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8 08:37:2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作 者:古东昕

单 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邮 箱:gudongxin@163.com 地 址:山东省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邮 编:277500 联系电话:13589605007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古东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价值,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机整合,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和合作探究精神,推进素质教育。

那么,信息技术对优化音乐教学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呢?

一、信息技术能丰富音乐课程的资源、拓展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使得音乐教学长期停留在欣赏阶段,即使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想把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到创作范畴,拓展教学内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对于不会使用乐器演奏的学生来说,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很难把他们创作的作品原汁原味的表现出来,毕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音乐创作工具就可直接进行创作并演奏,这就为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基础。

音乐课程资源,不仅限于教材、教参,还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等。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这些资源,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的整合音乐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此外,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制作成电教课件,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音乐教学与其它科目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音乐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个人的情感悟性,这就要求音乐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手段一成不变,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枯燥单一的状态,这不符合艺术教育陶冶情操的原则。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表现形式,教师就可轻而易举地把音乐教学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感艺术教育。由于电教媒体声形并茂,视听结合,产生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正确理解音乐的同时,激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创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深化音乐教育的德育和美育功能。

音乐是一门以审美为核心,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虽然可以根据歌词等内容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通过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设计制作课件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片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个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启迪学生想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信息技术能让音乐教学充满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是机械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单向注入式教学,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也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进行音乐创作。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他们在了解音乐作品整体结构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展现了优美的形象效果,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极大地优化了音乐教学。

推荐第2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9月27号,在系部的组织下,我们系一同观看了“河南省创新杯信息化说课大赛”视频,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大的感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日常的教师教学中,能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如果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信息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里我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发挥网络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社会,了解信息在教育中的作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的活动,又影响着与教学和培训有关的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也日趋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将它们有机组合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与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学信息以丰富、生动的多媒体形式表达出来,改变课堂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你讲我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信息技术引发了学习的革命,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借助网络进行问题探索,自主学习。

二、使用信息技术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将推动教育发生新一次更深刻、更广泛的革命。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当把信息技术纳入到校本培训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备课提供广阔的空间,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效率,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物质条件。

1、进行了无纸化备课尝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我们可以在电子备课上做一些尝试,就是教师可以在微机、电脑笔记本上先进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选编习题等备课工作。可以如下操作:第一步在备课组内由一名教师主讲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课件设计、选编习题、使用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内容,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形成初稿;第二步是指定一名教师在微机或电脑笔记本上按讨论的内容打出草稿,完成教学设计的雏形;第三步是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无纸化备课与过去备课相比,既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团结协作精神,又突出了教师的个性特长,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过去的备课书写时间长,新材料不容易补充在教案中,教案形成不容易修改,因现在教材变化较快,不易保存过久,而电子备课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允许人人随时修改、完善,可以使用链接的方式,随时补充新内容、新材料,体现即时性、快捷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园网络系统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为教学服务启到校园网应有的作用。它备有教学同步、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相关教育资源、课件制作工具、同步训练、学科题库、实验演示录像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千兆校园网快捷地登录国际互联网,访问相关网站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从而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2、利用网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按照要求开好信息技术课,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学校应充分利用两个微机网络教室在每天的

六、七节、周六与节假日全部对学生开放,严格管理,学生不仅可以浏览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站,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自己同龄的伙伴交流思想,而且可以收集各地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将学习过程扩展到广阔的世界中去。使他们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网上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自己设计课件、自己操作计算机,向师生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 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网络教学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材施教是教师长期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能面向中等层次的学生。计算机网络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实现的可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满足不问认知层次的学生。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利用纸笔演算推理的静态学习方式向图形音像变化无穷的动态学习方式转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教学的探究性活动和拓展型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教师在网上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后利用丰富网络资源进行探究、交流,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在交流研讨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同时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网络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搭建了平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要把握信息化时代的契机,在课程改革中,最大程度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才能在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反思

1、多媒体教学在应用上只追潮流,不看效果。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逐渐成为了现今课堂教学一种必然的趋势。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只有那些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讲清楚的内容用多媒体教学才比较合适。

2、课堂成为课件展示的地方。

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在课堂上,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因而,教师在讲课中不要完全依赖计算机,不要把课堂变为课件展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是不能以计算机代替一切的,黑板板书、挂图、学具等作为传统的教学辅助用品,在教学效果上它们具有难以抹杀的作用。

3、信息化教学在制作课件时的局限性和使用上的缺陷。目前市面上流通着各种不同种类的现成的教学课件,但要找到适合本节课内容的,适合该教师讲课风格的,适合该班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课件可算是难上加难了。教师缺乏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课件,有的老师课件做的很精美,也花了大量时间,但繁多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令人目不暇接,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流于形式,用计算机代替板书。

这是教师在使用计算机时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课堂上教师没有任何板书,计算机成了一块电子黑板,电教课成了教案搬家。有些教师为图方便,请计算机教师帮忙,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的:按键,出现课题;按键,出现例题。这样的课成了流水课,教师成了解说员,由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了有电子特色的满堂灌。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板书是对资源的一大浪费,也是对教师时间精力的一大浪费,同时也抹杀了教师的个性特长。

五、有效避免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误区的对策

1、更新教学思想。

任何一种媒体,无论其如何先进,仍然是一种教学工具,其能否发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掌握了恰当的教学整合思想。否则,即使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了教学课堂,也并不等于实现了现代化的教学。因此,变革教学思想刻不容缓。当代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开展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型教学的特点,变革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形式,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2、课件制作应具实效性和多样化。好的课件应充分体现内在美,过分追求观赏性而忽视实用性的做法完全违背多媒体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着眼于精彩的图片动画与声音的呈现,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利用多媒体将知识学习由抽象变形象及化繁为简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蓬点、突破难点。

3、注意掌握讲课的速度和语言的表现力。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教师板书较少,但学生仍要进行适当的笔记记录,如果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就容易使讲课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做记录,感到听课比传统课堂教学困难,教学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在需要学生做笔记时,教师应该留下相应的时间,等大部分学生完成相应的笔记记录之后,再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与此同时,教师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哪些是需要做笔记的部分,哪些是不需要记录的部分,以免学生面对屏幕上的文字感到无所适从。虽然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清晰、条理性强的特点,但教师在教学时仍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表现力。

4、注意进行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明确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起着“辅助”作用。与黑板、实物模型等传统媒体一样。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是无限的,例如在进行思路分析、推理论证等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效果往往不及教师在进行分析时同步书写的板书效果好。因此,与多媒体相比,尽管黑板属于传统媒体,但我们仍不能抛弃它。因为黑板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师生讨论的进度在黑板上及时完成问题的分析过程。由于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教师还可以随时在黑板上进行内容补充,从容应对教学中的不确定问题;此外,教师书写板书的过程也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时间及相应的提示信息。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时显示极大的优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不可比拟的。但是,传统教学媒体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如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操作简捷等),有些教学内容,无需电脑演示。因此,在选择媒体时,应注意媒体产生的功效与需要付出代价的比例。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努力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方法,力求找出最佳途径,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指教。

