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27:5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更应该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初三年级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等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演示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竞争激励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设疑引导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4)实施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学效益”理念得以体现的主要形式。实施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动力。新课程要求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和心理感受。

第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发展和创新。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含义:(1)学生是与我们教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基于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设计开放式和多样式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创新。因为开放的教学可使学生从多向的解题策略,多维的问题答案,多元的条件设置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生发出新的学习内容,使每个生命体得到发展。

第三、展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经验中感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利用他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现实积淀,直接影响其知识建构,学生才能真正完成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第四、指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发现问题。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当然,我们反对那种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的所谓“合作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与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也应尊重这些差异,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化学思想方法,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教学中具有一定探索意义的问题或开放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使他们合作中相互帮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做好课后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基于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的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贯通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

2.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3.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的种种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四、围绕实验探究,使课堂的氛围更融洽

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

1、开足实验

新教材中初中演示实验共有 80个左右(当然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也不大折扣的开出来),除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条件限制改为播放视频外,我都做了。除此之外,根据授课需要我还补充了某些实验。比如为了讲明熟石灰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我就用新制的熟石灰配成溶液,盛放在密闭的试管中,底部加热,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部的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又变为澄清。效果出奇的好!再比如为了弥补因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的缺失而造成的遗憾,我补充做了用氢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我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2、做好实验

怎样将精心准备的实验做好也是有讲究的。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我有时会叫后面的学生凑经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公开课时一般都用实物投影仪放大。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不要只做个观众,我经常会让一两个同学上台合作完成实验,其余同学参与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共同探究的目的。同样实验课我也是认真备课,课前和实验员老师共同检查仪器、药品等,实验开始后一直巡视检查、耐心指导、及时答疑,较好地起到了新课改所赋予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实验贯穿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求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整体提高。

推荐第2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泰安学校 陈龙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是采取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还是„„„。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

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

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所谓多练,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把有关辅导材料上的练习一条不拉的解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而《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协调,学会合作,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008.6

推荐第3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版]

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靖江外国语学校 倪宇桥

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们学校现有学生的状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寻求有效教学方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上教版第三章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 1

成顺口溜,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烧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

要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我觉得要在心理上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在你的课上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希望听到什么,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不容易掌握,容易忽略。只有跟学生多做交流,在教学中多思考,才能有针对的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要知道学生课上想什么

学生课上在想什么,这是每位老师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学生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老师要及时的洞察学生的心理,及时探测和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比如在讲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时,学生观察到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很容易产生别的物质能不能催化双氧水这样的疑惑,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一起思考,通过课后实验帮助学 2

生认识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惑,通过实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强化了“催化剂”的概念。

2.要知道学生怕什么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遇到令他们头疼的问题,在老师看来都很简单,似乎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但教师还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思考一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上能否理解你所讲的内容,如何更快的掌握,如何用比较直观的方法帮学生去理解,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比如,在讲化合价时,面对十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学生记忆起来比较麻烦,而这个内容又是初中化学中非常基础的知识点,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化学式的书写及以后更多更复杂化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以朗朗上口的口诀的形式教给学生,同时还可以与原子的核外电的排布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实现知识点由难到易,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3.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

平时上化学课时大家一定注意到什么时候学生热情最高涨,注意力最集中,那就是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时候,所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做好每一个实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对于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危险性不高的实验尽可能由学生去完成,在实验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去思考,本着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做实验,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在实验中,教师也可以主动出一点“丑”,故意在一些动作上或步骤上做错,导致实验不能成功,由学生来进行分析,以达到强化知识点的作用。比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结束时,我们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让水倒吸进试管,使试管炸裂,虽然我们损坏了一支试管,但这个知识点却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当中,以后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学生一定会记得要先移导管,后灭酒精灯。

4.要知道学生在哪里些知识点上容易犯错

在作业或考试中,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应该多做总结,不应该简单认为只是由于学生一时大意疏忽出的错,而有所忽视,不但要及时的进行讲解,纠正,还要经常进行巩固,避免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帮学生纠正错误不需要通过教师直接指出他的错误的方式,而是可以引导他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免同样问题的再次发生。

由于化学知识比较细碎,所以学生的遗忘率会比较高,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节奏,设置好情境,注意经常性的对已有及易错知识进行巩固,强化,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三.精心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①主讲: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②合作交流:由每位教师发言交流。③整合:由备课人根据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完成集体备课教案—讲学稿。

2.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3.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4.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四、精讲多练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4

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所谓多练,并不是采取题海战术,把有关辅导材料上的练习一条不拉的解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靠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

推荐第4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初探

泰安学校陈龙云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解决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短,从开始接触到毕业升学考试也就九个多月时间,是采取加班加点,牺牲学生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是采取题海战术,还是„„„。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抓起,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

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火药等,论化学与经济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上教版第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铁完全变为黑色时,要先撤酒精灯,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网络、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措施

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

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碱的性质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酸和碱的性质作对比分析,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决,是应针对所教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能够解决的。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化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

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学生在此氛围下就能主动建构合作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化学课的特点。而《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就是通过教学活动,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学会交往,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协调,学会合作,能与人和睦相处,利用自然、乐于助人,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化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很多,可以进行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进行实验。只要最大限度的释放出师生的能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2008.6

推荐第5篇: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新课程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即初中化学新教材已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活动。

一、从书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谓学习,就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是: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就是会解难题,对教师来说,“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对学生来说,读书就是读课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学会解难题。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把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开来,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进,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初中化学新教材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逻辑关系。新教材改变了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生活是课题资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新教材编入了怎样正确使用煤气炉具,用铁锅烧菜更好等生活中经常碰到却并不太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学好化学,就一定要关注生活。 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新教材要求教师“依据书本”,但不“依赖书本”。要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寻求教学素材,形成由单一的书本学习延伸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

二、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学生为主 传统的教学活动,认为只要教师教得好,学生自然会学得好。因而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自由,而没有学生“学”的自由,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我要你怎么学,你就得怎么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初中化学新教材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倾向,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的教学,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探究、物质的制取和性质探究、元素质量计算的探究等等。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带着问题提问学生转变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好比“修桥”,目的是为了“过河”,离开了“过河”这一目的,“修桥”也就失去了意义,至于如何“过河”,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师不必把学生都一一背过河去。常言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是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学实践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能认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多了,探究活动多了,教师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而放弃了教师的责任性和指导性。恰恰相反,从学生发展出发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的难度更大了,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的组织更费力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需要教师更多的培养、诱导和训练。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得越快,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也是因果的关系。

推荐第6篇: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二章第四节里一下就出现了27种元素符号,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教师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顺序的含义及原因。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45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实践证明,只有在合理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推荐第7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摘 要】 初中课堂一节课是45分钟左右,而如何利用好这45分钟,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共同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针对当前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研究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课堂;化学;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自主的获得并体验知识的形式和发展。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生初次接触一门全新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快速熟悉并掌握化学课堂的教学要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那么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合理的途径,高效的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学习体验得到了强化,学习结果更好。

