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微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15:59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微课程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安县桑枣中学赵天顺

2014年5月30日在安县教师进修校举办了“中小学教师为课程培训”,由绵阳市电教馆老师景吉星为我们讲解什么是微课程,以及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二、微课程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三、个人见解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利用网络来互相探讨教育教学也极为普遍。网上也有很多的课堂教学视频,但大多数是完整的一整节课,40多分钟的在线视频,要从头慢慢看,而往往我们只是需要借鉴其中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无疑是对时间和资源的一种浪费。然而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让学生能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学习。微课程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产物,最终将创造一个新的学习潮流。

推荐第2篇: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4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习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

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二:微课学习心得体会(706字)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三:微课学习心得体会(908字)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四:微课学习心得体会(604字)

最近,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两次微课程的学习,《思维导图》和《读书策略》,通过学习,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感觉用思维导图上数学课,耳目一新。它不仅能将各种零散的知识整理出对应的关键词,抓住重点,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清晰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还能清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不需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记住一幅图画比记住一长段文字快得多!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智能。使学习充满趣味。 总体感觉:好玩、有用、又帮助理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对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和启迪。众所周知,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

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因自身一直从事数学教学,虽熟知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其具体的方式方法的指导,知道的就微乎其微了。通过短暂的微课程学习,使我知道了如大人给予有效的好书指导、并通过图书室、开展读书会、观赏原著电影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篇二: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汶南二中:赵成伟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篇三:微课程学习应用心得体会

微课程学习应用心得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微课的学习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对于微课我经历了一个困惑、尝试、了解、应用的过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微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程”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程”可以称之为典型的“课例片段”。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程”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称为“微型课堂”。“微课程”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所以微课的鲜明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问题集中,主题突出,

3、“微课”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程”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

二、使用PPT的自制微课程

行的一次尝试。

首先选定知识点:“抓住特点写景物”;制作PPT,自动播放;用手机录制微课。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出现了不少错误:

1、上传电脑后,格式打不开,转换格式才打开。

2、选择内容偏多,有8分多钟。

3、拿着手机录制,图像晃动。可以说第一次失败了。

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反思原因,找出不足,利用电脑上的录课软件进行了第二次制作。终于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通过参与微课制作活动,感到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自己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第一次制作微课,是刚刚了解了微课这一新生事物,带着好奇的心里独自进

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分享在微信、QQ上,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有利于扶优抚差的落实。

虽然尝试了微课的初步制作,但只是简单地操作,做到绘声绘色、动静交融,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究。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使微课正真成为突破重难点,传播知识点的有效手段之一。

推荐第3篇: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襄州七中 王海霞

12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推荐第4篇: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习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推荐第5篇: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

目前,微课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通过这次学习和体验,对微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一、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学习(microlearning)区别于微课程,微学习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微内容(microcontent)微课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二、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微课的“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

(二)微课的“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

(三)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

三、微课的制作

(1)硬件准备:电脑(内置摄像头和话筒笔记本电脑最好)、摄像头、话筒。

(2)软件准备:制作一个精美的PPT课件;下载并安装一个录屏软件(主要讲解Camtasia Studio6)。

2.打开Camtasia Studio6软件开始准备录制。

第一步:打开录屏软件界面。在界面中找到“录制屏幕”按钮。第二步:点击“录制屏幕”按钮打开界面,这个步骤中操作的要点是:

(1)打开最小化在任务栏的PPT课件并播放,在弹出的界面中用“选择区”去调整录屏大小刚好为PPT课件显示大小,这样可以避免后期制作时再去调整屏幕大小。

(2)点击软件上的“camera”按钮使摄像头处于打开状态,并调整屏幕中自己头像在画面的合适位置。

(3)点击软件上的“Audio”按钮,测试声音是否正常,并调整音量滑块条到95%左右最佳,目的是降低录音时产生较大的噪音。

(4)以上调整好后,点软件上“REC”开始录制按钮,当出现倒数数字3、2、1后便可开始录制了。

实践经验:录制过程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和一个合适的背景,录音时尽量不要太靠近话筒,这样可以避免噪音和扑话筒现象。微课录制尽量一气合成,但在录制过程如果出现错误,需要重复一次出错的地方,以便后期制作更好剪辑。

3.录制结束。

方法一是当微课讲解完毕后,快速按下快捷键“F10”结束,在弹出的界面可以预览刚才录制好的微课。再点“Save”按键保存文件。

方法二是先关闭PPT课件,然后按下软件界面上的“Stop”按键结束,再点“Save”按键保存文件。实践经验:在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方法更优,因为后一种方法把关闭PPT课件以及点“Stop”按键也被录制下来,这样在后期制作时要修剪,对于老师来说在后期制作时更麻烦,有时可能处理不好。

四、微课的后期制作

1.导入文件:打开录屏软件界面,选择左边“添加”栏里面的“导入媒体”,导入刚保存好的微课视频文件,这时导入的文件出现在“剪辑箱”里以图像的形式显示。

2.把文件添加到时间轴上:选择“剪辑箱”里的图像文件,然后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条中选择“添加到时间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以默认设置确定即可。这时文件被添加到时间轴上分别显示为“视频1”“变焦”“画中画”“画中画音频”。

3.调整视频大小:这一步骤关键是调整“变焦”轴,在“变焦”轴有许多小点,将最前面的小点拖到到时间轴最前面双击,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变焦属性面板”,只要拖动鼠标调整好视频显示的区域大小,点完成即可。后面的”变焦点”用键盘上的双引号删除即可,这样后面的视频显示区域就和最前面的一样大小,不会出现预演时显示的区域大小不同了。

4.画中画的调整:双击画中画时间轴,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修改画中画”面板,可以调整画中画在视频1中的大小和位置。

5.视频前后需要剪辑则方法为:将时间轴上的滑块条拖动到相应位置,然后点击界面上剪辑按钮,这时视频将分为两段,选中不需要的那段,按键盘上的双引号删除。

6.以上步骤都完成后,在右边的“预览”面板中预览没问题后便可生成视频。

实践经验:若生成的视频文件比上传网络的要求偏大时,我们可以用格式工厂软件压缩处理。上传到网上的封面图片可以先打开PPT课件封面,然后用QQ截图或屏幕捕捉软件处理。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web2.0时代随着新技术(主要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课程是如何诞生的?

李玉平:这要从我的经历谈起。20xx年,我区成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当时遇到了很多细节性的难题,比如“课堂开放了,纪律不好管理”“总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合作中总产生矛盾”于是我们开始了“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简称“三小研究”。

“三小研究”与教师很贴近,但后来发现其效果并不好。调查发现,问题出在校本教研上:首先学校研究的内容以“教学设计”为主,“三小”不在其研究体系之中;其次,研究话语体系比较上位,不习惯“三小”。于是,我们又开始尝试教研方式的变革:比如加入“行为研究”“风险研究”“快乐研究”“主题研究”?

“三小研究”加上教研方式的变化使学校的研究有了进展。不过后来,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根本顾不了这么多人。这种情况下,两个新话题出现了——成果的简单化处理和成果的多样性传播。这里的“简单”,不仅意味着“用时少”,更意味着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简单内容趣味化;这里的“传播”,不仅意味着方便学习,更意味着减少信息衰减。

微课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形成:“微问题、微研究、微课程”,简称“三微研究”。

从“三小研究”到“三微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视角的变化,更是一种成长方式的重建。刘静波:我从培训角度谈谈对微课程的认识过程。进修学校负责全区的培训,在“远程研修”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困惑的问题:课程内容与形式陈旧、单一,效果不理想,教师们有意见。我们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程的出现,让我们耳目一新。

我们一边学习微课程,一边开始尝试开发微课程,组建微课程开发团队。

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开发起来并不容易:一开始感觉PPT技术不容易,但是后来发现,比技术更不容易的是内容的开发,是内容的梳理与提炼。这种情况下,我们成立了若干个研究团队——电影组、策略组、故事组、学科知识组、家校合作组等,并组织了专题培训,边讨论边实践,边研究边制作。

我们忽然意识到,表面上是在制作微课程,而事实上真正的收获是精细观察和深度思考。微课程,“将理论倒过来讲”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诞生时间不长,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师个人成长的方式,还是作为一种培训方式,为什么会受到众多一线教师和教研部门的热捧?它与之前传统的教研培训方式有何本质区别?

