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15:44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落花生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麻屋子,红帐子,里头睡个白胖子”(花生)

2.出示花生的课件,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为什么呢?生说后(课件演示花生的生长过程)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 (根据预习交流——自读课后作者简介)这篇课文的作者笔名“落华生”,他之所以起如此的笔名,是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那么,他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板书:19.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汇报生字学习情况。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如果学生汇报不到位,师加以补充。)

预设:“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读第四声,防止读成第二声。 “慕”记清下面的字形,不是“小”字。 “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预设: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用犁、锨等工具把土翻松。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3.默读: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三、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线索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那么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预设:(1)先写种花生,再写过收获节。

(2)也可以说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略学课文,处理第一段。

1、交待学法: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如果把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第二部分)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

2、抓住重点词,略学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段

学生默读。指名读

3、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预设:(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4、学习此段,抓住“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预设:(“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小结: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简练!这就是略写,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下节课我们就重点学。 「在课文的讲解中讲写法,在课文的学习中学写作。」

五、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1、分开层次,确定重点: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过收获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师: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里一家人——吃花生,一边吃一边——谈花生

再看书,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

2、确定学法,“吃花生”略学,“谈花生”详学。

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师讲解: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3、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大家边吃边谈花生的好处。默读这段,把谈花生好处的词语圈。

小组讨论:有几个人在谈话各说各的是什么呢?(孩子们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为什么?

父亲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内容。为什么?

汇报交流:

分角色读这部分,读出谈话的气氛。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我们所说的话内容浅显、明白,容易理解解,而父亲的话让我们有所感悟,因而,而我们谈不是重点,“父亲谈”的是重点。)

小结:课文中“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就很明了,而父亲说的话有很深的寓意,因而要看内容确定重点。

“父亲谈”是重点。父亲一共说了五次话。

师: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

学生分析

1、

2、5句不重要,

3、4句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引:父亲的话为什么会永远记在我心上?下节课再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名人与做人的小故事。

推荐第2篇: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大意;能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指导“茅”的写法,随机理解“开辟、爱慕、体面”的意思。

2、课文第一段,理解“居然”。

三、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出示作者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出示作者资料),谁来读一读关于作者的介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许地山写的《落花生》,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说明: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见过的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所以又叫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你们的预习效果怎么样。 ▲出示词语,指名当小老师带读,(共四行,最后一行读轻声)随机指导“茅、吩、咐、榴“这四个形声字的识记。重点指导”茅“的书写。(学生在本上写两遍。) ▲说说通过预习,你对哪些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重点理解“爱慕、体面、开辟”的意思。)(可结合上下文,也可以是自己通过查字典或提前预习知道的,教师都要加以鼓励。)

过渡:词语掌握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也能读好,请大家打开书,我们分段来读课文。

2.指名读指定的段落,师生正音。

过渡:通过检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非常好。下面的学习要增加难度了,有没有信心?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用笔划一划。提示: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用小标题或词语进行概括。

2、学生默读课文,按要求边读边画。

3、集体交流进行概括。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尝花生。③议花生。)教师随机板书。

4、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那怎么分呢?(指导学生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指名分大段再次读文,学生思考:这三件事在篇幅与字数上有什么不同? 说明:前两件事篇幅短,第三件事篇幅长,这在写法上叫有详有略。这节课,咱一起学习略写的第一段。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出示课文第一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写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个问题:共有三句。 第二个问题:(1)我家后园有半亩空地。(2)母亲觉得荒着怪可惜的,决定种花生。(3)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的过程。)

第三个问题:提示:能不能找到每句话中有联系的关键词?教师可直接出示蓝色字显示(空地——荒着——开辟——收获)说说这几个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2、作者是怎样把种花生、收花生写清楚的? 3.课件出示文中的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

)收获了。”

4、红色字出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个词语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说明: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我们种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因此不能颠倒位置。)

说明:这四个词写出了我们种花生的过程,那收花生用的是哪个词呢?(学生回答:收获)简简单单的五个词就概括了我们几个月种花生、收花生的全部过程,作者只用了67个字,不但写出了在哪种花生,为什么种花生,以及种花生的过程和结果。高度概括,简单明了。

5、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连接词吗?(指名学生填空。如:居然、竟然、没想到。教师都加以鼓励)

6、出示文中完整的句子,指名读。理解“居然”

7、造句: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没想到的,却发生了,能试着用“居然”造个句子吗? 8.指导感情朗读。

(1)大家有没有种花生的经验?(没有)但是,居然收获了!你高兴吗?读出你的高兴来。(指名读。一读。) (2)“我们”是在荒地上种的,居然收获了,你除了高兴还有什么?(激动)把你们的激动之情读出来!(再指名读。二读。) (3)“我们”对能否收获花生有把握吗?(生:没有)可是居然——(生接:收获了!)是呀,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有没有感到惊喜?那谁来把你的惊喜之情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读。)

(4)居然收获了,我们除了高兴,还有激动和惊喜,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四读。)

过渡:花生居然收获了,因此母亲提议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那么他们在过节时都说了什么呢?从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我们第二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课堂练习:抄写文中重点词语。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继续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七)、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1)(居然) 尝花生(2) 议花生(3---15)

推荐第3篇:落花生第一课时教案

15、落花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过程与方法;

1、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3、通过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 2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打一植物(花生)

2.齐读课题,师:“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做“落花生”呢?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垂落在地下才长出花生,所以也叫做“落花生”。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并解释部分词语。(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同桌之间互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些什么事?