下面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1、掌握学生的情况

我们知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效率的高低并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吸收了多少内容。因此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提前对学生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课堂上要把控好全局,譬如在做讨论发言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控好发言的内容,把问题设置到位,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知识上的提升。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经验和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谈教学方式和手段,才会有的放矢,不至于纸上谈兵。

2、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能够突破教材的限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传授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走弯路。教学目标明确后,就是我们对“教材”的料理了。既然需要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就无需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师、?W生的教学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章节之间的教学顺序的变换,教学内容上的扩展延伸。对不同教学章节有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分清楚重点和难点,有意识的进行强化训练。把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具体标准化,只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就算是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3、预见学生学习情况

要对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事先模拟。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实现发现并解决。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学习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处理。这样才能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时候,学生关注的地方可能会和教师关注的地方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实现就做好准备,那么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就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关注的兴趣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散,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更加积极的思考和参与。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必然是较好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的组织,无论通过何种精妙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就成为了课堂有效性高低的一个决定性标准。通过精心的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并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更投入的开展学习,可以说教师只要下了功夫去精心组织教学,学生一定能够看到,教学效果也一定不会太差。

如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教学难点是怎样把抽象的微粒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成败就会影响这节课的效果。本节课如果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用闻到各种香味、各种饮料的味道、搜救犬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作用等等作为情景材料,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为这节课的所有教学作铺垫,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另外,问题的设计也是维持兴趣的一种方法。在对学生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设计一围绕重难点的问题,按一定的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兴趣就能得到进一步的维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近几年来中考就这个知识点所出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学习本课内容知识点的目的,达成教学目标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有效了。

2、有效处理突发问题

一个教师再有本领,他都有意料不到的课堂突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象《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一样,由于课堂教学的无效,可能让教师的威信和尊严受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时,一位胆大的学生质疑,说他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偏大,引发学生们哄笑。教师再次仔细观察,事实确是如此,学生们脸上疑云重重。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同学观察仔细,敢于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步骤,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们积极讨论并找到了答案:红磷点燃后,燃烧匙插入集气瓶的动作不够迅速,导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太多。学生们用实验验证,结果果然如此,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就有效了。

课堂是师生互动最多的地方,是传输知识的主阵地,但由于新时代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强,问题更多,应注意处理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矫正学生的错误思维,让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展开联想,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是有效的教学。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一般农村中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少。上课过程要经常注意这些学生的情绪,多同他们交流。教师可以按能力差异对这些学生进行隐性分组,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散到各学习小组中,与能力强的学生搭配为宜。同时为他们安排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按学习进度差异安排教学,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自己的学习速度、阶段循序渐进。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也应有所区分对待,教师不要基于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多元性的特点,让不同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基于评价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当发现学生表现不佳时,不要马上下定论。否则,会引发这些学生的畏难、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体验。教师应当把一些有助于这些学生改进学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在学生有了满意表现后,教师再给予肯定评价。课堂教学中,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这些学生思考问题,他们才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充分展示出来。

综上所述,教学的方法千千万,但是殊途同归,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首先就应该要让课堂活分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牢记这一点。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全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祥清.异步教学是实施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J].异步教学研究,2009,(Z1).

[2]陆峰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版),2008,(4).

[3]于香伟,于香丽.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情景创设的尝试[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12).

推荐第8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讨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发展的内涵是三维目标的统一和整合;发展的层次是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发展的机制是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发展的时间是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以下几条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较好方法:

一、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机。因此有效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开学第一堂课,我们一般都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先做几个“魔术实验”,如“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白纸显字”等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其次,创设情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笔者在上《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一课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小品€€€€上课铃声一响,有一同学走进教室突然感到胃很不舒服,是胃酸过多引起的。然后让全班同学帮助小品中的同学解决这一困惑。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给她吃胃舒平€€€€氢氧化铝、有的说:吃止酸剂氢氧化镁、有的说:“我听说过一个偏方,用鸡蛋壳洗干净在锅里炒,然后研成粉吃,有的用小苏打、有的用达喜等等。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药品、仪器验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

设置这一情景的作用:其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引发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三,情景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让学生知道这些药品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教师对自己的学科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表达得更清楚或者使用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外,还要认真学习本学科的教学法或学科心理学。

教师的魅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是把握住学生精力的一条主线,精力集中了,效率自然就高了。提高我们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从自身的行为举止、语言语音、精神状态、应变能力、板书设计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丰富的自我,那么,在课堂上,谁还会有时间去理会杂事,这样的课堂,就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化学学习方法。

在探究无现象的酸(盐酸)、碱(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学生会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有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但这一观点立即遭到学生二的反驳:这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辩不清,应改成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变红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发生反应;但学生一马上反驳:那么做一个对比实验不是也可以吗?学生三说: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学生四也说: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z最后到PH<7。学生五说:把NaOH与盐酸混合,然后用手摸,如果发烫,说明反应了。学生六说:将生成的产物蒸干,看它能否潮解(因为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氯化钠不能潮解),这样就可以判断是生成的新产物氯化钠还是NaOH。

学生们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中解决实验中将会出现的新问题,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并做好记录。以下是学生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

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的酚酞试液,再逐滴加盐酸,看溶液颜色的变化。

酚酞由 色变 色,滴加盐酸后又变 色。

2、用紫色石蕊试液作指示剂

在盛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再逐滴加氢氧化钠,看颜色变化。 石蕊由 色变 色,滴加氢氧化钠后又变 色。

3、用pH试纸

先取氢氧化钠溶液,测pH值,再逐滴加人盐酸,测pH值。

pH值 7,逐滴加盐酸,测pH值 7,最后的pH值 7。

4、根据溶液的温度变化

在一试管中滴入2mL 左右NaOH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读数;再滴入2mL左右HCl,振荡,再读数,观察温度变化。

混合后溶液的温度 (填“上升”、“下降”)。 该反应___(填吸热、放热)

5、根据生成物能否潮解来判断

将1中的溶液加热蒸发,直到大部分水被蒸发掉,待其冷却和结晶。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

蒸发皿中有____ 色___(状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看现象 。 学生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身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很多:比如用pH试纸,但操作时间长,且数据不够准确;根据剩余物能否潮解来判断,蒸发时间太长也不可取;根据热量的变化来判断也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如果浓度太稀或量太少,热量变化也不明显;如果用紫色石蕊判断,由于蓝色到紫色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因此最佳的方案还是用酚酞作指示剂。