李玉平: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从教研员到教研室主任,再到现在的专业研究者,在“被培训者”与“培训者”的转换与循环中,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体验:一般以为“理念”决定“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所以培训课程的结构大多是这样的:背景——现实存在的问题,改革的迫切性;理论——新课程的理论体系、结构等;操作——基于理论的案例、操作办法。

这从表面上看顺理成章,但现实却复杂得多: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它从宏观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众多专家的理论,一下子进入教师头脑中,与原有的“系统”对接时,会经历一个选择、分析、淘汰、嵌入的过程。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

种极端:一种是都“吸收”,于是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最终找不到自己;另一种是索性将自己屏蔽起来,“刀枪不入”。

其实,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漫长的路。大家对“合作学习”都认同,但是合作学习中遇到的以下问题却不一定能处理好: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学生讨论没有深度、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矛盾与冲突增加?这些问题如小草一样不断生长,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另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当这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教师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

微课程则换了一个角度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教师已有的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其行为——所谓“将理论倒过来讲”。

刘静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习不再只是学生的任务,已成为每个人必须终身从事的事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人学习的特点,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性强——成人更需要的是有效的、现实的操作方法;基于已有——嵌入成人已形成的风格或习惯,而不是覆盖,另起一套;选择性强——能有多元的自主选择权,而非强制性的灌输。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微课程显然更适合现在的学习。

微课程的新突破:

《中国教师报》:“将理论倒过来讲”当然是比较理想的做法,但是不是很复杂?

李玉平:单从操作来看,难度并不大,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还以合作学习为例,现在有两个问题:怎么有效互动?怎么体现学习过程?这看起来很复杂,过去常常是请专家办讲座,现在用微课程则不同了,可播放一集《四色笔》,5分钟的学习也许就让教师有了思路。(《四色笔》简介:学生准备黑、绿、蓝三支笔:自己写作业用黑色笔,同伴互相修改使用绿色笔,自己再修改时用蓝色笔,最后教师使用红色笔点评或批改。)

因为字迹颜色不同,所以能看到互动的过程,也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在这个策略的实践过程中,合作理论不知不觉地嵌入了实践。

《中国教师报》:我们总是强调,要想办法让教师脱离“被动”,主动参与教研和培训,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微课程在这方面有什么突破?

李玉平:微课程只是在做一些尝试:

第一,主动嵌入。微课程化整为零,每集虽然只一个小点,但结构完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选择实践。

山东省临沂市实验小学的傅会然老师分享经验时曾这样说:“微课程《心情管理园》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过去我关注孩子能力的发展比较多,看了《心情管理园》后,我开始有意关注孩子的心情。半年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对待不良情绪,情商得到了明显提升,自信心更强了。(《心情管理园》简介:选择“高兴”“孤独”“难过”“愉快”“想打人”等表示情绪的词汇,再准备一些袋子,将这些词分别贴在袋子上,将他们布置到“心情管理园”中,孩子们有什么心情,便将自己的姓名放到什么袋子中,这样教师、同学可以提前关注。)

第二,引领实践。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虽然只有5分钟,但引发的思考并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校把它引入教研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合作学习中,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教研活动,大家提出的多是“奖励分数”“语言激励”“随机发言”等策略,思维局限在教师教的行为改善的层面。这时播放一集微课程《我能不合作吗》,就能给大家一个新的思维视角。于是,大家开始思考除了教师的教,还有同伴的作用、自我的调整等角度。视角宽了,研讨自然会深入。用微课程引领,简单方便,而且信息衰减少。(《我能不合作吗》简介:因为弱者跟不上的问题,教师收到小组组员的信,进而研究4种交流文化——话语霸权、冷嘲热讽、极端集体主义、畏惧害怕,进而研究安全的合作环境。)

微课程创造“5分钟学习”模式: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微”呢?比如说,强调5分钟?

刘静波: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微学习不期而至。微学习由“微”与“学习”两部分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微学习其实就是碎片化学习,一次只学一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李玉平:在这个极速变化的时代,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给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所谓“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

时间“微”——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1>2”的效应;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也正因为此,一些基于微课程的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例会中的微课程——从例会中挤出5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基于微课程的主题研讨会——选择一集微课程,组织主题研究活动;基于微课程的系列教研活动安排——基于微课程,安排系列研讨活动或教师学习;基于微课程的网站学习课程——选择微课程,嵌入学校的网站,教师自主随机学习。多样而简单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学校教师成长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目前,微课程除PPT、视频以外,还有以下方式:微信——160字以内的,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的小策略、小故事等;策略卡与口袋书——将小策略或故事制作成小卡片或小的口袋书,三五分钟便可读完;可汗学院(笔迹课程)——也属网络视频微课程,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一种电子黑板记录讲课者的声音与笔迹,学习者可以听到声音,并能完整地看到学习的笔迹记录,进而开始学习。

创造“右脑学习”的可能: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与当今的诸多网络课程有什么不同?

李玉平:吉林一所希望小学的教学校长评价说:“与常见的网络相比,微课程带来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调动人们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视觉、听觉、想象?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随时随地播放,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微课程。时间上,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网络课程主要以录像为主,多是“画面+声音”——大家一边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录像声音。而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它将录像中说话的声音转换为轻松的音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平静下来;阅读简洁的文字代替听解说,有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不论是集体培训,还是个人自学,你都会看到一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

研究表明,人左右脑的分工是不同的。有人这样比喻:“左脑就像个雄辩家,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又像一个科学家,擅长于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丰富的情感。右脑就像个艺术家,擅长于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不善言辞,但充满激情与创造力,感情丰富、幽默、有人情味。”

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而“左脑人”将被电脑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程在创造一种“右脑学习”的可能——一种富有艺术感的学习。

微课程改变教师的成长方式: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对学校或教师意味着什么?

刘静波: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5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教师爱上了微课程。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李玉平:刘校长的“四化”总结得非常好,微课程正改变着许多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成长方式。学校一般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但写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论文与故事:不论书写还是阅读,教师都更喜欢故事,但现实似乎在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要求教师写论文,背景、意义、价值、理论依据?出发点是好的,但问题是用对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来要求教师,是不是不太现实?

数量与质量:笔记、心得、论文、故事?类别不少,但质量关注不够,缺少引领、点评,更缺少课程化开发,所以故事写了不少,但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

成果与传播:教师的文章中不乏优秀作品,但因为缺少再开发的意识,最终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背后的策略、策略中的`风险、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得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

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基于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尝试进行精细化加工:文章中发现经验——阅读文章,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经验;将经验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等;对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变成微课程。

上面的三步表面上是对文章的精细加工,事实上是对成果的深度反思、梳理,是一种更具价值的研究。以湖北宜昌天问学校的教师为例,他们每周写一篇文章,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章。今年假期,他们开始对自己过去的“每周一得”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寻找真正的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师们经过一个假期的思考和开发,最终形成了“班级文化微课程系列”“学校管理微课程系列”,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微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再举一个读书的例子:吉林希望小学以前鼓励教师读书、写心得体会,后来要求教师研发微课程,将书中作者的策略或好故事用微课程的方式梳理出来。这样一来,教师阅读的数量少了,但是深度却不一样了。比如他们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策略开发成《阅读的策略》《教学的策略》等10集微课程,将雷夫的故事转化为策略,这样大家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这也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

微课程如何嵌入学校现实需要:

《中国教师报》: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确实有其独到的一面,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如何嵌入学校现有的实验项目?

李玉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想创造一种新的模式:不改动学校原有的架构或体系,将微课程嵌入学校发展需要之中,帮助学校把已有的做深做强。

比如“生本教育”遇到了困难,课堂上不知如何落实“生本”,于是推荐一组关于心灵感受的微课程《好学生的苦恼》《逃跑》《我上了老师的当》?

比如推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总完不成教学任务”“知识间缺少建构”的问题,这时推荐微课程《思维导图》《时间管理5招》等。

再比如学校打造书香校园,我们推荐《作者的策略》《思维导图》《风险》《书香自评表》等微课程。

其实,微课程是一种“基于研究的研究”,一旦学校有了浓郁的研究风气,做任何课题都有了方法与渠道,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感觉自己真的out了,尤其是听了黎加厚教授的报告后,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全区的教师会上,非常有幸能聆听到黎教授的报告,这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黎教授报告中讲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颠倒的课堂结构、微课程的制作、美国可汗学院黎教授将理念、技术、资料全方位的向老师们展开,几个小时的讲座不经意间在笑声、掌声中结束了。

带着这一天的收获与激动,利用晚上的时间也制作了一个微课程,并带着这个作业参加了周一的实践活动。这一天的活动更是精彩,黎教授用活动来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带着全场的教师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舞蹈。欢笑声席卷了整个会场,每个教师都感觉做了一次心灵按摩,彼此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在交流展示微课程的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黎教授重点给老师们阐述了设计微课程的十六条建议,以及实践中老师们必须注意的事项。专业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迪,会场上新的想法、好的点子层出不穷,思想的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在享受着微课程带来的变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会将所学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自己能够进步一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4

微课,教学改革中的新产物,以前我觉得微课由于时间太短学生学不了什么。通过这些天网上课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对《微课程设计与应用》这一课程的学习感触很深,通过多次的学习,使我对微课程设计与应用有了更多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它可以分: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必须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5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6

