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命教育回眸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9: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命教育回眸与展望

周才芳

内容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对生命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综述,展望生命教育应从身心健康角度、生存与死亡的角度、宗教和社会的角度、生命安全的角度和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生命教育;回眸;展望

一、国外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

生命教育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Herman Feifel于1959年发表了第一部死亡教育的代表著作《死亡的意义》(The meaning of death)。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关注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自杀、暴力等。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美国大学里开设了正规的生命教育的课程。1963年,Robert Fulton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大学里首次开设了美国大学的第一门正规生命教育课程。1970年,第一次死亡教育的研讨会在明尼苏达州的哈姆莱恩大学举行,随后生命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据统计,1973年美国已有六百多所大学开设死亡教育课程。而发展至1976年,除了有一千五百所中小学实施死亡教育课程外,还成立了“死亡教育与谘商协会”,这是美国最重要的死亡教育专业组织。此外,死亡教育与咨询协会还建立了“死亡教育师”(Profeional Death Educator, PDE)与“悲伤谘商师”(Certified Grief Counselor, CGC)等专业执照。1979 年在澳洲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 life educational center: LEC) , 该中心现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机构, 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制。日本的上智大学自1982年以来一直坚持举办死亡教育讲座, 通过对死亡知识的传播, 倡导人们珍惜生命, 热爱生活, 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日本从1989年修改的新的《教学大纲》中针对学生的自杀、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表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英国的生命教育中心创立于1986年, 主旨也在于防治药物滥用。1990年英国政府把生命教育课程规定为跨领域课程, 它的开设意味着生命教育开始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2002年8月开始,生命教育被英国政府纳入国家和学校的正规教育 1

课程, 在国家正式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成为英国重要的教育改革政策, 乌克兰2001年开始开设生命科学基础课。

二、国内关于生命教育现状的研究

国内开展生命教育起步较晚,中国台湾地区教育界将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整合,称为“生命教育”。港台地区的生命教育在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6年我国台湾地区设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 并把2001年定位“生命教育年”, 生命教育在台湾开始蓬勃发展。20 世纪末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其生命教育从宗教的角度开展,内容涉及宗教教育、德育、伦理、公民教育等二十几个科目, 开办了“宗教与人生—优质生命教育的追寻”等网站, 出版了《香港的生命教育》等专著, 取得了一些成果。2002 年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及价值教育, 并在多所学校推广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课程, 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增强抵抗逆境的能力。

这种理念开始在港台地区传播,近几年传入内地,但如何传播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和合理有效设计生命教育课程,一直是最近在努力尝试和借鉴中。

从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21 世纪的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虽然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为滞后, 但可喜的是近年许多学者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逐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提出了一些生命教育的见解。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中, 特别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 2003 年4月8日,湖北省召开了“防止高校学生自杀专题会议”。辽宁省教育系统2004年12月23日开始在全省启动生命教育工程,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预防艾滋病、远离“死亡游戏”、培养健康心理的生命教育内容。2004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两岸三地教师、课程与人格建构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40多位专家教授纷纷呼吁,必须重视校园“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这一教育理念, 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2006年全国两会专栏报道所载, 针对大学生轻生、自杀所暴露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生命教育”课,打造心理长城。2006年12月28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 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支持的以“优化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

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28个城市的代表和北大、清华、人大在内的67所学校, 及来自香港、台湾等200多名专家及教育界人士参与探讨了生命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必要性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和模式, 并积极讨论了社会热点问题和分享生命教育案例。在“5.12汶川地震”后,2008年9月1日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的第一天,第一堂就对四川中小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的课。面对灾难应该如何逃生,及时对灾后的心理,身体受到严重的创伤,如何疏导、防治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生命教育展望

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从身心健康角度、生存与死亡的角度、宗教和社会的角度、生命安全的角度和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