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发展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过实验设计确能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四、恰当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大量动态的、微观的内容,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较慢的化学变化、瞬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工生产流程及一些有危险的实验等。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模拟,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如讲一氧化碳的性质时,由于一氧化碳有剧毒,而中学化学实验室又没有制取有毒气体的通风橱,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网上资源来完成一氧化碳可燃性、还原性的实验,这些形象逼真的实验时而停止、时而展现、时而分散、时而组合,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目了然,无疑促进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大量的信息传输使知识密度加大,课堂节奏加快,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大量的钻石图片,用视频来介绍金刚石、石墨的性质、用途,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及生活中的经验归纳总结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包含着选择和重组那些适合前后背景和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掌握和始终一致地应用几个一般的教学技能。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说,要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有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开展讨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即建立民主、自由、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这个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和发挥。在课堂之外,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个协作平台,如共同设想、探究、实验等,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人格、团队精神、自我价值的体现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的目的。开放性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推荐第9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式探究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式探究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完成那些在接受教育之前不能完成的事情。为实现这个教育目的,就要不断地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即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教师要“教”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学生也要“学”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二者必须和谐统一。基于这种理念,对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就要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方式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引起的。可以说,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改变学生, 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与“学”和谐统一,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转变行为角色

有效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进步,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说:“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他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帮助者,重在“解惑”,解决学生自己学习的疑难。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把学习的机会和权力还给学生,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全力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多创造让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教师是组织者,就要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科学探究和小组合作。教师是引导者,作用在于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走进来”,再“走出去”,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和探究的时间,积极分析和提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让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发展。教师是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师生是学习交流的共同体,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者,能够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聆听学生的看法。在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出现的分歧,遇到的疑难,教师都要做好帮助者,引导、点拨,让学生走出困惑。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将不能做的化学实验通过网络视频展示给学生,将学生无法看到或难以想象的微观粒子的运动通过动画模拟出示给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从而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以师生的交流活动为主,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很少或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以教师为主,基本流程是:教师设置或提出问题,学生答,答不出时教师解释,然后教师给出知识点,学生记忆或做笔记。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合作或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思考和讨论也就没有深度,是浅层次的,不足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智力的提高。在缺乏彼此支持、交流的环境中学习,使得大多数学生不懂得合作,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合作意识,在互相交往中,更不懂得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这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无疑是有害的,也很难创造出成果。显然,这与新型的学习方式相悖。因此,实施有效教学,就要改变这种现状,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所倡导的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目标相一致。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积极创设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彼此尊重,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转变教学思维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强调学生的学习要有效果,尤其是在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提高,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多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做文章,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和深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在理论上,没有人怀疑学校中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个看法在实践上不如理论上那么为人们所承认。此外,就学生的心智而论,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而化学本身做为自然学科,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来自然学科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而绝不能死记硬背科学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特别是化学实验的优势,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知识,在探究中发展创新思维。

有效教学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发展的机遇。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责任,让教育真正有实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中学)

推荐第10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要顺利开展有效教学,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与实施。优化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基础;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基础

韩愈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它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备课至少要三次,一是集体备课(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突出因村施教),三是备教师个人(突出自身的教学风格)。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能够更好地剖析课标 与吃透教材,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意识,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优化的教学策略等,是教师协作探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集体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如:在备《空气》这一节内容时,对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再通过举例说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怎样让学生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呢?在集体备课时有一老师提出:增加一个演示《白糖与铁屑的混合》的实验,将白糖与铁屑混合后,再将磁铁放在混合物的上方,学生可观察到磁铁将铁屑吸引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更加能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2、学习者特征分析,因材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因此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所任教班级学生特点不同,仅依靠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仍然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出现教学的低效与无效,为此我们应该在备课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备好学生。备学生主要针对两个层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有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3、扬长避短,培养当代学者风范

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课程资源,在备课中备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独特风格,备出真正“自我”。基于教师自身人人生阅历与教研资历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对教材的加工与处理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也各不相同。诚然每一位化学教师要具有科学探究与开拓创新的意识,必须广泛收集资料,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并在实践中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活用教参,网络教研,与时俱进,具有当代学者风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时,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情感较缺乏,在上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我引出了令人沉思的话语:“一滴水做不了很多事,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都节约一滴水,那13亿滴水就是260吨,可供1人吃约26000天就是约70年。”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能够引起多么惊人的后果!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机地结合,内化成自我,把文本“熟透”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引入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资源,补充那个实验才更有效地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等,就显得游刃有余。备的作业应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备自己的“心理”,上每节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你的学生,开展你的课堂教学。再加上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能使初中化学教学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没有兴趣与好奇心的学习,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等都无法谈起。初中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1、激趣导入重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趣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发现初中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例如:第一节课我并未按教材的安排环节去上课而是先做了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指示剂变色”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深厚兴趣,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图片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承上启下注重知识的衔接

巧妙的衔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诠释或启发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注重知识的衔接。例如:我在上“元素”一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导入,先让学生思考“水通电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回顾这个实验,有效地导入了新课课题“元素”。这样的启发既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重视了问题之间的衔接,同时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①不断地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

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4、构建以学生为本富于教学机智的智慧型课堂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根据我的教学历程,不断地反思课堂教学的种种模式与策略,不断地探究教育的本质。从中总结出了新时代的智慧型课堂,必须有以下几个风格。

①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有的放矢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

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举例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③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听课效率,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技巧。

三、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要有所不同)。

2、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志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上四种情况分析这节课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课后的听课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4、积极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课题研究

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究中,要善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确定恰当的课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如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的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并形成一定的教育论文或教育成果,为教学科研留下珍贵的文字依据。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究会日益完善。以上是我胡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探究,以此与各位同行共勉。

第11篇: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保证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应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

一、做好演示实验,规范实验操作,学会观察

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使学生形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手段。演示实验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教师以自己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

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以身作则,必须操作正确、规范,使人无可挑剔,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实验技能,且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若教师操作不当或错误,对学生影响极大,特别是某些小的操作,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有时就是这些错误的操作会导致实验失败,或者酿成事故,同时也给学生产生知识性错误。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一方面选择较大的集气瓶,且瓶底要装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将细铁丝表面铁锈等擦拭干净,并做成螺旋状,未端系上一根火柴标。另一方面,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点燃未端的火柴杆,待火柴杆即将燃尽时将细铁丝插入集气瓶,要由上往下缓缓插入,不要一下就插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在充足的氧气中细铁丝可以充分燃烧,不但使学生看到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的现象,同时生成大量的黑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底部。若操作时,将点燃的细铁丝一下就插到集气瓶底部,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膨胀,使大部分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会出现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是不成功的。要做到实验现象鲜明、结果准确,教师在课前对每一个演示实验都要进行精心准备,既考虑到仪器和药品,又考虑到操作的程序和技巧,切不可草率从事。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观察,中学生往往对那些感觉新奇、刺激强的化学现象兴趣浓厚,容易忽略实质性的内容。此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应当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将学生的观察引向深入。同时,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如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溶解、燃烧等,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设疑激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二、改进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拓展思维

在实验教学中,有时还应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创新、拓展,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为了便于实验操作或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设计三种方案:①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②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方案②最佳,因为方案①反应的速度太剧烈,不宜控制和收集气体;方案③反应一下,马上停止,不再产生气体;而方案②的反应速度适中,比较容易控制,有利于气体收集。这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更简单易行,更有启发意义,更能发探功效,有些实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和补充。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这两点性质时,课本设计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对这两点性质不难理解,但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如果在课本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即从变瘪的塑料瓶中取出少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这样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把这两点性质联系在一起,有利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又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补充把剩余的还在继续燃烧的硫插入水中让其熄灭,以免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这样使学生自觉养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组织和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