近日,受学校的委派,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参加第五期全国中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反转课堂教学实践高级研修班。"翻转课堂"——这种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既定的思维方势。"翻转课堂"是什么,如何"翻转",通过这次的学习,经过一番搜索查阅,本人对"翻转课堂"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定义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测试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协作、完成作业及个性化指导,学生形成新知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但"翻转课堂"却几乎把传统教学翻转了过来,构建了学生晚上在家依据教师制作的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完成几个有针对性的测试;上课时师生互动交流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要求。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或者叫反转。既改变了学习的顺序,又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实现学习的可复制性。老师不在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成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教练。

二、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通过聆听学习胡教授的讲座,开始录制微课之前得做好以下几点:

1、绘制知识地图。对即将进行翻转课堂制作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2、列出知识清单。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

3、制定设计方案。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来制定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内容,分配视频时间等等。个人认为微课中应只讲重点、不讲难点,将难点留到课堂上让学生交流探讨,更能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确定录制形式。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5、组织课堂活动。课程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创建内容,通过探究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

三、"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翻转课堂以"学习情况研究、学习资源前置、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辅导以及总结性提升"作为课堂推进的模式,为我们重构了教学的基本流程,他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改变,既让我们疑惑顿生,也让我们眼界大开。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精心安排教学环境和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不是推翻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教师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有针对的进行问题或学困生辅导。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者的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4、学习后,对自己的几点反思

一是把导学案落实到位,每个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完成导学案的练习题,培养整体班级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是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可以让部分学生通过不断的自学,一直往前赶超,然后通过课堂的讲解不断自我完善。三是带动后进生。每周抓一两个学科的最差生,通过课堂一些基础题的不断点名,并给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

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些传统式教育形式正在逐渐地被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翻转课堂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当然,要把他很快转化为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行为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翻转课堂"。

推荐第6篇: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

为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我和申玉虹老师很荣幸参加了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协办“微课设计及制作培训”,培训时间为20xx年7月14日至7月18日,历时5天。收获很大,受益多多,现总结如下:

这次培训分为两大模块:一是基础理论课程讲座,二是技术实践课。在几个专家的基础理论课讲座中,我了解到了信息化基础理论、未来课堂、微课的设计流程、类型以及发展等。使我对微课程的制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为我们更好的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在技术实践课的学习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做出一个微课录制需要的PPT,以及PPT中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技巧。如何利用Camtasia studio进行视频和音频录制,如何利用edius进行视音频的编辑,如何利用After Effects进行微课片头制作。我们小组的成员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从微课案例内容的选择到课程设计,素材准备与提取到编辑、制作、剪辑、合成。针对微课程录制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引领;参训学员按要求、分步骤进行实践操作,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并进行反复地交流探讨,直到弄懂、掌握为止。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我们小组录制了一节“箍筋绑扎”的微课作品。在微课作品汇报展示中,我们小组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在观看其他小组的微课作品中我感觉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听取专家的建议中我归纳了微课录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5-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 、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

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此次培训,学员们很好地掌握了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要领,都能独立完成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任务,并能承担本校的培训任务,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促进了我校的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工作的发展。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

通过对于微课的学习和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1.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因为微课时间十分简短,在10分钟以内,并且主题明确,只有一个,可以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不易分神。

3.互联网发展是大趋势,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网上学习、手机学习或许会成为日后的主流学习方式,而微课正是适应了这种改革趋势,走在发展前沿。

4.微课程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自定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安排学习内容,自己搜索,自主检测,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5.微课时间的简短催促和鼓励教学者在设计和呈现微课时学会简洁。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3

我带着好奇与迷惑的心态,对微课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感受颇深,提升我对微课程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了“微课”程功能特点。

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

2、解决问题、有独到的优势。

由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4

20xx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市教科研人员“微课程”培训,聆听了黎加厚教授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整体设计》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

一、培训形式新颖,印象深刻

培训课程安排科学、紧凑、合理,它不同于传统的说教式、经验传授式培训,也区别于普通的录像播放、案例演示型的网络课程。整个学习过程,学员们五—六人分组而坐,时而观看视频、时而倾听讲解、时而小组讨论,还要合作完成相关作业。两天的培训紧张又充实,充分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快速变化的`世界,催促教育方式的改变

你知道吗?20xx年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接近1百万亿亿,这超过了人类过去五千年信息的总和。

你知道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当大学生学习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过时。

你知道吗?20xx年最需求的10种工作岗位在20xx年还根本不存在。

年青一代急需掌握全球化经济时代新技能,作为教师,有三种技能必须教给学生:

1.我们需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2.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全球交流。

3.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自我导向学习。

黎教授用了一个简短的PPT《你知道吗?》向老师们展示了我们所身处的快速变化的世界,以及我们不得不随之改变的教育方式。

三、翻转课堂,你准备好了吗?

1、对于“翻转课堂”的启迪

(1)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过去是学生在课堂上齐步走,学习新知识;课后自主学,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颠倒教室则是课前自主学,课堂中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2)翻转教师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事实上,目前教师里依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很难落到实处。而颠倒教师做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

(3)翻转教师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传统教室里,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是接收者,学生总体上是被动地学习。而在颠倒教室里,学生是主动的自主学习,教师是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2、微课程设计--21世纪教师技能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微课程制作的建议:时刻注意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有提示性的信息;微课程是整体教学中的一个元素,注意整体的设计;有恰当的提问;结束时,有一个总结;用字幕的方式做适当的补充;让孩子养成在学习单的指导下看视频的习惯;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与相关的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开始一门课程时,清楚地告诉学生课程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让学生了解主讲老师的信息,激起对老师的好感;借鉴可汗学院的教学方法、理念、策略;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

3、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转变

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是:辅导员、助学者、引导者、帮助者;

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1)微课程设计;

(2)学习单设计;

(3)根据学习反馈实时调整教学;

(4)课堂教学组织技巧

翻转课堂中学生角色是:主动学习者、自我导向学习;遇到学习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无错误积累;学生是基于理解的学习。

4、翻转课堂需要学习分析系统的支持

学习分析系统:实时反馈学生信息,清晰呈现全体学生的学习地图,帮助教师为学生度身定制教学。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5

20xx年5月30日在安县教师进修校举办了“中小学教师为课程培训”,由绵阳市电教馆老师景吉星为我们讲解什么是微课程,以及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有一些体会如下: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用于教师学习与培训。"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字数在300之间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

二、微课程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微课程"起点很低,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简单易学。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三、个人见解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利用网络来互相探讨教育教学也极为普遍。网上也有很多的课堂教学视频,但大多数是完整的一整节课,40多分钟的在线视频,要从头慢慢看,而往往我们只是需要借鉴其中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这样无疑是对时间和资源的一种浪费。然而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让学生能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进行学习。微课程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产物,最终将创造一个新的学习潮流。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6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习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7

开学之初,在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初识微课程,带着好奇与迷惑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并且通过我们班级组织的团日活动“青春教师梦,微课展翅飞”,我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习,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习,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习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个人最喜欢微课程的短小且有针对性的特点,这对学生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另外,我们注意到微课是没有学生上课的情况下录制的,但录制的过程中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

微课程有一个简单的开始,但有不简单的未来。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8

8月上旬,我有幸去襄阳电教馆参加了微课培训,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他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胡铁生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当天下午我们还去了天容中学听了一节微课讲授课,课后,我市教师和做课老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习了如何制作微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在天荣中学听完方莹老师的课后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习,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习吗?在与王莹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方莹老师平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习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习,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习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习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9

最近,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两次微课程的学习,《思维导图》和《读书策略》,通过学习,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感觉用思维导图上数学课,耳目一新。它不仅能将各种零散的知识整理出对应的关键词,抓住重点,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清晰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还能清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不需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记住一幅图画比记住一长段文字快得多!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智能。使学习充满趣味。 总体感觉:好玩、有用、又帮助理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对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和启迪。众所周知,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因自身一直从事数学教学,虽熟知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其具体的方式方法的指导,知道的就微乎其微了。通过短暂的微课程学习,使我知道了如大人给予有效的好书指导、并通过图书室、开展读书会、观赏原著电影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0

本学期的教师培训报了为期六天的微课程制作培训。老师把参加的学员分为几个小组,大家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分别完成了组内作品和个人作品,两个作品都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微课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课型。这次培训,收益良多!首先,通过接触“微课程”明白了:微课程是由文字、音乐、图画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其次,此次培训,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训老师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 15-30 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 1-3 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从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的分类、微课程的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微课程,真正让我们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老师的微课程专题,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有思考,很能启发老师们的思维。微课程从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高效解决,不泛化,不拖沓。在素质教育条件下,尤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当然,微课程的制作是一种很费脑筋,很需要遵循科学和规律的。这也启示我们,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随意,必须严谨、认真、科学。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多动脑,多制作像这些有效的微课程集,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提升。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 web 2.0 时代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推荐第7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学习心得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学习心得