推荐第3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肇庆市颂德学校张智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推荐第4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现在把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教法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做个交流。

高效课堂的推行不但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还要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和良好的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知识,还要注重提高“有效性”。“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来谈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把握教材,精心备课,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例如在上《熊猫的梦》——绘制图像与逐帧动动画,在练习逐帧动画,可以用橡皮擦工具,制作逐渐被吃掉的苹果,形象生动,并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学生在练习时可以用一两句点点,你们可以制作类似的逐帧动画,这样一点,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展示多样的作品,如吃米饭越来越少,小孩们踢足球,足球飞的跑了,这样的教学学生们有了成就感,并有了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往往书上讲什么,就让学生做什么,发现教到最后,学生已不感兴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信息技术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

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教好信息技术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操作实践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展示本节课要学的作品样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涨。接下来在我给他们操作演示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了。布置下任务后,学生们也都积极的去完成。在学习flash动画时,在制作《水波荡漾》——“遮罩层”动画时,以小孔探物游戏引入,用讲明白动画原理,再讲述制作过程,制作步骤。制作中可以引导以利用遮罩技术,制作出“画卷”效果的动画,保存后测试影片。展示动画,给学生下传制作画卷的丰富的图像素材,学生做完并上传作业。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动起来时,并有着成功的成就感,并积极欣赏他们的作品,这时我对他们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说:“你试着利用咱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再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动画,看能做成吗?”,以成就感去促使他们对知识的延伸及引用。

又如在《时光如梭》——时间函数和格式的函数时,书上制作的是“春节倒计时”的程序。对于初三的学生这节课我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可以制作一个中考倒计时,图像框上放上班里每个学生的照片,运行时,每隔两秒钟转换一个图片,我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并对前面学过的内容加以巩固。右边显示距中考还有的天、时、分、秒自动更新。在下方显示班级的励志的话句如“不苦不累,初三无味”、“中考不是一场重来的游戏”等话语,也可以根据各班的情况每天更换励志的话。效果是从左到右滚动,不仅是一种动的效果,也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这样一改,学生对本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的事,也接近生活现实,解决班里倒计时的一些手工活。说到中考倒计时,对于有些学生感到沉重,我们还可以制作什么倒计时,聪明的学生会提出现在快放假了,制作放假倒计时。制作完运行,距放假还有22天,一片高兴。

三、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记得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感到很纠结,课堂上个别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完成的任务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学生根本没有用心去完成任务。

曾有位学生的这样说“学生爱表现,他们爱到黑板上来表现”。这句话一直触动着我。内心深处每位学生都渴望被关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让不经意的允许来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通过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传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习中自主探究,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新旧知识联想畅通,学习中游刃有余,发挥主观能力性。从“学会”到“会学”,这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在学习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的主要依据应该侧重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我的教案前总是有各班学生名单,把每次学生完成情况做以记录,相当于学生平时评价,并做为期未评价的参考,这样我对学生及各班之间的差异就有了记录。这样长期以来,我虽然带的班比较多,但对每个班一直以来,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自己心里也更加清楚。时间长了,也记住了学生名字,记住了他们名字,时间长了,我与学生之间也有了相应的感情。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对其所道笃信不疑,潜心研习。看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信任学生、欣赏学生。所以上课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如果开发网络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何乐不为呢?

四、多种手段,巩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1、精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合理预设,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 3

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留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最后10分钟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有些学生老师讲完就明白了,自己动手可以做出来。但个别学生不成独立完成,有点困难,我就把本课的重点操作步骤。利用拷屏视频录下来,连同素材发下来,当有不明白的时候自己去看录制的视频,也能完成,这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形成的差异性的学习。

3、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一般每个知识点都会设计成一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小的任务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大的任务可以分小组协作完成。组内先完成的学生给没完成的学生讲解,达到小组内共同完成。恰当地应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思,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也是知识再次体现的过程,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所掌握的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多与同行沟通交流,多关注他人的教学方法,多去听他人的一些优质课。这样才会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达到教师这个指挥棒的指令正确、准确到位引导下,努力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推荐第5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目前,许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首先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其次,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第1页

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第2页

推荐第6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动手(上机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本学期信息技术教材已经从原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更新为了第四版,从内容和结构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目前的教材以专题形式为结构,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较大变化下,研究适合教材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我在讲word2000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先作好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同学把学到的内容整合到制作一张贺卡上.感觉学有所获!其实不然,刚开始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就是很枯燥的。这时我们就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如青蛙吃虫、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让学生兴奋不已,从中练习键盘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我校有条件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练习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这里是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动教学法

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与其他同学听我指令进行操作。比方讲到word文档编辑时,我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他们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学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了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向是被老师扶着走路一样,虽然步履蹒跚但满怀兴致,对知识不是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扎实!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讲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的探讨: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这门技术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而为了这种适应,是否就要在每次软件、硬件的更新时,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新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到底以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信息时代,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就不能够抓住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初步掌握用这种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信息技术教育和电脑培训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应该只使学生认识和使用当前的一些硬件和软件。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本,而是要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着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合实用需求,讲解课本外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因为生活质量提高,好多家庭配有电脑,所以在介绍主机时,给学生讲解主机背段接口(如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并打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机箱内的硬件设备.讲到网络应用时,教学生下载手机铃声,图片等.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每堂信息技术课学有所获,学用所用!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

推荐第7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

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推荐第8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动手(上机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我在讲word2000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先作好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同学把学到的内容整合到制作一张贺卡上.感觉学有所获!其实不然,刚开始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就是很枯燥的。这时我们就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如青蛙吃虫、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让学生兴奋不已,从中练习键盘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我校有条件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练习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这里是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动教学法

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与其他同学听我指令进行操作。比方讲到word文档编辑时,我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他们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学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了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向是被老师扶着走路一样,虽然步履蹒跚但满怀兴致,对知识不是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扎实!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讲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推荐第9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目前,许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首先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其次,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

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篇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已经十几年了,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目睹了这十几年来,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

今天领导安排我坐在这儿做经验介绍,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教学经验,需要我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今天我只是结合十多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历,和一些零散的个人看法和心得,来向大家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在上级教研部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框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评价的形式有语言表述、文字表达等;评价过程又有过程和终结两种。评价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励评价,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的鼓励学生进步,不断地为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上下功夫。评价要做到:一是评价要适时。有时一句适时的轻声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尝试到胜利的欢乐;二是评价要客观,避免使用言过其实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三是不能打压、责备、挖苦、简单行事。

