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2 02:37: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儒学为基础,构建老病残罪犯生命教育体系,从自然生命、道德生命、精神生命三个纬度,通过生命的价值。生命意识、生命智慧、生命修炼、生命境界的教育,引导他们对人生信仰、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的思考,从而“成己”:成为热爱生命、诚信、仁爱、道德、有思想,有精神境界的人。

浅谈儒家生命哲学与老病残罪犯生命教育

南汇监狱成立五年来,随着老病残罪犯收押比例不断提高,在对老病残罪犯教育改造方面出现了许多新课题。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出现了多起自杀、自伤、伤人等直接危害生命的事件,特别是因病重而产生轻生念头的罪犯不在少数,因而,对老病残罪犯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摆在了我们面前。近年来,我监个别监区曾投入了生命教育相关议题的研究,对生命教育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将生命教育形成系统的教育机制,使老病残犯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育“外化人生观”和“内化价值观”的生命修养,培养“整合知情意行”与“发展智慧与潜能”的能力,是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最终将达成的目标。这与儒家生命哲学通过修身养性的“内圣”功夫,达成“外王”价值实现的路向是一致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他的“忧患意识”“担当精神”等许多精髓的做人理念,一直在激励我们“成人”“成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境界的“人”。

一、什么是生命教育

我们从学校青少年生命教育中得到借鉴,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和最高目的,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生命规律。我国大陆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生命教育的操作型定义、生命教育的整体目标与个别议题等。普遍赞同生命教育包含四大内涵: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命教育、人生哲学观的生命教育、伦理学观的生命教育、生死学观的生命教育。

我们对老病残犯进行生命教育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老病残罪犯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从更高层次而言,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维护生命尊严、激发生命意识、开启生命智慧、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培育生命情怀,追求幸福生活。力求让老病残罪犯懂得:生命是一种美丽,要学会欣赏;生命是一种善良,要学会感恩;生命是一种关爱,要学会在乎;生命是一种责任,要学会履行;生命是一种宽容,要学会谅解;生命是一种付出,要学会磨练;生命是在一种尊重,要学会理解;生命是一种和谐,要学会相处。

对老病残犯开展生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他们认识生命,培养科学的生命观;热爱生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创新生命,培养积极的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健全的人格;感悟生命,培育一定的生命情怀。

二、我监老病残罪犯生命教育现状

(一)监狱老病残犯的“生命乱象”

经调查,目前老病残罪犯中心理亚健康状态严重:五年来,1名病犯因心理问题而自杀丧失了生命;?名罪犯因暴力伤人被加刑;%罪犯心理调查现实有严重心理问题。

老病残罪犯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无法领悟生命的意义,有的无力承受病痛的折磨,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有的不尊重别人的生命。部分老病残罪犯对生命的漠视是因为生命价值的严重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生命意义的价值、生命意识的激发、生命工夫的修养、生命境界的培养、对生死问题的认知等体系的教育机制,帮助他们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让他们在人格上“挺立”起来。

(二)我监生命教育起步

自2010年以来,一监区率先进行了对老病残罪犯开展生命教育的尝试。监区通过开展生命教育系列讲座,使老病残罪犯了解生命的起源,通过心理团训的形式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通过心理辅导进行危机干预。虽然一监区的“生命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停留在“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层面是是不够的,没有从思想根源上进行生命哲学教育。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如何做人?这些基本的生命问题还没有涉猎。而这些问题往往困扰这这些老病残罪犯,成为生命教育的核心问题。在老病残罪犯这一特殊群体中实施生命教育,以如何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品质和享受生命为出发点,帮助老病残罪犯形成社会主义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践行“首要标准”,确保监管安全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可见其意义重大。

三、让儒家生命哲学在生命教育中焕发生机

儒家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儒家经典的重温和儒家精神的复兴。我们主张:对老病残犯的生命教育应该在优秀文化中寻找资源,寻找我们生命的“根”。儒家生命哲学的精髓是“做人的道理”,将这些道理作为对老病残罪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题内容,大力发挥儒家哲学修身养性的教育功能,以教育罪犯自我觉悟、自我意识、自我提升、成就自己为目的,构建具有老病残犯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

(一)儒家生命哲学的三大要义

1、生从何处来

2、死向何处去

3、如何做人

(二)生命教育的三个纬度

1、自然生命教育

2、道德生命教育

3、精神生命教育

(三)儒家生命哲学的三个体系

当代儒学应当弘扬1.2儒家生命哲学的意蕴 1.2.1儒家生命哲学的内涵

中国哲学对生命的反思落实与整个儒家哲学,是在天人关系、群己关系和生死关系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天人合一”:对天人关系的反思。包括三个方面:

一、人是从哪里来的?天地生人,天道决定人道,人应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合一。这一方面是儒家生命哲学的核心,至今仍有生命力;

二、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儒家生命哲学提倡人的道德自觉,这一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

三、人与天地自然有什么关系?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它的最深刻的含义之一,就是承认人和自然界具有同样的生命意义,具有内在的价值。换句话说,自然界是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的起源,而且是人类价值之源。正因为如此,所谓“究天人之际”的问题菜成为中国哲学不断探讨、不断发展的根本问题。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对群己关系的反思。群己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即群体生命与个体生命问题。儒家生命哲学认为个体生命的价值是通过群体(社会)的共同(大同)价值来体现和达成的。为了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儒家主张和谐、仁爱和合礼。孔子主张“爱人”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此,他最重“礼”,所谓“礼”是群体的生存规则,合乎“礼”是社会的理想境界。而由此“礼”内化的“仁”,是心灵的理想境界。孟子的民本思想,荀子的王治思想,都是寻求建立一种合理的群体生存秩序的努力,“礼”是群体生存的保障。儒家的社会境界是“大同”,“大同”是群体生存的最佳状态。 “三不朽”:即对生死问题的反思。究其实质,也就是生命的存在与超越的问题。儒家之追求生命的超越是诉诸群体的超越。儒家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1.2.2儒家生命哲学的特点 敬畏生命:生命来源于天。

凸显人的中心地位:肯定人的价值、肯定现实生活的价值、肯定现实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

情感成为真正的哲学问题:“仁”,就是情感,确切的说是道德情感。 重道德,重群体是大原则:儒家生命哲学也是道德哲学,是有关道德生命方面的探索。

1.2.3儒家生命哲学的价值体系 道的价值 理的价值 用的价值

2 生命价值论:“天地之性,人为贵“

每个人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样“珍爱生命”,也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有必要进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首要课题。 2.1人“最为天下贵”:生命价值的本质意蕴 2.1.1人的生命本质

荀子说:“庄子蔽于天下而不知人” 人有义 人有知 人能群

2.1.2生命价值的含义 2.1.3儒家生命的内在价值 生的价值 人格的价值 真善美的价值 2.1.4生命的外在价值 义利问题 理欲问题 德力问题

2.1.5价值优先原则:“舍生取义” “仁义”至高无上原则 “德性”高于“学问”原则 “群”优先于“己”的原则

2.2道:生命价值的终极根源 2.3仁:生命价值的道德依据 2.3.1仁爱爱人:爱的价值 2.3.2仁是生命的本质 2.3.3仁是成己的价值标准

2.3.4仁是安身立命的依据:价值、道德、人格依据 2.4人皆可以为尧舜:生命价值的人性尺度 2.4.1天命之谓性

2.4.2天性良知是生命的尺度

2.4.3人性的发展路向:性善论、性恶论、性三品说 2.4.4人性论的本质:本质认同、价值尺度 3生命意识论:“吾非斯人之德而谁与” 3.1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1.1忧患意识的哲学内涵: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忧国忧民 3.1.2忧患意识与困境突破 3.1.3忧患意识与时代意义

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居安思危的生命自觉 3.2感恩意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3.2.1报恩是儒家的传统美德 3.2.2罪犯缺少感恩意识

3.2.3感恩意识是儒家生命哲学的重要内涵 孝、忠、贞、义、祭 3.2.4儒家感恩的教化作用

是儒家内在的人伦规范、外在的道德命令、社会稳定剂 3.3和谐意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3.1和谐的哲学内涵 天人关系的和谐

群己关系的和谐:义、礼、智、信 身心关系的和谐:修身

3.4担当意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孟子:“平治天下,舍我其谁” 荀子:“上法舜禹之制,下法仲尼之义 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 生命智慧论:“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中庸的智慧:表现形式、平衡体系、主要原则、知行方法

生死的智慧:生命的缘起、生命的历程、生命的超越、生死的智慧(重生轻死、重视当下、重生死的品质、死亡有价值、健康的生死观) 安身立命的智慧:根本(明礼、诚信、)精神支柱(信仰)要立(立在天地间、在社会中、文化里)

择友:智慧(友信、友爱、友贤、良师益友)原则、待友之道 5生命练达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忠恕”工夫、依据、类型(天地、圣人、学者)方法(自省、克己、力行)

“仁义”工夫:圣人风范、贤者胸襟、功利原则 “内圣””外王”工夫:意义 “慎独”工夫 6生命境界论

台湾

系统工程: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与细化,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和编制,生命教育师资的培养

形式:生命教育课、综合课、渗透式

上级重视是生命教育的动力 身教重于言教是取向 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保障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生命教育篇 教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