北街小学 王 芳

寒假中,我认真拜读金陵老师的《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一书,并参加了“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培训, 接触到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的理念。通过读书和看视频,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有了浅显的认识:它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适合现在教学的新教学法。

金陵老师学术造诣深厚,是国内对翻转课堂研究集大成者,是微课程教学法的创始人。金老师的著作中处处体现出他前沿性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性的思维观念,这本书在全国指导教学研究、观察实验校教改成果的心得结晶。他指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翻转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这是翻转了教学结构,而教学流程并未翻转,与传统教学一样,学习知识为第一流程,内化知识为第二流程。所以,教学流程并未翻转。

在著作下篇《微课程教学法的原理与实务》中,金老师的一个观点解除了我进行翻转课堂研究的一个困惑,就是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的问题。金老师指出:一是既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那么传统的课后作业就不用再布置了,因为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二次检测的,这样来讲,学生的作业量并没有增加;二是要辩证地看待“负担”,你布置的学习材料有足够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学生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是负担了。

微课程教学法实务重在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这也是我的课题研究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所在,理念是更新了,目标也明确了,想要去实践却不知如何下手,金老师提出的微课程教学法及其模型还有“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谓指路明灯,给了我实践的参照和指引。

金老师将微课程教学法模型分为三大模块,第一大模块是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第二大模块是录制配套教学微视频,第三大模块是课堂教学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老师和学生到底在翻转之后的课堂上干什么?金老师指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检测、作业、研讨、展示、质疑和阐释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检测、作业、静观、倾听、问题引导来深度拓展、教学相长。金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创新的“四步法”,即“检测自主学习成效——作业(进阶)——协作探究(含疑难问题探究)——展示、质疑、阐释”。其中,金老师重点谈到了展示是高效内化的策略,“展示”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成功的展示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极力追求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为了改进自己的工作,打算追踪解决某个小问题时,教师首先要确定一个小课题,再将课题付之于行动研究,提出小策略,看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微课程研究要求教师在“课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开展研究。

我期望能够运用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融合,有效的推进我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为解放更多的老师和学生而做出贡献。

推荐第8篇: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4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习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二:微课学习心得体会(706字)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三:微课学习心得体会(908字)

这次的网络研修学习,和以往不同,大家都在看微课,那微课是什么呢?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

什么是微课,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对于微课的录制我觉得还有些难度,以后会继续努力学习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课余时间真的要好好的充电,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将来要学的还很多。

微课程的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非常强。即使偏远的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可以说是“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四:微课学习心得体会(604字)

最近,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两次微课程的学习,《思维导图》和《读书策略》,通过学习,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感觉用思维导图上数学课,耳目一新。它不仅能将各种零散的知识整理出对应的关键词,抓住重点,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清晰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还能清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不需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记住一幅图画比记住一长段文字快得多!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智能。使学习充满趣味。

总体感觉:好玩、有用、又帮助理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次,对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和启迪。众所周知,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因自身一直从事数学教学,虽熟知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其具体的方式方法的指导,知道的就微乎其微了。通过短暂的微课程学习,使我知道了如大人给予有效的好书指导、并通过图书室、开展读书会、观赏原著电影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微课程心得体会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些“微信”“微博”“微型”等一些小、精、尖的这些高科技手段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同时也在思考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庞大而繁杂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一节课40分钟,学生一会儿学习字词句段篇,一会儿训练学生听说读背书,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匆匆地赶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匆匆地学习,唯恐记不住要学习的知识。师生皆是“匆匆”,“再匆匆”,特别是一些重点或者难点的知识,老师也大多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在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切身的体会,没有实践操作的情况下,也是一知半解或者糊里糊涂。等到真枪实干——考试或者自己做题,那就是猴子看戏——干瞪眼。老师也是着急上火:明明是讲过的题,都做不出来,这帮学生真是让我失望。这是怎么学的?听着老师的“教导”,学生也是后悔不已。小学语文课哪出现了问题?

我思考着首先就是目标太大,知识点太多,这也想抓那也想抓,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抓来抓去抓瞎了,学生听得天花乱坠,下课想起一头雾水。

其次就是对于一些学生模糊的或者错误的知识,没有颠覆性的或者彻底的改变,学生依然停留在原有的认知水平。

再次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就是有机会也被一些爱表现的个别学生占领,大多中下等学生只能是旁观者。

怎么改变现有的状况呢?

第一 制定学习目标要小而准。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都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单元目标、学情而定,如低年级这节课就是识记生字,那就集中火力识字,其余的都可以省略。中年级就是学习总分结构的段落,就结合教材的实际让学生认识它、了解它并会运用它。

第二 教学流程科学而有艺术性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遵循由易到难,又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新奇的境界,让他们“挑一挑能摘到桃子”。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或者高效的。

第三 教学形式由师生变成“师生”“生生”的关系。既要重视老师的教,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合作在班级授课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不能一对一的进行的教学活动,小组可以充当监督、反馈、纠错、互助等任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促进了学习,增进了友谊,激发了灵感,培养了合作意识。

第四 强化实践的机会。现在大多课堂都是纸上谈兵,看似举手一片,呼声不断,实际真正能学懂得寥寥无几,随声附和的居多。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增加实践的机会。“好记性还不如烂笔头呢”“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促进思考,提升水平。

小学语文的微课程关注学习的对象——学生。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与成长。

小学语文微课程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真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解决。

小学语文的微课程关注学习的效果,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课堂。

推荐第10篇: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1

最近,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两次微课程的学习,《思维导图》和《读书策略》,通过学习,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感觉用思维导图上数学课,耳目一新。它不仅能将各种零散的知识整理出对应的关键词,抓住重点,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清晰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还能清晰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不需被动地去设法记下每句话和阅读一串串长长的句子,而是积极地对关键字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记住一幅图画比记住一长段文字快得多!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智能。使学习充满趣味。

其次,对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和启迪。众所周知,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因自身一直从事数学教学,虽熟知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其具体的方式方法的指导,知道的就微乎其微了。

通过短暂的微课程学习,使我知道了如大人给予有效的好书指导、并通过图书室、开展读书会、观赏原著电影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2

暑假里,读了《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一书,我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适合现在教学的新教学法。我真切地感受“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新的理念清晰地冲击着我的视野,微课程研究真的是一种学习的新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翻转课堂我理解的是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通过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与小组同学互动,启动孩子们思考与讨论所学,结果孩子们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以往传统教学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课堂上;但往往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以前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来应用于师生互动、孩子们互动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的传授了。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尤其是不擅长问题引导。老师常常习惯主宰课堂,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学不会似的,教师往往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去取代生生互动,使协作探究流于形式。当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去引导学生“质疑—阐释”,而是忙于指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书中有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

这次的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更便捷和容易,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吸收内化”,也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里。课堂上,孩子们之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使学习正确率增加一倍。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放在教室外,那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容易因没有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习动机和成就感。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孩子们在家里借助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进行学习,课堂成了孩子们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地方。以往传统的课堂,孩子们先在课上学习知识,再在课下巩固、消化知识。由于有的学生课下偷懒,没能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导致了困惑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了学困生。而翻转课堂的好处就在于教师利用微视频来传授知识,帮助孩子们学习。微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倒退、重复、快进,适合孩子们个性化学习。以前,我们认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而翻转课堂则打破了这种说法。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要在孩子们学习之前完成。老师要做出适合孩子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孩子们学习的微视频。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

微课程教学法就是意味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课上将不能演教案,而应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指导者。课堂上,除了课前检测外,教师还应设计进阶作业,让学生思考,协作探究,进行展示质疑,还要进行相应的评价。而这种课堂模式也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正不断摸索、尝试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微视频的使用,配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不仅会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还会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当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懂得合作交流,孩子们的潜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掘。

所以,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实现“转型”,关键在于教师“挑战自我”。我认为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3

4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习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习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4

本期本组的组内研究课从第五周开始到第九周已圆满结束。本次的研究课活动有如下特点:

1、组内教师都能认真对待

组内教师人人课前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能认真钻研教材、教艺,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结合本班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上,大家能将学习的新课程的理念,洋思的经验,结合本期本组的微型课题研究来组织教学,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变。另外,大家都能尽量调好课,去听课,课后积极参与评课,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2、能体现本组的微型课题的研究

培养学习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能相机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如生字的掌握,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学生提出的疑问等,教师能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教学的针对性强。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们能站在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大胆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保持良好坐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的习惯,边读边思边勾画批注的习惯等的培养。

4、学洋思,见行动

能努力将洋思的经验——“先学后教”,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如当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有关语句来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教师在其中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真正的是教师进课堂是组织学生学,而不在是去讲。教学过程完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自得的过程。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5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6