在我们听课时,时常觉得我们的教学正在被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扭曲着。时

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和“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的赞扬声,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刚开始,觉得很新鲜,时间长了,令人生厌。看看学生,被表扬者,无动于衷,有时觉得表扬来得实在太容易,有时感到莫名其妙;赞美的同学有口无心,鼓掌也随心所欲。得到的小奖品不珍惜随处乱扔。这样的奖品太廉价。

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造成学生的是非观念模糊。降低和歪曲了事实的标准性,使被评价者获取错误信息,同时也混淆了其他学生的视听。

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适时的评价可以给学生合作学习加温;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探究学习走得更远,走向更高。所以,评价到位、适时、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地?评?才是认真地?学?的先机。

化。在新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一直进行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成果展示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从学生针对导学案进行提前自学到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再到针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集体合作探究,直至获得成果进行有序展示,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范,作为教师,我们在这一环节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采取更有效的、更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学堂,并尽量缩小两极分化,使每个学生都优收获这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重点。

我们南学?洋思?,北学?杜郎口?, 人们几乎都都谈?讲?色变,教学不能走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 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

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把课堂讲解变为课堂点拨,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教师不再独占课堂,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点。缩短了教师的讲话时间,这便要求教师的?点?要做到?六要?:①要少 ②要精 ③要适时 ④要到位 ⑤要有激励性 ⑥要有指导性。

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讲?自然是课堂上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的讲解和反馈。这里的讲解应做到,在形式上:①有始有终,②声盖全堂;在内容上:①少讲过程,多讲方法 ②少讲这么做,多讲为什么这么做? ③少讲题面,多讲寓意、引深、变式等。努力提高学生讲的时效性。防止形式主义,浪费时间。

新模式下的教学原则:

1、压缩教师讲课时间、变讲课为点拨的原则。

2、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变听为讲的原则。

3、立即落实、反复落实的原则。

4、科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

5、学习形式科学、多样、有效原则

新模式课堂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预备知识回忆、明确任务等

2、任务引导,自主、合作、展示、点拨等形式学习新知识。

3、练习、学生讲解、教师点拨等形式跟踪落实。

4、巩固检测、师生总结

当然,我校的?以评导学,以点导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还是在以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点拨下的学生充分展示和自主学习。教师这种?导?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种课型总结提出具体的教学流程:

新授课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明确任务?任务引导,激趣引思,学情反馈?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检测,课堂总结

复习课课堂教学流程:知识梳理?精讲点拨?测评达标?质疑反馈

作品讲评课教学流程: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师生点评?完善改进?鉴赏总结

二、分层次教学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分层

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我们龙源学校学生的来源遍布全市的城区和各个乡镇,接近90%的学生来自农村,我们一位副校长曾笑称我们学校是?建在城里的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文化、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千差万别,并且每学期伊始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来自全市各个地方的不少新生加入,其中有一些新生来自于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山区乡镇,导致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相对较弱,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班级里面既存在着能做动画、编程的电脑高手,也存在着连键盘指法、鼠标使用都成问题的困难学生。

在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溶入课堂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进行合理分组,分层教学

(一)深入了解,科学分组

针对我校的实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具体差异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合作小组划分,我在开学第一节课发了一份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在调查表中设计下列问题: 1.你在原学校是否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都学过哪些知识?

2、你家里是否有电脑?

3、你是否觉得信息技术课应该讲解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4、在以前是否接触过课本知识内容以外的计算机知识?

5、除了以前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你还掌握哪些知识?

6、你以前参加过信息学奥竞赛、机器人大赛、电脑绘画之类的活动吗? 另外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调查班主任等方法把学生的底子摸清楚,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及爱好进行动态编组,首先把学生按照通常方法分组,把那些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较高的学生分到8个小组去担任学习小组长,同时他们共同成立小组组成奥赛组、电脑绘画组和机器人组。

(二)细化任务,分层教学

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习?认识windows及附件?的那一课,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板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对每组组员(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每组的学习组长(技能水平高的少数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部分内容时,普通层次的大多数学生只要掌握一般文字处理就可以了,但可以让高层次的学

生利用word 2000自主创作一份电子板报,主题自拟,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

(三)互助交流,合作探究

每组知识水平相对接近的同学在层次较高学生的带领下,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配搭,互相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高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要设计多个高层次的知识目标让其来完成。

例如,在幻灯片制作中利用超级链接做古诗集,我让各小组自由制作,然后课后在她们的相互合作中每位同学把古诗集上传到了教师机,来集中对比反馈,展开竞赛,这样,他们有的组制作李白诗集、有的组制作杜甫诗集„„忙得不亦乐乎,各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小组都有互相学习的榜样,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结果形成了全班比,小组比的热闹景象。

再如:对于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不同水平的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应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好适时的鼓励,激发其兴趣,提高水平。

(四)全员参与,体验成功。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由各组汇报学习的结果,教师可对学生的方案提出适当的建议。教师也可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把完成的各种作品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中。学生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或者电子教室进行集体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亲历过程,体验成功。

三、多元化评价

(今天谈的评价,仅仅是指在课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 课堂评价是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新型的课堂需要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题,从学生的参与面、活动状态、活动形式、达标程度等内容入手,制定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是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

针对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应制订出适合每节课的评价方案

1、评价层次

(1)操作技能评价 篇三: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研究。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动手(上机操作)是本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机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本学期信息技术教材已经从原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更新为了第四版,从内容和结构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目前的教材以专题形式为结构,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较大变化下,研究适合教材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所有教师的共识。 我在讲word2000文档润色时,不是直接去讲课文中的知识点,而是先作好一张贺卡,并在上课时说明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至于email用法以后还会学习,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时,大家对于如何制作这样一张贺卡就有了兴趣了。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同学把

学到的内容整合到制作一张贺卡上.感觉学有所获!其实不然,刚开始的键盘指法练习、鼠标练习就是很枯燥的。这时我们就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如青蛙吃虫、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让学生兴奋不已,从中练习键盘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

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我校有条件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

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练习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这里是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动教学法

找一名计算机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坐在教师机上(教师机带投影)与其他同学听我指令进行操作。比方讲到word文档编辑时,我先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他们输入近100个汉字。然后分步讲如何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设置背景颜色。学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了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这样教师