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真正做到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才能使实验教学发挥培养科学素养和能力的作用。 组织学生实验时,要求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实验前要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实验后如实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中,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实验,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随时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详细说明这样操作的道理,纠正学生不正确、不规范的操作,讲解错误操作的后果。注意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涉及安全问题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根据现在条件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和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小实验、小制作都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是有效实施实验教学的另一重要途径。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考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如在制作“叶脉书签”活动中,学生未等到周未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了,他们从实验室中领取氢氧化钠固体,用废旧的不锈钢饭盒代替烧杯,用小木棍代替玻璃棒,用废旧的牙刷代替试管刷,在校园小树林里找到枯树枝作燃料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因氢氧化钠溶液过稀或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失败,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经过多次探究和改进,他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叶脉书签”,并在同学中展示实验成果,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又让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学会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明白了“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切实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阶段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实施实验教学,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发挥实验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以及态度、方法等的激励、引导作用,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12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做法

——给教学注入催化剂

单位:迎松初级中学

姓名:李正留

邮箱:

904579203@qq.com 2012-04-26

1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做法

——给教学注入催化剂

【摘 要】: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要实现教学的高效,必须提高备课的质量,实施有效备课;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必须认真总结你的备课、教学中成功的做法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就如何做到有效备课、有效课堂及有效教后记这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初中化学高效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反思。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如何围绕课标、考纲为学生的发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已成为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及有效教后记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认识。

一、有效备课:备课是一项充满个人创造性的活动,但不乏共性:如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法的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甚至连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都成为备课的范畴。

1.备教材———解读并超越教材

解读教材: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充分地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跳出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用的练习,例如,学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后,为了巩固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试验,实现知识迁移:一氧化碳也能与四氧化三铁反应吗?

2 超越教材: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如:用一个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一问题具有开发性,学生经过激热的争论,明白了蜡烛熄灭的关键在于蜡烛与氧气隔绝的本质原因,再讨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再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

2.备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切记“备学生永远是关键”,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 备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课既要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要针对全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他们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的有利条件和障碍所在,还要了解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的思维特点,学生会怎么想,出现问题教师怎么处理,这些都要细致地考虑到。备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效互动、有效设问、有效训练等环节。例如讲解“一氧化碳”这一部分知识可以创设实验情景,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大屏幕展示“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图片,激起兴趣,设置悬念。

3.备教法———教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选择和动用教学方法要有艺术性。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灵活选择和综合运用 3 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另外教师要探索和创新“我的方法”。我国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不是证明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某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认真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勇于研究和实践教学方法,通过不断追求,构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创造教学上独有的“自我”。

二、有效课堂:

1、有效的导入。导入要注重情景设计,情景的设计要巧妙、有趣、有新意、有目的性。常见的有效导入有下面几种:

①“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等,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化学故事”导入法。新课导入:【教师】同样一个人,他是骑自行车去上班对国家的贡献大还是开小汽车上班对国家做的贡献大?

在化学课堂上出现这么一个辩论题目,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而且这个问题还非常贴近生活,一下子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变得非常的活跃!通过学生之间激烈的辩解,让学生知道世界的能源快要枯竭,要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节约能源。。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结果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中得以体现。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其素材要靠平时收集,要有科学性。

2、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思想的渗透,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学生设计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实验来测定吗?带

4 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的探究。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实验报告。

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教材是探究性素材的发源地。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如在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后,根据教材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中的有关数据,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虽然有些问题超出了教材范围,也不是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但我认为,既然课本上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探究情景和信息源,为什么我们不花点时间去探究呢?要知道,也许上述每个问题花了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但学生知道了怎样从已有知识中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不管他的发现是多么幼稚,甚至可笑亦或错误,都是可喜的进步。如我讲鉴别“食盐和纯碱”时,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任务: 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下列设计方案:

方案一: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三: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 方案四: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五: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方案六: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

3、有效的自主交往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 5 式的基本特征。我举例说明 :小男孩:“爸爸,天气太冷,我要烤火”。(爸爸迅速取来一些木炭,放入炭火盆中,用火引燃木炭,很快炉火熊熊,然后打开门窗)。小男孩:“爸爸,冷风吹来特别冷,快关好门窗呀。”爸爸: 傻孩子,紧闭门窗,会煤气中毒的。小男孩:哪儿来的煤气呀!

【问题】 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碳和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还是CO?

【学生讨论】根据C+O2===CO2,2C+O2===2CO,计算生成时,m(C):m(O2)=3:8,生成CO时,m(C):m(O2)=3:4,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10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二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2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第三组:密闭容器中3 gC和6gO2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交流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总结出生成和CO时消耗m(C):m(O2)范围,还历经了由C+O2=== CO2和C+ O2===2CO生成CO的过程和体验,并用数轴表示。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4、有效的课堂实验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①实验素材本土化——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农村实验资源

生活中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条件,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生活中却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现象。比如,新磨的刀,刀口比起刀背更容易生锈;生石灰拌水后粉墙,墙面“结壳”后会“出汗”;白醋能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其中的微妙与有趣,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②实验情景生活化——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在长期的生活中,人们积累了许多科学的经验,但也产生了不少错误的观念。这些错误观念有些即来源于生活中的化学表征,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探究。

6 比如,锄头、犁等农具在农村不用之后往往扔在屋角,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弊端,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方法,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再比如神婆在“驱鬼”时用木刀在纸上刺死鬼,人们会发现纸上真的流血,我们在进行酸碱指示剂中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实验中的教学时,将浸过无色酚酞的纸装模作样的用浸过氢氧化钠的木刀切,学生会发现真的有血。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认识其实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③实验课程有效化——尊重、分层、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化学教师要组织学生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启发学生实验假设,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其一,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尊重学生的体验、分层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体验快乐。教师尊重学生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有个性的实验,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实验。如S与O2反应,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有的观察到S粉先熔化再燃烧,有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有的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等,应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反思自己不足。

其二,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培养正确的科学实验态度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比实验本身更重要。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实验操作中,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和温度差等问题使红磷燃烧停止后需较长的时间冷却,或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只有极少量的水进入集气瓶,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情况,造成实验现象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促使实验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

其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如在完成教材上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学习后,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利用废旧干电池设计实 7 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废干电池、白醋、铁丝、剪刀、砂纸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他们提高以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更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范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设计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原创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5、有效的课堂提问 ①、提问要具有吸引性