(我们姐弟几个在后园空地上种的花生收获了,母亲做了花生食品,我们在后园茅亭里过收获节,还讲了我们吃花生、议花生。)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种花生 →收花生 →吃(尝)花生 →议花生(重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推荐第4篇:落花生第一课时说课稿

我们要学会写说课稿,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落花生第一课时说课稿,欢迎大家查看!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人”道理。

3、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道理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人”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道理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

(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文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⑴ 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⑵ 种了就是想收,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热爱。这收获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对生活热爱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

读“吃花生、议花生”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花生好处是显而易见,而父亲指出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恰恰是花生最可贵好处。

3、默读父亲话:

(出示演示文稿──父亲一段话:花生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

⑴ 根据你对父亲话理解。完成下面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 示

⑵ 反复读一读“我”说话:“那么,人要做有用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话对“我”一生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食品都吃完了,父亲话却深深地印在我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这句话:

出示演示文稿: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人,有用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提高仅凭课堂上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人”,更多了解借物喻人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落花生》、茅盾《白杨礼赞》、陶铸《松树风格》、陈慧英《梅花魂》、周敦颐《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句子画出来。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板书设计

落花生 顽强生命力

物 有用

默默地奉献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人

推荐第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定稿)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并能认真书写,理解“辟、居然、吩咐、羡慕、体面、”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典。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平心静气、播放音乐、准备休息。师播放《安妮的仙境》学生趴下来,听音乐休息,双手双脚交叉。

【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

一、

一、猜谜引入:

1、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

2.出示花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对花生的印象。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确定本节课的课时目标。

【出示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初步尝试,学习字词。

1、独立学习课后生字。

(出示自学要求:

1、查字典,学习“辟”、“获”、“尝”、“吩”、“咐”、“辨”6个生字。查出部首,并组成词语写下来。

2、在文中找出所含生字的词语,并画出来。

2、展示汇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说说想提醒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部首、组词,容易错的地方。

2)、写一写。师巡视指导。师相机提醒学生的书写姿势。 3)、自愿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师总结。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应安排学生书写的练习。】

3、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并理解词语。尝尝

居然

收获 吩咐

羡慕

体面 (1)这些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师相机指导。 (2)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几个词语都可以。

注: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师给方法:近义词互换、造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身边事情联系着理解。

三 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围绕花生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列一列小标题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1)种花生(第一自然段)“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用几个次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你能找出来吗?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指名朗读

学生读后,“居然”你懂吗?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你知道吗?读一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时姐弟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2)收花生、尝花生(零星散落在

一、二及最后一段中,指名一一读出来即可)

(3)议花生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参加议论花生,分角色朗读

(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就写出了种的过程,一个“收获”写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一句话写完,至于味道怎样一句都没提,而议论花生却整整写了12个自然段,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是啊,文章这样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

三、重点感悟,理解花生的特点

1、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围绕哪个话题在议论花生呢?快速默读,找出花生的好处,做上记号。

2、指名说一说花生的好处,教师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第四种好处学生可能讲不清楚)

3、在这么多好处中,有一样最可贵,到底是什么,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出示句子: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 自由朗读,你读出花生的可贵了吗?(学生读句子或说花生的特点) (2) 如果把花生当做人的话,你读出了它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那味美又有用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高高挂在枝头,读到这儿,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可贵?( 板书:不炫耀自己、不图虚名)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的果实味美、价钱便宜,人人都喜欢,可它却矮矮地长在地上,连有没有果实都不能分辨,此时你又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这就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父亲用什么办法让我们读懂这一点的呢?(对比)

5、读着父亲的话,想着花生可贵的品质,我们不禁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谁愿意来表达?指名朗读这段话。

四、作业

1、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2、抄写第十段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是什么意思?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过渡:我们在后园里种花生,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分角色朗读第三段课文,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弟们是怎么议论花生的?(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板书:花生的好处) 你还知道花生有什么好处吗?

2.大家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议论有什么不同?

(1)学习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抓住关键词语划下来。

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置不同说明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思考: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出示文字)“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启发学生说说身边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物品。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文字,读一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五)明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板书:略写详写)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对比)

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借物喻人

详略得当

推荐第6篇:《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稿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稿 沈斌

教学目标:

1.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如“后园”;掌握课文中多个多音字的字音,如“空地”的“空”、“播种”的“种”,读准“吩咐”、“便宜”等轻声词。

2.能结合课文理解“居然”、“爱慕之心”等词语,并能用“居然”说一句话。

3.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4.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5.能正确抄写第10小节。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请两位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个同学的姓名中都包含着父辈们、长辈们对你们的希望。如果不知道自己名字意思的同学,今天孙老师布置一个作业,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亲,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好不好?

