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以单向传授为主,来让学生注意正确的安全操作,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往往对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如浓H2SO4的稀释时水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在加热时用不纯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通过动画设计,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此外,我还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安全和生命教育知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探究性学习,在活动中渗透安全知识,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如冬季来临,常有关于煤气中毒事件的报道。我校的学生都是农家子弟,指导学生借助网络、校图书室查找有关煤气的主要成分、中毒的原因、危害以及发现后如何处置等等问题,再在课堂上交流后写出一篇《安全使用煤炉和煤气的方法》,送给自己的亲人和左邻右舍。学生们的热情很高,特别在

课堂上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时更是各抒己见,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空气》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污染大气的原因及如何防止空气污染、如何减轻大气的“温室效应”,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通过一系列参观、调查活动,使学生走向实际,更加深刻理解课本中的化学知识、安全知识,并能对实际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作出客观的评价。 (四)取得的效果:

通过3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1、本次实践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将学生实际生活和课本知识有机的整合,用身边的案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安全小常识。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采用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护意识,热爱自己的生命。

3、教师也强化了自己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更加关注与“两纲”教育相关的信息,积极地从电视、报刊、杂志等信息资源上收集资料,利用网络手段及时整理素材。

4、优化了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以身边的事件创设问题情境,激活了课堂的生命力,为明年全市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思考与讨论:

本次实践活动,依据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教学和实践中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并应用安全知识,增强生命安全意识,真正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本次实践还存在一些需要思考与改进的地方:①在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整合时还须加强,特别是和民防教育和生命科学学科的整合。②在活动时,可供参考和借鉴的资料不多,查阅难度较大,一个人实施时有较大难度。③由于初中化学教学任务重,知识分布零碎,课时又较少,在渗透过程中有时会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④本次实践的效果不很明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还得加强。

总之,生命教育即安全教育,今后我还会继续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联系生活实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人生。并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此来强化与应用安全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生命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为我校的“两纲”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15篇:生命与教育 读书笔记

回归生命的教育

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对生命的异化和遮蔽使其迷失了方向,越来越远离生命的原点。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的到来,呼唤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

冯建军教授的《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就是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审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

此书的前言就点明了全书的主题——回归生命的教育。作者认为生命的教育要尊重个性,尊重儿童的自由,但并不是放任不管。要制定“保障自由”的纪律,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会自由”。他强调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新世纪的教育应该走出“异化的洞穴”,回归生命本身。

读《生命与教育》的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中,我体会到冯教授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类生命的双重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然,这种存在,并不单单在于“活着”,而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对生命来说,最基本的原点便是教育。因为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冯教授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他还列举了关怀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是教师在平时的教

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也是教师走进生命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方法。

第二章“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反思”中,主要提出了两点,一个是有关于生命意义的消解的问题,里面提到了人文教育的失落,以及教育与生活的割裂,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规训这些影响生命教育的问题,他们泯灭了生命的灵性和创造。其中作者主要强调了有关于病理性教育的严重问题,关于教师的体罚对于学生的身体上的伤害和语言上的侮辱对于学生的心理上的伤害。从中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人不同于动物。动物没有意识,没有人格,更没有尊严。但人有,而且这是人的生命的根本,是人的深层的“脸面”。一个人可以忍受肉体的折磨和煎熬,但不可忍受人格的侮辱,生命尊严的侵犯。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首先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做起,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愉悦、民主、宽松的生命成长空间。

第二点讲的是对于教育现代性的批判。总体内容就是说教育离不开内容,现代教育离不开现代科学知识。人们对知识观的认识,不仅决定着教什么,而且决定着怎么教。实证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而远离了生命的意蕴,他同样使教育活动丧失了生命的意义。所以,呼唤“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首先要有知识观的转型。而反思教育的现代性,主题教育必然由主题性走向主题间性。

而后他又回顾历史,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关于教育的探索,阐述了生命对于教育的在历史上的渊源,并且展望未来,认为在新的时代,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生命教育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要性,甚至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然后他重点解释了教育的生命品性,从中让我明白了教育在个体生命发展中的价值,其价值就在于为生命发展奠基。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不断积淀和否定、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断地受教育就是为了不断地发展。生命在发展中形成,也在教育中生成。教育生命价值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这就是树立生命化的教育观。