初中生往往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进取心,但注意力易分散,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些困难。良好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像精美的食品能刺激人的食欲一样,在维持提问原意的前提下,对练习的形式和内容作适当的修饰和调整,使其成为精美的“食品”。在提问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沟通,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需求情境的共鸣和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常发挥和最大限度地挖掘,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这也较好地体现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比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伙举着火把、牵着只狗到山洞内游玩的人,走了一段时间后,狗突然倒地而死,又走了一段时间,几个人有窒息感,不一会,火把熄灭。狗为何先死亡?人为何有窒息感?火把为何熄灭?”连续几个提问,旁敲侧击,绕道迂回,生动含蓄,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猛然高涨,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②、提问要具有思考性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难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或不知所云,常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所提问题的度,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摘桃子”的目的。一个好的提问,胜似一条纽带,在师生间架 8 起一道桥梁,令人向往,利于沟通。一个巧妙的提问,可以击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而且,不同类型的问题能激起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因此,要善于课堂提问,以便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比如,一同学想验证盐酸和氯化氢的性质不同,向ABC三支洁净的试管里分别放入一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向A试管里加入盐酸,试纸显什么颜色?在B试管里通人氯化氢气体时,试纸显什么颜色?然后在C试管里加入什么物质,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为什么要加入这种物质?這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并逐步向其深度和广度延伸,这样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

提问要符合实际

体现问题的灵活性 提问既要防止空洞,又要灵活适中。其灵活性表现在两方面:一为方法的灵活。化学问题千变万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提问时要审时度势,采用不同的提问或点拨方式,才能击中要害。二为程度上的灵活。由于学生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上存在差异,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大小也必然不同。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问题一出,便可解决;而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则需要提示和点拨,方能解决。因此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才更有效。总之,要认真研究学生心理、能力等因素提问会更好。

④、提问应具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能用提供的药品(水、氯化钠、高锰酸钾),来验证你的结论吗 (仪器任用) ?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操纵的,由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提问。如:冰水混合物为什么是纯净物? Na2CO3溶液为什么显碱性?可燃冰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大量开采?为什么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什么70%--75%的消毒酒精杀菌最好?学生善于提问,敢于质疑,这是好现象,教师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也是正常的,这有助于促使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教师不必要也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确定的答案,有的问题科学家都在研究中,但应该知道并能指导学生通过什 9 么渠道去寻找答案,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虽然提问是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武器,但并非提问越多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同样不可取。因为过多的提问,学生精神过度紧张,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也就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因此,还要把握好提问的密度,做到适度适时。

三、有效反思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而课堂教学后,如果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更是应该认真归纳和总结的。另外,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后记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

2、记录你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

3、记录你教学中的亮点。

当然,开展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如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习题的选择及讲评,概念课的探究等等。总之,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要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要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只要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用心研究,潜心探索,精心教学,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就一定能够大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 袁孝凤:《给教师的建议》,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13篇:浅议初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

浅议初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 欧 坤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纵观历年来的中考,学生在这方面得分率不高。如何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化学用语,也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这里,我就初中化学用语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把事情办好,而自觉性和积极性源于明确的目的。许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化学用语,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目的和意义所在。我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明确: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学好它便于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然后还结合实例指出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使学生明确用它表示物质的变化,既简单又明了。它可表示(1)反应物和生成物(2)反应条件(3)各微粒的数目之比(4)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若用文字说明需很长一段文字才能说清楚。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领会到学好化学用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会自觉地下苦功夫把它学好。

二、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学习的化学用语解释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可以解开学生心目中的许多迷团,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化学,认识到:各种物质的组成,身边许多变化都离不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学习元素符号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矿泉水瓶上的标签,说出矿泉水中含有哪些元素。可以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如钾离子在血液中含量过多会使心脏跳动速率变快,而Na+在血液中含量过多会使心脏跳动变慢;人体缺锌会影响智力发育,故有“智多锌”之说;人体摄取铝过量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缺钙得佝偻病„„ 这样,学生听得快乐、记得轻松。再如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会捞起可以保鲜的原因:Ca(OH)2+CO2=CaCO3↓+H2O,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二、分散记忆,突破难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互不关联的内容是很难的。所以各种化学用语的教学可结教学内容提前加以介绍。我在教学时,根据化学用语种类、数量繁多的特点,在进行第一单元到第二单元这一阶段的学习时,由于学习任务不重,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让学生识记3~5个元素符号,并且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初步会读会写,等到学习“元素”这一课题时,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常见的元素符号,为下一步化学式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第一单元接触物质开始,就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学生在知识储备丰富的情况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变得轻松。当学生把化学式写的很熟练时,就让其在写文字表达式时注明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下一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把化学用语的内容分散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去,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不断地根据事实识记有关化学用语,反复记忆,循序渐进,到讲授有关化学用语时,学生已有了较好的基础。

三、归纳总结,方便理解。

教材中对化学用语的安排一般比较分散,学生在学习了以后,一般感觉到特别多,有畏难的心理。这时归纳总结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在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化学方程式按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归类,集中在一起,这样学生就感觉比较容易记忆了。再如教学“化学式的书写”,可结合实例把书写要点概括成类(元素种类)、数(原子个数)、序(排列顺序)、位(角码部位)非常简明。而把元素排列顺序进一步概括为金左氧右、顺念倒写,对号入座几个短句。对化合价的记忆可编成“化合价,用途大,金属元素显正价„„”读起来,非常顺口,既容易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加强练习,形成技能。

使用化学用语是智力技能,掌握技能,需要练习。课标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必须达到“会写、会读、会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其自行订正。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中文名称与符号互现的方法:即练习时我说出元素或化合物的中文名称,让学生写元素符号、化学式。或我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让学生读出它们的中文名称,并说出它们的涵义。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说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有关事实。或者让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制取等,这些都是练习书写、使用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在练习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比较知识间的异同,培养学生求异、求同心理和严谨的学风。

例如:“2O”表示两个氧原子,“O2”表示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 O ”表示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O2-”表示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He”表示两个氦原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个数字书写方位的差别,就改变了化学用语的特定涵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心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再如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CuO + H2 Cu + H2O 氢气还原氧化钨生成钨和水:3H2 + WO3 W + 3H2O

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水:3H2 + Fe2O3

2Fe + 3H2O

引导学生总结出“H2 + 金属氧化物—→金属 + H2O”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求同心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化学用语。

总之,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开好头”,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确目的,认识到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阶段、有计划地使学生遂步习惯于运用化学用语来表达它们所代表的物质和化学变化,使学生经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多次练习,遂步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为进一步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4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法浅谈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法浅谈

在学生步入到中学学习阶段时,将会面临部分新课程的学习,其中包括化学学科.有效教学的意义在于秉承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其指导之下,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运用,配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其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帮助其构建化学思维,培养其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拓展其化学思路,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通常会将相关的化学知识向学生进行灌输,而学生所能掌握的相关知识量,则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化学能力以及接受程度,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再次得到强调,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化学的学习以及运用的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精神,锻炼其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能够给予学生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教学主体向着指导者的方向发展,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之后所接触的学科,作为自然学科的一种,化学中多数知识将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人工降雨为例子,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对其原理进行猜想.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充分运用部分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运用金属镁与氧气的燃烧反应当作教学实验,2Mg+O2点燃2MgO通过强烈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充满热情时,便会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化学的行列中去.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对化学知识拥有足够的探索精神.