2.师:现在孙老师在黑板上也写上一个名字,你从这个名字中想到什么?看名字叫什么? (板书:落华生) 师:你看到这个名字有什么想法?沈老师最喜欢举手的人,来,请你!

师:真聪明!他的真名叫许地山,是他爸爸妈妈给他起的名字。而落华生是他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师:那他为什么给自己取这个名字呢?今天我们学习《落花生》(教师板书),许地山写的这篇文章。我想学完之后,刚才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答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则是通过一种事物——“落花生”来说明如何做人的,即借物喻人(教师板书)。这类的文章,一般先要抓“物”的特点,然后从特点中概括出一些类似于精神品质的东西来,最后是把这种精神品质的东西用人做人方面的感悟。那这篇文章是如何写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课文。请你朗读课文,根据学习第九课《鲸》时的方法,分析作者围绕着“落花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换言之,就是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落花生的?请大家把书打开,自由朗读这篇文章。

预设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随机指导,让学生读准“后园”、“播种”、“吩咐”等词语。3.分清文章的主次,渗透写作指导。 4.分组分段读课文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把课文初读了一下,有了一些进步,同时也让沈老师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习最可贵是要能发现问题,发现小问题一定有小进步,发现大问题一定有大进步,下面我要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问题,谁发现的问题小?谁发现的问题大?拿出笔来,把你发现问题的地方全都注上记号!

好多同学发现问题了,发现一个问题就有一个进步,有5个问题有5个进步。有的同学会说:“我一个问题也没有。”那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你确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有一种可能是你全懂了,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全都由你来解答,好不好?

学生提问 师生解答 随机朗读 预设问题: 1.第三小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父亲来了,还很难得?

2.什么叫落花生?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目?

3.第7节为什么把花生和桃子、苹果、石榴进行比较?这说明什么?

四、抄写

10、

12、13自然段

推荐第7篇:研究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介绍花生的生长特点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落花生

2、花生相信你们都见过,也都吃过。那谁来说说你对花生有哪些了解呢?可以说说它的形状,味道等各方面。

3、你知道花生是怎么结出来的么?

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花生啊是土里结的,它的花落了以后,原来长花的那个柄就越来越长,最后伸进土里,结成花生。所以我们也叫它——落花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落花生。

一、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曾经有一位作家,在他小时候,就是这个小小的花生给他一辈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来看看这位作家是谁?请同学们翻开书本P67页,谁来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指名一生读。)作者是谁?板书许地山他的笔名是——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1、父亲到底是怎样以“落花生”来教育他的子女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一想,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那几件事?(生自由读课文。)

2、课文都读完了,字音读准了?有几个词来看看你能不能读准?

出示词语:吩咐 尝尝 便宜 石榴 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2

3、词语读准了,一段话你能读好吗?谁愿意读?

4、你读得不错,孩子。这段话里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很不错!这个词(指“播种”)你再读读,两个音,在这儿应该读什么?请大家再结合上下文想一想。生:是播种(三声)。 师:为什么?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看看前面那个词是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再看后面那个词,翻的是?(地)浇的是?(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要读什么? 生:“种”(三声)

师:看你们多聪明,大声地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播种(三声)。

5、好极了。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你有没有发现她有一个字音好像读得不大准?

生:她把“后园”的“园”读成了“院”。

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 (课件:后园)

师:你知道后园和后院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没反应)

准确说,它们俩的区别在于——(幻灯)院子是围墙四周房屋的空地,园子是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这下明白了吗?读书的时候要是分不清楚,别偷懒,查查字典。

6、这个后园有多大?你看书上怎么写?

生(齐):半亩空地。 这个字读作什么?亩是一个象形字,猜猜他跟什么有关?

对,亩是农民丈量土地时常用的一个面积单位。1亩 = 666.67平方米

半亩地大约两个篮球长那么大。

7、就是这样大的半亩空地上,我们种上了——花生。

3

8、这几句话写的是“种花生”,这段中还写了什么?(收花生)

9、花生收获了,“我”的心情怎样?那个词看出来的?从“居然”你看出来了什么? 生:没想到,很意外。

师: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生: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生: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

师:你瞧瞧,他特别会读书,是什么地?生:荒地。 师:荒地啊!那能种出来是不容易。没想到! 生:我们姐弟几个这是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生:意外。生活当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心情,说一句话我听听,用上“居然”。(应该先说说原本的想法) 师:对呀,我们用“居然”一词表达我们的意外,而许地山此时的心情仅仅是意外吗?生:高兴。

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生:激动。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师起,生齐读)

四、教学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短短的几句话,就写出了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还写了什么?(尝花生、议花生)这在课文的哪个部分?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 4

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也就是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是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什么? 生:中心思想。

师:我给你个词——重点。

师: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 生:少。

师:不详细不具体叫什么? 生:应该是略。 师:简略。

师: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五、理解重点句子

1、下面我们就直奔主题,读读议花生部分。分角色读吧!