9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微课程设计制作培训,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杜龙辉教授《生成性资源—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制作》的报告。杜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幽默风趣的话语,精彩的案例,伴随着不时传来的阵阵掌声,让教师们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关于“微课”,在学习之前对于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个概念。我主观的从字面意思理解为:简短的视频课。学习之后我对微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1、知道了什么是微课?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2、明白了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短”即视频长度短,一般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5分钟左右最好;“小”即主题小;“精”即设计、制作、讲解要精良,不要啰啰嗦嗦的;“悍”即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3、微课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弊端,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程度好的可能看一遍就已经掌握了,就不需要再浪费时间了,可以把时间用到学习其他内容上;程度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直到自己掌握为止。这样就使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步调学习并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

4、了解了微课的几种制作方法: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智能笔或专用软件录制,也可以在录播教室录制或专业演播室制作等等录制方法。其中比较常用、容易操作的微课制作方法有三种:PPT式微课、讲课式微课、情景剧式微课。

这次培训,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理念的冲击,真正领会到了微课程“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7

在没有继续教育之前,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老师,对于微课是陌生的,更没有运用过,而通过这次远程教育的培训,我学习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虽然有的课第一次没有听懂,或者不熟悉,就一遍一遍地再听,最终还是弄明白了,特别这些微课的学习,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了解微课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指的是时间在10分钟之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要过多过杂。

这对于我们经常在一线的老师,确实是一个挑战,因为平时一节课都是四十钟,而且内容也很多,只需要把重点的讲清楚就行了,没有设计过一个知识点的小课程。

而微课程恰恰把课本中的那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做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质量。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且创意丰富,让人看一遍就能记忆深刻,这对于小学生注意力短,上课爱分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二:熟悉微课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微课程是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转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微课程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做到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有“短、小、精“的特点,让学生能够花最小的时间学到相关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学习,让学生有效增加学习的机会,满足学习的需求,最大限度的自主学习,用移动学习终端随时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它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有机结合,连续统一,激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方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个性需要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自主方式。

三:尝试微课

经过多次地看视频,自己也想尝试一下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哪怕是失败的,那样也可以总结教训,为下一次的尝试提供一些经验。

我首先: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习、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

a、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b、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c、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d、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制作是我这次行动的难点,因为以前大多只是简单的PPT课件,而这次制作过程中,如:标注关键字,用图形符号……都不怎么会,所以仅仅是一个制作就费大劲,然后时间也不是很准确,把握也不好。

虽然这次尝试并不理想,但是我仍然很高兴,因为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学习了新的知识,接受了新的能力,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一遍一遍地努力,也会做得更好,因为微课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而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感受到了微课程的精彩,看到了微课程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学习新的科学技术,让这些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8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最近的网上学习,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的微课设计学习,就是对我的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通过对于微课的学习和体验,我认为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1、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无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习时间充足,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因为微课时间十分简短,在10分钟以内,并且主题明确,只有一个,可以使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不易分神。

3、互联网发展是大趋势,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网上学习、手机学习或许会成为日后的主流学习方式,而微课正是适应了这种改革趋势,走在发展前沿。

4、微课程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们可以自定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安排学习内容,自己搜索,自主检测,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元认知能力。

5、微课时间的简短催促和鼓励教学者在设计和呈现微课时学会简洁。

总之:通过最近的不断学习,自己的收获非常丰富,再接下去的学习中一定会再接再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成绩。

第11篇: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3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1

微课,教学改革中的新产物,以前我觉得微课由于时间太短学生学不了什么。通过这些天网上课程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其中对《微课程设计与应用》这一课程的学习感触很深,通过多次的学习,使我对微课程设计与应用有了更多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它可以分: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必须心中有学生,根据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2

目前,微课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通过这次学习和体验,对微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有很多重要意义:

一、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学习(microlearning)区别于微课程,微学习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微内容(microcontent)微课程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二、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微课的 “微资源构成”认识与实践阶段

(二)微课的 “微教学活动”认识与实践阶段

(三)微课的“微网络课程”认识阶段

三、微课的制作

(1)硬件准备 : 电脑 (内置摄像头和话筒笔记本电脑最好)、摄像头、话筒。

(2)软件准备 : 制作一个精美的PPT课件 ; 下载并安装一个录屏软件 (主要讲解 Camtasia Studio 6)。

2、打开Camtasia Studio 6软件开始准备录制。

第一步: 打开录屏软件界面。 在界面中找到 “录制屏幕” 按钮。 第二步: 点击 “录制屏幕” 按钮打开界面, 这个步骤中操作的要点是:

(1) 打开最小化在任务栏的PPT课件并播放, 在弹出的界面中用 “选择区” 去调整录屏大小刚好为PPT课件显示大小, 这样可以避免后期制作时再去调整屏幕大小。

(2)点击软件上的 “camera” 按钮使摄像头处于打开状态, 并调整屏幕中自己头像在画面的合适位置。

(3) 点击软件上的“Audio” 按钮 , 测试声音是否正常 , 并调整音量滑块条到95%左右最佳 , 目的是降低录音时产生较大的噪音 。

(4)以上调整好后, 点软件上 “REC” 开始录制按钮, 当出现倒数数字3、2、1后便可开始录制了。

实践经验: 录制过程要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和一个合适的背景, 录音时尽量不要太靠近话筒, 这样可以避免噪音和扑话筒现象。 微课录制尽量一气合成, 但在录制过程如果出现错误, 需要重复一次出错的地方, 以便后期制作更好剪辑。

3、录制结束。

方法一是当微课讲解完毕后 , 快速按下快捷键 “F10” 结束, 在弹出的界面可以预览刚才录制好的微课。 再点 “Save” 按键保存文件。

方法二是先关闭PPT课件,然后按下软件界面上的 “Stop” 按键结束, 再点 “Save” 按键保存文件。实践经验: 在这两种方法中, 前一种方法更优, 因为后一种方法把关闭PPT课件以及点 “Stop” 按键也被录制下来,这样在后期制作时要修剪, 对于老师来说在后期制作时更麻烦, 有时可能处理不好。

四、微课的后期制作

1、导入文件: 打开录屏软件界面, 选择左边 “添加” 栏里面的 “导入媒体”, 导入刚保存好的微课视频文件, 这时导入的文件出现在 “剪辑箱” 里以图像的形式显示。

2、把文件添加到时间轴上 : 选择 “剪辑箱” 里的图像文件, 然后点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菜单条中选择 “添加到时间轴”,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以默认设置确定即可。 这时文件被添加到时间轴上分别显示为 “视频1” “变焦” “画中画”“画中画音频”。

3、调整视频大小: 这一步骤关键是调整 “变焦” 轴, 在“变焦” 轴有许多小点 , 将最前面的小点拖到到时间轴最前面双击, 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 “变焦属性面板”, 只要拖动鼠标调整好视频显示的区域大小, 点完成即可。 后面的”变焦点” 用键盘上的 “” 删除即可, 这样后面的视频显示区域就和最前面的一样大小, 不会出现预演时显示的区域大小不同了。

4、画中画的调整: 双击画中画时间轴, 这时界面左上角会出现 “修改画中画” 面板, 可以调整画中画在视频1中的大小和位置。

5、视频前后需要剪辑则方法为 : 将时间轴上的滑块条拖动到相应位置, 然后点击界面上剪辑按钮, 这时视频将分为两段, 选中不需要的那段, 按键盘上的 “” 删除。

6、以上步骤都完成后, 在右边的 “预览” 面板中预览没问题后便可生成视频。

实践经验: 若生成的视频文件比上传网络的要求偏大时, 我们可以用格式工厂软件压缩处理。 上传到网上的封面图片可以先打开PPT课件封面, 然后用QQ截图或屏幕捕捉软件处理。

总之,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它是在 web 2、0 时代随着新技术(主要是无线宽带技术、网络视频技术等)和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的普及)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泛在学习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微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3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感觉自己真的out了,尤其是听了黎加厚教授的报告后,更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次全区的教师会上,非常有幸能聆听到黎教授的报告,这就是一次头脑风暴。它能更好的让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黎教授报告中讲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进行,而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则在教室外。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如果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环境颠倒过来,学习的有效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颠倒的课堂结构、微课程的制作、美国可汗学院黎教授将理念、技术、资料全方位的向老师们展开,几个小时的讲座不经意间在笑声、掌声中结束了。

带着这一天的收获与激动,利用晚上的时间也制作了一个微课程,并带着这个作业参加了周一的实践活动。这一天的活动更是精彩,黎教授用活动来激发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带着全场的教师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舞蹈。欢笑声席卷了整个会场,每个教师都感觉做了一次心灵按摩,彼此的距离一下拉近了。在交流展示微课程的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黎教授重点给老师们阐述了设计微课程的十六条建议,以及实践中老师们必须注意的事项。专业的报告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的启迪,会场上新的想法、好的点子层出不穷,思想的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们在享受着微课程带来的变化。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会将所学的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自己能够进步一点。