其中他提出了一点“教育即生命”。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实现了工具式教育轴心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因此,它表达的是“本真教育”的本质。他强调我们必须从以前对教育社会性过分强调的误区中走出来,回归其生命的本性。教育即生命,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

认识。这种教育是区别于以往的“社会的教育”、“物的教育”、“工具的教育”,甚至抽象的“人的教育”,而是一种生命化的教育。

此书的第五章讲的是“生命化教育的建构”,他把其分成了三点进行了全面的阐释。第一点是关于全人的教育内容。全人的教育内容包括自然、精神和社会的生命教育。其中每一种教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开放。所以,全人教育是个整体,每一种教育在这个整体中具有开放的自律性。其二是关于教育活动中的自由。教育自由是通过免除人为的干预,为学生提供平等、充分的条件,创造最大的个人精神成长的空间,使个人享有最大限度的自我创造。它是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统一,是个性自由在主体自由和社会自由中的实现。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自由和社会自由体现了生命的自由,也正是通过自由活动创造着自由发展的生命,实现着个性的自由。最后他论述了关于个性化的教育形式。他认为所谓个性,不仅指个人的个性,同时还意味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国家的文化和时代特性。也就是说,既指单个人的个性,也指人之集合体的个性,包括学校的个性。所以,个性化教育的原则,既指向个体独特的生命,同时还指向学校的个性化,即“所有的学校都应办得富有个性化、特色化”,它要求学校教育特色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个体的个性化要求学校教育的特色化,学校教育的特色化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个体发展的个性化是目的,学校教育的特色化是个体个性化发展的手段和保证。从中还让我明白个性化教育不仅解放了学生,还解放了教师,给他们以教学的自主权,少一点要求,多一点自由,使他们的教育教学真正充满智慧的挑战,多一些创造性的内涵。

最后一章他写了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他认为必须把“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这一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之中。所以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一句话,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并在这些活动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实现精神生命的自主建构和自我超越。

其中,他特意对现在青少年出现的自杀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些自杀行为,除了心灵的冷漠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耐挫能力太差,经不起一点痛苦和磨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还应该加强生命磨练的教育。及早地让他们适

度经历一些诸如挫折、苦难、打击、逆境等,给他们一些挑战生命极限的心智运动,这样即使到了山穷水尽之境,还可以点起心中的灯,照亮自己的道路。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体会生命的艰辛;要透过对死亡的了解,使他们看到生命的有限性,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向死”而“思生”,挑战苦难而获取欢乐,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路向。

综上所述,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却要创造出无限的光辉,这就是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要求。因此,我们的教育首先应该关注儿童。

首先我们要关注儿童:要把握儿童的今天。要把每一个学生看作一个需要生命关怀的生命个体,一个需要细心呵护的儿童。有一个诗人说过每个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要把握儿童生的今天,因为昨天的明天就是今天,明天的昨天就是今天,把握儿童的今天就是把握儿童的未来。

我越来越认识到今天给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为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古至今概莫如此。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一味的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使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呢?

3、学会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让学习生活和生命更有意义,更应该:和书籍交朋友,经常和同学交流读书的收获及感受,养成买书、藏书、读书的习惯。微笑面对同学及他人。记住亲人的生日,并用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达节日灯祝福,经常向父母介绍学校及个人的学习情况,并问候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心情,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养成锻炼身体及讲究卫生的习惯。珍爱动物花草树木,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亲近山水,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读书、作业、唱歌、练字、谈天„„学会安排课外时间,学会安排生活。理解他人的喜怒哀乐,懂得安慰他人,帮助他人,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中的重要位置。有一些要好的伙伴,在烦恼、委屈,困难时可以向他们倾诉求助。培养自己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表现自我的勇气和能力,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善于人际交流。课前备好学习用具,带着好奇及良好的情绪上课,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课堂。迟到要说明理由,请假要老师和家长签名。认真、及