角色分配: 指名三名同学分别读姐姐、哥哥、我 ;一生读陈述部分;全体读爸爸的话 。 角色朗读:。。。。。。

2、父亲的话为什么会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父亲说了哪些话?在文中找一找,找到了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标注

3、师:谁找好了?(生举手) 师:你来读。(指名学生读)

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 5

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是啊!花生的好处很多,它味儿美,可以榨油,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但父亲说花生有一样最可贵,可贵在哪里?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桃子、石榴、苹果他们的生长特点怎样?生: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什么是爱慕之心?生:让人见了就很喜欢。

师:那花生的生长特点有什么不同?生:花生的果实长在土地,要挖起来才知道。 师:还有哪些可贵的地方?生:他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有很多好处。

师:有哪些好处?生:它味儿美,可以榨油,价格便宜。师:所以父亲还说——

4、“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父亲还说了什么话?生:“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师:父亲希望什么?生:希望我们像花生一样,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齐读) 说说你的理解

师:外表不靓丽的人,取得成绩更不容易,他们有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默默无闻的精神值得我们称赞, 那么父亲是让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出示练习,学生多角度说)

六、总结

看来不论是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关键要看对人有没 6

有好处,对社会有没有贡献。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断美化内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推荐第8篇: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积累:(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2)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3)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2、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3、情感与思想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拓展与延伸:(1)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2)桃子、石榴、苹果就是只讲体面而没有用处吗?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体面”与“有用”。 重、难点突破

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解题 同学们,花生不陌生吧?谁来说说你了解的花生食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很特别的课文——《落花生》。 板书课题:落花生

讲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花生因为它落花后,花房扎进土里,然后才能长出花生,所以叫落花生。落华生也是作家许地山的笔名。

二、学习新课

前面我们学的两篇课文都是通过事情来说明道理。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则是通过一种事物——“落花生”来说明如何做人的,即借物喻人。这类的文章,一般先要抓“物”的特点,然后从特点中概括出一些类似于精神品质的东西来,最后是把这种精神品质的东西用人做人方面的感悟。那这篇文章是如何写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根据学习《鲸》时的方法,大家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落花生的? ①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简单的分段并概括段意。

②教师进行引导与总结: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逐段学习,分清文章的详写与略写。

(1) 先让学生说说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 (2) 逐段学习,解答学生中的疑惑。

注意:第一自然段中的“播种”的读音和“居然”一词的意思,把它与“竟然”比较一下,虽然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出乎意料的程度却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3)在学习“议花生”一节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花生的特征,并从中概括并升华出花生的品质。

(4)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出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体面”与“有用”。

a、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b、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三、小结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四、布置作业: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一写

推荐第9篇: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15课《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居然、石榴、爱慕”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十自然段。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并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T:认识这个吗?其实花生还有一个名字就是“落花生”,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课文就是《落花生》,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那么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

2、出示落花生生长过程的图片,教师讲解: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关于他文后有一个介绍。请大家读一读“资料袋”,说说从“资料袋”里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想问的?就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语(个别读,正音----齐读----划词语)

2、在预习过程中你都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全班正音(注意空地、买种、播种、吩咐、便宜)

4、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怎么样分段?板书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齐读第一大段,思考: 怪、开辟、居然的近义词

种花生和收花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为什么收花生时会非常意外?

2、分男、女生齐读第一段读出惊喜的语气

3、自由读第二大段(2至15段),找出“议花生”这一大段话中写了花生的哪些好处。花生还有另外哪些好处?

4、T: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5、默读第一次,看图完成表格,体会最可贵处。齐读,思考:父亲为什么要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6、指名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7、作者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用波浪线划出来。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四)总结全文

1、T:文中最后一句提到“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纯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2、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分角色朗读“议花生”,找找周围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为写课后的小练笔做准备。

《落花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解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那些内容是详写的,那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重点难点的确定均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五、说学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了给学生“点金术”,授之以渔,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用读、思、说、议、悟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

一堂课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生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许第山的资料;教师也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成教学。

七、说课时安排

根据这篇课文的容量,我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八、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入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草》,让学生说说心中小草的形象和品格,再想想有哪些植物和小草一样,自然导入落花生。在了解作者后发问:“许地山”为什么取名叫落华生呢?设下疑问,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巧解字词,理清脉络。 虽然已是五年级学生,但我认为字词的学习仍不可放松,而且要稳扎稳打。所以,我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堂进行生字词检查,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记忆生字词,理解生字词。之后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一,配合多媒体课件理清文章脉络。