第12篇:微课程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程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微视频为主要学习载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其精髓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对话教学的简单化、浅表化等问题。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方法;阅读教学

在当今信息时代,微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提供了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的权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微课程教学法的内涵

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微视频为主要学习载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1],其中的微视频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等)、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具有短小精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等特点。

微课程教学法的精髓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意义。它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二、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李海林认为:“目前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进入高原期,语文课程改革方案停留在理念层次上,还没有一个操作性的方案,新的实践体系和结构尚未成形。”[2]就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虽然注重了对话,但对话存在简单化、浅表化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启迪心智、陶冶性灵的“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为考试服务的快餐式的、浅层次的“扫读教学课”,教学过程基本上是通过教师的明示或暗示,让学生学会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文中的相关信息,课堂上充斥的常是一些浅层次的“技术性”强的问题,学生缺乏真正的阅读体验;二是脱离文本,把需要细细品味的阅读课变成了泛泛而谈的“话题课”,课文成了跳板,课堂基本上是围绕“外在的言说对象”展开;三是过于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忽略了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使“对话”流于表面,出现了关注“温度”、忽视“深度”的现象。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停留在浅层学习的状态,徒有表面的热闹而缺少内在的深度。及时地解决这一问题,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深度学习,将有效地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真正培养具有时代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的学生。微课程教学法正是在这一点上有其独到之处。

三、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老舍《想北平》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尝试运用了微课程教学法。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想北平》,通篇写的是对北平的思念与眷念,处处闪耀着爱,时时流淌出真情。笔者的教学设计思路是:课前引领学生结合微视频《老舍的文学地图》进行预习,熟悉文本内容,并检查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课堂上带领学生充分品读,按文本的行文顺序进行鉴赏。

根据学情,笔者设计以歌曲《念故乡》导入教学,导入语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人们对故乡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特殊情感;每当听到这首凄美、幽远的《念故乡》时,总让人想起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故乡是生命的脐带,更是精神的归宿,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故乡,陪着老舍先生想北平吧。

导入后,依次抛出如下问题:

【问题1】你认为作家心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探究两相对比的结果,主动投入散文鉴赏的发现过程,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问题2】老舍真爱北平,却为什么连续四次说“没办法,说不出呢”?这个爱真的说不出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合理地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同时,突出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眷念,也为下文过渡到“落泪”描写埋下伏笔。

【问题3】假设你的故乡也是北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哪些景象?若你也客居他乡,会落泪吗?

设计意图: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拓展思维空间,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在此基础上,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带着感情进行品读,然后,进行讨论探究。

【问题4】“真想念北平啊”有什么深意?作者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品读文本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语文学习需要的鉴赏方法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总结环节,首先设计如下总结语: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乡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假设若干年后,大家身在大洋那头万里之外的异国,或者处在秋雨笼罩的寓所之中的他乡,请想一想故乡,那时她会变得更加美丽。

接着,让学生齐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送给学生一句话:“故土之思,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最后,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借助微信、博客、QQ空间等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交流。

这一教学设计,以“爱”贯穿始终,而课前微视频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语文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进行教学后,学生反映:“喜欢微视频将文字直观化的方式,喜欢自己上网寻资料的方式,喜欢老师以此介绍更多优秀书籍、影视作品的方式,喜欢课堂外还能聊QQ、聊微信的方式,觉得学习热情有了,学习劲头足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微课程是方法更是资源,教师须合理有效地整合微课程和学生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并始终围绕文本,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组织教学。总之,微课程教学法为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自由度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是教师结合改革实践进行理性思考、提高专业素养并不断发挥创造性的空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6-51.

[2] 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语文建设,2006(3):7.

[3]何克抗.微课程是教学模式的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4(3):3-9.

(责任编辑:方龙云)

第13篇: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的学习心得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学习心得

金陵老师学术造诣深厚,是国内对翻转课堂研究集大成者,是微课程教学法的创始人,他2014年开始在全国宣讲《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2013年12月完成微课程教学法体系建构),足迹遍布北京、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基层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普遍反映‚接地气‛。

在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英语数字化教学系列高端研修班‘翻转课堂’专题‛培训(北京)上, 金老师从生活中人们喜欢吃散养鸡下的蛋和野生文蛤谈起,呼吁释放学生的天性,倡导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引起大家的共鸣。他的讲座共分三大部分,一是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二是微课程教学法原理;三是微课程教学法实务。

在第一部分中他指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传统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翻转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这是翻转了教学结构,而教学流程并未翻转,与传统教学一样,学习知识为第一流程,内化知识为第二流程。所以,教学流程并未翻转。

金老师指出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先放视频再检测这样的做法也不叫翻转课堂,因为这不过是把老师的在课堂上讲换成了在视频中讲。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可快可慢,可以重复、暂停、倒退,在课堂上则不行,所以不存在‚课内翻转‛,家校翻转才是常态。

在第二部分微课程教学法原理中,金老师的一个观点解除了我进行翻转课堂研究的一个顾虑,就是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的问题。金老师指出,一是既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那么传统的课后作业就不用再布置了,因为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二次检测的,这样来讲,学生的作业量并没有增加;二是要辩证地看待‚负担‛,你布置的学习材料有足够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学生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是负担了。

我们正在推进‚微课‛工程,身边很多老师对‚微课‛和‚微课程‛还不太理解,以为‚微课‛就是‚微课程‛,就是制作微视频而已。金老师通过图示,清楚地指明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关系。‚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因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两者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可等同。

第三部分微课程教学法实务,重在指导我们如何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这也是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所在,理念是更新了,目标也明确了,想要去实践却不知如何下手,金老师提出的微课程教学法及其模型还有‚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可谓指路明灯,给了我们实践的参照和指引。

金老师将微课程教学法模型分为三大模块,第一大模块是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第二大模块是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大模块是课堂教学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老师和学生到底在翻转之后的课堂上干什么?我以前一直心中没数,金老师指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检测、作业、研讨、展示、质疑和阐释来内化知识、拓展能力;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检测、作业、静观、倾听、问题引导来深度拓展、教学相长。金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创新的‚四步法‛,即‚检测自主学习成效——作业(进阶)——协作探究(含疑难问题探究)——展示、质疑、阐释‛。其中,金老师重点谈到了展示是高效内化的策略,‚展示‛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成功的展示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极力追求的。因此,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展示,并且成功展示的话,他肯定就会爱上英语,他的英语成绩必定优秀。由此,我也想到了以前看到的一些特级教师的介绍,有的老师让学生轮流在每节英语课开始的时候做汇报,轮到的学生课前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在上课的时候能向大家成功地汇报,这同样也是为了体验成就感。 在讲到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时候,金老师现场点评了山东一位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自主学习的形式这一块,金老师特别欣赏这位老师建议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概括本课所学内容的做法,因为思维导图是高阶思维训练的工具,这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金老师还向老师们介绍了微课的多种制作方法,他指出,没有哪一种方法是绝对高级或者低级的,一切应从实际出发,哪一种最有效就用哪一种。

在讲座的最后,金老师诙谐地说,经过一些翻转课堂实验学校的实践证明,翻转课堂能够培养创新人才,不再‚山寨‛,而且还‚顺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他列举了江苏省昆山培本实验小学、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等实验学校的一些实验数据,用真实的数字号召老师们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发展学生阅读理解、抽象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我们有理由踏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征途,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不断改善应试教育,并最终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14篇:微课程

一、松江区三月份微课竞赛活动介绍

1、微课微信的关注:公众账号是 weike-weike

2、网站的介绍:

二、微课培训

1、什么是微课程。

2、课的含义介绍。

3、哪些不属于微课程

三、微课程制作介绍

1、手机拍摄:协助修改软件有QQ影音、迅雷看看、格式工厂

(1)需要的工具:支架、桌面,一部完好有摄影功能的手机,胶带。

(2)拍摄要求:屏幕和定位框一定要对准,调试好再拍摄。

2、软件制作:camtasia studio 汉化版、数码大师

3、PPT制作:做好PPT,用屏幕录播软件录制成视频,再转码成所需的格式(屏幕录播软件请百度)

四、网站介绍:

1、可汗学堂

2、网易课堂

五、幼儿园微课素材介绍

1、生活类、学习类、建构类、

2、其他:安全、国旗下讲话之类。

/weike

第15篇:微课程

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微课程是一种简单的易于大众接受的教学方式,于细微处见功底,见微而知著。微课程是浓缩的课堂,是最精彩瞬间的集合,是课堂浓缩的精华,是课堂上的闪光点,值得尝试。将微课程有效地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学生可借助微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常常觉得自己的课堂不够生动。我就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是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经过自己的摸索与思考,或许微课程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不妨看个有关的例子:

我在《看云识天气》中以“卷积云”与“积雨云”为教学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制作了“微视频”,制定了“学习单”,在上课的过程中借助精心制作的微视频,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好的自学。翻转的课堂中则颠覆了以前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此时的课堂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是他们交流课前学习的舞台,课堂为他们打开了求疑解答的大门,课堂成了他们拓展思维的空间……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达成自我的目标;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发展的航标。而教师也真正成为了一名组织者、指导者。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学习卓有成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思维的空间得到了拓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孩子们眼里,这个课堂是活跃的、不受拘束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在趣味活动中、在小组合作中拓展了知识。孩子们还认为课堂里的小组学习使他们的学习更有效,小组的交流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帮助,事半功倍。全新的理念,清晰的指导,有效的学习,无限的拓展,让我们的孩子在知识中徜徉。

那什么是微课程呢?微课程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程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微课程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呢?