时、独立地完成作业,要求每次作业都能做到整洁、正确,做好作业要自查,并与同桌或好友交流。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养成写周记、日记的习惯。考试不作弊,对自己充满信心,养成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努力。至少有一种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及处境,正确看待自己的生活,不攀比,有忍受磨难与克服困难的毅力。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脾气。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及习惯,遵行网络规则,不查看少年儿童不宜的内容。每天有四问:学习有没有进步,身体有没有进步,有没有进行课外阅读,有没有做错什么事。

要让学生生命更有意义,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角色应该是:教师的自我塑造。自我认识,作一名创新型的教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还要应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经常具有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应每天读一点教育论著;每天写一点教学日记;每天想一点教学反思。而经常反思一下自身的教学尤其重要。作为教育者,关注生命的完整性,凸显生命的灵动,还要张扬生命的个性,这也是我们教师所需要的,回归生命本位,让孔子教育思想与我校教育密切融合起来,让教育孕育一个个更富意义的生命

读完此书,我们会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第16篇: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在家中,静坐于自己经营的书房里,手捧一杯清茶,沉浸于《生命与教育》,感受着时光从身边静美地流过。偶尔投目窗外被阳光染醉的泡桐——那始终散发着勃勃生气的生命,就像一曲纯美的音乐流淌心头。也许,这些快乐的意义,与外在的感官愉悦截然不同:唯有来自生命的力量,才常常使人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不管现实多么琐碎,唯有生命化教育,才能把别人的生命与自己的责任紧密相连。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即为“源”点,是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如此。它同时是核心,是过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单纯在于“活着”,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教育的一切都应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激扬、

涵养和完善,为了人的生命的强化、净化、优化和美化。当然,教育不能拒绝适当的灌输、训练和惩罚,但绝不能野蛮,甚至失去理性与人性。

从生命意义上说,教育更应该像阳光,温暖心怀;像金色的河流,澄澈而明净。因为——孩子的生命美丽如花,教育的作用就是让这些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细细地倾听每朵花慢慢开放的声音!

第17篇:《生命与教育》读书笔记

《生命与教育》为我们描摹了生命与教育的一个理想风景--生命应该在教育中诗意的栖居。全书分为前言和六个章节及结束语。

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社会的教育。教育固然对社会发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必须通过培养的人参与社会实践而实现。所以,人是教育的根源,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对人的认识,成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想想:自己对学生都有哪些认识?平时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这个“认识”既有群体的也有个体的,细细思量“认识”并不简单啊!

第二章、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与反思 。这一章真是在说明一开始的那个案例。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诚然重要,但舍掉其精神性则是致命的,它之所以致命,是因为可能长时间都看不到缺少精神性,就如同一种不知不觉加重的病患一样。一个国家也会因此受苦,直到病入膏肓才认识到病情的严重。这是理查德·利文斯通的一段话,真是让人警醒!可是我能改变什么?我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影响自己的学生,教会他们在歌唱中释放负情绪,积累正能量。教会他们结交益友,与朋友敞开心扉地交流,教会他们乐观的面对问题……别人小看音乐学科,自己可不轻视音乐学科,想: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这么强调艺术学科?因为他们比我们早知道艺术教育的价值,我只能尽我所能。

第三章、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这一章的开篇正是我现在的思想状况。“多少世纪以来,教育的车轮在缓慢地移动着。当读着过去时代里所提出的精湛理论而又不见将其实施时,却是令人灰心沮丧的。”想想在几十年前冰心就担忧的教育问题现在依然存在,这些过程西方世界也曾经历过,看来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希望这个过程再短些,我要耐心追寻我的教育梦想。

第四章、教育的生命品性 。这一章印象深刻的是关怀生命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解的研究范式是人文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研究,都可以归为质化研究之中。质化研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一套研究方法体系。下面有各种各样的研究类型,包括观察研究、实地研究、访谈研究、内容分析研究、人种学研究、民族志研究、生活史研究、口述史研究、传记研究、常人方法学研究、现象学、解释学、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等。”看完后筛选了一下,我能够操作的研究方法只有叙事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传记研究,对我来说比较容易的是叙事研究。