三)分清主次,学习质疑。

“学贵有疑,疑则生进”。我在让学生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后,仔细、认真的读重点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 抓住重点,释疑解难。

这一环节设计是一个亮点。我们常说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怎么解决问题。

我出示了课文的重点语段,让学生读,配合了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的图片,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花生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并通过情感朗读,体会父亲对花生的赞赏,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像花生一样的人。从而逐个击破学生提出的一个个疑问。让学生真正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探讨解决问题,尝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

推荐第10篇: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改1)(材料)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陈淑香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大意;能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指导“茅”的写法,随机理解“开辟、爱慕、体面”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居然”。

三、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出示作者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出示作者资料),谁来读一读关于作者的介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许地山先生写的《落花生》,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说明: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见过的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所以又叫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现在来检查一下同学你们的预习效果怎么样。 ▲出示词语,指名当小老师带读,(共四行,最后一行读轻声)随机指导“茅、吩、咐、榴“这四个字的识记。

提问:这四个字的构字方式有什么规律?(都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再指导学生读一读这三个词语。重点指导”茅“的书写。▲说说通过预习,你对哪些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重点理解“爱慕、体面、开辟”的意思。)(可结合上下文,也可以是自己通过查字典或提前预习知道的,教师都要加以鼓励。)

过渡:词语掌握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也能读好,请大家打开书,我们分段来读课文。

2.指名读指定的段落,师生正音。

过渡:通过检查,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非常好。下面的学习要增加难度了,有没有信心?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事?用笔划一划。提示: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试着用小标题进行概括。

2、学生默读课文,按要求边读边划句子,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进行概括。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尝花生。③议花生。)教师随机板书。

4、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怎么分呢?(指导学生分段,结合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指名分大段再次读文,学生思考:这三件事在篇幅与字数上有什么不同? 说明:前两件事篇幅短,第三件事篇幅长,这在写法上叫有详有略。这节课,咱一起学习略写的第一段。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那句话写出了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的过程?(指名回答)

2.课件出示文中的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

)收获了。”

3、红色字出现“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四个词语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说明: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我们种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因此不能颠倒位置。)

说明:这四个词写出了我们种花生的过程,那收花生用的是哪个词呢?(学生回答:收获)简简单单的五个词就概括了我们几个月种花生、收花生的全部过程。真是简单明了。

4、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连接词吗?(指名学生填空,然后带着词语读句子。如:居然、竟然、没想到。教师都加以鼓励)

5、出示文中完整的句子,指名读。理解“居然”

6、指导有感情朗读。

7造句: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没想到的,却发生了,能试着用“居然”造个句子吗?(两句即可)

8、回归整体。提问: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第三句话,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第

一、二两句话删掉呢?为什么?

(因为这两句话不但写出了在哪种花生,还写了为什么种花生,都是和我们种花生这件事息息相关的,所以不能删掉。作者只用了67个字,就向我们交代了这么多的内容,真是高度概括。)

过渡:花生居然收获了,因此母亲提议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那么他们在过节时都说了什么呢?从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我们第二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课堂积累:抄写文中重点词语。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继续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5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1)(居然) 尝花生(2) 议花生(3---15)

第11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活动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活动二:品读感悟“花生”的可贵之处

1、分角色朗读。

2、自由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活动三:领悟父亲所说的话,懂得做人的道理。

1、自读课文,找出父亲的话,多读几遍。

2、对比交流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的特点。

3、全班交流。

4、谈谈你对“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理解。

5、你听了父亲的话明白了什么? 活动四: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回忆《梅花魂》。梅花象征什么?

2、本文借花生来比喻像花生一样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种手法就是借物喻人。活动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小练笔:《家乡的土豆》

第12篇:《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曾桥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大家一起说课题。板书:15落花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呢?师:对了,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些事。 三: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部分,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议花生。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四:、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师:接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师适时指导)好请同学了说说。

生: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师:讲了什么?生:讨论落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师:讲了什么? 生:讲做人的道理。

师:对了说的真好!那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层意思来讲的第三部分。

2师:下面同学们就去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读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画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想想你是怎么理解的,读完后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一下。开始吧!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师:找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好大家看到这里,这是谁说的话?①小黑板出示父亲的话。

生:父亲。

师:同学看到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几种事物?

生: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板书)

师:看到这段话中父亲认为是谁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生: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父亲把花生和谁相比谁进行了比较?谁更可贵?生: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相比,还是花生更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师:谁来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导学生读苹果,桃子,石榴,果实长在枝上的话读到爱慕之心时问学生)

a.师:停,刚刚“羡慕”这个词你读的很好,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师:也就是说人们因为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而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对不对? b.师:那么父亲有没有产生羡慕之心?(没有)父亲对什么产生了慕羡之心?(落花生)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从父亲说的话中,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c.师: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花生的品格最可贵)谁来读读原文?(生读)也就是说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作比较就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桃子,石榴,苹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板书藏而不露,默默无闻

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d.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注意体会出花生的可贵。

师:读完了父亲的话老师有几道题考考大家请你辨析对错并说说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师:从上面3题辨析题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明白了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那么父亲仅仅就是在说花生吗?