1.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微课程是以某一学习主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相关活动,所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更重要的是将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将人为孤立起来的知识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源泉中,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群落。微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教学材料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设计的活动一般和现实相关,不只是让学生提取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也丰富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教学的教育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微课程中,教师总是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微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究。事实上,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控制和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在上述的两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k,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它对学生日后的探究性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寻找或构建支架支持其学习。

3.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移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学习者才是移动学习的主体,对移动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件是E-learning系统中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在线浏览服务器上的网络课件,从而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微课程以知识点为核心,课程资源中可以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资源形式。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运用,我觉得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制作微课就是一个微研究的过程。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非常简单实用,能解决语文教师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人人可以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爱做。微课制作,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促进语文教师的成长。微课适合语文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是教学知识积累、共享和交流最好的形式之一。合理使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语文教师知识管理,既可促进语文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语文教师录制的微课可以课前展示,也可以提供给学生课后学习,进而减少语文教师课后辅导学生的工作量。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制作的,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对于没有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可通 在短短的日子里,全校教师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开发学科的“微视频”,让我们的课堂翻转起来。——“微课程”走近我们语文老师,它就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充满魔力、活力和动力的窗户,让所有老师看到了一个新颖的教学世界和教学境界。原来,语文还可以这么教!语文还可以这么学!随着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将课堂中很重要的内容,利用微课程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以说,既然我们语文教师是作为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职责是教书育人,那就让我们发挥“微课程”的作用,造就有效的教与学。

第16篇:微课程

刚接触微课程,是既好奇又疑惑。微课程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时间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利用好微课程,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对于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并吸引学生的注意。

第17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上)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首先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加以梳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课型的基本教学方法,明确不同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通过观察实际教学中教法应用案例,学会根据问题鉴定与解决教法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能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提出自我教学能力的成长要求。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梳理:

信息的基本特征:传递性,时效性,累积性,共享性,可加工性,依附性。 度量方法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的分类:按表现形态不同,信息技术可分为硬技术与软技术,按工作流程中基本环节的不同,可分为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按技术的功能层次不同,可将信息技术体系分为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支撑层次的信息技术,主体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

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过程和目的、信息获取的方法。 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的概念、过程与类型:

信息加工通常是指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应用需求对其进行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研究、整理、编制和存储等处理的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我们需要的有用的信息。信息加工的过程:根据信息类型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存储。计算机信息加工归纳为四种类型: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针对具体问题编制专门的程序实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基于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的技术表达方法:我们要能够根据不同的媒体类型需要、不同表达需求,选择相应的信息加工技术。

信息表达的目的:发布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接受并理解,采用合适的信息表达方式,规范信息表达技术,使我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基础,应引导学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其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比较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信息表达的规范化是指一种公共的约定或必须遵守的标准,如语言规范、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信息表达的规范化就是指表达信息时要遵照一定的标准,以利于信息的交流。

信息管理:信息资源是指可供利用并产生效益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种文字、数字、印象、图标、语言的那个一切信息的总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传统、系统、资源、知识四个阶段。信息资源管的研究角度包括:技术角度、经济角度、行政角度和法律角度、从人文角度。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信息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信息传播与交流科学理论。

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从教师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适宜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但是他不等同于“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

讲授法的步骤:创设情境,激情引趣。讲授新知。师生互馈,延伸学习。教师总结,学生形成新知识。

讲授法使用注意事项: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讲授时应注意动作、表情和语言的配合,必要时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讲授时,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重视双边交流活动。

讲授法对教师能力要求: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二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和发展的教学方法。自学指导的实施步骤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确定学习任务,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源,问题交流与讨论,课堂检测与练习。

自学指导法使用注意事项: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实施前提,一定的阅读技能是实施的基础,阅读提纲的设计是实施的关键,问题的交流与讨论是实施的核心,课堂检测与联系是实施的保证。

有效地使用自学指导法,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问题与试题的设计能力,二是组织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关于问题设计能力的培养,一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提高问题的设计意识,二是要掌握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教学中问题设计还要遵循七条原则:设计的问题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应该以学生已有知识、技能为起点;问题应该包括几条线索,能够激励学生沿着这些线索展开研究;设计问题最好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在问题的情境中提供相关的基本性的概念,以鼓励学生整合这些知识;应该能够通过鼓励学生生成学习问题和查阅文献,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问题应该能引发学生讨论,探询更多的答案,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问题应该与一项或多项学习目标相对应。

第18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现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让每个学生经历将来会成为他们的真正问题的情境。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情境性问题悬念法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的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几个相关的现实问题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比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0时,可先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如何实现样稿中的模式。如果想改动样稿中的某模式,又如何操作。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二、形象比拟法

限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将难懂的理论用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形象化。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容易接受。

比如在讲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一棵树的结构比拟文件目录结构等,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要相似,其他方面则未必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否则容易产生误导。

三、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中,直观演示可使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感性认识,他们就能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通过演示,还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硬件上应能保证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保证。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演示法,使学生能看到教学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

为了提高演示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由于学生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屏幕,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二是演示法要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三是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要重视演示的适时性;四是应选择那些用演示比用语言表达更容易使学生领会的内容,同一内容多次演示是不必要的,演示要注意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操作实践法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器材,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两种形式:

1.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自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

2.上机实践。操作实践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练习。因为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

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1.学生要明确上机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置上机内容,说明目的要求。学生要作好上机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充分利用上机时间。2.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需要加以选择。3.指导上机的方法。教师要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表,表上要印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学生要及时填写报告,教师要及时批改。

五、兴趣激励法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兴趣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中小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兴趣,表现在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行为上,还表现在愉快的学习情绪上。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它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视窗Windows98/2000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特别是中文视窗系统更直观,因此,上课时,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定花样,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的背景,等等。对此,若教师对这些学生加以批评,甚至处罚,往往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做法是:宁可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可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内容,也可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当然,也要告诉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这种实施师生情感的交流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激励的办法,比单纯批评学生要好得多。

六、游戏引路法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在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模块时,其中模块五明确指出:“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软件或益智性教学游戏软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智力。适度地让学生玩一些益智性教学游戏性软件,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常用施教方式有以下几种:

1.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并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生玩《三国演义》时,教师可向学生讲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忠勇仁义,讲赵子龙的勇猛无敌,讲赤壁之战孔明的神机妙算,讲官渡之战曹操的雄才大略,讲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的韬光养晦„„

2.通过游戏教学法,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实际操作经验,而操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界面,并熟悉掌握各种组成界面的“界面元素”的操作方法。益智性游戏软件的界面设计是最精良的,它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界面元素”。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不断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比如,世界计算机界的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就是为玩三连棋,从编写程序开始,相继编出DOS、WINDOWS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软件。

3.运用游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抽象难懂且枯燥无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一些抽象难懂且枯燥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不宜长时间采取说教方式,而应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学。游戏软件具有极好的交互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很受少年儿童喜爱。因此,教师可以游戏引路,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键盘,记住DOS命令,理解软件、硬件的结构原理。

一位有名望的艺术家曾经说过“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演员的素质重于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就是站在讲台上的演员,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信息技术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断地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知识日益更新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与时代的要求,设计出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19篇:课程与教学法

1.第1题 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整合课程D.显性课程答案:B

2.第2题 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A.波比特B.泰勒C.布卢姆D.司滕浩斯答案:A 3.第3题 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 类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答案:C 4.第4题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洛克D.夸美纽斯答案:A 5.第5题 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 式是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自然模式D.情境模式答案:B 6.第14题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长发展,主张在教学内容上以经验为中心,在教学组织上以活动为中心的学者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A 7.第15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答案:A 8.第16题 把教育的根本目的看作是培养社会精英的课程与教学论是

A.发展主义理论B.结构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社会改造主义理论答案:B 9.第17题

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的课程形态是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C.隐蔽课程D.显在课程答案:C 10.第25题 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

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A 11.第26题 课程与教学评价本身也是评价的对象。判断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与效果,即对课程与 教学的评价进行评价叫A.自评价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答案:D 12.第27题 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为单位代替固定统一上课时 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D.特朗普制答案:D 13.第28题