更容易了解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向是被老师扶着走路一样,虽然步履蹒跚但满怀兴致,对知识不是停留在理论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扎实!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激励机制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所以在练习文档的润色时,讲明若有比较好的作品,将会打印出来以作鼓励。这样事先给予刺激,练习指导过程中看到有个性的、创造性的,马上加以表扬和鼓励,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要允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络优势,拟定部分适合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信息,研究、学习、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的探讨: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这门技术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而为了这种适应,是否就要在每次软件、硬件的更新时,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更新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到底以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形式、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这些问题急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1、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开设信息技术课。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飞速发展、迅速传递的信息时代,不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也就不能够抓住快速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初步掌握用这种技术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信息技术教育和电脑培训有什么区别?我们不应该只使学生认识和使用当前的一些硬件和软件。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是放在课本,而是要着眼于课本,放眼于未来。着眼于课本,就是说教学仍然以课本为主,以课本的内容为基本。而着眼于未来,则是在课本内容这一教学基础上,通过学习现有的软件操作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合实用需求,讲解课本外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因为生活质量提高,好多家庭配有电脑,所以在介绍主机时,给学生讲解主机背段接口(如键盘,鼠标,usb等接口),并打开主机箱,让学生认识机箱内的硬件设备.讲到网络应用时,教学生下载手机铃声,图片等.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外还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每堂信息技术课学有所获,学用所用!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 篇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科技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快的学科。中学信息科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通过观察、探讨、分析解决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基础问题。本人在教学中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这些都是个人浅见,在这里写出来起抛砖引玉,请各位老师给予斧正。

针对学情,为学习过程添乐趣

我所面对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他们的基础相差很大,个别学生因家中有电脑,操作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给学生合理分组,用好过程性评价平台,在平台学习中心提供相关的主题资源,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习困难学生人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针对学生汉字输入能力差的实际现状,补充电子邮件的操作,利用免费软件webeasymail,架设电子邮局,关闭外网通路,学生操练过程中自然心思集中在练习中。学生通过互发邮件完成汉字输入能力的提高。又如计算机硬件组成,利用网上资源,模拟装电脑,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 利用好课本配套材料

网上购物,对农村的学生只是听说而已,课本配套光盘中有模拟购物网站,把它架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只是商品数量不多,我从网上收集一些小商品图片,丰富商品的数量,学生兴趣大增。利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打印“充值卡”,学生每人一张,表现好奖励充值卡,让学生从注册,登录、充值、购物,享受网上购物的乐趣。

网络存储是解决学生私人文件安全存放的有效途径,我利用桃源网络硬盘免费版,为学生提供网络硬盘服务,美中不足的是多人同时上传,客户端会出错,好在班级学生人数不多,刷新后再试,一般情况下均能完成文件的上传或下载,免费软件这点小病还是能接受的。

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多操作,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

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信息科技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产生,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将深入到其它学科当中,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高速发展。 篇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织金县猫场中学 姚文刚 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

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

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推荐第10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定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难以继续教学。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通过看学校给我订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书刊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适应教师发展学生需求来进行,漂亮的课堂是一片绿中的那点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可能像传统语数英课堂那样秩序井然,它是喧闹的,是标新立异的。是需要使孩子们长期保持兴趣的,那如何保持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使之陷入无味、无趣的泥潭呢?

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决定着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是师者,特别是越到高年级,我对这样的感触越深。现在大部分孩子见识广,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软件的技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不断往里“钻”,强化自己的知识链接。我们教师仅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材也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将课堂设为民主对话的地方,质疑自由表达的场所,升华课堂教学,使之鲜活辽阔。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

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知识点突出一系列问题,精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课“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脑中沉淀已有知识基础,加上”微课“,重新构建这节课的新知识。

无数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无不显示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将来都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强弱、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尤为重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发展奇快,掌握了自学方法,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呢?

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许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Windows中,许多软件的窗口的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鼓励讨论

讨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思想和看法,

起到取长补短的功效。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学生是少说多听,而前者却是多想多说。在小组争论问题时,每个学生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当意见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求助老师或书本,甚至动手实际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一个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注重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面对当今社会,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会他们如何在网络中查找资料、整合资料,网络使知识的传授更加方便,如何把外部的信息变成内在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加工,而加工的方法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会学生以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知识,教会学生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去加工各种信息。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

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评价展示环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体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呈现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们各显神通。

第11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洪宽小学

郑旭丽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

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二、学习生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平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习,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

三、今后打算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12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幼儿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幼儿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幼儿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幼儿的尊重。幼儿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课堂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幼儿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幼儿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幼儿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幼儿学得愉快,让幼儿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幼儿,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幼儿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幼儿的感受,做幼儿的良师益友,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幼儿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幼儿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幼儿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幼儿,尊重幼儿,让幼儿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13篇: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工作,不论是工作中还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实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开学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好初二、初三年级的课,上好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做好准备。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过一年来的学习,学生能够后对电脑进行简单的操作,熟练的掌握了Office办公软件,能够使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打字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课程标准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还有少数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点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2、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我们的兴趣加强班的培训,在这些班中,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以在微机室来查阅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学会软件聊天,有的学生学会了一些软件的安装,帮助教师进行电脑的简单维护,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师德渗透方面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经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护微机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信息技术管理方面

作为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我都会认真、高效的把这份工作完成,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的使用、维护,我都能够了解和熟练掌握,为以后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做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网站、博客圈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1、微机室严格按照计算机教师学生守则要求来要求学生。保持微机室的室内卫生,每天进行打扫。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来学习。

2、机房上网时,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上一些非法的网站。

3、不要非法下载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资料游戏,禁止上网玩游戏。

4、用机完毕后,应按规定关闭设别,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座位并把个人携带的书本及用品带出微机室。

四、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20节的任务、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认真写好小字和本学科的板书设计;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每月写一份经验交流,手记和案例。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书籍,在网上阅读一些关于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课教学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体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学思路,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

4、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胜利地完成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2

xx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一、教学工作

1、备课方面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和汲取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方面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二、学习生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其它学科老师的个人网页进行技术指导。认真做好电子备课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课外活动

学期初,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把学有余力且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召集到小组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向他们介绍C++语言编程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业余学习生活。教会他们一些编程算法和技巧,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程序设计联赛和竞赛。在4月份,我校黄鲲、夏露蟾、黄万钧三名学生去合肥168中学参加了全省青少年信息学程序设计竞赛,并分别获得了省三等奖,成绩喜人,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四、今后打算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颗颗的果实。我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我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将来一定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三、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计算机教室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因此在上机练习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这样培养了学生之间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个总结。

引入图画,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去年学的画图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画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画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学习一课的内容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回顾这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我又是新手,但是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14篇: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1 实现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1.1 收集备课资料的便捷性

在教学的备课阶段,教师除了自主精心准备教案、学案和相应的练习题之外,还可以在网上搜寻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课件资料。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