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构。“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可能以前我会对“审美意识”这样的词比较敏感,自认和学科结合的紧密,但是现在我觉着我的学科、我的课堂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在音乐学科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智力成长、丰富学生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给学生崇高的精神价值追求方向。而且当你有这个意识的时候,这些都不是空洞的,是实实在在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落实的。

第六章、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促进生命--让它自由地发展、展开--这便是教育家的首要任务。教育家必须能被对生命的深刻崇拜所激发、必须通过这种崇拜,尊重儿童生命的发展。”这是蒙台梭利的话。听过钱志亮做过的一场报告以后,对这段话的理解就更深刻,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才能敬畏生命、崇拜生命!才能尊重生命!以前在工作中尊重学生是出于师德,觉得自己作为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现在尊重学生是因为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不只是尊重学生,也要尊重和我接触的任何一个“人”。

结束语: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把对教育的憧憬写得像诗歌一样美妙。生命在教育中的诗意境界,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什么叫生活?陶行知说,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就叫生活。生活作为人的一种存在形式,并不简单地是“生存”“活着”,单纯地“生存”“活着”动物也会具有,人的“生存”“活着”要显示人的意义,这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对生命“生生不已”的追求,教师的责任是要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生活。可以说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对“教育即生活”有了一次认识上的飞跃,对教育的意义有了觉解与体悟。

我向他学习,他为我们指引了的理想方向,尽管路上会布满荆棘,我想只要路是正确的,坚持下去总会收获精彩的。

第18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者:谭应春 单位:南岸区上浩小学 联系电话:13350328383 【摘要】生命化的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为了生命和谐而完整、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富有创造性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促进生命完善与发展的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做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让它焕发“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学习做为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更应该先融入“生命”的光环之中,也就是要实现生命化教育。借助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营造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数学家的伟大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数学课堂 渗透 生命教育

生命化的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为了生命和谐而完整、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富有创造性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促进生命完善与发展的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做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让它焕发“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学习做为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更应该先融入“生命”的光环之中,也就是要实现生命化教育。

一、借助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一直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左右”这节课时,情感态度目标就定为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上下楼梯靠右走。在课间休息时,我带着学生们在楼梯上走,就给他们布置作业,思考:如果违反行走规则,不守秩序,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如果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相互碰撞,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此外,在找左右邻居的游戏中,我抓住契机,适时加入了“远亲不如近邻”,“要与同桌和睦相处”等结束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

二、营造充满童趣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体现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巩固新知识的起点,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地备课,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每节课都有新意,让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课中,我就以改编的《狼和小羊》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上课一开始,我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这节课有一位小客人也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小羊的图片,此时学生异常兴奋,我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我紧接着把那故事继续发挥:“正当小羊聚精会神地学习时,一只狼出现了„„”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营救小羊的任务,而且规定:如果小羊做错一题,狼就可以向前进一步,去吃小羊;如果小羊做对了一题,狼就得向后退一步,远离小羊。规则讲清后,一场以“营救小羊”为主题的练习课开始了。学生做练习题时,因一心要救小羊,所以做得特别地认真,而且还一丝不苟地检查,生怕自己的一时疏忽而要了小羊的命。

这节课中,我通过营造“救小羊”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愿意参与其中。

三、以数学家的伟大成就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我国数学史中有许多引以为豪的数学家,他们刻苦研究,严谨治学,勇于克服艰难险阻的事例,能深深地激励学生。如给学生介绍华罗庚的事迹时,激励他们以华罗庚爷爷为榜样,学习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的精神。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入**、故宫的对称,山东孔庙的对称,京剧脸谱的对称,汉字的对称,自然贴切地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渗透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创设有关情境对学生进行环保、爱惜时间、爱护公物、节约能源、遵守公共秩序等的教育。如在教学“位置”一课中,我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行根据手中的电影票进场找座位。通过自己的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项本领,在活动中我注意鼓励学生互助,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还进行了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市民的教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规范了自己的道德行为。

总之,让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起点,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开始;从改善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方式,改善与每一个学生的交往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开始,实现生命化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命教育论》 毕义星