①出示父亲的话。(师:大家看到接下来父亲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②齐读。

师:好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是父亲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讲做人的道理,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师:对这句话是外表与心灵的对比。那人要讲外表吗?(要)也就是说爸爸希望孩子们做既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讲究外表的人,又要像花生那样做实用的人。对不对?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从“我”说的话中可以看出) 师:很好,那请你读一下“我”说的话。④理解“我”说的话:

师:好看到我说的话,其中“体面”什么意思?(“体面”是外表好看的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生:讲究外表。生:做表面文章)什么是“有用的人”?(就是对别人有用,有帮助的人,默默奉献的人)

c.师:同学们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谁来说一说。(生:清洁工人,他们虽然一身脏,但换来万人洁;师:嗯,清洁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地奉献着 送报人,每天重复的做着同一件事,为人们带来方便;师:送报人每天都把一些重要的新闻消息送到人们面前,不管刮风下雨都默默的工作着 在座的老师,每天都在很辛苦地上课,教学生,批改作业。师:谢谢你,老师很感动 。老师在这替在座的老师谢谢你,其实只要你们学有所成的话,老师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师:其实刚刚你们说的这些人都是默默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社会有很多人的工作都看似平凡但是都对社会很有用,他们都在想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d.师: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指学生回答说文中“我”的话)

师:对这也是父亲对孩子们得期望。(引读)“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虽然没有了,父亲的话却常常地记在我的心上。”(稍停)读错了吗?

生:应该是“印”在我的心上。

师:记在我们心上不好吗?哪儿不好?

生:记,有时候也会忘记,印,就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生2: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

师:永久的。

生3:记是短暂的,不永久的,印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师:瞧,说的多好,请同学们把最后一段读一读。注意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五: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师: 读了课文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落花生说吧,下面就请你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六:分清课文的主次.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按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议花生)

七:总结全文1总结: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2齐读课文(请同学拿起书,一起来读课文,再次去感受落花生的这种特殊感情,以及做人的道理) 贴做人的道理板书: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八:延伸拓展

这篇课文就是从落花生的特点上,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本文的另一个写作特点:借物喻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春蚕 献身精神 ; 蜡烛 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 蜜蜂

奉献精神; 火柴

牺牲精神;

九:课外延伸

1.课文学完了,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每位同学回家后,准备一些花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尝尝花生。并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妈妈谈谈有关花生的话题,好吗? 2 .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藏而不露

高挂枝头 默默奉献

炫耀自己

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第13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父亲所说的话,从中学会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许地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重点。

1、回忆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围绕题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2、导入: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兴趣。那么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呢?他们借花生又告诉我们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落花生》。

3、交待本节教学目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1、重点学习议花生部分,出示思考题。

⑴、默读课文,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好处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⑵、找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⑶、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花生的品格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静心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成果

⑴、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这里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⑵、师:兄妹们所说的是花生显而易现的好处,而父亲指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特点,父亲对花生做了几次议论?每次议论有什么不同?我们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然后思考:

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来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看谁读得好?他读的好在哪里?他抓住了哪些关键词?用了什么语气来读的?然后大家再一起有感情的朗读。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埋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了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师: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呢?谁来读一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引导学生抓住“不好看”“很有用”关键词语,读出父亲教育我们的语气。指名感悟。

⑶、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出有关的句子。(生读后)追问: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学生再次交流,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①读父亲的话。

②填空,体会父亲话的含义。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 ______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___,不像桃子 石榴 苹果那样,把____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____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____________。你们看它____________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__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____________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__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人要做____________,不要做

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③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三、再次感知,学习写作方法。

生再次读课文,看课文每个部分各占了多少篇幅?经历了多长时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1、让学生采用分部分朗读来进行区分。

2、小组讨论,从文本写作意图等方面来理解这样写的用意。师小结: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理”。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写作时要应用这两种方法。要学习这种“借物喻理”方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里父亲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做比,诣在强调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不是贬低桃子、石榴、苹果。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又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展示自己才华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课堂小练笔的题目设计

(1)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2)借物喻人。__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

六、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略写)

尝花生(略写)

我们议花生(略写):好处议花生(详写)父亲议花生(详细):品格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作者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这是作者听了父亲两次议花生后的感悟。我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理解了花生的可贵之处后,再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内含,就容易了许多,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接着我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是有用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随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有哪些人像落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邮递员”、“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都是很普通的,但他们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再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你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由此,让学生拓展,写一写生活中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和事。

本节课有亮点,没想到学生在回答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的说,要做苹果、石榴一样的人,因为当今社会,是需要自己展示自己,也有很多要做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很多不足的地方:

本节课学生对于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其意,但联系生活实际说却感觉困难;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及时的做出点评;备课时自己在对“花生有些什么好处”这方面准备不充分,课外知识准备没有到位。 讲得多了,教学程序有点乱,设计的多形式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不明显,读少了,读得不到位,读得不精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第14篇:落花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5 落花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前准备:学生搜集作者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教学过程: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 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 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3)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它(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板书设计:

落花生

主 借 次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物

分 喻 明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人

第15篇:《落花生》教学设计__第二课时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赵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分清课文内容的详写和略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呢?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议花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到15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品尝花生的过程中,“我们”议论了一个什么话题?是怎么议论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出示父亲的话,并说说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几种事物?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板书)

4.看到这段话中父亲认为是什么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引导学生读苹果,桃子,石榴,果实长在枝上的话读出爱慕之心。

5.父亲把花生和什么相比较?谁更可贵?师生合作完成表格。

理解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作比较就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桃子,石榴,苹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板书朴实无华,默默无闻

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6.再读父亲的话,注意体会出花生的可贵。 (2)体会做人的道理

1.出示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齐读。

3.说说你的理解 ,花生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

4.出示“我”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引导学生理解

5.父亲希望我们做一个怎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6.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他们具有什么样的质量?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7.出示文章最后一段话,齐读,并理解“印”字的含义及好处。注意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

8.小结 三: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写作特点:(1)借物喻人。(回顾《梅花魂》)(2)主次分明。 2.除了落花生之外,从有些事物的特点上我们也能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你也来写一写吧!例如:蜡烛、火柴、蜜蜂等。 五:布置作业

第16篇:落花生1课时

落花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掌握生字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点明课题:要学的课文是──《落花生》

2、介绍作者许地山,读一读67页的“资料袋”,说说从“资料袋”里,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你还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

1.互相读,检查字音。(每人一段)读正确。

2.十二项基础知识。

(1)指名带读。

(2)讲一讲比较难写或者难读的字。

(3)难写的可以在边上写一写。

特殊结构的词语,写在书上生字表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三件事:种、节、议)

2.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①种花生、收花生。(1)

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2)

③吃花生时的议论。(3-15)

3.填空归纳主要内容。

三、朗读课文,研讨详略,学生质疑。

1.出声读课文,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读理解课文。)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

3.还有哪些问题?

板书:15 落花生

略1

略2

详3-15

第17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材料]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七个生字,并指导书写。

2、指导朗读并背诵第十自然段。

3、背诵课文的重点句,会用“居然”、“虽然„„可是„„”“„„要„„不要„„”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练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课文,大家回忆一下,作者围绕落花生讲了那内容?(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并小结)

二、指导朗读并背诵第十自然段

1、这篇课文你最喜欢那个自然段。请同学们

打开课本,自已读第十自然段。

2、指读,提问: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父亲对孩子的话,应该用慢速、意味深长的语气

3、自由读、齐读。

4、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好不好?出示小板。

父亲说:“花生的()很多,有一样最():它的果实(),不像()、()、()那样,把()的果实()挂(),使人一见就生()。你们看它矮矮地(),等到()了,也不能()出来它有没有(), 必须()才知道。”

5、填空,填不出来再看看书。

6、出示小黑板,尝试背

父亲说:“花生的(),有一样最():它的(),不像()、()、()那样,把(),使人()。你们看它(),等到(),也不能(), 必须()”

8、指背、齐背。

刚才同学们背得非常好,看出我们同学都是非常聪明的,现在我这还有一个练习,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三、指导读三个句子,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出示小黑板,自由读。

2、指读第一个句子,问:?从“居然”中体会到什么?作者没有想到花生会收获,出乎意料的意思。谁能用居然来造句。要说明为什么是出乎意料。

(例句 小明上个星期病了,没来上学,昨天考试他居然考了一百分。

我大伯今年70多了,病得很重,还住了院,可三天之后他居然出院了。

3、指导读第二句,并指导用“虽然„„可是„„”造句。(虽然 可是表示意思转折)

如:(她虽然学习不是很好,可是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4、指导读第三句,并指导用“要„„不要“造句。

例 我们要按时上学,不要迟到。

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做小动作。

5、学生在本上造句。

6、小结:刚才的练习我们同学做得非常好,不知道字词学得怎么样?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三、学习生字词语并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指读,正音。半亩品尝茅亭榨油石榴嫩绿爱慕

2、出示生字,指导书写。(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

亩尝茅榨榴嫩慕

指读,这些字的结构是什么?

亩尝茅是上下结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上小下大,教师示范“亩”的写法,学生观察,然后练习。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书写

榨榴是左右结构,书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教师示范“榨”的写法,学生观察,然后练

习。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书写

嫩是左中右结构,书写的时候注意三部分要平均,注意穿插,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练习。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进行指导。

3、小结,刚才同学们练习的时候姿势正确人、书写认真、只要大家认真练习,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小小书法家。

四、领悟写法,指导课外练笔。

1、作者由落花生中领悟到了什么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写的是落花生,也写出了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的事物,有一些事物,也能从中领会到做人的道理或是深刻的哲理,大家想一想,有那一些?