1.2 使用备课资料的交互性

教师使用备课资料的交互性是利用软件平台进行备课另一大优势。可以通过平台中的“自主学习”板块,任意点击使用其他数学教师的备课资料,教师之间既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又可以充分体现使用资料的自由选择性和重组性。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为例,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都可以通过平台参考其他数学教师针对这节课的相关备课资料(教案、图片、课件等),即使两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不相同,也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所需要的部分,比如只选择使用替换的图片。这种交互性为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探索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电子邮件、博客、学习网站、论坛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形式,建立交流群体,得到本学区内外学校同行甚至是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这样不仅能为教师提供经验共享的平台,同时能够在其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并由此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同行一起探讨研究,逐渐提高整合的有效性。实践中可以考虑建立更高级别的区域学习共同体,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由各学科的教研员牵头,开展网上研讨,指导资源的搜集、筛选、加工和利用,以及区域资源库的建设、维护等基础工作,以求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资源库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师及教研员信息技术整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的效益。

2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1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适应21世纪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2.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一般让学生利用学具材料袋里准备好的圆柱模型,运用转化法,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就是体验数学极限。受材料的限制,动手操作难度很大。所以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运用课件进行总结,将圆柱分别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然后拼成长方体。从电脑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最后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从而渗透了数学当中的极限思想。然后,让学生对比原来的圆柱进行观察,不难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就等于圆柱的高,这样就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体积公式。在教学中,电脑画面的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就使难点变得容易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1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容量大、表现力强和交互灵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得到更便捷的帮助,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

3.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纯抽象文字填灌式的教学模式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生动、具体与真实、形象的多维化、立体式的课文情境。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大大发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镇东小学)

第15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初级中学

鱼小卫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去,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凸现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识字与写字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1、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同时,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文本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等。网络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对网络快速浏览,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以节省时间等等。

2、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以往阅读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

3、丰富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5、促进了课外名著研读,深化巩固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的做法是每学年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研读,初一是《西游记》,初二是《水浒传》,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研读网页。《西游记》研读网页内容包括:《西游记》电视剧和《西游记》全文,专家研究西游记的论文,网上有关西游记的精彩贴子,及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漫画,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也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尤其是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二、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作文教学

1、创设情境,为写作教学创建理想的环境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动态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像,可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如指导学生写作《初中生活

二、三事》时,将摄录的拔河比赛和劳动基地劳动竞赛情况播放,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别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参赛时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赛高潮阶段,启示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学生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利用多媒体上丰富的资源,可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同一主题写作素材的积累,尤其是时间及条件上不能带领学生去参观,学生无法亲临其境的情境。美伊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指导时事作文《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一题时,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事件的文字、图像,视频信息等,尤其关注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面对面”“直通巴格达”“东方时空”。通过收集、归类、交流、分析、综合,学生对战争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了解目睹了战争的灾害,对作战双方人民的不幸耳闻目睹了,心中便有话可说了。

利用多媒体,可动用图像,创设情境,可运用音响,渲染情境,也可运用动画,展现情境。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写作素材便如源头活水取之不尽,为创建理想的写作数学环境提供保障。

2、观察训练,激发想象能力

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目标、无序、出于好奇,看热闹,或是走马观花。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力的关键是学生学会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由于多媒体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的对“成因”感兴趣,有的对“比较”感兴趣,根据兴趣展开网上的丰富的收集,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又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有了观察兴趣,再指导学生制定观察的计划,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在这一教学研究中,教师根据计划,以名著为脚本,制作不同景物,如日出、日落,海,春、夏、秋、冬,花草树林的多媒体软件,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边观察边思考。由于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有利于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图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令学生心动,学生自然调动各种感官去细心体会海的形貌、色彩、音响、动静、冷暖、明暗。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创造性”。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用电脑显示中国地图,上面配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看着地图,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去寻找长江、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的地方描述出来,我可以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使他张开想象翅膀,激起浓厚的写作兴趣。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大海;录上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场面、告别情形、欢腾闹市、正在启动的火车。

3、评议批改,全面提高作文效率。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持续的写作实践基础上,而且重在修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在写的过程修改、写后修改,教师评析完修改,更有利于养成什么时候有“灵感”什么时候改。改变过去学生写作,单纯是教师的评议,而学生只看分数的状况。而且提倡一篇作文多个学习者共同参与修改,协作修改的修改模式。教师重在选择典型作文重点改,同时组织学习交流评改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口语交际教学

1、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观察、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为根据,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情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交际的能力。如《保护有益的动物》,让学生观看动物在森林中嬉戏的场景,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在画面中奔跑,这一段录象的播放就是要渲染一种大自然和谐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景,感受动物给大自然带来的欢乐。学生心情非常兴奋,纷纷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再让学生观看动物们受到虐杀的图片,利用图片的效果震撼他们的心灵,学生情感感染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听、说、问、议、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水到渠成地开动脑筋,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文本进行适当补充,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会说能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 单独的个人是不能构成交际活动的,交际往来必须由双方或多方才能构成。因此,口语交际课必须呈现多个的交际方面和多种交际往来的形式,具有活动的互动性。口语交际课堂上一般是教师与学生集体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学生与学生个体交往、学生三人以上的集体交往、小组与小组的交往等,如果我们的背景仅仅是一间教室,学生的思维、想象受到一定限制,在各种交流中就不能充分发挥。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想法”这一内容时,就先请同学们看课件(《我选我》这一课的动画,回忆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相互交流的情景,学生很快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怎样,王宁说了些什么等,并回想起以前班里选班干部的情景,一下子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唤醒了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在小组讨论时他们踊跃发言,交流非常积极。在全班进行交流时学生们有的说很佩服王宁的勇气,支持他;有的说自己其实也想当班干部,但怕同学们说自己,不好意思提出。最后我在总结时肯定了大家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给予勇气展现自己。因此,教师根据材料所设定的话题,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场景,解决好学生“怎样说”的问题,学生在情景中,围绕话题,人人参与,进行同桌、小组、全班等多向交流,就能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技能技巧。

通过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营造了良好的口语交际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的参与精神的培养,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综合性学习教学 课改的亮点之一是“综合性学习”,其要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等等。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既充分展示了现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优质,更高效。

1、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例如,在学习了蒲松龄的《狼》以后,开展关于“狼”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时,将学习内容化为若个问题,进行探索。你掌握了多少含有“狼”的成语,你能分析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吗?你会讲

一、二个有关狼的故事吗?你是从哪里看(听)来的故事?你认为故事中的狼,是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搜集到的关于“狼”的成语或俗语,写一段表现“狼”的委屈、或人类贪婪的文字吗? 你在《母狼的智慧》一文中了解到与你思想深处的“狼”有什么不同的东西吗?屠户刀下的“狼”与猎人枪口下的“狼”的命运都是死亡,你对它们的感情一样吗?请你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说说你是“杀狼”的“聪明猎手”,还是“护狼”的“使者”。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通过以上六个问题的设置,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狼这种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唤醒少年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意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所在。如果脱离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是决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2、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研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例如在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课时,将《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西湖游记》等有关写景类散文进行汇编整理,供学习探究分析。通过,不同的身份、处境、思想性格等各方面的比较得出:写景类散文的思想精华,完全取决于作者的对人生的态度。从而把握“物以情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散文分析的术语。