为了使课程与教学适合于学习者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生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估是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C 14.第29题 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世纪以来,许多 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提出, 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A.“文化要素”B.经验为核心 C.社会问题为中心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答案:A 15.第30题 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A 16.第31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 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答案:C 1.第1题 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为单位代替固定统一上课时 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 C.贝尔—兰卡斯特制D.特朗普制答案:D 2.第5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施瓦布D.夸美纽斯答案:C 3.第6题

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 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答案:A 4.第9题 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B 5.第10题 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被称为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B 6.第11题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因素。下列属于 历时态课程要素构成的是A.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 B.教育目标、课程研制者、教育效果C.课程研制者、教育内容、课程学习者 D.课程学习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答案:A 7.第12题 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 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这本 著作的作者是 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 8.第13题 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

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 答案:A 9.第19题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洛克D.夸美纽斯答案:B 10.第20题 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历史最古老,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A.学科设计B.问题中心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答案:C 11.第21题 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答案:C 12.第22题 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的课程形态是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蔽课程D.显在课程答案:C 13.第30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杜威C.施瓦布D.奥苏贝尔答案:D 14.第31题 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答案:A 15.第32题 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中学语文“六步教学法”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模式 A.活动教学B.范例教学C.程序教学D.自学指导教学答案:D 16.第33题

在课程研制、课程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行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调节和强化的评价方式是A.终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D .第1题

通过详细分析学科结构,详细说明内容和选择内容,遵循程序原理来进行的课程研制模 式是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自然模式D.情境模式答案:B 2.第7题 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A.波比特B.泰勒C.布卢姆D.司滕浩斯答案:A 3.第8题 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被称为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B 4.第9题 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洛克D.夸美纽斯答案:A 5.第10题 把教育的根本目的看作是培养社会精英的课程与教学论是

A.发展主义理论B.结构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社会改造主义理论答案:B 6.第11题 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被称为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D 7.第12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答案:A 8.第13题 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A.教学内容 B.教学模式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B 9.第14题 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 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A 10.第15题 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的课程形态是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蔽课程D.显在课程答案:C 11.第28题 强调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要,而且要注意和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的学者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D 12.第29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 其中,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答案:D 13.第30题 首倡课程研制过程模式的教育学者是A.波比特B.泰勒C.布卢姆D.司滕浩斯答案:D14.第31题

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时间为单位代替固定统一上课时 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文纳特卡制B.道尔顿制C.贝尔—兰卡斯特制D.特朗普制答案:D 15.第32题 “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 16.第33题 在课程研制、课程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行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调节和强化的评价方式是A.终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答案:D 1.第1题 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A 2.第2题 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洛克D.夸美纽斯答案:B 3.第3题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答案:D 4.第4题 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答案:A 5.第5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 其中,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论专著是

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答案:D 6.第6题 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中学语文“六步教学法”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模式 A.活动教学B.范例教学C.程序教学D.自学指导教学答案:D 7.第7题 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世纪以来,许多 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流派提出, 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A.“文化要素”

B.经验为核心C.社会问题为中心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答案:B 8.第8题 课程研制目标模式的奠基者是A.波比特B.泰勒C.布卢姆D.司滕浩斯答案:A 9.第9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答案:A 10.第10题 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答案:C 11.第11题 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 类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答案:C 12.第12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杜威C.施瓦布D.奥苏贝尔答案:D 13.第13题 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C 14.第14题 “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 15.第26题 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是

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A 16.第27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 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 答案:C 1.第1题 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您的答案:A

2.第2题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儿童的生长发展,主张在教学内容上以经验为中心,在教学组织上以活动为中心的学者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 您的答案:A

3.第3题 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世纪以来,许多 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提出, 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A.“文化要素”

B.经验为核心C.社会问题为中心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 您的答案:A 4.第4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属于影响课程的教育性因素A.学制 B.宗教C.生态环境D.儿童的性别您的答案:A 5.第5题 意义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杜威C.施瓦布D.奥苏贝尔您的答案:D

6.第6题 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政策中未明文规定,但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部分的实践和结果的课程形态是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C.隐蔽课程D.显在课程 您的答案:C 7.第7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 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您的答案:C

8.第8题 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

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您的答案:B 9.第9题 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施瓦布D.夸美纽斯

您的答案:C

10.第10题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因素。下列属于 历时态课程要素构成的是A.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 B.教育目标、课程研制者、教育效果C.课程研制者、教育内容、课程学习者 D.课程学习者、教育效果、教育环境您的答案:A

11.第11题 萌芽于古巴比伦学校和古希腊的学校,成型于近代学校,以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课程 为代表,经赫尔巴特而模式化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A

12.第12题 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20世纪以来,许多 教育家对此问题提出来很多不同主张。其中,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流派提出, 学校教育内容的应该是A.“文化要素”

B.经验为核心C.社会问题为中心D.有理智训练价值的永恒学科 您的答案:A 13.第13题 “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 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您的答案:A 14.第14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 B.古代、近代和现代C.原始、古代和现代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您的答案:A 15.第15题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您的答案:D 16.第16题 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 其中,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论专著是

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 您的答案:C

17.第17题 教师不再分科系统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 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开放课堂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 您的答案:A

18.第18题 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 A.学科设计B.生活领域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您的答案:C 19.第19题 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的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 类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必修课D.正规课程 您的答案:C

20.第20题 在课程研制、课程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行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修正、调节和强化的评价方式是A.终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您的答案:D

第20篇: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唐中兰

改变从“微”开始

---微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说:“人有技术走天下。”2016年7月八日至7月十日,我有幸参加了璧山区教育研究所组织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培训师培训。

这一次的培训我作为一个旁听生的身份去听雷斌老师的讲课。短短三天时间他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就是这样。

三天时间雷斌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了什么是微课,怎样制作微课,怎样上传视频,怎样生成二维码......这一切的一切在我以前的脑海里,在我的认知里我都是那么模糊,那样陌生。对于微课,只知道看着别人去操作。而这一次通过培训我真正地懂得了微课的制作原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是我的感受颇深,记忆仍在我的脑海里存在。

第一天上午,雷斌老师就微课制作技术进行了阐释,在上课期间他让我们将他说的话录下来。他说:“这就可以做成一个微课。”我当时目瞪口呆,做微课程这么简单,随时随地都行?雷斌老师却用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微课。他让我们感受到微课“微言大义、随时随意”的特点。微课实际上是将理论暗含到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对它们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或知识不知不觉地浸入已有的系统中,并不知不觉地开始影响学习行为。与此对应的则是微学习。微,即微小,碎片化。微学习其实就是碎片化学习,一次只学一点,其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移动技术和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雷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设计和制作微课程的技巧,讲解了微课程的开发流程和题目、形式、素材、讲解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紧接着,他让我们每个人都打开电脑开始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视频和音频录制,随后他让我们在一天的时间要学会操作这些软件,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制作一个1.0版本的微课。容量之大,是我在培训前没有想到的。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我和同行的郭波老师在回去的路上一边讨论,一边思考,争取能够在一天的学习完成以后交出一个满意地1.0版本的微课。更有的甚至在微信群里和雷老师交流问题到了深夜。这种学习的精神使人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

微课学习的第二天,就有很多老师讲自己的1.0版本微课作为案例分析让雷老师点评。并交换意见。雷老师提出:微课我们一定要运用身边事,给出真实的情景,将主体换成学生。必须要使用关键词的方法制作微课。而且他还强调学生微课程应选择重难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作为课程主题等制作微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让我们回去做出自己2.0版本的微课程。学习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在进行着,老师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请教雷斌老师,看着这样的学习氛围,我感觉回到了高中,大学时代。

随着学习的深入,第三天的学习中雷斌老师现场提出思考:“以应用为目标来设计学生微课程。”我们各个学习小组积极讨论得出以下结论:课前预习-补缺拓知、激趣生疑(复习旧知识,激发兴趣,搜集资料,提出要求,渗透方法);课堂学习-创设情景、突破难点(突重破难,辅助演示);课后复习-复习巩固、联系总结(梳理,检测,文化渗透,典型对比纠正,复习,拓展阅读);方法要求-明确要求、掌握方法。

通过此次培训,我不但知道了微课的真正含义和作用,知道运用软件来制作自己的微课;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会了的一些新型方法。好比是沉睡已久的大地得到了春风春雨的滋润一下子就醒来了一样。听了雷老师的课,我有太多太多的感受,此刻的心情也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最后我想引用李玉平老师给我们的那一段话来结束全文:时代的特征也决定着我们做事的方式。“尝试”是态度,先做起来,做中完善。“个性”是原则,围绕优势做出品牌。“品质”是追求,工匠精神做出精致作品。我想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就是要学习工匠的精神,学习做事的一份态度。将我们所学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为学生服务,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让我们一起从“微”开始改变吧!

璧山区中兴小学校

唐中兰

2016.7.11

微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微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