三、坚持化学教学的原则

笔者认为,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其一,自主原则.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时间,使其能够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回顾,并进行掌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而学生则能够及时地就不懂的问题进行发问;其二,探究原则.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开阔的思维能力时,才能够为其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重视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坚持探究原则;其三,实践原则.相对而言,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多数化学知识通过实验而来.因此,化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在其教材当中,部分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部分章节还具有“生活实验”等板块;其四,层次原则.目前,化学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得以实现.一般而言,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相对较为明显,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理解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大程度的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每堂课程有所收获.

四、合理使用现行教材

初中化学教师应对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充分的熟悉,对于其中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进行标注,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之后,部分地域的教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然而总体而言,其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或者动手的空间.因此,教师应结合所使用教材的特点,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色,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新课程标准》的意义进行体现,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例如对教材中某个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或者对现有的化学仪器进行改造等.例如在对实验部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以银镜反应为例.

HCHO+2Ag(NH3)2OH△2Ag↓+HCOONH4+3NH3+H2O.

教师可在演示实验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实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例如水浴加热的温度控制,反应过程中的试管固定等.

五、加强课程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应首先对本堂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确定.之后对教材中相应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熟悉,深入研究,为化学有效教学提供保障.作为化学教师,应在运用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研究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课堂教学当中的重点问题以及难点内容进行标注,从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使得学生能够明确学习重点,掌握所学化学知识的精髓,提高其化学知识的丰富性以及系统性.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往往会同其他化学教师一起进行,从而能够集合数个化学教师的智慧,学习其他化学教师的优点,进一步认清化学的教学规律,课后积极交流心得体会,最终实现初中化学高效的教学.

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气氛,能够为学生的进步提供优质的环境.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其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叙述能力、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等.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期间,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气氛相对较为严肃,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迫感.而当教师运用合理的方法建立化学情境时,则能够使得学习气氛得以活跃,使得学生得到放松,最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能够打消学生心理的顾虑,大胆发言,使其思维得到活跃.

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种类相对较多,广大教师应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正确把握教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第15篇:初中化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浅析

初中化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每位教师教学观念也不断更新,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必考的科目,对初中化学科来讲,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更是迫切。怎样减轻学生的负担,怎样从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质量,可以说是每个初中化学老师都在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课程教材和合理的途径、方法,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现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课堂有效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备课,为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做好准备

(一)新一轮课程改革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研究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钻研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参考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进行教学内容处理,甚至是调整同一章节的教学顺序。然后,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准确界定教学目标。一堂课的教学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这节课在初中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知识层次。这是我们对这节课进行有效教学的依据。如《分子和原子》课程标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根据这一标准,我们可界定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②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提出问题及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②让学生积极地交流讨论,并充分调动其想像能力,构建其微粒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微粒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推理能力。

重点:树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

难点:能用微观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本节课教学就必须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开展。能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是我们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点。

(二)预见学生学习情况,课前备课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预见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考虑如何处理这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把握课堂教学秩序,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如《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大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来得到微粒在不断地运动。但学生肯定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氨水不变红?教师如果没有事先有去准备,马虎应付,学生会有兴趣听完你的课吗?这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处理好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的知识:微粒运动速率影响因素、微粒间力的问题等等。上课时教师必须作到心中有数,且能自如地把握深度与广度,既让学生有一些了解,又不能让他们一直在那里纠缠。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又为后续学习留下动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以有效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但兴趣也会减弱,甚至消失,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才能孜孜以求去自觉探索。

1、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见的自然现象,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汽水瓶一打开为什么有很多气泡翻腾?为什么能人工降雨?为什么烟花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有千奇百怪的石林„„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使得他们急于了解前因后果。

2、利用实验现象,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开学第一堂课,我一般都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先做几个实验,如“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白纸显字”、“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令学生欢呼雀跃,他们初次接触化学,就感到了它浓厚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一个个为什么油然而生,使学生们想学、爱学。

3、利用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当学到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时,学生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侯德榜为国争光的光荣事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景,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计精彩的引言,一些化学故事、化学家的成长事迹、化学问题的争论、化学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等等。

(二)精心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达成教学目标要求成为评判课堂教学“有效”或“无效”的标准。而课堂教学“有效”与“无效”,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前提。优化了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教学难点是怎样把抽象的微粒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成败就会影响这节课的效果。本节课如果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用闻到各种香味、各种饮料的味道、搜救犬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作用等等作为情景材料,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为这节课的所有教学作铺垫,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另外,问题的设计也是维持兴趣的一种方法。在对学生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设计围绕重难点的问题,按一定的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兴趣就能得到进一步的维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近几年来中考就这个知识点所出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学习本课内容知识点的目的,达成教学目标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有效了。

(三)开展探究学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下的教学,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形成假设方案,最后对假设进行验证与交流。

在探究HCl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直接判断,这时学生会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一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

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学生二说: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学生三说: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或<7。学生四说:把NaOH与盐酸混合,然后用手摸试管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学生们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让实验事实说话,学生体会更深。

(四)有效处理突发问题是有效教学的补充

一个教师再有本领,他都有意料不到的课堂突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时,一位胆大的学生质疑,说他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偏大,引发学生们哄笑。教师再次仔细观察,事实确是如此,学生们脸上疑云重重。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同学观察仔细,敢于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步骤,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们积极讨论并找到了答案:红磷点燃后,燃烧匙插入集气瓶的动作不够迅速,导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太多。学生们用实验验证,结果果然如此,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就有效了。

课堂是师生互动最多的地方,是传输知识的主阵地,但由于新时代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强,问题更多,应注意处理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矫正学生的错误思维,让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展开联想,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是有效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师的不断的反思,素养的提高

教师所具有的素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有一桶水。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导却是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科了解得越多,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或者使用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游刃有余。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锻炼,不断地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学会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要做名师,必先反思。教师要不断的反思,不但反思课堂的成功、精彩处,闪光点,更要记录教学中的疏漏,记录你的困惑。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己的品味。应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深思适应现代理念的教学策略,并付诸于实践,为培养创新人才、为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总之,教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要实现教学有效性,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体验化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16篇: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一谈我的、看做法:

一、教师的作用

我们的课改,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权利和尊严。同时,教师权威淡化了。但我认为: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放任自流;或廉价地说“很好很好”,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他应该敏锐地发现或者说捕捉一些契机,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无限开阔的地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学案的设计最能体现这一点。

二、学案的编写

优秀学案是教师充分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开展有效教学的保证,我认为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紧扣课标

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09年9月和11月,省教科院专家两次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其中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我校教师只研究教材,而不注意研究课标。他们认为: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编写学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好学案一定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既强调统一又强调特色

我校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但也要求每位教师根据主备教师的学案添加个人意见,因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其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备课中一定要注意变通,让自己的个人特色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集体备课不能变成集体偷懒。