在探究不同作者的世界观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思想深处进行了一次洗礼,从而树立起为中华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正确人生观。

3、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网络化

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在课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既符合学生兴趣又符合语文学习特点的学习小组,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查找、筛选、分析、讨论,然后做成网页、文档或幻灯片等电子作品,到课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所收获的知识,最后教师与学生对各学习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4、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创新化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例如,我们结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学习,适时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题目:抒情入画--自题自画写幽情说明。每人各画一张承天寺夜游图;交换所画夜游图,人各一张;根据所持创意不同的图画,在课文中找寻最恰当的词句,题写于画面上(不限一句);共同欣赏比较,鉴赏画题是否相符,观摩切磋。

该活动的实施,充分利用了所学成果。要在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知识、生活中旅游知识,还要有比较熟练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才能搞好这项活动。活动本身就融合了知识性、文学性。达到了信息素养与文学素养的培养效果。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教师获取的信息将大大丰富,不但可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获取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整个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某些方面更为深入学习和探索,当遇到特殊问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展开讨论,时空不再受到限制,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能通过网络与整个世界共享资源和知识,与教师、同学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世界成为了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世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上所能得到的一切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选择机会。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合作、沟通。

总之,能够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做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讲解的关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觉地深入到教学内容的深层,不断激活他们的思维灵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掘其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06月

[2] 胡来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08月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罗明东 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第16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它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育的理念、发展和模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进行示范教学,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提高演示实验效果,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9102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播放视频、图片等,创设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时,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了解到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由于中学生都喜欢看视频、听故事,所以教师借助电教媒体把生物知识点融进视频和故事中,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进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进行示范教学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示范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操作示范,不仅方便,而且直观生动。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在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该实验的完整操作示范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大致的了解,这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实验的学生尤其重要,这样有助于他们敢于动手尝试,不怕失败,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示范教学对于强化实验操作的效果,提高生物教学质量都是非常有利的。

3.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按照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教学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显微镜又不能动态地反映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合理运用视频资料和动画,

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

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由于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所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活动的教具、投影片、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对于受精过程,则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个动画,并演示给学生看,也可以用视频呈现这一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4.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在进行生物的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仪器的限制,或者时间、空间受限,呈现的实验往往现象不够清楚和直观,尤其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更是无法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因而影响整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实验拍摄成录像或视频,上课时结合演示实验播放,那么就可以把实验现象放大,或是放慢一些转瞬即逝的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演示效果。

例如,在演示八年级上册“发酵现象”实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学生通过录像可以看到培养瓶中气泡的产生,及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通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把实验现象放大,学生能够看清楚实验现象,实验效果也就更直观明显了。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任意选择某一部分内容反复播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实验

重点、难点的理解。

又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遮光植物与见光植物叶片在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知:见光植物绿叶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通过既直观又生动的视频演示,学生牢牢记住了“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这一结论。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使用电教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是教师,故不应以机器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手段的适度运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做到内容适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方面有更大的空间。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快速地

集中?W生的注意力,但在使用时要讲究实效,千万不可滥用、乱用,并且注意每次播放视频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分散注意力。

2.合理组合各种教学媒体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做到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电教媒体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而传统教学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是不可忽略的。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有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心脏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学生能深刻理解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更好地辨别心脏的外形,以及分清心脏四腔的位置。这些都是多媒体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把电教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敢于创新,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同时,要不断探索现代教育理念,敢于创新,想方设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如可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使用微课,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针对性强,简洁生动,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反复观看。

例如,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学生除了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外,还要耐心等待绿叶的暗处理过程,因此该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且难度也比较大,对此,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模式,可创新使用微课对相关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微课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而且可使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对实验的操作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做好铺垫。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学生真正实验操作时就会更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生物课堂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传授课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对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生物教学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第17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教学平台,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现代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目标的优化,为教学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并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为中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42-02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教学辅助功能,用网络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大的交互性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领学生深化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同,欣然遨游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模式和效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工作于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生活范围狭窄、教学任务繁重,信息获取渠道缺乏,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难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资源光盘构建了一个便捷获取最新教育、教学思想的平台,中学语文教师得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查阅最有借鉴价值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从海量的经验文章、优质教案、课堂实录等资源信息中感知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逐步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海量“教学参考”资源,克服了传统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局限性,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烦琐的资料查找过程。教师能够结合资源中其他同仁的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科学地优化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互动过程,归纳、选择、总结出有对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熟悉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及使用技巧,从而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尽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却往往与情感态度有关。学生之所以对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认知情绪,一个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其是否有较高的趣味性。教学内容是否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刺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喜新、求变的普遍心理出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多媒体画面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本,用图画、视频为辅助,动感地表现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提升教学趣味性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能动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感知、思考和探究之中。例如,在学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时,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想象和理解而感到乏味。于是我们课前制作了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伴随课文朗读一一展示相应的场景,把相对抽象的文字叙述变为历历在目的真实画面,学生得以亲眼看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深入研讨、分析课文,在兴致盎然中领会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并透过巧妙的构思和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感受到德拉和杰姆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以及彼此真诚相爱的心,进而经历一场圣洁爱情的洗礼。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难点内容的化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总是由直观形象到微观抽象,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应充分借助直观形象。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与阅历相距甚远,在客观上构成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这就需要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丰富、深刻的认知,架设起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要点的“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以自身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支持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的同步传输,用直观、动态、比较的方式表现抽象、静止、孤立的语文教学内容,在网络资源及数字化互动软件的灵动运用中有效降低了教学梯度,化解了教学难点。比如:在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课时,课文描述的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几乎没有一点交集,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尽管教师努力启发引导,但学生依然会对范进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和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其态度的巨大变化缺乏本质性的理解。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下载《范进中举》的视频短片,让同学亲眼看看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的生活状态、中举后喜极颠狂的丑态、胡屠户前倨后恭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在视频短片的回放和教师的重点解说中逐步看清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毒害。这样一来,知?R的来龙去脉清晰,理解的层面上浮,难点内容有效化解于真实情境之中。学生得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动地总结出范进的形象以及由此体现的主题,知识的掌握自然、平顺、水到渠成。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向新课程要求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开拓出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语文教师应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主动与网络平台上的其他远程学习成员进行讨论和辨析,在充分的多元探究中发现真谛、获取新知。在比较?探究:《闲话章太炎》(叶兆言)和《论逆境》(培根)时,我们给学生推荐了新课标1

23、中学语文学习网、国家电教馆网站等现代教育信息网站,指导学生注册登录资源网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调取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视频资料,把知识学习与网际多边专题性自由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在开放性的学习和远程研讨中掌握和明晰语文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效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五、以?F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学主张,立足课堂教学这一轴心,将语文教学内容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畴深化和拓展,全面体现了新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核心要素,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坚持的基本方向。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学生而言,单一的语言讲述难以建立起全面、深刻的认识,需要借助用于海量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真实、动感的媒介提供更为丰富的相关资料。现代信息平台具有大量储存和传递信息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调取信息资源库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有意义的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的交互传输,扩大语文知识面,参与网络中的各种语文应用活动。如在学习《贾芸谋差》一课时,我们就启发学生在网上阅读《红楼梦》中的相关章回,观看视频资料,更多地掌握故事的起源、发展和结局情节,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打下扎实的认知基础。而在学习《文艺随笔入门》后,我们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学生习作”征稿活动,通过习作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全面、整体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信息传递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要,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准确掌握信息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采集存储、信息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力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9).