第一,身心健康的角度。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危机、核战争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压力感加重;生活节奏加快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引起心理失衡;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造成心理上的困惑;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这些问题导致了青少年中他杀与自杀现象严重。这是目前国内外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了解人体生理结构,生命的孕育、成长发育的知识,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面对危机的技能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知识。比如美国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就叫做《Health & Wellne》,包括五大单元,分别是:心理、情感、家庭和社会的健康;成长与营养;个人的健康和安全;药物和疾病预防;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澳洲的生命教育意在对吸烟和吸毒的预防,以及将酗酒和吸毒的危害减到最低;英国的生命教育在反毒教育的基础上,更是学校进行课程整合的资源,促使青少年对多方信息全面地接受;美国的生命教育协助孩子从事学习以外的学习和休闲课程,帮助孩子做出有益健康生活的选择。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疾病防治教育、成长教育、环境与健康教育等。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正确的姿势,积极的锻炼、适量睡眠),杜绝不良行为对生命的伤害,主动避开环境危害和戒除不良嗜好(如戒烟、戒酒、不乱用药品、缺少运动、嗜好高脂食物、不良进食习惯),使学生养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身心健康教育,要教育学生认识、尊重和珍惜

生命,切不可透支生命。据专家介绍,生活作息不规律、工作高强度、食物没营养等等都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低下,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青春期是青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而逐渐成熟起来,更为接近成人。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卫生问题,异性兴趣、异性交往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甚至产生不良行为。

因此,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休息,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同时,也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向大学生传授或提供各种缓解压力的方法与技巧,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生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及和谐交往的人际关系,让他们自己有能力来面对压力,缓解压力,防止他们采用错误、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第二,生存和死亡的角度。以生存教育为重点,培育健康生命的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重视生存教育,以增加大学生对复杂影响的抵抗力。它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学会和掌握基本的生存本领和生存技能,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远大理想、抱负和坚定信念的人。

死亡是生命的最终过程,是生命回归自然的必然过程,任何生命都经历孕育、生长、生病、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而且是不可逆转的。人不仅有必然的生老病死,还有可能因各种变故造成不正常死亡。在美国、英国,70年代末开始重视死亡教育,开设了“临终关怀与咨询”( dying care and counseling)、“哀伤谘商”( grief counseling) 已愈见繁荣。美国从幼稚园到大学都逐步开设了这门课程, 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也有相关座谈会、研习会。死亡教育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死亡的意义、本质、以及学习如何充实地生活与有尊严地死亡。生死并不神秘,有生必有死,正是“死”更能突出生命之宝贵、生命之短、生命是不可逆转的。

第三, 宗教和社会的角度。宗教取向的生命教育重视让人相信神的存在,

感受神的恩泽, 并能根据教义了解人的生、老、病、死, 遵循神的旨意去做, 从而使人获得神的接纳, 并能最终回归神的国度, 以求灵魂的安顿, 起到净化人心, 引人为善的作用。另外, 要关注人

的社会性发展, 重视社会能力的培养, 使个体能成为一位德行与学问兼备的人。

第四,生命安全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高他们保护生命的能力,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讲究生命的价值首先是基于生命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但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倡救人的科学方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1955年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划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要要。把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归属于最基本的需求,而这两种需求主要是维持生活之根本,生存是必然。只有生命得到安全,才能成就自己。

第五,生命价值教育。认识和尊重自然生命的基础上,更多应对生命价值的启发和引导,对生命价值作现实地、清楚地解析,让他们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首先,生命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承诺,是一种责任。在任何挫折与不幸面前,个人和他人都没有任何权利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其次,生命是一个过程,自然会遇到许多艰辛和挫折,学会挑战苦难,磨练生命坚强的意志,生命才会有价值。最后,个体生命的存在客观上影响着社会和他人, 这种影响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

生命的最高价值的真实写照正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活在世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有尊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①石中英,王卫东:《生命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③[台]张淑美.中学“生命教育”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21.④ 雷静.近十年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 J] .教育探索, 2005

( 5) : 93.

⑤赖雪芬.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J] .教育评论, 2005 ( 1) : 30.

回眸与展望

回眸 展望

回眸,展望

回眸展望

回眸 展望

回眸,展望

回眸展望征文

中国木塑产业回眸与展望

科技发展五年回眸与展望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生命教育回眸与展望
《生命教育回眸与展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