三、有精彩的导入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见的导入方法如下:

(一)“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绪言》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空杯生烟、铁树开花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化学故事”导入法

例如在讲《燃烧》一节时,我喜欢引用原载于«辽宁青年»题为“思维的枷锁”一文。有这么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了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一千多年前的一位富可敌国的王侯,那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的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便逃,再也不敢回到墓中。仅仅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墓穴被封闭后,耗

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这样的开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那样的结尾不仅让学生获知解惑,也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节课得到体现。

(三)“激趣”导入法

如在学习《硫酸》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面:醋瓶倒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再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引言:(放谁当金属国王幻灯片)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趁势导入新课。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应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的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要靠平时多收集,当然也要切记引言的素材一定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自学、合作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先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如: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难道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系统地进行探究的第一个实验。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当然 3

基本上都是从资料上找的,但我们要求他们讲出自己所选装置的优点和不足。并按探究的步骤尝试写探究报告。

倡导探究性学习,必须深挖教材内容,为系统性的探究性学习寻找信息源。实际上,教材中许多的演示实验和有关数据表格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很有必要对教材中那些能引起探究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

当然开展有效化学课堂教学,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如习题的选择及讲评,如何搞好知识的落实等,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我相信:只要苦干加巧干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17篇: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初探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中学 翟书杰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主导;问题情境;互动;多媒体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教的知识讲在课堂、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学在课堂、练在课堂、消化在课堂,最大限度地引领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同时给学生留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发挥其特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下面就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谈几点体会 。

一、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充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他应该敏锐地发现或捕捉一些契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开阔地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为追求。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分析推理获取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构思要新颖灵活,概念性要强,涉及化学知识面要广且富有一定的启发性。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老师启迪和引导下,使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科学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CO2实验室制取”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O2实验室制取用什么物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能否用稀硫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来制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能否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能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验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CO2如何改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O2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教师的设问下学生产生了疑惑和好奇,带着疑惑和好奇,师生共同进行了探究得出了C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达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创设了如下问题环境: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红磷在集气瓶中未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集气瓶中剩余的是什么气体?它能否支持燃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发现加入集气瓶中水不到瓶内空

1 气体积的1/5,分析可能造成的原因有哪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集气瓶中水平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为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瓶底铺一层细沙)放入一小块白磷,集气瓶和U形管相连(带止水夹),用灼热的玻璃棒把白磷点燃并立即塞上瓶塞。当白磷火焰熄灭瓶内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U形管中水面将如何变化?你能解释原因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培养。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的精讲、学生的聆听和操练,是一种师生单向的交流方式,这种教学过程对于传授知识来说是有效的。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互动,实现教师的“因学而教”和学生的“因教而学”的有机统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师生情况,可采用自由探究或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例如: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可提出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方法来区分两瓶无色液体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要求写出所用试剂和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教师先准备相关的仪器和药品,要求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经小组讨论交流后得出几种方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滴加澄清石灰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用指示剂酚酞溶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通入C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加氯化铵溶液。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得出可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为滴加稀盐酸(是否有气泡产生)和滴加澄清石灰水(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这样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分析类比归纳综合,形成了自己是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模式,有效的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运用多媒体的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活动,可使运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易于理解,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更直观、更形象。因此,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性好的特点,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同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科学紧凑,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空间,达到加大课堂信息量,拓宽知识的目的。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问题。多给学生制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2

第18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踪

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效果的解释。“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教学时间紧,任务艰巨,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不断地学习,课堂上一环扣一环,处处设疑,步步紧逼,学生情绪振奋,兴趣盎然,课已尽而意无穷。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如生活中充满化学现象,为什么霓虹灯有各种不同的色彩?为什么金刚石特别坚硬?汽水瓶一打开为什么有很多气泡翻腾?夜光表为什么会发光?……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以往上课都是在一个严肃的环境下进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更不用说进行自主课堂教学。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而不矫饰,谦和而不傲慢,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关爱、融洽的课堂气氛,就会使得学生的心态轻松愉快,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在讲铁的性质这一课题时,当演示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的实验时,我说:“下面我教给大家一个魔术,我可以帮你把自己的铁皮小刀变成铜的,谁愿意试一下?”学生们马上跃跃欲试……学生们通过动手很快地掌握了知识。我想这个实验能让学生铭记于心很长一段时间的。

三、设疑提问有效教学的形式

在化学教学中将知识隐含于化学问题中,以问题启动教学,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地就当前问题解决活动获取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直到问题的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学习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因此,提问应具有思考性、艺术性,应具有层次性。例如:关于探究水的组成,先提出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再提出这些元素的原子是怎样组成水分子的,最后再提出水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及质量比怎样计算。同时,提问应具有探索性,例如“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那么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呢”等等。

四、合理安排教材有关的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九年级化学教材(沪教版)中的“活动与探究”共有60项。在实验活动设计中,没有硬性划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堂实验”、“实验习题”,对实验基本技能的练习要求,也没有具体的指派。教师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依据,合理安排学生做好实验。化学实验操作比较复杂常会失败,反复操作取得成功,可以从中磨炼学生的意志。例如,用红磷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有的同学做了几次都不成功,通过最后一次的实验取得成功时,那种成功后的快乐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通过实验中的问题的分析,对于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教师作过多的解释;有些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当学生从险境中走出来完成实验时,会激动不已,从而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了学生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的精神。

五、开辟课堂探究学习的途径

探究性思想的渗透,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要立足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在预习导引中,教师提出教学实验的若干问题,交给学生选择确定自己的设计方案,查阅资料,独立或小组合作设计初步方案,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行的与不可行的),集中在课堂上由设计学生进行演示、交流,介绍自己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由学生评定优劣,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

六、把握契机注重有效的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学生从事化学活动的机会,要留给他们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教师的一个眼神,能激励学生,为学生提神醒脑;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都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也将为你的课堂增色,激励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奋发向上。这样的安排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的永远追求,只要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用心研究,潜心探索,精心教学,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就一定能够大显成效。当然,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极地探索。

第19篇: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探究

化学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基于初中化学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初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公民。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针对初中化学开展有效教学意义深远。以下针对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谈谈有关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看法。

针对初中化学展开有效教学是很多化学教师一直在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因此要顺利开展有效教学,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与实施。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保障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优化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三、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一、优化教学设计是保障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翰愈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重要环节,它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即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备课至少要三次,一是集体备课(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学习者特征分析(突出因材施教),三是备教师个人(突出自身的教学风格)。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能够更好地剖析课标与吃透教材,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意识,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优化的教学策略等,是教师协作探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集体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如:在备《空气》这一节内容时,对物质的分类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同学们都能够理解[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 再通过举例说明: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怎样让学生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呢?在集体备课时有一老师提出:增加一个演示《白糖与铁屑的混合》的实验,将白糖与铁屑混合后,再将磁铁放在混合物的上方,学生可观察到磁铁将铁屑吸引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更加能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2.学习者特征分析,因材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因此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与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特点不同,仅依靠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仍然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率,甚至出现教学的低效与无效,为此我们应该在备课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备好学生。备学生主要是针对两个层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有学习障碍两个方面。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个老师一般要教二到三个班级的课,甚至更多班级,有时会出现一个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而另一个班级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手段,同一位老师教,成绩不好我也无能为力”。其实该老师就是没有注意到不同班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的老师则会认真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然后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等情况,在对不同班级的授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如:在上学期我上两个班(1班与2班)中,1班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在课堂检测时总是有的放矢地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提供给学生强化训练(要求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而2班的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授课当中必须把基础知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内涵,然后再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实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到中考学期结束时两个班已经不相上下。