[2]张立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4,(46).

[3]魏晓辉.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J].试题与研究,2015,(11).

[4]刘英.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快乐阅读,2016,(02).

Abstract: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a broad and flexible teaching platform,which bring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s.Dynamic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organic integr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di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can help teachers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idea,th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nd the teaching goal optimization,provid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teaching,and through the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 information diemination,add new vigor and vitality to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organic fusion;optimization strategy

第18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1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刘燕花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切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既能促进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1、拓展阅读内容,培养信息技术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用于阅读教学适合信息时代对阅读的要求。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同时,信息技术进入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不再仅仅是文本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等。网络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点击的茫然和筛选的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对网络快速浏览,提高对信息的敏感性以节省时间等等。

2、创设阅读情境,激励主动学习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活动的能动参与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又产生愤悱之情和阅读急切感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正是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不可否认,传统教学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阅读教学更胜一筹。以往阅读教学采用的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线性结构限制了人的思考能力、自由联想和想像能力的发挥。而多媒体和网络阅读材料是呈网状的,它们有利于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张扬个性,加快个体进入文本获取知识的速度。

3、丰富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学生看和听的机会,文、图、声的有机结合又大大扩充了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思维发散、能力迁移。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渠道地充实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同角度阐发、评价和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自主意义建构,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5、促进了课外名著研读,深化巩固阅读效果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的做法是每学年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研读,初一是《西游记》,初二是《水浒传》,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研读网页。《西游记》研读网页内容包括:《西游记》电视剧和《西游记》全文,专家研究西游记的论文,网上有关西游记的精彩贴子,及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漫画,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也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尤其是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第19篇:利用信息技术__开展英语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 开展英语教研

---英语教研与信息技术整合计划

兴庆区第四小学

卢若宇 利用信息技术 开展英语教学

摘要:英语教学不但要以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为指导,还要采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得以有力整合,从而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和创造性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Electronic Curriculum Integration)的教学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教学思想,有着鲜明的信息时代的特色。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已对传统的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挑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大发展趋势。在英语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教育必须适应国际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国家政治、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要适应这样的大变化,必须培养出一代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公民必备的生活、工作条件之一。在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面临重大改革。发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呼唤新的教育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进行合理整合,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喜欢学习到情感上愿意学习,发展到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

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的融入视听背景之中,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了解讲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使其多听、多看。通过图象、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使其如临其境,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表达,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所谓语言情境即情景和语境。是指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时相互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任何有意义的,任何形式的语言交流,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交际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情境是交际活动的基础。由于情境还决定语言表述的内容和意义,所以说创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又是语言学习的途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介绍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真实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了解英语与母语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使用英语时才能掌握。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精心备课,找好切入点,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不知不觉随教师进入文章所设计到的话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与自由发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之畅所欲言,就某一话题各抒己见,这样可以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二、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操练,同时培养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功能性目标交际者,能超越具体结构和功能,成为语言创造者,达到交际目的和丰富自身同时,创造或创造出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语言课堂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而通过网络所获得的有益教学的信息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拓宽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与当前中学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课题的资料作为教材课题的拓展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思路更加开阔,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上。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英语是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学习中,对学习策略的指导犹为必要,一方面是对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来辅助学习。通过计算机技术作成电子作品,丰富课堂学习内容,使英语学习饶有兴味。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英语学习和教研的过程中,师生能够教学相长。许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运用中相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一方面向学生学习技术和应用。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对事物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富于想像,敢于挑战传统习惯,不怕冒险,具有创造动机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是融合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的,是体现在每个教学步骤和每项活动中的,教师应刻意去做的是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展现开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个性。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训学习策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 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采取的“分层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也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探究式的相互合作学习,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我们进行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整合时,就是创造性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结合点来完成课程整合的,即在通过完成“英语学科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特殊的“载体”驱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不断使学生地获得持久的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竞争和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开拓创新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被激活,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每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不断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学生持久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外语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促进外语学习。任务与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

总之,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20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陈禹

在教育信息化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在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图书资料、学籍管理等工作一样,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对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的全局中,实验教学的改造和提高是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创造新型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与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等环节相比,实验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将会更为突出和显著。正是在这个环节上,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一些原来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实现,使得原来需要高昂费用的事情,可以用更低的代价完成,从而迅速而直接地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效益。在这里,我们希望提请教育领域的同行们对于这个重要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常言说得好,“听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国外教育专家的调查表明,一般来说,听一遍课能够掌握内容的30%,读一遍书可以掌握内容的50%,而动手做一遍则可以掌握有关内容的80%。这都表明,动手实践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学校教育的阶段,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社会实践和调查体验终究是局部的、短期的,不可能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里面建立的、模拟的实践环境——实验室就成为学生动手训练的主要场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教学。

重视实验历来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近代科学的开山鼻祖——弗朗西斯.培根就非常重视实验,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强调。根据史料记载,他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伽里略用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至今为人们所称道。这种理念体现到教育中,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就是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正因为这样,许多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已经把实验室作为学科建设的基地。物理系、化学系的学生都不会忘记实验室中的日日夜夜,工科的学生更会终身铭记着趴在绘图板上的时光。所以,实验教学在近代教育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一直到现代信息技术产生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事情。理由很简单,社会现象太复杂,无法在实验室里加以模拟。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之前,确实是如此。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改变了这种状况。从管理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心理学,许多方面的现象和复杂系统,已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建或模拟,有关的软件或系统已经出现,并且在实际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由于计算机模拟的越来越方便和越来越便宜,即使是技术领域的一些重大实验,如化工厂的流程、核武器的爆炸等,也已经可以用便宜得多的代价和少得多的时间在计算机中重现。这就使得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中,实验教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余地。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当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和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实验教学的推动作用