(例如从蜡烛中我们能体会到蜡烛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它牺牲了自己,为别人做出了贡献。

铺路石宁愿让人踩在脚下,铺平了道路。让

人们在平坦的路上行走,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我看到月湖公园的荷花生长在荷花池中,他长得那么美,那么沌洁,人们要有一颗像荷花那么沌洁、那么美的心。)

我看到松树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碧绿,雪压在了它的身上,可是它一点也不屈服上,它不怕风欺雪压,从它的身上我体会到做人不能向那些坏人低头,做人要勇敢一点。

粉笔一身洁白,它磨碎自己,化作了粉末,可是它把知识留给了我们,它牺牲自我,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想得很多,领悟的道理也很深刻,课后,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这种事物。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借物喻人

尝花生

议花生

第18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3、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齐读12—14自然段,思考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说明父亲的话会永远伴随他,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醒、激励他要像花生一样做人。)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五、课堂测试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_____,哥哥说:_____,我说:_____,爸爸说:_____。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 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现在咱们就是家庭成员了。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一会咱们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

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十自然段)

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并做上批注。用时一分钟。

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一小组交流。生评,师指导。

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生答:截然不同等)。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色标出,师生配合读。)

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_____”一句。

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以”一句。

10、在父亲眼里,怎样算是不好看?父亲由花生说到了(人)。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像花生这样的人?

11、“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引出“我”说的话。(出示这两句话。)

12、理解“体面”。

13、假如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再读感受)。

14、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花生一样的人。用上“_________像花生,虽然______,可是_______。”的句式表达。

15、那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等。)是呀,这就是“父亲”的“希望”。

(三)领悟写法。

1、你们说,咱们这一家人说来说去还仅仅是在谈花生吗?从花生谈到了什么?(生答:做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2、现在你能来说说,什么叫做借物喻人吗?(借一物比喻具有相同特点的人。

3、结合本课来说,本课是借花生来比喻(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借蜜蜂比喻(勤劳)的人等,二生举例。

(四)深化感悟,了解作者。

1、学习最后一段,体会“印”字,读出这种感受。

2、情境引读,强化感受,根据填空背诵重点语句。

当作者青年时;当作者已为人父时;当作者为人师表时;当多年以后。

3、体会作者笔名的用意

(五)拓展练笔。

1、善于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拿起笔试试给自己取个笔名,并写下自己的理由,看谁写的即有意思,又有内涵,还能用的今天学的借物喻人。

2、全班交流。

(六)练习小结

1、小练习。

2、推荐书。

第19篇:15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5.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方法,并试试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生活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还知道这篇课文围绕了落花生讲四个部分内容。现在,我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哪四部分?谁来说说?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尝花生、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思考: 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

2.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① 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② 在父亲的话中,作者应用了什么说明方式?(作比较)

③ 把什么东西与什么东西作了比较?(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④ 那么,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一样?

⑤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这样花生给你什么印象? ⑥从这作比较中,父亲要向我们说明什么?

投影: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美丽,却具有可贵的地方;不计较名利、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⑦ 指名学生分角朗读。

3.过渡: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区分出来,那么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不是的,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投影: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齐读。

5.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

投影: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个别读、齐读。

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用的人: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指那些贪图名利,追求 外表好看,不学无术的人。

所以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6.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请问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作奉献?(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

7.这篇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它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让学生举例有哪能些事物。如:橡皮擦、铅笔、蚕虫)

五、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埋在地下、矮矮地

鲜红嫩绿、高高挂枝头

默默奉献

炫耀自己

借 物 喻 人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琥珀中心学校

景亚兵

2012年10月15

第20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doc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红军小学

叶芳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部分来写。真实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第二课教学中,我着重讲“议花生”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为突破重难点,我先是围绕我们姐弟几个是怎么样谈花生的好处,在引入到父亲是如何谈论花生的;然后通过父亲话中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突出花生最可贵之处—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进而再到父亲是借花生在喻做人,接着讲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先说再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在讲授时,对于课文重点段落第10自然段,我运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先指名读,男女对读,全班齐读),达到有梯度。让学生在体会中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在讲到借物喻人时,先让学生说说具有像花生一样的平凡事物,还可以借什么喻怎么样的人?在让学生试着选一种事物写一写。

总得来说,有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融入到课堂氛围,学生通过读写思考也领略到这种写法,写出来的文章都有那么点味道。但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语速有点过快,当然这是平时的习惯了,还有再讲到借物喻人的写法时,可缩小难度,在课堂上写一篇文章有点不可能,可以就让学生写写自己说的事物,借什么喻什么样的人,在扩充几句话,这样难度好相对小些。再者在谈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时,可直接让学生说,不用讨论,用更多的时间完成写这一部分。

一堂课上下来,有辛苦也有好多收获,自己会尽力改正不足,让自己做得更好!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心得体会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