总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接受水平来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 3.扬长避短,培养当代学者风范

教师自身就是一种最好的课程资源, 在备课中备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独特风格,备出真正“自我”。基于教师本身的人生阅历与教研资历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对教材的加工与处理也不尽相同,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也各各不同。诚然每一位化学教师要具有科学探究与开拓创新的意识,必须广泛收集资料,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并在实践中研读课标,通读教材,活用教参,网络教研,与时俱进,具有当代学者风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一节时,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情感较缺乏,在上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爱护水资源的意识,我引出了令人深思的话语:“一滴水做不了很多事,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都节约一滴水,那13亿滴水就是260吨,可供1人吃约26000天就是约70年。”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能够引起多么惊人的后果!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有机地结合,内化成自我,把文本“熟透”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这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怎样的引入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资源,补充那个实验才更有效地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等,就显得游刃有余。备的作业应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备自己的 “心理”,上每节教师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你的学生,开展你的课堂教学。再加上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就能使初中化学教学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新的起源,好奇心是创新的前驱。没有兴趣与好奇心的学习,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等都无法谈起。初三年级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意在驱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1.激趣导入重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趣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让学生发现学习初中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知识的挑战。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一堂绪言课中,我并未按教材的安排环节去上课而是先做几个有趣味的化学实验,如“魔棒点灯”、“指示剂变色”等趣味实验把学生引入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们激发出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利用多媒体图片介绍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如利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新闻背景引入《氢气》的新课教学。学生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化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和趣味,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再如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节时,是这样引入的:展示两瓶水(一瓶是盛自来水,另一瓶是盛水质受到污染的水),通过有效的提问:哪瓶水是符合我们人体饮用的水?同时介绍由于水质污染给人类已经带来了惨重的灾难,让学生在对比之下强烈意识到爱护水资源重要性,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爱护水资源!引入非常有震憾力。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追求同一个目标上,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教育气氛,课堂教学效果就达到最佳状态。 2.承上启下注重知识的衔接

巧妙的衔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诠释或启发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注重知识的衔接。例如:我在上“元素”一课时,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导入,先让学生思考“水通电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回顾这个实验,有效地导入了新课课题“元素”。这样的启发既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重视了问题之间的衔接,同时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①不断地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

一般而言,教材中的实验比较典型,这些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与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但是现实的化学教学往往是因为课时少,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进度的问题,会把一些基本的演示实验省略不教,上课就是纸上谈兵,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停留在理论的表层。既然学生看不到实验现象,就谈不上实验结论的推导,科学的思维品质更是无从谈起。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必备条件,只有学生真切的体会实验的发生和过程,才会理解物质之间的变化,才会开始学会学习化学,如果只是口说无凭、甚至用一些多媒体的手段达到简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学生便对学习丧失兴趣,只有给学生真实的演示,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进行观察与剖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真实的变化,更好地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化学教师的作用除了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在于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4.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富于教学机智的智慧型课堂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历程,不断地反思课堂教学的种种模式与策略,不断地探究教育的本质。从中总结出了新时代的智慧型课堂,必须有以下几个风格。 ①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有的放矢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成功。

有一些老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不善于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联系起来,导致学习知识的孤立性与零散性,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掌握。 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举例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优秀的教师会举出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而不会举例的老师绝对不是优秀的教师。因为涉及概念理解时,必须借助一定的事例进行辩证剖析。如果列举的事例没有生活性、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时效性等特点,那么学生会认为所学知识离他们的生活学习相差甚远,不能密切地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听课会感受到好像在听天书,遥不可及,教学成效则无法体现。

③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听课效率,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技巧。

大家都赞同,学生成绩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听课效率的提高方面。因此学生听课的效率是教师们必须关注的,而且还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与剖析问题。唯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关注我们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5.画龙点晴重小结

精彩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且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强化持续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作用很大。如在学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时,用一首诗概括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碳家族成员化学小诗

碳家成员性各异,弄清它们莫性急。 大力金刚硬无比,石黑导电软滑润, 木炭具有吸附性,活性炭更胜一等。 碳单质有稳定性,切记是在常温时, 温度升高活性增,可燃还原同具备。 二氧化碳怪脾气,碰到氧气不反应, 遇水或碱就变本,用制汽水灭火剂, 常把空气往上挤,植物喜欢动物恨。 一氧化碳莫大意,可燃剧毒惹事非, 冶炼工业显身手,全凭它的还原性。

诗中把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类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特性和它们的一些用途,描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富有兴趣的学好化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做好课后反思及课题研究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基于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因此课后反思不但要针对教师,同时更要针对学生本身。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所要进行的学习反思,回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梳理与巩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1.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巩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学生除了课堂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外,关键在课后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发现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促进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体系化,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复习与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题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等学习效果。 2.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3.教师课后的听课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的种种存在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4.积极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课题研究

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探究中,要善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确定恰当的课题,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如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的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并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教育宝典,为教学科研留下珍贵的文字依据。

第20篇: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实施计划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吴喜民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如何围绕课标、考纲为学生的发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是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特制定研究计划:

一、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课题研究突出主体教育的发展性、创新性、与时共进性,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上,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实验研究。以学科为中心,点面结合,资源共享,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把课堂上原本老师的“独角戏”变成师生的互动,让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从课题名称上即可看出,那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教学策略。因为无论是素质教育也好,课程改革也好,其实施的主渠道都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自觉运用和总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从“教学策略”这个概念上看,我们既要研究教师“教”的策略,也要研究学生“学”的策略,把“教”与“学”统一在“课堂”之中。

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通过对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作全面的分析,根据教材、学科特点及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实施有效教学作好前期准备。

2、“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

(1)改善学习方式。①自主探究要有成效。要抓好定向探究,也就是在关键处探究,要使自主探究与有意义接受形成互助互补,相辅相成。②合作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有合作的需要。合作过程要有组织有分工,还要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价。③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

(2)改善管理行为。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达到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如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动脑思考,有思维碰撞的火花等。

(3)改善教学行为。有效实施事先作好准备的目标和内容,机智处理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

三、课题的研究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以教师教学生涯中最熟悉的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以教师自己所教学科为研究圆心,以学生主体性发挥为研究半径,学习理论,观察课堂,反思教学,总结提炼,探索规律.

20103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