2、《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4期

第19篇:教师教育公平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公平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向都镇乐久小学 黄冠华

2009年11月24-30日我有幸参加天等县中英西南基础项目2009年参与式教学和教育公平培训,我懂得了教育公平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地方的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子女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之一,解决我县农村子女教育问题,是天等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而促进教育公平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 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教师的平等对待, 没有偏见与偏爱。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提供“ 富有爱心”的平等教育, 做到教学公平, 保证农村孩子“ 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是一视同仁, 体现平等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位学生, 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希望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农村孩子树立对自身的信心, 克服这一群体因为农村人而产生的自卑、认命心理, 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 提高弱势群体子女的适应能力。针对农村农民忙于生计, 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特殊情况, 教师对农村孩子的学习给予特别的支持和帮助, 对这些孩子教师要多关心, 多提问, 多辅导, 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成绩。教师要经常与这些孩子沟通, 在沟通内容上, 不能只谈学习成绩, 其他方面也应该关心。教师要努力使所有的农村子女都受到同样的教育, 享受和城市孩子同样的欢乐。

尽最大的可能, 通过教育内容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有价值的发展, 达到教育效果的公平。“ 最有价值的发展” 主要是学生人格发展和文化内涵的提高。人格发展即个人道德品质的发展、个体良好性格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作为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主体资格的实践能力的发展。文化内涵的提高是通过教育使人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优良的文明教养习惯、劳动创业能力, 对他人、对社会、对公共事业有正确的态度。正是通过人格发展与文化修养的提高, 农村人方可成为有能力享受公民权益和承担公民义务的社会主体。只有学生走出校门时都获得自身优势的有效发展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才能使原本不同社会地位的儿童在起点上的差别得以消除。

向都镇乐久小学

2011年2月

教师教育公平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向都镇乐久小学 黄冠华

第20篇:《生命教育》心得体会张春

学习《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机电与汽车教学部张春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节老师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短短一个小时的学习,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与感悟。生命,玄妙的东西,两个肉眼所不能见的细胞结合而诞生的我们,真是世界上最难以描述与研究的。在我看来什么奇迹的诞生,都没有一个婴儿的孕育来的这般震撼人心。自人有思想以来,由远古时对自然的崇拜,到对神的崇拜,再到自我精神的觉醒,这几千年的时间对宇宙来说不过是瞬间,但对我们来说却是近乎永恒的磨难。因为生命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死亡。人死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云烟!于是很多人开始迷惘,开始痛恨,开始自我堕落!

诚然,生命的最终结果是死亡,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死亡而放弃生命。谁给了我们生的权利?是我们自己!谁又能把我们生的权利夺取?只有你自己!哪怕是生我们的父母,哪怕灾难与疾病,哪怕是所谓的神佛,都没有权力夺取你的生命!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中的七情六欲!无论是幸福甜蜜、辛酸浪漫、成败荣辱、生离死别,我们都应该去享受它,因为我们是这世界唯一能享受这些感觉的生命体!我们应该骄傲,骄傲我们能经历这些事,这些情。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欢乐抑或不幸。 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是令人神往的!因此,有人不断发出“活着,真好!”的赞叹!有故事云:苏格

拉底和一个朋友相约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的风景如画,犹如仙境。几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实在是太遥远了,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难以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朋友十分沮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真是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看到?”朋友说:“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往前奔跑,哪里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要知道沿途处处有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一起不复返,才会想到珍惜生命;只有意识到生命属于自己且只有一次,才渴望抓紧每一个现在、重视每一个过程!只有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才会让人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甚至能够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

生命教育体现了人权的基本理念——生存权。如果没有生存权,其他的权利无所依附,“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生命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在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关爱生命,更加注重提升生命质量,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也有成功经验,从去年底开始,成都的石室中学率先把中学的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总规划,开展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为三维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就是从活着、到活好、再到活出价值。这是值得赞赏的,生命教育,不仅关爱生命,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

把生命观、价值观观和实践观结合起来。

今天的生命教育讲座,让我明白了对于自己的终极真理,热爱生命,珍惜现在,好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