由于上述的背景和情况,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处于一个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显著、影响深远的特殊位置。具体地说,现代信息技术和注重实验的科学理念相结合,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如下四个方面的新景象。

第一, 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概念已经从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经济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就出现了最早的“经济科学实验室”(例如美国Arizona大学的经济科学实验室),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经济管理中的复杂课题进行模拟和实验,对于市场行为、拍卖过程等经济领域的基础课题,从新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考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2002年,这一方向的首创者之一,Arizona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创建者,Vernon Smith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实验方法在经济科学领域已经被接受和认可。

我国自从中国人民大学在1994年建立国内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以来,高校中的面向经济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个。实验教学与社会科学不搭界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之中。这一变革将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科学学科的现代化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再如,我国的法学教育领域也已经开始设立模拟法庭,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一个实践环节。至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会计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等实验环境,也已经相当普遍。再广泛一点,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至关重要的文献资料的查询,现在也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图书馆和世界范围的查询网络的新格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技术基础的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也已经成为广义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融合在一起。

第二,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从主要为培养技能服务扩展到了对于研究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有一种看法认为: 实验教学只是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因而只适用于低层次的、操作人员级的教育。然而事实证明,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再是这样的了。美国学者G.Klir把计算机称为“系统科学的实验室”,强调它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作用。著名的Santa Fe研究所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并且利用暑假时间对中学师生进行建立模型的方法的普及,它所讲授的软件Starlogo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基于主体的建模平台。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对于实验非常重视,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实验,对于他的学生在这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这些都表明,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室不只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场所,认为实验教学只是低层次教育的事情是不对的。(当然,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室也很多,也需要发展,如培训驾驶员的系统、培训大型设备操作工人的系统等;实验教学在这方面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里只是强调它在所有层次上的普遍作用。)

第三,现代息技术的应用,使实验教学的成本大大降低,许多以前不可能做的实验今天已经有实施的可能。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一些以前限于条件无法进行的实验变得可以实现了。通过建立计算机里的虚拟世界,诸如核爆炸、生物进化、环境保护、疾病传播、社会*等不可能真做的实验能够在实验室反复进行。这些事件的真实进行也许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也许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或付出高昂的代价。然而,通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在新型实验室里实现的虚拟世界,这些就成为普通学校都可以实施的事情了。考虑到我国教育规模迅速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困难,这一方面无疑提供了非常值得注意的应用可能性。

第四,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开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后进地区的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为资源的共享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我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教育资源的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新型的实验室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无论是文科需要的海量资料,还是理工科需要的高速运算能力,当它们被组织到互相连接的、共享的实验平台或数字图书馆网络中的时候,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可以成百倍地提高。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西部地区和新办学校,利用不断降低价格的信息技术设备来弥补难以解决的教育资源短缺,应当是一种投入少、效益大、收效快的捷径。

总之,我们认为,实验教学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大力投入、努力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这方面的开发和普及工作,将有利于尽快地体现出信息化的效益,解决西部地区和后进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于进一步深入的学科改造的有力推动。

大力开发和建设各种类型的实验环境

那么,如何推进实验环节的教育信息化呢?我们认为,当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入手。

第一,把新型的实验室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任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基地。教育信息化在学校里也要有基地。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往往集中在三个方面:校园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或者是在课件的制作上。这三方面的工作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建立信息化校园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后两者则从不同的方面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然而,在一些单位这几件事情是分割开的,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一些课件的制作脱离不开传统的教学内容,成为“课本搬家”;一些校园网的建设偏重于硬件,而与学科建设脱离甚远; 而图书馆则往往限于现有资料的简单查询。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以实验教学为突破点,在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前者提供网络通道,后者提供基础资料),建立起面对特定学科的新型的实验室,把用来“听一遍”、“读一遍”的课件提升到“动手做一遍”的教学模拟环境,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向前迈进一大步,使得有关的学科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真正升级,从内容到形式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符合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说,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对于实验室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旧思路之中,还没有从信息化建设的基地的高度去看待这件事。如果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集中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批这样的新型实验室,并且通过网络使它们的资源(模拟系统、课件、资源库)能够为各校共享,那么,信息化的效益就能够迅速地、充分地显示出来。

第二,研制和开发一批重点课程的教学模拟环境。要建成这样的一批实验室,在目前校园网络已经普遍建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研制和开发重点课程的教学模拟环境。我们所说的教学模拟环境,是指能够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软件系统。它们不同于只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这里所说的实验既包括实际操作层次的,也包括理论研究层次的。以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为例,学生们既需要在实验室学习和体验会计实务等操作过程,也需要在实验室建立和运行经济模型。这样的软件平台将是一种专门的、把专业理论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集中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人机交互的应用软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相应的产业所用的实际系统是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模拟环境的。因为教学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更加一般,不应当局限于特定的厂家和软件产品上。而且,教学还有教学自身的规律。可以预见,这类软件的开发将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有远见的IT厂家,应当关注这个领域。

第三,培养和形成一支新型的实验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教改的关键是教师,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当然也在于实施的骨干队伍。我们之所以强调建立实验室这样一个基地,也正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基地,集中一批人员,形成一支队伍。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积极分子分散在各个学科之中。大家总感到力量分散、势单力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在信息交流、资金投入、成果认定等种种方面的制约,而贻误了事业的发展。如果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个基地,从领导上给予关注和支持,事情就能够进展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应当看到,十几年来,在教育领域已经逐步涌现出一大批热心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分子,现在需要的是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把这样一支队伍组织起来,进一步提高,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我们相信,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的新高潮的大环境推动下,教育的信息化也必将走向更加务实、更加深入的新的阶段。我们希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将在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效益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禹教授、专委会委员方美琪教授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月6日成立,是由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科研、教学的人员与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的实际工作者组成的全国高等院校实验实践教育技术领域的群众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隶属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受学会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

陈禹

男,1944年生,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曾任信息学院院长,信息系主任。 电话: 62511183 教材与专著编写:目前在写的有《CAS理论及其应用》《信息经济学教程》等。

国外有关领域的经典著作翻译:目前在进行的有《社会网络分析》、《实验经济学经典论文集》等五本。

参加学术交流:近一年内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三个。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等;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参加研究项目:包括设计模型,编制软件,研究理论,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近期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资源运营的模式与支持技术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 国家电子商务白皮书的编写(商务部项目)

教学数字化环境研究(教育部项目)

代表著作译著: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986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最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开发工具》2002新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信息时代的应知应会》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系统的对话》198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系统科学概论》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概论》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工作经历:

1981年开始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1987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企业信息化是引爆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燃点 CIO需要博弈

陈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兼任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从1978年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运用。1981年,从事具体项目开发和教学研究,完成了大量科研与教学任务。1988年至2003年,先后担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TC8和WG8.1)委员,兼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等。

以信息化带动实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心得体会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